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电影产业的投资现状、问题以及策略分析

时间:2019-05-14 05:2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国电影产业的投资现状、问题以及策略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国电影产业的投资现状、问题以及策略分析》。

第一篇:浅谈中国电影产业的投资现状、问题以及策略分析

本科期末论文

浅谈中国电影产业投资的现

状、问题以及策略分析

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文化产业管理

2010级

***

周海帆

指 导 教 师

甘晓龙

成 绩

2013年6月12日

目 录 引言..............................................................3 2 中国电影产业的投资现状............................................3 3 中国电影产业投资的问题分析........................................4

3.1 总体投资资金匮乏............................................4 3.2 资金回报结构单一............................................4 3.3 投融资机制不完善............................................5 4 中国电影产业投资的策略分析........................................5

4.1 建立健康有序的电影投融资体系................................5 4.2 建立多元化投资回报结构体系..................................6 4.3 扩大投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口................................6 4.4 立足本土文化,开拓多层文化市场..............................7 4.5 提升电影质量,降低投资风险..................................8 5 结语..............................................................9 6 致谢..............................................................9

浅谈中国电影产业投资的现状、问题以及策略分析

周海帆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重庆 400715

摘 要:对于任何一项文化产业而言,其投融资体制的建设问题都是制约该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电影产业在中国方兴未艾,本文以投资学角度浅析中国电影产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要想让电影产业走上一条稳定有序的道路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的职能,由内到外解决产业矛盾,从而提高投资效率,促进整个产业发展。

关键词:电影产业;投资;困境;策略 引言

随着十八大的顺利召开,文化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而电影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领头羊。虽然在诸多文化产业门类中,电影产业不是经济总量最大的门类,但是其带动性强、辐射范围广、社会影响力大等优势逐年突显,对电影产业的投资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如何让投资者与电影产业得到双赢也成为各界产业专家优先思考的问题。中国电影产业的投资现状

2004年是我国电影产业关键性的一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提高电影产业发展水平,国家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此文件激起了业内外企业参与改革与投资电影业的热情,民营企业资金的流入,更是为国产电影产业锦上添花,电影逐渐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沟通不同阶层情感的重要载体。我国电影产业目前的投资领域主要有内容投资、硬件投资、股权投资和产业链投资四种。

内容投资主要指对电影自始至终的全部资金投入,包括电影的拍摄、发行、宣传以及最后的上映。硬件投资主要指对院线影院的投资,就目前情况来看,现代化影院和高科技影院的投资力度逐渐增大,但影院投资整体规模仍不能满足人

们的需要。股权投资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单位,目的是获得较大经济利益,这种投资方式对于促进电影企业规范化、集约化、国际化有着积极的作用。最后一种对产业链投资主要指扩展电影企业业务范围,丰富电影产品类型,以占据更多的竞争优势,比如建立电影主题公园、生产电影纪念品等。中国电影产业投资的问题分析

虽然近几年我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各项环节有序进行,但是仍不能掩盖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3.1 总体投资资金匮乏

在制片领域,虽然近几年来国产影片投资金额总量保持不断增长,但是制作电影的自有资金仍不能满足电影从制作到发行产业链的运转,在影片营销方面,中国电影产业的制片方一般没有实力或不愿过多地宣传,这就导致今天很多影片“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象,其实一部电影宣传好坏直接关系到民众对此的关注度,换句话说电影的前期宣传直接与票房挂钩。还有一方面则是对影院的新建与改造的资金匮乏,电影院不仅仅是电影产业最直接的硬件产品,更是电影与社会大众沟通的桥梁,据调查,有7%的人认为电影院设备陈旧,不值得买票进入而放弃观影。所以,充足的资金是维系电影产业链正常运转的前提。3.2 资金回报结构单一

目前电影市场通常可分为“电影市场”和“后电影开发市场两部分”,其中“后电影市场”即上映后通过其他电影相关产业获取最后利益。比如美国《哈利波特》制片商除电影版权资金收入外,还将哈利波特形象使用权以1亿美元卖给可口可乐公司,将电影首映权以7000万美元卖给华纳电影公司等。美国电影产业票房收入和后期电影市场开发收入的比值为0.25,而中国的比值为4,美国这种后电影产品体系极大地拓展了资金回笼渠道,降低了投资风险,而中国电影资金回收渠道完全依靠票房和植入广告,单一的资金回报结构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3.3 投融资机制不完善

一方面,目前我国电影产业主要以股本融资为主,跨国跨行业未能投入较多的资金导致总体融资金额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中小型国有制作单位只能依赖国家电影相关资助资金,没有相应的机制对电影资金回笼以及市场效益情况的回收进行监管,导致“血液不足”;此外,目前现有制片企业主要以联合投资来解决融资问题,缺少引用信贷资金和其他风险投资基金,其结果必然是资金链匮乏甚至是断裂。中国电影产业投资的策略分析

以上可见中国电影产业光辉现状背后还是存在众多“安全隐患”的,那么我们如何让电影产业有序、健康、稳定的发展并成为文化产业的经济支柱呢? 4.1 建立健康有序的电影投融资体系

一方面,要建立稳定有序的电影投融资体系,政府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中国电影产业转型过程中,政府从政策上、体制上以及数字化建设上都做出了积极主动的调整和扶持。但是要想真正扩大产业规模,政府必须做到“产权明晰、开放有序、引导有力、监管有度”,正如对待所有文化产业一样,政府只是其中的协调者、支持者,而不是包办者,这样才能让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

另一方面,面对数字化、网络化等新技术的挑战,电影产业应通过跨国跨行业联合重组,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整产业布局,推进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政府此时应鼓励电影集团通过兼并、联合、重组整合电影企业,增强实力,同时加快推进跨区域规模院线的建设,比如中影集团、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和横店集团控股公司共同成立的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保利集团和重庆万和院线重组成的重庆保利万和院线等都是比较成功的例子。

此外,建立电影产业专项基金,可以为产业资金提供支持。虽然目前国家已经对电影设立补助资金,但是从资金内部结构以及用途来看十分不成熟,甚至去 5

向不明。韩国资金筹措方式比较特别,首先电影公司在互联网上公开剧本,让广大投资者了解该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投资风险,电影制作过程中投资者会收到最新进展,电影发行后投资者了解每周票房,这样的“一条龙”式资金筹措方式对企业的信誉度和美誉度有较高要求,我国还需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基金筹措方式。

4.2 建立多元化投资回报结构体系

上文已提,美国之所以在电影产业一直处于霸主地位,除了高科技电影特效的运用外,绝大部分原因在于美国复杂且庞大的后电影产品体系。中国电影产业收入主要为票房,其模式为影片生产、发行、影院、观众市场。所以要想获得更多的投资回报,必须充分利用电影资源,我们需要调整现有的经营模式,从单一到多元,囊括所有和电影相关产品或服务,如华特迪士尼公司不仅让自己的动画电影雄踞一方,而且通过建立主题公园进一步扩大资金流入,应该说,美国的电影生产过程是一个以电影制作为中心,带动先关后产品、衍生产品以及其他辐射产业综合开发的系列过程。

可喜的是,目前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后电影市场的开拓。围绕电影本身,光盘发行权、电影首映权、影视原声带发行权、相关书籍、玩具等一系列衍生产品,都成为电影发行的重要部分。在今年《西游降魔篇》上映后,周星驰开始投资建设“大话西游”主题公园,电影《无极》上映几年后的今天,《无极online》等网络游戏已经着手开发,尽管这些案例只是初见端倪,但是它已经表明后电影产业所蕴藏的巨大潜力深入人心。4.3 扩大投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口

继2004年一系列有关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出台后,民营企业资金开始流入中国电影产业,2006年,获得公映许可证的253部影片中,民营社会资金运作的达90部,民营和国有资金联合运作的达79部,除此,外资、港资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国内资金在电影创作中的运作,为电影产业输入新鲜血液,极大地推动了电影市场的繁荣。

在国家的政策优惠下,从2010年开始,房地产市场利润不选下降,部分房

地产商利用自有资金试探性地参与到电影投融资之中,还有一部分企业直接对电影产业展开战略性投资,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产业外资金持有者仍持观望态度。此时应该扩大广播影视市场的开放程度,降低市场门槛,鼓励更多的跨国、跨区域、跨行业资本参与电影产业发展,提高电影产业社会化程度。政府此时的职能仍是监管,防止产业外资金过杂、过度地投资,让电影产业走上一条健康、稳定的道路。

从长远角度来看,电影制作的资金来源将更加丰富、多元,单一资金制作的影片比例将会越来越少,混合资金将成为中国电影投资的主要形式。而这种趋势最直接的优势在于促进了电影投资风险的分化,增加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从而赢得社会信赖,为未来电影发展提供信誉保障。以华谊兄弟制片公司为例,2005年,华谊兄弟宣布深圳发展银行将为《夜宴》

提供5000万元人民币的银行授信,这是中国内地银行为单个电影提供授信的第一例,由此可见民营影视公司已经能够凭借其经营能力和社会美誉度获得银行认可。所以扩大投融资渠道,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4.4 立足本土文化,开拓多层文化市场

有不少人质疑《泰囧》、《西游降魔篇》等一系列无厘头搞笑影片的成功,其实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如今这类小成本影片无非打了一场心理战,利用中国本土化元素——中国式幽默来赢得中国乃至整个东南亚汉文化影响片区观众的喜爱。中国和美国不同,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需要有眼光的导演挖掘。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意在鼓励现在人多多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优势,在此基础上把中国文化推销至全世界。

我们不能重走《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的道路,不能让外国人利用本国文化赚本国人的钱,这是可笑且荒谬的。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本土文化,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中国特色的文化空间,比如张艺谋在云南拍摄的《印象》系列。其次,要充分利用中国文化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打入周边亚洲国家的话语电影市场。第三,仔细分析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差距,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扩大中国电影在欧美西方国家的认可度,进而打入欧美市场。需要 7

说明的是,中国市场、东南亚市场和欧美市场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不能抓住一个套路不放,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制定电影文化发展规划。

此外,中国电影想要在欧美市场立足,需要运用现代市场营销手段,以整合的思维去构建电影市场和营造电影消费氛围,促进营销的全方位、多样化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与更新,摆脱传统的“生产——发行——放映”营销模式,从单一电影院放映向有线电视、家庭影院和相关产品开发方向蜕变,这方面,好莱坞电影的营销模式值得我们学习。4.5 提升电影质量,降低投资风险

可以说,电影的质量是影响票房的关键因素,也是能否实现有效投资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电影无论是特效还是剧情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这也是制约中国电影票房增长的一大因素,影迷口中的“烂片儿”越来越多地充斥着中国电影市场。美国“大片儿”垄断中国市场主要原因在于其丰富夸张的特技效果和发人深省的精彩剧情使得美国电影总体质量居高不下,随着中国人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产电影无论是特效还是剧情都难以满足中国观众的内心需求,人们普遍认为花相同的钱看国产片有所不值。

所以要实现投资资金的有效利用和回笼,我们必须提高国产电影质量。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举办电影节来筛选出质量高的电影,引导我国电影产业正确的价值导向,目前中国有金鸡百花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台湾电影金马奖和香港电影金像奖五大电影节,我们需要在五大电影节的基础上设立更多的省级甚至市级电影节来满足中国电影的快速发展,同时扩大五大电影节在世界的影响力。其次需要加强综合型电影人才的培养,建立人才培养基金,重视从电影制作到营销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的培育,为中国电影产业融入新鲜血液。最后,加大对中低成本电影的支持力度,《失恋33天》和《泰囧》的成功无疑将中小成本电影推向一个高潮,中小成本电影对丰富我国电影市场,挖掘电影新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语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是一条漫长、艰辛但前途光明的道路。纵观中国电影产业,资金匮乏、投资回报结构单一和投融资机制不完善仍然是阻碍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要改变这些局面,我们需要从政府、市场、质量三个角度出发,首先,政府需要从以前的包办人转换成如今的监管人,防止电影产业投资恶性发展;同时,市场需要扩大融资渠道,降低准入门槛,让更多的行业资金流入电影产业;最后,中国电影需要有自知之明,不断吸取欧美国家成功经验,走出一条既富有中国文化特色又满足西方文化需求的电影之路。致谢

感谢甘晓龙老师对本学期投资学课的讲解,甘老师激情洋溢的解说使得学生茅塞顿开,对投资学这门课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与感悟,我认为大学老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脱离书本,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真正感悟到不同学科的奥秘并不断探索下去,这一点,甘晓龙老师诠释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 万解秋,贝政新.现代投资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2] 李蕾.近年来中国媒介资本运作的研究综述[J].东南传播,2008(5).[3] 邵奇.中国电影制作融资渠道的策略分析[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06.[4] 赵子忠.2003:透视中国电影产业投资[J].现代传播,2003(1).[5] 唐榕.电影投融资:现状透视与体制建设[J].当代电影,2007(5).[6] 马晋桀.浅谈影视“投融资组合”[J].中国经贸,2010(2).[7] 彭祝斌,刘凌.中国电影产业投资风险防范的基本策略[J].电影艺术,2006(5).[8] 秦喜杰.从投资学角度研究中国电影产业的困境与机遇[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6).[9] 弘石.关于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进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电影,2006(6).[10] 林丽.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投融资问题以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2(4).[11] 赵莹.我国电影产业投融资现状探析[J].现代传播,2013(1).[12] 李华成.欧美文化产业投融资制度以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9).[13] 戴琳.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机会分析[J].商业时代,2010(13).[14] 张培奇.1999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研究综述[J].南方论刊,2012(9).[15] 田海明.文化产业的资本运作及发展之思考[J].学术界,2011(1).[16] 周昕.电影市场:民营资本投资趋势分析[J].发展,2005(4).[17] 肖雪蕾.论中国电影产业投资的新思路[J].现代经济信息,2009(9).

