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台湾农业发展经验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05:0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台湾农业发展经验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台湾农业发展经验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第一篇:学习台湾农业发展经验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学习台湾农业发展经验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发布时间:2011-8-

21信息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网

作者:常德市赴台湾经贸考察团

2009年12月26日—2010年1月2日,按照市委对台办的安排,受台湾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的邀请,以常德市政协副主席彭明建为团长的常德市经贸考察团一行13人,赴台就台湾的精致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营销、农民组织、农业支持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考察,学习借鉴台湾现代农业建设经验,为推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进行思考,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台湾农业的主要特点

台湾地区地狭人稠,境内三分之二为山地丘陵,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有耕地1290万亩,农户78万户,农业人口400多万,占总人口的19%。台湾农业总产值为4000亿元新台币,占经济生产总值的3.3%。台湾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精致农业发展较快,主要呈现六方面特点:

(一)基础设施十分完善。台湾农田经过70、80、90年代三次大规模整治,基础设施齐全,我们沿途所见,田间三面见光,排灌沟渠配套,水泥铺设的硬化机耕路四通八达,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台湾的农田沟、渠、路等基础设施以及田间地头的道路硬化等,全部由各级财政投入,田内部分由土地所有人承担。农业生产基本形成了“一乡一品”、“一县一品”生产格局,如台南的兰花、嘉义的香草、池上的大米等。

(二)科技水平处于领先。台湾建有世界重要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亚蔬-世界蔬菜中心。农业科技发达,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新技术研发、品种改良、农业设施、农业机械等方面在国际上都处于较领先地位。科技让台湾成为国际蝴蝶兰种苗输出基地,享有“蝴蝶兰王国”美名。

(三)质量安全监管严格。台湾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十分严格,建有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齐全的农产品安全标准。管理部门职责明确,检测 体系健全,由农业委员会、卫生署、标准检验局三个部门承担农产品进入市场前的检验、市场销售农产品的检验、进口农产品的检验。严格实行农产品追溯和市场准入制度。

(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台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已有20多年历史,已成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结合的成功典范,主要有乡村花园、乡村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休闲牧场、教育农园等几种类型。我们参观的台中县台一农场,就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气候特点,发展花卉和苗木,吸引各地游客前来休闲观光。

(五)农民组织功能齐全。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的农民组织,服务涉及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领域。根据农会法,农会分为乡镇农会、县(市)农会、省农会三级,分别接受同级相应农政部门的指导。农会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大学毕业以上文化程度,能为农民提供金融、科技、营销等方面的服务。金融服务是农会最大的盈利项目,近10年来占农会总盈余的98%以上。

(六)政策保障力度较大。台湾农业有关法律法规健全,对基础设施投入、农田休耕、农业推广经费来源、农业保险等都有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农业生产补助力度较大,政府对农业机械、各级农会兴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设施设备给予50%以上补助,高的可达80%,并免征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率为5%。实行农产品保护价收购。以高于成本20%的价格向农民收购稻谷,为了解决稻米生产过剩问题,农民如果将稻田改种玉米、高梁、大豆等其它作物,可得到每公顷1000公斤的稻米补贴,休耕田则可得到1500公斤的稻米补贴。对60岁以上老年农民每户发放每月6000元福利津贴,每年约73万户农渔民受益。

二、台湾农业的几点启示

台湾农业成功经验对我市农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台湾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向农村延伸,农村城镇化率达80%以上,农村与城市已基本融为一体。要借鉴台湾对农田基础设施整治的成功经验,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运作机制,整合各级财力,分期、分片对农田基础设施进行集中整治,按照产业发展要求,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二)健全育繁推优的农业技术体系。台湾农业科学研究、农技推广、农民培训体系健全有效,职责分明。建立了科研、教育、推广相结合的多元化技术推广体系,包括经费充分保障的“农委会”下属的农业改良场(所)推广体系(“农委会”每年都拨付专项推广预算)和农会自上而下农事推广体系(《农会法》规定农会收入的60%以上必须用在农业技术推广)外,还有大学的农业推广体系。要借鉴台湾科研与推广相结合的模式,加强良种育繁推优的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大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选育,鼓励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扩大优质良种覆盖。

