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鸿君讲义习题

时间:2019-05-14 05:1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于鸿君讲义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于鸿君讲义习题》。

第一篇:于鸿君讲义习题

生产者均衡部分习题

何为生产者均衡?它与消费者均衡有什么异同?

证明对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增的技术,只要有一种要素投入组合能产生正利润,就不存在利润最大化的解。

给出C-D生产函数下的成本函数、利润函数以及要素需求函数。

一个厂商有两个车间,成本函数分别是是什么?,该厂商的成本函数一个厂商的成本函数为:令P为产出价格,要素价格固定,如果P=2,该厂商会生产多少?如果P=1,该厂商会生产多少?该厂商的利润函数是什么?

一个厂商的生产函数如下:

。该技术的成本函数是什么?要素1和要素2的条件需求函数(即在成本最小化下的投入要素需求函数)是什么?

一个厂商有生产函数y= x1x2。如果在r1=r2=1时,生产的最小成本等于4,则对应的产量是多少?

生产函数如下:y=0,if x<=1;y=lnx, if x>1。计算这种技术的利润函数和要素需求函数。

生产函数是:,并且产出价格为1。r为 x的投入价格,x>=0。

(a)如果x>0,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什么?(b)w取什么值时,x的最优值是零?(c)w取什么值时,x的最优值是10?(d)要素需求函数是什么?(e)利润函数是什么 ?

(f)利润函数对r的导数是什么?

令生产函数为Q=A(t)*Q(X1,X2,…,Xn),其中A(t)表示技术因子,而Q(X1,X2,…,Xn)表示未考虑技术因素的最大产出。证明:,其中,Ei为要素Xi的投入产出弹性。

说明产量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问题之间的对偶关系。

市场结构部分习题

如果某个竞争行业的成本有上升趋势,即随着产量的增加投入要素的价格会增加,那么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还会是水平的么?为什么?

一个竞争性行业处于长期均衡,对所有厂商征收销售税会使产品价格、行业中厂商数量和每个厂商的产出在长期内会发生那些变化?

垄断竞争的市场特征是什么?在这样的一个市场中,如果一个厂商推出一种新型的、改进的产品,对均衡价格和产量会产生什么影响? 假设一个垄断竞争行业中的所有厂商都被并入一个大企业,这个企业会仍然生产那么多品 牌还是会只生产一种品牌?为什么?

经济利润(收益减去成本)和生产者剩余有什么不同?

考虑具有下列结构的行业,50格以竞争方式行动的厂商,具有相同的成本函数c(y)=y2/2。一个具有零边际成本的垄断者,产品的需求曲线由下式给出D(p)=1000-50p(a)什么是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b)什么是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价格?(c)在此价格下,该竞争部门供给多少?

某一垄断者的成本函数为c(y)=y,面临需求曲线为:(a)什么是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和价格?

(b)如果政府能对垄断者制定一个价格上限,以迫使其作为一个竞争者行动,它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价格?垄断者将生产什么样的产量?

垄断者可以看作是选择价格水平,让市场决定能出售多少,而后生产相应的产量。写下价格选择的利润最大化问题,证明在最优价格水平处。

一个有垄断势力的厂商,面临需求曲线为:P=100-3Q+4A1/2,总成本函数为:C=4Q2+10Q+A,其中A是广告支出水平。(a)找出实现厂商利润最大化的A、Q和P的值。

(b)计算该厂商在它的利润最大化的A、Q和P水平的垄断势力的勒纳指数L。

一厂商有两个工厂,各自的成本由下列两式给出: 工厂1:C1=10Q12,工厂2:C2=20Q22,厂商面临如下的需求曲线:P=700-5Q=700-5(Q1+Q2)。(a)计算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价格?

(b)假设工厂1的劳动成本增加而工厂2没有提高,厂商该如何调整工厂1和工厂2的产量?如何调整总产量和价格?

考虑一有两个厂商的行业,其边际成本都为零,行业面临的需求曲线为:P(Y)=100-Y,这里Y=y1+y2为总产量。

(a)该行业产量的竞争性均衡水平是什么?(b)如果每个厂商都是古诺竞争者,已知厂商2的产量选择,厂商1的最优选择是什么?(c)计算每个厂商的古诺均衡产量。(d)计算该行业的卡特尔产量。

(e)如果厂商1为追随者,厂商2为领导者,计算每个厂商的斯坦克博格均衡产量。

两厂商通过选择价格竞争,它们的需求曲线是:厂商1,Q1=20-P1+P2;厂商2,Q2=20+P1-P2。边际成本为零。

(a)设两厂商同时决定它们的价格,求出相应的纳什均衡。即各厂商会制定什么价格,它们将销售出多少?

(b)设厂商1先定价格,然后厂商2定价。各厂商将定价多少,能销售出多少?

(c)设你是两厂商之一,且有足够的选择权选择是自己先定价还是对手先定价,或者是和对手同时定价,你的选择结果将是什么? 为什么古诺均衡是稳定的(即为什么一旦均衡各厂商就不会有改变它们产量水平的冲

动)?即使它们不串通,它们为什么不将它们的产量定在联合利润最大化的水平(即如果他们串通时会选择的水平)?

一个垄断者能够以常数边际成本MC=5生产,该厂商面临一条市场需求曲线Q=53-P。(a)计算这个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价格和产量,并算出它的利润。

(b)假设第二个厂商进入该市场。Q1为第一个厂商的产量,Q2为第二个厂商的产量。市场需求现在由Q1+ Q2=53-P给出。设第二个厂商与第一个厂商有相同的成本,将各厂商的利润写成Q1 和Q2的函数。

(c)假设各厂商在假定它的竞争者的产量固定时选择其利润最大化产量水平。求出各厂商的“反应曲线”。

(d)如果该行业中有N家厂商,都有相同的边际成本MC=5。求出古诺均衡。并证明当N变大时市场价格将趋于竞争价格。

什么是产业集中指数、勒纳指数和贝恩指数?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风险理论部分习题 某人具有预期效用函数,他具有初始财富4美元,他有一张彩票,能够得到12美元的概率为1/2,能够得到0美元的概率为1/2,他的预期是多少?他卖掉彩票的最低价格是多少?

一个消费者的预期效用函数

.他可参与一次赌博,可以概率p得到财富w 1 , 以概率1-p 得到w 2.他现在需要多少财富能使得其保持现有财富水平与接受赌博是毫无差异的?

两种资产的收益的概率分布如下:

(1)计算证券X和Y的收益率的均值和方差(2)选择X还是选择Y?(3)如果两种证券的相关系数是0.2,X和Y收益的协方差是多少?

(4)计算出协方差之后,假设X和Y的证券组合中X的比例为30%,Y为70%,则求此证券组合的均值和方差.在CAPM中,是否存在某种方式来辨别哪个投资者更具风险厌恶?为什么?如果没有无风险债券,则答案又是什么?

假设市场上只有两种证券,他们的期望收益率,标准差和组合比例如下, 证券 期望收益 标准差 比例 A

10%

20%

40% B

15%

28%

60% 假设两种证券的相关系数为0.2,无风险收益率为5%,试求出证券市场线.在单因子模型假设下,考虑一个由两种证券组成的证券组合,具有如下特征: 证券 因子敏感度 非因子风险 组成比例 A

0.20

0.0049

0.40 B

3.50

0.00.60 a)如果因子的标准差为15%,证券组合的因子风险为多少? b)证券组合的非因子风险为多少?

请解释CAPM与APT两个理论的主要不同点.一般均衡理论部分习题

假设R和E是两种替代品。这两种消费品的反需求函数满足下列方程:

a. E和R现在的均衡价格是多少? b. 假设进口的R占1/2,而此时进口被禁止。假设E的价格保持在条件a的水平上,则R新的局部均衡价格是多少?R和E的一般均衡价格是多少?

在生产的埃奇沃斯方框图中,假定一种新的发明使得X的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过程变为规模报酬急剧递增的过程,这一变化将如何影响生产契约曲线?

如果我们达到了帕累托有效配置,是否还能使有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

解释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

请解释不对称信息是如何造成市场无效率的?如果信息是可以获得的,但是费用很高,那么缺少信息是不是仍然要造成市场失效?

什么样的商品会产生免费搭车问题?

请解释科斯定理的意义。在有外部性的时候,它是如何帮助解决市场无效率的问题的。Under pure competition the degree of shelter is zero, but for most economic activities it is greater than zero.Looked at this way, if we view shelters as the general case then we may view the absence of shelters, pure competition, as a special case.The world of the sheltered economy is very much the economic world that Edward Chamberlin and Joan Robinson attempted to analyze in the 1930s under the rubrics of monopolistic and imperfect competition.However, from the X-efficiency perspective, the Chamberlin and Robinson approaches contain a basic deficiency, that is, they assume that in a world of imperfect markets, costs(for a given scale)would necessarily be minimized.……“ 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博弈论部分习题

比较纳什均衡和占优均衡的异同,哪种均衡更稳定一些?

在面临潜在的市场进入者时,市场的垄断者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阻止进入者,怎样做最有效?

改造图 13-3 中师生博弈的报酬函数,构造出纳什均衡。

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古诺均衡、STACKERBUG、HOTELLING各是什么均衡?是纳什均衡还是占优均衡?(提示.古诺均衡是纳什均衡。)

根据游击战的16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写出报酬矩阵,并判断是否存在均衡。

根据图 13-7 中,父母和女儿之间的动态博弈,写出报酬矩阵,并找出可能的均衡状态。

根据图 13-8 中,白酒企业和啤酒企业的对策,写出报酬矩阵,并找出可能的均衡状态。当啤酒企业购买了新的设备之后,报酬矩阵是如何变化的?写出改变后的报酬矩阵,并找出改变后的均衡状态。

如下图所示一个报酬矩阵:

当a、b、c、d、e、f、g、h 满足何种条件时,企业甲和企业乙 1)可以达成占优均衡,2)可以达成纳什均衡,3)不能达成均衡。

信息经济学部分习题

新古典经济学家对于市场信息的观点是什么? 信息经济学派对于市场信息的观点是什么?

举例说明由于信息不对称会出现哪些效率损失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详细分析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人寿保险市场为什么有可能出现逆向选择? 通过数学模型推导保险公司如何防止投保人的败德行为? 如果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风险爱好者,如何建立激励机制? X效率理论关于企业的观点时什么?如何理解?

新制度经济学部分习题

简述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

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在哪些方面与旧制度经济学派区别开来?这样的理论变化能算一场所谓的”科斯革命"吗?

试解释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中最核心的两个概念:产权和交易成本。分别说明它们的意义、经济功能和分类。

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科斯是如何解决市场上既存在长期契约又存在纵向一体化的?你对交易成本的解释作用是如何看待的?

