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融资发展建议报告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2014-2018年中国水务行业运行前景及投融资发展建议报告
【关键词】水务,水务发展,水务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国际水务行业分析 1.1 水务的相关概念 1.1.1 水务的含义 1.1.2 水务产业的含义
1.1.3 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含义 1.2 国际水务行业发展概况 1.2.1 世界水务产业发展概述 1.2.2 国际城市水务行业管理概况 1.2.3 国际城市水务管理经验剖析
1.2.4 世界主要国家水价的形成模式与推行分析 1.2.5 发达国家水务行业的投资政策 1.3 美国
1.3.1 美国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的综述 1.3.2 美国推行节水型经济水务管理 1.3.3 美国城镇的污水处理和回用分析 1.3.4 美国水务行业监管体制
1.3.5 美国水价管理及运行机制分析 1.4 英国
1.4.1 英国水业的法律架构
1.4.2 英国水业发展与管理体制沿革 1.4.3 英国水业的监管与运行机制 1.4.4 英国水业的管理特点 1.4.5 英国水务公司的漏损控制 1.5 法国
1.5.1 法国水务事业概况
1.5.2 简述法国城市水业的经营管理 1.5.3 法国水务行业的监管情况 1.5.4 法国水价运行机制分析 1.6 加拿大
1.6.1 加拿大水资源管理状况分析 1.6.2 加拿大水价运行体制简介 1.6.3 加拿大水价管理制度探究 1.7 日本
1.7.1 日本水资源的管理体系及借鉴 1.7.2 日本水务行业管理概述 1.7.3 日本企业争相进军水务市场 1.7.4 解析日本应对缺水危机的策略 1.8 新加坡
1.8.1 新加坡水资源保护措施及节水概况 1.8.2 新加坡成立环境与水务技术创新中心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1.8.3 新加坡提升本国水务在全球的市场地位 1.8.4 新加坡水务产业运营状况分析 1.8.5 新加坡水务企业意欲开发中国市场 1.9 其它国家
1.9.1 德国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探究 1.9.2 以色列水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1.9.3 俄罗斯联邦的可持续性水政策分析 第二章 中国水务行业分析 2.1 中国水务行业发展概况
2.1.1 中国水务行业基本发展情况 2.1.2 我国水务产业链发展概述 2.1.3 中国水务行业的经济技术特征 2.2 中国水务行业发展分析 2.3 各地区水务行业的发展
2.3.1 江苏水务行业发展成效与主要措施 2.3.2 北京水务行业发展综述 2.3.3 厦门公布水务企业经营情况 2.3.4 天津重点水务工程进展顺利 2.3.5 深圳水务行业发展状况 2.4 中国水业改革发展分析 2.4.1 中国水务市场化改革概况 2.4.2 我国水务改革发展现状
2.4.3 中国水务改革发展的主要格局 2.4.4 中国水务市场化改革面临的挑战 2.4.5 水务市场化改革收支问题探析 2.4.6 水务改革评估及发展方向探析 2.5 水务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2.5.1 中国水务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2.5.2 国内的水务管理需要制度创新 2.5.3 水务行业创新策略探析
2.5.4 促进水务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2.5.5 中国水务市场化发展的建议
2.5.6 水务企业参与流域治理的模式与经验借鉴 第三章 中国水务市场要点剖析 3.1 中国水务市场发展分析
3.1.1 中国水务市场竞争格局概况
3.1.2 2011-2014年中国水务市场热点解读 3.1.3 中国水务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3.1.4 中国水务领域资本市场分析 3.2 各地区水务市场竞争动态
3.2.1 中外水务企业合作开拓重庆水务市场 3.2.2 碧水源发力湖南水务市场 3.2.3 北控水务进军内蒙古市场
3.2.4 以色列将大力进攻广东水务领域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3.3 外资进入中国水务市场发展及影响 3.3.1 外资水务在华发展概况 3.3.2 外资加紧抢滩中国水市场
3.3.3 外资进军中国水务市场原因及应对措施 3.3.4 外资企业调整中国水务市场发展战略 3.4 中国水务市场并购整合及策略解析 3.4.1 水务市场并购整合潮涌 3.4.2 水务市场并购整合分析
3.4.3 我国水务市场并购整合势头将持续 3.4.4 并购交易流程要点
3.4.5 水务行业并购的关注事项
第四章 中国水的生产和供应行业财务状况 4.1 中国水的生产和供应行业经济规模
4.1.1 2011-2014年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销售规模 4.1.2 2011-2014年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利润规模 4.1.3 2011-2014年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资产规模 4.2 中国水的生产和供应行业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4.2.1 2011-2014年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亏损面 4.2.2 2011-2014年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销售毛利率 4.2.3 2011-2014年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成本费用利润率 4.2.4 2011-2014年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销售利润率 4.3 中国水的生产和供应行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4.3.1 2011-2014年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应收账款周转率 4.3.2 2011-2014年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流动资产周转率 4.3.3 2011-2014年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总资产周转率 4.4 中国水的生产和供应行业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4.4.1 2011-2014年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资产负债率
4.4.2 2011-2011-2014年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利息保障倍数 4.5 中国水的生产和供应行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 4.5.1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
4.5.2 影响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财务状况的经济因素分析 第五章 供排水行业分析 5.1 供水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5.1.1 中国水资源概况
5.1.2 中国供水量及用水量状况 5.1.3 中国供水行业发展概况 5.1.4 中国供水行业运营状况分析
5.1.5 2011-2014年我国水资源费征收新政出台 5.1.6 中国供水行业市场化进程加快 5.2 自来水供应行业
5.2.1 自来水生产和供应行业的特点 5.2.2 中国自来水业生产运营情况
5.2.3 自来水水质问题激发水业市场化改革 5.2.4 我国自来水行业的改革进展与成效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5.2.5 世界发达国家保障自来水水质的经验措施 5.3 农村供水行业
5.3.1近年来中国农村供水建设状况 5.3.2 农村供水市场投资状况分析 5.3.3 我国农村供水面临的挑战
5.3.4 农村供水需要兼顾公益性和经营性 5.3.5 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建设研究 5.3.6 “十二五”农村饮水规划情况 5.4 排水行业
5.4.1 中国城市排水行业的沿革 5.4.2 中国城镇排水行业发展状况 5.4.3 全国废污水排放情况统计
5.4.4 2011-2014年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出台 5.4.5 中国城市排水的管理体制与政策 5.5 供排水行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5.5.1 我国供排水行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5.5.2 推进供排水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5.3 供水行业应全力打造服务品牌 5.5.4 促进城市排水行业发展的政策举措 第六章 城市供水行业分析
6.1 中国城市供水行业发展概述 6.1.1 中国城镇供水总体状况 6.1.2 中国城镇供水进展情况
6.1.3 城镇供水规范管理考核办法出台 6.1.4 中国城市供水行业的竞争结构分析
6.1.5 全面解析城市供水的市场开放与特许经营 6.1.6 中国城市供水的漏损情况 6.2 城市供水企业的发展
6.2.1 城市供水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原因 6.2.2 供水企业面临的定价怪圈及应对措施 6.2.3 对中国城市供水企业改制的反思 6.2.4 影响城市供水企业效益的因素及对策 6.2.5 中国城市供水企业发展的具体思路 6.3 城市供水行业出现的问题与建议 6.3.1 我国城镇供水面临的主要问题 6.3.2 城市二次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6.3.3 确保城市供水安全的发展对策 6.4 城市供水行业的前景与趋势 6.4.1 国内城市供水市场潜力巨大 6.4.2 中国城市供水市场走向展望 6.4.3 浅析城市供水行业的发展趋势 6.5 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规划 6.5.1 指导思想与原则 6.5.2 规划目标与任务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6.5.3 “十二五”规划投资估算 6.5.4 保障措施
第七章 国际水务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7.1 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 7.1.1 企业基本情况 7.1.2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7.1.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7.1.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7.1.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7.1.6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7.2 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 7.2.1 企业基本情况 7.2.2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7.2.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7.2.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7.2.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7.2.6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7.2.7 苏伊士发力中国水务市场 7.2.8 旗下子公司中法水务运营动态 7.3 德国柏林水务公司 7.3.1 企业简介 7.3.1 企业基本情况 7.3.2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7.3.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7.3.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7.3.