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现代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
论现代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
【摘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联系实际调查数据说明现代秘书工作呈现出女性化、职业化、科技化、服务对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秘书
发展
趋势 引言
现代秘书学理论认为,秘书是领导者、主事者身边的综合辅助者和公务服务者,是以辅助决策、综合协调、沟通信息、办文办公办事等为主要职能活动的领导者、决策者的参谋助手。正文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具体来说也就是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网络环境的全面普及,加上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WTO的加入,现代秘书工作加快了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同步的进程。现代秘书与传统秘书呈现出不同的职业特点,传统秘书一般没有行业组织,对传统秘书的理论探讨欠缺,传统秘书“传、帮、带”培养模式,低学历普遍,能力层次低,手工操作低效率。而现代秘书有着专门的教育,工作办公自动化,工作效率高,能力要求更大。
因而现代秘书工作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都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也有着对现代秘书的更高要求以及多种发展趋势:女性化,职业化,科技话,服务对象多元化。
1、女性化
据1998年北京市主要报刊招聘广告中,招聘单位392家,有99%的普通秘书岗位提供给18—28岁之间的女性。有资料显示在美国300多万秘书中,99%是女性,男性只有4.25万人。无论是在经济发达的美国、欧洲、日本,还是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女性化早已是秘书职业的一个普遍现象。而在公司秘书中,更是清一色的女秘书的天下。女性从事秘书工作具有明显的优势,她们语言表达能力强,善解人意,心细手巧,在文函管理、通信打字、接待来访等秘书常规事务中,能够起到男性雇员无法代替的作用。由于秘书成为女性就业的首选职业,在美、欧、日和我国港台地区,都有许多专门培养女秘书的学校。虽然在我国党政机关秘书中,到目前为止仍然是男性略占多数,但是这种现象正在迅速改变之中。有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公务员招考中,秘书职位的报考者和录用者女性都占80%以上。所以预计在未来十年之内党政机关公务员中女性秘书的比例将超过男性。
2、职业化
秘书工作职业化是社会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的必然产物。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秘书职业化的过程早已完成。在我国大陆,秘书工作职业化起步很晚,但发展很快。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机构的精简,公务秘书人员相对减少,而且随着公务员制度电热推行和新的行政晋级加薪的实施,逐步脱离了官阶官位,出现了职业化的趋势。现代社会主要对商务秘书及公务秘书的要求扩大,而且这些职位的设置越来越多,他们的工作对政府及公司企业的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全国各地相继成立的秘书事务所,商务秘书中心,信息咨询公司,市场调查公司,文秘公司等,这些名称不
一、规模大小不等、面向全社会提供秘书有偿服务的民营,私营性机构,以各种形式面向全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由此可以看出秘书职业化逐步形成,我国秘书正在实现从行政职位到社会职业的转化。
3、科技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缩微设备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同时也逐步引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原理对秘书工作进行科学管理。这一点也正是传统秘书与现代秘书的最大区分点。传统秘书更多的除了处理文件等还需要体力劳动,文件的传输往往需要亲自传递,而现代秘书只需要用电脑就可轻松传递信息给各个部门。似乎现代秘书的工作更加轻松了,但是对现代秘书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了。现代秘书不仅需要冷静的头脑清晰的思路去处理事情,还需要对现代化办公设备的熟知更要熟练得运用。这对秘书人员从思想意识,组织观念到知识构成,智能要求,从心理品质、行为方式到工作方法,工作习惯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促使秘书工作向科学化的道路发展。例如在美国秘书中1/3的人掌握了计算机编制技术,1/2的人因掌握了新技术而增加了工资。由此可以看出现代秘书向着科技化不断发展。
4、服务对象多元化
秘书工作主要是为了领导服务的,秘书工作的价值取决于秘书与领导者主辅配合的有效程度。能否发挥秘书的参谋职能是提高这种有效程度的关键,因而也决定秘书工作的价值和实现秘书自身价值重要途径。秘书是一个中间人,沟通上下级,成为各部门各人员各等级间的纽带。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在公司内部的一般部门均装有电脑,因此垂直分布的组织部门均设置秘书这工作职位,因为不管是顶端领导层抑或是部门总管都是公司的组成部分,每个部门的工作事宜都较纷繁复杂,现代秘书需要有着强大的人际关系网,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他们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秘书与他们的交流会因为互联网而越来越多,联系并服务的人员会越来越广,因此秘书服务对象的多元化是由社会发展决定的。
结语 当然除了这些大趋势以外现代秘书还有更多的发展趋势,例如大众化,大到政府高层机关,小到商务企业,都可以看见秘书的存在;再者,年龄适中化也成为一种现代秘书的发展趋势,从各单位的招聘信息来看,23至35岁居多,年纪轻经验少,年纪大了家庭责任大,创新少。
对于21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科技的不断更新,秘书也在社会活动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正因为国家的这种进步,对秘书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秘书教育的普及以及岗位需求也导致了现代秘书的社会竞争压力不断扩大。参考文献:
第二篇:浅谈现代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2000字
浅谈现代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的扩大,秘书这一职业在各行各业的领导机构中已经开始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秘书行业也正呈现着一些不同于其他行业、又不同于本行业的专业特点:(1)秘书工作的职业化;(2)秘书业务的专门化;(3)资格认定的制度化;(4)从业人数的扩大化;(5)劳动成果隐蔽化。
【关键词】秘书 职业化 演变趋势 工作建设 前景瞻望
(一)现代秘书工作的职业演变特点和演变过程
所谓职业化,是指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群体。一项工作成为一种稳定的社会职业的外部标志是:是否有许多人愿意终身为业,例如教师、律师、医生、会计、技师等都是社会职业。秘书工作职业化是社会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的必然产物。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秘书职业化的过程早已完成。在中国大陆地区,秘书工作职业化起步很晚,但发展很快。1999年版的《辞海》对“秘书”一词的解释是:“职务名称,掌管文件并协助领导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这里仍然说秘书是“职务名称”,而不说它是“职业名称”。
随着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网络环境的全面普及以及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的秘书行业也加快了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同步的进程,呈现出于传统秘书工作截然不同的职业特点,并朝着职业化、科学化、职能强化和任职资格化的趋势发展。
1、从职业技能化向职业智能化转变。现代秘书处在一个崭新的
信息时代,领导活动的日趋复杂化与科学化、领导智能水平的不断提高、秘书职能的不断强化和扩大,客观上都要求秘书的整体素质有一个新的突破。
2、从常规内向思维向外向开放思维转化。我国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状况客观上扩大了秘书的工作的范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将出现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流。
3、从事务性向信息化服务转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秘书工作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21世纪的秘书工作,将是一个知识、信息高度密集的领域。
4、从被动辅佐职能向主动配合职能转化。辅佐性是与主导性相对而言的。从管理系统看,领导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属于决策管理的中心,秘书和秘书部门则处于从属地位。
5、就我国目前秘书职业的现状来说,存在着众多因素阻碍着秘书职业化的发展进程。首先,传统秘书观念影响了秘书职业的正确定位。受我国“官本位”文化传统的影响,许多人认为秘书人员是未来的领导者,是“后备干部”,把秘书工作作为通向仕途和管理层的一块跳板,如此使秘书工作缺乏职业的独立性。
二、现代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就全球而言,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呈职业化、普遍化、年轻化和女性化。目前,随着秘书职业对人员的要求,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也愈加严格:
1、秘书工作的职业化。秘书职业化是世界性的潮流。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不断深入,国家机关机构的精简,公务秘书人员相对减少,而且随着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和新的行政晋级加薪办法的实施,逐渐脱离了官阶官位,出现了职业化趋势。
2、秘书工作职能强化。我国传统秘书工作以办文、办会、办事为主要任务,以上传下达、综合协调、督促监督、调研信息为基本职能,这种工作格局是与以往社会状况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3、秘书工作科学化。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是到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对秘书工作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冲击波。当秘书在起草文件、草拟讲话稿、搜集整理信息时通过网络的帮助,将会提高功效几倍至几十倍。
4、秘书任职资格化。1998年9月,在全国 10个省、市、自治区,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教材、统一命题、统一考务管理和统一证书管理的质量控制原则,举行了首届秘书资格统一鉴定工作。这一切都标志着我国秘书资格审核制度规范化的正式开始。
三、秘书职业工作的建设
1、加大对秘书职业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秘书职业的认识,消除对秘书职业的偏见。通过加大社会对秘书岗位工作及地位的宣传,由全社会联合各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相关的秘书职业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使社会逐步了解秘书职业的特点。
2、提高秘书人员的职业能力,严格职业准入制度。从秘书工组
人员的工作性质来看,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专业文化素质以及较广泛的知识层面和业务水平。提高秘书的以上能力,可以进一步促进秘书的职业化。
3、树立秘书从业人员的职业角色意识。秘书职业化进程的推进最重要的是秘书职业角色的认同和职业形象的塑造。首先秘书人员要增强自身职业角色意识,它是推进秘书职业化进程的前提。
4、制定相关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完善对秘书职业环境的监督。加大国家及社会对秘书的职业资格准入值得的推行力度,在职秘书岗位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秘书资格证书;建立秘书职业的专业职称等级制度。秘书等级可分为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四个等级。
5、对待秘书职业工作应更加重视其劳动成果,并给予相应待遇。由于秘书的从属地位和秘书工作的辅助性,决定了秘书的劳动成果不可能以个人名义公布于世。在一个领导做出英明的决策或者发布一个正确的政策文件的时候,很少会有人意识到秘书或是秘书部门在其中付出的大量的劳动。
四、秘书工作前景瞻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秘书职业逐渐完善,开始走向职业化和高端化,伴随着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增多,中国传统秘书工作已经逐步向国际化转变,秘书职业与世界接轨也成为了秘书工作的必然趋势。秘书工作者更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和个人努力的方向,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意识。
参考文献:《秘书学》,陈合宜,暨南大学出版社。
《秘书学》,袁维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秘书学概论》,陆予圻、朱小怡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第一章 秘书工作及其发展趋势
第一章 秘书工作及其发展趋势
第一节 秘书工作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秘书和秘书工作的含义 2.理解秘书工作的基本属性和基本任务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了解秘书工作的多种服务手段,准确识别“政务”和“事务”两类主要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重点:秘书及秘书工作的概念 教学难点:秘书工作的基本属性及主要任务 教学方法:设问导疑、案例教学 教具安排:投影仪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秘书”的含义 【导入新课】
同学们,改革开放的政策,促使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使得秘书职业成为社会上最普遍的工作之一,秘书工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那么,秘书及秘书工作的含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秘书”一 词的含义。
【讲授新课】
一、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秘书”,是指人吗? 引导学生看书并得出答案:指物而不是指人。
二、提问:“秘书”一词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明确:“秘书”一词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秘书”的含义却有很大的区别。具体说来,在中国古代,“秘书”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是指皇宫内秘藏的书籍或谶纬图箓之类的文图资料。后来,“秘书”成为一种官职,是指对担任某种工作的人的称呼。现在的“秘书”是一种职称或职务。
三、秘书“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现代汉语词典》对”秘书“的定义是”掌管文书并协助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辞海》对”秘书“一词的定义是”职务名称之一。协助领导综合情况,研究政策,密方面工作的联系,办理文书、档案、人民来信以及其他日常行政事务和 交办事项。“国际职业秘书组织则认为”秘书是具有熟练的办公室工作能力,不需上级敦促 即能主动负责、积极进取、干练果断、能在授权范围内作正确决定的经理助手“。尽管它们 各自的表述不同,但都指出秘书是一种社会职业和职务,是为领导服务的工作人员。
概括地讲,现在的”秘书“是一种职称或职务,是一种社会职业,是指直接协助各领导机构和领导人或私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在国际事务中则指一种外交官的职称,如一等秘书、二等秘书、三等秘书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秘书”的含义,在明确“秘书”的含义之前,先明确了“秘书”一词在我国历史上的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现代汉语词典》、《辞海》及国际职业秘书组织对“秘书”一词的分别定义,明确了“秘书”一词的真正含义。
【布置作业】
阐述“秘书”一词含义的演变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秘书工作”的含义;秘书工作的基本属性;秘书工作的主要任务 【导入新课】
一、上一节课,我们明确了“秘书”一词的含义,了解到”秘书“一词由物到人的演变过程那么“秘书”的含义,与“秘书工作”的含义是不是一回事呢?这节课,我们重点来 分析“秘书工作”的含义的有关内容。
【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秘书工作?
明确:秘书工作是直接为机关或部门负责人提供综合服务的辅助性管理活动,由秘书或秘书部门承担此项工作。
二、秘书工作的基本属性
1.秘书工作的基本属性包括哪几个方面? 明确:秘书工作的基本属性包括三个方面 ① 辅助性 ② 政治性 ③ 服务性 2.怎样理解秘书工作基本属性中的辅助性?
引导学生看书并明确: 在我国,秘书工作与行政管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管理的层次上看,任何一级领导都是直接从事管理工作的,而秘书工作本身则是处于从属地位的辅助性管理活动,其本质就是为领导服务。无论是作为各级政权组织中的秘书工作,还是为某一私人服务的秘书工作,从一开始就始终处在一种辅助其领导(或雇主、上司)工作的位置上。可以说秘书工作中庞杂的、具体的、琐碎的各种服务工作,不仅是领导体力的辅助,而且是其脑力的辅助。
秘书工作的政治性,主要取决于什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秘书工作的政治性,主要取决于领导工作的政治性。秘书工作的政治性主要体现在:
(1)鲜明的阶级性(2)明确的政策性(3)高度的机要性 3.秘书工作的服务性应从哪几个方面来理解?
明确:秘书工作的服务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具体说来:
(1)秘书工作具有多层次的服务对象。我国党政机关的秘书部门,历来坚持的宗旨,即为领导机关服务,为各部门服务,为人民服务,其中核心是为人民服务。(2)秘书工作具有广泛的服务领域。如果说现代社会有 360 个行业,那么就会产生 360种不同类型的秘书。秘书服务领域之广,是现代社会中任何一种职业都无法比拟的。(3)秘书工作具有多种服务手段,如收录整理、录入打印、信息传送、会务服务、事务管理等。
三、秘书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明确:根据秘书工作的各项具体任务的性质,可分为”政务“和”事务“两类主要任务。
(1)“政务”类任务
主要有办文,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调查研究与情况综合,对领导的批办事项与会议决定的事项进行催办、查办,处理来信来访。
(2“事物”)类任务
主要有文件的收发、传递与管理,文书的缮印与校对,文书的立卷与归档,文件的清缴与销毁,机要通信,承办会议,接待来访,印章管理,公务接洽等。
【课堂小结】
这节课讲授的内容主要包括”秘书工作“和含义及秘书工作的基本属性和主要任务,其中秘书工作的基本属性应比较全面地理解每一个方面。
【课后练习】(投影)
下列是某外资企业秘书一天的工作内容,请指出这位秘书一天的工作中哪些属于”政务“类任务,哪些属于”事务“类任务?
