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理学口诀
法
理
学
法 的 本 体 法的概念
法德分离实证义,分析权威奥哈凯,实效社会现实具,非实德联正确必,结合超越阿列西。
法的本质
法的本质学说多,神意最早内规则,命令不同主权者,正义苏士善良术,判决法官能预测,人民意志法卢梭,自由意志找黑格。
阶级本质马克思,社会物质定统治,统治阶级国家性,最终物质制约性。
法的特征:规意普来权强诉,规是普遍约束力。
法的作用:
法的作用交互独,直表权行本社力。
规范作用,指引自己评他人,教育普通和示警,预测相互安排己,强制制裁违法者。社会作用法目终,阶级统治管公共。法律具有局限性,自身社会他环境。
法的价值:人的需要价值础,实然应然都满足。
价值的种类:
价值种类分四区,形式基础是秩序,自由最高价标准,控制社会通控利,基标评体推正义。
价值冲突及解决:价值位阶自正序,个案平衡特主体,利大害小用比例。
法律规则:
法律规则三要素,条件行为与后果,行分义务和授权,应为勿为和可为,应当禁止和可以; 后果肯否定。规则条文之内容,条文规则表现形。授权可以义务并,命令必须禁不应,确定多数委另行,准用适用他法定,强行民事任意性。
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种类多,公理法理和国策,基具实程都包括。规则原则有区别,内容具体与个别,范围微观与宏观,方式全无与均可。
规则与原则的适用:
一情一行是规则,不可分解实原则,一般情况用规则,穷尽规则方原则,个案正义才可舍,理由更强才适合。
法律概念:基本概念法独特,时空人事不同涉。
权利与义务:
权利法定国保认,保利义关自主允,义务强履属应然,权一义二性区分,主体对世与对人,总量相等不可分。
法的渊源:实质形式两渊源,历史渊源多事件,著作一般非正源。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宪律行章地自单,渊源还包国条惯。法律人大常委算,行规文件命决全,名称条例规定办,地方法规规则添。深圳市府四常大,经济特区范文件。国际条约缔结院,常决席批无适惯。
渊源的效力冲突:
渊源冲突有规则,宪律行章效力缩。全国特别新实体,国际省章高市级。新一旧特制定管,法律都由常委判。部章地章国务院,自治单行经变通,特区自区优适用。地法部章院先评,用章授法常委定。省级规章和地法,省级常委一把抓。
非正式渊源:不确冲突无大提,习惯政策判例许。法规汇编、编纂:
归类整理是汇编,立法法典之编纂。
法的部门、体系:
部门对象和方法,体系现实国内法。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
民刑商经和宪政,诉讼资环保劳动。
法的效力含义、范围:
效自程序和强力,根据法德社心利。对人折中人保地,空间延致使船机。一般不溯著作例,时效从旧从轻记。法定职权依程序,非规文件也可以。
法律关系概念:经过调保成关系,法律关系合法具,体现意志权和义。
法律关系种类:
民政调整刑保护,纵向横向看主体,双边多边单向基,一性调实二保序。关系规范之内形,规范关系之前提。有些关系不调整,保护刑事不全等。
法律关系主体、内容:
关系规范区权义,应有一般普主体。涉及三方也可以。权利义务均有度,依法及时步保护,都含利益分次主。
法律关系客体:客体行为结果物,精神产品人身属,公共国专军违禁,不流毒假和淫书。
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
法律关系产变消,法律事实中前提,两上事实称构成,行为意转事件区。
法律责任概念、种类:
违反义务责任产,限权保权双刃剑,违法违约不利果,国家强制规范性。刑事惩罚民救济,行政过推责任严,国赔行刑和违宪。程度有限内财产,权义责任转不符。
法律责任竞合:责任竞合要从重。
归责条件:合法合理有效公。
免责条件:免责时效不诉协,自首立功履不能。
法律制裁:责任不履可制裁,刑民行宪共四种。
法 的 运 行
立法定义:狭义立法人大常,法治前基和内容。
立法体制、原则:
国家地方行授权,一元多层体系严。立法要有立法权,立法原则合法宪,事实实际民主原,原则灵活相结全。
法的实施、实现:法的实施遵执用,实现程果结合并。标准行为了解比,功成价值发结率。
执法、司法:
狭义执法行关员,主动依法与公平,程序不严讲效能。司法又称法适用,程序严格公正平,事实独立被动性。法检合法独行权,不受行团个人干。
守法:守法被动与主动,行权履义具体现,法律意识行为模,违法主动来担责。
法律监督含义:狭义监特广义多,内容法施行为合。
实质:
人民民主是基础,社会法治为原则。权力划制为核心,依法监视和察看,约控检督各种权。
构成:法律监督五主体,主客内容权力利,主体同时是客体。
国家法律监督:权力行政与司法,党社法职舆民加。
《监督法》:人大常委监督法,一府两院普重大。
法适用的目标:适用目标决合理,可预形式首先基,正当实质要求具。
步骤:事实规范小前提,整体诠释大前提,论证反证权衡须。
内部证成与外部证成区分:外证前提内证依,两者互涉遵循理。
法律推理特点:法律推理寻正当,现法约束践理性。
演绎、归纳、类比、设证推理:
演绎法官最常用,大小前提结论成。归纳个别到一般,多广差异概率提。类比推理遵先例,设证效弱假设一,官员常用辨证理。类解论劝推方具,结果常识可接其。
法律解释:解释法定与学理,限扩字面尺度区,方法文义目体历。
法律解释的方法位阶:文体主力比客(场),更强理由推翻许。
当代中国法律解释体制:
解释体系一多级,法律常委明新据,三院三委均可提。审检应用靠自己,分歧常委他国须。地方自解文用区。
法律解释与推理关系:法律解释对涵义,法律推理论辩理,都是具体多不离。
法律实施、审判活动:保障实施重前提,目的解释最难题,推理现法价逻辑。
法 的 演 进
法的起源:
神创奥古西塞罗,韩非法的暴力说。黑格萨维精神说,古典自然契约说,合理管理茨尼克。私有阶级国家产,产力经济两发展,马法产生之根源。
原始社会组织和社会规范:
原始氏族议事会,道德宗教和习惯,全体意志属人员,社会舆论保实现。
法产生过程、标志:私有阶级商经产,社会发展法根源。国产诉讼司法现,权利义务标志全。
法产生的一般规律:个别规范到一般,法的发展过程沿,习惯习法制定法,宗教合分渐完善。
法的历史类型、更替:基本矛盾法更替,阶级斗争不自发。
法的发展:我法发展商经与,权本法治民主及。
法的继承、移植:继承先后移同期,阶级不排超前期。
法的传统:传统礼主族本位,重刑无讼法原情。
法律意识:意识心理到体系,法律文化三面具,不是行为注意区。
法系:两大法系有差别,法院概念技观念,演制公私纠法典,归判普衡抗少编。
法的现代化:
沈家本、伍廷芳,中法现化方起航,外源被动到主动,模仿建特立法形,依附反复制度前,观念更后斗争焰。