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7.3.6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7.3.7 2011-2014年德国柏林水务集团经营状况 7.3.8 柏林水务签署大同污水处理项目协议 7.3.9 柏林水务中标滁州污水处理BOT项目 第八章 国内水务行业上市公司分析 8.1 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 8.1.1 企业基本情况 8.1.2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8.1.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8.1.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8.1.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8.1.6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8.2 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8.2.1 企业基本情况 8.2.2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8.2.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8.2.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8.2.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8.2.6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8.3 南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8.3.1 企业基本情况 8.3.2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8.3.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8.3.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8.3.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8.3.6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8.4 上海城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8.4.1 企业基本情况 8.4.2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8.4.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8.4.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8.4.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8.4.6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8.5 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5.1 企业基本情况 8.5.2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8.5.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8.5.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8.5.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8.5.6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8.6 武汉三镇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8.6.1 企业基本情况 8.6.2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8.6.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8.6.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8.6.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8.6.6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8.7 钱江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8.7.1 企业基本情况 8.7.2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8.7.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8.7.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8.7.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8.7.6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8.8 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8.8.1 企业基本情况 8.8.2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8.8.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8.8.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8.8.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8.8.6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8.9 江西洪城水业股份有限公司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8.9.1 企业基本情况 8.9.2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8.9.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8.9.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8.9.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8.9.6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九章 污水处理行业分析 9.1 中国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 9.1.1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发展回顾 9.1.2 城镇污水处理行业运行状况 9.1.3 国内主要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进展 9.1.4 城镇污水处理行业运行现状 9.2 地区污水处理发展状况 9.2.1 上海市 9.2.2 安徽省 9.2.3 湖南省 9.2.4 海南省
9.2.5 吉林省 9.2.6 新疆自治区
9.3 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对策
9.3.1 中国污水处理厂技术工艺应用探究 9.3.2 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攻关取得实质性成果 9.3.3 城市污水处理节能降耗技术研究成效显著 9.3.4 对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问题的思考 9.3.5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的发展趋势 9.4 污水处理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4.1 中国污水处理面临污泥隐患
9.4.2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4.3 积极推进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9.5 污水处理行业前景机遇分析
9.5.1 中国污水处理行业盈利前景可观 9.5.2 “十二五”污水处理业发展潜力巨大 9.5.3 “十二五”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机遇分析 9.5.4 造纸废水处理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9.6 “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 9.6.1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9.6.2 主要任务
9.6.3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9.6.4 保障措施 9.6.5 规划实施
第十章 海水淡化行业分析
10.1 中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现状 10.1.1 中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概况 10.1.2 中国海水淡化产业技术现状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10.1.3 中国海水淡化产业政策分析 10.1.4 中国海水淡化试点推进情况 10.1.5 影响海水淡化成本的主要因素 10.2 海水淡化产业区域发展状况 10.2.1 天津市 10.2.2 浙江省 10.2.3 青岛市 10.2.4 大连市 10.2.5 沧州市
第二篇:融资问题建议报告(改)
重庆市万经济技术开发开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当前融资问题及建议的报告
经开区管委会:
为切实完成2012年经开区管委会下达的融资任务,投资集团公司就已包装成熟的项目通过各种方式与各金融机构展开了积极对接。现就当前融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作出如下汇报:
一、当前项目融资的基本情况及困难
目前,在融资工作中主要存在贷款项目资本金、抵押物不足;金融机构存贷比过高、信贷规模不足等影响,具体在项目上如下:
(一)单一信托贷款项目
我公司包装了万盛东城大道沿线项目与重庆银行、重庆进出口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方正东亚信托公司达成合作共识,发行1亿元的单一信托产品。目前,我方准备的申报资料已通过对方审核,目前各项合同审核已经完成,预计4月底资金可到位。
(二)镁产业科技园区(一期)配套基础设施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5.4亿元。通过前期谈判和沟通,目前分别与农业银行、重庆银行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农业银行方面:拟向对方贷款3.7亿元,项目前期资料已递交到农行万盛支行,该行上报分行的贷审报告也已经完
成,主要的困难有:1.补充评估值为7.4亿元的有效贷款抵押物(我司已初选了1404亩土地拟用于该项贷款抵押);2.落实1.7亿元的贷款资本金;3.农行大额贷款均需向总行报备(15个工作日)。因此,农行贷款近期通过的难度很大。
重庆银行方面:集团公司在重庆银行贷款余额有2.25亿元,由于重庆银行信贷规定单户贷款总额不能超过3亿元,在与重庆银行总行沟通后我公司已经包装贷款总额在2亿元的新项目向重庆银行申报,重庆银行万盛支行正与总行就项目的可研进行审核,待审定后近期随即完成贷款资料的准备工作。同样该项目也存在落实贷款抵押物(评估值4亿元)以及资本金(1亿元左右)的情况。
(三)重庆万盛经开区黑山谷创国家5A级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公司就该项目主要与符合信贷投向的工行进行了工作衔接。目前该项贷款与工行万盛支行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向工行万盛支行申请4亿元的贷款,目前项目的贷款方案和前期资料我司正与工行商洽完善。
(四)动漫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一期)项目
该项目正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包装衔接中,金融机构未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意愿。
(五)10亿元企业债券发行工作
目前,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已完成对集团公司近三年的财务报表审计工作,进入有关财务指标包装阶段。待审计
工作全面完成现场阶段将进入集团公司信用评级以及发债项目包装阶段等工作。
二、银行放贷难点分析
