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国能源的战略思考
关于我国能源的战略思考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 18:20 来源:《求是》 期号:2005.10 作者:龚钟明 程家瑜 马驰
能源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呈近似的线性关系。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预测,未来25年里,世界能源需求总量将增加近一倍,能源的供给形势不容乐观。当前,我国正面临新一轮经济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度不断增大。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要实现以能源翻一番保障GDP翻两番的目标,面临着巨大挑战。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亟待解决。为实现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从我国能源结构与消费现状出发,综合考虑世界能源科技发展进程和我国的实际,选择“高效合理利用现有能源,积极开发新能源”的未来能源发展战略,努力使我国能源结构多元化,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解决能源瓶颈的有效途径。
1.节约能源、提高效率、保护环境是实现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当前,“节能优先”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前提。我国能源加工、转换、贮运和终端利用的效率约为31.2%,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初的效率水平则为41%。我国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较高,2000年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八个高耗能行业的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而这八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了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可见,我国不仅要重视工业和生活的末端节能,也要重视能源的生产、加工、转换、储存和运输等的过程节能。我国有很大的节能空间,应该努力在高能耗行业形成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节能措施。
与此同时,低效率的利用方式使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方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2002年我国煤炭消费近10亿吨标准煤,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近2000万吨,烟尘排放1000多万吨,二氧化碳8亿多吨。其中烟尘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的90%、氮氧化物的67%都来自于燃煤。为此,要满足小康社会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和能源发展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显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依靠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推行循环型经济,走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洁净、高效的煤炭利用技术是未来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
一次能源储量中煤炭多、油气少,是我国能源储量的重要特征。由此也决定了煤炭依然是我国近期能源利用的支柱,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石。发达国家的煤炭资源主要用于发电,美国燃煤电厂消费的煤炭达到其消费总量的90%,同时高技术的运用保证了其发电用煤的清洁与高效。我国目前燃煤发电的单位能耗比发达国家约高20%,工业锅炉、生活采暖的能耗则更高。低效的煤炭利用方式不仅大大浪费了煤炭资源,也造成了更多的污染排放,给环境增加了更大的污染负荷。因此,合理调整用于发电的煤炭消费比例,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燃煤电厂的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是解决当前煤炭利用问题的关键。
煤炭转化技术是实现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的洁净煤技术是高效、洁净的煤炭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的技术。通过预加工可减少煤炭的硫分、灰分;通过洁净、高效的燃烧和污染控制技术可实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的近零排放,以及二氧化碳的低排放;通过先进的煤气化、液化技术可以将煤炭转化为洁净的气体、液体燃料,使煤炭得到高效、清洁的利用,同时在某些行业部分替代紧缺的油气资源。当前,在煤炭利用的上下游,充分利用技术进步如先进的开采技术、加工生产技术、多联产技术、终端污染控制技术等,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促进以煤为主的能源系统向对环境无害的可持续模式转变的当务之急。
3.利用国际油气资源完善能源储备,为国家发展提供战略保障
目前,世界各国对有限的油气资源争夺激烈,形势严峻。国外各大跨国公司基本控制了全球几乎所有已探明储量的油气资源。除了中东、拉美、西非等油气资源富集地区外,近年来中亚和里海地区新开发的油气田又成了各国争夺的新热点。西方大国纷纷加紧全面推进全球石油战略布局,抢占石油地缘战略支点,强化石油领域的国际合作,加速油源地区的石油开发,抢滩新油源地区的石油资源。尽管当前国际油气市场不能全面提供稳定的能源保障,我国依然需要积极争取国际油气资源,完善能源储备,为国家发展提供稳定的能源保障。