第二篇: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摘要】中国的电影产业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快速而持续地增长,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都将激发电影业的潜在市场。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劲增长为未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但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如何应对国际电影产业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如何在此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把握电影产业的发展方向,迎接国际电影市场的挑战,丰富电影市场内涵,成为当前电影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字】文化产业

电影 电影产业

现状

技术革新

挑战

电影市场

【正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注1】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认识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对促进社会文化的流通和发展,带动其他传统文化产业不断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影产业是电影制作、电影发行、电影院线和影院的整体链条的统称,它反映的是电影产业单位公司之间的经济生态系统。具体可以包括影视制片、制作、发行、营销、放映、影视服务传统产业内容以及电影衍生品的开发和市场培育等新型产业内容。目前,中国电影产业主要分制片、发行和放映三大领域。中国电影产业的投资主体主要由六大电影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国有电影企业和以华谊兄弟等为代表的民营电影企业组成。作为文化产业中的核心产业,电影产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文化产业的成就。【1】

自1993 年开始,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大背景下,电影业也开始进行市场化探索, 中国电影历经百余年的风风雨雨,直到2003 年才真正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2005 年,借助于2002 年以来电影发展的趋势,加上中国电影百年华诞、抗战胜利60 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 周年这些契机,中国电影发展取得了种种可喜的成果。【2】2003年来,“年均增长速度27%,年产量接近500部,其中有100部达到院线标准,票房收入达到100亿。”从创意、科技、文化、经济到商业价值、娱乐功能等方面节节上升,从宏观产业结构、市场秩序、融资体制、生产理念、人才建设到微观制作流程、企业运营、作品运作方面呈现良好上升态势。投资方呈现银行、地产商、煤矿主等多元投资形式,创作面貌涵盖了武侠动作、惊悚、喜剧、古装、歌舞、谍战、灾难、言情、儿童等方面。文学层面,从故事选材、叙事能力、人物塑造、情节设置、主题内涵等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电影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现代人重要的娱乐方式,也成为中华民族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可以说,从各个方面我国的电影事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电影产业的发展逐渐壮大。【3】总言之,产业化以来的中国电影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仅表现在电影产量、票房收入、经济效益逐年上升,还体现在院线建设日趋成熟。此外,制片主体的增加、资金渠道的拓展、电影制片单位获得新生、国产片票房超过进口大片、海外销售收入增加等,也是产业化以来电影业的巨大变化的体现。【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电影产业也越来越多的融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数字技术是二十世纪科技领域最伟大的创新之一,它以令人叹为观止的速度渗透到各行各业中,成为本世纪最具潜力的主流技术。电影是科学和技术的结晶,它作为一种与科技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艺术,从无声电影到立体电影,从光学、化学设备到电子、数字设备,可以说,电影发展的历史就是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电影艺术不断呼唤着科技创新,科技的不断进步也为电影的腾飞插上了更硬的翅膀,科学技术的提升给影视艺术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开拓了心思路、新手法、新样式。【5】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之所以能称霸历史,除了完善的制片厂制度、流水线的产业制作方式、明星制、经典电影叙述模式、广纳世界各国电影奇才以及金融业对电影产业的投入外【注2】,更是因为其采用了数字技术。如今,对美国电影而言,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保障票房的最大卖点,不断地呈现出一系列令人目瞪口呆的视觉奇观。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电影《阿凡达》就是一部超越一切二而难以被超越的经典之作。其中综合性地运用了多种最先进的视听技术,将科技融汇于艺术创作独特的语言之中和观众现场体验当中。【5】《阿凡达》以全球28亿美元的成绩创造了电影史上新的票房纪录,开创了“3D 电影元年”,也揭开了电影制作的新纪元,继而引发了2010年的“3D狂欢年”。国际电影产业正受着3D技术的洗礼,那么对中国电影来说,如何应对3D技术带来的变革,如何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期,并做好迎接国际电影市场带来的挑战,是当今中国电影市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钟丽芳在《环球企业家》中说:“中国的电影产业正处在爆发式的发展阶段,每年有30%的自然增长,产出的电影和银幕数越来越多,但中国现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特效制作。”【注3】中国3D电影产业虽然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但仍处于数字电影发展的初级阶段。所存在的缺憾在于:电影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体系基础薄弱,我国虽然已经掌握了国外主要数字3D 电影放映系统的技术特点,但拍摄、制作尚处于探索阶段,3D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数字3D放映辅助设备尚未国产化;国内的电影内容制作部门大都属于小作坊式的产业结构,产业资源规模小,制作资金匮乏。目前,国产3D电影同样并不能获得充足资金,其产业在国内的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优秀片源内容和数量尚少,不足以支撑市场发展,3D电影产业飞速发展,硬件设施增长迅猛,却基本处于“中国人修高速路,跑的多是外国车”的状态。;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后备力量不足;数字化发行网络和统一放映服务技术平台亟待进一步规范化中国电影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导致诸多数字化发行网络和放映服务技术平台建构的缺失。

为此,发展中国3D电影产业,我们考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应建立国家级3D技术基地,实现制作和设备国产化。以本土制作资源、技术为核心,市场化运作,实现中国数字电影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的国际水准。在全国建立三至五个布局合理、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适应产业发展的集约化大型数字化制作加工基地,形成规模生产能力,牵引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转型。要鼓励民营企业投入基地建设,兼顾各方主体利益,加大国家级3D技术基地建设,为中国数字电影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智力保障;

二、好故事比技术更重要:确立数字内容产业创作理念。3D是一种技术,但也只是技术,不能只着力于追求3D的电脑特技效果和画面质量,技术难成电影主体。电影的核心还是故事,一个好故事永远比好技术更重要,技术只是电影的一个补充与修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继《花木兰》、《功夫熊猫》之后,中国元素炙手可热,我们应立足中国文化的创作理念,真正创作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好故事,发展中国数字内容产业;

三、加快电影领域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推动国内高新技术人才向数字电影研发领域聚集,加大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力度,是提升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品质的重中之。有创意的人是目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驱动者。创意产业是全球化市场中传递重要表象的文化产业,它们是聚合的服务环境中传递基本资讯与娱乐服务的产业,同样需要有效率的研发工作,以便来持续创新以及提供内容与应用;

四、鉴于内需市场不足以支持产业的扩大发展,应推动业者向外发展,形成共同出资、共同版权、共有品牌的国际合制合作模式,以拓宽国际交流合作渠道,竞争全球电影市场;

五、通过产业链条化,形成立体消费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3D电影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需要创意、制作与技术的支持,需要多种配套产业并行发展,通过产业系统的支持,产生价值系统,以推动持续的创新力和发展力。中国最重要的发展目标是超越世界先进水平,不是单纯的技术,也不是单纯的艺术,而是电影产业整体的发展。新技术推动新经济模式的建立,产业链条化促进异业整合增加产值,吸引外资发挥市场潜力,促进区域经济成长与多样化,推动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6】

本世纪是文化创意产业依靠科技内核推进发展的最辉煌的时代,电影科技发展呈现蒸蒸日上的壮美景观,如何运用新技术、新形式开辟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开辟中国电影更宽广的前进道路,中国电影人要做的还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注释: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当下中国电影产业现状概述及发展方向拟议 康亚伟 胡守贵 电影文学-2011年20期 魔幻摄影棚 中国电影产业正在加速向好莱坞渗透王卜 环球企业家-2012年1期 1电影产业及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代冰 刘凤 现代商业-2012年2期 2张献民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观

3中国电影产业化思考曹锐 发展-2011年10期

4当下中国电影产业现状概述及发展方向拟议 康亚伟 胡守贵 电影文学-2011年20期 5科技对电影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肖永亮 科技智囊-2011年11期 6.中国3D电影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司峥鸣 学术交流-2012年1期

第三篇: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解析

博纳赴美IPO上市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解析

发布时间:2010-11-22 10:16 来源:艺恩网 作者:

保利博纳向美国sec提交上市申请,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承销商为美银美林和摩根大通,计划融资8000万美元,代码BONA.如果保利博纳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市场,将成为第一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影视发行。

以下是对中国电影业的分析:

中国的电影产业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快速而持续地增长。据艺恩咨询,2005至2009年期间,中国城市中的电影院票房总额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2.0%,而同一时期,美国只有4.7%,全球平均也仅为6.7%。从绝对数字来看,中国城市中的电影院票房总额从2005年的21亿元人民币(约合3.148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62亿元人民币(约合9.267亿美元)。艺恩咨询预计到2012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210亿人民币(约合31亿美元),三年平均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0.2%。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的不断增加,主要是因为中国电影品质的不断提升和种类不断增多,进而使得电影观看率也相应增加。2005年至2009年期间,平均票价由30元人民币(约合4.5美元)增加到31元人民币(约合4.6美元)。根据艺恩咨询,2009年至2012年期间,中国电影业总收入(包括票房,非院线频道,海外发行和与电影有关的广告)有望从2009年的113亿元人民币(约合17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299亿元人民币(约合45亿美元),三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38.3%。

——电影基础设施支持 增长前景乐观:

现阶段,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劲增长为未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

在全球经济 都出现衰退时,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了稳步的增长。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提供的数据,2005年至2008年期间,中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由18.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8万亿美元)增加至31.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7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9.3%。2009年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1%。

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也随之加快。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提供的数据,中国城镇总人口由2005年的5.621亿增加至2009年的6.219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05年的43.0%增加至2009年的46.6%。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也使得中国城市家庭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据艺恩咨询,中国城镇家庭人均每年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10,493元人民币(约合1568美元)增加至2009年的17,900元人民币(约合2675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3%.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这些因素都将激发中国电影业的潜在市场。同时,中国居民财富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会使人们加大在旅游文化,电影和游戏方面的支出。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居民在文化和娱乐服务的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由2005年的5.0%增加至2009年的8.9%。

——电影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增加:

近年来,中国电影的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并逐渐被国际市场所认可。迄今为止,中国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金马奖和柏林电影节上都获得了奖项及提名。而像章子怡等电影巨星也都频频出现在国际电影大片上。中国电影凭借其广泛的题材如喜剧和动作,恐怖和科幻受到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中国电影的年产量由2005年的262部增加至2009年的456部,票房过亿元人民币的电影数量由2005年的一部增加至2009年的12部。

——现代化电影院数量的增加: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电影播放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城市中央商务区出现了众多大型购物中心,而这些也都建了许多多剧场影剧院。为了提高观众的体验效果,这些新建的电影院一般都配备了现代化的视听放映设施。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多剧场影剧院数目已由2005年的838家增加至2009年的1,509家。电影院和银幕的数目也分别由2005年的1,243和2,668增加至2009年的1687和4723.——电影产业的市场渗透潜力巨大:

尽管增长迅速,但跟美国,日本,韩国及印度等较成熟的市场比,中国的电影业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中国电影业的发展也主要靠票房拉动,非院线渠道发展仍比较落后。但我们相信这一块产业的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电影娱乐的市场渗透也将持续增加。

