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怎么看之我见

时间:2019-05-14 05:1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个怎么看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个怎么看之我见》。

第一篇:七个怎么看之我见

“七个怎么看”之我见

08本护一班

康群松

星期一晚上我们第一党支部开展了“七个怎么看”的学习交流会,这次探讨会之后,我对当前社会上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有了更新更清晰的认识和新的看法。

在看了关于“七个怎么看”的中央电视台的专题节目和开展了班上的交流会后,我认为“七个怎么看”主要是针对平衡这个问题来展开的,唯有解决了平衡问题才能更稳定更和谐的发展:

1、看经济发展: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展、不同步发展,虽然不和谐,不平衡,但是仔细想一想,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有利于经济的发展,那么东部的经济发展了之后,再去带动西部的经济发展,最终带动东西部、共同发展的概念。邓小平同志也曾说:“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种精神从本质上来说是相似的。

2、看中国的腐败:虽然前辈们中有很多的好干部,好榜样,前有焦裕禄,后有任长霞等。但是,现在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越是反腐败越有腐败现象,前有邓长青,后有陈良宇和文强等。在如今,市场经济发展多样化的时代,物欲横飞,唯有加强整治行风政风是非常必要的,要完善和健全监督机制,提高人人的党性修养,同时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让老百姓,在人大代表的完全掌控之下去一起迎接和谐社会。

3、看中国的就业:现在有企业招工难的情况,我们不能发现这样的招工难出现在一个比较低端的产业中,是劳动国可替代性比较强的工作中。当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经济领域中取得日益突出的成就,然而,现在这一代农民工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造成了这一新生的词儿产生“新生代农民工”,没有父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缺乏务实求真的工作态度,所以造成了现在这种招工难,就业难的双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意味着,在经济实力飞速发展的时,但是我们的精神文明一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从而导致了不平衡的“经融杯具”产生。唯有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改变他们的观念是当务之急的事情,所以我们国家鼓励大学生西部开发的支援、西部支教政策的推出,但是我们看到响应这种政策的人少之又少,这说明什么呢?我觉得原因之一,东部没海地区的教育也还没有达到高度跟深度。原因二,国家的关注程度还不够,这跟东西部的经济发展的一样,只有东部的经济蓬勃发展了才能去带动西部的逐步发展,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那么,只有把东部的教育更高度、更深入、更创新的去发展了,才能去带动西部教育的发展,这个问题才可以得到解决。

4、看病难:难看病,一直是老百姓的民生问题,谁不会生病?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我们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我真病了,要看病了,上医院去,结果人潮涌动,人山人海,排个队伍1小时去挂个号,这是何等的苦恼的事情!所以国家应该大力投入专业医疗机构,大力支持培养的专业医疗人才。让老百姓小病基层卫生院跑,大病专业医疗机构走,从而缓解看病难的这一问题。同时大力鼓励专业人才下基层去解决人们看病难的现象,这样一来就整治了医疗机构改革的不正之风,我相信看不起病这一现象也逐步改善,促进更和谐的社会发展。

5、看房价:改革开放下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文明提升,房价也升起来了,有的人说政府要调控啦,可是国家越干涉,房价越市场化,有买有卖的市场经济下,很多炒房团,组团买房了,有些开发商越捂盘了,等到等待时机大赚特赚,因为他们知道老百姓都是看涨不看跌的。可是,源头是什么呢z?我觉得是土地价值!开发商获得土地资源的时候价格肯定已经很高了,所以房子造好了,价格也就升的很高了,这时有人说政府为什么会让那么多的地王出现。因为那是税收的问题,这矛盾对立的统一,我们需要辩证法的去看待这一问题。我觉得此前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还有诸多尚未落实的、执行的,有的政策邮局刚刚开始发挥其作用,最重要的是关于楼市未来供应量的土地法出让问题如何去监督,去处罚完整土地法,就目前而言,还是把已经成为出台的楼市场政策严格执行下去,监督到位是重中之重!