从全球的观点看,所谓“能源安全”实际就是“石油安全”。发达国家一向重视能源特别是石油的储备,为了防范石油供应突然中断对国家安全和经济造成威胁,美国早已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计划,而我国长期缺乏这方面的战略。2002年我国石油净进口7185万吨,约占总需求量的30%,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石油安全刻不容缓。因此,利用国际油气市场的价格波动,建立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够最大程度地抵御突如其来的能源供应短缺,是多渠道积极完善国家能源战略储备的重要措施。
4.积极发展先进核能有利于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减轻环境污染
无论是煤炭,还是相对洁净的石油和天然气都会不可避免地排放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核能是当前唯一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减排温室气体的商业化能源技术。因此,适度开发先进的核能,有利于缓解当前紧张的能源供需矛盾,减轻环境污染。
截止到2001年底,世界核电发电量达到总发电量的16.4%。核能是西方国家的主要电力来源之一。核电发电量占其总发电量的百分比,美国为19.9%,德国为29.5%,日本为31%,韩国为39.8%,法国则达77.1%,而我国仅为2.4%。近年来,尽管个别国家因为核能的安全问题关闭了部分核电站,但大多数国家对核能的开发依然不遗余力。第三代大功率先进核能技术的逐渐成熟,为今后安全、经济、高效地利用核能技术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5.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逐步优化能源结构对国家长远能源安全有重要意义
从长远来看,随着化石能源的不断减少以及环境污染压力的不断增大,洁净的新型替代能源如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将变得越来越紧迫。如何在努力解决当前能源安全问题的前提下,发展新型替代能源,逐渐减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是我国未来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各国经济、政治、人群健康产生了直接影响。日益严峻的形势促使旨在限制、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应运而生。为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西方各国高度重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欧盟规定,2010年欧洲各国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必须达到总发电量的20%左右。我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不包括水电)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发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能够极大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生活环境。同时,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以煤炭和石油为主的化石能源,对国家长远能源安全也有重要意义。
6.开发氢能、热核聚变能,实现未来能源利用的重大变革
“氢经济”是突破传统化石能源束缚的理想选择,在解决能源供应、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效果显著。目前,美、日及欧盟正大力支持和加强氢的研发。美国在2002—2007年将投资17亿美元发展与氢相关的燃料开发工作,欧盟在2003年的氢能发展构想报告中指出其目标是在今后4年内投入20亿美元开发氢能技术。当前,氢能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已逐步成为可能,尤其是21世纪氢能车辆的商业化方面,美、日及欧盟已经展开了竞争。美国倡导的“FreedomCAR”计划和氢能伙伴计划将首先在汽车、分布式电站等领域推广氢能燃料电池的应用,促进石油经济向氢能经济的过渡。美国的汽车工业界也正在积极推动向“氢经济”的转变,通用汽车公司甚至已经勾画出未来向“氢社会”过渡的技术路径图。专家预计,如果目前美国1%的轿车和轻型卡车使用了氢能,每天将减少400万加仑汽油的消耗。正如一个多世纪前化石燃料汽车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改变,氢燃料的登台将彻底改变汽车在当今世界中所起的作用。美国能源部预测,2030年随着氢能利用的主要技术成熟,未来氢能逐步实现商业化,美国将率先步入“氢经济”时代。同期欧盟的报告指出,欧盟将力争在2040年后使氢能汽车的比例提高到30%以上。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大大加强了对热核聚变能这一清洁、无限、安全的未来能源的研究。目前,欧盟以及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美国和韩国等纷纷加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我国也于近期加入。作为热核聚变反应的原料,海水中的锂可开采1600万年(氘氚反应),而利用重水的氘氚反应则可开采60亿年。专家估计,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步耗竭和热核聚变能技术的逐步成熟,从本世纪中期开始,热核聚变能将逐步取代化石能源成为下个世纪的主要能源。目前中国的热核聚变研究已紧跟世界先进水平,在某些方面还处于领先地位。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探索未来新能源,是我国能源长远战略的核心。
在面临能源瓶颈的今天,抓住当前新能源开发的机遇,发展氢能和热核聚变能等未来能源技术,将有助于实现未来我国能源的稳定供应,同时也能够显著地减轻我国化石能源使用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建立未来“绿色能源”经济的新基石。
