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党代会报告

时间:2019-05-14 05:4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营党代会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营党代会报告》。

第一篇:东营党代会报告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 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社会主义

新东营而努力奋斗

—张秋波在中国共产党东营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7年3月26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东营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社会主义新东营而努力奋斗。

一、市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

市三次党代会以来,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圆满完成了市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50.3亿元,是2002年的1.9倍,年均增长17.1%;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8.09亿元,是2002年的2.6倍,年均增长26.7%。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积极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工业速度质量同步提高,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62.6亿元,利税769.8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3倍和4.4倍。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06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85.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5.6%。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节能降耗取得新的成效。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企业改革继续深化,以税费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其他各项改革也逐步展开。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4%。招商引资深入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开放型经济较快发展。累计利用外资7.2亿美元;2006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8.8亿美元,其中出口11.2亿美元,分别是2002年的3.6倍和3.8倍。建起了一批经济园区,成为对外开放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平台。

社会文明取得新进步。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取得重要成果,“信用东营”建设成效明显,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健康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全面进步,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会科学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双拥共建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富有成效,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进一步加强。我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中心城形成了十纵八横的道路框架,建成区面积达到70.2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0.3%。县城和小城镇快速发展,全市城镇绿化率达到57.1%。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建成东营黄河公路大桥,改造东营永安机场,启动实施东营港扩建工程。建成城东和垦东防潮大堤,构筑起了沿海生态安全屏障。“数字化东营”建设步伐加快,城市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全面推进,农村面貌得到改观。

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2006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57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83.1%、62.8%。四年城镇新增就业14.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6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2%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保五救助”取得明显成效,较好地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基本实现村村通自

来水、通柏油路、通客车、通有线电视、通互联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团结发展开创新局面。油地军校共同建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建设经济科技园区,整合人才资源,转化科研成果,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形成了推动区域发展繁荣的合力。地方各级各部门积极支持胜利油田、石油大学、济军生产基地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大力维护油区治安稳定,支持油田存续企业改革,营造了良好环境。油地军校团结一心,开创了共建美好家园的新局面。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人大和政协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壮大。各级政府转变职能、依法行政,在管理经济与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取得新进步。依法治市积极推进,平安东营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重大成果,干部培育培训扎实有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明显增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深入开展,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机关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顺利完成县乡党委换届。党员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老干部工作富有成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落实,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成效。

各位代表、同志们,市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四年,是全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生活明显改善的四年。四年来取得的成就,为东营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四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历届市委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是胜利油田、石油大学,驻东营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及中央、省驻东营各单位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三届市委,向所有为东营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几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始终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始终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认真做好上级指示精神与东营实际相结合的文章,创造性地开展

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努力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始终高举团结发展的旗帜,深入推进油地军校结合,形成区域发展的强大合力;必须始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在充分肯定成绩和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地方经济实力较弱,产业层次较低,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生态比较脆弱,环境保护压力很大,节能降耗的任务十分艰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仍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特别是立体交通体系还未形成;重点领域的改革任务繁重,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任务仍很繁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一定要正视存在的问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不断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二、今后五年工作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今年五年,是我们全面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的重要时期。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这个总战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选择,是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和重大部署,是历届领导班子的共同思索和人民的意愿,是抢抓历史机遇的迫切需要和战略举措。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扎实地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这一伟大事业。

形势催人,必须奋力开拓。当今世界,经济国际化更加深入,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如何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增强对国际资本和技术的吸纳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科技创新更加重要,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技术革命突飞猛进,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周边地区竞相发展,如何增创发展新优势,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考验。发展任务更加艰巨,作为资源型城市,既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更要注重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探索新路子,推动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肩负的重大责任。我们务必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前进。

机遇大好,必须乘势而上。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特别是发展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已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省委、省政府确定以东营为主战场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为我们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国家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放开发,建设环渤海经济圈,东营可以接受辐射,实现借力发展。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们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胜利油田对地方经济具有很强的带动力,石油大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撑;我市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丰富,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全市上下政通人和、人心思上,广大干部群众意气风发、精神振奋,凝聚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务必增强机遇意识,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总战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化;着力统筹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着力创造发展优势,加快推进环境生态化;着力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推进经济国际化;着力整合各方资源,加快推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着力关注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社会主义新东营而努力奋斗。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初步构建起高效生态产业体系,成为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区域性枢纽中心和物流中心。今后五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现代服务业取得重大进展,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更具活力,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达到新的水平。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13%,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38%,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特色更加明显,中心城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文化魅力日益彰显,初步建成一座知名的“黄河水城”。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

——人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

——社会和谐明显进步。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全面提高。民主法制建设有序推进,公平正义充分体现,社会政治和谐稳定,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党的建设明显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明显增强,广大党员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作风不断改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关注民生,凝聚力量,开拓创新,科学发展,就是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使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关注民生,就是坚持把发展与解决民生问题高度统一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凝聚力量,就是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深入推进油地军校团结结合,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推动东营发展的强大合力。开拓创新,就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前进,使我们的事业永葆生机与活力。

同志们,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全面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我们重任在肩。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我们会遇到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问题。机遇让我们更加坚定信

心,挑战更能激励我们奋发进取。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三、努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黄河三角洲的振兴繁荣,最根本的是牢牢抓住第一要务,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结构调整是经济工作的主线。要按照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筑起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活力的经济体系。

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提升产业层次,拉长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先进加工制造业基地。积极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石油装备制造、造纸、橡胶轮胎等现有产业。着力培育骨干企业,推进技术改造,实施品牌战略,发展壮大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集团。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鼓励更多的人搞民营、办实业,壮大民营群体。认真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促其向高精尖特方向发展。着力抓好园区建设,实现工业的集聚集约发展。各类园区要明确功能定位,完善设施,创新机制,形成富有特色的产业基地。

加快发展服务业。要把发展服务业摆到突出位置,着重优化结构、壮大规模、提升能级,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发展黄河口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旅游、油城旅游、文化旅游,重点搞好黄河口旅游开发,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努力把东营建成旅游热点城市,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空港、海港、铁路、物流园区,培育物流市场,努力建成区域性物流中心。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推进服务业全面发展。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各县区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统筹推进县域各项改革,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加大促强扶弱力度,继续实施突破利津战略,推动基础好的县区率先发展,基础差的尽快赶上。加快发展市属经济,突出抓好东营经济开发区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建设,重点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形成产业龙头,拉动市属经济发展,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深入推进油地军结合,积极支持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和济军生产基地改革发展,有效整合区域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资源,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重大的历史任务,必须始终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面落实工作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积极培育畜牧、水产、蔬菜、冬枣、粮棉等优势产业,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养殖基地。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培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力争5年内全市90%以上的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加快发民农村二三产业,有序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切实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强原产地保护,打响黄河口品牌。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一批重大农业技术,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努力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条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努力建成高标准的引、蓄、灌、排相配套的水利体系,大力实施农田林网、路网、水网三网合一的综合

开发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加大村庄规划和建设改造力度,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加快沼气建设,让更多的农民住上宽敞的砖瓦房,喝上洁净的自来水,用上清洁的新能源。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村庄绿化美化、街道硬化,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加强科技文化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和基础工程,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民知识技能培训,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每年选派一批农村人才到高等院校学习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深入实施农村文明信用工程,提高农民文明素质。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探索土地流转有效机制,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继续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和水权制度改革。探索村企合一、强地带弱村等模式,推进共同富裕。逐步化解乡村债务,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

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保证财政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

增长幅度,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健全和落实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制度。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注重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动作用,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从实际出发,按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必须把重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权益,坚决制止做表面文章和急于求成。

(三)积极建设创新型城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必须摆上战略位置。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鼓励原始创新,突出抓好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形成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以应用为重点、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核心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创新公共服务和创新中介服务为重点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胜利油田的技术优势和石油大学的科研优势,以东营高新区、石油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东营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为载体,完善科技

产业孵化体系,扶持发展科技创业服务组织,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转化。

培养造就创新人才队伍。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制定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规划,实施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工程,支持和保护创新型企业家,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门人才,加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流动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为创新型人才施展聪明才智提供广阔舞台。

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弘扬创新精神,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四)切实加强生态建设。生态事关东营的生存和发展,生态就是东营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真正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水。全面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重点搞好生态防护工程,大搞植树造林,加快建设“绿色东营”。搞好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和生态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建设。突出抓

好资源节约,重点抓好化工、电力、建材、造纸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积极发展风能、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抓好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推进节约用水,搞好水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构筑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体系,努力创建为国家级循环经济型城市。切实加强环境保护,重点抓好企业污染治理、流域水污染治理、区域性空气污染治理和矿区环境治理,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搞好海洋环境保护。加大资源环境执法和监测力度,把资源环境工作纳入依法治理轨道。

(五)努力加快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立足市情,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走具有东营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坚持以中心城发展为主导,促进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发展的集约水平。中心城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塑造品牌。主要做好“水”的文章,努力构筑环城和“九横十纵”主干水系形成水路相行、河湖相连、河海相通、城水相依、水绿共生的独特城市风貌,逐步把中心城打造成为一座知名的“黄河水城”集中力量规划建设一批标志性建筑,打造城市精品亮点。高度重视城市文化建设,重点建设一批文化、体育、会展设施,提升城市品位。搞好城市交通、供水供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防灾减灾等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积极推进

“城中村”改造。注重解决东西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实现东西一体,共同繁荣。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明确市、区、街、居管理职责,实现重心下移,强化社区管理,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搞好城镇发展规划,重点实施中心城镇带动战略。县城和中心镇,要从实际出发,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做大做美。注重把园区和城镇建设一起推进,吸引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集中力量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重点实施东营港和广利港扩建、飞机场改造和增开航线、东营火车站改造和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提高立体交通网络的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以超越临界大型燃煤电厂为重点,建设多元化能源基地。逐步建设完善沿海防潮体系。加快“数字化东营”建设,搞好应用开发,提高信息化水平。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全面提高经济市场化、国际化水平。

