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体制改革
浅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体制改革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根据我国的经济基础、民族特色、文化传统、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是一条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探索之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如何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如何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这个时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实现中国梦,不是GDP的简单增长问题,更重要的是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问题,社会的民主、公平、正义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机与活力问题。实现这个目标,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司法方方面面的深化改革,其中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紧迫性
现行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体制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在以行政计划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的基础上设立的,是以行业部门管理为主的体制。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公共资源交易以行业为主的监督管理体制已不可避免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竞争、开放原则发生了冲突,传统监督管理体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市场管理的逻辑支撑。在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社会公众是公共资源的所有人,行业部门仅是由公众到政府、再由政府到部门的委托代理人。这种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委托代理关系,决定了现行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行为约束机制对行业部门是不适用的,必须有第三方对这种委托代理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也就是说,行业部门作为公共资源经营权、决策权的执行者,是以被委托人身份参与交易活动的,属于市场交易主体的一方,与其他参与市场竞争的市场主体处于平等、竞争地位,同样也应该是被监管的对象。以行业为主的监督管理体制将公共资源交易的决策权、经营权、监管权集行业部门于一身,模糊了在市场交易行为中的权、责、利边界,使之集经营者和管理者于一体,导致了目前我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分割、监管缺位、管理混乱的现状。
2.缺乏客观独立的监管主体。现代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非对称信息博弈”并会导致市场“失灵”,市场监管就是政府解决“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市场监管的基本原则是依法、公正、独立,其中独立性是实现监管主体地位的权威性、公正性的保证。以行业为主的管理体制将市场的监管权给予了与交易主体有着紧密关联的各个相关行业部门,不仅造成了监管职能交叉、执法冲突、责任不清、权威不够等弊端,而且加剧了市场交易的“信息不对称”和“非对称信息博弈”,造成了行业部门对于交易市场的行业垄断,产生“不正当竞争”和“限制竞争”,直接引发了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对于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信任危机。
3.缺乏权力制衡机制。公共资源交易是政府委托行业部门对公共资源进行的市场交易,直接涉及公众利益的市场化配置。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维护主体,有责任、有义务实现对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有效监管,确保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依据现代法治理论,法治的实质是人民高于政府,法治的内容既包括对公民的规制,更强调对公权的制衡,要求在权力运行结构中,必须存在与权力主体相抗衡的权力,通过权力制衡权力,最终实现权力运行的平衡。但是,行业监管体制下的监督是由行业部门通过在管理系统内部设立监督机构对行使权力的内部机构和人员实施的监督,是一种分层式、封闭式、直线式的权力自我监督,这种治理结构在理论上是不可能达到有效监督的目的,也没有真正体现出政府对于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监管的完全责任。同时,这种监管体制是将一般市场主体的权利作为防范和控制的主要对象,忽略了对于行业部门权力运行的监督,违背了“法治中国”要求。
4.缺乏预防腐败的治理体系。“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由于现行行业监督体制将公共资源交易的监督权授予了行业部门,使行业部门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政策的执行者,还是政策执行的监督者,在公共资源交易过程拥有了“全流程运作”的权力,这种权力在缺乏权力制衡的条件下就是“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权力寻租”。一方面,行业部门通过行业政策割裂市场,形成市场垄断,如滥设各类资质、资格标准和要求市场主体进行事前审核、登记等;另一方面,少数权力掌控者存在利用职权直接参与或插手市场竞争谋取利益的风险。
5.缺乏规范统一的监管平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应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以行业为主的监督管理体制将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职责分散在不同的行业部门,各个行业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自建市场、自立规则、自行监管,使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形成了以行业、地域分割的条块结构;形成了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碎片化,各自为政,信息孤岛,难以监管。这种架构不仅没有有效实现行业部门对于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监管职能,反而造成了监管真空、政府失灵的现状。