法治:法制总称法治依,所有程序与理预,涉及静态与广系,不排人治与排其。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保障人权限公权,分权制约赋民权,普通司法要独立,现代法治基本件,基本标志体系完,权力运动平衡制,司独素质律健全,至上平等本制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依法治国是核心,执法为民是本质,公平正义追价值,服务大局重要使,党的领导是保证,党领民主依法
治。
法 与 社 会
法与社会一般关系:法之理,在法外。
法的社会基础、法对社会的调整:国法基础在社会,通过利益调确维,不是最佳其他配。
法与和谐社会:
建制法治新机制,民主法制构和谐,公平正义充活力,诚信友爱安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处。
法与经济:法由经济来决定,表明记载并服从,内外环境都维护,宏观微观序走向。法与科技:科技进步影响法,司法思念方法论,法对科技有作用,管理抑防和促进。
法与政治:
法与政治互作用,政体功能调运行,法律政策不相同,法律国规程强性,政党纪律范围广。
法与国家:法与国权互支撑,近现法治在控权,民主政治是基础,社会法治保体现。
法与道德:
自然法学法道联,恶法非法有表现。分析实证否定联,恶法亦法是观点。近代法律德最低,法与道德如下区,建构确定一元性,共通外在强诉程。
法与宗教:宗影立司守自觉,法保宗教自信仰。
法与人权:人权民法之基础,应有法定到实权。人权善法之标准,法是人权之保现。
第二篇:法理学名词解释
法理学名词解释
1、法律关系: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形成的、以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2、习惯:人们长期共同劳动和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世代沿袭并成为内在需要的行为常式。
3、道德:按照一定的价值观念,通过规定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义务,并依靠社会舆论、个人内心信念和良知调控人际关系的行为规则。
4、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5、法律事实: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1)法律事件: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
2)法律行为:可以作为法律事实而存在,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分为善意行为、合法行为与恶意行为、违法行为。
6、法律责任: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补偿、强制履行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即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构成为:责任主体、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损害结果、主观过错。
1)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2)过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损害他人、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7、立法原则:立法主体据以进行立法活动的重要准绳,是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它反映立法主体在把立法指导思想同立法实践想结合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什么,是执政者立法意识和国家立法制度重要反映。宪法原则、法治原则、民主原则、科学原则。
8、法治:以民主为前提,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确保权力正当运行为重点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
9、法理讨论问题:法是什么?法应当是什么?法在人类历史上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法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运作的?法与社会其他方面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10、法的效力:由适用对象、适用时间、适用空间三个要素所构成的法的约束力。实际上就是法的约束力和保障力。
11、法律概念:有法律意义的概念,是认识法律与表达法律的认识之网上的钮结,即对各种有关法律的事物、状态、行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法律术语。
12、法律规则:规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准则、标准,或是赋予某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指示、规定。通常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具有最高或最终效力。1)授权性规则:指示人们可以作为、不作为或要求别人作为、不作为的规则,有一定选择自由,对权利主体不具有强制性。
2)义务性规则:直接要求人们作为或者不作为的规则。强制性、必要性、不利性。3)权利复合性规则:兼具授予权利、设定义务两种性质。一方面被指示的对象有权按照法律规则的规定作出一定行为,另一方面作出这些行为又是其不可推卸的义务。4)规范性规则:内容明确、肯定和具体,可直接适用的规则。
5)标准性规则:法律规则的部分内容或全部内容具有一定伸缩性,须经解释方可适用且可适当裁量。
6)调整性规则:对已有行为方式进行调整的规则,它的功能在于控制行为。7)构成性规则:组织人们按规则规定的行为去活动的规则。8)强行性规则:要求行为主体必须作为或不作为的规则。