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积极支持油田存续企业改制。深化投资、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劳

动力、技术、土地、产权、信息等要素市场,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建设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按照“分类定位、分开管理、分别改革”的思路,加大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力度。

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改进招商方式,突出产业招商、专业招商,重点引进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的龙头项目。根据产业升级和优化生产力布局的需要,引导外来资本更多地投入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开发园区的建设水平,整合开发园区资源,统筹规划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东营经济开发区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要成为全市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园区。注重加强与大经济区域的交流与协作,明确在环渤海区域和半岛城市群中的功能定位,实现与各个城市优势互补、紧密协作、共同发展。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一般贸易发展水平,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出口产品自主品牌,不断提高出口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

四、加快构建和谐东营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和谐东营建设。

(一)着力改善民生。民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要把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努力改善群众生活,维护群众权益,增进群众福祉。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有效增加就业岗位。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下岗失业和关闭破产企业人员就业,加强高效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推进退役军人安置改革。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巩固城乡“五保五救助”成果,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增强保障能力。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加快建立面向进城务工农民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和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落实好优抚政策,妥善解决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切实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继续搞好经济适用房建设,完善廉租房制度,实施农村特困群众安居工程。积极发

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努力解决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大的问题。认真解决土地承包、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根据发展需要和群众愿望,坚持每年办一批便民利民实事。

(二)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事业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围绕实现教育公平,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依法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实施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支持发展民办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好城市困难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积极发展科学事业,推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完善公共文化体系,保障人民群众普遍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重要文化设施,注重发挥文化阵地的作用。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完善农村和社区基层文化网络,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培育文化产业,重点发展

现代传媒、演出娱乐、艺术培训、体育赛事、会议展览、创意设计和印刷出版等行业。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着眼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大力发展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努力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保险、基本医疗服务“三个全覆盖”,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健康保障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努力解决广大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推进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和老龄事业。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加强城乡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三)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民主法治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的有机统一,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支持人大代表依法行使权利。支持政府依法行政,充分履行职责。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和外事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发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

众合法权益的使用。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和村务、厂务公开制度。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深化双拥共建活动,促进军政军民团结。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认真实施依法治市规划,依靠法律和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支持和保障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扎实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养。

(四)积极建设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教育群众,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弘扬“和谐、诚信、创新、卓越”的东营精神,使全市人民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力繁荣文艺创作,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体现东营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扎实推进“信用东营”建

设,积极开展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齐文化、艰苦创业的石油文化、开放交融的移民文化、薪火永传的革命文化、神奇独特的生态文化等,构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黄河口文化。这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要组织力量挖掘整理文化资源,保障和建设人文景观,推动精品生产,打造黄河口文化品牌,不断增强文化竞争力,努力把东营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文化之城。

(五)扎实推进平安东营建设。平安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没有平安就没有和谐。要狠抓平安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坚决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健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络,提高社会化防控水平。坚持“油区治安重中之重”的方针,健全油地协作机制,加大对涉油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油区治安管理,创建和谐文明油区。坚决打击和严密防范各种邪教组织和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加强信访工作,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发挥社区、村居自治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协调利

益、化解矛盾的作用。完善预警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树立安全法散发的理念,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团结就是力量。在东营,巩固发展油地军校的团结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区域发展繁荣的独特优势。在全面推进黄河口三角洲开发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更好地发挥这一独特优势,高举团结和谐旗帜,形成更大的合力,努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共享东营的繁荣和文明,共创黄河三角洲的美好未来。

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黄河三角洲的繁荣与发展,就在于和谐,建设和谐东营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每一个东营的党员干部、每一个东营的市民群众,都要牢固树立和谐理念,积极投身和谐实践。只要我们人人追求和谐、促进和谐,我们一定会创造更加美好和谐的新生活!

五、全面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是实现黄河三角洲开发宏伟目标的关键所在。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思想理论建设的重点,列入干部培训规划和各级党校教学计划,作为各级中心组学习和理论学习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特别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各级党组织的广大党员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觉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认真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特别要选好配强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大力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注重选拔配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充分发挥老干部的作用。深入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驾驭全

局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和管实创新的能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执行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差额考察、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制度,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力度,落实领导干部辞职、职务任期等制度,及时调整不称职领导干部,真正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认真查处违反《干部任用条例》的行为,坚决防止“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现象发生,严厉惩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总目标,深化和拓展“三级联创”活动,重点抓好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领导班子和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队伍建设。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等各种形式,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依法办事、维护稳定的本领。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提高社区党组织公共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探索党建工作新机制,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大新型经济社会组织中的党建工作的力度,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强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社团组织等领域的党建工作。积极发展党的新生力量,巩固党员综合素质,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各级党组

织要关心爱护党员,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广大基层干部处在一线,矛盾多、压力大,对他们要切实关心、真情爱护、严格教育、有效激励,充分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四)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形成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认真总结先进性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新的实践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推进制度创新,着力健全扩大党内民主、党员教育管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制度。适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新情况,完善党委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充分发挥党委全委会的作用,积极探索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各级党委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要求,集中精力研究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加强和改进对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内生活制度,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积极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平等讨论、心情舒畅的党内生活环境,形成党内意志统一、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五)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倡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办事、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良好风气,推动领

导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坚持群众路线,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深入群众,特别要注意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到困难多的地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善于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力量。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重实际、说实话、出实招、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急功近利、与民争利,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浮躁浮夸,努力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检验、经得起群众检验、经得起历史检验。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巩固教育活动成果的长效机制。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认真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加大监督管理力度,重点围绕管好人、管好权、管好钱,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谈话诫勉等制度,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领域,特别要加大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力度,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严肃查办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

实行纠建并举、综合治理,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合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带头廉洁自律,带头接受监督,切实管好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特别要牢记“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使我们的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同志们,我们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踏上了全面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新的征程。我们的使命光荣而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山东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实现黄河三角洲开发这一历史伟业,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社会主义新东营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2011党代会报告

坚持加快发展 推动转型发展

为建设“开明开放、创新创业、绿色生态、和谐平安”新

xxx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xxx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 月)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xxx县第十四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和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全县人民,现在,我代表中共xxx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成效明显,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6年以来,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共xxx县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成功战胜了多次洪涝、冰冻灾害,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来,国民经济提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10年实现全县生产总值30亿元,比2005年增长1倍。财政总收入

-*********-

第三篇:党代会报告

四是突出抓好项目建设。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机遇、抓投资、抓发展、抓跨越的理念,按照“大、好、多、快”的要求,全力以赴谋划储备一批项目、尽可能地开工建设一批项目、尽可能地竣工达产一批项目,加快扩大投资规模。要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等重点抓项目,围绕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抓项目。

五、坚定不移保民生促稳定。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责任。要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民生投入,解决好事关群众生存性问题、发展性问题和安全性问题,解决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提高群众幸福指数。要加强社会建设,做好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闷永登”建设,创造文明和谐的发展环境。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实现了预期目标。过去五年的发展成就,为我县“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将是永登发展新进程中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十二五”期间,全县规划近1000亿元的投资规模历史上前所未有,对改善我县区位条件、拉动经济增长,将起到重大作用。可以说,今后五年,是我县大投入、大调整、大转型、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全县上下一定要围绕“强县升位、跨越发展”目标,抓住机遇决不能丧失机遇,一定要奋勇争先决不能掉队落伍,一定要从发展大局和群众期盼出发,切实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顺应形势变化,把握发展主动,力促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努力使“十二五”时期成为我县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成为我县工业快速提升、三产加速发展、农业快速转型、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的时期,成为人民生活改善最为显著的时期。

(一)以营造干事创业环境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践行宗旨教育等活动成果,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制度创新推进管理创新,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营造干事创业环境,提高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水平。全县各级党组织要科学研判永登发展形势,进一步增强争先、争位、争一流的昂扬斗志,乘势而上,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大力营造“目标明确,思想统一,合力共进,作而有为”的思想舆论环境。比精神,比干劲,全县上下大力营造“发展要快、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营造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环境,形成“集中精力谋发展、奋勇争先求突破”的浓厚氛围。抓好协调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在全县上下形成为投资兴业者“松绑、让利、开绿灯、出政策”的浓厚氛围,让投资者感到放心、安心、舒心,大力营造办事效率高、服务态度优、发展成本低、投资回报好的良好发展环境。

(二)以提高工作推动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中央有关精神和省委安排部署,今年是县乡党委换届年,要将换届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考虑,及早谋划,精心组织,严明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确保换届工作有序、健康、平稳开展。要以提高工作推动力为重点,着力选好干部,建好班子,管好干部。一是选好干部。在继续巩固深化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干部任免票决制、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等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选用能人机制,确立凭发展实绩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坚持在干事中考察识别干部,在干事中培养锻炼干部,在干事中选拔任用干部。根据不同职务的职责权限,拓展干部考察的深度和广度,拓宽监督途径,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改进和完善干部考察方法,确保把人选准、用好。二是建好班子。以实绩论英雄,选好配强乡镇、部门领导班子。完善乡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档案管理,建立健全乡科级党政“一把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积极探索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方法有效实现方式,加大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探索建立调整不称职干部的有效机制,对工作执行不力、推动不快、发展不好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坚决予以调整。三是考核追究。进一步完善“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管理考核机制,分解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要求,形成压力层层传导机制。合理设置考核内容,探索考核的有效途径,确保目标考核科学性、公平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完善个性化考核,建立单位和个人工作动态台帐,进行有效的跟踪监督,敢于触及矛盾和问题,严格问责,工作进展慢的要及时预警,工作完不成的要按规定进行处理,表现突出的要进行奖励。

