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融资担保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融资担保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传统的“一对一”三方融资担保业务金额偏小,担保机构缺乏有效的担保资金来源,盈利能力较差;担保机构和银行之间风险承担不对称;融资担保配套服务体系还不完善,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融资担保本身就是一项创新业务,唯有通过持续创新,做强特色、打响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一)创新合作方式,深度整合各类资源。一是积极扩大与政府合作面。在继续加强与市文创办合作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扩大范围,推进与省市政府、其他城区和五县市政府的合作,努力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同样,其他担保机构也可学习借鉴,进一步推广“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这一融资服务新产品。条件成熟时各担保机构还要努力走出去,将“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等创新产品进一步推广到全国,增强金融服务能级和辐射力。二是强化与金融机构的横向合作。担保机构的创新离不开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应继续完善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同行丰富的金融资源,借鉴其金融创新经验,以开发出更多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比如加强和贷款银行之间的业务联动,开展共同评审、共同运作,共同为企业担保,从而简化评审流程和时间;推进与小额贷款公司合作,为小额贷款客户提供相应担保服务等等。三是深化与企业的纵向合作。除尽可能满足企业的短期资金需求外,还要学会利用所掌握资源,积极引荐风险投资和上下游相关企业对担保对象进行战略性投资,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还可推动企业与资本市场进行对接,如提供企业债担保、帮助直接上市融资等。
(二)创新服务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支持。一是继续完善“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债权基金的成功运作,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市各担保机构可在总结吸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融资担保审批程序、降低机构间沟通协调成本、节约企业等待时间等,并积极在全市范围内加以推广,努力在发展集合式债权基金上打响品牌。二是创新服务流程。针对临时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担保机构可提供“贷前过桥典当担保”,即在企业递交担保申请书、银行审批担保贷款的同时,帮助联系典当行先行提供资金,以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针对偿还担保贷款后需再申请新贷款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可安排其提前申请、担保人员提前调查评审,尽可能缩短旧贷与新贷间隔,使企业贷款偿还后能尽快获得新贷款,实现“新贷旧贷无缝对接”。三是进一步向微小企业和大学生创业企业倾斜。微小企业、大学生创业企业是我市发展的后备力量,也恰恰是最容易遭遇资金瓶颈的企业,要瞄准这些企业开发一些特色服务,也是为今后发展积累优质客户。针对小企业缺乏信用意识、不熟悉利息支付等贷后工作事项等问题,有必要构建交流合作平台,定期组织金融机构和中介组织对小企业进行相关投融资培训,以帮助企业实现更好更快成长。四是丰富担保产品和服务。除创新各类融资担保产品外,还可开发履约担保、工程招投标担保、诉讼保全担保等更多类型的担保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
(三)创新管理方式,有效防范各类风险。一是创新反担保措施。积极探索通过企业动产不动产和高管私人财产等抵押、股权有价证券等权利质押、应收款项第三方监管质押、保证金、分期定额还款、资金封闭监管使用等多种方式的灵活组合运用,进一步完善反担保措施,在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门槛的同时,有效防范违约风险。二是深化对企业的保前调研。保前调查是把住风险的重要一关,必须给予高度关注。除认真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实地走访以及考虑银行和政府推荐因素外,还要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并进行综合性、全方位动态分析,比如要剖析和把握好企业与竞争对手、上下游企业、主管部门、税务部门等机构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准确判断借款人偿还债务的能力。三是加强对宏观形势的研判把握。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的担保机构,更应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尤其是浙江省、我市市经济运行情况以及重要经济政策的调整。
(四)创新经营方式,探索开展多元化业务。一是发挥网络平台功能。积极借鉴参考 运作“多方网”经验,围绕担保主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开放平台,汇集更多投融资服务信息,积极开展融资辅导、财务顾问、投融资中介服务、金融服务外包等更多的前端、后段融资配套服务,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努力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而给担保机构和银行带来的信用风险。二是积极开发担保关联业务。在做大做强担保业务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延伸开发典当、拍卖、资产管理等与担保协同性较强的业务。担保机构的客户群中,不少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具有金额小、期限短的特点,而典当放贷保证措施多样、风险易控、能解决救急需求,且该业务综合效益较高。为进一步降低经营风险,担保机构还可投资设立拍卖行,帮助在风险审核阶段对反担保物处置进行前置判断。另外,为加强对反担保资产的处置能力,可成立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专注于不良资产处置、企业过桥贷款、短期项目投资等领域,更好地帮助企业融通资金、盘活资产。三是探索开展投资银行和股权投资有关业务。随着担保业务的持续扩大,担保机构可尝试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包括股份制改造、企业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财务咨询服务以及企业上市辅导等投资银行业务。由于股权投资业务具有限制少、操作自由、潜在收益高的特点,担保机构也可适当发展股权投资业务,如成立专业投资公司或股权投资基金,使之成为母公司资金链的延伸,并加强与原担保业务的协同合作,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同时也使担保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最大化。
