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部地区享受东北老工业基地及西部开发的有关政策
中部地区享受东北老工业基地及西部开发的有关政策
政策法规
加入时间:2006-06-08 08:15:41 来源:rtwei 访问:2142
【编者按】 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了中部地区崛起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给予支持,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执行。市发改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紧盯国家有关政策动向,认真研究分析政策规定,现将我们收集整理的相关内容予以刊载,供各级领导参考。
中部地区享受东北老工业基地及西部开发的有关政策
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有如下政策:在增值税转型、厂办大集体改革、社会保障等方面,比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给予支持。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执行的有:扶贫开发、金融信贷以及建设项目安排。现将搜集的内容整理如下:
一、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
《规定》对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大连市从事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冶金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农产品加工业产品生产为主(产品年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50%以上)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发生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准予按规定抵扣:
1、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和实物投资,下同)固定资产;
2、用于自制(含改扩建,安装,下同)固定资产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
3、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凡出租方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租赁业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的规定缴纳增值税的;
4、为固定资产的支付的运输费用。
二、实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1、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东北地区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除外),可在现行规定折旧年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折旧年限。
2、缩短无形资产权摊销年限。东北地区工业企业受让或投资的无形资产,可在现行规定摊销年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摊销年限。但协议或合同约定有的无形资产,应按协议或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进行摊销。
3、提高计税工资前扣除标准。东北地区企业的计税工资税前扣除标准提高到每月人均1200元。
三、厂办大集体改革
对能够重组改制的厂办大集体,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原国家经贸委等八部委《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采取多种方式,重组改制为产权清晰、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
对不具备重组改制条件或亏损严重、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厂办大集体,可实行关闭或依法破产。
(一)有关资产和债权债务处理
厂办大集体长期使用的主办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可实行无偿划拨,用于厂办大集体企业安置职工所需的费用。
厂办大集体使用的主办国有企业的行政划拨土地,应依法办理土地划转手续。不改变土地用途的,经所在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并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改变土地用途的,如改变后的用途符合《划拨用 地目录》(国土资源部令第9号)的,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不符合的,应依法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并允许将土地出让收益用于支付改制成本。
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之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发生的债权、债务可进行轧差处理,轧差后主办国有企业欠厂办大集体的债务,由主办国有企业予以偿还;轧差后厂办大集体欠主办国有企业的债务,在厂办大集体净资产不足以安置职工时,由主办国有企业予以豁免,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冲减国有权益。
厂办大集体拖欠的金融债务,依据《国务院关于在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加强金融债权管理的通知》(国发明电[1998]4号)的有关规定处理。
厂办大集体的历史欠税,统一执行国家处理东北地区企业历史欠税的有关政策。对改制过程发生的资产置换以及土地、房产、车辆过户等各项税费,可按现行有关规定给予减免。
厂办大集体拖欠职工的债务,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法予以合理认定,并制定债务清偿计划,通过资产变现等多种方式积极筹集资金予以偿还。
(二)职工安置和劳动关系处理
厂办大集体改制、关闭或破产的,要与在职集体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标准按照原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有关规定执行。
厂办大集体可用净资产支付解除在职集体职工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净资产如有剩余,剩余部分作为主办国有企业持有改制企业的股权,也可向改制企业的员工或外部投资者转让,转让收益归主办国有企业所有。
厂办大集体净资产不足以支付解除在职集体职工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的,差额部分所需资金由主办国有企业、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共同承担。其中,对地方国有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中央财政补助30%;对中央企业及中央下放地方的煤炭、有色、军工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中央财政将根据企业效益等具体情况确定补助比例,原则上不超过50%。关闭、破产厂办大集体职工按规定领取经济补偿金。经批准,可将关闭、破产厂办大集体使用的主办国有企业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法律限制转让的除外)收益用于安置职工。
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或工龄已满30年、再就业有困难的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可实行企业内部退养,发放基本生活费,并按规定继续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达到退休年龄时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具体办法由地方人民政府、主办国有企业和厂办大集体协商确定。
