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发展现状(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3 11:3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旅行社发展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旅行社发展现状》。

第一篇:旅行社发展现状

一、旅行社行业发展现状

1.旅行社的数量不断增多,但大型旅行社的很少

海南旅行社的发展轨迹是伴随着海南建省办全国最大经济特区的历史大背景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在1956年,海南第一家旅行社――海南华侨旅行服务社成立,专为华侨探亲服务,部分体现了现代旅游功能;1974年,改名为海南中国旅行社,开始有组织接待华侨和国内外旅游团,这标志着海南旅游业开始萌芽。下表是最近几年总数的变化: 表2006年~2009年旅行社的发展状况

时间旅行社总数(家)国内旅行社国际旅行社

200615811543

200715511342

200819614353

200923622511

(资料来源于海南统计年鉴)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旅行社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建省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初具产业规模形态。旅行社的数量只在2006年、2007年时没有明显变化,以后都呈迅速上升趋势,以至到2009年时旅行社数量达到了236多家。旅行社数量上升如此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国际旅游岛的政策,所以旅行社成为各行业投资的热点。但236家旅行社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小旅行社。

海南旅行社对比岛外旅行社,海南旅行社无论从规模、经营等,均有较大差距。例如2008年,全国旅行社百强名单,海南、海口有两大品牌旅行社——海口民间旅行社有限公司、海南海之缘旅行社有限公司名列榜单。2009年,全国旅行社百强名单,海南旅行社无一上榜,所以大规模旅行社非常少。中小旅行社很多,而且其中90%都属于民营,普遍存在散、小、弱、差等现状,由于海南基本属于地接社,所以潜在的客源市场也极不稳定。

2.旅行社的产品较为单一和同质化

由于我省中小旅行社占绝大多数,他们人力、物力、品牌等等因素导致他们的开发新的产品能力的限制,产品没有丰富,反而更加单调和同质,产品同质化现象表现在旅行社产品同质化:产品、服务趋同,尽管形式上有差别,但内容、品质、技术含量、使用价值相似,导致整个行业缺乏特色与创新动力,禁锢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旅行社产品同质化现象,一方面导致行业价格竞争激烈,促使旅行社只关注产品成本和价格,也导致了海南近几年一直存在的地接价格直线下降,海南出现了“零团费”、“负团费”的接团模式,旅游市场的形势进一步恶化。

3.旅行社所拥有的资本和能够提供的服务

海南旅游模式的产生,关键在于旅行社准入门槛过低,产生低价的恶性竞争。三五个人,两部电话,一台传真机就可办旅行社。这也造成我省旅行社大中小的极端比例,而小旅行社进入市场的唯一手段便是低价格。价格越来越低,但成本不变,旅行社只能另寻出路。

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教育培训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从目前海南省导游人员的语种来看,中文导游占91.8%,外语导游仅占8.2%,外语导游拥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外语导游语种以英语最多,英语导游占外语导游的比例接近60%;其次为日语和俄语,所占比例分别为17.7%,14.0%。韩语导游约占外语导游的8.4%,其他语种为德语、法语及泰语,但所占比例极小,均为1%左右。这样旅行社所提供的导游服务不全面了。所以也出现了旅行社转卖游客的现象了。

第二篇:旅行社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旅行社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旅行社行业是一个近年来快速发展、壮大的行业,经过20余年的市场化进程,中国旅行社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旅行社也通过市场化运作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营意识和管理经验。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行业体系。分析中国和重庆旅行社业发展现状,有以下特点:

一、旅行社质量数量呈反比:总数不少但规模经济弱,数量上国内社占绝大多数,质量上国际社绝对领先

1.总数不少但规模经济弱。2005全国16846家旅行社,旅行社营业收入1116.59亿元。截至2005年底,我市共有旅行社220家,旅行社营业收入21.5453亿元。与全国旅行社相比,数量和收入分别仅相当于全国的 %和 %,差距相当明显。虽然我国旅行社的总数并不少,然而旅行社规模经济弱,集中程度低,单位经营规模却远远低于欧美国家,可谓是大者不强,小者差、散。特别是在在旅行社拥有的零售网点少和旅行社的营业额低两个方面。目前,我国最大的旅游企业规模不及美国运通旅游公司规模的1%,1万多家旅行社营业收入总和不及美国运通一年销售收入的1/4,也不及日本交通公社的1/2。

2.国内旅行社占压倒优势。2005全国旅行社总计1684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590家,国内旅行社15256家。截止2005年,国内旅行社数量占全国旅行社总量的90.56%。重庆也大同小异。截至2006年底,我市有旅行社22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5家。

3.国际社和国内社数量和收益呈强反比,国际社与国内社之间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差异明显。国际社虽然数量占全国旅行社总量的9.44%,但资产占全国总量的65.79%,旅游业务营业收入占全国总量的62.44%,旅游业务毛利润占全国总量的63.06%,实缴税金占67.09%。国内社仅凭数量优势在国内旅游上超越国际社,其国内旅游组织人次占全国总量的64.23%,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占全国总量的69.87%。我市情况也是如此。国际社虽然数量占全市旅行社总量的11.1%,但资产占全市总量的73.2%,旅游业务营业收入占全市总量的75.9%,实缴税金占84.9%。

二、区域分布呈不平衡性:东西倾斜严重,相对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2005年,旅行社数量排在前十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次为:山东(1489家)、江苏(1292家)、浙江(1081家)、辽宁(1003家)、广东(860家)、河北(833家)、上海(735家)、北京(708家)。河南(823家)、湖北(641家)。十省市旅行社总量占全国旅行社总量的56.19%。

有以下特点:

