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秘书职业化
我国秘书职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长治学院中文系文秘教育专业,长治
摘要:秘书职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秘书行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探究现代秘书职业化新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秘书职业化的发展成果以及阻碍我国秘书职业化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同时,有针对性的从多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对促进我国秘书职业化的良性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秘书职业化;新特点;发展现状;对策分析
一、绪论
职业化已经成为国际职场通行的规则。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实用性、技能型职业人才已被写入国家教育长期发展规划。我国的教师、公务员、会计、律师等行业都形成了相当程度的职业化。由于受传统“官本位”等错误思想的影响,我国秘书职业化进程缓慢,秘书职业化程度低,社会要求专业秘书的呼声愈来愈高。我国秘书行业在职业化进程中遇到了发展瓶颈,其原因复杂程度已远远超出了思想层面。深入挖掘秘书职业化发展的瓶颈以及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是我国秘书行业走向国际化、专业化的必由之路。
二、秘书职业化的内涵
秘书就是直接为领导、主管或雇主提供辅助管理、综合服务,并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人员[1]。职业化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专业性工作,具有规范性、稳定性等特点。有了职业并不等于就有了职业化,一个职业实现职业化必须要有较为明确的职责范围,有系统的管理体系,有完善的用人机制和培训制度等。秘书职业化是现代社会职业分工的必然结果。所谓秘书职业化就是秘书职业行为形成了完善的管理系统,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保障其运行,职业性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秘书的职业化首先是秘书身份的职业化:是指秘书作为一类专业人员,依法独立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依法享有各种待遇和保障;其次是秘书职能的专业化:是对秘书职权、任务的明确界定;再次是秘书知识的专业化:所有秘书从业人员必须经过科学、规范的培训后取得相关执业资质方可从事秘书工作。
在西方国家,具有现代意义的职业化秘书工作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而产生的。1942年,美国成立了国家秘书协会,规范了秘书职业的行业标准,标志着美国秘书工作开始走上职业化轨道。1981年4 月,美国国家秘书协会改名为“国际职业秘书协会”,共有30多个国家的秘书组织加入该协会。该协会早在1955年将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定为“秘书周”,并将该周的星期三定为“秘书节”。此举大大推进了国际秘书职业化的进程。在我国,秘书
[2]
职业真正成为一种社会职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1997年8月,《秘书职业技能标准》和国家《秘书职业技能鉴定规范》颁布试行;1998年6月,原国家劳动部颁发了《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试点工作方案》,之后北京、上海、重庆等10 多个省区市开始了秘书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的试点工作,中国秘书职业化才迈出了第一步。职业化是秘书工作的新发展,职业化的秘书将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和壮大自己的队伍,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服务内容,从而突破公务秘书和公有秘书的窠臼,打破传统秘书队伍格局。
[3]
三、现代秘书职业化的新特点
现代秘书工作与传统秘书工作相比有许多新特点。它成为我国秘书职业化过程中应重点培养的内容。
1、秘书职能外延扩大
秘书总的职能是当好助手、提供信息、搞好服务等,在外延上通常是办文、办事。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秘书职能外延不断扩大。例如有些人聘请秘书从事翻译、保镖以及私务性生活服务工作等。秘书逐渐由“助手”向“准负责人”方向发展。例如许多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要求秘书有“独立处理事务之能力”,有些企业的秘书甚至还兼任人事部经理,这都说明了秘书职能外延扩大。
2、秘书工作的社会化和国际化
秘书工作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主要包括两重意思:一是指秘书服务对象已遍及社会各方面,包括各类老板、医生、社会名流、自由职业者等;二是指秘书队伍服务内容将根据市场的需要实行灵活性服务。例如充当中外翻译、国际谈判手。其中现代秘书服务范畴的国际化现象已日趋明显。
3、工作手段的现代化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使秘书的办公手段从原始的“一支笔、一张纸”中解脱出来而进入电子世界。电脑几乎可以做所有办公事务:打字、印刷、邮递信函、传真、电话会议等等。此外诸如复印机、照相机、传真机的普遍应用都表明秘书行业已全面进入现代自动化办公时代,新的办公革命已正在兴起。
四、新形势下推行秘书职业化的原因
(一)秘书职业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秘书人才的国际化流通也将成为必然,这就要求秘书人员必须具备国际交往的相关技能,即对秘书人员国际化素质的要求,如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熟知本行业国际执行标准和操作程序,掌握国际交往礼仪等等。而要实现这些,必须要对秘书人员进行严格的信息化、专业化培训,也就是所谓的“职业化”。我国的秘书工作者只有抓住这一机遇进行全面革新,实行与国际秘书职业全面接轨,才能让我国的秘书行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而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又为秘书职业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对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扶持力度。秘书作为拥有专业化知识的社会紧缺型人才,将赢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二)秘书职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各个领域的相对稳定,需要行业工作人员的稳定,秘书工作也毫不例外。社会经济发展拓展了秘书工作的内容,秘书开始更多地参与到管理中来;秘书工作的手段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复印机、传真机、计算机等现代化产品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秘书工作的效率;秘书工作的侧重点也从“事务性”向“参谋型”转变[5]。这些变化需要秘书工作者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和工作技能,提升“职业化”程度,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给秘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分工的细致,从而促使秘书工作细化分工,要求的技术含量也就更高。从低层次的秘书到专职秘书,再到管理阶层的秘书,形成规范化的职业体系。秘书职业化强调秘书工作的层次化,将秘书工作者按层次等级进行分类,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秘书职业自身的发展要求现代秘书职业化
秘书职业是近代工商社会出现的一种新型行业。在西方国家,秘书职业化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当时为了适应工商社会追逐高效率、快节奏的需要,秘书职业迅速兴起,秘书人员成为各类企事业机构各级主管以及各类专业人才诸如企业老板、医生等自由职业者不可缺少的助手。而在中国则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以及职业竞争机制的出现,秘书作为一种新型的职业在中国得以兴起,秘书开始从行政职位走向职业化道路。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秘书职业化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起步晚的中国秘书跟国际形势毕竟有一段距离,这就要求我国秘书人行业必须尽快实现秘书职业化以适应国际社会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与国际的全面接轨。