——有利的监管环境:

中国政府一直都支持电影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制定的政策使得中国整个电影产业价值链上的参与者获益。这些政策包括私人资本投资,电影院数字化,金融机构参与电影融资及电影的出口等。而对电影产业实施的税收减免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电影公司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及进口税方面的负担。此外,政府还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来保护版权内容,其中就包括在网络内容共享方面的政策。除了这些政策,政府也在实现电影产业逐步开放方面一直作不懈努力。从2000年初的私人电影公司放行授权政策到增加电影出口配额,在过去20几年中,中国政府不断简化电影审查程序,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

电影制作包含所有在电影制作有关的活动,如电影素材选取,电影融资,制作团队和演员选取,拍摄,后期制作及获取监管部门的批准。

近几年,中国国内电影制作板块变得尤为活跃。根据艺恩咨询,从2005年到2009年期间,中国电影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14.9%。2009年共产出近456部电影。进入门槛低和从非电影公司和金融机构获取的融资不断增加使得电影制作市场出现高度分散,现在全国范围类总共拥有约300个电影制片厂。

总的来说,一部成功的电影包含以下关键因素:优秀的电影制作团队和演员,电影剧情的市场化,获得一家有实力的电影发行公司的支持。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电影巨星频频亮相国际市场,电影制作成本,特别是演员成本,未来将不断出现攀升。

近年来,电影制片人通过不同渠道来获得电影融资,其中包括电影制片厂,电影业之外的投资者,电视台,海外预售发行权,电影植入广告和政府支持等。此外,凭借票房和版权以及个人信誉担保,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也参与电影融资领域。一些电影制片厂也能够通过向公共和私人发行股票来融资。

通过建立中外电影制片商的合作不仅给了外国电影制片商更好地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机会,同时也使得外国电影不受进口配合的限制可以在中国放映。《十月围城》就是通过香港电影制片商和中国内陆投资者合作创造出的佳作。截止2009年底,这部电影成为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产电影最卖座的电影之一(按票房排名第五)。

——电影发行

电影发行对电影商业化运作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发行商通过在各大院线安排电影的放映和媒体宣传来创造公共利益。电影发行商主要负责制作数字或传统电影的拷贝,然后再把他们提供给各大院线。中国电影发行大致可分为三类:国产电影的发行,外国电影的发行以及国产电影在国外的发行。

国内电影发行:

截止2009年12月,中国国内电影发行商的数量为12家,并且规模都比较小。中国国内电影发行市场主要有五家发行公司所垄断:三家国企,保利博纳和另一家民营公司——华谊兄弟。

在中国,国企一直以来都主导着电影发行市场,并在近几年内其主导地位越来越突显。三大国企电影发行商分别为:中国电影集团,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和上海电影集团,在2007年至2009年期间,这三家公司占到了发行市场36.3%-43.7的份额(按票房收入计算)。但与此同时,民营公司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加,并已经占据相当大的份额。保利博纳公司和华谊兄弟是中国境内最大的两家民营电影发行商,保利博纳公司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6.5%,17.1%和 17.3(按票房计算),华谊兄弟公司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4%,19.4 %和13.2%。国有企业在其业务运作时可能要考虑非商业利益,可能有时会选择一些政府支持的电影题材来进行制作和发行。而像保利博纳这些民营公司,立足商业化运作,在业务经营方面如主题选材上可能会有个很大的灵活性。

为了减少资本运作风险,在电影发行过程中一般也存在多种渠道:

1)佣金制:没有前期资本佣金,发行商从电影票房中收取一定比例佣金。

2)购买:发行商通过交付前期固定费用从电影制片商那里买到电影发行权,然后获得全部票房收入,但如果票房收入低于购买发行权成本,发行商就要承受资本风险。

3)最低保证制度:发行商向电影制片方提供票房最低保证金额,但同时从票房收入抽取的佣金比例也会相应增加。

当然,发行商也可以投资于电影的发行制作来获取对影片发行权。

进口影片的发行

进口和发行外国电影须服从中方政府的监管。目前,中国进口影片配额为每年20部,主要是好莱坞大片。3D电影每年也都获批进入中国市场。一般对于进口影片的发行方式为购买发行。目前,只有两家国有企业,即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被授权发行进口影片。然而,在实践中,也有一些民营公司协助这两家国企也做进口影片宣传业务。但根据2009年QTO反垄断法,进口电影发行的市场未来不久可能会逐步开放,届时将允许民营公司单独发行进口影片。

但即使在这样的配额制度下,根据艺恩咨询,在2005年至2009年间,进口影片的票房收入占到了中国总票房的45.9%。同一时期,中国前20部最卖座的电影中有11部为进口影片。自从2003年香港与内陆之间的合作经贸关系安排政策生效后,香港电影已不再受中国内陆进口配额的限制。2005年至2009年期间,总共有178部香港电影在中国大陆放映。最近,台湾和大陆也已签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台湾制作的电影未来也将不再受进口配额得限制。

国产电影在海外市场的发行

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的广泛传播和电影质量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国产电影在海外市场的认可度。2009年,中国22家电影公司在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总出售了45部电影(其中34部电影为联合制作)的发行权。跟据艺恩咨询,中国出口电影总收入从2008年的25亿元人民币(约合3.737亿美元)增加至2009年的28亿元人民币(约合4.185亿美元),同比增长9.5%。预计到2012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41亿元人民币(约合6.128亿美元)。中国出口影片市场主要集中在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国和地区。发行渠道主要通过海外市场发行商或通过海外付费电视台。而同时,由于不熟悉海外市场环境,海外电影发行一般采用一次性购买方式来规避潜在风险。

——电影院线

中国电影院线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中国电影发行商无法直接拷贝电影给电影院,而必须通过电影院线。然而,电影院线却无法控制电影院放映电影的确切时间和场次。2002年中国政府建立了电影院线系统,力图增加电影的发行效率。电影院线系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逐步打破由地方电影公司垄断和控制电影院的局面。在政府的监管之下,各家电影院要求必须与一家院线相联系。但是,电影院和院线拥有的品牌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截止2009年,中国共有37家电影院线……

根据艺恩咨询,2006年至2009年期间,中国前10大院线占的市场份额(按票房计算)由49.9%增加至77.3%.——电影院

近年来,中国电影院的数量急剧增长。据艺恩咨询,2005年至2009年期间,中国电影院的数量从1243家增加至1687家,电影银幕由2,668块增加至4,723块。2012年预计影院的数量和银幕数量将分别达到2400家和6522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与地产商合作在大型商场中建立多剧场影院。截止2009年,这类影院已经占到新建剧场总数的37%,票房收入占到了新建影院总收入的60%。尽管影院数量增长速度很快,但就覆盖密度而言,中国还远远落后于其他电影发展已经成熟的国家如日本,韩国,印度和美国。近年来,数字电影凭借其在质量和成本上的优势,已成为一种重要发展趋势。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境内共有1600块数字银幕,占到总银幕数量的34%,就数量而言位居全球第二。此外,越来越多的电影院改进设备来播放3 D影片。在操作上方面,电影院只能从院线取得电影拷贝,但他们却控制着电影播放的场次和时间。影院一般从票房,影院广告及特许专柜销售中获取收入。然而,跟美国比,在中国后两种收入在总收入中占得比重还很小。

影院的票房收入随季节变化会出现波动,一般在遇到节假日如春节,情人节,劳动节,学校放寒暑假,国庆节,圣诞节时票房收入会明显增加。

——非院线渠道:

非院线渠道的收入主要包括电视特许权使用,新媒体和家庭录像制品,但在中国非院线的收入占的比重还相对较小。据估计,2009年,中国非院线的收入占电影总收入的比重为15.9%,而在美国,这一数字为51%。然而,由于中国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的加强以及对媒体播放搜索方面的管理,预期未来这一块的收入将会增加。根据艺恩咨询,2012年中国非院线的收入将有望达到26亿元人民币(约合3.779亿美元)。

——广告:

电影中和上映之前的宣传广告的需求在不断增加。2009年至2012年期间,预期电影广告收入将由5.2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1.80亿元人民币。

——电影艺人经纪业务:

中国电影艺人经纪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截止2009年底,中国进内总共有300家艺人经纪公司。这一块的市场主要由国内艺人经纪公司垄断。由于进入门槛低,外国一些艺人经纪公司也开始在中国寻求发展,并且一些艺人自己建立经纪公司来管理自己和其他新艺人。为了克服市场进入门槛低的问题,经纪公司需通过不断打造他们的自己的优势,建立与众不同的管理模式才能吸引更多的艺人加入。

第四篇:200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

本文节选自《200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 文/韩云杰

十六大以来,伴随着国家文化体制转轨及政府主管部门一系列政策利好推动,从业人员细致经营,以及终端消费市场的日趋活跃,中国电影产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市场活力。在这其中,终端影院建设步伐尤为快速。2005年到2008年,我国影院及银幕数增幅逐年上升。2008年底,全国加入院线影院数由上年1427家增至1545家。仅2005—2008年四年间,就新建影院397家。在经过几个月市场培育后,绝大多数影院迅速进入票房回收成熟期。而且,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银幕增长数量远高于影院增长数量,折算每个新建影院的银幕数,已经从2005年的2.86块上升到2008年的4.83块,表明影院厅数在逐年上升。上座人次、票房产出高,成本回收周期快,管理运营科学等成为新建影院的突出特点。电影终端得到有效激活,并对电影产业上游制片环节产生积极推动。

鉴于此,本报告将关注焦点聚焦于产业链条终端环节———加入院线的城市影院。以影院投资建设作为论述内容,在走访调研基础上就“中国城市影院投资建设”这一研究对象展开分析。

中影集团作为电影行业的国家队,在制片、制作、发行放映等方面长期占有显著地位,但长期以来在影院投资领域比较谨慎。对终端影院板块的建设力度则是从2006—2007年开始逐渐加大的。2007年,中影集团为了强化主体产业、整合优良资源,裁撤负责影院投资项目的原投资管理部,将职能转由新组建的全资子公司中影影院投资有限公司运作。影院投资公司的主要业务板块包括电影院的开发、投资、建设、运营管理、高管人员培训及咨询服务等。公司管理运作团队体系包括开发部、投资部、建设部,运营部、影院管理部、统计部等职能部门,涵盖了一个影院项目从选址、建造到运营管理的流程。出于打造完整产业链考虑,影院终端市场开发已经成为中影集团一个重要的拓展板块。

中影集团在影院布局上重点挖掘发达地级市以上影院项目;票房产出上集中体现在深圳、武汉、常州等经济发达城市;此外,物业资源储备方面,中影与知名品牌地产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集团影院的投资发展跟随与这些地产公司新的购物中心项目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建造影院土地储备量。而且,2008年底,发布了自己的Logo标识,树立起统一的视觉识别体系,对公司与影院的品牌塑造,培养观众忠诚度有积极推动。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依托中影集团的资金优势、制片发行优势、品牌优势、宣传营销优势,中影集团及中影影院投资有限公司陆续投资建设100家控股影院,最终达到800—1000块银幕、8—10亿元资产的规模。届时,影院板块在中影集团整个业务板块中的比重会有明显提升。

万达院线在影院投资特点上建立健全项目投资组织结构;影院项目发展建设流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影院发展方面:建立科学决策机制与风险评估机制。影院建设方面:优化设计标准,在控制成本同时提高项目质量;影院发展选址、布局上,坚持全国范围内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等不同层次城市项目并行推进,坚持对大型城市市场的细致挖掘,坚持万达购物广场项目与非万达广场项目相结合。从票房产出看,2008年票房产出最高的是北京万达国际电影城(CBD店)和武汉万达国际电影城,两家影院票房总量都在4000万元以上,显示出大型城市核心商圈的票房号召力。同时也可以看出万达影院的票房排名与单座产出排名之间是基本对应的。这同时也表明万达院线在影院座位数设计上的科学合理。

河南文化影视集团公司由河南省电影公司改制发展而来。截至2008年底,河南文化影视集团公司有独资影院8家,关联影院4家,联营影院两家,全部加入公司下属二级公司河南奥斯卡电影院线,负责选址建造的是公司市场拓展部。在影院投资特点上,河南文化影视集团通过“土地置换”获取发展影院启动资金;布局选址上通过“东驱西进,三点一线”向四周辐射;在地级市发展模式上通过样本示范,以点带面,推行品牌输出、委托经营等发展模式;与商业地产开发商合作模式上同商家联合、按比例分账。发展迅速。

