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形势与政策》期末作业论文
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关键词:国家安全环境 新型安全观 基本对策
摘 要: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国家安全是关系到国家存亡和国家发展的大事,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和平稳定的建设环境,就没有国家的发展,也就更没有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不会有“中国梦”之伟大构想。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战略决策都应受到国家安全战略指导并与之协调。但是,现如今,不论是就国际安全环境来看,还是就国内安全环境来看,我国国家安全环境形势都不太乐观。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者,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必须清晰认识我们现在的处境,培养国家安全战略意识,武装自己,为将来充满信心地接过社会主义事业接力棒打下坚实基础!
正 文: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战略的定义:是一定历史时期中具有重大的、全局性的、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谋划。它不是一个局部的、战术性的、非核心的谋划,而是从宏观上谋划全局、整体性的指导思想、行动方针。现代以来,战略一词逐渐应用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外交等领域,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展,战略一词逐渐演变为泛指重大的、带有全局性质的、决定全局的一种谋划。而将战略一词应用到国家安全领域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国家安全战略是从国家和国际的全局高度筹划和指导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方略,它关系到各部门、各阶层,是真正的国家“大战略”,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之一。
一、周边安全环境
所谓国家安全战略就是要应对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因此首先要分析的是我们面临着什么样的安全形势,在这种安全形势下需要什么样的对策。那么我国
《形势与政策》期末作业论文
现在所面临的周边安全环境的形势具体怎样呢?
(一)从外部来看
第一我国领土主权受到侵害。国家安全的核心问题有三个:第一个是主权,能不能独立地做出决策;第二个是管辖权,这个管辖权体现为领土完整,国家的独立意志能不能触及这个国家所有的角落;这两者是核心。第三个是国人的安全。从传统国家安全观来说,我们讨论的主要是前两个。主权和领土完整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就领土完整来说,现在有一部分领土没有能够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有一些争议领土上,我们的主权还没有能够完全实现,而且也没有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第二,随着新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变化,我们的海外利益越来越广。海外利益的安全也成为了我国国家安全一个不可回避的内容。相当一部分的利益挑战是在海外,比如说能源安全、海外投资设施安全等。实际上,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国家,我们的利益是全球性存在的,不可能把它分成海外利益与国内安全,尤其是现在经济上全球相互依赖,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出事都会对中国国家安全造成影响,有的还相当大。比如,前几年利比亚出现大规模动荡,我们要紧急撤侨。那是我们的海外军事行动,但是非战争行动。海外利益安全,不只是公民在海外旅行时的人身安全,它包括在海外设施的安全、投资的安全,也包括在海外发起的可能对中国本土构成不确定威胁,但这跟战争不是一回事。
第三,话语和规则的制定权的争夺。我们在一个体系内生存,那么在这个体系内,所有的国家是遵循着一套规则,这是国际社会基本的行为规则,那么这套规则是由谁制定的?过去都是由西方国家制定的。经济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制度是非中性的,没有任何一个制度设计对所有的成员都是平等的,这种制度不存在,所有制度都是有利于体系内的某些成员,而对另外一些成员不利,甚至是有害的。
改革开放很大程度上使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能适应国际社会的规则。让中国更加的国际化,这是我们改革开放非常重要的一个政策目标。从1978年一直到前几年,基本上我们对国际规则是被动参与的一个自适应的过程,也就是我们要适应国际体系的变化,而不是让国际体系来适应我们。但是现在情况在发生变化。2009年中国站到了世界第二经济体的位置上。现在,我们对现有体系的不
《形势与政策》期末作业论文
公平感受更加明显,我们就想要把它变得公平。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有明显的修改现有国际体系中对中国不利内容的想法。
那么具体表现在什么上面呢?第一,要求扩大在现有体系下的发言权。主要是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要求增加投票的权重。第二,建立和参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这些动作在西方主导国家看来,深刻地反映出了中国地缘政治和全球政治的所谓“野心”的变化,他们认识到中国不再愿意做一个追随者,中国整个的思路表现出对原有体系的不再认同,中国想要争夺的是话语权和规则的制定权。