(五)着力做强做大,成为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企业。一是以创新文化引领企业发展。担保机构经营管理者要始终保持创新思维,利用多种手段推动全员知识创新(如 充分发挥内部刊物《新合汇》在促学、促思、促创方面的作用),努力培养学习型和创新型组织,以“专、精、特、新”的企业文化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同时积极引进一批头脑活跃、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各类专业人才,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发挥制度的导向激励作用,充分调动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和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必要的内部动力。二是推动并购重组。要在短时期内实现做大做强,并购重组是最佳途径之一。担保机构要结合自身实力,充分利用自身股东的影响力,重点推进在我市、省、长三角内布点。既可采取自己开设分公司的方式,也可通过直接并购当地担保机构的形式,快速做大业务、打响品牌、形成规模效应。三是加强资本运作。扩大业务规模和实施并购重组都需要大量的现金流支持。为此,担保机构可采取多方筹资策略,比如继续引进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战略投资者;聘请券商进行上市辅导,积极争取在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既能募集发展所需的足够资金,又有利于进一步在全国树立品牌。
(六)加大政府支持,努力为金融创新营造良好环境。一是积极发挥信用担保联盟作用。市区两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再担保风险补偿金的投入,发挥政府的牵线搭桥作用,利用好再担保机制,进一步增加担保机构在银行的信用,同时联盟成员共同分担信贷风险,努力降低担保机构所面临的代偿压力。二是加大金融创新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我市市金融创新奖评选机制,大力鼓励金融组织、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创新,对于在国内率先开发、销售的金融产品或国内首创的金融业务,给予金融机构或有关人员一定奖励。三是加快金融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积极推进我市“一区两带”金融集聚区建设,尤其是扶持发展一批特色金融楼宇,为金融创新主体留出发展空间。还要推动科技银行、产权交易所、创投服务中心等金融创新载体发展,大力扶持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为更多金融创新需求的产生提供源泉和土壤。四是促进金融中介服务业发展。积极引进、培育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机构、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等配套中介服务机构,为金融创新的有效实施提供更强大的中介和技术服务支撑。五是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采取提供住房补贴、给予子女入学和户口办理便利等优惠措施,加快引进境内外金融专业人才来我市发展。充分利用在高校的金融资源,鼓励金融专业毕业生留下发展,并加强对本土金融高管和经济、会计、律师等高端人才的培养。强化信用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工作,完善银企合作平台,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环境。还要规范引导民间融资行为,及时分析和监测民间融资情况,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切实保障我市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第二篇:南京市融资担保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南京担保》18期 理论探索
南京地区融资担保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文/胡旷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政府对国有企业的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需要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比如政府需要加强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融资体系;完善法律体系等等。
当今的金融体系是一个信用体系,这种信用的作用在融资领域体现的尤为明显。信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融资的成本,进而决定了企业的利润及其他收入,所以如何能够提高企业的信用,降低融资成本就成为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的重要问题。这其中有一种途径就是加快建立信用担保体系。
1993年,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共同发起并经过国务院批准,创办了中国首家全国性专业担保公司。1999年6月,国家经贸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据相关资料,2003年拥有担保机构数量966家,而到了2007年末,该数量增长为3729家,同比增长15.5%。2003年担保企业数量仅为4.8万户,而到2007年末,担保企业数量已经达到73.6万户,同比增长94.2%。这其中包括政策性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及企业互助型担保机构及担保基金。业务品种涉及贷款担保、票据担保、履约担保、农业担保和下岗职工小额担保等。
发展信用担保体系,发挥其“信用倍增”和“风险防范”功能,对于架起银行与中小企业合作桥梁,更好更快地发展国民经济、促进就业、推进银企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南京地区融资性担保行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江苏省担保业协会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督信息系统的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7月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登记在册的共计89家。
按照注册资本分类如图1-1所示:
如图1-1所示,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公司规模还是主要以2000万~1亿为主,占比超过了一半,但是相对而言小规模担保机构较多,而大规模担保机构还是凤
1毛麟角,这不利于担保机构发挥规模效应,降低运营风险。担保机构的类型以公司制为主,这说明目前的融资性机构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企业治理架构,采取了比较先进的企业组织体系。