大地影院发展有限公司隶属于大地时代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负责大地数字影院的选址、规划、建造过程。建造完成后,最初是加入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从2008年起,大地数字院线单独运营,成为全国第34家全国性院线。所有大地数字影院委托广东大地数字院线管理经营,两家公司同属大地时代文化传播公司。大地影院全部为数字影院,并且全部为自主产权影院。自2006年9月,佛山南海第一家数字影院开业,截至2008年底,正常运营的影院一共21家。2008

年,所有营业影院累计票房6174.66万元,观影人次294.31万人次,平均票价20.98元。大地在影院投资特点方面,发展建设过程标准化、规范化;影院布局上以珠三角地县级市、小城镇作为影院发展重点,并逐步向其他区域扩展;影院收入上,市辖区成熟商圈影院收入最高,建于购物中心内的新影院高于改造的单体旧影院;并且单座产出量与票房排名基本对位,个别优质影院具备与大院线优质影院抗衡能力

西安电影长安院线(以下简称长安院线)成立于2002年5月,隶属西安市文化局。从成立至今,院线旗下影院数量不断萎缩,截至2008年8月份,长安院线在西安市内的影院正常营业的只有西北影城、阿房宫电影院、钟楼电影院、和平电影院及边家村工人娱乐部五家,此间没有建设新影院项目。长安院线几家影院的这种生存处境也是国内相当一批老式电影院的真实写照。

长安院线面临的生存困境不断加大,通过对影院进行改造,完成其功能与现代多厅影院的接轨,进而重树在西安电影市场的地位是长安院线实现突破的一种有效措施,但是长安院线旗下影院在2002年至今并没有进行过任何影院改造,也没有异地重建影院项目启动。究其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点:缺乏启动资金;牵扯层面广;改造旧影院成本过高;其他棘手问题,在此,不妨引入另外一家老影院的改造经验加以借鉴。福建省人民剧场建把重建后主业定位为以电影为主、以时尚一族为主要客户群体的综合性多厅现代影城。经过一年多营销宣传,最后与福州移动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福州移动公司出资2200万元用于剧场重建项目,并在施工期间额外补偿员工180万元以获得地面一层1000多平米的商场及广场的命名权,以及地下室9个停车位20年使用权。合作使剧场建筑面积增加5100平米,固定资产价值提高到8000多万元。在此基础上,2006年8月,双方再次合作,利用5个影厅的冠名权、休息区300多平米的20年使用权,借此融资1000万元,完成影城装修及设备投入。影院目前经营状况良好,2008年票房排名位居全国影院第103名。

影院投资幅度的加快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涉及国有、民营投资主体的政策:《电影管理条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涉及港澳及外资主体的政策:《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补充规定二》、《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其他政策:《国家电影专项资金资助城市影院改造办法》、《北京市文化局支持新建改造多厅影院资金补助办法(试行)》等。

影院投资建设目前几乎都是建造在Mall里面的,本报告根据业内惯用标准,把商业地产完成影院土建、隔墙起坡、消防设计等基础性建造后,影院投资方进行二次装修,即根据自身影院设计风格、空间布局二次建设作为开始的标志,一直到影院建设完成,这中间产生的费用即为影院的投资成本。商业地产商先期开发所投入的土地出让金、建造成本等费用不作为影院投资成本出现。这样,就有利于厘清房地产商全资建造影院时的成本界定问题。根据资金来源以及投资主体资本属性不同,目前投资影院的资金主要包括:电影相关行业的资金:国有资金、民营资金、香港资金、海外资金;政府资金;房地产等行业资金;金融资本。总之,以上各种属性的资金共同推动了影院投资金额的大幅高涨,而在资金注入上除了自己全资投建影院项目以外,另外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联合投资、共担风险、优势互补”成为投资主体在影院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热点。以有限的电影行业资金拉动整个社会资本对影院投资领域的关注将是一种比较务实的做法。影院项目投资模式可以简单划为以下几类:影院投资主体租赁商业地产模式;商业地产商将影院投资方纳入业务板块模式;商业地产开发商入股影院投资主体模式;商业地产商负责影院投资建设,委托院线管理或输入院线品牌模式;政府负责影院投资建设,委托院线管理或输入院线品牌模式;同时也可积极发挥影院项目服务咨询机构在影院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对影院投资建设而言,接下来一个工作是规划与选址工作。而如果放到对整个中国电影产业中影院项目发展的高度,这种规划与选址则是影院发展的布局问题,亦即,在全国范围内究竟有哪些地域、哪些省份、哪些城市是影院项目的投入产出比比较高的地方,这对影院项目投资建设而言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基于这种考虑,我们以2008年全国城市主流影院的票房排名作为展开论述的依据,综合考虑GDP、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性支出、消费习惯等指数,对这一论题进行梳理。而且,为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我们将影院排名的范围扩大至全国前205名,最后一名的广东南海嘉州广场影院的票房为519万元。以此作为数据采样的起点,有助于我们去科学发现影院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据这一指数,参照上面提到的各种参考指数,我们将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国到地区到省份到城市的流程对我国影院投资建设的布局问题进行阐述,现有影院的地区布局、省份布局、城市群布局、城市布局不仅意味着现有的影院分布结构,而且,也意味着将来影院投资的主要目的地。在本部分要完成的不仅是对现有影院布局的梳理,而且也是对未来影院投资建设主要地域的一种研判。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我国行政区域的划分标准,全国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影院消费是一种建立在GDP数据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基础上的城市当中的服务性消费方式,所以,与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排序对应,对东部地区大中城市、乃至县级市和少数发达乡镇的挖掘细致程度将会高于其他地区的速度,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影院投资发展则主要体现在一些大型城市以及部分中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身上。除此以外,不同区域的气候差异与消费习惯差异也是影响影院投资建设的重要因素。此外,这种差异性同样体现在不同地区消费习惯方面。从省份布局方面看,我国目前优质影院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四川五个省市,其中广东省优质影院的城市数与影院比后八名的总数还多,该省的广州、深圳两市与北京、上海同为国内票房产出最高的城市,广东省进入这一排行的9个城市数量在全省地级以上城市中占到43%。这些省份将是影院投资资金的主要流向地。在国家“十一五”总体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根据当下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实际,主要城市群包括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发展起来的已形成城市群发展格局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除此以外,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关中也是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城市群。为了更直观地分析这十大城市群与我国主要优质影院城市布局之间的对应性强弱,我们在图中把票房前205名的58个城市的分布与十大城市群的领域作了阴影覆盖处理,发现我国优质影院的城市布局主要集中在这十大城市群当中。

从新建影院的选址角度看,与美国影院发展中出现的郊区化趋势不同,我国几乎所有新建影院都是在城市中的商圈里面,作为购物中心(Mall)的一个商业业态存在。而一个城市中商圈的布局、规模、定位、特色以及相应的Mall的布局、特色、结构又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影院可以发展的数量、档次、空间布局,并最终通过观影人次、票房收入这些数据体现出来。伴随着商业网点建设速度的加快,各个城市综合式购物中心也在不断兴起。GDP水平一般的城市一般都有的这样一个购物中心。所以,“影院+Mall”捆绑式发展的模式是当下投资影院项目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组合方式。也是最值得推广的一种组合方式。

影院建设标准问题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第一,从决定影院标准的宏观指数来看,是一个地区、省份、城市群、城市、商圈的经济发展情况、人口数量、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及文化消费水平、商圈特点、其他影院分布、发展潜力等,这些因素对一个影院装修档次与建设标准有重要影响。第二,影院投资主体的影院定位。综合GDP、区域、省份、商圈分布等各种因素,放到全国来分析,一个现代多厅影院的平均投资额约为单座1.2万—1.5万元左右。影院建设成本、标准定位与城市发展水平基本成正比,而且,影院投资标准涉及因素众多,投资时需要通盘综合考虑。作为一项投资活动,必然要求投入产出,而回收周期、利润率这些问题都是影院投资方在项目规划选址阶段就需要结合项目具体特点作出预测。投资影院是一项“投入资金大、回收周期长、运营风险小”的项目。“投入资金大”是指以单座成本计算,约在8000元到2万元乃至3万元不等,折算座位数后将是一个三四百万到两三千万的投资规模。“回收周期长”是指影院投资资金回笼主要依赖于票房渠道,其他渠道的赢利潜力尚未得到有效开拓,一般回收周期在三年到八年之间,比较普遍的回收周期为五六年左右。“运营风险小”是指影院在选址成功后,不像其他许多行业一样,可能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制约而出现较高的运营压力和经营风险,影院经济则是依靠现金流来支撑收益,相对运营风险比较低。

以中影集团、万达院线、上影集团、金逸影视等为第一方阵,珠影集团、四川太平洋、大地等为第二方阵的影院投资主体格局将会继续在全国范围内跑马圈地,开拓影院项目。“Mall+影院”这一发展模式已为广大业内投资主体所认识。注重对地产信息的挖掘,借助于商业地产行业组织、行业年会等平台推广自己,以及根据自身实力逐渐与不同规模的地产开发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逐渐成为一种普遍性的发展共识。由此而来,对影院项目的挖掘、竞争将在相当大程度上体现为对国内商业地产商的挖掘、竞争。而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其他行业投资商也将可能以单独或联合出资、品牌输出、托管经营等方式投资兴建影院项目,多元化的资金、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投资模式将为影院发展带来巨大活力,而且,在影院的快速发展下,现有院线格局将可能有相应调整,院线整体发展水平也将会逐步提高,培养社会资本对影院投资项目的热情应该被高度重视。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杭州、重庆、大连等主要票房贡献城市的都市型商圈、区域型商圈乃至个别社区型商圈仍将是投资影院的主要区域;所有副省级城市与绝大多数省会城市的都市型商圈及区域型商圈也将是影院

投资的重要区域;发达地区、省份以及十大城市群里的地级市的区域型商圈是影院投资关注的另一区域;少数发达地区的县城乃至乡镇等小城镇的中心商圈也是投资建设影院项目的一个方向。

挑战方面,选址成功与否是影院投资发展的症结;营造良性竞争环境是一个重要课题;老影院现代化改造任重道远;影院的票房攀升受制于国产电影制作水平的提高;科学评估经济危机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在将来几年直至十余年的时间内,一个涵盖几乎所有大型城市、副省级城市、沿海城市、省会城市的各都市型、区域型商圈,涵盖主要地级市、涵盖部分发达县城、少数发达乡镇的区域型商圈,与多功能超级购物中心捆绑发展的不同装修标准、影厅规模、票价定位的影院布局体系将最终建立。伴随着这一在终端放映平台的扩展,制片环节国产影片能见度较低问题,影院片源雷同、放映同质化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影院尚不能做到特色经营的问题,票价偏高问题都会得到有效解决。从这一角度看,影院建设是涉及电影产业良性、健康发展的战略性全局问题,关乎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的建构,而且也是目前整个产业链条中发展最为良性的环节之一。在终端影院环节的推动下,中国电影市场总的盘子也将会进一步做大。曾有业内人士预计,在将来三到五年时间,中国电影票房总量将有望达到100亿元乃至更多。伴随着终端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整个产业链条的日趋良性,这一预测离产业发展实际并不遥远。

第五篇:中国电影产业的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产业的行业分析报告

姓 名 学 号: 周坤龙 N09160 所 在 院 系: 文学院

学 科 专 业:

戏剧影视文学

目录

一 行业简介 1定义

2大电影产业链包含的主体与收入构成 3电影产业三个环节:制片、发行和放映 4中国电影的票房分账 二 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1市场增长率、需求增长率 2产品的技术水品发展 3总结

三 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1供需关系 2行业竞争者 3市场集中度

四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格局 2供应链分析 3产业格局的发展

五 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1行业的发展环境

2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趋势 3中国电影行业的投资机会 4其他可能存在的风险 5典型企业的分析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影视行业的监管体制正在由单一计划经济的监管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的监管体制。作为文化娱乐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影视剧市场连续多年保持持续增长,各类社会资本逐渐进入影视制作行业,除原有的国有资本主导的影视剧制作市场外,民营资本、外资也相继进入影视制作行业,一方面促进了影视行业的良性发展,一方面加剧了影视行业的市场竞争。