对再就业有困难且接近内部退养年龄的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在解除劳动关系时,经企业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签订社会保险缴费协议,由企业为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不支付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缴费方式、缴费期限及具体人员范围等由当地人民政府确定。
对在主办国有企业工作10年以上、已经与主办国有企业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主办国有企业要与其进行协商,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按照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的安置政策予以安置。
对在厂办大集体工作或服务的主办国有企业职工,已与厂办大集体签订劳动合同的,可执行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的安置政策;未与厂办集体签订劳动合同的,由主办国有企业妥善安置。
四、社会保障政策
厂办大集体职工解除劳动关系领取经济补偿金以后,按国家规定接续各项社会保险关系。符合条件的,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厂办大集体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前,欠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应足额补缴。个人欠缴部分由个人补齐;企业欠缴部分,经有关部门认定后,可制定补缴计划,分期补缴,但企业缴费划入职工个人帐户部分和职工个人缴费部分应一次性补齐。关闭、破产的厂办大集体确实无法通过资产变现补缴的社会保险欠费,除企业缴费中应划入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部分外,可按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后核销。
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经认定已无生产经营能力、确实无力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厂办大集体,不再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其已退休人员由民政部门按企业所在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月发放生活费。
厂办大集体的困难职工,凡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应按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与厂办大集体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再就业扶持政策,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落实西部大开发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 对设在西部地区,以国家规定的鼓励类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其当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企业总收入70%的企业,实行企业自行申请,税务机关审核的管理办法。经税务机关审核确定后,企业方可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主管总税务机磁提出书面申请并附送相关材料,累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上报,第一年报省级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第二年及以后年度报经地、市级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执行。
凡对投资项目是否属于鼓励类项目难以界定的,税务机关应当要求企业提供省级以上(含省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并结合其他相关材料审核认定。
对在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基础产业的企业,且上述项目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实行企业自行申请,税务机关审核的管理办法。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内资企业自开始生产经营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中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兼营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业务如何享受税收优惠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209号)的规定执行。
企业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附送相关材料,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上报,第一年报省级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第二年及以后年度报经地、市级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执行。
上述企业同时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条件的,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时,按15%税率计算出应纳所得税额后减半执行。
前款所称企业,是指投资主体自建、运营上述项目的企业,单纯承揽上述项目建设的施工企业不得享受两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所得税的政策。
六、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加大西部地区项目开发工作力度的指导意见 支持西部开发的重点:
开发银行支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结合国家“十一五”计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开发银行支持的项目既要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也要有一定的经济效益。重点支持败类项目。
(一)集中力量支持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的建设。(二)积极介入欧亚大陆桥、长江大道、西南出海通等主要交通干线的建设。(三)“十五”期间重点支持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四)促进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和高科技产业项目的实施。“十五”期间,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要积极跟踪,提前介入,重点支持:
1、铁道。支持西部地区扩大路网建设和西部与其他地区的区际间铁路通道建设,以及开辟国际通道。
2、公路。支持“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和西部八条通道公路项目的建设。
3、民航。重点支持省会城市干线机场扩建改造,有选择地支持重点支线和旅游机场项目建设,以及民航企业大中型配套项目建设。
4、电力。支持三峡、龙滩、小湾等一批大型水电项目建设;积极支持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支持优质的火电(低耗高效)项目及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建设;支持电网建设。
