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十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重托、人民的期望,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重大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使它们充分发挥作用、密切配合,形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这就要求社会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承担具体责任,共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央要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各级宣传、教育等党政有关职能部门和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责任,要按照分工协作的要求,认真担负起各自应尽的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做好工作。各高校要切实担负起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全体教职员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机制。高校所有教师都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都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自觉承担起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神圣职责。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思想品质的培育、道德情操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美好心灵的塑造,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支持,需要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环境,特别是要大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舆论环境、校园周边环境。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部门和机构要增强社会责任感,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各地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对大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鼓励和支持面向大学生的公益性文化活动。要依法加强对学校周边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切实维护学校秩序和社会稳定,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篇: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形成全党全社会反腐倡廉强大合力
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形成全党全社会反腐倡廉强大合力
学习贯彻《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座谈会2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规定》,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责任,形成全党全社会反腐倡廉强大合力,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成效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证。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主持会议。在认真听取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有关负责同志和云南省委、司法部、吉林省政府、山西省纪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川省泸州市委、山东省费县县委的发言后,贺国强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全党动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历来高度重视落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领导责任。《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法规,自1998年颁布实施以来,在促进各级党委和政府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使党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
进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根据形势发展和实践需要,特别是针对贯彻落实《规定》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中央纪委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规定》进行了修订。今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并印发了新修订的《规定》。这是关系党的建设工作全局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切实把新修订的《规定》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贺国强强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建设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正确把握当前反腐倡廉形势,既充分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显著成效,又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牢记使命、认真履责,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切实担负起领导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使命。
贺国强指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核心,在于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担负起全面领导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工作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通盘考虑、协调推进。各级领导班子要对职责范围
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主要领导责任。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带头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又要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加强检查考核,将检查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总体评价和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要强化责任追究,严肃追究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失职渎职行为。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既紧密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认真抓好本部门、本系统的反腐倡廉工作,又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积极抓好所承担的反腐倡廉牵头任务和配合任务的落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积极协助党委和政府开展工作,全面履行自身职责,抓好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分类指导。