(四)秘书职业化是规范秘书升迁、防治腐败的重要保障
领导秘书自古以来就是升迁捷径:虽然不任实职,却拥有隐性权力。最近被媒体炒的沸沸扬扬的“足球打假案”主角之一谢亚龙就是从原国家体委主任秘书的职位上,一路青云地
[4]
被提拔成了中国足球掌门人。所以群众中流传“只要当秘书,人人有进步”的说法,就是不满意任人唯亲、任人唯近的用人路线的表现。在我国很多地方,秘书选用基本由领导个人好恶决定,而当上领导秘书后,再被提拔的概率也极大。由于提拔路径不规范,使一些缺乏领导能力或带“病”的秘书被提拔重用,这已成为现行组织人事制度的灰色带。贪污腐化等不法行为也就随之产生。秘书职业规范带来秘书工作的公正化,规范化。秘书职位的等级高低有了统一、科学的评价标准。秘书的提升不再是领导一人说了算,而要更多的考虑秘书的职业化水平和行业知名度。因此可以说,推进秘书职业化进程是防止腐败现象的有力武器。
五、我国秘书职业化发展现状及原因解析
(一)我国秘书职业化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行业改革不断推进,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秘书职业化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秘书从业人员迅猛增长,秘书性服务机构大量涌现。
中国入世后,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对各类秘书的需求数量急剧上升,秘书职位的需求连续数年在招聘排行榜上位居前列。随着社会的发展,秘书职业化服务也逐渐走向多元化,目前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就诞生了商务秘书服务公司,为秘书行业带来了新的热点。深圳、上海等地出现“电召计时钟点秘书”[6]。这是指一些商务单位因业务需要,用电话、电传、上网等方式,聘请文秘人员在网上或来到公司计时服务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前景日益被看好。
2、秘书知识技能走向专业化,秘书资格认证走向规范化。
许多高等院校单独设置了秘书专业,培养高层次的秘书人才。也有的地方办了秘书专科学校或秘书职业学校,培养社会迫切需要的各类秘书人才。1998年6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向全国颁发《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试点工作方案》,使我国秘书职业资格认证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
3、秘书队伍主体发生重大变化,呈现商务秘书主流化的趋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开发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商务秘书人员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活跃于商业领域,卓有成效的为企业经理层服务,高标准、高效率的完成本职工作。而且公务员制度的推行,使党政机关的秘书也逐渐脱离“官”的职衔,向商务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商务秘书的迅速崛起,标志着中国秘书开始从行政职位走向职业化的道路。
4、秘书劳动价值商品化,在秘书职业化进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面广广大非公有制企业的个体秘书或商务秘书,劳动价值的商品化特征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秘书劳动价值实现商品化,就等于秘书人员真正拥有了自己的“金饭碗”,可以把秘书专业技能作为谋生的手段,从而推动秘书走向职业化发展的道路。
(二)我国秘书职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秘书职业化进程逐步走向正轨,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体来看,秘书职业化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1、秘书职业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全国现有2000多万在职秘书,其中只有10%是秘书专业毕业生,半路出家的秘书人员占很大比重[7],他们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支持,缺乏规范化训练,秘书工作能力和专用水平很低。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错,或者工作缺乏计划,或者不懂办事程序等等。
2、秘书缺乏职业意识。在工作中通常表现为服务不到位,没有超前意识,没有发挥好参谋辅助作用等。
3、秘书行业人才流失严重。有许多秘书人员在从事一段时间的秘书工作后,具有了较为丰富的秘书实际工作经验,却因种种原因而转岗,去从事其他工作。
4、职业准入制度不健全。我国目前实行的秘书等级评定制度,从根本上说不属于职业准入制度。社会人员从事秘书职业,缺乏相关资质的约束,门槛较低,影响了秘书从业人员的整体质量。
(三)原因解析
我国秘书职业化进程仍存在许多不足,滞后于世界潮流。追溯其原因可从历史与现实两方面进行解读。
1、我国秘书职业化滞后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
纵观整个秘书发展史,我们也曾经一度辉煌。如果从为黄帝记言、记行的两位左右史算起,已约有5千年的光辉历史,其间积累了丰富的秘书史料。但是到了近代,我国却没有跟上世界先进潮流,秘书职业化水平远远滞后于西方国家。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享受工业革命的成果,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秘书向职业化迈进的时候,我国仍处在封闭落后的农业经济时代,还不存在职业秘书诞生的条件,因此也只有官僚性秘书和幕僚性秘书,他们不具备职业秘书的条件,没有蜕变为职业秘书,也没有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被社会所认同,更不用说推动秘书职
业化的发展了。
2、我国秘书职业化滞后的现实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长期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严重束缚了秘书职业化发展。由于理论方面的欠缺和传统习惯的影响,我们对秘书职业化的认识和具体操做远远落后于世界潮流。
(1)传统秘书观念影响了秘书职业的正确定位。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对秘书的角色定位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秘书把自己当作一个职业秘书来对待。一是受我国“官本位”文化传统的影响。许多人认为秘书是未来的领导者,即准官员,是“后备干部”,秘书工作是通向仕途和管理层的一块跳板,如此就使秘书工作失去了职业的独立性。我国现代的秘书制度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秘书的职能更多的体现在参与市场计划的制定、落实和管理等官员责任上,因此一直被当作一种行政职务。1999 年版的《辞海》中对秘书一词的释义仍然是“职务名称:掌管文件并协助领导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旧的秘书制度的特征是人员构成中党政机关的秘书占有较大的比例,升迁渠道是行政级别的晋升,秘书人员的前途和目标也是定位于进入官员序列。因此,老百姓常对某些职业素养较差、经常越权参与、擅做主张的秘书斥为“二领导”。二是秘书工作成果的隐匿性特征,使得许多人对秘书工作的作用认识不足。秘书被当作是领导的管家,或者是领导的传声筒、“跟屁虫”,没有什么大的价值。三是目前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与实际工作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一些秘书人员甚至违法违纪,严重损害了秘书职业的社会形象,使一些群众对秘书缺乏好感。四是秘书职业缺乏必要的社会制度保障。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秘书专业技术职务制度等的缺失或执行不力,使得秘书不安心秘书职业,流动性大,很少有人把它作为终身职业。
(2)秘书职业专业化程度低。
社会上对秘书职业往往存在误解,以为秘书职业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只是收发和整理文件、接待来访、跟着领导开会、做记录等,只要会使用电脑、打印机就可以做秘书了。这种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秘书职业化的发展。造成秘书职业专业性不强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目前我国秘书学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没有形成系统的秘书学学科体系。秘书学科的不成熟直接影响到秘书学科的专业地位和秘书的教育培养层次,进而影响到社会对秘书职业专 业化的认识。二是我国目前的秘书教育和培训工作还不完善。重秘书理论教学,轻秘书职业技能训练和智能训练,缺少不易为人取代的核心知识和技能,让人感到秘书职业缺乏专业性。三是由于社会组织机构的层次和规模不同,秘书工作的内容、规范及其要求的职业水平不同,这也使得人们对秘书职业专业性的认知千差万别。
