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加强我国安全政策

时间:2019-05-12 00:5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新时期加强我国安全政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新时期加强我国安全政策》。

第一篇:论新时期加强我国安全政策

论新时期加强我国安全政策

建设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摘要:人类进入新世纪,影响和平和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世界还很不安宁。在新世界的新阶段,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但是近年来我国国内安全坏境形式和周边安全坏境形式不容乐观,因此加强我国安全政策建设尤为重要。

主题词:国际坏境、国内环境、周边坏境,政策建设

参考文献:《大学军事教程》、《中国近现代史》

一个国家的安宁,稳定与和谐直接依赖于它的安全政策,好地安全政策能给社会带来安定,过时的则无法满足国家安全的需求,甚至会产生动荡。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讲,在新时期加强我国安全政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想而知

而正确判断国家所处的安全坏境是制定安全政策、发展战略策略的重要依据。所以,要了解我国安全政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制定安全政策,就必须要认识到中国所处的安全坏境。

安全坏境是指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形式和

格局,它主要包括国际安全坏境、周边安全坏境和国内安全坏境。

先简单地了解一下国际安全坏境:.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力图建立以其为主导的世界单级体制,对外政策表现出强烈的“单边主义”色彩和“军事化”倾向。它接连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并间接参与了前不久爆发的利比亚战争。在极力推动“北约东扩”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传统的美日、美韩、美澳联盟,巩固了对世界格局的掌控地位。这不仅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构成了重大威胁,成为了世界不稳定的主要根源,而且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进程也带来了严峻挑战。但随着欧盟、俄罗斯等各种战略制衡力量的不断成长,在制衡“单级”问题上相互合作,彼此借重的趋势也在继续增强。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多极化将在曲折中艰难推进,总趋势不会逆转。

在经济方面,随着世界性市场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当今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中,生产要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以寻求最能增值的配置,任何国家都不能孤立于世界之外去发展自己的经济。经济全球化可以促成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为各国经济实行优势互补和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它也有着不可忽视和难以避免的负面影响。发达国家竭力维护旧的经济

秩序,借助其在国际经济竞争方面的优势,采取一些手段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拉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这之间就产生了一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将或可引起社会**或局部战争。

另外,由于高新科技技术对各国综合国力地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各大国均将高新科技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评定标准。当代世界正在展开的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一场决定各国前途和未来命运的大角逐,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

还有新军事变革的加速推进,它是人类进步的重要体现,同时亦对世界多数主权国家与政治实体产生了巨大冲击。非传统威胁的逐步增大也使国际安全坏境变得复杂,如

9.11事件、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甲型H1N1,以及长期困扰人们的艾滋病。

纵观国际安全坏境形式,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在世界洪流中所处的位置。在军事方面,中国发展十分迅猛,目前已处于世界前列。在经济方面,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极为迅速。而自2001年加入WTO,中国经济得到了更好地发展,但机遇和危险是并存的。众所周知,中国的GDP已经飙升至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综合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世界对中国的不利影响与威胁。

国内安全坏境:

台湾的问题任重而道远,“台独”分裂势力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图谋遭到挫败,台湾局势发生重大的积极变化,两岸双方在“九三共识”共同政治基础上恢复协商并取得进展,两岸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但“台独”势力还在继续进行各种分裂活动,两岸关系中的矛盾还需要解决,某些外国势力仍然阻挠甚至干预两岸的和平统一进程;但是,更具主导作用的是,祖国大陆继续发展和我们反“台独”的坚决斗争,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一个中国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将更有力地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也将更有利于我们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统一方向发展。由于中国政府制定和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和正确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社会主义的民族主义的活动还相当猖獗,主要变现在西藏和新疆两个地区,如2008年的3.14事件。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我们也可以看出新时期安全政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周边安全坏境: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一个相对和平稳的安全坏境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中国与所有邻国的关系得到全面改善,没有一个国家与中国处在敌对状态。中美关系的发展曾经历了一个曲

折的过程,在科索沃战争危机及中美撞机事件的挫折后,有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方向。中国与俄罗斯保持着良好的国家关系,两国领导人曾多次互访,先后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和友好条约。中国与日本建交后,两国关系发展基本平稳,双方都把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关系作为各自的基本政策。中国与欧盟各国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中国的安全坏境存在着两重性,一方面是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安全坏境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又面临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威胁。美国从地理位置上讲与我国远隔万里,但在中国安全的许多问题上,美国的“影子”无处不在,对我国安全坏境有着综合的影响。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是中国安全坏境的不稳定因素之

