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发展现状

时间:2019-05-14 16:5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秀山发展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秀山发展现状》。

第一篇:秀山发展现状

一、秀山地区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腹地,渝、湘、黔、鄂四省(市)边界结合部。东邻湖南省花垣、龙山、保靖县毗,西南连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北接本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角距湖北省来风县仅20余公里,全县幅员面积2462平方公里,是全国著名的武陵山风景区的一部分,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与贵乐洞森林公园建设保护区,以及长江三峡至乌江天险环形旅游的回旋地,主要风景有龙凤客寨桥、梅江民俗文化村、妙泉湖、孔明洞、川河奇观等。此外,还有丰富的地热旅游资源,境内有石耶、肖塘、峨溶温泉。民俗民风、民族文化是秀山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秀山花灯历史悠久,名扬海外,“黄杨扁担”、“一把菜籽”等花灯名曲已唱遍全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当地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使秀山旅游业形成了一个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态势。重庆秀山,湖南省的凤凰、张家界,湖北省来凤县,贵州的松桃苗族自治县依托各自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业并通力合作,形成渝、湘、黔、鄂边界旅游圈,秀山景区正处于这个旅游圈之间,尤其是渝怀铁路的开通,使秀山的旅游产业高速增长。

秀山县依靠旅游景区,凭借独特的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旅游发展态势良好,旅游的产业集聚效应得到显现。秀山民族地区景区旅游景点尤其以花灯寨、边城洪安、石堤古渡、凤凰山等景点成为该地区的最佳旅游亮点。以2006年为例这些景点旅游收入分别达:120万、140万、110万元和60万,并由此带动的旅游从业人员分别为:220人、260人、192人和152人,占所在全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大约为:12%、14%、10.7%、8.4%。民族地区的乡村生态、乡村风光、乡村民俗、乡村生活等成为了旅游活动的主要对象,旅游活动和产品系列更加丰富,旅游者所获得的体验更加全面。旅游的发展为秀山的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同时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提供了转移载体。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离不开懂民俗民风、有知识、会管理的乡土人才积极参与。根据笔者实地调查发现:那些精通少数民族风情的村民,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而受过高中等教育的青年人不甘心扎根于山区的村寨,从事少数民族民俗研究和实际工作。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在秀山民族景区旅游出现了“克隆”现象和旅游景点生命周期的短暂,同时也影响了秀山旅游业产业集聚和竞争力的提升。

二、秀山民族地区旅游人力资源现状

在秀山县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发展到近1.5万余人,秀山县旅游发展的最大特点是依托秀山县独特的自然风貌及其淳朴的民族民俗风情。经过景区经营者的培训和旅游实践锻炼秀山旅游人力资源较最初兴起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仍存在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人才总量严重不足

旅游人才匮乏不是秀山所特有的弊病,而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通病”。2006年末秀山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已达0.2万人,35岁以下年龄占76.5%,属一只年轻的队伍,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的仅占24.5%,获专业技术职称的仅占13.7%。笔者通过对秀山旅游从业人员的实地调查发现:秀山民族景区旅游从业人员中有高级职称2人(退休干部),中级职称50人(其中退休教师2人)。

2.旅游乡土人才匮乏

秀山是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7个少数民族的区域。2005年末秀山县总人口61万人,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31.6万人,占总人口的51.8%,少数民族人口优势,并未换来人才优势,受过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人才可谓凤毛麟角。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离不开懂少数民族民俗民风、有知识、会管理的乡土人才积极参与。而目前存在的矛盾是,那些精通少数民族风情的村民,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而受过高中等教育的青年人不甘心扎根于山区,从事少数民族民俗研究和实际工作。

3.旅游人力资源构成不合理

(1)从素质结构上看,我国旅游人才队伍整体学历不高,高学历人才不足,复合型人才短缺。据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2002年对旅行社从业人员的全面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6.9%的旅行社经理有大学学历,41.7%的导游是高中或中专学历。2005年,重庆市各类人才队伍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仅占5.3%、高级职称仅占9.1%,而且80%以上集中在重庆主城区。显而易见,经济欠发达的秀山旅游从业人员学历普遍较低。

(2)旅游人才的年龄与专业结构极其不合理。目前,在秀山的民族景区旅游人力资源整体上呈现年轻化的态势。但刚刚开始发展的秀山景区旅游其从业人员称得上人才的实在太少,更多的是人力资源而已。具体情况以边城洪安景区为例进行说明(见下表1)

表1边城洪安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情况表

工作类别平均受教育年限(年)人数(人)平均年龄(岁)

表演5.255033.42推销7.453031.36

卫生3.352048.转自http://67

基建3.455047.3

5管理9.151045.31数据来源:实地调查

从上表数据可知该村旅游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73年,旅游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为41.22岁与旅游从业人员年轻化的趋势不符。由此可见,边城洪安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实在太底,并且年龄太大,与旅游从业人员年轻化、知识化的趋势并不相符,严重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推销人员素质太低根本无法将苗族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民族风俗进行理解和表达,根本不能满足游客的民族文化消费需求。

4.管理者缺乏基本的旅游管理素养

旅游经营专业人才知识缺乏是制约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在欠发达民族地区。在笔者所调查的景点中能将少数民族文化内涵表达出来的几乎没有,所设计表演的节目和展示的少数民族文物多年没有得到更新,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不能得到充分展现。同时,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经营者没有一人系统学习过旅游专业知识,根本无法理解处于民族景区旅游的定位,盲目开发,最终导致了各个景点相互“克隆”,恶性竞争,进而影响了景点的生命周期和旅游产业集聚步伐以及整个景区竞争力的提升。

三、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旅游产业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必将是秀山的支柱产业。当前,高素质旅游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秀山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大力培养和引进旅游人才显得重要而紧迫,这关系到秀山旅游发展的实力和后劲。树立学习意识,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有组织地形成一种鼓励学习,惩治怠惰的氛围,在边学边干的“研究型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实现从“低素质劳动者向高素质劳动者的转变”。因为高智力、高文化含量的劳动者是任何事业得以发展的前提。