(三)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借鉴台湾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农产品安全标准。加快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加强重点县(市)产地检测站建设,严把农产品质量准出准入关,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依法严格处理生产销售农残超标农产品行为。同时,制订激励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质量体系认证。

(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能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近年来,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很快,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000多家,但仍然存在规模小、带动能力弱、服务功能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可借鉴台湾农民组织的运作经验,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升质量;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中的作用,提升其服务功能,除参与技术服务、产品营销外,也可以参与村镇银行建设、信用担保等金融服务,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各级政府财政扶农的主要载体,确立其农村市场经济主体地位。

(五)拓展农业休闲观光功能。我市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可借鉴台湾“农委会”专门颁布休闲农业的管理办法,鼓励农民举办各种类型的休闲观光农业,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的做法。同时,台湾畜牧业在休闲观光农业中的作用值得借鉴。这次考察的台东县“东游季”农场,是一个以休闲观光为主的牧场,其中包含了大量畜牧业内容,这个观光农场占地726公顷,分农业区(水果、花草等)、牧业区(观赏动物区和家畜饲养区),还有食宿区、游乐园等。在牧业区内,经营着一个360头的奶牛场,其中犊牛和培育牛饲养区对游人开放,允许人们观看牛群、饲喂饲料,而成乳牛区则不允许参观和接触人群,所产的牛奶直接供人们在场内消费。我市观光农业中畜牧业内容较少,可以因地制宜发展。

(六)注重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据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韩选棠教授介绍,过去台湾新家园建设也以道路硬化为主,近几年借鉴欧洲等地农村建设,注重保持水土流失,推行绿房子建设,农村道路已进行重新设计改造,变灰化为绿化,硬化为软化。在新农村建设标准中修改有关道路硬化标准,提倡房前屋后和农田道路砂石化、道路两旁绿化和农田生态,池塘、溪流尽可能用石砌。注重发展循环农业,对畜牧场排泄物经过沼气工程化处理后,再辅之以农艺净化措施,在畜牧场附近种植相应牧草、花果等进行循环有机处理。

三、推进我市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学习借鉴台湾农业,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农业现代化过程具有高度的政策导向性, 因为农业现代化的实质是以理性方式调节各产业之间资源再分配的复杂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建议由政府制定出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建立一个既能快速准确地收集外界市场的需求信息、又能把我市农产品的产供销信息及时的对外传播的市场需求预警网络, 及时提供农产品动态并随时获取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 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实时反馈, 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分工和科学管理, 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同时在生态条件优越、区位优势(产业特色)明显、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筹建 “农民创业园”,享受各级经济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如用地政策、减免税政策、出口退税政策、优先融资政策、智力引进政策、扩大行业准入政策等。

(二)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议在特色明显、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乡镇, 设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行业中介服务中心, 帮助农民搞好农产品生产、储运、销售等工作。待发展到一定阶段, 形成行业规模后, 再将之逐步过度为股份制企业或行业公会, 进行市场化运作;同时, 积极向农民宣传政府的优惠政策, 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 积极引导农村专业户、农技能人和农户等运用市场机制建立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行业服务中心等, 有效地组织生产资料的共同采购、农产品的统筹加工、储运和销售等, 进行统一的协调生产经营, 防止恶性竞争,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要加快推进我市农产品加工“3531”工程,集中突破核心企业、龙头项目和加工园区建设,引导龙头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规律运作, 加大农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 提高农业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 鼓励企业通过ISO9000 标准认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 全面提升产品档次和企业的管理水平。

