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黔人社厅通[2011]319号-税收政策对象认定
黔人社厅通[2011]319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和促进就业税收政策
对象认定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贯彻落实《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4号)和《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问题的公告》(国税总局公告2010年第2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对申请支持和促进就业税收政策(以下简称税收政策)的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从事个体经营人员认定和企业实体吸纳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认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申请自主创业税收政策的认定程序
(一)人员范围
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半年以上的人员、零就业家庭或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劳动年龄内的登记失业人员、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是指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毕业的学生;毕业年度是指毕业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
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的可申请自主创业税收政策认定。
(二)认定程序
1、符合条件的个体经营人员可向创业地县以上(含县级,下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出认定申请,并报送以下材料:
(1)《个体经营自主创业税收政策认定申请表》(见附件1);(2)申请人身份证;
(3)申请人《就业失业登记证》;(4)证明人员类别的相关证明材料:
①登记失业半年以上的人员须提供县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出具的《就业失业登记证》记载的登记失业半年以上证明;
②零就业家庭须提供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含县级,下同)出具的《城镇“零就业家庭”认定证明》,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劳动年龄内的登记失业人员须提供县以上(含县级,下同)民政部门出具的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证明;
③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创业的,须提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创业的,须提供毕业证。
(5)申请人当年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登记执照;(6)税务登记证;
(7)申请人缴纳社会保险费记录;(8)其它需要提供的材料。
2、县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接到申请材料后,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重点核查以下情况:
(1)申请人是否属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扶持对象;(2)创业领域是否属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扶持范围;(3)申请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纪录;
(4)是否领取过《再就业优惠证》并申请享受过税收扶持政策(已享受过税收扶持政策的原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不再认定)。
经核实后,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在其《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就业扶持政策情况”栏通过劳动就业信息系统打印标注“自主创业税收政策”,完成自主创业税收政策认定工作。
二、企业实体吸纳符合条件的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申请企业吸纳税收政策的认定程序
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以下简称“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申请企业吸纳税收政策认定,按规定享受企业吸纳税收政策。
本条所称服务型企业是指从事现行营业税“服务业”税目规定经营活动的企业。
(一)人员认定
1、吸纳人员范围
符合条件的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以下人员:(1)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2)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3)国有企业所办集体企业(即厂办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4)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1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以上所称的国有企业所办集体企业(即厂办大集体企业)是指20世纪70、80年代,由国有企业批准或资助兴办的,以安置回城知识青年和国有企业职工子女就业为目的,主要向主办国有企业提供配套产品或劳务服务,在工商行政机关登记注册为集体所有制的企业。厂办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包括在国有企业混岗工作的集体企业下岗职工。
2、人员认定程序
(1)符合条件的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人员由企业向县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出认定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①《企业实体吸纳失业人员身份认定表》(见附件2); ②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人员的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 ③企业新招用人员还需提供下列相应证明材料:
--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须提供与原企业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证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证明;
--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须提供与原企业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领取一次性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证明;
--国有企业所办集体企业(即厂办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须提供所属国有企业出具的该企业身份证明、所在企业出具的职工下岗证明;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须提供县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出具的《就业失业登记证》记载的登记失业一年以上证明和县以上民政部门出具的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证明。
④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记录。
(2)县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接到申请材料后,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重点核查以下情况:
①新招用人员是否属于企业吸纳就业税收政策扶持范围; ②新招用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记录;
③新招用人员是否领取过《再就业优惠证》并申请享受过税收扶持政策(已享受过税收扶持政策的原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不再认定)。
经核实后,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在其《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就业扶持政策情况”栏通过劳动就业信息系统打印标注“企业吸纳税收政策”,完成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认定工作。
(二)企业认定程序
1、符合条件的企业吸纳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的人员,与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
社会保险费的,可向当地县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出认定申请,并报送以下材料:
(1)《企业吸纳税收政策认定申请表》(见附件3);(2)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其中,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要提供《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证书》;
(3)新招用人员持有的《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
(4)企业与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副本);
(5)《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本年度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见附件4);
(6)申请年度及上年度职工花名册;(企业盖章,申请年度职工花名册注明新增人员)