(大学英语系毕业,己做了一年的秘书工作,直接上司是公司副经理,外国人)8:30 到公司马上将空调、电脑、打印机等设备的开关打开,查收E-mail,将传真、信件等分类登记,浇花等
8:45 冲咖啡,与上司简短会面,报告 E-mail 内容(一边喝咖啡)
9:00 开始工作(利用耳机)听前一天上司的录音信件并录制,发送信件,复印,接听,转达电话等 10:00 对收到的邮件进行分类,将需要上司处理的送给上司
12:00 与上司和其他的外国人去外面吃饭(但通常是和日本女职员在一起)13:00 回到办公桌前继续起草报告(计划明天写完)
14:00 从网上查找与本公司有关的信息资料,并将有用的送给上司阅览 15:00 冲咖啡,和上司一起商量上司出差时要订的饭店 15:30 完成要发出的文件,录音,整理文件,接听电话等 18:30 下班
其他主要工作:复印在外出差的上司发送回来的信件,并向国内外发信,与上司保持电话联系等。上司虽不在,但工作仍然很多。另外,要将文件翻译成英文。如果上司准备宴请客人,那么秘书要为宴会作准备(如时间、地点和费用等等)。此外,还要帮上司办理买的轿车手续、上司的住宅物业管理费自动支付的手续等这样一些工作范围之外的工作。参考答案:起草报告、从网上查找与本公司有关的信息资料属于政务类任务,其他都是事务类任务。
第二节 我国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讨论秘书在工作中如何为领导出谋献策,秘书工作如何做到管理科学化从而了解办公手段现代化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让学生了解秘书在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在工作中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从而培养学生对事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秘书工作的三大发展趋势,即参谋职能强化趋势,秘书工作管理科学化趋势,办公手段现代化趋势。
教学难点:办公手段现代化趋势的含义及手段 教学方法:设问导疑、案例分析 教具安排:投影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各项工作都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秘书工作也是如此,无论是工作领域还是工作方式,或是办公手段,都产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那么,这三大发展趋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分析。
【讲授新课】
一、我国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明确:我国秘书工作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即参谋职能强化趋势、秘书工作管理科学化趋势、办公手段现代化趋势。
二、具体分析我国秘书工作的三大发展趋势
1、参谋职能强化趋势打出投影:阅读下列案例内容,并思考案例后面的问题: 秘书的责任
《人民日报》报导了一则罕见的”烟叶诈骗案“,某省土特产出口公司被港商骗去×××万美元。案件发生前四个月,该省政府领导机关就收到有关部门发来的建议取消这笔交易的函电。这份极其重要的文件曾经十多位领导层层批阅,最后转到有关部门,可是款已经划出,文件成了“明日黄花”。事后在处理有关领导的渎职罪时,有几个秘书也被处理。
问题:(1)没有审批权力的秘书为什么要负责任?
(2)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启发学生思考并明确:
(1)秘书虽无直接责任,但有失职之处。四个月中,这份重要的函电经过十多位省级领导之手,也至少从十多位手中”溜“过,如有一位秘书能够向领导提醒,将此重要文件抓紧处理,也不会造成领导的渎职。秘书可以建议领导下达紧急电话通知,暂缓此交易的进行,等有关领导层层批阅完结,手续完成后,正式终止交易。这就可以避免数百万美元的巨额损失。
(2)新时期秘书工作参谋职能不断强化,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目前我国既面临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又面临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必然使得新事物、新矛盾层出不穷,并且错综复杂。要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及时地、准确地作出判断和反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工作,以便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准确地指导工作,进行科学决策。这些工作,仅靠少数领导者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有一大批领导者的助手、参谋来协助完成。另一方面是领导决策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的需要。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结构单一,领导凭经验处理工作的情况较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类矛盾层出不穷,错综复杂,凭经验办事已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必须借助于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科学理论和方法,按照科学的程序去解决问题,因此,实行科学决策就更为迫切。科学决策较之经验决策,工作量大大增加,且更需要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秘书人员来充当领导的助手、参谋。
2、目前我国秘书工作管理科学化趋势在哪些方面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明确:为了让秘书工作部门能为领导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近几年来,许多秘书部门在公文处理、机要保密、信息处理、催办查办等工作方面已建立起一定的工作规范和制度,尽管这些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但这标志着秘书工作管理科学化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3、办公手段现代化趋势
(1)办公手段现代化的含义是什么?
办公手段现代化也叫办公室自动化。所谓办公手段现代化,就是把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和行为科学应用于办公室,使办公室内数量庞大而且无规律的业务活动进行智能化、电子化、自动化处理。其中计算机是处理信息、使办公室设备智能化的主要工具;现代通信技术是在办公手段现代化的环境下,办公室之间相互传递信息所依赖的主要技术手段。
(2)办公手段现代化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明确:提高办公室的办公效率和质量,尽量减少差错,缩短办公活动周期,减少行政开支。
(3)办公手段现代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明确:起始阶段? 发展阶段? 完善阶段? 成熟阶段 【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授了我国秘书工作的三大发展趋势。在三大发展趋势中,参谋职能强化趋势让我们了解了新时期秘书工作由过去的纯事务性任务向既处理事务,又为领导出谋划策的方向转变。办公手段现代化趋势要求从事秘书工作的人要多方面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不仅要做好传统的事务性工作,还要熟练使用各种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否则就不能适宜时代发展的需要。
【课后练习】
某中学赵校长,清晨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计算机,由教育信息网进入本市教育信息中心,查看当天市教委的有关会议通知与工作安排,并动手把与自己学校有关的内容另存入本校文档。然后进入校园闭路电视网,抽查了三个班的早自习情况,并把问题输入本校文档。接着,赵校长叫来了办公室钱秘书,交待了当天工作要求,就到市教委参加有关会议去了。钱秘书打开计算机本校文档,把有关内容整理后,直接由网络下达给各职能部门,并结合赵校长的工作布置,提出了完成有关工作的具体要求。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在当前高科技时代,秘书工作有了哪些变化?
参考答案: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实现了办公手段现代化,秘书人员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分析研究、辅佐决策等创造性劳动,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水平。具体来说,在当前高科技时代,秘书工作的变化有:从偏重办文办事转变为即办文办事又出谋献策;从收发传递信息转变为综合处理信息;从单凭经验办事转变为实行科学化管理;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
第二章 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特点和作用 第一节 秘书工作的环境——领导活动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领导和领导活动的含义
2.领导活动的三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客体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对秘书工作环境——领导活动的全面了解,准确把握秘书工作的环境是领导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秘书在领导活动中必须正确地认识自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摆正自己的位置,甘当配角,甘当无名英雄。
教学重点:理解秘书工作的环境 教学难点:领导活动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设问导疑 教具安排:投影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秘书是领导的耳目、助手和参谋,也有称秘书为领导的“智囊”和“管家”的,这说明秘书与领导有着非同寻常的密切关系。秘书是直接为领导服务的,这就好比领导是一个圆心,秘书则是环绕圆心在圆周轨道上运行的各个点;领导工作好比是一条主线,秘书工作则是围绕主线上下、左右、前后同步行进的一条曲线。秘书不能脱离领导而单独存在,同样秘书工作也不能脱离领导工作而单独存在。换句话说,领导活动是秘书工作的环境。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节课我们来分析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
一、领导和领导活动 1.领导的含义是什么?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并分析:“领导”这一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释义是”率领并引导朝一定方向前进:如‘集体领导'、‘领导人民由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担任领导的人;领导者:如'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这就是说,领导这个词有两个基本含义。作为名词,它指担任领导职务的个人或群体,可以是领导人,可以是领导班子,也可以是领导机关;作为动词,它是指率领、引导、指挥人们实现某一特定目标的行为过程。
2.领导活动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领导活动是在一定领导环境确定的范围内进行的一种有向性的人的综合活动。对上述含义的理解要注意:“在一定领导环境确定的范围内”指的是作为领导者,他的领导活动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而“有向性的人的综合活动”则是指领导者通过决策、威望和领导艺术的感召力引导人们朝着一定方向前进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或者说是领导者指引和影响社会组织内的人们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
3.领导活动的规律是怎样的? 明确:领导活动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其规律也像所有实践活动一样,是稳定性与多变性的统一,是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二、领导活动的三要素
我们可将社会组织的领导活动视为一个系统的整体,在这个系统整体中包含有三个基本要素,即领导者、被领导者和作用客体,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领导活动的三要素,三者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为领导活动。这三个要素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怎样,关系又是怎样呢?我们具体来分析;
1.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客体分别指什么?
明确:(1)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是领导活动的核心,是一定群体或利益的代表者,对群体活动起着率领、引导、组织、指挥的作用。
(2)被领导者——即领导活动中被领导的一方(个人或群体),是相对于领导者而言的。
(3)作用客体——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的工作对象。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对某一自然物作用,产生出特定的产品(成果),这种自然物就是领导活动作用的客体。
2.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客体三者之间的关系怎样?
启发学生思考并分析:(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处于一个大系统中,二者相互依存。一方面领导者应反映、代表、符合大多数被领导者的要求,否则将失去其从事领导活动的基础和后盾。另一方面,被领导者是领导者决策、意图的实施者、行动者,应自觉地成为领导活动中积极的、主动的力量,不能仅仅是作为被动的一方。
(2)由于作用客体的不同,形成了不同形式的领导活动。任何领导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客观环境中进行的,客观环境为领导活动提供了“场所”和“舞台”,使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有了“用武之地”。自然条件、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方面构成领导活动的大环境;具体的机会、外界环境和条件又是领导活动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任何领导活动都不可能摆脱客观环境的限制,领导者只有在正确地、充分地认识客观环境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领导活动的目的。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秘书工作的环境——领导活动,主要讲解了几个概念,即领导和领导活动以及领导活动的三要素,这些概念与秘书工作有何内在的联系呢?因为秘书工作的基本职能是辅助领导开展领导活动,所以,秘书人员必须了解领导、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活动等基础知识,才能适应秘书工作的需要。
【课后练习】(投影)
一、单选题
1.()是领导者决策、意图的实施者、行动者。
A.作用客体 B.被领导者 C.客观环境 D.领导活动 2.农民与农民的领导者作用客体是()
A.农民的房屋 B.可种植的土地 C.农业收入 D.粮食
二、“有困难,找市长”与“有困难,找市场”各属于什么时期的领导活动?市长的作用能否完全被市场取代?为什么?
参考答案:
“有困难,找市长”属于计划经济时期的领导活动;“有困难,找市场”属于市场经济时期的领导活动。市长的作用不能完全被市场取代,因为市长作用的核心是决策,而市场作用的核心是控制,是领导活动的体现。
第二节 秘书工作的核心——领导意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领导意图”的含义 2.“领导意图”的形成 能力目标:
让学生了解怎样围绕领导意图开展一系列的秘书工作,并在工作中真正起到参谋助手的作用。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积极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 “领导意图”的含义及“领导意图”的形成 教学难点: “领导意图”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方法: 设问导疑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教具安排: 投影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秘书工作的环境——领导活动”,我们由此了解到没有领导活动,就没有秘书工作。而秘书要紧紧追随领导,服务领导,就必须时时领会领导的意图,尽可能按领导意图办事,这样才能使服务对象满意。那么领导意图指的是什么呢?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同来探讨。
【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领导意图?它的实质是什么?
指导学生看书并明确:领导意图指领导者(领导人、领导班子、领导机关)领导社会组织实现其目标所提出的确定意见。领导意图的实质:领导意图是适应管理社会组织的需要,为达到某一目标,完成某一任务,由领导者提出的确定意见,而不是正在思考、酝酿过程中的不成熟的想法;是在管理活动中需要实施的工作意见,而不是作参考的备忘录;是领导者工作意见总体表达的实质、目的、核心,而不只是具体的、某一部分的要求,或是细枝末节问题的规定。例如,命令、指示、决定、交办意见、口头要求等,都是领导意图的表达形式。
二、领导意图是怎样形成的?
领导要想领导社会组织实现其预定的目标,必须有正确的领导意图,秘书人员也必须正确地理解“领导意图”的含义,才能在领导决策过程中真正起到参谋、助手的作用。那么领导意图是不是领导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是心血来潮,想怎么提出就怎么提出呢?并非如此,领导意图的形成要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要集思广益,要有正确的原则作指导。具体地说:(指导学生看书并归纳总结)
1.领导意图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各项具体管理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指导我国各项工作的理论基础。这一原则已列入党的章程。各级领导在从事管理活动的主导思路、基本思想方法,都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思考、分析、解决各种问题,以形成领导意图。
2.领导意图是上级指示与本组织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任何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必须接受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指导,服从上级的领导。上级下达的指令、指示、任务、要求、规定,是下级领导意图形成的思想来源之一。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一个具体单位的种种实际情况,是该单位的领导者进行管理活动的实践基础,这是领导者贯彻上级指示时,要考虑的客观实际。只有把上级指示与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正确的领导意图。
3.领导意图是领导与群众的智慧相结合的产物
领导意图是主要领导者与其他领导者相互作用形成的合力,领导者与广大被领导者(群众)的智慧综合、联系、作用的结果。领导者在实施科学管理、处理工作问题时,既要对本单位具体情况的全局、环境条件与内部条件进行深入思考,以形成自己的观点、意见,又要深入调查研究、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把自己的意见与群众的意见结合起来,形成领导意图。
4.领导意图是管理活动规律与相关业务规律相结合的产物
领导活动,多是对某一方面社会生产或业务活动的管理。这些管理活动也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一样,必须遵循其内在规律。各项生产或业务活动的特定专业性质同样要受到这些专业规律的制约。
三、课堂知识的延伸拓展
看下面的案例,并思考这个案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你这秘书不够格
小赵从工厂办公室调到镇政府办公室当秘书,他上班最早、手脚最勤、嘴巴最甜。本以为这就可以让领导满意了,谁知有一天镇长带他到一家企业去考察工作,回来的路上,镇长让他谈谈对这家企业的看法,小赵回答:“我对这家企业还不了解,没有什么意见。” 镇长批评他:仅“仅靠手脚勤快是不行的,当一名合格的秘书,你还要努力啊!”让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上面案例中的小赵之所以被镇长批评,是因为他只满足于工作中当搬“运工”、“二传手”,满足于勤奋工作,而不能起到参谋助手的作用。秘书要真正起到参谋助手的作用,必须善于领会领导意图,工作上才能积极主动,才能更好地替领导服务,也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秘书。秘书和秘书部门在辅佐领导决策的过程中,怎样准确领会领导意图?