二、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经济环境。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公共资源交易为世界之最。公共资源交易如果没有科学的监督管理体制,就容易出现暗箱操作,利益输送、滋生腐败问题,这是违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旨的。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效益的关键所在,公共资源交易通过竞争发挥市场经济择优择强,优胜劣汰的作用,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目前,我国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同体监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格格不入,为此深化改革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体制,具有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治理机制。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尽快建立现代社会的治理机制,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机制就是完善现代社会治理机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传统的条条块块、行政化、部门化管理到现代社会规范透明、法制化、社会化管理,在这样一个变革发展中,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体制创新必将走在前列,必将率先突破行业行政化管理的藩篱,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治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创新具体的实现形成。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回答民主人士黄炎培如何打破周期率魔咒时说:“我们已经找出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人民怎样监督政府,人人怎样起来负责,这需要从法律、制度、程序、机制上逐步实践完善。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体制,把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从行政行业部门交给第三方、市场、社会、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体的实践形式之一。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开透明化,交易的监督权由政府行政部门的负责人转移到市场,专家评委以及当事人之间的相互监督,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这里不仅仅是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的科学规范问题,更重要的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大问题,意义十分重大。
三、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现行公共资源交易以行业为主的监督管理体制由于自身固有的缺陷,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监督管理体制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1.权力制衡原则。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资源交易运行、管理、监督,以行业部门为主,项目从争取立项到资金计划;从项目招标到项目建设;从项目管理到项目运行;从项目投诉到投诉处理,几乎全由一个行业部门,甚至一个单位来承担。招标人、代理人、投标人、监督人可能就是一个单位,一个行业部门,都归行业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负责,行业内部的自由裁量权太大。难以制约的权力,就容易产生腐败。为什么有些权力行业部门的领导人“前腐后继”呢?除其个人因素外,行业部门在公共资源交易中的权力难以制约,缺乏制衡机制是一个主要原因。为此,按照权力制衡的原则,构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体制十分紧迫。2.社会监督的原则。在长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下,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按照条条块块一套“官本制”行政化的管理方式运行,成本高、效率低,容易产生官僚主义。社会经济一旦出现问题,人们首先考虑是由哪个部门管,哪个单位负责的问题,找不到单位,就成立新单位,组建临时机构,这样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忙,越来越不够用。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主体情况千差万别,经济发展千变万化,改革创新日新月异,这种“官本制”,行政化的管理方式已经举步维艰了。为此,创新社会经济管理的方式,在行政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快社会监管机制的建设十分紧迫,也就是在法律上、制度上、程序上建立人人监督政府的机制。公共资源交易涉及社会经济的所有领域,年交易额约20万亿元;涉及企业几
十、上百万家,企业的实力、诚信、业绩、人员、技术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单纯靠行政化管理是难以为继的,唯有社会监督才是最全面的监督,当事人之间的监督才是最认真的监督。
3.信用共享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某一方面来讲是信用经济,信用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发展,然而社会信用共享机制建设还十分薄弱,严重滞后,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中,信用管理是重中之重,加快信用共享机制建设,完善信用管理办法迫在眉睫。
四、公共资源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肤浅建议
公共资源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管理体制的变革,法律法规制度的兴废,利益格局的调整,必须做到顶层设计,循序渐进,小步快跑。几点肤浅建议如下:
1.制定《公共资源交易法》。目前涉及公共资源交易的法律比较分散,有《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拍卖法》等。由于立法时间较长,具有浓厚的行政化,行业部门色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难以有效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制定《公共资源交易法》从顶层上设计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体制的法律框架,从权力制衡、社会监督、信用共享、科学规范等方面来建立完善监督管理体制应尽快提到议事日程。2.构建综合监督、行业管理、社会监督、行政监察有机结合的监督管理机制。公共资源交易涉及各行部门,千家万户,必须统一整合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统一法规制度,统一运行程序,统一信用管理,统一科学评标办法。为此,建立综合监督管理体系势在必行。社会监督要从法律保障、程序公开、投诉处理、维权职能、第三方公正等方面建立完善相应的机制。行业管理和行政监察,要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真正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疏而不漏的管理机制。
3.打造全国“一网一库一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和监督提供了新的平台空间,全国“一网”(交易网、服务网、监督网)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平台阳光透明,运行科学规范,大数据全程监督分析;全国“一库”专家资源共享,统一标准、社会监督、优胜劣汰;全国“一规”统一流程、规范运行、科学高效、择优择强。同时探索推行科学公平、择优择强的公共资源交易评标办法。现行的综合评标法漏洞很多,使串标围标、暗箱操作有可乘之机。目前广州市探索商务诚信评标法,合肥市探索合理低价评标法,对于遏制串标围标都起到了较好作用,建议国家组织力量专题研究探索,尽快出台一套科学公平、择优择强的评标办法,从制度上来保障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
第二篇: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法
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保证公共资源交易公开、规范、高效、廉洁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法律法规和《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级监察机关、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公室(以下简称公监办)对公共资源交易的监督。
