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出特色抓学习 情系老区促发展
突出特色抓学习情系老区促发展
----应城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应城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于1997年8月22日,其主要任务是为革命老区发展做好促进、服务工作。现有工作人员8人,其中党员7名。在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应城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以“情系老区,思源回报”为主题,结合老促会实际,在规定动作上抓落实,在自选动作上创特色,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注重创新载体,丰富学习形式
按照应城市新社会组织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小组的安排部署,老促会坚持把深化理论学习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采取“四学”形式,在全体党员中掀起了学习调研热潮。一是领导带头“领”学。会长严战魁同志带头认真系统地学习科学发展观原文原著,精读重点篇目,带头作辅导报告2次,解读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同时,结合老区建设工作实际,通过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让老党员了解新形势,明确任务,创新促进、服务老区建设的工作思路。二是专题讨论“助”学。老促会认为革命老区大多为贫困地区,如果革命老区没有发展好,就谈不上科学发展。基于这一认识,组织引导全体党员结合自身实际畅谈认识体会,围绕老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帮助农民脱贫奔小康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进一步明确促进、服务老区发展的努力方向。三是理论教员“讲”学。从应城市民政局参训的学员回到老促会后,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辅导讲解,对一些涉及老区民生的现实问题进行了重点解析,使全体党员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四是电化教育“帮”学。组织党员集中观看老促会自行摄制的专题片《思源之旅》,这部专题片宣传了应城市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承受的巨大牺牲及作出的重要贡献,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老区的深刻变化。通过观看学习,进一步了激发大家服务老区、支持老区的工作热情。
二、注重深入调研,突出实践特色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刻认识,老促会在丰富学习形式、创新学习载体的基础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深入基层查民情。老促会组成3个工作专班,列出9道调研课题,深入应城市陈河、义河、天鹅3个重点乡镇,开展以“情系老区,思源回报”为主题的调研走访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建设老区抓机遇、选项目、争资金、促发展、办实事。经过调查座谈了解到,这三个镇的基本农田中,易涝易旱面积达12万亩,占计税面积的84.6%。其中易涝面积75000亩,易旱面积45000亩。其状况是天鹅、义和镇以涝为主,陈河镇则涝旱兼有。在水利设施方面,需要维修的泵站有18处,需资金453万元。在通村公路方面,还有15个村未通公路,要修公路38.3公里,需资金776万元。目前,老促会已将调查情况形成报告,提请应城市委市政府领导,力争2-3年内予以分期解决。
二是沟通联系募基金。由会长严占魁同志亲自出面,加强同应城市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与协调,争取有关职能部门制定优惠政策,争取社会各界解囊资助老区建设。陈河、义河两镇相邻,且均为省定老区乡镇。陈河镇路段的通城水泥公路南端达到义和镇北部边缘。义和镇新任党委书记张欣上任后,群众迫切要求将境内2.3公里烂泥路改建水泥路与之贯通。他苦于心有余而“财”不足,思想压力很大。会长严占魁同志得知后,特邀应城市扶贫办主任一起与之座谈,当场拟定由老促会、扶贫办、镇政府及当地群众“四位一体”的募资方案。张欣感触地说:老促会把老区干部当亲人,我们把老促会当“靠山”!
