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发展现状

时间:2019-05-15 06:0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发展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发展现状》。

第一篇:山东发展现状

山东茶叶产销形势及发展对策

山东省果茶技术指导站

发布时间:2005-06-16 访问次数:19

山东属于我国北方茶区,自1966年开始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南茶北引”以来,在经历了引种、发展、回落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之后,又呈现出面积扩大、质量提高、效益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茶叶生产区域也由日照、临沂、青岛三市的东南沿海部分县、市、区扩大到胶东半岛的威海、泰沂山区的泰安、潍坊等地。茶叶生产在全省农业种植业中所占比重虽小,但在产茶地区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茶叶生产现状

(一)茶园面积、产量稳步增长。茶叶是山东省农业种植业中特色产业,由于茶叶生产经济效益高于其他作物收入,各产茶市、县、区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按照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发展的思路,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内容之一,加快了茶叶生产发展步伐。各级政府在茶叶生产、经营中,制定了吸引外资、减免有关税收等优惠政策,使非农企业从事茶叶生产、经营逐年增加。使我省茶叶生产初步形成了多部门、跨行业的产业化格局。

(二)实施品牌战略、提高茶叶经济效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也向名优茶转变,各地根据茶叶消费市场的这一变化,及时调整了茶叶产品结构,大力开发了名优茶生产,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促进了茶叶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近年来,在茶叶的销售

中,品牌效益较为显著,如日照市岚山区的雪青茶、莒县的浮来青茶,胶南市的海青锋茶、莒南县的玉芽茶等价高且供不应求。在实施品牌战略带动下,全省名优茶产量约占茶叶总产量的45%,产值占茶叶总产值的70%。名优茶已成为茶农增收的主要来源。

(三)推广设施栽培、提高经济效益。茶园设施栽培效益显著,一般亩产值在10000元左右。如东港区巨峰镇薄家口村建大棚茶园230亩,总收入达230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就增加了1300元。莒南县珠边镇1公斤大棚茶相当于1000公斤小麦的价值,该镇已发展大棚茶园500多亩。设施栽培茶园的发展,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在冬季对新茶的需求,而且有效解决了茶树安全越冬,也更好地发挥了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目前,全省各种棚架结构的设施栽培茶园面积达1.5万亩,实现产值1500万元,成为我省茶叶生产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今年茶叶产销形势分析。据业务部门统计,全省茶园总面积23.4万亩,茶叶产量5000吨左右,茶叶总产值约49200万元左右,实现了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产值三个增长。据调查分析,今年茶叶生产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茶园面积稳步扩大,预计今冬新增茶园面积在4万亩左右,全省茶园总面积达到27.4万亩。二是茶叶产量、效益双增加,三是茶叶生产、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增加,全省有规模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达26家,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四是茶园耕作、修剪、采摘、加工机械化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春茶生产有三个特点。一是由于春季阴雨天气较多,春茶开采比往年晚10天左右。二是品质优、价格高。三是销售好,产品供不应求。春茶总产量2320吨,比上年增加180吨,春茶产值达23730万元,占茶叶总产值的48.23%。

二、茶叶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山东省茶叶生产虽取得了面积扩大、质量提高、效益增长的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

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一)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我省茶叶生产虽呈现出多部门、跨行业生产、经营的格局,龙头企业不断增加,但茶园分散经营管理导致规模化程度低。茶叶生产、加工企业技术不规范、质量不稳定,龙头、基地、农户之间虽已初步建立了松散的利益共同体,但联合的紧密度不够,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各加工企业之间的价格无序竞争的情况普遍存在。

(二)茶叶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我省所产茶叶越来越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传统的花茶市场逐年缩小。目前无论是在我省茶叶产区或销区,市场竞争秩序极不规范,各生产厂家的茶叶包装上都印有“中国名茶、江北第一茶”字样,不知名从何来,谁家确认第一。到处可见正宗“日照茶”的标牌,其实有许多茶叶不是产自山东日照,而是外地茶冒充日照茶,突出表现在质价不符,以次充好,影响到山东茶叶的声誉。

(三)质量标准和品牌意识差。我省茶叶在历届农业部举办的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都获得过金奖、银奖和名牌产品,在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历届“中茶杯 ”名优茶评比中也获得过好的奖项,但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低。突出表现在茶名多、品牌乱。在茶叶生产、加工中标准化意识差,无标生产普遍存在。有些地方虽已制定了茶园管理技术规程和茶叶加工技术标准,但由于分散的茶园管理和小作坊茶叶加工方式,导致技术推广普及率低。

(四)茶树优良品种占园比例小。我省“南茶北引”初期,先后从南方引进过12个省的群体种。现有投产茶园和近几年新植茶园,仍以群体品种为主。近几年虽从安徽、浙江、福建等地引进了无性系茶树良种,但由于生态条件的限制,不能大面积的推广。迄今为止,我省还没有一个完全适应当地栽培的抗寒优良的当家品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茶叶生产向着优