2009年随着广电总局逐渐加大对外资影视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开放力度,并陆续出台《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等政策,资本市场尤其是国外资本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关注极大程度的缓解了中国电影产业资金匮乏的问题,为充满巨大活力的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一、行业简介

1、定义:电影产业链是指在市场经济时代和产业格局下,以电影产品为核心,以其形成到最终消费所指涉的具有上下游关系的各个功能主体的集合。

传统意义上的电影产业链是指包括电影创作(制片)、发行、放映(简称“制-发-放“)的一体化流程。

而广义的电影产业链即“大电影产业链”,则在原有产业链前后端进行延伸,前端加入电影投融资,后端加入电影衍生产品(如音像制品、广告、游戏)和拓展其他放映渠道(如在有线电视、MP4、网络等媒介播放)。广义的电影产业链突破了影院的空间,使电影经济超越了传统的票房经济并在明星经济、广告业、唱片业、游戏业等相关行业里辐射出持续的经济能量。

2、大电影产业链包含的主体与收入构成如下:

主体构成:内容提供商(制片商、外包内容供应商)、发行商、组织渠道商(院线/影院);

收入构成:票房收入、广告收入、衍生品开发收入、转播收入、网络版权收入等。

3、电影产业分为三个环节:制片、发行和放映:

制片: 有投资意愿的制片商投入资金、设备及人力等必要资源,然后剧组根据剧本进行分镜头拍摄,再经过一系列后期制作合成标准拷贝与复制要发行的拷

贝,影片成品完成。此过程统称为“制片”。制片都作为电影版权拥有者以票房分账和出售各种版权获得收益。

发行: 发行商从制片商购买发行权后,在指定的范围和期限内,将已完成影片拷贝的使用权向电影放映单位输出(出租),以实现对制片方生成的电影产品进行有偿的传播。具体来说,发行商主要负责影片的营销推广策略制定、实以及及与院线洽谈拷贝投放。发行都以票房分账形式获得收益。很多时候,电影的制片和发行由同一家公司操作。

放映: 指获得拷贝使用权的放映商利用专业业设备,在影院等放映场所把影片拷贝转换为屏幕效果的过程,放映商以票房分成、食品饮料以及电影衍生品销售获得收益。

4、中国电影的票房分账 实际票房与“分账票房”

①实际票房 :影院售票收入总和(包含院线、发行方售出的团体票)。

实际票房=观影人次*电影票价。

②分账票房: 中国电影产业链的利益分配以影院票房收入为主。利润在产业核心环节(制片方、发行方、放映方)的分配以票房分成的形式进行。分成前须从影院票房收入中扣除 5%的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下文简称“国家电影专项资金”,由电影局直属的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办公室负责征收)以及 3.3%的营业税。用于利益分帐的剩余部分票房为“分败票房”。

分账票房=实际票房—国家电影专项资金—营业税及附加

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实际票房ⅹ5%,营业税金及附加=(实际票房-国家电影专项资金)ⅹ3.3% 现行的分账规定:截止目前,中国电影产业现行的分账比例原则上规定如下:

国产片与进口影片:制片+发行 43%,院线+影院 57%(影院 50%,院线 7%)(注:进口影片一般由国内发行公司买断内地发行权,也有部分影片有分成条款)

进口分账片:制片 35%发行方(中影/华夏)17%,院线+影院 48%,(注:进口分账片的拷贝冲印费由制片方负责,而一般情况下该费用由发行方承担)

其中进口分账片只能由中国电影集团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发行。批片是

指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除每年 20 部进口分账影片以外以买断形式所发行的进口影片。

当国产片是由制片方交给专门的发行发行公司发行时,制片方与发行方之间的分账比例具体根据双方的发行协议协商而定。

在现实情形中,具体分账比例会在上述原则分账比例基础上上下浮动,比例的最终确定全看双方签订的协议条款。一般来说,一部影片如果票房潜力高,发行方实力强,发行方在和院线的谈判中就会拿到较高的分账比例,而如果票房潜力低、发行方实力弱,那么在和院线的谈判中拿到的分帐比例则相应较低,一切全看发行方和院线的博弈。此外,除了分账条款,发行协议中还会有奖励、返点等各种附件条款。

院线和影院之间的分帐比例也是如此,当多家院线都在争取某家优质影院加盟自己的院线时,院线往往会向影院让利、征收较低的分帐比例以吸引影院。

二、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1、市场增长率、需求增长率

①产品生产:从 2003 年开始,中国国产电影产量呈逐年递增的态势。2009 年,中国国产电影产量为 456 部,相比于 2008 年增长率为12.32%。这是2006年以来,中国电影产量快速增加的一年,在一定意义上,2009年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时期。2009 年,中国电影市场总营收为 106.65 亿元,相比于2008年中国电影市场总营收的 84.33亿元人民币,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增幅达 26.47%。

②市场营销:2009年,中国电影市场总营收为 106.65亿元,相比于 2008年中国电影市场总营收的 84.33亿元人民币,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增幅达26.47%。其中,中国电影的票房营收总额为62.06亿元人民币,相比于 2008 年,其增长率 42.96%,创 2005 年以来新高,全国各电影频道播放电影收入为 16.89 亿元人民币,海外销售收入为 27.7 亿元人民币。

③院线发展:2009 年全国又新增 3 条电影院线,目前院线数量达到37条,新增的3条院线分别是北京时代华夏金典、吉林长影、北京九州中原数字电影院线。本有14条院线票房过亿,比 2008 年增加了 4 条院线。根据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办公室售票系统的统计数据,北京万达(8.4 亿)和中影星美(7.6 亿)两条院线票房突破7亿元,北京新影联(5.73 亿)、中影南方新干线(5.6 亿)、上海联和(5.37 亿)三条院线票房突破5亿元。按照观众人次和票房收入排名,2009 年位居前 10 名的院线分别是 :北京万达、中影星美、北京新影联、中影南方新干线、上海联和、广州金逸珠江、辽宁北方、浙江时代、四川太平洋、广东大地。各大院线公司强化经营和管理职能,紧密资本纽带,加大影院所有权整合力度,十大院线中旗下签约影院最多的是中影星美院线,共有127家影院,537块银幕。影院数量的增加是票房增长的先决条件,现在,光北京地区,营业影院就多达80余个,其中多厅影院达到 30 个。随着影院数量的增多,影院之间的竞争明显加剧,各家影院都在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上升级,更加注重品牌建设。

2、产品的技术水平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及摄影技术的提高,电影院带给人们的视觉和听觉的享

受已不能被家庭影院所代替,尤其是以去年《阿凡达》的上映为分界线,电影将进入一个全新时代,尤其是3D技术的引引用,和在影院超震撼的IMAX影院建设,IMAX计划至2014年将中国境内IMAX影院数量增加到最低65家,最高250家至300家。截至2010年2月底,中国内地共有IMAX银幕22块,其中13块(数字8块,胶片5块)用于商业放映,9块用于科技馆等公益放映。而全球银幕约为403块,其中280块用于商业放映,其余123块用于科技馆等公益放映。此外,目前已向IMAX公司购买设备、正在兴建的IMAX影院还有18家,其中万达院线7家,金逸院线在重庆、天津、沈阳、西安4家,环艺影城在深圳、杭州、广州4家,以及南京、郑州、西安房地产开发商引进各1家。到2011年,中国商业运营的IMAX影院将达到至少31家。3总结

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电影仍然在 2009 年“逆势上扬”,无论在制片数量、票房收入,还是影院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衡量电影产业发展的主要数据出现爆发式增长,全年电影综合效益达 106.65 亿元,与 2008 年相比增幅达26.47%,中国电影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充分体现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力、产业良性发展带来的活力和电影人创新的能力。

三、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1、供需关系

①影片与影院:自 2002 年开始,中国电影产量便以连续超过 20%的增幅高速增长,2008 年增幅第一次出现减缓(2007 年 402 部,2008 年 406 部),2009 年则再次大幅增长,电影产量达 456 部,比 2008 年增加12.3%。在电影产量持续走高的同时,进入院线上映的影片数量却一直没有提高,大多数影片依然无法进入影院上映。2009 年院线放映国产影片约 130 部,约 326 部影片没能在影院放映。还表明,电影产量与上映数量的矛盾依然存在,中国电影产业在数量和质量的平衡上与电影强国有较大差距。造成此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银幕数量依然太少,不能形成足够的放映空间以容纳更多的影片。随着中国银幕数量的快速增加,当银幕数量达到一定数量之后,院线之间的差异化排片与市场细分便会自然形成,届时,不同影片都会找到自己的市场空间与放映空间,电影产量与

上映数量之间的矛盾将得到基本解决。

②影片自身生产:2009 年中国电影单片票房不断刷新,保持11 年的《泰坦尼克号》票房记录(3.6亿元)被打破破,连续出现了 3 部票房过 4 亿元的影片(《2012》《发形金刚 2》《建国大业》)。全年票房过亿影片达到 18 部(国产片 11 部,进口片 7 部),中国电影市场的容量不断增大的同时,中国电影的高质量影片也在逐年增多。但是,票房在 5000 万元到 1 亿元之间的国产影片数量仍然偏少,只有《窃听风亍》、《花木兰》、《麦兜响当当》、《刹陵》、《风云 2》和《机器侠》6 部,大片主导、中片支撑、小片补充的梯次分布票房格局仍然有待进一步优化。

2、行业竞争者(以2009年为例)

①影片制作:

2009 年,中国电影制片业继续维持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并出现了一批新的投资主体。

国有资本方面,中影集团继续领跑各国有电影集团,并稳居整个中国电影行业的龙头位置,上影集团紧跟中影集团,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业内影响力都仅次于中影集团;其他电影集团 2009 年也拿出了自己的作品,长影集团制作了《斗牛》,珠影集团制作了《秋喜》。同时,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前身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简称 SMG)、江苏广播电规总台、湖南广电集团等国有传媒集团也先后进入了电影投资领域。

民营资本方面,除了华谊兄弟、博纳国际、光线影业继续保持电影产量,北京新画面在歇业 3 年之后以《三枪拍案惊奇》强势回归,橙天嘉禾也重点推出了《风云2》,同时也出现了完美时空文化(《非常完美》)、乐视娱乐(《机器侠》)、小马奔腾(《花木兰》)等一批新德民营主体。

这批新的民营主体大多是娱乐行业背景,完美时空文化是游戏行业背景、乐视娱乐是网络视频行业背景、小马奔腾是电视剧行业背景。由于本身的娱乐行业

背景,他们可以把拥有的资源共享,并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发挥最大的协作效应。而对于有游戏行业背景的完美时空文化,在游戏行业积累的强大资本可以增强抵御电影风险的能力。

2009 年,中国电影在融资渠道方面,最大的亮点是电影企业的上市。继橙天娱乐在香港借香港嘉禾的壳成功上市并改名橙天嘉禾之后,华谊兄弟在 2009 年 10 月在创业板也顺利上市,迈出了中国电影企业上市坚实的一步。中影集团、上影集团、博纳国际影业、光线传媒等公司也有望在几年内陆续上市。金融资本不电影企业成功对接之后,将大大提高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电影产量和制作质量。

②影片发行:

2009 年的发行市场格局和制片领域格局一样,分为以中影、华夏、上海东方、中影数字为代表的国有公司和以保利博纳、华谊兄弟、北京新画面、光线影业为代表的民营公司两大阵营。

国有阵营方面,2009 年,凭借对进口分账片的垄断发行权(中影、华夏两家垄断)、强大的电影发行能力以及广泛的院线资源,中影集团的发行市场份额依然遥遥领先于其他公司,稳居第一;华夏公司凭借进口分账片的垄断发行权以及对国产片尤其是《三枪拍案惊奇》发行,市场份额仅次于中影;由于3D 影片 2009 年在中国的火爆,专门发行3D 影片和数字影片的中影数字也取得不错的市场份额;上海东方由于 2009 年没有单独发行重大影片,都是和其他公司联合发行,因此市场份额相比 2008 年有所下降(2008 年发行了《大灌篮》和《画皮》两部票房过亿影片),低于中影、华和中影数字的市场份额,排名比较靠后。