(三)以提高落实力和执行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查找干部作风、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在思想解放中增强干部的创新力,在追究问责中提高对干部的约束力,在作风转变中增强干部的执行力。严肃工作纪律,切实扭转部分干部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作风飘浮,脱离群众,责任不强,发展不力,尤其在推动落实上“呆板”执行、“主观”执行、“唯利”执行、“马虎”执行、“慢”执行等不良倾向,营造思想统一,目标明确,职责分明,不怕困难,敢于担当,执行有力的工作环境。以工作创一流、目标争第一、敢为人先、敢拼敢干的精神,争先赶超,狠抓落实,推进工作,在增比、进位、赶超、突破、跨越上推动发展,形成各项工作争着干、比着干、越干越想干、越干越会干的强大动力。

(四)以提升服务发展水平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五)以完善惩防体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继续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力度。大力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切实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逐步形成行政效能和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和优化发展环境。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强化干部权力运行监督,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深化源头治理,切实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问题。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经过通盘考虑、反复酝酿、多方征求意见,并经上报审批和民主程序表决后,北海市一县三区新一届领导班子确定。日前,北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小东与县区领导班子新老成员集体谈话,勉励他们讲政治、讲党性,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和角色转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能力水平、改进工作作风,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岗位,以科学发展的优异成绩回报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待。

王小东指出,这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是在奋力推进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和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时期进行的,关系到全市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北海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这次县区领导班子换届人事安排工作,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突出在“三个一线”发现和使用干部,注重优化和改善班子结构、使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与合力进一步增强。人事安排方案既符合自治区党委关于县区领导班子配备的要求,又体现了北海干部队伍的实际;既考虑了工作需要,又体现了对干部的关怀。大家一定要从讲政治、讲党性的高度,把思想统一到市委的决定上来,自觉服从事业需要和组织安排,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做好工作、凝聚人心、增进团结上来,恪尽职守,扎实工作,确保领导班子的顺利交接和工作的平稳过渡,确保换届换出干劲、换出活力、换出新气象。王小东指出,换届必然涉及到干部的进退留转。由于领导班子职数、结构性需求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做到满足每一个同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政治觉悟和党性观念,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保证市委人事安排意图的实现。古人云: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要始终保持良好心态和豁达胸怀,常怀感恩之心对待组织,常怀平常之心对待官位,常怀敬畏之心对待权力,坦然面对个人的进退留转,做到“进”者奋发有为、“退”者心情愉快、“留”者意志不衰、“转”者迎接挑战,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对事业的进取心和责任心,自觉做到思想不松、作风不散、干劲不减。

王小东提出了当前要齐心协力做好的相关工作:一是要做好新进班子成员的提前到位工作。新老班子成员要相互支持配合,完成好各项工作的顺利交接。二是要共同努力,做好县区党代会的各项准备工作。高度重视党代表选举工作,认真起草和修改好党代会报告,统筹做好筹备召开县区人代会、政协会、乡镇人代会以及村(社区)“两委”换届等各项工作。三是要严守纪律要求,确保换届风清气正。四是要抓紧抓好经济工作,确保换届和发展两不误。

王小东强调,新一届县区班子成员的思想作风、能力素质、工作表现如何,不仅关系到各项工作的推进,也影响到群众对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满意度的评价。他勉励大家努力做好“五个表率”:

一要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做勤于学习的表率。北海跨越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对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执政能力和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与时俱进地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能力,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要在深入钻研理论上下功夫,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更新知识上下功夫,丰富知识储备,改善知识结构,开阔思维眼界;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思路、推动工作的措施、打开局面的本领,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二要认清形势、科学谋划,做服务发展的表率。抢抓机遇全力发展,是县区领导班子必须紧紧抓住的头等大事。每一位班子成员都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认清发展形势,深入研究县区实情,不断完善发展思路,科学确定发展目标,推出切实有效的发展举措,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惠民生,尽心竭力保稳定。

三要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做真抓实干的表率。面对推动北海跨越发展的历史重任,各级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能不能负责、敢不敢担当,关系到目标能否实现。要始终坚持“真抓实干、把事干成、造福百姓”的理念,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用心干事、狠抓落实、攻坚克难。不摆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更不能搞形式主义、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在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的关键时刻,领导干部要站得出来,顶着上去,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四要精诚团结、合作共事,做团结协作的表率。实践证明,领导班子只有搞好团结,才能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必须倍加珍惜团结,自觉加强团结,悉心维护团结。坚持原则、出于公心、宽以待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多点理解,多点支持,多点配合,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要有容人之短的胸怀,容人之长的美德、容人之异的肚量,坦诚相待,不搞自由主义。

五要严于律己、筑牢防线,做廉洁自律的表率。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牢牢守住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这条底线。注意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从身边点滴做起,常存“慎独”之心,常怀“自省”之念;注意净化自己的生活圈和社交圈,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做到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

秦建孝在中国共产党沁水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解放思想 领导变作风

转型跨越 政府变职能 为建设干部入民心、工作入名次、产品入名牌、幸福指数入名首的

“三晋十强县”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沁水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沁水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中国共产党沁水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我们在建党90周年前夕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也是在我们全面开启“十二五”规划、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的盛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县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县委和县纪委,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解放思想、领导变作风,转型跨越、政府变职能,为建设干部入民心、工作入名次、产品入名牌、幸福指数入名首的“三晋十强县”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沁水发展史上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县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转三化三提高”的总体要求,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目标任务,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上下呈现出经济繁荣、民生改善、政治安定、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从2005年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由44.3亿元增长到100.1亿元,年均增长10.5%;财政总收入由5.1亿元增长到22.2亿元,年均增长34.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863元增长到5059元,年均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020元增长到13365元,年均增长13.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12.8亿元增长到56.9亿元,年均增长34.8%。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人均水平在全省、全市领先。

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五年来,我们积极践行“以煤为基、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的转型思路,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传统煤炭产业改造升级稳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重组任务基本完成,煤炭产业的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煤层气、煤变电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形成了年抽采煤层气18亿立方、瓦斯发电装机容量16.6万千瓦的生产能力。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畜牧、蚕桑、蔬菜、林果“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呈现出区域化、规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农字号”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旅游、商贸、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有了新的突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始终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扭住重点不放松,五年累计投入资金30多亿元,组织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和项目210余项,先后完成了梅杏大道、滨河南路、阳翼高速互通连接线、碧峰公园、赵树理图书馆、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和煤层气入户等多项重点工程,县城的环境明显改善、功能更加齐全、品位有效提升。“沁河流域特色城镇化示范区”建设有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工业园区和舜王坪生态旅游区建设步入新的阶段。认真贯彻党在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连年加大“三农”投入,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扶贫攻坚扎实推进,道路、饮水、医疗、广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设立了民营经济发展基金,组建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十一五”期末,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35亿元,是“十五”末的6倍。大力实施开放引进战略,积极改善投资发展环境,不断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先后组团参加了乌洽会、港洽会、中博会、能博会等大型招商引资活动,签约项目34项,引资157亿元,一大批引资项目在我县纷纷落地并发展壮大。

社会事业有了新发展。强力推进科教兴县战略,投资1.87亿元新建了教育园区,投资2.56亿元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成为我县历史上教育投资最多、建设规模最大的一个时期。卫生事业长足发展,城镇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农村“五个全覆盖”目标提前实现。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深入推进,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态势平稳。科技、文化、体育、人口计生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统战、武装工作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工作卓有成效。

党建科学化水平实现新提高。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不断提升。精心实施基层党建“五大工程”,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切实加强农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实现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县委常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制,构建了“三位一体”考评体系,进一步优化了选人用人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煤炭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坚决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纪律作风集中整顿取得实效,为维护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纪律保证。

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我县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绿色名县、中国低碳旅游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县、省级文明和谐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平安县、全省双拥模范县、全省增加农民收入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首次入围“中部百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县。

同志们,回顾过去的五年,沁水的变化有目共睹,沁水的发展振奋人心。可以说,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全县经济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抢抓机遇、应对挑战,转型调整、全面发展的五年;是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广大群众安居乐业、普遍受益的五年;是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带领全县人民在科学发展的大道上昂首阔步、奋勇前进的五年。

五年成绩的取得,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沁水县情相结合的结晶。历届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和县政协的领导同志们敢冒风险、能吃苦头,勇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社会体制改革的创新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他们在结合而不是照搬、在实践而不是口头、在改革创新而不是墨守陈规等方面,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实践证明,以张天才、平良德、王殿文、崔建忠、胡计松、白晚才、刘晋英、周海德、郭长青、贾联亭、申会、程琳、常国荣、常广智等同志为代表的历届领导同志们,是共产党人的模范党员!沁水县广大干部群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在此,我代表十一届县委,向所有为沁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贡献、为今后沁水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总结多年来的实践,可以概括为三大宝贵经验:经验之一是大胆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现形式和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两个重要标志,那就是政府创优环境、社会创造财富。政府要毫不犹豫地、不断地回归自己不是“婆婆”而是“保姆”的服务的本位和创造公共产品的本位,这是实现转型跨越的前提条件;社会创造财富,继续破除所有制歧视,大力发展民有和股份所有制经济,是实现转型跨越的力量源泉。经验之二是大胆创新社会体制改革的内涵和外延。利用不断增加的政府以及社会财力,加大城乡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住房、生态、安全、交通等方面建设,增加人民的幸福指数,实现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经验之三是大胆进行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实践。开始改变在用人方面权力过分集中和“大民主”的两种不良倾向,使执政主体和实践主体开始参与决策和发挥监督作用。这三大宝贵经验,使产品竞争、地方竞争和人才竞争有先有后地、有主有次地如雨后彩虹般在沁水大地上闪现出美丽的光华。“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我们这一届县委要义不容辞地接过这条彩练,团结带领全县21万人民舞之蹈之,鼓之呼之,在转型跨越的新征程上,演出威武雄壮、气势恢弘的活剧!