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历史,再看一下世界历史,多数情况下不可调和的战争不是发生在一个具体的争端上,仅仅为了一块领土,国家是不会轻易打仗的,关键是出现了对某种权力的争夺。电影《让子弹飞》中,张麻子和黄四郎之间有一段非常具有国际政治理论功底的对话。黄四郎说,我把钱都给你,你让我活下去就完了。张麻子给他的答案是,钱不重要、你不重要,但没有你,对我很重要。实际上这就是权力。利益不重要,权力很重要。在国际关系中,人们更关心的是权力而不是暂时的利益,换句话说,如果我能够影响你的行为,那么我对你施加的这个影响比一切都重要,因为它意味着所有的财富都会追随而来。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冲突非常激烈。当中国作为一个强国崛起的时候,最终别人承认你的强国地位,是承认你的规则制定权。
(二)从内部看
改革开放以来,实际上我国国内存在很多甚至于比境外威胁更让我们担心的事情。人之所以发生冲突,往往有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重是利益矛盾。这种冲突在目前的中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比如房屋拆迁。这种矛盾是可以解决的,而且是相对容易解决的。第二重矛盾是价值矛盾,这就不那么容易解决了。在价值矛盾方面,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所谓发展的眼光可以解决的。我们对此有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在过去这些年中,我们认为只要社会发展、经济进步,什么问题就都好办。实际上,经济上越进步,思想自由度就越高,而且越是追求高一级的经济享受,就越不可能被基本的经济进步满足,矛盾就会越深。所以在价值矛盾方面,绝不是社会进步了,价值观冲突就没有了。而是社会进步了,价值观的冲突可能会加剧。第三重矛盾是更加严重的身份矛盾。经济利益也好,价值观冲
《形势与政策》期末作业论文
突也罢,前提是在一个群体内发生的纠纷。假如我们国家里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不是中国人,那么你和他谈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意义吗?任何对话都进行不下去。我们要看到今天在中国国内安全问题上,这三重矛盾都存在。如果单纯是利益矛盾,利益矛盾不扩散,矛盾不会扩散到别的领域去。有一些人利用社会的利益矛盾和身份矛盾所演化出的冲突,再将其演绎为价值观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就大了。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大,就会发现我们面对的内外威胁有的是相互勾连的。这里有两种体现。第一种是在身份矛盾问题上。他不认为他是中国人,就是所谓的民族分裂主义。他的背后有国际势力支持,对我们的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发出挑战。第二种是虚无主义。至少在过去10年间,我们不怎么把它上升为国家安全问题,但现在我们必须看到它对我们构成了非常大的威胁。所谓虚无主义,就是否定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绩,他认为政府做的任何举动全是错的,政府发布任何信息全是假的,不加辨识、不加思考、不加讨论地否定,逢政府必反。这种否定由两个层面构成:一是所谓精英,就是“带路党”;二是所谓“屌丝”。
二、新型安全观
在认清了我国国家安全环境的前提下,为了想出更好的基本对策,我们还有必要在头脑中清晰认识国家安全观以及新型国家安全观。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安全体制,首先就需要以科学的国家安全观作为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安全观就是对安全问题的观点、看法、以及由此形成的系统理论。我国学术界一般认为,国家安全就是不存在危险或不存在对国家的威胁,表现在主观上不恐惧、客观上不受威胁的状态,这也是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予以认同的。同时,在我普通民众看来,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然而,国家在发展,国际关系日益密切和复杂化,社会还是存在动荡,各种可以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变革时刻在发生,那么,以前的陈旧的国家安全观免不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就需要有所更新。特别是冷战后,国家安全战略在共同安全观、合作安全观、系统安全观上发生了变化。于是,为了紧跟我国国情,新型国家安全观应运而生了。在以往的基础上新型国家安全观则更加体现安全内涵的综合化、安全机制的多样化、安全主体的多元化、安全威胁复杂化的特点。
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是中国新型安全观的核心,这也是拥有大国地位和
《形势与政策》期末作业论文
身份的中国的职责所在。互信是基础,互利是目的,平等是保障,协作是途径,新型的安全观更加强调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强调防务的自卫性、自主性和本土性,反对以任何借口和手段干涉他国内政,追求双赢:本国自身安全和他国安全。总的来说,新型安全观最主要的特点是和平共处!在这个日益复杂的国际关系纠纷中,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最明智的选择。作为新世纪国民,尤其是我们,作为新一代大学生,这一点是必须要深刻认识到的!