第三条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坚持以下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二)公开、公平、公正;
(三)支持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职与加强对行政监管行为再监督相结合;
(四)教育、惩戒与预防相结合。
第四条 市监察局负责对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工作的统一领导,各区(市)县监察局负责对本级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工作的领导。公监办代表监察局负责对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工作的指导协调,并分级负责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工作。市公监办负责的有关公共资源交易监督事项可以委托派驻部门监察机构或下级公监办办理,必要时也可以直接办理派驻部门监察机构或下级公监办管辖内的有关公共资源交易监督事项。
第五条 公监办行使公共资源交易监督职能,履行下列职责:
(一)监督检查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对公共资源交易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监督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公管办)、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职责情况;
(三)监督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与管理职责情况;
(四)受理公共资源交易投诉、举报;
(五)调查处理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其他行政监察对象在公共资源交易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六)其他由公监办履行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督职责。第六条 公监办采取巡查、专项检查、重点督查、电子监察、受理投诉举报、转办督办、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和督促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等方式实施公共资源交易监督。
第七条 公监办应督促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监管,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监管工作细则,并确定专人对交易活动进行现场监督。
第八条 公监办应加强对交易中心场内交易活动的监督。交易中心应将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进场交易情况每月向公监办报告,发现交易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及时报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公监办,并协助调查处理。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调查处理违法违规问题的,在做出处理决定前,应向公监办征求处理意见,处理结果应同时抄告交易中心和公监办。
第九条 公监办现场巡查发现公共资源交易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应责成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立即处理,必要时可以责令终止交易活动。公监办现场巡查人员不得参与评标定标活动。
第十条 公监办开展专项检查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确定检查事项并报批;
(二)制定检查方案并组织实施;
(三)提出检查情况报告;
(四)根据检查结果,提出整改建议或者做出处理决定。
第十一条 市公监办依托市交易中心电子交易平台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监察系统,对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情况进行实时电子监察。
第十二条 公监办受理的公共资源交易投诉、举报,应当分级按规定办理;应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的,移交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三条 公监办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转办、督办的公共资源交易投诉或案件,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办结。不能及时办结的,应当在限期内予以说明。行政主管部门在做出处理决定前,应向转办或督办的公监办反馈调查情况,征求处理意见,处理后及时报告处理结果。
第十四条 公监办根据检查、调查结果,可以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整改建议。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采纳并书面回复整改结果。
第十五条 公监办应当与公管办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监督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协调公共资源交易违法违规案件的受理和调查处理。公监办可以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共同查处公共资源交易违法违规案件。必要时可以聘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第十六条 公监办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企业代表、群众代表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进行现场监督。
第十七条 对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工作中违反公共资源交易程序、违规插手干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成都市行政机关公务员行政过错行为行政处分规定》等规定进行过错责任追究。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1]
第三篇:河南省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法
河南省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维护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秩序,提高公共资源交易质量和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公共资源交易,主要是指政府(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股权)交易、政府采购、医药集中采购、罚没物品拍卖、主要污染物排污权、特许经营权等交易活动。
第三条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原则,实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管理与监督职能相互分离的监管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四条凡在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的交易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于本办法。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是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的决策协调机构,行使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重大事项的领导权和决策权,统筹对全省公共资源交易进行综合管理和监督,制定有关政策措施,指导和协调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