1.促进各方加强对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的培养

旅游部门要配合项目开发帮助,制定出具体的人才培训规划,并争取与教育、农业、劳动、民政、民族事务委员会等部门的人才培养规划对口合作,共同推进和实施。要依托现有的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和其他培训中心,争取必要的财力支持,分级分类开展培训。当前迫切需要加强乡村旅游项目策划和开发、景区管理、家庭旅馆的经营管理、活动组织、市场促销、语言、传统技艺、乡土文化讲解等各类实用人才培训。要依托现有的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和其他培训中心,争取必要的财力支持,分级分类开展培训。

2.加大力度培养应用型民族地区旅游人才

“以人为本”是秀山民族地区旅游活动的重要原则,针对目前秀山旅游人才特别匮乏的实际,应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养旅游人才,留住人才,在小学和中学开设民族旅游课程,积极鼓励本土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在周末和节假日参加旅游活动,多学习土家族、苗族民间的歌舞和其他表演节目并能懂得和表达出土家族、苗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培养他们树立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同时对现有的旅游技艺人才应给予较高的报酬,把他们的报酬与一般群众的报酬档次拉大,创造一种尊重人才尊重表演的氛围,对现有人员进一步加强培训,想法提高他们的技术和综合素质,并想法把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招回来。同时也要大力培养导游人员,对教师、学生等有文化的年轻人有意识地培养成能说会演的导游人员,并经济鼓励他们取得合格的导游证书,并投入到旅游活动中去。

3.实施动态激励管理机制,激励相关各级党政领导抓好民族地区旅游人才资源开发

将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纳入县直各相关部门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赋予一定分值,年终考核,兑现奖惩,实施动态激励管理机制。通过建立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单项表彰奖励制度,每年

年终对旅游人才资源开发搞得好的部门进行表彰奖励。将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列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鼓励各级领导干部抓好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同时,形成必要的压力机制,迫使相关党政领导不得不抓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年终没有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不得评定为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表彰的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在一年之内不得同级重用或提拔使用,促使各级领导干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行动上切实搞好旅游人才资源开发。

4.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出台旅游人才的选拔、培养、吸引、表彰、使用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政策措施,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深的程度中、更宽的领域里合力推进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使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制度建设要围绕强化服务功能和拓展开发领域两个方面来展开,力争达到扩张旅游人才数量、提高旅游人才素质和发挥旅游人才作用三个方面效果。

5.建立和完善旅游人力资源市场

加快旅游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网络枢纽和高级旅游人才数据库建设,形成机制健全、信息灵敏、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旅游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进一步消除旅游从业人员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打破身份、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探索多种人员流动形式;健全完善旅游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参考资料: http://.cn

第二篇:鹤岗市发展现状

鹤岗市经济发展状况

摘要:鹤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重要资源能源城市。清金遗址、抗联传说、垦荒故事、知青足迹、俄犹风情随处可见。近年来鹤岗市以煤炭等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经济建设且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鹤岗市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产业转型的建设,逐步向除矿业以外的工业产业发展,并且积极的吸引外资,加大对外经济贸易的比重,加强旅游业的发展,深化与俄罗斯的经济交流。鹤岗市在经济建设方面存有多方因素,其中优势因素占大,但是劣势因素不容忽视。下面就鹤岗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展开论述。

关键字:鹤岗;煤矿;经济;贸易;生态

一、地理位置概况

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松花江、黑龙江两江汇合的夹角地带,小兴安岭向三江平原的缓冲区,面积1.5万平方公里,下辖萝北、绥滨两个边境县和六个行政区,人口110万,其中城市人口70万人。北靠近俄罗斯,南临佳木斯以及省会哈尔滨。省龙煤集团鹤岗分子公司、省农垦总局宝泉岭分局、省森工总局鹤北林业局、华能鹤岗有限公司等中省直企业坐落在域内。

二、经济主要特征

(一)、以煤炭产业为主

1、煤炭地质储量26亿吨,尚可开采利用近百年,是优质动力煤、化工煤。煤矿数量众多,国有的主要有,新一矿,新岭矿,南山矿,振兴矿,大陆矿,富力矿,峻德矿,兴山矿。采矿业最为发达,1978年,鹤岗矿务局煤产量突破1000万吨,居全国第十大煤矿。1985年,鹤岗矿务局煤产量达1543万吨,居全国第四位,60年为国家产煤五亿多吨。①

2、鹤岗是正在建设的东部煤电化能源工业基地。煤电项目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已建成120万千瓦;在建矸石热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已建成25万千瓦;开工建设煤焦化项目420万吨,已建成120万吨;在建城市燃气项目25万户;开工建设煤制化肥 156万吨;正在推进煤制甲醇及系列产品240万吨和城市热电联产60万千瓦。②

(二)、迅速发展外向型经济

1、木材开采和加工与俄罗斯合作。鹤岗临近俄罗斯,俄罗斯有大量的木材,森鹤公司与俄罗斯达成协议,在俄罗斯开采木材以及建立木材加工厂。森鹤公司在俄罗斯开采木材,一方面,运往国内,供国内使用;另一方面,在俄罗斯建立加工厂,生产卫生筷子出口国外。两方临近,不但交通运输便利,有利于人员和木材的流动,降低了大量的运输成本,而且缓解了国内的木材短缺的情况。

2、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增长。截至今年11月末,鹤岗市进出口额完成8052万美元,同比增长52%,完成年计划7000万美元的115%,增幅居全省第七名。其中,出口完成6579.87万美元,同比增长31%;进口完成1472.13万美元,同比增长451.93%;一般贸易额完成4690.88万美元,同比增长26.36%;对俄贸易额完成3680.72万美元,同比增长81.17%。③

3、利用外资达到较好水平。截至今年11月末,我市完成利用外资332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16%,超额完成幅度居全省第二位。其中:直接利用外资147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03%;间接利用外资185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29.92%。直接利用外资到位的项目,一是英属(维尔京)雄亚集团在我市投资的风力发电项目,到位外资548万美元;二是新加波联合水务公司在我市投资的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到位外资480万美元;三是鹤岗奥宇石墨公