(3)职业物质保障薄弱。
秘书人员的工资待遇和福利相对较低,而来自职业内外的压力却很大。影响秘书人员升迁的非职业性因素复杂,比如人际关系等,导致秘书职业的风险系数偏高,职业稳定性降低。秘书职业中的高薪人群比例相对其他行业较低,对于秘书职业的奖励性投入较少,缺乏经济上的吸引力和刺激力,由此导致秘书人员无法安心本职工作。
导致我国秘书职业化进程缓慢的因素还有很多,如高等院校秘书专业面临萎缩等。客观上,目前不少企业组织规模很小,企业组织扁平化情况越来越严重,职能划分的变化使企业中的秘书人员很难再有大的职位提升。
六、对策分析
针对我国秘书职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以解决。
(一)加大对秘书职业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秘书职业化重要性的认识 社会之所以对秘书职业产生偏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对秘书职业的认识,对秘书职业缺少深入了解。要像每年庆祝教师节一样,在国际秘书周和秘书节由政府部门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秘书职业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群众了解秘书职业的特点、作用等,消除成见,理解支持秘书职业化工作的推进。
(二)强化秘书行业职业道德建设
近年来,党政机关中的“秘书腐败”已经成为人们议论的一个话题。秘书在领导身边,是重要的参谋和助手,可以说是“人微言重、官小权大”。一些不能自律的人往往会借机牟取私利而走向腐败。企业秘书中也经常发生不遵守行业规则,泄露甚至窃取商业秘密的行为。这种情况的时有发生,已经在社会群体心目中形成了秘书职业的负面形象,进而严重影响到了秘书职业社会地位的确立。虽然党政机关的秘书腐败往往是领导腐败的伴生现象,与某些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有关。但无论是党政机关的秘书,还是企事业单位秘书,如果仅仅靠社会监督而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个人操守,是远不足以避免类似情况发生的。
因此说,确立秘书这一特殊社会职业的道德和纪律底线,并保证所有从业人员持守,已经成为决定秘书职业化进程是否顺利的关键。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除了要提高全民素质和全社会的道德水准、强化社会监督机制外,还应在秘书从业者形成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发起建立行业协会,制定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职业道德标准,形成行业自律和自新机制,使职业道德 的好坏成为决定职业准入和淘汰的重要指标,从而实现行业内的自我约束和管理,从根本上杜绝秘书不良行为的发生。
(三)建立和完善职业准入制度
随着我国秘书工作职业化的进程,职业准入的条件是否合理、考核程序是否科学、操作过程是否规范,已经是摆在秘书学界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也是秘书工作能否走上科学规范轨道的一个重要条件。
我国实行秘书国家职业标准和秘书资格认定制度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严格意义上讲,它只是一种等级评定,还不是完全的职业准入。职业准入应侧重于一个求职者有 没有资格从事该职业,其考试内容应是对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及可塑性的评价,而不是简单的水平测量。因此,当前必须改革现有的等级认定制度,变等级评定为资格评审,并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增加职业道德在其中的权重。具体做法可以在保留现行秘书等级考试的同时,对非秘书专业学校毕业生仿效公务员招考的模式设计考试内容,首先确认其是否具备加入秘书行业的资格。而对于秘书专业的合格毕业生,则在保证学科设置合理、教学效果良好的前提下,直接授予职业准入证书。
(四)提高秘书工作人员精神和物质保障。
秘书工作不仅量大、强度大、难度大、报酬少、风险高,而且还必须做名副其实的幕后工作者,秘书工作的社会价值只能间接地体现出来。只有提高物质和精神保障,才能稳定人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秘书犯罪。为秘书职业化发展提供源动力。
(五)树立秘书从业人员的职业角色意识。
实现秘书职业化的关键是,秘书职业角色的认同和职业形象的塑造。一方面,秘书人员要增强自身业角色意识,这是推进秘书职业化的前提。学校培养秘书人员,要先从培养职业化意识开始,树立职业化意识以后,才能更好地学习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精神。另一方面,秘书从业人员要切实掌握职业技能和大力培养职业精神,这是提高秘书职业化水平的基础。秘书从业者在掌握专门的秘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努力培养职业精神,致力于社会福祉,服务于社会大众。
(六)建立健全秘书职业立法
秘书身处决策者身边,处于决策与执行的核心,秘书工作服务与辅助的直接性与综合性,决定了秘书职业的特殊性。因此要通过立法,明确秘书的岗位职责、职业道德、从业规范、任职资格等,规范秘书的行为,充分保障秘书的权利与义务,杜绝秘书腐败,促进秘书职业走向成熟,营造竞争有序、积极向上的秘书职业环境。同时,也要转变社会长期对秘书职业
[9]
[8] 的偏见,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七)深化秘书学理论研究
秘书学理论研究有利于深入认识秘书的职业性质与职业特征,是秘书职业化的坚实基础 和强劲动力。秘书学科发展历经30年,学科理论研究有长足发展。对秘书工作的本质属性和 规律等问题都有了更加深入精准的认识。但作为应用性学科,秘书学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存 在脱节现象,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不足,职业化研究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应当采取有力措施,深化秘书学理论研究,把秘书教育与秘书职业研究作为秘书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通过对秘书教育体系、机制、教学模式和秘书职业发展体系等问题的研究,解决一直困扰我们的许多认识问题,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职业实际的秘书职业化发展道路。
七、结论
秘书职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受历史和现实等复杂因素的影响,我国秘书职业化进程发展缓慢,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摆脱困境需要各个职能部门协调配合,需要制度的完善与更新,需要秘书人员增强自我职业意识,当然还涉及秘书学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建构和完善、秘书职业技能的进一步专业化和精细化、秘书学学科体系的进一步高层次化[10]。只有全社会都积极营造有利于秘书职业化发展的环境,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秘书职业化,我们才能顺应国际发展的潮流,发挥秘书职业在国际商务中的巨大优势,为繁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我国经济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树森.秘书学概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2] 卜文军.秘书职业化刍议[J].商场现代化,2008(2):321-322.[3] 王春华.秘书职业化进程之我见[J].秘书之友,2010.[4] 武香兰.全面推进职业化势在必行—谈现代秘书的发展[J].科教文汇,2010(8):190-200.[5] 刘秋言.论秘书职业化发展趋势[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9(4):67-68.[6] 孙立新.论述我国现代秘书职业化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8.[7] 谢世洋等.秘书学科定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秘书杂志,2008.[8] 艾洪涛.我国秘书工作职业化的现状分析[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9] 杨锋.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推进秘书职业化发展[J].秘书,2011.[10] 张宏亮.秘书职业化进程障碍及对策分析[J].秘书之友,2005.