(7)企业申请年度及上年度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8)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纪录;(9)其它需要提供的材料。
2、县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接到企业报送的材料后,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重点核查下列情况:
(1)企业是否与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
(2)企业为新招用的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纪录;
(3)《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本年度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和企业上年职工总数是否真实,企业是否用当年新增岗位招用失业人员,必要时,应深入企业现场核实;
(4)企业经营范围是否符合税收政策规定。
经核实后,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填写《企业实体吸纳失业人员认定处理签》(见附件5),通过劳动就业信息系统打印《企业实
体吸纳失业人员认定证明》(见附件6),核发《企业实体吸纳失业人员认定证明》,并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本年度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加盖戳记,作为认定证明附表,完成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企业认定工作。
3、《企业实体吸纳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印制,全省实行统一编号。编号根据GB2206-2007行政区划代码国家标准,由“行政区划代码+发证年份+发证流水号”三部分组成,为十四位阿拉伯数字,前六位数表示行政区划代码,中间四位数表示发证年份,后四位数表示发证流水号(如编号“52010320110001”中,520103是贵阳市云岩区代码, 2011代表发证年份,0001代表发证流水号)。
三、监督管理
(一)自主创业税收政策和企业吸纳税收政策的认定、审核工作,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县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受理和认定,报上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备案。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指导本地的认定工作,每年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
(二)对享受税收扶持政策的个体经营者和企业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税务部门共同年审。对年审合格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其《企业实体吸纳失业人员认定证明》背面“年检记录”栏加盖“年检合格”印戳,在《就业失业登记证》“年度审验情况”栏由劳动就业信息系统打印“年审合格”标记;不符合要求的,不得继续享受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进一步做好《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年审工作,要将信息变更情况及劳动就业信息系统未记载的工商、税收等就业扶持政策在年审时录入劳动就业信息系统,建立享受优惠政策人员台账。
(三)严格各项凭证的审核发放,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伪造、涂改、转让、出租相关凭证,违者将依法予以惩处。《就业失业登
记证》采用实名制,限持证者本人使用,对出借、转让《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人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收回其《就业失业登记证》并记录在案。《企业实体吸纳失业人员认定证明》只限本企业使用。
(四)对已认定的个体经营者和企业开展经常性的复查工作,确保个体经营者和企业吸纳的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稳定就业,杜绝个人或企业利用国家税收扶持政策发生“偷、逃、骗”税行为。对审核发证机构及工作人员违反有关规定变卖或滥发证的,要严肃查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附件:
1、《个体经营自主创业税收政策认定申请表》
2、《企业实体吸纳失业人员身份认定表》
3、《企业吸纳税收政策认定申请表》
4、《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本年度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
5、《企业实体吸纳失业人员认定处理签》
6、《企业实体吸纳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二0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主题词:人力资源 就业
政策
通知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2011年7月1日印发共印30份
第二篇:黔人社厅通【2012】129号:关于做好2012年职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做好2012年职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黔人社厅通【2012】129号
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和中央在黔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和全国、全省人社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加强我省人才队伍建设,现就做好2012年全省职称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深化职称改革,修订、完善人才评价标准
修订、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是深化职称改革的重要内容。我省现行27个职称系列评审条件,在近六年的人才评价、选拔和推荐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我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但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和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现行评价标准与事业发展已不相适应。按照职称改革的要求和工作部署,今年将开展对27个职称系列评价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和充实工作。为此,各系列主管部门要明确专人,抽调专家,组织开展修订工作。在修订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内容:
1、要认真总结现行评价标准执行六年的经验、亮点和不足;
2、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精神;
3、要紧紧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三化”同步战略和人才强省、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
4、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和评价人才的重要指标;
5、要体现行业特点、区域差距,制定分类的评价指标体系,向基层、一线、非公经济和特殊行业倾斜;
6、要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学科的发展,制定高层次、高学历、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向引进人才倾斜;
7、要加强调查研究,探索人才成长规律,充分听取专业人员的建议;
8、要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论证。各系列主管部门要于2012年8月30日前完成评审条件的修订草拟工作。
各地、各部门在今年的职称评审工作中,对尚未完成评审条件修订工作的系列可继续使用现行评审条件开展评审工作,从明年起全省将使用新修订的职称评审条件。
二、严格评审工作程序,确保评审工作质量
各地、各有关部门在组织开展评审工作中,要严格评审工作程序,确保评审工作质量,提高评审结果的社会公信度。
1、加强对职称申报材料的政策审查工作
各地、各有关单位对本单位申报人的材料要进行认真审查核实,对符合条件的推荐上报,不得回避问题,上交矛盾。各级评审机构在正式开评前要组织熟悉职称政策、认真负责、公道正派的人员、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政策审查(初审),主要审查申报人的硬件材料是否符合有关申报评审条件(破格条件)的规定以及材料的真实性,不对申报人员的专业水平、能力和业绩进行评价。初审结果要进行公示,对公示结果有异议的,经核实,对符合送评条件的要予以送评,对不予送评的,要注明理由,以备申报人员查询,进一步提高职称工作的透明度。
2、保证评审工作时间
各级评审机构在组织开展评审工作时,要保证评委专家有充裕的工作时间审阅申报人的材料、开展答辩考核、学科组专业评议、评委会综合评审表决和撰写评审意见等,通过对申报人的专业水平和实际贡献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客观、准确、公正的结果。
3、坚持“三公开”(申报材料、初审结果、评审结果)各有关单位在推荐本单位申报人时,要公开申报人的申报材料,让广大职工监督;各级评审机构在初审结束后,要公开初审结果,让业内、单位和申报人监督;评审工作结束后,要公开评
审结果,让社会、业内和新闻媒体监督。在整个评审工作中要严肃评审工作纪律,要邀请同级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加监督。
4、加大职称工作的宣传力度
各地、各级有关部门要加强职称工作的宣传,重点宣传职称政策、各系列的申报评审条件、破格条件、申报程序、申报渠道,让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及时了解有关职称评审政策。