贺国强强调,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要求,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参与渠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发展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
工作机制,增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整体合力。
何勇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传达学习贺国强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规定》,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明确职责任务,细化工作方案,完善检查考核制度。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规定》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并严肃处理违反《规定》的行为,严格责任追究。各级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要坚决贯彻执行《规定》,自觉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全过程,融入本部门本行业业务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负起责任,进一步形成全党动手抓反腐倡廉的良好局面,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第三篇: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新华网哈尔滨7月17日电 7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黑龙江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坚持党员干部带好头、面向全民抓落实,抓好结合融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调研期间,刘奇葆到哈尔滨、黑河、绥化,深入宣传文化单位、企业、社区、农村,调研了基层文化建设、文化改革发展、文明城市创建、对外宣传等工作情况。
刘奇葆强调,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现实要求。要重点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面向全社会广泛开展对象化、互动式的宣传教育,把讲话精神转化为全党全社会的统一意志,用以指导工作实践、推动事业发展。
刘奇葆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党员干部带好头、面向全民抓落实。坚持宣传普及,全面系统、分层面、有重点地开展宣传教育,努力在全社会叫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家喻户晓、众人皆知。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利用各种文艺形式和文化样式,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有内涵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开展有庄严感的典礼,使核心价值观融化在人们的心灵里、体现在具体的行为中。
刘奇葆指出,要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健全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大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协调机制,统筹设施建设,完善指标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要抓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坚持国家站位、树立全球视野,高度重视外宣议题的设置和话题的提出,发挥边境口岸的重要作用,加强中俄文化交流互鉴,提升对外宣传内容的质量,讲好龙江故事、中国故事。
第四篇:解析动员起全社会力量
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1-6-3-4-1-8-9-2-3-8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
动员起全社会力量
—江苏省海门市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市”的做法
国土资源网(2008年1月18日10:52)
海门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屈宝田
近年来,江苏省海门市以实行村级土地管理责任制为实破口,以“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市”为抓手,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土地执法监察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市”工作迈上新台阶。
健全领导责任制,提高组织化程度
海门市在认真总结深化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市”工作的基础上,坚持整体推进,实施长效管理,巩固创建成果。一是市领导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市政府成立了创建工作长效管理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国土资源工作的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政府办公室、市国土资源局、法院、检察院、纪委、计委、建设局等17个单位的负责人组成。各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相应的创建工作长效管理领导小组。同时,每年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进行调整补充,确保组织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创建工作持续稳定。二是市领导认真指导创建工作。今年,海门市国土资源局编辑了《海门市村级土地管理动态》(季刊),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管理的政策、上级领导重要讲话及基层土地管理动态等内容按时报送市创建领导小组各成员。在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土地违法案件查处专项行动等执法监察活动中,市创建领导小组专门听取市国土资源部门的汇报,共同拟定实施方案,督促指导开展工作。今年4月,在市领导的支持下,有关部门严肃查处了三厂镇镇西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名对外出售农民公寓房违法用地案件,使不符合农村村民建房条件的21名机关工作人员退房还款。三是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创建工作宣传引导是关键。海门市局利用每年全国土地日和世界地球日等组织开展文艺晚会、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在海门市“两台一报”等新闻媒体开设了土地管理宣传专题和专栏。市局主要领导多次走进《政风行风在线》节目,与老百姓直接交流,解答老百姓关心的土地管理热点、难点问题,营造全民参与创建活动的浓厚氛围。四是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意识。近年来,海门市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每年举办不少于两期的市“四套班子”参加的土地管理新的政策法规知识专题讲座;同时,组织乡镇领导参加的土地管理知识的培训,进一步强化了各级领导依法用地意识,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迈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由于在创建工作中始终突出两级政府的主体地位,提升组织领导的层面,各项措施及时到位,确保了全市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深化村级管理责任制,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2006年,海门市率先在全省全面实行村级土地管理责任制,建立了村级土管员、基本农田管护员、信访信息员、土地监督员“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使全市256个行政村的土地管理有章可循、责任到位、奖惩分明。