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人员构成如图1-2所示:
如图1-2所示,目前在融资性担保机构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到达了60%。与目前其他类型企业相比较,担保机构的人员素质相对较高,这是由于担保机构作为金融服务业的属性所决定的。这种对于高素质人员的需求在行业发展的初期已然显现出来,并且这种需求门槛必将在未来逐渐提高。
按照业务类型分类如图1-2所示:
如图1-2所示,目前担保机构的业务主要还是集中在融资性担保业务,而非融资性担保业务以及再担保业务只占很小部分,这一方面说明了,目前的担保行业目前仍处在发展的初期,业务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以融资性为主;另外一方面,在对于担保机构的业务发展发面依然有许多未开垦或者极少进入的“蓝海”即非融资性担保业务和再担保业务等。
南京地区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发展建议
一、政府搭台,各方唱戏
融资性担保机构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若要产生更大的作用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这就需要政府部门从制度和政策方面给予更大的倾斜和帮助。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制定和出台了各种政策法规。
在规范业务发展方面,国务院于2011年6月21日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银监会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规范发展意见的通知》的文件,银监会于2010年3月8日发布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这些文件的出台,给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指明了道路。
在地方政府方面,江苏省人民政府出资16亿元作为控股股东于2009年12月21日成立了江苏省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按照“政策性导向、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的原则,开展为省内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为中小企业融资拓宽渠道以及金融领域的各类相关业务。“江苏模式”再担保体系建设对全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体系内担保机构200多家,合作银行24家,再担保分公司11家。于今年五月省再担保公司也在我南京市增设了分公司,从而为加强了银担合作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障碍减少了,融资更加方便和容易。为进一步促使南京地区担保业的健康发展,我们迫切希望地方政府有更多的扶持优惠政策出台。
担保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来各地的担保行业发展较快,但仍有不少商业银行相关业务人员对同担保公司业务合作持观望甚至轻视和排斥态度,其认识有待于提高,尤其是我们南京地区担保行业发展的现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各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应对融资性担保机构授信政策进行认真的检查,尽可能取消不合理的门槛,切实降低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保证金缴存比例,适度承担一定比例的担保责任,让贷款风险真实暴露,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加强信息交流、推进信息对称,有利于增强金融机构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合作的信心,促进银担合作的深化和可持续。
二、企业自强,唱好演好
同样的,仅仅是政府提供的良好的发展环境是远远不够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在自身完善方面依然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和优化。
首先是人员的素质。作为一个金融服务行业,人才是根本,人的成长和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前面对于现状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即使是发展的初期,南京的担保行业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人员素质,那么在今后的发展中如何引导员工的发展,帮助员工的成长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任务。
一方面通过业务的磨练来提高从业人员对于业务的熟练程度,熟能生巧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虽然相关的人员组成已经可以适应目前行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项目操作之中,根据具体企业的实际状况,融资担保机构必然要对其所有的产品进行调整组合以及再造,这对于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生态形势的快速变化,相应的人员素质要求必然会提高。另外一方面,对员工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予以全方位关注和关怀,帮助员工工作好,生活好,成长好。构建和谐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
其次是产品和业务的创新。目前南京市的担保机构的业务依然比较单一,集中在融资性担保方面,如票据担保、履约担保、农业担保和下岗职工小额担保等产品种类仍然很少,目前在新业务方面主要是由江苏省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在进
行,随着市场和行业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着竞争的压力,同时这些领域会产生更多种类各异的产品和业务需要,企业的产品和业务必然需要进行创新和补充。
再次就是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显示可以看到,评级为A及以上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占比只有29%,这说明目前南京市融资性担保行业的整体信用水平并不高。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是重要企业的信用等级不够,无法以比较低的利息得到融资,担保机构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信用倍增”,但是目前南京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自身信用水平整体是不高的,那么这种信用倍增的作用就无法得到发挥,这也是行业发展的一个阻碍。因此,在未来的企业发展中,增强自身信用的等级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