一。中国周边地区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不能排除,这对中国的安全坏境会产生不利影响。如朝鲜与韩国的长期军事对峙,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对立。

中国与周边国家边界和海洋权益争端的解决很困难,尤其是前些日子的钓鱼岛事件,使中日的局势异常紧张,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影响中国边境和领海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从国际安全环境、国内安全环境、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问题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安全方面的威胁。新时期国家安全问题更加紧迫,必须加强我国安全政策建设,从而更好地应对安全环境的变化,保障国家安定团结,维护国家

安全。

新时期加强我国安全政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第二篇:论新时期加强我国安全政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论新时期加强我国安全政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摘要

主题词

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安全领域在不断扩大和细化。国家安全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军事安全,而且也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等等方面。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多方面的威胁,不仅有传统的安全问题:国家的主权问题;也有许多新的难题:大型的流行疫病、来自网络的信息安全威胁等等。由此可见,在新时期,我国加强安全政策的建设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的延伸和发展;在政治、军事和经济这三个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当中,经济安全发挥着根本性的基础作用。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不是虚的,它由个人和企业,和一个个相关的主体构成。它们利益的有效的保护,从整体上来说,就是在维护国家的安全。世界的几个主要国家,其国家安全开支中用于维护经济安全的开支比例就超过了一半,由此凸显出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当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经济安全的保障是十分重要的。

而经济安全政策的必要性则更不可忽视。如今,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地位愈加重要。中国已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我国的外贸迅速增长。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在享受甜美果实的同时,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频频遭遇“苦果”。我们不仅面对贸易壁垒和 “侵销”的指责,金融全球化发展中的无序现象也给金融市场的开放带来风险。一些跨国公司甚至遭遇经济间谍、或是成为了经济间谍的工具(就比如最近令人关注的力拓间谍案)——由于跨国公司的本质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其战略目标与东道国的长远发展战略必将发生冲突,因而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东道国的国家经济安全。

只有发展才有安全,只有及时制定并有效实施保证中国经济安全的切实措施,中国国家经济安全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安全”,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在政治方面,中国应不断完善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从而保障国家的政治安全。新时期,我们面临着更艰难的政治安全挑战。

首先,是敌对势力的“分化”图谋。西方国家利用我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利

用中国自身正在进行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时机,以各种经济手段干涉中国内政,威胁着我国的政治安全。

其次,台湾问题是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不稳定因素。台湾问题本是中国的内政,但这个问题的发展过程中总是有外国的干涉。“台独”势力的猖獗活动是十分危险的,这将是对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挑战。而除了“台独”势力之外,“藏独”、“疆独”势力也在策划、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

由此可见,加强我国的政治安全建设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为了全方位地维护中国政治安全,我们必须从大力发展经济入手,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增强军事实力;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妥善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强化国民的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开展积极有效的外交活动,营造宽松有利的国际环境等等.虽然就总的形式而言,冷战之后,中国军事安全环境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但是中国军事安全面临的潜在威胁却依然复杂多变。

首先,中国综合国立的大幅提高,是我们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迅速崛起的中国使一些外部力量把中国看作主要竞争对手,对中国抱有疑虑,对中国施以防范,乃至战略遏制。

其次,中国的地理环境复杂。我们有着漫长的陆地边界和海域边界,国防安全是重中之重;我们与众多国家接壤、临近,其中不乏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一些周边地区是民族分裂势力、恐怖主义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聚集地。这无形中造成了更多的军事威胁。

而且,我国的军事实力相对于欧美大国,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威胁也日益猖狂。

因此在新时期,国际形势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军事安全的挑战。中国近代史中一页页悲剧应当给我们新时期的军事安全政策以警醒。

4结语

在新时期的世界舞台上,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以营造互信协作的国际安全环境。中国的安全政策有三个目标,一是保持中国自身的稳定与发展,二是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三是促进国际安全对话与合作。