在此基础上,今年又采取创新举措,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一是建立村级土管员定期培训制度。海门市局统一编印了《村民委员会土地管理责任制工作手册》,作为全市村级土管员业务培训的教材,由市局主管部门负责人结合有关案例组织授课和考试,有效提高了全市村级土管员的业务素质。二是规范村级土地管理责任制内容。在对村级土地管理工作分解细化的基础上,统一印制了《村级土地管理责任制工作台账》,由本村土地利用、村土管员基本情况、村民小组信息员情况、村委会土地动态责任状、创建土地执法模范村活动记录、日常土地管理会议记录、村委会土地管理工作总结、土管员述职报告等十二个方面的内容组成,比较全面地综合了村级土地管理的工作内容,通过规范的工作台账促使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三是建立村级土地管理经验和信息交流平台。今年年初,市局编印了《海门市村级土地管理动态》,下发全市各乡镇、各村,内容包括重要信息、经验交流和村级动态等栏目,架起了局机关与村委会之间沟通的桥梁,建起了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交流的窗口。近10个多月来,《动态》先后刊登了由村土管员、信息员撰写的反映新农村建设、处理征地补偿等工作的稿件100多篇,进一步提高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四是充分发挥村级土管员队伍的作用。通过深化村委会土地管理责任制,极大地发挥了村级组织在土地管理中的宣传作用、动态巡查作用、信访矛盾的化解作用、违法用地查处中的配合作用。同时,增强了基层国土资源所对村委会的“条管”意识及村土管员的“直管”意识,改善了基层国土资源所执法监察环境,进一步加强了村级创建工作的组织建设。五是认真兑现考核奖惩。2006年以来,由村委会积极化解的宅基地纠纷600多起,“以租代征”意向性项目违法用地由村土管员主动报告的31起,配合法院执行到位的11起,及时化解群众建房矛盾200多起,从源头上增强了防控和处置能力。2006年年底市局拿出16万元对村级土地管理责任制执行好的村委会进行了表彰奖励。同时,通过每月梳理汇总各镇、村违法用地发案率、信访率情况,根据《海门市村民委员会土地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规定,先后对不称职的5名村土管员调离了工作岗位。
建立违法用地发现机制,提高巡查处置效能
海门市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和完善违法用地发现机制,强化事前、事中监管。一是挂图跟踪。各乡镇均制作了统一的《项目用地执法巡查跟踪动态图》,并上墙张挂,将各巡查辖区内所有的在建项目用地以已批、未批(已处理、未处理、待处理)、待批等不同分类标识标注上图,使本区域内的在建项目用地情况一目了然,显化了动态巡查责任制,发挥预警和监控作用,确保了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备案报告制度的有效落实。二是联合执法。以坚守基本农田红线为重点,建立了三级(市、乡、村)负责,五级(市、乡、村、组、农户)联动、线连网结”的基本农田纵向联合执法巡查机制,真正将保护指标落实到田块,延伸到农户。2006年,市局推广了刘浩国土资源所的经验。在联合执法巡查中由刘浩国土资源所牵头会同建管、规划等部门,统一标志,开展横向联合执法巡查,借助建管、规划等职能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多种手段查处土地违法行为。三是机动执法。今年3月,海门市局以监察大队为主组建了天补、三厂、悦来、包场片4个执法机动中队,执法机动中队可在半小时内集中15名执法人员在第一时间到达违法用地现场,按应急预案分头展开宣传、调查工作,充分行使法律赋予的违法行为制止权,形成强大的执法声势。自组建执法机动中队以来,出动执法机动力量235人次,制止违法占用基本农田案件9起,现场拆除建构筑、组织复垦土地5200平方米。如临江镇张某擅自与承包田农户签订协议,准备占用基本农田10多亩建养猪场,执法人员接群众举报后不到20分钟就到达了现场,当场拆除在建的3排棚舍,在当地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加大执法监察力度,提高查处威慑力
海门市局坚持严格执法,对违法用地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维持良好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一是严厉查处违法用地行为,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以土地市场治理整顿、违法用地案件查处专项行动为契机,乘势而上,查处了各类土地违法案件132起,拆除没收违章建筑3万多平方米,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率、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准确率、结案率均达100%。二是严格实行既处理事又处理人,强化执法监察。在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中紧紧抓住追究有关责任人法律责任这个关键,充分行使行政处分建议权。近年来,全市查处的违法用地直接责任人受到政纪处分的有22人,其中副科级领导干部6人,正科级领导干部1人,对违法用地单位和个人起到了教育、警示作用。三是建立了纪检、检察、法院等部门的违法用地案件协同查处机制,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会同纪检部门对万年镇振邦时装有限公司征地补偿案实行联合办案。会同法院对包场镇长桥村某村民占用基本农田建房案提前介入,提高了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的威慑力。
加强依法行政,提高信访工作质量
2006年以来,海门市局健全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业务工作流程制度50多项,大大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了依法行政,为减少土地信访案件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一是通过规范的管理制度来降低信访量。实行了《海门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施细则(试行)》、《海门市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施办法(暂行)》和建设用地挂牌施工等制度,从制度层面保护了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了项目用地出让的透明度,减少了因征地补偿等信访案件的发生率。二是积
极引导上访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疑难信访问题。今年以来,海门市局共受理行政复议3件、行政诉讼13件,行政复议维持率、行政诉讼胜诉率均为100%。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均为“老上访户”且多头上访,在接访和答复过程中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其通过行政诉讼等途径解决。同时全面推行说理式行政处罚文书,在处罚文书中将认定的违法事实、法律依据、救济途径及查处过程等说清、说透、说明,大大提高了行政处罚的准确率和被处罚人自觉接受处罚的愿意度。三是提高信访工作质量。对涉农信访一律实行“回访”、“下访”制度,以重点解决赴京、到省以及群体性上访问题为重点,下大力气解决农民反映的土地信访问题。凡涉及征收农民集体土地补偿、土地权属纠纷、违法占用农民承包地、道路建设用地等信访件作为涉农信访件的重点,在按规定要求完成调查处理、书面答复的同时,一律实行见面回访制度。今年3月,海门市天补镇广丰村村民王某来信投诉,反映因土地权属、承包地调整等原因建房问题始终未能解决,市局受理后及时回访,经反复协调,在一周内解决了困扰王某多年建房的问题。为此,王某还复信致谢,称赞市局为民办实事效率高的工作作风。通过回访中的现场解答、观点交流和换位思考,形成和谐氛围化解信访矛盾,同时依法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减少和避免了缠访、闹访、多部门重复访现象。
摘自《国土资源通讯》2007.24 总第120期
本资料来自互联网共享文档
好资料来自互联网,一起创造,共同分享。
第五篇:诚信体系建设需全社会参与形成合力
诚信体系建设需全社会参与形成合力
