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传统能源经济发展新思路

时间:2019-05-14 04:3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时期我国传统能源经济发展新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时期我国传统能源经济发展新思路》。

第一篇:新时期我国传统能源经济发展新思路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新时期我国传统能源经济发展新思路

作者:宋丽媛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10-000-0

2摘 要 2012年十月份召开的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确保我国能源安全,这关乎到国家的安危以及持久健康发展。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能源为其发展提供了能力支撑和物质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期,我国传统能源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传统的“资源消耗——产品工业——污染排放”单向线性能源经济模式导致出现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的不协调的后果。新时期,国家提出了建立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畅想,本文将以当前煤炭经济为例,分析在当前发展循环经济背景下,我国传统能源经济的瓶颈现状,分析其背后深层原因,为确保我国传统能源经济焕发活力提出实际性对策。

关键词 传统能源经济 煤炭 新思路

煤炭作为传统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一直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物质能源支撑和基础,在中国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体的一次能源结构将会长时间存在。在我国煤炭作为三大能源之一,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生产资料,与火电、建材、冶金和化工等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煤炭产业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据2011年数据显示,中国煤炭生产总量为32.40亿吨占全球总量的48.2%,而相应的消费总量为1713.5百万吨油当量占到世界消费总量的48.3%。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煤炭产业以及煤炭先关产业占据着重要比重。煤炭采选业是我国当前煤炭产业的上游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它下设的细分行业主要有无烟煤开采与洗选、烟煤开采与洗选、褐煤开采与洗选以及其他原煤的开采与洗选。而与其相关联的下游产业有电力、冶金、建材以及化工等四个重要的行业。而就是因为这四大类下游产业消耗了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88.7%。

一、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无容置疑,中国是一个能源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传统的单向线性经济模式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直延续到了21世纪初。传统能源的高耗能、高污染以及低产出的产业特点成为制约我国传统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新时期我国提出了全面转变产业结构,对于原有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逐步淘汰原有经济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国传统能源产业发展面临很多瓶颈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将通过分析煤炭产业的现状来说明这个问题。

1、供需矛盾导致煤炭产能过剩

受后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在全球的蔓延,全球经济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表现出疲软的状态。其中,产能过剩成为各国必须面临的问题,对于煤炭行业而言产能过剩无非是对行业行成前所未有的重创。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速低于前几年水平,尤其是与煤炭相关联的产业,例如钢铁、化工等产业出现明显的增速下降。用西方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在一定时期内如果某一商品的供过于求就会引起本身价格以及其互补品的价格下降。供需矛盾直接影响到煤炭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政策转移需产业结构调整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加深,以及我国高耗能产业一味追寻产量而忽视质量等问题使得我国煤炭产业发展进入寒冬。我国在哥本哈全球环境会议上做出表态,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40%到45%,以此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国家在当期主要任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转变经济结构,努力朝新型工业化道路方向发展,也就是说要对

传统产业进行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很显然淘汰落后产业来支持新型产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在对能源结构调整以及节能环节上面的空前力度,使得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逐步下降。

3、煤炭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能源

作为传统石化能源,属于一次性能源,又属于非可再生资源。也就是说对于煤炭能源的开采与使用会受到限制。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之间存在矛盾产期以来不能调和。摆在世人面前的问题是,煤炭能源将会枯竭,这是一个现实而又严峻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此外,煤炭产业的高污染问题一直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而且不可回避的问题。此外,新能源的广泛使用以及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使得煤炭产业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威胁。

4.技术低下使产业发展受制

在众多的煤炭上游或者下游企业中,大多数企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之间,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相对较少,这就使得煤炭产业的产品附加值非常低。很多产业大多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技术水平低、低效率、高污染等诸多问题显而易见,忽略环境承载能力,而且对于煤炭资源的依赖性极强。在新时期,煤炭产业要想实现持久发展,面临的问题非常之多。例如火电产业,它产业特点就是投资大量自然资源为代价来实现发展的,产生的外部不经济现象时常发生。

二、新时期煤炭产业发展新思路

从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形势尚不明朗,我国煤炭产业发展,面临很多不确定性问题。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节约先行、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这对于传统能源产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挑战总是能够激发活力和提供发展的动力,煤炭产业相关企业要以此为契机,寻找一条适合新环境下的长效发展之路。