三、扎实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为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工作部署,今年将在遵义市、黔西南州两地开展我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市(州)要按照《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98号和《贵州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在贵州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下,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落实好试点工作的各项任务目标。两地在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报告省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以便研究解决。试点单位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
未纳入试点范围的市、州,不得自行开展改革试点工作。各级人社部门要按照人社部发[2011]98号要求,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摸清当地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现状,为明年全面推进我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做好准备。今年全省不再开展“小中高”教师职务的评审工作。
四、改革评价方式、逐步推进卫生专业职称制度改革
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进一步完善卫生职称评价体系,加强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国家人社部和卫生部有关卫生职称制度改革的要求,今年将对省直、贵阳市和毕节市医疗卫生单位申报正高、副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实行考试、评审相结合的试点工作。系列主管部门要结合全省实际,深
入调查研究,学习外省经验和做法,拟定切实可行的考评方案,抓紧时间认真组织开展好省直、贵阳市和毕节市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评工作。从明年起将全面开展卫生系列申报正、副级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考评结合工作,加快卫生专业职称制度改革和促进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五、进一步简政放权,促进各地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省委、省政府简政放权的要求,为促进市、州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去年对部分系列具备副高资格评审条件的贵阳市、毕节市授权组织开展了卫生、农业、工程等系列副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经过一年的试行,授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能够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职称评审工作的要求,组织到位,程序严谨,完成了所授权系列职称评审工作。今年将继续开展简政放权工作,除中学教师高级资格外,对申请授权开展其他系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市、州,要提供本地申请授权系列的专家队伍现状、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和本地近三年该系列申报人员数量等情况,经考察具备开评条件的将核准授权。授权的市、州须制定评审工作方案并于开评前三十日报省厅专技处,省厅将对授权的市、州评审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确保评审质量和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全面贯彻落实《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 今年是省政府颁布《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2007]102号令)第五年。为了进一步落实好《规定》的有关要求,从2012年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必须达到《规定》要求的继续教育学时,其中:申报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须完成360学时;初级的须完成80学时,达不到规定学时的不得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今年对乡、镇(不含城关镇)和非公经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要求条件可适当放宽,申报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完成120学时;初级的完成60学时。今年将在全省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工业强省战略》学习测试,今明两年申报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达到合格标准。
七、加强对申报人员资格证书的审查
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关于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审核的通知》(黔人通[2002]50号)要求,在6月30日以前完成2008年取得的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证书审核工作,未经审核的,不得申报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012年全省各专业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工作于9月30日前结束,评审工作于12月底结束。
今年的职称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全省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和历年的职称工作政策,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提前谋划、狠抓落实,确保2012年职称工作的顺利完成,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0一二年四月五日
第三篇:黔人通(2007)86号文件
贵州省人事厅
文件
贵州省教育厅
黔人通(2007)86号
贵州省中学中、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
申报评审条件
(试 行)
一、总 则
为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根据《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件。
适用范围:全省各类中学从事教育教学的人员。
任职资格名称:中学一级教师(中级)、中学高级教师(副高级)
二、基本条件
第一条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严格遵守《贵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黔教师发[2005]146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工作,团结协作,学风、教风端正。身体健康,能全面履行本岗位职责。
第二条 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符合当年国家和贵州省对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有关规定。第三条 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
第四条 任现职期间,有下列情况,按以下规定执行:
1、在规定任职年限内考核被确定为“基本合格”的,每次延期一年申报;被确定为“不合格”的,每次延期二年申报。
2、在职称考试中违纪受查处者,从通报之日起延期二年申报;在申报中弄虚作假者,从认定之日起延期三年申报。
3、受党纪、行政“警告”处分的,从解除处分之日起延期三年申报;受“记过”及以上处分的,从解除处分之日起延期四年申报。触犯法律,受刑事处罚的,从解除处罚之日起延期六年申报。
三、申报条件
第五条 申报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除必须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担任课程的讲授外,还必须具备下列学历、资历条件之一:
1、获得博士学位。
2,硕士研究生毕业,任教2年以上。
3、双学士学位毕业,取得中学二级教师任职资格,担任中学二级教师3年以上。
4、大学本科毕业,取得中学二级教师任职资格,担任中学二级教师4年以上。
5、大学专科毕业(高中教育教学岗位除外),取得中学二级教师任职资格,担任中学二级教师5年以上。
第六条 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除必须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担任课程的讲授外,还必须具备下列学历、资历条件之一:
1、获得博士学位,具有本专业2年以上教学工作经历。
2、硕士研究生毕业,取得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担任中学一级教师3年以上。
3、双学士毕业,取得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担任中学一级教师4年以上。
4、大学本科毕业,取得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担任中学一级教师5年以上。
5、大学专科毕业(高中教育教学岗位除外),取得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担任中学一级教师6年以上。
四、评审条件
第七条 中学一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应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关心爱护学生,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与研究能力;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认真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方法得当,教学效果显著;积极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积极组织和参与学生课外教育教学活动,在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引导学生创造方面做出显著成绩;教书育人,管教管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承担学校规定的工作任务。按《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见附件),申报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教学评价积分应达80分以上,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教学评价积分应达90分以上;学生巩固率、成绩合格率、优良率、提高率在同类学校或同学科中处于前茅(有佐证材料)。