1.相对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如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等。这些地区由于经济较为发达,每年输出的旅游者数量较多,旅行社面对的客源市场规模较大,这为当地旅行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2.相对集中在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如北京、云南、山东、四川和浙江等。这些地区由于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每年进入这些地区的旅游者规模可观,这为以接待为主的旅行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相对集中在拥有国际空港的交通枢纽地区,如北京、上海和广东等。这些地区是国际旅游者重要的进出口岸和中转地,客流量较大,为旅行社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客源。

2005百强旅行社排行榜显示,沪、粤、京三地仍占据优势,处于第一集团,其中上海有44家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总量居于全国首位,广东有31家旅行社入围,仅次于上海,北京也有22家旅行社进入排行榜,占据国际社前十强的半壁江山,沪、粤、京三地占200家双百强旅行社的近半。

我市旅行社业的竞争力结构也呈比较明显的非均衡态势,这种不均衡表现为地区分布的差异,比如重庆主城六区共有旅行社136家,其中渝中区92家,巫山21家,万州9家,涪陵5家。旅行社大多分布在经济发展比较活跃,经济状况较好的城市中,形成了以渝中区为中心的旅行社发展格局。

三、总体结构不合理:两极分化严重,缺乏规模。规模小,五脏俱全 1.旅行社整体上小散弱差,绝大部分旅行社规模、实力、业绩一般。2005接待入境游客1.2亿人次,但旅行社接待的不到1成,国内出游12亿人次,通过旅行社出行的也仅1成左右。近90%的国际旅行社的年营业收入额都在行业平均水平以下(2005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1116.59亿元,其中国际旅行社平均营业收入为7176.02万元),属于中小规模的企业。国内旅行社的规模结构与国际旅行社的情况基本相同,只是单体旅行社的规模要比国际旅行社小得多。中国旅行社业一年的营业收入还不及美国的一家旅游集团。根据2005年年检结果,中国旅行社业总资产419亿,营业额1116亿元。同年,仅“美运通”的营业额就高达291亿美元。先进国家的旅行社已经在聚焦销售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信息化服务实体转变。而我国的旅行社仍然是小散弱差,即规模小、经营散、实力弱、管理和效益差,停留在关注管理、聚焦销售的混合发展时期。

2.百强旅行社撑起半壁江山。从近几年年检情况看,占全国国际旅行社企业数量仅仅6.29%的百强国际旅行社,其外联、接待等业务经营量占到总量的50%~80%;百强国内社也大同小异,国内旅行社百强仅占企业总数的仅0.66%,其业务经营量则均占15%左右。说明大多数旅行社的规模、实力和业绩有限,也昭示了作为行业排头兵的百强旅行社增强实力、扩大规模、形成网络、建立集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力强大的旅行社建立网络、吸收成员的空间非常广阔。

3.就经营规模来看,小规模的旅行社占绝对多数。由于旅行社注册资金相对较少,硬件投资简单,属非高投资企业,因此极具吸引力,各行业纷纷将扩大经营业务,开拓经营渠道的目光投向旅行社上,民间资金大量流向旅行社,旅行社发展较快,数量增幅较大,旅行社遍及各行各业。但规模普遍较小,人员最多的旅行社不超过50人,最少的在3人左右,均属小型企业。

4.从内部结构来看,大都是小而全,缺乏专业分工。中国众多的小型旅行社具有“小而全”的建制特点。在经营方面,除因国家特许经营权力的分配和地理分布的原因而导致的部分旅行社的市场差异外,不同规模的旅行社之间基本上没有明显的专业分工,资源迥异的旅行社都以相似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这也构成中国旅行社业的一大特点。5.旅行社经营体制逐渐向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转变。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逐步替代单一的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形成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其他性质的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沿海如浙江等地民营旅行社已经占据大部分份额。改制后的旅行社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明显提高,更有利于竞争,更有利于市场和和行业的发展。

四、发展还任重道远

1.没有真正形成规模。中国旅行社至今没有形成规模,几大旅行社其实并不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企业,严格意义上只是兄弟,最多是(养子)关系(血缘上的旁系关系),而不是母子关系(血缘上的直系关系)。中国各地都有国旅、中旅,还有国旅、中旅总社,但是他们产权各自独立,只有一些松散的合作关系。几大旅行社事实上是一个行业组织机构。我国现有的旅行社集团实力不强,集团化程度较低。我国旅行社是在地方分、支社的基础上,通过划拨资金等措施发展紧密、半紧密型企业发展成为企业集团的,属于联号式经营,少有资本上的“母子”关系,虽然资产规模很大,但在组织结构和企业制度等方面没有实质改观,削弱了集团的整体效应,民营旅行社集团较少,多为中小旅游企业。不过目前几大旅行社集团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已经开始资产整合,但是,我国旅行社如要成长壮大到能与国外大型旅行集团竞争、抗衡还需要较长时间。

2.利润有较大增长空间。从1995年开始,旅行社行业进入数量增长阶段,旅行社的数量每年平均增加1000家。我国旅行社业发展与众不同,也有“中国特色”,一方面数量增长速度快,另一方面,利润却逐年下降。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旅行社16846家,新增加1507家,同比增长9.82%。旅行社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低,行业利润率几年来逐渐趋近于0,与发达国家的6%差距较大。2005全国旅行社业年检结果显示,旅游业务净利率只有0.11%,全国1.6万家旅行社中有近1.3万家旅行社的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毛利率等判定旅行社经营状况的指数评定都在“平均值”以下,全国近80%的旅行社都处于无利或亏损状态。为什么一方面行业利润越来越低,另一方面进入主体越来越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中国特色奇怪的“市场悖论”?原因很简单:由于企业避税、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原因,因此,从表面上看,全国旅行社业处于微利运行状态,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说旅行社还有较大的利润增长空间。否则就无法解释旅行社业数量的增长。

3.旅行社经营开始转型。表现为三个转变:一是绝大多数中国旅行社从什么线路都经营,开始转变为主导产品经营型企业;二是从以地接为主,开始转变为以组团出游为主;三是从接待型开始转变为营销型。