1.转变观念,迎接挑战

市场总是时刻变化着,这就要求参与市场活动的每一个个体要尊重市场规律。首先,面临全球的产能过剩,煤炭产业的相关企业,要立足实际,放眼全球,紧紧以国际市场的形式调整国内生产状况。找准规律,避免盲目无计划的运营。因此,在经营思路上,煤炭产业企业要转变观念,树立长远思路,不能拘泥于现实条件,否则企业将面临困境。其次,面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要积极响应并做出实质性的改变,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并确保政策贯彻实施力度,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发展道路。

2.加大科技投入,走循环经济之路

煤炭产业是传统产业一个典型代表,它从出现之初到现在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煤炭产业的瓶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避。对于单项线性经济模式要进行改革,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延伸相关产业链的纵向与横向发展。当前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之路,煤炭产业企业要着力推进落实此项政策。首先,在生产前期要做好科学规划,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规划上要紧紧遵循市场规律,遵循经济发展趋势,顺势而行,不能够以传统的理念经营和管理企业,否则企业会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被淘汰出局。

3.政府牵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优势就在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计划与市场两种方式来配置资源,实践证明其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在对于传统产业改革上,政府要发挥其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力度。首先,在政策制定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通过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产业转型的政策,要兼顾多方利益,既要注重当前利益又要兼顾长远利益。此外,还应要确保政策的执行力度。其次,国家要在财政上予以支持。传统的煤炭企业一般都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或者资金密集型企业,在改革上会出现资金链的断

裂,这时国家要发挥其职能,在财政扶持上要加大力度,尤其是对那些有着发展潜力的企业,而对于那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要进行引导,避免资源的浪费。

煤炭产业作为传统能源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新背景下,煤炭产业企业要敢于面临挑战,并及时进行改革调整,确立新思路,找准新方法,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韩振兴.中国煤炭产业市场绩效实证研究——基于SCP范式视角.财会研究.2011(07).[2]郭正权,牛东晓,王健.我国煤炭产业结构、效率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当代经济管理.2012(03).[3] 舟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J].中外能源.2012(04)

第二篇:加强我国县级经济发展

加强我国县级经济发展

姓名:王娜学号:008367

1【摘要】县级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环节,尤其是作为一个拥有一半多农民人口的国家,县级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讲,安定社会、振兴经济的关键在于县级经济发展。然而在我国大力发展县级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特色产业、“软硬件”配备滞后等制约因素。本文从我国县级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分析入手,从政府、企业、个体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我国县级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县级经济;特色产业;农民收入

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其中有近八亿的农民,农民的经济问题是中国最大的经济问题.其次中国可用耕地面积少人口众多农业不发达,就业压力大,中国的大部分财富集中在了少数人的手中,城乡差距大。针对此问题,我国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带动了国内需求的提高推动了经济发展,但在拉动经济需求的时候忽略了农村需求的发展。要想拉动农村人口的需求的根本就是增加他们的收入,要想增加他们的收入就是发展农村经济。一方面可以吸收农村人口就业减缓城市就业压力,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村的收入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拉动农村需求的提高,反过来又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长线投资中国的专家表示,中国一线城市经济增长已经走到极限,正在寻找突破口,未来数以百计的县级城市将带动中国的增长。方源资本创始合伙人胡勇敏表示,近两年已经感觉中国经济往下走,而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对整个中国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美国银行—美林证券中国经济师陆挺指出,其实在美国,许多经济的驱动力也不是在大城市,而是在县城。①所以,发展县级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国也通过多项政策改革措施来鼓励、支持县级经济发展,例如农村税费体制改革、西部大开发、试行省管县等。但在全国县级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同① 联合早报网,《投资专家:县级经济将带动中国增长》,陈迎竹,2010-09-18

样产生许多问题制约着县级经济发展。

一、我国县级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一)产业经济结构不合理

陈耀在《县域发展背离科学的八大表现》中将县级经济“工业至上论”列为县域发展背离科学的首要表现。在产业选择上,不顾自身条件,违背所在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普遍把发展工业作为“立县”、“兴县”、“强县”的战略。②与城市经济特点不同,我国县一级经济与“三农”密切联系,主要承担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以及生态涵养功能,但许多县域盲目发展工业,起到反面效果。

另外,在农村经济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极不合理,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比重小,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大,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小,第二、三产业没有发展起来。由于产业结构失衡,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从而制约了县级经济的发展。

(二)缺乏特色产业

首先,县级政府必领按国家及上级政府的指令、命令和要求,对本地的经济发展作出相应的决策和反应。这种从属性使得县级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制约。实行强县扩权以来,有些县域得到了部分自主权,但旧的思维方式、管理方式和计划体制的惯性仍然束缚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县级经济就缺乏自己的特色。