第二篇:浅析我国秘书职业化的发展环境
浅析我国秘书职业化的发展环境
口蔡璐遥
我国秘书职业的发源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先后经历了先秦到秦汉、隋唐到两宋、辽金到明清时期几个发展阶段,可以说我国古代的秘书职业发展是比较到位的,秘书职业的职业化、专门化、规范化程度较高。但是到了近代,在外部政治环境和内部经济环境的共同影响下,由古代秘书向近现代秘书过渡的进程被打乱,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秘书职业发展才重新步入正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秘书职业化的要求日益强烈。然而,受国内政治、经济、法律、社会传统观念等的影响,目前我国秘书职业化的进程仍处于起步阶段,秘书职业化程度较低。因此,研究我国秘书职业化的发展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秘书职业化与发展环境
(一)秘书职业化
秘书工作的职业化是指在组织上和制度上建立秘书的分级分类体系,明确各类秘书的职责范围,通过专业教育手段保证从业人员的质量,以规范的考核评定从业资格和工作水平,实现对秘书工作的专业化管理。
(二)职业化发展环境
秘书职业化的发展环境是指在秘书职业化发展过程中,对职业化进程产生影响的经济、政策、法律、教育、社会传统观念等外在环境。经济环境会对秘书的分类产生影响;政策和法律环境主要是指国家相关机构颁布的和秘书职业相关的法律及政策,其主要作用是明确秘书职业的职责规范,影响的是秘书职业化发展进程的资格化、规范化;教育环境主要指的是秘书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情况,是为秘书职业化提供学科理论体系的环境,它影响的主要是秘书职业化发展进程中的学科化、专业化;社会传统观念环境主要是指社会民众对待秘书这一职业的传统看法和认知。
二、发展环境回顾及阻碍原因
(一)发展环境的变化历程
1.建国初期的发展环境
新中国的成立为我国秘书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新中国成立初期秘书职业环境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和政策两个方面:经济方面,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秘书工作也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时期;政策法规方面,1951年4月,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秘书长会议,批准颁布了《关于各级政府机关秘书长和不设秘书长的办公厅主任的工作任务和秘书机构的决定》《关于加强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的决定》《公文处理暂行办法》等法规规章,使得秘书工作有了可遵循的规范,也为我国秘书职业专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初始环境。
但是这一时期关于我国秘书的职业性质、地位和职能等问题一直没有从理论层面上得到解决,相对应的对秘书的正规培养和学科化背景研究也未涉及。
2.改革开放后的发展环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秘书职业化发展的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方面,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相应地促进了秘书市场化并使之逐步脱离了行政化道路,出现了秘书人员的分化发展。
与此同时,法规政策环境方面,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先后颁发了一系列文件规范全国的秘书工作,通过恢复、整顿和革新,进一步促进了秘书工作的规范化。此外,教育环境方面,许多大学相继设立了秘书专业,秘书学建设开始步人正轨,这不仅为我国秘书学学科体系的确立和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更为我国秘书职业的理论化和学科化奠定了基础,进一步促进了秘书的职业化发展。
3.90年代后初步建设的环境
前两个阶段的秘书职业发展环境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只能叫做秘书工作职业化发展的大环境,因为我们通常以1993年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确立和之后推行的秘书职业资格考试作为我国秘书职业化发展的正式起步阶段。1997年8月20日,劳动部颁发了《秘书职业技能标准》以及《国家职业教育技能鉴定规范(秘书)》,之后,1998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试点工作方案》,并在北京、上海等10省市进行秘书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试点工作。这标志着在法规政策环境方面,我国秘书职业化发展步入了正轨。
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秘书的职业化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职业化程度较低。
(二)阻碍秘书职业化发展的原因
1.社会文化环境
如果社会对秘书职业有一个科学的、正面的认识和评价,就会营造一个有利于秘书职业健康发展的环境;反之,就会制约秘书职业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在传统观念和世俗文化中,人们对秘书的认识不清阻碍了秘书职业化的发展。
一是受我国“官本位”文化传统的影响,许多人只是把秘书工作作为通向仕途的一块跳板,而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来看待,尤其是在党政机关,秘书在很多时候是作为后备干部存在的。在工商企业,各组织的领导甚至把秘书作为自己的心腹或者差役,很少把秘书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来对待。
二是秘书工作成果的隐匿性、幕后性特点,使得秘书工作成果往往隐匿于领导工作成绩之中。许多人对秘书工作的综合辅助性认识不足,甚至把秘书当作领导的保姆、管家、采办、电脑、写手、小蜜等。
三是一些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对秘书的丑化,使得人们对秘书职业认识不清,很多人看不起商务秘书工作,对行政秘书的官吏化嗤之以鼻。
2.教育环境
秘书职业的教育环境主要是指秘书职业的专业学科环境,目前这方面也存在着薄弱之处,由于缺少学科理论体系的有效支持,秘书的职业化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目前我国秘书学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尚没有形成系统的秘书学学科体系;同时由于秘书职业技能的综合性,秘书学科体系的归类和由哪些子学科组成还是众说纷纭。秘书学科的不成熟直接影响到秘书学科的专业地位和秘书的教育培养层次,进而影响到社会对秘书职业专业化的认识。二是我国目前的秘书教育和培训工作还不完善,与国际秘书教育和培训水平有相当的差距,重秘书理论教学,轻秘书职业技能训练和智能训练,同时缺少难以被取代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使得部分秘书缺少对自己职业技能和职业前景的信心,认为任何专业的人都能从事秘