民营阵营方面,2009 年,保利博纳重点发行了《十月围城》、《窃听风云》、《倔强萝卜》、《金钱帝国》等影片,市场份额在民营阵营中依然领先;华谊兄弟 2009 年重点发行了《游龙戏凤》、《风声》、《拉贝日记》和《追影》四部影片,《非诚勿扰》在 2009 年也产出了可观票房,华谊兄弟最终市场份额略低于保利博纳;光线影业 2009 年发行了《气喘吁吁》、《阿竡木》、《家有喜亊 2009》、《东邪西毒终极版》、《证人》、《斗牛》等影片,虽然没有票房过亿影片,但凭借发行数量依然取得不错的市场份额;北京新画面 2009 年回归发行《三枪拍案惊奇》,但由于是与华夏联合发行,经过稀释后的市场份额低于保利博纳、华谊兄弟、光线影业,排名比较靠后。

此外,2009 年光线影业虚报《阿童木》首周票房被电影局点名批评,进而引发全社会对电影业发行方虚报票房的普遍关注。经过光线营业《阿童木》事件,业内盛行的发行方虚报首日、首周票房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大大净化了中国电影产业环境。

③院线发展与影院建设 :2009 年,院线规模与影院建设继续快速发展。全年有 14 条院线票房过亿,较2008增加4条。其中院线票房冠军万达院线票房突破 8 亿元,并有望在2010 年突破10亿大关,广东大地、河南奥斯卡、湖北银兴、江苏东方四条院线首次突破亿元大关,14条票房过亿院线累计票房约48.21亿元占全国总票房的 77.7%。

2009年,全国院线范围内新增影院 142 家,总数达到1687家;新增银幕626块,全国银幕总数达到 4723 块。影院票房方面,2009 年票房超过 4000 万元影院达到 16 家,比 2008 年多了 9 家,票房超过 3000 万元影院达到 34 家,比 2008 年多了 18 家,票房超过2000万元影院达到约 78 家,比2008 年多了 35 家,其中票房冠军广州飞扬影城票房超过 8000 万元。影院投资建设方面,2009 年除了中影、上影、星美、金逸、万达、UME、百老汇、CGV、保利博纳、横店、华晨、大地等已有投资主体继续投资建设影院外,出现了新的影院投资主体,橙天嘉禾在完成内部整合后,2009年开始以收购和建设两种方式大丼举进军内地影院市场,华谊兄弟成功上市之后也加快了影院建设的步伐。

2009 年12月,电影局出台了对安装数字放映设备的补贴政策,以鼓励中小城市数字影城建设。政府政策的推动加上大城市竞争日益激烈,中小城市的影院建设在接下来几年将有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

3、行业集中度

在电影制片业中, 虽然从影片的生产数量角度进行测量的行业集中度比较低, 但是从更能有效反映市场占有状况的影片票房角度来看,制片业集中度却比较高, 属于中寡占型和中集中度的结构特征;在电影发行行业中, 无论是进口影片的国内发行市场还是国产片的国内发行市场, 都呈现出高集中度的市场特征, 基本可以描述为高寡占型市场结构, 而在院线层面则呈现出 “ 金字塔”型的结构, 因为院线改革并没有完全打破地域藩篱,行业全国性的整合也才刚启动, 所以院线的地区集中度非常高, 而在全国和全行业内却没有产生寡头垄断势力, 全国没有

一条院线有足够多的银幕数和影院数来支持一部影片的全国发行;在中国电影放映行业中, 影院势力相距悬殊, 票房地区集中明显, 少部分地区更多的人去观看更少的影片, 在影片票房上甚至要超过美国的集中度水平。因此, 综合制片、发行和放映三环节, 基本可以判断中国电影产业整体上是一个中寡占型的产业结构特征。

⑴中国电影制片业的市场集中度:中国大陆现有电影制片企业 200 家左右,其中国有制片单位 36 家, 当中故事片厂 31 家,科教片厂 3 家, 新闻纪录片厂 1 家, 美术片厂1 家。拥有单片摄制许可证的国有单位 22 家,民营企业 187 家。电影制片业从业人员共 2 万人左右, 年生产影片规模 300 部左右, 其中故事片约占 80%。

①从影片摄制数量方面来考察, 我国电影制片行业的 CR1 指数最高为 2001 年的 32% , 到 2005 年 已 经 减 少 到 只 有10%;CR4 指数最高为 2002 年的 57%,最低为 2005 年的 32%。整个过程是一个从准中寡占型结构发展到中寡占型结构再下降到低集中竞争型结构的变化过程。

②从所产影片的票房成绩方面来考察, 我们用每年国内主要电影制片企业摄制的影片的票房总额和每年中国电影市场国产影片国内票房总额分别计算出 2002 年到 2005 年的电影制片业的 CR 指数和 HHI 指数(见表 2)。无论是从 CR 指数看还是从 HHI指数看, 2002 年中国电影制片业都是一个典型的高寡占型和高集中度结构, 其中 HHI=3615,远远高于 1800, 反映出电影制片业中垄断势力比较强大。但到2005 年 , CR4=67% , CR8=84% , 和HHI=1587< 1800, 基本属于中寡占型结构。从这些数据来看, 虽然 2002 年到 2003 年有一个比较大的下降过程, 但从 2003 年到 2005 年,CR 指数和 HHI指数逐渐稳步上升, 市场垄断势力不断加强, 有重新回到高寡占型和高集中度结构的趋势。⑵中国电影发行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中国电影市场中进口影片的发行市场主要由国有独资的中影集团和由 19 家国有电影股东单位组建的华夏公司(无进口权)两家进行了寡头垄断, 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而在国产影片的国内发行市场中, 现有国有电影发行单位 2000 多家, 但其中能够在市场中进行有效经营的只有 50 家左右, 其他的基本处于无新片可发的状态;拥有发行放映院线经营权的电影院线公司 37 家 , 基本以省级行政区进行划分组建, 地域色彩浓厚。

①从发行公司方面来考察, 虽然中影和华夏公司 2005 年在国产片的发行中整体表现不如民营发行公司, 但凭借对进口片的垄断发行和对国内数字电影的垄断发行, 在发行市场中仍然居于前两位, 票房收入分别占到26.6%和 18.4%的比重, 而保利博纳则依靠对港产影片发行的垄断地位在市场中保持了第三的地位, 占有 14%的市场份额。用集中度指数来衡量, CR4 指数值为 63.6%, CR8指数值为 73.6%, HHI 指数值为1310属于中寡占型和中集中度产业结构。②从院线公司方面来考察, 到 2005 年底全国共有影院 1200 多家, 新增银幕 2600 多块,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的省市。在 37 条院线中,跨省院线共 20 条, 省内院线 17 条。这 37 条电影院线规模上的差异明显, 形成一个典型的“ 金字塔”型结构。其中, 上海联合院线、中影星美院线和北京新影联院线三家院线公司拥有的银幕数量和座位数量占了所有加入院线影院银幕和座位总数的 30%左右(见表 4), 2005年票房总和 6.36 亿元, 占院线票房的 32%, 形成 “ 塔尖”的第一梯队。而之后的珠江院线、南方新干线、北京万达院线、四川太平洋院线、浙江时代、大光明院线、世纪环球院线等十家左右的院线公司以 50—100 张银幕、5000—10000 个座位、3000 万—1 亿的票房收入列在“ 塔腰”的第二梯队。而除此之外的其他院线则规模有限, 银幕、座位都比较少, 票房一般在2000 万元以下, 他们一起构成院线市场 “ 塔基”的第三梯队。从 2002 年到 2006 年票房集中度指标的变化看, 我国院线业的集中度有逐渐下降趋势,市场垄断力量越来越小。在表 5 中, 无论是CR1, 还是 CR4、还是 CR8 指数从 2002 年到2005 年都出现了缓慢下降的过程。2002 年的市场特征还显示出是一个准中寡占型的结构,发展到 2006 年就已经下降为低集中竞争型的结构了。而从 2002 年到 2006 年的 HHI指数的变化中也可以发现同样的集中度下降的趋势。在2002 年, 我国院线业的 HHI 指数值还是 706,到 2006 年则减少为 472, 反映出市场中的竞争势力正在逐渐地分散。

⑶中国电影放映业的市场集中度:截止 2005 年底, 我国已有电影院 6000 多家, 其中专业影院 3000 家左右, 有 1200 多家现代化影院和 2600 多块银幕加入了 37 条电影院线。在广大农村地区约有 3.5 万个流动电影放映队, 分别为国有、集体和个体所有;全国电影放映行业直接从业人数 25 万人左右, 电影放映票房总收入 20 亿元, 另有海外票房收入17 亿元, 电视播放收入 11 亿元。

2005 年票房CR10 指数为 14.7%, 这在以有限辐射和地方经营为特征的电影放映业中, 已经属于比较高的结构特征。

电影放映的竞争是区域性竞争, 它只能是辐射周边观众, 因此从地理分布的角度来考察电影放映市场更具有实际意义。在中国的放映市场中, 上海、北京和广东三地是传统的三大“ 票仓”。在 2005 年, 上海市场票房总收入 2.5亿, 北京为 2.2 亿, 广东为 2.4 亿, 分别占全国市 场 的 16.6%、14.6% 和 16% , 合 计 占 到47.2%。其中, 广东的票房主要来源于广州和深圳两市。另外江苏、浙江和四川三地的票房也达到 1 亿左右, 是除上海、北京和广东外的比较重要的国内电影放映市场。从表 6也可以看出, 在全国票房排名前 10 的影院中,上海 3 家、北京 2 家、广州 2 家、深圳 2 家,说明高票房影院有非常高的地区集中度, 而且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和居民收入比较高的的一线城市: 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而这四个城市的电影票房在院线分布上又非常集中, 上海市场的票房被上海联合和上海大光明院线获取, 北京市场则主要被中影星美和北京新影联夺取, 而广州和深圳市场则主要为南方新干线和广东珠江院线垄断。

四、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目前,中国电影产业的竞争者主要集中在三类企业中,如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民营企业、外资合营企业三类,每种类型的企业运营整合模式及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1、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格局

2、供应链分析:

中国电影产业的价值链主要包括内容提供商(如制片商、外包内容提供商)、电影发行商、传播渠道商等主要部分。

(一)内容提供商:产业链基础环节

主要是指制片商,负责电影的融资、拍摄、后期制作等环节,主要包括制片公司、后期制作公司。一般来说,电影公司拥有电影的版权,将电影某一期限内的版权出售给发行公司或其他的影视渠道发行商。内容提供商与发行商一共可以

获得票房总营收的 43%。

(二)电影发行商:决定电影营收的关键一环

电影发行商负责影片的营销推广策略的制定、实施及与院线合作。电影发行商从制作公司购买或代理电影发行权,然后以票房买断、按照既定比例获得营收分成等模式,将电影在合作院线推广向受众。发行商与内容提供商一共可以获得票房总营收的 43%。目前,中国电影产业中的制片商与发行商一般都同属于一家公司。

(三)传播渠道:电影院线是主要的传播渠道,此外,还有电视、新媒体如手机、MP4、iPad等。电影院线下面一般会有若干个电影院,由院线公司统一管理、统一排片,一般会获得票房收入的57%。此外,一些如食品、电影衍生物等产品的售卖也是影院营收的来源之一,据行业研究机构数据显示,这部分营收占总营收的 10%-16%。由于影院营收占电影营收的半壁江山,一些较具实力的电影集团开始自建院线或通过注资、并购等形式拓展影院渠道。

新媒体也是电影传播的新兴渠道之一,随着用户对手机、iPad 等手持终端的广泛使用,这部分渠道的重要性也将日渐体现。不过,怎样有效的保护版权获得收益尚需探索。3产业格局的发展

2009 年,电影产业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以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建构合理有序的市场秩序、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推动产业升级为目标,通过转制、改制、合作、上市等方式,进行了相对频繁的垂直纵向和平面横向的产业重组,尽管还远远没有完成企业的最终整合和扩张,但行业分化越来越明显,核心企业的雏形已经浮出水面。

①国有电影制片厂转企改制,积极塑造市场主体除身份特殊、资源丰厚的中影集团和上影集团外,大多数国有电影制片厂在市场大潮中都被边缘化。国有电影企业尽管拥有地产、房产、设备、专业人员以及有限的品牌价值等资源,但长期以来受事企难分的机制影响,生产能力和经营能力普遍较弱。2009年,在相关政府部门统一部署下,国有电影制片厂限期进行了转企改制。天津、内蒙、宁夏 等16家国有电影制片厂相继完成了转企改制,成立集团化、股份制有限公司。这些转制企业与已成立的中影、上影、长影、西影、峨影、珠影等集团公司共同