明确:秘书和秘书部门要善于领会领导意图,除正确理解领导的明确意见和指示外,主要靠秘书平时的积极思考,如“假若我是领导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领导平时处理这类问题主要采用什么方法”等,同时留心观察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仔细聆听领导者在会议上和非正式场合讲话中对某些问题的态度和看法,来领会领导的意图。秘书和秘书部门在辅助决策时要求领会领导意图,绝不是无原则地、盲目地去揣摩领导的心理,察言观色,见风使舵,按照领导的“口味”去出主意,提建议,这样的“参谋”有百害而无一益。秘书和秘书部门不应该迎合领导者片面的或错误的决断,为维护小集体利益而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更不能为了个人的私利而领导出“馊主意”,而应该成为领导的诤友,坚持党性原则,大公无私,这样才能正常、有效地发挥参谋作用。
【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领“导意图”的含义及领导意图的形成过程。秘书人员必须正确理解领“导意图”的含义,围绕领导意图开展一系列的秘书工作,才能真正起到参谋、助手的作用。
【课后练习】
问答:为什么说贯彻领导意图是秘书工作的核心?
参考答案:
领导意图指领导者(领导人、领导班子、领导机关)领导社会组织实现目标所提出的确定意见。秘书人员是领导的助手和参谋,秘书职能实际上是领导人脑力和体能的补充和延伸,这就决定了秘书的职能活动要以领导意图为转移,其基点在于随时正确地领会掌握领导的工作意图,严格遵循、围绕领导工作意图,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提供信息、参谋建议、撰写公文、协调处事、接待交往等职能活动,辅助领导工作,体现、贯彻领导意图。由此可见,贯彻领导意图是秘书工作的核心。
第三节 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和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 2.掌握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特点 能力目标:
1.秘书人员如何在领导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2.秘书人员如何根据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特点,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德育目标:
1.从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各种作用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工作精神。2.从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特点上,培养学生做任何事都应像秘书人员一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当无名英雄。
教学重点:
1.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六个方面作用 2.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五个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和特点 教学方法:设问导疑、案例分析
教具安排:投影仪、自制的秘书工作枢纽作用示意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重点分析枢纽作用、助手作用、参谋作用 【导入新课】
同学们,新时期信息量猛增,工作节奏加快,许多领导人虽然博学多才、见多识广、精明能干,但个人的知识、能力、精力总是有限的。因此,一个睿智的领导人必然十分重视发挥秘书人员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秘书工作服从并服务于领导工作,因而可将它看成是领导工作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机关、单位能正常、有效运转的基本保障,可见秘书工作的作用是很大的,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重点来了解它们。
【讲授新课】
一、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包括哪些方面? 引导学生看书并归纳如下: 1.枢纽作用 2.助手作用 3.参谋作用 4.辅助协调作用 5.“不管部”作用 6.“窗口”作用
二、具体分析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枢纽作用、助手作用、参谋作用 1.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枢纽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出示如下示意图: 领 导 各部门 秘 书 外 部 群 众
简要分析示意图的内容,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秘书机构处在组织的中心位置,因此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沟通左右、联系内外的咽喉:一是领导的决策指令要通过秘书部门传达下去;二是下面的问题、要求,包括下级的请示、报告,以及群众重要的来信来访,都要通过秘书部门递送上去;三是面上的情况、动态,以及经验教训,要经过秘书部门反映到领导手中;四是内部的计划、部署,要经过秘书部门传达到执行部门去。
2.秘书人员和秘书部门辅助领导工作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引导学生看书并明确:(1)文书处理(2)筛选文件(3)文字把关(4)事务处理(5)督促作用
3.引导学生看“参谋作用”部分文字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说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具有参谋作用?(2)秘书工作的“智囊”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在发挥参谋作用时,秘书人员如何处理好“参与和“参谋”的关系?
明确:(1)给领导当参谋,是对秘书人员的高度信任,也是对秘书工作的高度要求。一个好的参谋往往被称为”智囊“。领导者应当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但是,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俗话说:“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人帮。”领导者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必定需要助手来帮助他们了解情况,收集材料,分析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处理日常事务,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和时间,去对重大的问题进行研究、决策和组织、指挥,保证领导作用的充分发挥。由此可见,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具有参谋作用。(2)秘书工作的“智囊”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供依据,即向领导提供真实的情况、可靠的材料、有关政策和法律的规定,作为决策和指导工作的依据;二是综合意见,即在领导作出重要决策和工作部署之前,将有关部门的意见、设想汇总起来,尽可能列成方案,陈述利弊,供领导酌定;三是出谋献策,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或建议。
(3)在发挥参谋作用时,秘书人员要处理好“参与”与“参谋”的关系。领导在进行决策时,秘书人员起一定的参谋作用,但不是参与领导决策。参与决策是其他领导成员权力。一般而言,为领导出主意,想办法,提供多种决策方案供领导选择,不论是口头表达还是文字表达,都是参谋作用。
【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分析了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枢纽作用、助手作用及参谋作用。秘书工作的枢纽作用在领导活动中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看秘书和秘书部门对上下、左右、内外等方面的关系协调得如何。秘书工作的参谋作用贯穿于领导中枢和领导者的指挥、管理、协调、监控等各个方面,贯穿于领导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各机关、单位的领导工作,大量繁杂的日常事务需要处理,但领导受时间、精力的限制,对这些事务性工作不可能件件经手、事事亲办,这就需要秘书和秘书部门协助。
【课后练习】(投影)
一、多项选择题:
1.秘书部门处在组织的中心位置,因此成为()的咽喉。A.上情下达 B.下情上报 C.沟通左右 D.联系内外 2.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有时是交叉或融合在一起的。A.参谋 B.枢纽 C.助手 D.辅助协调
二、简答题: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有哪些作用? 参考答案:
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有:枢纽作用、助手作用、参谋作用、辅助协调作用、“不管部”作用、“窗口”作用。(要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辅助协调作用、“不管部”作用和“窗口”作用。【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并重点分析了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枢纽作用、助手作用及参谋作用。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辅助协调作用、“不管部”作用和“窗口”作用。
【讲授新课】
一、如何认识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辅助协调作用? 先由教师结合实际作如下分析:
由于所处地位和职责各不相同,上下级领导无论在看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上,还是在解决问题的战略、策略和举措上,都会存在一些差异。如上级领导者考虑问题习惯于运用宏观思维,而下级领导者考虑问题习惯于运用微观思维;上级领导者致力于巩固和维护整体利益;而下级领导者则致力于巩固和维护本部门的局部利益;上级领导者对下级的要求和希望是服从,而下级领导者对上级的要求和希望是支持等。这些差异的存在是客观的,完全可以理解。秘书的协调工作就是要缩小这种差异,找出这种差异的结合点,及时加以疏通,化解上下级的矛盾,以求得认识上的一致。这是秘书的协调作用在处理好上下级机关领导者之间关系上的体现。秘书工作的辅助协调作用还不止这一点,请同学们看书上的有关文字!引导学生看书思考并得出结论:
任何组织系统都有自己的运行目的和目标。要使组织系统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使众多的局部成为完整和谐的有机体系,相互配合运转,就必须不断地对运行进行调节。各级各类机关一方面要在管理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另一方面又要用各种手段来协调与其他机关的行动,以及处理好各种矛盾与关系。这种调节或者协调,是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的职责,而秘书部门则是辅助领导者进行行政协调的主要部门。(板书加着重号的文字)
二、由下面的案例,引出“不管部”作用的四个方面内容: “不管部”
小李每天面对送到办公室来的大批文件和函电,总要感慨一番,这办公室真是 “不管部:啊!张主任笑着说: “你这话算说对了。办公室工作头绪最多,工作最忙,用 ‘不管部'来形容,是最恰当的。不说年终大忙了,单讲每年三月份,就有学雷锋活动、植树节活动、三八节纪念活动、三一五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等等,而人民代表换届改选,党代表换届改选,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的准备,‘五四'青年表彰的前期准备,都无例外地要在此时完成。这些工作,都是办公室来承担的。另外,办公室还要承担许多临时的突击性任务,还有许多领导交办的事务。小李,你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啊。”小李说,我不怕,忙才有奔头,不忙就意味着要下岗了,对吧?办公室所有的人都笑了。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知道,秘书部门向来有“不管部”之称。凡是其他职能部门不管的事,领导都可以安排给秘书部门去做,内容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1)围绕中心工作产生的任务,如文明礼貌月活动、植树节活动等,这些工作无专门业务科室管理,需要秘书部门与其他部门配合去做。
(2)临时发生的突击性任务,如天灾人祸的处理,对外纠纷的处理,上级下达的临时紧急任务等。
(3)带全面性的任务或活动,如校庆、厂庆,单位召开的全系统会议等。(4)为领导服务的其他事项,如陪同领导视察,看望患病职工,慰问退休职工,代表领导参加某些活动等。(板书加着重号的文字)
三、如何理解“窗口”作用?
分析:所谓“窗口”,是指上下沟通、内外联系、群众来信来访、各方来人洽谈工作等,大都由秘书部门出面。秘书和秘书部门的礼仪如何、态度如何、谈吐如何、形象如何,不仅表现了秘书本人的修养、素质、办事能力和精神风貌,而且也反映了秘书部门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机关、单位的整体素质、工作作风、精神面貌和总体形象。总之,秘书部门是领导机关的”窗口“,一切与外界的联系和接待,都首先要经过秘书部门,群众对机关的第一印象也是常看秘书部门的面貌、作风与效率。
【课堂小结】
这节课重点分析了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辅助协调作用、”不管部“作用及”窗口“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为领导中枢和领导者的综合办事机构,秘书部门承担着调整和改善上下级组织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以及本单位与兄弟单位之间、单位与员工家属之间关系的任务,发挥着辅助协调的作用;秘书部门是一个领导机关的”窗口“,秘书与秘书部门的面貌、作风与效率如何,也反映出机关、单位的整体素质、工作作风、精神面貌和总体形象;作为领导的助手,秘书和秘书部门要办理既不能由其他职能部门办理,又是领导个人承担不了的各种事务性工作,还有一些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或各职能部门都难以承办的事情,以及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都要由秘书和秘书部门完成,所以秘书部门向来有”不管部“之称。
【课后练习】 单选题
1.秘书向来有“不管部”之称,下列属于“不管部”作用内容的是()A.文书处理 B.选举人民代表的工作 C.文字把关 D.筛选文件 2.秘书工作的不“管部”作用包括的内容有()A.围绕中心工作产生的任务 B.临时发生的突击任务 C.带全面性的任务或活动 D.为领导服务的其他事项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特点。【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那么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特点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
一、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特点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反映秘书工作本质特点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看书并明确:
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特点有:
(1)依附性(本质特点)(2)综合性(3)服务性(4)机密性(5)政策性
二、具体分析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特点 1.怎样理解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依附性? 引导学生思考并明确:
(1)秘书工作是依附于领导活动而存在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公司的党委、行政领导以及私人秘书的雇主,他们拥有决策、组织和指挥的职责和权力,而秘书和秘书部门却不承担任何权力职责,他们只是对领导负责,协助领导工作,为领导服务。
(2)依附性是秘书工作的一个本质特征,在工作中必须注意两点:
① 只能为领导提供材料、政策依据、建议、情况汇总及分析等,决不能越俎代庖,自作主张,强加于领导; ② 不能反客为主,随意插手、干扰和影响职能部门的工作。
2.应从哪些方面来正确认识秘书工作的综合性? 引导学生看书思考并明确: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秘书工作的综合性:(1)从秘书工作的职能范围来看
秘书并不承担某一部门的具体工作,而是承担着全面了解、联系、沟通各职能部门的任务,起着全局联络、整体协调的作用。
(2)从秘书工作本身的内容来看
秘书工作既有政务,又有事务,具有明显的综合性。政务类任务主要有:
① 文件的拟办、承办 ② 文件的起草、核稿 ③ 信息的收集、整理 ④ 调查研究、情况汇总 ⑤ 对领导的批办事项进行催办、查办 ⑥ 处理来信来访
事务类任务主要有:
① 文件的收发、传递与管理 ② 文书的缮印和校对 ③ 文书的立卷和归档 ④ 文件的清缴和销毁 ⑤ 机要通讯 ⑥ 承办会务 ⑦ 印信管理 ⑧ 公务接洽