5、城建。重点支持省会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适度支持有影响的地区级城市。突出体现对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系统项目的支持力度。
6、水利。重点支持以城市供水为主的项目;支持有市场、有效益、有还贷能力的以供水和发电为主的水利项目。
7、石油天然气和石化。重点支持以“西气东输”为标志的天然气上、中、下游配套项目,继续支持西部石油天然气产能建设项目,以及有市场潜力的石化项目。
8、电信。重点支持以通信网络为主的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支持有市场和还贷能力的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数据网和传输网改扩建项目,以及广播电视传输网的整合和改扩建项目。
支持的方式:
本着既要支持西部大开发又要防范金融风险以及对西部地区信贷支持应与西部地区对债务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开发银行支持西部大开发的信贷支持可具体化为中央财政及金融协调支持、地方财政与金融机构协调支持、发挥市场机制增强特色经济支持等方面建立起中央、地方、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等各个方面共担责任,分担风险的信用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主要从以下四个层次上为西部开发提供信贷支持:
一是以中央财政支持为主的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项目(如铁路、公路、民航、交通基础设施、大型水利水电及部分生态环境项目);
二是以地方财力支持为主的项目,主要是建立在地方政府信用基础上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三是可把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的工业、农业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高科项目;
四是可按正常风险原则提供长期贷款的石油天然气项目等。
第二篇:东北老工业基地演讲稿
当谈到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家都不陌生。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已经走过了60多个年头;从形成到发展缓慢再到振兴老工业基地口号的提出,全国都在这块土地上花费了很多心思。今天,东北工业区正在有序的发展和生产,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成
2.自建国后,工业一直占据东北产业的主体地位。
回顾建国50 年来东北工业产业结构的演进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缓慢
东北地区的经济带着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我国市场积极体制的不断发展,东北地区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
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提出
是继实施沿海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思想
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
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要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相结合,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进行国有经济布局和所有制结构的重组。
2.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产业优势: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
3.发挥政府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职能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矿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失业职工创造在就业机会。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以国有企业改组改制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企业技术进步成效显著,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稳步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就业形势有所好转。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三年,是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经济综合实力提高最显著、城乡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重大进展。
五.东北地区在振兴进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市场化程度低,发展活力不足。二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装备制造业产品配套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有待提高,原材料工业精深加工度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三是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仍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还很困难。
四是区内部分资源供给能力下降,一些流域、区域和海域环境污染相当严重。
五是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缓慢,社会、生态问题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六.根据上矛盾和问题,针对东北地区振兴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以下重大举措。
1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与产权制度,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积极培育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发展活力。2加快结构调整与升级。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3加快区域合作进程。建立区域协调互动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加速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区域合作,促进协调发展。
