第一篇: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1-3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新人教版必修1
【优化指导】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1-3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新人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
1.(广州市2011年3月高三第一次模拟,14)“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
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内阁制度
C.宦官集团
B.宰相制度 D.胡惟庸集团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政治体制。胡惟庸曾任宰相,而“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 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显然A、C两项可排除,明朱 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以加强皇权,因此,B项正确,D错误。答案:B 2.(陕西省宝鸡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6)“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D.废丞相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解析:材料反映了明太祖废除丞相后(D项所述),全国重大政务都由自己决断,每日的 工作十分繁重,深感力不从心,于是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 的政务。但这些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本题选A 项。B项是在明成祖时;C项确立起来是在仁宗、宣宗年间(朱高炽、朱瞻基)。答案:A 3.(北京东城区示范校2011届高三综合练习一,11)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 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B.通过票拟权影响皇帝的决策 D.以品级较高的大臣担任
解析: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自然谈不上对相权的制约问题了,故A错误;内 阁拥有票拟之权,但无法对皇权进行制约,故B错误;内阁由大学士入值,并非是由 品级较高的大臣担任,只是为皇帝提供服务的内侍机构,故C正确、D错误。答案:C 4.(河南省卢氏一高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3)《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 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皇权与阁权的矛盾一度激化
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和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材料叙述了明朝张居 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结合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和张居正的遭遇进行判断。内阁的 设置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内阁的权力取决于皇帝的旨意,它本身只是一个内侍机 构。故选A项。答案:A 5.(杭州高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4)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 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 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6.(汕头市四校2012届高三9月联考,13)下列史料能反映清朝统治者设立军机处的根本
目的是()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解析:清朝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在于皇帝高度集权。A、B、C分别反映的是军机大 臣的选拔途径、组成及办公地点,D反映的是军机大臣完全按照皇帝旨意办事。根据 材料理解,正确答案为D。答案:D 7.(2012年浙江卷)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
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全国政权,存在满汉矛盾。作为在汉族地区成长起 来的满族政治家,康熙帝善于学习和创新,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他崇尚儒家 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 的发展步伐。因中国古代史上少数民族军事征服者(如鲜卑族、蒙古族、满族)被先进 地区的先进文化(汉族文化)所征服,故不选 ② 项。答案:B
9.(江苏省南京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3)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 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 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①防止了大臣专权 ②强化了君主专制 ③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从军机处导致“有庸臣”、“不至有权臣”来看,①②是符合题意的。至于削 弱内阁权利和扩大统治基础,不仅史料尚未提及,而且不符合史实,因此带③或带④ 的选项都应排除。答案:A 10.(辽宁省丹东市四校协作体2012届高三摸底测试,25)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A.明朝废宰相造成政治黑暗
B.明朝以前政府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C.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 D.明清两代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和所学史实自从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后的封建社会决策权都是在皇帝,因为秦始 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就是皇帝制度,所有国家大权集于皇帝一身。所以此题正 确选项是C。答案:C 11.(浙江余杭高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检测,5)秦朝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
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管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 理念,那就是()A.制度良善在于不断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解析: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反映了相权不 断削弱,君权不断强化。因此B正确。答案:B 12.(北京丰台区2011届高三期末,12)自汉朝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 的共同特点是()①始终没有实权 ②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 ③最初是临时机构 ④始终由高官任职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汉朝中朝掌握决策大权,始终由高官任职不符 合内阁由品秩较低的官员担任的史实。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江苏省淮州中学2011届高三测试,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 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 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 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解析:第(1)问中,从材料一、二我们可以看出丞相的主要作用在于辅佐皇帝处理全国 政事,同时为皇帝出谋划策,与百官一起筹划政事,减少皇帝决策失误。第(2)问中,我们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明朝政治制度是废除丞相一职,权分六部,君主专制空前强 化。第(3)问中,我们要善于根据材料内涵发展变化来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发展的 趋势,即皇帝专制不断强化。
答案:(1)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等。(2)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分理全国军政、行政等国事;各部门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全国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3)趋势:皇帝专制权力越来越大,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绝对君主专制。14.(上杭县才溪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 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 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 再拟,再不符意,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 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宦官)也。
——《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 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 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惴 惴惧者”?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阁臣权力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
(4)据材料四,回答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第二篇: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
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我将从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下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本课根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这一主线安排了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出现,军机处的设立三个子目的内容,承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发展,清晰地呈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脉络。同时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原因,从而为学生以后学生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了基础。
二、重点难点
课标对本课内容作了如下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我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考能力但是知识的储备和认识水平毕竟有限,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