6、看公平分配:我国一直以来是按照按劳分配原则,来给报酬的我以前认为这仅仅是分切蛋糕的问题,人家干的多,所以应多吃一块啊,可是现在很多行业,企业,他们同工同酬了吗?一些行业的垄断地位轻而易举的获得了高利润,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收入没有得到有效的规范化。所以那些不合法的原因才造成了收入的不平衡、利益的不平衡,我认为我们要健全和完善分配制度,打击不合法、不合理的分配方式,才能趋近于“公平”。

7、看教育:无论从硬件还是从软件上看,东西部的教育差异都比较明显。沿海比内陆地区也比较突出。一方面,不仅仅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比西部内陆发达的多。而另一个方面是社会问题,我们不难看到西部内陆青少年打工比较多,甚至童工也有,为什么呢?他们的父辈也是没有高的文化水平,是最终导致他们的子女或者是高中水平,外出打工,外加上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污染了他们的大脑,唯有国家加大政治监督力度,修建教育基地,购置教育设备并用先进的事迹引导他们,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加强扶持,让他们从普通的角色走出自已的光彩。

学习了七个怎么看后,我了解了当前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政策,使我对当前乃至以后的工作对党和国家解决目前的问题,有了信心,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联系实际,去更深刻看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篇:白酒行业七个不变主题之我见

白酒行业七个不变主题之我见

文:苏新亚

1、在白酒总量保持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白酒未来几年的商业环境是趋松还是趋紧? 我见:

消费者角度:我总是会听到身边的朋友说:为了身体,少喝点酒,喝点好酒。正确的理解是:增加喝酒的次数,减少每次喝酒的量;选择的酒类品牌,也由以前的是酒就行,向中高档品牌白酒转移。

行业角度:从各专业媒体给出的数据可以清楚的表明:白酒的销售量是在逐年递增的,只不过中高档白酒的数据贡献越来越高。

商业环境:随着国家禁酒令的颁布,大环境方面对于白酒的消费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请不要忘记:第一:自白酒诞生的那天起,中国人的习惯就已经养成了,‘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宴’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第二:中国人适应环境的超强能力,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要不然中国人的身影不会遍布世界各地,也不会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类的戏语。

总的来说:不管未来的商业环境是趋松还是趋紧,对于白酒行业的影响都只会是暂时性的,白酒行业的发展不会因为一时的困难而停滞不前。

2、未来,企业竞争格局是否会被打破?谁会成为未来白酒界新的领军者?

以高端白酒为例:最近几年,传统三强茅五剑的行业地位正不断受到新兴品牌的挑战,从前些年的酒鬼酒,到现在的国窖1573、洋河蓝色经典、水井坊、道光25等等,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水井坊、洋河蓝色经典、国窖1573都不错,笔者相信:如果有新的行业领军者出现,将会从这三家之中产生。至于谁能成功,我们都拭目以待。

3、在高端白酒进入群雄并起的阶段,谁更有资格坐论高端?高端市场未来会呈现什么样的态势?

传统三强自不必说,酒鬼酒的市场运作现在来看是后继乏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是失败了,恰恰因为酒鬼的失败,为后来者提供了市场运作经验,经过分析总结后,本人相信上面提到的几个品牌将会虎口夺食,强占传统三强的部分市场份额。相信传统三强也将会通过提价等手段,有意识的拉开距离,最络走向奢侈品。

4、资本之手对白酒业的渗透是否仍将继续?未来的资本重组与当前会有什么样的本质上的区别?

注意一下最近几年的财经新闻,几乎所有行业都受到了资本之手的影响。白酒也不例外,只不过白酒行业资本之手更多的来自国内,因为他们了解白酒行业在中国的影响及利润回报。思念整合两个杜康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现在看效果还算不错,最起码自己不在打架,对于杜康品牌的保护和发展是有利的。

任何事情的关键因素只是一个人的问题。在资本之手能为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股份改变,更多的将会是对企业运营模式的改变。这些人都是极为聪明的,他们将带来全新的体系、理念、以及营销手段,从本质上改变企业原有的生存状态,至于结果会如何,谁都不能下定论。

5、地产酒如何参与未来的竞争?如何打造地产酒的竞争优势?