质、高效方向发展。

三、茶产业发展之对策

山东省是茶叶生产小省,茶叶消费大省,为使这一特色高效产业保持可持续发展,今后的工作重点是:

(一)加强茶树抗寒良种的引选工作。我省生态环境较江南茶区相比有较大的差异,茶树常遭受冻害,轻者减产,重者绝产,造成了高产容易稳产难的局面。但在每次冻害后的茶园中,都有未受冻害的茶树单株,这是选育抗寒茶树品种的宝贵资源。近几年来,各地在开发名优茶生产的同时,又引进了龙井

43、龙井长叶、舒茶早、白毫早等无性系茶树良种,这又为选育适制名优绿茶的茶树品种奠定了基础。我省茶叶生产的发展,茶树抗寒品种又是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将根据山东茶区的气候条件,开展抗寒茶树良种的引进和选育工作。

(二)扶持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我省茶叶生产主要是农户分散经营、家家炒茶、户户卖茶,生产规模小、茶叶成本高,茶叶质量标准不统一,社会服务化程度低,新技术、新成果推广普及进度缓慢。同时,以个体茶农为主参与市场流通,由于信息不灵而导致产销脱节,茶农承担的风险大。因此,我省茶叶生产应在茶农自愿的基础上,搞好联合。鼓励企业承包、租赁茶园,扩大规模经营,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路子,使茶园经营规模化、茶叶产品优质化、产、供、销一体化。

(三)实行科技兴茶,发挥品牌效益。当前,茶叶生产已从产量效益型转向了质量效益型,并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因此,实行科技兴茶,发挥品牌效益,是茶叶生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稳定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我省的茶叶生产自引种以来,各地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适密适矮区田栽培、茶树越冬防护措施、茶园铺草覆盖、茶树设施栽培等技术仍

要加大推广力度。近年来,我省茶叶在农业部和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评比中,获得品牌不少,但知名品牌不多。其原因是每个品牌的产品数量不多,市场覆盖面小,产品质量不稳定。因此,要引导茶叶生产、加工、营销龙头企业提高茶叶质量,用品牌来覆盖大市场。

(四)抓好技术培训,提高茶农素质。茶叶产品质量的提高、产量的增加、效益的增长,必须依靠科技投入才能实现。面对着千家万户分散管理的局面,要根据茶叶分散经营实际和生产季节,采取课堂讲授与田间指导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全面提高茶农的科技素质。通过技术培训,使重点产茶乡镇基本上达到了村有技术员、户有明白人,从而促进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五)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品质。近年来,茶叶消费者对茶叶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各种无公害茶的生产开发,正是符合当今国内外人们日益增强的卫生保健的消费意识。所以,大力发展无公害优质茶,既符合人们生活的需要,也是茶叶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制定颁布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并结合我省茶叶生产实际,认真抓好无公害优质茶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带动茶叶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让消费者喝上放心茶。

第二篇:山东文化现状分析

山东文化现状析

齐鲁大地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思想学说和文化风尚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天人合一和帝王文化色彩的泰山文化;有开拓、坚韧的黄河文化;有创建仁义、礼制思想的孔孟文化;有早期商业文明的运河文化;有忠义、刚烈的水浒文化;有开放、纳新的海洋文化;有新工业革命的城市文化;有忠诚、奉献的沂蒙文化;有兼容并蓄的对外交流文化等。山东不同的地域文化既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铺就了广褒无垠的齐鲁文化大地,支撑起坚实巍峨的齐鲁文化大厦。

山东文化积淀深厚,齐鲁文化历史悠长,内容独具,个性鲜明,不仅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众多,而且各种传统工艺、民间风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遗产,是山东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资源。一个文化资源保存完整、开发最好的城市,往往也是现代化程度很高的文明城市。因此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对提高本地知名度、促进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历经数千年经久不息的齐鲁文明现代却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考验,作为文化市场相当繁荣的现代社会,山东文化产业却与迅速的经济发展不相挂钩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论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总体上看,目前我省文化产业基地规模偏小、比重偏低,许多制约山东省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仍待突破。

文化产业基地行业分布不均衡。在文化产业基地所分布的10大类行业中,文化旅游业最多,有15家,最少的是动漫产业,只有3家,另外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演艺产业类文化产业基地也很少,分别只有4家。文化产业基地行业分布不均衡,偏重于传统的文化旅游业,但在新兴的动漫等产业上偏弱。

部分文化产业基地定位不准确,缺乏特色。没有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特色和发挥自身的优势,定位不准确,没有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园区类文化产业基地少之又少,目前我省大多数园区类文化产业基地为单一行业产业园,对上下游的产业链整合能力较弱,园区的产出效益很低。

