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行社业如何创新发展
旅行社业如何创新发展
旅行社业如何创新发展
旅行社业作为旅游产业的龙头,是旅游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旅游业对外的窗口和形象,走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是当今旅行社业科学发展、创新谋变的必然选择。
新的《旅行社条例》着眼于与国际通行规则的全面接轨,取消了旅行社设立分支机构的障碍,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旅游经营者做大做强的渴望,为旅行社垂直分工体系的形成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法律保障。目前,由于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旅行社业社会化、专业化的分工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在当前仍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旅游市场环境中,相当一部分旅行社尤其是一些中、小旅行社都深切地感受到经营风险与实际收益的严重偏离,低端的价格竞争使得部分旅行社难以为继,一部分旅行社将逐步被边缘化或成为其他旅行社的服务网点或成为旅游批发商的加盟店,加之今年旅行社需要按照规定足额补缴质量保证金,预计超过10%的旅行社将要退出旅游市场。那么,在目前政策环境及市场体制下,旅行社业应该如何才能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呢?
加快产业升级,培育和扶持旅行社企业集团的发展和壮大。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旅行社业“弱、小、散、差”的现状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单体数量虽然较多,但经营规模小,经营效益差,抵御风险能力弱。为了加快产业升级,旅行社业必须走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的道路。对于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管理先进的旅行社,可以逐步培育和扶持为旅游企业集团,而对于实力较弱、规模较小、不具备市场研发能力的旅行社,可以发展成为旅游企业集团的代理商(或零售商)。这种专业化的分工体系可以使得不同的旅行社各司其职,从而有效地克服因缺乏分工而导致的业务交叉覆盖,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有利于保障市场的有序竞争,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规模效益的形成和产业素质的升级。因此,通过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大型旅游企业改制、改组,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大型旅行社向规模集团化、经营网络化方向发展,逐步培育和发展旅行社企业集团的发展和壮大。同时,充分发挥中小旅行社在参与分工协作经营中的优势,形成以旅行社企业集团为主导,以中小旅行社为支撑的旅行社发展格局,最终使旅行社业逐渐步入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行轨道,我们的旅游市场也会由恶性的低端价格竞争发展成为以品牌、品质为核心的竞争上来。树立品牌意识,加强企业管理、全面提升旅游服务
质量。随着旅游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树立、培育自己的品牌已成为旅行社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优质的服务、科学化的管理是树立旅行社品牌的基石。为此,旅行社可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树立和强化服务意识。旅行社提供的旅游产品主要是服务,其服务意识的强弱,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旅游产品的优劣,影响着旅游消费者的满意与否。因此,无论是旅行社管理人员还是一线工作人员都要树立“游客第一、质量为先”的意识,事事、时时、处处以游客为中心。同时,丰富的文化内涵,精湛的业务技能,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一名优秀的旅游工作者不仅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地理、政治、文学、军事、建筑、天文、美学等方面的知识,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业务技能。热情的语言能够使游客感到轻松愉悦、如沐春风,真诚的服务能够使游客产生信任和依赖,从而提高旅行社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旅行社如果没有建立一系列适合自身实际需要的规章制度,也就不可能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在经营管理中,旅行社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并落实关于岗位职责、人事管理、门市接待、导游服务、安全管理、质量监督、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旅游经营活动中的各个部门、每一环节就需要用规章制度加以调整,用规章制度去规范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行为,构建并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再次,强化服务质量跟踪调查。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是调查、掌握旅游信息的重要途径,是评价旅游工作人员服务质量优劣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促进旅游服务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以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为依据,将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督控制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从而促进旅游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塑造自身旅游品牌提供坚强的保障。
加强产品研发,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日益增强,个性化、独特性、时代性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关注。旅行社要时刻根据旅游者的消费趋势和走向,不断开发、设计新的旅游产品,以适应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旅游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为此,在经营管理中,旅行社可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迎合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十二五”期间,在高速交通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稳定提升、城市内部交通的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 健全,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以及假日制度逐步落实等利好因素的促进下,大众旅游的阶段特征更加凸显,个性化、多样化、自由化的旅游需求越来越强烈。旅行社应把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需求特征反映在旅游产品的选择上,就是希望旅行社提供的旅游包价形式更为灵活,产品组合更为丰富,产品特色更为鲜明。所以,旅行社就应该在企业定位、产品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采取相应的举措,实现从提供常规包价旅游产品转变为根据旅游者消费需求提供定制化、个性化旅游产品,从单纯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转变为以休闲、度假、体验型为主的旅游产品等。同时,进一步明确目标市场,做好市场细分。旅行社可以按不同因素进行市场细分,例如,按旅游消费者的目的可以分为会展旅游、商务旅游、修学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观光旅游等。由于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旅游消费的多元化,不同类型的旅游者的消费偏爱、消费需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旅行社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市场细分的前提下,结合自身优势,明确目标市场,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集中在最能增加经营收入和利润增长的消费群体上来。
