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政办发(2000)100号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等部门关于全省科研机构改革转制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05:3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政办发(2000)100号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等部门关于全省科研机构改革转制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政办发(2000)100号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等部门关于全省科研机构改革转制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第一篇:苏政办发(2000)100号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等部门关于全省科研机构改革转制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等部门关于全省科研机构改革转制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苏政办发[2000]10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科技厅、财政厅、编委办公室、人事厅、劳动保障厅、国土资源厅、外经贸厅、地税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南京海关《关于全省科研机构改革转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0年9月12日 关于全省科研机构改革转制工作 的实施意见

科技厅、财政厅、编委办公室、人事厅、劳动保障厅、国土资源厅、外经贸厅、地税局

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南京海关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意见》(苏发[2000]3号)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现就我省科研机构改革转制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改革转制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改革转制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国家和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引导科技活动方面的基础作用,通过改革转制,加快科研机构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科研机构成为市场竞争和社会化服务的主体,在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中发挥主导作用。(二)改革转制的总体目标是:应用型科研机构全部实行企业化转制(包括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或进入企业、或转制为中介服务型企业等)。社会公益型科研机构实行分类改革,对其中公益性研究和应用开发并存或以提供公益性服务为主的科研机构,凡有面向市场能力的均要向企业化转制;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或提供公共服务、无法得到相应经济回报、确需政府支持的科研机构,仍作为事业单位,按非营利性机构运行和管理。经过5年努力,在生物技术与新医药、软件技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建筑与交通工程、现代农业等领域培育一批销售额超亿元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集团),同时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中介服务等领域发展一批有江苏特色和优势的非营利科技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二、改革转制的主要工作安排

(一)按照制度创新、结构调整、分类指导、平稳过渡的原则,省属应用型科研机构(见附件)于2000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企业化转制,2001年1月1日起按新的体制运行;其它社会公益型科研机构2000年进行改革转制的试点工作,2001年全面推开,2001年底前基本完成改革转制工作。

(二)转制为企业的科研机构,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自主选择具体的转制方式,包括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或中介服务型企业、进入企业、相互重组为企业等。允许科研机构与国外、境外企业或个人联合创办中外合资、合作科技企业。鼓励科研机构转制时改组为民营科技企业,或由职工集体买断国有资产并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并引导其逐步改制为规范的公司制企业。允许转制科研机构的职工或其他个人、企业和机构出资控股或全资收购科研机构。

(三)转制为企业的科研机构,应依法进行资产清查、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现有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中,按政策规定属国有资产的,经同级财政部门核定后转为国有资本金或股本金,凡能划转给省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投资机构持有的,应依法办理划转手续;目前尚不具备划转条件的,可暂由科研机构的主管部门代行国有股股权。待条件具备后,科研机构应与主管部门脱离行政隶属关系。

(四)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应依法办理事业单位注销登记,再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企业法人登记注册,其名称原则上可延用原科研机构名称(但不再冠主管部门名称),或采用其他符合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的名称。

(五)科研机构进入国有独资企业的,其国有资产划转给所进企业;进入其它企业的,其资产经有权部门评估后作为国有资产投资,由同级财政部门对投入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管。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涉及科研机构所属产权变动和财务变动,报科研机构的行政主管部门和科技主管部门审核,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执行。土地使用权处置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转制为企业的科研机构,其转制前的债权、债务、所有者权益等,由转制后的企业继承;科研机构进入企业后不再保留法人资格且不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其进入前的债权、债务、所有者权益等,由进入后的企业法人继承。

(六)转制为企业的科研机构,享有经营管理自主权,并实行企业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转制为股份制科技型企业的,可实行自主决定工资总额办法,其当年工资总额增长幅度和年度工资总额可根据企业经济效益状况、政府确定的工资指导线、本地区劳动力市场价位及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等合理确定。凡实行计税工资的,按国家规定的计税工资标准执行。对经营者推行年薪制和风险抵押金制度、持股经营和期股激励制度等。

(七)科研机构转制后,原有技术认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站),经同级科技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重新审定后,继续承担技术认证和质量监督、检验任务,并接受省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和业务指导。政府视业务发展情况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主要用于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八)对经批准按非营利性机构运行和管理的科研机构,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会科技和财政等部门对其从事的业务活动领域和事业编制数重新审定后,办理事业单位变更登记手续。科技主管部门会有关部门定期对其进行考核并实行动态管理。对与非营利性机构宗旨不符的或无法承担非营利性任务的,应退出非营利性机构序列。科研机构按非营利性机构运行和管理的办法及有关政策由省科技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等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九)按非营利性机构运行和管理的科研机构要认真贯彻中组部、人事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科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人发[2000]30号)精神,深化改革,转变机制,调整结构,优化人才配置,建立符合科研机构特点的新型人事管理制度。

(十)鼓励有条件的科研机构进入高等学校、与高等学校合并或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三、改革转制的配套政策措施

(一)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的,其非经营性资产经科研机构的行政主管部门报省财政部门核定后可从净资产中剥离。对非经营性资产中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经科技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核定后,可优先向转制科研机构拍卖,拍卖所得按规定上缴国库;或采用调拨方式,作为全省大型仪器协作共用机组,实行科技资源社会共享。对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资产,经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并经科技主管部门审核,报财政部门批准,可从净资产中核销。转制为企业的科研机构的至改制基准日尚未核销的应收帐款余额,可从净资产中提取5%以上的坏帐准备金,具体比例由财政部门审定。

