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反腐败势在必行

时间:2019-05-14 05:0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时期我国反腐败势在必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时期我国反腐败势在必行》。

第一篇:新时期我国反腐败势在必行

新时期我国反腐败势在必行

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反腐倡廉,反腐倡廉是党风廉政建设的行动纲领。2013年底,党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对反腐工作进行了展望规划。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表示,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党的十八大指出,腐败问题不解决,将会人亡政息、亡党亡国。在总书记的指导下,反腐败成为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且随着反腐工作的进行,有一大批大小官员已经落马甚至锒铛入狱,反腐败取得了不小的成效,给广大官员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良好的警示,也让我们的老百姓拍手称快。在新时期,防腐败工作仍将是势在必行,义无反顾!

一、反腐败工作势在必行

(一)反腐败是时代要求

中国古代历史上多个王朝最后的灭亡都是和贪腐有着巨大的关系,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反腐倡廉具有着影响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意义。反腐倡廉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十分重视的大问题,因为反腐倡廉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社会安定。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整个社会经历了一轮大的进步,在经济的迅速膨胀下,金钱和权力的欲望也不断膨胀,腐败问题也日益凸显;目前中国社会正进入转型的关键时期,反腐败更是涉及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当前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潜在的难题,但反腐败工作迫在眉睫。反腐倡廉一直以来都是受到全社会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当前反腐倡廉呈现出了“中央高度重视”、“百姓高度关注”、“贪官高度紧张”的特点,一直是热点焦点问题。在过去几年的反腐败工作也成绩斐然,尤其是近期更是打掉了不少“大老虎”,整个社会都大快人心。反腐败是当前的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且将推动整个中国社会向着更好的方向继续前进。

(二)反腐败规范官员作风

随着反腐败工作在各个领域的开展推进,已是起到了一些成效,对于官员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规制作用,对于整个社会风气也起到了一定改善作用。2012年12月4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自八项规定和六条禁令发布后,对于规范官员作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每周都在对违反了中央八项规定的案件进行公示,近期公布的2014年8月11日至17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147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此外,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还开通了公款送月饼等“四风”问题举报窗,邀群众举报中秋公款送月饼、礼券等行为。这是继去年严禁中秋国庆公款送节礼之后,针对节日腐败的又一计“重拳”。受到中央反腐败影响的还有曾经的公款高端餐饮业和高端白酒市场,以前的公款消费铺张浪费,大吃大喝,因为反腐败严抓严惩,不到半年时间就卓有成效,官员们不再敢用公款大吃大喝,三公消费也有了明显改善。

(三)反腐败聚集百姓民心

贪腐表现在官员不作为甚至胡作非为,这将直接损害到党和国家的利益,今年来查处的贪腐案件中官员的贪腐受贿金额一个比一个巨大,动辄上亿元人民币,这贪腐掉的不仅是财产,更是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的人心。民心是一个国家的核心政治资源,民心向背和整齐度将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个国家,尤其是在遭遇重大困难时期。随着反腐败工作的有序推进,在社会上获得了空前的反响,不少人都大快人心,拍手称快。不少人民群众还参与到群众反腐中去,“表叔”杨达才的锒铛入狱和我们广大的网友的反腐参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群众路线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方针路线,反腐既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将群众性反腐纳入到现代民主法治中,同时又聚集了民心,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进一步推进反腐败工作将利国利民,势在必行。

二、进一步推进我国反腐工作(一)推进反腐倡廉宣传

清廉是对一个官员的基本要求,反腐工作要治标又治本,就要先从思想源头抓起,推进廉政宣传,构建清廉和谐新社会。加强反腐倡廉的思想教育,让全社会树立一种清廉的社会风气,让人们有一种以廉洁为荣,以腐败为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新加坡在廉政建设方面在国际上都十分有名,我们还可以学习借鉴新加坡的反腐倡廉教育的经验。反腐倡廉宣传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工作,需要持续的开展,逐渐深入人心,形成影响力。通过廉政公益广告,通过廉政宣传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等形式,向最广大人民群众传递社会的廉政风气,并且形成对贪腐的群众监督,对贪污腐败举报检举的意识。对于廉政教育最主要的对象,广大的政务工作者要进行深刻的廉政教育,形成明确的是非关,对于一些已经发生的贪腐案件要警钟长鸣,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的认识,远离诱惑,避免“鱼为诱饵吞钩,鸟为秕谷落网”。