(作者单位: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第二篇: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关于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思考
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关于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思考
【摘要】
一世界能源形势能量与物质、信息同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能源和能源利用起了重大作用。从瓦特发明蒸汽机到近代大电力系统的出现、核反应的发现和先进动力装置的应用,无不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为奠定今日世界的物质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对能源和资源的大量开采和过度使用,使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先是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人们开始清醒地认识到化石燃料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制地挥霍;后是燃用化石燃料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向人们敲起警钟,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刻不容缓。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大为增加。无论是国际能源组织还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都预测未来国际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将持续、大幅度地增长:到2050年总需求比2000年增长1倍以上,主要能源依然是化石燃料。同时,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必须注重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二能源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存在问题我国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化石能源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随着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供需矛盾异常尖锐;(2)能源结构不合理,优质液体燃料严重短缺;(3)能源科 ,利用效率低下,...一世界能源形势
能量与物质、信息同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条 件。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 能源和能源利用 起了重大作用。从瓦特发明蒸汽机到近代大电 力系统的出现、核反应的发现和先进动力装置 的应用, 无不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为 奠定今日世界的物质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 人类对能源和资 源的大量开采和过度使用, 使社会的发展出现 了严重的问题。先是上世纪70 年代的石油危 机, 人们开始清醒地认识到化石燃料是有限 的, 不能无限制地挥霍;后是燃用化石燃料造 成的严重环境污染, 向人们敲起警钟, 保护人 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刻不容缓。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对能源 的需求大为增加。无论是国际能源组织还是政 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 都预测未来国际社 会对能源的需求将持续、大幅度地增长: 到
年总需求比2000 年增长1 倍以上, 主要 能源依然是化石燃料。同时, 环境问题将更加 突出, 必须注重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二能源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 地位与存在问题
我国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化石能源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 随着能源需求 的迅速增长, 供需矛盾异常尖锐;(2)能源结 构不合理, 优质液体燃料严重短缺;(3)能源 科技落后, 利用效率低下, 有时甚至浪费惊人;(4)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减排治污、保护环境 刻不容缓;(5)国际竞争逐年加剧, 能源安全 问题突出。
各种预测统计数据都充分表明, 能源问题 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瓶颈, 必须高 度关注。因此, 制定正确的能源战略对我国的 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 都预测未来国际社 会对能源的需求将持续、大幅度地增长: 到
年总需求比2000 年增长1 倍以上, 主要 能源依然是化石燃料。同时, 环境问题将更加 突出, 必须注重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二能源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 地位与存在问题
我国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化石能源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 随着能源需求 的迅速增长, 供需矛盾异常尖锐;(2)能源结 构不合理, 优质液体燃料严重短缺;(3)能源 科技落后, 利用效率低下, 有时甚至浪费惊人;(4)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减排治污、保护环境 刻不容缓;(5)国际竞争逐年加剧, 能源安全 问题突出。
