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养成教育论文大全
从细节做起,让爱这样延续
----浅谈小学一年级的养成教育
摘要:小学作为我们第一个走进的集体,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对我们一生所起重要作用无可厚非,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养成教育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关键字:低起点
细要求
强训练
常评价
勤引导
案例 正文: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学习中所形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一种好的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生,但一种坏的行为习惯会让人终生烦恼。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操作和实践能力。在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作为教师还应注意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根据我现在所教的一年级,我觉得养成教育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低起点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长辈宠爱有加,大多习惯不好,有的甚至刁钻任性。这时,教育切不可太心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有耐心,对学生所设定的目标要求起点低,教师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承受、掌握情况,学生才能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步步走好。也才能树立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信心。如刚入学时,学生还不懂得怎么做作业,为了克服学生对做作业的畏难情绪,为以后养成良好作业习惯打下基础,我布置较少的作业;在课堂上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做作业;并只提两个小要求:做作业时一不讲话,二不玩,只要做到了,就是认真做作业的好孩子。要求低学生很容易就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这个要求做到了,再提新要求。这样为学习设置台阶,使其不断进步。
(二)细要求
一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词语理解不够,也把握不好尺度。为此,我对学生的习惯要求不能太空洞,太笼统,要细,要实,要学生一听就懂,知道做法,操作性强。如教一年级时,我要求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那到底怎样做是专心听讲呢?我就编了一首儿歌“一二三,坐好来。小嘴巴,闭起来”。有时学生上课开小差了,做小动作了,随便讲话等,我一说儿歌前半句,学生马上接着说后半句,既复习了上课听讲常规,又有效地提醒、督促了不守纪律的孩子。
(三)强训练
提出了一些细小的要求,如果不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等于是空话一句。而且训练要严格,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耐心。如为养成学生的文明行为,我按学校的要求要说话要轻,走路要轻,不推别班的门,室内不乱喊乱叫,不随便撕纸,外出做操要走整齐,同学之间不踢不挖不咬,天天跟踪知道他自己意识到才罢休。虽然刚开始时花时多,但这样几次三番强化训练,行为要求已深入学生心田,并化为自觉行为,良好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效率也提高了。
(四)常评价
一年级的学生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老师怎样的评价。为了迎合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班实行了优点卡的评比活动,我平时细心观察,好的、进步的及时表扬,我对他们的表扬有时是一种赞许的微笑,有时是一次亲昵的抚摸,有时是一句由衷的赞扬。所以每次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得到了提高。
(五)勤引导
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对小学生活充满好奇,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有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就要班主任老师的指引和教育。刚开始学校的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学校的生活,我充分利用班队会的时间教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他们在内心深处明白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面对一年级的学生我管理的想法是目标近一点、范围小一点、内容实一点,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一个学生——一个家庭——一个社会,记得在“小手拉大手,革除陋习”的活动中我认识了这个关联图,我明白图的根本是学生,学生的基础教育在于我,面对如此大任,岂能儿戏?教育的真谛是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作为一线班主任,让我们都伸出双手,拿出全部的爱,扶好我们的孩子们走出人生第一步,把养成教育理念升华,教是为了不教,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去享受成长的幸福、快乐吧。
附:养成教育案例
告诉孩子:为了集体,你该怎么做
今天又是一个周一了,按照惯例清早吃完早餐就要升旗了。路过1班、2班的教室,只见他们班的小朋友几乎都安静地坐在那里,等着排队出去了。可是一走进我们班啊,吵哄哄的象一个菜市场,而且还有蛮多的小朋友没有来。真的是心中开始有火了,但是还是告诉自己忍住哦,因为今天才星期一,是一个开始。马上组织排队,真希望他们的动作快点啊,可是告状的一大把,什么谁又不拉手了,谁又在那里吵了。没有办法也要赶紧带出了,因为其他班都出去了。好的,回来我再好好地“收拾”你们哦!真的是,那火一团团的往上冒。他们难道看不出老师已经生气了吗?