2012-08-20 07:31:23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北京)有0人参与
0
中国诚信法治保障论坛发言摘要
诚信体系建设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诚信是立人之本,是立业之本,也是立国之本。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道德基础。但在转型期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诚信问题日益凸显。在政务领域,一些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不依法办事,公务活动没有做到公开透明,损害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影响了政令畅通。在商务领域,恶意拖欠债务、制假售假现象问题比较严重,尤其是食品、医药等行业出现诚信缺失问题,更是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深受社会关注。在社会生活领域,有的慈善组织、行业协会也陷入信任危机,甚至发生了老人摔倒无人敢扶这样的极端事件。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党和政府在深入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做出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一环,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诚信体系建设要以法治为根本保障。重建诚信,需要重视道德教育,需要每一名公民自觉行动,但归根结底要靠法律保障。尤其在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传统价值观念逐渐淡薄的今天,法治对于转型社会道德文化的重建,对于讲良心、讲诚信的社会信用关系的重构,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发挥法治在诚信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一要树立法律权威。当前社会诚信缺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律的权威性不高。经过六十余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尚待加强。二要建立社会诚信行为规范体系。要使严重的失信行为得到应有的惩罚,有必要梳理整合法律中关于诚信的条款,查漏补缺,强化诚信立法的执行,使各类主体对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形成合理预期,以法律的强制力,引导和规范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行为。三要建立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诚信奖惩机制。面对守信收益不高而失信成本过低的现实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诚信奖惩机制,将行政性、司法性、市场性、社会性的手段结合起来,让守信者尝到诚信的甜头,让失信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诚信体系建设必需全社会共同参与。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务、商务、社会、司法等方方面面,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合力。要重视社会组织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参与社会管理的特殊功能,充分发挥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团体等在诚信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完善法制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制度体系,为社会组织参与诚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安排。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人民国家人民管理的作用,探索公民参与诚信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激发广大公民的守信热情。要及时将基层诚信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上升为制度和法律,努力形成诚信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加强组织协调指导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训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特别是诚信法治保障工作。***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依法治国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要破解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难题,必须进一步强化诚信法治保障,确保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落实到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各领域、全过程。中央综治办和各级综治组织要继续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特别是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和诚信法治保障工作作为综治工作的重点,加强组织、协调、指导,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加强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促进立法工作。我们将组织力量,就社会诚信行为规范、社会诚信制度等问题加强调研,着力形成一批有分量的调研成果,提出切实管用的措施和办法,供中央决策。会同中央综治委法律政策专项组及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并力争适时出台社会信用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标准、规范和配套制度,更好地发挥法律政策对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全局性、根本性的保障作用。
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强化诚信法治保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很多跨部门事项,中央综治办及各级综治组织将加强组织协调,促进各方面监督指导、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当前,尤其要加大组织、协调、推动力度,切实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资源的整合,抓紧建设统一的公民个人和企事业单位信用记录平台,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征信系统,对守信者给予鼓励、对失信者予以惩戒;进一步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引导各类经济组织诚信经营,守信经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大力推进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
加强监督指导、抓好贯彻部署。对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央各有关部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关分工方案,逐项工作开展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排出时间抓好落实。结合正在开展的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活动,通过明察暗访等方式,加大对诚信缺失、公德失范等问题的排查整治和教育管理力度,对由此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的地区,严格落实挂牌治理,限期抓好整改。