三、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对策
明确了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观以及新型国家安全观之后,接下来我们该做的就是要制定出维护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对策。
首先在新安全含义层面、体质层面、观念层面上运用系统国家安全观来分析当代中国国家安全问题。比如:金融危机对一个国家的打击并不亚于一场战争带来的损失;一国的安全还越来越多地与邻国的安全、周边地区的稳定乃至国际社会的安定联系在一起;要树立特别强调安全动态的大安全理念。其次,在对策层面上,着力于建立国家安全的综合管理机构、全力发展、全方位外交、研究新课题、加强国防建设,进而构筑国家的钢铁长城!更细致地来说,就是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能够综合规划、协调国家安全诸多领域职能、快速反应、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综合管理机构;通过国内发展来促进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发达国家进行外交;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对邻国坚持“主权不可侵犯”和“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原则;明确认识亚太地区是中国的战略命脉这一点,努力维护亚太地区的经济安全与军事稳定;明确认识到对中国未来经济安全可能造成威胁的一个主要因素是资源的短缺,并采取相应对策去补救;集中精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如何看待美日安保条约新指针......一系列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总之,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之路,任重而道远!复兴尚未到来,“中国梦”尚未实现,同志们仍需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徐义文.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10-12.[2]赵章海.大学军事科学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172-173
《形势与政策》期末作业论文
[3]马维野.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新国家安全观.《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第6期.
第二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
国家安全战略纲要
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
人民检察院党组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汇报工作的综合情况报告
审议关于二〇一四年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的报告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3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汇报工作的综合情况报告;听取关于2014年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的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改进作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多发叠加,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始终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纲要》,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在发展和改革开放中促安全,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要做好各领域国家安全工作,大力推进国家安全各种保障能力建设,把法治贯穿于维护国家安全的全过程。
会议提出,坚持正确义利观,实现全面、共同、合作、可持续安全,在积极维护我国利益的同时,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运筹好大国关系,塑造周边安全环境,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治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会议强调,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工作领导体制。要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国家安全专业队伍。
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汇报工作的综合情况报告,对其2014年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会议认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汇报工作,是我们
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传统和制度,是保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性安排,要不断完善这方面的制度,自觉遵循并长期坚持。
会议强调,当前,统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非常艰巨繁重。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凝神聚焦发力,确保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保持正确方向。要观大势、掌全局、议大事、抓大事,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履职尽责、奋发有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着力加强党组自身建设,落实党章要求,健全相关制度机制,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