战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商场如战场,地产酒的最大优势在于地利。天时(品牌酒对市场的影响)对大家都是平等的,那么地产酒的突破点就应该在于‘人和’了。

如果只是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儿,只想保持住每年一定的产品销售及利润回报,显然是在自寻死路。生路有两条,第一:利用‘地利’优势,改变思路、创新经营、稳步发展、从地域性品牌慢慢成长为区域性品牌是风险最小,但也最需要耐心的道路;第二:抛开‘地利’优势,直接运作成为区域品牌,但是这样更像是一场赌局,投资大、风险大,成了就功成名就,败了就尸骨无存。

6、当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白酒经销商的出路何在?

白酒在分档,同样作为白酒的经销商,也无可避免的随着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档。

说句难听话:什么人玩儿什么鸟。经销商的自身素质、发展思路、战略眼光、团队能力、市场资源,将决定未来的出路。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谁也不能帮经销商做决定,能决定自己出路的只有经销商自己。

7、白酒传统酿造技艺如何继承与发展?从技术说教到消费者真实感官感受之间的距离如何弥合?

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是不需要讨论的,因为像吃饭一样,一个人一个口味,任何一种产品的上市,都会有它的消费群存在是一种现实。但是消费者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习惯的改变、更关注健康的事实需求,是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有个词叫换位思考,自己经常站在售卖者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别忘了你也同时也是一个消费者。已所不欲、勿施予人。

以上只是笔者个人对白酒行业的一点点看法,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板砖飞来!

第三篇:七个“七个怎么看之七:看腐败

一棵参天大树,若任蛀虫繁衍啃咬,最终必定逐渐枯萎;一个国家或政党,若任腐败毒瘤蔓延,最终也难免趋于衰亡。只有坚决反对腐败,才能保持党和国家肌体的健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一桩桩大案要案被查处,一个个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广大群众无不拍手称快,调查显示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总体满意度在提升;但在现实生活中,腐败仍然是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究竟应当怎么看当前腐败现象?如何认识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形势?

● 为何说反腐败不是“雷声大雨点小”?

“反腐败像雷阵雨,雷声大,雨点小,刮一阵风就拉倒。”这是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人对当前反腐败形势的一个比喻,认为反腐败斗争“光说不练”,实际成效不明显。那么,反腐败真的是“雷声大雨点小”吗?其实,这种看法并不符合事实。

从一定意义上讲,“雷声大”体现了我们党反腐败的决心大和声势大。这些年来,党中央每年都对反腐败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国务院每年召开廉政工作会议,制定了一个个专门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始终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

但用“雨点小”来形容反腐败成效却并不符合实际。事实上,我们党不但高度重视反腐败,而且是雷厉风行、坚决打击,不但是“雷声大”,而且“雨点也大”。

一是“真打”,对腐败分子动真格。反腐败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到行动中。2009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34504件,结案132808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8708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366人,还对703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共查办商业贿赂案件15548件,涉案金额39.1亿元。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立案3517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521人。

二是“狠打”,严查深挖抓“老虎”。不论职务多高,只要搞腐败,就一查到底,绝不姑息。2009年查处了王益、皮黔生、黄松有、陈绍基、王华元等一批大案要案,正在立案侦查的还有许宗衡、李堂堂、黄瑶、宋勇、康日新、张春江等。“经济有特区,反腐无特区”,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被抓时一位网友的留言,正说明了这一事实。

三是“善打”,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工作创新,推动反腐败工作从着力治标、侧重遏制,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再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转变,努力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有机结合,形成了反腐倡廉建设的合力,增强了反腐倡廉工作的科学性。● 为何说“腐败越反越多”是个认识误区?

如果说,“雷声大雨点小”是对反腐败动真格产生质疑的话,那么,“腐败越反越多”的说法则是对反腐败前景表示悲观。腐败真的是越反越多吗?