(二)加强反腐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相对于法律监督而言具有更加灵活性和广泛性,因而要充分运用好反腐败的舆论监督。首先是政府部门和其他机关需要做到信息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一旦做到信息公开就等于是主动的接受群众的监督,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自己的蛛丝马迹。政府和其他机关应当主动的公布自己的除国家秘密各项政务内容,接受人民群众的质询,并积极做出回应。同时还应当做到提供方便快捷的举报检举,监督建议平台,让老百姓有问题时有及时可达的反映问题的去处,比如举报电话,市长热线,短信,邮件,微博,现场举报等方式,并且还要对举报检举和监督建议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回复和处理。其次是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网络反腐,意义重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网民称为日益重要的一股力量,在反腐败方面也起到了很强大的监督作用;目前网络反腐凭借着互联网的优势,被认为是群众监督的新形式,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有力补充。典型的网络反腐案件如刘铁男案,2012年12月,刘铁男因被《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实名举报,2013年8月8日,中央纪委对刘铁男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检查,经查,刘铁男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本人及其亲属收受巨额钱物;违规为其亲属经营活动谋取利益;收受礼金礼品;道德败坏。最终,正部级高官落马。可见,网络反腐在反腐败的大浪中也是功不可没,今后应当更加规范网络反腐,加大网络反腐的力度,更好地利用好网络反腐,更多人去参与到网络反腐。再者,新闻媒体的监督也是不容忽视的力量,一直以来新闻媒体对于贪污腐败问题的追踪报道都是揭开贪腐案件的有力武器。我们的新闻媒体应当继续做好自己的舆论监督工作,对于贪腐问题要敢于批评报道,对于廉洁从政要敢于赞扬推崇。(三)建立反腐权力监督

之所以会滋生贪腐,最核心的问题是因为权力缺乏制约,没有收到约束的权力就容易被滥用,一旦被滥用就必然涉及到了贪污腐败,涉及到了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因此要斩断贪腐的根,那就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形成对权力的制约监督机制。同时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不仅仅是反腐败的要求,也是实现法制现代化的要求,实现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因此,反腐败要重视权力制约,以吉林省为例,为了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吉林省在落实“两个责任”的同时,坚持“两个为主”,即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同时,要求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全覆盖,巡视工作全覆盖。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接下来的反腐败工作中要更加重视制度艰涩,加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建设,实现真正的把权力关进笼子,从源头上断绝贪腐。

三、结论

在当前社会经济面临转型的新时期,反腐败工作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反腐倡廉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是实现伟大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之举;进一步推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反腐败工作,新时期我国反腐败势在必行!

第二篇:我国反腐败问题

我国反腐败问题

自从党十六大提出了反腐问题,我国一直大力执行反腐这项艰巨的任务,态势良好,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尚未全面有效地得到遏制,反腐败斗争的任务仍然很艰巨。主要表现在: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滥用权力,贪污等现象,部门、行业乱收费、乱罚款问题突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公车使用、公款接待,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消费中的不正之风,也是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们从我国的国情去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第一:我国曾经处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制度,2000多年的封建官场是以是一部以贪官污吏为主、腐朽思想盛行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后,这种腐朽的思想还残留至今,一些地方政府对反腐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不重视反腐败问题,让这种思想愈演愈激烈。官员贪污,国家下拨的款官员私自收取一部分。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一些领域体制机制制度还不完善,客观上存在腐败现象滋生的空间和漏洞。各种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不断增多,增强了社会活力,但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在有些经济组织、不法分子拉拢腐蚀面前,经不住诱惑,搞官商勾结,谋取私利。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多样化,有利于引导全社会把竞争压力转化为奋发有为的动力,但不少利益关系和矛盾交织在一起,容易引发行贿受贿等行为。第三:我国的监督乏力,在党内监督方面,存在着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现象。尤其是作为党内专门监督机关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监督同级党委,特别是对“一把手”进行监督的难度十分大。第四:法制不健全和滞后性因素。法制建设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保障。一些地方、部门、领域无法可依和法律不完善的问题仍然存在。权力和责任没有完全对等地挂起钩,权大于责的现象严重,以致一些滥用权力的行为没有受到责任追究。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没有及时立法,罪与非罪,合法与违法的界限不清。如有关廉政方面的规定,没有及时上升为法律,惩戒的力度不够大,腐败低成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既有因监督力度不大,致使发现问题的几率较低的原因;也有发现问题后,因查处手段跟不上,或者无法、无章可依,致使腐败分子逃脱惩罚。

对于我国的反腐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切实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中央权威,确保政令畅通;认真抓好反腐倡廉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有力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严肃查处违反党纪的案件,保持党的纯洁和团结统一;不断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促使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深入开展治本抓源头工作,有效预防腐败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等等。

第三篇:浅议我国的反腐败

浅议我国的反腐败(原)

论文 2007-10-09 09:36 阅读339 评论18

字号: 大 中 小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非现在所有,也非中国所独有,古今中外莫能例外,是全世界各国政府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随之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一些社会问题,腐败现象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反腐败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寻求根治腐败良策。

一、腐败现象存在的根源

江泽民曾经指出“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它的主要表现是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权钱交易、挥霍人民财富、腐化堕落等现象。”①它对人民、对国家、对整个社会有相当严重的危害。那么腐败在我国源何得以存在和发展呢?