升完旗后,回到教室,忽然之间这堂课我不想上了新课,因为排队可是常规纪律的一项啊,如果再不把他们的排队纠一纠,以后就更难办了。有了好的纪律还怕他们说不好吗?于是我什么都不说,就静静看着他们。“1、2、3、、、、10”我就这样数着,我和他们定的要求就是每节课上课,我们的课前准备就是要在我数10声之内安静,10声之内安静的小朋友就能得到一个小苹果。过了10声的,你就主动交一个小苹果给我,班干部交一个优。这一个办法还挺灵的,课前准备我们班现在还不错。好,看着他们安静下来,我首先就说了:
“小朋友们刚刚谁见到了其他班的流动红旗了吗?
“我看见了”“还有我。”
“好的,那你们知道流动红旗代表什么?”
“表现好,纪律好”、、、、、、看来他们还是知道那是代表荣誉的东西。看来他们也想得的。可是为什么不得了?我帮他们分析原因了。
“
1、看看我们班的卫生哦,好多小朋友总是乱丢纸屑,被扣分。
2、我们班做眼保健操的时候总有那么几个小朋友打开眼睛。看!又被扣分。
3、再看看我们班的桌椅摆放整齐了吗?没有,你看现在才上一节课,我们班的位置就已经歪去外婆家了。检查时我们班又被扣分了
4、我们班的排队,就象一盘散沙,两个两个的距离要么太挤,要么太宽,还有小朋友在行进过程中讲话,你看又被扣分、、、、、、”
我一一在那里列举,我看着他们的表情,我要让他们知道他们自己很多的小毛病会影响整个班的荣誉。
有了方法就继续坚持,好好的在这周要他们学会排队。永远都告诉自己,一年级培养他们的习惯是最最重要的。
其实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很多的时候,好多的事情我们不能预料。真的,此时,你该怎么做呢?
今天早上朗读的时候,忽然发现什么东西喷了一下。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孩子又碰倒谁的水呢?走进一看,一个孩子吐了,而且全部吐在桌子上,吐物发出难闻的气味,其他孩子马上捂着鼻子跑开了。我一看到这些东西,刚想靠近,可是不行了,我的肚子里面的食物开始翻滚上来,我也跟着吐起来,马上跑到了垃圾桶。说句实话此时的我真的想退了,可是看看此时的孩子们,吐了的孩子脸色发白的站在那里,显得那么的无助。又想不行,本想用纸节擦掉的,可是纸很快就会侵蚀的。为了让自己鼓气勇气,我把自己的气憋好了,拿着讲台的抹布三下五除二的就弄掉了。两个孩子(梁钰麟、覃天丽)马上拿来纸巾帮我擦第二遍,孩子们总是最懂事和最会模范别人来做的,覃丹任与丘名洁赶忙拿来拖把拖地面的赃物。此时好多的孩子也涌来过来,吐了的孩子此时也没有那么紧张了,也许他刚刚最怕的是老师会批评他。我把他弄脏的书擦干净放在他的身上,告诉孩子书已经湿了,和同桌看一本吧。刚想打电话给孩子的妈妈,可是孩子却说没有事了,原因是早上吃了太多甜的东西。看着孩子红润的脸,知道他已经没事了,可是还是不忘告诉他,有不舒服的时候一定要告诉老师。因为他们毕竟还是一年级的孩子。
等全班安静后,表扬了这些孩子对同学的帮助,告诉孩子要做坚强的小蜜蜂,因为现在天气变化很大,要好好的照顾自己,要不你就不能和我们一起上课了的。
第二篇:养成教育论文
小学生养成教育多种渠道强化思考
德育作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来自各种媒介的多元价值观深深地影响着学生道德的形成,同时对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了挑战。这就要求学校道德教育要树立大德育观,为小学生道德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在德育工作中,学生的养成教育又是最基本的立足点。《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强调,“德育要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和教学过程及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并力求生动和形象化”。养成教育是一个综合化的、立体化的育人过程,因此,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要通过多种渠道来进行。
一、建立全员育人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是全员育人,合理利用全员资源也是落实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四个层面的力量,在班级管理和社会实践中形成教育合力,全方位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力军,其品德、言行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素养,努力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起到榜样的作用。另外,教师要加强班级管理。班级是学生养成教育的主阵地,班级的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需要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各科教师在工作中必须认真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不但对课堂负责,还要对课后负责,要全面关注学生在课间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班主任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携手共育,真正实现学生养成教育由课内到课外、由课本到实践的无缝连接。
(二)学生———自主管理,快乐收获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由此可见,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身需求,就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这个由外需转内求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班级或家庭的管理,让学生从中得到自我锻炼、自我教育,从而学会自我管理,并享受由此而带来的快乐,逐步实现知行的和谐统一。比如学校开展了“校园之星”评比、“我努力,我闪亮”每周印手印、“我们的责任区,我负责”、大队委及班干部竞选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管理及各项活动的策划、运作中,增强其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同时使其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促进其自我约束能力提高,使其逐步将良好习惯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从而形成良好习惯。
(三)家长———校外德育队伍
家庭是学生养成教育的第一场所,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家长的指导和引领能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校讯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进一步密切家校联系,在学校、家庭之间搭建起互动的平台,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强化养成教育的效果。
(四)社会———德育补充力量