书职业。
3.法律法规环境
虽然我国相继颁布了《秘书职业技能标准》《国家职业教育技能鉴定规范(秘书)》《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试点工作方案》和《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等法规政策,制订了秘书职业的工作规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秘书职业化的发展,但由于对秘书工作性质等没有做出具体规定,秘书工作中的许多理论问题依然不明确。
现实中,国家要求秘书持证上岗的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同时我国推行社会化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过十多年,在推行力度、鉴定与就业的相关性研究方面尚显薄弱。此外,国家一直没有颁布秘书的相关法律,比如《秘书法》,缺少了秘书职业的立法,便是缺少了秘书职业化发展的最基本保障。
三、影响发展环境的关键点
我国的秘书职业化程度一直不高,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是世俗文化环境造成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传统观念问题。目前,我国的秘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行政秘书,一类是商业秘书。对于行政秘书来说,大多数人员都是将秘书岗位作为一个工作转换的临时过渡点,也就是我们说的“跳板”。这里的“跳板”不具有褒义或者贬义色彩。因为无论是领导还是行政人员,都受到中国“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很多时候秘书工作干得好了,领导认为锻炼到位了,就会将其派到其他岗位上去,所以行政人员很少能够长时间从事秘书工作。
而对于商业秘书来说,由于受影视作品、小说夸张且不切合实际的描写的影响,以及媒体对部分作风败坏的秘书的事例报道,相信很多人听到女秘书和男上司的时候就会想到潜规则,而在听到男秘书和女上司时又会觉得这位男秘书没有上进心,这是固有观念带来的不良影响的结果。所以商业秘书在积累了几年的工作经验后,很多人都会选择跳槽或者转行去做行政助理等更具职业化的岗位。因此,由于社会观念及一些其他社会环境的原因,中国很少有像国外那样终身从事秘书工作并以此为荣的秘书存在。
同时,受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读秘书学专业,特别是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学生很少有人愿意读秘书学这个专业,以致秘书这个行业科班出身的人不多。这也从另一方面造成了秘书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间接影响了秘书职业化的发展。
因为社会传统观念对秘书职业的轻视和歧视,所以无论是领导还是个人都不太重视秘书这个职业。在此前提下,秘书职业成为“跳板”和“无专业性,谁都能进入”的岗位,大部分本科及其以上学生不愿意就读秘书学,国家也没有从法律和法规上给予秘书职业足够的保障,这些都是观念问题带来的连锁影响,因此,加强对秘书职业的宣传,改变人们对这一职业对认识十分必要。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秘书职业化发展由于受到诸多外部环境的影响,发展缓慢,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所以国家、学校必须在加强其他方面的环境建设时,注重宣传秘书职业的内涵和重要性,提高社会的认识,纠正和重塑秘书职业定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秘书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参考文献
[1]杨锋.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推进秘书职业发展[J].秘书,2011(2).
[2]王春华,秘书职业化进程之我见[J]秘书之友,2009(11).
[3]沈蕾,张虹,试论我国秘书工作的职业化以及途径[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8(12).
[4]章玫平,影响我国秘书职业化进程的因素及对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5).
[5]张同钦.秘书学概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第三篇:关于秘书的论文:秘书职业化研究综述
关于秘书的论文:秘书职业化研究综述
口程林盛 张立欣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新行业或职业,被誉为“第361行”的秘书职业也出现在现代职业之列。在美国的26种普遍性职业中,秘书的就业增长率占第一位,也是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之一。职业化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的,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而兴起和发展的。目前,秘书职业化在西方国家已经实现。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秘书逐步从官职中分离出来,成为分类众多、前途广阔的社会职业之一,存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秘书职业化已经成为国际通例、世界潮流。
一、秘书职业化的含义
关于秘书职业化的含义,科书学界的专家学者初步形成了共识。
赵映诚认为,秘书职业化是指秘书工作依据一定的职业规范,成为一种可供广大社会成员自由选择的行业类型。他将中国秘书的职业化分为形成(1980—1996年)和确立(1997年至今)两个阶段,并认为我国秘书职业化具有渗透范围广、外延扩大化、工作智能化和社会化四个特点。李丽认为,职业化是指如今的秘书由特定的官方职务演变为不属于任何一个行业但又为任何行业所必需的职业。文先玉、李小平认为,职业化就是秘书职业在社会上广泛存在并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其职业行为由一定的组织加以培训、考核并且有相关法规体系给予保障的职业发展模式。沈蕾、张虹认为,秘书工作的职业化,是指在组织上制度上建立秘书的分级分类体系,明确各类秘书的职责范围,通过专业教育手段培养从业人员,以规范的考核评定秘书的就业资格和工作水平,实现秘书工作的专业化管理。她们还指出了我国秘书职业化推进的三个有利条件:秘书从业领域社会化、技术含量不断增加、行业性特点突出。艾洪涛认为,职业化是指某项工作已成为一种相对固定且为人们所认同的社会职业,从业人员中大多数将终生以此为介入社会、谋求生活的方式,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群体。作者同时对其内涵作了揭示,即从业人数扩大,形成社会群体;业务专门化,职业准入规范化。钟筑、张居玲认为,秘书的职业化包括两方面内容:作为职业的秘书工作的职业化和作为从业人员的秘书人员的职业化。郭建庆指出,秘书职业化包括三层含义,职业精神、专业技能、行为规范,并且指出秘书职业化的基本特征是身份职业化、服务对象多元化、知识技能专业化。