(3)从秘书人员的素质要求来看也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
从我国古代“巫“的到明清时期的翰“林”,无不要求担任秘书工作的人要具有丰富的学识、敏锐的判断力和快速应变的能力。现代社会的秘书人员,不仅需要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和秘书业务方面的知识,而且需要了解与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即凡是领导工作所涉及的知识,秘书都要有所了解和掌握。除了知识能力外,秘书还要具备文字表达与口头表达的语言能力,具备运用办公现代化手段的实际能力,还要具备处理人际关系的公关能力等。
3.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服务性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明确:主要体现在新时期秘书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即体现在“三服务“上:为领导服务,为各部门服务,为人民服务。
4.为什么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具有机密性的特点?秘书接触的机密主要有哪几类? 引导学生看书明确:
秘书和秘书部门处于机关的枢纽位置,每天直接与领导来往,接触着大量的机密,这就决定了秘书工作具有机密性的特点。
秘书接触的机密主要有以下几类:
(1)文书管理和公文办理中接触到的机密。(2)领导同志的谈话、指示、会议记录中的机密。
(3)领导交办的工作中的机密事项,如人事变动、机构调整、政策修订等。(4)承理领导机关和领导者电话中的机密。
(5)重要领导人的活动、领导机关重要的 内部情况,也往往属于机密内容。5.从哪些方面来认识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政策性特点? 先请学生讨论,然后明确:
(1)秘书和秘书部门是领导的助手,是辅助性工作部门。秘书人员在辅助领导办理的各项事务中,如处理各种文书、撰写文稿、接待来访中,都会涉及如何依照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令贯彻执行的问题。
(2)秘书人员必须熟悉并正确掌握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令,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
(3)凡是有关政策的问题决不能粗心大意,更不能不懂装懂,随心所欲地解释有关政策规定,而必须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处理好涉及政策性的一切政务、事务工作。
【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的五个特点,这五个特点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其中最主要的反映秘书工作本质特点的是依附性,其他四个特性则是由此派生出的属性。
【课后练习】 简答题:
秘书接触的机密主要有哪几类? 参考答案:
秘书接触的机密主要有:(1)文书管理和公文办理中接触到的机密。(2)领导同志的谈话、指示、会议记录中的机密。
(3)领导交办的工作中的机密事项,如人事变动、机构调整、政策修订等。(4)承理领导机关和领导者电话中的机密。
(5)重要领导人的活动、领导机关重要的 内部情况,也往往属于机密内容。
第四节 秘书与领导者相处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秘书与领导者的关系
2.了解秘书与领导班子相处的主要原则 3.了解秘书人员与具体领导人相处的原则 能力目标:
1.如何正确处理秘书人员与领导班子的关系 2.如何正确处理秘书人员与领导者个人的关系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自尊自爱的良好品质,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教学重点:
1.秘书与领导者的关系
2.秘书与领导班子相处的四个主要原则 3.秘书人员与具体领导人相处的四个原则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秘书与领导班子或具体领导人相处的原则 教学方法:设问导疑、启发分析 教具安排:投影仪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秘书与领导者的关系 【导入新课】
如何正确处理秘书人员与领导班子或领导者个人的关系,是秘书人员应十分关心的实际问题,它渗透于秘书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秘书功能的充分发挥,影响着秘书工作的质量与效益,也影响着秘书自身的心理健康。因此,必须认真处理好这个关系。要处理好这个关系,首要的问题就是弄清秘书与领导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
一、秘书与领导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看书并归纳总结:
在封建社会,领导者与秘书的关系是主仆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领导者与秘书的关系是雇佣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营企业、个体老板与其秘书之间的关系是雇佣关系。党政机关、国家企事业单位,领导与秘书的关系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在组织上是上下级关系,要遵守组织纪律,严格维护领导的权威,为领导提供各方面良好的服务。
2.在工作上是同志关系,不是主仆关系,无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都是为人民服务。因此,秘书与领导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必卑躬屈膝,惟命是从。
3.在职能上是主辅关系,秘书协助领导工作,不能越俎代庖,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领导与秘书应当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相互补偿。
二、课堂知识的延伸拓展:如何正确处理好秘书与领导者的关系? 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应从两个方面来看:
1.秘书该如何正确处理好与领导者的关系。三国时祢衡,此人很有才能,很会写文章,但是性格怪僻、傲慢无羁。他见曹操,嫌礼遇不厚就把曹大骂一顿;转到刘表那里,又多次冒犯刘表;再到江夏太守黄祖处当秘书,黄重用他,很佩服他的文采,但终究在下棋时又把黄祖骂了,导致不可收拾的后果。从祢衡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秘书要处理好与领导者的关系,建立起有利于自己职能活动的良好环境,就要讲究艺术和技巧,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1)尊重而不阿谀;(2)主动而不越位脱轨;(3)服从而不盲目附和;(4)诚实而不作假弄权;(5)沟通而不封闭堵塞;(6)挡驾而不阻拦干涉。
2.领导者该如何处理好与秘书的关系。在正确处理领导者与秘书的关系中,周恩来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傅西路在一篇纪念周恩来的文章中谈到:”周恩来同志不仅明确提出了我党秘书工作的职责,严格要求并善于促使秘书人员尽职尽责,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对秘书人员的平等态度和热忱关心人的崇高品格。他身为总理,但他从不摆领导者的架子,不以教训人的口吻说话,与秘书的关系十分融洽;他关心秘书疾苦,常到秘书们的家中串门,问寒问暖,与秘书亲如一家。他尊重秘书的意见和人格,决不轻易伤害同志;他信任秘书,从不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秘书们既把他当领导,又把他当成兄长。周恩来同志与秘书们的这种亲密关系,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领导同志与秘书之间在政治上的平等关系。
【课堂小结】 这节课重点分析了秘书与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延伸到如何正确处理好秘书与领导者的关系,对这个问题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的,一是从领导者的角度来看如何处理好与秘书的关系,二是从秘书的角度来看如何处理好与领导者的关系。
【课后练习】(投影)
秘书应如何与领导处好关系,这是每一个秘书从业人员十分关心并力求解决好的问题。试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秘书与领导者关系的不同类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要点):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秘书与领导者关系的类型归纳起来有:
1.党政机关、国家企事业单位,领导与秘书的关系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在组织上是上下级关系,秘书要遵守组织纪律,严格维护领导的权威,为领导提供各方面良好的服务。
(2)在工作上是同志关系,不是主仆关系,无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都是为人民服务。因此,秘书与领导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必卑躬屈膝,惟命是从。
(3)在职能上是主辅关系,秘书协助领导工作,不能越俎代庖,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领导与秘书应当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相互补偿。
2.民营企业、个体老板与其秘书之间的关系是雇佣关系。在不违法违纪的前提下,秘书要绝对按经理、老板的意图办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秘书与领导班子相处的主要原则 【导入新课】
秘书是为领导和领导工作而设置的,没有领导工作就没有秘书工作,秘书工作是依附于领导活动而存在的。秘书要为领导服务,其中就包括为领导班子服务,为了能更好地为领导班子服务,秘书在具体协调与领导班子的关系时,必须遵守几条主要原则,这几条主要原则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重点来了解它们。
【讲授新课】
一、秘书与领导班子相处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1.“职权划分、单向请示”的原则 2.“按规章制度办事”的原则 3.“不分亲疏,一视同仁”的原则 4.“通报情况,维护团结“的原则
二、具体分析秘书与领引导学生看书并明确: 秘书与领导班子相处的主要原则有: 导班子相处的主要原则
1.秘书在实际工作中,应怎样坚持做到“职权划分、单向请示”的原则? 引导学生看相关内容并明确:
领导班子成员的分工,在其职责范围内有着相应的职权。每位领导人按其分工开展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如重大问题由集体研究决定,分头去办;一般问题由分管领导人直接处理。因此秘书要尊重领导人的职权分工,实行单向请示,注意避免多头请示。在实际工作中,以下几种情况特别要引起注意:
(1)遇到综合性的、涉及多方面工作的事项,应请示主持全面工作的领导并向有关领导通报情况。如通报情况后有关领导有不同意见,秘书则应建议几位领导当面研究,不要往返传话,以免引起误会。
(2)如果某领导对不属于他分管的工作下达指示,秘书应建议其向分管此项工作的领导打个招呼,或者先求得主持全面工作的领导同意,并请他向分管的领导通气。
(3)在事情紧迫时,可先办完事再报告给分管此项工作的领导,并说明原因。2.“按规章制度办事”的原则指的是什么?
明确:“按规章制度办事”的原则是指:秘书人员应以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纪国法、本单位本部门的各种有关规章制度、各组织机构的职责分工、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的程序方法等,作为处理与领导层成员关系的原则和依据,力求做到说话办事都有依据。
3.怎样理解“不分亲疏,一视同仁”的原则? 组织学生讨论并明确:
秘书人员应该在工作、生活、感情联络各方面对所有领导成员都真正做到不分亲疏,一视同仁。这是秘书人员应具备的美德,也是处理好与领导关系的较为关键的一条原则。
具体来讲:
(1)在工作上要做到同等协助,对每位领导交办的事项都愉快地接受,以同等努力去完成;
(2)在生活上同等照顾,如一时办不到让所有的领导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待遇,那么宁可缓办,等条件具备了再办;
(3)在感情上同等尊重,切忌从个人好恶出发,亲近与自己关系深的领导,疏远与自己交往浅的领导。
(4)特别是对自己认为“能力强”或自己认为“水平差”的领导,要同等尊重,不因自己的主观印象而分亲疏。
(5)在职责分工上同样对待,对一把手和其他成员一视同仁。
(6)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秘书自恃资深而冷落新进领导班子的年轻领导,这对工作有害无益。4.“通报情况,维护团结”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秘书在具体工作中应怎样做到“通报情况,维护团结”?
明确:“通报情况,维护团结”原则的具体内容是:秘书人员要自觉维护和增进领导人之间的团结。工作中领导之间有不同意见,出现矛盾,均属正常。秘书人员一定要从大局出发,注意维护团结。秘书在具体工作中应做到:
(1)领导人彼此间的议论,秘书人员要心中有数,慎重处理,一般应保持沉默,不附和。
(2)如果领导之间有误会,秘书人员可在可能的情况下作出必要的解释,以消除隔阂。对领导之间的分歧,绝不外传,更不能添油加醋,搬弄是非,应尽力予以缓和调解。(3)当向甲领导汇报乙领导对某工作、某问题的处理时,可在客观陈述中,不露痕迹地强调其为工作着想的用心,对双方矛盾的焦点方面尽量不讲;非讲不可时,也应客观、谨慎,言词缓和,一带而过。
(4)如领导之间就某一个问题发生争论时,秘书要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既不含糊其辞,也不添枝加叶。
(5)如两位领导对某文件的起草观点不一致,若此文可写可不写,则可求大同,存小异,从更高的层次上使二者统一起来。
(6)领导班子成员如因出差、外出开会,未能参加例会,秘书应主动把会议情况和决议向缺席者通气。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秘书与领导班子相处的主要原则,即“职权划分、单向请示”的原则、按“规章制度办事”的原则、“不分亲疏,一视同仁”的原则、“通报情况,维护团结”的原则。这四项原则是秘书替领导班子服务应该遵循的原则,在具体执行时,作为秘书,一定要防止多头请示、汇报和凡事都找“一把手”的做法;秘书人员在协调与领导班子的关系时一定要规章制度办事;秘书在处理和协调与领导成员的关系时,一定要一视同仁,对领导班子成员要同等看待、同等协助,不论是哪位领导班子成员安排的工作,都要努力做好,不能有的去做,有的不去做,有的三心二意地去做;秘书一定要坚持有利于领导班子团结的原则,以事业为重,从工作出发,尽可能地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和威信。
【课后练习】(投影)案例分析:
有个单位的领导班子,一二把手之间关系有些紧张。有一次,一把手临时确定召开会议,二把手外出出差了,未能领会会议精神,试问作为秘书该怎么办?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秘书人员与具体领导人相处的原则 【导入新课】 秘书是直接为领导服务的一种职业,为了真正做到在为领导服务过程中协同一致、默契配合,秘书在处理、协调与领导者的关系时,应坚持哪些原则呢?这节课我们重点来了解这方面内容。
【讲授新课】
一、秘书人员与具体领导人相处的原则有哪些? 引导学生看书思考并明确:
秘书人员与具体领导人相处的原则有:
(1)思想体系一致的原则(2)知识互补的原则
(3)相互信任的原则(4)相互适应的原则
二、具体分析秘书人员与具体领导人相处的四大原则 1.怎样理解“思想体系一致”的原则? 启发学生思考并明确:
秘书人员是领导的助手和参谋,秘书职能实际上是领导人脑力和体能的补充和延伸,这就决定了秘书的职能活动要以领导意图为转移,其基点在于随时正确地领会掌握领导的工作意图,严格遵循、围绕领导工作意图,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提供信息、参谋建议、撰写公文、协调处事、接待交往等职能活动,辅助领导工作,体现、贯彻领导意图。所以秘书人员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水平,使自己能与领导人保持思想、行动上的一致,彼此配合默契。这要求秘书人员能站在领导的角度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特别是在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上,秘书要力争能和领导人保持思想体系的一致,如有分歧、争论,也应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努力与领导人取得一致的看法。
2.应该怎样理解“知识互补”的原则? 启发学生思考并明确:
一方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领导人的业务知识及其他相关或不相关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涉猎广度,会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因而有时觉得知识不够用。此时,秘书人员应巧妙地在不影响领导人威信的前提下,给以适当的提醒或弥补。这样,领导人与秘书的知识结合起来,将对工作顺利形成极为有利的局面。另一方面,领导人的政治素养好,思想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知识较渊博,作为这样的领导人身边的工作人员,应该不失时机地向领导人学习,在长期潜移默化的工作过程中能力提高自身的素养。总之,秘书和领导者应该相互取长补短。
3.相互信任的原则真正内涵是什么?