其次,有些县域对资源开发利用不足,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由于对自身的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没有确切的认识,就无法合理利用这些独有资源发展经济,更无法形成能够富县富民的支柱产业。因此县级经济发展只能跟随别人脚步,制约县级经济发展。

另外,从目前看,我国县域农业生产的主体还是家庭农户,分散程度高,生产规模小,经营盲目性大,因此规模效益差,影响整个农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

(三)“软硬件”配备滞后

首先,县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科学技术发展缓慢,先进适用技术应用程度低 致使县级经济低速运行。县级的丰富农产品、劳动力、矿产等资源,由于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缺乏人材等客观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普遍缺乏对资源进行深度综合开发利用。而且由于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县级的农业经济处于低层② 陈耀,《县域发展背离科学的八大表现》,《人民论坛》,2009年第12期

次原料生产为主而缺少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以及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的状态。从而导致县级经济能耗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差,生产力水平低、农民收入少。

其次,要使县域经济真正成长为我国发展的“顶梁柱”,人才是其中最大的“短板”。但由于县级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发展潜力小,而且县级企业工资和福利待遇低,企业难以留住人才。而人才的流失又制约县级经济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必须对人才的流失采取积极的对策。

(四)市级政府的抑制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很多地区内部竞争多于合作。特别是地级市为了自身经济发展,颁布政策抑制县级经济发展,截留了大量的应该分配给县区的资源,或将县级的发展成果纳为己有,使得县域经济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阻碍,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不足。

(五)产供销脱节,贸工农分离,没有形成产业链条

绝大部分县一二三产业之间未拉通联动,没有走上产业互补,共同发展的道路。贸工农割裂,形不成利益共同体,农业的发展得不到工业和商业的外在拉动,而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也没有得到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工农商三者经常相互争夺利益,买难卖难和抢购大战屡见不鲜,结果都驾驭不了市场经济的起伏和波动,承担不起市场风险,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加强县级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应对新形势,抓住机遇,发展经济

我国通过各种体制的创新改革,例如:农村税费体制改革、西部大开发、试行省管县等,减轻农民负担,带动农村消费,为县级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巨大商机。县级应积极应对县级经济发展的新情况,立足自己更生,自我挖掘潜力,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别的市县的成功经验,积极发展县级经济。

(二)加强政府职能,为县级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1.切实转变政府抓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要牢固树立全面的发展观,营造良好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和改善对县域经济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政府不能与民争利,也不宜直接介入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积极培育来自民间的多种经营主体,扶持这些主体的自主成长和自由竞争。并通过依法行政,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为县级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2.改进对县域经济工作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进一步改革完善对县域经济的考核评价工作,压缩不必要且难以反映真实情况的责任制考评,给县域经济以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并加强县级经济管理系统建设。解决县级政府普遍存在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问题。

3.进一步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排涝、灌溉能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电网、道路等的建设,抓好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等项目,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三)多方筹集基金,改善生产条件

1.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加大金融对县级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应加大对退耕还林及农副产品加工相关产业的信贷投入,全面推进农户小额贷款工作,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2.进一步增强政府的财政支持。积极推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县级财政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3.完善民间投资政策,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领域,进一步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民间投资。鼓励和允许外商投资,发展县级经济。同时加强二、三产业的支持,逐步形成以共补农、以工建农、以工带农的机制。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主体应由政府转向企业,注重引进沿海发达地区的自尽和企业。招商内容既要注重引进资金,又要注重引进管理、技术、人才等要素。

5.改善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各部门的管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等,规范管理,改进作风,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公开和规范办事程度,提高办事效率。

(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突破。

由于各县在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市场条件、经济基础等方面差别很大,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特别注重因地制宜的原则,发挥比较优势,讲求专业分工,变大而全为大而专,变小而全为小而精,才能在与国际、国内市场对接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

1.构筑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格局。鼓励、支持民营企业采取收购、兼并、控股、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领域,并依法经营。在土地征用、技改贴息等优惠政策方面,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要推动民营企业管理创新,培养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依

法保护企业家的正当权益和财产安全。

2.培植和扶持骨干企业,推动县域工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和特色优势工业等的建设。要立足县域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要发挥“小商品、大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培育“多镇一业、乡村一品”的特色经济。

3.坚持以产业聚集带动城镇发展。城镇发展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优先发展县域,不断提升县域综合功能。同时,每个县要抓好1-2个具有较好基础、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的中心镇建设。要以产业支撑城镇建设,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向县域和重点中心镇集中,加速城镇化进程。