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
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由省发展改革委、编办、监察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厅、商务厅、卫生计生委、省政府国资委、省旅游局等部门组成,上述部门按照职责分别履行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行政监督职能。
第六条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承担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日常工作,贯彻落实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的各项决策部署。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拟订加强和规范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管理的政策措施,协调并会同有关部门对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实施行政监督;受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委托,对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进行综合管理和协调服务;
(二)制定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现场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三)拟订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目录,根据情况对交易目录进行动态调整;
(四)建立和管理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综合评标专家库;
(五)会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对省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实施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公平公正和遵约履约;
(六)协助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调查处理对省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举报和投诉。
第七条省政府设立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统一规范的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以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为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场所、设施和服务,承担进场登记、场地安排、信息发布、交易实施、结果公示等交易服务工作;
(二)负责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现场秩序管理,执行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现场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对交易过程相关资料进行存档备案;
(三)收集和发布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对交易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综合利用和风险监测预警;
(四)设立和维护涉及公共资源交易的专家抽取终端,对专家出勤情况和评审活动进行记录;
(五)建设和管理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系统和信息网络,为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信息交互和技术共享服务;
(六)建立和维护公共资源交易主体信用信息数据库,推进交易主体信用信息交换共享;
(七)为行政监督提供监管平台,及时向行政监督部门报告违法违规行为,并协助调查处理;
(八)与依法设立的相关专业服务机构加强业务衔接,保证其法定职能正常履行。
第八条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功能,建立交易主体以及第三方参与的评价机制,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提供的服务进行考核评价。
第三章交易范围
第九条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实行目录制。列入《河南省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第一批)》(见附件)的项目,应进入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交易。对《河南省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实行动态管理,由各行政监督部门负责提出调整意见,经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审核后报省政府批准执行。
第十条下列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应列入目录:
(一)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政府(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
(二)政府采购项目;
(三)医药集中采购项目;
(四)国有产权、股权交易;
(五)矿业权出让;
(六)依法进行的公共债权转让,国有资产处置,诉讼(涉案)资产、罚没物品以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破产财产的拍卖;
(七)主要污染物排污权、特许经营权转让等涉及公众利益、公共安全领域的公共资源交易。
鼓励中央企业在豫投资项目和未列入省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的公共资源项目以及非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进入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交易活动。
第四章交易规则
第十一条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协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分类制定完善交易规则,统一制定受理登记、信息发布、专家选取、评标议标、保证金收退、资料保存、监督监控等交易环节标准和制度,规范交易流程。
第十二条进入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项目,应按照下列规定进行交易:
(一)招标人持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出具的相关文件,到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理招标登记。
(二)招标人应将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提交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
(三)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规定提交投标保证金。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应建立保证金代收代退制度,按照有关规定代收代退投标保证金。
(四)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组织抽取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开展评审,组织督促相关方确认交易结果,依据相关规定发出中标通知书。
(五)完成项目交易后,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向有关交易主体出具交易鉴证文件,并按规定向投标人退还投标保证金。招标人按有关规定向行政监督部门提供招标评标书面报告。