其次,积极配合、参与某一主题活动。旅行社可以借助国家在某一特定时期鼓励、倡导的某一消费行为,或者以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适时推出相应的特色旅游产品。这种“借势、借力”,不仅可以造就较大的潜在客源市场,而且还可以减少前期开发市场的精力和财力。今年是我国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感而纷纷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参加了红色旅游活动。一些善于抓住市场脉搏顺势而为,积极开发、设计营销相应旅游线路的旅行社,就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再次,依据团队、散客结构性变化。为进一步促进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提高生活质量,带薪休假、休闲度假等新兴的市场将应运而生,加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散客市场必将在未来的旅游市场中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长期以来,部分旅行社拘泥于成熟的操作模式而热衷于团队市场,对于散客市场因操作繁琐或成本过高而积极性不高。所以,旅行社应逐步转变重团队、轻散客的经营理念。在散客产品的设计、宣传、接待等服务内容上形成一系列的运作模式,并且给旅游者提供最大限度的便捷和实惠。目前,有的旅行社引入商业经营模式,广泛设立服务网点,不仅
为散客市场提供便捷的服务,而且随时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
强化营销手段,提高营销的针对性、实效性。在营销过程中注重旅游形象推广的创新性和市场营销的有效性。旅游产品只有通过营销才有可能被消费者了解、认可和接受,旅行社经营产品的非物质性等特殊特点决定着其只有充分发挥、运用好旅游营销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更好地招徕、接待旅游者,不断提升自身发展空间。一是继续利用传统有效的宣传方式。在制作和发布旅游广告时,应当明确旅游广告的主题,所有的内容必须服务于这一主题,同时,务必突出重点,彰显个性,宣扬本社优势,展示优质产品和服务;根据不同的旅游产品、不同特征的旅游消费者、广告竞争状况、广告覆盖区域等综合因素选择相应的媒体,以达到最佳的广告效应;把握最佳时机,开展旅游广告宣传,最大限度地发挥宣传作用,从而获得较大利润。同时,旅行社宣传、推介旅游产品时应力求客观、准确,实事求是。根据差距分析理论,消费者对旅游产品质量的评价取决于对产品的感受与事先期望的比较,当游客对产品的感知超过了对产品的预期时,其就会感到满意,如果低于预期就会产生失望。因此,旅行社在产品宣传或签订旅游合同时,尽量避免使用“豪华旅游团”、“自选购物次数”、“准(或相当于)星级酒店”等诱惑性、模糊性或不确定性用语,以避免因游客对旅游产品期望值过高而埋下事后遭受投诉的隐患。二是积极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实行网上宣传、推广、销售。通过网络展示企业形象,推介旅游线路,介绍旅游常识,传播风土人情,增强游客吸引力,积极推行网上预售和交易,从而实现旅行社业务经营的现代化、自动化。加强部门沟通,实现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辅助者合作共赢。旅行社经营活动的高度依赖性和关联性,决定了一次旅游活动涉及旅行社、景区点、宾馆、交通、购物场所等相关单位和部门,每一环节均需要各相关经营主体的相互支持、配合与协调。目前,我国旅行社企业一般来说规模较小,对于诸如航空、铁路等经营主体来说,旅行社并不是他们的重要的销售环节,尤其是在游客流动量较大的热点地区,旅行社往往出现有客源,但无机、车票的尴尬境况。但从总体发展趋势上看,与旅行社业相关的各个产业正逐步向市场化、企业化方向迈进,因此,旅行社首先应该选择具有合法经营资格和接待服务能力的相关旅游辅助者,并通过接待合同等法律形式确定双方权利义务,其次,在市场机制发挥主要作用情况下,通过规模效应取得资源优势,不断加
强与协作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实现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只有坚持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创新谋变、完善体制,健全机制,强化管理、诚信服务,旅行社业的发展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旅行社业提供的旅游产品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同时我国旅行社业也必将能够实现又好又快地跨越式发展。
第二篇:如何促进旅行社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于促进旅行社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旅行社是旅游业的龙头,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也是连接旅游生产服务各个环节的纽带和沟通旅游生产、消费的桥梁,在推动旅游消费、增加社会就业、促进人民交流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促进我国旅行社业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当前,我国旅行社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有着良好的机遇,也有严峻的挑战。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以下简称“国发41号文件”)和《旅行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促进我国旅行社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发41号文件,改进、优化旅行社企业经营和产业发展氛围。
(一)贯彻落实国发41号文件“允许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规定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具体规定。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宣传引导和协调沟通工作,解决认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创造条件,消除障碍。旅行社要根据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公务差旅和政府会议、展览等服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开展服务和营销宣传,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禁止公款旅游的有关规定。
(二)贯彻落实国发41号文件“旅行社按营业收入缴纳的各种收费,计征基数应扣除各类代收服务费”规定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具体规定。旅行社在缴纳营业税和各种收费时,应当依据国发41号文件和有关营业税的法律法规,如实向税费征收机关进行申报说明。遇到理解和执行不一致时,应当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报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依据国发41号文件承担起协调职责。
(三)贯彻落实国发41号文件“旅游企业用于宣传促销的费用依法纳入企业经营成本”规定以及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具体规定。宣传促销费用是旅行社销售产品、开发市场的必要费用,旅行社应该如实计入经营成本。在会计、审计、税收等检查和执行中如果发生疑问,旅行社应该认真做出说明,必要时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报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应该依照国发41号文件规定协调解决。