根据以上学情和课标要求,我将本课重点确定为: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把难点确定为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及本课重难点,我从三个维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中央政治制度,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引导学生对图示,引文等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民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四、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根据上述重点和教学目标,将采用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结合,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2、说学法 为了使所学知识能够更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将采用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方法,注重学习过程的生成性。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对胡惟庸案的讲解,直截了当导入新课
2、课程教学
导入新课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展示一段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的资料,提示学生大肆杀戮功臣是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接着引导学生看课本归纳出明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关于清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是引导学生回忆清宫戏中见到的一些现象,通过讨论来总结清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对于第一个难点“宰相制和内阁制区别”通过课本 “历史纵横”中张居正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和分析。宰相和阁臣的权利来源及地位。
对于第二个难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让同学们回忆旧知识比较明清内阁和西方内阁在作用和性质上的异同,从而识到明朝的内阁是皇权专制强化的产物,使得中国走向专制、愚昧;而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使他们走向民主、科学。从而引导同学们来总结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3、本课测评:用课后作业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略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1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基础训练题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1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基础训练题
1.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宰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宰相也不是他,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2.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皇帝平均每天要处理411件政事。为减轻负担,明太祖
()A.废除丞相
B.设置内阁 C.设殿阁大学士
D.设军机处 3.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这种制度是指
()A.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度
B.唐代三省制 C.元代行省制度
D.明代的内阁制度 4.“票拟”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中央政府行政运作的重要制度,该制度始自于()A.汉武帝
B.唐太宗
C.明宣宗
D.康熙帝 5.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呈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6.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
②宰相制度的废除
③军机处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中,御旨或命南书房翰林院撰拟。是时南书房最为亲切地,如唐翰林院学士掌内制。
——《檐曝杂记》
材料二
乾隆五十六年十月二十四日谕:“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改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允办理。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召对,承旨遵办,而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虚衔,并无应办之事,殊属有名无实。朕向来办事祗(恭敬)崇实政,所有议政空衔,着不必兼充,嗣后改部也毋庸奏请。”
材料三
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即如各部院衙门奏章呈递后,朕可即行召见,面为商酌,各交镇衙门办理,不关军机大臣指示也。”
——材料二、三均选自《枢垣纪略》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教材知识,概括清朝前期的四个皇帝为加强皇权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参考答案
1.B 2.【解析】选C。本题考查内阁出现的背景,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因此应选C项。3.D 4.C 5.B 6.【解析】选D。本题考查整体把握历史线索的能力,实际考查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发展的过程。四个选项分别出现的时间是:①北宋,②明朝,③清朝,④隋唐时期。7.(1)康熙帝设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相互制约,加强皇权。
(2)雍正帝增设军机处,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形同虚设,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3)乾隆帝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机构。
www.xiexiebang.com
(4)嘉庆帝严格限制军机大臣的权力,确保皇帝的权力。
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2010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最后十天复习教案(新人教必修1)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免费共享平台 分享资源价值
《经济生活》最后十天复习讲义
专题
一、生活与消费
1、纸币及其发行量: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速度)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紧缩,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3)解决方法: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附: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2、外汇和汇率
(1)、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3)、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①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②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③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七彩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全国最新教学资源交流平台,自主开店、自主经营!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免费共享平台 分享资源价值
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影响价格的因素(两个考点)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影响供求。(价格由市场形成)
(一)供求影响价格(供求如何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卖方市场”。(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货多不值钱”的现象,“买方市场”。(是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二)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4、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3)、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替代品、互补商品)
5、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有什么影响?)(1)、调节生产规模。(2)、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注意:联系汽车、手机、电脑、食品等价格变动对生产者的影响,理解价格变动对生产影响的三个表现。懂得这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6、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如何?)(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2)消费对生产的调节和升级起导向作用(消费调节生产)
(3)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注意:应该掌握具体的原理内容,并能结合实际如扩大内需、旅游等加以分析说明。
7、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如何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七彩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全国最新教学资源交流平台,自主开店、自主经营!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免费共享平台 分享资源价值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①这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竞争力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②企业取得优势最根本的是掌握核心技术,加强自主创新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①企业信誉和形象的表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②企业信誉和形象的作用: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③树立企业信誉与形象的途径:开展正当竞争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附:什么是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为什么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怎么样树立?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原因:(1)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随企业的发展不断延续和更新,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2)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