4.国内旅游地位不可替代。绝大多数的国际旅行社在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同时也经营国内旅游业务,这一方面反映出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的巨大规模和潜力,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旅行社对国内旅游业务的依赖性。

五、外资旅行社的冲击才刚刚开始

有两个特点:一是数量还很少,2005年,外商投资旅行社共21家(外商独资旅行社7家、外商控股合资旅行社5家、中方控股合资旅行社9家;北京13家,广东3家,上海3家,云南、天津各1家),占国际社总数的1.32%。二是效益高于平均值,外商投资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占国际旅行社总量的2.08%(旅游业务毛利润占2.80%;入境外联人天占2.49%,入境接待人天占1.67%;实缴税金占1.99%;外汇结汇占8.06%)。

目前重庆有两家香港投资的合资旅行社,招商国际旅行社(外方:香港招商局国际旅游有限公司,55%)和光大国际旅行社(外方:香港冠忠巴士集团,60%)。

外资旅行社的运作及其影响。尽管合资社只占很小的部分,对市场结构的现实冲击也不是很大,但是它们对中国旅行社产业发展和企业运营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旅行社发展趋势:

1、旅行社分工越来越细。旅行社从过去传统的做国内业务和国际业务之分,到现在不同的旅行社开发不同的旅游专线,同一品牌的旅行社也分别开发出不同的主体旅游和专题旅游。

2、旅行社提供的附加服务越来越突出。随着顾客越来越挑剔,竞争越来越激烈,各旅行社为争夺顾客,提升品的牌竞争力,在为顾客服务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附加服务的作用。

3、旅行社预订的时间越来越提前。过去的旅行社为顾客服务时,顾客在预订服务时提前意识不强,这是由于过去消费习惯决定的,但随着旅行社的引导消费和假日经济的火暴以及国家宏观信息的及时预报,人们越来越重视提前预订工作。

4、旅行社旅游服务项目不断拓新,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在国家有关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在旅行社及各旅游相关部门的努力下,逐步开发出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森林旅游、生态旅游、高科技旅游以及特种旅游等。

5、旅行社开发的旅游线路向郊区化、短期化发展,一日游、两日游越来越多。

6、自助游业务成为旅行社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交通的越来越便利、私家车越来越普及、酒店预订公司繁荣以及飞速的发展,自助游的人越来越多,并渐成时尚。

7、商务旅游业务越来越突出。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国内及国际性的商务考察旅游也越来越突出,据统计我国各类商务大军有4000万人,每年平均每人出行3次计,全国全年的商务旅游人次在1.2亿人次左右。

8、旅行社开始着手期货式旅游的开发。目前许多旅行社已不同程度地介入期货式旅游服务中来,并有几家知名的品牌旅行社联手在全国范围内兴建度假村,开展分时度假业务。

9、旅行社管理趋于有序和规范。包括景点收费、旅游购物消费、导游索要小费等都进行了大力的整顿和规范,出台了一系列的旅游政策和法规。

10、连锁经营是旅行社发展的大趋势。旅行社业务由于其本身的虚拟性,开展连锁有利也有弊。

第三篇:旅行社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模版)

论文主题:旅行社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和发展

旅行社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

旅行社企业文化内涵:

旅行社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而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所遵循的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的价值观念、经营的目标、经营的方针、管理机制、服务质量、社会责任、品牌诚信、员工的素质等方面的总和,它是旅行社个性文化的根本体现,贯穿于旅行社发展战略、经营管理之中,是旅行社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旅行社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月的旅行社实习,让我对旅行社企业文化有了些接触和了解。以我所实习的单位为例---长治市中旅旅行社有限公司,它的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其“诚信、创新、高效、协作”的经营理念和“安全、舒适、专业、满意”的服务理念上,以及它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人文的关怀和有效的沟通管理这几个方面。旅行社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

♦依附性

文化活跃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企业文化是一种产生于企业,与企业相互依存的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所在。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人和人之间的行为活动不断发生矛盾和碰撞,又不断地得到调和、妥协,不断进化集聚而成。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建设扎根于企业,依附于企业。它所包含的所有内容都离不开企业这个主体。

♦目的性

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紧紧围绕企业自身的目标服务。这是因为:其一,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同生死、共存亡;其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主体是企业的员工,其中决策者的主导性意见占有很高的地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盈利程度息息相关,如果企业文化建设不当,会导致人才流失最终影响企业的发展和扩大。

♦ 社会性

企业植根于社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细胞。细胞依附肌体而生存。不同的旅行社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虽有差异但都与社会文化紧密联系,相互影响。♦ 普遍性与差异性

每个企业都企业文化,有自己的经营理念和服务理念等,但对具体的企业来说,其企业文化又是千差万别的。因为他们企业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的差别,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来凝聚企业的创造力。

♦ 可塑性

在企业改革、兼并、重组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优化组合,其企业文化虽然有所差异,但完全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建设和管理达到相互融和,形成新的企业文化。

旅行社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 认识在加深:大多数旅游企业深刻的认识到,企业文化不仅是培养企业精神和塑造企业文化的需要,更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需要。如:长治中旅有限公司它确立了“用文化凝魂,靠学习聚力”的理念,淡季时聘请旅游业的专家对企业的基本理念和经营思想,发展战略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了“中旅文化纲要”。并多次开展学习讨论,开展一些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被授予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示范企业”荣誉称号。

♦投入在增加。如长治中旅旅行社,一方面,增加旅游产品研究开发的力度,积极鼓励员工创新;另一方面,在做好内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经常性地开展员工篮球赛、演讲比赛、有奖征文等文化活动,同时,为丰富员工业余生活,还聘请训练营对员工进行“魔鬼训练”,有效地增强了员工的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