(六)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应将交易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文档、纸质资料和音视频等,按有关规定归档保存,保存期限不少于十五年,并提供查询服务。
(七)进入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省属企业国有产权交易项目,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本条所列招标人,包括采购人、出让转让方、拍卖人、招标代理机构、采购代理机构、出让转让代理机构等;所列投标人,包括供应商、意向受让方、竞买人等。
第十三条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行使任何审批、核准、备案等行政管理职能;
(二)违法从事或强制指定招标、拍卖、工程造价等中介服务;
(三)强制公共资源交易目录之外的项目进入平台交易;
(四)强制扣押企业和人员的相关证照资料;
(五)通过设置注册登记、设立分支机构、资质验证、投标许可、强制担保等限制性条件阻碍或排斥其他地方市场主体进入本地公共资源交易市场;
(六)要求企业法定代表人到场办理相关手续;
(七)取代依法设立的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法人地位、法定代表权以及依法设立的其他交易机构和代理机构从事的相关服务;
(八)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
第十四条列入省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的项目进入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原则上不收费。
第十五条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制度,加快建立交易信息共享数据库和验证互认机制。
省公共资源交易行政监督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公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当事人资质资格、项目审核、信用奖惩和违法违规处罚等信息,并将信息交互至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系统。
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应在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系统和国家指定媒体及时发布招标公告、招标文件、资格审查结果、成交信息、履约信息以及有关变更信息等依法应当公开的信息。
第五章行政监督
第十六条各行政监督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省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实施行业监督,履行下列职责:
(一)拟订本行业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制度,确定本行业公共资源进场项目的范围和规模标准,督促项目统一进场交易;
(二)负责对交易活动实施事中事后监督,依法批准招标申请文件,监督交易过程和合同履约情况,处理招标投诉;
(三)依法对本行业进场项目信息发布、交易资料等进行审核,及时公布交易主体和项目信息,推进信息数据互通共享;
(四)负责本行业交易主体、代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管理;
(五)协同对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考核评价;
(六)参与省综合评标专家库建设和管理。
第十七条监察部门依法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有关对象实施行政监察,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问责。
审计部门依法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涉及资金使用情况实施审计监督。
第十八条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在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过程中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且可能影响交易结果或造成严重损失的,应及时依法调查处理。
第六章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各方交易主体和评标委员会专家成员违反招标投标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依法予以处罚,相关行为计入省公共资源交易不良信用记录并予以公布;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及相关工作人员违反招标投标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直接影响交易结果的公平公正性的,由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或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行政监督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违规插手交易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以及有其他严重违法违纪行为且造成严重后果的,由相关主管部门或监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 则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试行期间,如国家有新规定的,及时对本办法进行修订。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由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河南省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目录
(第一批)
一、工程建设项目。中央、省本级投(融)资和使用国有资金(含财政性资金)投资以及省属国有企业投资控股或占主导地位的依法应当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新建、改建、扩建及其相关的装修、拆除、维修等)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与上述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和材料采购等,主要包括:
(一)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省政府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建设项目,省属国有企业重大建设(包括煤矿安全改造)项目等。
(二)关系社会公众利益、公共安全领域的基础设施项目:
1.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等能源项目;
2.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航空等交通运输项目;
3.邮政、电信枢纽、通信、信息网络等邮电通信项目;
4.防洪、灌溉、排涝、滩涂治理、水利枢纽等水利项目;
5.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6.其他基础设施项目。
(三)关系社会公众利益、公共安全领域的公用事业项目:
1.科技、教育、文化项目;
2.体育、旅游项目;
3.卫生、社会福利项目;
4.其他公用事业项目。
(四)铁路工程:郑州铁路局管理的大中型、更新改造及小型建设项目。
二、政府采购项目。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使用财政性资金,列入政府采购目录或达到限额标准以上的集中采购机构采购项目。
三、矿业权出让项目。省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实施的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项目。
四、医药集中采购项目。省卫生计生部门实施的全省统一组织的药品及医用耗材集中采购项目。
五、国有产权和国有资产等交易项目。
(一)省属国有产(股)权转让、拍卖等交易项目;
(二)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以及省属国有企业公车等资产拍卖;