事实并非如此。如果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来观察,我国的反腐败形势正在呈现逐步深入、健康发展的态势。这一点有大量事实可以证明。

从量化分析来看,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每年受党纪处分人数约占党员总数的比例总的趋势是下降的。2003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职务犯罪数量以年均5%左右的速度下降。

从民意调查数据来看,国家统计局连续多年的调查显示,2003—2009年,群众对反腐败工作成效的满意度平稳上升,从51.9%提高到69.2%,群众认为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的比例,从68.1%上升到82.6%。这说明反腐败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从国际社会评价来看,这几年不少国际人士对我国反腐败成效给予了积极评价。一位国际反腐专家曾说,中国反腐败成绩是“足以同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温饱问题、极大地消除贫困相提并论的一个巨大贡献”。

这些情况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的有目共睹的成绩。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腐败消极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腐败活动向一些关键领域、社会领域扩散,高中级干部违纪违法现象严重,一些腐败分子集政治蜕变、经济腐败、生活腐化于一身,案件类型多样化,作案手段日趋复杂,呈现隐蔽化、智能化的特点。但是,这绝不是所谓反腐败不力造成的结果,而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是由多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转型过程中。历史经验表明,在这一时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是因为:

利益诱惑。转型过程中,在规则不健全的情况下,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会使用各种手段来腐蚀干部。同时,社会和其他个人财富增长,对于一些理想信念不坚定的领导干部,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导致他们心理失衡,于是想用权捞钱。这种内外因素构成的利益诱惑,是诱发腐败的重要因素。

体制漏洞。转型过程中,旧体制已经打破,新体制尚未健全,留下许多漏洞,给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留下了很多空间。实践已经证明,凡是双轨制并存的地方,腐败现象就相对严重。当前,因为争取投资、项目、资源、优惠政策等而发生的贿赂,正是体制不完善的结果。

监督不力。转型过程中,权力监控制约机制旧的可能失效了,但新的还未及时建立健全起来。权力监控的缺位和弱化,为权力的滥用、腐败的滋生留下空隙。

道德因素。转型过程中,在窗户打开、新鲜空气进来的同时,苍蝇蚊子也一并进来,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封建主义的家长制、裙带风、帮派风,或乘虚而入,或死灰复燃。一些干部不顾廉耻,不讲人格,随心所欲,从而跌入腐败的深渊。

因而,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现状,要坚持用全面、客观的眼光来分析,既要看到我国反腐败工作取得的成效,又要对当前严峻的反腐败形势保持清醒的认识。

观点声音

腐败是人民的大敌,是党的大敌,也是国家的大敌。

反复发生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发生的问题要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只有从制度上构建遏制腐败蔓延的堤防,才能有效防治腐败。

腐败是祸事前因,幸福是勤廉后果。

阳光下的权力,是腐败的克星;暗箱中的权力,是犯罪的温床。

● 如何织就一张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天网”?

中国有句古话:“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比喻作恶的人最终逃脱不了国法的惩治。当前依然严峻的反腐败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编织一张疏而不漏的反腐败“天网”,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让腐败分子无处藏身,让腐败行为难逃惩罚。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生和发展必然遵循一定的规律。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改革开放以后,针对一度来势很猛的腐败现象,我们党出重拳出快拳,严厉打击腐败分子。随着反腐败斗争的发展,我们党对反腐倡廉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认识不断深化。如果只抓惩治腐败,可能是一时见效,但往往查不胜查,纠而复生。要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必须把防治腐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坚持标本兼治,不断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并印发《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勾画了我国惩治和预防腐败“天网”的蓝图及阶段性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在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形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体系是一张宽广的“天网”,它既包括从严惩治的措施,又包括着力治本的内容,涵盖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主要任务;这个体系是一张严密的“天网”,它把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统一起来,打出“组合拳”, 使“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可以说,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抓住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关键,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防治腐败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在思想教育、法律法规、权力监控、源头治理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进一步形成了全党动手抓反腐倡廉建设的局面。当前,加强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建立起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完善教育制度。要把近年来经过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工作常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基础,以领导干部教育为重点,完善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以及基层党员轮训等制度,使党员干部筑牢廉洁从政、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完善监督制度。积极探索加强监督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保证权力依法运行。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体制,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完善党内决策监督机制,落实重大决策报告制度,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提高监督权威性和有效性。

完善预防制度。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深入查找容易诱发腐败问题的部位和环节,构筑起制度防线。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形成信息共享和腐败预警机制,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效排查和化解廉政风险。