第八条 申报中学一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其所提供的业绩应是任现职以来取得的成绩,年平均课堂教学达到国家规定的课时定额;对担任特殊课程的教师或兼有校中层以上领导工作的教师,课堂教学时数可按有关文件规定确定,并报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认可;年平均课堂教学时数,从本次评审工作的截算时间上溯到规定的任职年限;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公派外出学习或进修,可相应减少课时定额。兼有校中层以上领导工作的教师除按规定进行业务水平、教学能力等的考核外,兼有校级领导工作的教师还应有主管部门对其进行管理工作实绩的考核,且取得相应的中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兼有校中层领导工作的教师应有学校对其进行管理工作实绩的考核。
第九务 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任现职以来,除符含本评审条件第七、八条外,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条:
1、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学教师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质课竞赛,获地级三等奖以上;或获省级教育科研、教改实验优秀成果三等奖以上;或地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以上。
县、乡(镇)中学教师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质课竞赛,获县级三等奖;或获地级教育科研、教改实验优秀成果三等奖 以上;或获县级教育科研、教改实验优秀成果一等奖;或获县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以上。或乡(镇)中学教师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质课竞赛获乡(镇)一等奖3次以上;或获乡(镇)教育科研、教改实验优秀成果一等奖3次以上;或获乡(镇)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次以上。
2、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学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连续3年以上,做学生思想转化工作成绩突出,所带班级获地级以上先进集体。
县、乡(镇)中学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连续3年以上,做学生思想转化工作成绩突出,所带班级获县级以上先进集体。
3、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学教师发表本专业论文2篇,或获省级三等奖以上。县、乡(镇)中学教师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或获地级二等奖,或至少有2篇论文获县级一等奖以上。
4、在教改、教材教法研究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其教育教学经验在全县以上推广(提供经验材料并由县教育行政部门出具推广效果证)。
5、指导青年教师1名以上,有明显的效果,有记录、计划、总结等相关材料,并承担县级以上教育行部门组织的示范教学或学术讲座等1次以上,并受到同行的好评(有被指导教师签字认可材料,有齐备的教案等材料,并由县教育部门提供评价材料)。
6、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学教师获得地级以上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教育名师、骨干教师、学术学科带头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或获得县级以上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教育名师、骨干教师、学术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次以上(可累计)。
县、乡(镇)中学教师获得县级以上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教育名师、骨干教师、学术学科带头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或乡(镇)中学教师获得乡(镇)级以上各类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教育名师、骨干教师、学术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3次 以上(可累计)。
7、积极组织竞赛辅导(有教案、有教学计划),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学教师所指导的学生在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委托其他部门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竞赛中,有2人(次)以上获全国三等奖、省级二等奖、地级一等奖。县、乡(镇)中学教师所指导的学生在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委托其他部门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竞赛中,有2人(次)获地级三等奖,或县级一等奖。
第十条 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任现职以来,除符合本评审条件第七、八条外,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条:
1、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学教师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质课竞赛,获省级二等奖;或地级一等奖以上。或省级教育科研、教改实验优秀成果二等奖;或地级一等奖以上。或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县、乡(镇)中学教师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质课竞赛,获地级二等奖以上。或地级教育科研、教改实验优秀成果二等奖以上。或地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以上。
2、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学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连续3年以上,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提高学生成绩工作成绩显著,所带班级2次获得地级以上先进集体。
县、乡(镇)中学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连续3年以上。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提高学生成绩工作成绩显著,所带班级获地级和县级以上先进集体各1次以上。
3、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学教师发表本专业论文3篇以上,或论文获得省级一等奖1篇和获省级二等奖2篇以上。县、乡(镇)中学教师发表本专业论文3篇以上,或论文获省级二等奖1篇和地级三等奖2篇以上。
4、在教改、教材教法研究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其教育教学经验在所在市(州、地)推广(提供经验材料并由地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具推广效果证明)。
5、指导青年教师2名以上,有明显的效果,有记录、计划、总结等相关材料,并承担地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示范教学或学术讲座1次以上;或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示范教学 或学术讲座等任务2次以上,其水平在全县属领先地位(有被指导教师签字认可材料,有齐备的教案等材料,并由县教育部门提供评价材料)。
6、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学教师获省级以上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或获得地级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教学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次以上(可累计)。
县、乡(镇)中学教师获地级以上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教学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次以上(可累计)。或获得县级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教学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3次以上(可累计)。
7、积极组织竞赛辅导(有教案、有教学计划),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学教师所指导的学生在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或委托其他部门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竞赛中,有3人(次)以上获全国三等奖、省级二等奖、地级一等奖以上。县、乡(镇)中学教师所指导的学生在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或委托其他部门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竞赛中,有1人(次)以上获全国二等奖、省级一等奖;或2人(次)以上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第十一条 申报中学一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的教研员,必须承担1门以上课程的教学视导和教研活动;平均1年视导不少于8所学校(有视导计划和视导总结);省级教研员不低于40节,地级教研员不低于50节,县、乡(镇)级教研员听课不低于60节(有听课记录和听课评价及指导意见);组织或参与教研活动每年不少于5次,积极组织教改实验或课题实验,承担或参与地级以上的课题2项以上。其中,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学教研员申报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每年发表论文2篇,或获省级论文评选三等奖、或地级论文评选二等奖以上。县中学教研员申报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每年发表论文1篇,或获县级论文评选一等奖以上。其中: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学教研员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篇,或获省级论文评选二等奖以上。县中学教研员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篇,或获 省级论文评选二等奖以上。