(二)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时,其土地处置可分别采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土地租赁、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等方式。以出让方式处置土地使用权的,若不改变土地用途,按土地评估价的20%补交出让金;若需改变土地用途并经当地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同意的,应按新的土地用途评估地价的40%补交出让金额;为支持科研机构改革,其交纳的土地出让金可返还70-80%用于分流人员。以租赁方式处置土地使用权的,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自2001年起3年内免缴土地年租金。以作价出资方式处置土地使用权的,其作价出资额按土地评估确认价的40%确定。

(三)科研机构转制为股份制企业,可用已经完成或正在实施的职务科技成果设立不超过注册资本35%的技术股份,并可提取不低于20%的比例划给该项科技成果完成者和成果转化的主要实施者。科研机构转制为股份制科技企业的,可实行科技人员或经营者持股制度。骨干科技人员或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可不低于总股本的50%。在与企业签订期股契约的前提下,对主要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可实行期股等长期性的激励措施。对经营者的持股方案,可执行我省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规定。

(四)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其历年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结余部分经同级财政、科技主管部门审批,可量化给职工,享有所有权。科研机构转制为股份制企业,可以资产评估基准日的净资产为基数,经有权评估机构评估,从3年内除财政拨款形成的资产以外的新增资产中提取30%的额度,经同级财政、科技主管部门批准,作为职工的奖励股、管理股,按职工的贡献大小分配。

(五)科研机构转制为股份制企业时,其净资产作价可采用市场竞价和协商定价两种方式。市场竞价要通过产权交易市场,经公开竞拍后确定净资产价格。净资产协商定价的价格,在评估确认数额(不包括剥离的资产和提留的费用)的基础上,报经财政部门批准后,可按认股额上下浮动10%。为鼓励企业内部职工、外部法人和自然人认购企业股份,认股总额达11%-59%并一次性付款的经批准可下浮10%;对持股额达到或超过60%且一次性付款的可再下浮10%;持股额达100%且一次性付款的可再下浮10%。净资产为零或负数的,可以零价出售。在征得债权人同意的前提下,凡资产受让方均要承担相应债务,负责有关人员的安置。

(六)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时,允许从净资产中提取职工安置费。职工安置费发放标准按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我省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00]3号)执行。领到安置费的职工,自动解除与原单位的用人关系,自谋职业。

(七)对科研机构转制过程中的各种收费,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减免政策。凡只是名称变化而主体未发生变化的非产权性交易的土地、房产、税务等权属变更,只能收取工本费,免收有关契税、过户费等。

(八)各级财政要按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意见》以及《江苏省科技进步条例》的有关规定,继续加大对科研机构的科学事业费投入,同时改革科学事业费的拨款和使用方式,努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九)从2001年起,对科研机构不再拨付经常性科学事业费。今后财政科学事业费主要用于补助科研机构转制过渡期(2001年至2005年)内单位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补助转制过渡期内科研机构进入市场形成自我发展能力的重点项目,支持非营利性科技机构承担重大公益性研究任务和开展公共科技服务所需的科研及服务设施建设和仪器更新,采用竞争择优方式支持有关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开发中试基地、科普基地等保障我省科技创新能力的重大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十)鼓励转制为企业的科研机构实行属地化管理。有关地方政府要认真做好接纳工作,妥善解决他们的困难,重视发挥他们的作用,保障他们的自主经营权。省有关部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其发展。

(十一)科研机构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或中介服务型企业,自规定的转制之日起5年内免收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资产占用费,免征企业所得税、科研开发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科研机构进入企业仍然从事科技开发并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享受上述同等政策待遇。转制过程中科研机构与其他投资主体合办股份制科技型企业的,从2001年1月1日起5年内,转制科研机构可按其所占股份的比例,享受减征企业所得税的政策。

(十二)科研机构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或进入企业成为企业技术中心的,经国家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核定后,其进口科研用品可继续享受原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对转为其它企业的科研机构,其进口科研用品不再享受原税收优惠政策,但对其原已批准的科研课题和项目的进口科研用品,按海关总署有关规定给予5年的宽限期。对转制前免税进口的科研用品,在监管期内自用的,免于补税;转让给非免税单位的,应依法补税。对转制为企业的科研机构进口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技术和设备,可按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37号)的规定享受进口税收优惠政策。

(十三)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时,其资产变现资金(包括非经营性资产的转让收益、职工购买国有资产的变现资金)可首先用于补充职工社会保障费用和富余职工安置费用,其余部分经财政部门和科技主管部门批准,可用于发展科技产业。

(十四)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时租赁国有资产的,经财政部门批准,自2001年1月1日起5年内免缴资产租赁费。

(十五)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后,在申报国家、省和市各类科技计划的科研项目或竞标、申报自营进出口权等方面仍享受科研机构同等待遇。

(十六)科研机构转制为非营利性科技机构时,由原科技人员剥离创办的科技型企业或中介服务型企业,参照执行转制科研机构的有关政策。科研机构转制时分流和下岗人员新办的企业,执行有关安置下岗人员的税收政策。(十七)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要依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社会保险,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从2001年1月起,单位和个人分别以劳动保障部门核定的工资总额和个人缴费工资为基数,按省政府规定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转制科研机构职工2000年底前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养老保险费。