从上述观点可以归纳出:秘书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从业领域不断扩大,从业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从业者要遵守秘书职业行为规范,其服务对象呈现多元化特征。
因此,秘书职业化,就是秘书工作要职责明确、分工恰当,体现工作内容的职业化;秘书从业人员要符合职业标准、具备职业技能,体现工作者的职业化,并使二者统一起来,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二、秘书职业化的功能
对于秘书职业化的功能或作用,秘书学界的主要观点如下:
秘书职业化是预防秘书腐败的措施。吕锦如认为,将建立秘书职业化体系作为治理秘书腐败的基本途径,要从秘书职业道德体系、教育培训体系、选拔任用体系、监督制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五个层面建立与完善,这为秘书职业化的制度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杨硕林认为,职业化是防止秘书腐败的有效途径,具体从职业化在技能的专业性、服务的适用性、工作的规范性、地位的提高性等方面的表现以及秘书工作内容、工作程式、工作技能、工作环境规范化对秘书腐败所起的防范和抑制作用两个方面作了论证。
秘书职业化是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秘书人才的国际化成为现实,这对秘书人员的国际素质提出了要求。为此,就需要对秘书工作者进行严格的、规范的职业化训练,让他们学习国际秘书工作经验,推动中国参与世界发展。
秘书职业化是实现工作高效率的必由之路。方国雄对秘书职业化的历史与发展进行了梳理,认为秘书职业化有利于优化管理系统和提高工作效率。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环境因素更加多元化,社会发展节奏更快,各项实践活动更具适变和应变活力。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必须具备较强的整体调控能力和敏捷的反应力,这就需要作为参谋助手的秘书人员提供综合性辅助和服务。可以预见,随着职业秘书队伍的壮大,秘书工作职能的强化,秘书人员素质的提高,秘书职业化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推进秘书职业化建设
职业化已成为国际职场通行的规则。我国受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秘书职业化进程缓慢。20世纪80年代,秘书真正成为一种社会职业;1997年8月,国家《秘书职业技能标准》和《秘书职业技能鉴定规范》颁布试行;1998年6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秘书职业资格培训工作方案》,并在北京、上海等10省市进行秘书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的试点工作,这标志着我国秘书职业化开始走上规范化道路。2000年3月16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榴用各种从业人员规定》,决定从2000年7月1日起,凡规定中涉及的各行业的技术种类和有关人员,上岗必须持有该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秘书被正式列入其中。这标志着中国秘书职业化时代的真正到来。
因此,对于秘书职业化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秘书职业技能标准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技能鉴定、资格认定等。郑崇田对秘书职业技术职称的等级、标准、申报程序、分级考评、评聘双轨制、职称管理和实施等进行了探讨。沈蕾、张虹提出的秘书职业化的措施有:规范职业地位,提高社会认识;明确秘书分类;明确秘书等级和资格认证考试;建立适应实际工作的秘书教育体系。
第二,秘书职业化发展的环境建设。蔡璐遥对我国秘书职业化发展的经济、法律、政策、教育、社会文化等环境做了比较论述,认为我国秘书职业化程度较低,要推进秘书职业化必须注重营造外部环境。刘秋言对秘书职业化发展的不利和有利因素作了总结,提出了秘书职业化发展的应对策略。章玫平对影响我国秘书职业化进程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因素集中在当前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秘书职业的专业性不完善上面,为此提出了加强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对秘书职业的认知、完善学科体系、制定相关法律和法规、借鉴国外优秀成果等对策。薛果对秘书
第四篇:秘书助理职业化事务技能
秘书助理职业化事务技能
课程效益:
保证与老板的默契与配合,高效、高质量的完成任务
充分发挥自己的附加价值,树立制胜的职业形象
充分了解自己,建立清晰的职业发展观
通过沟通风格的学习,学会有效地与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的策略
通过时间的有效管理将工作轻重缓急的分类,从容应对多项工作,充分体现自己的自信和能力
课程大纲:
一、优秀助理的基本素质
1、得力助手的条件以及在企业中的角色和任务
2、如何定义自己是优秀的助理
3、如何帮助老板成功
4、了解自己,建立职业的发展规划
二、办公室事务的职业高效操作
1、通过对会议前中后的安排,提高工作效率
2、如何帮老板接电话
3、常用公文写作
4、办公桌、文件的管理法则
5、记事本、名片、电话记录事例分享
三、提高高效的时间管理
1、分析自己的时间管理,找出问题所在2、帮助自己找出时间管理的障碍
3、通过有序的思考找出自己的真实需求
4、通过时间的规划将工作轻重缓急来安排
四、有效的沟通,必定制胜
1、寻找自己的沟通障碍
2、沟通工具的运用
3、如何通过沟通性格测评帮助自己快速达到目的4、沟通的最高境界是:如何做到双赢
五、经典案例演练与分析
1、演练:选址装修搬家、制定政策流程、年会
2、制定及遵循项目操作流程
3、分派工作和责任的技巧
4、奖励的方式方法
培训方法
采用讲师讲述、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游戏、实战练习、总结思考等方式。
第五篇:秘书职业化进程的障碍及其对策分析
秘书职业化进程的障碍及其对策分析