担任教改实验或教育科研课题任务的教研员,每学年听课不低于20节,每年到基层开展调研活动不少于5次(有调研提纲及调研报告),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1篇以上;承担或完成地级以上的课题2项以上,其中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的教研员,至少获得地级以上研究成果奖一等奖以上,其它要求与学科教研员一样。
第十二条 电教(教育技术)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和学校从事远程教育、计算机维护和教学的教师,根据其职务职责的特点,作如下补充要求: 每学年应按教学计划,设备正常使用率达80%以上,媒体软件(课件)制作不低于2个,教育教学资源应用不低于4次。课时数应具备年均上信息技术课、电教课、观摩课或视导课(有视导计划和总结)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不低于30节,申报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不低于20节(其他教师利用电教资源[硬件设备或软件]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视为电教管理教师教学工作[每3节课折合为1个课时])。制作的音像教材、媒体教育教学工件(课件)、优质课、视导课实录视科研论文对待。
五、破格条件
第十三条 对不具备规定资历,但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属于中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范围的在职教师,重点是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任现职2年以上可破格申报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破格申报申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者,除具备正常晋升的评审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条:
1、连续2年在本校完成的课堂教学时数平均高于国家规定课时定额的15%以上(提供各任课材料),且教学成绩特别突出,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学教师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质课竞赛,获省级二等奖以上;或获省级教育科研、教改实验优秀成果一等奖以上;或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县、乡(镇)中学教师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质课竞赛,获地级二等奖以上;或获地级教育科研、教改实验优秀成果一等奖以上;或获地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2、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学教师参加编写正式出版的中学教材或教参,木人撰写8万字以上。县、乡(镇)中学教师 参加编写,并在县乡范围内使用的中学教材或教参,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
3、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学教师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4篇以上。县、乡(镇)中学教师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
4、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学教师本人完成的教学科研论文、教学作品、教具等在教育部门主办的比赛中获省级二等奖以上。县、乡(镇)中学教师本人完成的教学科研论文、教学作品、教具等在教育部门主办的比赛中获省级三等奖;或获地级二等奖以上。
5、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学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3年以上成绩突出,所带班级2次被评为地级以上先进集体,连续2年学生巩固率100%。县、乡(镇)中学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3年以上成绩突出,所带班级2次被评为县级以上先进集体,连续两年学生巩固率95%以上。
6、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学教师获省级以上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或获得地级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教学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次以上(可累计)。
县、乡(镇)中学教师获地级以上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教学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或获得县级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教学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3次以上(可累计)。
7、积极组织竞赛辅导(有教案、有教学计划),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学教师所指导的学生在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或委托其他部门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竞赛中,有3人(次)以上获全国三等奖、省级二等奖、地级一等奖以上。县、乡(镇)中学教师所指导的学生在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或委托其他部门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竞赛中,有1人(次)以上获全国三等奖、省级一等奖;或2人(次)获得省级三等奖以上。
第十四条 对不具备规定资历,但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属于中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范围的在职教 师,重点是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任现职2年以上可破格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破格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者,除具备正常晋升的评审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条:
1、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学教师参加编写的中学教材或教参,本人撰写12万字以上。县、乡(镇)中学教师参加编写的中学教材或教参,本人撰写8万字以上。
2、出版有较高水平的教学专著,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学教师的专著字数不少于20万字。县、乡(镇)中学教师的专著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学教师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6篇以上,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县、乡(镇)中学教师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篇以上。
4、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学教师所承担的教改实验成果获得省级以上教育或科研主管部门的一等奖(排名前3)。县、乡(镇)中学教师所承担的教改实验成果获得省级以上教育或科研主管部门的三等奖;或地级一等奖以上。
5、连续2年在本校完成的课堂教学时数平均高于国家规定课时定额的20%以上(提供各任课材料),且教学成绩特别突出。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学教师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质课竞赛,获省级二等奖以上;或获国家级教育科研、教改实验优秀成果二等奖以上;或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县、乡(镇)中学教师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质课竞赛,获省级三等奖以上;或获省级教育科研、教改实验优秀成果三等奖以上;或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6、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学教师获省级教学质量一等奖3次以上。县、乡(镇)中学教师获省级教学质量一等奖1次以上;或获地级教学质量一等奖2次以上。
六、附则
第十五条 本《条件》为中学评审中、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必须具备的基本申报评审条件。各校应根据工作需要,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教师中择优申报评审;对获得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等称号的教师,具有担任班主任工作经历的教师,应在符合本《条件》的前提下优先申报 评审;在任现职期间,支援农村(乡镇及其以下(不含县市所在地乡镇学校))教学工作一年以上的教师,或在农村(乡镇及其以下[不含县市所在地乡镇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可提前1年申报评审上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