明确:领导人与秘书,同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虽然分工不同,但在政治上、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领导人与秘书应共同努力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彼此成为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师益友。秘书在工作中的不足或差错,领导人应主动承担责任;领导人工作安
排有误或批评不恰当时,秘书应主动出谋献策,释疑补缺,维护领导人的威信。秘书要努力工作,不辜负领导的信任;领导人则既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又要经常检查指导秘书的工作,不能把信任当成放任。
4.应从哪些方面来理解“相互适应”的原则? 引导学生看书思考并归纳明确:
可以分别从秘书和领导人的角度来理解“相互适应”的原则:一方面从秘书的角度来看,秘书对领导人的性格、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生活爱好、工作经历以及家庭情况等等,都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尽力做好服务工作。秘书应主动适应领导人的工作特点和生活习惯,比如,有的领导逻辑性较强,凡事爱有个前因后果,对这样的领导就要在谈工作时要讲事实,摆观点,有分析有推理;而有的领导喜欢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对此就要言简意赅,直中问题的要害;而有的领导幽默风趣,你也不妨与他(她)开开玩笑。这是在秘书方面贯彻相互适应原则的具体表现,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从领导人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好的领导人,要注意充分调动身边工作人员,尤其是秘书人员的积极性,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一心一意投身于工作之中,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总之,双方共同贯彻相互适应的原则,将对领导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积极作用。(板书以上加着重号的文字)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互适应”的原则,向学生介绍下面这篇文章。(放投影)拿破仑与秘书
拿破仑在欧洲军事、政治舞台上的杰出才能和辉煌业绩,使他成为法国人崇拜的偶像。因此,成为皇帝陛下的秘书。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但是,拿破仑的秘书毕竟不是好当的。一次,拿破仑的一名私人秘书身染重病离职休息,需临时招募一名“书写漂亮”的秘书以做帮补,消息传出,人们展开激烈的竞争。结果,陆军部长办公室的 S 先生被选中。突如其来的好运使他激动莫名,在同事们的一片欢呼声中,这位幸运儿穿戴得整整齐齐到杜伊勒利宫就职去了。送走了 S 先生后,大家对他的飞黄腾达羡慕不已,尚在谈论之际,办公室的门突然被人撞开了,S 先生丧魂落魄地出现在大家面前,帽子丢了,手套不见了,头发乱七八糟,四肢直打哆嗦。在众人惊讶万分的目光中,他诉说了刚刚在杜伊勒利宫的遭遇。原来,S 先生入宫后,拿破仑打量了他一番,便叫他坐在靠近窗口的椅子上,然后就在房里大步地走来走去,指手画脚,不时地从嘴里迸出一些含混不清的词语。初来乍到的 S先生以为皇帝心绪不佳,嘴里嘟哝的东西与已无关,因此,并不注意听,只是屏住呼吸偷偷地用目光注视拿破仑的一举一动。过了约半小时,突然,拿破仑大步流星地朝他走来,说:“给我重述一遍。”什么也没有记下的 S 先生张口结舌,一下子惊呆了。拿破仑见纸上一片空白,顿时像狮子般暴跳如雷,怒吼连声。年轻的 S 先生被吓破了胆,连秘书的椅子还没坐热,就连滚带爬地逃离了杜伊勒利宫。他一连 5 天卧床不起,此后,直到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逝世多年,S 先生每每从远处眺望宫殿的圆屋顶时,仍心有余悸,全身禁不住轻轻颤抖。对付拿破仑的口授,跟随他多年的首席秘书凡男爵却有一套办法。拿破仑口述时,有时含混不清地自言自语,有时又前言不搭后语地断断续续,杂乱无章。对此,凡男爵的办法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听多少记多少,恰当地留下空白,以跟上说话人的思路,一俟口授中途停止或最后结束,就赶紧整理残缺不全的草稿,绞尽脑汁地反复琢磨皇帝话语的含意,填补空白,组合句子。整理完毕,便交给拿破仑。此时,他若抖抖纸张,签上名字,把文件往凡男爵的桌子上一扔,说一声“发出去!”那么,口授记录工作便算是大功告成了。更令秘书叫苦不堪的,是拿破仑那非凡的精力,那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如有一次拿破仑想在枫丹白露筹建一所学校,曾一口气口授了共计 517 项条款的详细计划。平时,拿破仑习惯于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而在每次战役期间,他白天忙个不停地处理军政大事,晚上稍稍休息一会儿,待到凌晨一两点钟,便起床阅读战报和情报,思考问题,并立即就当天的军事行动做出决定。据史载,1806 年秋对普鲁士作战期间。有一天,拿破仑除了外事活动外,竟连续口述了 102 项命令和指示。拿破仑如此工作,当然忙坏了他身边的秘书们。作为秘书,无论何时何地、在何种情况下,他们都必须随时恭候在桌边,等待命令,工作之辛苦是可想而知的。有时累得精疲力竭,即使累得连眼皮都睁不开,也得打起精神支撑住,小心翼翼地干,因为他们深知拿破仑的脾性。一天晚上——那是一场鏖战之后——凡男爵干完活,两眼睡意朦胧,一钻进帐篷就倒下睡着了,自以为躺在行李袋上。醒后才知道,晚上枕的软绵绵的东西,竟是刚刚死去的一具尸体。有一天,拿破仑的情绪很好,高兴地捏捏秘书的耳朵,对他说:“你也会永垂不朽的。”的确,拿破仑说得不错,那些和他一起生活工作过的人,后来很多都由于他的缘故而名垂青史。当拿破仑的秘书实在是一项可怕的差使,荣誉虽高,但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并且能够干到底的。
----摘自中国新世纪读书网 【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分析了秘书人员与具体领导人相处的原则,即思想体系一致的原则、知识互补的原则、相互信任的原则、相互适应的原则。秘书与领导者在思想体系上应当保持一致,不允许南辕北辙,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秘书与领导者在知识构成和知识面上却可能是不一致的,有的甚至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需要将秘书和领导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构成领导者决策和处理工作所需要的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领导工作大为有利。同时,秘书是领导者的左右手,他们是工作中合作的伙伴,只有相互理解和信任,才能达到思想一致,步调一致,情感和谐,形成工作上同心协力、默契配合的关系。要做到这一点,秘书应主动适应领导者的个性特点、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工作方法,而领导者也应该了解秘书的不同特点,在工作上善于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秘书的聪明才智。总之,秘书人员在处理与具体领导人之间的关系时,注意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注意灵活性,原则性是灵活性的灵魂,灵活性为原则性服务,以达到促进团结、促进工作的目的。【课后练习】
论述题:秘书人员与具体的领导人应怎样相处? 参考答案:
秘书如何处理好同具体领导人的关系,首先要明确秘书与领导人(指直接服务对象)之间是一种工作关系。这种工作关系,在职能上,秘书要为领导人服务,即做领导人工作上的助手和参谋,具体任务就是办文、办会和办其他的事;在组织上,秘书与领导人是上下级关系,领导人领导秘书,秘书执行领导人的指令。基于此,秘书与具体的领导人在相处时,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思想体系一致的原则(2)知识互补的原则(3)相互信任的原则(4)相互适应的原则
第三章 信息及其在秘书工作中的作用
第一节 信息及其在秘书工作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信息及其在秘书工作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1.能准确识别不同类型的信息
2.能分清信息工作在秘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 3.能识别现代社会信息工作的基本特征
德育目标: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让他们懂得信息工作在秘书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信息的概念与特征
2.现代社会信息工作的基本特征 3.信息工作在秘书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信息的特征及信息工作在秘书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设问导疑、启发分析 教具安排:投影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下面的一篇文章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这篇文章的要点。信息时代
一、通讯的历史
信息是很重要的,其价值甚至超过措施。缺乏信息会浪费很多的金钱,有时甚至会牺牲许多人的生命。
新奥尔良战役
这里的一个例子是发生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当时英国和美国正在打 1812年的战争。1815 年 1 月 8 日,美军和英军在新奥尔良附近打仗。新奥尔良战役是一个著名的战役,伤亡了数以百计的军人。战后,美国人和英国人才知道没有必要打这一场战役,因为美、英谈判代表早在两周前已经在比利时根特市签署了一项和平条约。遗憾的是美军和英军在新奥尔良遭遇前,这项和平条约的消息尚未传到美国,战斗造成了惨重的伤亡。古时候,传递信息只能靠帆船和战马,甚至人的步行。人们也曾试过用别的办法传递信息,有人试着让鸽子传递信息,但这样的传递不是很可靠。更快的办法是到了电报的发明,电报是最 早使用电线和电能来传递信息的设备。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人和美国人率先使用了电报。在两地之间架起电报线,一头发电报,另一头收电报,就可以传递信息了。不过,每个字母和数字都得用电报键单独发送,收电报一方边收边记,发电报声听起来就是“嘀??嘀??嘀 ”
莫尔斯电码操作员(美国国会图书馆照片)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电报高手每分钟可以发送 35 至 40 个单词。遇到信息量大时,得发送好几个小时。但是,电报还是让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大大地加快了通讯速度。电报线连接着各大城市,并很快就对日常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政府、商行和个人使用电报发送信息,报社则使用电报获取信息。有时,报纸一天要印刷 4~5 次,以快速报道新消息。无疑,电报是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最快办法。【讲授新课】
一、信息的概念与特征 1.信息的含义是什么? 引导学生看书分析并明确:
信息是客观世界中事物运动状态的反映;信息又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直接或间接的表征;信息经过传递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一般所说的信息,都是经过自然或人工的传递,能够再现事物状态的信息。
2.信息是多方面的、十分复杂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分类,那么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信息有哪些种类呢?
明确:
(1)按信息源的性质 :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信息,这是自然界自发产生的。另一类是社会信息,这是社会各界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出的信息,可分为政治信息、经济信息、文化信息、教育信息、军事信息、科技信息、体育信息等。
(2)按信息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语言信息、文字信息、数据信息、图象信息。(3)按信息来源的方向 :可分为横向信息、纵向信息;外部信息、内部信息。(4)按信息的稳定状态 :可分为静态信息、动态信息。(5)按信息存在或作用时间 :可分为长时信息、短时信息。
就一般秘书部门来说,通常习惯将信息划分为:综合信息、专题信息;固定信息、流动信息;基本信息、派生信息;客观信息、特殊信息。
3.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信息有哪些特征呢? 明确:信息具有四个主要特征:
(1)开发性 :信息是可开发、可再生,取之不竭的“资源”,能够产生巨大的动力,推动物质世界的发展与变革,人们研究信息,正是为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
(2)共享性 :信息不像一般的物质那样具有单一的归属性,它可以让众多的人共同享用。(3)无限性 :物质世界是无限的,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也是无限的,所以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范畴来说,信息都是无限的,是永不枯竭的资源。
(4)时效性 :社会需求的瞬息万变,带来了信息强烈的时效性。这种时效性反映了信息的价值,过时的信息相对来说价值就小,甚至毫无价值。
二、现代社会信息工作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引导学生看书明确: 1.信息载体多样化
现代社会记录和储存信息的载体,一方面向多样化发展,出现了非纸质材料,如胶卷,磁带,磁盘;另一方面日趋缩微化。
2.信息传递迅速化
现代科技高度发展,使信息传递越来越不受时空的限制。3.信息社会化、全球化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率先使越来越多的人共享信息的效益。
三、信息工作在秘书活动中的作用 1.秘书部门信息工作指的是什么?
明确:秘书部门的信息工作,主要是根据上级与主管部门的要求,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发现问题,然后进行筛选处理,综合分析,提供信息资料给领导参考。
2.信息工作在秘书活动中的作用有哪些?
明确:信息工作在秘书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辅助领导科学决策,必须依靠信息。(2)起草文件必须依靠信息。(3)信访咨询工作需要依靠信息。(4)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必须依靠信息。【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信息的含义、信息的分类、信息的主要特征、现代社会信息工作的基本特征以及信息工作在秘书活动中的作用。在这些内容中,要注意区分信息的主要特征与现代社会信息工作的基本特征,不要将这两项内容混为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秘书工作的一切方面都离不开信息,新时期特别要求秘书强化信息意识,研究并掌握信息工作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好参谋助手的作用。
第二节 秘书信息工作的特点、原则和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秘书信息工作的特点、原则和要求 能力目标:
1.准确辨别秘书信息工作的不同特点 2.运用秘书信息工作的原则来解决实际问题 3.按照秘书信息工作的基本要求来做好信息收集工作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树立强烈的信息意识,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1.秘书信息工作的特点 2.秘书信息工作的原则 3.秘书信息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对秘书信息工作的原则的理解 教学方法:设问导疑、启发分析 教具安排:投影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今世界,被称之为“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已成为事业成功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工作渗透到了秘书工作的各个方面。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秘书,时时、事事、处处都要跟信息打交道。离开了信息,两眼一摸黑,秘书工作是无法开展的,所以,秘书要想胜任自己的本质工作,只有充分认识秘书信息工作的特点、原则和要求。那么,秘书信息工作的特点、原则和要求到底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它们。
【讲授新课】
一、秘书信息工作的特点 1.秘书信息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1)针对性(2)综合性(3)时效性(4)经常性
2.秘书信息工作的针对性、综合性、时效性、经常性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引导学生看书思考并明确:
秘书信息工作的针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结合业务 即注意信息工作的专业性
(2)围绕中心 即围绕政策的贯彻落实与中心工作进行
第三节 信息的收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信息收集的内容、收集的渠道和收集方法
能力目标:
1.了解秘书人员如何随服务领域与目的的不同来收集信息 2.识别信息收集的渠道 3.如何收集信息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积极主动地收集信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信息收集的内容 2.信息收集的渠道 3.信息收集的方法
教学难点:信息收集的内容、渠道、方法三者之间的区别 教学方法:设问导疑、启发分析 教具安排:投影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信息收集的内容、信息收集的渠道 【导入新课】
信息是领导决策的基础和依据。领导的决策,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信息的掌握和处理,这就需要秘书和秘书部门十分重视信息收集工作。那么信息收集的内容有哪些呢?信息收集的渠道又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来了解这些内容。
【讲授新课】
一、信息收集的内容有哪些? 引导学生看书思考并明确:
秘书部门是综合办公部门,收集信息是为了领导决策和各项管理工作服务的,其收集信息的范围十分广泛,既有综合性的,也有技术业务性的。秘书人员信息收集内容随服务领域与目的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应包括:
1.系统内信息: 这是机关单位所管辖和隶属系统内的信息。
2.上级信息: 上级信息是上级领导机关下达的信息,是各级机关工作的依据。3.平行信息: 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的相关信息。4.社会信息: 社会上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信息。
5.历史信息: 与本单位的工作和主管业务有关的一切历史档案资料。6.国际信息: 来自国际社会的信息。(板书以上加着重号的文字)
二、信息收集的渠道有哪些? 组织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
1.根据获取信息的方式,信息收集的渠道有:
(1)信息网络渠道 :信息网络是专门负责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的系统,包括信息组织、信息工作人员和信息工具等。
(2)行政组织渠道
(3)科研渠道 :科研渠道即从科研机关或科研成果中获得信息。
(4)社会团体渠道 :社会团体渠道是指通过对各种社会团体召开的会议、组织的社会活动、编印的文字资料进行收集,以拓宽信息收集的覆盖面。
(5)调查渠道 :带着某个专题,深入到基层,广泛收集多种资料。(6)媒体渠道 :主要指通过各种印刷品取得信息的渠道。2.根据获取信息的来源,信息收集的渠道有;
(1)外部渠道 :外部渠道包括国内信息渠道和国外信息渠道。(2)内部渠道 :内部渠道是指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
三、信息收集的方法有哪些? 引导学生看书并明确:
根据信息收集的具体目的和所在组织的业务内容,以及环境条件的不同,信息收集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信息收集方法有:观察法、问卷法、阅读法、收听法、询访法、索取法、网络法、量表法、交换法。
1、是观察法
观察法也称直接考察法,是收集、获取信息的最基本方法。观察法最显著的特点是所获信息具有直接性。
2.问卷法 :问卷依其填写者的不同可以分为自填问卷和访问问卷两种。3.阅读法和收听法
阅读法是指通过阅读书刊、杂志、文献、资料,从中获得信息。收听法是指通过对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视听而获取信息。
4.询访法 :询访法是指信息收集者通过提问请对方作答来获取信息。询访法是一种将询问者的意 图完全公开的方式。
5.索取法 :索取法是指向信息占有者或信息源的有关责任人索取有关信息资料。6.网络法 :网络法即通过国际互联网交流。秘书部门主要是利用现有信息网交流获取信息。
7.量表法 :量表法是指运用测量量表来收集信息的一种方法。
8.交换法 :交换法就是将自己拥有的信息资料与有关地区、部门、单位或个人的信息资料
【课后练习】(投影)
一、单选题
撰写市场预测报告时,常用()收集信息。
A.媒体渠道 B.信息网络渠道 C.调查渠道 D.社会团体渠道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上级信息的是()
A.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 B.有关的法令规定 C.所属范围内的重要工作进展情况 D.上级主管领导机关发布的指令性和法规性的公文
2.下列信息收集的渠道、方法中,属于根据获取信息的来源划分的是()A.媒体渠道 B.信息网络渠道 C.外部渠道 D.内部渠道
第四节 信息的处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的整理加工,了解信息的贮存和传递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信息的整理加工将处于自然状态的原始信息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中发掘出某些带规律性的东西,使之成为领导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所需要的有用的信息。
2.能够将信息资料“多、快、好、省”地传到需要者手中。
德育目标:从秘书提供给领导的信息一定要准确、真实,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
1.信息的整理加工 2.信息的贮存 3.信息的传递 教学重点:
1.信息的整理加工过程 2.信息的贮存工作内容 教学方法:设问导疑、案例分析 教具安排:投影仪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信息的整理加工 【导入新课】
各机关、单位的秘书和秘书部门,要使信息工作系统有效地运转,更好地为领导服务,为机关、单位的工作服务,为协助领导加强科学管理服务,就必须切实做好对信息的一系列处理工作。信息的处理就是对获取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综合、归类、过滤,从中获取有用的情况、数据,进而提炼出新的思想、理论,用以指导工作实践的全过程。信息的处理包括信息的整理加工、信息的贮存、信息的传递三部分。那么,如何才能做好信息的处理工作呢?首先必须将信息的整理加工工作做好,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信息的整理加工。
【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信息的整理加工?