构成了国有电影制片企业组群。目前,国有电影制片厂改制主要有四种类型:电影厂独立转企,完成基本的体制机制转变;电影厂与发行放映公司等本行业内的其他企业重组转企,如上海电影集团不仅是三个制片厂的集合,而且还包括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电影院线,部分完成垂直整合;电影企业与电视等其他关联行业重组,如天津北方电影集团,涵盖了10多家关联企业,拥有近10亿元资产,产生了跨行业、跨媒介的交叉协作;电影制片厂与广电行业外的企业合作,以业外资金、资源和经营能力来促进本行业的发展,如西影集团与陕西文投、曲江集团的合作。总体来看,国有电影制片厂在改制过程中,大多在探索跨环节、跨媒介、跨行业重组和整合的模式,以期形成核心竞争力。“以内容生产为核心,以终端建设为重点,以平台打造为依托,形成影视创作、发行放映、电影频道、新媒体、园区基地五大板块齐头并进”,珠江电影集团的这套发展思路体现了国有电影企业的普遍趋势。国有电影制片厂的合作、重组、整合还刚刚开始,国营体制机制和观念惯性严重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当年国有电影制片厂是“事业体制企业管理”,转制以后有可能陷入“企业体制事业管理”的怪圈。经济学理论早就指出,“当一个组织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时,它的经理人可能会追求利润和股东回报最大化以外的目标”,更何况在国有企业中,所有者本身也可能追求利润以外的目标。资产归属不清、市场主体不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利益差异、既得利益与新增利益的冲突、存量资本与增量资本分配的冲突、计划体制与市场体制的混杂、国家救济与市场运作的矛盾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纠缠不清,内耗不断,为国有电影企业的未来发展蒙上了阴影。转制往往只是形式。只有解决了体制问题,有了利益驱动,有了经济目标的单一性,有了经营管理的合法责任、权利和义务,有了资产的流通可能,国有电影企业才能真正解决跨区域、跨行业、跨国 之间的融合机制,产生企业活力和生机。

②华谊兄弟整装上市,中国电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必然选择。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意义重大。首先,它表明中国影视制作业开始大张旗鼓地走上资本市场,提升市场的控制力和资源配置能力。中国的影视内容生产环节,长期以来受政策的种种限制,遭遇产业上下游环节的不公平交易的现实,积累不足,规模弱小,如果不借助 资本市场的力量,就会永远处在弱势交易地位,遑论做大做强。资本市场的介入,有可能增强内容制作企业的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其次,电影企业入主资本市场,也表明资本市场开始关注影视内容产业,为影视产业发展注入了经济信心。资本在某种意义上是嗅觉最为灵敏的。资本市场对于影视内容企业的接受,表明对这一领域未来前景的期待。第三,表明了中国影视产业开始利用资本市场走向整 合,走向规模经济的发展目标。长期以来,中国文化产业企业分散,条块分割,产量虚高,品质低下,市场狭小,资源稀缺,恶性竞争。利用资本市场完成优胜劣汰,资源整合和品牌打造,能有效地规范市场,形成以大型综合性媒介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体现出中国电影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资本还不能带来中国影视产业的深度整合,华谊兄弟目前也仅是影视内容的供应商,注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不了华纳兄弟。如果中国影视产业借助资本市场仅仅只能完成内容生产,而不能通过渠道整合、媒介整合和市场整合让内容创造更高价值,那么资 本很快就会带来中国影视业制作成本的水涨船高,竞争的最后结果还是成本,而不是效益。对于中国影视产业来说,资本与政策是两条腿,解开了一条绳子不过是一条腿在跳动,离一路狂奔还为时尚早。

③中影、上影、华谊继续领跑,核心电影企业初具规模2009年,国产电影票房收入30多亿人民币,相比其他行业经济总量很小,但电影的生产机构众多,城市电影院线达 34 条,数字院线更是数以百计。为提高效益,一些具有优势资源和经营能力的企业,逐渐在渠道控制、品牌影响、融资能力、专业水平、制作平台等方面形成企业竞争力,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核心企业。当下,国有的中影集团、上影集团,民营的华谊兄弟逐渐形成中国电影产业第一阵营,而大连万达、中影星美等院线则成为了中国电影院线市场的领头羊。电影生产制作与电影发行放映的资本联系、垂直整合,也越来越明显。中国电影集团,拥有中国唯一的全国性电影频道、进口电影专营业务、控股参股的多条电影院线、国家财政投入的数字电影基地和各种得天独厚的政策资源和垄断资源。中影2009年以献礼大片《建国大业》为龙头,加上《赤壁(下)》、《十月围城》、《疯狂的赛车》、《南京!南京!》等影片,占据了国产影片票房份额的大半江山,《建国大业》更是以 单片票房破4亿的成绩夺得国产片票房冠军。与此同时,中影集团近年也加快了产业链整合的步伐,控股、参股了多条院线,并计划未来5年建成50家票房过千万的影院,投资100家控股影城,银幕总数达 800 块~ 1000 块。尽管

2009 年,中影集团在品牌塑造、国际化等方面没有取得突出成效,但凭借其不可复制的优势和地位,中影已逐渐成为上下游产业链完整的龙头企业。在地方国有电影企业中,上海电影集团具备独特的地域优势、资源积累以及机制活力,近年来,逐渐形成了四大板块体系共同发展的态势。其四大板块包括:多片种的影视创作体系,跨区域发展的院线市场体系,完整的影视技术体系,以及以电影频 道为主、兼及杂志/音像出版发展的传媒体系。上影集团在动画片、合拍片等方面的制作和发行正逐步形成其特点和优势。2009年,上影集团生产、发行和放映的垂直整合效果明显。由其出品的《高考1977》全国票房 1500 万,其中,上海联和院线 700多万,占据50%的市场份额;《马兰花》全国票房约1000 万,联和院线票房近500 万,也占 45% 的份额;《可爱的中国》则(在联合院线)取得票房200多万,位居全国(院线)第一。3尽管上影在影片的自主生产、自主品牌建设方面没有惊人举动,但其注重效益、开放合作、整合营销的能力居全国前列。2009 年,华谊兄弟主要依赖《非诚勿扰》、《风声》以及部分合拍片,在民营公司中占据龙头地位。虽然本由于冯小刚没有新片推出,导致其市场份额较之前几年有所下降,但其旗下的冯小刚、张涵予、周迅、李冰冰等导演和明星的品牌影响力却在不断提升。华谊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为企业品牌、导演品牌和明星品牌的影响力以及关联性娱乐企业的经营,但因其缺乏完整的产业链和跨媒介整合的政策支持,一旦其他竞争企业完成垂直整合,那么华谊在未来的企业竞争中必将被动。而2010年华谊兄弟的上市融资,很可能形成新的战略规划。相比而言,保利博纳、橙天娱乐、北大星光、光线影业、新画面等,虽然在2009年也制作、发行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影产品,但由于在有影响力的产品、品牌资源、渠道优势、生产规模等环节多有缺失,故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④发行放映环节开始向制作生产的上游延伸。2009年,全国城市主流商业院线34条。经过跨区域重组,排名前6位的院线优势明显。6条院线大致分为两类:新建院线和传统电影公司改造的院线。新建院线包括万达、中影星美、广州金 逸珠江(资本介入后重新改造);传统院线则包括上海联和、南方新干线、北京新影联。6大主力院线在2009票房合计为40亿,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6.6%。其中,冠军万达院线票房8.33亿,观众人次 2710 万,业绩同比上升 63.6%。扩张、兼并、控股、重组正在成为院线竞争的有力手段。保利集团参资入股重庆

万和院线;中影集团增资扩股中影星美院线;辽宁北方院线脱离北京新影联,携手山东银星院线组建新的北方院线;广东大地不再挂靠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万达院线经营者声称,2010 年要达到 600 块银幕,70 家影院,占全国票房市场份额 20%,成为新的亚洲第一院线,到 2015 年,万达院线要做到 1200 块银幕、150 家影院,占全国市场的40%,跻身世界前四名„„院线和影院市场的规模经济将越来越高,成为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产生引领亚洲市场的强大院线,而资本市场则将加速电影院线的重组和整合。在传统的电影内容生产企业纷纷向院线、影院下游延伸的同时,院线和影院也开始积极向产业上游延伸业务。部分院线控股制作企业自身就是影视集团的组成部分,而另一些传统的院线公司则开始独立组建制片公司,如新影联2009年参与投资拍摄的电影,达到平均15%的盈利水平。院线从单一的电影放映企业开始向综合性的电影制片、发行、放映一体化企业发展,并将与电影内容生产企业的整合需求相互吻合,在未来形成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大型电影企业。

五、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1、行业发展的环境

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电影产业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关键一环,成为中国战略产业之一

十七大以来,党和国家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出台了大量的相关政策,尤其是2009 年《文化创意产业振兴规划》的发布,从政策保障、政府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对电影行业进行扶持,并将电影产业提升到了中国战略产业的高度加以重视与扶持。

(二)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升,城镇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的投入占比增加,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性快速增长,居民对文化娱乐产品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均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 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 11242.85 元人民币,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支出为 1358.26 元人民币,占比达 12.08%。据行业研究机构预测,2009 年城镇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的投入占比进一步增大。

(三)银行、VC、PE等机构介入制作和发行环节,资本市场的推动作用显现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尤其是允许社会、个人、外资资本进入电影制

作与发行放映领域,使得资本市场对电影行业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一方面,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看,逐渐开始为电影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如北京银行与北京市文化创业产业促进中心签订的以50亿元授信为主要内容的合作协议,先后为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保利博纳等娱乐公司提供贷款。另一方面,VC、PE 等机构开始关注中国电影的发展,并开始资本层面的注入,但是资本主要集中在电影项目和电影制作层面,但是真正规模性的战略投资还没有出现。如2009年 9月,IDG资本对由张艺谋执导的鸟巢版《图兰朵》投资了数千万元人民币。

从内部环境来看,2009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八点:

(一)中国电影产业全面市场化、专业化、集中化、规模化发展趋势渐现

2001年以来,中国电影行业答复调整了“行业准入”和“产业准入”政策,降低了行业门槛,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源进入电影业,带来了国产影片数量的迅速增加和影院建设的快速发展。继2008年后,2009年中国电影产业继续进行行业整合、调整和重组,逐渐走向专业化、集中化、规模化,“交叉补助”及“成本分担”成为降低经营风险的主要途径,此外,整合营销和渠道整合成为形成电影行业规模经济的主要方式。2009 年,中国电影产业开始形成专业化、集中化、规模化的综合性电影企业。如中国电影集团、华谊兄弟、保利博纳集团等。

(二)民营影视机构在中国影视产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华谊兄弟深圳创业板上市再次将民营影视机构推向产业醒目位置 华谊兄弟、保利博纳都是中国较为领先的民营影视机构,以华谊兄弟为例,旗下的华谊兄弟电影已经实现了从编剧、导演、制作到市场推广、院线发行等完整的生产体系。2009 年,华谊兄弟投资并参与运营的电影如《游龙戏凤》、《拉内日记(电影)》、《追影》、《风声》等都相继取得了良好的票房表现。此外,2010 年其投资拍摄的《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2》等电影预期将取得不错的票房表现,值得期待。2009年10 与30日,华谊兄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借助资本市场的运作平台,华谊兄弟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公司进入了又一快速发展期。华谊兄弟的上市将为众多民营影视机构树立一个崭新的发展模式,也进一步提升了民营影视机构在中国电影产业中的竞争地位。

(三)国有和民营电影企业市场角逐,企业之间的差异化竞争态势明显

长久以来,中国对电影、电视剧行业均实行严格的行业准入和监管政策,一方面

给新进入广播电影电视行业的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设立了较高的政策壁垒,保护了行业现有公司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未来随着中国电影产业政策的进一步放宽,中国国有与民营电影企业的市场竞争将日趋加剧。从国有电影企业的角度来讲,转变体制成为其市场化运作的关键一步,尽管其先发优势明显,但是其特色化发展不足。从民营电影企业的角度来看,一些新兴的电影企业开始以中小成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如北京快乐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十全九美》、派格太合出品的《爱情呼叫转移 2》等都取得了不俗的市场表现。