4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推进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积极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城市功能,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5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6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群众在实施振兴战略中得到实惠。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保持了年均9%以上的速度,这是我们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的重要条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优化全国经济发展格局,需要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更大贡献。同时,基于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要尽快提升东北地区在全国经济的地位。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战略。翻开当今的中国经济版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东部地区发展并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以及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正凸现东西互动、带动中部、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
拓展1: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重点
冰雪旅游——建设哈尔滨、吉林等冰雪旅游基地。发展高纬度极地滑雪旅游、山地冰雪运动旅游和大众冰雪娱乐旅游。
森林草原湿地旅游——重点发展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宁东部森林旅游,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草原观光、民俗旅游,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下游平原和大兴安岭等湿地生态旅游。
火山温泉旅游——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开发吉林长白山、黑龙江五大连池、内蒙古阿尔山等地的火山岩熔地貌观光、火山湖观光、科考旅游,发展温泉疗养、度假旅游。
工业旅游——保护最具代表性、反映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历程的工业文化遗产,重点在沈阳、鞍山、长春、大庆和齐齐哈尔等城市开发工业旅游项目,积极引导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工业旅游。
文化历史旅游——以红山文化遗址、高句丽遗址、渤海国遗址、辽宁“一宫三陵”等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核心,依托地方特色文化,发展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旅游。
边境旅游——完善丹东、珲春、绥芬河、黑河、满洲里和二连浩特等重点边境口岸城市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改善通关环境,丰富边境旅游内容。
拓展2东北地区部分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
在倡导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发的同时,要注意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保护。以下为限制开发地区和禁止开发地区。
1.限制开发区域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禁止非保护性采伐;继续实施天保工程;点状开发,集聚发展;发展生态特色产业。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扩大保护范围,控制农业开发和城市建设强度,改善湿地环境;发展农业和特色产业。
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区——禁止过度开垦、不适当樵采和超载放牧;实施必要的防治措施;加强城镇建设,集聚发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2.禁止开发区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0个,世界文化自然遗产5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6处,国家森林公园108处,国家地质公园12处。
第三篇: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相关问题及政策的思考
浅谈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相关问题及政策的思考选题背景:在经济实施供给导向型金融发展模式更能够发挥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带动经济振兴。我国东北地区发展落后,在这种现实面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应确立金融的核心地位,以确保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现状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表现为银行不良贷款比例高,金融态环境不佳,金融深化程度低,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迟缓,直接融资比重偏低等。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复建设问题
1.落后地区的开发过程中都出现过较为严重的重复建设问题
2.重复建设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3.东北地区为避免重复建设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内部控制问题.内部控制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
2.从新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东北地区相关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
3.根据内部控制的现状提出相关建议
(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环境建设问题
1.科技人才环境建设(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科技人才资源的存量、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应进一步完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科技人才环境,改善经济环境与人文环境,以便于发挥科技人才的效用)
2.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道德建设以及发展先进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条件,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对于东三省的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法制环境建设(加强法制环境建设,既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任务,也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保障,老工业基地振兴伴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法制的作用几乎无所不在,迫切需要法律框架的支撑)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
(一)东北地区落后的金融发展水平制约了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二)提升东北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对策
(三)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
第四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财税支持政策.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财税支持政策(1)