如何:开展正当竞争,主要依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等取得竞争的胜利;反对和抵制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注意:应该掌握具体内容,并能结合实际分析说明。
8、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1)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因此,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主动的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树立平等就业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2)、就业的意义:(结合金融危机)
①(对劳动者)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实现其自身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对社会)就业能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特别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合理配置下的劳动就业,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从而促进积极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3)、我国的就业问题:
第一、为什么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
必然性:①劳动重要。②形势严峻: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重要性:①对社会生产:是民生之本,生产出社会所需的财富
②对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七彩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全国最新教学资源交流平台,自主开店、自主经营!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免费共享平台 分享资源价值
面发展。
第二、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措施)
A、国家:要发展经济,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再就业工程,促进劳务输出;坚持“市场调节就业,国家促进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方针,完善劳动力市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B、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积极就业,自主创业。
9、收入分配公平:
(1)含义: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实现的途径:(一项制度保证,两项重要举措)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实现公平分配。注意:应该掌握具体内容如实现的途径等,并能结合实际材料加以分析应用。
10、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二者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②公平和效率也存在矛盾性,两者强调不同的方面。
注意: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存在矛盾: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它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效率亦指把蛋糕做大);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分配公平亦指把蛋糕分好)(2)如何处理二者关系:
①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七彩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全国最新教学资源交流平台,自主开店、自主经营!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免费共享平台 分享资源价值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11、财政的作用:(如何体现财政的作用?)
(1)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民生问题)
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注意:结合我国财政政策的变化,说明其作用。懂得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如:4万亿,扩大内需,家电下乡等措施以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12、市场调节及其局限性:(为什么?)
(1)市场调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的。
(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A.自发性: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谋取私利。
B.盲目性:生产经营者不可能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因此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C.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这就会导致滞后性。
(3)仅由市场调节的后果: A.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B.社会经济不稳定;C.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
13、规范市场秩序(措施)①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
②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③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实行惩戒制度。
七彩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全国最新教学资源交流平台,自主开店、自主经营!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免费共享平台 分享资源价值
④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要学会依法参加经济活动,依法维护权益;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14、宏观调控:(为什么?怎么样?)(1)必要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②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3)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4)手段:
A经济手段: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表现:经济手段的内容十分广泛,如最常用的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意义: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B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作用:通过立法,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正常运行。过经济司法活动,保障经济秩序协调发展。
C行政手段:是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15、科学发展观:(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
(一)必要性: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内涵: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七彩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全国最新教学资源交流平台,自主开店、自主经营!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免费共享平台 分享资源价值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注意:应该能够结合国家方针政策和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16、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大战略任务)
具体:“一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一方针”: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个转变”:A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B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C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中之重,突出位置)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基本国策)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海西区)
17、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积极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③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2)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消极影响)
①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 ②经济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3)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4)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七彩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全国最新教学资源交流平台,自主开店、自主经营!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免费共享平台 分享资源价值
地迎接挑战。
附:(我国)如何面对经济全球(怎么样做):
A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条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B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经济法律法规; C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 D坚持独立自主,加强防范工作,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18、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②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③对外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七彩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全国最新教学资源交流平台,自主开店、自主经营!