司,到位外资249万美元;四是黑龙江强砾石墨公司,到位外资193万美元。④

4、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实现新突破。重点围绕做大对俄投资合作,重点推进了3个项目。一是推进了鹤矿集团赴俄锰铁矿开发项目。该项目今年3月底完成了工程地质勘探,4月末完成了《工业实验性开采设计》,鹤锰公司今年还投入700万元购置了矿山开采设备,通往矿山的15公里道路已经竣工并交付使用,200万元的采矿设备已运到矿山并进行设备安装。通过强力推进,赴俄锰矿项目提前两年具备了平硐性试验开采条件。二是推进了市恒新照明电器公司赴俄建设节能灯具组装厂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美元,今年哈洽会与俄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并组织企业赴俄进行实地考察,年内争取完成项目选址工作,2011年办理完俄方手续,开工建设。⑤

(三)、发展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 以煤炭为基础,从而大力发展工业产业。从“移山填壑”的南山工业走廊,到“借地生财”的向阳区五阳工业园区、工农区新华工业园区,从大力开发建设的东山产业基地,到闻名遐迩的萝北云山石墨产业园,直至“一园带四区”的鹤岗市工业园区。如今已形成市级工业园区为龙头、各县(区)产业基地带头人的发展态势。工业园区建设不但提升了我市招商引资竞争力与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而且打造了一个个吸纳产业集聚、企业集群的多元化创新创业平台,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鹤岗市工业园区在机制、体制、政策、制度上不断完善创新,走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发展之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特色更加突出。市级工业园区四大板块各具产业特色,产业集聚和链条延伸成为显著特点,四个百万吨焦化、大化肥、三精制药、生猪屠宰加工等入驻园区企业和项目多为省内龙头和领军企业;萝北县以石墨“亚洲第一矿”的优势,大手笔建设云山石墨工业园区,计划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萝北建成省级矿产资源深加工基地、省级新型材料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石墨产业基地,使萝北真正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石墨产品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石墨功能材料生产基地;兴安区工业园区共入驻企业31户,其中仅机械加工型企业达15户,已初步形成以矿山机械加工为基础,新型建材、煤炭深加工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⑥

全市各园区坚持扩大总量规模与提高质量效益相统一,发展工业与服务业相配套,向现代化、多功能、高集聚、综合性产业园区发展。工农区将新华工业园规划为“一园三区”发展格局。兴山区坚持园区牵动、基地支撑战略,加快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其工作重点是建设“二园两基地”,在此基础上,大力强化煤炭深加工基地、机械非金属冶金产业基地建设;绥滨县将滨东工业示范基地规划为“一轴”、“两区”、“六组团”,即以松滨大街为轴,南部为工业区,北部为大桥经济区,建设能源组团、建材组团、酒饮组团、农副产品加工组团、大桥经济区组团和码头组团,园区发展的定位方向是以绿色、特色食品工业为主,重点发展能源、酒饮、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等生态型综合性工业园区。

为打造项目建设发展平台,各县各区在园区建设上始终不遗余力。在软环境以及政策等方面上提供极大的便利,使园区保持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四)、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

鹤岗是北国风光特色旅游胜地。冬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景壮美,银装素裹。鹤岗周边天然禀赋优越,拥有大界江、大森林、大冰雪、大湿地、大农业、大矿山、大石林等旅游资源,原始生态保存完好,是新崛起的旅游城市之一。龙江三峡气势恢宏,更兼异域俄犹风情;苇场湿地泡泽相连,百鸟竞飞争鸣,一派欣欣向荣之景;兴龙峡谷涧深林密,珍稀树种遍布,景色雄奇;联营红松母树林古木参天,一片原始景象,是中国三大红松母树林之一;金顶山龙掌岩石峰石林峭壁,溪水潺潺;国家矿山地质公园、矿史馆浓缩了矿山百年历史,黑龙江流域博物馆更是全国独家全面反映黑龙江流域文明的百科全书。

三、主导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一)、自然资源丰富

1、煤炭、石墨、粮食、木材等重要资源富集。煤炭地质储量26亿吨,尚可开采利用近百年,是优质动力煤、化工煤;石墨储量6亿吨,居世界前列、亚洲第一,品位高、开发条件优良;农林资源丰富,拥有耕地面积近53万公顷,林地面积66万公顷,草地面积10万公顷,水面11万公顷,是典型的农牧结合区。此外,还有陶砾页岩、硅石等30余种非金属矿产资源。⑦ 有丰富的资源为基础,鹤岗市的经济发展事半功倍,其中尤以煤矿发展最为成功,以煤矿为基础进而带动其他产业蓬勃发展。

2、农业、餐饮服务优势。利用域内60多亿斤的粮食产能和黑龙江沿岸绿色走廊的生态优势,鹤岗稻米加工能力达到500多万吨,拥有“梧桐”、“龙水”两个国家级“中国驰名商标”,稻米深加工已有15个产品,稻壳发电能力达到2.4万千瓦,居全省第一,是北方稻米之都;玉米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大豆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生猪屠宰加工能力达到230万头;鲜奶日处理能力达到865吨;农业部玉米秸秆循环利用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等项目正在建设。⑧市内粮食自给自主,对人民生活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鹤岗市的零售业发达,餐饮等服务行业发达,人们出行就餐方便,而且价格便宜,给在外务工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政府支持

为增强政府行政力、公信力和执行力,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鹤岗制定出台了《鹤岗市政府系统效能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和具有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中全面开展效能建设。

在软件方面,鹤岗市人民政府围绕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的总体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机制制度创新,以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4年来鹤岗市取消行政许可事项115项。

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鹤岗市人民办事中心的建设和使用可谓是一个大手笔。鹤岗市长朱清文对人民办事中心的建设非常重视,多次召开协调会。2005年9月1日,人民办事中心投入使用。全市60余个行政审批部门共349项行政审批事项进入中心办公。中心实行首问责任制、服务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⑨在这里,零障碍、高效率、一站式办结都成为了现实,投资者和市民服务办理审批事项,手续简洁方便。而且设立反馈机制,为政府的各项决策提供依据。