(四)借助境外影视机构,强力拉动中国电影市场的商业化运作

中国电影的市场化运作仅有 7 年时间,相比于境外国家其市场化运作能力不足,尚需提高。不过近年来,境外影视机构与中国影视机构的合作力度加大,尤其香港影视机构对中国影视机构的市场化运作能力的提升帮助很大,如寰亚电影有限公司、安乐影片有限公司、英皇电影有限公司等。今年,中国众多大中型电影的制作和发行都有香港公司的参与,尤其是警匪、黑帮、功夫等类型的影片,如近期上映的《叶问 2》等影片由香港公司主导。这种内资资源与香港资源的融合对于中国影视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中国电影产业的国际化、品牌化优势尚未构建

目前,中国电影产业的参与者除了一些国有企业及大型的民营企业外,300 余家的电影制作机构普遍规模不大,地区分散,加之中国领导型电影企业对市场的品牌影响力有限,中国电影企业的发展整体而言仍处于初创期。

(六)中国电影的海外市场拓展步伐缓慢,相对于欧美电影的市场竞争力不足

据中国广播电视总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共有22家制片单位海外销售45部影片,其中合拍影片为 34部,实现销售收入27.59 亿元人民币。尽管中国电影海外销售营收呈增长态势,但是相比于欧美国家的大片,中国电影由于题材和受众文化差异的限制,在国际产生具有影响力的影片数量较少。

(七)中国电影荧屏数量及院线数量持续攀升,为电影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9年,中国各大影视机构开始加大在影院方面的投入,除中影、星美、金逸、保利等已有投资主体建设影院外,橙天嘉禾也开始以并购和自己投资建设两种方式进入内地影院市场,此外,华谊兄弟上市后也开始利用融资加大影院建设。2009 年 12 月,中国电影局出台了新政,加大了对安装数字放映设备的补贴政策,以

鼓励中小城市数字影城建设,这也为二三线城市的影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9年,中国影院数量达1687家,较2008年增幅为9.19%,影院屏幕数量为4723块,较2008年增幅为15.28%。

图表 1

2003-2009年中国电影影院数量情况

(八)中国国产电影数量持续攀升,营收增长较快

据中国广播电视总局的数据显示,2009 年中国国产电影数量为 456 部,相比于 2008 年增长率为12.32%。2009 年,中国电影票房营收为 62.06 亿元人民币,相比于 2008年营收增长为 42.96%,其中,国产电影海外销售收入为27.7 亿元,全国各电影频道播放电影的收入为16.89 亿元,全年电影综合效益为 106.65 亿元。尤为值得的关注的是,2009 年,中国国产电影在美国大片的集中冲击下,仍然具有良好的市场表现,其营收占中国票房总额的 56.6%。

2、中国电影行业发展趋势

(一)中国相关政策的监管与扶持将进一步为行业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

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电影行业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此外,中国政府加快三网融合试点工程,对中国电影产业来讲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如2010 年1 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2010 年 3 月中宣部与广电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国有电影院线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意见》等,这些政策条例都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营造了健康的发展环境。

(二)中国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将为投资机构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中国电影市场投融资正处于发展初期,尽管目前仍具有一些不利于投融资的情况,但是随着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的介入,中国电影产业融资将逐渐成熟,内地电影产业的融资渠道日渐增多。如版权质押银行贷款、私募股权融资、专项电影基金、合作拍摄及多方合资等形式,政府自行设立专项基金或者税收等政策的扶持,为产业融资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

(三)中国国产电影产量及收入持续上升,整体市场发展利好

预计2010 年,中国国产电影产业在国家政策扶持及市场环境持续利好的情况下,加之各类外围企业如盛大、完美时空等加入,中国国产电影的产量及收入持续上升,市场发展前景较好。据权威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10 年,万达影院的营收有望突破 10 亿元人民币。据专家预测,中国电影产业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增速仍然值得期待。

(四)中小制作影片兴起,大制作影片的国际影响力提升,3D电影将成为一种趋势

中国电影产业在加大大制作影片以抢占票房之外,预计 2010 年中小投资规模的影片将逐渐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加之 3D 影片的引进与自产,中国影片将呈现多元化、多品类的格局,以此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五)影院建设持续升温,逐渐下沉至二三线城市

预计2010 年中国影院建设仍将持续升温,除一线城市外,中小城市影院建设也将展开,二三线城市影院建设将持续升温。据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国将增加一万块银幕,平均每年增加一千到两块。

(六)三网融合为影视内容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三网融合为影视内容产业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分发渠道,使得影视内容的传播不仅仅依靠于传统的影院这一单一的渠道,而是增加了有线电视、IPTV和互联网渠道,在增加受众的同时提供了影视内容资源的市场价值。

3、中国电影行业的投资机会

(一)单一影片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小投入的影片市场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影片的多层次需求,中国电影影片将逐渐呈现多元化的发展,面对资本市场趋之若鹜的大制作影片,虽然取得高票房的几率较高,但是风险较大。相对而言,中小投资规模的影片投资机遇相对多一些。

从 2010年上半年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小成本制作影片的市场表现不俗,如《东风雨》、《杜拉拉升职记》、《海洋天堂》、《80后》等。

(二)院线市场尤其是针对二三线城市的院线市场

如前文所示,预计2010 年中国影院建设仍将持续升温,除一线城市外,中小城市影院建设也将展开,二三线城市的影院建设将持续升温。据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国将增加一万块银幕,平均每年增加一千到两千块。目前,这一市场的主要投资者集中在国内及海外大型电影或娱乐公司,资本市场的关注度相对不足。

(三)影视器材制作公司

随着影院建设的开展,各类影视器材制作公司的营收也将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如摄影器材制造商、院线银幕生产厂商、影视器材租赁厂商等。

(四)处于第二阵营且处于上升期的影视制作、发行公司

华谊兄弟的上市将中国影视行业推向真正的市场化运作,其在资本市场的运作成为同业厂商发展的航标。目前,中国除一些大型或国有的影视公司之外,一些处于第二阵营但是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中小制片公司值得资本市场的关注。如北京盛世华锐电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慈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全优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广州华天下电影发行有限公司等。

(五)专门影视培训机构,包括影视制作培训、演员培训等机构

在中国影视产业链中,还有一些环节企业值得投资方关注,如影视制作培训、演员培训等。

4、其他可能存在的风险

(一)政策风险

中国对电影产业具有严格的行业准入和监管政策,一方面给新进入者设置了较高的政策壁垒,保护公司现有的业务和行业地位;另一方面,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将吸引更多的外资公司或国际有影响力的大制作影片进入,对中国已有的产业将形成一定的冲击。

(二)盗版冲击

目前,中国的电影产业面临盗版的冲击较为严重,影响中国电影产业的盈利,以此影响中国影视业的持续发展。尽管国家相关部门逐渐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打击盗版的力度,但是打击盗版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甚至是消费者共同努力。

(三)作品审查风险

根据中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司筹拍电影如果最终没有获得备案通过,将做剧本报废处理;已经拍摄完成,经过审查、修改、审查后最终为获得通过的,须将该影视作品报废处理;如果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后被禁止发行或放映,该作品将做报废处理,同时公司还将可能遭受处罚等一系列严格的规定,这将无形中加大了电影的投资风险。

(四)市场竞争加剧

中国电影数量持续攀升,但是中国电影市场能否容纳如此数量的电影仍然有待市场检验。加之中国电影院线数量有限,中国电影将出现上映时间难以协调、观影人群分流的竞争局面。加之境外电影的冲击,国内电影市场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5、典型企业分析 ①中影集团

中影集团于1999年由原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电影卫星频道节目中心、北京电影洗印录像奇数场、华韵影视光盘有限责任公司等 8 家单位组成,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以影视产业为依托,多娱乐产业综合发展的中国大型的影视集团。成立以来,中影集团出品了众多优秀的电影,如《张思德》、《云水谣》、《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十面埋伏》、《赤壁》、《建国大业》、《南京!南京!》、《非常完美》等,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目前,中影集团与华夏电影制片公司是中国唯一两家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与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400多家电影机构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中影集团的组织构架如下图所示:

②华谊兄弟

华谊兄弟原名浙江华谊兄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2004 年11月19 日,浙江华谊兄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 500 万元;2006 年 6 月 28 日,浙江华谊的注册资本由 500 万元增至 5000 万元,实收资本为 1500 万元;2006 年 8 月 14 日,公司正式更名为“华谊兄弟传媒有限公司”;2007 年 9 月 18日,华谊有限公司实收资本变为 5000 万元;2007 年 11 月 22 日,华谊有限注册资本增至 5264 万元;2008年1月21日,华谊有限公司依法整体变更为华谊传媒; 2008年3月12日,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2600万元。

华谊兄弟主要从事电影、电视剧的制作、发行及衍生业务。成立以来,公司先后出品了众多的影视作品,如《天下无贼》、《集结号》、《非常勿扰》、《全城热恋》、《风声》等影片,取得了较好的市场业绩。

据华谊兄弟 2009 年财报显示,2009 年华谊兄弟全年实现营收 60413.77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59%,实现利润 11540.34 万元。其中,电影营收为 20159.35 万元,占比为 33.37%;电视剧营收为27991.14万元,占比为46.33%;艺人经纪及相关服务营收为12448.95 万元,占比为20.61%。③橙天娱乐

橙天娱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5 年9 月,主要业务包括艺人经纪、唱片制作、影视制作、舞台剧演出已经网络音乐平台建设,是一家全娱乐产业的一体化企业。2009年7月,其成功收购嘉禾89.06%的股份。目前,公司出品的影视作品主要有《投名状》、《赤壁》、《我叫刘跃进》、《江北好人》、《基因决定我爱你》、《爱情呼叫转移》、《阿司匹林》 《苹果》、《云水谣》等影片;电视剧作品如《粉红女郎》、《摇摆女郎》、《啼笑因缘》、《情深深雨蒙蒙》、《生死线》等。

此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原九城总裁陈晓薇加入橙天娱乐,并担任CEO一职,将有可能将互联网运营经验贯穿至影视娱乐行业,在三网融合的趋势之下,橙天娱乐发展值得期待。④保利博纳

北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 年,原名为北京博纳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是以电影发行为龙头的现代股份制企业,是国内首家获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颁发“电影发行许可证”的民营公司。2003年 11 月,公司于中国保利集团旗下的东方神龙影业公司资金重组,成立北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保利博纳已拥有员工超过100人,业务涉及电影投资、制片、发行、放映、广告、演艺经纪等诸多领域。目前,其旗下拥有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北京博纳广告有限公司等全资子公司。目前,公司投资拍摄的影片有《美人草》、《求求你,表扬我》、《再说一次我爱你》、《诅咒》、《孔雀》、《江山美人》、《花木兰》、《十月围城》等。此外,公司还积极的向电影院线拓展,目前已成功并购重庆万和院线。保利博纳在院线市场的积极扩张将成为其在影视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下载浅谈中国电影产业的投资现状、问题以及策略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国电影产业的投资现状、问题以及策略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竞争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2013-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竞争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电影简介 第一节 电影定义及分类 一、电影定义二、......

    中国电影翻译现状

    1.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和丰富,许多优秀的外国影视作品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同 时我国许多优秀影视作品也走出了国门。为了实现不同语种之间的影视欣赏,影视字幕翻译......

    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现状分析(合集五篇)

    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现状分析 论文摘要 目前,中国电影的审查制度,是由电影审查委员会依据国务院2001年12月25日颁发的《电影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标准,针对电影的内容进行......

    中国电影产业问题研究 (中文1000字)(5篇)

    中国电影产业问题研究 中国电影产业资本运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资本运作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必然趋势,但是中国电影产业真正实现以资本为核心的发展之路,还面临着很多现实......

    2014环保产业投资分析[★]

    2014环保产业投资分析 一、2013年度产业投资回顾 环保产业2013年表现亮眼,政策和社会关注是最大提升力 2013年是环保行业大发展的一年,8月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

    2012年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

    2012年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 《2012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是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文化产业研究项目,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聚合业内研究精英,在掌握年度翔实数据与丰厚的......

    文档2012年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

    2011-2012 年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简版) China Film Industry Report 2011-2012(Brief Version) 3 I 研究背景 国务院在2010 年陆续収布一系列针对电影及文化行业的指导意见,......

    2007-2008年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策略分析报告

    2007-2008年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策略分析报告目录 II 图目录 VI 表目录 VII 序言 1 1、产业投资基金的概念定义及研究重点 1 2、国内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概要 2 3、报告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