在全球化的巨大浪潮下,中国应该关注其国家安全政策,既重视传统安全威胁,又密切关注非传统安全威胁;既重视军事、政治安全,又密切关注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安全;既重视加强本国安全,又密切关注国际安全合作,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参考文献:中国和平崛起面临六大安全挑战 石晓虎 司银涛《时事报告》

新世纪中国军事安全形势及面临的挑战 韩灵 《领导文粹》

全球化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马维野 《第一届国际软科学研讨会论文集》

新形势下国家安全观的内容及特点 马振超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第三篇:论新时期我国渔业船舶安全管理工作

新时期安全生产的十大标志

本文所指的新时期,是指党的十六大以来至今的这段时期。这期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在法制、体制、机制和投入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使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10个方面。

一、唱响“安全发展”的主旋律 2005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施行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企业重视安全生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35%以上,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这表明,我国已进入“安全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全社会都在高唱“安全发展”的主旋律。

二、修订与国际接轨的安全生产重要统计指标 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力争到2020年,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的好转,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率、10万人死亡率等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的目标。

《纲要》首次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和“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两个综合性安全生产状况的规划指标纳入其中。国家统计局在《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也将上述两个综合指标纳入国家统计指标体系。

这些统计指标与国际接轨,更具有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比性,能更合理、科学、具体地评价一个地区、行业或领域的安全生产状况。其统计和分析成果,将为政府决策、企业决策、社会监督、媒体监督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

三、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首次实现量化考核 我国从2004年开始建立以控制死亡人数为重点的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部分地区将控制指标完成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2005年加大了建立完善控制指标体系的力度,把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10万从业人员生产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省(市、自治区)。2006年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达的全国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由11项22个指标构成。

安全生产规划的“控制指标”对于各地区和各行业具有普遍适用性,能大体上考核、监督、约束和评价相应的安全生产工作。

四、专家论证我国正处于安全生产事故的多发期 对近几年我国灾害不断、事故频发、死亡人数攀升的现实,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思考。他们的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在1000美元~4000美元之间时,是该国的事故多发期,尤其是在1000美元~3000美元之间时,更是高发期。而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正处于这个事故高发期。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都曾经出现过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特大事故频频发生的情况。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工伤事故死亡率和我国当前情况大体相似。

正确认识、论证和判断我国处于安全生产事故多发期,对我们全面遵循安全生产客观规律,借鉴发达国家安全管理经验,科学客观地面对事故和死亡,冷静应对灾难和灾害,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的投入,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认识平台。

五、生产事故死亡经济赔偿标准不断攀升,生产者用法律手段维权意识增强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等现代管理理念的提出和强化,在安全生产事故等领域,对死亡者的经济赔偿标准有了很大的提高。一般煤矿工人、建筑工人可获赔20万元,国内民航业去年也把遇难者的赔偿标准从7万元提高到40万元。

国务院在《决定》中指出,要加大事故赔偿力度,提高赔偿标准。虽然《决定》没有提出具体的经济赔偿标准数额,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中也没有硬性经济赔偿标准,但是许多省(市、自治区)都根据辖区现实情况,参照几起特大煤矿事故的死亡赔偿情况,对赔偿标准做出了规定。

事故遇难者经济赔偿标准的提高,一些行业和领域最低赔偿标准的暂行规定,一些家属对死亡者赔偿案件的诉讼,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劳动者生命价值的关爱。这将极大地促进雇主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改善劳动条件;也会促进劳动者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六、保险业在安全生产管理领域正在扮演重要角色 2004年1月1日,全国实施《工伤保险条例》,直接促进矿山、建筑等高风险领域职工和农民工参加保险。

2004年中国保监会在北京、上海、深圳、广东、海南、山西、河北、吉林、安徽等9个省市启动高危行业的雇主责任险,把企业或雇主的民事经济赔偿责任通过保险服务,转嫁分散出去,从根本上转变“工人卖命,老板赚钱、政府发丧”的被动局面。

第四篇:分析我国新时期的科技创新政策

分析我国新时期的科技创新政策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专业:食品科学 学号:201411832021 姓名:郭强强

摘要:随着我国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在神州大地上激流涌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所孕育的奇迹已露端倪,只要我们从体制机制和政策上大力支持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每一个创业创新者都拥有梦想成真的公平机会,必定能够开辟经济增长新天地,必定能够形成奋发进取的时代新风尚和社会繁荣新气象。因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不可低估。