(一)私有制的存在是腐败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

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自从人类出现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私人占有以来,就一直存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一种观点。认为腐败是发展中国家固有的现象,是当地文化的劣根,其实这只是一种偏见。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只要私有制没有从人类社会中消灭,腐败这种社会痼疾就不可能自动消失。江泽民同志指出:腐败“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有励精图治的皇帝、清正廉洁的官吏,但历代统治阶级根本不可能解决腐败问题。剥削阶级从本质上是同人民根本对立的,历代王朝的覆灭都是同政权腐败分不开的。” ②在我国这样一个生产力较为落后,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与满足这种需要的条件存在较大差距的国度,本身也存在有许多诱发腐败现象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在一定时期内还将长期存在,反腐败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会是很激烈的。这是我们所面临的现实。在私有制没有从我们国家消亡以前,腐败现象都将存在,这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内在规律和根本原因。

(二)利益的驱动是腐败现象存在的原动力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美国的几位开国元勋也说过,人本身都有腐败的倾向。人性是复杂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好利之心,而在大量的唾手可得的收益面前,大多数人即使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也未必对其没有想法。贪欲总是在有机会就暴露出来,而权力给人带来的诱惑又实在是超乎人的想像的,掌有权力者只要有缝隙便会千方百计去寻租,权力只有遇到边界才会停止。正是由于人类这种原始的欲望和弱点,在强烈的利益驱动下,一些利欲熏心者便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寻找一切可乘之机攫取财富,腐败现象也就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正之风,如权钱交易、贪污受贿、行贿买官、跑官要官、造假骗官等现象是最好的例证。我们的少数领导干部正是由于面对金钱和权力的诱惑,无法很好的把持自己,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一步步走向腐化堕落。

(三)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是腐败现象存在的温床

腐败的表现形式尽管有所不同,但从根本上讲,腐败的实质就是权力的腐败,是权力职能的蜕变。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并迅速发展,与我们的政策、法律、法规存在漏洞和权力运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是密不可分的。腐败分子就是善于寻找政策漏洞,只要政策本身具有这样那样的漏洞,腐败现象就会很快地渗透进去,在其中开始滋生和发展,并很快形成规模。江泽民同志曾严肃地指出:“已经揭露出来的问题说明,我们在管理上、制度上存在不少漏洞,在领导作风上存在严重问题,使犯罪分子、腐败分子有机可乘。要吃一堑长一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堵塞漏洞,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坚决克服官僚主义。”③还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④如果我们彻底杜绝了漏洞,那么腐败现象也就失去了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四)反腐败的力度是制约腐败发展速度的关键

在公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情况下,腐败犯罪的发生率等于私有制与公有制的比率乘以防范机制。用数学公式表示:腐败发生率=(私有制/公有制)×防范机制 在私有制与公有制比例基本相当的不同国家中,防范机制是否有力、措施是否到位,在腐败发生率方面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这里所说的防范机制是一个复合体,它既包括一个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法律制度,也指一个国家的社会管理方式、管理能力、公民法律意识、文化素质、历史传统以及反腐败力度等,而在其他因素基本不变或者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反腐败力度就至关重要。在反腐败斗争中,腐败与反腐败本身就是对立的、矛盾的、相互排斥的。当反腐败的力量比较强大的时候,腐败现象的发展就比较缓慢而微弱。而当反腐败的力量有所削弱的时候,腐败现象的发展就会变得非常迅猛。所以反腐败的斗争是一个需要不断地、持久地进行的过程,而且,要不断加大打击力度,才能制约腐败的发展速度直至根除腐败。

二、腐败现象的危害

腐败的本质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对公共权力的滥用。腐败现象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它像瘟疫一样侵蚀着党的肌体,使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拉大了,关系疏远了,也构成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严重威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表象复杂,危害渠道多样

腐败就其表象来看,又表现为多种形式,概括起来有政治上、经济上和生活方式上的。政治上的腐败又可以分为用人的腐败、用权的腐败,腐败者信奉任人唯亲的选拔原则,滥用职权,欺上压下,离间党群关系,放弃共产主义信念,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终蜕化变质;经济上的腐败形式多样,常见的有贪污受贿、权钱交易,新兴的有利用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目的,如在奖券,信用卡上大做文章,也有麻将桌上送礼等等。经济犯罪目前猛烈之势在于团伙犯罪,许多大案要案所涉及的并非三、五人,一网就是一帮、一伙,这种形势更令人心惊胆寒;生活方式上的腐败表现在挥霍公款、吃喝玩乐、买别墅、养情妇,完全丧失起码的生活道德。不难看出,这三方面的腐败是相联的,政治信念丧失不可避免地转向经济上的腐化,生活方式也会随之变得奢侈靡烂,因此,腐败现象也就有增无减。