先让学生看投影,然后再启发学生思考并明确这个问题。天气预报的制作
当我们每天收看、收听天气预报时,你可曾知道,为了制作天气预报,在世界各地,许多气象工作者在夜以继日地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用各种气象仪器和先进的高科技探测设备,时刻进行着地面、高空、雷达、卫星等大气探测,收集各种气象资料。其次,气象通信卫星是制作天气预报的咽喉,依靠它来高速收集和处理气象观测资料,并通过有线、无线网络进行传递。我国的气象资料由通信系统汇集到国家气象中心,并和其他国家进行交换,然后再分发到各个气象台、气象站,制作出各种预报图表。最后才是天气预报的制作。气象台的预报员每天都在综合分析各种气象资料和信息,运用不同的预报方法,进行讨论和会商。因为大气运动过于复杂,所以预报员、专家会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经过会商得出天气预报结论,最后将预报结果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提供气象服务。(投影)天气预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有用信息,从它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能看出:首先要收集各种气象资料,然后是对这些气象资料进行整理,并综合分析,才有预报结果,最后将预报结果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发布。
由此可见,信息的整理加工,是整个信息工作的核心。它是对收集到原始信息在数量上加以浓缩,在质量上加以提高,在形式上加以变 化,使之便于贮存和传递的过程,亦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的过程。
摘自新华网
二、信息成为信息资料,有哪些程序?
引导学生看书思考并明确: 信息成为信息资料,有四道程序,即筛选、校核、加工、编制。
三、具体分析筛选、校核、加工、编制这四道程序的具体内容: 1.什么是筛选?筛选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先让学生看事例,然后再明确筛选的内容和要求。
例如,某市府办公室收到一份反映某县重视教育的信息,文中分五条陈述搞好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等问题,内容一般化。但文中最到乡村三级自筹资金修建灾区危险校舍的情况,很有新意,于是他们只选用了这一部门,其余的都删除了。这就是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的筛选程序。从以上事例中,我们可以知道:筛选即对收集到的大量信息进行甄别,经过初步分析和研究,淘汰内容贫乏的,选出内容新颖、有价值的。概括地说,力求选出的每条信息都符合“实、新、精、准”的要求。
2.什么是校核?校核的方法有哪些? 引导学生看书并明确:
校核:即对经过初步甄别的信息做深一步的校验核实。比如,有人反映目前人才市场上对电子商务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较大。对这条信息的真实性就需要做深入的了解,也就是需要做好校核工作,弄清这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到底如何。进行校核有多种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1)分析法
即对原始信息中所表达的事实和叙述方法进行逻辑分析,发现其中的破绽和疑点,从而辨别其真伪。分析法的长处在于一般不需要借助于其他手段,仅从原始信息本身就能够发现某些差错。
(2)核对法 :即依据权威性的信息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发现和纠正原始信息中的某些差错。
(3)调查法 :即对原始信息中所表达的事物的运动变化情况,通过现场的调查来验证它的真是性和准确性。这种方法需花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因此一般只对重要的原始信息进行现场调查鉴别。
3.什么是信息的加工?加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启发学生思考并明确:
加工是更具创造性的信息整理阶段。加工的范围广泛,涉及信息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下面是加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充实内容
对零碎、肤浅、杂乱而又有价值的信息,要弄清它的性质、范围、意义和发展趋向,充实它的内容。常用纵深法对信息进行此类加工。经过这样加工的信息,往往受到领导的重视和欢迎。
(2)综合分析
即对一段时间内获得的信息,从整体上进行系统的归纳、分类,做出定性、定量的分析和判断。通过对同类或相关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带有规律性的变化和倾向性的问 题,这对领导掌握全局情况,预测未来,指导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常用归纳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提出意见
即对经过整理的一些重要信息资料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供领导参考。提出意见,这既是信息整理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秘书信息工作与其他部门工作的显著区别之一。秘书在信息整理的过程中,要有有的放矢地提出参考性建议、办法、观点、方案,才能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
(4)修饰润色
即对信息材料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等方面进行整饬,使之臻于完善。信息的文字叙述要注意主题集中,结构严谨,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常用浓缩法对信息进行此类加工。所谓浓缩法,即通过压缩信息资料的内容和文字篇幅,从而提炼主题,简洁行文,一篇信息资料只表达一个中心思想,阐明一个观点。
4.什么是编制?编制的方法有哪些?在编制过程中还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看书并明确:
编制是对信息材料进行有序化处理,是信息整理的最后步骤。信息的编制方法除了纵深法、归纳法外,还有如下几种编制方法:(1)转换法(2)对比法(3)图表法
【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信息的整理加工,首先我们了解就什么是信息的整理加工,接着对信息的整理加工的四道程序即筛选、校核、加工及编制作了详细的分析。信息的综合处理,是决定信息能否采用和价值高低的关键一环。在收集信息时,人们往往只注意信息的全面性、广泛性。而这些信息在没有加工整理前,只是一种处于自然状态的原始信息。这种信息难免夹杂着一些不真实的和偶然的因素。因此,秘书和秘书部门必须对获取的大量原始信息,根据领导对信息的需求,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选择判断、过滤筛选、鉴别真伪、增补修正,综合分析、加工整理,将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中发掘出某些带规律性的东西,使之成为领导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所需要的有用的信息。
【课后练习】 案例分析: 月 6 日上午 9:00,乐乐商场的秘书小唐收到了一份来自西班牙国际商业杂志社寄来的通知,内容是让乐乐商场派人去西班牙领取“国际优质服务和质量奖”。小唐迅速将此事报告了商场总经理吴名。吴名遂决定亲自去西班牙领奖,并让小唐负责安排筹措外汇、打点行装的事情。10:15,小唐又收到某公司送来的新款彩电样品,但该彩电的质量标准和有关技术指数却没有送来。针对此情况,小唐立即达电话向该公司索要了相关资料。11:00,一条“美国开发了用基因工程菌处理海上石油污染”的信息被送到了小唐的办公桌上。小唐觉得该信息对商场没多大意义,便没有保留。7 月 8 日上午,总经理吴名去西班牙领奖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恰在此时,小唐又在《国际商报》上看到一条消息:西班牙国际杂志社是专门靠颁发优质服务和质量奖而牟利的,这种奖既无影响,也没有什么意义。她急忙向总经理报告了这一消息,并建议取消去西班牙领奖的活动安排。建议最为总经理接纳,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下午,小唐在另外一份报纸上看到一则《把假冒伪劣商品拒之门外,宜兴虹桥商场零售居全国前列》的信息,感触很深,遂根据本商场的实际情况,草拟了几点建议,并将这些建议送交给总经理吴名。三日后,吴名总经理作出决定,全面实施小唐秘书的建议。之后的几个月,商场的经济效益迅速好转。为此,吴名总经理当众嘉奖了小唐。
请问:
1.在上述事例中,小唐遵循了哪几道信息整理的基本程序?
答:在上述事例中,小唐遵循了信息整理的筛选、校核、加工等基本程序。2.小唐在遵循这些基本程序的过程中,具体做了哪些信息整理工作?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答:小唐在遵循这些基本程序的过程中,具体做的信息整理工作有:当小唐收到一份来自西班牙国际商业杂志社寄来的让乐乐商场派人去西班牙领取“国际优质服务和质量奖”的通知时,她迅速将此事报告了商场总经理吴名,因为小唐认为此信息与乐乐商场有关; 小唐又收到某公司送来的新款彩电样品,但该彩电的质量标准和有关技术指数却没有送来。针对此情况,小唐立即达电话向该公司索要了相关资料。当一条“美国开发了用基因工程菌处理海上石油污染”的信息被送到了小唐的办公桌上时,小唐觉得该信息对商场没多大意义,便没有保留,这实际上是小唐对信息的的筛选;当小唐又在《国际商报》上看到一条“西班牙国际杂志社是专门靠颁发优质服务和质量奖而牟利”的消息后,她急忙向总经理报告了这一消息,并建议取消去西班牙领奖的活动安排,此建议被总经理采纳,这是小唐对信息的价值进行了校核,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小唐在另外一份报纸上看到一则《把假冒伪劣商品拒之门外,宜兴虹桥商场零售居全国前列》的信息时,认为很有价值,遂根据本商场的实际情况,草拟了几点建议,并将这些建议送交给总经理吴名,这是小唐对信息的加工。
3.通过上述事例,请你谈一谈信息整理工作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答: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整理工作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整理工作做得好,能让企业及时把握好商机,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在关键时刻,还可以让企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信息的贮存、信息的传递 【导入新课】
为了做好信息的处理工作,除了将信息的整理工作做好外,还必须做好信息的贮存和信息的传递工作,那么信息的贮存和信息的传递指的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两方面内容。
【讲授新课】
一、信息的贮存 1.什么是信息资料的贮存?
明确:秘书、秘书部门把已使用或尚未使用的信息作为资料入库贮存起来,叫信息资料的贮存。
2.信息资料的科学贮存主要要做好哪些工作? 引导学生看书思考并明确:
信息资料的科学贮存主要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分类 即对各种信息资料按一定的标准进行类别划分。
(2)著录 是对具体的信息资料进行如实的记载。一般按照一定的格式制成分类卡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填写,通常著录的项目有以下七项:
① 名称项,即信息资料的名称,包括正副标题、译文原名等; ② 著者项,即信息资料的制作者,包括合著者、翻译者、绘制者等; ③ 出版项,包括出版者、出版地点、出版时间、版次等。④ 稽核项,包括页数、成册数、图表、开本、字数、价格等。⑤ 附注项,包括附录、附注、补充说明等。
⑥ 提要项,简介信息资料的内容、科学价值、作者面貌、主要用途等。
⑦ 业务注记,指信息资料人员根据业务工作需要所作的特别记载,包括排架号、登记号等。
(3)建立贮存检索系统 可使源源而来的信息资料根据这个系统存放,需要时按类查找。(4)保管 这是指信息资料入库的存放和维护。
二、信息的传递
1.什么是信息资料的传递?信息资料传递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明确:将信息资料送达需要者手中,就是信息资料的传递。一般说来,信息资料的传递基本要求是:“多、快、好、省”。多,是指数量而言,要求在一定条件下传递的信息资料数量尽可能大,或者说在一定渠道中通过的信息尽可能的多;快,即对速度而言,指信息资料的传递特别要注意时限,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信息送达指定目标;好,是对质量而言,要求信息资料的传递准确可靠,防止失真;省,是对经济而言,要求信息资料的传递中讲求经济效益,以最少的费用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
2.信息资料传递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明确:(1)单向传递
即由信息资料的发出者把信息直接传递给需要者,如广播、电视、报刊、广告、新闻发布会,以及各单位发出的简报、报表等。
(2)相向传递 即双方在信息资料的传递过程中都向对方发出信息,共同参与传递过程。如各种讨论会、交流会,以及资料交换活动等。
(3)反馈传递
即信息资料的发出者根据接收者提出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信息内容进行传递。反馈传递所传递的信息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用度高,能避免无的放失的毛病。
3.我国具体的信息传递途径有哪些?