第十六条 贵州省职业中学中、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按照《贵州省职业中学中、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实施细则》执行。
第十七条 本《条件》所称的论文,除注明的外,均是指在具有国内统一刊号CN或国际标准刊号ISSN符号或邮发代号的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包括高校公开发行的学报、增刊,出版社公开出版的论文集及报纸上发表的论文。
本《条件》所称的著作、教材、教参是指具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符号并公开出版的本专业的著作、教材、教参。
本《条件》提到的著作、教材、教参、论文及科研课题、项目等系指本专业的,其作者(完成人)都是指独立或排名第一。
本《条件》中所称“核心期刊”是指北京大学图书馆最新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刊登的学术期刊。
本《条件》所称的课时数是指课堂学时数和按其它教学环带(指带学生实习,指导学生实验,作学术讲座)折算的课时数。
本《条件》所称的字数,除注明的外,均指个入独立完成的字数。
本《条件》规定的著作、教村、教参以及获得的专利一项可折抵一篇论文。
本《条件》中凡冠有“以上”者,均含本级。
第十八条 各市(州、地)应根据本《条件》和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九条 本《条件》省人事厅、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条件》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黔人通(1999)53号文件同时废止。
二00七年六月五日
主题词:职称
资格条件
通知 贵州省省人事厅办公室
2007年6月5日印发(共30份)
黔人通[2007]86号的补充说明
第二条 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按州内放宽条件
第三条 提供州教育局的继续教育合格证书
第五、六条 55岁以上的男教师和50岁以上的女教师,达不到合格学历的可延长2年任职年限。
第七条 教学成绩处于同级同类学校中上等。教学成绩除必须制一张汇总封面外,每年单制一张表便于比较,另附教学成绩原件复印件,加成绩管理部门章。
第九条
1、地级教育科研,教改实验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同省级教育科研,教改实验优秀成果三等奖。地级教学质量二等奖等同地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县级教学质量一等奖等同县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乡镇获奖需提供乡(镇)中学组织活动的全程材料,并有县教育行政部门派员参加的证明材料。
2、团州委、州教育局联合表彰的地级先进团支部等同地级先进班集体。团县委、县教育局联合表彰的先进团支部等同县级先进班集体。
3、①本专业论文指的是任现职以来所任教学科的论文。②论文获奖地级二等奖可等同省级三等奖,提供获奖证书复印件和论文。
③三项基本功论文单项奖可算论文获奖。
4、提供教改,教材教法研究方面的全程材料,并提供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广文件。
5、指导青年教师应提供学校的文件及本条中的其他材料,示范教学或学术讲座应提供教育行政部门的全程材料及教师的 教案或讲稿。
6、“两基”先进个人,“普实”先进个人,“远程教育”先进个人,教育一线的“优秀共产党员”可列入荣誉称号范围。
7、数、理、化、英、生、计算机学科的奥赛,语文的叶圣陶杯作文大赛,省教育厅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获奖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行文的其他竞赛活动。
第十条
1、地级教学质量一等奖等同地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同九条2款
3、同九条3款
4、同九条4款
5、同九条5款
6、同九条6款
7、地级一等奖等同省级二等奖。其他同九条7款 第十一条 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学教研员申报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每年有论文或教研总结2篇,其中二篇发表或获省级论文评选三等奖,或地级二等奖以上。县中学教研员申报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每年有论文或教研总结2篇,其中2篇发表或获县级论文评选一等奖以上。
第四篇:省人社厅文件
关于做好2011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
工作的通知
鲁人社发〔2011〕63号
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省直各部门(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制度,现就做好2011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根据评审权限组建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高级评审委员会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授权的市、省直有关单位组建。继续授权济南、青岛等市组建工程技术、卫生技术、中学教师职务高级评审委员会,负责本市所属的相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评审工作;授权山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组建相应高级评审委员会,根据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数量、等级结构和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空缺需求,评审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或本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没有空缺岗位的,不再组织申报评审。(各专业技术职务高级评审委员会的调整情况详见附件)
二、2011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申报评审范围、标准条件和申报、推荐、呈报、评审、核准、备案等工作,仍严格按照《关于做好2010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的意见》(鲁人社发〔2010〕48号)有关规定执行。
三、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数量、专业特点和需求,精心做好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申报、推荐和评审工作。实行评聘分开的事业单位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数超过核准的相应岗位数15%和尚未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事业单位,除引进急需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外,不再推荐评审。
四、2011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时间安排为:8-9月组织申报、评议推荐和呈报;10月底前完成评审工作;11月底前完成审核、备案工作。各高评委办事机构要按照时间安排,组织受理申报材料,研究拟定《评审工作方案》,并在评审会议召开10日前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
五、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公开制度和个人诚信承诺制度,进一步增强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申报推荐评审工作的透明度。要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办理信访事项,对违反规定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人员、直接责任人及其有关部门(单位)相关责任人员,要按照《关于处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中违反政策纪律问题的暂行规定》及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六、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申报评审相关政策规定、表格式样及有关信息可登录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和各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所在部门(单位)网站查询。
七、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将对各级评审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申报评审工作的部署、实施及进展情况随时进行抽查。
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是贯彻落实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是坚持科学人才观,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密切配合,注意及时发现和解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完成。
附件:2011山东省专业技术职务高级评审委员会名单
二Ο一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第五篇:黔人通(2006)85号--工程系列
关于印发《贵州省工程系列中、高级职务
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的通知
黔人通[2006]85号
各市、州、地人事局,省直有关部门,各高等院校,中央在黔单位:
现将《贵州省工程系列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自发文之日起,原《贵州省工程技术人员评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推荐条件(试行)》(黔人职[1995]13号)和《贵州省工程技术人员破格评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推荐条件(试行)》(黔人职[1995]14号)停止执行。