(四)加强农业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加强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业推广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由政府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 包括设立农民转产创业基金和信贷, 加强对农民转业的第二职业培训, 协助农民转产转业, 尽可能减少农民的损失。加强农业科技支撑, 推动农业升级转型。深化农业科研机构改革, 强化农业科研成果转化, 创新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运作体系。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农业科技资金投入, 培育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通过补贴方式引导农民接受新技术、新产品、新营销方式, 对组织共同运销、分级包装、合作组织等方面给予补贴。

(五)加快农业市场体系建设。发挥市场自身调节功能和政府引导相结合。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进一步延伸, 从事农产品物流、储备和零售。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规范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行为,保护农民的利益。确定优势产业, 提高产业竞争力。积极发展高科技农业、高价值农产品和出口创汇农产品生产, 扩大我市农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由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 完善农业保护政策, 从财政、信贷和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组织, 增强农民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增加农民收入, 提升农民的市场竞争力。

(六)发展“多功能”农业。有计划地发展具有“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农业。应注重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 从一般的种植向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转化, 从大众化农业投资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转化, 从简单的农产品加工向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转化。

第二篇:借鉴台湾农业成功经验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借鉴台湾农业成功经验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借鉴台湾农业成功经验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2009年9月9-18日,以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兴泉为团长的浙江省农学会农业考察团一行7人,赴台就台湾的精致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营销、农民组织、农业支持保障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考察,就浙江与台湾农业合作进行探讨交流,就学习借鉴台湾现代农业建设经验,推进浙江农业转型升级进行思考,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台湾农业的主要特点

台湾地区地狭人稠,境内三分之二为山地丘陵,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有耕地1290万亩,农户78万户,农业人口400多万,占总人口的19%。台湾农业总产值为4000亿元新台币,占经济生产总值的3.3%。台湾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精致农业发展较快,主要呈现六方面特点:

(一)基础设施十分完善。台湾农田经过70、80、90年代三次大规模整治,基础设施齐全,田间三面见光,排灌沟渠配套,水泥铺设的硬底化机耕路四通八达,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台湾的农田沟、渠、路等基础设施以及田间地头的道路硬化等,全部由各级财政投入,田内部分由土地所有人承担。农业生产基本形成了“一乡一品”、“一县一品”生产格局,如台南的兰花、嘉义的香草、池上的大米等。

(二)科技水平处于领先。台湾建有世界重要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亚蔬-世界蔬菜中心。农业科技发达,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新技术研发、品种改良、农业设施、农业机械等方面在国际上都处于较领先地位。科技让台湾成为国际蝴蝶兰种苗输出基地,享有“蝴蝶兰王国”美名。

(三)质量安全监管严格。台湾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十分严格,建有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齐全的农产品安全标准。管理部门职责明确,检测体系健全,由农业委员会、卫生署、标准检验局三个部门承担农产品进入市场前的检验、市场销售农产品的检验、进口农产品的检验。严格实行农产品追溯和市场准入制度。

(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台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已有20多年历史,已成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结合的成功典范,主要有乡村花园、乡村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休闲牧场、教育农园等几种类型。台东县鹿野乡永安村永安社区充分利用当地有名的福鹿茶茶产业基地,结合农民庭院绿化改造和利用原有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吸引各地游客前来休闲观光,其观光收入主要用于壮大农村社区经济,改善社区设施,提高农友福利,形成良性循环。

(五)农民组织功能齐全。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的农民组织,服务涉及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领域。根据农会法,农会分为乡镇农会、县(市)农会、省农会三级,分别接受同级相应农政部门的指导。农会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大学毕业以上文化程度,能为农民提供金融、科技、营销等方面的服务。金融服务是农会最大的盈利项目,近10年来占农会总盈余的98%以上。

(六)政策保障力度较大。台湾农业有关法律法规健全,对基础设施投入、农田休耕、农业推广经费来源、农业保险等都有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农业生产补助力度较大,政府对农业机械、各级农会兴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设施设备给予50%以上补助,高的可达80%,并免征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率为5%。实行农产品保护价收购。以高于成本20%的价格向农民收购稻谷,为了解决稻米生产过剩问题,农民如果将稻田改种玉米、高梁、大豆等其它作物,可得到每公顷1000公斤的稻米补贴,休耕田则可得到1500公斤的稻米补贴。对60岁以上老年农民每户发放每月6000元福利津贴,每年约73万户农渔民受益。