二、新的形势和今后五年的目标

五年的改革发展,成就是显著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沁水作为革命老区、资源型县区和内陆山区,欠发达的基本县情没有根本改变,我们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而繁重。

同志们,我们党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坚持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把寻找问题当成共产党人的本性,把公开问题当成共产党人的本能,把解决问题当成共产党人的本质。寻找问题是公开问题的前提,公开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当前,禁锢我们转型跨越发展最首要的问题是思想不解放。打不开脑门,就打不开村门、厂门、县门、省门和国门。长期以来,一方面由于山大沟深、立地限制,沁水人民饱受交通束缚、区位制约之苦,干部群众视野不宽、见识不广,思想比较封闭、观念相对保守;另一方面,由于身处煤田、资源丰富,习惯于靠山吃山、挖煤卖煤,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满足于资源优势,沉醉于“上天恩赐”。

困扰我们转型跨越发展最现实的问题是发展不均衡。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煤炭产业一枝独秀,低端生产、链条太短,煤层气开发野外红火、室内冷清;农业产业小打小闹、不具规模,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名牌;旅游产业醒得早、起得迟、走得慢,雷声大、雨点小、效益差;第三产业星星点点、遮遮掩掩,比例过低、难成气候。二是县级财政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不协调。尽管我县的财政收入已突破20亿元大关,我们也跻身中部百强,但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及全市平均水平,半数乡镇不达全县平均水平,农民增收困难,路径不多、渠道不畅。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纯农业乡镇与资源乡镇之间经济实力悬殊,许多农业乡镇基本上是“要饭财政”,偏远贫困乡村与沿河沿路乡村之间基础设施水平相差甚远,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束缚我们转型跨越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活力不充分。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地面企业凤毛鳞角,安排就业能力差,带动作用不明显;大项目签约多、落地少,摊子铺开、进度不快,外资引进少、内资用不活,经济发展内生力不足;改革不彻底,遗留问题多,全民创业劲头不足,坐享其成者多、干事创业者少,坐而论道者多、真抓实干者少;发展环境不宽松,常说不能干的人多,常想怎么办的人少。

制约我们转型跨越发展最关键的问题是作风不过硬。一些部门责任意识淡薄,工作落实不力,习惯于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传达会议,习惯于有名有利争着干、有责无利躲着走;一些干部精神疲软,情绪畏难,工作上不推不动、推也不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一些干部作风漂浮,吃拿卡要,效率低下,没有利益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生活上贪图安逸,发展上缺乏魄力,敢闯敢拼的意识不强,打不开发展的新局面。

影响我们转型跨越发展最迫切的问题是表率不达标。一些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说套话、大话、空话的问题,传达功能强、落实功能弱的问题;少数领导干部存在着表里不

一、言行不

一、对上对下不

一、对亲对疏不一的问题;个别领导干部存在着不想管住自己,光想管住班子、管住干部、管住群众的问题。为此,造成干部、群众口服心不服、服从不服气的问题,挫伤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我们既要历史地、客观地看问题,更要发展地、科学地找优势。当前,虽然我们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我们还要认识到,这些困难都是发展中的困难,这些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要我们找准症结、直面现实,对症下药、克难攻坚,我们就能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排除障碍、一往无前。我们对沁水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沁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区域竞争日趋激烈,集约化、知识化、信息化、生态化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谋划和推进沁水的改革发展。

分析形势,我们迎来了一个空间增大、活力增强、优势凸显的战略机遇期。从国际国内宏观经济走势看,世界经济历经金融危机之后逐渐回暖复苏,石油价格长期高位运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原材料市场广阔,新能源和现代煤化工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迎来良好时机,这为我们发挥资源优势、夯实发展基础、积累跨越资本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家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促进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建设中原经济区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的实施,为我县充分发挥潜在优势、承接先进技术和资本,拓宽对外发展空间,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省先后被批准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和循环经济试点省、生态建设试点省,去年又获批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这为沁水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政策支撑。省委袁纯清书记去年“7.29”讲话就我省如何解决问题、跨越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山西发展的关键在于经济转型,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干部转型,干部转型的关键在于思想转型,思想转型的关键在于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关键在于学习。这一重要指导思想的贯彻落实,为我们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

展望未来,我们进入了一个壮大实力、提速增效、快步赶超的发展加速期。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我县经济社会现已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未来五年,随着省、市翻番战略的强力推进和我省年均一万亿固定资产投资的有效拉动,全县经济实力将会实现大幅提升;随着一大批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和重大转型项目的开工建设,我县的产业结构布局和经济运行质量将会显著改善;随着我县交通、生态、人文、投资等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加之全县上下思进盼富、干事创业的士气日益高涨,沁水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必将迎来一个大发展、快发展的黄金时期。

基于对形势的综合分析和科学把握,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转型跨越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运用经济、社会、生态、政治、党建“五大规律”,围绕建设“三晋十强县”这一目标,大力实施农业稳县、能源富县、旅游活县“三大战略”,强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特色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党建科学化“五化建设”,倾力狠抓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旅游开发、全民创业、农民增收、民生改善 “六大重点”,着力加强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全力打造干部入民心、工作入名次、产品入名牌、幸福指数入名首的新沁水。

建设“三晋十强县”,是我们冷静看待自身优势、科学分析未来形势、正确把握发展趋势,基于对省情、市情、县情的综合考量而提出的,不仅符合省、市提出的“争先进位”的要求,更是沁水21万人民的迫切愿望。

今后五年的发展任务是: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含寺河煤矿),年均增长23%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0元,年均增长17.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年均增长16.8%。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总起来讲,今后五年就是要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三大战略”、推进“五化建设”、狠抓“六大重点”,我们概括为“1356”转型跨越发展总体思路。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围绕这一思路,大手笔谋划工作、高起点推进发展。有条件的乡镇要放大优势、率先发展,条件差一些的乡镇要自加压力、负重赶超。我们坚信,只要上下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我们的宏伟蓝图必将变为现实!

三、运用五大规律,落实各项任务

全面落实“1356”转型跨越的总体思路,就必须进一步推广历届县委开展产品竞争、地方竞争和人才竞争的经验,深化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运用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生态发展规律、政治发展规律和党的建设规律。

第一,运用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开创转型跨越新局面

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现代的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时代,是市场经济规律之一。今后五年,运用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要紧紧抓住全省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先行先试”这个最大的政策优势,狠抓新型工业、特色农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旅游开发、全民创业,促进沁水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一)抓新型工业,在煤业现代化上实现大跨越。今后五年,要按照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转型思路,坚持破煤而立、依煤而行,着力构建以煤炭、煤层气、现代煤化工、煤气电一体化、新型建材和冶铸制造为支撑的新型工业体系。

立足煤、依托煤,全面提升煤炭煤层气产业。优化提升煤炭工业,继续深入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大力推进现代化矿井建设,着力提高煤炭洗选率、加工转化率和煤炭产业集中度,实现煤炭产业高效、绿色、安全发展。综合开发煤层气产业,制定煤层气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规范煤层气开发经营秩序,推进煤层气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在“气化山西”的进程中率先实现“气化沁水”。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县地方监管煤矿原煤产量达到900万吨,县域原煤总量达到3500万吨;全县煤层气产能达到50亿立方米,液化能力达到95万吨。

延伸煤、转化煤,加快发展煤化工、煤气电产业。积极培育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主动出击,强化合作,加快培育和新上一批大型煤化工项目,重点发展煤制烯烃、煤制聚乙烯、煤制聚丙烯、煤制天然气等新型能源。大力发展煤气电循环产业,实施煤气电一体化发展战略,重点抓好瓦斯发电和风力发电、电网升级改造等电力项目,加强煤矸石、煤泥、矿井水等综合开发与利用,促进高碳产业低碳发展。

利用煤、超越煤,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和非煤产业。要未雨绸缪,抓住煤炭市场好、效益好的大好时机,积极鼓励和支持煤炭资金注入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物流商贸等非煤产业,落地上马一批产品附加值高、低耗能、低排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品牌企业。加快发展园区经济,重点抓好“新能源产业工业园区”和嘉峰煤层气、国华新型建材、龙港煤炭深加工“三个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统筹做好园区土地规划、环境评价等工作,推动优势企业、优质资源向园区集中,推动园区经济集约发展、集群发展、集聚发展。

(二)抓特色农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实现大跨越。传统农业效益低,但现代化、高科技的有机特色农业的效益甚至高于现代工业,这是市场经济的又一规律。今后五年,我们要始终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按照“总量增加、比例提高”以及“三个优先”的要求,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认真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畜牧业发展基金、最低收购价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破解“三农”信贷难题,提高金融对农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农业,引导资源型企业转向农业。完善以工补农、以煤补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在全社会形成支农、助农、兴农的良好氛围。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坚持以现代农业为方向,突出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项目农业、工程农业、设施农业为抓手,进一步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重点培育扶持“农字号”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大力发展名牌、有机特色农业,继续抓好畜牧、蚕桑、蔬菜、林果“四大产业”和农产品“六大基地”建设,着力在“一村一品、一乡一特、多乡一业”上下功夫,力争“十二五”末,全县羊群饲养量达到50万只,农产品认证达到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00个,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和效益;积极发展品牌农业,改变以往乡乡为战、村村为战的单打独斗模式,集中全县之力展开创意、策划,进行包装、宣传,变农业产品为超市商品,变商品经销为品牌经营,在三晋大地上树起一面品牌农业的大旗。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是难点、重点,也是焦点和热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民收入翻番,需要多措施并举,多路径下功。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调整农业结构的能力,科学种田、精于种田,懂经营、会管理,把农民变成新型农民;要大力兴办劳动密集型企业,鼓励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不拘形式,不限规模,大力兴办中小企业,把农民变成工人;要加强特色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小城镇的服务功能,降低准入门槛,引导农民向城镇有序转移,把农民变成市民。