长效机制构建和谐社会。近年来,鹤岗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在推进就业和再就业、深入实施扶贫解困工程、加强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关注民生、加强环保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实效的工作。

(三)、区位优势

1、鹤岗市是对俄开放的前沿阵地。与俄罗斯有235公里的边境线,有萝北、绥滨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其中,萝北口岸年吞吐能力43万吨,是我省距哈尔滨最近的沿江对俄口岸。黑龙江“黄金水道”可运行5000吨级船舶,能以“江海联运”的方式到达日本和韩国。⑩ 在俄林木加工、种植养殖、矿产品开采、商品房开发等项目正在实施,中俄进出口产品

加工区、对俄贸易中心、冬季交通过境浮桥等项目正在建设。良好的区位优势有助于鹤岗更紧密地融入东北亚经济圈,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和分工合作。

四、主导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煤矿开采存在的主要问题

1、鹤岗市大小煤矿众多,除国有大矿由国有企业开采外,小型煤矿由个人私企开采的现象更是多不胜数。以至于小型煤矿矿长权利高度集中,垄断单一煤矿的开采权利,出现“土皇帝”的不良现象。由于个人开采,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方面不够精良,导致在开采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合理现象,致使产生极大的浪费。由于开采不合理,致使地下中空,极易发生地震,塌陷的大规模灾难发生。

2、小型煤矿矿长“一手遮天”,私自售卖煤,垄断价格,蒙蔽政府。对政府报假账,谎报工人工资,压榨矿工。对政府财政造成极大的损失,而使利益流进自己腰包。

3、矿长为追求个人利益,不考虑煤矿工人安危,在下矿井前不规范操作,不严格做安全检查,导致一系列的悲剧发生。小型煤窑多次发生瓦斯爆炸,塌陷等灾难。2009年11月21日凌晨2时30分左右,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发时井下作业人员528,共造成108人遇难。悲剧不断发生,必须要求加大对开采安全方面上的投资,对一些黑心矿长立即取消开采资格。

(二)、生态环境问题 鹤岗市号称“煤城”,名副其实,不但开采煤矿众多,而且煤灰漫天,街道之上煤灰随处可见。由于火电厂的大量存在,使得鹤岗市的空气质量极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危害气体超标。对人身体有几大的危害。人们对环保的意思很差,在非商业区,垃圾随处可见,垃圾箱形同虚设,而且垃圾箱无封盖装置,遇到大风天气常常出现垃圾漫天飞舞的现象。煤山没有良好的封盖装置,致使矿区周边煤面泛滥,不但造成植被死亡,农作物不良生长,还引起巨大的浪费。

(三)、煤矿资源利用问题

煤是不可再生资源,但是我国发电主要靠火电厂发电。火力发电对煤资源的利用效率极低,而且会产生极大的污染。小煤矿技术不够先进,在开采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浪费。而且小煤窑事故频繁,经常会被查封关闭。而且,对于矿区的废料不能合理的、循环的利用,同时废料不能及时处理,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和环境问题。

五、鹤岗经济的发展建议

(一)、煤矿开采

统筹规划小矿区。将小矿区与国有大矿相结合,统一规划分级管理,政府要做到严查小煤矿的资金、开采量以及安全问题。合理开采,严格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未达到国际的安全标准前,不得开矿开采。矿区煤山合理封盖,阻止煤面的扩散,以及在煤矿运输过程中做到有效的防止煤面散落。开采过后的矿区,注意生态修复,使之可循环利用,对矿井正确的进行添堵,防止发生塌陷等事故。

(二)、人文作风

加强监督矿长。整顿政府职权部门,严打贪污腐败,禁止权钱交易。杜绝报假账,滥用

资源,垄断资源的现象发生。对矿区的生产实施透明化管理,建设强有力的反馈举报机制,将隐藏在背后的黑暗曝光于世,对决腐败的滋长。

(三)、保护生态

1、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要把经济与生态相结合,生态的保护最根本的还是要依赖众人的共同的保护。所以一定要做好宣传工作,使保护生态的重要意义深入人心。

2、营造城市绿化体系。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小到一棵树,大到一片生态公园,达到一种矿在林中,人在园中的效果。

3、一小区为单位建设生态环境。居住小区是人们生活的最基本环境,在小区中加强垃圾分类回收,加强对风能太阳能的利用,做到节水节电。

4、集中处理生活垃圾。严禁随意堆砌垃圾,设立垃圾集中处理站,分类回收可循环利用材料。

(四)、资源利用

1、充分开发利用废弃资源。在矿区附近设立工厂,利用矿区的废渣废料生产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矿区废地重新开发利用,将废弃矿区生态恢复作为一项事业,植树种草,恢复其原有的生态作用,种植农作物,开展农牧业、种植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问题。

2、鼓励发展创新的新兴产业,加速产业优化,推动企业转型,使得产业可持续发展。研发新技术,将开采煤矿的危险系数降到最低,保证煤矿的充分开采,以及对开采过后高效率的利用和合理的进行矿区生态恢复。

3、整顿火电厂。火电厂能源利用率极低,而且资源浪费严重。关闭小型火电厂,对大型火电厂进行技术改革,最大限度解决污染问题。设立净化装置,废水、废气必须经过处理达到合格标准后再排放。对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资源再利用,变废为宝,杜绝乱堆乱放的现象发生。严格查处不合格火电厂,防止对城市、对市民造成危害。

注释:

①②⑥⑧⑩

鹤岗市人民政府网

《鹤岗概况》 ⑨

《鹤岗市政府系统效能建设实施方案》

③④⑤ 邢治安 鹤岗晚报 《我市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12月23日 ⑥ 郝洪山

鹤岗日报 《我市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 2010年12月16日

参考文献:

马建章

《自然保护区学》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3年5月

34-40页 耿莉萍,陈念平《经济地理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3月 105-121页

郝洪山 李昕泽

鹤岗日报 《崛起之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2010年9月13日

第三篇:中国林业发展现状

中国林业发展现状

林学(森济)05级 李瑞久 20051519

摘要:随着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中国的林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生态建设规模在连续几年大幅度扩张之后,开始转入稳定推进阶段。林业产业快速发展,营造林业、木材生产及林产工业、森林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林业种苗、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林业科技、林业教育成果不断增加。林业基层建设不断推进,林业国际交流成绩显著。

关键词:林业 六大林业工程 林业产业 科技成果 基层建设 国际交流

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颁发。在这之后,各级林业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伴随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和野生动植物、湿地、大熊猫等专项调查结果的公布,以及全国依法治林工作会议和全国林业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我国林业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具体来说:

1.全国造林绿化整体水平明显提高,重点工程造林贡献突出,民营林业发展迅速。2004年全国完成营造林679.46万公顷,比2003年下降37.87%,人工造林501.89万公顷,飞播造林57.92万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山育林119.65万公顷。2005年,全国共完成营造林面积628.4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23.2万公顷、飞播造林41.6万公顷、新封山育林263.6万公顷。2006年,全国完成造林271.79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44.61万公顷,飞播造林27.18万公顷。新封山(沙)育林147.17万公顷。在树种结构上,各地加大了阔叶树、乡土树种造林比重,西部干旱地区加大了灌木林造林比重。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贡献突出,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核实面积占全国营造林总面积比重的89.8%,核实率达94.3%,合格面积占全国营造林合格总面积的90.0%,合格率达90.2%,高于全国营造林平均水平。民营林业迅速发展,全国非公有经济造林285.30万公顷,占全年造林面积的50.96%。截至2007年底,我国非公有森林面积已占森林总面积的20.3%;在未成林造林地中,非公有比例增至41.1%。2007年全国有5.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24.9亿株。

2.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工程效益继续显现。

截止2007年,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已完成营造林面积576.68万公顷,占全国营造林总面积的84.87%,其中造林面积480.29万公顷(人工造林424.24万公顷、飞播造林56.05万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96.39万公顷。在造林面积中,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不含京津风沙源退耕)、三北及长江流域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分别占13.36%、66.99%、9.85%、9.33%和0.47%。具体来讲:

2.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007年工程共完成生态公益林建设64.14万公顷,其共完成治理面积101.17万公顷,其中造林47.33万公顷。在造林面积中,人工造林38.64万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完成19.17万公顷,占人工造林面积的49.61%,比2003年提高3.28个百分点,飞播造林8.69万公顷;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达到120.11万公顷,其中本年新封山(沙)育林面积28.11万公顷。在本年新封山(沙)育林面积中,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占本年新封山(沙)育林面积的比重为84.54%;草地治理面积23.85万公顷;小流域综合治理6.23万公顷;水利配套工程完成5498处。

2.4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2004年,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共完成造林44.83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43.83万公顷,飞播造林1.00万公顷,人工造林占造林面积的97.77%。在造林面积中,防护林面积为36.47万公顷,占造林面积的81.35%。其中,水源涵养林4.21万公顷,水土保持林12.65万公顷,防风固沙林8.18万公顷,农田、牧场防护林

5.32万公顷,护岸护堤林1.77万公顷,护路林1.05万公顷,分别占防护林总面积的11.54%、34.69%、22.43%、14.59%、4.85%和2.88%。

2.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2007年,新建自然保护区134处,新增保护面积87万公顷。全国林业系统建立和管理的自然保护区达到1672个,总面积达1.19亿公顷,占国土陆地面积的12.40%,比2003年提高0.1个百分点。截至2007年末,实有自然保护小区49109处,总面积1060.48万公顷。国家划定禁猎区1889个,总面积6090.86万公顷。全国拥有国际重要湿地30处,面积357.50万公顷,湿地示范区面积183.06万公顷。野生动物种源繁育基地645个,珍稀野生动植物培植基地493个。这些自然保护措

施有效地保护了我国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以及40%的天然湿地、20%的天然林。2007年,全国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建设的人员增加到3.2万人。全年完成投资4.45亿元,比2003年减少15.15%,其中国家投资1.41亿元,占全年完成投资的31.82%。

2.6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2007年,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造林5.68万公顷,比2003年下降3.98%,其中荒山荒地造林2.23万公顷,迹地更新造林2.65万公顷,非林业用地造林0.81万公顷。按造林主体划分,农户造林1.59万公顷,外资造林1.37万公顷,国有林场(包括集体)造林0.98万公顷,龙头企业造林0.89万公顷,其它主体造林0.85万公顷。农户、外资成为速生丰产林建设的主体,占速生林造林总量的52.29%。工程完成改培面积4846公顷。2006年,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造林规模继续减少,其他造林主体造林面积大幅增加,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增加。全年造林1.37万公顷,比2005年减少17.96%,国有、集体林场造林从2005年的341公顷增加到2006年的951公顷,增长178.89%,其他主体造林面积从84公顷猛增到1263公顷,增长14倍。

3.林业产业稳步发展,营造林业、木材生产及林产工业、森林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2007年,林业经济总量显著增长。全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6892.21亿元(按现价计算),比2003年增加1031.88亿元,增长17.61%。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0.50%、27.58%、32.48%。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比例由2003年的60.04:34.25:5.71调整为56.40:37.16:6.44。分地区看,浙江、山东、福建、江苏、河北、湖南、广东和江西8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均超过300亿元,8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合计占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的57.12%。

经济林、竹业、花卉等营造林产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茶、桑、果总产值比2003年增加157.30亿元,增长12.34%。竹材产量增长13.3%,竹笋干增长5.56倍,竹胶合板产量增长39.1%。花卉总产值344.60亿元,比2003年增长22.52%。2007年,全国木材产量在2003年开始出现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回升,产量达到5197.33万立方米,比2003年增长9.21%;锯材产量1532.54万立方米,比200