三是尽心尽力办实事。在义和镇调研中,老促会发现位于龙赛湖叉的几个村,因龙赛湖阻隔,村民收庄稼只能用“小木船”往返装运,生产十分不便。为此,老促会与市扶贫办协商决定,共同资助修建一座“便民桥”。与此同时,还大力实施“雨露计划”,资助老区青年上技校学技术,为其就业和创业创造条件。力促在外成功人士参与“思源回报”工程。
三、注重边学边改,解决突出问题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老促会针对自身建设和老区民生等突出问题加以整改。
一是加强党组织建设。老促会现有党员7名,其中离退休干部4人的工资在原单位领取,党组织关系也在原单位,存在“有党员无组织”的现状,也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必须着力解决的重点。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老促会根据上级要求,全面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强基工程”。成立了老促会临时党支部,会长严占魁同志任支部书记,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建设,让4名老党员有了新的“娘家”。
二是资助老区设施建设。陈河镇谷杨村位于陈河镇最南端,十分贫困,交通极为不便,农民进城无法出行,村民反映强烈。得知情况,由老促会牵头,扶贫办、交通局等四部门共同筹资30多万元,为该村修建设了一条1.5公里的水泥公路。与此同时,老促会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该村上游水库渠道通村,但远水难解近渴,下游紧靠湖泊,但多级提水成本过高。历年来,因干旱缺水多次发生民事纠纷甚至斗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老促会和扶贫办领导现场商定出资7.5万元,修建5口当家塘堰。此项工程现已动工,将于明春竣工受益。老促会还将视工程建设情况,逐步建设当家塘堰,做到全村12个村民小组各有一口当家塘堰。
三是解决老区民生问题。城北办事处陡河村周围四处无塘堰,生活用水极为不便,村民用水只能用肩挑,用板车拉,有的跑几里路才能到县河挑水。为此,老促会资助该村2万元开展水改工程,目前已解决了村民用水之需。
四是强化募集资金管理。由于应城市级财力总体有限,募资难度相对较大,老促会在千方百计拓展募资渠道,筹措扶贫基金的同时,逐步建立完善了一套科学用资,严管资金的规章制度。在财务管理上,做到四专:即建立专门帐簿,专人管理,开立专门帐户,实行专门审批;加强监督检查,搞好四监督:即投资基金公开监督,资助项目跟踪监督,往来帐目核对监督,随时接受上级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专项募集基金,对捐赠单位实行两公开:即捐赠收入公开、支出公开。与此同时,还对10年多来,扶贫基金的募集、使用建立了专门档案,共6大类16卷,对所资助的项目一目了然。
第二篇:突出特色抓示范 提升素能促发展
突出特色抓示范
提升素能促发展
——大安区检察院积极开展创建“三个示范”活动
今年以来,大安区检察院以市委宣传部、市院确定的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检察院创建示范点、区委组织部确定的争先创优示范点、区委机关党工委确定的党建工作综合示范点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突出检察特色,狠抓“三个示范”,不断提升干警素能,为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政治组织保证。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
我院党组高度重视“三个示范点”工作,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为组长、党组其他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三个示范点”活动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由政治处牵头,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负责做好“三个示范点”的日常工作和具体事务。院党组将示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紧紧围绕市、区领导机关关于“三个示范”工作的主题和主要内容,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把示范工作列为动员部署、公开承诺、主题党日活动、学习研讨会、自查自评、民主生活、群众评议、评选表彰等九个环节,统筹谋划、任务分解、督察督办、抓好落实。院党组书记和党组成员分工负责,层层动员,培训骨干,要求全体党员干警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检察机关强化学习型建设、党组织建设、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励党员干警在“讲党性、讲品行、讲奉献、讲一流”,“公正、高效、廉洁办案、争当办案能手、工作标兵”,“善学习、会学习、勤学习”等几个方面,切实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二、突出特色,锁定目标
我院坚持从检察工作实际出发,突出检察特色,全面部署和开展“三个示范点”工作。一是紧紧围绕检察业务工作抓好示范。以所能够达到的最高标准争创一流的业绩,在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上下功夫、见实效,力争在全市检察机关整体工作考核中,实现变貌升位。二是紧紧围绕实现人民群众最关注的司法公正问题抓好示范。着力解决司法不公、司法不廉等问题,在检察职业道德主题实践活动上下功夫、见实效,保持涉检案件零上访和检察干警违纪违法零记录。三是紧紧围绕改进检察机关作风抓好示范工作。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带头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执法,在“反特权、反霸道作风”专项教育活动上下功夫、见实效,培育、树立和推出人民满意的先进典型。四是紧紧围绕提高检察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抓好示范工作。在全面推进我院机关党的建设上下功夫、见实效,积极打造先进党支部和党员示范岗。五是紧紧围绕提高检察官素质抓好示范工作。不断提高检察队伍的素质水平,在建设一流检察队伍上下功夫、见实效,努力打造学习型、专业型、复合型检察人才。
三、分类指导,统筹结合