(五)正确处理农业、乡镇企业和支柱产业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抓好农业,确保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稳定增长,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乡镇企业和支柱产业,三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多次增值增利。要积极地、有步骤的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促进农业由单纯的、小批量的生产向多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发展。同时县级经济的顺利成长,还有赖于充分利用城市工业和乡镇企业优势的互补功能,所以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乡镇企业的集聚效应和城市工业的扩散效应,推动县级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

[2]

[3]

[4]

[5] 陈迎竹,《投资专家:县级经济将带动中国增长》,联合早报网,2010-09-18陈耀,《县域发展背离科学的八大表现》,《人民论坛》,2009年第12期汪慧玲,李德新,《正确选择县级经济发展的启动点》《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2007年09月15日谢矿,《对增强我国县级经济发展活力的理论思考》,《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3月第22卷第2期

第三篇:我国经济发展

产业转移对的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是否协调成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

一、产业转移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呈现新特点

(一)从传统制造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人力资本更多地流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大量吸纳高等教育人员就业人口的主渠道。

(二)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由于东西部地域差别的客观存在和开放政策效应,东部沿海城市,发展机会较多,可是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东部沿海城市的人才市场已经逐渐饱和,区域性就业压力明显加剧。但是面对这种现状仍有相当大比例的毕业生不愿去西部省份,不愿下基层工作。

(三)从白领阶层向蓝领阶层转移

大多数的毕业生倾向于毕业后进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国有大中型企业,可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所能吸纳的人才毕竟有限,无法为社会提供足够多的岗位,相反民营三资企业对蓝领型技术人才需求比较旺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不要把自己定位的过于高端,积极到民营中小企业就业,踏踏实实从底层职位做起,逐步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1.大学生就业难的外部原因

(1)产业结构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根本性制约因素,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制造业层次低,处于简单引进、承接和复制的阶段,尤其是高端产业发展严重不足,难以持续吸纳较多高端人才以及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出了高要求,从而提高了大学生就业的门槛,这也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2)地域结构的影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东西部地域差别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往往大量聚集在东部而不是中西部地区,2.大学生就业难的内在原因:

(1)缺乏扎实的专业基础

(2)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缺乏良好的适应能力。

二、产业转移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思路和对策

(一)学生:要调整观念,提升素质

1、要注重专业学习。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基础。在湖北工业大学发放的问卷调查中表明,有65%的毕业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是企业首要看重的。所以相应的技能是大学生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本。

2、要提升综合能力。虽然学习和专业知识很重要,但社会中需要的是复合人才,职业中更是非常看重情商和逆境商。所以,大学生还需要掌握其他综合能

力。大学生应该通过几年的学习,让自己能真正独立和成熟起来,让自己以良好的形象进入职场。

(二)学校:要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供需对接

1、科学调整专业设置。学校应该建立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系统、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系统,通过实际考察后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同时学校也应该应对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需求,对现有专业进行大胆的调整、改革。

2、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学校应该着力解决大学生求职技巧的培训。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有效结合,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断层。在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湖北工业大学有73%学生甚至是毕业生不清楚本校的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和办公地点,从中可以看到一些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

(三)政府:应注重加强宏观调控,营良好就业环境

积极创造就业环境。一是要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系统。建立公信度高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二是要通过政策调整来鼓励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三是要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通过助学贷款代偿、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去基层、西部就业。政府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创业失败生活保障等服务。

相信在政府的亲切关怀、学校的合理引导、学生的不懈努力下,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最后一定能得到良好的解决。

2012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达到74.5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 评论(2)

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和中小城市商贸流通、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煤电油气运的运行调节,做好煤炭产运需衔接,搞好运输综合协调;加强煤、电通道建设,尽快开工建设蒙西至华中地区煤运通道,扩

大既有铁路运煤能力。郑州到石家庄物流专线

[url]http:///201/s11842/[/url]

视点二:搞活流通

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其中明确指出,要完善政府储备与商业储备体系,做好主要农产品收储和投放工作。降低流通成本。制定实施降低流通费用综合性工作方案。继续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落实好对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的扶持措施,推动大中城市建设平价商店,支持粮油仓储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和粮食现代物流。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规范农贸市场、大型零售商业企业的收费行为。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落实好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调整完善部分农产品批发、零售增值税政策。加快发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批对接等直供直销模式。

视点三:紧抓“三农”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其中明确指出,要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组织实施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新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

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生猪临时收储„„

视点四:调整发展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其中明确指出,要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启动宽带上网提速工程和下一代互联网商用推广计划,推进物流网应用示范,开展医药卫生、安全生产等国家信息化试点示范。推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石化、装备、船舶、汽车等产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2012年,预期新增铁路营业里程6366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0万公里、运输机场4个,新增水电发电量560亿千瓦时、核电107亿千瓦时。

视点五:深化改革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其中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要

求,研究制定铁路体制改革方案。

视点六:开放发展

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其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进自由贸易区谈判,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双边重要投资合作项目。

TOP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施 “走出去”战略,推进双边重要投资合作项目。

第四篇:我国能源安全问题

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核电真的安全吗?