文化产业基地总量少,规模小。从数量上来看,广东省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个,而我省只有9个;从文化产业基地规模上看,上海市普陀天地网络数字内容产业基地在2008年时入驻企业就实现销售15亿元,其中文化相关企业实现销售7亿元。而我省几乎没有这样规模的文化产业基地。

投资渠道单一,开放程度不高。目前,我省文化产业的资金,财政投资仍是主渠道,没有或缺少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资本市场融资也刚刚起步,吸引外资规模不大。

大部分文化产业基地的科技含量偏低。科技投入、产品的科技含量还很低,创新能力不强,从而导致文化产品质量、档次、形式单

一、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

以上几点严重制约了我省经济的迅速发展,或许又是政府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同时,文化资源的保护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对文化资源保护的认识有待提高

由于我省对文化资源保护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全社会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个别单位仍存在保护意识淡薄,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经费、措施手段等还很不完善,如对一些资源的评定标准存在不明朗处,操作性不强。因此一些文化资源得不到科学、有效的保护,加上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建设,加剧了对有关文物的破坏。

(二)缺乏科学的保护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现象严重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的娱乐方式和流行文化层出不穷,人们的生活方式急剧变化,促使传统文化和越来越遭到冷落,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各种文化艺术、技艺、民间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一些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独特语言、方言、文字正在消亡。

(三)缺乏专业研究人员,使传统文化资源难以形成精品

山东一些地区都有舞龙、旱船、高跷等民间艺术,由群众自己编创,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但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资源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在艺术价值和艺术层次上局限于自娱自乐型,水平难以提高,故无法形成产业,缺乏大学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学科,不能培养提供保护文化遗产所需的社会人才。山东琴书、山东大鼓这些具有浓厚民间特色的文化遗产因人才培养断层的缘故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三、关于对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建议。

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拯救我们的文化,具体几点如下。

(一)坚持“保护第一,抢救第一”的方针,有效保护,研究,合理利用

山东地区拥有大量文化资源,一旦消失,就不可再生。针对各地文物面临严峻的保护和研究的困境,加之开发使文化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破坏与损伤时间的发生,应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有了完善的保护,才可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其中,科学研究是不可缺漏的重要环节,倘若没有科学的研究和规划作为开发的基点,利用就有可能失之盲目和无序,文化开发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可能造成文化资源的浪费与破坏。

目前,我们需要重要保护和开发的文化资源主要有三种:一是文化资源。是某个年代历史文化的精髓,是极为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一旦毁坏,就不复再生。当然,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开发文物市场等,也能带来显著效益,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二是生态景观资源。这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美景仙境,既要开发,也要保护。如果只顾盲目开发和利用,势必破坏生态环境;三是地方和民族文化资源。地方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是一地一民族灵魂,是该地该民族独特的文化象征和表现。不同地域传统工艺、饮食文化、地方戏曲、民族歌舞、民俗风情等都是独特的地方和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地方和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地方优秀的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能。保护的同时,也可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为发展旅游业、会展业提供产品和服务。

(二)深化细化普查工作,加大文化资源保护力度,促进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邀请有关专家成立了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小组,开展知识培训,对全省传统表演、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等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详细的普查,建立全省文化资源档案和数据库,为实现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充分利用山东地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山东地区有多处旅游自然资源,例如沂蒙山区为代表的著名革命老区,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留下了大批革命历史纪念地和革命战争遗址、遗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区是整个华东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领导机关多,发生的著名事件多,红色旅游资源密集,涌现出全国闻名的“沂蒙母亲”、“红嫂”、“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雄典型。因此,应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对公民加强爱国主义的同时,研究并发展红色资源的延伸开发,把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我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支撑点。目前应当进一步研究开发沂蒙山地区革命老区的文化内涵,把本地区的红色旅游作为宣传特色,通过和媒介进行立体化建设。

(四)加强对专业人才和民间文化传承人才的教育培训,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保护和传承队伍

首先,认真落实好国家、省、市有关文化资源保护政策,比如关于落实保护老艺人的相关政策。各地区根据实际成立民间艺术传承人工作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推介搭建平台;支持民间艺人在创新题材、开拓市场上下大功夫,使一些具有较大生存空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其次,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综合优势。山东高等院校众多,可联系合作成立各地区文物抢救保护小组,重点开展对各地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掘,借鉴和汲取中外艺术的一些好的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创新,使之既具有区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又能够反映时代精神风貌而被人民群众广为接受。

再次,政府要鼓励院校面向市场办学,规范社会文化教育培训行为,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文化教育培训机构,文化单位要改进人才管理、使用制度,建立规范的人才自由流动机制,。

与其说是挑战不如说是一次机遇,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我省的文化现状,积极采取得当的策略,化被动为主动,利用我省灿烂的文化积淀再加上强大的经济基础为依托,实现齐鲁文化的再一次腾飞绝对是指日可待,因为我们我们完全有信心也完全有能力迎接好这次挑战,实现齐鲁文化的复兴。