明确:(1)邮路传递 即由邮电部门采用邮件形式传递。
(2)电信传递 即通过电话、电报、电传、计算机网络等方式传递。
(3)新闻传递 即通过报刊、广播、新闻发布会等方式进行传播。
(4)面授或直接送达 如召开各类讨论会、交流会、派专人送达。重要信息资料 或距离较近者可采用此方式。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信息的贮存和信息的传递。信息的贮存和传递是有关联的。我们通常所说的信息的传递指的是空间上的传递,即通过一定的传递工具,经过特定的传递途径,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而信息传递还包括信息的时间传递。怎样使过去的信息保存到现在为现在所利用。又怎样使现有的信息能为以后所用呢?也就是信息如何跨越时间的距离传递下去?这就涉及到信息的贮存问题。信息的时间传递就是信息的存贮,是为了让有使用价值的信息克服时间的流逝而传递下去。
【课后练习】(投影)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信息资料传递的基本方式的是()
A.单向传递 B.相向传递 C.新闻传递 D.反馈传递 2.下列属于信息资料相向传递方式的是()A.电视 B.新闻发布会 C.各种讨论会 D.广告
二、简答题:
简要说明著录的七项内容。
第四章 辅佐决策
第一节 科学决策和决策程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决策和科学决策的相关知识,掌握秘书工作在决策中的主要职能工作。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在领导决策过程中,秘书人员应如何具体做好各阶段的辅佐工作。
德育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作为一个秘书,必须具备相关知识才能做好辅佐工作。秘书和领导必须互相配合。
教学重点:
1.决策和科学决策的含义。2.科学决策的四个阶段。3.秘书人员辅佐决策的地位和主要职能工作。
教学难点:秘书人员辅佐决策的地位和主要职能工作。教学方法:老师讲解为主,结合案例教学及活动课形式教学。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决策和科学决策的含义。教学难点:决策的特征。【导入新课】
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事情,都要作出一些决定。这个作决定的过程其实就是决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决策以及科学决策的有关内容。
【讲授新课】
一、决策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一)决策的含义:
1.广义地讲,决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狭义的将,决策是领导者的决定。
3、从词义来讲,“决策”可以指从思考到做出决定的整个意识活动过程;也可以指决定了的策略、方法。如:考生面临填报志愿问题、工厂如何安排生产问题等。
总之,决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需要、达到目的、改变环境而进行设计、选择和决定的意识活动及其成果。4.决策这一环节,上面连着目的,下面接着行动,是人类行为体系中双向循环中的一环。人们的实践活动,可以修正决策方案中不完善之处,而决策方案的实现则达到了制定方案的目的。
(二)决策的基本特征: 1.创造性:
决策都是从无到有。所以具有创造性的特征。决策既要以认识为前提,又与认识不同。(1)认识提供关于事物本来面目的画图,决策则提供安排和改变事物的蓝图。(2)认识求“真”,决策求“优”,对于同一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认识,而对于同一目的,却可以有许多可行的决策。
(3)认识所描述、所揭示的事物是既存的、现有的、或按事物的变化趋向将会出现的,这不以认识的结论如何为转移,而决策所指向的东西,是尚未存在的,有待与经过人的行动去创造出来。
2.目的性:每一个决策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制定的,因此决策具有目的性特征。3.边缘性:意识是活动的边缘,是人们从认识走向行动的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4.选择性:对于同一目的,可以有多种方案,可以从中进行选择,所以决策具有选择性特征。
5.主观性:如何选择,怎样选择,主观的因素很大,因此以认识为前提的决策就具有主观性的特征。
知识讲解后,让学生自己举例说说自己生活中的决策,并说说是否具有这些特征。(学生说,老师帮助指正。)
二、科学决策及其一般程序:
(一)什么是科学决策:
科学决策就是作出正确的决定。具体地说,科学决策是指人们为了一个特定的目标,根据客观条件的可能性,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科学工具和方法,对需要决策的目标诸因素进行准确计算和选优判断,然后作出的行动对策。其核心问题就是:从诸方案中择优作出科学决定,以进行最正确的领导和管理,即选优判断。
(二)科学决策的四要素:
1.决策者:是决策的核心。指承担决策责任的个人或集团。2.决策对象:是决策的基础。指被决定的问题。
3.决策机制:是决策的关键。指影响决策的各种条件,包括可供利用的决策依据与干扰决策的因素。
4.决策结果:是决策过程的效能体现。指决策活动的最终成果。让学生举例说明某一决策中是否具有这四个要素,并稍加解释说明。
(三)决策的科学性的高低,取决于决策机制的正确程度。科学决策的决策机制是主客观相结合的。
(四)科学决策的一般程序:
调查研究,发现问题; 价值分析,确定米表; 判断推理,拟订方案; 风险预测,比较论证;
可行性分析,局部试行; 效用分析,追踪调查; 制定计划,普遍实施。【课堂小结】
这节课介绍的内容都是一些有关决策的基本知识,主要是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下面的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重难点:科学决策的四个阶段。【导入新课】
上堂课我们给大家介绍了科学决策的一般程序,如果把这七个程序分为四个阶段,大家认为该如何分?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科学决策的四个阶段。
【讲授新课】
一、确定目标:
(一)确定目标是进行决策的重要前提。任何决策总要解决一定的问题,达到一定的目标,因此确定目标是第一阶段。
(二)正确的决策目标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可以先让学生举例说,老师最后总结。)1.目标内容的含义必须明确,不能模棱两可。
有的才能放矢,所以目标至关重要。目标的意思必须清楚明白,不能有歧义,不能模棱两可。
2.要有可以估量、计算的具体标准。没有具体的标准,目标就只能是模糊不定的设想和期望,也无法着手制定决策。
3.要确定实践目标的责任者。光有目标不行,还要有完成目标的人,没有人完成,目标就是空话,因此实现目标的责任者非常重要,不可缺少。
例如:每学期开学时,有个别同学在写新学期打算时,写每天学习十小时,晚上学到十二点等等,这些目标就不是正确的目标,因为它不是切实可行的。
二、设计方案:
(一)目标确定了,如何实现目标,必须精心设计一些方案。那么一份合格的方案至少应包括哪些内容呢?(让学生先讨论,老师启发。)
(二)每一份合格的决策方案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决策的依据。2.决策要达到的目标。3.现有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技术条件。
4.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5.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让学生举例说明一个案例,如开学计划,分析是否具有这些内容,有没有依据,是否符合情况,有没有具体的方法或者措施等,如果没有,错在哪儿,该如何修改。)
(三)决策方案设计的方法:
1.仿照法: 即模仿他人的或自己过去制定的方案来设计新方案。
2.组合法: 即以多种现成的方案为参照物,经过分割、抽取、归纳、综合,摘取各方案中的优点而组合成一种新方案的方法。
3.推演法: 从目的和条件出发进行推论演进,循着相关因素,一步步去寻找实现目的的最佳途径,从而制定出决策方案。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进行决策,然后让他们说出是如何决策的,用了哪种方法。也可结合书中的案例进行讲解。
(四)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多种设想,以便进行综合比较,择优选用。(2)方案设计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运用系统论的观点,考虑到各种因素。
(3)要考虑到具体措施的各个细节,要进行反复的计算、严格的论证和细致的推敲。(4)既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又要脚踏实地,正视现实。
三、评价选优:
决策方案的选择优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一个合理的选择标准,二是要善于运用科学的选择方法。
(一)合理的选择标准,应当包括以下三点原则:
1.全局性:决策应该站在一个全局的高度来衡量,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这是评价方案的根本原则,也是选择方案的首要标准。
2.可行性:即必要性与可能性的统一,要处理好“行千里路”和“自足下始”的关系,处理好整体与具体的关系,既不幻想,又能创新。
3.效益性:任何决策都是为了取得效益。离开效益,决策就毫无价值。这里的价值既指经济价值,也指社会价值。
这几点结合书中例子说即可。
(二)决策方案的选择优化过程中,较为科学的选择方法是———比较法。比较法就是将各种不同的决策方案放在一起,按照选择标准所确定的价值尺度进行比较论证,从中选出最佳者。
四、实施反馈:
决策方案的实施和实施情况的反馈,是整个决策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决策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主客观状况的变化,使既定的决策方案不可能继续实施,秘书应该及时反馈不断变化的信息,使决策机构和决策者准确掌握情况,以便进行追踪决策。【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给大家介绍了科学决策的基本程序,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秘书的辅佐决策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诸阶段为领导决策提供各种信息,设计多种方案和提出修正决策的建议。因此,只有深入掌握本节的内容,才能更好地学习下一节的有关知识。
第四篇:浅谈现代秘书工作的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
浅谈现代秘书工作的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
摘要
秘书这一行业已存在并发展了很长时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我国的秘书行业与国际接轨,现代秘书的概念开始更多地被提及。本文立足于现代秘书与传统秘书的区别,深入探究了现代秘书行业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传统秘书,现代秘书,职业特点,发展趋势 引言
最近几年,秘书界提出“现代秘书”的概念,相关论著也层出不穷,究竟现代秘书与传统的秘书有什么不同呢?笔者认为,从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统一、信息枢纽的传达特点以及工作中的辅助性这三方面,现代秘书的内涵和外延无疑比传统秘书更深入更复杂,更需要综合统筹的智慧和较高的专业水平。鉴于不同时期秘书的工作涉及的领域及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不同,新形势下的秘书工作十分考验现代秘书的素质与能力,我们有必要对这种现象加以探讨并促使我国秘书行业为之做出改变。以下先分析一下现代秘书工作的职业特点。
一、现代秘书工作的职业特点
1、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统一
传统秘书的职能范畴除撰写文书类算是比较技术性的工作外,其它的服务大多都是低层次的事务性服务,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有关文书的办理、整理、立卷归档,会议的组织、接待工作,办公室值班、信访工作、文件信件的管理、车辆调度,甚至还包括后勤服务等,秘书职业一度曾被社会公众看作是为领导办私事的、跑腿的、打杂的。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秘书行业与国际接轨,现代秘书理念呼之欲出。传统秘书的职能范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领导工作的实际需求,社会更需要有一定经营管理知识储备的秘书。因此,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领导工作的实际需要,秘书的职能范畴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现代秘书理论告诉我们,现代秘书的职能范畴是在传统的事务性服务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秘书的智能服务职能1。进而,本文认为,智能服务是用以区别现代秘书与传统秘书的根本之处,是现代秘书职能范畴中最高级的职能。在这项职能中,秘书需要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以信息工作为基础,参谋咨询上级领导及管理原则、会议决策等,统筹各方,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领导更好地解决问题。总而言之,智能服务是以辅助管理、辅佐决策为根本内容的。
有学者把秘书分为若干型,如秀才型、办事型、技术型、综合型等,笔者认为,现代秘书则应该是智囊型的,也必须是智囊型2。理由如下:
1、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现在许多日常工作和事务已经可以用电脑来完成,秘书不再需要进行手工式的劳动,而应该从事更复杂的智力活动如帮助领导提建议等。
2、秘书撰拟的信件或文件大部分都是属于指示性或指导性的,这些文件的主要内容来自于领导层的决策和指挥。秘书要想写好这些文件,领导层的决策活动就必须要参加,这样才能真正领会决策的内涵,也就是客观上要求秘书成为“智囊型”人才。
3、决策是领导层的高级活动,公司事业的进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决策。在这些重大问题上,秘书有必要也有责任帮助领导层出谋划策,设计方案并优化方案,如此才能够体现出秘书才能和作用。虽然并不是所有的秘书都必须是智囊型的,但是,作为现代秘书主体和骨干的如秘书长、办公厅(室)负责人、掌握信息和起草文件的秘书等,一定要是智囊型的。综上所述,现代秘书这一概念中,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统一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因素。
2、信息枢纽的传达特点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企业之间交流更方便,相应地,秘书工作的科技含量也就越来越高。21世纪的秘书行业,将是一个知识、信息高度密集的行业。秘书所从事的工作已不仅仅限于办文、办事、办会这样的一般事务性工作,而更多的是以信息为载体,将采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加工,然后提出预案,把做好信息工作作为参谋协调、催办督办的前提和手段,主动为领导决策降低风险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准确有效的信息是帮助领导制定科学决策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秘书提供的信息是否使用直接关系到领导决策的是否高明。由此可见,现代秘书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收集利用意识和信息服务能力。也就是说现代秘书的第二个特点便是信息枢纽的传达特点。作为信息枢纽,秘书利用信息来服务的能力
3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获取信息的能力。内部信息网络是秘书部门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另外,秘书还应建立并掌握其他常规的信息渠道,善于开发新的信息资源,以便准确、及时、系统全面地获取所需信息。
2、筛选信息的能力。作为秘书,对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并整理是一项必备的专业技能,这要求秘书能准确无误地识别、理解所采集到的信息的表层及深层含义,正确判断信息的价值与意义,全面衡量所获信息对领导决策产生的影响并把握好提供信息的顺序与程度。
3、预测信息的能力。这是一项较高层次的信息服务能力,它要求秘书人员在现有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及经验理性地判断形势发展,以提出更合理的决策建议。这项能力对秘书辅助领导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4、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指秘书对信息的调阅、储存、吸收、加工、传输和开发等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能对信息进行排序、归类整理和综合分析。
5、运用信息的能力。秘书获取、筛选和处理信息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运用信息,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是秘书的服务能力的综合体现,秘书在获取和处理信息之后,运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加入一些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合理适当的渠道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他人,与他人进行共享、交流和研讨。如果一个秘书对信息的运用能力很强,他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时便可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完整性和针对性,为领导科学决策添加保障。
3、工作中的辅助性
在传统的秘书职业中,秘书只是被动地帮助领导处理一些一般性事务,但现代秘书的概念中要求秘书工作从被动辅佐职能向主动配合职能转化。辅助性是与主导性相对的。我们可以从管理系统来讨论,无论何时,领导是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的,属于管理决策的中心;秘书部门则属于从属者,其各项活动都是为了给领导中枢和领导层的工作创造各种方便条件,都是为了保证领导层能够顺利地开展工作。也就是说,秘书和秘书部门不能脱离领导而单独存在,其具有明显的辅助性功能4。秘书工作中的辅助性突出表现在:首先,领导工作就是秘书工作的导向,领导工作涉及到哪个领域,秘书工作就要延伸到哪个领域;第二,领导层的各种会议都需要有秘书参加,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秘书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他们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但他们只有发言权,没有表决权,更没有决定权;第三,秘书必须按领导的决策和指示精神来处理事务,绝不能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更不能背离领导的意图和指示精神自作主张。秘书工作的辅助性,可以说是秘书工作最根本的职业本质之一。在管理活动中,我们可以把领导管理工作视为主导系统,把秘书工作视为辅助系统,我们都知道,主导系统运行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辅助系统的运行效率来决定的。所以秘书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秘书的主动配合职能体现着秘书的工作能力,更体现着秘书从业者的综合素质。
现代秘书可以为领导提供如下范畴内的主动性服务5:
1、主动辅助决策。秘书可以主动提供决策参考范围,主动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收集决策目标所处环境的各种信息资料,比如法律政策信息、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以及理论依据和经验依据等;主动并适时、适地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出意见、建议供领导参考,充分体现秘书的参谋作用。
2、主动提供相关信息。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不同媒介、载体、途径,主动收集与活动有关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并时刻准备好为领导提供信息。在文书工作中,应主动催阅、催退,并主动将办文结果向主管领导和来文机关汇报。在查办工作中,对一些无人过问或办理不力的问题,可以根据自己看到、听到、查到的资料整理后主动向领导提出,经领导批示后进行查办工作。在查办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完善之处应主动进行智能加工,找出原因,提出意见、建议,提供解决方法、措施,以供领导参考选择。主动辅助是现代秘书职能的一大体现。可以这样说,秘书被动性的工作做好了,只能是一个称职的秘书;如果能主动地提供服务,那他就是一个优秀的秘书。
6现在中央领导明确要求政务秘书领域的秘书要当好参谋和助手。他们不仅强调了秘书的助手作用,更强调了秘书的参谋作用,并把“参谋”的位置放到“助手”之前,这是新时期领导同志对秘书职业提出的新要求。在企业秘书这一领域中,领导者更需要秘书作为参谋来提建议,因为企业管理者很难有很多渠道来获得真诚的参谋意见,那么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企业管理者就更需要水平高、能力强的秘书部门来做好参谋的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推动企业发展,增强本企业的竞争力。
二、现代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
1、工作职能范围的扩大与细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秘书人员的从业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其工作职能范围也不断地扩大。现代秘书工作的主要职能大致有四点:工作的助手、决策的参谋、信息的耳目、材料的加工厂7。也就是说秘书工作将由传统的办文、办会、办事更多的转型为智能服务。另外,秘书还可以提醒领导不断学习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知识,比如有关新时代经济发展形势分析的言论、观点、政策,力求让领导熟悉并运用相关规则来指导实际工作,做出科学决策。现代秘书的职能不仅是帮助领导解决一般性事务,更应该是帮助领导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
现在社会上,一些个人、单位也开始聘请秘书从事专门的翻译工作、文案工作或者与其行业相关的技术协助工作及私务性的服务工作如私人助理等,特别是随着办公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秘书逐渐地由“助手”、“参谋”向“发言人”的方向发展。例如许多企业在招聘秘书时明文规定要求有“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甚至有规定“秘书负责员工的招聘和辞退”,足以看出现代秘书工作职能范围的扩大与细化。
2、工作职能的强化