二、台湾农业的几点启示

浙江与台湾在地理位置、山水资源、农业产业等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精致农业是我们共同的发展目标。台湾农业成功经验对我省农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台湾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向农村延伸,农村城镇化率达80%以上,农村与城市已基本融为一体。要借鉴台湾对农田基础设施整治的成功经验,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运作机制,整合各级财力,分期、分片对农田基础设施进行集中整治,按照产业发展要求,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二)健全育繁推农业技术体系。台湾农业科学研究、农技推广、农民培训体系健全有效,职责分明。建立了科研、教育、推广相结合的多元化技术推广体系,包括经费充分保障的“农委会”下属的农业改良场(所)推广体系(“农委会”每年都拨付专项推广预算)和农会自上而下农事推广体系(《农会法》规定农会收入的60%以上必须用在农业技术推广)外,还有大学的农业推广体系。要借鉴台湾科研与推广相结合的模式,加强良种育繁推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大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选育,鼓励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扩大优质良种覆盖。

(三)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借鉴台湾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农产品安全标准。加快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加强重点县(市)产地检测站建设,严把农产品质量准出准入关,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依法严格处理生产销售农残超标农产品行为。同时,制订激励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质量体系认证。

(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能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近年来,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很快,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6万多家,但仍然存在规模小、带动能力弱、服务功能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要学习台湾农民组织的运作经验,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升质量;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中的作用和,提升其服务功能,除参与技术服务、产品营销外,也可以参与村镇银行建设、信用担保等金融服务,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各级政府财政扶农的主要载体,确立其农村市场经济主体地位。

(五)拓展农业休闲观光功能。我省农业旅游资源丰富,要借鉴台湾“农委会”专门颁布休闲农业的管理办法,鼓励农民举办各种类型的休闲观光农业,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的做法。同时,台湾畜牧业在休闲观光农业中的作用值得借鉴。这次考察的花莲县新光兆丰农场,是一个以休闲观光为主的牧场,其中包含了大量畜牧业内容,这个观光农场占地726公顷,分农业区(水果、花草等)、牧业区(观赏动物区和家畜饲养区),还有食宿区、游乐园等。在牧业区内,经营着一个360头的奶牛场,其中犊牛和培育牛饲养区对游人开放,允许人们观看牛群、饲喂饲料,而成乳牛区则不允许参观和接触人群,所产的牛奶直接供人们在场内消费。我省观光农业中畜牧业内容较少,可以因地制宜发展。

(六)注重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据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韩选棠教授介绍,过去台湾新家园建设也以道路硬化为主,近几年借鉴欧洲等地农村建设,注重保持水土流失,推行绿房子建设,农村道路已进行重新设计改造,变灰化为绿化,硬化为软化。在新农村建设标准中修改有关道路硬化标准,提倡房前屋后和农田道路砂石化,道路两旁绿化和农田生态,池塘、溪流尽可能用石砌。注重发展循环农业,对畜牧场排泄物经过沼气工程化处理后,再辅之以农艺净化措施,在畜牧场附近种植相应牧草、花果等进行循环有机处理。

三、几点建议

学习借鉴台湾农业,结合浙江实际,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目前,经农业部、国台办、商务部批准已先后在福建、海南、山东、等12个省(区、市)设立了9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8个“台湾农民创业园”,我省没有。在台考察期间,台湾企业对来浙投资有强烈兴趣,不少已在浙投资。建议在生态条件优越、区位优势(产业特色)明显、旅游资源丰富的苍南、湖州、仙居、衢州和嘉兴等地筹建 “台湾农民创业园”,享受省农业经济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并参考外省进一步制定对台农业优惠政策,如用地政策、减免税政策、出口退税政策、优先融资政策、智力引进政策、扩大行业准入政策等,以进一步推进我省与台湾开展农业合作。