各种预测统计数据都充分表明, 能源问题 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瓶颈, 必须高 度关注。因此, 制定正确的能源战略对我国的 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 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 来讲, 必须把节能和科学用能作为能源战略的 指导思想, 放在核心的位置, 以节能和科学用
关键词能源, 节能, 科学用能, 可再生能源 360 同时, 还必须抓紧化石燃料的利用和勘 探, 特别是煤炭的洁净高效技术, 努力开发可 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以最终建立充足、经济、清 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结构。
四节能与科学用能
节能与科学用能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 减少能源消耗, 降低环境污染。科 学技术的发展, 为节能提供了强大的武器;科 学用能是能源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用能也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体 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科学用能是深入研究用能系统的合理配 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 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 来讲, 必须把节能和科学用能作为能源战略的 指导思想, 放在核心的位置, 以节能和科学用 能为本。这也是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 节能, 科学用能, 可再生能源 360 同时, 还必须抓紧化石燃料的利用和勘 探, 特别是煤炭的洁净高效技术, 努力开发可 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以最终建立充足、经济、清 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结构。
四节能与科学用能
节能与科学用能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 减少能源消耗, 降低环境污染。科 学技术的发展, 为节能提供了强大的武器;科 学用能是能源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用能也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体 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科学用能是深入研究用能系统的合理配 而且常常伴随着传热和燃烧现象, 有必要发展 综合控制与优化的普遍理论、方法和技术。对于高耗能产业, 把科学用能与循环经济 紧密结合, 同时研究能量转换与物质转化, 做 到既清洁生产, 减少污染物排放, 又充分利用 物质和高效率利用能量, 尽可能少地产生废物
废能”。在这方面, 既要注意产品更新、产 业升级换代, 也要关心通过新技术、新方法、新 工艺使生产过程能耗的减少。
作为高耗能产业之一的建筑用能, 在国际 上约占全部用能的1/3, 在我国也达到30%左 右。同时, 我国的建筑能耗是气候相近国家的 2—3 倍, 节能的潜力很大。就建筑节能而言, 最重要的是认识建筑物用能的特点, 即建筑物 内的用能, 除照明等少数外, 多为冷和热这样 一些品位较低的能源, 从温度范围看, 与可再 生能源(太阳能、地热能等)和环境能源(空 气、水等)相近。这样就完全有可能通过各种 热泵将可再生能源与环境能源转化为室内需 要的冷和热, 从而大量节约电力和化石能源。因此, 在建筑用能中, 首先要制定科学用能的 方案, 尽可能使用低品位的能量, 充分利用可 再生能源与环境能源, 同时提高围护结构的性 能。这应当是建筑节能的主要方向。
产品更新、产业升级换代是科学用能的重 要方面。以照明来讲, 全球照明用电占总用电
20%, 占能耗的7%;我国照明用电虽然 目前只占13%左右, 但每年以15%的增长率 增加。近年来半导体固态照明技术有了长足的 进展, 光效最高水平达到100lm /w, 约为白炽 光的10 倍。预计, 到2020 年前后, 固态照明可 以实现大规模产业化, 大大节约照明耗能。通过产业升级换代来节能的另一个例子
是分布式能源系统。它是建设在用户附近的能 源系统, 由于将放电后气体的余热用来制冷、供热, 实现了能的梯级利用, 提高了系统的能 源利用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电网的可靠性, 且无需输变电设施。在该系统中, 动力装置(当前主要是燃气轮机和内燃机, 以后还有燃 料电池)是核心;而冷热电三者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充分发挥中低温余热的作用, 是技术关 键。因此, 针对不同需求的用户, 制定“ 个性 化”的方案至关重要。考虑到我国建筑的实际 情况, 采用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环境能源互 补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对建筑节能有很大意义。
关于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思考
五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是无碳的清洁能源。2005 年2 月, 全国人大通过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法, 必将大大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 发展。新能源指核能、天然气水合物、氢能等。限于篇幅, 本文只论及太阳能热发电和风能。太阳能热利用近年在我国迅速发展, 年增 长率达到20%。从建筑节能的角度看, 应当进 一步发展太阳能制冷和供热系统。作为太阳能的大规模应用,近年来热发电 有了很大进展, 技术基本成熟, 成本约为光伏 发电的一半或更低。塔式发电和槽式发电在欧 洲与美国都已投入商业运行, 电站规模都达到 100MW以上。同时, 新的聚焦方式在不断提 出, 少用水的空气轮机也在研制。我国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在西部和北部 包括戈壁及半干旱地区沙地在内的沙漠总面 积达131 万平方公里, 只要用约7 万平方公里 的面积来建设热发电站, 便可满足2004 年全 国的电力需求。因此, 我国有必要也有可能大 , 提供大量的绿色电力。“ 十一五”期间和以后的时间里, 这方面的工 作一定会有一个大发展。