(四)贯彻落实国发41号文件“鼓励银行卡收费对旅行社、景区售票商户参照加油站档次进行计费”规定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具体规定。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等部门,适应旅行社在经营服务中更多地使用银行卡的需要和趋势,积极协调金融监管机关和银行机构,推动此项政策的尽快落实。
二、全面贯彻实施《条例》,为旅行社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五)遏制、扭转“零负团费”等低价经营模式。旅行社应当严格执行《条例》的规定,不以低于成本的报价招徕旅游者;聘用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应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向其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报酬;不得要求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接待不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或者支付的费用低于接待和服务成本的旅游团队,不得要求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承担接待旅游团队的相关费用;将旅游业务委托给其他旅行社接待的,应当向接受委托的旅行社支付不低于接待和服务成本的费用,接受委托的旅行社不得接待不支付或者不足额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的旅游团队。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督促旅行社贯彻执行法规规定,并依法制止、处罚违反法规的行为。
(六)规范业务机构和分支机构管理,杜绝出租、转让、出借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行为。旅行社应当按照《条例》和《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规定,进行服务网点的设立、备案、监管和业务经营机构的清理规范,确保服务网点和各类业务机构依法规范服务,摒弃部门挂靠承包等行为。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质监执法机构要积极开展引导规范,依据《条例》、《细则》等法规规定,对服务网点从事招徕、咨询以外的活动,对旅行社除接待委托和招徕委托外准许或者默许其他企业、团体或者个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旅行社业务经营活动,对旅行社准许其他企业、团体或者个人以部门或者个人承包、挂靠的形式经营旅行社业务等转让、出租、出借、受让、租借许可证等行为,应坚决依法查处。
(七)严格按照许可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活动,杜绝无许可经营行为。旅行社应当按照《条例》、《细则》等规定和许可的业务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服务,未经许可或批准,不得经营出境旅游、边境旅游和赴台旅游业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质监执法机构要加强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无许可或未经批准经营旅行社业务行为。
(八)按照规定开展委托代理招徕旅游者业务,严禁借机无许可经营。旅行社应当按照我局《关于试行旅行社委托代理招徕旅游者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开展委托代理招徕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和边境旅游的旅游者;赴台旅游业务不得开展委托代理招徕业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质监执法机构要加强对旅行社业务分工调整的指导和监督检查,促进批发、零售业务分工体系的形成。
(九)认真履行合同,诚信规范经营。旅行社应当按照《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与游客和其他辅助服务提供者签订合同;要按照国家旅游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定的合同范本以及地方旅游、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合同范本要求,切实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质监执法机构要加强对旅行社合同行为的指导和监督检查。
(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切实保障旅游者旅行安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指导、监督旅行社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旅游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制。要在安全生产监督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推进旅行社经营服务安全保障机制建设,研究建立旅游团行前说明会和导游服务安全规范、旅行社企业的安全认证制度。旅行社要进一步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对服务环节和旅游目的地的安全评估制度,建立完善告知、提示、警示、避险等制度规定,做好安全预防工作,为旅游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旅行服务。
三、加快推进旅行社经营服务标准化,进一步规范旅行社经营服务行为。
(十一)稳步推进旅行社等级标准。已经实行旅行社资质、信用等级划分与评定制度的地区,要继续稳步推进,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完善标准体系和评定、检查复核方法。其他地区要根据本地区旅行社经营、发展及监督规范的需要,学习借鉴成功经验,探索建立相关的旅行社等级划分与评定制度;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旅行社等级划分与评定制度。
(十二)认真贯彻旅行社服务标准。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各旅行社要根据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的实际需要,结合贯彻《条例》、《细则》、《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2009-2015)》和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等工作,认真、全面、深入地贯彻实施好《旅行社服务通则》、《旅行社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旅行社出境旅游服务质量》、《导游服务规范》等有关旅行社服务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加强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建设,以标准化推动规范化、品牌化和质量提升。
(十三)不断完善和加强旅行社的企业规范。旅行社要根据服务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企业规范,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及时进行改进、调整、补充、完善。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行业组织要通过调查研究、收集汇总、宣传推广、研讨交流、教育培训等渠道,加强对旅行社制定、实施企业规范的指导、支持、服务和督促。
四、积极采取措施,支持旅行社增强实力。
(十四)巩固和扩大对旅行社组织、开发客源市场实行奖励、补贴政策。推广一些地区、城市政府的成功经验,鼓励更多的地区、城市采取按游客数量分档补贴、奖励旅行社,与客源地旅行社合作推广等政策;要积极推动对旅行社组织散客旅游、特种旅游等实行奖励政策,支持旅行社开发中高端客源市场,充分发挥旅行社特别是大型旅行社在增加目的地游客数量和迅速提升目的地形象的作用,同时积极推动对旅行社实行中小企业优惠政策,扩展旅行社业务经营规模和增强旅行社的综合实力。