关键字: 新动力 体制改革 科技创新 社会进步

创业、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创业创新始终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掀起过多轮创业创新浪潮,每一次都给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可以预期,随着新一轮创业创新大潮的到来,通过深化改革将激发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的创业和创新潜能,从而为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打造不熄引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注入强大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鼓励大众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市场、打造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大众创新创业是保持“中高速”的新动力。从扩大消费需求看,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将加快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业生态,帮助创业者制造出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高质量利基产品,挖掘产业“长尾”中蕴藏的富饶金矿,充分激发和释放新的消费潜力;从增加投资需求看,大众创新创业将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1]不断创造新的投资空间,创新投融资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在去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开幕式上发表特别致辞,首次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称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他说,体制的创新,可以激发亿万人的创造力,也可以改变亿万人的命运。在达沃斯,李克强总理提到了淘宝村,东部一个700户的小村子,开了2800家网店,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李克强总理曾多次说过:“对网购、快递新经济、新业态要高度重视。总不能让新的去适应旧的,更不能让脚适应鞋”。他还经常讲:“要善待草根创业者,善待年轻人。只有他们有希望有期待,国家才会有未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给许多年轻人一个追梦的机会,对社会经济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给予特殊强调,这绝不是偶然的。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

[2]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推动经济转型、释放社会活力,社会投资和创业创新热情迸发。去年,全国新注册企业在上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1200多万户,其中首次参与投资创业的自然人多达291万人。在此背景下,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创客”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迅速成长。一大批热衷于创意、设计、网络的年轻人,紧跟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制造的潮流,用自己的“桌面工厂”生产出一大批令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却又接地气、有市场的新型产品,颠覆着传统的制造和消费模式,乃至产业布局和投融资方式。目前,北京已形成亚洲规模最大的“创客空间”,深圳的华强北已被视为“创客圣地”。韩国《中央日报》最近刊文称,去年中国新的风险创业者是韩国的100倍,吸引的创业基金是其15倍以上,中国的“创客风潮”已成为韩国一大威胁。这是否危言耸听姑且不论,但中华大地涌动的“创客风潮”显然加速推开了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工业革命大门,正在引领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

不久前,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感慨地说,如果全国有1亿至2亿人能去创业创新的话,就会打造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传统增长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唯有加快经济转型,特别是进一步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才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筑牢基石,为经济发展增添持久动力。不仅如此,进一步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还有利于广泛动员和激励人民群众参与改革、推动改革,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实践一再证明,基层和群众的探索实践、创新创造,是推动改革车轮滚滚向前的重要力量。创业创新是亿万群众参与的伟大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各种阻力,特别是体制机制的障碍藩篱,创业创新者由此也就自然成了改革的呼吁推动者,进而还会让更多人成为改革的最大[3]受益者。这对于发动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推进改革、使改革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显然具有重大意义。

年实行联产承包制,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创造出粮食生产的奇迹,而且迅速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加速了中国从传统农业大国向现代化工业国家的转变。特别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极大推动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农村社会事业、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精神面貌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产生巨大的反向,只要我们从体制和政策上大力支持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每一个创业创新者都拥有梦想成真的公平机会,必定能够开辟经济增长新天地,必定能够形成奋发进取的时代新风尚和社会繁荣新气象。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了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我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本身就是规模巨大的创新行动,通过体制机制变革将激发巨大的创业创新潜能。当前我国经济已从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十分紧迫,需要倒逼政府通过扶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增强经济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要通过体制创新,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蔚然成风。而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4]备好制度建设“连环炮”,则是激发全民创业创新活力的又一重要内容。对此,李克强总理在此前讲话中曾强调了“三个清单”,即“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分别从规范政府行政权力、明确企业经营界限、理清政府基本责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其实质就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政府在事中事后的监管能力,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改革创新的“守护神”,为全民创业创新保驾护航,让想创业的人创新业,善创业的人创大业。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言简意赅地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改革。回顾过去,1978年,为发展农业生产,中共中央作出实行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决定,极大地激发出亿万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格局。1980年,温州市工商局发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标志着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被认可,千千万万的城市居民从此当上了“个体户”,成为我国市场经济探索