当前,由于受国家金融紧缩政策的影响,各家金融机构均出现存款减少、贷款减少、存贷比过高等现象,从而影响到金融机构的各项指标考核以及信贷规模,也使各金融机构体现出放贷谨慎的迹象。万盛经开区金融机构2012年2月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经开区2月各项存款总额69.1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55.11亿元。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在对公存款方面,2012年2月比2011年12月减少42484万元,其中工商银行减少1393万元,农行减少11398万元,建行减少851万元,邮储银行增加303万元,农商行减少23270万元,重庆银行减少5875万元。在银行存贷比方面,整体呈偏高的态势,经开区各金融机构2012年2月平均存贷比79.69%,高于银监制定的商业银行最高75%的规定。其中工行58.36%,农行202.71%,建行74.38%,邮储银行13.52%,农商行92.22%,重庆银行175.47%。
三、相关融资工作建议
针对当前融资工作的具体难度以及金融机构所体现的实际态度,建议结合经开区的具体实际以及整合利用当前经开区所能调动的资源,开展与银行的合作,从而达到促进银行对经开区的融资支持。为更加有效的推进融资目的的实现,建议:
(一)将经开区“公营存款”划转至对经开区和集团公司发展支持较大的银行。
(二)将经开区机关事务局交易平台的公共保证金划转至对经开区和集团公司发展支持较大的银行。
(三)将经开区“土地出让金”专户划转至对经开区和集团公司发展支持较大的银行。
(四)将经开区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职工工资的发放转由对经开区和集团公司发展支持较大的银行代为发放。
(五)将由经开区财务局安排的各部门的工作经费指定存入对经开区和集团公司发展支持较大的银行所开立的账户。
(六)结合当前经开区几大板块征地拆迁工作的资金需求较大,而仅靠银行融资远远不够,建议将黑山镇八角片区的旅游板块土地尽快完善相关规划,以便出让后为经开区提供建设资金保障。
二○一二年四月八日
第三篇:融资建议及思路
融资建议及思路
融资严格来讲可分为资金筹措,资金运用,资金归集等内容,事关公司的资金安全,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因此该工作在企业发展当中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市场的融资工具
1)传统银行贷款:流贷、经营性贷款、项目贷等; 2)信托、理财;
3)增发、债券、基金或产业基金等; 4)引进战略投资者;
这些融资工具,经过市场的教育,目前这些工具发展非常成熟,企业应该是对此有了深刻认识,产品结构并没有神秘可言,并不是懂得或实操过即可,每个行业和企业都有其的发展特点,其融资工作如何开展呢?应具备以下步骤即可:
1)公司的资金安排包括:日常经营、项目拓展,公司战略布局等,资金回笼和回报有一定的周期性,因此融资工作就需要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而配备相对应的资金,短中长期结合;
2)融资安排应该先梳理目前企业已发生的贷款品种和期限,结合企业经营现金流预测分析,做好未来两年的融资计划和融资工具搭配使用(这个非常关键);
3)融资人员对企业以及整个行业应具备相当高的认识,关注企业和市场变化,才能完整准确清晰的向资金市场表达; 4)作为新三板上市企业,未来要加大与券商、投资机构等创新金融机构合作,包括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尝试;
5)对资本市场未来发展有个预判,把握金融机构的投融资策略,减少时间成本耗费,提升工作效率;
6)融资工作不神秘,关键是执行力,确定的融资计划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没任何借口;
以上是一些建议,简单概括基础工作扎实、对产品融会贯通、强大的执行力。融资工作者离开这些都是空谈。
第四篇: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2015)
中国融资租赁业
发展报告
2015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 2015年8月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目 录
一、行业整体情况..............................................................................1
(一)行业规模分析....................................................................1
(二)行业结构分析....................................................................2
(三)行业经营状况分析............................................................6
(四)行业风险分析....................................................................7
二、行业发展新特点..........................................................................7
(一)支持政策相继出台............................................................7
(二)各类资本相继进入............................................................9
(三)产业集聚效应凸显..........................................................11
(四)多个领域取得突破..........................................................12
三、行业存在的问题........................................................................15
(一)政策法规仍需完善..........................................................15
(二)融资渠道相对单一..........................................................16
(三)业务模式有待转型..........................................................16
(四)人才队伍亟需培养..........................................................17
四、行业发展趋势............................................................................18
(一)行业规模持续增长..........................................................18
(二)行业布局趋向平衡..........................................................18
(三)融资渠道逐步拓宽..........................................................19
(四)行业创新步伐加快..........................................................19
(五)外部环境逐步完善..........................................................20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2014年,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融资租赁发展的政策,行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推动我国融资租赁业规模继续快速增长,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融资租赁在推动产业创新升级、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作用进一步提升。
一、行业整体情况
(一)行业规模分析 1.企业数量大幅增加
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共2045家,比上年底增加959家,增幅为88.3%,比去年提升12.9个百分点。其中,内资试点企业152家,增加29家,增幅为23.6%;外资企业1893家,增加930家,增幅为96.6%。行业从业人数总计28247人,比上年底增加2455人,增幅为9.5%。
2.注册资本接近翻番
截至2014年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量5564.6亿元,比上年底增加2680.4亿元,增幅为92.9%,接近翻番,其中,内资试点企业注册资本金为83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8%,;外资企业注册资本金4728.4亿元,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比上年同期增长108.9%。
3.资产总额快速增长
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融资租赁企业资产总额1101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2%。其中,内资试点企业资产总额316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2%;外资企业资产总额784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3%。
总体上,2014年,全国融资租赁行业规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都大幅增加;行业资产总额快速增长,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元。
(二)行业结构分析 1.东中部企业数量占比微降
分区域看,截至2014年底,东、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融资租赁企业数量分别占全国比重为90.5%、3.5%、4.4%和1.6%。东部和中部地区占比分别较上年下降0.7和1.0个百分点,西部和东北地区占比较上年均有所提高。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分省市看,截至2014年底,上海融资租赁企业数量最多,为452家,其次为天津和深圳,分别为335家和273家,三地融资租赁企业数量占全国的51.8%。上海和深圳企业数量增长较快,分别较上年增加224家和200家。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2.京津沪资产总额占比近七成
分区域看,截至2014年底,东、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融资租赁企业资产总额分别占全国比重为90.7%、3.8%、4.3%和1.2%。
分省市看,截至2014年底,资产总额总量最多的三个地区为上海、天津和北京,分别为3535.8亿元、2048.2亿元和1908.3亿元,三地总量占全国比重为68.0%。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3.租赁资产行业分布集中
从融资租赁资产行业分布看,融资租赁资产总额排名前五位的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设备、通用机械设备、工业装备、建筑工程设备和基础设施及不动产,前五大行业融资租赁资产总额占总融资租赁资产总额50.0%。
总体上,融资租赁企业绝大部分在东部地区,但与去年相比,西部和东北地区企业占比有所提高。融资租赁资产分布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设备、通用机械设备、工业装备等方面,同时逐步进入节能环保、通信电子等新兴行业,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三)行业经营状况分析 1.租赁主业更加突出
2014年,融资租赁企业实现总收入970.4亿元,税前总利润106.5亿元,租赁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75.9%。其中,内资试点企业总收入468.2亿元,租赁业务收入占内资试点企业总收入比重为61.9%;外资企业总收入502.2亿元,租赁业务收入占外资企业总收入比重为88.9%。
2.融资额增长较快
2014年,融资租赁企业融资租赁投放额5374.1亿元,比上年增加1510.6亿元,增幅为39.1%。从业务模式看,直接租赁融资额占比22.4%,售后回租融资额占比61.7%,其他租赁方式占比15.9%。从企业类型看,内资试点企业新增融资额1178.0亿元,其中直接租赁融资额占比38.2%,售后回租融资额占比60.2%,其他租赁方式占比1.6%;外资企业新增融资额4196.1亿元,其中直接租赁融资额占比18.0%,售后回租融资额占比62.1%,其他租赁方式占比19.9%。
总体上,融资租赁是大部分融资租赁企业的主要业务,行业融资额增长较快,行业整体经营状况良好。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四)行业风险分析 1.整体资产负债率略升