各单位接此通知后,要做好广泛的宣传工作,将申报、评审条件及时通知到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以便按要求做好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评审的各项工作。
贵州省人事厅
二○○六年六月九日
贵州省工程系列中、高级职务
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试行)
一、总则
为培养造就高素质、社会化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在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有利于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根据《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件。适用范围:全省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工程技术的人员。
任职资格名称: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
二、基本条件
第一条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 身体健康,能全面履行本岗位职责。
第三条 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符合当年国家和贵州省对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 完成规定的本专业继续教育任务。
第五条 任现职期间,有下列情况,按以下规定执行:
1、在规定任职年限内考核被确定为“基本合格”的,每次延期一年申报;被确定为“不合格”的,每次延期二年申报。
2、在职称考试中违纪受查处者,从通报之日起延期二年申报;在申报中弄虚作假者(伪造学历、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从认定之日起延期三年申报。
3、受党纪、行政“警告”处分的,从解除处分之日起延期三年申报;受“记过”及以上处分的,从解除处分之日起延期四年申报。触犯法律,受刑事处罚的,从解除处罚之日起延期六年申报。
三、申报条件
第六条 申报工程师任职资格人员的学历、资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理工类硕士学位,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二年以上。
2、获得双学士学位(其中之一必须具备相关专业学位),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三年以上。
3、理工类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四年以上。
4、理工类大专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五年以上。
5、理工类中专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七年以上。
第七条 申报高级工程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学历、资历条件。
(一)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理工类博士后出站人员。
2、获得理工类博士学位,担任工程师职务二年以上。
3、获得理工类硕士学位,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三年以上。
4、获得双学士学位(其中之一必须具备相关专业学位),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四年以上。
5、理工类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工程师任职资,并担任工程师职务五年以上。
6、理工类大专毕业,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七年以上。
(二)申报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任职资格,必须具有理工类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取得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高级工程师职务五年以上。
四、评审条件
第八条 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
2、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法律、法规,能正确运用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3、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相关专业知识;了解现代管理科学等知识。
(二)工作能力和业绩,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能根据工作任务合理选用工作方法或技术手段,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具有编写技术总结和技术报告的能力和经历。
2、具有在专业工作中解决较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与经历。
3、具有指导助理工程师工作、学习的能力与经历。
4、任助理工程师期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地(厅)级科技奖1项;或获得大型企业科技奖1项(以获奖证书为准)。
(2)主要参与完成省(部)级1项或地(厅)级2项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
(3)在县以下(含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参与完成地(厅)级1项或县级3项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
(4)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实用新型专利1项,并将其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5)在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设计、研制、开发、推广应用中,通过地(厅)级业务主管部门鉴定(提供验收证明材料)。
(6)作为参加者,编写有一定技术水平的行业(地方)标准、规程、规范1项,并正式公布实施(提供验收证明材料)。
(三)论文与论(译)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公开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著作或译著,本人撰写一万字以上。
2、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内部资料性学术出版物(内刊、论文集)、增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篇。
3、在县以下(含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以第一作者在内部资料性学术出版物(内刊、论文集)、增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
4、撰写由本人参与的地(厅)级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的技术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总结等3篇,学术观点准确,数据齐全,结论正确。
5、编写本专业培训教材或技术手册,本人撰写二万字以上,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第九条 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全面、系统、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对本专业某一领域的理论或技术具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2、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现状、最新科技信息和发展趋势,熟悉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
3、掌握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主要技术知识和现代管理科学等知识。
(二)工作能力和业绩,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工作的技术规程、规范标准和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水平的能力。
2、具有科学运用本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工程技术工作中关键性技术问题和 准确指导、解决实际工作中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与经历。
3、具有指导工程师工作、学习的能力与经历。
4、任工程师期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三等奖或地(厅)级科技奖一等奖1项;或获得地(厅)级科技奖二等奖2项(以获奖证书为准)。
(2)在县在下(含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获得地(厅)级科技奖二等奖1项或三等奖2项(以获奖证书为准)。
(3)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主要承担完成省(部)级重大项目、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2项。
(4)在县以下(含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承担完成地(厅)级重大项目、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3项。
(5)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实用新型专利2项,推广应用后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税务或财务部门证明材料)。
(6)主持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设计、研制、开发、实现技术产业化,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通过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鉴定(提供验收证明材料)。