产权的界定对于市场经济具有什么样的作用?简述科斯定理的论证。是否可以得到这样的 结论:由于不可能清晰界定产权,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的市场经济是先天不足的,是一场扭曲经济规律的徒劳改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大意义在于它促进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向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其他学科的渗透,并形成了一些交叉学科,试举例说明。

试述经济法学和法学的经济学分析这两门学科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分别如何看待。

考察如下的外部性例子:

假设一个由两个单位构成的经济:一家造纸厂,生产的同时排放污水;一家渔业公司,受污染而有经济损失。造纸厂生产自己的利润最大产量x,产品的市场价格p,成本函数c(x),则利润为∏=px-c(x),但对渔业公司造成-e(x)的损失。如果造纸厂不考虑生产的社会成本,即对渔业公司造成的污染,按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生产,它的最优产量x*将不是社会最优的产量。

假设交易成本为零,且政府无权干涉造纸厂的行为,如果排污权属于造纸厂,则渔业公司支付补贴给造纸厂,让其产量减小,最终双方谈判达到的最优产量x*1,渔业公司支付的补贴为m1;如果排污权属于渔业公司,则造纸厂将给予渔业公司赔偿,双方谈判达到的最优产量为x*2,造纸厂支付的赔偿为m2。

要求证明x*1= x*2,并给出m1和 m2的表达式,说明结果的含义。答案:1)x*满足p=c/(x*),造纸厂最高利润为∏(x*);

2)排污权属于造纸厂时,渔业公司为使造纸厂减产到x,必须补贴造纸厂∏(x*)-∏(x)的损失,同时自己减少污染损失e(x*)-e(x),净收益为:[e(x*1)-e(x)]-[∏(x*)-∏(x)],渔业公司将选择x最大化这一净收益,一阶条件为:

∏/(x)-e/(x)=0,由此导出x*1和m1=∏(x*)-∏(x*1)

3)排污权属于渔业公司时,造纸厂为生产x的产品,必须赔偿渔业公司e(x)的损失,同时自己获得利润∏(x),净收益为:∏(x)-e(x),造纸厂将选择x最大化这一净收益,一阶条件为:

∏/(x)-e/(x)=0,由此导出x*2和m2= e(x*2)。

4)显然x*1=x*2。由于∏/(x)-e/(x)=0是造纸厂和渔业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条件,所以x*1=x*2为社会最优产量。含义即科斯定理1。

微观经济学样题

(一)

第二篇:于鸿发红色短信

黑里河镇党委红色短信

——写给建党90周年 南湖画舫革命传 共党诞生起巨澜 风云际会九十载 神州大地换新天

——寄情黑里河 林海茫茫郁葱葱 群峰高耸入云中 杜鹃花开红似火 百鸟鸣涧乐融融 山珍野味招客饮 溪水漂流踏歌行 昔日帝王围狩处 今朝山水揽怀中

你出力,我出力 文明社会齐努力 你添彩,我添彩 和谐宁城更精彩

——庆七一 坚定信念跟党走,勇攀高峰昂起首; 困难面前伸援手,坚强后盾固可守; 鱼水情深永相守,美好生活在前头; 党的生日来问候,万里江山披锦绣。

青山秀,百花红 中京大地春意浓 科学发展谱新曲 创先争优惠民生

——寄建党90周年 十三人红舫建党 廿八载风雨同航 为民族图强破壁 拯民众解索倒悬 建共和励精图治 谋改革谱写华章 九十年沧桑历尽 国富强百姓安康

一颗红心跟党走 一份爱心洒人间 一片热心暖社会 一寸丹心保国安

物华天宝,中京锦绣美如画 人杰地灵,宁城伟业青史传 科学发展,壮志长征兴千秋伟业 创先争优,豪气干云谱万载华章

七月的党徽,金光闪闪;七月的党旗,迎风飘扬。七月的太阳,绚丽多姿;七月的人民,热情奔放。中华儿女应奋力拼搏,为祖国的强盛加瓦添砖;中华儿女当自强不息,为党旗的鲜红添彩争光!

(供 稿 于鸿发)

第三篇:于君初一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初一(1)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新都中学 于君

一学期以来,我担任初一(1)班的班主任。在班主任期间,我认识到了一位班主任“身正为范”的重要性。初一年级是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如果起始年级没有带好,就会留下不少后遗症,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我觉得初一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而良好的开端是创建优秀班集体的关键。

这学期我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加强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初一新生是由各个不同的小学上来的,学习卫生行为等习惯差异很大,因此规范他们的各种习惯成为当务之急,再加上新生刚刚进入学校,还比较陌生,也有利于展开这方面的教育,所以本学期抓养成教育是一件主要工作。(1)抓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新学期的第一天起就要求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复习,做到不懂就问,不能不懂装懂,要争取打好基础,为三年后的中考作好准备。(2)抓良好的行为习惯。组织学习中学生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规范学生的言行,平时多观察,多提醒,及时纠正学生中的不良言行。(3)抓卫生习惯。从开学就要求学生必须讲究卫生。勤洗手脚衣物,不吃零食。制定班级卫生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对破坏卫生的同学罚扫卫生,以强制的手段让卫生习惯扎根学生心中。

2、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初一学生刚进入新校园时,通常有一种陌生的感觉。要消除陌生的感觉,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因此,我组织互帮互学活动。通过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和团体意识。尤其是利用像军训这样的集体活动,既能在班级的纪律及常规管理上起到明显的效果,又能使同学之间也能因此养成团结友爱的习惯,在班级中孕育团结友爱的风气,使班级成为一个大家庭。对破坏集体形象的行为,在班级中开展讨论,严厉批评,让学生认识到哪是耻何为荣,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3、加强班级管理,在活动中选拔班干部。选拔和培养好班干部,使之形成坚强的集体核心,是班集体建设的一件大事。所以应认真选拔。班干部不是班主任封的,也不是终身制的,而是在实践中脱颖而出的,所以要通过集体活动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来选拔干部。一个班级成员只有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和出众的才能并得到学生群体认可时,才可能被拥戴为干部。通过活动,比喻:体育比赛、卫生大扫除、分发课本等活动,从中发现并挖掘有头脑、有能力、有口才、有吃苦精神、有自信心、有主人翁意识的人才,然后,让他们自己选择班干部的职位。这样选出来的班干部才有工作热情,责任心强,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有工作的魄力。

3、积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后进生的教育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在这方面,我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平时利用自习或其他空闲时间与他们谈话,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真诚相待,耐心相帮,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不要被自己打倒,尽自己所能,多向他人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到目前为止,六昊两郑两琪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4、勤与家长沟通,交流信息,掌握学生的情况,及时加以指导。除了召开家长会外,每天和家长通过网通平台最少发两个信息,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及在学校的表现。还及时与问题学生的家长通过QQ及打电话邀请到校的方式,与家长沟通,互相交流,及时解决问题,收效很大。

5.以远大的理想激发学习.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好像大海上一艘迷失方向的船,飘到哪儿算哪儿,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阶段时,班主任应积极创造机会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因为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他才会把它转变成学习、生活的动力。他们明白实际与理想之间存在的差距,但这差距并非不可逾越,而是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跨越,并要求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把对理想的追求转化为学习动力。

6.帮学生树立信心。本学期我班的成绩可以说是很糟,但是我从不说失去信心的话,我也相信我班的学生能笑到最后。

总之,万事开头难,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班级的管理如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那就是说,在这个班级的管理上你已成功了一半。总的来说,一学期来,我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在实践中学习。

第四篇:校长论坛:于君友讲稿

怀远县第三届中小学校长论坛交流材料

怀远一中

于君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上午好!

受陈校长委托,由我代表怀远一中在本次校长论坛上做交流发言,既感到十分荣幸,又倍觉压力巨大。荣幸的是,我有了一次和同行们交流、借鉴和学习的机会;有压力,是因为我唯恐不能胜任陈校长的重托,不能把一中的做法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与同志们分享。在这里,我只能对我校近几年的做法及我自己对学校管理的理解和感悟向各位领导和同仁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众所周知,怀远一中和兄弟学校一样,借助于政策的东风和相对优质的生源,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本科达线率、学科竞赛、名牌大学的录取率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和县外一些高考名校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家长的认可满意度逐渐提升。但学校发展的瓶颈制约仍然存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社会家长的高期待、一流名校的再提升、管理过程的新问题、周边学校的冲击力,无时无刻都在考验着学校管理者的智慧。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探求知识的学园、快乐成长的乐园、放飞理想的田园、师生生命绽放的花园,这已经是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如何实现学校的优质化管理,要因校而别、因时而异,但就学校管理的本质来看,学校管理是一中人本化的管理,需要充分调动师生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需要与时俱进、有智慧的开展工作,尤其是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改革深入推进,变化层出不穷,学校管理者必须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冲锋陷阵,没有与时俱进的精神,重蹈僵化不变的老路,学校的发展难有起色,育人的成果难以突破,从这个意义上看,学校管理者应该善于学习、不断成长,在“长”字上下功夫。

一、长教育理念,引领办学方向。

学校发展,理念先行。学校的办学理念即学校在教育实践及思维活动中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及办学理想追求,是教育应然状态的理性认识,是一种远见卓识,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的质量和各个环节工作的顺畅。管理理念是学校管理行为的“指挥棒”,正确的理念能将学校引向正确的轨道,错误的理念导致学校工作走上歧途,一所学校的成功说到底是办学理念的成功。有了科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就会有效引领办学方向,定位办学目标,理清工作思路,凝聚各方力量,统一协调行动。学校要办出特色,并且能在改革与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结合教育发展趋势与学校自身实际的特点,要有明确清晰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脱离实际跟风办学,始终抓住不变的办学理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实际。学校还要在管理实践中发现和形成新的、正确的理念,保持与时代同步,始终站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与时俱进的推进学校管理,不断分析新形势,提出新问题,研究新理念,让自己的思想跟上时代的脚步,要善于在逆境时看到光明,在光明时看到危机,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最具思想力的管理者。近年来,怀远一中为了创造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的校本文化,充分开发学校已有的文化资源,构建学校独特的文化体系,坚持用“只学思路,不走老路”的思想对待校园文化建设,在挖掘、概括学校的文化基因基础上,对各种文化资源加以提炼升华和巩固放大,形成了一中富有张力的校本文化——人本文化,即教育资源重在挖掘学校人文因素;校园文化建设重在人的主体参与;学校的管理重在人性化管理;教育的宗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人本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形成了“学道爱人”的一中精神和“植根于爱”的办学理念。在这种精神和理念的指引下,又形成了“怀德致远”的校训、“勤谨懿和”的校风、“琢璞成玉”的教风和“孕沙为珠”的学风,所有这些,从本质上讲,都是坚持以学生教师为本,激发人的内驱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既是我校的校本文化特色,也是人文情感的最好写照,它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使学校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承载者,促使学生全面、协调、和谐发展。