为了把“三个示范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我院采取有地放失,分类指导,统筹结合的科学方法,在党组织层面,将学习型建设、争先创优活动同党建工作紧密结合,大力组织和实施以党性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双育”工程。强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增强党员干警的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发挥党建综合示范作用,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在领导层面,将学习型建设、争先创优同学习贯彻《廉政准则》紧密结合,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考核、评议制度,通过领导带头,在党内进一步形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廉洁自律的良好风气,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在干警层面,将争先创优同落实三项制度和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紧密结合,大力实施形象育人工程,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干警素能和职业道德水准,提升检察机关文明素质和文明执法形象。在机关层面,将学习型建设、争先创优活动同深化机关作风整建紧密结合,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努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管理型检察机关。在业务层面,将学习型建设、争先创优活动同检察业务科学发展紧密结合。创新工作机制制度,规范和细化业务工作程序,加强执法办案管理,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跨越发展。
四、丰富载体,增添活力
我院在“三个示范”活动过程中,认真做好规定动作,积极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载体,增添了工作活力。一是精心打造精神阵地。建立集奖励荣誉与院史纪念室于一体的荣誉室,将建院以来三十年的变化一一呈现,为干警提供了解院史的场所,激发干警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对现有办公楼进行统一规划,建文化走廊,使整个办公环境富含检察文化气息;积极依托网络平台,开拓文化建设阵地,完善内、外网络建设,打造虚拟文化新空间,展示了大安检察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生活。二是开辟建立学习阵地。为3个在职党支部划定支部学习会议室,保证以支部为单位的政治、业务学习顺利开展;建立图书阅览室,方便干警
查阅资料和阅读书籍;创建内部学刊《大安检苑》,开展内外学术交流,推进法学理论和检察文化研究;建学习园地,为学习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交流办案经验搭建平台;制励志座牌,向全院干警征集箴言,将每名干警所喜爱的箴言制作成座牌,起到了励志警示的作用。三是丰富党建活动内容。举行检察职业道德征文比赛和“大安检察精神之我见”演讲比赛,提高干警演讲能力和写作水平;设立青年学习讲坛,鼓励年轻干警参加社会调查实践,丰富干警的社会经验;组织全体党员瞻仰江姐故居,重温入党誓词,弘扬江姐精神;组织全体检察官进行集体宣誓,增强职业使命感、责任感;组织全体干警栽植“检察林”,为建设生态文明贡献微薄之力;成立足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开展各类比赛,营造人人锻炼的运动氛围;组建摄影、文学艺术、理论调研等各种兴趣小组,以各小组活动为载体,提升干警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同时还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宣传栏、标语、口号等进行广泛深入宣传。目前,已发表宣传“三个示范点”活动的稿件30余篇,编发活动简报信息120余期,为示范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五、扎实推进,成效凸显
在上级领导机关的精心指导和我院党组的精心组织下,全体党员干警思想明确,认识统一,积极投入,扎实推进“三个示范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院呈现出了出业绩、出人才、出品牌的良好局面。一是营造了学习氛围。通过示范活动的熏陶,全院党员干警树立了学习就是工作,学习就是责任,学习态度是精神状态,善于学习就是良好素质的理念,重视建立自我学习的
有效机制,注重自身能力培养。院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每名干警都坚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读书笔记,公诉等办案部门干警还坚持撰写“办案手记”,提高了案件质量和业务水平。二是促进了班子建设。建立完善了党组理论中心学习组集体学习制度、班子成员调研制度,班子成员突出了四个带头。即: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增强了驾驭全局的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带头亲民为民,深入群众,了解民意,为民解忧;带头开拓创新,探索办理刑事、自侦、信访案件等工作新机制;带头清政廉洁,发扬党内民主,打造团队精神,使我院保持了“四好”班子和优秀党支部荣誉称号。三是提高了党员素质。通过“三个示范点”活动,我院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凸显,在打击犯罪保稳定中,刑检党员干警带头加班加点,忘我工作,批捕、起诉审结率、案件定性准确率和有罪判决率均为100%。在查办职务犯罪促廉政中,反贪、反渎党员干警带头办大案、办要案,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将腐败分子绳之以法。在强化监督促公正中,党员干警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在队伍建设后勤保障中,党员干警求实创新,扎实工作,为人才培养,为业务服务付出了辛勤劳动。四是改进了工作作风。进一步延伸执法办案职能,在全市基层院率先成立“检调对接中心”,主动支持和配合公安、法院等有关部门开展调解工作,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加强对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开展送法“五进”活动,主动派员担任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基层群众、在校学生、留守儿童上法制课,倾情打造青少年维权长效机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治效果。五是强化了队伍
管理。健全执法办案监督制约机制,完善了检察业务考评机制,加强对执法办案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特别是依托人民监督员强化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监督。同时,加强党内监督,健全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部门办案车辆和办案安全的管理监督。举行检察开放月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参观视察,提高执法透明度,自觉接受公众监督,防止和纠正耍特权、逞威风、冷硬横推等官僚作风,杜绝了各类违纪、违法事件的发生。六是促进了工作发展。宽严相济,打击刑事犯罪取得新成果。重点打击了一批“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危害农村改革发展和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犯罪,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惩防并举,查办职务犯罪取得新进展。重点查办了一批发生在重大工程项目、医疗卫生、教育系统、新农村建设中的职务犯罪案件。创新机制,预防调查取得新成绩,得到省、市院领导的高度肯定。定纷止争,妥善处理群众诉求,实现了涉检案件“零上访”。人才培养,16名“80后”年轻干警挑起工作大梁,公诉科副科长李琳珊多次获得省、市检察系统“最佳辩手”,赢得了领导机关、相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吴明远 唐媛)