第三篇:山东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山东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一)临沂旅游业具备优势分析(strength分析)

1、旅游资源丰富,类型组合较好。临沂市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类型组合较好,现行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8种资源类型均有分布。许多旅游区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相得益彰,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据临沂市旅游局等对本市旅游资源的调查统计,全市共有各类旅游资源11大类30多个亚类,旅游景点300多处,资源丰度与景点密度较好。

2、内外交通发达。临沂市交通便利,已形成稠密、便捷、立体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目前已形成了以一场(临沂飞机场)、二港(日照港、岚山港)、四纵(205、206国道,京沪高速公路、沂蒙公路)、四横(327国道、日东高速公路、文泗公路、兖石铁路)为骨架的立体 交通网络,通达性好,游客进得来、出得去。旅游中心城市临沂到各区县以及主体景区蒙山的距离最远不超过100km,且临沂为山东省最大的公路客运中心,通达性强,方便的区内交通,为本地基础客源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客源来源广,本地客源稳定。临沂市旅游客源市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当地客源,2008年临沂市人口已达1142万,近年来经济发展很快,200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10.18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7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849元,其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82.5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3586.68元,“人们已具备了外出旅游的经济条件,这是临沂市旅游最稳定、最主要的客源;二是周边客源,由济南、济宁、徐州、连石港、日照、青岛围成的区域人口多、经济较发达,距临沂市近,是一股重要的客源;三是线路客源,便利的交通使京津沪、宁杭及陆桥沿线的重要城市具备了来临沂市一日游的条件,这是一股重要的线路客源;另外还有商业客源,探亲客源等。

(二)临沂旅游业存在的劣势分析(weakness分析)

1、产品单

一、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临沂旅游产品紧紧围绕着蒙山来开发观光旅游产品,数量少,种类单一。如蒙山游览区分布于四个县的范围内,虽然资源各具特色,但是主峰龟蒙顶位于平邑县境内,其他三县(费县、沂水、蒙阴)的游览轴线较难与极顶相互沟通,难以满足游人“登峰造极”的心理需求和旅游欲望。而且临沂现拥有星级宾馆数偏少,高档次接待设施不足,妨碍了临沂开拓高质量的客源市场。而低档次结构,导致部分国内中高档消费市场的流失。

2、临沂旅游发展不均衡,城市旅游相对薄弱。临沂旅游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城市旅游相对薄弱。城市旅游落后的原因有二:一方面,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上不到位,城市对旅游区点尚形不成辐射作用。黄金周期间,沂水、蒙阴等地宾馆饭店爆满,而鲜有游客到市区来。另一方面,城市规划考虑旅游功能的力度不大,城市夜生活亟待改观。从旅游城市功能来看,普遍存在“白天看山、晚上睡觉”的现象,从而减少了旅游收入。

3、旅游要素的开发不够协调,旅游购物品开发落后。临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的开发不够协调。旅游购物品的开发落后,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不到10%,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而在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旅游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平均达到40%以上,成为提升旅游业经济效益水平的主要因素。

4、空间布局不合理,制约区域旅游优势的发挥。合理的旅游区空间布局能够促使区域旅游业的实现良性循环。长期以来,由于区位与交通等多方面的原因,临沂旅游发展呈明显的地区不平衡现象,只有蒙山及沂水旅游两个亮点,不能形成稳定旅游产业集群。临沂旅游要取得全面竞争优势就必须处理合理布局这一现实问题。

5、市场开拓力度不够,旅游效率低。临沂市的客源大部分为过境客源和周边客源,且大多以散客为主,市场占有份额较小。据初步测算,临沂市地方旅游客源占85%,周边和其他省区占14.9%,海外游客仅占0.1%,反映出临沂市客源地域性较强、客源开发力度不够的特点。临沂年接待国内游客在全省虽居第五位,但国内旅游收入排在第九位,国内游客人均消费水平却屈居第11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临沂旅游人均消费水平较低;在系统分析临沂旅游业内部环境因素基础上利用 IFE 矩阵(Internal Factor Evaluation Matrix)来确定其对临沂市旅游业影响的强度,其分析结果是一个正数,说明临沂旅游业内部优势强于其内部劣势。

(三)外部因素分析机遇(opportunity分析)

1、“入世”促“接轨”,“假日经济”带动旅游发展。中国加入WTO后,外国旅游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中国旅游业以更快的步伐与世界接轨: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加速临沂市金融、信息、汽车等旅游相关行业的对外开放步伐,从而为旅游业的大发展扫除诸多障碍,带来直接利好;另一方面,有利于建立更加符合国际规则的运营机制。