(二)破坏建设,动摇经济基础

腐败直接动摇着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经济的基础――公有制。腐败行为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的直接损失是惊人的。以吃喝风为例。据估计,1988年全国大吃大喝的公款有100多亿元。进入九十年代后,不仅未彻底刹住,吃喝掉的公款数额更是成几何倍数在增长。难怪有些人惊呼:如此吃下去将要“吃塌江山”了。同时腐败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无法估计。尤为严重的是,腐败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根据国有资产管理局的材料,从1982年到1992年,国有资产流失大约5000亿。这就是说,流失速度每天超过一个亿。近年来腐败更为严重,贪污、受贿、挪用的数额更向天文数字化发展,向高级干部队伍发展,腐败的恶性快速发展只会导致两极分化和全面私有化的出现,使我党丧失掉执政的经济基础。

(三)侵蚀肌体,腐蚀政治基础

腐败在政治方面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因为它削弱乃至破坏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尽管腐败分子是极少数,但其所作所为却严重损害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正义性。使党和社会主义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扭曲,使党的威信下降,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动摇。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腐败行为染指法律,使法律失去应有的严肃性,公开性。任人唯亲等腐败还导致“近亲繁殖”,使干部素质和政府的行政能力下降。严重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和亲和力,导致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政令法令招制抵触。执政能力大打折扣。出现政治危机。政治领域腐败的严重发展,也会背弃人民利益,使社会主义改变性质。

(四)混淆是非,毒害文化道德

在思想文化方面,腐败行为严重毒害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风气。腐败造成整个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素质的下降,它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危害,比造成的物质损失更为严重。直接导致一切向钱看、向权看的的可怕的畸形的人生观的社会化、全民化趋势,导致整个社会主流道德标准受到严重冲击,社会意识变得邪恶和扭曲。

(五)动摇信念,削弱党风党纪

腐败行为侵蚀着党的先进性,削弱着党的战斗力。在思想上,少数人的腐败行为是对共产党人崇高理想和革命精神的亵渎,严重毒害党内风气和党员思想,造成一些党员是非、善恶、美丑、荣辱观念的颠倒,思想混乱,灵魂空虚,不能发挥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组织上,腐败导致一些党组织内歪风邪气盛行,组织涣散,派性发作,纪律松弛,党员自作主张,各行其是。凡是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严重滋长的地方和单位,党组织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就受到严重损害。

综上所述,腐败现象给党和国家造成的危害是全面的,极其严重的,不加以制止和清除就会涣散民心,动摇国本,毁掉社会主义大业。执政党容忍腐败,无异于自挖墙角。

三、反腐败的思考

(一)加强教育与自我教育,筑牢思想和和道德防线

纵观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我们不难发现:没有哪一个腐败分子是从一开始就腐败,而是一步步的走向堕落的深渊,最终成为人民的公敌,社会的败类。这与其自身的修养休戚相关。因此,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作用绝不容忽视。邓小平同志指出,对贪污腐化和滥用权力的现象,“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解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教育在这里主要指对党员干部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其核心问题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真正过好“名位关、权力关、金钱关、色情关和人情关”,拒腐防变。努力使领导干部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对于教育和自我教育,我认为自我教育作用尤为重要,这正如同外因和内因这两个要素,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党员干部的自我教育是自省自律的重要手段,党员干部应依据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不断地进行对比检查,与先进找差距,深入持久地学习马列理论,增强爱国主义热情,在内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并力争自己成为先进、典型。由此,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作用才算真正地发挥出来。

(二)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完善廉政建设机制

只有在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中,扎扎实实地加强勤政廉政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相适应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消除产生腐败现象的根源。

1、要加强勤政廉政方面的法制建设。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是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勤政廉政和法制建设,一要使国家公务员牢固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法制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执法。二要注重完善法律。结合我们近年来打击腐败的成果和经验,及时把那些行为规范已经成熟的制度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尽快使我国勤政廉政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备起来,以彻底堵塞体制、法制和政策等方面的漏洞。

2、要尽早出台规范行政行为的文件。领导干部和一般公务员队伍中腐败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目前政治体制和人事制度上存在弊端。目前要抓紧建立和健全各方面规范的行政行为制度,通过规范性的文件法规, 使其行政行为有章可循。这将对规范领导干部和一般公务员的行为、抵制腐败现象起到积极作用。