(十五)积极推进旅行社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旅行社业转型升级。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推动旅行社的网络化、专业化、品牌化、多元化发展,引导旅行社适应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步伐;关注旅行社的新业态发展,加强对旅行社开发市场、产品和优化经营服务方式等方面的指导、服务,引导旅行社塑造和提升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服务品牌,依法加强保护工作;支持旅行社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业务、产品和经营服务等方面的结构调整,实现旅游产品、服务和市场的转型升级。(十六)全面提升旅行社业服务质量,努力提高游客满意度。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以旅行社守法经营为出发点,督促旅行社抓好其内设部门、分支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培育旅行社诚信意识、品牌意识、优质服务意识,有效降低旅行社服务质量的投诉。积极开展旅行社服务质量宣传活动,定期发布旅行社服务质量信息,积极引导旅行社创建服务质量品牌,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十七)大力促进旅行社经营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提高科技运用水平。旅行社要顺应信息革命和自身依托信息资源、运用信息手段的需要,在基本实现管理和经营服务手段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经营服务方式和内容方面的信息化,推进旅行社服务转型升级。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行业组织要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律和旅行社经营管理与服务的客观需要,予以积极指导和支持。
五、坚定贯彻执行改革开放方针,加快形成全国统一的旅行社投资、经营、服务市场。
(十八)打破地区壁垒,为旅行社跨地区投资、经营创造条件。旅行社要根据业务经营和发展需要,在客源地、集散地、目的地之间进行协作,在区域内外投资设立法人或非法人的经营组织。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行业组织,要积极主动地打破地区封锁,依据《条例》、《细则》和有关法规政策,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为旅行社设立法人和非法人经营机构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排忧解难,以促进旅行社投资经营和服务市场对国内的全面开放。
(十九)稳步推进外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推动旅行社业的对外开放。要贯彻国发41号文件,按照工作部署认真组织好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的试点工作,以试点为基础,按照统一部署,逐步对外商投资旅行社开放出境游市场,以实现我国旅行社业的全面开放。
(二十)继续推进旅行社产权制度和企业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旅行社按照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改革调整产权制度,通过股份制、公司制、合伙制等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资本运作方式,形成科学的利益分享、激励、约束机制,切实解决旅行社监管难、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难题,为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制度、机制基础。
六、不断改进和加强对旅行社业的政府和行业组织服务。(二十一)积极开展旅游市场引导培育,为旅行社经营发展创造优良的市场基础。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行业协会,要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组织、带领旅行社和其他旅游企业,运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大众媒体和旅游咨询、街头宣传、旅游大讲堂、游客学校等多种途径与手段,向人民大众宣传旅游知识,引导旅游者树立科学理性、生态环保、负责任、可持续的科学旅游、绿色旅游、健康旅游观念,深入推进“品质旅游,理性消费”活动,为旅行社经营发展创造优良的市场基础。
(二十二)依法履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服务职责。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依法行政、科学管理和建设效能政府、服务政府的目标,依法履行职责,创造行政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环境,减轻旅行社在涉及政府管理事务方面的负担;要积极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及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不断推动旅行社业发展的法制环境的改善和优化。
(二十三)加强旅游行业协会对旅行社的指导、服务、引导和规范等工作。各级旅游行业协会和旅行社协会组织,要以服务会员、服务行业为立足点、出发点和主要职责,通过组织活动、开展交流、制定规范、提供服务以及加强自身建设,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对旅行社开展指导、服务、引导和规范,真正成为会员之家、企业之友、沟通桥梁、顾问参谋。
(二十四)加快建设旅行社职业经理人队伍。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行业协会,要通过组织开展教育培训、研讨交流和建立业务档案、信用记录网络平台等途径,督促、支持旅行社经理人员不断改进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增强职业自豪感、忠诚度、美誉度和诚实守信观念,逐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行社职业经理人队伍。
(二十五)积极沟通协调,减少政府接待、会议对旅行社经营的干扰。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要积极宣传引导、沟通协调有关政府部门,尽可能减少政府公务接待和大型会议临时征用饭店、游轮游船、旅游车辆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和封闭景区、旅游交通线路,导致取消旅行社团队游客预订、旅游合同不能兑现、旅游计划安排临时调整变更等现象。
实现旅行社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旅行社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旅游全行业和各有关方面的支持配合,需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多措并举。希望全行业和社会有关方面统一思想认识,采取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努力实现我国旅行社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第三篇: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旅行社发展的初期(1978—1989),随着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旅游业迅速发展,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成立形成了我国旅行社三足鼎立的行业寡头垄断的局面。为满足急剧增长的国际入境游客的需求,中国旅行社、旅游交通、海外饭店都大量建设。
这一时期的主要热点:(1)入境旅游人数和消费总额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的持续增长和旅游外联权的下放,分别从市场规模和制度环境两个方面推动着旅行社产业供给规模的扩大;(2)政府开始将旅行社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行业实施有效的管理,旅行社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开始为人们所认识;(3)旅行社的业务由发展初期单一的国际入境旅游业务发展成为国际入境旅游业务与国内旅游业务并举。
第二阶段,旅行社发展的增长期(1990—1994)在这一时期,我国政府开始允许中国公民出国探亲和旅游。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又一重大突破。这一时期中国旅行社业运营的主要特征有:(1)国内旅游市场逐渐发育成熟,成为旅行社产业除入境旅游市场以外的另一个市场支点;(2)市场集中度逐渐降低。(3)一批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并熟悉市场机制的旅行社群体成为中国旅行社产业的新兴推动力量