十一五期间,国家全面实行带薪假期,我国公民享受的假期除了公共假期外,还享有一段可以自主的假期。目前这种出游时间十分集中的“假日经济”,将逐步发展为更加均衡的旅游经济。同时,旅游需求也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持续增长,旅游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2、临沂城被评为优秀旅游城市及“沂蒙”等影视剧热播更增名气。临沂市2004年底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给相对薄弱的城市旅游带来了融融春意。影视剧《沂蒙》、《沂蒙六姐妹》、《南下》等热播,极大地提升了临沂的知名度,这将为临沂区域旅游跨越式发展的又一次机遇。

3、商业贸易发达,人流物流通畅。商贸物流是临沂的传统经济优势,国内批发市场已初步形成“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市场格局。近年来,临沂市把商贸物流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坚持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相结合,初步实现了由传统商贸大市向现代物流强市的转变提升。据统计,目前临沂市已形成了10大配载市场、2000多家配载联盟户、10多处停车场、8个客运站、每天2200多个班次的运输网络。人口的流动是旅游和商贸的共同点及结合点,发达的商贸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同时也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大量的流动人口在这里汇集,不但带动了临沂经济的增长,同时也为临沂商贸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4、投资结构转型,其他资金介入解决资金瓶颈。临沂旅游业发展实行社会参与、多元化投放、市场化运作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吸引了各方资金。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沂水县立足旅游资源优势,集个人投资、股份合作、外部资金等多形式投资渠道积极兴办旅游产业的举措,有效激活了社会力量投资开发的热情,在全县形成全社会大办旅游、办大旅游的格局。

(四)外部发展面临的挑战(threat)分析

1、“四面夹击”,目的地竞争激烈。临沂市旅游业面临“四面夹击”的挑战:其一,从空间位置看,临沂市偏离山东省当前的旅游热线(山水圣人,千里民俗,滨海风光)较远,因而在客源市场的竞争上明显处于劣势。其二过境游客多,客流量不稳。临沂市为全国最大的商业批发中心之一,市区每日的客流量达30多万人次,但其中大部分人主要是为了经商与贸易,旅游动机不明显,客源预测难以把握,客流量不稳。其

三、屏蔽现象会在此产生。临沂周边部分区域的旅游业已处于成熟期而临沂还处于成长期,根据陷阱理论(容易带来我们常说的热点更热,冷点更冷的现象)会影响到临沂旅游客源的进一步壮大;第四、临沂市地处苏、鲁两省边界,受行政区的限制,客源市场半径随行政区变化会急剧缩短。这种陆缘地域劣势,给客源市场的开发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2、旅游利益矛盾初露端倪。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如果协调不好政府、企业、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关系,他们之间的矛盾会在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激化,变得尖锐。在临沂旅游区,旅游发展与社区居民的矛盾已经在旅游发展较快的云蒙旅游区的百花峪景区、龟蒙旅游区的大洼景区开始显现。

3、环境保护乏力。近年来,临沂的旅游资源开发力度逐渐加大,但因资源保护力度不足,部分旧址损坏严重,加之专门的研究人员较少,旅游资源文化性开发不足,造成景点内涵单薄、文献损坏流失。

在系统列举临沂市旅游产业外环境要素的基础上,EFE矩阵(External Factor Evaluation Matrix)分析结果是一个正数,说明外环境机会对临沂旅游业形成的影响大于外环境威胁对临沂旅游业形成的影响。旅游业发展战略选择与发展的对策

以上SWOT方法对临沂旅游业内外环境分析表明,临沂旅游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但是,总体来讲,机会强于威胁,优势强于劣势,因此,临沂市旅游产业应以增长型发展战略为主导,以扭转型战略、防御型战略、多种经营战略为必要的补充。

(一)构筑临沂旅游业发展的外部支持体系.1、加强区域旅游合作,采取错位发展战略。在政府主导下加强地域间协作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临沂旅游要想获得较好的发展,对于周围著名旅游区的形象屏蔽,差异化发展、错位发展就成为其重要策略。例如蒙山应对泰山就可以采取以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康体养生旅游与山地度假旅游为产品转型主要方向的错位策略。当然,价格竞争也是临沂差异化发展的重要策略。

2、理顺旅游关系,社区参与旅游。旅游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侵入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协调旅游发展与社区居民矛盾冲突的手段之一是让社区居民参与旅游,通过利益的获得缓解或者消除矛盾。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蒙山旅游区,社区参与旅游还多了一层通过旅游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的意义。协调旅游地政府、开发商、本地居民的利益关系,由政府主导制定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规则,与开发商、本地居民“约法三章”,确定利益与义务,理顺发展中的问题,避免尖锐矛盾的发生。

3、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发展旅游业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新建、改建、扩建旅游建设项目,应当符合旅游发展规划。另外还要加强环保的宣传。

(二)强化临沂旅游业发展的内部优势(微观)

1、创新旅游产品,加快产业优化。临沂市旅游商品资源丰富,要有意识地建立与旅游业发展规模相当的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体系。使其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变。而要提高效益与质量以及旅游产品要从由粗放型向精品化发展。