(十八)2001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止的5年期间,原财政安排科学事业费的转制科研机构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的单位部分,由财政按90%每年递减10个百分点的比例予以补助,所需资金由财政从原渠道解决;2006年1月1日起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由转制科研机构承担。原无财政安排科学事业费的转制科研机构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由转制科研机构承担。2000年12月31日前已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科研机构,可享受上述政策待遇,其养老保险关系按规定转入当地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经办机构。

(十九)转制前已离退休人员,原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对有事业费的单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所在城市2001年1月企业人均养老金标准支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与原待遇标准差额部分由原单位用事业费或自有资金支付;没有事业费的单位,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离退休费标准支付养老金。

(二十)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后办理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执行。对2005年12月31日前符合退休条件办理退休的人员,其按企业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的养老金低于按2001年1月1目前事业单位退休金计发标准的部分,采用适当增发补贴的办法解决,所需费用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补贴办法和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转制后参加工作的人员和已参加我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科研机构工作人员,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执行。

(二十一)从2001年起,转制科研机构离退休、退职人员的养老金调整,按企业办法执行,所需费用从基本养老统筹基金中支付。

(二十二)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前,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工作年限满20年的,或工作年限满30年的职工,本人自愿,经单位批准,可提前退休。

(二十三)转制科研机构及其在职职工按国家、省规定参加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社会保险,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其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均享受相应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待遇。

(二十四)科研机构转制为非营利性科技机构的,其职工养老、医疗和失业等保障,根据国家和省改革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规定,按属地管理原则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管理。

四、改革转制的组织实施

(一)科研机构的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制定所属科研机构改革转制的实施方案,报科技主管部门会有关部门审批后实施。科研机构转制的具体组织实施及转制过渡期内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各科研机构的行政主管部门为主负责;行政主管部门在机构改革时调整撤销的,由履行其相应行政管理职能的有关部门为主负责。省科技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转制方案实施中的协调工作。

(二)积极配合国务院有关部委做好驻江苏的部委属科研机构的改革转制工作。切实做好实行属地化管理的部委属科研机构的接纳工作,对移交江苏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原部委属科研机构的改革转制,执行省属科研机构的转制政策。

(三)市、县政府部门所属科研机构的改革转制工作,参照执行本实施意见。附件:2000年完成改革转制的省属科研机构名单 1.江苏省计算技术研究所 2.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 3.江苏省农药研究所 4.江苏省化工研究所 5.江苏省化工机械研究所 6.南化研究院

7.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 8.江苏省轻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 9.江苏省陶瓷研究所 10.江苏省机械研究设计院 11.江苏省机电研究所 12.江苏省冶金研究所 13.江苏省纺织研究所 14.江苏省煤矿研究所 15.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16.江苏省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 17.江苏省粮食科学研究设计院 18.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19.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 20.江苏省药物研究所

21.江苏省电子工业综合研究所 22.江苏省石油化工厅信息中心 23.江苏省医药工业研究所 24.江苏省广播电视科学研究所 25.江苏省农业机械研究所 26.江苏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第二篇:江苏省政府关于转发省科技厅等部门《江苏省创业投资年活动实施方

【发布单位】81002

【发布文号】苏政办发[2001]27号 【发布日期】2001-03-15 【生效日期】2001-03-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苏省政府关于转发省科技厅等部门

《江苏省创业投资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苏政办发〔2001〕27号2001年3月15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财政厅制定的《江苏省创业投资年活动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江苏省创业投资年活动实施方案

(省科技厅 省委宣传部 省教育厅 省财政厅 2001年3月)

为提高全社会创业投资意识,优化创业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创业资金投入创业企业,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决定开展2001年江苏省创业投资年活动。为切实搞好这项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一、指导思想

江苏省创业投资年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注重实效”的原则,大力宣传创业投资的理念、运作机制、行业规范和成功案例,提高全社会创业投资意识;认真研究探讨创业投资政策和法规,提出相应措施,改善江苏创业投资环境;组织开展科技成果展示和投资跟进活动,支持科技人员和企业家进行创新创业,吸引海内外风险投资家和创业资本来我省投资,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

二、二、活动安排

江苏省创业投资年活动由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财政厅主办,省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省创业中心和省创业投资协会承办。主要活动如下:

(一)江苏省创业投资年活动新闻发布会暨江苏省创业投资协会成立大会

3月下旬,由省科技厅牵头,组织省有关部门、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中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业投资公司和创业投资管理公司、部分创业企业和科技成果持有者参加,同时举行基金公司和有关项目的签约仪式,并进行创业投资公司和投资管理公司推介。

(二)江苏省创业投资年活动的宣传

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新闻媒体对江苏省创业投资年的各项活动进行全过程跟踪报道;同时开展有关专题宣传,主要包括:

1、创业投资基本知识介绍,2、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创业投资运作模式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3、中国创业投资的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4、我省科技发展风险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等。

(三)江苏科技成果产业化研讨会

5月中下旬,由省教育厅牵头,组织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负责人参加,邀请国外著名专家学者、国内科技成果产业化比较成功的企业和高等院校负责人主讲,并开展专题研讨。

(四)江苏企业创业研讨会

6月中旬,由省科技厅牵头,组织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持有者、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创业中心的创业者以及民营企业家参加,邀请国内外创业成功人士演讲,分析和探讨成功创业所必需的要素。

(五)中国创业投资实务运作研讨会

7月初,由省财政厅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及风险投资公司、创业投资管理公司、大学科技园、机构投资者、创业中心负责人参加,邀请国内外著名风险投资家演讲,并重点研讨创业投资的实务运作机制问题、中国创业投资发展问题、中国创业投资良性循环的实务方案等。