社会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补充、延续及实践基地,它可使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内化,促使其形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可组织学生走进影院、公园等公共场所,让学生践行遵守公共秩序的理念,也可依托社区力量,结合假期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参与服务工作。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将养成教育规范化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加强德育,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渗透。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将良好学习习惯教育深入到各科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思考、敢于提问、学会倾听、与人合作、自主学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不断在学习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动脑动手及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养成教育的落实与课堂教学评价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深入督促学生按一定的规范进行“自律”,促进学生各种良好品德的形成。另外,学校可利用校本课程将养成教育的内容规范化,开展“交往式”课堂研究,使学生学有所得、做有所依,系统地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以此推动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以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养成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应紧紧围绕学校文化理念,精心设计各种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品质形成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处环境都育人。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因此,学校应通过外部环境的建设来营造养成教育的外显氛围,比如要精心布置楼廊、走道、教室、厕所等场地,让一些美化心灵、启迪心智、激发灵感的知识如春风般浸入学生心田,从而促进养成教育的进行。道德品质的形成需要经过实践才能实现。实践是养成教育内化的基础,因此学校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提升养成教育的实效,将常规活动更深入化,以“文明行为习惯培养”为主线,如可以开展艺术节和读书节、班队会每月一主题、“爸爸妈妈当老师”、“告别陋习,从我做起”、“诵读经典美文”等系列活动,通过各种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发展。将养成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融合起来,以幽雅的环境和精心设计的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升养成教育的内涵,这样,学校德育便不再是空洞的说教。
四、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新课程在评价理念中特别提出:要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指标、主体、方法的多元性。进行科学的多元化评价,是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动力源和催化剂。在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可采用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关注过程,促进发展”的理念,在评价时努力达到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在多元的激励性评价中收获自信,获得发展。例如学校、教师精心设计“美德卡”,将学生的美德表现具体化,使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中的日常表现有了具体的评价标准,通过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参评、班主任综评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美德养成的发展过程,在每学期末进行总体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可以让其回顾和反思自己习惯的养成情况,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在与同学互评的过程中,学生可及时发现他人的优点,提出其有待改进的方面,同时学会倾听,学会接受别人意见与建议;而家长对孩子评价的过程,是家长逐步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言传身教重要性的逐渐推进的过程,能够有效地促进家长言行的自律性与示范性;班主任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有个性的人,一个有自主权的人,因而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多元的评价机制能够给学生更多的体验和锻炼的机会。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只有多种渠道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知行统一,坚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为载体,才能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帮助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才能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第三篇:养成教育论文
养成教育之我见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切的感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言传身教,指导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老师和自己的班主任。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一)语言引导。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家长、朋友来访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迁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二)行为示范。
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当地面有纸时,我总是赶紧捡起,教室桌凳歪斜时,我总是整理齐,讲桌不整洁时,我总是清理干净……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教室的卫生工具摆放不整齐时,总有学生去摆放好,教室地面有纸,学生会马上捡起,而且他们还学会开窗、开门时轻轻的。知道了怎样做才是不打扰别人。
教师在做这些事时,是发自内心,不是做给学生看,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二、表扬鼓励,激励行为、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平时班级里通过“学生行为自律”活动,评选出“自律小标兵”大力进行表彰。另外我们开展的“为自己评奖”活动,深受同学和家长的欢迎。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给自己设置一个让同学们认可的奖项。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对后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全班同学都在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让大家认可的自我来。