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融资租赁企业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分别为11010.0亿元和8178.4亿元,融资租赁企业资产负债率约为74.3%,比上年同期上升2.9个百分点。其中,内资试点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0.6%,比上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外资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5.8%,比上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
2.逾期租金比例较低
2014年,融资租赁企业逾期租金合计191.4亿元,比上年减少3.6亿元,占资产总额比例为1.7%。其中,内资55.9亿元,外资135.5亿元,分别占其资产总额比例为1.8%和1.7%。
总体上,行业整体资产负债率仍然保持适中水平,较上年略有上升,其中内资企业小幅下降;行业逾期租金总量有所下降。
二、行业发展新特点
(一)支持政策相继出台
随着融资租赁业高速发展,相关行业政策相继出台,监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管措施更加透明、完善。2014年,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在监管、法律、税收、会计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法律监管方面。2014年,融资租赁相关法律及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有效保障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2014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实施《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14‟3号),针对实际案件审理过程中争议较大的问题,如售后回租性质认定、违约行为处理以及善意第三人取得等方面均做了更加细化的说明,对融资租赁业务运营和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月,商务部组织开展对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排查工作。依托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日常监管,提高监管部门防范和处臵非法集资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月,商务部发布《商务部关于利用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租赁物登记查询等有关问题的公告》(商务部公告2014年第84号),在原有系统基础上搭建了全国融资租赁物权登记平台,新增租赁物登记公示和查询功能,明确租赁资产的权利状况,规范融资租赁业务流程,有利于融资租赁企业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同时,融资租赁行业统计监测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并定期向社会公布行业信息报告,进一步提高行业监管和服务水平。
税收方面。2014年4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进一步加快出口退税进度,保证及时足额退税,适时扩大融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试点范围,采取多种措施,支持中国装备“走出去”。9月1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在全国开展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政策试点的通知》(财税„2014‟62号),由试点扩大到全国统一实施,并在原有《天津东疆保税港区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管理办法》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扩大享受出口退税政策融资租赁企业范围。
(二)各类资本相继进入
受融资租赁行业持续高速增长发展态势吸引,以及国家和地方各项利好政策相继出台等因素影响,上市公司、大型企业集团、证券机构、私募等各方资本逐步进入融资租赁行业,对缓解国内企业融资难、消化过剩产能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上市公司方面。2014年,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大洋电机和双塔食品分别与其全资子公司出资设立融资租赁公司;中兴通讯、林洲重机、首航节能、长荣股份等十余家上市公司先后组建融资租赁公司。上市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多采取“内保外贷”模式,利用国外低成本资金,降低采购成本;或利用现有资产进行融资,提高资本运作能力;或采取售后回租等模式撬动融资租赁公司的“杠杆”,扩大公司对下游客户的销售支撑。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大型企业方面。2014年4月,中海油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在天津注册成立,该公司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全资设立,重点开展海工租赁业务。同月,华能天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开业,这是继大唐、华电和国电后,第四家落户天津的国有大型电力集团融资租赁公司。12月,茅台建银(上海)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成立,该公司由贵州茅台集团与建行旗下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其中茅台集团占资51%。大型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对于扩大实体经济企业销售、消化企业过剩产能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证券机构方面。2014年,融资租赁业务成为部分证券机构发展的新方向。海通证券是国内较早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证券机构,其全资控股的融资租赁公司(恒信租赁)上半年利润总额2.41亿元,对海通证券利润总额贡献率达6.23%。10月,光大幸福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光大证券旗下子公司光大金融投资有限公司,与幸福航空、荆门城投三家企业合作创立。证券机构进入融资租赁行业,对于缓解行业融资困难等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私募(PE)方面。TPG(德太投资)是国内较早进入融资租赁行业的私募机构,2007年TPG收购恒信租赁,2013年出售恒信租赁全部股权给海通证券,退出融资租赁行业。2014年10月,贝恩资本收购狮桥租赁80%股份,成为继TPG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德太投资)收购恒信租赁之后融资租赁业第二单私募并购交易。
(三)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是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最好最快的地区,四地依靠各自区位优势及政策支持,成为我国融资租赁业特点鲜明、模式多样、政策灵活、配套完善的重要产业聚集地。
上海。上海自贸区自2013年成立以来,不断出台各种政策,鼓励融资租赁产业的发展,快速形成了融资租赁企业集聚。目前,上海自贸区既有远东租赁、中航租赁等从事飞机、船舶、大型设备租赁的大型融资租赁公司,也有服务中小企业为主、以中小型设备为目标的小型租赁公司。
广东。2014年,深圳、广州、珠海相继推出融资租赁扶持政策,引导融资租赁企业落户。自贸区方案获批之后,广东省政府更加积极扶持融资租赁产业,提出“将依托南沙双区叠加的战略优势,落实全国内外资融资租赁行业统一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等―批融资租赁先行先试政策,打造融资租赁业的服务高地、推动形成千亿级的融资租赁产业集聚区,打造华南地区融资租赁中心。”
天津。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成立于2008年,结合天津保税区以及综合保税区,利用国务院对东疆核心功能区发展融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资租赁业务的优惠政策,借鉴爱尔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发挥临近天津港口、临近空港的优势,以飞机租赁和船舶租赁为重点,天津将着力打造中国融资租赁业研发基地和国际航空租赁中心。
北京。北京顺义区天竺保税区,是目前国内唯一包含机场口岸操作区、实现区港无缝对接、高效作业的空港型综合保税区,这些条件为飞机租赁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此外,北京市政府根据自身特点,结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以科技金融创新为中心,鼓励中关村科技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实现发展,鼓励融资租赁企业不断创新融资租赁经营模式。
(四)多个领域取得突破
融资租赁作为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的产业,近几年,在航空、装备制造业、农业等多个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航空领域。中国飞机租赁行业起步较晚,2006年以后,各路资本才陆续进入飞机租赁行业。2009年起,部分地区通过设立保税区或保税港区的方式,借鉴国外先进模式,支持国内外租赁公司在区内设立项目融资模式公司(SPV),通过政策准入、税收优惠和流程完善等方法,降低飞机租赁业务成本,创新飞机租赁业务模式。2013年12月20日,国务院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飞机租赁业务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3‟108号),提出加快我国飞机租赁业发展。2014年3月,财政部发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飞机租赁企业有关印花税政策的通知》,2018年12月31日之前,暂免征收飞机租赁企业购机环节购销合同印花税;5月,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租赁企业进口飞机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起,租赁企业一般贸易项下进口飞机并租给国内航空公司使用的,享受与国内航空公司进口飞机同等税收优惠政策,为飞机租赁业务提供了更好的税收条件。国家一系列政策出台和企业的不断进入,将为中国飞机租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及地区科技水平、制造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早在2009年,我国机械装备工业销售额已居世界第一,当前,在新型工业化环境下,该行业面临由传统粗放增量模式向服务转型任务,融资租赁作为紧密结合实体经济的行业,将助推装备制造业战略转型和商业模式升级。近期,一些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开始布局融资租赁产业,如中国船舶、中集集团等都成立了融资租赁公司,从传统制造商向现代服务商转型,从单纯的制造拓展到整个环节全流程服务。
海工领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航运业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整体业务需求有所下降,行业产能过高、运能过剩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2013年,国务院发布《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提出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推进海洋工程装备专用系统和设备以及特种材料的研发、制造,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船舶将起到重要支持作用。融资租赁业务的介入,将有利于船舶制造企业盘活资产,将相对过剩产能与潜在有效需求合理对接,瞄准当前新兴的全球化战略装备,开拓国际市场,逐步迈向高端制造业,更好地实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航运服务业体系的战略目标。