9)指导性规则:行为人可以自己决定是否按规则指定的行为办事,规则只具有指导意义而不具强制性,这是一种命令性较弱的义务性规则。
13、法律原则:可以作为众多规则之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准则。直接体现法的本质,集中表现社会利益和法律调控目标,与社会的价值观念紧密相连。具有广泛性、值得追求、坚持的事物、非决断性。
14、法律体系: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15、法制体系:法制运转机制和运转环节的全系统,包括立法体系、执法体系、司法体系、守法体系、法制监督体系等。
16、法学体系:一个国家有关法律的学科体系,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17、法系: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历史上所形成的具有相同法的结构和法的表现形式的一种法的类型。
18、法律权利: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19、法律义务: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抑制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
20、法律行为: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动机:直接推动行为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或动因。本身不是法律所直接调整的对象。
21、法律程序:人们遵循法定时限和时序并按照法定方式和关系进行法律行为。包括审判程序,也包括立法、行政、调解、仲裁等活动的程序。
正当程序:程序的分化、对立面的设置、程序中立、自由平等且实质性的参与、理性对话和交涉、信息充分和对等、公开、及时和终结性。
22、法律演进:某一个国家或者社会之中的法律制度,在整体上从落后状态向先进状态的不间断却是长期而缓慢的发展或者进步过程。
23、法律继承:不同历史类型的法之间的延续、相继、继受。新的类型的法都必然会对原有法某些因素加以承接、吸收、借鉴。
24、法律移植:现成的可用来表征同时代的国家间相互引进和吸收法律这种实践的术语。
25、法律:特殊规范性文件,所有立法形式总称(广义);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狭义)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第三篇:法理学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
1、法的要素:法的要素是指组成法律系统所不可缺少的各种基本因素或元素。
2、法律规则: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法律中明确赋予一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一般性规定。
3、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可以作为众多法律规则之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准则。
4、法律概念:法律概念是法律的要素之一,指的是在法律上对各种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5、权利规则:权利规则又称授权性规则,是规定人们可以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则。
6、义务规则:义务规则是规定人们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则。
7、强行性规则:强行性规则是指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具有绝对肯定形式,不允许当事人之间的相互协议或任何一方的任意予以变更的法律规则。
8、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也称“法源”、或“法律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的效力作用和意义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也叫法的形式。
9、程序法:程序法是指以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施或职权和职责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的法律。
10、法的效力:法的效力,则仅指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包括法的效力层次、效力范围(人、空间、时间等)等等。
11、法的溯及力:法的溯及力,又称法的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新的法律颁布后,对其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则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则不具有溯及力。
12、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法学中有时也称“法的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13、法系:法系是指由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历史上所形成的具有相同法的结构和法的表现形式(法的渊源)的一种法的类型。
14、法律部门:法律部门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按照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法律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