三、不断强化,养成行为。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正常现象,是由于儿童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而造成的。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则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则》的条款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的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在评价自我,评价他人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律,增强自信,达到自强。
同时,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平时,通过电话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的督促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小学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他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因此,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奠基工程,我们要常抓不懈。
第四篇:养成教育论文
小学生养成教育低段实验班级管理
一年级(1)班王艳玲
有人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大家都知道,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强,也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为此,近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就一直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学校一项重点来抓。具体做法如下: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养成教育理念
新时期背景下,需要我们树立新的养成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顺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的特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及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水平,我们首先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积极树立“立人先立德”的管理方针,将养成教育工作摆在班级管理工作的首位,并根据学校的总体办学思想,我确定了低段养成教育工作的定位,树立了养成教育管理的“三大理念”:
1、“以人为本”,“激励为先”
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因此,我们在学校的养成教育工作中,以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为指导思想,遵循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着眼于学生终身良好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形成,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落实“全面德育、全程德育、重点德育”,建立以“激励”为中心的养成教育的管理机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学生战胜困难。
2、以“实践”作为养成教育工作的生命
低段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知识面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教师对他们的养成教育要努力摆脱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方式,要积极开展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可采用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相声小品等形式,让养成教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体验道德与人格的魅力,使养成教育工作由“由外而内”,转变为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快乐体验中理解养成教育的内涵,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二、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养成教育工作
根据以上三个德育理念,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低段班级管理模式研究工作:
(一)用“礼仪教育”正行为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为了让这种优良的传统美德在学生中继续发扬下去,我以“礼仪教育”为先导,引导学生通过看录象,开展评选文明之星、文明礼貌月等活动,促使学生乐于学习文明礼仪,学会以礼待人。几年来,我们一直开展各种文明礼貌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文明礼貌意识,积极促进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
1、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坚持多形式、多渠道的正面教育,引导学生人人懂文明,人人争
做文明学生。一是每学期开学初,对学生进行一周的入学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以及《文明礼貌读本》,让学生明白做文明学生的准则;二是利用每周升旗仪式中的国旗下讲话,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文明,鞭鞑丑恶”的演讲;三是在教室内设立文明、礼仪标语牌:如“请使用文明语言”“请讲普通话”“轻声、慢步、礼让、右行”,“宁可绕道百步远,也不践踏半寸草”等,让环境感化人;四是充分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对校内外事件发表评论。
2、设立礼仪岗、监督岗
我在教室门口设立礼仪岗,各班干部轮流值周,进行礼仪示范,与进教室的同学、老师互致问候,让大家一进教室便有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在教室内主要位置设立监督岗,志愿者轮流值岗,对个别学生的乱扔、乱丢等不良行为进行监督,制止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3、定期评选“文明之星”
每周让一名思想品德优秀、文明守纪的典型学生当选为“文明之星”,并奖给他们“红星”和小本子。学期末,再让每周的“文明之星”进行总决赛,前十名者当选为“文明总星”,再在教室内张榜公布,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
(二)“身正为范”导方向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有力度。所谓“身正为范”“名师出高徒”。为了让自己的养成教育工作更上一步台阶,我积极参加了一系列的有关养成教育的活动。