2、重视旅游规划,抓好城市旅游。临沂市旅游要努力实现“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转变。积极打造滨河景区、江北秦淮河项目,开展会展旅游、水上旅游和商务旅游项目,并把这些项目纳入全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和旅游大格局中。按照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建设完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旅游交通标志牌和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城市停车场、公用信息图形符号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大型旅游购物中心、展销中心、休闲购物街,满足游客购物需求,使临沂城真正成为特色鲜明的新兴旅游目的地。

3、加大旅游购物品开发力度,提升旅游效益。主要开发对策有:1)完善旅游购物品开发的管理、协调体制和机制;2)突出特色,培育拳头产品的支撑作用;3)搞好市场调研,强化研究设计能力;4)建立生产基地,提高促销力度;5)建设规范的旅游购物品市场体系。

4、优化临沂市旅游业空间结构,推动区域旅游发展。临沂资源空间分布已具备向良性方向发展的基础。许多景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互叠置,在空间分布上形成具有沿线(交通线)、成片的分布特征,以市区为中心,以兖石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为主轴,构成米字型的空间格局,且类别组合自成体系,这一方面决定了临沂市区应作为旅游中心城市的枢纽地位,另一方面也便于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应发展既具有相同文化内涵又具有独特外在形象的旅游系列产品。

5、促进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组织多元化发展,为区域旅游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建议临沂成立除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部门(企业)之外的组织或部门——旅游行业协会。我们应该看到旅游行业协会涉足目的地公共营销的巨大潜力,行业协会具有独特的三大优势,即:灵活优势、专业优势、效率优势,从机构内部管理的角度来看,旅游行业协会有比旅游行政组织更高的运作效率,因此它有可能带来比政府运作更好的营销效果。

第四篇:山东餐饮业发展调查报告

山东餐饮业发展调查报告

(2004-08-08 16:23:05)来源:《饭店》

山东省商会于近期对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淄博、临沂等市地餐饮业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餐饮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一个亮点;餐饮企业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发展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民营企业居多;市场繁荣活跃,竞争激烈,餐饮业有喜有忧。

一、餐饮业的现状餐饮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1)经营网点和营业收入大幅度增长。据调查测算,全省现有各种类型的大小餐饮网点20多万个。其中,济南市17000多个、青岛市 16000多个、潍坊市 23000多个、烟台市 10560多个、威海市7000多个、临沂40300多个,与“八五”末相比大幅增长,有的甚至成倍增长。据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淄博五市的调查统计,1995年餐饮业营业收入五市合计552390万元,2000年1219456万元,2001年1498478万元,“九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 17.15%,2001年较2000年增长22.88%。其中青岛市“九五”期间增幅在20%以上,2001年较2000年增长30.7%。

餐饮业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餐饮业营业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也逐年上升。

(2)经营业态多样化,餐饮品种丰富多彩。综合性高档酒店、饭店、专业饭店、酒楼,以及大众快餐、自助餐、休闲餐、沙龙餐饮、娱乐餐饮、美食街、美食城、特色餐饮、地方小吃店,甚至庄户饭店等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经营格局。

过去,餐饮业经营是以鲁菜为主的地方菜和极少数份额的省外菜,现在是鲁菜、川菜、京菜、沪菜、粤菜、潮州菜、东北菜等应有尽有;日本料理、国料理等外国餐饮,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青睐,形成了花样繁多、丰富多彩,南北菜系大合唱、中西餐饮大交流的可喜局面。

2、餐饮企业经济成分和网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1)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餐饮市场发展的需要,餐饮企业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深刻变化。餐饮行业中以国有经济为主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社会上各种经济成分的餐饮企业,诸如外商独资、中外合作、中外合资、多种形式的股份制、私有制酒店、饭店迅速发展。据调查,现有的全部餐饮业网点中,非公有经济性质的企业都占80%以上,但在餐饮大店中国有经济仍占较高的比重。据省统计局统计,2001年全省规模以上餐饮企业297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的135个,占45.5%。

(2)餐饮业的网点结构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餐饮网点过去是以中、小规模为主。大规模、高档次的饭店很少。现在是新建、扩建的大型、豪华、多功能、高档次和具有品牌特色的饭店、酒店不断增加;各种方便大众消费、具有经营特色的小餐馆、小吃店更是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与此相反,中等规模、档次的餐饮企业发展缓慢,有的甚至逐步减少。