第三阶段,旅行社发展的调整期(1995—2001)这一段时期,各法律条规相应出台,更好的保障旅游者和旅行社的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标志中国旅行社业的健康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有:(1)中国旅行社业的市场运行基础更加完善。(2)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兴起和产业投资管制的宽松,一些非政府的投资机构开始进入这一领域。(3)一系列的专项治理使得一部分违规经营的旅行社退出了市场,从而净化了产业运行环境,市场秩序逐渐向好的方面转化。
第四阶段,全面开放期(2002至今)在这一时期,旅游市场借助宏观面上的开放导向,正在强有力地推动着旅行社产业的全面开放进程。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有:(1)旅行社业的对外开放步伐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开;(2)在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中国旅行社业也在积极地对内开放。
第四篇:我国旅行社业发展信息化的利弊分析
我国旅行社行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利弊分析
范莉娜
摘要本文探讨了旅行社行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利弊分析,以此揭示出信息技术是我国旅行社业发展的新的契机,也是旅行社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备手段。关键词 信息技术;旅行社;利弊
信息技术产生于20世纪中叶,它是指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完成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存储、传递、利用的一种技术。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成熟起来并逐步在发达国家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信息技术对旅行社业的冲击一直是国内外旅游业所关心的话题之一。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条孙子兵法中最具有概括性的法则不仅说明相互了解对于战争胜利的重要性,而且它也是今天企业竞争的重要守则。从这点出发,我国旅行社业要想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就一定要认识旅行社与信息技术之间的矛盾,弄清信息技术有可能带给企业的各种影响。
一、信息技术对旅行社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促进旅行社内部运作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旅行社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其一,信息化可以实现高级管理层对员工的管理和控制,利用内部管理软件将旅行社的财务账目、产品采购和产品销售等各项活动及时图形化、数据化、透明化,利用软件的制约特性大大减少了员工在这些环节上的“暗箱操作”。以团队操作为例,计调人员必须将每一个团队的客户名称、联系人、团款多少、用什么车、导游情况等详细信息都输入到电脑中,否则就领不到团旗、预付款等,无法成团。这样就实现了管理层对员工的制约和控制,避免了其他很多旅行社被计调和票务操纵的局面。通过信息处理方式的变革可以使过去外联人员与外联人员之间的单线联系变为旅行社与旅行社间的交往。例如对于旅行社中外联人员手中掌握客源与旅行社讨价还价的现象,旅行社就可以利用信息化采取顾客资料电脑化管理的方法,将顾客资料输入计算机,成为旅行社共有的信息,这样就避免了对外联人员的过度授权。
其二,旅行社利用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顾客档案库,以便旅行社所属各分社或营业点掌握即时的销售状况,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财务管理系统,更好控制所属各营业点的营业收入;建立网上培训课程,供分散在各地工作的员工随时随地学习;建立导游员和各类人员的资料库,以便为内部员工提供定制化服务等等。内部网络可使旅行社内部管理信息畅通,管理透明度加大,这必然使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同时互联网的使用也有利于旅行社内部的业务运作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信息技术作为强大的营销工具,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能够促使企业在不增加 有形资产、低运营成本、小经营风险的良好态势下快速成长。这是因为:首先,信息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联络工具,电子邮件取代电话、电报、传真,节省了相当一部分通讯费用,且更改比较方便,传达速度更是其他工具不可比拟的。其次,网络的使用使网上直销变为现实,旅游供应商可超过旅游批发商、零售商、CRS等多个中间环节而直接与旅游消费者用互联网面对面交易,节省了支付给中间销售环节的大量佣金和费用,从而降低了企业的销售成本。最后,互联网的使用还降低了旅游企业因宣传促销而带来的时间成本。信息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传播到世界上的各个角落。
(三)有利于旅行社的产品采购
传统旅行社是通过纸张订单向饭店、旅游交通部门购买产品的,期间要经过电话、邮递、直接联系等多种手续,费时费力。由于旅游产品消费的异地性,通过电子邮件和电子订单的方式进行采购要比传统的采购方式更为合适。旅行社只需向有关部门发出电子邮件,说明原因并填写网上的电子订单,采购就可以完成。这样一方面节省了旅行社大量费用和时间,同时能够帮助其处理一些突发问题。例如,游客数量突然增加,旅行社可以利用电子手段快速与饭店、旅游交通部门联系,购买多余产品,以应付突发情况。另一方面,传统旅行社的采购往往是在年底与相关部门商榷后完成,属于预订。这种预订虽然有一定的预见性,但并不能完全准确地确定来年的实际销售量。因而,计划采购量和实际采购量间总有差距,这种差距往往会给旅行社和相关部门带来双方面的损失。国际互联网的介入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提高产品的时效性。由于网上采购缩短了采购时间,旅行社可以在较准确地掌握当年产品的需求情况后再向饭店等有关部门订购产品,这样,不仅减少了旅行社因退订而交纳的罚金,也使旅游相关部门减少因旅行社不能准确地预定而丧失潜在旅游者所带来的损失。
(四)旅行社从单一的咨询服务功能转为多维的信息交流
旅行咨询服务是旅行社的传统主要功能之一。在对旅游目的地没有非常有效的了解途径的条件下,旅游者只能求助于旅行社所提供的市场信息和以往的接待经验。现在信息技术中的旅游网络正在为游客提供越来越多的有关旅游目的地、旅游交通等方面的信息。大到目的地的概况、风土人情,小到具体的酒店、餐馆、出租汽车等,这些信息可以由旅游者直接上网查询。这种网上查询还具有信息量大、直截了当、互动便捷等优点。但旅游网络上不易进行特定信息的选择,对于初上网者来说,在茫茫网海上寻觅,会感到费时、麻烦、上网费用高等。所以旅行社可利用自己的网站点集中大量的旅游信息,并进行分类编辑,方便上网者查找。为建立完善的旅游信息库,旅行社可根据目前旅游的热点,选择相应的旅游目的地信息,集中在一起,设计成专门的网页,供有意旅游者查询。另外,旅行社根据自己与各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都有广泛联系的特殊地位,还可主动对买卖双方进行调查研究,逐步形成旅游需求和供给信息库,有偿向旅游企业提供;也可与市场研究公司协作,进行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以此逐步形成信息中心。
(五)推出更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旅游产品
目前,旅行社经营处于买方市场,市场需求从过去被动接受旅行社提供的“套餐”向追求多样化、个体化的主动选择性转变。旅游者不仅需要传统的包价团队旅游,而且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希望根据自己的特殊兴趣和爱好,选择有针对性、有主题、有重点的旅游方式。旅行社如果还是采用“景点+交通+饭店=旅游线路”的简单做法,将给旅游者形成低档次“大路货”的不良形象。因此,旅行社可利用信息技术向旅游者分类提供超大量的旅游信息,旅游者可以在互联网上查询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旅游产品各类要素的信息,旅行社提供必要的组装指导服务,就可以形成因团而异、因人而异的时尚旅游产品。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这一涉及面广泛、随机因素繁多、组装复杂的个性化旅游产品得以实现,并逐步形成个性化旅游线路、个性化旅游服务、个性化旅游商品等一条龙体系。
(六)打破传统的宣传促销方式,网上促销更加广泛有效。