二、长管理智慧,追寻思想之光。

在《智慧的校长和校长的智慧》一文中,作者把校长看作学校“领跑人”,领着全校的同仁不停地奔跑,领着一茬又一茬的学生不停地奔跑。试想,作为“领跑人”的校长,如果不跑了学校会怎样,跑慢了学校会怎样,跑错了方向学校又会怎样。学校的管理者不是平庸的,也不是平凡的,而应该是富有智慧的。学校管理是为了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学校可利用的资源可能是零散的杂乱的,也可能是系统的有序的,这考量着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和管理智慧。学校管理的对象是有思想、有主见的人,管理者的有效沟通、协调,增强学校内部的凝聚和团结,学校管理才能出效益。学校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教育教学、安全创建、校内校外,事务繁杂,若缺少了智慧,往往事倍功半,达不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尤其是问题的解决、矛盾的化解、关系的协调、利益的平衡等方面,更需要管理者机智的反应、灵活的应对、智慧的解决。所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校管理者,除了具备先进的理念和热爱教育的情怀外,还应该具有基于自身体验、感悟、实践和反思而形成的教育智慧。理念和智慧兼备的管理者,才能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行动、理想转化为现实,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管理者,而一个有智慧的管理者一定是积极思考、善于动脑筋想办法的管理者;一个有智慧的管理者一定是激发动力,善于挖掘师生潜能的管理者;一个有智慧的管理者一定是广收博引,善于集中师生智慧的管理者;一个有智慧的管理者一定是高效工作,善于提高管理效益的管理者。

三、长创新方法,书写别样精彩。

教育形势迅猛发展,高考改革日新月异,学校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校情各不相同,办学条件各校有别,学校管理工作要立足实际,敢于创新,才能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随着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作为管理者应该充分意识到学校管理在创新中的特殊使命,以政策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立足校情,不断用自己的新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创新,实现观念、思路、管理和行动上的创新。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管理创新目标。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学校管理如果只满足于一成不变的程式化管理,缺乏新意,学校的发展就会平淡无奇,唯有灵活多变、追求创新,才能走出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形成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近年来,怀远一中并没有满足于既有的办学模式和已经取得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而是以“不走老路,更新思路”为方向,深入挖掘各种资源,提升办学品位。在办学目标上,由过去追求高考数量的增长转向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质量和品牌;由过去单一追求升学率转向德智体美劳并重,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在这一目标引领下,学校全面落实精品战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通过教学、活动、比赛、竞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办学模式上,学校在多年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办班模式,实行分层办学、因材施教。目前,怀远一中已经形成了普通班、实验班、创新班、华博班几个不同层次的办班模式。今年九月,学校又开设一个“钱学森班”。多样化的办班模式,不仅实现了因学生基础、潜质不同而施教,同时又引入激励机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极大的选择发展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情况发展的教育和培养。在学校的宏观管理方面,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三级管理模式,即校长一级全面负责;部门一级(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作为职能科室根据学校的决策,抓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对校长室负责;年级一级抓本年级的教学研究和学生的思想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此种管理模式对于推行学校的制度政策、管理目标具有一步到位的实效。在微观管理方面,学校注重主体激励,潜能激发,在教师、学生、家长三个主体上想办法、寻对策。在精细化做好学校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实现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了《怀远一中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怀远一中班级管理量化考评细则》、《怀远一中结构工资方案》、《怀远一中高考成果奖励办法》、《怀远一中课堂教学考核办法》、《怀远一中教学成绩考核办法》、《怀远一中课题管理办法》、和《怀远一中竞赛辅导奖励办法》,并成立了怀远一中教学评估中心,专门负责教学质量的监测和评估,这些创新性的举措,不仅为学校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也回应了师生和家长的新期待。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常规教育,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橱窗、成人仪式、多媒体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貌、诚信、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教育,开展了多种极具特色的主题教育、竞赛比赛活动,实行学生奖助学金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和定期的家长会,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和班级的管理中,有效地协调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力量。学校大力倡导部门、年级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目前,教务处的评考评教、教学开放日、竞赛辅导已形成定制。政教处独具特色的开展了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班主任工作案例比赛、成人仪式、学生才艺展、演讲征文比赛、学生辩论赛、学生值周、志愿服务等活动,不仅展现了学生的特长,也增强了德育的实效,形成了教育的亮点。

学校权力不大,但责任不小,而如何能更好地发挥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是每一位管理者都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站在教育发展崭新的平台上,学校管理者应以创新为使命,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自己的成长带动学校的成长,以崭新的理念引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以创新的方法推动学校的工作由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辉煌。

第五篇:主管护师讲义习题 完整版

第六篇护理健康教学

第一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一、健康教育

1、定义: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合理利用资源,、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它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以传播健康信息为主要措施,以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为目标,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

2、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①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而是既有调查研究,又有计划、组织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②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从而防止疾病,增进健康,不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为卫生工作某一时间的中心任务服务③融合了医学科学、行为科学、传播科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

(一)按目标人群或场所分类1学校健康教育——指通过学校、家长及学校所属社区内成员的共同努力。向学生健康经验和知识结构。对象包括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及大学生。2职业人群健康教育——指通过提供健康知识、技能、服务,促使职业人群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3医院健康教育——指以病人为中心,针对医院患者个体及其家属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其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身心康复。4社区健康教育——指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目的是挖掘个人、家庭、社区以及社会的保健潜力

(二)按教育目的或内容分类:分防治疾病的健康教育、营养健康教育、环境保护健康教育、生殖健康教育等。

二、健康促进(核心策略是社会动员)

1、定义:“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使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2、健康促进的领域1)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如政策、法规、财政、税收。2)创造支持环境:工作和生活环境。3)加强社区行动 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卫生服务责任由个人、社区组织、卫生专业人员、卫生机构、商业部门和政府同承担。

3、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渥太华宣言》明确了健康促进的三个基本策略,即倡导、赋权与协调。

第二章

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

一、1、行为:是有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引起的反应,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美国心理学家伍得渥斯提出了著名的S-O-R行为表示式。刺激—有机体—行为反应

2、行为的构成要素:1)行为主体—-人。2)行为客体--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3)行为环境——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4)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的方式、方法及所应用的工具。5)行为结果——行为对行为客体所致的影响。

3、人类行为的分类:1)本能行为:由人的生物性所决定,是人类的最基本行为,如摄食行为、性行为、躲避行为、睡眠等。2)社会行为:由人的社会性所决定,其造就机构来自社会环境。是通过社会化过程确立的。

4、人类行为的特性1)目的性:目的性是人类行为区别于动物行为的重要标志。人的绝大多数行为都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类行为的目的性也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2)可塑性:通过不断地学习、环境的影响,人类的行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就是人类行为的可塑性。一般而言,年纪越小,其可塑性越大。工作者应抓紧人们社会化关键期教育。3)差异性:健康教育的措施必须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5、人类行为的适应形式:有六种,即反射、自我控制、调试、顺应、应对和应激。1)反射:人体通过“反射弧”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方式称反射,最基本的反射与本能行为相联系。如看到突然飞来的物体,人立即产生的躲避行为。反射为人类的适应行为奠定了基础。2)自我控制:当某种行为可导致正负两方面的结果时,个体常常对自己的部分行为进行控制,以达到适应社会的目的。3)调试: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配合、相互适应的方式和过程。调试一般发生在协调矛盾、解决冲突的过程中。4)顺应:指个体与群体不断接受新的经验、改变自己行为方式(如根据医嘱,按时服药-顺应的适应性行为)以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5)应对:指个体决定是否采取某种行为,以适应目前或长远的需要。6)应激:是个体对紧张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适应性反应

6、人类行为的发展过程1)被动发展阶段—在0~3岁内,此阶段的行为主要靠遗传和本能的力量发展而成,如婴儿的吸吮、抓握。啼哭等行为。2)主动发展阶段—在3~12岁内,此阶段的行为有明显的主动性,其主要表现为爱探究、好攻击、易激惹、喜欢自我表现等。如5岁问为什么。3)自主发展阶段—自12~13岁起延续至成年,此阶段人们开始通过对自己、他人、环境、社会的综合认识,调整自己的行为。4)巩固发展阶段—巩固发展阶段在成年后,持续终生,此阶段的行为已基本定型,但由于环境、社会及个人状况均在不断变化,人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加以不断的调整、完善、充实和提高。

7、影响行为的因素 :人类行为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决定,即受遗传、环境及学习因素的影响。1)遗传因素:基因的复杂性导致人类行为的多样性。2)环境因素:生态环境、人文地理、医疗卫生、风俗信仰、教育环境、制度与法规、经济基础、事物发展的规律及意外事件等是人类行为发展的外在大环境3)学习因素:学习是行为发展的促进条件。人类一般通过3种学习方式来发展行为:通过无意模仿获得日常生活行为;通过有意模仿获得自己崇拜、羡慕的行为,如演员的举止等;通过强迫模仿获得规定行为,如队列训练

二、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行为。分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两类。

1、促进健康行为:简称健康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一)促进健康行为的特点1.有利性—行为有利于自身、他人及整个社会的健康。如不吸烟。2.规律性—行为规律有恒,而不是偶然行为。如定时定量进餐。3.和谐性—行为与所处环境相和谐。4.一致性—个体外显行为与内在心理情绪一致。5.适宜性—行为的强度能理性控制二)促进健康行为的类型1.日常健康行为—指日常生活中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如合理营养、充足睡眠、适量运动等。2.避开有害环境行为—指避免暴露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有害健康的危险因素,如离开污染环境、积极应对各种紧张生活事件等。3.戒除不良嗜好行为—指自觉抵制、戒除不良嗜好的行为,如戒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等。4.预警行为—指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健康事件的预防性行为及在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如驾车使用安全带、事故后的自救和他救行为等。5.保健行为—指有效、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患病后及时就医、遵医嘱等行为。

2、危害健康行为

简称危险行为,是指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一)危害健康行为的特点:1.危害性—行为对自身、他人、社会健康有直接或间接的、现存或潜在的危害,如吸烟行为。2.明显和稳定性—行为有一定的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非偶然发生。3.习得性—行为多为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学到、养成。二)危害健康行为的类型1.日常危害健康行为—指日常生活、职业活动中危害健康的行为习惯,如吸烟、酗酒、缺乏体育锻炼等。2.致病性行为模式—指可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如,A型行为模式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C型行为模式与肿瘤的发生有关等。3.不良疾病行为—指个体从感知到自身患病到疾病康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利于健康、疾病康复的行为,如瞒病、恐病、讳疾忌医、不遵医嘱等。4.违规行为—指违反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并危害健康的行为,如药物滥用、性乱

三、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理论

(一)知信行模式(KABP或KAP)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可用下式表示:知识--→信念--→行为

”知“为知识、学习,”信“为信念、态度,”行“为行为、行动。知信行模式认为: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的产生和改变是目标。以戒烟过程为例。为改变一个人的吸烟行为,使其戒烟,首先要使吸烟者了解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益处,掌握如何戒烟的方法;从而使吸烟者形成吸烟危害健康的念,产生自觉、自愿戒烟的积极态度;最终才可能产生戒烟的行为

(二)健康信念模式(HBM)是运用社会心理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人们要采取某种促进健康行为或戒除某种危害健康行为,必须具备以下三方面的认识:1.认识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及严重性(1)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2)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2.认识到采取某种行为或戒除某种行为的困难及益处。(1)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2)对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障碍的认识3.对自身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也称效能期待或自我效能。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努力,克服障碍,完成这种行动,到达预期结果。健康信念模式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充分让人们对其危害健康行为感到害怕;其次,使他们坚信:一旦放弃这种危害健康行为、采取相应的促进健康行为会得到有价值的后果,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最后,使他们充满改变行为的信心。