摘 要:一年多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初见成效,东北三省经济运行状况良好。但同时,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财税政策所能发挥的导向和调节作用。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 东北三省 财税政策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区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年多来,在国家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东北三省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迅速,经济效益提高明显,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取得了良好的开端。论文百事通2004年,东北三省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133.9亿元,同比增长12.3%,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增加值48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9.7%,是连续多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28亿元,同比增长35.5%.东北三省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231万吨,增长了15.3%,粮食产量和肉类产量的增幅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个百分点,为保障全国粮食供应稳定和稳定粮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省农民年均纯收入首次超过3100元,增长16.7%,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扣除价格因素外,增幅仍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基础地位得以加强,农民收入大幅提高。2004年东北三省失业比率比2003年有所下降,同时扩大再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在进一步完善。在扩大开放、引进外资的过程中,东北三省实际利用外资59.4亿美元,同比增长83.6%.虽其绝对值仍低于沿海地区,但增幅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际利用外资超过全国平均水平62百分点左右,东北三省国有投资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4.5%、41.4%和55.8%,增幅分别高于各省固定资产投资增幅7个以上百分点,招商引资成绩突出,民营经济发展迅猛。
一、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的突出问题
1.经济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缺少发展活力。在东北三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过大。2002年底,辽宁省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2%,比全国平均水平大约高20个百分点,而黑龙江和吉林的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更高,大约在80%左右。国企几乎在各个产业都占有主体地位,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挤出效应”,导致东北地区民营企业发展缓慢。而且,一些国有企业缺乏自主的结构调整机制,大部分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存在办社会职能,改组改制的负担重,企业负债率高,自我积累与发展能力严重不足,极大地束缚了国有经济自身的发展。
2.金融风险严重,金融形势严峻。由于不良贷款居高不下,逃废银行债务情况十分严重,东北三省银行资产呆坏账比率比全国平均高出15个百分点,在黑龙江和吉林则高出20个百分点,构成了区域性的金融隐患。如2004年辽宁省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约1900亿元,其中由政府发红头文件“点贷”的就有740亿元,另外还欠地方政府约700亿元,数额十分巨大。从结构上看,呆滞、呆账贷款占不良贷款总额的93.5%,风险高度集中。
3.就业再就业问题突出,社会保障覆盖面小。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东北老工业基地就业和再就业矛盾突出。如吉林每年新增劳动力30万,再加上现存国有企业、集体下岗职工56万人和24万登记失业人员,每年约有110万人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大,一些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尚未参加养老保险,社会保障能力过弱。城市中有权享受养老、医疗、失业保障待遇的人员,只占城市总人口10%左右,90%的城市人口被排斥在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之外。
4.资源型产业优势消失,可持续发展受滞。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东北老工业基地部分重点地区的资源如煤矿、森林已完全枯竭或濒临枯竭,面临着必须全面转产的局面。部分地区资源的开采成本也大幅度上升,失去了原有的经济优势。如黑龙江占全国石油产量50%的大庆油田,可采储量只剩下30%,到2020年年产量只能维持在2000万吨左右,开采成本也大大提高;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4大煤炭生产基地已面临煤炭资源枯竭或大量并井的局面;最大的森林工业基地伊春16个林业局中,已有12个无木可采,可采有成熟林只剩下1.7%,可采木材不足500万立方米。同时,由于国内新的资源区产量增加,以及国外进口石油、铁矿石等资源量加大,国内众多品种的资源性产品由过去的短缺转为过剩,进一步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性产业地位的下降,影响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固定资产投资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长期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由于长期缺乏资金投入,技术改造欠账很多,设备老化、技术陈旧落后。如吉林省工业企业的工艺装备只有15%属于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60%以上属于70~80年代水平,还有15%属于50~60年代水平。另外,东北三省技术人才流失严重,缺乏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且比重低,缺乏对经济增长的整体带动作用,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增长缺乏后劲。
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财税支持政策
20世纪美国彼德教授提出:
城市竞争力(UC)=F(经济因素、战略因素)。
其中:经济因素=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区位优势+经济结构+城市环境
战略因素=政府效率+城市战略+公私部门合作+制度的灵活性
这个公式强调,政府有责任创造有竞争力的硬环境,创造有聚集力的软环境,尤其是在制度、文化和管理上应大力地改革和创新。就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从历史原因和体制性、结构性原因分析,东北企业特别是一些老的国有企业当中,社会包袱沉重,面临比较大的困难,需要政府的帮助走出困境;从建立新体制的角度分析,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任务属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从国有企业直接所有者的角度分析,政府在国有企业转轨过程中也应承担特殊责任。因此在振兴东北战略实施中,政府有责任和义务适当地给予政策支持。财政和税收政策是政府支持的重要调节工具。