(三)严格选人用人,彻底根除吏治腐败

最大的腐败是吏治的腐败。反腐的重要环节在“用人”上,以“任人唯亲、任人唯近、任人唯庸”为用人原则,非但腐败不能消除,而且还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甚至危及我们国家的社会安定团结。我们要造成“提拔一个好干部,激励一批好干部”的氛围,树立正气。可见,从严治党、消除腐败首先还是要搞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干部的推荐选拔任用过程中真正贯彻中央提出的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以及“四化”的方针,干部队伍纯洁了,腐败之风也就会渐小渐消。

(四)规范权力运作,保证决策民主、透明

腐败与权力是休戚相关的,腐败多表现在滥用职权、权钱交易,因此对于领导干部的权力进行一定的规范限制是很有必要的。尉建行曾尖锐地指出:“从陈希同,王宝森问题来看,一是对领导班子成员授权不能太大,更不能形成一个人大权独揽,……二是个人行使权力,要严格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不得越权,不得擅权,更不能侵权。”只有在权力行使中坚决推进民主化,才能有效地杜绝“一言堂”和“宗派主义”。在日常政务活动中,要十分注意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将权力界限划分清楚,才能保证干部执行职权时的合法合理。

(五)整合各种力量,确保监督全面、有效

革命导师列宁说过: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古今中外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为了遏制腐败现象,保持政府部门的清正廉洁,必须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使滥用职权的越轨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制裁和纠正,使弄权营私者无隙可乘。毛泽东同志在同黄炎培先生谈话时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2005年1月3日)中也强调“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三者统一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

1、要建立健全监督体制,赋予人民群众监督的权力,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要动员群众勇敢检举揭发腐败分子,要同腐败分子作坚决斗争。这同时也要健全保障体系,使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得到极大地发挥。

2、领导干部也要为民主监督开道,要真诚主动地接受群众监督,广开言路,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要建立健全以“公开化”为主要特征的公共权力运行程序,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过程,公开办事结果,以此来更好地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

3、健全监督网络,发挥整体效应。对腐败现象进行监督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必须健全网络体系,开展整体性全方位的监督。坚持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形成立体化的监督网络体系。一要自觉置身于在党组织的监督之下。切实加强班子内部互相监督,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的主渠道作用。二要加强各级人大监督职能。各级人代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监督和督促公务员依法行政。三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舆论监督是防止滥用权力、搞不正之风的有力工具。“不怕通报,就怕见报”,正是搞不正之风者的心态,他们视舆论与新闻媒介为强大的社会压力而不敢轻举妄动。

(六)加大处罚力度,从严惩治腐败分子

目前,国家已经制定出台了许多政策、法令来约束惩治腐败分子,但腐败现象似乎仍在蔓延,可以看出,惩治腐败的力度仍要加大,强度更要增强。当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法律面前不能人人平等的事件时有发生,使法律成为一纸空文,失去威慑的本色,应有的强制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因此,对于腐败分子,绝不能姑息迁就,而应毫不留情,从严惩处。

诚然,反腐败是一幅短期内难以勾勒完成的图画,它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是众所周知的,但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一定会铸就一座反腐倡廉的丰碑。

注释:

①、② 江泽民.《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93年8月21日。

③ 江泽民.《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94年2月28日。

④ 江泽民.《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95年1月23日。

【参考文献】

1、许法根:《国家公务员制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2、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中共中央办公厅通讯》〔2005〕第2期。

3、李景鹏.《论反腐败的系统工程》.《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4、胡鞍钢.《对腐败问题的估计和诊断》.清华大学反腐败战略研讨会,2001年3月。

5、罗景一,王奇.《党政干部职业道德》.法律出版社,1990年.

6、《学习党章 遵守党章 贯彻党章 维护党章学习读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2月。梓楠于07年7月1日

第四篇:我国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势在必行

我国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势在必行

【关键词】医院管理

管理是现代医院建设发展的决定因素,医院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证性科学,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是实现医学管理科学化的前提基础。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在结构、人员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管理可以提高50%的效益。目前,我国医院的管理人员大多是由年资高的专家教授担任,他们多是在医学上颇有造诣的学科带头人或研究生导师。他们身兼数职,虽然管理医院是他们最荣耀的职位,但也是他们不大情愿的工作,因为业务第一是每个医生坚信的人生信条。在这样情况下,管理便显得较为脆弱。面对入世后的冲击和我国当前医疗卫生的特点,管理人员职业化势在必行。医院管理人员非职业化的弊端