15、权利: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16、义务:义务是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受动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
17、法定权利:法定权利是通过实在法律明确规定或通过立法纲领、法律原则加以宣布的、以规范与观念形态存在的权利。又称作“客观权利”。
18、****:****是属人的或关于人的权利,即人作为人应当享有的、不可非法无理剥夺或转让的权利。
19、法律行为:在一般的法学理论中,法律行为是指一切有法律意义和属性的行为。
20、单方法律行为:单方法律行为指依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或由一方当事人主动作为而成立的法律行为。
21、双方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为指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
第四篇:法理学学习心得
法理学学习心得
法律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当今社会的主流观点是:法律是人类在人类社会生活、工作等活动中相互定立契约而产生的。
法律规定了权利与义务,权利义务相对来说就是自由与限制,绝大多人都是向往安定的生活,但是每个人都各有其个性、欲望,只有对那些超出某个限度的约束起来,社会整体才能得以正常运转。因此法律成了我们社会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始终将所有人限制在一定的框架之中,在这之中给予人自由生存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也同样限制个人的行动以维护整个国家的稳定。
为了达到安定的目的,我们就得完善我们的法律,但是法律毕竟是人来制定的,人无完人,人制定的法律自然也就不可能完善。因此,为了维护法的公正性,我们就得有一个原则或是中心,让法律围绕着它,当法律出现不合理的时候就按照它来判别,这就是法的价值。
而法的价值主要有三个基本价值:第一,安定性的价值;第二,正义性的价值;第三,合目的性的价值,其又分为符合社会发展的目的与符合国家发展的目的价值。任何法律制度的确立和实施都离不开这三种价值之间的平衡,三项价值之间的冲突与博弈的结果就是让法律具有合理性。
只要在制定法律或是实施法律的时候对社会或事实情况进行分析,基本上就能制定出公正的法律和合理的判决。但法律存的目的是什么呢?
在当今的法治社会,法律可以说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它规范了所有公民的义务和权利。对于违反法律的人,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正是这种强制措施才能保障所有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非法侵害。法律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成是道德的底线。所以法律永远不是第一位的。法律只是一种手段,通过法律我们构建想要的理想社会,所有人在规则下行事,而终极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伤害成本。如果单纯为了执法而执法,这将是法治路上一个最大的误区。信仰法律,并不意味着要愚忠于法律。轻判案例在国外并不罕见,法律背后有许多当事人自身无法承受的现实之重,但为何在我国却引起连番呼声?原因在于,在我国司法状况并不理想的今天,民众时常难以辨别什么是法律合理的妥协,哪些又是法律不合理的让步,既然难辨真伪,还不如一网打尽来得干脆。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我们在传统观念中认为法律是限制人的、束缚人的,其实不然。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是这样说的:“法律的目的不是取消或限制自由,而是维护和扩大自由。这是因为在所有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这是因为自由意味着不受他人的束缚和强暴;而这种自由在不存在法律的地方是不可能存在的:一如我们所被告知的那样,这自由并不是每个人为所欲为的自由。(因为当其他人的意志支配某人的时候,该人又怎能自由呢?)但是,一种处分或安排的自由,一如他所列举的那些包括对他的人身、他的行动、他的所有物以及他全部财产的处分,乃是法律所允许的自由;因此,在这样的法律下,他不受其他人的专断意志的支配,而是能够自由地遵循他自己的意志。”
在400前的英国说出这样精辟的话是多么的伟大啊,我们认真的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到新的认识。法律事实上是保护和扩大我们的自由的。没有法律的情况下,社会上的每一个人的权利在受到侵害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得到公力救济的,而私力救济往往是非常危险的。法律的存在为我们得到公力救济提供了可能。法律可以使企图侵害他人合法利益的人心怀忌惮,使我们的生活和安全有了保障。所以法律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益的,我们需要法律。没有法律,我们的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我们的财产、安全没有保障。法律是重要的。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法律是限制人的呢?这和我们国家的传统有关,我们国家在传统上的法律,是以刑为主,法律调整的方式是惩罚,刑罚的方式。而不是民法的方式,大量的民法上的关系是由道德来调整的。中国的法律传统是这样的,因此我们中国人讨厌和法律有关系。与法律有关系一般就是监狱、刑罚、斩首,总是没有温情的东西。
而在清朝末年,我们引进了西方的法律,我们的传统的法律体系改变了,但是我们的传统还是根深蒂固的。许多执法者也没有现代的法律意识,我们现在学习法律基础。法律知识是学习的一个重点,同时我们明白法律的意义更是重要的。所以我们了解到了法律的意义是为了保证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这个是至重要的。有了对法律的目的的正确的认识,我们才能 更好的学习法律,更好的知道学习法律的意义。学习法律就是要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何避免不法侵害。