♦整体素质在提高。许多企业都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对提高企业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长治中旅积极的引进人才,鼓励专业人才继续深造,加强员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给员工营造一个舒心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节假日给予员工祝福和补贴,给员工一种归属感。从而企业的整体素质的稳步提高,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企业的社会形象在提升。企业形象建设对企业十分重要。部分企业统一了员工服装,提出了“进门是主人、出门是代表”的要求,对员工在社会上的言行做了

明确的规范;不少企业还将社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积极参与“扶贫助学”、“抗震救灾”等社会公益活动,使得企业的社会形象得到很大提升。

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型旅行社其企业文化建设出现缺失或是病态,从而使得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缺乏方向感和内在驱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缺乏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尤其是规模比较小、成立时间比较晚的企业对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深度不够,没有认清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他们只是从口号上来理解概念,事实上并不明确。个别经营者只关注眼前利益,不关注社会效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没有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文化的竞争。♦注重实际操作而缺乏理性提炼。由于缺少相关的专业人员,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只是为了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临时性出台一些规范,功利性、目的性比较强,而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文化与员工的关系、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没有足够的认识,缺少理性的总结、提炼,企业文化缺乏延续性。

♦企业文化与员工的共识还有一定距离。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方面与企业急功近利、贪大求全有关,提出的要求不符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与员工思想认识和文化素质有关;再就是与员工的流动性较强有关,特别是小型旅行社,由于用工紧张,员工大部分是从临时招聘的,在企业工作时间短,很难与企业融为一体,影响了企业文化的推广与延续。

♦思想政治工作有所放松。企业中存在着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两张皮”的现象,并没有真正地融合,没有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推进旅行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旅行社是整个旅游业中最具有活力与能动性的一个行业,但随着旅游服务市场的扩展,行业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各旅行社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特魅力的企业文化,因为旅行社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

必将是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

♦提高企业经营者的认识和素质。

首先要引导企业经营者提高对旅行社企业文化的认识,让经营者认识到任何企业无论其所有制如何、规模大小,都要有相应的企业文化,而好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资本,在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二要引导经营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遵纪守法的要求、道德规范的要求等等,经营者应自觉执行企业文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去影响和带动企业员工,提高企业文化的执行力;三要引导企业经营者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努力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使企业文化有承载和延续的主体。

♦注重企业的行为规范

旅行社的企业文化是指旅行社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涵盖了企业经营、人际关系活动等文化现象,是旅行社经营作风、精神面貌,所以旅行社在塑造自身为文化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企业行为文化、人际关系和公共关系的规范。旅行社应当遵守国际、国内的行业规则,追求职业道德,以诚信为本,提高服务质量。

♦提炼旅行社的核心价值观

旅行社将旅游业中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有机地连接起来,全面盘活了整个旅游业,直接或间接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旅行社提供的旅游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提供的旅游服务与游客的人身经历、心理感受等息息相关,所以旅行社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所处的客观环境,认真研究自身的经营状况及旅游业的发展前景,通过分析研究,提炼出旅行社的价值观体系,总结出可以促进并保持旅游企业长足发展的企业理念,特别是旅行社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理念,以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加强学习型企业的创建。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要提高员工素质,建设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给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创建

学习型企业,为员工搭建多元化的学习的平台,营造有助于员工学习的氛围,使学习成为企业的一种文化和机制。企业还要应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逐步提高员工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上进意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重视品牌效应,提高企业形象。

品牌是旅行社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一个国家,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的旅行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品牌经营是旅游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条件,是提高旅游企业竞争力的利器。消费者的感性消费呼唤品牌经营战略。旅行社的品牌经营,则是通过品牌设计、推广、保护及资产评估等活动,以提高客人的满意度、忠诚度和旅行社的知名度、美誉度。重视品牌效应,实施品牌经营战略,能够扩大旅行社的知名度,在保证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前提下更能赢得市场。

♦适当加大投入。

要引导企业经营者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投入的必要性,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适当的物力投入可以保证文化建设有必需的基础设施,适当的人力投入则是企业文化总结提炼、推广延续和继续创新的主要依靠。

旅行社之间竞争十分激烈,而他们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必是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旅行社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大力提升自身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可持续发展,从而增强竞争的筹码。

第四篇:我国中小型旅行社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我国中小型旅行社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浅探

摘要: 随着旅游业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和各方面保护壁垒的逐步消除,我国旅游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旅行社业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中小型旅行社在我国旅行社业里占了绝大多数的比例,而其暴露的“竞争力弱、管理水平低”等越来越多的问题使其发展举步艰难,也导致了整个旅行社行业的发展渐入困境。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小型旅行社目前存在问题的系统分析,提出了适应我国中小型旅行社未来发展的若干策略,如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界定自身的发展空间、采取合理的经营模式等等。为把我国中小型旅行社导入一个良性发展轨道提供理论支持,从而更为有效地迎接挑战和参与竞争。

关键词:中小型旅行社现状对策我国中小型旅行社现状概述

1.1 我国中小型旅行社的发展举步艰难近年来,我国旅行社的行业规模已经基本形成,但尚处于市场化、企业化和法制化进程的初级阶段。在我国现有的旅行社市场格局中,中小规模的旅行社占了绝大多数。随着我国旅行社业所面临的竞争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中小型旅行社的发展渐入困境。

1.2 我国中小型旅行社面临困境的原因

1.2.1 法规制度不完善,行业分工体系不健全,市场不规范 目前我国对旅行社行业管理制定的法规制度大多只是限于暂行和试行的阶段,还不健全,《旅行社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也不完善。这些基本法规制度已不能适应我国旅行社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现行的行业分工体系也未能真正地规范市场,解决违规经营等问题。各地还存在不少中小型旅行社超范围经营的现象。此外,旅行社的创办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资格控制,致使各地中小型旅行社“破坏性开发”,数量剧增。竞争秩序与合作方式的不规范导致市场局面混乱。最突出的表现是以削价竞争为主的恶性价格竞争。竞争的结果不仅导致中小型旅行社利润越来越低,还导致产品和服务质量被忽视。旅行社无意或无力保证质量,为此面临着严重的信