1.1 医院管理人员非职业化不适应现代医院管理形式 管理是现代医院构建的决定性因素,而现代医院的管理模式是以经验管理为主流的。非职业化的管理人员多是从临床选拔上来,对于业务他们是精通的专家,但是管理这门科学却是他们从未接触的领域,使他们摸不着头绪,便会出现“专家管理”所造成的“临床式的管理”、“经验管理”,主要是抓业务和与业务有关的考核、奖励等,并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现代医院管理的形式是逐步走向正规和专业化的,非职业化的管理人员是业务为主的“兼职”管理,容易导致在经营过程中追求短期效应,耗损原已不足的卫生资源,从而难以形成职业激励机制、合理的分配机制和科学决策机制,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1.2 医院管理人员非职业化不利于医院的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体出现在社会的经济舞台。医院是计划经济最后一个堡垒,如果没有懂得管理和经济的人员参与到医院的经济建设中去,医院便只能滞留在墨守成规的模式下。现在医院多是靠扩大规模、改聘合同制人员而增加效益的。其实医院也是经济体的一员,不管是盈利也好非盈利也罢,经济利益始终是医院追求的目标。而要实现医院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除了保持和发展新的医疗技术并应用于其中,还必须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使其管理下的医疗技术发挥更大的效益,因此,管理人员的职业化是在医院经济发展中也就格外重要。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的必要性

2.1 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是医院竞争的需要 医院以先进的科技为依托服务于民,又要通过这种先进科技获取效益,这就需要将先进的科技和优秀的管理融为一体,发挥更大的作用。入世后我国的医院将受到国外各种医疗组织机构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抵制冲击,并不断强化自身优势谋求竞争中的最大利益,就必须有职业化的管理人员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并执行一套灵活可行的管理方案,进行医院管理。21世纪是全球经济时代,在医疗卫生领域,医院组织机构既分工明细又交叉综合,对医院管理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要求越来越高,因

此,面对中国加入WTO,我国医院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势在必行。

2.2 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有助于医院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医院是个社会性和公益性的特殊职业的开放体系,要想健康地持续发展,高科技的医疗成果、精湛的医疗水平是必不可少的。要使这些成果转化为物化成果,就要有科学的管理为其保驾护航,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浸透在医疗的每一个环节,以保证医院健康地可持续发展,而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是实现医院管理科学化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医院还是社会结构中的互动实体之一,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极佳的群众口碑是医院的无形资产,协调好与之关联实体的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我国医院目前管理人员非职业化的模式则难以胜任。

2.3 院管理人员职业化有利于医院人事制度的改革 目前 医疗市场的竞争其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医院内部也面临着人力资源调整的问题,而我国的医院管理普遍存在着用人制度的问题:医院在职工的招聘、使用、辞退方面缺少应有的自主权,管理者的指令缺乏应有的权威性。这种不科学的用人制度,使我们认识到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近在眉捷。只有专业的管理人员才能适时提出用人方案不断深入开发人力资源,不断培养人才使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给人才提供一个施展才华和发挥潜能的舞台。只有知人善任,才能人尽其才,使得在人力成本最低的情况下达到最大效益。

2.4 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有利于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 医院是个高科技的实体,高技术成果纷纷向医学领域渗透,推动医学理论与实践取得更大突破。医学科技正进一步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并深化其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工程技术等科学相互联系、交叉和渗透,科学地协调、处理多学科之间的联系,非只有专业管理知识的人才不可 [1]。知识经济时代的医学发展对医院管理的要求更高,因此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势在必行。推行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的改革方案设计

3.1 转变思想,建立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观念 我国医院的管理队伍多是学医疗的,学习管理专业的较少,专职搞管理的较少,学习管理被重视的较少,有管理专业的院校被重视的较少,这是一种长时间延续下来的不正确意识形态。在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利益相互碰撞下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呼之欲出,医院正缺少这些既懂管理又懂经济、人文的专家,他们将成为医院发展的有力推动者。卫生事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就必须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速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进程。只有有经营管理意识、经营能力、创新能力、市场意识的管理人才,才有更多赢的机会。我国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的最终实现,取决于人们对医院管理职业化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而且将主导医院管理的全过程 [2]。

3.2 实行专业人员管理 管理是一门科学,在科学的领域与医学是并列的。医院在引进

先进的医学人才时,也应注重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医学业务专家即使是通过了培训也很难达到与MBA等管理人才相同的水平。正如同仁医院引进MBA专家一样,管理应该被医疗界所认可。比如说可以在重点学科科室等部门引进专门的管理人才,让他们去管理,以便于把科主任解放出来做研究、带学生。二者共同参与医院管理,可能双方相互配合,使彼此的长处和作用更能呈现出来,使医院管理达到更高一个档次,医院效益更上一个台阶,因此,医院管理职业化并不是排斥医院专业人员参与医院管理,二者应是相辅相承、相得益彰的。而目前都是医疗专业人员在唱独角戏,医院的更大的效益还没有进一步挖掘发挥出来。由于医院有其特殊性,所以主管是经过培训的医学专家,参谋与智囊团一定要有管理专家参与,才能保证医院的整体和重点科室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医院不应再是“专家管理”,而应该是“管理专家”。