(7)在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完成2项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成果或引进大型先进设备(部分主要设备),在生产实践中取得明显经济、社会效益,并有创新技术成就,通过业务主管部门的鉴定(提供验收证明材料)。
(8)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编写国家标准、规程、规范1项或行业(地方)标准、规程、规范3项,并正式公布实施。
(9)在专业技术工作中成绩突出,获得省(部)级以上部门授予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或科技拔尖人才荣誉称号(以证书为准)。
(三)论文与论(译)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著作或译著,本人撰写五万字以上。
2、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和在内部资料性学术出版物(内刊、论文集)、增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2篇。
3、在县以下(含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著作或译著,本人撰写二万字以上;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内部资料性学术出版物(内刊、论文集)、增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
4、编写本专业培训教材或技术手册,本人撰写十万字以上,并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第十条 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在本专业某一领域的理论或技术水平具有创造性研究和较高的造诣。
2、引领本专业某一领域最新发展趋势,对本专业某一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有独到见解。
3、熟悉现代管理科学等知识。
(二)工作能力和业绩,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把握、引领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水平的能力。
2、具有科学运用本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工程技术工作中重大技术问题和指导解决实际工作中重大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与经历。
3、具有指导高级工程师工作、学习的能力与经历。
4、任高级工程师期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1项;或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三等奖2项(以获奖证书为准)。
(2)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完成2项国家级重点工程项目、科研项目;或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完成1项国家级重点(工程)项目、科研项目和2项省(部)级重点(工程)项目、科研项目。以上项目须通过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鉴定或验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3)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实用新型专利3项,推广应用后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4)主持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设计、研制、开发,实现技术产业化,取得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通过国家行业主管部门鉴定或验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5)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编写国家标准、规程、规范3项以上或行业(地方)标准、规程、规范6项,并正式公布实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6)在专业技术工作中成绩突出,获得国家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或科技拔尖人才荣誉称号(以证书为准)。
(三)论文与论(译)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著作或译著,本人撰写十五万字以上。
2、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其中1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5篇。
3、编写本专业培训教材或技术手册,本人撰写二十万字以上,并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五、破格条件
第十一条 对不具备规定学历、资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两年以上可破格申报工程师任职资格。破格申报工程师任职资格者,除具备正常晋升的评审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省(部)级科技奖1项;或获地(厅)级科技奖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以获奖证书为准)。
2、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完成2项省(部)级重大(工程)项目、科研项目。
3、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实用新型专利2项,推广应用后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税务或财务部门证明材料)。
4、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编写国家标准、规程、规范1项或行业(地方)标准、规程、规范3项,并正式公布实施。
5、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
6、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著作或译著,本人撰写五万字以上。
7、在专业技术工作中成绩突出,获得省(部)级以上部门授予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或科技拔尖人才荣誉称号(以证书为准)。
8、在县以下(含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技术工作中成绩突出,获得地(厅)级以上部门授予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或科技拔尖人才荣誉称号(以证书为准)。
第十二条 对不具备规定学历、资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两年以上可破格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破格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者,除具备正常晋升的评审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1项或三等奖2项(以获奖证书为准)。
2、在县以下(含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获省(部)级科技奖三等奖1项;或获地(厅)级科技奖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以获奖证书为准)。
3、获国家级发明专利1项。
4、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编写国家标准、规程、规范3项或行业(地方)标准、规程、规范6项。
5、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著作或译著,本人撰写十五万字以上。
6、作为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
7、在专业技术工作中成绩突出,获得国家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或科技拔尖人才荣誉称号(以证书为准)。
8、在县以下(含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技术工作中成绩突出,获得省(部)级以上部门授予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或科技拔尖人才荣誉称号(以证书为准)。
第十三条 对不具备规定学历、资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两年以上可破格申报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任职资格。破格申报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任职资格者,除具备正常晋升的评审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国家级科技奖(以获奖证书为准)。
2、获省(部)科技奖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以获奖证书为准)。
3、获国家级发明专利2项。
4、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专著或译著2部,本人撰写三十万字 以上。
5、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论文被EI或SCI收录1篇。
六、附则
第十四条 本《条件》中“公开出版物”指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学术期刊,“核心期刊”是指北京大学图书馆最新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刊登的学术期刊。
第十五条 本《条件》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条件》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贵州省工程技术人员评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推荐条件(试行)》(黔人职[1995]13号)和《贵州省工程技术人员破格评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推荐条件(试行)》(黔人职[1995]14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