最后是风险控制,根据江苏省担保业协会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督信息系统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的规定的倍数,这说明目前南京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的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整个业务的风险依然较小。代偿回收率偏低说明风险控制能力存在不足,最理想的状态是100%回收率,但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可能达到,而8.94%不足十分之一的回收率依然有待提高。
南京地区融资性担保行业依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为了南京地区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发展,各担保公司应该从自身出发,修炼内功,做大做强。通过自身的发展为南京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融资支持。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第三篇: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的对策建议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的对策建议
第一、扩大担保资本金规模
建立企业投资担保公司资本金损益的财政补贴制度。对投资参与担保公司资本金筹集的企业实行投资损益财政补贴,以鼓励大型企业、优势企业积极参与担保体系的建设,实现政府出一块、企业投一块、发展积累增加一块的资本规模的增长方式。
第二、提高担保代偿能力
建立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高、低风险项目全面合作制度。以通过增加担保业务的范围,提高担保公司风险准备金积累的能力,实现担保与银行的良性循环合作机制。担保费收取比率按项目风险高低确定,通过低风险项目的参与,扶持较高风险项目融资担保的实现。
第三、确定风险责任比例
建立银行与担保公司风险责任比例分摊的制度。银行与担保均为市场竞争主体企业,应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行合作,通过风险责任比例的分担,可防止双方担保风险的转移,降低风险管理责任。
第四、实行追偿、代偿和拍卖还款责任制度
建立银行向企业追偿、担保向银行代偿、法院执行企业抵押物拍卖还款的规程制度。当担保公司担保基金或代偿能力出现严重风险,对商业银行构成直接损失时,商业银行方可对担保公司采取司法解决方式。法院根据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签订的担保合同,应予免诉直接执行并保证执行效果,以降低担保公司的经济负担,保证担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第五、加强信用环境建设
建立银监会、人民银行、商业银行、担保公司、财政、法院、工商局贷款、担保、抵押、质押情况通报会议的制度。加强行业信息交流、通报企业信用状况,为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创造积极的信用环境。
第四篇:重庆担保业发展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重庆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资金不足目前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如何筹得资金以化解中小企业自身危机,已成为中小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近几年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得到迅速发展,它不仅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并正在逐步成为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并支持其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重庆的担保机构的发展及存在的不足做出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保持该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的创新。
关键字:融资担保;金融危机;重庆;中小企业;资本金;风险分散;补偿机制
一.重庆担保业的发展及状况
目前,重庆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准备和已经开展的业务种类相当多。银行贷款担保、贸易融资担保、工程履约担保、融资租赁担保、财产保全担保、个人消费贷款担保以及其他经核准的融资服务业务。据有关数据统计,2007年底,重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达60家,注册资本金共计37.6亿元,平均注册资本金达6267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资本金超亿元的有8家,仅重庆三峡库区产业信用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就达10亿元,全市担保机构的累计担保总额达201.7亿元。特别是在08年下半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中小企业普遍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流动资金紧张等问题,在此形势下,重庆的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已从原先的近40亿元上升到了85亿元,而担保机构也达到了84家,按照银行规则,每一亿担保的资本金,可以担保八亿人民币,所以85亿可以担保600亿。这对于处在经济危机下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化解危机的好消息。由此可见,担保机构已为重庆中小企业发展的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担保业存在必然性
中小企业占了我国GDP总量的60%,是我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因此,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非常的大,但是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一直都未能妥善的解决。目前在重庆,中小企业已经超过了15万家,但是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却只有两成左右。而在此次的金融危机下,本就融资难的中小企业更遭遇到了资金饥渴,资金供求链条的不稳定性更高,即使是发展处于上升势头的中小企业也难以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虽然银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放松银行银根,但是多数的中小企业仍然因为不符合放贷标准而只能望梅止渴。因此担保公司在此次危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真正能够搭好中小企业与银行间的桥梁。
三.担保机构在经营中存在的缺陷