“秘书职业化”一个非常富有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的命题。秘书职业化问题是目前中国秘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曾有专家呼吁,并发表文章专门讨论这一问题,但是令我们无法改变的是,秘书职业化问题,依然未被提上日程,职业化进程缓慢。导致职业化进程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较为复杂。本文试图对秘书职业化进程问题再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供大家讨论。
一、传统秘书观念的秘书等级职务,等同于领导,而并非是一种终生职业。
在美国教育协会确立的职业化的标准中认为,职业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应该属于永久化的职业。在我们传统观念当中,对秘书的角色定位依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秘书职业的看法。在传统的观念看来,秘书人员是 “领导”是“干部”,尤其是,传统观念的秘书,更多的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秘书,这些秘书人员,在人们的眼中相当于未来的领导者,准官员。秘书的职业化色彩非常淡漠。作为企事业单位的大多数人员来讲,他们也不是把自己所从事的秘书工作,当作终身所追求和献身的职业,而是等待机会脱离秘书这一职业,等待升官。秘书岗位不过是向领导职务过渡的一个跳板,秘书的发展空间很小。
在美国,秘书这个职业则是越老越吃香。比尔·盖茨在创业之初就聘请了42岁的女秘书露宝,她为比尔·盖茨微软帝国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露宝稳重细致,几乎成为公司的灵魂人物,她和盖茨的无间配合成为微软公司一道独特的风景。在美国的大公司里,很难看到年轻的女秘书,越是级别高的部门,秘书的年龄就越大,多是40多岁、有教养、有经验的职业女性。从公司用人的角度来看,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缜密、周到的优点就越发突出,她们比年轻人更善于应变周旋,也更有耐心,用“长袖善舞”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通常一个成功的秘书是没有年龄上限的,干一辈子都没有问题。
此外,秘书人员承载的社会和职业使命与行政官员相同的地方太多而相异的地方大少。秘书职业与其他任何职业一样,尽职尽份、理想崇高,是自己安身立命、兴旺发达的根基所在;在人们眼里,秘书的工作太简单、太程式化,似乎可归纳为 “收发打存”,更被人们普遍认为是吃 “青春饭”。一位女性在秘书职位干上一年两年,即便在很好的外企公司,她也会千方百计地要求转工,要么做人事、行政,要么做市场、销售,去实现别人眼中的人生价值。所以在中国的外企公司里,能找到一个从事秘书工作3年以上的职业秘书己经很难了,传统观念阻碍中国女性把自己培养成为职业秘书。
二、职业物质保障的薄弱。
秘书人员的主要流向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及小型私人企业和私人秘书,不管进入哪个单位,秘书人员的工资待遇和相应的福利都相对较低,而且来自职业内外的压力也常常很大,影响秘书人员升迁的非职业性因素复杂,比如人际关系等,由此导致秘书职业的风险系数偏高,缺乏一定的稳定因素,高薪秘书的人数比例相对其它行业较低,职业性的奖励性项目相对较少,对秘书工作的经济上吸引力和刺激力很小,经济保障的动力整体减弱。由此而导致真正的秘书人员无法安心秘书工作,导致利用和领导的特殊关系,而获得非法收入。李真腐败事件充分说明了秘书人员的待遇较低是引发秘书人员腐败的因素之一。秘书职业化后,秘书人员相应的劳动报酬有待改善,以职业化的方式来推进经济收益。职业化要求提高秘书人员的待遇,而这应该以分化和同质化为前提,这是一个动态实现的过程。待遇提高后,就会产生一种品质上自我净化和提升的机制,社会有这个要求,职业内部也有这个要求,这是自然而然的事。而制度上的可确定性就变成了生活中成本与收益、风险与机会的可预计性,类似行为能够得到类似对待。波斯纳说过,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未必只会导致利欲熏心,它也可能使得一个职业追求良好的行为和“产品”。美国秘书的收入尽管因行业、地区等因素存在差异,但是总体水平却高出
很多其他职业。从地区来看,南部城市秘书收人普遍较低,而北部及西部城市较高。从行业看,运输、司法及公共服务业秘书收入较高,而贸易、金融及房地产业的秘书收入较低。一般而言,行政秘书的平均年薪为3·1万美元,而司法秘书的收入可高达3·4万美元。至于政府秘书,根据2001年的统计,在联邦政府工作的秘书起薪为1·7万美元,平均年薪为3.3万美元。物质保障的健全,使美国的秘书队伍比任何一个职业队伍都更庞大。而反观我国的现实情况,尽管今年的4月27日是 “国际秘书节”,而根据智联招聘网和新浪伊人风采频道的联合调查显示,秘书们在秘书节里会照常上班的多达82.75%;将得到休假奖励的只有7·14%,得到老板或同事恭贺的只有5.47%;有幸得到奖金/奖品的只有4·64%。将近5000名调查参与者中有43%的人不知道这个节月;30·19%的人认为秘书节的设置恰恰说明了秘书的待遇是不公平的。这项调查充分说明了秘书职业物质保障的缺乏。
以职业化的方式来推进经济收益。秘书职业化以后,通过建立秘书任职资格标准体系,可将秘书分成若千级别,每个级别对秘书都有明确的要求,根据不同的秘书级别享受相应的待遇。
三、秘书职业社会声望的缺失。
在传统的秘书观念当中,秘书不过是收收发发、抄抄写写的简单劳动,是一种青春饭荷花瓶职业;秘书要两袖清风,一贫如洗;秘书人员要做老黄牛,默默无闻;;淡泊名利。然而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观念需要改进,提倡秘书人员要淡泊名利,无可厚非,但是要实现秘书的职业化,给与秘书人员相应的名利是必要的。任何职业,都是社会需求满足的一种表现。都具有交换价值,即使是公益事业,也应该给与相应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秘书职业是非常典型的社会行为,正如其他职业一样,秘书职业也应该享有和其他职业一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事秘书职业的人员既然付出了职业化的劳动,就应该享有适当的、与付出成正比的名誉上的回报。当前的社会环境虽然对秘书职业化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认识,社会制度和经济政策对秘书职业化有了一定的推动,但是从事秘书职业难求名利依然是一个问题。调查表明,很多人不愿意从事秘书这个行业。这是导致秘书职业进程缓慢的又一个动力因素。美国是个职业化程度很高的国家,秘书也毫无例外地实现了高度职业化。在美国,秘书是个既严肃又体面的职业,不仅从业者众多,而且很受尊重。据美国劳工部统计局的数据,目前,美国全国秘书从业者约为300万,秘书是美国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之一。为了肯定秘书的贡献,1952年经两位美国资探秘书提议,美国宣布设立秘书周和秘书日。1955年,正式将秘书周定在每年4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而这周的星期三为秘书日。每年的秘书节,美国总统都会致信祝贺。秘书节一到,贸易公司的罗伯特先生除了要给公司所有的秘书放假外,还会送上鲜花和贺卡表示慰问。另外,他还鼓励每一位秘书的直属上司加送一份额外的礼物,因为他自己每年都会给贴身秘书送上一包上等的咖啡或有异国风味的坐垫来表达感激之情,这是对秘书职业的尊重和认可。