我国能源安全问题

——核电真的安全吗?

浙江工业大学,企业管理1202班,俞旖菡,201208480124

1.1 能源安全现状

当前,能源安全不只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也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涉及到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能源需求不断上升,尤其作为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在1993年我国就已经从石油净出口国转变为一个石油净进口国。从这样的现状来看我国未来对石油的依赖性还会继续加大,此时我国还面临了许多其他方面的能源安全问题:

1)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对能源供给形成很大压力。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能源消费强度较高。随着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地增加,对能源供给形成很大压力,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

2)资源相对短缺制约了能源产业发展。我国能源资源总量不小,但人均拥有量较低。资源勘探相对滞后,影响了能源生产能力的提高。同时,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大规模、长距离地运输煤炭,导致运力紧张、成本提高,影响了能源工业协调发展。

3)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利于环境保护。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富煤、少气、贫油的能源结构较难改变。我国煤炭清洁利用水平低,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多。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压力。

4)能源技术相对落后影响了能源供给能力的提高。我国能源技术虽然已经取得较大进步,但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替代能源等技术的开发相对滞后,节能降耗、污染治理等技术的应用还不广泛,一些重大能源技术装备自主设计制造水平还不高。

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核电真的安全吗?

5)国际能源市场变化对我国能源供应的影响较大。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需要在立足国内生产保障供给的同时,扩大国际能源合作。但目前全球能源供需平衡关系脆弱,石油市场波动频繁,国际油价高位振荡,各种非经济因素也影响着能源国际合作。这要求我们统筹国内开发和对外合作,提高能源安全保障程度。

2.1 核能

2.1.1 历次核电站事故

这些种种问题的存在意味着我们不得不选择在建立一个完整的战略储备体系,加强周边合作开发能源以及能源进口路线多元化以外,还需要积极去寻找开发一些清洁环保的新能源去替代石油与煤,而现在出现在世界视线范围当中最频繁的能源就是——核能。而核能作为对于人类而言还有太多未知性的存在,它的安全问题还有待考究。回顾历史,世界各地发生无数起核电站泄漏事件,其造成的结果也是惨痛的。让我们先来分析下历次发生的核电站事故:

先说切尔诺贝利。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是到目前为止最恶劣、影响最大的核电事故。原因有三:1.切尔诺贝利反应堆的慢化剂是石墨,这种反应堆会爆炸,这是致命的设计缺陷;2.切尔诺贝利没有安全壳,因此发生爆炸后,放射性尘云直冲天际,然后进入大气层平流层,最终降落到欧洲各地;3.违规操作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对于切尔诺贝利事故后死亡于核辐射的人口数量,国际核工业界和某知名环保组织给出的数据差异甚大。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切尔诺贝利事故让乌克兰大量的平民撤离故土,无家可归。根源还是在于反应堆的设计缺陷。

再说三里岛事故。三里岛事故是核电厂第一个严重事故(三里岛核事故分级为5级,切尔诺贝利和福岛为7级),其堆型正是目前世界上最主流的压水堆。三里岛事故的原因主要在于人的失误:维修、实验后该打开的阀门没打开,发生事故后操纵员判断失误;结果就是第一道安全屏障失效(燃料棒融化了一半),第二道安全屏障上出现一个小破口,主要的放射性物质被第三道安全屏

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核电真的安全吗?