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供选择的财政政策包括:
1.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加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的改革,推进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立法工作,并且提高税收立法级次,使其成为真正的税收法律;将企业所得税税率降至24%,减轻东北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税收负担,增加企业税后留利,吸引促进民间资本进入东北老工业地区企业;对投资东北三省的企业用于再投资的资本和利润,实行投资免税和再投资退税政策,减少外资和民间资本的流出;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与东北地区国有企业间的兼并、联合和重组,减免企业所得税,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国有、集体和非公有资本相互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的成本和壮大。
2.解决融资问题的财税政策。批准设立民营银行试点,对新设民营银行,自开始生产经营之日起,免企业所得税三年,鼓励民营银行发展,解决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融资贷款难的问题;设立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基金,用于重点国有企业重大项目的资本金投入;减轻老工业基地财政上缴比例;允许地方政府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和转让土地,多渠道筹集资金;继续给予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债资金倾斜政策,对优势企业实行国债资金风险投资政策;降低东北老工业基地地方财政资金的配置率和地方转贷比例;允许东北老工业基地发行地方国债。
3.推进就业的财税政策。建立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制度,加强对在职员工适应新技术的培训,对培训单位取得的收入减免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为就业转移创造做好准备;对安置大集体人员以及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难职工达到法定比例的企业,按照安置失业人员的相关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鼓励企业安置职工就业。
4.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的财税政策。解决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推广辽宁试点经验,实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加大养老保险转移支付力度,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时机成熟之际,开征社会保障税。
5.鼓励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对于针对资源枯竭或衰退性产业转产而发展起来的接续产业,减免企业所得税,并准予加速折旧,鼓励单一资源型和原材料老工业基地发展接续产业,促进就业由资源枯竭或衰退性产业逐步向新兴产业转移;对于高耗能、高耗原材料市场的约束型产业,因能源、原材料价格上升而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向国内外的空间转移时,减免企业所得税,并对其技术改造项目予以财政支持,鼓励其通过技术改造向高端产品发展。
6.支持技术改造的财税政策。扩大企业所得税研究开发经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适用范围,不论企业是否盈亏,对于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其比上年实际发生额增长达到10%以上(含10%),除当年实际发生的费用除按规定据实列支外,均可再按其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鼓励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技术改造力度,加强技术创新与业务创新,加快自主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对国家鼓励类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设备,除国家规定不予免税的商品外,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并准予加速折旧,鼓励企业更新创造传统产业所需的信息技术和装备;对于国家掌握的重大装备国产化项目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优先在老工业基地布局,通过买方信贷、政策采购、国债资金等方式予以支持;对于光电子、计算机软件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转化成果免征企业所得税,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尽快发展成为带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先导产业,提升东北地区的竞争力;取消企业所得税计税工资税前扣除标准的规定,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将个人收入与业绩挂钩,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特别是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拔尖人才,改变东北三省人才外流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国宝。2004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开局良好。振兴东北网,2005.3.3 2.张文魁。东北振兴与国企改革政策创新。中国经济时报,2004.5.21 3.李晶。资源税税费改革分析及政策建议。发展研究参考,2005.7.12 4.陈佳贵。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提供制度保证,人民日报2003.11.27 5.杜学静,任芳。国资委将四管齐下加大东北国企改革力度。新华网,2003.12.23
第五篇: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民航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民航发展的政策建议
钟山,胡华清
The Policy Suggestions on Revitalizating of Civil Avi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引言
2003年中央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做出重大部署,在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同时,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明确提出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由此,东北地区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之后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东北地区的振兴必将带动东北地区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届时东北地区民航业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1.东北老工业基地民航机构设置