机器人领域。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与日本、韩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明显。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企业使用机器人替代人工,需要几百上千万元的投入,对于相对实力较弱的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会影响其资金流动性。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不仅有利于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还有利于企业取得对“机器换人”的更新换代主动权。融资租赁与机器人产业的结合,在推动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支持。
农业领域。2014年以来,农机租赁的发展陆续得到国务院和各部门的鼓励与支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4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了开展农机金融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租赁服务、创新抵押与质押担保方式、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重要性。2014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农业生产设施设备,是指农户、农民合作组织、农村集体和涉农企业等拥有的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可以采取转让、租赁、拍卖等方式流转交易。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融资租赁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将有很大发展空间。
医疗卫生方面。随着老龄化、慢性病上升、医保健全以及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居民对医疗服务及医疗设备的需求快速上升,部分医院受制于资金,难以及时采购设备,融资租赁为此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2014年,主营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和佳股份融资租赁业务较上年同期增长429.4%,收入达4658.4万元,毛利率高达87.7%。
三、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法规仍需完善
法律法规方面,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的融资租赁行业法律,相关适用条款分散在其他法律法规中。随着行业迅速发展,有关法律法规细节的适用性不足问题凸显,法律纠纷不断,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租赁物登记方面,商务部开发上线了融资租赁登记公示查询系统,可进行融资租赁物登记查询,飞机、船舶等动产登记由于监管部门不同,信息缺乏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整合,存在重复登记、查询不便等现象,这些都给行业带来了较大风险。行业标准方面,与融资租赁业相关的行业标准不完善,企业对融资租赁的一些专业属性,如租赁物技术参数、残值处理、会计核算等指标的把握存在偏差,相关内容也缺乏依据与保护,制约了融资租赁业的发展。
(二)融资渠道相对单一
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企业的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银行短期贷款,尽管融资租赁企业也较重视金融债、点心债等渠道,但受融资条件、跨境使用、融资成本等限制,所能提供的资金量非常有限。融资租赁项目大多是中长期业务,银行短期贷款与租赁业务期限不匹配,将给企业留下了流动性风险隐患。为降低流动性风险,部分企业开始尝试租赁资产证券化、发行信托产品、引入保险资金、通过自贸区融入境外资金、通过P2P平台出售租赁收益权等渠道,但由于受市场认可度、融资成本等因素限制,这些融资方式还未被租赁企业大规模运用,短期内难以改变融资租赁企业对银行资金的依赖。
(三)业务模式有待转型
我国融资租赁企业的业务模式目前基本以售后回租为主、直租为辅,联合租赁、委托租赁、转租赁、杠杆租赁、项目租赁、风险租赁、结构式参与租赁、混合性租赁等在国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际上被普遍采用的业务模式,在国内开展不多。部分融资租赁企业业务拓展中“租长、租大、租集中”现象较普遍,客户偏重于大型企业,造成目前行业资本消耗加速、业务同质化严重、集中扎堆特定行业、同业竞争加剧等问题较突出。
这些问题促使融资租赁业亟需向专业化转型,拓展行业领域和优化客户结构将是下一步融资租赁企业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点。
(四)人才队伍亟需培养
与融资租赁行业的高速增长态势相比,行业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数量明显不足。融资租赁行业涉及面宽、覆盖域广、交叉性强,要求从业人员具备金融、财务、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人才的短缺导致部分企业不能有效开展业务,制约了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少有开设融资租赁专业,行业从业人员中极少有人经过全面、系统地学习,普遍缺乏全面的专业知识。2014年,各级融资租赁行业协会相继成立,行业人才培养机构也在积极筹措建立,但总体上融资租赁行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还比较薄弱,人才缺口问题在短时间内将持续存在。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四、行业发展趋势
(一)行业规模持续增长
随着内资试点企业申报流程的简化,以及《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修订等行业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以及融资租赁社会认知度的进一步提高,融资租赁企业设立将更加便捷企业数量将继续较快增长,行业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随着自贸试验区扩大及试点经验的推广,以高铁、核电为代表的国内高精尖装备将加快“走出去”,海外业务将进一步的提升。
(二)行业布局趋向平衡
发展区域方面,依托“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融资租赁企业将逐步从沿海地区集中分布逐渐向中西部、东北部扩张,行业将在集聚发展基础上,逐步调节区域平衡。业务领域方面,受我国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政策规划引导影响,融资租赁在继续保持飞机、轮船、机械设备等大型固定资产业务发展的基础上,将在农机、科技、创投、文化、教育、卫生及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开展业务,逐步改变公共领域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的局面,并向电子信息、大生命健康、节能环保及新能源等高精尖产业布局,使业务范围加速扩展,产业对接进一步加快。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三)融资渠道逐步拓宽
2014年下半年,上市公司参与设立融资租赁公司,以及与融资租赁公司开展业务合作获得资金支持的速度明显加快,一方面是上市公司意图通过融资租赁公司提高融资效率,改善资产结构和财务状况,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是融资租赁企业期望通过上市公司开拓融资渠道,扩大业务规模。在此背景下,2015年融资租赁公司资本运作市场有望进一步活跃,并使融资租赁与上市公司主业结合更加紧密,使业务发展得到广泛延伸,实现多元化的战略布局。此外,互联网金融也成为租赁行业开拓的重要融资渠道之一,其他的资本市场工具,如资产支持证券、信托等,也将在融资租赁行业中逐步运用。
(四)行业创新步伐加快
面对行业整体的快速发展以及业务需求的多样化,融资租赁企业积极丰富融资渠道,创新业务模式,将在诸多新领域取得新突破。资产证券化制度改革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将大大减轻融资租赁企业对银行的资金依赖;行业准入及监管规则的放宽,将更加吸引符合条件的其他类型资本加入;创投融资租赁的兴起,将更多满足小微初创企业的融资需求。融资租赁在新常态下持续创新,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为企业转型发展注入大量活水,将极大推动实体经济的发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展。
(五)外部环境逐步完善
为加强对外资融资租赁企业的监管和引导,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加紧修订《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并启动《融资租赁企业监管条例》立法工作。同时,依托“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商务部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提高服务水平,防范行业风险,促进融资租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此外,各级行业协会相继成立,对加强行业自律,调解融资租赁业务纠纷,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
注:
1.本报告所述融资租赁业仅包括商务部监管的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和外资融资租赁企业,不含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租赁企业。
2.东部地区是指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0省(市);中部地区是指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省;西部地区是指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2省(区、市);东北地区是指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
3.计划单列市单独统计。
第五篇:公司发展建议报告
合室家建材(集团)公司发展建议报告
引
言
合室家公司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通过对家居建材产业经营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发展成为建材免漆行业的领头羊,同时造就了行业知名品牌“合室家”,着实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虽然目前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我认为这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只要公司上下能够正视困境,达成共识,同心协力,共同参与经营管理的变革,公司定能更快、更新、更高的发展。
基于此,根据郑董事长的指示,我撰写了这份报告。
需要强调的是,我对公司的整体认识尚不够全面,加之时间仓促,报告中的观点和对问题的把握不一定准确到位,也难免存在谬误,另外我也不想罗列过多的事实,因为不管是过去取得的成绩,还是现在存在的问题,仅是我个人的切身地感受,我只是从整体作一把握,仅供董事长、总经理参考。
本报告共分五部分:
1、成功的关键;
2、经营管理者的困惑
3、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4、员工希望公司改进的地方
5、关于公司发展战略的对策与建议。
一、公司成功的关键
首先关注的三个问题是: 其一是什么使企业获得成功;
其次促使企业成功的因素能不能使企业继续成功; 其三是企业成功还需要哪些成功的关键要素。
1、企业家的胆识、创新精神和人格魅力
任何一个企业家的成功,都需要一种特立独行、持之以恒的精神。综观国内外成功的和失败企业案例,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企业家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所谓的成也企业家,败也企业家。可以认为,公司的成功,与创业者的成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对于合室家公司来说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家居建材行业发展走势透彻理解,对市场机会的准确把握;二是以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思维,对公司所面临机会和风险、优势与劣势的正确判断。三是善于利用外部社会资源,为企业争取和创造机会;四是不断超越自我,大胆创新的意识。五是勤勉、务实、敬业和宽于待人的个人品格。
2、超前的经营理念