传统旅行社在宣传促销产品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金钱。通过印刷册子、传单和各种印刷品,推出电视广告,约请代理商实际考察等方法进行产品促销,虽然有所收效,但费用也是惊人的,而且难以准确描述宣传效果,难以量化被企业使用。由于是单向的灌输式信息交流,当接收者不需要旅游时对广告不在意,当他需要旅游时又感到信息量不足,因此促销效果不理想。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旅行社的网上促销迫在眉睫。因为网上促销的宣传面广泛、网页设计图文并茂、表现手法灵活、内容容易更新、成本低廉,而且与上网者可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引人入胜,说服力强,再加上多媒体声像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使网民“坐地日行8万里”成为现实,因而促销效果好。此外互联网上的宣传是全天候进行的,并
且访问量是可精确统计的,这都有利于企业的实际商业操作。
(七)促使旅行社售后服务功能延伸,以更完善的服务拉住顾客
我国旅行社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保持和争取客源迫在眉睫,旅行社只有搞好售后服务,才能巩固与扩大客源。传统的售后服务方式大多是旅行社向旅游者打电话、寄反馈卡、召开招待会等形式,不仅费用高,而且反馈速度慢。旅行社可利用计算机管理来建立客户档案,还可利用网络加强与客户的联系,由于国际互联网的电子信息传递是双向式的,商家不仅可以发送信息,也可以收到访问者的信息,所以,利用国际互联网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反馈速度。旅游者可以利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填写电子反馈卡,不仅速度快,而且也减少了通过电话和会面等直接接触可能导致的信息不准(人们利用电子邮件通常能够直白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有利于旅行社及时收集信息,了解顾客新需求,以便于推出更符合潮流的旅游产品,促进企业良性循环。
二、信息技术对旅行社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一)信息技术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削弱了旅行社的传统优势
1、国际互联网络弱化了旅行社提供信息的职能
从某种角度来讲,旅行社业也可以被认为是信息产业,这是由旅行社的行业特点决定的。旅行社属于服务行业,本身并不生产有形产品,而是将相关旅游企业的产品通过组装销售给旅游者。由于旅游涉及到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同时又由于旅游是跨国、跨地区的,旅游管理对信息共享要求高,所以信息资源是旅行社管理的主要要素之一,在资产组成中占很大的比重。
国际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系统,饭店、旅游交通部门和其他旅游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产品信息直接刊登在自己的主页(homepage)和网站(website)上。潜在旅游者只需进入感兴趣的站点就可以得到有关信息,不必受到旅行社产品组合的限制。由于互联网的双向性,旅游者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及时与有关旅游企业联系,提出自己的要求,从而得到满意答复。国际互联网使旅游企业和潜在旅游者进行直接交流而不通过旅行社这个中介成为可能,而这种信息交流既可以避免繁杂的中间过程,减少信息失真,又降低了产品成本,使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双方获利。
2、国际互联网络弱化了旅行社的代理职能
除单项服务外,旅行社提供给旅游者的是组合产品,也就是说旅行社大多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将饭店、旅游交通和其他相关部门批量购买旅游者所需的各种服务项目,然后进行组装加工,并融入旅行社自身的服务内容,进而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旅游产品。旅行社成为向它提供旅游产品的企业的代理商,推销他们的产品,获得佣金。
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旅行社的代理职能受到了削弱。由于旅游企业可以通过预定的形式在网上直接销售旅游产品,旅游企业就可以省去由于旅行社向潜在旅游者推销自己产品,并促成其消费行为所付给旅行社的佣金,而只需花很少的费用,在网上将自己的信息公布出来,节约了开支,降低了产品成本,使产品更具有竞争力。例如,云南丽都假日饭店通过旅行社订房,每次花费6~8美元,而通过Internet饭店每天都可以收到700个预定请求,并且进行预定的花费几乎为零。同样,互联网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消费者通过网上直接预订,能够享受到许多旅游企业提供的优惠,这些优惠有时可达原价格的6.5折。可以预言,在未来的4~5年中,国际互联网上的旅游交易会将会占所有旅游销售额的20%~25%。这样,在旅游者可以自行购买旅游产品的情况下,旅行社的代理职能就失去了不可替代性。
3、增大了替代威胁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尽管大众旅游趋势已经出现,但旅游产品在所有消费品中属高消费品,其需求弹性较大,这就意味着当市场上的替代品的价格与旅游产品的价格一致或略低
时,会对旅游产品造成很大影响。例如当包价旅游产品的价格过高时,人们出外旅游打发余暇时间的欲望就会受到抑制,从而转向在本地的娱乐业来满足这一需求。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可以“在家观世界”,并可通过网络自动查询功能更具体、更直接、更及时地查询到自己所需的旅游目的地信息或其他相关的娱乐信息。这就使旅游者更易对旅游产品和其替代品(娱乐、购物、健身等)进行比较、评判,从而使转向替代品消费的可能性增大。所以说,互联网为旅行社业替代产业参与竞争提供了一种无形的手段,增大了对旅行社业的替代威胁。
4、加剧竞争
信息技术的出现加剧了旅行社业的竞争,它成为旅行社竞争的有效工具。从旅行社内部管理来讲,部分旅行社利用信息技术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加剧了传统旅行社间的竞争。此外,传统旅行社还面临着旅游电子网站的竞争威胁。目前旅游网站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旅行社自办网站,虽然业务成交量极少,但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另一类是独立经营的旅游网站,如携程网,它有自己的订票中心、订房中心,实质上是把传统旅行社部分经营业务转到网上,形成直接的竞争关系。由此可见,互联网的出现,不仅使传统旅行社之间的竞争加剧,而且促使新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电子旅行社的发展,对其地位及存在基础产生极大的威胁。
(二)旅行社面临信息安全威胁
随着企业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系统的安全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企业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信息,另一方面也使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信息安全问题。信息技术运行下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通常是集中存放在数据库文件中。企业信息一旦被非法窃取或者遭到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可能是巨大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S.Bush Kugel教授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在企业没有关键数据的情况下,银行业最多只能维持2天,商业企业可以维持3.3天,工业企业能维持5天,保险业则能维持5.6天。Kugel的研究还显示,在遭受重大的数据灾难之后,有25%的企业将立刻破产,而40%的企业将在2年后逐步走向破产,能继续存活到5年以上的企业不足7%。数据信息的安全对企业与组织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1、信息系统的安全“软肋”
计算机是人类发明的,信息技术也是靠人来开发和使用的。因此任何先进的信息系统在人面前总是存在先天不足之处。
(1)病毒感染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并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简而言之,计算机病毒实质上是一些恶意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它们往往“乔装打扮”,趁人不备进入到计算机系统,破坏数据或者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严重者甚至造成系统瘫痪。计算机病毒还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目前它已经成为危害企业信息安全的第一大祸害。