(六)江苏省创业投资协会定期“沙龙”活动

每月举办两次,主要内容为案例分析和专题报告会。

(七)江苏创业投资政策法规研究

由省科技厅牵头,组织力量开展有关研究工作,向省人大、省政府提出制定有关改善创业投资环境的政策法规的建议。

(八)江苏科技成果展示及投资跟进

5月中下旬,由省教育厅牵头举办高等院校科技成果展示会;6月中旬,由省科技厅牵头举办科研院所和创业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成果展示会。省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负责联系有关创业投资机构参加上述活动,并组织有关创业投资机构参加第6届世界华商大会和APEC科技成果展示会,努力促成一批项目签约。

(九)江苏创业精英大赛

由省科技厅牵头,省创业中心等单位承办。以我省科技人员、留学生创办的科技企业为对象,评选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创业企业,供风险投资家投资及跟踪。4-5月份征集参赛者并进行初赛,6月下旬复赛,7月下旬决赛。

(十)江苏省创业投资年活动闭幕式

12月份,由省科技厅牵头组织,同时举行项目签约仪式。

三、三、组织领导

由分管副省长牵头,省政府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教育厅、财政厅、省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省创业中心及省创业投资协会有关负责同志参加,成立江苏省创业投资年活动组委会。组委会办公室设在省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

四、四、活动经费

多渠道筹集江苏省创业投资年活动经费,主要包括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承担、出售门票、寻求赞助及财政支持等。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江苏省农村改厕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江苏省农村改厕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苏政办发〔2007〕4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农林厅、省建设厅、省文明办、省爱卫办制定的《江苏省农村改厕工作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四月二十四日

江苏省农村改厕工作管理办法

(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农林厅、省建设厅、省文明办、省爱卫办 2007年4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全省农村改厕进程,规范改厕建设行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条件,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农村户厕的改建和新建,包括卫生改厕、一池三改、新(翻)建农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户厕等。

第三条 农村改厕工作遵循政府组织、部门负责,财政补助、多方筹资,社会参与、群众动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第四条 农村改厕工作以教育为先导,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的不卫生习俗。

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五条 各级政府是实施农村改厕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建立组织协调机构,落实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按时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农村改厕任务。

第六条 爱卫会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统一管理农村改厕工作,制定改厕计划,协调卫生、财政、环保、农林、建设等成员单位共同推进改厕工作,监督检查农村改厕进度和质量。第七条 卫生部门、爱卫办负责卫生改厕工作,组织技术培训和指导,开展粪便无害化处理效果评估,建立健全农村改厕效果监测体系。

第八条 农林部门负责“一池三改”工作,提高农村沼气改厕覆盖率。

第九条 建设部门结合农民建房管理工作,推进农村新(翻)建农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户厕,推广农村生活污水相对集中处理技术。

第十条 财政部门负责落实、监督管理农村改厕补助资金,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十一条 环保部门根据农村环保工作职能,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六清六建”、“三清一绿”工作,协调制定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工程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文明办负责将农村改厕纳入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内容。

第十三条 宣传、审计、国土、广电、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推进

农村改厕工作。

第三章 项目管理

第十四条 卫生改厕实行项目管理,由各地根据改厕规划和目标任务统筹安排,经乡镇申报、县初审、市复审、省审批后实施。

第十五条 项目实施应优先向农村环境整治工程试点村、血吸虫病防治重点村倾斜,镇村布局规划确定不保留的村庄和长期举家外出打工不需改厕的农户不实施项目卫生改厕。第十六条 申报立项应具备以下条件:政府重视,农民群众有改厕积极性,地方筹集资金已落实,爱卫办组织机构健全,有能力完成任务。

第十七条 申报立项的内容包括:项目村农户总数,历年已改厕情况,拟新改厕户数、改厕类型、施工时间、预算费用和资金筹措情况等。其中地方资金筹措情况应有财政部门签署的意见。

第十八条 项目报批程序:

(一)县级爱卫办会同有关部门于每年11月上旬编制下改厕项目计划,确定项目改厕村,并报市爱卫办;

(二)市爱卫办复核汇总后于11月底报省爱卫办;

(三)省爱卫办会同有关部门审定后,下达农村改厕计划,确定卫生改厕项目村。第十九条 一池三改、新(翻)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户厕分别按农林、建设部门的要求组织实施。

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条 农村改厕资金坚持政府补助引导、集体和社会资助、群众自筹相结合的筹措原则。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农村改厕工作。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财政对卫生改厕按每座户厕补助总额不低于4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省

财政每年4月底前下拨当年补助资金计划数的70%,剩余部分年底考核后清算。市、县级财政和各有关单位按省改厕实施方案和相关规定落实地方自筹资金。项目地区财政部门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第二十二条 省财政补助农村改厕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苏北、苏中以及苏南血防地区。市、县级财政安排的改厕补助资金与省补资金统筹安排使用。

第二十三条 卫生改厕财政补助资金实行专账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和超范围使用。各级财政部门对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实行全过程监督。对不按规定使用资金的单位,财政部门应会同改厕项目主管部门提出整改意见,并可缓拨、停拨或扣拨项目补助资金。

第二十四条 农村改厕资金实行财务公开,每年向社会公布财政补助、村镇筹资、社会资助、群众自筹和支出使用等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十五条 审计部门每年底对卫生改厕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结果报同级财政局、爱卫办及省财政厅、爱卫办。