会议认为,2014年中央政治局继续把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放在十分突出位置,毫不松懈贯彻实施,同时紧盯作风领域新情况新问题新苗头,采取坚决有力措施予以整治,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为全面了解2014年中央八项规定贯彻执行情况,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会同有关部门组成12个督查调研组,分赴有关地区、部门和国有企业进行实地督查调研。从督查调研情况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坚持、巩固、深化、拓展”的要求,“紧箍咒”越念越紧、“组合拳”越来越密,形成了作风建设的新局面。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进一步转变,集中专项整治收效明显,制度建设成果丰硕,持续强化正风肃纪,一批违规违纪行为受到严肃处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持续贯彻落实,解决了一些群众深恶痛绝的“四风”问题,刹住了一些曾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有力促进了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好评。
会议强调,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了新的重要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慑于压力不敢做的效果比较明显,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的自觉性尚未普遍形成;一些违规违纪行为禁而不绝,搞变通现象较为突出;制度不落实的顽疾仍然没有解决,“稻草人”现象亟待破解。要坚持不懈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坚决防止不良作风反弹回潮。要强化和落实各级党委(党组)抓作风建设的主体责任,制定明细的责任清单和问责规定。要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制度执行,重点抓好公务接待、办公用房、会议培训、因公出国(境)、领导干部待遇、秘书配备、领导干部在社团兼职、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等方面制度的落实。要抓住干部群
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开展专项治理,尤其要扎实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大对培训中心、私人会所、疗养院治理力度,从严从紧开展驻省会城市办事机构清理规范工作,继续整治执法、监管、公共服务等窗口行业和领域违规收费和收红包、购物卡等问题,继续解决乱摊派、评比考核过多过滥等问题,坚决查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突出问题。要在领导层面继续深入开展反“四风”、转作风活动,特别是集中抓好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工作,推动党的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 人民日报 》
第三篇:国家安全战略
学完《中国国家安全战略问题研究》这门课之后,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安全与发展是一个现代主权国家的两大任务。跨入21世纪的中华民族如何确保国家安全,如何在世界战略多极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中实现国家的安全,一直是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关注的问题,也是各有关研究机构重点研究的课题。就安全战略本身来说,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好最迫切、最重要的一些问题,在各个方面加强国家的安全保障。在经济方面,要认真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双向互动关系,力求更多地掌握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因势利导,运筹帷幄,既充分利用国际的市场和资源,发展我们的经济,同时又防范国际经济风险带来的冲击。
在政治方面,要加强我们的政治建设和制度建设。稳步有序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扩大人民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加紧完善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严格运行在法制的轨道上。通过不断完善和巩固我们的基本政治制度,来获得最大限度的政治安全。同时,正确应对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战略,加强国家价值体系的建设,增强人们对于国家制度体系的信念和信心,打击敌对势力的各种破坏活动,保证国家政治和社会各方面的稳定、安全。
在军事方面,要加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靠得住”、“打得赢”的现代化人民军队。加紧高精尖军事装备的研制和开发,保证手上能有几个拿得出、用得上的“杀手锏”。精心研究现代化战争的规律和特点,与时俱进,改进和发展我们的军事战略,从未来可能出现的战争样式出发,制定必要的预案。加强军队和军事人才的建设,积极吸收地方的人才包括高级人才,迅速提高军队的整体素质和军事战略战术水平。正确处理军事与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关系,以军事力量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后盾,但其使用又从属和服务于政治和经济战略特别是整体的国家战略。