对于风力发电,近年来也有很大发展, 600KW、750KW 和1MW 机组国内均可生产。我国的风力资源丰富, 估计陆地上离地面10 米高度层风力资源可开发量为2.53 亿KW,近海离地面10 米高度层风能储量达7.5 亿KW, 有发展风力发电的良好条件。
目前, 风力发电的主要问题是技术方面缺 少自己的知识产权, 特别是风力机本身的设 计, 还没有形成我国独立自主的设计体系。为 此, 应当在风力机的设计中, 注意发展先进的 气动设计方法和强度、振动等动态稳定性的计 算方法, 构建相应的数据库, 同时进行控制规 律的研究, 逐渐建立我国自己的风力发电设计 体系。除此之外, 还应对我国的风力资源情况 进行调查, 以得出我国风力资源的分布和评 价, 为风电场的选址提供依据。可以预计, 在 “ 十一五”和以后的时间, 风力发电在我国将 会出现一个蓬勃发展的局面。
由于人口众多和化石能源资源的限制, 能 源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是 必须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 制定正确的 能源战略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了长期保证可靠、经济、清洁和安全的 能源供应, 必须通过科学用能使我国人均能耗 的水平比传统工业化国家有大幅度的下降, 以 大量减少能源的消耗。因此, 我国能源战略的 核心是节能和科学用能;而化石能源的洁净技 术和开发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是两个支柱。在科学用能中, 当前特别要注意系统集 成, 关注关键技术。一方面, 抓住高耗能产业;另一方面, 解决共性科技问题。分布式能源系 统和固态照明是科学用能的两个很好范例。建筑科学用能是一个重要领域。应根据建 筑物用能的特点, 广泛使用品位与其相近的可 再生能源和环境能源, 以减少化石能源和电力 的消耗;同时, 发展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及环 境能源互补的分布式能源系。
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中, 应根据其技术发展 , 规划好产业化的时间表, 有层次地加 以布局。风力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在我国将率 先实现产业化, 为保障能源供应做出贡献。风 力发电主要是要尽快开发适合我国国情并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系统;太阳能热发电应在 沙漠地区开发、建设较大规模的电站。科学用能和能源战略还必须包括法律、政 策和管理, 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法律、政策和 管理应当有利于推动科学用能、可再生能源和 化石能源绿色化技术的发展, 有利于推进新技 术的应用, 有利于鼓励发展新理论、新概念和 新方法, 有利于支持建立打破垄断的市场经济 机制, 有利于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__
学号:2010963113 姓名:姜旺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
及自动化
班级:机械四班
第三篇:关于我国海洋战略的思考
听《关于国家海洋战略的思考》后感想
听了王宏先生的报告后,我为我国的海洋前景深感担忧。怎样保全我国海洋的权益,怎样更加合理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怎样突破一层层的包围,不再受到约束威胁,这些都是对我国的重大考验。
海洋,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至关重要。它自身蕴藏着丰富的物资资源,并且还以其他形式给人类、世界创造着许许多多的财富,比如说潮汐能、海盐。从人类开始接触海洋,探索大洋之后,人们通过海洋进行贸易,各国之间开展外交。最后,世界强国,也必须是海洋强国,通过海洋来扩张领土,争夺殖民地,最后来征服世界。16世纪的葡萄牙,17世纪的西班牙,18世纪的英国,一直到现在的美国,他们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在海洋领域比同时期的其他国家领先很多,不仅仅在军事,还在海洋资源技术,海洋贸易经济等各个方面。
我国不仅是个陆地大国,同样也是个海洋大国。我们有着1.8万多千米的大陆海岸线,1.4万多千米的岛屿海岸线,30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海,大小岛屿7500多个。我们所拥有的海洋资源在国际前列。
可是,我们虽是海洋大国,但不是海洋强国。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远远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道明的,也不是一两年能够得以完全解决的。我国虽说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却有一半和其他国家发生领土问题争执。更有甚者,有很多岛屿已经被其他国家强行占有。有很多本该属于我国的海上资源、能源,被其他国家以各种理由和方式开发。美国制造的太平洋第一、第二、第二岛链,把我国卡在一个不
算宽广的空间里,印度投入大量资金人力资源,加强海军建设,想加强其对印度洋的控制能力,对我国在南中国海的利益构成非常大的威胁;越南、新加坡这些国家一直没有放弃对我国南海诸多资源的觊觎;日本,由于历史原因和他们现在的利益,一直不肯对我国开放日本海。
我国在海洋技术上的落后或是不足,也是制约我国对海洋保护和开发的重要原因。在军事上,我国还没有重型的巡洋舰,还没有自主研发的航母,在常规潜艇上也存在明显的不足;我国的海军建设还没达到可以中远距离防御的能力,只能进行近海防御;这使得我国的海洋利益的保护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国虽拥有广袤的海疆,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但由于技术的落后,我国只能望洋兴叹;比如说,我国在海底勘探开采的深度还没超过30 米,而其他国家的这些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南沙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只能搁置,公海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只能看着别人开采。