第五章 建设与质量管理

第二十六条 优先发展“一池三改”沼气改厕。农村新(翻)建房必须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户厕。农村新建农民集中居住点、经济条件较好以及现状集聚程度较高的村,应优先实施粪便和生活污水相对集中处理适用技术。

第二十七条 项目村实行整村推进,完成项目改厕任务后的村卫生户厕普及率不低于85%,血防重点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

第二十八条 农村户厕选址应当方便使用和管理,符合村庄建设规划和卫生要求。厕屋应建在室内或院内,确需建在院外的应统一规划,不得影响村容村貌。户厕的化粪池应建在房屋或围墙外。

第二十九条 列入项目管理的卫生改厕主要设备材料,由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相关质量要求,实行政府集中招标采购。改厕材料设施投标的供应商,应提供产品说明书、合格证等资料和样品。

第三十条 卫生改厕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应经省爱卫办组织专家鉴定,不得使用对农田土壤、农村环境、人体健康有害的材料。

第三十一条 改厕施工以乡镇为单位统一组织实施,提倡实施统一预制、工厂化生产、专业化施工。

第三十二条 加强农村改厕技术培训,从事农村改厕施工的单位和个人经技术培训后方可在规定的范围内承建施工。

第三十三条 卫生户厕厕屋与化粪池的结构、材料,应符合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技术规范要求。使用粪肥的地区,化粪池的最后一池(瓮)必须设有方便开闭设施的取粪盖板,确保农民使用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的粪液施肥。不使用粪肥的地区,经无害化处理后的粪液应进一

步处理后达标排放,严禁直接排入水体。

第三十四条 “一池三改”沼气改厕及新(翻)建农房配套建设的无害化卫生户厕,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和粪便无害化处理卫生标准。

第三十五条 对农村改厕的组织机构、技术培训、健教示范、新改建户厕登记花名册、资金交接分配手续、使用管理效果检测记录等资料实行档案管理。县级爱卫办要建立本地区所有村、镇农户的改厕档案资料。

第六章 检查验收

第三十六条 “一池三改”沼气改厕及新(翻)建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户厕工作分别由农林、建设部门检查考核验收,考核结果于年底报同级爱卫会。

第三十七条 各级爱卫办应在卫生改厕的不同阶段及时开展检查、监督和指导,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当年卫生改厕考核验收。

第三十八条 卫生改厕考核验收的内容包括:组织领导、资金筹措和管理、项目管理和工程质量、改厕任务完成情况和卫生户厕普及率,以及农民群众对改厕满意情况和防病知晓率、卫生行为改变情况。

第三十九条 卫生改厕项目实行逐级检查验收。县级爱卫办对当年完工的卫生改厕项目村逐户登记造册,建立电子档案,逐户验收,验收合格报市爱卫办。市爱卫办逐村复核验收,并将复核验收结果于每年11月底报省爱卫办。省爱卫办组织对各地项目村改厕情况进行抽查验收。

第四十条 对按时完成改厕任务、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未按时完成任务、质量不合格的给予通报批评,并扣减项目经费。

第四十一条 开展创建农村改厕先进县(市、区)活动,对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80%以上的,经省爱卫办考核验收合格后,命名为“江苏省农村改厕先进县(市、区)”。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爱卫办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江苏省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7年04月24日 实施日期:2007年04月24日(地方法规)

第四篇: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9〕49号

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9〕49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苏政办发〔2009〕49号

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省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四月二十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 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省安监局 2009年4月)

我省是化工大省,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数量众多,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深入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采取了一系列强化安全监管的措施,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平稳。但由于一些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本质安全水平较差,全省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为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着力构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发〔2008〕2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

1.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把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定期研究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协调解决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企业负责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要建立并逐步完善由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加强协调配合,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各级安监部门要加强综合监管职能,协调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职责的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强化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使用、运输、处置废弃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构建管理有力、监督有效的危险化学品综合监管网络。

2.严格化工建设项目准入管理。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执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06〕121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苏北地区新建化工项目管理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122号)等要求,把好市场准入关。化工建设项目的

核准由省辖市以上投资主管部门负责,要将安全审查作为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之一。要建立由投资管理部门牵头、安全监管等部门参加的化工建设项目联合会审制度,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的安全审查。要从严审批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有毒气体和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危险工艺的化工建设项目,原则上不再批准新的光气生产装置和生产点建设项目。省安监局会同省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剧毒化学品建设项目设立审批办法,并严格执行。

3.强化化工集中区安全监管。各地要按照全省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的相关要求,继续抓紧开展化工集中区的清理确认和环评审批,明确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专门区域,完善化工集中区的公用工程配套和安全保障设施。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委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集中区消防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9〕3号)要求,加快化工集中区专门消防站建设,提高集中区应急救援能力。化工集中区主管部门要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集中区安全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对集中区内企业实施集中监控的有效办法,提高区域安全防范能力;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区域性综合安全评估,保证集中区内整体布局合理,提高区域安全可靠性。此外,各地要积极推进集仓储、配送、物流、销售和商品展示为一体的化工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实现化工产品集中交易、专业储存、统一配送。

4.继续关闭和淘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化工生产企业。开展新一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进一步关闭和淘汰不符合产业规划、能耗高、污染重、安全保障能力低的化工生产企业,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行为。对实施关闭的企业,要加强检查验收和跟踪督查,确保关死关实。对实施搬迁的企业,要加强跟踪协调,督促企业按计划进度实施搬迁,并确保安全搬迁。