3年增长36%,人造板产量达到5446.49万立方米,比2003年增长19.61%;其中纤维板和其他人造板(主要细木工板)在人造板中发展最快,2004年,两项的产量占全部人造板产量的49.66%,比2003年提高7.85个百分点。全部木地板产量12300.47万平方米,比2003年增长42.33%。其中实木地板占全部木地板产量的41.54%;实木复合地板占22.47%,强化木地板占21.79%。基本形成了实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强化木地板“三足鼎立”的生产和市场态势。木制家具产量4.28亿件,占全部家具产量的28.61%;纸浆产量3723万吨,其中木浆产量238万吨,占6.39%。

2007年,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1.47亿人次,占国内旅游总人数的13%,比2003年增长27%,其中海外游客448万人次。以门票为主的直接旅游收入达69.21亿元,比2003年增长65%。森林公园发展还极大地带动了地方经济。根据测算,2007年,全国森林公园共为社会提供直接就业机会36万个,带动社会综合旅游收入近1000亿元。

4.林业投资规模继续扩大,但增幅减小,资金投向仍然集中于林业重点生态工程。2007年,林业系统到位各类建设资金510.29亿元,比2003年增长8.27%,其中中央林业投入375.81亿元,占全部林业建设资金总量的73.65%。中央林业投入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其他国家预算内资金增加,同比增长分别为20.09%和62.37%;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和国债资金规模缩小,同比下降13.13%和30.94%。中央林业资金仍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为主要投入对象,五项工程总投入287.90亿元,占全部中央林业投资的76.61%。2007年,林业利用外资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全年林业利用外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33亿美元,是2003年的1.70倍。

5.林业科技成果不断增加,林业教育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7年,各级科技成果管理机构认定的林业科技成果共228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占成果总数的88%,有12项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35项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117项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33项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此外,还完成各级标准14项,获得各类专利9项。从成果应用水平看,2007年的科技成果中,目前有95项成果处于成熟应用阶段,57项成果处于成果应用中期阶段,49项成果还处于成果应

用初期阶段。

林业高等教育、行业培训和人才开发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林业院校和其他普通高等学校的林科类本科、高职(专科)招生53763人,比2003年增长20.3%;毕业生27079人,比2003年增长33.1%,其中本科18300人、专科8779人。

6.林木种苗质量提高,森林火灾形势严峻,林业有害生物呈偏重发生态势。

6.1 2007年,全国种子生产能力达2600万千克,其中:良种生产能力190万千克,优良穗条生产能力达24亿条(根);全国苗木产量接近480亿株。林木种苗国债投资29413万元中,其中,林木良种繁育中心1922万元;良种基地13960万元;采种基地11700万元;省级种苗示范基地606万元;种子检验、加工等基础设施建设957万元;种质资源268万元。

6.2森林火灾严重。

2007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13466起,比2006年增长28.7%。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4.2万公顷,比2006年减少68.5%。因森林火灾伤亡252人,比2006年增加110人。

6.3林业有害生物总体上呈偏重发生态势。

全国主要森林病虫鼠害发生面积945万公顷,比2006年增长6.3%。其中:森林虫害744万公顷,比2003年增长3.6%;病害76万公顷,与2006年基本持平。

7.林业工作站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国有林场改革方向确定。

20074年,全国完成林业站基本建设投资2781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074万元,地方配套23737万元。全国新建乡镇林业站455个,938个林业站新建了办公用房,1605个站配备了通讯设备,924个站配备了机动交通工具。完成林业站建设合格县200个,全国林业站建设合格县的数量达到2073个,占有规划建设林业工作站任务县的84%,比2003年提高8个百分点。

针对国有林场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政策支持不到位、发展后劲不足、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的国有林场经济陷入困境等问题,国家林业局会同相关部门在联合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加快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不同类型国有林场的建设方向和目标任务,重新核定生态公益型林场的事业

编制等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8.林业国际合作与交流成绩显著。

2007年,共争取到荷兰、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热带木材组织、世界银行、欧盟等国际组织(机构)无偿援助项目83个(含小渊基金项目48个),其中双边合作项目58个,多边合作项目25个,受援金额达3989.3万美元,项目完成以后可增加项目区造林面积2.21万公顷。同时,在引进国外智力、开展植物新品种保护、森林认证等方面的林业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成绩突出,与国外签署的部门间林业合作协议已累计达32个。在专项国际合作方面,与意大利环境部开展赤峰敖汉青年造林项目;承担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干旱地区土地退化评估(LADA)”项目;实施了“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GEF项目、湖北通江湖泊湿地保护项目、湖南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中荷湛江红树林保护项目、黄河中游湿地保护项目、米埔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培训项目;与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共同推动建立亚太地区保护水鸟的国家间合作伙伴关系;同时继续推进亚太迁徙水鸟网络建设等。在履行国际公约方面,全面履行和积极开展《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湿地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框架下的各项活动,推动了公约的进程。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广大林业干部职工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林业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林业建设的任务仍很繁重。比如年初中国南方的冰雪灾害、5月的汶川大地震,都对我国的林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害。现在,随着国际能源价格的高涨,国内外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林业工作者应抓住机会,让我国林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1.国家林业局.2004.2004年中国林业发展报告.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国家林业局.2005.2005年中国林业概述.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3.国家林业局.2005.2005年中国林业发展报告.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4.国家林业局.2006.2006年中国林业发展报告.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5.国家林业局.2007.2007年中国林业发展报告.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第四篇:新华书店发展现状

注:2003.9报道

9月2日,当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得知有关上海新华书店的消息后,随即向有关各方求证。

最早透露消息的上海市委宣传部事业管理处处长孙一兵对此一口否认;上海新闻出版局发行处的工作人员更是拒绝发表言论;复星信息产业公司办公室徐小姐告诉记者,根本不是像媒体所披露的“正在接洽”,复星只是在做基础调研,她同时表示复星调研的对象不止上海新华书店一家。