四、可操作性模式的缺乏。
秘书职业化问题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理论,不能局限于理论框架的构建,而更应该建立一些可操作的实践模式。从学理的角度上讲,秘书职业化乃是理论之必然,从实践的层面上讲,秘书职业化却缺乏成功的模式和标准,秘书职业化的道路缺乏可资借鉴的实践依据。人们的保守心态在成功模式和可操作实践出现之前,显得更为突出。希望通过时间来检验职业化的可行性,尽管相关部门和研究人员已经看到秘书职业的光明前景,但是无论是秘书理论界、秘书从业者,还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促进社会其它相应部门、环节的同步配合上,在具体的运作上,在政策的支持上,缺乏示范性和应有的力度,由此而导致人们对秘书职业化的感性认识上的滞后与迷茫。中国社会的秘书职业如何体现中国自己的特点,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可以分解地加以回答的。所谓的中国特色,它应该是一种实践的感觉,是一个不断界定、不断定义的一个过程。当然秘书职业化的理论,它是西方来的,西方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西方的经验的一种总结和升华。而秘书职业化实践,更要去西方取经,然而令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时,我们不知道依照这样的一套现成的理论和实践往前推进是否就能够有效地解决中国的问题。秘书职业化过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支持,我在研究秘书职业化的“中国语境”时,的确比较多地考虑了向现实妥协。而目前符合中国秘书职业化特点的实践,还尚未出现。象深圳华为公司,这样能够接近秘书职业化的实践目前还是凤毛麟角。目前,秘书职业化的大趋势,呼唤更多类似华为的秘书职业行为模式的出现。而符合目前中国秘书实际情况的可以借鉴的模式,目前基本上一片空白,由此造成了人们的一种观望的态度。没人敢去下决心“吃螃蟹”。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秘书职业化执行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很多的困难。
导致秘书职业化进程缓慢的因素还有很多,如秘书学科缺乏系统而明确的知识体系,高等院校秘书专业面临萎缩等。客观上,目前不少企业组织规模很小,企业组织扁平化情况越来越严重,职能划分的变化使企业中的秘书人员很难再有大的职位提升,对此本文就不再详述。基于对秘书职业化进程缓慢的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加速秘书职业化进程必须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完善秘书行业的准入制度,提高秘书人员的职业能力——严格职业准入
秘书职业化的核心是素质和能力的专业化;专业化是职业化的基础。由于秘书的选拔程序不规范,造成领导者可以随意任用秘书,致使秘书人员素质高低差距很大,工作质量不稳定,腐败现象屡反不止。职业的准人,最重要的是看专业水平是否符合秘书职业的要求,是否具有必要的职业训练。我国目前对秘书选拔的法律依据主要是1999年10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97年8月劳动部颁发的《秘书职业技能》以及《国家职业教育技能鉴定规范(秘书)》等行政法规。但这些规定并没有对秘书的工作性质、任职资格等作出具体的规定,使得秘书的任职资格和工作性质不明确;又加上社会对秘书专业认识不足,导致了秘书的选拔极不规范。例如,在专业方面从秘书专业到“相关专业”,甚至没有专业要求;在学历方面从高中生到硕士生。因此,至今还有很多从事秘书工作的人根本没有接受过秘书专业教育。而秘书专业要求不高的结果,是使秘书工作质量总体水平偏低。秘书工作质量的低下,严重阻碍了秘书的职业进程。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从其工作性质来看,必须是具备相应的秘书职业技能的专业人员,与一般的从事国家行政管理的公务员相此有其特殊性。通过种种秘书职业化措施,使秘书成为一种专业化很高的职业。通过对秘书人员的行业准人制度的完善,提高整体的秘书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可以进一步促进秘书的职业化。我国目前有关部门已引进英国的忧LCCIEB及PETMAN秘书资格水平考试和美国IAAP”特许职业秘书“资格考试,目前国内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已经设立了培训点和考点。这些考试在国际上有较好的声誉,但由于完全采用国外的标准,其适用范围比较狭窄,目前主要应用于一些涉外单位。我国应该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秘书资格能力考核体系,这是秘书工作职业化的根本保证。对秘书资格考试可以参照我国的律师资格考试。秘书认证是秘书职业准人很重要的一部分,尽管认证并不能完全解决职业化的问题,确立秘书任职资格,秘书认证的内容、方法、效度、信度也很重要。所以我强调知识要更新,增加有用知识的数量,并吸收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内容。职业标准不仅包括技术标准,还应包括与职业相关的非任职要求。同时,如何让职业标准体现行为而不是知识,以及评价的方法也需要研究与完善。
秘书任职资格是指从事秘书活动的主体应具备的身份和条件。虽然过去不同的历史时期,各国的各个具体任用秘书的机构对秘书的任职资格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标准和考核方法,但都是些”零散"的选考办法,未能形成全社会统一的标尺,当社会进人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后,西方发达国家才率先对秘书任职资格实行了统一的认证制度,使秘书任职资格真正规范起来。我国也必须通过秘书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加以规范,建立起秘书资格考试制度,提高职业壁垒。由国家指定的机构负责,制定全国统一的考核标准,每一年或二年进行一次考试,在全国范围内储备一批优秀的秘书人才,为秘书职业化奠定基础。通过职业资格的准入,向社会论证其职业是独特的,加大没有进人这个职业的人对本职业的依赖。比如医生、律师、注册会计师就需要执照,就是质量的保证。职业壁
垒越高,而使得职业供给有限,从业者从这个壁垒中得到的收益就越高。
有了一支职业秘书队伍,建立严格的秘书选拔程序才有可能成为现实。选拔的方式和程序可以通过立法加以规范,领导者不能加以干涉。选拔和任用必须按法定程序进行,确保人才选拔的公开、公平、公正。这样才能有效遏制不具备条件和资格的人凭借关系进入秘书队伍,从而有效提高秘书队伍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