二、强化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5.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全面落实国家、省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依法组织生产经营。要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明晰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员工。要制订完善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建立内部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自2009年起,在全省所有化工生产企业实行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工作履职情况定期报告制度。

6.建立规范化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把隐患排查治理纳入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加快建立和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和定期、分级检查等制度,形成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经常化、规范化和长期化。要根据生产特点和季节变化,组织开展综合性检查、季节性检查、专业性检查、节假日检查以及操作工和生产班组的日常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要制定整改计划,采取防范措施,限期解决。自2009年起,全省化工生产企业要全面实施聘请化工安全生产专家定期对企业开展安全检查制度。

7.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按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与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深化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相结合,纳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和目标考核,通过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双基”工作,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2010年底前,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生产企业和涉及硝化、氯化、氟化、氨化、氧化、磺化、加氢、重氮化、过氧化、裂解、聚合等危险工艺的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全面达标。有条件的地区可在所有化工生产企业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

8.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安监总局《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完善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保证用于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及其有效使用。安全生产费用要重点用于实施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和隐患治理,通过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应按规定足额缴存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或参加包括雇主责任险和公众责任险在内的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投保的赔偿限额标准不得低于每人30万元和每次事故100万元。

9.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加强建设项目特别是改扩建项目的安全管理,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确保建设项目工艺可靠、安全设施齐全有效、自动化控制水平满足安全生产需要。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要在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的基础上逐步放大到工业化生产。要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标准和有关规定,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负责设计、施工、监理。建设项目试生产前,要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三查四定”(查设计漏项、查工程质量、查工程隐患,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整改措施),制定试车方案和应急预案,聘请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并严格按试车方案和有关规范、标准组织试生产。操作人员经上岗考核合格,方可参加试生产操作,试生产期间,要严格控制现场操作人员数量。已建成投产的企业,严禁违反相关规范、标准,擅自改变现有平面布局或增加其他装置、设施和建筑物,确保企业内部安全间距符合要求。

10.加快提升企业安全技术水平。新建的涉及危险工艺的化工装置必须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选用安全可靠的自动控制仪表、连锁保护系统,配备必要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检测报警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提高装置安全可靠性。大型和高度危险的化工装置,要在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基础上装备紧急停车系统。现有的涉及危险工艺的化工生产企业,须在2010年底前完成自动化控制技术改造,实现工艺过程的自动控制和温度、压力等主要参数指标的自动报警,有条件的要装备集散控制系统和紧急停车系统,实现远程操作,提高生产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液化危险化学品充装装置要进行压力自动化控制改造,完善防泄漏措施和应急措施,在危险化学品槽车充装环节(含独立充装单位),应使用万向充装管道系统代替充装软管,禁止使用软管充装。

11.强化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检测、评估,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按照有关规定或要求做好重大危险源备案工作。要建立并严格执行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责任制,定期检查重大危险源压力容器及附件、应急预案修订及演练、应急器材准备等情况。重大危险源涉及的压力、温度、液位、泄漏报警等要有远传和连续记录;剧毒和易燃易爆化学品储罐区、库区要安装液位、温度、压力超限报警设施和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火灾报警系统;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等重点储罐要设置紧急切断装置。重大危险源以外的其他固定危险源,其涉及危险有害因素的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也应按规定设置相应的安全检测报警和监控装备,并定期检查、维护和校验。

12.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健全并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行全员培训,严格持证上岗。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安全意识、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技能、事故案例、应急管理、职业危害与防护、遵章守纪、杜绝“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教育培训活动。企业每年要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安全培训考核,考核成绩记入员工教育培训档案。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和技术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主要危险作业岗位操作人员,应当具备省安监局《关于规范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基本从业条件的意见》(苏安监〔2008〕14号)规定的学历层次要求和从业经历,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要在2009年年底前按规定条件调整到位。

13.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编制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和器材,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要针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或关键装置、设施,定期开展事故应急演练,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适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有困难的中小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应与当地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救援机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建立联系机制,通过签订应急服务协议,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单位要在2009年年底前完成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

三、强化措施落实,切实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水平

14.进一步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各级安监部门在实施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时,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标准,认真审核,把好安全生产准入关。对首次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申请经营许可证且带有储存设施的经营单位,要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审核,符合条件的,方可颁发许可证。申请延期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一级或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企业,许可证发证机关可直接为其办理延期换证手续,并提出该企业下次换证时的安全生产条件。要进一步严格安全生产准入门槛,隐患整改不到位的

危险化学品企业,一律不予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涉及危险工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没有完成装置自动化控制改造的,一律不予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不符合安全生产基本从业条件的,一律不予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要严格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各级安监部门组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时,要严格审查涉及危险工艺的新建化工装置是否设计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大型和高度危险的化工装置是否设计装备紧急停车系统;进行建设项目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时,要了解试生产装置生产准备和应急措施等情况,必要时可组织有关专家对试生产方案进行审查;组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验收时,要同时验收安全设施投入使用情况和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投入使用情况。

15.切实加大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力度。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职责的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规范,进一步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安全执法检查,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各级安监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督检查制度,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并根据本地区化工企业数量和安全生产监管力量,每年按一定比例对化工生产企业实施抽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相对集中的县(市、区)安监部门,要合理调动和分配本地区的安全监管和执法力量,改进和完善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突出对重点企业和高危企业的监督检查。要加强对乡镇(街道)危险化学品监督检查工作的督促和指导,研究制定针对乡镇(街道)特点、简明实用的检查方法和内容。各级安监部门应于每年初制定监督检查和抽查工作计划,并报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安监部门备案。