第三章

健康传播的方法与技巧

一、1、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

2、传播的要素1)传播者:又称传者,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主动发出者。在社会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可以是个人、群体或组织。2)受传者:信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同样,受传者可以是个人、群体或组织。大量的受传者称为受众。3)信息与讯息:信息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讯息是由一组相关联的、有完整意义的信息符号所构成的具体信息。讯息是一种信息,通过讯息,传授双方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4)传播媒介:又称传播渠道,是讯息的载体,也是将传播过程中各种要素相互联系起来的纽带。5)传播效果:是传播对人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具体指受传者接受信息后,在知识、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

3、传播的分类:

按照传播的规模,可分为5种类型。1)人际传播又称亲身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直接的信息交流,是个体之间相互沟通。人际传播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共享信息的最基本传播形式。2)群体传播是指组织以外的小群体(非组织群体)的传播活动。3)大众传播是指职业性传播机构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刊、书籍等大众传播媒介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4)组织传播是指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现代社会中,组织传播已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即公共关系学。5)自我传播又称人内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

4、健康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而收集、制作、传递、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健康传播具有以下4个特点:1)传递的是健康信息 2)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传播的过程具有复合性

4)对传播者有特殊素质要求

二、人际传播:又称亲身传播,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直接的信息交流,个体之间相互沟通。人际传播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共享信息最基本传播形式。特点:1.是全身心的传播:多感官传递接收信息2.以个体化信息为主:情感信息交流占重要地位。3.反馈及时。健康教育中常用人际传播形式1.咨询—针对前来咨询者的健康问题,答疑解难,帮助其澄清观念,做出决策。2.交谈—通过与教育对象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传递健康信息和健康知识,帮助其改变相关态度。3.劝服—针对教育对象存在的健康问题,说服其改变不正确的健康态度、信念及行为习惯。4.指导—通过向健康教育对象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使其学习、掌握自我保健的技能。

3、人际传播的技巧一)谈话技巧1.内容明确:一次谈话围绕一个主题2.重点突出:重点内容应适当重复,以加强理解和记忆。3.语速适当:给对象思考、提问的机会。4.注意反馈二)提问技巧1.封闭式提问:封闭式提问的问题比较具体,对方用简短、确切的语言即可做出回答,适用于收集简明的事实性资料。2.开放式提问:开放性提问的问题比较笼统,旨在诱发对方说出自己的感觉、认识、态度和想法。适用于了解对方真实的情况。3.探索式提问:又称探究式提问。探索式提问的问题为探索究竟、追究原因的问题,如”为什么“,以了解对方某一问题、认识或行为产生的原因。适用于对某一问题的深人了解。4.偏向式提问:又称诱导式提问。偏向式提问的问题中包含者提问者的观点,以暗示对方做出提问者想要得到的答案.适用于提示对方注意某事的场合。5.复合式提问:复合式提问的问题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问题结合在一起的问题,此种提问易使回答者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回答,故应避免使用。三)倾听技巧1.集中精力2.及时反馈

四)反馈技巧1.肯定性反馈—对对方的正确言行表示赞同和支持时,应适时插入”是的“、”很好“等肯定性语言或点头、微笑等非语言形式予以肯定,以鼓舞对方。2.否定性反馈—当发现对方不正确的言行或存在的问题时,应先肯定对方值得肯定的一面,然后以建议的方式指出问题的所在,使对方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易于接受批评和建议。3.模糊性反馈—当需要暂时回避对方某敏感问题或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可做出无明确态度和立场的反应,五)非语言传播技巧1.动态体语—即通过无言的动作传情达意。如以注视对方的眼神表示专心倾听;以点头的表情表示对对方的理解和同情;以手势强调某事的重要性等。2.仪表形象—即通过适当的仪表服饰、体态、姿势,表示举止稳重,有助于对方的信任、接近。3.同类语言—即通过适度地变化语音、语调、节奏及鼻音、喉音等辅助性发音,以引起对方的注意或调节气氛4.时空语-即在人际交往中利用时间、环境、设施和交往气氛所产生的语义来传递信息。

三、群体传播一)特点1.信息传播在小群体成员之间进行,是一种双向性的直接传播。2.群体传播在群体意识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群体意识越强,群体的凝聚力就越强,越有利于群体目标的实现。3.在群体交流中形成的一致性意见会产生一种群体倾向,这种群体压力能够改变群体中个别人的不同意见,从而产生从众行为。4.群体中的”舆论领袖“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具有引导作用,往往是开展健康传播的切入点。二)小组讨论:是在一位主持人的带领下一组人围绕主题进行座谈讨论。选择适当主持人、做好准备、掌握讨论技巧、是确保讨论效果的关键。

(一)小组讨论的步骤1.明确讨论主题:讨论前先拟定提纲。提纲包括目的、问题、内容及预期目标。2.组成小组:人数一般以6~10人为宜。3.选择时间和地点:讨论时间一般掌握在1小时左右;地点舒适、方便为宜。4.排列座位:座位的排列同样是保证小组讨论成功的重要因素。圆圈式或马蹄形。

(二)主持小组讨论的技巧1.热情接待:提前到场、表示欢迎 2.说好开场白:通俗易懂、简单明了3.建立融洽的关系 4.鼓励发言:给予适当肯定5.打破僵局 6.控制局面:及时提醒、婉转引导7.结束讨论:小结、感谢。

四、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一)传播者:是主体,对信息具有收集、制作、传递、处理、评价等职能。应注意以下几点:1.树立良好的形象2.收集、选择对受者有价值的信息。3.确保信息的准确、鲜明、生动、易懂、适用。4.根据受者的特点,选择正确的传播渠道。5.及时了解受者对信息的反应及传播效果,不断调整传播行为。二)信息:健康信息是指与人健康有关的信息。泛指一切有关人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知识、技术、观念和行为模式。健康信息是健康传播者传递的内容,同样直接影响传播效果。因此,健康信息应具有以下特点:1.符号通用、易懂——即信息传递过程中所使用的符号必须是通用的、易懂的,以避免传而不通。2.科学性——科学性是健康信息的生命,是取得健康传播效果的根本保证。3.针对性——健康信息的选择、制作、传递必须针对受者的需求和特点。4.指导性——健康信息应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告诉受者如何运用健康知识、技能,使受者自愿采纳三)传播途径:是指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渠道

(一)常用的健康传播途径1.口头传播——如演讲、报告、座谈、咨询等。2.文字传播——如报刊、杂志、书籍、传单等。3.形象传播——如图片、标本、食物、模型等。4.电子媒介传播——如电影、电视、广播、录像、幻灯、投影等。

(二)选择传播途径的原则。健康传播者应因人、因地、因时地选择传播途径,以保证传播的效果。遵循以下四项原则:1.准确性原则——保证信息能准确地传递至受者。2.针对性原则——针对具体受者、具体情况,选择传播途径。3.速度快原则——力求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至受者。4.经济性原则——准确、有针对性、快速的基础上,考虑经济因素,尽量减少传播者与受者的经济负担。四)受者 是指信息通过传播途径所到达并被接受的个人或群体,大量的受者也称为受众。健康传播的受众是社会人群,他们因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健康信息、传播途径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健康传播者在制定传播信息、选择传播途径时,应重点考虑受者的心理特点及动机。

(一)受者的心理特点:受者普遍存在着”四求“的心理。1.求真—信息真实可信。2.求新—信息新颖引人。3.求短—信息短小精悍,简单明了。4.求近—信息在生活、地域、情感、认识、知识等方面贴近受者。

(二)受者对信息的选择性1.选择性接受2.选择性理解3.选择性记忆。

(三)受者的动机 包括:消遣、填充时间、寻找情报、解决疑难满足社会、心理的需求。五)环境:健康传播的效果还受传播活动发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1.自然环境—如传播活动的地点、场所、距离、光线、温度、环境布置等。2.社会环境—如社会经济状况、文化习俗、社会规范、政策法规等。

以上五种因素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传播者和受者的心理与行为,从而影响健康传播的效果。

第四章健康教育的步骤

一、健康教育诊断

1、定义:是指在面对人群健康问题时,通过系统地调查、测量来收集各种有关事实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确定或推测与此健康问题有关的行为和行为影响因素,以及获取健康教育资源的过程,从而为确定健康教育干预目标、策略和措施提供基本依据。

2、健康教育诊断的基本步骤:根据格林模式,健康教育诊断主要从社会、流行病学、行为、环境、教育和管理与政策六个方面进行诊断。

(一)社会诊断

主要目的是从分析广泛的社会问题入手,了解社会问题与健康问题的相关性,内容包括社会环境和生活质量。1.社会环境:包括(1)经济指标(2)文化指标(3)卫生服务指标(4)社会政策(5)社区资源2.生活质量:测量指标包括主观和客观指标两个方面。(1)主观指标:包括目标人群对生活满意程度的感受;(2)客观指标:包括目标人群生活环境的物理、经济、文化和疾病等状况。

(二)流行病学诊断

主要任务是要客观地确定目标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回答以下五个问题:1.威胁目标人群生命与健康的疾病或健康问题是什么?2.影响该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是什么?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什么?3.这些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受害者在性别、年龄、种族、职业上有何特征?4.这些疾病或健康问题在地区、季节、持续时间上有何规律?5.对那些(哪个)问题进行干预可能最敏感?预期效果和效益可能最好?

(三)行为诊断

主要目的是确定导致目标人群疾病或健康问题发生的行为危险因素,任务包括:1.区别引起疾病或健康问题的行为与非行为因素:分析导致已知疾病或健康问题因素是否为行为因素;2.区别重要行为与相对不重要行为:原则1行为与疾病或健康问题密切相关2经常发生的行为3.区别高可变性行为与低可变性行为:所谓高可变性行为与低可变性行为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某行为发生定向改变的难易程度。具体标准为:高可变性行为是(1)正处在发展时期或刚刚形成的行为;(2)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关系不大的行为;(3)在其它计划中已有成功改变实例的行为;(4)社会不赞成的行为。低可变性行为是1)形成时间已久的行为;2)深深植根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之中的行为;3)既往无成功改变实例行为

(四)环境诊断

是为确定干预的环境目标奠定基础。

(五)教育诊断

主要分析三类因素。1.倾向因素—指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或诱发因素。倾向因素包括知识、信念、态度和价值观。2.促成因素—指使行为动机和意愿得以实现的因素,包括保健设施、医务人员、诊所、医疗费用、交通工具、个人保健技术及相应的政策法规等。3.强化因素—是指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的支持、同伴的影响和领导、亲属以及保健人员的劝告等。

(六)管理与政策诊断:的核心内容是组织评估和资源评估。组织评估包括组织内分析和组织间分析两个方面;资源评估则是对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资源进行分析。组织内分析系指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内部的分析,组织间分析系指主办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组织外部环境,分析外环境对计划执行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健康教育计划与干预

1、确定优先项目

应遵循重要性和有效性原则。1.重要性原则——优先考虑对人群健康威胁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社区稳定影响较大的健康问题2.有效性原则——优先考虑通过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改善的健康问题。