第三篇:结合村情抓创建 特色兴农促发展
结合村情抓创建 特色兴农促发展
――来安县半塔镇罗庄村党总支先进事迹
半塔镇罗庄村地处来安县北部偏远山区,全村总人口5014 人,耕地面积16000亩,党员148名,是市委组织部章义部长联系的市新农村示范点。近年来,罗庄村党总支坚持以争创“五个好”村党组织为目标,以“五大载体”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线,走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之路,积极探索,扎实工作,使村级组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2009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00元。主要事迹为:
一、创新工作机制,强基固本筑堡垒。
该村坚持从加强支部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入手,强化学习,建立健全一整套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强的工作制度,有效激活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村党支部认真落实党组织“三会一课”等各项工作制度,同时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组织村“两委”干部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提高村“两委”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在学习调研阶段中,以书记朱祥友为首的村党组织一班人深入农户,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查摆整改问题,并结合本村实际,进一步制定完善了罗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了“科技兴农,工业强村,各业并举”的发展路子。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村党总支部充分利用“五大载体”的抓手作用,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深入开展“五大载体”活动,党员为民服务意识明显提高,涌现出一批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强”型干部,党组织的执政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高。2007年以来,全村有5名“双培”对象被吸收入党,2名致富发展能手进入村班子。同时,还利用远程教育这一平台加强党员干部培训,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全村90%以上的党员干部都掌握了1-2门农村实用生产技术,极大增强了村级班子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二、落实第一要务,特色兴农促发展。
该村党支部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不动摇。该村的“五早”生产曾经名噪一时,但由于品种老化、生产规模较小等原因,市场日益萎缩。村党组织一班人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2007年以来,全村发展地瓜、山芋、葡萄、西瓜等瓜果经济作物 8000 亩。仅葡萄一项收入可为村民带来人均收入800元。建成百亩连片果树基地2个,年增加农民收入近10万元。2009年,全村8000亩经济作物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经注册的地瓜、冬瓜、山芋、葡萄等“罗庄牌”农产品远销华东六省一市及广东等省份。引进投资额达400万元的企业2家,增加集体收入16.5万元。此举不仅有效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而且进一步增加了集体收入。同时,他们还利用滁天公路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全村沿路共开办餐馆、农机修配、商业零售等店面10余家,获经济效益70多万元。此外,他们还鼓励农民利用山场阔、牧草丰富的条件,大力发展畜牧业。
三、维护群众利益,以民为本聚人心。
在“五个好”创建活动中,村党支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切实实现、发展和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2007年以来,村党总支引资70万元兴建了罗庄葡萄基础设施工程,投资50多万元兴建了50个花池,安装了30盏路灯,投资160多万元修建了8.8公里水泥路;修建便民桥12座,修筑塘坝4面,打饮用水井7口,铺设村主干道路11公里,实现了组组通上砂石路,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在苏郢组完成了221.8亩土地置换任务,建成了一个集文化、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农村现代化居民点。为更好推动经济作物发展,村党总支牵头组织成立了葡萄协会、地瓜协会、无公害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等,由有技术的党员帮助其他农户提高技术,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农产品销售无序,难以形成价格优势的情况,以销售渠道路子广的党员为主体创建销售经纪人协会,配备了一支26辆汽车的运输队,销售经纪人积极为农户跑市场、探行情,运输队则帮助农民运送农产品,真正做到“产前有指导,产后有服务”。村里有30多个农户购买了电脑,在网上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
“五个好”创建活动推动了罗庄人共同富裕的步伐。全村干群同心,人心思富,“凝心聚力谋发展,构建和谐新罗庄”已成为全体村民的共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罗庄村支部一班人决心团结带领重于实干、善于创新、敢于争先的罗庄人,以一流的工作作风、一流的工作水平、一流的工作业绩,不断朝着小康示范村的目标迈进。
第四篇:结合村情抓创建 特色兴农促发展
结合村情抓创建 特色兴农促发展
――来安县半塔镇罗庄村党总支先进事迹
半塔镇罗庄村地处来安县北部偏远山区,全村总人口5014人,耕地面积16000亩,党员148名,是市委组织部章义部长联系的市新农村示范点。近年来,罗庄村党总支坚持以争创“五个好”村党组织为目标,以“五大载体”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线,走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之路,积极探索,扎实工作,使村级组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2009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00元。主要事迹为:
一、创新工作机制,强基固本筑堡垒。