16.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要推进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联合执法和协查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本地区公安、交通、环保、质监、安监等部门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形成合力,提高监督检查效果。要针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活动跨行政区的特点,建立地区间有关部门的协查机制,认真查处危险化学品违法违规运输活动和道路运输事故。要在危险化学品主要运输道路沿线,利用现有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建立重点危险化学品超载车辆卸载基地。所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须在2009年年底前安装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车载监控终端,并按有关规定实现全省统一监控。在易燃易爆危险品罐车中推广采用阻隔防爆技术,防范因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重特大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等事故。

17.认真做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各级安监部门要认真做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工作,按时逐级上报统计数据,同时收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及其他行业、领域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定期分析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和规律。对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要及时向相关企业和部门发出事故通报,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防止发生同类事故。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查清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严格责任追究,开展警示教育。安监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受县级人民政府委托组织的一般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监督,检查防范措施和责任人处理意见落实情况。县级以上安监部门要在每年3月底以前,向上一级安监部门报送本地区上危险化学品死亡事故的调查报告、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复文件(复印件)。

18.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和专家的作用。各级安监部门要进一步发挥中介组织和化工专家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要引导专业协会、中介组织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提供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咨询和服务。要加快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家数据库,发挥专家在参与行政许可审查、执法监督检查、政策决策咨询和事故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19.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机构和监管队伍建设,重点县(市、区)要在安监部门设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机构,专门负责本行政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要结合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机构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装备;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

『关闭窗口』

第五篇: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整治砖瓦窑业

【发布单位】江苏省

【发布文号】苏政办发 [2002] 42号 【发布日期】2002-04-30 【生效日期】2002-04-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

关于进一步整治砖瓦窑业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意见的通知

(苏政办发 [2002] 4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国土资源厅、经贸委、建设厅、环保厅、工商局等部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整治砖瓦窑业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二年四月三十日

关于进一步整治砖瓦窑业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意见

(省国土资源厅 省经贸委 省建设厅 省环保厅 省工商局 2002年4月)

为了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限时禁用粘土实心砖,发展新型墙体材料,节能利废,保护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全省砖瓦窑业综合整治,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整治砖瓦窑业和加快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的重要意义,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进一步开展砖瓦窑业整治,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的有效途径。我省于1996年开展过砖瓦窑业用地的专项整治,全省的砖瓦窑厂从当时的27000多家压缩到目前11000多家,对非法设立砖瓦厂、违法占地和非法取土等违法用地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近年来,砖瓦窑厂毁田取土等违法用地的行为有所抬头,个别地方还相当严重。随着我省人口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地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而砖瓦窑业是耗土毁地的大户,只有加强砖瓦窑业治理整顿才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

进一步开展砖瓦窑业整治,是维护矿产资源管理秩序,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内容。砖瓦窑厂主要生产原料是粘土,它既是土地资源,又是矿产资源。据初步统计,目前我省11000多家砖瓦企业中,仅2400家申领了《采矿许可证》,绝大多数小土窑是非法建造、非法生产,没有按《矿产资源法》规定缴纳资源补偿费,造成国家矿产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只有加强砖瓦窑业的治理整顿,依法严厉打击违法建窑,违法取土行为,才能全面维护矿产业资源管理秩序。

进一步开展砖瓦窑业整治,是加快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关键举措。我省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开展十多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粘土类制品目前仍占主导地位,其中粘土实心砖占墙材总量的56.13%。以廉价的土地为原料,用落后的生产工艺和高能耗、重污染的生产方式生产出粘土砖产品,以低价格和无序竞争的方式冲击建筑市场,严重违背国家保护耕地和环境、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淘汰落后工艺和产品等一系列方针政策,阻碍了新墙材的发展和应用及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砖瓦窑业治理整顿,促进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和推广应用。

进一步开展砖瓦窑业整治,是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我省4000多座轮窑和7000多座小土窑,缺少规划,盲目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无序甚至非法挖田、挖坡,造成生态严重破坏,耕地质量明显下降。从砖瓦厂排出的有害气体(主要是氟)及粉尘,严重污染环境,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给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如不大力整治,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耕地资源、生态环境等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只有加强砖瓦窑业治理整顿,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开展砖瓦窑业综合整治的总体要求和整治对象

(一)整治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对全省的砖瓦窑厂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治理整顿。坚决取缔非法建厂、非法取土、毁田、毁堤、严重污染环境、工艺落后、逃避工商税务管理、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等问题的企业。严格限制粘土实心砖企业的产量和用地,禁止在规定的区域内使用粘土实心砖。通过整治,将全省的砖瓦生产企业纳入规范管理、合法生产的轨道,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整治的对象

1.小土窑及18门以下简易轮窑应立即关闭。

2.各省辖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砖瓦企业一律关闭。

3.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沿江河湖渠边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区域范围内的砖瓦企业一律关闭。

4.国道、省道、铁道、机场和重要旅游线路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的砖瓦企业一律关闭。

5.没有土源、破坏耕地的粘土砖瓦企业,立即关闭;存在少量土源或者外购土源的坚决予以限产,限期关闭。

6.不符合国家《新型建材及制品发展导向目录》和墙体材料革新政策要求,工艺落后、设备陈旧、产品质量达不到相关标准,不能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应立即实施技术改造。不能按期完成技术改造或改造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一律关闭。