2、确定计划目标:目的和目标是计划存在与效果评价的依据。目的是指在执行某项计划后预期达到的最终结果。目的是宏观性、远期性,一般用文字表述。目标是目的的具体体现,用指标描述,具有可测量性。

(一)计划目的—是健康教育项目最终利益的阐述。

(二)计划目标—是在计划目的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对象、时间、内容或程度等问题。1.总体目标 由三个”W“和两个”H"组成,1)Who—对象2)What—实现什么变化3)When—实现变化的期限

4)How much—变化的程度 5)How to measure—测量的方法

2.具体目标:可分解为各方面、各阶段、各层次的具体目标。

3、确定干预方案 内容应包括:目标人群、干预策略、干预活动的内容、方法、日程及人员培训、评价计划等。

三、健康教育评价

1、定义;是一个系统地收集、分析、表达资料的过程,它贯穿于健康教育过程的始终。旨在确定健康教育计划和干预的价值,为健康教育计划的进一步实施和以后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

2、目的1.确定计划的先进性和合理性;2.确定计划的执行情况3.确定健康教育预期目标的实现及持续性,4.总结健康教育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3、健康教育评价的种类与内容

(一)形成评价 是对项目计划进行的评价活动,包括评价计划设计阶段进行目标人群选择、策略确定、方法设计等,其目的在于使计划符合实际的情况。1具体内容:(1)目标人群的各种基本特征;(2)目标人群对各种干预措施的看法;(3)教育材料发放系统,包括生产、储存、批发、零售及发放渠道;(4)是否在最初的计划执行阶段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计划进行适度调整。2.方法:有文献、档案、资料的回顾、专家咨询、专题小组讨论等。

(二)过程评价

起始于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开始之时,贯穿于计划执行的全过程。1.内容(1)针对个体的评价内容(2)针对组织的评价内容

(3)针对政策和环境的评价2.方法 有查阅档案资料、目标人群调查和现场观察三种。

(三)效应评价

健康教育是通过改变目标人群的健康相关行为来实现其目的。效应评价正是对目标人群因健康教育项目所导致的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进行评价。与健康结局相比,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行为本身较早发生改变,故效应评价又称近中期效果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倾向因素——目标人群的卫生保健知识、健康价值观、态度、对自身易感性、疾病潜在威胁的认识等。2.促成因素——卫生服务或实行健康行为的资源的可及性。3.强化因素——目标人群采纳健康相关行为时获得的社会支持及采纳该行为前后自身的感受。4.健康相关行为——干预前后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是否发生改变、改变程度及各种变化在人群中的分布。

(四)结局评价

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目标人群的生活质量。结局评价正是着眼于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后所导致目标人群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

(五)总结评价

是指形成评价、过程评价、效应评价和结局评价的综合及对各方面资料做出总结性概括。

4、影响评价的因素:常见的偏倚因素有以下五种:

(一)时间因素:又称历史因素。是指在过程中发生的重大的事件。如公共政策颁布、生活条件改变、自然、社会灾害。

(二)测试或观察因素1.测量者因素(1)暗示效应(2)测量者成熟性(3)评定错误2.测量工具因素:包括问卷、仪器、试剂。3.测量对象因素(1)测量对象成熟性(2)霍桑效应:人们在得知自己正在被研究和观察而表现出的行为异乎寻常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在健康教育项目评价中,霍桑效应也可能影响对项目效果的客观反映。

(三)回归因素:指由于偶然因素,个别被测试对象的某特征水平过高或过低,但在以后的测试中可能又恢复到原有的实际水平的现象

(四)选择因素

(五)失访:目标人群由于各种原因中断被干预或评价。失访超过10%可造成偏倚。

第五章 医院健康教育

一、1、定义:又称临床健康教育或患者健康教育,是以病人为中心,针对到医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患者个体及其家属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其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身心康复。

2、意义: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心理治疗、消除致病因素、密切医患关系、降低医疗成本二、患者健康教育

1、分类及内容一)门诊教育 是指在门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根据不同季节、地域,侧重于常见疾病的防治教育。主要包括:1.候诊教育—指在患者候诊期间,针对候诊知识及该科的常见性疾病的防治所进行的健康教育。2.随诊教育—指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的口头教育和指导3.咨询教育—指医护人员对门诊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4.健康教育—处方指在诊疗过程中,以医嘱的形式对病人行为生活方式给予指导

(二)住院教育

是指在住院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1.入院教育—指医护人员在患者人院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的教育。2.病房教育—指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的健康教育。3.出院教育—主要包括医疗效果、病情现状、继续用药、定期复查等注意事项。

2、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程序

(一)评估教育需求

评估教育需求是患者健康教育程序的第一步骤。1.评估内容1)患者对疾病或健康问题的知识水平;2)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态度;3)患者的学习能力;4)患者的环境因素。2.评估方法:(1)直接评估—通过与患者的接触、谈话直接获得(2)间接评估—通过阅读患者的病历、分析病史及其健康影响因素获得。

(二)确定教育目标

即明确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目标。

(三)制定教育计划

教育计划主要由五部分组成1.教育时间—从患者进入院到离开医院期间2.教育场所—应在适宜的场所进行。3.教育内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确保其针对性。4.教育人员—医院内的工作人员根据患者和家属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5.教育方法及工具—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和工具。

(四)实施教育计划

应特别注意以下四点:1.注重信息的双向传播;2.适当重复重点内容;3.采取多种教育方法和方式;4.注重教育者的态度。

(五)评价教育效果

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是及时修正原有计划,改进工作。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得以体现。1.评价教育需求 2.评价教学方法 3.评价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

第七篇 医院感染护理学

一、绪论:内源性感染:来自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当抵抗力下降或者是抗生素的应用,导致菌群失调,生态平衡失调,菌群移位。

二、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原理。正常菌群作用:1.营养2.免疫调节3.定制抵抗力4.生物屏障。5其他:降低胆固醇、血氨,抗衰老。医院感染中常见的细菌:1.金黄色葡萄球菌G+(15%的人长期携带)2.铜绿假单胞菌G-(泌尿道、伤口、皮肤)3.大肠埃希菌G-(是肠道的正常菌群,是条件致病菌,泌尿道、腹腔、胆道、血液)4.肺炎克雷白杆菌G-(肠道和上呼吸道,是ICU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定植的条件:1.必须具有粘附力

2.必须有适宜的环境 3.必须有相当的数量

三、医院感染监测(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监测)1.100张病床以下、100~500张病床、500张病床以上2.医院感染发病率低于7%、8%和10%;3.Ⅰ类切口感染率低于1%、0.5%和0.5%。医院感染1.发病率:一定时间和一定人群中新发生的医院感染频率。2.罹患率:短时间和小范围内感染的爆发或者流行情况。3.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患病率通常高于发生率。医院感染爆发:1.应在12小时内报告的: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人以医院感染暴发2应在2小时内报告:10例以上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严重后果的。

四、消毒与灭菌1灭菌水平方法: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化学灭菌方法。

2、高水平消毒: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胞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包括结核分枝杆菌)方法:热力、电离辐射、微波和紫外线等以及用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二溴海因等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

3、中水平消毒:是细菌芽胞以外的。方法:超声波、碘类消毒剂(碘附、碘酊等)、醇类、醇类和氯己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包括双链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

4、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方法: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如氯己定、植物类消毒剂和汞、银、铜等金属离子消毒剂等进行消毒的方法。5医用物品的危险性分类1)高度危险性物品2)中度危险性物品3)低度危险性物品,6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1)压力蒸汽灭菌:用于耐热耐湿器械物品1)下排气式:温度121度,压力102.9KPA,器械灭菌时间20分钟,辅料30分钟。包体积≤30*30*25CM32)预排气:温度132~134度,压力205.8KPa,灭菌时间4分钟。金属重量不超过7KG,布不超过5KG,容积≤90%,金属放下层,织物放上层,包体积≤30*30*50.3)快速。(2)干热灭菌:用于耐热不耐湿、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通物品。如玻璃金属、油类粉剂:150度150分钟,160度120分,170度60分,180度30分,包体积≤10*10*20CM3.(3)紫外线消毒:电压220V,相对湿度为60%,湿度20度,253.7强度。灯距地1.8~2.2M,灯数量至少1.5W/M3,照射时间至少30分钟,灯表面每周用70%~80%乙醇擦拭一次,灯管表面有灰尘及时擦拭(4)化学消毒剂1)过氧乙酸:现配现用,不超过24小时。灭菌剂浓度为16%~20%,浓度低于12%时禁止使用。浸泡法:一般物体表面0.1%(1000mg/L)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灭菌时,浸泡30分钟、耐腐蚀器械0.5%冲洗10分钟;擦拭法:喷洒法;喷雾法;熏蒸法。2)过氧化氢:外科伤口、皮肤黏膜消毒用3%冲洗、擦拭3~5分钟;室内空气消毒用气溶胶喷雾器3%,20~30ml/m3,60分钟。3)含氯消毒剂:用于物品体表分泌物排泄物消毒:使用时限不超过24小时,对金属有腐蚀性,粉剂稳定,水剂不稳定4)戊二醛:最多使用14天:不耐热器械物品,2%作用10小时。5)邻苯二甲醛:最多使用14天:5~12分钟。6)醇类、碘类、氯己定,季铵盐类-不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肥皂洗衣粉等合用。(5)清洗: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7、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压力蒸气灭菌: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1)物理监测2)化学监测3).生物监测每周一次,4)B-D测试: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开始灭菌前。(2)干热灭菌的监测1).物理监测每锅进行。2.)化学监测每天、每包监测3)生物监测每月进行。(3)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1).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100μW/cm2。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μW/cm。3)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一次。4).物品和空气中自然菌减少90%以上,人工杀灭率道道99.99%。(4)化学消毒剂的监测1)生物监测: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100CFU/ml.2)化学监测: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至少一次。

五、手、皮肤的清洁和消毒1外科手消毒:范围:双手、前臂及肘上10CM.1.)手套破损应重新进行消毒。2.)双手、前臂、上臂下1/3,揉搓2-6分钟。2皮肤消毒1.)穿刺部位:2%碘酊2遍,作用1~3分钟,再用75%乙醇。0.5%碘伏2遍,静脉注射用75%酒精脱碘。2.)消毒范围:不小于5cm*5cm。3手术切口消毒1.)手术野及其外15cm以上,由内向外擦拭。4病原微生物污染皮肤消毒,碘伏0.5%擦拭作用那个3-5分钟,或用乙醇、异丙醇、醋酸氯已定作用3-5分钟,也用氧化电位水冲洗;肥皂流动水冲洗干净,用卫生手消毒法。

六、医院环境的消毒,1空气消毒 1.)Ⅰ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如骨髓移植病房-层流通风(空气中的细菌总数≤5CFU/30分钟。直径9CM平皿):细菌总数≤10CFU/m3,2)Ⅱ类环境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细菌总数≤4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细菌总数≤200CFU/m3,3)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化验、普通病室和房间。(细菌总数≤4CFU/,5分钟。直径9CM平皿):细菌总数≤500CFU/m3,4.)Ⅳ类指传染科和病房。