[5]和社会财富积累的一支重要力量。1993年,计划经济时代的标志“粮票”被正式取消,近40年的“票证经济”就此落幕,闲置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到解放,大量农村人口开始涌入城市,为中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奇迹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简单是一句口号,也不是要在社会上刮一阵风,而是要通过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实实在在地释放出新一轮的改革红利,在更广范围内激发和调动亿万群众的创新创业积极性,让创新创业从“小众”走向“大众”,让创新创业的理念深入民心,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新创业的新浪潮,打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引擎。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了科技创新步伐

科技创新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加快科技创新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加快科技创新还要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一方面要瞄准国际技术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研究,掌握关键和核心技术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取得原创性突破;另一方面又要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促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我国创新产业跃上国际竞争的新制高点,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鼓励大众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市场、打造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大众创新创业是保持“中高速”的新动力。从扩大消费需求看,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将加快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业生态,帮助创业者制造出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高质量利基产品,挖掘产业“长尾”中蕴藏的富饶金矿,充分激发和释放新的消费潜力;从增加投资需求看,大众创新创业将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6]不断创造新的投资空间,创新投融资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有力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提出到现在不足一年,却已经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这不仅仅是因为大众创新创业对经济的推动贡献,也反映出大众创新创业具有强大的社会基础,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期待。

大众创新创业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但收入分配制度、社会基本保障、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社会问题依然存在,社会底层

[7]群众和年轻人发展存在“玻璃天花板”的体制性障碍。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就是要打破一切体制机制的障碍,促进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的自由分配,让每个有创新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每个有梦想的人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全体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上升通道。

大众创新创业有利于满足人的最高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自我实现列为人的最高需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通过创造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根本目标就是要给人民群众创造出满足人生需求、实现人生价值的发展渠道,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人民当中蔚然成风,让社会的每一个细胞都保持着不断追求卓越的积极心态和精神风貌。

大众创新创业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大众创新创业从根本上是要通过完善法治环境和加大简政放权,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促进国家治理体[8]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破除一切不公平、不合理、制约人民群众创新创造的政策制度障碍,让政府的权力运行在阳光下,让有权者不可任性也不敢任性,让人民群众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之风。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很重要的是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众创新创业,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对大众创新创业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将此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并且仅在2014年,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就出台了13个关于促进创业创新的文件,这其中包括了简政放权、金融支持等多个方面的鼓励扶持政策,为大众创业松绑。今年,国务院又设立了总额在400亿元人民币的“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来助力创业创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需要具体的创业创新环境,地方政府如何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服务,至关重要。创业者最担心的是审批、立项太过繁琐,有权就任性。记得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过的一句话,“希望我们的一些同事,不要贪恋手里那点小小的权力,阻碍政府工作的大目标,那样做得不偿失。”这既是提醒,也是告诫,而此次两会上,总理再次告诫“大道至简,有权也

[9]不能任性”,我想,有头脑的公务员都能看出火候来。参考文献:

【1】万钢 ,《以改革思维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光明日报》;2015年03月26日05。

【2】李克强,《李克强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15年3月6日。【3】 邹光国.加快企业管理创新 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J].现代企业,2010,(7):106-107.【4】 郭楚,《迅速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2015年03月03日 05:41 【5】胡鞍钢. 中国道路与中国梦想[M]. 浙江: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08. 【6】李克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达沃斯论坛》2015年1月21日.【7】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强调: 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发展持续努力保障改善民生[OL]. 中国政府网,http: / /www.xiexiebang.com /GB/54849 /69892 /71874 /71875 /4879989. html,2006 - 09 - 30.

第五篇:论新时期我国田径运动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论新时期我国田径运动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运用文献法、逻辑方法,对我国新时期田径运动教学遇到的困惑、影响我国田径运动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实现我国田径运动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关键词:田径运动教学;困惑;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前言

“可持续发展”理念被引入到田径运动教学这样的社会文化活动领域时,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该活动能够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长期的健康发展和延续下去,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服务。但必须指出,发展不是无限制的,任何一项社会活动的发展都要受到特定的因素和条件的影响和约束,不能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田径运动教学当然不能例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的学术氛围等都会对田径运动教学形成各种各样的影响。而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和约束条件,对于切实推进田径运动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进程将至关重要。2 田径运动在新中国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历史贡献