3.3 对职业化管理人员也须实行利益驱动 利益驱动是一种激励制度,它与精神激励同样重要,只讲奉献精神,不讲物质利益,不是唯物主义。社会生活,必须具备基本的物质保障。因此遵循经济规律,必须对职业人医院管理人员实行有效分配制度。一是实行职业岗位年薪制,按医院管理职业化层级责任,结合年终综合效益与管理业绩分配工资;二是实行股份制,受聘期内享受分红,对获终身受聘荣誉者将终身享受股份所有;三是设立与技术职称相对应的医疗管理人员内部分配制度,即现在医院正在实行的固定工资和以辅助形式发放的承包奖金两部分构成的分配制度;四是对优秀的有突出贡献的医院管理专家,颁发相应的社会荣誉称号、业绩证书,或给予经济奖励等。将个人的利益荣辱与医院的建设发展紧密相联,真正激发医院管理人员靠管理好医院来体现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以优异的医院管理业绩作为获得个人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荣誉的内在动力,从而将医院管理职业视为其生存的现实基础和人生的高尚品味 [3]。

面对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全球经济等新经济理念与格局,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面对卫生系统深化改革、医院加强内涵建设、人民健康需求多样化,面对医院组织既分工明细又交叉综合的管理特征其及对管理人员的概念、技术、协作、政策、商业、控制等综合能力提出的特殊要求,尽快实现中国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英立平.试论建立公立医院职业化院长体制的必要性.中国医院管理,1998,8(19):11(459).林国红,刘丽群.论医院管理“职业化意识”.中国卫生经济,2002,21(9):10-11.林国红,刘丽群.我国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02,21(8):11.(编辑李 梁)

作者单位:110004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第五篇:浅谈我国反腐败建设

浅谈我国反腐败建设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腐败现象也日益增长。腐败现象在备受人民关注的同时也给政府乃至国家施加了压力。十五大以来,党和政府开始重视反腐败的建设。从源头上、从体制上预防腐败,通过深化改革和建章立制,初步建立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反腐败制度体系,使反腐败建设得到了初步成效。但腐败之风并未得到根本的遏制,其重要原因是我们在反腐败的认识上思路不太清晰,容易导致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我们要创新反腐败理念,纠正过去错误的做法,对反腐败进行重新认识,让反腐败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关键词】:反腐败建设新认识建议

【正文】

一、腐败的表象及本质

腐败的本质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及公共权力的滥用。腐败和权力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权力过分集中或行使不当都容易产生腐败。而就腐败的表象来看,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生活方式上。政治腐败表现在用人腐败和用权腐败上,腐败者信奉任人唯亲的选拔原则,滥用职权,欺上压下,离间党群关系,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终导致了质变。经济腐败则表现在贪污受贿和权钱交易上。而生活方式的腐败则表现在挥霍公款、吃喝玩乐等丧失道德的生活作风上。不难看出,政治、经济和生活方式这三个方面的腐败是相关联的,政治信念的丧失不可避免地转向经济上的腐化;生活方式也会随之变得奢侈糜烂。因此,腐败现象也就会变得有增无减。

二、对反腐败建设的新认识

坚决反对腐败,是由我们党和政府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性质所决定的。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腐败现象出现了群体化、高官化、巨额化、期权化、潜规则化、国际化、新型化等新特点。因此,对于反腐败的建设我们更要创新反腐败理念,对反腐败进行重新的认识。

1、反腐败不等同于重刑惩罚

透明国际认为,腐败之所以发生,是由于现存的制度有漏洞。因此,建立人们难以逾越的腐败障碍,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才是当今反腐败的主题。反之,将反腐败等同于重刑惩罚,不但会使真正需要反腐败制度的建设受到忽视,还会导致反腐败的结果不理想。当然,反腐败和建设清廉社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使是世界最清廉的国家也不是一天之内就能形成的。今天的清廉并不代表永远都会清廉,因此,反腐败又具有动态性。只要各国政府加大反腐败制度的建设,实施得当,建设在民主和法治上的清廉政府就不会遥远。

2、实行连带责任制,并形成良性的社会劝导机制

现在,腐败现象之所以屡惩不止,关键就在于惩治腐败往往只限于对腐败分子个人的追究,而没有将腐败分子与其近亲群体连带追究,致使一些腐败分子无所忌惮,甚至滋生“腐败我一个,幸福几代人”的腐败心理。实行腐败责任连带制追究,即一个人腐败要“罪”及其知情不阻的近亲群体,“罪”及其主管领导、推荐领导,使领导的近亲群体从关心自己利益出发自觉约束自己言行。

3、廉政文化的建设

清廉国家的实践表明,廉政文化对公共权力的异化具有重大的防范作用,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廉洁自律是政府官员必须具备的品格。在社会转型时期,执掌公共权力的公务人员面临着各种利益的诱惑,其对公共权力异化的承受能力变