七、隔离和保护1隔离区域物品处理:1.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受感染后,用后应以黄色包装袋包装隔离,经灭菌后使用。(如医疗仪器、器械、衣服和床单)2.体温计高水平消毒。3.血压及诊疗器同病原菌感染者共同使用。4.不接待探视。2特殊感染预防1)对经空气传播(飞沫核<5μm,如结核、水痘、麻疹),肺结核传播途径-空气传播,空气隔离预防,呼吸道隔离 2)对经飞沫传播:无条件时,同种疾病病人同住一室。(飞沫核>5μm,如细菌性脑膜炎、白喉、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3)对经接触传播:皮肤白喉、大面积烧伤以及多重耐药细菌(MRSA、VRE、艰难梭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病人的隔离等。乙脑-昆虫隔离;脊髓灰质炎、甲肝-消化道隔离;大面积烧伤病人-保护性隔离,房间为正压;慢性血吸虫病-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

八、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抗感染药物作用机制:1.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2.损伤细胞膜-抗真菌类药物3.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4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2、严格抗生素联合的指征:1)单一药品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或(腹腔脏器穿孔、复杂创伤感染、吸入性肺炎),2)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3)减少毒性反应。4)需较长期用药,细菌有产生耐药可能(如结核、慢性尿路感染、慢性骨髓炎)5).混合感染。

3、注意抗生素的疗程1.急性感染 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后续用2~3天,病情基本控制后1~3天即可停药。2.败血症 体温正常7~10天再停药。3.严重感染(如心内膜炎、骨髓炎)疗程可达4~8周。4.急性感染应用抗生素后临床疗效不显著 确属抗生素选择不当,在48~72小时后改用其他抗生素药物。

4、配伍禁忌及合理给药(1)连续给药与间歇给药的合理选择1)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时间依赖性药物):间歇给药。2)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吉他霉素等)及多烯抗生素(两性霉毒B)可采用连续给药方案。避免毒性反应,防止水3)氨基苷类抗生素(浓度依赖性药物)采用间歇性给药,也可分次静脉滴注,不宜静脉推注,也不宜与β-酰胺类药物同瓶滴注。

5、外科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清洁手术通常不需用;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需用;一般在术前0.5~1小时静脉给予一次足量;手术超过4小时可术中加用一次量;择期的结直肠手术前手术前24小时开始给予不吸收的口服抗菌药物共3次;高危破宫产脐带夹后、全髋置换、移植术。

6、四环素-葡萄球菌结肠炎-二重感染;磺胺类药物-紫癜-血液系统的毒性;利福平-黄疸-对肝脏的毒性;链霉素-尿蛋白(++)-肾脏毒性反应,最主要毒性反应时听神经损害;青霉素-皮肤瘙痒、腹痛-过敏反应;妊娠合并肝炎不宜用的抗生素是四环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抗生素毒性增强。

九、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1、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1)加强口腔护理。2)吸痰技术。3)胃口逆向定植及误吸。4)有效咳嗽训练。

2、血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1)接受注射者安全2)注射操作着安全3)环境安全。

3、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近期用或正在用药,出现腹泻,可伴大便性状改变或见斑块条索状荚膜,合并以下之一:发热超过38度;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周围血白细胞升高。

4、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1)表浅手术切口感染:于术后30天内发生;2)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无植入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术后1年内发生;3)器官或腔隙感染:同2)

十、特殊病原菌的感染途径及消毒

1、甲肝戊肝传播途径以粪口传播;消毒方法煮沸30分钟,或者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3.废弃物焚烧。

2、乙、丙、丁型肝炎经血液传播。消毒方法:含氯消毒剂等中水平以上的消毒剂。新生儿乙肝主要垂直传播;预防乙肝最佳措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预防肠绦虫病的紧急措施是注意个人的饮食卫生。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不游离于血清中的是HBcAg,游离于血清中,病毒复制活跃,具有传染性的是HBeAg。

3、艾滋病1.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消毒方法:含氯消毒剂溶液(含有效氯l000mg/L)或0.5%过氧乙酸溶液作用15~30分钟。

4、淋病和梅毒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淋病病原体淋病奈瑟氏菌,低效消毒剂即可。

梅毒病原体苍白螺旋体,低效消毒剂即可。初期、二期传染性强。消毒方法:特别是马桶,用0.2%过氧乙酸

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

4、流行性出血热:病原体为汉坦病毒,传染源:鼠。鼠咬或蚊叮传播,也可垂直传播、呼吸道、消化道、伤口接触传播。可用含氯消毒剂及过氧乙酸进行消毒处理,中低效消毒剂3开展杀虫灭鼠,火焚或者掩埋地下。

5、炭疽:1.传染源是病畜(羊、牛、马、骡、猪等)和感染的病员。通过消化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传播。2.消毒方法: 空气消毒(过氧乙酸熏蒸)猪舍等(过氧乙酸,或者含氯石灰)病畜粪尿(一份含氯石灰+5粉粪尿,深埋2m以下)污染皮毛(环氧乙烷熏蒸)、炭疽杆菌可形成芽孢,不可使用中低效消毒剂。开展灭蝇灭鼠。肺炭疽空气消毒3g/M3过氧乙酸熏蒸1~2小时。物表餐具用2000~5000mg/l有效氯浸泡。

6、结核病病原体为结核分枝杆菌,有人、牛、非典型。可通过呼吸道(最多)、消化道等传播,含氯消毒剂级过氧乙酸浸泡。焚烧,或者1%过氧乙酸作用30~60分钟进行消毒。不耐热,60度15分钟或70度3分钟可杀灭.结核杆菌细胞壁含大量脂类,对消毒剂抵抗力强,只能用高、中消消毒剂。飞沫传播,空气隔离预防。

第八篇护理管理学

第一章 绪论

一、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是管理者协调人及其他组织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过程,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的二重性(1)自然属性:具有普遍性和共性(2)社会属性:管理具有其特殊性和个性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艺术性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3)管理的普遍性与目的性

3、管理的对象1)人 是管理的最主要因素,是管理的核心。2)财 遵守的原则是:开源、节流、注重投资效益。3)物:是指设备、材料、仪器、能源等。应遵循原则是保证供应、合理配置、物尽其用、检验维修、监督使用、资源共享。4)时间 是最珍贵的资源5)信息 是管理活动的媒介。包括广泛地收集信息;精确地加工和提取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信息;利用和开发信息。

4、管理的方法1)行政方法 是最基本、传统的管理方法,是依靠行政组织权威,通过命令、指示、规定等手段指挥下属工作而实现管理目标。优点①使管理系统达到高度的统一;②有利于对常规问题的处理,也可以灵活有效地解决各种例外问题;③集中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保证整个系统计划、目标的实现。缺点①管理效果受决策者水平的限制;②不利于发挥基层单位的主动性;③传递信息缓慢,工作效率不高;④易犯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错误。2)经济方法 是运用经济手段和经济方法,来调节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实施管理的一种方法。优点①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②促使组织员工从物质利益的角度,关注组织目标的实现;③促使主管人员减少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作风,提高行政效果。缺点容易导致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的倾向。3)法律方法

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法令、条规进行管理的方法(使管理活动有序进行)。4)思想教育方法

是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按照人的思想、行为活动的规律进行教育,运用沟通、宣传、说服、鼓励等方式来预防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既定管理目标的方法。5)社会心理学方法:指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知识,按群体和个人社会心理活动特点及其规律进行管理的方法。

5、管理的职能 是指管理的职责和功能,是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应当承担的职责和任务1计划职能 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其中心任务是确定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案。2组织职能

是管理的重要职能。组织工作的主要内容是:①设计组织结构;②明确相应的职责、任务和权力;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等。3人员管理:是管理的核心职能4领导职能:用手段和方法对个人、集体施加影响力。5控制职能:是管理过程的关键职能贯穿于活动的始终。

二、护理管理学

1、护理管理学 是护理管理者运用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计划、组织、人员管理、领导和控制的管理过程,协调人及其他资源,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过程。

2、护理管理的意义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管理的特点1.广泛性 包括组织管理、人员管理、业务管理、质量管理等。参与护理管理的人员包括护理管理者以及各个部门各个班次的护理人员。2.综合性:既要综合利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又要考虑护理工作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独特性

3、护理管理的发展趋势(无多元化):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管理体制的合理化:应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管理人才的专业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管理手段的自动化 /信息化、护理管理的内容趋向合理化

第二章

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1.社会管理思想 如《论语》、《管子》中的“君子不器”,儒家思想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还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2.系统管理思想:万里长城,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3.战略管理思想 孙武的《孙子兵法》 4.用人思想 有“知人善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按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学阶段(19世纪末~1930年)、行为科学阶段(1940~1960年)和科学管理阶段(1960年以后)。

(一)古典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1)概述:泰勒首次提出科学管理的概念,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被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2)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其主要内容是:①使工作方法、劳动工具、工作环境标准化;②确定合理的工作量;③挑选和培训工人,使其掌握标准工作方法;④实行差别工资制;⑤实行职能工长制。

2.管理过程理论(1)法国人法约尔1925年出版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后人把他称为“管理过程之父”。(2)主要内容:法约尔提出,管理活动包含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并且他给出了十四条一般管理原则,包括有分工、职权与职责相适应、纪律严明、统一指挥、统一领导等。3.行政组织理论(1韦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2)特点:①明确的组织分工②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③合理地任用人员④建立职业的管理人员制度⑤建立严格的、不受各种因素影响的规则和纪律⑥建立理性的行动准则。

(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正式形成一门学科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行为科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人际关系学说,后期行为科学。1.人际关系学说 20世纪30年代梅奥等人在西方电气公司进行了“霍桑实验”。他发现决定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和安全感,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①人是“社会人”,不仅仅是“经济人”,其工作态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②劳动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取决于人际关系;③职工中的非正式小群体更能影响职工的情绪,甚至左右职工的行为;④科学的领导者应善于和职工沟通与倾听。2.人性理论—X理论与Y理论 美国的麦格雷戈1957年提出X理论与Y理论。X理论认为人是懒惰的,不喜欢工作,在严密监督下才能有效地工作。而Y理论认为人是喜欢工作的,是负责的,能够自我控制和管理。而实际管理工作中,应当根据员工的特点,综合运用上述两种理论。3.群体力学理论 德心理学家卢因1944年提出,重点研究组织中的群体行为。主要内容是:①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组织,是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种“力场”;②群体行为就是各种相互影响力的结合,这种“力场”可修正个人的行为;③群体的内聚力可以用每个成员对群体忠诚、责任感、对外攻击的防御、友谊等态度来说明。

4、行为科学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①在护理管理中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和管理。②强调护理管理者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采取各种激励措施维持和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③护理管理者要丰富工作内容,以提高工作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现代管理理论与原则

1、系统原理与原则

(一)系统原理1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整体。2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系统功能大于各个体功效之和2)目的性 3)相关性 4)层次性5)环境适应性。3系统分析方法 运用逻辑推理和分析计算的方法。

4、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要求护理管理者运用整体观点、相关观点、有序观点、动态的观点、开放的观点