(二)加快种子种苗研发对接。在台考察期间,亚蔬-世界蔬菜中心理事长对两岸联合进行种子种苗合作研发表示支持。浙江与台湾气候条件相近,台湾种子种苗在浙江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建议:一是加强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与亚洲-世界蔬菜中心在蔬菜种质资源交流、新品种(材料)区域试验等方面开展合作,以利于我省培养一批蔬菜育种技术人才,进一步提升我省蔬菜种业的研发能力。二是设立台湾瓜菜新品种展示示范区。目前,我省正在筹建省级瓜菜新品种创新和展示示范平台(以萧山国家原种场为核心包括若干个分中心),建议专门增加台湾瓜菜新品种展示区块,引进吸收这些企业的新品种,结合本地实际开展配套耕作制度、农艺栽培技术的研究,以有效筛选适宜我省栽培的新品种。

(三)加强休闲观光农业合作。近年来,我省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渔)家乐、森林旅游等新兴产业,产业达到相当规模。建议:一是推出一批休闲农业合作项目。以台湾乡村花园、乡村民宿、观光农园等休闲农业观光园区为样板,在杭州、宁波等城市附近,推出一批休闲农业合作项目,吸引台商合资合作。二是举办浙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论坛。通过交流,加大我省休闲观光农业资源、田园山水生态景观、人文资源的开发力度和深度,把科学管理、农艺展示、特色产品等与旅游观光融为一体,使之成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休闲基地。三是推介浙江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组织我省休闲农业园区赴台举办专题推介活动,扩大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台湾游客。

(四)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两岸农产品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台湾的热带水果如芒果、菠萝、莲雾等深受浙江市民的欢迎,而浙江的杨梅等水果台湾市民也非常欢迎,多数台湾市民还不认识杨梅。建议:一是以省“农博会”和各地农产品展示展销会为平台,为台湾农业企业、农会、农民合作组织尤其是中南部农民前来参展销售创造条件。二是借助台湾有关农产品展销平台,组织我省企业赴台展销适合台湾需要的特色农产品(如杨梅等),并举行专题推介活动。建议在明年台北举办的国际食品博览会上组织有关企业、合作社等进行浙江杨梅品偿推介,提高我省杨梅知名度,拓展台湾市场。

(五)推行水稻湿谷收购试点。台湾的农业机械化涵盖了农、林、牧、渔各行业,水稻生产的整地、插秧、收获以及干燥等主要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水稻收购全部实行湿谷收购,农户不用晒干,之后再进行烘干、去杂、贮藏处理。台东县池上乡农会水稻收购全部实行湿谷收购,并根据稻谷容重量、食味道、糙米完整率三个主要指标进行分类收购,做到优质优价,从而保证池上大米的品质。建议加大对水稻烘干机购买、使用电费的补助力度,推行水稻湿谷收购集中烘干试点,以减少由于阴雨天气对稻谷的影响,并有利于减少晒场等设施,提高土地利用率。

第三篇: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王冬生

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在全国建立“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我省“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以富民强省为中心任务”。可见,如何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城市化使得农业的耕地资源减少,工业化使得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工业化和城市化又使得农业和农村资金流向城市和工业,造成农业发展资源短缺。加之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缺乏有效体制和机制,农业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

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问题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对先进适用技术的接纳和吸收能力,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据国家农业普查结果显示,1996年至2006年末,我国51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口比重从18.5%上升至32.5%,年均增加1.44个百分点。随着经济发展,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给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留守老人”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他们大多为小学文化,近三分之一为文盲,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劳动者,不仅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也缺乏对先进适用技术的接纳和吸收能力,直接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土地的合理流转,导致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农户兼业化,农业生产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采用生产新技术的能力。由于土地是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外出务工的农民不愿放弃自己的承包耕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兼业农民迅速增加,兼业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收入,对低收益的农业生产重视程度不足,往往是以简单的物资投入(如化肥)替代劳动投入,保持传统的生产方式,对采用新科技和调整农业结构缺乏兴趣,农业生产率难以提高。