1.部分融资担保机构担保机构能力偏弱。这主要体现在担保机构注册资本规模较小,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管理水平不高,人力资源不足,办事效率低,甚至有的担保公司根本没有发挥担保作用。以重庆为例,2007年末,虽然有60多家注册的担保公司,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却只有10多家,而号称全国第三大担保公司重庆市三峡库区产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连个网站也没有。而在办事效率方面也可以证实我国担保机构能力的缺乏,据统计,2002年末,中国担保机构可运用的担保资金总额为242亿元,全年累计担保金额598.2亿元,仅为可运用担保资金总额的2.5倍,大大低于国际上普遍放大10倍的水平,没有起到应有的放大作用。
2.融资担保机构缺乏资金补偿机制。我国大多数担保机构还处于早期的展业阶段,只靠微薄的保费收入很难弥补可能发生的代偿或赔付,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担保机构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在这一阶段,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在部分中小企业发展机制成熟的国家,坏保后可由担保公司直接向政府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申请补偿,或由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执行再担保功能。在我国,虽然政府大力支持担保行业发展,但仍缺乏类似的风险补偿机制。
3.融资担保机构缺乏风险分散机制。由于没有健全的制度,担保公司因为实力过于弱小而处于弱势地位,甚至大多数银行将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转嫁给了担保机构,也就是说,很多担保机构被迫承担起了100%的信贷风险,而在国际上,担保机构一般只承担80%的贷款责任。这对于一般性的担保机构来说,不仅集中了过多的贷款风险,而且极其缺乏分散风险机制。
四.金融危机下重庆担保机构的创新
1.鼓励中小企业互助担保组织的发展。在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和冲击,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下泄萧条,中小企业产销双降、亏损面上升,经营举步维艰,外向型出口企业更是提前进入“寒冬”。更重要的是,这场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造成的冲击仍在逐步显现,预计影响还将进一步加深。这使原本融资就困难的企业更加雪上加霜。至2009年,重庆担保机构虽然已达84家,但是由于绝大多数担保机构的规模比较小,实力比较弱,因此难以承担起缓解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任。至2006年末,重庆的互助性担保组织仅有一家,且注册资本金也只有2000万元。但这并不意味着重庆没有实力建立互助担保组织,相反在重庆有1000多家行业协会,近百家商会,在这些组织中都有着许多领头实力很强的企业,如果可以让这些企业牵头成立行业性互助担保公司,那么会员企业融资可免缴或少缴手续费、担保费等费用,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同时如果风险控制好,担保的代偿率也将会下降为零。另外也可以鼓励国内外捐赠资金流向重庆的互助担保机构,使得重庆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2.完善民间担保机构体系,提高民间担保份额。在我国政策性担保机构占所有担保机构的72.4%,由此可以看出政府担保贷款在我国中小企业贷款总额中仍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即使在重庆也不例外。由于政府担保机构在整个担保体系中过多的干涉,这就影响到了担保体系功能的发挥,降低了该体系的效率。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功能的正常发挥和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待于民间资本型担保机构的崛起,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商业性担保机构的优势将不断凸现。因此,政府应改变现有的制度,提高民间担保的地位及比重,建立由政府和民间资本相互分工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3.设立专业担保学院,培养专业性人才。据悉,在重庆并未设置相关的担保专业或院校,因此在担保方面出现了许多担保人员的知识不足,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办事效率低的状况。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在于加强对担保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扩大担保专业人才的就业市场。与此同时,不仅要规范担保从业资格的准入制度,而且要设置和严格执行从业资格的惩罚和退出制度,从而从入口和出口两方面管理好担保专业人才市场。
4.健全担保业的补偿机制,建立再担保机构。在当今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许多中小企业处于已经破产或濒临破产的边缘,重庆的制造业,房地产,进出口贸易亦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今年重庆市1月份进出口同比下降32%,特别是在近期内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更弱,这类企业在当前严峻的经济环境下,出现违约的可能性更大。而一向以收取保费的担保机构来讲,微薄的保费很难弥补可能发生的代偿或赔付。因此政府应该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成立一个专门用于再担保的政府性担保机构,补偿一部分由于坏保后的损失,实行再担保功能,帮助担保机构及中小企业度过危机。
5.重视风险分散机制,规避自身担保风险。上述已提到在我国很多担保机构被迫承担起了100%的信贷风险,这样的条件对于担保机构来说极为不公平。因此担保机构应采取多种风险分散机制来规避自身的担保风险,比如前面所说的再担保以及参加贷款保险、反担保条款和实行经营多元化等。
6.加强担保机构的品牌建设。重庆的担保机构的实力一般比较弱,拥有自身品牌的则少之又少,因此在与银行的博弈中居于被动地位。在担保机构的品牌建设中,担保机构不仅要有较高的资本金外,还需要良好的信用度和风险识别能力,重视自身的信用建设和风险控制以获得银行认可,从而使企业在与银行的交涉中拥有决策权。
在这次的金融危机下,担保业存在的意义更加大了,它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状况,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搭建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桥梁。虽然目前我国的担保机构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随着政府对担保业的支持力度不断的加大,担保业势必会成为我国一个必不可少的行业。它不仅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同时也为重庆的中小企业融资带来希望,因此建立良好的担保体系,进一步优化担保机构,从而促进重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融资担保业发展的意见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融资担保业发展的意见