多次碰壁之后,记者从上海新华书店媒介处的汪经理处得到的答案是“上海新华书店的确正在寻找合作对象,目前已在清产核资阶段,复星是其中正在接洽的一家。”

据悉,2000年6月,以上海新华书店为核心资产,组合上海全部国有图书发行单位和部门资产的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暨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成立,但今天仍称上海新华书店。该公司总资产达12亿元,年销售总收入超过20亿元,并拥有176个直辖网点及仓储、广告、媒体、策划、速递等专业公司。2002年,上海新华书店发行集团又新增经营网点142家,新增营业面积1.7万平方米。在网点拓展的同时,发行集团的国有资产也逐步升值,几年前购置的网点如按现在市场价计算,资产总值已成倍增长。对于集团的发展方向,2003年6月12日,在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三周年座谈会上,上海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哈九如说,要全力推进集团向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转变进程。看来,上海新华书店是否能牵手复星集团虽不能确定,但进行股份制改造、结盟实力资本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这一点也是业界专家的共识,9月3日,发行、零售市场的民营企业中的“老大”——席殊书屋的董事长、总裁席殊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新华书店作为老的国企缺陷日显,目前已受到民营企业等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按WTO规则2004年12月外资进入这一市场后,企业必须进行股份制改造,引进民营或其他具有雄厚实力的先进资本及科学经营模式。

接受采访的上海新闻出版局发行处的工作人员虽没有证实复星集团结盟上海新华书店,但表示随着新规出台,民营企业进入新华书店已不存在政策障碍。孙一兵也向记者表示,按WTO的相关规定,外资和合资企业要申请出版物国内批发权,必须等到2004年12月,新政策实际上给了民营资本一个“先行一步”的机会,上海将积极推进出版发行产业股份多元化的改造,以增强上海出版发行产业的竞争力。

变革酝酿已久

“其实变革酝酿已久。”谈及新华书店现状,席殊说,虽说在全国书刊的发行、销售市场,新华书店在4000多亿元的销售额中仍占70%左右的份额,但多年来新华书店一直实行各省直辖市单店采购、单店核算的模式,这种零散的采购方式很难产生规模效应。随着民营企业的介入,新华书店的销售份额已由之前的90%逐渐在减少。随着书、报、刊零售、批发业的放开,新华书店的政策优势将不复存在,外资和更多的民间书店已蓄势待发。迫于压力,很多省市的新华书店在近两年内已逐渐开始变革,变革的模式主要是向集团化、连锁经营发展。

据悉,除上海外,国内许多省市的新华书店已向“连锁经营”+“集团化”迈进。

北京市新华书店今年的计划:除直营连锁外,吸纳社会书店、北京周边地区书店和外埠书店加盟连锁,使连锁店总数超过100家;天津新华书店开始着手“打破单店经营,实行连锁制”;湖北省图书发行集团的目标是向企业化集团转变;福建省新华书店今年要在新一轮教材发行招标中团结合作、一致对外,争取新一轮教材发行权,保住“生命线”;江苏省新华书店要搞好三项改革是体制、连锁经营和内部机制;四川新华书店集团公司将以“文轩”和“时代新华”为连锁品牌,把基层新华书店改制与连锁整合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出版物连锁营销网络建设。

“连锁经营、集团化,这只是一个形式上的改变,要想谋求实质性的发展,还需在经营体制上进行转变和资金上充实。”席殊说。

资本的力量

哈九如在分析上海新华发行集团连锁的现状与发展曾指出,资金短缺制约了连锁经营的进一步发展,已成为进一步推行连锁经营必须首先解决的瓶颈问题。另外,必须转换经营机制,拟在保证控股的前提下,通过出让股权、吸收各种社会资本,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此前湖南出版集团曾试图借壳丹东化纤上市,总经理朱建纲说,上市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是通过融资达到迅速壮大的目的;其二是通过上市提升出版集团的形象,使文化产业的“产业化”特征更鲜明;三是上市公司的公众参与度较强,可以培养潜在的消费者,扩大市场。

目前复星集团的净资产已超过30亿元、总资产超过50亿元。继复星实业成功上市后,复星集团先后收购参股了羚锐股份、友谊股份、天药股份、豫园商城这四家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巨田证券高级分析师吴浩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复星集团资本雄厚,而且极资本运作经验,目前正在极力吸收优质资产谋求多元化发展。

席殊说,书刊的发行和销售是朝阳行业,新华书店长久以来一直处于垄断地位,盈利稳定而且没有不良资产,这对于复星集团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但由于其资产庞大,最可能的合作方式是合资成立新公司,上海新华书店以资产入股,复星投入一定运作资金,最终使得上海新华书店部分资本实现上市的目的。

事实上,在复星集团名下已有多家报刊发行销售公司:上海复星书刊发行有限公司、北京每日报刊发行有限公司、上海久远出版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地铁书刊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译报出版服务有限公司、上海东方汽车杂志社有限公司、上海微型计算机周刊有限公司和文汇出版服务有限公司等。

第五篇: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我县的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国之根基”。农业一直是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主线,近几年,随着国家在农业建设方面惠农、利农政策的不断推出,各项先进生产技术的不断应用,农业发展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粮食连年增长”、“农民持续增收”,广大农民的生活稳步提高,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一切的变化,再次证明发展现代农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同时也对我们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我县现在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坚持以“抓产业,建基地、上龙头、求高效、重生态、保安全”的发展理念,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全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强

我们活用国家惠农政策,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强化机械作业等关键技术措施,使全市粮食总产稳步增长。同时,加快推进了农业种植业优势区域发展,现基本形成了西部水稻、东部玉米、中部水稻、玉米、杂粮混合种植的粮食生产优势板块,提升了全市粮食生产能力和水平。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

截至现在,我县本着早认识、早部署、早准备、早安排、早行动、早落实、早出成果七个方面,在行动上坚持认识到位、组织到位、宣传到位、培训到位、服务到位、督导到位、落实到位,坚持农业科技攻关不动摇、坚持农业技术推广能力不动摇、坚持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不动摇、坚持扎实农民科技培训不动摇、坚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不动摇、坚持千方百计推动农民增收不动摇、坚持惠农政策农民致富不动摇。