(二)对应的原则 1整分合原则2反馈原则

2、人本原理与原则

(一)人本原理 :梅奥首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本原理的前提是: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而是具有多种需要的复杂的“社会人”,管理者要注意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是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二)对应的原则 1能级原则内容:①建立合理稳定的能级结构;②不同的能级主体应授予不同的权力,完成不同的职责。③不同能级的主体应给予与之相应的岗位。2动力原则 动力包括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物质动力是指物质待遇及经济效益。精神动力主要有理想、道德、信念、荣誉。信息包括消息、情报、指令等。3参与管理原则

3、动态原理与原则

(一)动态原理 认为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是管理人员与被管理人员共同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弹性原则:是指在动态管理中必须留有充分的余地,以便及时调整,完成预期的目标。

4、效益原理与原则

(一)效益原理:是指管理者在任何系统的管理中,都要注意讲究实效

(二)价值原则:是指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要围绕提高效益为中心,科学有效地使用人、财、物和时间,以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第三章 计划工作

1、计划是指工作或行动之前拟定的方案,包括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等。2计划工作实质就是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要做好计划工作,必须解决“5W1H问题”,即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论证为什么要做(why)、确定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何人做(who)以及如何做(how)。计划工作的核心是决策

2、计划工作的重要性(无有利于提高质量)有利于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有利于明确工作目标、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控制工作

3、计划的类型

(一)按计划的时间划分1.长期计划 又称为规划,时间一般在5年以上。一般由高层管理者制定。2.中期计划 介于长期和短期计划之间,一般为1~5年。一般由中层管理者制定。3.短期计划 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由基层管理者制定。

(二)按计划的规模划分1.战略性计划:指着眼于组织整体目标和方向的计划。2.战术性计划 指针对组织内部具体工作问题,在较小范围内和较短时间内实施的计划,如护理仪器设备的维护计划等。

(三)按计划的内容划分:分为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

(四)按计划表现形式划分1.目的或任务如规定护士在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痛苦、促进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2.目标如经过培训的测试,护士正确给药率达到100%,3.策略4.政策5.规程6.规则如护理技术规范 7.规划8.预算 又称“数字化的计划”,是用具体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

4、计划工作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要从组织系统的整体出发,全面考虑系统中各构成部分的关系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统筹规划。2重点原则:计划的制定既要考虑全局,又要分清主次轻重,抓住关键及重点,着力解决影响全局的问题。3创新原则 4.弹性原则留有一定调节余地5可考核性原则

二、计划的步骤一)评估形势:内容包括:①市场:社会需求;②社会竞争;③服务对象的需求;④组织资源:组织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二)确定目标:目标应包括时间、空间、数量三要素。三)考虑制定计划的前提条件:指计划工作的假设条件-预期环境 四)发展可选方案 五)比较各种方案

六)选定方案 七)制定辅助计划八)编制预算:是衡量计划工作进度和完成程度的重要标准,是控制的工具。

三、目标管理:

1、又称成果管理,一种管理方法。

2、特点:1.员工参与管理2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3.强调自我评价4重视成果

3、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

(一)计划阶段:1.制定高层管理目标 目标管理的第一步是制定组织整体目标。2.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3.确定下级和个人的分目标4.协议授权

(二)执行阶段 :1.咨询指导2.调节平衡3.反馈控制

(三)检查评价:1.考评成果2.奖惩兑现 3.总结经验4目标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运用:1)应用实例:目标制订阶段;目标实施阶段;目标成果评定阶段2)应用中的注意事项1.宣传教育2.目标明确、恰当3.有指导及咨询管理体系4严格控制

四、时间管理:是指在时间消耗相等的情况下,为

提高时间利用率和有效性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时间管理的基本程序:1.评估2.计划 制

定具体工作目标及重点②选择有效利用时间的方法与策略③列出时间安排表。3.实施 ①

集中精力②学会“一次性处理”或“即时处理”③关注他时间④有效控制干扰⑤提高沟通

技巧⑥处理好书面工作。4.评价

3时间管理的方法

(一)ABC时间管理法:由莱金提出,他建议为了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每个人都需要确定今后5年、今后半年及现阶段要达到的

目标。人们应该将其各阶段目标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为最重要且必须完成的目标,B级

为较重要很想完成的目标。C级为不太重要可暂时搁置的目标。ABC时间管理的步骤如下:

1.列出目标2.目标分类3.排列顺序:根据工作的重要性、紧急程度确定ABC顺序。4.分配

时间5.实施 集中精力完成A类工作,效果满意,再转向B类工作。对于C类工作,在时间精力充沛的情况下,可自己完成,但应大胆减少C类工作,尽可能委派他人执行,以节省时间。6.记录7.总结

(二)四象限时间管理法 按照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事情分成两个维度,一方面是按重要性排序,另一方面是按紧迫性排序,然后把所有事情纳人四个象限,按照四个象限的顺序灵活而有序地安排工作。

(三)记录统计法

通过记录和总结每日的时间消耗情况,以判断时间耗费的整体情况和浪费状况,分析时间浪费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节约时间。

(四)拟定时间进度表

(五)区域管理法:将时间分为整体、阶段、瞬时三种情况进行管理的时间管理方法。4时间管理的策略1.消耗时间的计划化、标准化及定量化 2.充分利用自己的最佳工作时间 3.保持时间利用的连续性4.学会授权5.学会拒绝 6.善于应用助手

五、1、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解决当前或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从确定行动目标到拟定、论证、选择和实施方案的整个活动过程。

2、决策的类型1.按决策的重要性划分 1)战略决策:指与确定组织发展方向和长远目标有关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具有全局性、长期性与战略性,解决的是“干什么”的问题。2)战术决策:为完成战略决策所规定的目标而制定的组织在未来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具体的行动方案,解决的是“如何做”的问题。2.按决策的重复性划分1)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决策,是指对经常出现的活动的决策。2)非程序化决策:又称非常规决策,一般指涉及面广、偶然性大、不定因素多、无先例可循、无既定程序可依的决策。3.按决策条件的确定性划分 可分为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以及风险型决策。4.根据决策的主体不同划分 可分为个人决策与团体决策。

3、决策的步骤1.确立问题 是决策的前提,是确定目标的基础。2.确定目标 目标是决策的方向,决策目标确定后,可依据价值准则来对目标进行判定。常用的价值指标有三类: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3.拟订方案:通常有两条途径:一是经验,二是创造。4.方案评估 评价和比较的主要内容有:①方案实施的可行性;②方案实施可能带来的影响;③方案实施的风险性。5.方案选择 “满意”的决策应当符合三个标准:①全局性标准;②适宜性标准;③经济性标准。挑选方案 的方法:①经验判断法;②研究和分析;③模拟实验法。6.方案实施7.追踪评价

4、团体决策:是指由两个人以上的群体完成的决策方式。方法:1.头脑风暴法:又称思维共振法,是为了克服障碍,产生创造性方案的一种简单方

法。原则是鼓励一切有创见的思想,禁止任何批评。2.名义集体决策法:是指参加集体决

策的成员面对面地接触3.德尔菲法:又称专家意见法,4.是电子会议法:利用现代计算机 技术改善群体决策的一种方法。

第四章

组织工作

1、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目的程序和规则组成的一种多层次、多岗位以及具有相应人员隶属关系的权责角色结构,它是职、责、权、利四位一体的机构。含义①组织有共同的目标②组织有不同层次的分工协作③组织有相应的权力和责任

2、组织的类型:1.正式组织2.非正式组织

3、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一)直线型组织结构 :又称单线型组织结构,是最古老、最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类型。其特点是组织系统职权从组织上层“流向”组织基层。上下级关系是直线关系,即命令与服从的关系。组织内部不设参谋部门。优点:①结构简单,命令统一;②责权明确;③联系便捷,易于适应环境变化;④管理成本低。缺点:①有违专业化分工的原则;②权力过分集中,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二)职能型组织结构:又称多线型组织结构。其特点是采用按职能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办法来代替直线型的全能管理者。各职能部门在分管业务范围内直接指挥下属。优点:①管理工作分工较细;②由于吸收专家参与管理,可减轻上层管理者的负担。缺点:①多头领导,不利于组织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②各职能机构往往不能很好配合③过分强调专业化。

(三)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

又称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其特点是吸收了上述两种结构的优点,设置两套系统,一套是直线指挥系统,另一套是参谋系统。优点:①直线主管人员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和人员作为参谋和助手,能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②可满足现代组织活动所需的统一指挥和实行严格责任制的要求。缺点:①部门间沟通少,协调工作较多;②容易发生直线领导和职能部门之间的职权冲突;③整个组织的适应性较差,反应不灵敏。

(四)分部制组织结构:又称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其特点是在高层管理者之下,按地区或特征设置若干分部,实行“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集中领导下的分权管理。优点:①有利于高层管理者集中精力搞好全局及战略决策;②有利于发挥事业部管理的主动权。缺点:①职能机构重叠;②分权不当容易导致各分部闹独立,损伤组织整体利益;③各分部横向联系和协调较难。

(五)委员会

委员会是组织结构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执行某方面管理职能并以集体活动为主要特征

(六)其他组织结构如团队结构、网络结构、无边界组织等。

二、组织设计是指管理者将组织内各要素进行合理组合,建立和实施一种特定组织结构的过程。

2、组织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1)目标统一的原则2)分工协作的原则3)有效管理幅度的原则4)最少层次的原则,从高层领导到基层领导以2~4个层次为宜。5)责权一致的原则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7)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组织设计的要求1.精简2.统一3.高效

3、组织设计的步骤1.确立组织目标2.划分业务工作3.提出组织结构的基本框架:按组织设计要求,决定组织的层次及部门结构,形成层次化的组织管理系统。4.确定职责和权限5.设计组织的运作方式:联系方式的设计;管理规范的设计,确定工作程序;各类运行制度的设计(无岗位职责)6.决定人员配备7.形成组织结构8.调整组织结构

4、组织设计的结果:是形成组织结构。模式可用以下方式来表示。1.组织图:组织我树,用图形表示2.职位说明书:说明组织内部的某一特定职位的责任、义务、权力及其工作关系的书面文件。3.组织手册:是组织图与职位说明书的综合。

三、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群体意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习惯的总和,属于管理的软件范围。特点:1.文化性 是组织文化区别于组织其他内容的根本点,也是最明显、最重要的特征之一。2.综合性3.整合性4.自觉性 5.实践性

3、护理组织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护理专业自身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护理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4、护理组织文化的建设(特性)1.易接受性2.群众性3.针对性。4.独特性

四、临床护理组织方式:

1、个案护理

也称为特别护理或专人护理,是由一名护理人员在其当班期间承担一名病人所需要的全部护理。其组织形式是一对一的关系,主要用在ICU、CCU病房及危重、大手术后的病人,由于病情复杂、严重,需护士24小时进行观察、护理。

二、功能制护理:是以工作为中心的护理方式,护士长按照护理工作的内容分配护理人员,每1~2名护士负责其中一个特定任务,各班护士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病人所需的全部护理,护士长监督所有工作。对于一个护理人力不足的医院,护士长只能选择的护理工作方式。

三、小组护理:是将护理人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有一位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任组长,在组长的策划和组员的参与下,为一组病人提供护理服务。

四、责任制护理: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由一位责任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其所管病人从人院到出院提供连续的、全面的、整体的护理组织方式。