3、市场竞争激烈,餐饮企业盈利能力减弱。

(1)餐饮业已成为市场化程度提高的行业。餐饮业的竞争激烈,优胜劣汰,重新“洗牌”的程度大大超过了其他行业。竞争促进了餐饮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2)多数餐饮企业盈利水平偏低。从调查情况来看,由于餐饮业门槛低,餐饮网点发展过快,有的地区从总量上已超过了市场的需求,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企业的盈利能力减弱,相当一部分餐饮企业,尤其是一些中等规模的和老的国有餐饮企业经营困难,有的甚至亏损严重。据济南市统计局的抽样调查,1995年抽样 39个企业,营业收入5649万元,实现利润233万元;2000年抽样46个企业,营业收入48513万元,实现利润-2466万元2001年抽样58个企业,营业收入65991万元,实现利润一4107万元。营业收入增加、经济效益下降的情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餐饮大店更明显。据省统计局统计,全省规模以上的餐饮企业 2001年与2000年相比,营业收入增长了33.6%,亏损却增长了19.1%。全省规模以上餐饮企业2000年盈亏相抵净亏损额13053万元,2001年净亏损额高达15542万元;2000年亏损企业面占51%,2001年增加到53.9%。据威海市调查,全市现有涉外饭店61家,盈利的仅有10家左右。

二、餐饮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餐饮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宏观调控力度不够,行业管理不到位。

(1)按照政府转变职能的要求,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和行业协调服务的作用。目前,行业协会多数市还没有建立起来,即使建立了的也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

(2)多数市没有明确的餐饮行业发展规划和网点布局规划,餐饮行业近几年来基本处于自发调节和盲目发展的状态,网点建设的随意性比较强,布局不尽合理。

(3)没有行业标准和待业规范,特别是一些私营小企业缺乏诚信,违规违法经营的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影响了行业形象。

2、经营观念滞后,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1)经营观念转变慢,研发创新不够。随着餐饮业发展,大部分酒店、饭店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相当数量的酒店、饭店在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管理技术等方面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落后,科学技术应用程度不高,软硬件不配套,经营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还比较低;烹饪研发创新不够,菜品、经营缺乏特色,缺少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名店.名吃、有的传统名吃在萎缩,或进步不大。

(2)人才不足;培训工作跟不上,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引进力度不够,培训工作又跟不上

3、多数国有老店处境艰难。

据调查,各市都有几个在社会上颇有名气,历史辉煌的国有老店,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利税全部上缴国家,企业底子薄、人员多等包袱沉重,设备设施陈旧又缺乏投入能力,加之观念转变慢,机制落后,缺乏创新发展,企业经营困难,步履维艰,有的甚至处于破产的边缘。

4、鲁菜发展缓慢,创新不够。

作为山东的骄傲,历史名菜,位列全国“四大菜系”之首的鲁菜由于缺乏创新,市场不断萎缩,失去了昔日的光辉。

5、乱检查、乱收费和不理价税的问题依然存在。据反映,有的职能和执法部门以检查为名,到企业乱检查(有的是重复检查)。乱收费,有的以评比为名,变相收费。据反映,有的企业每年支付这方面的费用达20多万元。有的地区对餐饮业实行大大高于工业电价、水价,加大了经营成本。还有的地区对餐饮业采购水产品收缴农业特产税。

此种种,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经营,加重了企业负担。早餐工程有待启动;

从调查来看,早餐品种单调、就餐环境差的情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城市居民呼唤早餐工程。青岛市政府曾于1997年实施过早餐工程,市区内开设108个早餐店,给每个店8000元的补贴,但由于费用大,经营无利逐步都不干了。现在其他市多数也没有搞起来。

三、对发展餐饮业的几点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和行业组织的协调服务作用。

2、推进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工作。

(1)推进国有和国有控股餐饮企业的改革,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多元投资,提高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比重,鼓励民营经济参股、租赁。收购国有餐饮企业,提高非国有经济的比重。

(2)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制订行业发展计划、网点布局规划,制订行业政策、法规和制度。

(3)政府有关部门要下决心治理“三乱”。一律不得保留和出台地方性收费项目。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应与一般工业实行同样标准,为餐饮行业和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4)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餐饮业属于创业成本低、就业容量大的服务性行业,对下岗职工从事餐饮业的,应按国家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以及地方设立的行政收费。要多渠道增加对餐饮业项目上的投入。

3、采取切实措施,促进餐饮业连锁经营发展。

积极培育发展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和企业集团。同时,还要积极扶持适合大众消费、具有经营特色、诚信服务,卫生、方便、实惠的中小型饭店、餐馆的发展,丰富活跃餐饮市场,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4、实施名牌战略,发展特色经营。

打造餐饮名牌,发展特色经营,是提高餐饮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5、重视人才培养,提高餐饮业整体素质。

解决餐饮业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一是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

才;二是切实抓好行业培训工作。在人才引进的同时,重点是抓好在职培训工作。

6、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餐饮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要抓住我国入世的有利时机,不断完善餐饮业利用外资的管理法规,根据入世承诺,加快餐饮业对外开放步伐。要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引进、学习和消化跨国公司先进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管理技术。