田径运动之所以被称为体育运动之母,是因为其所涵盖的走、跑、跳、投等技能,是人类的基本活动能力,无论从事何种运动都离不开这些最为基本的能力。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刚从战争阴影中走出的人们,由于政治和当时国情的需要,按照前苏联模式实施了“增强体质、健康第一,为生产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重视‘三基’传授的主智主义体育理论”,将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开展的卓有成效。通过田径运动项目的练习,学生们锻炼了身体、增长了身体素质、磨练了意志、增强了纪律性、实现了为国防建设服务的目的(如将投掷手榴弹列为投掷项目)、同时也发现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田径运动后备人才。由于当时人们思想意识的高统一,并没有对田径运动在学校的开展提出什么异议。

3改革风潮中我国田径运动教学的尴尬与困惑

3.1田径运动教学遭遇尴尬与困惑的教育改革氛围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社会各种文化教育活动与国际接轨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思想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由于接触、吸收、学习的健身项目越来越多、层出不穷,人们开始从多元的角度对田径运动在学校的开展展开了20余年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争论。同时崇洋之风在有些同志中间迅速风行开来,由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拥有了相当的行政资源,使得政策的制定、舆论的导向等在西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种文化氛围反过来也使得本土专家的思想发生了动摇和混乱。好在,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和大家对改革实践活动的广泛参与,无论崇洋人士还是本土专家都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已开始对认识上的缺陷和不足进行矫正。

80年代初期至今,有关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争论就未曾停止。从学校体育的任务是增进学生体质,还是让学生掌握“三基”的争论,逐渐转移到对“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终身体育”的探索,后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的广泛普及,大家对“人本主义”的接受以及中小学新的课程标准的实验和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广实施,大家正在认识到:把“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看低和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抬得过高,都是不妥的,妥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学校体育事业才有可能健康得以发展。体育应该干体育自己的事情,对体育的多元化思索是有益的,但无限制的扩大体育功能的做法无疑是对体育的过渡异化。在这20余年中,田径运动教学作为被各方人 士论证的焦点论据,遭到的打击、尴尬和困惑可以说是空前的。3.2田径运动教学遭遇到的尴尬与困惑

最为著名的恐怕要数关于在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中“田径课要不要保留铅球项目”的争论了,结果以改革派的暂时胜利,铅球被“赶出”学校田径课堂暂时告以段落;中小学体育(1-6年级)、[2]

[1]体育与健康(7-12年级)新的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的阐述如下[3]:水平一,初步掌握简单的技能动作,没有涉及田径运动内容;水平二,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没有涉及田径运动内容;水平三,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要求初步掌握两三项田径运动技能;水平四,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要求掌握几项主要的田径运动技能;水平五,提高一两项运动的技战术水平,要求较为熟练地掌握一两项田径运动技能;增强技战术的能力,要求参加班级中的各种体育比赛,包括田径;水平六,组织和参加小型比赛,要求学生组织小型比赛,参加班级以上的体育比赛。从中可以发现,以涵盖多项运动项目为特征的田径运动被大幅度地进行了压缩,只留下区区几个项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版的高等学校田径教材,将竞走、跨栏跑、推铅球、掷标枪、掷铁饼全部列为拓展教材;2004年体育教育专业新的教学大纲,也对田径项目进行了压缩,将在中小学体育课中不开展的铁饼、三级跳等进行了删除,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的授课时数只剩下160多学时;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系列教材,将田径课程改名为《综合技术与素质》;众多的研究成果显示,当今大学生对田径运动课程的喜爱程度在迅速降低,田径的选课率极低,已使很多田径教师改行教起了网球、篮球等。4 影响我国田径运动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田径运动教学在中小学、大学甚至体育专业教学中所遭受到的冷遇,折射出了新时期田径运动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地位,其在体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亦远不如从前,使我国田径运动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遇到了严峻的考验。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田径运动项目自身的特点、国家的体育政策、探索性的体育教改革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4.1 田径运动项目自身技术性过强对我国田径运动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由于长期的和平生活,物质、文化生活的高度现代化,文明病的大众化,使人们对采用体育进行健身的认识水平得到空前提高,世界范围内的健身热迅速兴起,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全民健身计划,体育健身手段、方法层出不穷。面对各具特色、数不胜数的运动项目,公众自然会选择那些趣味性强,便于操作,自己既爱好同时又拿手的项目。出身竞技世家的田径,强调的是更快、更高、更强,具有枯燥单调、技术性过强、不便操作的特点,使得很多田径项目自然而然退出了大众健身项目的行列。