加强考核评价,确保取得实效。中央综治办及各级综治组织将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推动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基层社会信用环境建设、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以及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活动、“打四黑除四害”,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工作纳入社会管理综合考评体系。对领导不重视、工作不力导致发生有关重大问题的地区,依法实行“一票否决权”制。
法学法律工作者要做诚信建设践行者 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
诚信问题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加强法治保障,是诚信体系建设的根本之策。一方面,诚信建设需要建立健全诚信行为规范。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很多行为无章可循;没有法律的强制力作为后盾,守信受益、失信惩戒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另一方面,诚信建设最有效的途径是依法办事。如果公权力机关、社会组织和公众都严格遵守法律和诚信行为规范,重建诚信就指日可待。
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全社会各个领域,涉及各个部门和社会的各行各业。因此,诚信体系建设必须重视顶层设计,尽快制定基础性法律法规,逐步建立诚信法律制度体系。与此同时,诚信体系建设还必须重视基层实践,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及时将基层诚信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理论化、规范化,上升为制度和法律。
诚信体系建设法治研究任务艰巨,就现阶段而言,要重点研究全局性、基础性、重大性的问题。比如,在理论层面,要研究法治与诚信的关系,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在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在宏观制度层面,要研究制定全国性的诚信法律规范体系,明确各部门在诚信体系建设中的职责,为各地诚信体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上位法的有效支撑;在具体制度层面,要研究失信行为的司法性惩戒、道德性惩戒、行政性惩戒、社会性惩戒、市场性惩戒的有效机制,研究如何通过切实有效的举措,提升公权力机关的公信力,等等。
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在诚信体系建设中不仅仅是研究者、推动者,也应当成为诚信建设的践行者。
法学工作者要在研究活动中恪守科研诚信。科学研究是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事业,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是推动科研事业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法学工作者精通法律知识,享有崇高的社会声誉,对整个社会诚信风气的形成发挥着引导和示范作用。希望法学工作者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牢记社会责任,坚守学术道德,从自身做起,在诚信体系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
法律工作者要严格依法办事,带头守法。中央重要文件和领导讲话,都把政务诚信列为诚信建设之首,司法公信作为特殊的公权力诚信,被视为诚信体系的最后保障。这就要求,广大执法人员要严格依法办事,秉公执法;广大政法干警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更要带头守法,践行诚信。“三个至上”、“四个忠于”、“四个在心中”、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无不体现出诚信对政法干警的重要性。我们要恪守神圣职责,使各项活动严格在法律的轨道上运行,维护法律的尊严、权威和统一。
依法加快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关系全局、牵头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但在众多工作中,诚信法治建设具有最基础、最关键的作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加强诚信法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得以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最有效、最基础的措施是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而这又必须以社会成员的信用记录为前提。而无论是信用记录的建立、还是使用,都有赖于信用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作基础。只有加强诚信法治建设,才能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国内外经验充分表明:加强诚信法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依法加快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的编制工作。规划的编制必须充分贯彻法治精神,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政策指导。
依法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得以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必须加快征信立法,依法推动各地区、各部门以失信记录为重点,加快形成统一的地方信用信息平台和部门信用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按照“联建共享”原则,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
依法加快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是直接作用于每一个社会主体信用行为的最有效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中的核心机制。要加快建立与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使守信者得到褒扬,使失信者受到惩戒。
依法加快建设社会信用服务体系。信用服务市场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运行的内在动力,信用服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制定信用服务市场管理法规与制度,建立从业人员的信用记录并加以规范管理,促进各类社会信用服务机构规范运作与发展,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服务体系。
依法加快信用示范试点建设。加快信用示范试点建设是有效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要依法推动诚信法治建设示范试点、行业信用建设示范试点、地方信用建设示范试点、信用城市建设示范试点以及区域信用合作示范试点广泛开展,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累经验、提供借鉴,并带动全国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依法加快重点领域信用建设。当前,食品药品安全、工程建设、电子商务、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等领域的诚信缺失问题较为突出,一些失信行为严重存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这些关系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要率先加强信用建设。通过加快立法,加强执法,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切实改善重点领域的信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