依照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对家居建材发展趋势的把握,确定自己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做他人没有想到或想到而不敢做的项目,超前于同行业,高起点、高投入和高品质,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得与众不同。这样做,虽然要承受探索者的巨大风险,但风险背后也存在着巨大的“机会窗”利润,关键是企业能够理智地把握风险,概而言之,与企业家本身的运气息息相关。
3、注重公司品牌
品牌是公司最重要的无形资源,在不规范的中国家居建材市场,许多企业由于自身的浮躁,缺乏长期的战略定位,把公司大量的投资资源转换为投机行为,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攻城略地。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仅注意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而且还将公司的品牌落实到每一个关键节点上。在家居建材市场上,不论是起点和规模,公司或许都比别人稍逊一筹,但其品牌形象、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在行业内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广东省名牌产品。
4、不断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家居建材市场,随着一批投机型家居建材商的被淘汰出局和政府管理力度的加强,市场运作越来越规范和有序,薄利取代了暴利。企业间的竞争已由外部资源和机会的竞争,转向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水平的竞争,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可谓“乱市出英雄”。
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其中包括上述企业家精神、超前的经营理念、良好的品牌形象建设等方面。由此,我对公司可持续发展充满了信心。
二、经营管理者的困惑
伴随着公司的发展,当生存问题得以解决,管理的问题不断增多: 事无巨细的管理者;
人才越来越匮乏,找不到可用之人; 凌乱无序的重复工作; 组织架构的反复调整; 新产品的不断失败; 部门之间的冲突不断; 不断臃肿的组织规模;
冗长无效的会议,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果;
不厌其烦的加班; 流于形式的企业文化„„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此我和盘端出所有的观点与看法,尽管其中某些方面可能失之偏颇,或过于尖锐,但目的是真诚的,就是希望这份报告能对公司的高层领导有所启示。很多顾问公司为了获得订单,为企业把脉可谓用心良苦,诊断报告写得可谓头头是道,但诊断结果千篇一律,都是企业的员工病了,开出的药方自然不言而喻。如果再缺乏一点职业道德,把持不住自己,顾问的角色嬗变成了管理者、决策者,那就更是啼笑皆非了。我可以坦率而直白的讲,其实真正病的不是员工,病的是老板,只不过聪明的老板们心照不宣。
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内部工作协调不顺
工作协调困难,尤其是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非常困难,人人管事,人人不管事。比较而言,部门内部或同一个主管领导负责的部门之间的协调比较容易。原本一件很简单的事,一出部门就变得不简单了。公司各部门之间存在着一堵无形的墙,不但将本来应该顺畅的工作流程割裂开来,而且对不同部门的员工心灵之间也造成了隔阂,表现为员工之间的相互不信任,难以进行真诚的沟通。
2、员工队伍不稳定,难以补充新鲜的血液。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发现,企业从业人员已经从60后、70后到现在新生代的80后乃至90后。不同的人群,对职业的态度是否一样呢?答案是否定的。一个突出的现象是,新员工在公司的任职年限普遍较短,流失严重。也有的人抱着在公司“过渡”一下,打工意识是比较浓厚的。新的员工留不住,沉淀下来的老油条又管不住,甚至出现整个部门分崩离析的局面。造成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越来越差,员工难以与公司结成利益共同体;难以重构重塑统一的企业文化;难以对公司的事业形成共同的认同。难以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而且容易造成关注个人短期利益的倾向,甚至以不合法手段损害公司利益,谋取个人私利。因此,人力资源方案的设计再次考量人力资源部门的智慧。
3、公司不缺乏制度,缺乏的是执行制度的勇气与智慧
公司近几年经营取得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内部管理滞后,不能在经营与管理之间保持均衡的发展。尽管公司管理者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制定、修改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由于缺乏针对性和贯彻执行不力,许多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有章不循的违纪现象随时可见,如上班不打卡、代打卡,不佩戴胸卡,迟到早退等。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制度一旦触及特殊群体的利益,不仅会无疾而终,而且会受到人身威胁、甚至是暴力攻击,最后落得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责任撇清,官话连篇,好好先生大行其道,会干的不如耍贫嘴的。事实上,暴力的目的是想让人恐惧,但暴力的实质才是
恐惧。它没有说理的能力,只能恫吓,其实内心虚弱的的不堪一击。
4、以价值分配体系不合理为诱因,多次发生群体事件
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加薪的压力越来越大,公司原有的价值体系,特别是清新厂的生产系统的计件工资制度面临着挑战。为配合公司经营战略的转型,公司也曾试图调整,但由于公司沉淀的历史问题比较多、相对较为复杂、导致发生群体事件。
公司的产品多元化、市场同质化较高、缺乏差异化,加之技术含量不高、进入门槛比较低,模仿和跟进者在不断蚕食着公司市场的市场份额,匪夷所思的是大部分蚕食者是公司过往的干部和员工(有的背后金主竟然是副总级的台湾干部),无论是地缘还是亲情方面都与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导致出现的群体事件的原因更加复杂化。加之与部分干部和员工与社会上的混混(自诩为黑道)称兄道弟,使群体事件处理起来甚为棘手。
5、企业文化的非同质性问题
在一个的企业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不能否认,在公司的创业过程中,已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但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和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文化在某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员工缺乏共同认同的企业文化。在此需要说明的,我们在此讲的企业文化不是指形成文字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或核心价值观,而是从员工日常工作中所能够整体体现的行为方式,因为它是公司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与其他先进公司相比,公司的企业文化存在着诸多问题。
1)责任心不到位
公司发生的一些失误,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各种各样的差错,并不是不可避免,如果责任心到位,我们完全可以将其避免,或者不致于造成那么大的损失;面对其他部门或他人的遇到的困难,其实并不是爱莫能助,如果责任心到位,公司内部协调与沟通会更顺畅一些。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员工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反复地做同一项工作,但没有时间把一项工作一次做对。相同的问题反复地出现,有经验不学习,有教训不吸取,同样还是个责任心问题。
2)合作意识不够
就现状来看,无论是员工之间还是员工与公司之间缺乏相互真诚的信任,员工目前的合作意识与未来公司运作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信任危机是企业的致命伤。
3)创新观念薄弱
公司员工对创新的理解仅仅局限于营销策划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而没有将创新与个人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把创新理解为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工资方法的创新、工作方式创新的综合体。而在实际工作中,员工不是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改进工作,提高效率,而是分散于工作之外的事情,越俎代庖。究其原因,是员工的危机意识淡漠,公司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4)凝聚力不强
具体表现为:其一员工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战略不清楚,没有形成一个共同的愿景。与此相对应,公司也没有非常透彻和系统地向员工描述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愿景,因而也没有一个共同的东西牵引和凝聚员工;其二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与公司的发展之间没有建立内在的联系,即员工没有建立在公司建功立业,体现个人价值,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辉煌的感觉;其三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公司的利益没有形成紧密的联系,员工没有从自身利益上感受到到公司的成功;其四员工把公司定位于标准的台资企业外,可以说在很多员工心里有一个难以破解的“台资企业情结”,因而对公司有一种距离感和疏远感。
6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
近三年来,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无到有,是公司内部管理方面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但受OEM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影响,还没有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置于应有的高度,现行的组织功能依然处于初级的人事管理阶段。一方面公司深感人才的短缺,另一方面又不注意内部人才的培养;一方面从企业外部招聘了许多人才,另一方面又没有将其留住;一方面感到人才难寻,另一方面因没有合理使用人才而造成人才的浪费。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公司没有建立和健全系统的员工教育培训制度,公司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投入不足,员工在公司工作更多的是已有能力和经验的发挥,而很少接受公司的专项培训或系统培训,很少为员工提供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机会,公司内部没有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员工不能在工作过程中提升个人的能力。导致公司的无论是战略转型、内部变革、还是营销模式的创新都显得步履维艰,力不从心。
7品牌不断走向迷失
短短的五六年的时间,合室家的品牌延伸已经从免漆线条(地脚线)系列、免漆板材板材系列、免漆门系列、实木门系列、五金(锁、合页)系列、窗帘系列等产品、同时在向产业链的上游拓展,涉及木皮加工、涂料制造、胶水生产、印刷、PVC贴纸、PE膜的生产与加工。公司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快速入市,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产品质量问题和品牌的不断弱化。可以想见的是如果“合室家”品牌在任何一个产品系列遭到毁灭性的伤害,那么这种伤害一定会波及其在产品市场的品牌价值。假以时日,“合室家”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就会被其他品牌所取缔。苦心征战多年的品牌可能会淡出消费者的视野。
消费者的选择决定企业的生死。品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成功的品牌能够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完成注册,增加企业的价值和赢利;而失败的品牌却能够拖垮企业已有的价值和成就。“合室家”的品牌延伸到底会得到什么样的结局?在迷失的路上它还能走多久?