兼业农民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尽管最近1~2年中承包地的流转出现加速现象,但我省农户户均土地经营规模没有改变。小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生产效益偏低,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也没有能力采用生产新技术。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稳固,区域农业生产结构雷同,生产效益不高。从总体看,农业近10年来的发展,农业科技投入要素逐年增加,生产手段不断改良,农业的生产资金总量投入在增加,但是农业的投入结构、生产结构和农民的收入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根据农户生产数据分析,主要表现为:1)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比呈下降趋势,2000年3.76∶1,2008年下降为2.96∶1;2)农林牧渔之间的比较效益没有发生变化,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较低没有改变;3)农户生产的资金支出结构基本没有变化,农业占15%左右,牧业占25%左右,林业占10%左右;4)农业生产结构和作物种植结构基本没有向好改变,农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出占60%左右,牧业占35%左右,其他生产比例很小,粮食占67%左右,棉花占6%左右,油料占11%左右。2009年,河南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58.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5个百分点,比山东、江西分别高4.5个和16.1个百分点,而相对效益较高的林牧渔业比重不高。农业结构不优,高效农业占比低,使农民增收受限。5)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结构也没有较大的变化。

土地流转“非粮化”趋势严重,缺乏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影响粮食安全。种粮的比较效益比较低,土地承包权流转之后,原本种粮食的土地,有很多改种经济效益更高的非粮作物,搞农业生态旅游、农家乐之类的项目,这种现象被称为土地流转中的“非粮化”现象。据省农业厅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全省898.84万亩流转土地中,非粮食生产达到了346.19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8.52%;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农村土地流转“非粮化”率达到或超过40%的有13个,达到60%以上的有6个,其中郑州市流转面积为24.72万亩,用于粮食生产的只有

4.49万亩,“非粮化”率达到了81.84%;许昌市流转的75万亩土地中,有21.54万亩用于粮食生产,“非粮化”率达到了71.28%,而洛阳市和三门峡市则分别达到了67.1%和65.4%。以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解放农村非农务工生产力为目的“非粮化”本无可非议,但如果没有政策上的布局调控,也会直接影响到中原经济区的“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道路”的实施。

改善农业发展方式的建议

由于全省各地区农业自然和发展不平衡,现代农业建设不能采用统一模式。首先应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改革实验区,实施以下措施:

实现农业劳动力实质性转移。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增加城市廉租房数量,满足农民工需求,同时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以此实现农业劳动力真正意义上的转移。农业劳动力的实质性转移后才能加速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科技利用从而发展现代农业。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潜力。作为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省目前仍有近50%以上的中低产田,不少地方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重建轻管,毁坏严重。据省地调队调查,全省有近一半的农田水利设施无专人管护。应改革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把田间水利设施纳入公共管理体系,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强力改造中低产田。

在粮食生产核心区重点用政策鼓励规模经营,扶持粮食生产合作社,促使土地向粮食生产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流转,限制向企业流转。如,完善粮食补贴方式,增加粮食规模生产农户的补贴标准,增加对粮食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补贴。

降低农民利用先进科技的成本。可以考虑政府出资,赋予农业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部门科技推广职能,作为目前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补充,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⑦4

作者系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政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第四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作为经济发达省份,江苏省连续六年保持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势头。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使全省农业产出效益、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物质装备、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支持保障水平有显著提高。

农业增长要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江苏省土地资源紧缺,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必须依靠经济比较发达和科技、人才、资本的优势,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走出一条集约型农业发展道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设施农业打破了季节、时空的界限,产出效益相当于传统农业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是典型的高效农业形态。江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必须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综合运用生物技术、环境技术、工程技术,发展壮大高效设施农业产业群。

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加快发展合作经营型规模经营,培育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土地集中型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加快发展统一服务型规模经营,积极鼓励兴办种苗、植保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实行统一种子种苗、统一技术推广、统一机收机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植保服务,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