三、进一步开展砖瓦窑业综合整治的措施和工作安排

(一)全面调查,摸清情况。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所有砖瓦窑厂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弄清每一座窑厂的建窑时间、占地面积、取土来源、审批情况以及企业的规模、生产经营等情况。对每一座窑厂逐一登记,要有一表(调查登记表)一图(窑厂所在乡村地籍图)。此项工作必须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

(二)对照政策,切实从严做好关停工作。

1.对关闭的砖瓦窑厂,要做好资产、债权、债务及人员分流等善后处理工作。对拟关闭的窑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及时吊销营业执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收回《采矿许可证》。对极少数确需生产仿古砖瓦的小土窑,经墙改、国土、建设、文物等部门重新审核认可后,方可申请《采矿许可证》,原则上一个省辖市不超过2个。

2.对限期关闭的砖瓦窑厂,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就关闭事项与乡镇政府和企业法人签订责任状,确保到期关闭。

3.凡是转产的砖瓦窑厂,应及早落实转产项目,拆除窑厂及烟囱等生产设施,并到工商部门更改经营项目。

4.对被确定保留或关闭的砖瓦厂,要在当地媒体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此项工作在8月底前完成。

(三)拆除关停窑厂,进行复垦。对决定关闭的砖瓦窑厂,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要及时做好窑基地、堆坯场等其他窑业用地的复垦工作,并按土地复垦项目库管理的要求,组织验收。复垦完成后要及时交当地农民耕种。对违法占地建窑,决定拆除窑厂,拆除的工作可责令业主负责,由此发生的费用由业主承担,对符合建设用地手续的砖瓦窑厂,按“谁复垦、谁受益”的原则,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免交一定期限的承包费。此项工作在11月底前完成。

(四)实地检查,明确责任

1.对关闭的窑厂进行逐一实地检查,确保关闭措施落到实处。

2.对在整治中发现占用基本农田、严重破坏耕地的有关责任人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提出处理意见,交有关部门处理。

3.对砖瓦窑业整治工作进行总结,逐级向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汇报,并在此基础上,抓好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工作,实现砖瓦窑业的长效管理。

此项工作在12月底前完成。

四、加强领导,齐抓共管,确保砖瓦窑业和新墙材协调发展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应建立砖瓦窑业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国土资源、经贸、建设、环保、工商、乡镇企业、安全生产、公安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层层落实责任制,定期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年底前完成任务。

(二)实行许可证制度,确保企业合法生产和经营。对砖瓦窑厂要实行严格的《采矿许可证》制度。对整治后保留的砖瓦窑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凭砖瓦窑厂的营业执照、工商登记证,墙改机构核准意见,环保部门批准书和取土申请报告,按规定程序核发《采矿许可证》。建设单位凭企业提供的合法证件,到当地墙改办办理“专项用费”征退手续。建设主管部门对使用无合法手续企业砖瓦产品的工程不予办理验收备案手续。发证机关要公开办事程序,公布办理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如发现违反规定发证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发证机关对许可证实行年审制度。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坚持对砖瓦窑厂取土范围每年划定一次,坚持“一勘六定制度”,即现场勘验,定界址、定季节(时间)、定深度、定数量、定复垦、定补偿标准。同时必须兼顾取土区的生态保护,防止水土流失。

(三)利用经济调控手段,合理利用资源。为了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按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征收一定的行政规费,抬高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的砖瓦生产成本。对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的砖瓦窑厂,要依照国务院1994年颁发的《矿产资源补偿征收管理规定》(国务院150号令)的规定一律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对取土区要作为临时用地管理,同时还应征收土地补偿费、临时用地管理费;加强对墙改专项费用的征收力度,加大对应用非粘土墙体材料工程项目的返退比例;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对资源综合利用的和非粘土新型墙体材料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四)清窑与限产相结合,“禁实”与“推新”并举,加快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步伐。“十五”期间,我省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大由城市向村镇、粘土类向非粘土类墙材、一般建筑向节能建筑推进的力度,重点抓好限制生产和全面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逐步限制粘土多孔砖,大力发展上规模、高档次、高质量的非粘土新型墙体材料,鼓励发展节能利废的产品,在节能建筑中全面推广应用高热阻的高孔洞率的多孔砖、砼保温砌块等新墙材和隔热保温材料。提高热环境质量,改善建筑功能。建设主管部门要从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核发施工许可证、工程监理和质量监督、工程验收备案等环节逐一把关,堵住粘土实心砖和非法生产的粘土制品的市场通道,确保国家要求我省27个城市和人均耕地低于0.8亩的县(市),按期实现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的目标。

(五)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保护生态环境。对保留的砖瓦窑厂要抓紧进行技术改造,改进生产工艺,提升装备水平,提高产品档次,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建材产品。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控制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排放。环保部门应加强企业对周边地区的环境监测。同时,要加强对厂区和取土区的环境整治的力度,营造有利于治污的生态环境,将窑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

(六)加大执法力度,推进依法行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其它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不得批准新建、改建、扩建粘土实心砖生产线。加强对砖瓦窑厂的跟踪检查,防止已经关、转的砖瓦窑厂死灰复燃,禁止违法取土,毁田取土。一旦发现,依法追究当事人经济责任、行政责任直至法律责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苏政办发(2000)100号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等部门关于全省科研机构改革转制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政办发(2000)100号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等部门关于全省科研机构改革转制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