甘政发〔2011〕5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为促进全省融资担保业健康快速发展,营造良好投融资环境,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精神及《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等七部委令2010年第3号)、《甘肃省融资性担保机构审批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77号)等有关规定,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促进融资担保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重要性和必要性。
发展融资担保业是解决担保难、贷款难、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市场主体快速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竞争力、改善社会信用状况、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省建立了一批融资性担保机构(以下简称“担保机构”),在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人才培养、风险防范与金融机构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是,我省担保机构总体规模小、实力弱,抵御风险能力不强,担保能力与需求的矛盾突出,监管机制不健全,财政引导资金不足等问题较为明显。为此,各地、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鼓励和支持融资担保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决市场主体融资担保困难为宗旨,以提升担保机构承保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市场化运作为主、政府积极引导发展和规范管理并重的方针,加大担保机构投入力度,切实加强监管,积极推进再担保机构和担保行业自律性组织建设,逐步建立运作规范、监管有力、服务高效、综合配套的全省融资担保业体系。
(三)基本原则。
政策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促进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提供担保与提升信用相结合,有序竞争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积极扶持与加强监管相结合。
(四)主要内容。
1.积极组建并扶持各类担保机构发展。全省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本,积极拓宽担保资金来源,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资金、民间资本和国(境)外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大力发展以法人资本、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设立的商业性担保机构,引导发展政府出资或政府出资参股的政策性担保机构,鼓励企业、自然人设立互助性担保机构。
2.建立省级再担保平台和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省政府从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中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再担保机构资本金和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通过建立省级再担保平台和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克服我省融资担保业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缺陷,完善再担保机制,提高融资担保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和整体担保能力,放大担保功能,增强风险化解能力。
3.强化对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担保机构管理的办法和制度,制订相关配套细则,逐步建立健全担保机构监管制度体系。建立融资担保业发展及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协同监管。对担保机构实施严格市场准入,规范变更审批程序,建立退出机制。建立担保机构信息收集、分析、披露、统计报告制度和对担保机构的检查、业务审计、监管记分制度及风险应急机制,防范、化解并及时处置融资担保风险。
(五)目标任务。
到“十二五”末,全省担保机构户数、注册资本、融资担保业务总量3项主要指标比2010年末翻一番;建立起省级再担保平台及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基本形成以政府出资组建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为引导,以社会出资的商业性担保机构和各类互助性担保机构为主体,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配套协作,有较强融资担保能力的省、市、县3级担保网络体系。
二、规范担保机构设立与经营
(六)担保机构设立、变更、退出的审批及注册登记程序、条件、申报资料等相关要求和事宜,要严格按照《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融资性担保机构审批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执行。
(七)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应当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应当为客户保密,不得利用客户提供的信息从事任何与担保业务无关或有损客户利益的活动。(八)担保机构应当依法建立健全治理结构,完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内审制度,保持机构治理的有效性。
(九)担保机构要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努力完善服务功能。依据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有利于技术进步与创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城乡就业的科技型、成长型、出口创汇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
(十)担保机构根据其规模和业务量应当配备或聘请经济、金融、法律、技术等方面具有相关资格的专业人才。
(十一)担保机构应当按照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和《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5〕17号)等要求,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真实记录和反映机构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十二)担保机构不得为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提供融资性担保;不得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受托发放贷款、受托投资以及监管部门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