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的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转变。延长农业产业链,是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要着力做强一产,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做大二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

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做活三产,构建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突破农产品流通,积极发展农业服务业。

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依托农业绿色特质和农村特色地域文化,以农业景点、农事体验、农展节庆等为载体,利用人文历史、民俗古迹、旅游景观,积极挖掘农业文化内涵,加快发展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江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点是要着力推进“两个化”、加强“三大载体”建设。“两个化”即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和高效农业规模化。“三大载体”为:现代农业园区,创新管理机制和模式,大力发展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农产品市场体系,根据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发展连锁配送、网上销售等现代流通业态,加快构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为此,要扎实推进以下主要措施。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粮油业、蔬菜园艺业、规模畜牧业、特色水产业和休闲观光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组织实施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加快发展设施园艺业,积极发展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蔬菜。加快发展规模畜牧业,积极发展优质瘦肉型猪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特色水产业,提高渔业养殖综合效益。拓展农业功能,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围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扶持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创新农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增值利润。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打响江苏品牌农产品。深入实施农产品出口振兴计划,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科技贡献份额。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教育培训“三大体系”。全面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积极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大力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全面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对农村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返乡农民工和村干部的培训,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村经营管理、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农业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发展条件。按照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要求,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大力开展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大新型适用农业机械研发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

强化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积极推广生态生产、健康养殖等先进实用技术。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强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快实施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工程、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和农村户用沼气工程,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减少秸秆焚烧和弃置污染水源。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加强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工程建设,全面开展村庄绿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空间结构合理布局、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农村

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趋于均衡。创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式,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合作经营型、土地集中型等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效益。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确保农业贷款增幅大于贷款总额增幅。加快发展高效农业保险,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作者:黄莉新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第五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定稿]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作者:伯霞

来源:《农业知识·乡村季风》2012年第09期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加速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发展理念由传统转向现代。跳出农业看农业,深刻认识现代农业内涵,努力形成包括“种养加、农机制造、农产品物流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等内容的“大农业”概念,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开发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用现代工业理念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把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和“规模、标准、质量、品牌”等理念引入农业生产领域,大力推进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建立与农业生产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经营机制。

二、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着力打造由政府引导、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农业企业共同参与,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和技术推广应用平台,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按照产业化的思路组建各市区县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科研试验站,加强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普及,加强包括科技基础设施、试验基地、野外台站、信息服务中心和网络科技环境等在内的农业科研基础建设。提高现代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用现代化的物质技术装备农业,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产出效率和效益。加快高素质的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应用能力,逐步形成“专家团队+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转化机制。

三、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转向集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业要素投入使用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单位面积产出率,力争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由经验型转向科技型。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有序流转,促进农业资源由分散配置转向集中配置。鼓励农民自愿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化经营,切实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大耕地、水域、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保护和农业物种资源培育的力度,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四、城乡二元结构转向一体化发展。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财政、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劳动保障等公共政策,完善农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完善农民素质教育培训机制,积极推进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科技水平。统筹城乡、统筹工农业发展,积极探索以城带乡的新路径,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构建以工促农发展的新机制。(伯霞)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下载学习台湾农业发展经验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台湾农业发展经验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5则范文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稳步推进特色农产品生产 2011年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年粮食总产达到了11424亿斤。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社会事......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顾益康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和难点,其实质是以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为目标,积极促进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物......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本站推荐)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张华建 作为农业大省、全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不仅是农业自身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专题学习体会[5篇范文]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专题学习体会根据厅里要求,我认真学习了关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关文件和资料,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认真思考。通过学习我认为,随着我省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原......

    创新农业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创新农业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访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 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更加具有紧迫性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更加具有紧迫性 杨承训 胡锦涛同志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演讲中提出了8项战略性任务,其中第四条就是“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这可视为今年1号文......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黄莉新 农业现代化是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的物质装备、高效的组织方式、完善的服务体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拥有较高土地产出率、劳动......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耿静 1.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内涵却发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