得十分脆弱。故而,必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固本函源。廉政文化的建设是个漫长的过程,其成效也不能迅速体现;但是一旦廉洁光荣、贪污可耻的思想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中,弥漫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那么贪污腐败滋生的土壤将会渐渐贫瘠,干部、官员的自我道德约束机制也就逐步塑造得坚不可摧。

三、对反腐败建设的建议

1、划定权力界限、把住用人关口

腐败与权力是休戚相关的,腐败多表现在滥用职权、权钱交易上;因此对于领导干部的权力进行一定的规范限制是有必要的。在日常政务活动中,要十分注意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将权力界限划分清楚,才能保证干部执行职权的时候合法合理。而腐败的关键在于“用人”上,以“任人唯亲、唯近、唯明、唯庸”为用人原则,不仅会使腐败现象不能除,反而还会丧民心、殃政权。在干部的推荐选拔任用过程中真正贯彻中央提出的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以及“四化”方针,腐败之风才会渐小渐消。

2、发挥合力作用,充分发动民众反腐败

反腐败不仅仅是政府和执政党的责任,更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只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保障群众的监督权,才能使腐败现象无处藏身。许多案例显示,一些群众正当的检举、揭发、意见、建议没有呗认真对待;一些群众的正当诉求被当成无理取闹;甚至出现受理单位与被举报人串通,从而导致举报人遭受不利的情况。那么,如何更好的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呢?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赋予人民群众监督的权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动员群众勇敢检举揭发腐败分子。其次,领导干部也要为民主监督开道;要真诚地接受群众监督、广开言路、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最后,要建立健全的以“公开化”为特征的公共权力运行程序;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过程、公开办事结果,以此来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在群众与反腐败机构二者之间建立起正常可靠且安全通畅的联系通道不仅是当权者决心反腐败的表现,更是能获得社会最有效支持的表现。

4、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建立制度防线

在我国,无论是法制建设还是党风廉政建设,执行力的问题始终是个大的问题。只有增强政府政策的透明度,加大政府、党政机关的执行力度,对反腐败的执行要独立和高效,才能反腐败工作提上更高的水平。

5、适当提高收入,充分体现廉者厚养原则

就目前我国的国情而言,对于领导干部尚无法做到高薪养廉。但在我国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提高公务员的收入,使其能以合法收入满足其正常消费。也可以仿照养老金的收缴方法,在银行设立专户储存,由个人、单位和国家共同缴纳,公务员退休时一次性发放,使那些终生廉洁从政的人,有一笔丰厚的基金安度晚年而无后顾之忧。对于一些不廉受惩的公务员则按程度扣除部分甚至取消全部的廉政养老公基金,并可能被作出从业限制。把公务员的经济利益和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实行“积薪养廉”制,从而增加公职人员廉洁从政的收入预期和从事腐败行为的成本预期,降低腐败动机。

【参考文献】:

1、何增科.《中国转型期腐败和反腐败问题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1)

2、李统书.《腐败产生的思想文化根源及治理对策》.[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4,(4)

3、袁永宁.《腐败的经济学分析及反腐败的经济对策》.[J].山东经济,2006,(5)

下载新时期我国反腐败势在必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时期我国反腐败势在必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我国反腐败刑事政策

    浅析我国反腐败刑事政策 摘 要:现在虽然在大力度的进行反腐工作,但是对腐败犯罪所保持的高压态势似乎是收效甚微。当然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只把责任推到反腐败刑事政策身......

    论新时期加强我国安全政策

    论新时期加强我国安全政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摘要:人类进入新世纪,影响和平和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世界还很不安宁。在新世界的新阶段,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人民生......

    新时期我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探析

    新时期我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探析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把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与企业各种先进管理理论相结合,是企业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

    浅谈新时期我国农村公路建设问题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浅谈新时期我国农村公路建设问题 浅谈新时期我国农村公路建设问题 摘要:本文首先阐明了新时期我国农村公路建设重要意义,对现阶段农村......

    企业改革势在必行

    企业改革的几点看法 当前,国企改革从中央到地方,已是大势所趋,国策所向。这应该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最大的改革战役,它不同于减员增效,也不同于制定一般的计划经济......

    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2010年02月28日 16:25 人民网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近年来,我国建筑规模迅速扩大,现在一年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积,比所有发达国家一年建成的房屋......

    建构主义势在必行

    静安一中心新梅陇小学 建构主义势在必行 首先谈论一下我在学习建构主义后,对建构主义的一点理解。 建构主义主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学生固有的知识结......

    我国反腐败法律体系现状和完善(大全五篇)

    我国反腐败法律体系现状和前瞻 内容摘要 腐败问题是目前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社会污染和重大政治挑战。腐败现象之所以蔓延,纵然有其社会、经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