这学期的法理学课程我明白了很多,学习法律不仅仅意味着学习法律的规定,而且要法律意识的转变。我们为什么要维权,不仅仅因为经济利益。而且正义本身也是指的追求的。我们不但但生活在经济利益的世界里,我们的追求很多,有真理、效率和正义,大量的“一元钱官司”表明了我们不应当只追求金钱利益,还有更加值得我们追求的。
第五篇:法理学学习心得
法理学学习心得
正文
法理学学习心得
通过对《法理学》的学习,是我开始初步系统的接触了法学相关知识,了解了许多法学基础知识,并为今后系统全面深入学习法律相关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此我重点探讨一下“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法制的关系”的认识。
民主和法制既是平实又是抽象的两个概念,我们耳熟能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无处不现。多少年来,为了民主和法制,多少人为之奋斗。然后生活中许多人对此却存有偏颇之见,要么认为想要怎样就怎样,几近无法无天,要么是独裁统治,人们无任何自由与权利。这两种现象都将民主与法制的
关系割裂开来。通过《法理学》课程的学习,使我懂得了,民主和法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民主是法制的基础。因为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只有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由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掌握政权,才谈得上制定出体现自己之一的法制。现代意义的法制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超越法律的特权。这种法制只存在于民主政权之中,决不能存在于专制政权中。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原则。法制的民主原则是指在立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法制的种种环节上。都实行民主。坚持法制的民主原则是由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决定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源泉。充分发扬民主,使人民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方面都发挥作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就有成功的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不断完善、健全、发展。相应地,法制也必然随之发展、健全、完善。另一方
面,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社会主义法制确认社会主义民主。民主要得以存在、实现和发展需要法制加以确认、肯定。社会主义法制规定社会主义民主的范围。社会主义法制规定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一方面法制规定实现民主的程序和方法,为人民行使各项民主权利提供有效措施。同时也规定对行使民主权利的制约,保障人民能正确地行使民主权利。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危害民主的违法犯罪行为,这就需要用法来制裁这些行为,使民主得到切实保障。同时,法制也是同官僚主义进行斗争的武器,通过这种斗争,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当然社会主义法制是轨道,在此基础上要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下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由此可见,任何割裂两者都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只有用辩证的思维分析二者的关系,才能在掌握民主与法制关系的基础上更好的学习与体味《法理学》 的内涵,从而为今后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为在实践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法理学学习心得
法律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当今社会的主流观点是:法律是人类在人类社会生活、工作等活动中相互定立契约而产生的。
法律规定了权利与义务,权利义务相对来说就是自由与限制,绝大多人都是向往安定的生活,但是每个人都各有其个性、欲望,只有对那些超出某个限度的约束起来,社会整体才能得以正常运转。因此法律成了我们社会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始终将所有人限制在一定的框架之中,在这之中给予人自由生存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也同样限制个人的行动以维护整个国家的稳定。
为了达到安定的目的,我们就得完善我们的法律,但是法律毕竟是人来制定的,人无完人,人制定的法律自然也就不可能完善。因此,为了维护法的公
正性,我们就得有一个原则或是中心,让法律围绕着它,当法律出现不合理的时候就按照它来判别,这就是法的价值。
而法的价值主要有三个基本价值:第一,安定性的价值;第二,正义性的价值;第三,合目的性的价值,其又分为符合社会发展的目的与符合国家发展的目的价值。任何法律制度的确立和实施都离不开这三种价值之间的平衡,三项价值之间的冲突与博弈的结果就是让法律具有合理性。
只要在制定法律或是实施法律的时候对社会或事实情况进行分析,基本上就能制定出公正的法律和合理的判决。但法律存的目的是什么呢?