在社会、信息、文化、环境、资源安全等方面,也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环节,消除各种漏洞,提高国家的整体安全系数。比如,在社会方面,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开展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活动,防范和打击邪教和恐怖主义等活动。在文化方面,积极而又稳步地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大力弘扬中国文化精华,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抵制西方腐朽文化和价值观的侵蚀。在资源和环境方面,参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国际合作,在开发的同时注意战略资源的储备,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防止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污染。
第四篇:2013-2014年国际战略形势和中国国家安全
2013-2014年国际战略形势和中国国家安全
2014年06月18日 16:51:36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9
新华网消息(记者王逸涛、杨庆民):在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发布《国际战略形势与中国国家安全》2013-2014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之际,本网记者独家专访了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报告主编綦大鹏教授,就国际战略形势和中国国家安全现状进行分析评估,并对国际大变局特征、美日安全困境的影响、南海争端新趋势、中美关系、美俄关系、非洲战略形势等热点进行深入解读。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是国内最早从事国家安全战略学研究的机构,长期跟踪研究国际战略形势与中国国家安全,与诸多国内外研究机构保持着频繁的学术交流关系,向国家和军队提供了大量的咨询报告。此番公开发布这份报告(中、英版),向国内外学术界、政府和公众,提供中国专业研究机构对国际战略问题和国家安全的专业分析,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并为各方决策提供参考,为建立广泛的国际互信提供学术支持。发展竞争决定国际大变局走向
綦大鹏介绍,报告重点关注了当前纷乱形势背后的国际战略基本走势,指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开启了一场非同以往的国际大变局。2013年以来的形势变化深刻揭示了这场大变局的特征:
第一,最重要却很容易被忽视的是激烈的发展竞争,它真正决定着国际大变局的主要走向。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展开建立自由贸易安排的竞争,其激烈程度可以说前所未有。这些贸易安排的竞争,不像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内战、南海与东海争端等军事热点问题吸引人们的眼球,但它们将从根本上影响国际格局的长远走向。
第二,各国围绕发展竞争展开一系列的国内改革,其成败将从根本上决定各自在未来国际格局的地位。第三,地缘政治矛盾,已经演变为各国特别是霸权国发展竞争的工具。南海问题、东海问题、乌克兰问题等,实际上成为美国遏制中、俄发展与复兴的战略工具。
第四,大国之间的安全困境,呈现螺旋上升的严峻局面。俄罗斯与美国、美国与伊朗、中国与美国、中国与日本、日本与美国都存在着更加严重的安全困境。
第五,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但国际关系总体上仍运行在以合作为基础的国际政治框架之下。举例来说,中美“安全困境”尽管比较严重,但“战略与经济对话”照常举行,双方几十个政府部门参加,就像是两国政府的“联合办公”。
美日也存在安全困境
綦大鹏认为,美日安全困境常被人们所忽视,但它一点也不比中美、中日安全困境弱。美国加给日本的“和平宪法”、《美日安保条约》与驻日美军,是真正导致日本失去战略自主权与普通国家地位的“三大枷锁”。
因此日本要获取战略自主、成为所谓“普通国家”,其真正的斗争对象是美国,而非中、韩等东亚国家,实际上这些国家都难以阻挡日本拥有正式的军队和对外战争权力。对这一点,美日彼此心知肚明。
所以,美国对日本任何从美日安保体制中独立出去的努力,都保持高度警惕;反过来,日本也会对美国暗中压制其“普通国家化”的努力积累着怨恨。这是日本右翼势力仇华但更仇美的根源所在。随着安倍内阁不断推动“普通正常化”,美日之间潜在的安全困境将会浮出水面。
日钻美“战略漏洞”实现阴谋
由于美国手中掌握着“三大枷锁”,所以日本很难通过挑战美国的方式,摆脱美日安全困境,鸠山首相下台就是例子。日本必须在美国东亚战略之中寻找可以利用的漏洞与契机。
美国东亚战略的是什么?綦大鹏认为,一言蔽之,就是保持一个分裂的东亚,即让中日之间保持战略距离。安倍抓住这一点,极尽对华挑衅之能事,表面上满足美国分裂东亚的需要,实际上就是瞅准美国实力下降和借日制华的漏洞和时机,寻求发展军事力量、拉台日本在同盟中的地位,为摆脱美国的“三大枷锁”做准备。所以,美日安全困境在安倍政府操弄之下,成为中日对抗的一个重要原因。未来安倍可能还会借此制造更多、更大危机,用同盟关系绑架美国,迫使美国支持日本“普通国家化”,并使中美关系拉开更大距离,这应该是安倍的“如意算盘”。
美国会听安倍支配吗?
綦大鹏分析,这正是安倍失算的地方。美国认为美日同盟是其亚太安全的基石,但美国也同时认为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国固然想以美日同盟威慑中国,但并不会随日本起舞,搞坏中美关系。对美国振兴经济而言,毕竟中国市场远比日本市场重要的多,对美国的全球战略议程而言,毕竟中美合作要比美日合作重要的多。所以,安倍企图将中美两大国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想法,不过是他的南柯一梦。
南海争端:国际司法将承担其不能承担之重
菲律宾2013年初将南海问题单方面提交国际海洋法法庭。报告明确指出,司法手段并非是解决南海问题的成熟手段。全球近60个国家有争议岛屿近千个,海域划分争端则更多,而大多数国家未有将这些争端提交国际仲裁。报告详细列举了目前仅有的19个由国际法院、仲裁法庭及国际海洋法法庭判决的海域划界案例。为什么大多数国家不愿采取司法手段解决此类问题?綦大鹏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此类争端涉及历史、地理、政治和民族感情等诸多复杂因素,若要以司法手段解决这些争端,必须相关国家在达成政治共识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国际司法实际上将承担其不能承担之重,其仲裁结果,是有利于解决分歧,还是激化矛盾,都是未知之数。从这个角度来讲,菲律宾单方面进行司法诉讼的做法,明显是恶意的和不负责任的,怀有极强的战略目的。而中国采取不应诉的做法,也符合包括《国际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准则要求。因此,国际海洋法庭应当认真研究这些因素,将驳回菲律宾的起诉作为一个重要考虑。
中美关系:是麻烦战略?还是攀崖合作?