7、下大气力,狠抓扭亏增盈

一是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快机制创新,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坚持创新与发展,创品牌。创名牌,突出经营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

8、千方百计,振兴发展鲁菜。

要组织专门人员对鲁菜进行研究,在鲁菜的推陈出新和改进创新上狠下功夫,既要保持传统风味和特色,又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发展。尽快挖掘和培养一批既能熟练掌握传统的鲁菜烹饪工艺;又能根据现代市场需求改进传统的烹饪工艺和技术的高级烹好师,加大创新力度,努力提升鲁菜的品位和形象。

9、因地制宜,尽早实施早餐工程。

对早餐工程;建议采取“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方针。为解决早餐工程投资大,经营利微的问题,政府可给予一些特殊的扶持政策。

第五篇:山东农业发展考试内容

山东农业发展银行

二、招聘岗位和人数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2014年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结合工作需要,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高级岗位工作人员6名,均为专业技术岗位(高级3人,中级3人)。

三、招聘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身体健康;

(二)岗位条件

详见《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岗位汇总表》。(附件

1)。

(三)曾受过刑事处罚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在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被认定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且不得报考的人员,在读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现役军人,以及法律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应聘。应聘人员不能报考与本人有应回避亲属关系的岗位。

四、招聘程序

《山东农业发展银行考试一本通》

一、2014年山东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大纲详细介绍与分析。

二、山东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历年真题试卷参考。

三、山东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招商银行相关知识)。

四、山东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重点时事政治)。

五、山东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讲义与习题。

六、山东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英语讲义与习题。

七、山东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计算机讲义与习题。

八、山东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议论文(申论)讲义与习题。

九、山东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专业知识——经济讲义与习题。

十、山东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专业知识——金融讲义与习题。

十一、山东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专业知识——会计讲义与习题。

十二、山东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专业知识——法律讲义与习题。

十三、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视频课程与面试宝典。

十四、2014农业发展银行考试全套在线高清教学视频课程及讲义。

十五、201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考试全真模拟题试卷(10套)下载地址:最需网论坛打包下载

(二)报名与资格审查

1、报名

报名方式:现场报名,邮寄报名,邮箱报名。

现场报名请直接携带报名材料至组织人事处(科技楼820室)报名;邮寄报名请注明“应聘”字样(接受挂号信或EMS,邮寄地址:淄博市张北路69号山东工业职业学院组织人事处,邮编256414);邮箱报名的邮件主题统一为“应聘+岗位名称+姓名+所学专业”,(专用邮箱:

sdivczzrs@sina.com),报名者需提供材料电子版(拍照扫描均可,要求完整、清晰)。

报名材料:(1)国家承认的学历和学位证书、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海外留学人员须提供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2)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应聘的,提交身份证、学校核发的就业推荐表,并能够正常毕业;

(3)在职人员应聘的,提交有用人权限部门或单位出具的同意应聘介绍信,对出具同意应聘介绍信确有困难的在职人员,经招聘单位同意,可在体检和考核时提供;

2、资格审查:对应聘人员的资格审查工作,贯穿招聘工作的全过程。应聘人员需如实填写、提交相关个人信息资料。应聘人员提供的相关材料信息如有不实,一经发现取消资格。

下载山东发展现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发展现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东龙建发展

    山东龙建发展公司与南山合作开发项目介绍 尊敬的各位贵宾,欢迎光临山东龙建发展有限公司,我代表公司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最衷心的感谢!现在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南山东海旅游度......

    鹤岗市发展现状

    鹤岗市经济发展状况 摘要:鹤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重要资源能源城市。清金遗址、抗联传说、垦荒故事、知青足迹、俄犹风情随处可见。近年来鹤岗市以煤炭等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经......

    中国林业发展现状

    中国林业发展现状 林学(森济)05级 李瑞久 20051519 摘要:随着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中国的林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生态建设规模在连续几年大幅度扩......

    新华书店发展现状

    注:2003.9报道 9月2日,当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得知有关上海新华书店的消息后,随即向有关各方求证。 最早透露消息的上海市委宣传部事业管理处处长孙一兵对此一口否认;上海新闻出版局......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我县的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国之根基”。农业一直是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主线,近几年,随着国家在农业建设方面惠农、利农政策的不断推出,各项先进生产技术的不断应用,农业发展呈现......

    中药材发展现状

    我县中药材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一、产业现状。 近几年,我县加大中药材产业发展力度,把中药材产业做为富民强县的重点产业,推广“果药间作”“林药间作”等立体种植模式,中药材种......

    光纤通信发展现状

    摘要:波分复用(WDM, WTBX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光纤接入网和全光网技术是当前发展较快的几项光纤通信技术,其中波分复用技术是在一根光纤上同时利用多个波长进行......

    公共关系发展现状

    我国公共关系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公共关系行业是随着改革开放诞生,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从国外引进来的。这其中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它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经济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