(三)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房屋租赁、大型户外广告、冠名权、经营权转让等。
六、罚没物品拍卖项目。省级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的诉讼(涉案)、罚没、抵债(税)资产的市场化处置项目。
七、主要污染物排污权、特许经营权转让等涉及公众利益、公共安全领域的公共资源交易项目。
第四篇: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2016年工作总结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2016年工
作总结
是最新发布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2016年工作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收藏。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2016年工作总结
小编寄语:公共资源是指自然生成或自然存在的资源,它能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享受的自然物质与自然条件,这些资源的所有权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共同所有的基础条件。小编为您带来了一篇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2016年工作总结,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201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
领导下,县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以“科学管理、规范操作、优质服务、强化监管”为目标,不断完善招投标管理体制,进一步净化招投标市场环境,强化招投标市场监管,维护各方主体合法权益,倾力实现阳光交易,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现将2016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取得成效
截止9月底,我局共受理招标采购项目320个,完成302个,预算总额万元,中标价为万元,节约资金万元,资金节约率为%。
其中:完成政府采购148项,预算资金为万元,实际使用资金万元,节约资金万元,资金节约率为%;完成建设工程148项,中介预算价为万元,中标价为万元,节约资金元,资金节约率为%;完成产权交易6项,转让底价万元,成效价万元,增值率%。
二、工作措施
(一)健全体制,完善机制,为规
范招投标监管提供制度保障
针对招标采购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局先后出台了《xx县小型建设工程项目及工程服务项目简易发包办法(修订)》《xx县中介机构使用管理办法(试行)》《xx县中介机构使用管理细则(试行)》等文件。个人简历这些文件的出台保证了我县招标采购活动顺利开展。
(二)注重规范,监管并行,全力以赴开展招投标监管工作
一是采用全新招标流程。以市县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契机,在公共资源交易流程中,我局全面使用xx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标工作流程进行招标,对交易项目的文件编制、信息发布、网上受理、专家抽取、开标评标、中标公示、质疑投诉和合同备案等环节,实行程标准化、序化管理。二是严格开评标活动现场监督。在开评标过程中,安排专人对开评标跟踪监督,同时,利用电子监控系统对开评标过程
进行全程监控。重大项目邀请县监察局、财政局(政府采购)等部门监督人员现场监督,确保开评标公平、公正。三是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的管理。为确保各项交易达到服务好、效率高、质量优的效果,面向社会征集中介代理机构,共征集到中介代理机构63家,并出台了《xx县中介机构使用管理办法(试行)》《xx县中介机构使用管理细则(试行)》,对招标代理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四是建立招投标信用体系。不断推进招投标诚信体系建设,对参与招投标活动的各方当事人进行诚信记录和考核,完善准入和清出制度,严厉打击围标、串标行为,截止9月底共查处招标采购过程中违规行为
12起,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分别给予了不良行为记分处理或市场禁入限制,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市场环境,有效维护了我县招标采购交易市场秩序。
(三)创新方法,简化方式,范文内容地图最大限度节约招投标成本
为简化小型建设工程项目及工程
服务项目发包程序,提高招标工作效率,节约招投标成本,对国有投资或国有投资控股或占主导地位的投资概算在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内的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的工程建设类项目进行简易操作,采用摇号方式进行发包。目前,会员库中拥有7个类别20多家企业。该办法实施以来受到了招投标各方的一致认可。
(四)深入推进公共资源监管体制改革
积极开展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试点,按照市委、市政府开展一体化建设要求,全面使用一网运行系统,统一使用市公共资源局制定的招标公告、招标文件,中标公示,中标通知书等模板和“十八步”工作流程。
(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做好各项工作
坚持党风廉政和政治思想建设,认真开展好“两学一做”活动,要求工作人员清正廉洁,转变作风,以认真负责、热情友好的态度做好招投标工作。开展基层党组织长期不换届专项整治工作等“八个专项整治”,与龙亢镇新街村、苏圩村等三个村结对,开展秸秆禁烧和夏(秋)收活动。多次到徐圩乡梨园村进行帮扶,帮助贫困人员脱贫致富。按县委、县政府要求做好综治、信访、宣传、文明创建、双拥和党建工作。
三、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不足和差距:一是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心得体会二是电子招评标工作相对滞后;三是对招标中介机构的全过程监管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等。
四、2017年工作安排
(一)配合做好平台一体化整合工作。配合省市做好交易平台整合工作,加速融入公共资源一体化建设进程,尽快实现“六统一、一互联”目标。
(二)健全机制、强化监管。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建设,加大交
易全过程监管。强化合同备案,督促中标企业与招标人及时签订合同。
(三)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对参与招投标活动的各方当事人进行诚信记录和考核,完善准入和清出制度,严厉打击围标、串标行为。
(四)加强队伍建设。深化“两学一做”活动,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守“八项规定”,建设一支群众满意、廉洁奉公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督队伍。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主要描述工作、招投标、公共、招标、建设、监管、资源交、使用,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第五篇: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
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局坚持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63号)和《安徽省公共交易资源监督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55号)精神为动力,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共资源招标投标及其监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2015年共完成各类交易项目(含蚌采商城)5048个,成交金额173.73亿元,节约增值19.63亿元.其中:建设工程项目468个,成交金额73.56亿元,节约资金16.22亿元,节约率18.07%。政府采购项目(含蚌采商城)4483个,成交金额9.09亿元,节约资金1.77亿元,节约率16.33%。产权交易项目39个,成交金额61.15亿元,增值金额1亿元,增值率1.66%。土地交易项目58个,成交金额29.93亿元,增值金额0.64亿元,增值率2.2%。