在当今的法治社会,法律可以说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它规范了所有公民的义务和权利。对于违反法律的人,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正是这种强制措施才能保障所有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非法侵害。法律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成是道德的底线。所以法律永远不
是第一位的。法律只是一种手段,通过法律我们构建想要的理想社会,所有人在规则下行事,而终极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伤害成本。如果单纯为了执法而执法,这将是法治路上一个最大的误区。信仰法律,并不意味着要愚忠于法律。轻判案例在国外并不罕见,法律背后有许多当事人自身无法承受的现实之重,但为何在我国却引起连番呼声?原因在于,在我国司法状况并不理想的今天,民众时常难以辨别什么是法律合理的妥协,哪些又是法律不合理的让步,既然难辨真伪,还不如一网打尽来得干脆。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我们在传统观念中认为法律是限制人的、束缚人的,其实不然。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是这样说的:“法律的目的不是取消或限制自由,而是维护和扩大自由。这是因为在所有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这是因为自由意味着不受他人的束缚和
强暴;而这种自由在不存在法律的地方是不可能存在的:一如我们所被告
知的那样,这自由并不是每个人为所欲为的自由。但是,一种处分或安排的自由,一如他所列举的那些包括对他的人身、他的行动、他的所有物以及他全部财产的处分,乃是法律所允许的自由;因此,在这样的法律下,他不受其他人的专断意志的支配,而是能够自由地遵循他自己的意志。”
在400前的英国说出这样精辟的话是多么的伟大啊,我们认真的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到新的认识。法律事实上是保护和扩大我们的自由的。没有法律的情况下,社会上的每一个人的权利在受到侵害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得到公力救济的,而私力救济往往是非常危险的。法律的存在为我们得到公力救济提供了可能。法律可以使企图侵害他人合法利益的人心怀忌惮,使我们的生活和安全有了保障。所以法律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益的,我们需要法律。没有法
律,我们的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我们的财产、安全没有保障。法律是重要的。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法律是限制人的呢?这和我们国家的传统有关,我们国家在传统上的法律,是以刑为主,法律调整的方式是惩罚,刑罚的方式。而不是民法的方式,大量的民法上的关系是由道德来调整的。中国的法律传统是这样的,因此我们中国人讨厌和法律有关系。与法律有关系一般就是监狱、刑罚、斩首,总是没有温情的东西。
而在清朝末年,我们引进了西方的法律,我们的传统的法律
体系改变了,但是我们的传统还是根深蒂固的。许多执法者也没有现代的法律意识,我们现在学习法律基础。法律知识是学习的一个重点,同时我们明白法律的意义更是重要的。所以我们了解到了法律的意义是为了保证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这个是至重要的。有了对法律的目的的正确的认识,我们才能 更好的学习法律,更好的知道学习法律的意
义。学习法律就是要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何避免不法侵害。
这学期的法理学课程我明白了很多,学习法律不仅仅意味着学习法律的规定,而且要法律意识的转变。我们为什么要维权,不仅仅因为经济利益。而且正义本身也是指的追求的。我们不但但生活在经济利益的世界里,我们的追求很多,有真理、效率和正义,大量的“一元钱官司”表明了我们不应当只追求金钱利益,还有更加值得我们追求的。
法理学课堂学习心得
——法律与政治
专业:10法本高学号:100306134姓名:林清梅
在第一堂课里,李老师说了一句话,成了我日后思考的主题。他说“法律是一门很肤浅的学科,更深刻的东西不在这里。”越深入地思考这句话,就越震撼。
在我的阅读经验里,初次阅读法学著作,都会觉得枯燥,尽是咬文嚼字、罗列堆砌,感觉智慧的东西很少;而在我初次阅读文史哲的经典著作,感觉其作品本身的思想魅力即能给人强烈的心理冲击。可是为什么法学著作没有这种冲击力呢?是因为中国法学只发展了二十余年,思想水准无法与其他绵延流长的学科相比,还是法学这门学科本身的限制?恐怕都有吧。