4.2大众健身的自主选择性对我国田径运动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由于我国的体育事业是按《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实施的,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占有重要比重的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正在逐渐摆脱竞技体育项目的束缚,正在进行的体育教学改革特别强调学生选项时的趣味性、自主性,自主选课,学生是根据自身对某一项目的日常感受、喜好程度、从众心理等进行的,田径教师对学生选课起不到任何的影响和引导作用。大学公共体育课中田径课程的逐步淡出就是很好的例证。

4.3儿童中心论对我国田径运动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消极影响

在近些年探索性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个副产品就是对降低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地位的趋同性认识,导致了不良认知氛围的形成。对此笔者认为,将竞技性过强的田径项目删除出公共课体育教学符合健身规律,做法值得肯定,但决不能因此就降低或否定田径运动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学高年级体育由于牵涉到与(社会)大众体育的接轨问题,项目选择的高度自主性应得到理解和支持。不过,大学一、二年级以及中小学体育课的内容如果完全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而不考虑社会、项目自身规律,似乎又陷入了杜威儿童中心论的怪圈。要知道,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的理论,因为导致了20世纪50年代教育质量的严重下降而受到批判和质疑。社会生活和教育实践都已证明:一切从中小学生的喜好出发显然对他们的成长极其不利。新时期实现我国田径运动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推进田径运动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就是对其所属系统的结构和要素进行综合调控,使其在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三个方面和谐发展[5]。发展度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在数量维度上的要求,[4]它表征发展行为在原来基础上的正响应,是正增长;协调度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在质量纬度上的要求,它检验发展行为偏离健康程度的状况;持续度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在时间纬度上的要求,它表征发展行为的长期合理性。

从发展度讲,我国田径运动教学出现了倒退,对持续发展来讲是出现了硬伤;从协调度分析,我国田径运动教学在偏离原来运行轨迹后还没有进行必要的纠偏工作;从持续度来看,目前的田径运动教学在个别院校已出现了停滞。所以,必须改变这种不利的现状,我国田径运动教学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5.1营造正确的政策与舆论环境

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政策往往会随着各级领导层的改变而有所不同,这是正常的社会现象。但如果政策出现前后不一致的剧烈波动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变,往往会造成社会某一领域人们思想上的迷茫、实践活动的混乱。例如,经过此次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新课标的实施,有些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就告戒在校学习的体育专业学生:“学田径没用”。此话虽有些偏激,但俗话讲的好:听话要听音,最起码这句话传递出了一个信息: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学可能要经历一场磨难。

对此,笔者认为,田径运动项目的教学决不能削弱,我们应通过适当的途径,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田径运动项目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田径运动项目的教学以生动有趣、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面貌出现在学校体育教学课堂。这种积极的政策与舆论环境是我国田径运动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一味地强调某个运动项目“如何没有价值,应该放弃”则是在营造消极的舆论环境。5.2解决好政策制定者与广大基层教师之间的沟通问题

在这次力度颇大的新课标的推广过程中,有些地方曾闹出这样的笑话:在省一级的培训班上,专家讲到:在学校体育课教学中我们可以“科学的放养”。在市一级的培训班上,领导讲到:在学校体育课教学中我们可以“放养”!这恐怕是政策制定者始料不及的。政策制定者与广大基层教师之间的沟通管道的畅通,是保证有关方针政策得以顺利落实的必要条件。对于田径运动教学改革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改革,采取的具体措施都有哪些,还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砍掉田径课程还是要研究田径运动项目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都需要政策制定者与广大基层教师之间的探讨与沟通。

5.3进行必要的纠偏工作

我国的田径运动教学改革已出现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不良局面。田径运动作为竞技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传承、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体育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而对体育运动项目进行传承的基地当然首选学校,如果经过我们这一带人的所谓改革,把田径运动项目从学校给改没了,那将是我们体育人的最大悲哀!