五、综合护理:综合护理集小组护理和责任制护理的优点于一体,由一组护理人员(主管护师、护师、护士等)应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共同完成对一组病人的护理工作。

第五章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员管理:也称人员配备,或称人力资源管理,是对各种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选聘、培训和考评。意义:可以发现、选聘、使用和培养最优秀的人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达到人尽其才、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同时为组织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储备。基本原则1职务要求明确原则2责权利一致原则3公平竞争原则4用人之长原则5系统管理原则

二、护理人员编设的原则1.满足病人护理需要原则 病人的护理需要,是编设护理人员数量结构的主要依据。2.合理结构原则3.优化组合原则:对护理人员进行优化、合理组合,使不同年龄阶段、个性、特长的护理人员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做到各尽所长、优势互补,4.经济效能原则:护理管理者在编设和使用护理人员时,应在保证优质、高效的基础上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5.动态调整原则

2、影响护理人员编设因素:工作量和工作质量:工作量要受床位数、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率等因素影响;人员素质;人员比例和管理水平;工作条件;政策法规;社会因素。

3、护理人员编设的计算法一)按实际工作量计算法:确定依据:实际工作量、员工的工作效率、工作班次、出勤率(无床位使用率)。应编护士数=床位数*床位使用率*平均护理时数/每名护士每日工作时间+机动数(一般按17%~25%)。二)比例定员计算法

医院高级、中级、初级员工的比例:一级医院为1:2:8~9;二级医院为1:3:8;三级医院为1;3:6。1.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①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按1:1.30~1:1.40计算;②300~500张床位的,按1:1.40~1:1.50计算;③500张床位以上的,按1:1.60~1:1.70计算。2.各类人员的比例 ①卫生技术人员占医院总编设的70%~72%,其中护理人员占50%,医师占25%,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占25%;②行政管理和工勤人员占总编设的28%~30%,其中行政管理人员占总编设的8%~10%。

4、护理人员的排班一)排班的基本原则 1以病人需要为中心,确保24小时连续护理2掌握工作规律,保持各班工作量均衡3人员结构合理,确保病人安全4.保持公平原则,适当照顾人员的特殊需求

5.有效运用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个人专长。二)排班的类型1.集权式排班 排班者为护理部或科护士长,主要由护理管理者决定排班方案。优点:为管理者掌握全部护理人力,可依各部门工作需要,灵活调配合适人员;缺点 是对护理人员的个别需要照顾少,会降低工作满意度。2.分权式排班 排班者为病区护士长。优点 是管理者能根据本部门的人力需求状况进行有效安排,并能照顾护士的个别需要;缺点 是无法调派其他病区的人力,且排班花费的时间较多。3.自我排班 由病区护理人员自己排班,可激励护理人员的自主性,提高工作满意度。优点:①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②促团体凝聚力提高③护士长与护理人员关系融洽④护士长节省排班时间。

缺点 与分权式排班类似。三)影响排班因素1医院政策2人员素质3护理分工方式4部门的特殊需求5工作时段的特点6排班方法 四)排班的方法1每日三班制

按早班、小夜、大夜等进行安排,每班工作8小时,一般由7~8名护士进行轮班。(1)单人三班制:每班只安排一个护士,早、晚配备帮班主要适用于病人数量和危重程度变化不大、夜班工作量较少的病区。优点是:①上班与休息时间集中;②夜班轮换少;③节约人力。缺点是:①夜间病区有紧急情况或工作量大时,一位护士顾及不周;②夜班工作时间长,护士较疲劳。(2)双人三班制:每班安排2位护士,主要适用于危重病人多、护理工作量大、专科性强(如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脑外科等)的病区。优点是:①24小时均有2个护士值班,且保证大小夜班护理工作量较大或抢救病人时有2位护士相互分工与协作②新老护士搭配上班,有利于新护士的成长;③夜班有一段休息时间,护士乐于接受。缺点是需要的人力多。

2.每日二班制排班法 将一日的24小时分为二个基本班次,按白班、夜班排班,主要适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急诊室等。优点:①上班与休息时间集中,便于路途较远的护士上下班,也便于护士参加学习;②节约人力。缺点是连续工作时间过长,易出现精力不充沛的现象。

三、护理人员的培训一)新护士的岗前培训1.岗前培训的内容 包括公共部分与专科部分2.岗前培训的方式、方法(1)培训方式:主要包括集中式、分散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三种(2)培训方法:①讲授;②视听:通过运用光盘、录像带、幻灯片等教具进行介绍与教育;③练习:如护理文书的书写、急救技术等;④实地参观;⑤临床带教。三)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四)护理人才的培养

1、人才的类型:包括管理人才、护理教育人才、临床护理专家三种不同类型,分普通、优秀、杰出三层次。

2、护理人才的结构 1.个体结构 ①品德结构:包括思想品德、伦理道德和心理品质三方面;②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哲学知识以及各类知识的相互联系;③智能结构:智能是智力和能力的总称。智力结构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实践能力五大基本要素构成 2.群体结构:指某系统内构成群体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有:①专业结构②能级结构③年龄结构④智能结构 第六章 领导工作

一、领导: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下属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①领导者必须有下属或追随者;②领导者应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③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下属而达到组织的目标。领导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客观环境四个要素组成2、领导的作用 1.指挥作用2协调作用3.激励作用

二、领导权力 既是一种控制力又是一种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人权2.决策权3.指挥权 4.经济权5.奖罚权。二)领导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1)权力性影响力:主要因素有:(1)传统因素(2)职位因素(3)资历因素2)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由领导者个人素质和现实行为形成的自然性影响力主要因素有:(1)品格因素:2)才能因素(3)知识因素(4)感情因素。3)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特点(1)权力性影响力:①对下属的影响具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②下属被动地服从,激励作用有限③不稳定,随地位的变化而改变④靠奖惩等附加条件起作用。(2)非权力性影响力:影响力持久,可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②下属信服、尊敬,激励作用大;③ 比较稳定,不随地位而变化

④对下属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3、领导工作的原理1.指明目标原理-领导工作的基本原理、重要组成部分2.协调目标原理3.命令一致性原理 4.直接管理原理5.沟通联络原理6.激励原理-上级应能够了解下级的需求和愿望并给予合理满足,以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对领导工作的要求:1.不断鼓舞下属的士气;2.了解人们的工作期望;3注意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4.进行合理安排5.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的方法。

4、领导理论及应用一)领导作风理论1.专权型 又叫命令型、权威型、独裁型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布置下属执行。其特点是:权力定位于领导者,很少听取下属的意见。2.民主参与型 是指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量,集思广益,然后决策,要求每个人各尽所能,各施其长,分工合作。3.自由放任型 是指领导者给予每个成员高度的自主权,只对下属提出工作目标,但对下属完成任务的各个阶段的活动不加干涉,除非下属要求,不做主动的指导。二)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又称情景领导理论,它认为最有效的领导风格应随着员工“成熟度”的变化而变化。领导的行为应按下列程序逐步推移:高工作与低关系(对不成熟的下属,刚参加工作新护士)→高工作与高关系(初步成熟的)→低工作与高关系(比较成熟的)→低工作与低关系(成熟的,非常有经验的护士)。根据下属的成熟度,工作行为与领导行为构成了四个阶段。

二、授权是指领导者授予下属一定的权力和责任,使下属在一定的监督下,有一定的自主权,去完成被授予的任务。原则(无完全授权):1.视能授权-最根本的一条准则 2.合理合法-坚持大权集中,小权分散的原则 3.监督控制-领导者在下授权力的同时不能逃避责任,领导者给予被授权人必要的监督控制4.权责对等 授权步骤1.分析、确定什么工作需要授权 2.选择授权对象 3.明确授权的内容4.为被授权者排除工作障碍5.形成上下沟通渠道6.评价授权效果

三、激励指激发人动机的心理过程。

2、激励的作用: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这一公式表明,在能力不变的条件下,工作绩效的大小,取决于激励程度的高低。

3、激励的过程:(1.洞察需要:是激励的源头

2.明确动机 这是激励机制的前提。3.满足需要 这是激励机制的核心。4.激励与反馈、约束相互补充)

4、激励理论及应用1)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来的1.生理需要:包括人类最原始的基本需要。2.安全需要3.爱与归属的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123是基础需要,45是高层次需要。2)激励-保健理论:简称双因素理论,弗德里克·赫兹伯格提出。他提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1.保健因素 是指与人们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如组织的政策、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又称为“维持因素”。2.激励因素 是指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包括:工作再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工作上的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等。如领导赏识。对护理管理者的基本启示是:①提供充分的保健因素,以消除不满;②提供充分的激励因素是激发积极性的有效途径。3)行为改造理论认为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改造和修正行为。它研究如何通过外界刺激对人的行为进行影响和控制。一)强化理论(由美国的斯金纳提出)该理论认为,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这种行为将作用于环境。根据强化的目的,强化分为正强化(肯定、表扬、晋升等)和负强化(批评、处分、降级等)两种。对护理管理者的基本启示是:①要针对强化对象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强化措施;②分阶段设立目标,及时给予强化;③正强化和负强化都有激励作用,但应以正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泉。二)归因理论(由美国的赫茨伯格提出)认为人的行为的发生或多或少与自身内部原因和外界环境因素有关。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将成功与失败归因为四种可能性:①能力;②努力;③任务的难度;④机遇。基本启示是:①了解与分析护理人员对行为的不同归因,掌握其态度与行为方向②引导护理人员将成功归因于个人的能力和自己的努力,增强他们的自信③改变护理人员对失败的消极归因,调动下属的主观能动性。4)公平理论(由美国的斯塔西·亚当斯提出),也称社会比

下载于鸿君讲义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于鸿君讲义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五讲党建讲义和习题

    第五讲 农村基层党建常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意义:在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中,领导班子的建设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农村......

    报关第十四讲讲义及习题

    阻击高价培训 中国网学在线(www.xiexiebang.com)服务广大考生 第三章 海关监管货物报关程序 第七节过境、转运、通运货物的报关程序 一、过境货物 (一)概述 1、含义:从境外起运,......

    药事管理习题7讲义

    第七章 特殊管理的药品管理 一、A型题( 最佳选择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监督管理工作,并会同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对麻醉药......

    2013《统计法基础知识》讲义习题整理

    第一章统计法基本问题 【单选题】 1. 政府统计是指下列哪个机关依法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和手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 意见,实行统......

    郑伯克段于鄢习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二章习题讲义

    必修二第一、二章检测题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2分) 1.下列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小麦的抗病和......

    第二章房地产市场与市场运行讲义习题

    一、单选题: 1、 在房地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承担开发建设用地规划方案设计、建筑设计等项工作的,一般是。 A.建筑师B.结构工程师C.设备工程师D.监理工程师 标准答案:a2、 在房地产产......

    24号数量公益习题讲义(合集五篇)

    (1)某餐厅设有可坐12人和可坐10人两种规格的餐桌共28张,最多可容纳332人同时就餐,问该餐厅有几张10人桌? A.2 B.4 C.6 D.8 (2)一环形跑道上画了100个标记点,已知相邻任意两个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