四、员工希望公司改进的地方
1.规范化管理制度。
2.费用报销以金额限度划分领导签字级别,缩短报销时间。
3.多头领导,越俎代庖,工作不好顺利开展。4.内部工作程序太慢,工作请示反馈慢。5.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6.强化销售力度,使公司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更上一层楼。7.绩效考核目标体现成绩与效益挂钩,实现分配制度合理化。8.员工的责任心与职业道德。
9.提高有专业技术水平有专职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造就一批有专业水平又能为公司忠心服务的业务骨干。10.给予员工与工作有关的培训。
11.人员流动性大,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希望有一个稳定良好的工作环境,给予员工归属感,增强公司内部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12.社保悬殊、福利待遇低,文体娱乐活动少。13.加强领导与领导的合作关系。.14.朝令夕改。政策要有一贯性和连续性,制度一经颁发应严格认真执行,个人的权威可以挑战,公司的权威不容侵犯。
15.理顺工作程序,明确个人工作职责,各行其职,各尽其责。16.加强企业文化的培训,将企业精神融入员工内心。17.工作时间适当缩短,提高工作效率。18.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信息的沟通传达。19.权力适当下放。
20.中层高层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管理水平的提高。
21.根据公司的经营发展方向确定公司的人力需求,对人力进行合理配置,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22.内部牵制制度需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需统一协调。
五、对策与建议
以上对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概括说明,对于公司的各级管理者和员工来讲,首先需要做的不是追究造成这些问题的成因,谁应为此承担责任。关键的是正视这些问题,增强责任心和危机意识,共同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措施,以实现公司事业的战略转型。
公司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某一方面或某些人的问题,可以讲,诸多问题相互交织,互为因果。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在某一方面的突破,所有的问题永久地得到彻底的解决。唯一的选择是对这些问题做出系统地思考,并提出系统的对策,有重点地解决关键的问题。
公司存在的诸多问题,归纳起来可以区分为三类:
一类是外部的经营问题,即围绕着“事”和“效益”产生的问题;
一类是内部的管理问题,即围绕着“人”和“效率”产生的问题。一类是环境的治理问题,即围绕着“人”和“人”产生的问题。
1、关于经营发展的对策建议
根据公司的整体战略设想,公司经营发展战略应定位于:发挥优势,协同配合,整体运作,充分利用外部条件,集中配置资源,逐步从制造巨头变身服务巨人,在将营销网、服务网、物流网三网合一的基础上对外开放,努力打造一个面向行业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从产品领域到流通领域、从经营机会到经营能力、从经营产品到经营品牌、从经营个体到经营组织的华丽转身。
公司建设自我渠道,是合室家不甘心一直受制于人的战略选择。过于强大的经销商渠道和过于单一的销售通路,让合室家感觉到了现实的危险和随时可能爆发的危机。所以,对于合室家来说,一方面不会轻易放弃现有的以专卖店为主体的经销商加盟连锁的渠道体系;另一方面也要尽量保持销售体系的相对自主和独立,通过自建代理商加盟连锁的渠道来制衡专卖店为主体的经销商加盟连锁渠道的霸权,这既是商业谋略,也是战略考量。
随着国家建材下乡政策的软着陆,三四级市场的消费能量已经进入释放和爆发前夜,而现有加盟商在三四级市场还有很多空白的同时,通过自建渠道去分享农村市场,也是对于未来潜力巨大的市场的发掘和培育,其意义十分必要。未来数年内,中国泛家居流通市场“多业态并存,相荣共生”格局不可避免。
合室家此次战略的调整“升级”为渠道公司,表面上会给人留下合室家要“去制造化”印象。实际上合室家的服务转型并非“去制造化”,而是制造与服务两不误,逐步形成服务与制造相辅相成的两轮驱动策略,这也正是对合室家商标中“合”字内小阴阳鱼图的最好注解。
要将实现这一战略付诸实现,需要一系列战略举措的配合实施,其中的关键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速地理市场的扩张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强势的品牌。品牌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品牌在潜在的顾客心中,与某个品类紧密相连的单一概念或看法。因此公司的品牌的定位要坚持、维护和发展品牌的这种单一性。品牌多产品延伸,尤其是跨品类延伸,会极大地破坏潜在顾客对品牌这种单一性的认知观念。失去单一性的品牌将一文不值。公司的主营业务应当放在以地脚线为基础、板材为依托、套装门为核心的免漆产品与实木产品上,不该也不应当不当多元化。公司的主营业务 在行业里还没有获得足够而稳定的领导地位的时候,不建议分兵进入其他行业,总而言之,公司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产品的扩张会削弱品牌的力量,只有地理市场扩张会增强品牌的力量。品牌强企业才具有持续获得高利润的能力。
做企业需要理想,但不能理想化。一个人,一个品牌,一家企业,甚至一个国家——资源、精力永远是有限的,以有限博无限,从属瞎折腾,唯有聚焦、聚焦再聚焦,专注、专注再专注。成就辉煌事业的钻石法则是——“专注是金”。
2)理顺业务流程,加快市场开发速度
业务流程不顺,是制约公司市场开发速度的关键要素。
公司要将原来的职能化管理转向流程化管理,以流程为导向,面向市场开发,集中配置资源,提高整个组织的反应速度,使整个公司的运作建立在优化的业务流程基础上。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重点和内部管理的重点均要置于此流程之上。同时要加强对各流程转换点的监控与考核,完成从传统营销模式到人单合一双赢的转变。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内涵,是指每个人都有自己明确的市场目标,但这个市场目标不是像过去由上级指定的,而是由你直接根据自己的职责,在市场上去寻找和创造。这里所说的‘双赢’,则是指员工首先要给客户创造价值,如果没有创造价值,用户没有赢,你就不可以赢,收入就要受到影响。
流程本身要形成一个闭合循环。并依靠内部的规范管理,加强对业务流程的监控和考核评价。
3)整合组织机构,提高组织运作效率
根据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的要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对现有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把被割裂的流程要素从部门内部解放出来,按业务流程而不是以人来调整部门设置,建立面向业务流程的高效运作的组织架构。公司高层管理重点由面向人的职能化管理,转向面向业务流程的管理,强化集体决策功能,把企业家从日常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将主要精力放在抓机会和整合配置资源方面。
公司组织整合的原则是:简化组织层次,减少内部人为的不必要的协调和制约,提高组织效率,增加组织弹性。
公司组织整合的具体思路是:按业务流程要求,调整现有的组织机构设置,模拟法人治理结构组建虚拟的合室家(集团),该机构为投资者的代理机构、拟境外上市公司、同时是合室家公司的总部。弱化合室家(清新)建材公司生产部门在合室家(集团)的作用和地位,有计划、有步骤地将生产重心快速向中西部转移。所有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合室家公司在内部管理上都是合室家的分公司,彼此之间不分伯仲。在业务流程直接相关的部门归并于同一个部门或同一个高层领导管理,实行直接责任人的集中管理。管理层级精简为五个层级,即:系统管理者——总经理;计划管理者——副总经理、总监、总经理特别助理、总经理助理;项目管理者——经理;任务执行者——主管(课长);活动但当者——组长、助理、员工。
4)合理授权,强化分公司运作
在业务流程的运作过程中,以分公司的形式运作有利于突破现存的组织瓶颈和业务瓶颈。通过合理授权建立的分公司如同“泥鳅”,可以疏松组织和业务土壤,激活业务流程,同时也便于集中配置资源。
分公司运作的几个关键点是,“欲治兵者,必先选将”,选拔综合能力强、具有一定管理经验、责任心和事业心强的人担当分公司经理;权、责、利要对等统一,明确界定分公司的职权、责任、利益和资源需求;对其运作过程和运作结果进行集中监控。
5)建立规范的面向业务流程的监控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
公司实行业务流程运作时,在顾问公司的指导下,全面引入平衡记分卡,要求有对应的监控体系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尤其是要对业务流程的控制点进行即时的监控与评价,少一点世态人情,一切靠对组织的贡献说话。
2、关于内部规范管理的对策建议
对公司强化内部规范管理的整体思路是:通过改变内部的游戏规则,突破已有管理体制的瓶颈,迫使员工转换观念,转换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以稳妥的方式改善已有管理体制的弊端,以最小的成本和代价实现内部管理体制的转换,力争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逐步形成充满活力的具有公司特色的内部管理机制。