(三)抓项目建设,在发展“帮办经济”上实现大跨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又一特点是政府全力创优服务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和生产生活的硬环境。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何在新一轮大发展中抓好项目、占得先机、拔得头筹,对加快沁水转型跨越发展至关重要。要始终不渝地把项目建设放在首位,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投资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申报一批、建设一批的同时,精选一批、储备一批,努力积蓄发展后劲。要健全推进项目的领导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研究发展“帮办经济”的内容和服务标准,要响亮提出:谁为企业服务好,谁就是沁水人民的功臣;谁不为企业服务,谁就是沁水人民的罪人。要定期让企业评比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实行末位惩罚制。

(四)抓招商引资,学习借鉴江苏、山东、昆明等地的创新经验。首先,要把先进省市招商引资的先进办法学回来,针对过去存在的问题制定我县的具体办法。要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依托全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这一平台,立足自身发展优势,主动融入太原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以及战略投资者,让沁水真正成为投资的宝地和发展的高地。

(五)抓旅游开发,构建多元化县域经济。旅游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要尽快做出全面规划,尽快扭转旅游产业发展滞后的被动局面。要以率先开发历山为突破口,高起点规划,市场化运作,分梯次推进,全面实施“西部、中部、东部”三大旅游片区开发,努力建设“舜王坪、西峡、白云洞、柳氏民居、三都古城、示范牧场、张峰水库”等七大精品景区,积极推进“红色旅游”,着力打造“一山(历山)、一水(张峰水库)、一民居(柳氏民居)”三张旅游名片,形成独具特色的山水生态游、休闲度假游、明清古堡游,使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推动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有序发展、快速发展。

(六)抓全民创业,学重庆经验优惠发展微型企业。尽快学习重庆经验,拿出沁水帮助微型企业建立发展的政策,以此不断激发全民创业的动力和活力。要搭建创业平台、搞好创业服务,努力在全县营造干部带头帮企业、能人带动办企业、百姓自主创家业的浓厚氛围,真正使创业成为就业的主导、发展的主力、社会的主流。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股份制企业,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煤电气化、冶铸制造、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旅游服务等传统产业,鼓励民间资本投向节能环保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力争五年后,民营经济总量在全县占有“半壁江山”。

第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实现共同富裕增加幸福指数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部分人先富起来,甚至造成贫富悬殊。但社会体制的改革,目的是让人们共享改革成果,走向共同富裕。哪个地方能做到这一点,表明那里的党组织执政能力强,就会得到党和人民的赞成。陕西省神木县财政收入不是全国最好,但实现了全民免费医疗和免费中等教育;天津市华明镇没有特殊优势,却最早实现了宅基地换房,使农民都住上了楼房,找到了可心的工作;山东枣庄市最早实现了土地使用产权证,在承包权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死地变活钱;山西左权县把全县1000多个村庄和县城规划为1+34,即一个县城、34个城镇,其它村庄都实现了左权生态庄园经济;山西朔州市实现了在校学生一人一天补助一斤牛奶、一个鸡蛋;山西乡宁县早些时候就实现了“一矿办一企”的转型目标。不少地方通过政府调节,使人们享受到先富者交税的二次分配的好处;通过严管税收的政策调节,通过先富者的道德调节,初步走向共同富裕。

(七)抓新农村建设,在统筹城乡一体发展上有作为。按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企带村”的帮建帮扶发展思路,坚持标准不降、投入不减,因地制宜、片区开发、整体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每年培育20个村跨入省级重点推进行列。要按照“街道亮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村庄绿化”的基本要求,以“四化四改”、“五个一”工程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按照省、市实施新的“五个全覆盖”的总体部署,切实抓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街巷硬化、便民连锁商店和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建设,同时要大力实施扶贫攻坚战略,加大移民搬迁力度,制定政策、完善机制,多元投入、连片推进,着力解决贫困农村的生产生活问题,让全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八)抓县城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县城是沁水的名片,县城是全县的形象。要按照“拉开骨架、拓展空间、扩容提质”的要求,优化县城布局,完善县城功能,提升县城品位。要从“水”入手,从“山”起步,打造梅河、杏河、县河“三河靓丽景观带”,建设碧峰、石娄、龙岗、玉皇“四座生态森林公园”,提升路、水、电、气、热、通讯、信息“七张网”,彰显山水特色,体现魅力景象。要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加快文化广场、影剧院、体育场馆、游泳馆等公益设施建设,加强县城市场、交通、环境秩序管理,注重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进一步改善县城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县城的综合承载力,加快建设功能齐全、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绿色宜居的山水园林县城。

(九)抓沁河沿线特色城镇带建设,打造城镇建设新亮点。按照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我县以端氏、嘉峰为中心的新能源产业工业园区,未来将是晋城特色城镇化建设的新亮点。要充分发挥园区的集聚和带动作用,以郑庄、胡底、端氏、嘉峰、郑村工业片区和煤层气产业片区等“六个片区”为依托,统筹谋划、连片推进沁河沿线的特色城镇、中心集镇和小城镇建设,努力形成一批有规模、上档次、高品位的特色城镇带。

(十)抓历山生态旅游城镇圈建设,彰显地域城镇特色。以历山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为“龙头”,注重搞好生态城镇建设,整合生态资源,实施整体开发,带动中村、土沃、张村等旅游公路沿线、旅游中心区、景点周边地区的城镇化建设。

(十一)抓民生改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要响亮提出:

1、人人有学上,率先普及高中教育;

2、户户有电视,数字节目信号乡乡通;

3、家家有活干,逐步消灭“零就业家庭”;

4、小病不出乡村,大病不出县城;

5、公交网络化,方便群众出行;

6、畅通民意渠道,为民排忧解难。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扩大养老、失业、工伤和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抓好限价商品房、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加快和谐沁水建设步伐。

(十二)抓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公正。抓好党管武装工作,解决制约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瓶颈问题,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良好氛围。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及时有效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突出问题。重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加大对煤矿、非煤矿山、煤层气企业、森林防火、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公共场所的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坚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着力推进“平安沁水”建设。不断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财力向农村、基层、困难群体和公共服务领域倾斜,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三,运用生态发展规律,创造良好的空气圈、水源圈、土壤圈

一手抓绿化、一手抓文化,应当是沁水城乡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要彻底改变没人的地方林木葱茏、鸟语花香,有人的地方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林疏草少。创优解决“三圈”环境,使人们由短寿变长命,是执政党不可推脱的责任,也是中华民族为防止继续使地球变热的奉献。

(十三)抓“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绿色沁水”。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突出抓好沿路增绿、空地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近山植绿,积极开展林业生态文明乡村、社区、企业、矿区和单位创建活动,不断加快“省级林业生态县”和“全国绿化模范县”建设步伐,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53%以上,切实让全县人民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享有更多的青山绿地。

(十四)抓节能降耗减排,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积极推广低碳技术,大力推进低碳生产,推广使用煤层气、沼气、秸杆气等清洁能源,积极实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节能减排工程,从源头上降低碳排放。要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全循环”的原则,以能源原材料产业为重点,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引导创建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加快培植循环经济骨干产业链条,让循环经济成为我县的主导型经济。到“十二五”期末,主要污染物减排实现明显下降,低于全省削减目标。

(十五)抓生态环境保护,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大力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有序开发利用土地、水利、矿产等资源,严格新上项目环评和能评工作,严禁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向我县城乡转移,决不能让今天的引进项目成为明天的治理重点。积极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着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高标准治理煤矿、非煤矿山、煤层气等资源开采区所造成的水位下降、植被沙化、空气污染等问题,全力维护群众利益,坚决遏制生态恶化;要持续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优化环境空气质量,县河、沁河水质稳定要达到三类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要实现全面达标,让群众生活的更放心、更舒心、更称心。

第四,运用政治发展规律,让公共权力接受多方监督,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网络时代政治的最大特点是公开透明,离公开透明越近,与党心民心越近;离公开透明越远,与庸俗腐败越近。

(十六)抓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进一步完善民主权力保障制度,支持人大、政协机关依法履行职能,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大力开展“六五”普法工作,不断完善法律服务制度,提高全社会法律素养,增强政法机关的社会公信力,维护司法公正。

(十七)抓民主党派监督。切实加强统战工作,深入实施“同心品牌工程”,充分利用统战优势,积极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凝心聚力,促进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五大关系的和谐。

(十八)抓人民团体监督。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侨联等人民团体按照法律、法规和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人民的监督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激发社会活力。

(十九)抓新闻媒体监督。要保障新闻媒体的权利与自由,欢迎新闻媒体的监督,充分发挥我县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的监督作用,大力开展公开批评和公开自我批评。

第五,运用党的建设规律,发挥领导全县科学发展的核心作用

党的建设规律是决定我们掌握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生态发展规律、政治发展规律中的规律,起着核心的决定作用。小平同志早就教导我们: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关键在领导核心。县委要把党的建设放在重中之重,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谁不抓党建,谁就不能当领导干部;谁不把党建放在首位去抓,谁就不是一位好的领导干部。

实现转型跨越,建设“四民(名)”式的“三晋十强”,关键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带头作用。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全县的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十)抓思想政治建设,先进理念引领发展。要按照提高理论素养、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县、乡党委中心组要率先抓好学习,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坚持学习,广大党员要积极开展学习,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县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谐的精神纽带。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经常走出县外、走下基层,用心寻找改革创新的案例,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把读有字书和读无字书结合起来,争当勇立时代潮头、勇于开拓创新的先行者,努力营造求新求变、开明开放的浓厚发展氛围。

(二十一)抓干部队伍建设,提升能力加快发展。要认真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把选好人、用准人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导向,坚持在工作中了解干部、考验干部、考察干部,真正让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老实干部脱颖而出,让作风过硬、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吃香走红”。学习、研究、参考中纪委、中组部在江苏省睢宁县、河北省成安县和成都市武侯县开展的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的做法。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三位一体”考评体系,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探索完善县委全委会和常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制。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更好地关心照顾离退休干部。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组织实施好“百名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大力实施党政人才培养、企业人才培育、技能人才培训“三大工程”。

(二十二)抓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础促进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大先进典型的培塑、宣传力度,着力抓好先进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以“三级联创”为载体的各类创建活动,大力实施基层党建“五大工程”,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企事业单位、机关、社区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关心照顾老党员,帮扶困难党员,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十三)抓反腐倡廉建设,廉洁从政保障发展。要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建立健全思想教育、制度堵塞、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要进一步加强源头防腐、专项治理、监督制约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不断完善反腐倡廉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增强反腐败斗争的整体合力。要严肃查处滥用权力、谋取私利、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教育广大干部廉洁从政。同时,要尝试对资产在百万元以上的先富起来的企业家,进行德育教育,开展民评活动,防止生活腐败、赌博、吸毒、为富不仁的问题发生。

(二十四)抓干部作风建设,践行宗旨服务发展。工作贵在落实,转型必须苦干。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坚持以发展为重、以事业为重,坚守信条、不辱使命,工作再难,也要迎难而上;担子再重,也要勇于承担;问题再多,也要敢于面对;任务再大,也要全力完成。要强化群众观念、执行群众路线,视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困苦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先于一切,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要不讲客观、不找理由,全心全意办成办好;要转变工作方式、深入基层实际,大力开展党员干部下乡驻村活动,继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解难题,真正以实干赢得人心,用实事造福人民!