海洋发展是我国必须长久研究和投入的重要课题,它关乎着我国是否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我们必须在海洋军事建设、海洋技术研发、海洋资源利用等等各个方面,不断努力、艰苦创新,加快我国海洋建设的步伐,增强我国海洋发展的力量。青少年更应当明确,我国的国土不只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疆。
第四篇:能源战略资料
美国的建国者们宣告美国独立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232年之后美国会如此依赖其他国家。大概经过80多年的时间,石油才经由宾西法尼亚州泰塔思维尔(Titusville)的输油管道进入美国人的生活,标志着全球石油经济的发端;之后又过了80多年,美国成为一个石油净进口国。随后,美国依赖外国石油的程度越来越大,直至今天,情况仍然没有丝毫改善。1973年,当欧佩克(OPEC)采取禁运政策时,美国石油需求的30%依靠进口;而今天进口石油已经占到美国石油消费量的60%还要多,其中越来越多的石油来自世界上不稳定的地区。按照笔者自己的估算,在每桶145美元左右的高价下,美国今年为进口石油支付的美元将超过国防预算,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美元将会流到与美国作对的国家和组织的腰包中。
因为谁都不希望看到石油依赖,所以你可能会认为能源自给和自主会受到大家的欢迎。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很少政策会像建议石油自给这样被人如此奚落。一个名叫国家石油委员会(National Petroleum Council)的私人基金组织,经常站在油气公司的立场向美国联邦政府提出政策建议,在其2007年报告中声称能源自足是“不现实的”;最近布莱斯(Robert Bryce)——一个能源利益集团资助的智囊机构的前研究员——在其新书《谎言泛滥》(Gusher of Lies)中,认为能源自给是“天方夜谭”;2006年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一份报告,甚至指责提倡能源自给的人“因为提倡一项在可见的将来不可能达到的目的,而对国家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抛开上述这些观点不谈。能源自给,也不是说美国必须实现能源完全自给,只是说要降低石油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把石油从战略性商品还原为普通商品。
能源自给完全是痴人说梦?未必。至少在电力行业,几乎实现了能源自给。还记得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石油危机中,时任美国总统的卡特(Jimmy Carter)穿着开领衫,劝诫美国人要节约用电吧?之后,美国用了10年时间研发新技术,到现在电力部门基本可以不用石油而照常发电。根据美国能源部(Energy Department)的数据,如今美国只有2%的发电量依靠石油。考虑到私人汽车和卡车是主要的用油大户,美国是否可以在交通运输行业做类似的研发?至少,目前已经有4个国家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美国有必要关注这些先行国家的经验。
首先,应该注意伊朗,在一般人看来这可能令人吃惊。伊朗虽然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但是冶炼能力不足,所以德黑兰严重依赖进口石油。伊朗总统内贾德(Mahmoud Ahmadinejad)清楚地知道这是伊朗的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 heel),担忧外部的石油制裁和禁运引起国内骚乱,进而瓦解伊朗现政权。
为此,内贾德在伊朗推行一项能源自给计划,着意把交通系统从石油转向天然气,伊朗也拥有丰富的天然气储量。“如果我们能在未来3到4年把汽车燃料从汽油转换到天然气,”内贾德在去年7月表示,“我们就不需要石油了。”他的计划包括命令伊朗国内汽车生产商制造既能靠石油也能靠天然气运行的“双燃料”汽车,同时推动已在使用的汽车添加能加气的装置,还有改装伊朗国内加油站,以同时供应石油和天然气。根据国际天然气车辆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Natural Gas Vehicles)的数据,伊朗已经改造了超过100个油气转换中心,伊朗人支付相当于50美元的费用,就能为他们的汽油车加装双燃料驱动装置,这个过程只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内贾德的计划被西方国家所忽略,但是假以5年左右的时间,伊朗就会对国际制裁泰然处之。
当伊朗正在向着能源自给狂奔时,巴西已经实现了能源自给。这是一个惊人的转变,三十年前,巴西80%的石油都依靠进口。但是自从1973年阿拉伯石油禁运后,巴西投入巨资研发食糖转换为乙醇的工艺,并生产出乙醇汽车。根据食糖化学工业协会(Sugar Cane Industry Union, Unica)的统计,今年巴西出售的新车总数的90%都将是混合动力车,每辆车只需要交纳100美元就能实现依靠石油和乙醇混合燃料驱动。
可能有人怀疑美国在这方面的技术能力,但事实上这种新型轿车主要是由通用(General Motors)和福特(Ford)生产的,只需要一个燃料感应器(fuel sensor)和防腐的输油管(corrosion-resistant fuel line),普通汽车就可以改装为混合燃料汽车。
巴西所做的投入不仅仅是研发如何让碳氢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在油箱中安然共处,结果还提高了国内的石油产量。这不仅打破了套在巴西身上的石油枷锁,而且还使得巴西经济不受现在高涨的油价影响。2005年以来,国际油价几乎翻了一番,但是巴西的油价几乎没涨。今年,巴西的乙醇销售量将会超过石油。听起来还不错,难道不是吗?
中国也在研究石油的替代能源。不同于美国和巴西钟情于乙醇,中国热心于甲醇。甲醇是一种清洁、无色的液体,中国多个省份已开始在石油中混合甲醇,各地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甲醇工厂。中国汽车公司也已经开始生产混合动力车,以适应甲醇燃料。中国的中部省份山西,是中国主要的煤炭供应基地,出台一项优惠政策,规定使用甲醇的汽车在省内收费公路上可以免费。