障(安全壳)容纳着,有小部分释放到环境中,造成了环境放射性超标、工作人员剂量超标,但是没有人员伤亡,没有群众撤离。

最后说福岛核事故。对于福岛核事故,日本3•11的地震等级远高于福岛核电厂在四十年前设计时考虑的地震等级,但是电厂仍然成功停堆,说明电厂的抗震能力是高于设计要求的;设计者考虑到了海啸,修建了7米的防波堤,但是这次的海啸高达10余米,淹没了柴油发电机„„电厂设计上还考虑了各种应急余热排出的手段,这些设施在事故后都成功发挥了作用,但是由于整个地区都陷入混乱中,电厂没有及时得到外界的支援,业主又不愿意尽早使用海水进行冷却,结果就是燃料芯块和燃料棒慢慢被融化,同时燃料棒的锆合金和高温水汽发生反应产生氢气,氢气聚集到厂房上部,由于一个电火花,氢气被点燃、爆炸,厂房被掀开,留下一个残裸的框架展示在世人面前。尽管如此,福岛核电厂的反应堆并没有发生爆炸,对环境的放射性也远低于切尔诺贝利事故,从事故后两年多的情况来看,福岛厂址之外的环境正在恢复正常。

2.1.2 我国拥有的核电站状况

纵观核电发展历史,核电站技术方案大致可以分四代。第一代核电站为原型堆,其目的在于验证核电设计技术和商业开发前景;第二代核电站为技术成熟的商业堆,目前在运的核电站绝大部分属于第二代核电站;第三代核电站为符合URD或EUR要求的核电站,其安全性和经济性均较第二代有所提高,属于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第四代核电站强化了防止核扩散等方面的要求,目前处在原型堆技术研发阶段。

我国目前主要有以下十大核电站:1.秦山核电站;2.广东大亚湾核电站;3.岭澳核电站;4.田湾核电站;5.红沿河核电站;6.宁德核电站;7.阳江核电站;8.三门核电站;9.海阳核电站;10.咸宁核电站。

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核电真的安全吗?

2.1.3 核能安全保障

核电厂在设计、建造及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上贯彻“纵深防御原则(DEFENCE IN DEPTH)”,将对核辐射的防护从防止事故发生到发生事故后的应对分成五个不同的层次:

1.第一层次防御的目的是防止偏离正常运行及防止系统失效。

2.第二层次防御的目的是检测和纠正偏离正常运行状态,以防止预计运行事件升级为事故工况。

3.设置第三层次防御是基于以下假定:尽管极少可能,某些预计运行事件或假设始发事件的升级仍有可能未被前一层次防御所制止,而演变成一种较严重的事件。这些不大可能的事件在核动力厂设计基准中是可预计的,并且必须通过固有安全特性、故障安全设计、附加的设备和规程来控制这些事件的后果,使核动力厂在这些事件后达到稳定的、可接受的状态。

4.第四层次防御的目的是针对设计基准可能已被超过的严重事故的,并保证放射性释放保持在尽实际可能的低。这一层次最重要的目的是保护包容功能。5.第五层次,即最后层次防御的目的是减轻可能由事故工况引起潜在的放射性物质释放造成的放射性后果。这方面要求有适当装备的应急控制中心及厂内、厂外应急响应计划。

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核电真的安全吗?

世界上目前在役的核电厂大多是轻水堆(其中约70%是压水堆,约30%是沸水堆),且我国以及世界上新建的核电厂基本上都是轻水堆中的压水堆,接下来具体解析一下它的防御屏障。

第一道屏障是燃料芯块及包壳:二氧化铀被制成柱状的陶瓷小块,然后这些小陶瓷块被封装在一根3~4米长的锆合金管内。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的固态和气态放射性物质被容纳在芯块中,小部分气态放射性物质会扩散到芯块和包壳之间的间隙中;事故情况下,如果燃料芯块和燃料棒没有得到很好的冷却,燃料芯块和燃料棒可能会被烧毁、熔化,这时放射性物质就会突破第一道屏障释放出来。

第二道屏障是一回路压力边界:几万根燃料棒被组装在一起成为核反应堆的堆芯。核反应发生时,核裂变能变成热能加热燃料芯块,然后传导到包壳上;冷却剂在流过堆芯冷却包壳的同时自身被加热,然后高温高压的冷却剂进入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另一侧(二回路)的水加热成蒸汽;完成换热后的冷却剂返回堆芯再次循环。在这个过程中冷却剂的循环是封闭的(一回路),将反应堆冷却剂全部包容在内的压力容器、一回路主管道组成了一回路压力边界。

第三道屏障是安全壳:安全壳是防止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中的最后一道屏障,是一个直径约50米、高度约60米的钢筋混凝土厂房。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主要设备和主管道都藏在里面。正常运行时,安全壳内维持一定的负压,以避免可能从第一、二道屏障泄漏出来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中;事故发生时,安全壳能够承受4~5个大气压的压力,阻止从第一道屏障、第二道屏障逸出来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环境中。

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核电真的安全吗?