(二十五)抓工作方法转变,健全机制推动发展。工作方法是理论和实践的纽带与管道。没有好的方法就会使路线、方针、政策与实践脱节。事实证明,寻找问题、公开问题、解决问题、追究责任、案例教育,就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我们要在全县上下加以推广、认真执行,以此推动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同志们,建设干部入民心、工作入名次、产品入名牌、幸福指数入名首的“三晋十强县”,是我们这一届县委肩负的历史重任,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干部入民心,就是要求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敢于担当、勤政务实、清正廉洁,做一名人民信任、群众拥护的好公仆。工作入名次,就是要求我们各项工作都要争先进位、勇创一流,确保在晋城名列前茅、在全省排位靠前、在全国榜上有名,进一步增强我县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产品入名牌,就是要求我们紧紧依托我县的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国有档次、成规模、叫得响、叫得亮的煤、气、电、化工、农产品、旅游等知名品牌。幸福指数入名首,就是要求我们不仅经济总量要翻番,而且人均占有要靠前;不仅发展指数高速度,而且发展水平高质量;不仅拥有别的地方拥有的物质条件,而且拥有别的地方没有的生态宜居环境。

同志们,中共沁水县委坚决响应省委提出的“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号召,确保“十二五”末农民收入翻番,市民收入翻番,干部生活水平翻番。我们的口号是:

让沁水人均收入不低、幸福指数最高,令全省人民刮目相看!

叫沁水城乡建设不俗,山水林文兼美,在全国诸县独树一帜!

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1356”总体发展思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领导变作风,转型跨越、政府变职能,为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建设干部入民心、工作入名次、产品入名牌、幸福指数入名首的“三晋十强县”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经典党代会报告

经典党代会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这次党代会,在合肥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合肥市委组织部的有力指导下,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会议听取了市委、市纪委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巢湖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开展了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工作,开得很成功。会议期间,各位代表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彰显了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对巢湖事业的无限深情。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各位代表和合肥市委组织部各位领导,向为会议召开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即将过去的2015年,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谋全局、管方向、抓大事,坚定了“安徽争五强、全国进百强”的目标追求;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营造了“镇街比贡献、部门比服务”的浓厚氛围;我们聚精会神抓党建,强基层、打基础、创基业,夯实了“共图巢湖强、同圆巢湖梦”的政治保障。大家一致认为,即将过去的“十二五”,是巢湖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的五年,是巢湖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的五年,是巢湖城乡面貌展现新形象的五年,是巢

- 1 -

湖民生民计获得新改善的五年,是巢湖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的五年。

回望“十二五”,阳光在脸上绽放;展望“十三五”,豪情在胸中升腾。前不久相继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四次全会和合肥市第十次党代会年会,为我们加快未来五年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合肥市委决策部署上来,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和魄力、苦干实干的作为和贡献,推动巢湖在新的发展征程中铿锵前行,砥砺赶超。

一、巢湖赶超,希望在前,务必咬定目标不放松

“善谋者胜,远谋者兴”。谋划好“十三五”的发展,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综合判断,巢湖在“十三五”实现赶超,大有希望。

第一,希望来自于基础良好,机遇难得。巢湖本就具有优异的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加上区划调整以来的等高对接,发展理念得到更新,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城乡面貌显著改观,跨越赶超的基础十分良好。同时,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双节点城市,主城合肥发展势头空前强劲,而巢湖作为新兴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迎来更强的辐射带动,享受更多的利好机遇。

- 2 -

第二,希望来自于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只有目标的明确,才能带来发展的高效。我们适应形势新变化、立足阶段新特征、顺应群众新期待,提出了“安徽争五强、全国进百强”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谋划了“五个坚持”的路径,即,坚持“特区思维”,推动居巢经开区优先发展;坚持“板块意识”,引导各个镇(乡)街竞相发展;坚持“提质增效”,实施三次产业转型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引导城市乡村一体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加快活力释放助推发展。阶段成果证明,这个目标,是切实可行的;这些路径,是行之有效的。只要我们咬定目标,坚守路径,巢湖就一定能迈进省内第一方阵、全国第一梯队。

第三,希望来自于上级关心,外界关注。合肥市委市政府一直对巢湖的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大力支持。随着巢湖发展的升温,市场更加看好巢湖,客商更为关注巢湖。特别是下半年以来,中铁、中广核、中节能、万达、恒大、红星美凯龙、大润发、阳光电源等央企和著名民企,纷纷“抢滩”巢湖,一些重大项目向巢湖布局,很多配套要素向巢湖汇聚。

第四,希望来自于干群合力,人心思进。广大人民群众热切盼望巢湖加速崛起,再创辉煌。各级干部亲力亲为,各套班子共识共为,各行各业努力作为,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岗位当阵地守,大兴落实之风,强化落实之功,形成了“上下同心、目标同

- 3 -

向、工作同步、风雨同舟、大业同创”的发展氛围。

可以说,当前巢湖的发展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动能强劲。只要我们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负重赶超的姿态、奋发有为的状态,抢抓机遇、抢先发展、抢占高点,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就一定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再上发展新台阶,把巢湖打造成为一颗最闪亮的县域经济之星,将巢湖培育成为一朵最绚丽的城乡统筹之花。

二、巢湖赶超,重任在肩,务必精准发力不偏向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巢湖全面加快科学发展、负重赶超的关键之年,做好2016年工作至关重要。

2016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四次全会、合肥市第十次党代会年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改革开放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大力实施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双创驱动、城乡统筹战略,加快调转促,倾情惠民生,聚力抓党建,为奋力实现“安徽争五强、全国进百强”目标、加快建设“产业高地、旅游胜地、生态之城”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围绕这个总体要求,必须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到改革

- 4 -

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去,精准发力,重点突破。

第一,坚持创新发展,让产业筋骨“壮起来”

以创新为引领,重构更有竞争力的区域发展格局,建立更具特色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向五大板块要支撑。五大板块如人之五指,张则灵活机动,合则坚强有力。五大板块强,巢湖经济兴;五大板块盛,巢湖发展旺。居巢经开区板块要推进“一区三园”深度融合、错位发展。现状区域要做优食品产业,发展装备制造产业,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银屏区域要重点培育碳酸钙纳米粉体材料、生物科技和港口物流产业;夏阁区域要重点发展镁基轻质合金材料产业;黄麓区域要重点发展教育、创意、健康养老产业,加快建设创新型园区。“中黄烔”板块要重点培育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生活性服务业,让项目和产业落在山水之间,实现“步步有风景、处处有产业”,形成安徽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业态布局和产业生态圈。当前,要加快推进中铁健康养老、皖新滨湖文化旅游港、香岛生态农业旅游等重大项目。城区板块要坚持“产城融合、人气集聚”,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盘活闲置地块、厂房、楼宇资源,培育一批“有就业、有税收、有环保、有形象”的特色都市产业。巢北板块要以阳光电源项目为突破,培育一二三产兼容新业态,打造振兴巢北经济主引擎。巢南板块要破解思维桎梏,为渔网渔具企业插上金融、科技的“翅

- 5 -

膀”,并依托大型建材企业延伸发展静脉产业。二是向项目建设要后劲。要谋划有方。结合“十三五”规划,善于从国家政策中寻找项目、从市场需求中寻找项目、从现有产业中寻找项目、从资源利用中寻找项目,谋划一批事关巢湖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要落地有声。各级领导干部要争当“项目局长”、“项目书记”、“项目市长”,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由图纸变为工地、变为厂房、变成写字楼、变成生产线。严格实行“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确保在谈的大润发等项目落地生根,在建的富煌重钢三期等项目早见成效。三是向产业升级要动力。做精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农业“接二连三”功能,促进农业与旅游、健康养老等深度融合。积极培育一批特色化现代农业基地,引导光明槐祥、富煌三珍等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力争全市农副产品深加工产值跃上“两百亿平台”。做强新型工业。以云海镁业、皖维高新、宜安科技等项目为龙头,促进新材料产业向汽车零配件、液晶显示、航空航天等领域延伸;以阳光电源、中节能、中广核等企业为基础,重点发展新能源产品制造和示范应用,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做优现代服务业。依托高铁、港口优势,借力“互联网+”,大力发展物流、电子商务,差异化吸引金融与类金融项目,创建双创示范城。以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为目标,加快建设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的- 6 -

“先行区”。

第二,坚持协调发展,让城乡一体“快起来”