甲醇和乙醇之间就差一个字,但两种生物燃料都应该成为美国的选择。每加仑乙醇的能量高过甲醇,并且乙醇的腐蚀性低过甲醇。但是甲醇更加便宜,还比较容易大规模生产。乙醇只能从农作物,比如玉米和糖类作物中提取,而甲醇则可以从天然气、煤、工业垃圾甚至是电站排放的二氧化碳中提取,提炼过程还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以色列则提供了另外一种新能源的途径。以色列去年发起一项电车计划,根据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要把以色列改造成不需要石油的国家——这和中东地区的石油生产国看起来格格不入。以色列国民可以用电动车替换汽油车,以色列国内将建起数以千计的充电站。以色列政府希望不久的将来,以色列有车族可以在充电站用几分钟时间更换电池,或者利用在家和工作时间充电。“石油在任何时候都是个麻烦,是主要的污染源和恐怖的催生因素,”以色列总统佩雷斯(Shimon Peres),同时也是电车项目的拥护者表示,“我们要摆脱石油。”对于上述四个国家来说,去除石油在经济中的命脉作用已经不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说辞,但是付诸实践。反观美国的情况,虽然政客信誓旦旦要减少美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但是没有一个人提出类似伊朗、巴西、中国以及以色列那样切实可行的方案,更加没有什么实际行动。
面对能源危机,美国更多还只是纸上谈兵。在美国,很少看到天然气汽车。乙醇保护主义者以及他们在国会的代表建议,进口巴西生产的乙醇要支付每加仑54美分的进口关税,要知道,进口石油是不需要交纳关税的。出于同样的原因考虑,美国只允许销售乙醇汽车,这样就把甲醇和其他生物燃料的车型拒之门外,可是其他生物燃料往往更加便宜,而且制造这些生物燃料的资源也更加丰富。自从通用汽车展出电动车模型EV1,并配合发表文章“谁在封杀电动汽车”后,在以色列风风火火的电动汽车就从来没有在美国的展台上出现过。美国人应该重视这个问题。诸如“开采更多石油”和“尽量开微型汽车”的政策,都还是得依靠石油。最多,也就是美国人花钱买来几年安心,但是无论是否在北极野生动物保护区(Arctic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钻探开采石油,当美国的石油储备耗尽的时候,美国都得只会依赖石油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通过替代能源和有效的竞争能达到能源自给。当然这种竞争在美国目前情况下没办法实现,根据交通部(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的数据,美国每年有1600万辆新车投入市场,这些汽车都依赖石油,每辆车的平均寿命是16.8年,美国就被这些汽车永远锁定在依赖石油的困境中。
有句谚语这么说:事情总是越描越黑(When in a hole, stop digging)。如果在美国销售的都是混合动力车型,美国人可以为私家车充电,汽油产业就会面临方方面面的竞争。另外,美国的资金就可以从埃克森(Exxon)转移到Pepco,从中东转移到地球中西部,还可以投资于贫困地区——非洲、拉丁美洲和南亚的生物能源生产国,以及不讨厌美国海量能源需求的国家。这才是实现能源自给的正确道路。
(文章编译自LATWP,作者Gal Luft是美国全球安全分析学会(IAGS)执行主任,美国自由联盟(Set America Free Coalition)联合发起人,该联盟是美国跨党派的组织,旨在促进美国能源自给和独立自主。)
玉米价格暴涨40%燃料乙醇谋变08042321世纪经济报道
寻思了很久,长春出租车司机老秦终于在3月底决定将车改为LPG动力车(液化石油气),“市场上全是乙醇汽油,不但跑得没劲,而且费油,用LPG,每天我可以节省10元钱”。所谓乙醇汽油是指在汽油中掺入10%的纯度达99.9%以上的酒精,吉林是国内乙醇汽油试点省份之一。据老秦讲,自试点开始以来,长春大多数出租车都已改为LPG动力车或LNG动力车(液化天然气)了。
“使用乙醇汽油的捷达百公里耗油达10升左右,使用普通汽油仅8升,而且使用乙醇汽油不敢提速,否则发动机‘咣当、咣当’响个不停。”
然而老秦不知道,为了应对高油价下的成品油供应压力,美国、巴西等国政府已经在大规模推广乙醇汽油的使用。美国农业部首席经济学家凯斯·柯林斯即表示,目前美国汽油市场的乙醇掺混需求量在130亿-140亿加仑(1升=0.246加仑)。
“只要国际油价维持在40美元以上的高位,玉米批发价格不突破1400元/吨,燃料乙醇的生产企业就会有利可图。”国家发改委在“十五”期间确定的我国四大燃料乙醇供应商之一,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简称吉林乙醇)官员说。
正是由于乙醇需求量大幅增长,今年以来国际玉米价格(目前乙醇汽油的主要原料)已经暴涨了40%左右。受此影响,猪饲料的价格出现暴涨,猪肉价格也随之飙升——汽车发动机正在与人类争粮食。
和美巴等国一样,中国乙醇汽油也从试点省份逐步走向全国,按照规划乙醇汽油的使用将在“十一五”期间向除西藏、青海、宁夏、山西、甘肃外的全国推广,预计2010年燃料乙醇的年产量将达到500万吨。与试点省份不同的是未来广西、云南等南方省份销售的乙醇汽油是以木薯、秸秆等非粮作物作为原料。4月15日广西全境开始封闭使用车用乙醇汽油(详见本报4月3日《乙醇汽油进八桂广西车首“尝”非粮汽油》)。
“由于猪肉价格飙升,现在上面已经不准我们接受媒体采访。据我所知,国家发改委今后不会再批准以玉米或小麦为原料的、新的燃料乙醇项目上马了。”上述吉林乙醇官员说。玉米乙醇受阻
2001年10月中石油、吉林粮食集团和中粮集团共同出资成立吉林乙醇,其中中石油占股55%。该公司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第一家以玉米为原料的大型燃料乙醇生产基地,拥有40万吨/年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此后国家发改委又先后批准了黑龙江华润酒精(以玉米为原料)、河南天冠(以小麦为原料)及安徽丰原(以小麦为原料)等三个燃料乙醇项目。
“我国燃料乙醇项目是5年前启动的,当时的主要目的一是化解陈化粮,卸掉贮粮的巨额财政负担;二是缓解日益严峻的燃油供求矛盾;三是有益于环保,利国利民。”有中石化咨询公司专家说。
按照当时的规划,黑龙江华润和吉林乙醇负责东三省试点城市乙醇的生产供应,安徽丰原及河南天冠负责河南、安徽、山东等省的生产供应。燃料乙醇推广工作遵循“行业准入,定点生产,定向流通”的原则:燃料乙醇项目需要通过国家主管部门核准。经过审批后的项目所生产燃料乙醇,定向供给中石油、中石化,在一个封闭的区域内进行试点。以吉林乙醇为例,其40万吨燃料乙醇产能只能供给吉林全境和辽宁部分市县,而且乙醇汽油的组配和销售都只能由中石油完成,因此其燃料乙醇的产量完全取决于所在封闭区域的汽油消费量。
然而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飙升,燃料乙醇成为一项有利可图的大买卖,2005年国内燃料乙醇产能已超百万吨,实际产量超过了75万吨。
据上述吉林乙醇官员介绍,2005年玉米市场价仅1000元/吨左右,按照3.2吨玉米生产1吨乙醇计算,燃料乙醇成本仅4000元/吨左右,加上政府补贴企业每吨净赚800元。