(2)“黑客”攻击
“黑客”是英文Hacker的谐音,其原意是指没有经过授权而非法侵入信息系统的人。由于信息系统本身存在着很多安全漏洞,这些安全漏洞往往为“黑客”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黑客”利用这些漏洞侵入到信息系统中,要么破坏系统功能,要么改写数据,要么将保密的数据公布于众,有些甚至盗用他人账号以窃取他人资金。不论黑客侵入其他信息系统是出于何种目的,客观上已经构成一种对信息系统的攻击行为。
2、企业管理中的安全漏洞
信息系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企业经营管理带来高效便捷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谋取私利带来了便利,特别是内部人犯罪,正像人们所说的“家贼难防”。在信息系统环境
下,家贼一旦得手,后果将更加严重。这是因为内部人更加了解信息系统的“命穴”所在,内部人更加清楚信息资源的价值所在。这就是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安全漏洞。例如,美国汤姆逊旅行社女雇员为报复而删除计算机预订信息,致使游客滞留海外。
(三)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成本支出
旅行社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成本支出。作为一种管理要素,信息化的开发、运行和维护是需要一定成本和费用的,比如说目前旅行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主要成本是软件和服务的费用。现在一个高水平的软件开发人员,每年旅行社至少需要支付工资福利五万元,还不包括其他办公和开发费用。要像广之旅、上海春秋旅行社一样建立一支自己的计算机专业开发队伍(15—30人),每年要支付高达百万元的信息系统支持费用,这的确不是一般旅行社可以承受的。
三、我国旅行社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种必然趋势
尽管信息技术的出现会对旅行社业的发展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但正如比尔·盖茨曾说,“如果你面对全球信息化浪潮无动于衷,不做任何改革的话,你将成为21世纪一只行将灭绝的恐龙。”信息技术对旅行社业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旅行社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
(一)以市场为出发点,旅行社需要发展信息技术
1、旅游消费的独特性是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
旅游产品的消费与其他商品不同,游客在实现旅游消费之前,是看不到旅游产品的实物的,当游客来到旅游目的地时,已经开始消费,如果游客认为与其期望值相差很远,则会出现与旅行社之间的纠纷,因此事先的旅游信息充分与否非常重要。信息技术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种全新的产品信息与发布媒体,供全范围的消费者查询浏览,为游客提供大量丰富的旅游信息,供游客参考。旅游消费与生产的同时性,为旅游电子商务运作、促成交易提供了很大空间。
2、改善信息不对称和规范市场竞争的需要
旅游业的外向性决定了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极其严重。就游客而言,旅游活动的跨地域性使游客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成本较高、不确定性也大。从规范市场竞争、改善旅游业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旅行社业应广泛采用信息技术,通过各种便捷的渠道使游客可以花很少的时间、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旅游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信息对称,那么靠非正常价格进行不正当竞争的旅游企业就很难再瞒天过海。同时,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游客在文化、休闲等方面得到更大的满足,会对旅行社产生认同感和良好的口碑宣传,形成良性客源循环。改善信息不对称,还可通过建立完善的双向信息系统,达到游客与旅行社的良好沟通,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可见,旅行社发展信息化有利于加强销售力度和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有效地解决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3、旅游服务供应网络与旅游者在现阶段仍需依赖旅行社
对旅游服务供应网络建立的预定系统来讲,除交通行业之外,其他的网站更多是起到一个宣传和预览的作用,最后的预定绝大多数还是通过旅行社来运作的。而且旅行社在对旅游者的行为、偏好等的反馈和掌握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可以在提供优良服务的同时对旅游者形成一定的影响。对旅游者来讲,尽管信息时代旅游者拥有几乎无限数量的旅游信息,但从旅游者的精力、时间和经验角度出发,无形的信息不可能完全代替专业的经验,还需要旅行社这样的专业机构为其“量身定做”,选择和组合最贴切需要的旅游服务,由此可见,旅行社的存在是必然的,但必须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旅行社只有通过信息化将传统的经营模式与先进的技术相结合,为传统旅行社业插上翅膀“飞”起来,才能使其成为信息时代的主人。
(二)从旅行社自身出发,需要发展信息技术
1、旅行社对信息的极强依赖性促使其采用信息技术
旅行社的主要功能就是收集各种信息并加以整理组合形成旅游产品,然后预售给旅游者。从某种意义上讲,旅行社是经营旅游信息的企业。信息是旅行社的生命线,没有信息,旅行社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是因为:第一,旅行社具有信息密集性特点,信息是旅行社产品的核心。旅行社业务运作过程就是其为游客提供涉及吃、住、行、游、沟、娱等多方面服务的过程。在实际运作中,这些服务必须根据旅游者复杂多变的需求加以包装和组合。然而,旅游住宿、汽车出租、航空预订等并不是在物质上传递给旅行代理商并且将它们存储出售给游客,相反,此间交流和加工的是有关服务的可获得性、价格、质量、位置、便利性等方面的信息。可见作为运行系统的灵魂,信息在旅行社业中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第二,旅行社决策对信息具有高度的依赖性,旅行社行业是较脆弱的行业,受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从外部因素看,国际关系的变化、国家的政策、社会动荡、经济衰退、恐怖事件等都会对旅行社的经营产生影响。从内部看,旅游产品的综合性要求旅行社有效获取信息,协调旅游六要素,以保证顾客满意。可见,旅游就是在信息流基础上的人流。从本质上来说,旅行社经营的就是信息,没有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利用,旅行社难以为继。
2、旅行社经营的特性适合发展信息技术
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和不可贮藏性,决定了其生产销售是在服务过程中完成的,不太 需要考虑物流配送,这就为旅游电子商务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假日旅游带来的规范化、个性化服务与网络经营所具有的特点不谋而合。所以,旅行社发展信息化具有先天优势。
3、目前旅游网站的建设情况需要旅行社信息化
目前我国旅游网站主要有三类:一为传统旅行社上网,只是简单地介绍企业和几条现成的旅游线路,预订系统大多中看不中用,只能提供查询而没有解决办法,还谈不上信息系统化。二为综合性网站开展的旅游业务,作为IT产业的网站,因缺乏专业资源的支持,没有传统旅行社的人脉和关系,所以竞争力不强。三为新建的专业旅游网站如携程、华夏等。新兴网络旅游公司得“新经济”之天时,传统老牌旅行社则占有景点资源、营销网等地利,两者若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将会使旅行社经营发生革命性变化。所以,信息技术并不是与旅行社经营完全对立的,关键问题是旅行社如何在经营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参与市场竞争。
总而言之,我国的旅游市场处在专轨时期,信息技术为我国旅行社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旅行社企业将信息技术的应用纳入到变革与发展战略之中是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也是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备手段。