该村坚持从加强支部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入手,强化学习,建立健全一整套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强的工作制度,有效激活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村党支部认真落实党组织“三会一课”等各项工作制度,同时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组织村“两委”干部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提高村“两委”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在学习调研阶段中,以书记朱祥友为首的村党组织一班人深入农户,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查摆整改问题,并结合本村实际,进一步制定完善了罗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了“科技兴农,工业强村,各业并举”的发展路子。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村党总支部充分利用“五大载体”的抓手作用,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深入开展
“五大载体”活动,党员为民服务意识明显提高,涌现出一批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强”型干部,党组织的执政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高。2007年以来,全村有5名“双培”对象被吸收入党,2名致富发展能手进入村班子。同时,还利用远程教育这一平台加强党员干部培训,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全村90%以上的党员干部都掌握了1-2门农村实用生产技术,极大增强了村级班子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二、落实第一要务,特色兴农促发展。
该村党支部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不动摇。该村的“五早”生产曾经名噪一时,但由于品种老化、生产规模较小等原因,市场日益萎缩。村党组织一班人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2007年以来,全村发展地瓜、山芋、葡萄、西瓜等瓜果经济作物 8000 亩。仅葡萄一项收入可为村民带来人均收入800元。建成百亩连片果树基地2个,年增加农民收入近10万元。2009年,全村8000亩经济作物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经注册的地瓜、冬瓜、山芋、葡萄等“罗庄牌”农产品远销华东六省一市及广东等省份。引进投资额达400万元的企业2家,增加集体收入16.5万元。此举不仅有效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而且进一步增加了集体收入。同时,他们还利用滁天公路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全村沿路共开办餐馆、农机修配、商业零售等店面10余家,获经济效益70多万元。此外,他们还鼓励农民利用山场阔、牧草丰富的条件,大力发展畜牧业。
三、维护群众利益,以民为本聚人心。
在“五个好”创建活动中,村党支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
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切实实现、发展和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2007年以来,村党总支引资70万元兴建了罗庄葡萄基础设施工程,投资50多万元兴建了50个花池,安装了30盏路灯,投资160多万元修建了8.8公里水泥路;修建便民桥12座,修筑塘坝4面,打饮用水井7口,铺设村主干道路11公里,实现了组组通上砂石路,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在苏郢组完成了221.8亩土地置换任务,建成了一个集文化、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农村现代化居民点。为更好推动经济作物发展,村党总支牵头组织成立了葡萄协会、地瓜协会、无公害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等,由有技术的党员帮助其他农户提高技术,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农产品销售无序,难以形成价格优势的情况,以销售渠道路子广的党员为主体创建销售经纪人协会,配备了一支26辆汽车的运输队,销售经纪人积极为农户跑市场、探行情,运输队则帮助农民运送农产品,真正做到“产前有指导,产后有服务”。村里有30多个农户购买了电脑,在网上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
“五个好”创建活动推动了罗庄人共同富裕的步伐。全村干群同心,人心思富,“凝心聚力谋发展,构建和谐新罗庄”已成为全体村民的共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罗庄村支部一班人决心团结带领重于实干、善于创新、敢于争先的罗庄人,以一流的工作作风、一流的工作水平、一流的工作业绩,不断朝着小康示范村的目标迈进。
第五篇:突出特色抓系统
突出特色抓系统 全面抢救不遗珠
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政协文史资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部分,做好文史资料工作,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近年来,我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工作在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的指导下,在六届、七届政协常委会和主席会议的领导下,按照“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工作原则,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突出主题显特色,布局谋篇清思路
多年来,全市各级政协把文史资料征编出版工作作为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本地实际,紧扣时代特点,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发挥自身优势,在征集整理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史料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一大批文史资料,在我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鉴古知今、鉴往知来”的独特作用,逐步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誉。但是在编撰文史资料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事件和人物资料因为长时间没有发掘都已物是人非,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文史资料工作缺乏系统性,缺乏全域概念。
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