在更高层次上促进城乡协同联动,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让城乡统筹的步伐在合肥率先,并引领全省。一要建设品质新城。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加快打造干净、秀美、精致的“品质巢城”。规划上求“全”不弃“微”。既要考虑城乡空间形态,又要考虑城乡功能布局;既要划定“红、绿、蓝、紫”控制线,又要划清绿色廊道和河湖水系生态脉络。大到道路桥梁、标志建筑、城市公园,小到灯光设计、绿化苗木、人行道板,让每一项规划都经得起历史检验和群众评判。建设上抓“大”不放“小”。在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十大工程”的同时,扎实推进背街小巷亮化、公厕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和小广场、小游园、垃圾中转站、停车场等民生项目建设,让市民从平常生活中感受变化、分享实惠。管理上顾“近”不失“远”。既立足当前,更着眼长远,不断完善“路段长”制等长效管理体制机制,做到标本兼治。鼓励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实现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二要展示乡村新貌。在启动7个中心村建设过程中,注重结合特色产业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土地复垦整理,探索“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美好乡村建设新模式。深入开展“三线

- 7 -

三边”环境整治,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三要弘扬文明新风。大力引导市民守护、传播、弘扬文明,使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让文明风尚广泛传播。严格对标“测评体系”,开列问题清单,逐个销号推进,确保创城工作“两年上台阶”。要着力打造一批在合肥乃至全省“叫得响、拿得出”的志愿活动、道德风尚、巾帼服务和乡贤文化品牌。要积极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弘扬有巢氏文化,繁荣节庆文化,传承非遗文化,培育乡土文化,切实提升文化惠民水平。要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巩固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思想基础。

第三,坚持绿色发展,让生态名片“亮起来”

深入实施“四大专项行动”,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让“生态”成为巢湖最亮的名片。一是发展坚守“绿色化”底线。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坚持做到“五个坚决不”,即,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不引进;环评审核不过关的项目,坚决不落户;“三同时”不到位的项目,坚决不启动;在线监测不过关的项目,坚决不放行;没有达到环评标准的项目,坚决不生产。二是建设彰显“绿色化”特色。加快环巢湖生态示范区项目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力争不让一滴污水流入巢湖。倡导“农村绿化学浙江,城市美化学上海”,积极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在城区,把一些小地块、小节点、小街巷绿化起来,打造城

- 8 -

市的天然氧吧,市民的“口袋”公园。在镇村,充分利用一流的资源禀赋,做好山水文章,用低碳理念规划好城镇特别是环湖七镇建设形态。三是体制保障“绿色化”进程。加快城乡环境保护制度创新,用制度来落实环境保护责任,用制度来保障合法环境权益。注重运用法治思维,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严格落实新《环境保护法》,对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严厉打击、严惩不贷,真正为子孙后代留下钟灵毓秀的山、清澈灵动的水、浑然天成的自然生态环境。

第四,坚持开放发展,让内生动力“强起来”

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开明的举措,敢走新路、敢破难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不竭动力。一要紧盯招商这个发力点。全市要迅速掀起招商引资热潮。突出重点抓招商。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大合肥四大重点区域,整合招商资源,配强招商力量,提高招商实效。转变理念抓招商。既要“喜新恋旧”,紧盯新项目、培植新税源,厚爱老项目、善待老客户;又要“好高骛远”,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既要“贪大求洋”,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国内200强、行业50强、大型央企、知名民企和外资、外企;又要“委曲求全”,为补齐产业短板、成全产业链条,甘愿付代价、花本钱。提高本领抓招商。通过公开选拔、加强培训等途径,打造一支“既懂政

- 9 -

策,又懂专业,还懂谈判”的招商队伍,力争招来一批顶天立地的“高大上”,引进一批竞领风骚的“专精特”。二要优化环境这个引力场。树立“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理念,以革自己命的决心和勇气,推进简政放权,用“两单”模式推进工作,把该放的放到位,把该管的管到位。要更加尊重、关心、爱护企业和企业家,按照“精准化、专业化、特色化”要求,主动服务不推诿、协调服务不扯皮、高效服务不拖沓,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竭尽所能引导更多的企业主成为企业家,进一步擦亮“选择巢湖就是选择发展、投资巢湖就是投资未来”的营商品牌。三要激活改革这个助力器。有的改革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必须铆足干劲、全力推进。对于上级要求的“两权”抵押试点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等,要积极承接,主动出击;对于已出台方案的乡镇(街道)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等,要加速推进,早日见效。有的改革时不我待、势在必行,必须大胆探索、主动作为。比如,巢湖城镇投公司、矿业公司、经开区投资公司、巢湖投资公司等“四大平台”,事关长远发展,如果建设好了,我们推进发展的工具就更多,抓手就更牢,活力就更强。

第五,坚持共享发展,让民生福祉“厚起来”

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要求,做到“身在机关,心系民生事;扎根群众,常解百姓忧”,实现“只要在- 10 -

巢湖就业创业,就能在巢湖安居乐业”。要抓好教育这个最长远的民生,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实施“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培养工程,办出人民满意的“好教育”。要抓好就业这个最根本的民生,强化大学生创业中心、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和管理,扎实做好就业培训、就业援助和就业服务,最大限度地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要抓好社保这个最基本的民生,不断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互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困难群体长效帮扶机制,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户”、“五保户”、“三无人员”等群体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抓好扶贫这个最现实的民生,突出精准导向,强化责任落实,确保贫困人口在2016年精准、一个不落地脱贫。要抓好健康这个最紧要的民生,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加快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要抓好稳定这个最普惠的民生,坚持依法治市,坚决摈弃“和稀泥”、“花钱买安”式的维稳观,在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中维护公平正义。深化“平安巢湖”建设,健全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从源头上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抓好国防动员、优抚安置、双拥共建,深化军民融合发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防控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 11 -

三、巢湖赶超,关键在党,务必强基固本不动摇

践行“三严三实”,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巢湖赶超提供坚强的思想、组织和政治保证。

第一,着力锻造堪当重任的先锋队。新形势下,党的组织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不能停滞。一要夯实基层基础。始终坚持“精兵强将”充实基层、“真金白银”投向基层、“最优资源”倾斜基层,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认真组织开展市乡两级党委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村(社区)书记,实现机关事业单位选派第一书记到村(社区)全覆盖。积极推进区域化党建,组建党建联盟,开拓党建新空间,打造党建新亮点。二要激发干部活力。我们干事业的好境界是“既出成绩、又出干部”,我们用干部的高境界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要引导党员干部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才华体现在会干事上,把价值定位在干成事上,只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确保谋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要强化“勤政档案”运用,以勤考绩,以勤问效,公正客观评价干部、阳光规范选用干部,让“铁军”队伍日益壮大。三要发挥党员作用。注重在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民工和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扎实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 12 -

第二,着力树牢真抓实干的风向标。一位大哲学家说过,“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要殚精竭虑,夙夜在公,积极投身“镇街比贡献、部门比服务”的干事创业大潮。一要苦干比精神。“一勤天下无难事”。要发扬“5+2”,“白加黑”的作风,任劳任怨、实干苦干,班上不够班下补、白天不够晚上补、平时不够假日补,比别人吃更多的苦,留更多的汗,争取把别人干不成的事干成功,把别人能干的工作干出色。二要快干比效率。以抢的意识、争的态度,主动出击而不坐失良机、未雨绸缪而不临阵磨枪,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做到建议走在决策前、主意走在措施前、工作走在别人前。养成雷厉风行、干事利落的作风,做到反应快、节奏快、执行快,对作出的部署立说立行,对交办的事项即领即办,对当日的工作日清日毕。三要大干比魄力。“天再高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接近阳光”。要以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豪气,敢打敢拼、舍我其谁的锐气,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充当“突击队”,甘当“排雷手”,勇当“急先锋”,面对困难不退缩,越是艰难越向前,不达目标不罢休,不获全胜不收兵。

第三,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好环境。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关键是要让廉政责任落实到位,让见贤思齐蔚然成风,让党纪法规约束有力。一要落实“两个责任”。各地各单位党组织

- 13 -

书记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对反腐倡廉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对违法违纪现象,不包容迁就,不遮短护丑。纪检监察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督责任,把主业聚焦到执纪监督和查办案件上来。二要纠正“两种认识”。随着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有些干部产生了“为官不易、为官不为”、“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等错误思想,这是对反腐认识的不到位、对党性修养的不自信、对岗位职责的不作为。特别是现在,我们有做不完的工作,大家务必主动担责、积极作为。只要是公心从政、用心干事,组织上坚决予以支持。三要坚守“两条底线”。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守住党纪国法、思想道德这两条底线,在脑中绷紧一根“弦”,在心里多上一把“锁”,不以“小节无碍”宽容自己,不以“下不为例”开脱自己,以严为范、防微杜渐,做到让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让自己安全、让家人幸福。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结束讲话之前,我想套用我的北大校友卢新宁的话与大家共勉——无论巢湖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巢湖;你怎么样,巢湖便怎么样;你是什么,巢湖便是什么;你有光明,巢湖便不黑暗。我们都是康庄巢湖宏伟进程的推动者,都是大美巢湖壮丽画卷的描绘者,唯有付出全部的心血,倾注所有的热情,才能担当时代重任,不负人民重托。

- 14 -

各位代表、同志们,宏伟蓝图令人向往,美好前景催人奋进。明天的巢湖,天更蓝,水更清,山川更秀美,生态更宜居;明天的巢湖,物更阜,民更丰,百业更繁荣,人文更鼎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合肥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大志、担大任、吃大苦、创大业,拼搏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奋力实现“安徽争五强、全国进百强”目标,加快建设“产业高地、旅游胜地、生态之城”,为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15 -

第五篇:党代会报告(定稿)

中国共产党鞍钢设备检修协力中心 第三次代表大会材料之一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为打造一流专业化检修队伍 建设国内冶金行业一流设备检修企业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鞍钢设备检修协力中心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穆 铁 健