贵州民族学院旅游学院教师 范莉娜
参考文献
[1] 中国旅行社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中国旅行社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旅游教
育出版社.2002.2
[2] 杜江、戴斌.旅行社管理比较研究.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8,221-231
[3] 宋玉贤 企业信息化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谢雨萍.旅游电子商务冲击下旅行社的发展策略.[J].社会科学家.2002-1
[5] 郭曼雪.适者生存——试谈国际互联网冲击下旅行社业的发展战略.[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
第五篇:关于旅行社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关于旅行社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摘 要:21世纪以来,旅行社的服务模式一直由于服务质量等问题而饱受诟病。基于目前旅行社的行业现状,本文通过分析与研究旅行社服务模式创新与发展的必要性,就旅行社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对策。
关键词:旅行社;服务模式;创新与发展;对策
国民经济持续稳健的高速增长,也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旅游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关于旅行社服务质量的投诉也随之漫天而来。旅行社在面对质量问题和旅游业的网络化、市场化等多重冲击下,如何对旅行社的服务模式进行创新与发展,确保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已经成为业内相关人员们亟待解决的难题。旅行社服务模式创新与发展的必要性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神州大地上。在市场的导向下,为了争夺更多的客源,一场没有硝烟的价格战也开始愈演愈烈。趋之如骛地要投身于旅游业的商人们为了保证足够的利益,使得旅行价格在不断降低的同时,旅游服务质量也变得越来越低劣。据统计,现阶段旅行社的服务质量问题主要是体现在几个方面:旅行前以低价吸引旅客入团;旅行中随意更改路线,不能兑现承诺景点的游玩;旅行中吃住标准大大降低,对于质量较好的吃住环境需要额外收费;有目的性地推销产品,引诱旅客购买等情况。而对于正处于网络时代的人们,在旅行前,对旅行目的地的选择往往是通过在互联网上经过一定时间的阅览,被所选目的地的美景所吸引,进而选择前往旅游。在经过旅行社质量较差的旅游体验之后,现实与预期之间存在的巨大落差导致旅客们与旅行社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旅行社低劣的服务质量导致客源的大量流失,而旅行社为了招揽更多的旅客又开始再次降低价格,同时服务质量也再次随之而降,周而复始,陷入了旅行社服务质量越变越差的恶性循环。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阶段的旅行社服务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无法适应当下旅客们的现实需求。因此,现阶段对于旅行社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已经变得刻不容缓。2旅行社服务模式创新与发展的对策
针对目前致使旅行社服务质量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就旅行社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施对策。
2.1制定以旅客为主、旅行社为辅的个性化旅游产品设计模式
传统模式下的旅游产品设计完全由旅行社主持,旅行社凭借对市场需求的捕捉,单向地对旅行中旅客的饮食、住宿、出行、游览、购物、娱乐等方面进行设计与规划,旅客们只能盲目地听从旅行社做出的安排。旅行社的旅游产品在未经体检前对旅客存在着无可预知性,对旅游产品的不了解往往会造成旅客错选不符合心理预期的旅游产品,进而导致旅客与旅行社之间产生矛盾。
针对上述情况,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渠道,有效解决旅客与旅行社在信息方面的不对等,良好地交互双方意见,制定以旅客为主、旅行社为辅的个性化旅游产品设计模式,使旅客们都能体验令自己满意的旅游产品。具体内容是:在旅行社的网站上发布旅游景点的图片、旅游行程中饮食、住宿、出行、游览、购物、娱乐等方面的内容,旅客们在对旅途中的有关内容有了充足的了解之后,选择自己满意的旅游产品,或者还可以按自己的需求,在旅行社的设计基础上,灵活选择旅游过程中的饮食、住宿、交通、购物等相关内容,设计出自己的个性化旅游产品,从而使买卖双方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同时也增加了旅行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2构建服务质量反馈系统
在传统旅行社服务模式中,旅行社的服务过程通常随着旅客旅游过程的结束而结束,往往没有建立良好的旅游服务质量反馈系统,无法获得旅客们对于所体验的旅游产品与服务质量的相关意见与建议,对于客户的积累与发展十分不利。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曾提出著名的二八定理:“百分之二十的客户为企业带来百分之八十的利润值”,这条定理显示培养一批对旅行社忠诚度高,对旅行社旅游产品认可度高,并且经常关顾客户,是增加旅行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键所在。而在现阶段,由于旅游业的膨胀式发展,使得有些投身于旅游业的商人们急于回本,不考虑长远利益,只注重当前的经济效益,从而忽略了对忠实客户的积累与发展,这样不利于旅行社的长期发展。
基于目前旅行社的发展现状,为了使旅行社能够既惠当前,更利长远,就需要构建旅行社服务质量反馈制度,形成一个质量反馈的闭合系统。其整体结构是:旅游服务与产品设计→旅客选择与体验旅游产品→旅客对服务质量提出意见与建议→改进旅游服务与产品设计。具体工作内容为:获取每一位体验过旅行社旅游产品的旅客对于本次旅游的服务质量、产品质量的相关评价、意见与建议,基于获取的相关内容,找出旅游过程中旅客不满意的环节并加以改进与完善,明确以后在旅游产品设计与服务质量上的发展方向,提高旅客的满意度,从而增加旅行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建立旅客旅游档案
基于目前的旅行业正处于卖方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现状,招揽客源、争夺旅游市场是旅行社的工作重点,从而忽略了对旅客旅游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旅客旅游档案是在旅行社的经营服务过程中,通过持续性地收集与调查旅客们的旅游信息来建立的。通过对旅客们旅游过程中不断积累的旅游信息的研究与分析,能更有利于把握旅客们对于旅游产品与旅游服务的需求,从而能针对旅客们的需求迅速调整旅游服务的内容,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客满意度,进而改善旅行社的品牌形象,增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旅客旅游档案的具体内容应该涵盖几个方面:旅客对于旅游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旅客对于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与建议、旅客常规档案与旅客旅游需求分析报告等。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旅客旅游档案的收集与建立,需要基于旅客自觉自愿的原则,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除此之外,还要严格管理旅客档案,保护旅客的隐私权。结语
基于目前旅客投诉旅行社服务质量的主要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探讨了旅行社服务模式创新与发展的必要性,就如何实现旅行社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提出了三大措施:制定个性化旅游产品设计模式、构建服务质量反馈系统与建立旅客旅游档案,希望能有效提升旅行社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祁颖.浅议旅行社游客档案的建立与管理[J].兰台世界,2008,(8):45-46.[2]谭丽林.对构建旅行社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2(3):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