(十三)担保机构应当建立符合审慎经营原则的担保评估制度、决策程序、事后追偿和处置制度、风险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并制定严格规范的业务操作规程,加强对担保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十四)担保机构收取的担保费,可根据担保项目的风险程度,由担保机构与被担保人自主协商确定,但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十五)担保机构可依法开展联合担保、分担担保,促进异地间担保业务开展,分散担保风险。也可开展授信担保业务,提高担保工作效率。
(十六)担保机构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在任何时点上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在任何时点上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5%;对单个被担保人债券发行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在任何时点上不得超过净资产的30%。
(十七)担保机构应建立准备金制度,按当年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担保赔偿准备金累计达到当年担保责任余额10%的,实行差额提取。
(十八)担保机构应加强资本金管理,要按照不低于注册资本10%的比例提取保证金,专户存入协作银行,用于担保机构清算时清偿债务;担保机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倍;担保机构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限于国债、金融债券及大型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信用等级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以及不存在利益冲突且总额不高于净资产20%的其他投资。其中,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进行上述投资须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
(十九)建立债权人与担保机构、担保机构与再担保机构、担保机构与债务人之间的风险责任分担制度。
(二十)担保机构办理融资性担保业务,应当与被担保人约定在担保期间可持续获得相关信息并有权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应当与债权人共同建立担保期间被担保人相关信息的交换机制,加强对被担保人的信用辅导和监督,共同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二十一)担保机构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的干涉。全省各级政府不得干预具体担保项目的决策,不得对担保机构指定具体担保业务。
三、推进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协作
(二十二)按照平等、自愿、公平及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鼓励、支持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加强互利合作。甘肃银监局要会同省工信委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的合作。金融机构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尽可能放大担保资金使用规模,并与担保机构协商确定代偿损失责任分担比例,支持担保业发展。
(二十三)金融机构要针对不同市场主体的特点和需求,创新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推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政策性银行可依托中小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业务。
(二十四)金融机构要在控制风险前提下,合理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简化审贷程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对运作规范、信用良好、资本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强的担保机构承保的优质项目,可按人民银行利率管理规定适当下调贷款利率。
(二十五)省工信委要会同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担保机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建立担保机构资信评级制度,并及时将评级结果纳入征信管理体系。积极推进担保机构信用信息征集工作,建立并规范信用信息披露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升担保机构信用管理水平。
四、积极扶持担保机构发展
(二十六)全省各级政府要切实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担保机构发展。
1.对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建立资本金滚动式注入机制和风险准备金拨补机制。在“十二五”期间,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根据财力情况,力争每年按不低于担保机构上对中小企业实际担保额的1%—5%扩充担保资本金,并按担保机构实收资本金的5%—8%增拨风险准备金。省级再担保平台自设立年份起,连续5年按不低于其上再担保额的1%—5%扩充担保资本金,并按其实收资本金的5%—8%增拨风险准备金。
2.从2012年起,省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00万元省级融资担保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培育发展担保机构、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开展信用评级、统计监测、业务监管等。专项资金的具体管理使用办法由省工信委会同省财政厅另行制定。到“十二五”末,各市州都要建立融资担保业发展专项资金。
3.加快建立省级再担保平台。2012年底前,通过政府出资、申请国家支持及其他渠道筹资,设立省级再担保平台。
(二十七)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强地方财政部门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财务管理和政策支持若干问题的通知》(财企〔2003〕88号)文件精神,落实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发生的代偿损失给予限率补偿的规定,积极建立风险损失补偿机制。
(二十八)继续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59号)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免征3年营业税。担保机构所得税缴纳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等有关优惠政策及规定执行。