完善惩治制度。遏制腐败,惩治这一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分析案件查处中的难点问题尤其是制度缺陷,建立健全腐败案件及时揭露、发现、查处机制。加强反腐败立法,修订完善惩治腐败的法律法规,建立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调查分析和专项治理制度,健全查处案件协调机制,完善案件线索通报移送机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知识点

党的十七大以来出台的部分党内法规文件

1.《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

2.《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

3.《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4.《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

5.《关于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的若干意见》

6.《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7.《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8.《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

9.《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

10.《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

● 如何推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010年全国两会闭幕后不久,中央很多部门相继在各自网站公布了今年部门预算。中央部门“晒”预算之举,引起了公众的热议,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能否有效预防腐败,关键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一般认为,腐败是公职人员出于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的行为,通俗地讲就是“以权谋私”。因而,有人把腐败形容为权力的“影子”,认为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腐败的可能性。政治学研究告诉我们,只有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才能防止权力滥用和有效遏制腐败。而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前提是公开透明。要确保权力的合理运行,降低腐败发生的几率,就要让权力“晒”在阳光之下。正如人们常说的“腐败是腐蚀剂,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网友提问

网友:有人说西方多党制是解决腐败的“灵丹妙药”,对此应怎么看?

答:其实,回顾西方政治发展,多党制自建立起就有腐败相伴而行。20世纪以来,虽然在制度、道德等层面作了规定,但并没有杜绝政党与当政者以权谋私行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多数国家主流政党都曾陷入腐败丑闻。如1992年意大利“米兰贿赂丑闻”涉及2000多名政要,2006年美国“游说门事件”牵扯国会议员达296名。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推行多党制后,腐败现象不仅没有得到解决,有的甚至更为严重。在有关国际组织提出的2008年世界上最腐败的10个国家与地区中,9个实行多党制。事实表明,西方多党制本身并没有,也难以解决腐败问题,不是也不可能是防治和有效解决腐败问题的“灵丹妙药”。

当前,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权力配臵科学、界限明确、行使依法、运行公开,把制约和监督权力的要求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逐步推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核心是推进权力运行公开。200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规范了政府的行政行为,对于预防腐败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加强对权力行使的规范和限制,为权力运行设臵“边界”,确保权力既高效运转又正确行使。按照“公开是制度,保密是例外”的要求,深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扩大公开的范围和层次,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向社会公开。

重点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领导干部手中权力大、遇到的诱惑多,如果腐败,造成的危害也更严重。应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严格执行述职述廉、诫勉谈话等制度,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和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认真落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如实报告住房、投资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等事项。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提名、考察、决定等环节的监督。

关键是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人民群众是反腐倡廉的主要依靠力量。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案件中,70%来自群众举报,许多大案要案的侦破也离不开群众参与。应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群众的监督意识和水平,完善举报人和证人保护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利得到行使。继续拓展群众监督的渠道,创造能够监督、方便监督的平台和条件。重视舆论监督和网络监督,健全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提高举报网站受理案件的办理质量。

●如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定好的反腐倡廉制度不容易,把这些制度落实好则更难。反腐倡廉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制度的制定,更取决于制度的执行。

这些年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领域不断拓宽,但是腐败案件还是居高不下,出现了涉案金额大、案犯职位高、作案手段多样化等新的情况。可以说,制度制定初衷与制度执行效果存在距离。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一些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力。好制度不执行,等于没有制度。没有执行力的制度,往往流于形式,成为摆设。只有下决心、下力气狠抓执行力,才能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效用,才能打开反腐败工作新局面。

建立责任制。应建立健全保障制度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保障制度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对制度落实的各项措施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落实时限和阶段性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带头执行和维护制度,坚决同一切违反制度的现象作斗争,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增强制度意识。制度的精神如果没有深入到党员、干部头脑中,再多再好的制度也只是“耳边风”。要把制度作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广大党员、干部熟知制度内容、领会制度精神,不断增强制度意识、纪律意识、法治意识,牢固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观念,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把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自觉行动。