用危机,游客、组团社、地接社三方互相埋怨和不信任,使旅行社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势必严重影响到中小型旅行社的健康发展。

1.2.2 资金短缺,借贷能力有限 资金短缺,借贷能力有限,这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我国中小型旅行社资金短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资金规模小,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因业务操作程序不规范导致团队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或不能收回;由于资信相对较差及银行管理中的问题,不容易获得银行贷款等等。这些问题导致中小型旅行社不但缺乏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而且维持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也相当短缺。这对中小型旅行社的扩张和发展是一种限制。

1.2.3 市场竞争力薄弱 我国中小型旅行社的规模偏小,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大部分中小型旅行社起步比较晚,既缺乏经验,又对市场没有足够的了解,因而缺乏竞争力。加上旅行社业不是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很多旅行社靠的是各种关系和情感“资源”,置备一些常规的通讯设备和一间简单的办公室便开张营业。这种行业特点严重影响着中小型旅行社规模的纵深发展,使得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再者,中小型旅行社人力资本积累不足,人员流动性大。员工的学历总体上偏低,战略管理人才和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呈紧缺状态,高薪“挖人”和频繁“跳槽”已成为普遍现象,使得中小型旅行社内部人员的流动日益加剧,这必然影响到旅行社的日常经营和事务,从而间接制约其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1.2.4 经营管理水平低下 由于我国中小型旅行社缺乏优秀的人力资源,加上国内目前尚未普及成熟的旅行社经营管理理论,中小型旅行社的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基本上都是凭经验和感觉在操作,大多采用一种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来培训员工。从业者的素质和水平良莠不齐,客观上造成了我国中小型旅行社的经营管理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再者,中小型旅行社组织结构粗糙、决策层次少,部门设置混乱,小型旅行社甚至把销售部和计调部合并起来,一部分导游还充当销售人员,一人分饰多角,导致管理混乱。另外,中小型旅行社通常只有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做决策,无须经过必要的决策程序,因此往往会造成独断专行,决策比较容易失误。

1.2.5 产品单一,缺少品牌价值 我国中小型旅行社由于受其规模的限制,难以有大量的资金、人力及技术实力去开发多种产品,往往造成产品单一,无深层次开发,产品没有特色,模仿现象严重这种共性。再者,由于中小型旅行社无法承担巨额的广告费用,促销乏力,品牌吸引力明显不足,在与大社的品牌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使得中小型旅行社及其产品的知名度低,即使是同样的产品质量和价格也不容易为市场所接受,因而只能靠关系和情感等渠道销售其产品,市场范围极其狭小。

1.2.6 旅行社内部体制改革滞后 直到目前为止,我国中小型旅行社中仍有一大部分国有旅行社和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旅行社存在,体制改革步伐缓慢,尤以四川

和云南两省为多。国有旅行社体制上的保守和责权利的不明晰使得旅行社内部存在业绩和分配脱钩的现象②,严重地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致使国有旅行社经营效益低下,甚至连年亏损。体制改革的滞后渐渐上升为阻碍中小型旅行社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加快我国中小型旅行社发展的对策

2.1 努力营造中小型旅行社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2.1.1 进一步完善旅行社的法规体系 我国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快旅游立法,积极推动旅游业相关法律及配套法规的出台。调整和完善现行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基本法规制度,如重新划分旅游业务类型,取消对旅行社的两类划分,实行行业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相结合等等。旅游法制建设的目标是以法制性规制取代经济性规制,加强旅游法制建设是治理旅行社行业不正当竞争的有效途径,也是为中小型旅行社的经营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前提保证。

2.1.2 强化政府对旅行社行业的指导与宏观调控职能,营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首先,改变只重视大型旅行社的发展而忽视甚至歧视中小型旅行社的“重大轻小”、“保大弃小”的思想观念,坚决阻止大型旅行社对旅行社行业的排斥和市场垄断,把扶持中小型旅行社的发展作为振兴旅游经济的一大战略。其次,加强对中小型旅行社的财政支持和金融支持。如通过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杜绝乱收费;加大对中小型旅行社的信贷支持、改善其融资环境等方法切实减轻中小型旅行社的负担,扶持中小型旅行社的健康发展。第三,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中小型旅行社的经营领域和条件。如放松国际市场的配额管理规制,选取一定数量的国家作为出境旅游业务取消规制的试点。转变市场准入制管理为市场法制化监管型管理,进一步拓宽中小型旅行社的发展空间。第四,加强职能部门间的协调,理顺管理关系和权限。借鉴国外相关的管理经验,调整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与中小型旅行社的关系,变微观干预为宏观管理,避免侵犯中小型旅行社的合法权益。最后,进一步打破地区、部门、行业保护壁垒,建立开放的旅游市场体系。只有形成统一的市场体系,市场发育才会逐步成熟,才能开展有效的市场竞争;只有各旅行社市场主体地位真正平等了,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不平等竞争。

2.2 加强中小型旅行社的自身建设

2.2.1 制定发展规划,界定自身的发展空间,采取合理的经营模式。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中小型旅行社需要探索一些新的经营模式,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①实行专业化经营,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中小型旅行社想要摆脱目前产品模仿严重、市场竞争力弱的劣势,谋求更好的发展,就要认清自身的长处与短处,主动出击,进一步细分市场,明确市场定位,以细分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创造新产品或丰富旧产品的内涵,对其中某些产品进行深度开发,细化、完善服务,以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色产品或特色服务。尤其是中型旅行社,走特色化、专业化道路是一种必然的理性化选择。如广州华龄美老年旅行社以老年人作为市场,打出“老年旅游”的品牌,实行专业化经营。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晋升为百强国内旅行社。目前,市场需求从过去的被动接受旅行社提供的全包