(二十九)担保机构可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计提担保赔偿准备,允许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担保机构可按不超过当年担保费收入50%的比例计提未到期责任准备,允许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同时将上计提的未到期责任准备余额转为当期收入;担保机构实际发生的代偿损失,应依次冲减已在税前扣除的担保赔偿准备和在税后利润中提取的一般风险准备,不足冲减部分据实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开展贷款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按有关规定计提的风险准备金累计达到注册资本金30%以上的,超出30%的部分可转增资本金。
(三十)担保机构开展担保业务中涉及工商、房产、土地、车辆、船舶、设备和其他动产、股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等抵押物登记和出质登记,凡符合要求的,登记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为其办理相关登记手续。担保机构可以查询、抄录或复印与担保合同和客户有关的登记资料,登记部门要提供便利。
(三十一)登记部门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积极推进抵押物登记、出质登记的标准化和电子化,提高服务水平,降低登记成本。担保机构办理代偿、清偿、过户等手续的费用,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减免。在办理有关登记手续过程中,有关部门不得指定评估机构对抵押物(质物)进行强制性评估。
(三十二)各有关单位要按规定向担保机构公开信用信息,实现可公开信用信息与担保业务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人行兰州中心支行要切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90号)等文件精神,尽快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向担保机构开放金融信贷信息查询。
五、加强担保机构监督管理
(三十三)全省担保机构实行归口管理。省工信委作为全省融资担保业监管部门,具体负责制定政策、指导发展、审定资格、监督管理等职责。各市州担保机构监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担保机构实施属地化管理,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担保机构设立、变更、退出申报材料的汇总、转报及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等工作。
(三十四)建立甘肃省融资担保业发展及监管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工信委,联席会议具体方案由省工信委提出后,报省政府研究审定。
(三十五)建立担保机构年检制度。省工信委对担保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委托各市州担保机构监管部门每年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担保机构进行年检登记。对年检合格的予以公示,对年检不合格或1年以上未开展融资担保业务的提出警告、限期整改,情节严重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规定的,报省工信委取消其融资性担保业务经营许可。年检登记具体办法由省工信委另行制定。
(三十六)省工信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担保行业突发事件的发现、报告和处置制度,制定担保行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机构及其职责、处置措施和处置程序,及时有效处置担保行业突发事件;省工信委会同统计、银监等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担保机构信息资料收集、整理、披露、统计分析、统计报表和监管记分制度,对经营及风险状况进行持续监测。
(三十七)各市州担保机构监管部门应于每年末对本行政区域内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和监管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并于次年1月底前向省工信委和各市州政府报告。
(三十八)根据监管需要,担保机构监管部门有权要求担保机构提供专项资料,或约见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谈话,要求就有关情况进行说明或进行必要的整改;可以对担保机构进行现场检查,担保机构应予以配合,并按要求提供有关文件资料。担保机构监管部门进行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向担保机构出示检查通知书和相关证件。
(三十九)担保机构监管部门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向债权人及有关部门通报所监管有关担保机构的违规或风险情况。
(四十)担保机构应当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并将审计报告及时报送担保机构监管部门。担保机构监管部门要把担保机构信用等级、审计情况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及培训情况作为担保机构的重要评价指标。
(四十一)担保机构发生担保诈骗、金额达到其净资产5%以上的担保代偿或投资损失,以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及严重违法、违规等重大事件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向担保机构监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并追究相应责任。
(四十二)担保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担保机构监管部门报告重大变更事项、资本金运用情况、经营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等文件和资料。所提交的文件和资料,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四十三)省工信委要指导担保机构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引导自律组织制定行业自律准则和业务规范,积极履行自律、维权、服务等职责。各地、各部门要积极支持担保行业自律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
(四十四)担保机构违反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设立和经营的,不履行报批手续擅自变更的,担保机构监管部门可根据不同程度,给予警告、限期整改、停业整顿、罚款、清退出市场等处理。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甘肃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一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