一、2015年主要工作措施、取得主要成效及工作亮点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63号)精神和《安徽省公共交易资源监督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55号)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2015年8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63号)和《安徽省公共交易资源监督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55号),把做好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作为今年工作首要任务。对有关与省政府令第255号要求不一致文件、规定及做法及时进行清理、废止和调整,确保我市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及其监管工作完全在省政府令的规范下运行。为推进和提高局机关和市公共资源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对省政府令第255号等文件学习和理解,于今年5月下旬,组织学习贯彻省政府令第255号和财政部74号文件等有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知识竞赛活动。
(二)积极做好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
今年1月,在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中,新组建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全市动员大会后,我局及时上报本部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草案)报送市编委。同时,在市编办和法制办等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权力清单清理工作,确保我局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有序进行。
(三)政府采购“蚌采商城”取得新进展
今年以来,政府采购“蚌采商城”作为党风廉政建设“一把手工程”又取得新的进展,先后成功引进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国美在线、史泰博等知名电商和百大、天洋等大卖场入驻商城,目前入驻供应商主要有中标厂商、电商和本地大卖场三方面组成,商品的品种由3大类13个品目扩展到4大类151个小类,由1000个商品扩展到近19320个商品,增长了19倍。新增加了办公耗材、摄影器材、数码设备等类商品,部分分类产品实行了电商直购,进一步增加政府采购的竞争力,提升了商城价格透明性和增加了政府部门采购办公设备的种类。同时不断扩大“蚌采商城”的应用范围,由市、区两级财政预算单位向省直驻蚌单位、市辖三县开放,“蚌采商城”得到了省财政厅的认可,省直驻蚌单位已经完全可以在商城采购。使用“蚌采商城”采购单位已经由初期的232家扩大到650多家,随着向三县开放的推进,采购单位将大量增加。今年1—11月,共完成采购项目2882个,采购预算2456.8415万元,成交金额2260.3345万元,节约额196.5069万元,节约率8%。
我市推行政府采购“蚌采商城”模式,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人民网、《中国政府采购报》、《安徽日报》、中安在线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11月18日新华社安徽分社记者专程前来采访。政府采购推行网上商城模式切合了“互联网+政府采购”,荣获全市201414项工作创新奖之一,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
(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效益凸显
在近年探索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后,今年,我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效益进一步凸显。如:XX区城区道路环卫保洁及部分镇垃圾中转收运和运营项目(五年期),预算金额6600万元,通过公开招标,有6家投标单位参与竞争,通过充分竞争,最后北京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中标,中标金额4724.49万元,节约1875.51万元,节约率28.42%,平均每年节约资金375.102万元;XX市人防办(地震局)采购地震科普设备及装修布展项目,预算金额120万元,通过公开招标,有5家投标单位参与竞争,安徽东一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中标,中标金额89.86万元,节约30.14万元,节约率25.11%;蚌埠三馆一场物业项目,预算金额2710万元,通过公开招标,有4家投标单位参与竞争,上海浦江物业有限公司中标,中标金额1674.53万元,节约1045.37万元,节约率达38.43%。蚌埠明珠广场物业招标项目,预算金额262.6007万元,通过公开招标,有7家投标单位参与竞争,安徽柏庄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中标,中标金额195.35万元,节约67.2507万元,节约率25.6%;XX市动物园建设(ppp)咨询服务机构招标第1包项目,预算金额100万元,通过公开招标,江苏捷宏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中标,中标金额45万元,节约55万元,节约率55%.(五)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工程总承包模式、积极探索ppp项目竞争性磋商方式
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整体发包的总承包模式,通过招标方式选择具有实力的工程建设企业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承包,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从源头上、制度上有效预防工程建设项目转包和违法分包,减少同一工程项目多次招标投标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效能,有效节约政府资金。如:秦集镇农民安置小区项目工程总承包(勘察、设计、采购、施工)项目,预算价:3.4亿元,通过公开招标,下浮率为19.6%,预计可节约资金6700万元;红塔片区安置房总承包(勘察、设计、采购、施工)项目,预算价4.5亿元,通过公开招标,下浮率为17.6%,预计可节约资金7920万元,蚌埠纺织厂南宿舍住宅小区工程总承包(设计、采购、施工)项目,预算价:2.4亿元,通过公开招标,下浮率为22%,预计可节约资金1.86亿元;均取得比较好效果。
同时积极探索推进ppp项目竞争性磋商方式。蚌五高速公路工程53.7亿元ppp项目、XX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5.1亿元ppp项目等,已经完成招标投标,正在顺利实施。
(六)通过公开电子竞价的方式,特许经营权转让成效明显
市供销社下属的市珠虹烟花爆竹公司是我市唯一的一家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在上轮承包期满前,通过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公开竞价的方式,选定新一轮承包经营人。竞价吸引了省内七家具有烟花爆竹经营资质的企业和个人参与,以原承包费50万元/年为起始价,经272轮竞价,最终以491.5万元/年的最高报价确定今后5年的承包经营人。该案例打破了以往协商确定承包费用和承包人的惯例,增加了透明度和公开性,为我市特许经营权又一成功案例。
7月23日,我市461个公交站亭750个广告牌的5年期广告经营权转让项目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公开竞价的方式成功转让,市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以809万元的总价取得该经营权。通过市场化运作,以公交站亭为载体,引进广告经营企业,以专业化的运作,共同营造文明亮丽的城市公交新形象,使广告设置资源得以有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