东北地区执行民航行业管理的机构为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2003年按照我国民航总局的统一部署,东北地区管理局进行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后新成立了黑龙江、吉林、大连3个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同时将原所属机场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目前,东北地区管理局对辖区内的4家机场集团公司、1家运输航空公司、1家航油公司、11家通用航空公司实施行业管理和监督,其中的4家机场管理集团分别为辽宁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集团公司、吉林省民航机场集团公司、黑龙江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管辖东北地区的公共航空运输机场。
2.东北老工业基地民航发展现状
截至2004年末,东北地区共有民航运输机场13个,除1个停航外,其余均有定期航班运营,其中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分别有5个、3个和5个机场,并且沈阳机场为中型枢纽机场,大连、哈尔滨和长春机场为干线机场,其余均为支线机场。目前东北地区已初步形成以沈阳、大连机场为地区枢纽,哈尔滨、长春机场为区域骨干,其余为支线机场的基本格局。2004年,东北地区拥有57条国际航线和156条国内航线,其中含9条区内航线和4条港澳地区航线,与全国水平相比,东北地区航线网络中国际航线所占比例比高于全国水平。同年东北地区机场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1384.4万人、22.79万吨,1990-2004年期间,年均增长分别为15.4%、12.4%。
东北地区现有9家国内航空公司运营,分别是南航、国航、东航、山航、海航、川航、深航、上航、厦航,8家国外航空公司运营。其中南航集团股份公司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四家基地航空公司(简称南航集团东北分公司),分别在四大干线机场建立了飞行基地。
东北地区通用航空业在全国居各地区首位,年均飞行量保持在13000小时左右,占全国四分之一强。目前有通用航空公司11家,其中辽宁省4家,黑龙江省6家,吉林省1家。有22种类型的通航飞机共125架,从业人员达到1300余人。可供通用航空执行任务的机场有124个,作业项目有14大类,40余项,涵盖了工业、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方面,作业范围遍及全国。3.“十一五”期间东北地区民航发展趋势分析
3.1 外部环境
“十一五”期间东北经济将保持高速增长,逐步构筑成开放型经济体系。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消费结构将全面升级,外贸和旅游都有较高增长,高附加值和时效产品显著增加,这将不断增加对航空客货市场的需求。随着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和运输网络的完善,东北地区短程支线航空运输将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是东北地区枢纽机场覆盖的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旅客可选择性和通达能力将大大增强,对民航业的正面影响将会更多一些,这将有力地促进东北地区民航业的发展,同时加速构建起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等服务全国的东北地区物流中心。
3.2 内部环境
“十一五”期间中国民航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预计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年均增长速度12%以上。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国民航将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继续放松经济性管制,进一步加强市场秩序管理,完善法律规章,并适度扩大地区管理局的管理权限,以建立起更加完善民航行业管理体制。目前中国民航已顺利完成属地化改革,属地化改革后东北民航地区管理局职能发生变化,初步理顺管理局与监管办之间的工作关系,建立起既便于政府监管又便于企业提高依法运营水平的运转机制,并积极探索行业管理的实现形式,力争有效地开展行业管理工作。
从发展趋势来看,沈阳机场、大连机场、哈尔滨机场将可能成为中型枢纽机场,这样东北地区将逐步形成三大地区性枢纽、连接国内干线机场和旅游机场以及周边国家主要机场的航线网络,更好地为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和对外开放服务。同时南航集团东北分公司将配合振兴东北地区政策的实施,重点做好5000公里以内航线——国内航线、日韩航线——市场经营,关注俄罗斯远东地区航线,暂不开通欧美等10小时以上的国际航线,完善沈阳、大连、哈尔滨和长春四个基地和延吉市场建设,并形成合理的穿梭航班布局。此外东北地区内有丰富旅游资源和能源资源,在这些地区重点发展资源型支线机场,以形成区内支线航线网络,逐步形成干线支线、国内国际运输协调发展的民航发展格局,将会进一步促进东北地区民航的整体发展。
4.“十一五”期间东北地区民航发展中的矛盾与瓶颈
“十一五”时期东北地区民用航空将步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客、货运输市场需求预计将分别以14.6%和17.3%年均速度快速增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东北地区民航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处于长期滞后的状态,特别是基础设施陈旧、综合配套保障能力严重不足、建设和运营维护与更新改造任务繁重等问题比较突出,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严重阻碍东北地区民航的发展。
4.1新的管理体制还未得到相应运行机制的有效支撑
民用机场在属地化管理后缺少与之相适应的投资和管理政策。机场在隶属关系发生变化后,机场、地方政府和民航行业主管部门三者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应的政策和制度都没有明确。一方面地方政府还没有专门机构或专业人士来对机场进行专业化管理,机场只能沿用过去的管理模式,因此机场服务于地区的优势不能得到显现。另一方面,民航行业主管部门将机场下放给地方后,地方政府继续希望民航总局给予机场经营补贴和建设补贴造成机场投资建设行政审批复杂繁琐。民航经济性管制放松后,政府各职能部门在《行政许可法》的规范下,怎样才能通过有效的宏观管理手段来调控和引导航空运输市场,也是今后将面临的重要问题。
4.2 供需矛盾将成为东北民航进一步快速发展的瓶颈
一是机场供给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东北地区的客、货运量基本上集中在大连、沈阳、哈尔滨、长春四大机场,2004年它们的客、货吞吐量总和分别占全区的93.6%和99.1%,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机场,运量的高度集中使得这四大机场已面临饱和状态,而支线机场中丹东机场和延吉机场也需扩建,如果这些机场的容量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不能满足东北地区旅客对航空运输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且会削弱机场的竞争能力。
二是航空公司在东北地区运力的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东北地区的民航运输业务量水平并不能真实反映市场需求。一方面在运量大、客座率水平高的航线上存在供不应求的状况;另一方面在航班频次低的航线上存在市场需求寻求运输替代品的情况。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而究其根本是航空市场竞争不充分造成运力投入不足。