(三)农业科技推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县农业新技术推广步伐不断加快,立体间作套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优质玉米地膜覆盖,玉米新品种种植示范,土地深松旱作农业技术等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得到重点应用,农业产出效益明显增加

二、当前我县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优势与存在问题

我县农业科技发展已经迈开了可喜一步,部分资源优势、人文优势、政策优势得到了发挥,但仍蕴藏的巨大可挖掘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优势得天独厚

我县幅员辽阔,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适宜于水稻、玉米、小杂粮、等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发展特色农业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二)政府政策有力推动

县委政府“十二五”期间提出实施“五大战略”的宏伟构想,其中在农业富民战略中对今后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提升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目标,为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

(三)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在科技为先导引领,政策为主导推动,利益为根本驱动的前提下,各乡镇都具有产业基础,且初具“一村一品”雏形的特色产业显露端倪,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农业新技术运用与推广势头强劲

到目前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已从体制上、规划上有了较好基础,开局良好,广大农民群众已经认知,产业发展中科技贡献份额逐年加大,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然而我县农业科技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现代农业发展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着眼点和立足点没有完全找准,农业部门协调配合需要更加统一。

虽然近年来,政府对“三农”十分重视,每年投入逐步加大,但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科技、兴农方面没有制定出完整的现代农业发展统一规划,投入只偏重基础建设开发,各乡镇对本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目标不够清晰,涉农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和配合,资金难以整合,各自为战突出,因此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没有统一规划目标,形不成合力,限制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投入不足,举步维艰,基础脆弱,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我县农业项目长期以来重基础建设,轻产业发展,重传统产业生产,轻科技提升,使农业产业化规模层次不高,规模不大,基础薄弱,加之各类服务组织和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难以增收增效。传统耕作方式占主导地位,产业发展滞后,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小型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技术设备落后,生存困难。

(三)农业生产组织经营程度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尽人意。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层次较低,目前我县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农民企盼的,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作用更大的合作,开展的较少。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运作还很不规范,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合作社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民主管理制度、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的比例仍然偏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力度不够,各级财政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资金较少,有关部门对合作社的扶持没有完全形成合力。

(四)农技推广体系与服务水平不高,农业科技人才严重缺乏。

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没有形成新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不能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作用,县直涉农部门农业科技人

才队伍短缺乏、老化、青黄不接,政治生活待遇不高,缺乏激励机制,其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五)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不完善,门槛高,农业企业和农民融资困难。一是小额贷款公司少,农民创业缺乏启动资金,商业贷款程序繁,利息高,担保困难,不能适应农业季节性所需的企业资金需求。二是门槛高,贷款数额少,由于农业企业多数为民营企业,土地使用权证、房产证等不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条件不能满足贷款要求。

(六)农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土地流转渠道不畅。

现代农业要求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要求土地集中连片开发,现行土地政策是承包到户,土地经营权可以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进行流转。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农民小农经济意识淡薄,存在恋土情结和“红眼病”现象,加之土地流转费相对较低,农民担心今后的保障问题,而不愿进行土地流转,从而使土地难以有效的集中,形不成规模经营,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七)农产品附加值偏低,产业链延伸不长

农产品加工领域,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完整产业链系统没有建立,产品流通领域也缺乏完善的物流系统。

三、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加强各部门之间统筹协调

各级领导应该充分重视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把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化摆在重要的位置,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协调全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二)制定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规划,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应该抓紧组织农业各相关部门充分调研全县的农业发展的现状,借鉴现代农业发展先进地区的经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我县资源优势,在此基础

上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使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合理、有序、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大农业科技发展投入,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围绕粮食、蔬菜、特色养殖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大推进基地建设,提高基地标准、打牢产业基础,在此基础上,强力推进农业招商,以招商为载体,紧盯大型龙头企业,主动对接,力争在引进龙头企业上实现新突破。准确把握国家新的投资重点,完善项目储备,进一步加快跑省跑部力度,争取更多对农业发展具有支撑性的项目落户我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扶持一批前景好、市场带动强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促其扩规模、提档次、升水平,提高其辐射带动力。

(四)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

进一步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能力,出台并落实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完善网络服务平台,创建农产品产加销和信息化服务新机制,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五)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着力培育农业科技人才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乡镇站、区域站建设,建立激励引导机制,大力推行农技人员联合作经济组织,联企业、联基地、联专业大户制度。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和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提高社会化水平。加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进一步扩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不断增强农民科学生产和就业创业能力。

下载秀山发展现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秀山发展现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药材发展现状

    我县中药材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一、产业现状。 近几年,我县加大中药材产业发展力度,把中药材产业做为富民强县的重点产业,推广“果药间作”“林药间作”等立体种植模式,中药材种......

    光纤通信发展现状

    摘要:波分复用(WDM, WTBX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光纤接入网和全光网技术是当前发展较快的几项光纤通信技术,其中波分复用技术是在一根光纤上同时利用多个波长进行......

    公共关系发展现状

    我国公共关系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公共关系行业是随着改革开放诞生,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从国外引进来的。这其中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它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经济基......

    商务酒店发展现状

    商务酒店发展现状 中国的商务旅游处于市场培育和产业形成的初级阶段。从地理分布上看,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大城市。这些城市活跃的经济态势吸引了成千......

    无人机发展现状

    一、无人机发展现状 (一)无人机概述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或drone)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身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无人机用途广泛,成本低,效费比好......

    中国农村发展现状

    关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及建议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总的看来,我国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

    山东发展现状

    山东茶叶产销形势及发展对策山东省果茶技术指导站发布时间:2005-06-16 访问次数:19山东属于我国北方茶区,自1966年开始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南茶北引”以来,在经历了引种、发......

    dell发展现状

    戴尔的中国危机:发展模式暴露问题 发展策略需内外兼修 戴尔公司自进入中国以来,虽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由于其原有经营模式的桎梏,其发展在中国并不尽如人意。本文针对戴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