价套餐产品向追求多样的、自由的散客旅游与个性化旅游趋势转变,传统的组接团市场萎缩,散客、自费旅游者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对广大中小型旅行社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商机。中小型旅行社可对这个大市场进一步细分,开发出各种自助游、自驾车游等个性化旅游,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专业化经营,发展电子商务,扩大销售渠道。②加盟大型旅行社,通过内部改造等方式为其代理实现网络化。随着市场的发育和竞争的日益加剧,目前旅行社行业的水平分工体系将逐渐向垂直分工体系发展。大型旅行社因具备市场份额大、管理规范、品牌价值高的优势将加快向批发商靠拢,中小型旅行社特别是小型旅行社可相应地充当大型旅行社的代理商。代理社基本上不从事产品开发,也不拥有其它接待设施,其业务是专门代理大型旅行社旅游产品的销售,以获取佣金和销售提成。这样就可以避免原先资金短缺,产品开发层次浅,技术含量低,自身经营无特色等劣势和利润低微等经营风险,使其能彻底摆脱发展举步艰难的局面。代理社可以根据自身和市场情况选择代理销售多种产品,如为各大型旅行社集团和专业旅行社代理各类国内外旅游线路,为各旅游区推销娱乐产品,为各交通企业代售交通票据,提供各种旅游信息咨询等。这实际是一种超级市场式的销售方式,它便于旅游者的充分选择和购买。这种经营模式除了可在销售提成制度下使代理社本身具有较高的销售动力外,还可以有效地促进被代理社之间的竞争。为了满足各个地方的消费者的旅游需求,旅行社的营业场所必须广泛设立在便于消费者购买的地方,从而形成旅游业务网络化布局。中小型旅行社数量多,地理分布基本合理,加上已开始利用网络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具备了业务网络化所需的条件。顺应旅游需求日渐提高的趋势,构筑并完善中小型旅行社的旅游服务网络,与代理制联合起来,使其成为面向旅游者的窗口,将会是中小型旅行社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另一有效途径。

2.2.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中小型旅行社的内部管理水平。随着外资的大量进入和国家对旅游业保护政策的弱化,中小型旅行社必须通过自身的调整和强化,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迎接迟早要到来的冲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正是中小型旅行社解决现存问题,规范行为,增强竞争能力,抵抗冲击,与国际接轨的基本要求:首先,要加快推进旅行社改制,建立股份制和公司制。中小型旅行社可以探索不同的持股方式:如多种类型法人相互持股、员工持股、经理层持股等,实现作为独立企业从单一产权主体到多元产权主体的转变。第二,要理顺产权关系,明确责权利益,真正实现法人治理结构。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理清企业的内部管理渠道,调动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积极因素,为中小型旅行社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第三,要吸引内外资金,增强中小型旅行社的市场活力。面临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我国中小型旅行社应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采取多种途径吸纳资金,使企业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强市场活力,提高竞争力。第四,要建立科学的旅行社运营机制,实行民主决策,加强企业科学管理。适当调整组织结构,完善决策和管理程序,建立有效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的利益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等。第五,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中小型旅行社要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力、凝聚力和约束力作用,提倡团队精神,敬业爱岗,尊重员工,以此营造和谐的经营环境,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2.3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加紧中小型旅行社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旅行社从产品开发到市场开拓,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支撑。

如何吸引人才,充分发挥旅行社人力资源的作用,是中小型旅行社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加紧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首先要注重内部人才的培训。中小型旅行社的员工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就需要加强对员工全工种、全方位的专业培训。另外,还应加强电子商务知识、信息交流技术等其他对客服务培训,以提高服务质量。其次是要防止人才的流失。中小型旅行社应该不断壮大自己,创出品牌,树立诚信,拓展人才渠道与发展空间,以及发挥自身员工少、员工之间交往频率较高的优势。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最后是要优化用人环境,提高管理者的领导艺术。中小型旅行社的领导者应敢于授权给下属,努力培养下属,为他们的成才创造空间,激励他们将自己的命运和旅行社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旅行社双重效益的取得提供可靠保障。

2.2.4 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服务意识。旅行社产品的质量竞争是企业取胜的法宝,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具有竞争力,中小型旅行社应加强内部管理,重视品牌树立,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游客服务体系。如把旅行社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时限向社会、消费者公开,对员工业务操作及服务规范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与地接社签订承诺协议书,保证把承诺落到实处。通过游客意见书,电话回访以及上门听取意见等形式来改进服务。中小型旅行社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意识的重要性,才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更有效地保障企业及旅游者的权益。

参考文献:

[1]2005年春节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

[Z].http://society.people.com.cn.2005/3/2.[2]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3]黄郁成.入世后中小旅行社的生存与发展[N].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

(6).P83-84.[4]2002全国旅行社行业状况和业务年检情况

[Z].http://.2005/3/7.[5]杜江,刘永友.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目标模式[J].旅游学刊.1997(4).[6]李红升,武锋,栾婕.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政策[A].王长胜.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7]程遂营,刘荣.旅行社经营管理[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8).[8]徐楠.旅行社指南:突围路径选择

[Z].http://finance.beelink.com.cn.2005/3/10.[9]储九志,丁正山.旅行社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4).[10]蔡家成.扩张、变动与规范并存的中国旅行社行业[A].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2001—2003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2).[11]盖玉妍.培育核心能力.中小旅行社生存与发展的关键[J].科技与管理.2003

(2).