1、自觉参加养成教育课题研讨会,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学校组织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报》、《江西教育》等报刊杂志,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专著,吸收当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期提高大家的教育水平、理论水平和德育科研水平。我都回积极主动地参加,为的是给自己充电,要想给学生一桶水,自己怎能只有半桶水。
2、积极和先进教师交流经验并自觉认真向他们观摩、学习。今年,我就自发地听了不少有经验的班主任的课,在学习交流中共同进步。
(三)“养成教育实践”增活力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把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养成教育活动内容的生活性与参与活动对象的角色体验性是思想教育的特色;养成教育工作要摒弃零打碎敲,没有深度,匆匆走过场的活动方式。于是我们充分考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特点,依据思想教育活动的要求,考虑活动的条件和可能性,设计了一系列让低年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实践活动,包括校内、家庭和社会活动,让学生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承担不同角色,自觉履行角色义务,使学生在情境中实践,在角色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进步。
我先后创设了“红领巾手拉手”“今天我当家” “弯弯腰小队”“卫生督察小组”等实践活动,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一改过去老师的空泛说教,取而代之让孩子们用身边的人和事影响身边的人。
(四)“家校共建”拓空间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非常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二为一”,充分利用学校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请家长走进课堂提合理化建议。对家长的态度要和蔼可亲,要积极主动和家长交流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建议家长阅读有关家庭教育的书刊,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水平,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创建“家校一体”的和谐空间,共同关爱学生。
回顾过去,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展望未来,我们的工作目标更艰巨。但不管如何,我们将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走好每一步。
第五篇:班主任和养成教育论文:班主任和养成教育
班主任和养成教育论文:班主任和养成教育 蓦然回首,当班主任已近20载,细思多年来自己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作此总结,与大家共勉。
一、班主任率先垂范、严于律己
班主任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由于教育者的身份,并且比学生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生自然地视班主任老师为学习的楷模,它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对于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以教师的示范带学生的规范。例如在劳动课中,班主任应当与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劳动任务。另外,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同样要提高自己,认为老师只是教育学生,忽视对自己的要求,忽视“律己”和“垂范”,这样说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会很好,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做到对学生的“身教”。
二、对良好行为的引导和训练
今年我所接触的是初一级的新生,他们来到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需要时间去适应,这段时间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锲机,必须认真对照《规范》条文对学生加以引导。班主任老师要教育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规范自己的行为,虽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必须要这样做。执行规范要求并不是“吃亏”的事,也不是个人行动的“不自由”。遵守行为规
范,不仅有利于集体,而且有利于在社会生活中与大家协调相处,只有行为的“规范”,才符合群体与社会生活的利益和要求。使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变有约束感为自觉的行为。另一方面,班主任老师也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意识,在反复要求中增强学生的意志,在褒贬的评价中促进学生自觉履行行为规范。例如:可以通过体育活动锻炼学生的恒心、毅力、自我约束力。在这里我利用校运动会的机会,组织了几位平时经常迟到行为较散漫的学生成立后勤小组,要求他们在校运会期间按照赛程的时间,给本班的运动员按时送去食水和药物。这样不仅与同学们的关系融洽了,而且增强了这些学生控制自我行为的意志力。因此,班主任老师在理论引导学生的基础上,并且要创造“机会”给学生,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不断地去引导,不断地反复强化学生。
三、建立合理的评定制度
按照本班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公平的行为规范评定制度,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的方法可以通过“班规”、“操行评比”等方法来实施。这样不但规范了学生的行为,而且可以在学生当中树立起行为规范标兵,使学生学有榜样。另外班主任老师要事实求事地按照制度对学生操行进行评定,对做得好的方面加以肯定,对做得差的方面指出努力方向,从而使学生扬长避短。
四、学校与家庭相结合
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学校等渠道,一方面使家长了解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对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家庭来了解学生在学校以外的一些行为习惯,从而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而言之,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是受到各种外部因素和自身素质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克服各种不利的因素,使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而且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