纠偏工作首先就是要纠正中小学教改中存在的一切从学生喜好出发的观点。教育事业从某种程度上讲要体现国家意志、具有强制性的特征,但这一点在校改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有的同志总是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总是强调学生喜欢什么,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安排什么,以为这样就是符合了“趣味性原则”,还振振有辞: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更加喜爱体育课。“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没有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没有错,问题出在对“以人为本”理解上的偏差。按有的同志的话,学生觉得推铅球又脏又累、枯燥无谓,走上社会以后还会有谁拿个铅球在大街上练习?所以要把铅球从田径课中拿掉。如果这就是他们的理由的话,好了,按照他们的这一思路“融会贯通”下去,我们将会看到这样一种恐怖的局面:学生张三不喜欢数学,他说,我看见数学就头疼,长大我又不当数学家,把数学课砍掉!学生李四不喜欢物理,他说,我看见物理就头疼,长大我又不当物理学家,把物理课砍掉!„„!“以人为本”吗,学生不想学、没兴趣的东西砍掉算了。国家意志、具有强制性的特征,就是我们这些大人、长者,本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从学生发展、国家进步的大局出发,在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选择那些能够使学生身心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运动项目和锻炼内容。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要考虑到有些虽然他们不是那么喜欢,但对锻炼他们的身体、磨练他们的意志非常有利的运动项目。第二,纠正对田径运动项目的过激看法。这次体育教学改革初期,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呼声特别高涨,根据学生爱好选择运动项目的做法大兴其道,舆论和广大教师的认识逐渐趋同于削弱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地位,这种认知氛围使人们认为大部分田径运动项目只适合于竞赛。尽管在大众体育健身项目中,田径运动中只有慢跑、健身跑、健身走得到人们的青睐,但由于田径运动的很多项目不适合进行健身运动就对其大刀阔斧进行删除的做法不够科学。学校毕竟是学校,通过一些技能性较强的田径运动项目的练习,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品德都会得到必要的锻炼,这是最重要的。不能作为健身项目不等于不能作为教学内容,这一点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当然,在不同的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项目的选择、难易程度需要较好加以把握。5.4几种可行的具体做法

改变田径运动项目不被学生接受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充分挖掘和开发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6],摆脱其竞技性形成的羁绊,采用降低难度、开发新的田径运动项目的做法,多运用游戏等方法发展学生的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

另外,积极引进新的项目方式,丰富田径运动项目内容。这一点,2004年体育教育专业大纲已注意到了这一点,把田径课改称为田径类,包括田径、户外运动、定向越野等内容,这种改变会使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识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将会影响学生的自主选项的态度。

第三,更新教法,营造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教师通过对教学方法的革新、器械的改进、活泼课堂氛围的营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曹守和,赵玉梅.我国体育课程指导思想百年沿进之思考[M].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探索-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选集(上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61-463.[2] 陈 琦.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J].体育学刊,2003,(10):14-16.[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15.[4] 孙庆杰.高等学校教材--田径(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5] 钟秉枢,梁栋,于立贤,等.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可持续发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38-46.[6] 张文普.田径运动健身价值的开发[J].体育学刊,2003(5):33-36.

下载论新时期加强我国安全政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新时期加强我国安全政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

    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路径有整合政府、社会和民间的资源和力量坚持,“三贴近”原则......

    论新时期海关监管

    《海关实务》期末考试论文 论新时期海关监管工作中的 任务和作用 论新时期海关监管工作中的 任务和作用 【论文摘要】 基于职能分工形成的以部门为导向的监管体系在实践......

    新时期论改革开放

    秋石: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2012年10月16日 10:59:36 来源:《求是》 胡锦涛总书记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改革开放对于发展中......

    论新时期爱国主义

    论新时期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社会制度下,有着不同的社会基储历史主题和具体内容。当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新时期我国反腐败势在必行

    新时期我国反腐败势在必行 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反腐倡廉,反腐倡廉是党风廉政建设的行动纲领。2013年底,党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对反......

    新时期扶贫开发政策解读

    新时期扶贫开发政策解读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根据县委安排我就扶贫有关政策问题向大家作个汇报。感到十分荣幸。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扶贫开发事业和扶贫工作的......

    浅谈我国廉租房政策

    浅谈我国廉租房政策 住房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在房价高涨的环境中,如何让低收入者实现“居者有其屋”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所谓廉租房, 是指以低廉租金出租......

    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

    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 颜宪源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