2006年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工程院、中石化、中石油等相关领导在北京永兴花园酒店就乙醇汽油战略地位进行了4天讨论,最终形成了《变性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决意在“十一五”期间乙醇汽油的使用将从“十五”期间的9个省市试点转为除西藏、青海、宁夏、山西、甘肃外的全国地区推广,预计“十一五”末燃料乙醇的年产量将达到500万吨。
在巨大的市场面前,东三省加入燃料乙醇生产的投资者越来越多,为了提升玉米附加值,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优惠政策予以扶植,一时间号称东北万吨级乙醇生产企业达百家之多。这加速了玉米等粮食的工业性消耗,刺激了玉米价格的飙升,最终触动了国家粮食安全的敏感神经,2007年5月国家发改委叫停所有粮食作物深加工项目的审批,粮食能源化之路走到了尽头。
乙醇汽油提速
虽然粮食能源化之路走到尽头,可是中国必须大力发展生物能源。
为了落实《变性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2007年9月4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走非粮乙醇之路,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生物乙醇利用量将达1000万吨/年。
“我们也在尝试以甜高粱为原料生产乙醇,但尚处于试验阶段。由于东北地区主要作物是玉米、高粱,因此未来公司发展方向肯定是甜高粱。”那位吉林乙醇官员说。
据了解,目前全球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工艺主要有三种,即以玉米、小麦为粮食能源化,以木薯、甜高粱等非粮作物能源化及秸秆纤维素乙醇。美国、巴西的乙醇企业主要以玉米等粮食作物为原料,德国企业则普遍采用木薯做原料生产生物柴油,而很多科研人员正在研究以秸秆等作为原料生产纤维素乙醇。
“我国近期将重点发展以木薯、甘薯、甜高粱等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技术,以及以小桐子、黄连木、油桐、棉籽等油料作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并积极发展以纤维素生物质为原料的生物液体燃料技术。”陈德铭说。
为此国家发改委计划在东北、山东等地建设若干个以甜高粱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试点项目,在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建设若干个以薯类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试点项目,在四川、贵州、云南、河北等地建设若干个以小桐子、黄连木、油桐等油料植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试点项目。有了政策的支持,中石油、中石化及中粮集团开始积极在全国跑马圈地。
中石油、中石化拥有燃料乙醇封闭式运营的先天优势和遍布城乡的终端销售网点,自然的成为未来生物乙醇领域内的领头羊,而中粮集团为了跻身燃料乙醇领域的第一集团,自2006年就开始在全国各地大幅扩张。
中粮集团生化能源事业部官员透露,中粮的目标是通过原材料产地布局、与大能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以及企业并购,在未来3年内实现生产燃料乙醇245万吨,在“十一五”期间的最终目标是310万吨。为此,中粮将在5年内投入100亿元。
其实燃料乙醇行业中早有中粮集团的身影,它不但参股了吉林乙醇,更通过收购黑龙江华润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商,只是由于当时燃料乙醇的封闭化运营使得中粮集团对其参与其中的前景表示谨慎。
然而自宁高宁掌印中粮以来,即开始在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领域大规模扩张。就在去年12月22日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以木薯为原料的4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宣告建成投产,而在更早前中粮还分别与内蒙古、河北、湖北、山东四省政府部门签订了投资额达50
多亿元、年产75万吨燃料乙醇的项目协议。
“2005年底中粮就北海乙醇项目征求广西地方政府意见时,即受到了高规格的礼遇。不但广西发改委官员积极配合,区政府首脑还几次赴京与中粮高层会晤。此前区政府曾就木薯深加工项目先后联络中石油和中石化,然而却未得到积极回应。”有广西地方官员说。北海项目启动后,中粮将派出大量采购人员奔赴广西全境的田间地头,直接掌握当地木薯产量及销售情况,以便管理层决策,这将是未来项目运营状况的基础;为了便于销售,北海乙醇项目仍将采取封闭式运营,据称中石化与中粮集团已经就相关合作达成初步协议,中石化会在北海乙醇项目中持股15%。
美国拟推燃油消耗标准新规则
面对居高不下的原油价格,美国开始寻求颁布新的立法,旨在提高燃料油效率。新的准则提议希望能在2015年将汽车平均燃油消耗提高到每加仑燃油能行驶31.6英里。美国交通部长Mary Peters说:“该项提议将为车辆终身行程总计节省近550亿加仑燃油,美国的司机也将省下超过1000亿美元的燃油成本。”
与此同时,美国各大汽车制造商如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等都展现出合作的姿态。
第五篇:关于我国石油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范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我国石油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 作者:周世东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4期
[摘 要]石油作为一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文章认为我国应从长远考虑,对现行石油战略进行必要调整,如何合理地利用石油资源,如何更有效地开发国内石油资源,如何尽可能保障石油的供应,如何建立必要的石油战略储备,如何更直接地影响国际油价走势,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将事关中国的整个国家安全。
[关键词]石油;战略;多元化;储备
[中图分类号]P407.2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