綦大鹏认为,长期以来,中美两国不仅未能建立起战略互信,而且随着中国的崛起与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双方相互猜疑加重,出现严重的信任赤字。特别是美国鼓动日本、菲律宾、越南在东海、南海挑战中国的做法,已经被视为牵制中国发展的“麻烦战略”。目前中美地缘政治竞争突出,最近中美代表团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的舌剑唇枪,反映了这种形势。
但是,綦大鹏分析,中美共同利益巨大,任何一方都不能承受走向冲突的代价。美国尽管对菲律宾、日本做出安全承诺,对越南做出支持姿态,但美国清楚,它已今非昔比。一个在伊拉克、叙利亚都不愿负起责任、不愿再承受战争代价的美国,也许尚有余勇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进行军事对抗,但它必将丢失对整个世界的霸权。所以,美国不可能为这些国家付出如此重大的代价。所以,稍稍展望一下中美竞争与对抗可能产生的后果,双方还是不得不进行合作。
所以,非常有趣的是,中美在经济等领域因为存在共同发展利益,会产生合作需要,但在安全领域,因为冲突前景可能产生的巨大代价,双方还是不得不进行合作。这就像落入悬崖下的两个人,双方可能彼此并不喜欢,但为了攀上悬崖,却不得不开展合作。
俄美关系:出“冷战”,入“凉战”
报告指出,尽管俄美不会陷入另一场冷战,但双方进入了“凉战”阶段。綦大鹏认为,这与俄美在长期冷战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思维、习惯、官僚机制等密切相关,正是这些基因的存在,使得对峙仍然是目前两国关系的自然状态。所以,一点都不奇怪,乌克兰危机发生后,双方陷入地缘政治角力与“经济战争”。反过来,围绕乌克兰问题的斗争,又会强化双方的这些基因。因此,俄美关系的“凉战”可能要持续很长时期。东盟应保持大国关系平衡,约束菲、越等成员
綦大鹏认为,长期以来,东盟成功的一条根本经验,就是保持与各大国平衡关系。这不仅提高了东盟的国际地位,也促进了东盟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当前,地区战略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但东盟仍会把握这一根本外交方向。
但当前的一个重要挑战是,菲、越等南海周边国家,为谋取南海私利,极力拉入区域外大国,并企图促使整个东盟采取同样的政策,这就可能使东盟外交失去平衡。菲、越这种绑架东盟、抗衡中国的做法,必然影响东盟未来发展。所以,基于南海和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东盟需要约束菲、越等国。
中亚力量格局呈多元化、复杂化趋势
报告指出,一个时期以来,俄罗斯通过关税同盟、欧亚联盟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努力加强在中亚的主导地位。美国则针锋相对,明确表示“美国将不会让苏联复活,将努力抵制俄罗斯的后苏联空间一体化政策”,并鼓励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参与中亚事务。土耳其的政策目标是利用泛突厥主义的构想,来创造一个广泛的突厥语国家联盟。印度积极进军中亚,正在争取在塔吉克斯坦共和国艾尼机场建立一个军事基地。沙特、阿联酋一直在扩大在中亚的伊斯兰教传播。伊朗则谋求与中亚有关国家建立军事联盟或波斯语族联合体。中国基于反恐和发展的需要,努力推动上合组织发挥作用,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
綦大鹏认为,在这样的复杂局面下,中亚地区力量多元化趋势不可逆转,中亚国家坚持多元化的外交政策,符合其国家利益。
中东地区新洗牌 美国霸权快速衰落
报告指出,虽然现在还没有国家能在中东取代美国,但中东地区秩序的洗牌正在进行。中东作为世界主要能源供应地,它的持续动荡,将对包括中国在内世界经济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綦大鹏认为,中东地区的乱局,特别是目前叙利亚危机、伊拉克反政府武装攻城掠地,用铁的事实说明美国中东霸权的快速衰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危机主要始作俑者恰恰是美国自己。它发动伊拉克战争和以所谓“巧实力”颠覆叙利亚,今天反过来让美国付出了惨重的政治代价。历史将会记载,美国正由一个地区秩序的建设者,变身为一个地区秩序的不负责任者甚至是破坏者。
半岛困局何解?能源战略建构?非洲战略前景?