加强督促检查。“徒法不足以自行。”制度能否落实,关键在于监督检查。应建立制度本身的监督执行机制,建立健全制度执行问责机制,每项制度都要明确监督执行的责任部门,使制度执行的监督责任无可推卸,对执行制度不力的坚决追究责任。完善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整合监督资源,注重发挥各类监督主体的作用。

加大查处力度。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切实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不可触犯的“火炉”。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违反制度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就一定能够切除腐败这个“政治之癌”,建设一个河清海晏、官清民安、邦兴国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四篇:我看七个怎么看之就业篇

我看七个怎么看之就业篇

当前我国就业问题类型多以岗位不足、不合理,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解放,大学扩招,越来越多的待业人口出现。但是,我认为这是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正式产生负面作用之前的最后一批就业难人群。

结构性失业,目前我国产业升级尚未实现,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吸收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相对于工农业具有更好提供就业岗位的能力。迫于就业人口基数大的压力,我国产业升级应当考虑到这一现实,而不是一味的模仿欧美进行技术革新。大力发展服务业,实现产业链的拓展、对产品的深加工、拓宽产业面,在发达国家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吸收了近70%的劳动力。并为一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基础。

技术革新,自动化生产,“机器吃人”,当前国内技术革新思潮较为高涨,越来越多的行业投入到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生产中来,进而出现了机器吃人的现象。这也是造成就业问题的一大因素。因此我们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应当适时控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规模,确保当下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而企业更应当在最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把向社会提供服务类型多样化,从自身经营管理层面完善社会服务。适当考虑社会对就业岗位的需求,协调经济与社会的矛盾,满足适量就业人口的就业需求,而不能一味的通过技术革新,淘汰劳动力,实现经济效益,但是就经济长远发展来看,这无疑是在阻断未来产品的销路,不利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教育设置的不合理,当下高校的扩招,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进行深造。而考研热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劳动力投入到就业竞争的速度,但是在进行深造的未来劳动力并未将现实需要作为主修方向。这就造成了教育与社会现实的脱节。这在理工科方面还不太明显,但是在文科专业就显得十分突出。这与讲师的科研工作有着莫大的关系,理工专业的科研项目与现实技术生产挂钩,保持了经验教学与实际需要的一致性,而文科专业方面的科研多以学术为主,与现实办公技术、管理有一定的差距。这对于将来不从事学术研究的大部分文科生来说是一种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未来就业专项技能的缺失。这也是招聘单位面对高学历而犯怵的尴尬局面出现的原因。

技术教育的不规范,社会当中有很多标榜技术教育的机构,但是就实际应用来讲,其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并非是科学规范的,或者直接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对用人单位的不负责。一纸文凭只是一种对待业青年的包装,没有到一线车间实际应用的操作技术,对企业生产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专项技术教育应当做实做精,培养出适合社会生产需求的劳动力。

另一方面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大大降低了人口的出生率,进而未来就业劳动力形式应是十分乐观的。据了解当代学生已出现新增人数的减少趋势,我们应保持即乐观的态度应对当下暂时的就业难问题。困难是一时的,方法是多变的!

20103925社会学2班吴国华

第五篇:七个怎样看 - 怎样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

——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浙江省杭州湾跨海大桥,长达36公里,总投资约118亿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这是在中国。

云南省泸水县六库镇,当地村民只能通过滑索掠过怒江江面去对岸,在江上架一座桥仅需四五十万元,但对于贫困地区来讲十分不易。这也是在中国。

重庆市解放碑商业区,高楼林立,商贸云集,夜幕下斑斓闪烁的霓虹灯和川流不息的人群折射出这里的繁荣与活力。这是在中国。

而就在不到200公里外的重庆市武隆县大山深处一个贫困村,对这里的大多数村民来说,每月几元钱的电费已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这仍然是在中国。……

也许要问,哪个才是真实的中国?其实,它们都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总体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发展不平衡问题也逐渐突出。由此带来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像一个个谜团一样,让人们充满了探究的热情。

● 发展不平衡问题为何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促改革,就是为了让全国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民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大力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华大地上创造了震古烁今的人间奇迹。——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12倍,年均增长近10%。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9年的近7%,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对外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1978—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4元增加到17175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33.6元增加到5153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正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