第五篇:湖南旅行社现状分析

2013年湖南省旅行社现状分析报告

一、旅行社的分类

旅行社在2000年以后分为:国内社、国际社(国际社又分为有出境权和无出境权两种);目前国内各地的旅行社从业务上又分为:组团社、办事处(也可以称为:批发商、分销商、代理商、同行)、地接社。

1.组团社:是指在出发地并与客人签订旅游合同的旅行社; 2.地接社:是指旅游目的地接待出发地组团社游客的旅行社; 3.办事处:是指地接社设在出发地城市的办事机构或者代理,此类办 事机构并没有经营权不合法;还有一些俱乐部及不合法的旅游机构,他们更没有相关的资质。

旅行社是多数景区的首选渠道,景区应该与旅行社加强沟通和多方面的合作,以“双赢”为理念提升这一渠道的价值。景区的区域营销人员要对所辖每一个签约旅行社,两个月必须至少拜访一次。对于那些联系密切的旅行社,要多次的、反复的上门拜访。

二、景区直销与分销的定义

(一)直销

是指景区不通过中介机构,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销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其执行主体,可以是景区的营销中心或市场营销部,也可以是景区控股或参股,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旅游公司。景区直销的方式,主要有上门推销、邮寄促销、电话销售、网上销售、会议推广以及设立驻外办事处等等。

(二)分销

是指景区通过某种契约形式,将销售任务委托给旅游经销商、代理商以及其他专业机构去完成。在委托销售的同时,景区也会相应做出承诺,让渡部分销售权限给代理机构,如时间地点的选择和门票价格的确定。其执行主体,是旅游分销渠道内的各个经销商、代理商和专业机构。

通常来讲,分销这种营销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分销渠道网络化、系统化、规模化、专业化等多种特性,面向大众旅游市场迅速及时地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和服务。从提高营销工作效率和专业化服务水准的角度出发,景区以分销为主,是比较适宜的。事实上,国内多数景区目前采用的都是这种形式。

三、批发商与零售商的区别

(一)现状

1、长株潭地区:

目前长株潭地区旅行社的经营业态业内人士称之为垂直运营模式,即按批发商/供应商、零售商的上、下游关系分工。批发商/供应商规模大,自行研发出产品后,将产品交给零售商经营,零售商代理销售批发商的产品。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上下游”之间只能赚取差价,不会存在恶性杀价的问题。因此“零负团费”的问题就很少发生,同时旅游产品也不会雷同。

2、张家界凤凰地区:

目前张家界凤凰的旅行社经营业态主要以旅行社在全国各地开设办事处及地接为主,但是因为购物点特别多,所以更多的都是旅行社低价团费或者导游缴纳高额人头,不过十一国庆节新的旅游法出台,相信这种局面会有所缓解。

3、其他地市州:

目前其他地市州旅行社因为景区规模较小,所以大部分旅行社都是以组团为主,同时因为交通和发团风险制约,所以无法做到散客天天发,大部分都是以单位团队为主,在旅游的旺季,针对部分短线产品,因为景区提供了一定的车费和广告补贴,同时因为景区资源的吸引力,有可能在某个阶段能做到每周定时发团,但是仍然无法做到规模化。

(二)旅行社分类

1、批发商/供应商旅行社:

这些旅行社主要是各大景区的专线批发商,如短线一日游、二日游,中长线多日游等旅游产品。这些大大小小的专线商旅行社控制了长株潭地区大部分的散客市场份额。

2、连锁零售商旅行社:

主要是指湖南百事通旅行社、湖南宝中、中青旅、华天国旅、海外旅游等 主要大型旅行社,这些旅行社少的有数十家门市部,尤其百事通、宝中的门市部 更是达到了150-200多家门市部,中青旅、华天、海外等旅行社的门市部也达到了50-100家,门店多,渠道广,所以这些连锁零售商旅行社收客的力量非常强大,更重要的是大部分门市部都临街,广告连锁效应非常好。

备注:可能是因为旅行社管理的问题,所以很多连锁零售商旅行社并没有像沿海和重庆地区的旅行社做到零售和批发彻底分离,很多旅行社的门市部都是散客全部交给专线商操作,而团队因为利润更大,所以有可能是自己直接操作。

四、注重与旅行社的合作营销相关经验

(一)充分发挥旅行社作用,并做好旅行社营销渠道的维护。

一般而言,旅游景区的客源分为旅行社团队、企业团体(企事业团队、学校等)、散客三大类,其中旅行社是集体购买、多次消费的客户,尤其旅行社是市场的风向标,对景区客源市场拓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景区在启动市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策略,一方面通过参加各种旅游推介会推广并了解,同时定期邀请旅行社来景区踩线,考察并提供周边景区情况,方便旅行社编制旅游线路,并根据景区规模和影响力,提供有竞争力的优惠让利于旅行社,并根据组团人数制定阶梯奖励办法,以此来激励旅行社对利润分配的向往。同时为了支持旅行社的营销工作,景区根据目标市场分析,适时在客源市场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上进行景区形象宣传,配合旅行社搞促销活动。为了更有效维护旅行社市场,景区在目标区域设立办事处,并定期拜访维护,及时将景区最新的信息通报给各大旅行社,使双方的工作协调有序发展。

另外,通过旅行社的反馈信息,景区可以制定和对市场更有针对性的策略。在合作过程中,景区充分发挥宣传龙头作用,在突出自身特色的前提下,整合区域的资源,主导提供制定差异化的旅游线路,并积极向旅行社推介。这样,从被动地依赖旅行社分销我们的旅游产品,变成主动地帮助旅行社提供服务,一方面巩固景区与旅行社之间的关系,加强了信息共享,弥补了旅行社对景区实际状况缺乏了解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现景区的优势,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在与旅行社合作的时候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不至于过分依赖旅行社的被动宣传。

与旅行社合作只是景区市场拓展的一种方式,如果旅游景区将首要任务放在如何吸引游客、满足其各种需求上,并通过上述手段不断地增强自身的价值,提 升景区的美誉度,就可以减少对旅行社的依赖性,同时开发散客市场,达到在与旅行社合作当中占据主动的目的。