綦大鹏认为,由于地区力量结构稳定,朝鲜半岛仍然处于困局之中。朝鲜进行“射星”与核试,目的是寻求对外关系特别是对美的突破,但朝美政治意识形态严重对立,美国诸事缠身、战略优先不在半岛方向,所以没有走向朝鲜设计的方向,反而以制裁加强对朝封锁。在这种局面之下,重启六方会谈,仍旧面临极大的困难。綦大鹏认为,按照中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规划要求,能源供应安全始终是我国的一个战略问题。2013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大约是56%,中国维护中东、中亚、非洲和美洲等地区石油进口安全,必须纳入中国国家安全筹划的范围。
綦大鹏认为,非洲地区的战略形势,与中国的发展和安全越来越息息相关。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地区,历史经历相近,发展使命相同,彼此经验易于借鉴,双方开展经济与安全合作,存在深厚的政治基础和广阔的战略空间。对非洲地区战略形势进行评估,就是要为这种合作提供依据,中国今天具备了这样的战略视野。
国际网络与太空军事斗争形势日益严峻
报告认为,目前网络空间与太空军事化倾向十分明显,各国网络军事力量建设已成普遍趋势,主要航天国家开始制定空间战略和空间作战理论。在这两个方面,执牛耳者是美国。目前,美国网络作战指挥体制、政策框架和作战理论已基本成型,网络战武器发展迅速,有能力对世界各国开展进攻性网络战;在太空军事化方面,美国发布了新版《空间作战》条令,并全面开展“如何应对太空项目与反卫星威胁能力”的研究。
綦大鹏认为,在网络与太空安全问题上,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军事力量建设,另一方面要与世界各国进行网络安全对话,维护这两个国际公域的安全。
我国今天有能力“主动塑造”战略机遇期
报告最后对我国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与条件进行了评估。綦大鹏认为,战略机遇期,既需要主观的积极把握,也需要国际战略形势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过去,我们更看重客观条件,但今天我们拥有更加强大的实力,拥有更加丰富的处理国际问题的经验,可以更主动地塑造战略机遇期。中国应当拥有这样的战略自信。
第五篇:浅谈中国的海洋战略与国家安全
浅谈中国的海洋战略与国家安全
09金融全英 陈绮娴 20090200925
摘要: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的故乡,也是五洲通道和资源宝库。古今中外的历史说明,海权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大国崛起之路就是走向海洋、经略海洋、控制海洋之路。因此已过的海权极为重要。下文将回顾中国海洋的发展史,在谨记历史教训的同时,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威胁与挑战,并为日后的海洋发展战略作出自己的一番展望。
关键词:海洋战略 国家安全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的故乡,也是五洲通道和资源宝库。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代欧洲就有了海权思想的萌芽,人们从古希腊、迦太基、古罗马争夺地中海通商要道的斗争中总结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19世纪末期,近代美国海权理论的奠基人马汉提出了海权思想,把争夺海权、控制海洋作为控制世界的关键,明确提出了海权“对于世界历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古今中外的历史说明,海权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大国崛起之路就是走向海洋、经略海洋、控制海洋之路。
辉煌与屈辱
中国是岛屿众多的陆海兼备的大国,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走向海洋的民族,是世界上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最早的国家。从沿海地区居民大规模采拾贝类开始计算,中国海洋渔业至少已有7000年的历史,而利用海水制盐则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1405年~1433年,明朝郑和率领庞大的远征船队七次下西洋远航,“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是中国航海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是组织最为严密、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最完善的一次空前绝后的壮举,充分表明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人完全可以成为海洋的征服者!
中华民族虽然最早走向海洋,但并不具备海洋民族应当具有的海洋意识和海权意识。近代中国备受列强欺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海洋意识淡漠,海军力量薄弱,海防废弛。中国经略海洋的历史,既有郑和七下西洋的辉煌,也有“禁海”政策的倒退;既有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胜利,也有鸦片战争和甲午海战的屈辱。1840~1940年100年中,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我国479次,规模较大的84次,入侵舰船1860多艘,兵力47万多人,迫使清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50多个。历史上中国人的海洋观和海洋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重陆轻海,始终存在海防与塞防之争;航海技术先进,但航海的经济效益低下,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视大海为地理障碍和天然屏障,而不是把大海看作国际通道和资源宝库。以上种种问题,当然有时代背景和科学技术限制的原因,但海洋意识的缺失不能不说是最根本的原因。
威胁与挑战
海洋占“蓝色星球”地表总面积的71%,号称解决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第六大洲”。海洋既给人类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希望,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风险和挑战。在面临可持续发展大课题的新世纪,随着世界人口增加、全球环境变化和陆地资源消耗加速,世界各国尤其是沿海国家在生存、发展及安全方面对海洋的需求日益增加。现代海洋战略竞争主要是围绕着争夺海洋权益而展开,集中体现在争夺海洋岛屿和礁盘、争夺管辖水域、争夺海洋资源、争夺海上战略优势和争夺海上战略通道控制权等方面。