与外部经营发展相比,公司的内部管理问题更为突出,做正确的事情固然重要,如何让许多人正确地做事同样重要,让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则更加重要。面临本报告所列举的一系列问题,我无法也不可能提出系统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理智的做法是选择突破口针对关键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1)不要把人才当作是一个水库,应该当成一条河流来管理;不要期待它不流动,应该设法管理它的流速和方向。
留下来才是好员工吗?曾几何时,对于公司的长期奉献,是决定一个员工是否杰出的重要条件。因此,公司是以年资作为升职加薪的重要标准。然而在这个环境变动极为迅速的时代,我们完全可以经过设计,让低承诺的员工变得有高奉献度。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辞退、资遣的自我淘汰机制和“Y”字型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政策。“盘活”已有的人力资源存量,发掘每一个员工的潜力,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高境界和高度团结的员工队伍,建立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员工对公司忠诚还是对专业忠诚?对新一代员工来说,越来越多的人是对自己的专业忠诚,不是对企业忠诚。因此,员工可以不对公司做出承诺,但在公司期间,却对工作有很高的投入,对负责的专案充分奉献。因此,以专案和工作团队为基础的工作设计,变成让员工充分投入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当员工不把自己视为“组织”的一分子,而是“专案”的负责人,他就觉得自己有更多的自主感。同时,在看待工作时,往往会因为对其他团队成员的责任感,让他有更大的动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公司核心人才的选拔,要做到五个匹配。即:人与岗的匹配,人与组织的匹配,人和企业的双赢的匹配,人与企业文化的匹配,人与战略的匹配。小才大用,基本有用,大材小用,基本没用,外才我用,关键在用,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需要以同样的殷切来留住每种职位的员工吗? 坦白地问自己,你希望营销部经理在这个工作上做多久?又希望公司研发部的工程师在公司里任职多久?如果是财务部的会计,或者是总经理秘书,你又希望他或她待多久的时间?答案一定不一样。如果我们认定,“流动”已经是这个时代人力管理的本质,那么公司要做的,恐怕不是降低整体流动率,而是控制哪些人该留下来,留下来多久。因此,在稳定员工队伍的前提是把称职的员工留下来,不称职的员工干部剔除掉,以此为基础,依靠制度的安排,强化内部规范管理,鼓舞和提高士气,加强内部沟通与协调,提高凝聚力,培育具有合室家特色的企业文化。
2)建立公正的价值评价体系
公司根据基本的价值评价理念和标准,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员工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进行制度性的评价与考核。以此为基础,重建公司内部的正义和公正,重建员工对公司的信任。
通过绩效考核,迫使各级管理者关注、指导、激励、约束和培养下属,提升各级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把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公司价值分配的直接依据,以此为基础确定员工的收入报酬,从而实现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的良性循环。
3)构建公平合理的价值分配体系和激励机制
公司应在新的价值分配理念指导下,建立适合公司成长与发展的工资报酬政策和收入报酬制度,规范工作报酬管理,构筑有公司特色的价值分配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绩效导向和可持续发展,是制定公司工资报酬政策的基本原则。
4)公司内部管理基础工作的完善
所谓公司内部管理基础工作的完善,有三层含义:
第一,对已有的内部规章制度进行清理整顿。应该看到,随着公司新的经营管理战略的展开及相应管理制度的推行,对公司原有的规章制度要进行必要的清理,废除那些名存实亡的和将与新制度发生冲突矛盾的规章制度;优化那些可以继续实施并配合新制度推行的规章制度;根据实际需要,出台新的管理规章,以弥补存在的管理漏洞。
第二,强化内部规范管理的基础,对一些基础性的管理工作进行补课。在顾问公司的指导和推动下,对一些基础性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和梳理,如部门和岗位职责的确定,职位说明书的编制,职位分析与评价,关键绩效指标(KPI)的确定与分解,员工教育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计划与预算管理(花钱是必要的,但必须告诉老板,花钱的回报是什么)等。
第三,提高执行制度的勇气与智慧,准确的解读“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中“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本意是“礼不卑庶人,刑不尊大夫”,意思是礼遇不能因为平民卑微的身份而废止,制度也不能由于当官者的特殊的权利而被违犯。宽于待人是公司管理者优秀的个人品格,但公司不是养老院和善财童子,乱世用重典,胡萝卜+大棒兼容并蓄。
5)改变生产方式。
尝试细胞式生产方式,以工作台为基点,让每个工人熟练掌握尽可能多的工序,从而减少交接时间以提高效率。
3、关于重构重塑企业文化的对策建议
管理绝不是简单的1+1。俗话说,大企业靠文化,中型企业靠规章,小企业靠老板自己来管。其实,小企业也要讲文化,不能到大了以后才开始讲文化,到了中型企业才开始讲制度。要培养和造就属于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文化才有可能把企业做“大”,“大”了以后,文化才有作用。但是文化不是靠标语贴出来的,不是管理者贴给大家,而是员工的自我激励,其实大企业的这种激励文化是从最初就开始建立起来的。
管理者要多去倾听员工的想法,使员工基本生活保障得到满足,让员工工作得到荣耀和成就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员工的物质激励,只能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不能让他有幸福感。“幸福感是让他们有信仰,让他们相信公司对社会和客户是有贡献的,而自己对公司是有贡献的——这样的员工容易管理”,而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水到渠成。
4、关于学习与创新的对策建议
变是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主题,学习与创新是必须的,但不要折腾。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必须学习、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变应万变。不主动应变的后果是不得不对外部变化临时做被动反应,这往往是更大的折腾和无效的折腾。新的做法有对有错,对了就是成功,错了就是折腾。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做出正确的决定,尽量减少决策错误造成的折腾。
1)变化无常,企业容易失去方向。一个企业的战略得以实现,需要企业在确定了以后用时间来持之以恒的做下去,但是如果企业的战略处于飘摇不定、经常切换的状态,那么企业就会随时被市场淘汰。因此,公司整体上一年可以在年初/年底有一次大的调整,年中一次小的调整。调整次数太多,员工就会无所适从。但不是说,我们发现方向错误了,也不做出反应。发现方向错误了,必须做出及时调整。
2)学习与创新最终是正确把握度的问题。变化速度不够快企业可能停步不前,也可能死去,反过来变化的速度太快,员工不能跟随而不得不在变回原来的做法,就变成了瞎折腾。其实员工最害怕的是管理者学习与创新能力太强,一天一个点子,半天一个想法。而且往往还会以下属执行力不强、悟性差为由,越过直接下级进行直接指挥,灌输自己的新想法、新思路,从而使部门的工作无法正常有效进行。造成凡事都是老板在做,部门负责人处于被动、无权威的状态,企业的运作体系一片混乱,从而导致企业老板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乐此不疲,企业的决策频频出现失误,并最终使企业陷入长不大或经营日趋衰败的境地。
3)减少调整的频率与次数(=减少折腾)的关键是尽量不做错误的方向性决定。而减少方向性错误决策的终极方法是做实验,花较小的代价,在较小的范围内尝试新的做法。要想不折腾大部分人,就不要拒绝让小部分人及时的做实验,为未来做好改变的准备。错误的决定很容易做出并赋予实施,但需要很长时间去纠正,不管生活还是事业,一开始就做正确的事,在过程中正确做事,都是幸福和成功的保证。
4)决策要考虑员工的适应能力。即时是一个创新项目再好,如果我们的员工不适合,也不要去做。
5)决策流程上让员工更多的参与,尤其是基层员工,因为他们比老板更了解自己。6)坚持一些做事的原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就是简单原则,另一个就是集中原则。
以上是我的一些主要粗浅想法和大概的思路,我真诚地希望无论公司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与困境,我们都应该满怀信心、从容镇定,以一副胜券在握的姿态展现给员工,给予员工一种本能的安全感,为自己和组织成员披上一副心灵的铠甲。而后再客观地、正确地对待当前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和不足,群策群力制定相应的对策。我坚信只要我们精诚团结,开拓创新,公司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