3.1总结

因此,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核电站是足够安全的。作为公众,在了解核电厂的设计和运行特点之后,完全可以消除“核恐惧”心理。并且与其他常规能源相比,不论是从碳排放的角度来说,还是从电厂运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来看,核电站是环保的。核电是一种当之无愧的绿色能源。然而具体某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核能发展政策,不仅仅取决于技术因素,且更多取决于政治、经济环境。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任何东西,在它坏掉之前都是好的。认为核电站安全的,也只是证明在它泄漏前的安全;而泄漏后则基本束手无策。这样的技术,对生活在附近的人来说,就是不安全的。直到哪天,人们可以像拿泡沫灭火一样扑灭泄漏的核物质,才谈得上安全。

第五篇: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我国的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

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核心。本文就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及应对方案展开探讨。

关键词:能源,现状,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能源资源概述

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它指可产生各种能量(如热量、电能、光能和机械能等)或可作功的物质的统称,也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

能源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可分为不同的类型。通常人们按能源的形态特征或转换与应用的层次将其分为: 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热能。其中,前三个类型统称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1]

二、能源现状,正确认识我国能源问题

1、当前我国环境与发展面临的能源问题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目前我国人口总数已接近13 亿,这对能源和环境、资源需求是一个天文数字, 如果不采取措施, 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

②、相对资源短缺, 另一方面又浪费严重。如我国的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 倍, 主要工业产品能量单耗比国外平均高40%, 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 , 而发达国家均在40% 以上。

③、环境污染不断加剧。我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损失1000亿元左右, 主要表现在: 水环境质量恶化;大气环境严重污染, 全国500个城市的大气环境几乎没有一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标准。其主要原因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构成不合理和治理水平低造成的;固体废物污染不断积累, 比如城市生活垃圾以每年10% 的速度递增, 由于得不到及时处理, 许多大城市几乎到了垃圾包围城市的地步, 极大地危害着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环境。[2]

④、经济结构问题是影响节能降耗效率的要害。过去我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严重偏差既经济发展只强调追赶与快,形成了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经过一定阶段后,经济增长方式有一定改观,出现又快又好的经济特征,但粗放型状况难以改变;十六大之后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理念上正确认识好与快的关系,提出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问题,但这是不够的,好与快是一对矛盾,如何做到又好又快是困难的,目前经济结构中冶金、建筑、水泥、电力行业成为耗能的关键行业,多年快速增长的重工业化与结构扭曲给经济发展带来问题,也给能源增长带来问题。因此经济增长的方式真正改变才是解决我们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经济结构,改变外部性不经济的核心问题,同时经济结构优化也才能有效促进能

源效率与环境改善。[3]

2、我国在能源战略上面临三大挑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日前在“机不可失·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表示,我国在能源战略上面临三大挑战。这三大挑战分别是:

一是经济结构发生重要变化。我国已开始步入工业化中后期,重化工业发展加速,即能源密度高的产业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9%。

二是快速城市化。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年均提高1.4%,预计2020 年将达到55%-60%。按目前的水平,城市人均能源消费量为农村的3.9倍,意味着每年有1000多万农民转移到城市,相应能源消费将大大增加。

三是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预计到 2010 年,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将达到960 亿元,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4亿-1.5亿辆。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长,我国开始进入汽车社会。而这样一个全新生活方式革命的时代,必然建立在石油消费大大增加的基础之上。目前,我国机动车用油占石油消费的40%,预计2020年将占到60%。[4]

三、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确定,要考虑6项指导原则: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原则;节约优先、高效经济,合理调控供需的原则;环境和经济双赢的原则;有差别地确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域的战略目标和重点,达到总体优化的原则;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和经济手段调控、建设先进能源系统的原则。[5]

解决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贯彻四大战略:第一是大力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需求总量。构建节能的制度体系确立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第二是多元发展, 改善能源结构。加快可再生资源和核能的发展,包括水电、风能、太阳能等;第三是加强国内资源勘探,适当利用境外资源;第四是大力推进煤的洁净化技术,减少污染,提高燃煤效率。[6]第五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在生态文化的支撑下,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双赢,实现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荷最小化,将其控制在资源供给能力的环境自净容量之内,形成良性循环。[7]通过实施以上五大战略特别是有效的节能措施, 中国能源完全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第一、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全球气候变,能源供需矛盾日趋激烈,节能、减排、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能源、资源环境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世界各国在研究新能源与替代能源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节能降耗新方法与新思路。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低碳经济与目前国内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是一致的。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国际贸易分工中“世界工厂”的地位等。虽然单位产品的能耗不断下降,但技术进步必定是有限的,产品消费数量的增加也导致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中国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控制人口、植树造林等各种措施,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这些在6 月份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得到充分体现。中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单位GDP 能耗下降20%的目标,就是走低碳经济道路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中国国家统计局新近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 年全国单位GDP 能耗虽然实现了下降,但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只有北京市实现了预定目标。这说明实现“十一五”规划中的能源强度目标是巨大的挑战。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2]