——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依法治国深入推进,教育、科学、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增强,全社会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但我国在方方面面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凸显,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比如,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一度有所缩小,1983年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82∶1,但后来又逐步拉大,2009年扩大到3.33∶1。从绝对差距来看,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209.8元,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达到1242.6元,2009年达到12022元。

比如,区域发展差距明显。30多年来,各地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增长,但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在拉大。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年人均收入为38587元,西部地区为18090元,差距达2万余元。从省际差别来看,最高的上海市年人均收入为76976元,最低的贵州省为9187元,两地相差67789元。目前全国4007万贫困人口中,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高达94.1%。

比如,除经济差距外,城乡、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也较大。目前西部地区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仅为东部地区的73.5%;城市拥有约70%的卫生资源,而广大农村只拥有约30%的卫生资源,农村居民人均卫生费用不足城市居民的1/4。

再比如,同经济发展相比,社会事业等发展相对滞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公平的问题比较突出;医疗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人民群众对看病难的反映仍比较强烈;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一些基本保障制度有待健全;等等。

应该说,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和不同层次,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 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何在?

2009年12月下旬,一部名叫《国情备忘录》的电视纪录片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部纪录片以广阔的视角、形象的手法对我国国情作了深入解读,也生动展现了我国发展不平衡状况,使人们对城乡、区域等方面的发展差距有了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

发展不平衡,概括地说,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协调、不匹配和不和谐的关系。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无论在全球还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发展过程的不平衡性始终广泛存在,只不过在不同阶段表现程度不同而已,必须客观辩证地看待,历史地、全面地、具体地进行分析。那么,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一是自然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先天性”差异。比如,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占据先天发展优势;西部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气候干燥,生态恶化,交通闭塞,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及贸易往来受到限制,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素多。

二是历史原因。数千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国家的经济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中原地区很长时间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唐代以后特别是北宋以后,经济中心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主要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

沿海地带。虽然国家在“一五”计划、“三线”建设时期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和扶持,但总体不平衡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改革开放以来,纵向比较,各个地区都有很大发展;横向比较,地区差距在拉大。

三是政策原因。我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些问题,也与一定时期内实施的具体政策有关。比如,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采取积极促进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的政策,在投资、财税和金融等方面

对东部地区进行倾斜。这些政策给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但客观上也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

四是体制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有体制的因素。比如,计划经济时代不尽合理的价格体制对城乡、区域差距扩大有明显影响,国家为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长期维持了能源原材料产品和农产品的低价格,使中西部和农村发展受到抑制。又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观念、资金和管理等的差异,市场竞争会造成不同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从而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也会扩大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主体间的差距。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涉及面广,原因很复杂,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结果。

●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发展不平衡问题?

现代管理学中有个“木桶原理”,讲的是木桶容量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而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它启示我们,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状况,不仅要看较高发展水平的部分,而且要看较低发展水平的部分。如果不注重不同地区不同方面的相互协调,就会制约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一般来说,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螺旋式前进的过程,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经济社会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有利于保持竞争的压力与活力,有利于打破平均主义,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但不平衡问题如果长期持续,也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危害。

从经济角度看,会使国民经济难以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差距长期过大,会导致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缓慢,制约社会消费需求总量的增加,影响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阻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地区差距长期过大,容易加剧地方利益竞争,出现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贸易壁垒等情况,区域间的经济摩擦和利益冲突会增多,直接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进而降低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

而且在过大的发展差距下,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的资源、资金和人才等生产要素,会不断流入东部地区和城市。这将对落后地区和农村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不利于它们形成自我发展能力,从而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从社会层面看,容易使整个社会产生心理鸿沟,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社会成员身心和谐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发展差距过大,会导致沟通理解障碍,滋生冷漠、不满、对立、仇视情绪,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一些地方社会仇富心理滋长、群体性事件增多等,与发展差距过大有很大关系。

发展不平衡问题若处理不好,还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一些国家历史经验表明,当发展不平衡问题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等纠结在一起时,往往成为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的诱发因素。