面对这个学科的特性,我们应该怎样去学习,才算真正地掌握了这门学科?我认为,法学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块,并分别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对于“实践”一块,只要学好司法考试的内容,再辅以法院和律所的经验,就算基本掌握了,这是一种偏重技术性的学习;而对于“理论”一块,仅从现有的法律现实无法把握到它的灵魂,目前法学界所能提供的思想营养也较贫乏,因此需要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寻找一切有益于它成长的知识。
在现代社会里,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的最主要和最有力的方法,因此承载
着越来越多的责任。而涉及到人的行为的研究,仅有法学的视角是不够的,还需要调动诸如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才能确保法律能充分地发挥应有的
作用。分析法学派虽然使法学在形势上成为了自足的学科,但是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仍是千丝万缕,无从割断,任何一个有志于从事法学研究的人认真思考之后都会认同这一点,因此我们必须坦诚面对本学科的局限,自觉地把其他学科的精华引进来充实法学本身。
回顾法学的历史发展,法学是逐步从伦理学、政治学里分立出来的,但我感觉,随着法律与法治在国家生活中发挥的越来越大的、无法取代的作用,法学应该能反噬政治学伦理学,把它们的思想精华都吸收过来,成为真正的显学。
以上是我在这个命题的启发下,对法学学科本身的一些问题的思考。
法理学的学习自我评价
法律就像是秘密武器,有法在的天下就安全多了。在大学的四年里,本人学习了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国家的主要法律法规,理解和把握法律规则背后的法律精神和法律价值,并能运用法学理论,方法和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书本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本人积极参加了很多社会实践和社团的工作,从事了大到组织策划晚会、小到文秘接电话的工作,积累了很多了从失败到成功的经验。我认为实际操作能力和组织合作能力的学习更为重要。
在平时的实践努力中,我感觉我学到了很多,特别是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工作经验,虽然以前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从中我的到的是很多做事的原则
和处事的经验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做事也变得成熟稳重了。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做事认真负责,有团队合作精神,还有较好的交际能力。
法理学学习感想
法理学,初次接触时,给我一种很神秘的感觉,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发现其实并非如此,它带给我的不是神秘,而是一种对法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对法的学习的一种感悟。
首先,对于法理学,我认为它是学习法学这门专业课程所必学的一门学科,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它相当于一块敲门砖。它里面所包含的知识都是一些概括知识,同时也是基础知识,如何谓法律关系,何谓法律行为。这些都是以后学习其他专业学科的必备工具。所以,在我眼中,法理学也就是一门工具课。
其次,法理学其实也是一门很“好玩”的学科。之所以用“好玩”这两个字来形容这门学科,主要是因为:第一,从表层讲,学习法理学,我们不必具备很
高深的专业知识素养。它所传授给我们的都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对于这些,我们应该侧重于理解,而不用死记硬背。这就好像是一个游戏,游戏里人物、器物千变万化,但是只要我们玩好基础的,我们就有资本升级,反映在我们的学科上就是我们有能力攻陷民法、刑法等敌营阵地。第二,从深层讲,法理学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剥开第一层,只要我们稍微加以思索,我们就可以发现第二层,剥开第二层,再加以继续追问,我们就可以发现第三层······层层递进,它就好像是一个魔术,能够让我们不断探索,发散思维。最终,我们会发现,褪尽所有的束缚,嗨,法讲的不就是人及社会关系嘛,只是它存在着一个被整个社会所认可的一个规则。
总之一句话,对于法理学,在学习时,我们要抱着一种敬畏的态
度,在思考运用时,我们要懂得灵活变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