总之,随着旅游行业的高速发展,旅游市场日益繁荣,景区同行之间、旅行社同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景区与旅行社的全面合作进入了新阶段,旅游景区之间、旅行社之间,包括景区与旅行社之间形成战略整合营销联盟,扩大行业资源,整合共享平台,才能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二)旅游景区与旅行社之间的特性与共性

旅游景区与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两个大支柱,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既有各自利益分配需求,又是服务链上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旅游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直接为游客提供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服务,旅行社作为客源的组织者,搭起了景区和游客之间的桥梁,主要整合旅游资源,以产品线路向客源市场推介。一方面旅行社出售的产品线路是以旅游景区为首的,总体上讲旅行社的商业生存必须依赖于景区产品;另一方面旅游景区营销作为消费终端也离不开旅行社的帮助,两者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由于旅游产品的多元性,客源市场的复杂性,旅游景区要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与旅行社之间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旅行社的作用,又要维护自身的利益,但无论怎样,旅游景区都应该高度重视旅行社这个客源渠道,毕竟团体消费和散客消费共同组成了景区利润的来源。另外旅行社对景区来讲是比较稳定的客源组织者。对任何商业企业来说,稳定的客源是长期发展的保障,也是利润扩大的坚实基础,特别是对景区人气推动上,否则旅游景区的经营收入就要冒相当的市场风险。

(三)旅游景区与旅行社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实际工作中,旅行社与旅游景区的关系却并不总是和谐的,很多时候景区与旅行社之间沟通与合作并不顺畅,甚至出现彼此抵制、封杀等现象。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双方各自不同的立场,面对现实努力寻找互利共赢的办法。综合来看,双方根据各自的情况,合作模式可以分为松散联系、紧密合作等不同的模式。

1、松散联系模式,主要表现为景区与旅行社签署协议,旅行社向景区输送客源,景区给旅行社一定的折扣票价。虽然景区与旅行社之间签订了合作协议,但实际上只是象征性的,彼此之间的约束很少,属于意向合作阶段。特别是处于开发建设运营初期阶段的景区,往往只注重与很多的旅行社签订协议,但效果并不明显。这里面涉及到几个方面的情况,一是景区本身卖点未深入挖掘,区位优势又不明显,旅行社无法将其纳入已有的旅游线路当中;二是没有充分重视与旅行社的沟通与合作,或是没有给予旅行社足够的利润空间。

2、紧密合作模式,主要表现为景区与旅行社两者之间签订实际性的契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如规定旅行社每年必须向景区输送游客的数量,景区为旅行社团队提供的服务保障,或返点奖励等,以及联合促销、互动广告等具体办法。随着旅游经济的不断繁荣,旅游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景区与旅行社都逐渐认识和体会到,双方只有加强紧密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够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游客需求,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彼此的市场份额。在此基础上,一些过去单打独斗做促销的景区和旅行社,如今坐到一起共同商议联手营销,一些政府或有影响力的媒体通过举办各种旅游推介会、营销论坛等形式搭建了相关的平台,又进一步促进了景区与旅行社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旅游景区与旅行社究竟以哪种合作形式为好,要根据各景区的实际情况与发展阶段而定。而且由于二者之间存在利益关系,一旦处理不好,或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就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一方面旅行社为了招揽游客,经常以价格战的方式来销售旅游线路,由于现在同质同类的景区比较多,谁给的价格更优惠,旅行社就将游客带往哪个景区,短期看旅行社利益有保障,但产品的质量很难保证,产品的生命力也很短。另一方面景区认为,游客选择旅行社,主要是看中线路本身的资源,如果没有景区的号召力,旅行社作为中间机构根本就无法左右游客的选择。在价差和服务上不给予重视,很容易失去旅行社客源支持,这样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在合作的同时,双方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都站在自己优势上看对方的劣势,很容易导致旅游景区和旅行社之间的重大分歧。

唐溶溶 2013年9月

下载旅行社发展现状(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旅行社发展现状(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行社开发现状分析

    学号:旅行社产品开发现状分析 学院名称:专业名称:年级班别: 姓名:指导教师:2012年06月旅行社产品开发现状分析 摘要:目前,在中国的旅行社行业中,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中小旅行社面临着巨......

    旅行社发展解决方案

    旅行社发展解决方案旅行社是以招徕游客,安排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配套服务性工作为主的企业。关于旅行社发展,分为内外发展两方面。内为内部管理,外为外联业务。 内部管理分为员......

    旅行社产品开发现状分析

    湖南商学院课程论文 旅行社产品开发现状分析 一.摘要: 目前,在中国的旅行社行业中,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中小旅行社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他们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认清形势,果断改革,采取措施......

    旅行社业如何创新发展

    旅行社业如何创新发展 旅行社业如何创新发展 旅行社业作为旅游产业的龙头,是旅游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旅游业对外的窗口和形象,走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

    旅行社发展调研报告

    旅行社发展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行业成为了我国六大新兴消费热的行业之一,在今后几年,也将存在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发展势头和规模最快的产业之一,同时旅行社业......

    旅行社发展遭遇瓶颈

    旅行社发展遭遇瓶颈 宝中模式已成业界热点话题今年去哪里旅游了?”当这句话成为人们的常用语时,突然发现,旅游休闲已经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出差顺便看一下名胜风景,到......

    江西旅行社发展成果

    江西旅行社发展成果 江西是农业大省,从而其旅游资源也因此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时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江西旅行社孕育而出,在现代化的今天,旅行社也必须做成适应社会的改革,解决......

    旅行社销售发展渠道

    旅行社销售发展渠道销售渠道的改善主要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现渠道的优化、整合与提升,使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游客的多变需求相适应,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适应。具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