2012年7月27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中国共产党鞍钢设备检修协力中心第二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报告,请审议。

一、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2007年10月召开的设备检修协力中心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一流专业化检修队伍和建设国内冶金行业一流设备检修企业”的工作目标。五年来,在集团公司党委的领导下,中心党委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和职工群众,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始终秉承“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精品检修,诚信服务”的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保障钢铁主业设备稳定运行,完成了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其标志是:

----着力优化检修资源,变革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大力实施“区域有分工,整体有合作”的无界面检修模式,实现了检修资源共享。并按照检修作业技术难,经常发生;技术难,不经常发生;技术不难,经常发生;技术不难,不经常发生的“四象限”划分原则,在综合分析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基础上,完成了对检修区域、作业项目及人员状况的梳理,科学界定了核心业务,为人力资源科学配置奠定了基础。以提高专业化设备检修体制运行效率为目标,完成了作业区的整合,为下一步开展人力资源优化奠定了基础。

----着力夯实基础工作,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实现了制度、标准、流程全覆盖。坚持开展贯章贯制及业务管理专项检查,有效地促进了各层级管理水平和执行能力的提升。按集团公司编制定员和岗位绩效薪酬体系的要求,规范了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稳妥地实施了岗位绩效薪酬体系改革。以本质安全为目标,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安全生产禁令,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显著增强,安全责任事故逐年递减,千人负伤率由2007年的0.73‰降低到目前的0.14‰。中心被评为鞍山市“安全生产标杆企业”。鲅鱼圈分部等5个单位被集团公司认定为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单位。

五年来,中心党委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流”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破解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在创新中实现五个加强。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带头实现自我安全”和“技术领航”活动已成为中心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载体和宽广平台。五年来,有2名党员被评为中央企业、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104名党员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1212名党员被评为中心优秀共产党员。

----全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确立了“宣传教育引导在前,经常性的预测和排查在前,防止矛盾激化的预案在前,扎实的思想工作和人文关怀在前”的“四前”工作原则,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注意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各项工作的有机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有机结合,营造了“人企”和谐的良好氛围。认真落实各级领导干部稳定工作责任制,针对不同时期职工思想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有的放矢地进行沟通疏导,理清工作思路、统一思想认识,保证了职工队伍的稳定。进一步完善扶贫帮困长效机制,建立了“温暖送万家”大走访长效机制,切实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成立“一帮一”帮扶对子129对,“群帮一”帮扶对子47对,共发放救济金228.18万元,救济12677人次。温暖工程救助912人次,救助金额182.35万元。

----高调弘扬工人阶级光荣传统,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外学内树”相结合,在广泛开展向郭明义、蒋东明学习活动中,树立了以“技术能手徐鑫明”、“工人发明家李新林”、“优秀青年志愿者谷松”为代表的一批我们身边的先进典型,大力弘扬正气,激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学先进、扎实工作比先进、岗位建功赶先进,振奋职工精神,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于集团公司党委的领导,得益于上级部门和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体党员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中共鞍钢设备检修协力中心第二届委员会,向多年来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的集团公司领导、兄弟单位、中心老领导,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广大党员和全体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中心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始终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同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解放思想,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工作面延伸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真正做到“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增强党组织的生机活力,不断推进工作创新,把党建工作同保产检修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切实做到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使考核指标定量化、具体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坚决纠正损害职工利益的行为,努力做到让职工群众满意;必须始终坚持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凝聚各方面人才和力量,努力把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必须始终坚持弘扬正气、典型引路,狠抓积极因素,塑造一支忠诚企业、忠诚岗位、忠诚事业的党员队伍。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心的各项工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职工队伍整体

常之举,尽非常之责。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工作重点为“两个一流”赋予了新的内容,对建设“两个一流”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集团公司的总体要求,全面提升保产检修、科学管理水平;全力服务钢铁主体、服务全体职工,为打造一流专业化检修队伍,建设国内冶金行业一流设备检修企业而努力奋斗!

(一)要在变革创新中建设“两个一流”

变革创新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唯有变革创新才能求生存求发展,唯有大变革才能带来大发展,大力推进变革创新是中心实现“两个一流”奋斗目标的强大动力。一是要围绕“三支队伍”建设,推进变革创新。统筹抓好管理、技术、检修维护三支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大力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做好管理、技术和检修维护人员的技术等级序列评聘工作,畅通全员岗位成才“绿色通道”,力争到2015年底,管理和技术岗位高、中、初级职称比例达到20:40:40,生产服务岗位高、中、初技能等级比例提高到40:45:15。二是要围绕企业管理升级,推进变革创新。全面夯实基础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制度管理体系、流程管理体系、岗位管理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持续推进管理创新,形成管理提升长效机制,抓住“短板”,突破难点,实现企业管理工作全过程的闭环管理。三是要围绕人力资源优化,推进变革创新。按照“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改善结构、提升素质、持续发展”总体

鉴先进经验,进一步夯实基础管理,提高劳动效率和检修质量。要以降低钢铁主业备件费和维修费为出发点,在降低检修成本和备品备件消耗上下功夫,千方百计提高设备运行质量,确保设备“安全、稳定、经济、高效”运转。大力开展“双增双节”、修旧利废、回收废钢铁和以提升劳动生产率,降本增效为重点的群众性自主创新活动,努力为集团扭亏为盈多做贡献。

(四)要在和谐稳定中建设“两个一流”

和谐稳定是中心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职工群众是中心发展的力量源泉,全心全意依靠职工是中心实现“两个一流”奋斗目标的前提条件。必须把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尊重职工,信任职工,关心职工的身心健康,关注职工合理诉求,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保证职工人身安全是维护职工根本利益的重中之重,要时刻紧绷安全生产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不断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构建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禁令,广泛开展班组(岗位)“安全达标”活动,努力培育安全文化,不断提升班组自主安全管理水平,形成自下而上的安全工作管理新格局,促进中心向本质安全方向发展。要完善“温暖送万家”大走访及扶贫帮困长效机制,扩大“一帮一”、“群帮一”帮扶范围,形成上下联动的帮扶体系,切实为职工排忧解难,营造和谐氛围。

三、全面加强党建工作,为建设“两个一流”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思想动力

1价,进一步探索完善党建工作定量考核的方式方法。按照“规范、务实、有效”的标准要求,以争创鞍钢党支部工作示范基地、创建“样板”党支部活动为抓手,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党支部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总结提炼并形成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一线党支部工作模式。进一步扩大“样板”党支部覆盖率,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解决“空白班组”问题。通过培养、培训、岗位调整、组织选派等办法,选优训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专兼职党务人员“融入、进入”能力和业务水平,全力打造一支职业化、复合型的党务工作者队伍,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提档升级。

认真落实《鞍钢党员教育管理条例》,以实施党员目标管理为依托,不断完善党员目标管理流程,紧密结合党员岗位职责量化考核指标,实现对每名党员的有效管理和考核,增强党员自我教育、解决自身问题、实现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促进党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广大党员要紧密围绕保产检修、安全生产、降本增效、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重点难点工作,积极参与到党内各项主题实践活动中来,立足本职,岗位争优,把化解“危机”度“寒冬”、岗位对标降成本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生动课堂和实践平台,作为检验自身作用发挥的“标尺”,做到在思想上领航、业绩上领航、技术上领航、作用上领航。要以“三亮、三比、三评”和共产党员工程活动作为党员创先争优的基本载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员新形象。要以实施“双培养”工程为载体,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努力把生产技术骨干、高技能人才和一线班组长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岗位先锋和骨干,不断提高党员队

3现、培养、选树、宣传先进典型个人和群体,大力弘扬正气、营造风清气正的和谐发展氛围。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按照鞍钢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目标要求以及冶金行业一流设备检修企业的标准,将提升文化建设水平作为催发动力、激发活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抓手,将中心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升华发展,努力将各种先进理念融入到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加强法制教育和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法规意识,打造平安企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领导人员廉洁自律教育力度,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使各级领导干部以敬畏之心、忠诚之心看待手中的权力,增强各级党员干部和管理人员拒腐防变能力,打牢廉洁从政的思想政治基础。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大力开展读书思廉、履行廉洁承诺等系列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加强工区纪检监察的基础建设,形成运转有效的运行机制。加强效能监察工作,使效能监察融入生产经营和管理,成为完善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提高查处案件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立案率、结案率达到100%。

(六)加强对群团工作的领导

落实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工建责任制,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组织的领导,支持他们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

下载东营党代会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营党代会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代会报告2011

    团结一心,抢抓机遇,真情实干,奋发图强 为开创龙门所经济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龙门所镇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3月9日) 李晓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中......

    党代会报告

    抢抓机遇共促发展,真抓实干齐推振兴 全面开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新局面 ——中共***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2011年 月 日) (讨论稿)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县*......

    党代会报告(2011)

    抢先发展 矢志跨越 为建设苏南现代化一流强镇而不懈奋斗 ── **镇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这次大会是我镇在新时期下召开的党内一次盛会,是我们在“十二五”开......

    2011党代会报告

    谋发展 促和谐 为实现海龙街道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李矫同志在海龙街道党代表会议例会上的报告 (2011年12月12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海龙街道2011年党代表......

    党代会报告

    加强党的领导 促推跨越发展 努力建设环境优美 文明富裕新阳城 ―――-在中国共产党阳城镇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王 江 荣 (二0一一年五月十三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中国共......

    街道党代会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中国共产党**街道第一次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今天胜利召开了,这次大会是按照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要求,适应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形势需要而召开的。大会的主要任务是......

    党代会报告

    党代会报告各位代表、同志们:我受xxx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审议。一、八年来的工作回顾和基本经验过去的八年,是我矿改革发展极不平凡的八年。矿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党代会报告

    党代会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受xxx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审议。一、八年来的工作回顾和基本经验过去的八年,是我矿改革发展极不平凡的八年。矿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