第五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专题1 第1课
必修1 专题1 第1课
一、单项选择题
1.与下图紧密联系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2.下图是国民党荣誉主席回乡祭祖图,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3.下列有关周王朝政治制度及其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
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 4.下列关于下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B.“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C.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D.维系了奴隶主的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
5.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内有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制
6.《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启(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从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B.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制度的工具
C.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
D.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7.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血缘关系,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材料是()A.孔子说:“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B.《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C.《左传》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D.《左传》载:“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8.赵本山主演的电影《落叶归根》讲述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在深圳打工的农民老赵回乡安葬死在工地上的好友老王的故事。电影契合了人们“落叶归根”的家乡情结,受到好评。与这一植根于中国人心中的家乡情结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郡县制
9.下面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体现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2
①权力高度集中 ②实行中央集权制 ③严格的等级差别 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的„„”材料中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建立
C.宗法式家族制度的形成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D.世卿世禄制确立
11.(2010·杭州调研)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
12.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做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做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
13.(2010·韶关模拟)“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的这条史实,目前被普遍认为是大河文明国家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的早期反映,该制度是()A.城邦政治
C.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
B.贵族共和制 D.中央集权制
14.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发现的秦墓中,出土了两件写在木片上的家信,是一对参加攻打今河南淮阳的秦军士兵兄弟向家中写的要衣服和钱的信。依据此信我们可以研究()①当时的文字 ②当时的社会经济 ③秦国的军事制度 ④秦国的法律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1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二世的丞相赵高想篡权,但担心群臣反对,于是预先进行了试验。他献给秦二世一只鹿,说:“这是一匹马。”秦二世笑着说:“丞相搞错了吧,把鹿当做马了。”他问左右大臣,他们有的沉默,有的附和赵高。这件事主要反映了()A.秦代相权较大,威胁皇权
B.赵高愚弄皇帝
C.秦二世不能知人善任
D.大臣惧怕赵高甚于惧怕皇帝
二、材料解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臵守、尉、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2)据材料二,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试分析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
1、解析:该题为图片选择题,解题需要对图片中的信息进行提炼。图中“毛氏族谱”文字是解题关键,突出了血缘宗亲关系,对应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答案:B
2、解析:试题突出强调“认祖归宗”,再分析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盛大祭祖仪式这一事件,显然源于古代的宗法制。答案:A
3、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依据图示及所学知识可以断定A、B、C三项的表述均是正确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维护奴隶制度,只有在分封制逐步瓦解的前提下,通过改革才能实现社会性质的转型。答案:D
4、解析:从所给图片来看,其展现的显然是宗法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D对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答案:D
5、解析:从材料中的“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等信息,可以看出居住在土楼里的人们有着血缘关系,这体现了宗法制的内涵。答案:C
6、解析:材料围绕“宋”姓的起源,考查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诸侯争霸导致了宋的亡国。周礼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不是维护中央集权制度的工具,故B的说法是错误的。答案:B
7、解析:A项说明了商周制度的继承性,C、D两项反映了分封制度的相关内容,只有B项反映了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答案:B
8、解析:落叶归根是血缘亲情关系的体现。在所列的四个选项中,郡县制是中央按照地域关系进行管理的制度,实际上淡化了血缘关系;分封制和嫡长子继承制都重视血缘关系,但都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宗法制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家长制,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决定社会等级,重视祖先崇拜,使家庭亲情上升到了制度层面。答案:B
9、解析: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中。分封制表明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所以可排除①②;分封制和宗法制体现出以血缘宗族关
系分配政治权力,③④正确。答案为C。答案:C
10、解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解读与获取历史信息,调动与运用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第一次“革命”是发生在公元前221年,此时秦统一六国,建立了全国性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由此,中国在政治上由早期的政治制度全面向中央集权制转变,社会日益分裂为地主和农民两大主要阶级。总之,这次“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答案:A
11、解析: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以后历朝历代虽有修改但始终没有突破其基本框架。答案:C
12、解析:本题为材料选择题,从材料内容分析,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答案:C
13、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集小乡邑聚为县,臵令、丞”可知是郡县制,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
1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士兵写的信可研究当时的文字。从士兵所穿衣服和要的钱币,能研究当时的经济。战国时期秦国应征者自备衣服、用费,从士兵要衣服和钱币可研究当时秦的军事制度。题中没有反映出秦国的法律制度。答案:D
1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大臣惧怕赵高是因为秦朝相权较大,题干材料中赵高的行为实际上反映了对皇权的威胁。B、C、D三项不能反映实质问题。答案:A
16、解析:本题通过材料引入,旨在考查对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的了解和认识。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秦朝设郡县制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答案:(1)皇帝制度体现了皇帝的独尊、皇位的世袭和皇权的至高无上。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各个具体职能部门。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2)郡县制。原因:分封制是造成天下动荡不安的根源;郡县制有利于天子对地方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