第二、发展核能

我国核电从8 0 年代开始起步,已经建成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并已建成与其相配套的铀同位素分离和元件厂。目前在建的8 台机组将在2005年前建成。对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周围环境监测的结果表明,没有发现对周围环境产生可察觉的影响。通过这些核电厂的运行和建设, 应该认为我国已经具备小批量发展核电的条件。目前国际上核电装机容量约占世界总电力容量的17%。已有核电的42个国家中,核电发电量占该国发电总量30%以上的至少有16个国家。而我国现在仅占全国电力的1.2%。到2005年,8台机组建成之后也仅占2%左右。

综上所述,从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看,加快发展核能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发展核能是解决我国能源环境污染的现实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减排CO2最有效的措施。

第三、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的特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没有固体垃圾、无污染,无须原材料和运输,不受交通的限制,在我国广大地区阳光照射充足,即使从赤道地区引进太阳能电力也未尝不可。目前无论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 轻型飞机,还是地上的汽车,家用热水器等等都可以利用太阳能这一可再生能源。

第四、利用风能

风能的特点是无污染、无固体垃圾、无须原材料运输,不受交通限制;尤其是近几年来,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多,如果能用之发电,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我国的部分地区有丰富的风气,如果能充分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是很有希望的。我国有广阔的海岸线和辽阔的强风力地区,建设大规模风力发电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方向之一。

第五、利用水能

水能的特点是无污染、无固体垃圾、无须原材料和运输,不受交通限制。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比如长江葛洲坝建设,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设,都开辟了世界水力发电的先河,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防洪、蓄水、解决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等多种综合利用功能。但有隐患,即水库决

堤而产生的危害也是可怕的,当然,按照现代的技术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

第六、在农村开发利用农作物秸杆技术

利用秸杆生产燃气,我国广大农村农作物秸杆原料极为丰富,如果能使之生产燃料,其益处极多,假如广大农村普遍采用这一技术,那将是农村使用能源的一场革命,它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缩短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更重要的是放弃了千百年来用煤来取暖、做饭生活方式,节约了我国日益减少的煤炭资源, 并克服了因燃烧煤炭而产生的各种污染。[8]

五、结语

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不仅我国面临着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全世界、全人类都面临着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世界各国在制定自己的能源发展战略时都是立足于本国资源和本国国情,寻求本国资源利用的同时从其他途径和地区来获取能源。[9]未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应该尽快采取行动从多个方面着手来解决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尤其是在利用好现有能源的基础上加大能源研发力度,力争在未来的能源革命中占据先机,实现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思颖,论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商业工贸,2010,4

【2】齐宝辉,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2,1(24)

【3】郝吉,崔民选,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4】雍育惠,我国能源战略面临三大挑战

【5】杜祥琬,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6

【6】秦宣仁,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前景展望,【7】杜祥琬,五大战略推进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

【8】李京文,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M].陕西: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

【9】陈武,李云峰,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探讨,能源技术经济,2010,5(22)

下载新时期我国传统能源经济发展新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时期我国传统能源经济发展新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经济发展学习体会[推荐]

    《当前经济焦点与对策》学习体会6月29日下午,在县大剧院召开的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听取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副主编、中国WTO研究会常务理事宋承敏教授作的......

    浅议我国经济发展转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这不仅体现在国民经济从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位,而且体现在经济发展出现一系列重大转变。研究分析这些重大转变......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复杂不稳定的背景下,我国现阶段出口拉动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较大困难,因此,更好地挖掘内生经济潜力成为当前......

    浅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情况

    浅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情况 前言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处于稳状态恢复期。国际经济略上升,对我国经济整体影响变化不大,经济回升的有利条件增多,但还是有存在不足的,如制约经济发展......

    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思路

    关于加强社区党组织功能的座谈提纲 2010年1月11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社区在传达上情、反映民意、服务民生、密切干群关系、构建社会和谐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基层党组织作......

    新时期供电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探析

    新时期供电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探析 新时期供电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探析 新时期供电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探析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

    我国能源状况浅析(大全五篇)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国崛起的动力。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刚性约束问题,如何正视我国能源......

    加强我国传统文化建设

    让文化阳光普照大地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但是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