三是巨大的航空市场需求给民航空管带来巨大压力,对空管保障的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解决以上三方面的问题,资金的投入是关键,而资金是供需矛盾中最为突出的矛盾。机场、航空公司和空管要满足市场需求,资金需求的巨大可想而知。如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在“十一五”期间将新建国际候机楼3万平方米以及配套的飞行区设施,着手第二条跑道和第二候机楼的前期工作,预计总投资18亿元;大连周水子机场续建5万平方米航站楼及配套工程,预计投资70亿元;支线机场中牡丹江机场和延吉机场也需扩建,预计投资8.2亿元;同期还将新建鸡西、伊春、漠河、大庆、长白山等一批支线机场,上述机场建设项目资金需求总额将近100亿元。而投入资金的来源无外乎有三:政府性资金、企业利润形成的再生产资金和社会性融资,前两者的规模有限,如何有效拓宽社会性融资的渠道、提高社会性融资的效率、降低社会性融资的成本是未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3 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很突出
支线运输发展滞后于干线运输,远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支线运输发展的缓慢又反过来制约了支线机场的建设。
通用航空滞后于公共运输。通用航空企业规模小、飞行员严重不足、航空器老化设备落后、飞行成本逐年增加以及通用航空运行环境差等问题比较突出,制约着通用航空的进一步发展。
东北地区的航空运输滞后与陆路运输。与区内发达的陆路交通网相比,东北地区的航空运输网络发展相对缓慢,并且随着铁路不断的提速、高速公路的相继开通,对区内支线机场的客、货源分流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航空运输网络的发展。
4.4尚未找到军民两用机场“保军促民”的政策出路
东北地区多为军民两用机场,全区共有军民合用机场9个,占总数的近70%。目前以空军为主的空域管理体制对民航业务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在航班和航线审批、流量控制、停机坪和跑道扩建等方面,空军管制比较严格。特别是大连周水子机场,军民航冲突比较严重:现有停机坪与跑道扩建空间有限,不能满足民航业务迅速扩张需要,但机场扩建计划需要与军方进行沟通,协调难度较大。此外,南航集团东北分公司为大连周水子机场的唯一的基地公司,根据空军与其已经达成的协议,其它航空公司难以进入该机场,导致始发大连航班被其一家公司所垄断。
4.5尚未形成有利于打破区域市场垄断的规制与竞争政策
区域市场垄断一直是困扰东北民航事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南航集团东北分公司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基地公司,主导着东北地区民航运输业务,其它航空公司在东北地区建立基地、增加航班、航班时刻安排、地面服务等业务,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这也使得东北地区机票价格多年来一直高于全国其它地区,目前急需在东北地区建立起一个可以打破北方公司垄断的市场竞争机制。5.“十一五”期间东北地区民航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结合“十一五”时期东北民航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思路和需要解决的一系列政策瓶颈,我们认为,未来5年振兴东北民航业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政策性调整:
第一,加快民航管理体制创新,适应民航体制改革的需要。明确职责分工,充分发挥民航地区管理局行业管理职能,协调民航行业管理相关职能部门,促进民用航空业发展。
第二,加大各级财政扶持力度,形成多渠道、稳定的财政投融资机制,以确保机场等基础设施的持续发展。中央政府应继续保持现有的民航建设基金筹资机制,在国家审核通过的“十一五”东北地区机场建设规划的总体框架下统一支配,专项用于机场建设投资补贴,有重点分步骤地实施。地方政府(省市两级政府)承诺机场项目配套资本金原则上不低于总投资的三分之一,并争取每年有一定幅度的增长,重点建设项目如大连新机场等项目,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倾斜力度。积极引导航空公司在机场建设中参与航站区建设。国家应延续对主业经营亏损机场的政策性补贴,原则上不低于机场属地化改革方案中确定的总补贴水平,具体补贴额度应向中小支线机场倾斜,对于沈阳、大连等经营状况好的骨干机场可以适当减少或取消补贴,对支线和通用航空还应在财政、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争取将东北民航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国债重点扶持项目(如大连新机场),国家财政可以给予一定幅度的政策性贴息。
第三,政府投资项目应实行分类管理和差别化政策。首先,从项目本身的融资条件看,对于具备良好市场化融资条件的项目,政府的工作重点是给政策、创环境,鼓励项目法人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和间接融资,如IPO、增发股票资格、BOT、PPP等,鼓励国内外社会资本以各种方式进入民航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于不具备市场化条件的项目,建议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倾斜政策。其次,从项目盈利进展情况看,对于项目建设初期财务成本较高、盈利能力较弱的项目,政府初期的扶持力度应保持较高水平,而待项目步入正常轨道且盈利能力增加的项目,政府后期的扶持力度可逐渐减少。
第四,放松市场准入,开放航权,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为社会资本的进入创造宽松的条件。要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更大程度地参与国内民航基础设施。如对于沈阳、大连等区域枢纽机场,可以在保证国有资本相对控股的前提下,创造条件吸引民营和外资战略投资者参股;对于中小支线机场,可以允许民营和外资控股,鼓励其采取多种方式发展非主营业务,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对机场主营业务亏损给予适当补贴。各级政府要创造条件,通过减负、剥离和包装等手段,增强民航企业(特别是机场和通用航空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减轻历史包袱,剥离不良资产,优化资本结构,为引入境内外投资者和境内外上市融资打好基础。此外,国家要给予东北地区第四、五航权开放试点政策,使其尽快接轨国际市场,同时给予等口岸联检、入境落地签证、航线航班安排等配套优惠政策,形成内外市场相融、内外航有序竞争的局面。
第五,建立军民航空域利用协调机制,进一步推动空管部门体制改革。考虑到东北地区现有大多为军民两用机场,为了保证足够的机场空域资源用于民用航空,因而有必要建立军民航空域利用协调机制,以有利于机场发展。自上而下地推动空管体制改革,建立以民航空管为主导的空管体制,给予军方一定的空中飞行自主权,但应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可先选择3-4家机场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向整个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推广。军民分开的渐进策略,确定大连、长春等少数军用合同的骨干机场,采取“赎买政策”,以机场集团为主定向“有偿购买”或“补偿”军方厂房、跑道等固定资产,国家给予一定财政援助。
第六,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扶持具有潜在竞争优势的业务领域,推动机场战略联盟与合作。一方面在东北地区内进行有效的民航系统资源整合,可在东北地区内进行枢纽型业务结构的试点,给予航线、航班和运力安排等相应自主权,同时以东北地区振兴和制造业升级为契机,大力发展货运业务和航空物流业。另一方面,属地化改革以来,作为国际机场业发展的新方向——战略联盟与重组在国内步伐明显加快,东北地区各机场,特别是骨干机场集团之间与国内外机场集团之间,可以利用战略联合、参股、技术合作、输出管理等多种方面,加快与优势机场集团的战略联盟与重组,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发挥规模经济性和辐射力。
第七,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新的航空公司到东北建立基地。创造市场充分竞争的环境,允许更多的航空公司到东北机场设立基地,打破市场垄断,促进竞争。取消对沈阳、大连等机场经停航线航班的限制性措施,积极鼓励各航空公司增加东北航线航班。同时应引入竞争航空公司在东北地区设立基地,促进东北民航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