海洋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强盛,海洋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仍然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中国现实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目前,中国仍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实现统一的主要大国。危害台海安全稳定的根源没有消除,祖国统一大业仍然任重道远。我海上主权和权益受到严重侵犯,我周边重要海区受到美日等国的战略遏控,海上战略通道受到多种安全威胁,西太平洋安全态势严峻——我国的海区处于半封闭状态,出海口处于“两条岛屿锁链”和西方军事强国“三线基地网”的军事高压之下,前出大洋容易遭到封锁、控制和监视,在地缘上处于不利的态势。美国基本上控制了西太平洋地区,并且在不断强化前沿军事部署,在关岛等战略要冲部署战略核潜艇、战略轰炸机等远程打击力量。同时,美国不断加强对中国大陆、周边海域的侦察与监视。2001年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和最近发生的美国间谍船侵犯中国领海事件,说明美国时刻没有放松对中国大陆的围堵遏制。美国仍在奉行扩张型和进攻型的海洋战略,极力拼凑“亚洲版北约”,马不停蹄地构筑针对中国的“全月形包围圈”。这种来自海上的安全威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都难以消除,成为国家安全的巨大隐患。
中国与周边海上邻国在海洋划界、海洋权益及岛屿归属问题上存在着争端,在有可能划归我国的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有争议的区域达150万平方公里。中国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岛礁被侵占的问题十分严重,其中以钓鱼岛和南海诸岛最为突出。中日在东海的争议,大陆架和钓鱼岛问题最为关键。南海问题的解决面临日益复杂的局面。南海争议最激烈、最集中的焦点在南海群岛。南海群岛总共有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目前,中国大陆和台湾方面一共拥有8个礁,越南占了29个岛礁,菲律宾占了9个岛礁,马来西亚占了5个岛礁。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目前在南海海域投入开采的油井已超过1000口,这些油井绝大部分位于南海断线中国一侧海域,每年开采的石油超过6000万吨。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则执行“介入但不陷入”的政策,把南海问题当成牵制中国发展的一张牌。
海洋作为天然国际通道,战时能否畅通,决定着海上战争的胜负;平时能否畅通,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兴衰。美国在世界上选择了16个通航海峡和水道,作为控制全球大洋航道的咽喉要道。这些海峡和水道被封锁,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要受到破坏和影响。目前,我国的海洋航线主要有北行、东行、南行和西行航线。其中从我国东部沿海和南海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西行航线对我国来说尤具战略价值,堪称“海上生命线”。目前,我经济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60%,我对外贸易额超过90%通过海运实现。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近六成是驶往中国的,其中绝大部分是油轮。我国80%以上的石油进口依赖这条充满变数的咽喉要道。但是,包括马六甲海峡在内的一些重要海峡通道安全并不掌握在我手里,这些重要海上通道受到大国争夺、海盗、海上恐怖主义等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发生危机或战争时极易被切断和封锁。
力量与能力
随着海洋世纪的到来,经略海洋已经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战略。中国海洋战略的核心支柱是海上力量。国家海上力量不是指单纯的军事力量,而是指国家拥有的用于开发利用和控制海洋的整体实力,包括海上运输船队、海洋科学考察船队、渔业捕捞生产船队、海洋资源开发作业船队、海洋医疗救护船队等,其中最核心的力量是海军舰队。目前,我国是世界两大海洋运输国之一,船队规模位居世界第五,集装箱出口居世界第一,远洋渔船1700多艘,已经初步具备了海洋大国的“硬件”实力。经略海洋要求国家利益拓展与维护利益安全的能力应同步发展,国家海上力量的使命任务与国家利益需求相适应。中国的海上利益在哪里,中国的海上力量就必须到哪里。建设以海军为主体的强大海上力量,充分发挥海陆兼备的地缘优势,无疑是中国维护和利用战略机遇期的必然战略选择。
海军是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是海上作战行动的主体力量,担负着保卫国家海上安全、领海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等任务。海军是唯一能够跨越国界、显示国力、完成国家使命的军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军边建边战,在东海、南海等地屡战屡胜,取得了许多海战的胜利。在1988年的“3·14”海战中,海军官兵果断抓住战机,灵活机动,勇猛顽强,给入侵者以沉重打击,一举夺下6个礁盘,在南沙群岛获得了宝贵的立足点和支撑点,为今天南海问题的解决打下了坚实基础。2008年12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远赴印度洋亚丁湾海域执行反海盗护航任务,迈出了中国海军走向深蓝远海的关键一步,通过完成国际义务体现了战略远见和国家意志。目前,经过60年建设和发展,中国海军已经初步发展成为一支多兵种合成、具有核常双重作战手段的现代化海上作战力量。2009年4月23日,在中国海军建立60周年之际,中国海军在青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展示了人民海军建设的新成就,标志着人民海军走向未来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