能否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挑战。发展不平衡,说到底就是发展不科学的表现;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根本要靠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现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深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既切中了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要害,又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是破解发展不平衡的根本思想武器。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逐步推进城乡、区域的均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 如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成都,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郊区、大农村,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2007年与重庆一道被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成都开始了一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变革。3年来,成都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城乡发展差距有所缩小,城乡一体化取得积极进展。

蓉城大地的探索实践,可以说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连续7年下发“一号文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我国城乡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任务还很重。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着力在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上取得突破,推动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共进的良好局面。——以加强“三农”为根本立足点。“好风凭借力,惠农正当时。”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有条件拿出更多财力来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因此,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制定重大决策时,必须优先向“三农”倾斜。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饮水、公路、沼气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

——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为重要着力点。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2010年中央财政将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2009年增加930亿元,地方各级财政也相应增加了投入。积极发挥农村金融的作用,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动员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方面人才下乡进村,直接为“三农”服务。

——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为战略着眼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犹如“车之两轮”,只有双轮驱动,才能协调推进。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继续采取积极措施,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让有条件的进城农民有序变为市民,逐步融入城市社会。

——以城乡改革联动为关键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深入推进城乡配套体制改革。一方面,要深化农地经营、集体林权、农村金融、农垦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挖掘农业自身潜力、激发农村发 展活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促进城乡互通、开放、融合的体制机制,在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公共服务方面推进现有制度的城乡接轨、城乡融合。

● 如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2010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提出今后10年的目标任务和要着力做好的重点工作。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之际,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全方位部署,不仅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的新一轮发展,也将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10年前,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党和国家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后来根据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又先后实施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近年来,又出台了一系列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在这些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有力推动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8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全面超过东部。2009年,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分别增长10.7%、11.7%、13.4%和12.5%,西部地区增速继续处于领先地位,中部和东北地区增速继续快于东部。目前,中国经济四大板块逐渐成型,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当然也应看到,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必须立足长远、合理规划,进一步加大统筹区域发展的力度,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逐步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一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强化支持,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健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大力促进中部地

区崛起,使其成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是积极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细化国土开发格局的空间尺度,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建立健全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制度,加大对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和落实相关规划和政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快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今年中央将陆续投入330亿元,大力支持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完善欠发达地区综合发展规划,多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落后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鼓励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纽带、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互惠互利机制,调动各方面参与扶贫的积极性。

四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仅要缩小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而且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完善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的的公共财政体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今年中央拟安排均衡性转移支付4168亿元,比上年增加250亿元。要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责,建立健全考核体系,推动中西部地区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让所有地区、全体人民都共同富裕起来,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亿万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个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中国,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下载七个怎么看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个怎么看之我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看《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观后感[5篇模版]

    看经典童话人偶剧 《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有感 上课的路上,看到路边的广告牌有《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人偶剧剧照,白雪公主穿着漂亮的衣服,小矮人可爱的外形„„我和妈妈......

    七个坚持

    七个坚持: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发布时间:2009-06-04 为切实解决政府采购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全面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推动政府采购工作科学发展,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关......

    七个意识

    “七个意识”学习讨论工作总结 通过“七个意识”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了解了七个意识的深刻含义,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在市场意识方面 ①缺乏对市场开发和客户培......

    七个习惯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这段时间一直在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看过之后,感慨颇深,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 下。“ 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

    物权立法中七个疑难问题之我见(季秀平)(五篇材料)

    物权立法中七个疑难问题之我见 季秀平上传时间:2006-10-15 摘要:我国未来物权法,对于不动产登记簿的开放对象应当有所限制,但对于开放内容不应有所限制;物权人的返还原物请求权......

    七个有之学习心得(范文模版)

    七个有之学习心得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一些党员干部无视党的......

    “七个年”专题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 自活动开展以来,我按照要求认真而深入的参与到学习贯彻工作中,认真学习各项规定和领导讲话精神,并在认真学习的同时,结合“七个年”的工作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对照自己......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是2010年由中宣部理论局发表的国内时事评论书籍。该书对近年来在中国备受关注的七个社会焦点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客观的说明。阅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