我国传统秘书以调研信息、上传下达、督促检查、综合协调为基本职能,然而,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许多新兴产业和行业门类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并蓬勃发展。行政手段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控制论、信息论等被广泛地引入各种行业组织的管理系统。管理手段和领导方式的变革已刻不容缓,相应地,秘书工作也要全面反映时代的变化,并在理论与实践上适应这种变化,与领导层保持高度协调一致。秘书工作职能的强化是秘书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这集中表现在:一方面 ,一些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纷纷设置具有参谋职能的秘书部门,如政府各级办公厅的研究室或调研室,专门负责研究相关政策法规并提出可行性工作分析。提供政策法规解读、设计方案、统筹个活动单位、策划并执行公关活动、预测未来走向等,都是现代秘书职能中智能化服务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秘书职能中的突出特色。
秘书职能的强化不只是指秘书工作深度的拓展,更是对秘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代秘书职能要求秘书要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记忆能力,科学的创新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广泛的社交能力和很强的操作能力8,另外,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较高的法律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
3、秘书工作中性别比例平均化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公关型”秘书人才供不应求,因为女性秘书在沟通协调、公关等方面比男性秘书有优势,从而形成秘书职业女性化潮流。笔者认为,秘书部门应拥有男女比例均衡适当的秘书人员。科学表明,男性逻辑思维能力较强,适合于从事活动范围大、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方案设计、联系工作等;而女性秘书大都耐心、细致、责任心强,交际能力、语言能力优于男性,较适合于从事接待、公关协调、会议组织、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等。因此,秘书工作中性别比例平均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三、现代秘书职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我国发展中的现代秘书职业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秘书工作职责界限不清、对秘书专业技能和工作水平没有明确的要求、秘书来源不规范等。要想实现秘书行业的长远发展,我们就要努力解决类似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规范秘书的职业地位, 提高社会对秘书工作的认识。
2、确定统一的秘书资格及水平划分标准。
3、建立与社会实际需要相适应的秘书职业教育体系。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我国的秘书行业正逐步完成职业化转型。秘书的职业范围更加广泛细致,职业技能水平要求更高,同时秘书行业的发展带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我们期望着秘书工作的领导者及同行们携起手来, 共同努力, 推动秘书工作早日步入职业化轨道。参考文献
1.杜立新.对现代秘书与传统秘书的比较分析 2.董汉庭.现代秘书的特点及作用
3.李玉芬.现代秘书工作的职业特点与发展趋势 4.李玉芬.现代秘书工作的职业特点与发展趋势 5.杜立新.对现代秘书与传统秘书的比较分析 6.周争艳,王静.秘书职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7.周争艳,王静.秘书职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8.姜玲.现代秘书与传统秘书的比较分析
第五篇:现代人力资源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发展趋势--时代的挑战
人力资源发展管理简单地来说就是做识人、选人、育人、用人的工作,而企业管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由此可知,人力资源发展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人力资源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21世纪的日益临近,在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形态甚至社会结构形态正在或者已经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即从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转变。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这一概念向人们表明了知识与信息的吸收、处理和应用在创造新的价值和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时代。
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无疑是一种战略资源,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而在知识社会,战略性资源则为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认为,在新的社会中,关键的战略资源已转变为信息、知识和创造性。管理大师德鲁克断言: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工业,这个工业向经济提供生产需要的重要中心资源。
构成人力资源发展管理或人力资本的并不是人的数量,构成人力资本的核心是劳动者的健康状况、价值观念、知识存量、技能水平。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投资的结果。在现实社会中,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是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发展,因此可以这样说: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源发展的产物。正是如此,人力资源发展在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说明了人力资源发展的性质;探讨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假设;分析了人力资源发展的时代挑战;研究了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目的;最后说明了人力资源发展的现代趋向。
一、人力资源发展的价值前提与假设
人力资源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产生与发展,与我们这个时代环境的变化有关系,同时也是基于对人的本质的某些先决条件的假设和基本价值为基础。因此,要理解人力资源发展,须了解这些基本的价值及其假设。HRD在理论和实务上的基本假定有下列数项:
1、人的价值 基于生物的法则和法律的规范,每个人都有其权力和价值,而个人的价值也超越法律条文的叙述。对每个组织而言,每个成员对组织都有其贡献。
2、人是资源 人是资源,而且是统合组织其他资源的关键枢纽。
3、人的作用的多样性 在组织和管理中,个人远远不只是一种生产和资源因素。他们是由许多组织构成的社会系统的成员;他们是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他们是家庭、学校、政党等各种组织的成员。他们发挥不同的作用。作为社会系统中的成员,他们又相互发生作用。
4、人是多样的 人们不仅起的作用不同,而且他们本身也是各不相同。他们有不同的需要、态度、志向,不同的知识、技能和不同的潜能等等。这就是说人是复杂人,而不仅仅是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或者其他单一类型的人。
5、人是发展的人 人并非是固定不变的物体,而是变化发展的实体。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外在的干预措施改变自己。
6、人是完整的人 如果我们不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是单独考虑不同的特征,如知识、态度、技能或个性品质,我们便无法认识人。对人的运用因由工作说明的专长加以运用,转为将其视为整体和完整的人加以运用。
7、人的尊严的重要性 管理必须实现组织的目标,目标实现是重要的。但是,实现目标的方式和方法必须不能侵犯人的尊严。人的尊严是指人必须受到尊重,而不论人在组织
中的地位如何。
8、人的潜能 绝大多数人能够运用更多的创造力、责任、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超过了他们现在所任工作的要求;在现有的工作环境下,大多数人的潜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9、领导职责 领导人员的基本任务是设法利用未开发的人力资源。他必须创造一种环境,使其成员能够以人类本性进行活动,并提供充分发挥潜在能力的机会,使在其中工作的成员都能尽力作出最大的贡献。
10、学习需求 学习是每个物种生存的本能。学习本身是一项历程,其中包括了持续的刺激与反应,经由行动的转化、重组与整合,使我们可以反复地验证生活经验,并从经验中能不断地修正自身的行为,使其行为不仅能符合社会的期待,而且能适应社会的变迁。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动机。
11、持续的学习需求 学习不是一劳永逸的,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多样化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12、HRD的范围 HRD的范围并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其范围包括更广泛的领域,特别是行为科学、学习理论、教学科技、人际互动等都对HRD发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人、工作、学习和组织间的交流和互动,都属于HRD的范围。
二、人力资源发展的时代挑战
人力资源发展是80年代出现的并日益受到全世界重视和关注的一个领域。它已经被全世界的政府、企业和各种组织作为发展的新战略,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武器。人力资源已成为发展的新宗教。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变化。具体分析,导致人力资源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革命与知识社会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就知识增长的速度而言,今天出生的小孩到大学毕业时,世界上的知识总量将增加4倍。当这个小孩到50岁时,知识总量将是他出生时的32倍,而且全世界97%的知识都是在他出生以后才研究出来的。与此同时,科学与技术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突出地显示出它们的威力和潜在力。科学和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跃进。科学发现与大规模地应用这种发现之间的时间距离也在逐渐缩短。人们把照相术原理付诸实践花了112年的时间,而太阳能电池从发现到生产只相隔两年。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人将落伍,这条规律不仅仅适用于学者或科技人员,而是适用于一切部门的所有人员。在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都将面临着:知识和技能的过时,大量的未知的知识,适应新知识和技术,知识和技术的不断更新,终身教育等。
2、信息社会:劳动与职业的变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特征之一在于劳动日益智能化(intellectualization),也就是讲劳动者不再只是直接处理劳动对象,而且还要处理有关生产过程的不断变化的信息。据统计,在美国,属于信息性的职业在1950年只有15%;1980年已超过60%;而到2000年则有将近80%的职业属于信息性的。在农业社会,大多数人在田地里干体力活;在工业时代,他们照看机器;在信息时代,他们则处理信息与知识。这样,就不得不考虑每个劳动者的知识结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问题。据预测,从现在到2000年,75%的职业都是“新”的,也就是说,没有人能够详细了解他将来从事的职业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因此,那种传统的和狭隘的职业培训已变得过时,只有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才能适应动态社会的需要。
3、人口的增长和变化
人口的增长是目前大多数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总人口1950年为25亿,1980年为44亿,2000年将达到62亿。由此可见,全世界的学习需求到2000年将大大地增加。同时,在许多国家,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考虑到成人人口增加、平均寿命延长,社会老龄化问题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数量大,同时质量也堪忧。据联合国统计,当今全世界15岁以上的人口中,有四分之一以上是文盲。据统计,在中国有1、8亿文盲、半文盲,而且还未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在中国劳动力就业人口中,有60%左右的属于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任务就十分艰巨。在此情况下,传统的教育制度不再具有那种应变性。为了确保人们能够得到日益增长的知识以及各种训练,只有通过大规模地求助于传播知识和提供训练的各种手段和媒介,才可能实现。
4、经济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挑战
近年来,人们对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的相互作用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的前景,是受经济状况的影响的。经济发展中的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以及出现严重的财政紧缩,尤其是人力资源投资经费的紧张,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形成了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来源于: ?如何满足以几何速度扩张和变化的要求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力资源投资的增加与财政拮据之间的矛盾。对人力资源开发预算的增加,将取决于各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国家将人力资源开发放在何种优先地位上。
失业与就业问题。失业将是许多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在发达国家,服务部门的持续发展―这常常伴随着从事工业劳动力的相应减少―并将继续下去。同时,经济发展对新的职业的需求将会扩大。据国际劳动组织(ILO)的统计,全世界工作人数在本世纪末将达到25亿。这就意味着:人力资源的开发如何与解决失业人口问题相联系,以为未来劳动力的就业与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加。如果说在工业社会人力资源的教育与开发只是一种陪衬的话,那么在现代信息社会,人力资源的发展就成为一种推动力或基础;另一方面,时代的发展也为人力资源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问题,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回应。
三、现代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趋势
随着国际社会对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地位认识的不断强化,人力资源发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以及人力资源发展工作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展开,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人力资源的发展无论在观念形态上,还是在实际行为上,都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这些趋向反映了世界范围内人力资源发展方向的基本趋势:
1、人力资源投资观念的确立与人力资源开发投资的增强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经济性资源,它具有资本属性,又与一般的资本不同。它作为一种资本性资源,与一般的物资资本有基本的共同之处。资本的共同属性表现在:(1)它是投资的结果;(2)在一定时期,它能获取利益;(3)在使用过程中也有损耗或磨损。人力资源同样具有这三种属性。首先它是投资的产物。传统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一点,甚至错误地认为它是自然形成的同质资源。事实上,人力资源确实是社会和个人投资的产物。人力资源的质量完全取决于投资程度。一个人的能力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能力获取的后天性是最主要的。一个人后天获取能力的过程,便是接受培训教育的过程,教育培训就是一种投资。可以讲,人力资源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的基本条件。现在,人们已经普遍认为: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是一种投资,而不是一种消费。
在当代世界,“投资于人力资源并使之优先发展”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战略共识。在工业发达国家,培训费用在过去10年间一直是政府支出项目中增加最快的一项。许多国家尽管受到财政的压力,但仍试图不断加大人力资源投资的强度。在发达国家用于人力资源的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为6、5%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为4%,世界平均水平
为5、7%。“投资于培训”已成为许多企业和公司的投资重点。当日产汽车公司在美国田纳西州开始经营时,在工厂开工之前,它花了6300万美元培训约2000名工人,每个人培训多达3万美元。美国伦纳德公司每年用于每位员工的培训费用达1000美元。
2、终身学习和培训的确立
在当今世界,知识、技能、价值观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学习已经不是人生某个阶段的事情。在处于不断变化的新信息社会中,我们不能期望受到一次教育就一劳永逸了,现在没有一种知识或技能可以终身受用。教育与培训第一次真正成为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贯穿于,人的一生过程,其目的和形式必须适应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需求。
3、培训教育的制度化与法制化
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终身教育”等现代人力资源开发观念的影响下,培训教育作为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法制化与制度化的轨道。
如美国,早在1938年6月24日,总统颁布了7916号行政命令,规定联邦文官委员会掌管联邦政府雇员训练事宜。1958年7月正式颁布《政府职员培训法》
(The Government Training Act)。该法令规定了训练的宗旨在于加强行政效率;该法适用于联邦一切公务人员。70年代末,美国又颁布了《成人教育法》,提出法案的目的在于“使所有的成年人都学到为社会服务所需的基本技能”,“以使他们成为更能受雇用、更有才能和负责任的公民”。
法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培训的制度化运作,形成了考试、培训、晋升的完整制度。法国公务员法规定,各官厅、各机关无论在任何场所,必须对所有合格的公务员确保其研修与依序编入上一级的便利。又规定A、B、C三级的官员采取竞争考试,在考试后,很多公务员 特别地位法规定不能正式任命,必须通过一个实习阶段,根据实习成绩决定是否正式任命。实习可能在工作岗位上,也可以是在学校实习,即实习与培训结合,如法国国立行政学院。政府为适应训练需要,创立了专门的学校,这类学校一方面是公务员考试录用机关,一方面又是公务员培训机关。1978年,法国通过法令规定了各企业应提供培训经费(工资总额的2%),而且确立了带薪培训休假制度,任何工人都有要求脱产培训的权利。日本公务员法规定,人事院及各部部长,对公务员工作效率的改进与发展,应制定研修计划,此项效率改进计划,与考绩列入同一范围之内,目的在于培养初任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知识及适应性;维持并增进执行职务的能力;赋予晋升、监督的能力;培养行政官员。1956年建立行政研修制,1959年人事院设置公务员研修所,作为行政研修的常设机构。1979年日本政府颁布《职业训练法》,该法第一条规定,该法的“目的在于同雇用对策法相结合,共同开发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所需要的能力,通过充实职业训练内容,普及和加强职业训练及技能鉴定,以谋求劳动者职业的稳定和地位的提高,并有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学习性组织的建立
传统上,人们更多地将组织视为一个工作场所、利润生产中心、或控制管理的场所。在技术、知识、环境日益变化今天,人们越来越感到传统组织观的过时,而提倡学习性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美国《财富杂志》(Fortune Magazine)认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乃至以后,最成功的组织将是学习性组织或知识创造的公司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ies)。学者丹尼尔.托宾(Daniel?R?Tobin)认为学习性组织最大的特点在于:接受新观念的开放性;具有鼓励并提供学习与创新机会的文化;具有整体目的与目标。另一些学者认为学习性组织的基本特征在于:学习意愿强;强烈地效力与新知识传播;敏于学习组织环境外的新知识。学习性组织反映了当今世界组织与知识和技术变化的适应,换言之,学习性组织的观念强调知识、科学、技术对组织的重要性,并
倡导组织作为知识创造中心的作用。
5、培训形式与方式的多样化
在培训方式、方法上,无论是公共组织还是私营组织,皆本着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向:
在体制上,趋向于集中化的控制(政策和法律),散性的管理。如美国改变集中化的培训体系,将培训权力分散于个州和地方政府。1983年的“就业与培训合作法”,进一步将培训权力下放给地方和企业,联邦政府只起协调、指导和资助作用。使之更趋于符合市场要求、适应多样化的培训要求。
培训方式多元化。包括国家专门培训教育机构的培训、委托培养、自修、职业指导、研究员制度、业余培训、现场培训、岗位轮换、工作扩大化等。
企业与教育界的联合。企业界与教育界共同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进行合作,供需双方协调。英国斯温登大学从1985年起开办“公开学习中心”,向个人和公司开放,他们可以按小时为单位购买学习时间。学校日趋企业化,并试图成为“企业家精神的孵卵器。”越来越多的公司也建立起自己专门化的教育机构。
6、培训的信息化与手段的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对 教育培训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信息处理技术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促使教育培训更具好的前景。差不多所有的国家,计算机在培训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资源管理、政策分析、资料处理、模拟教学等发挥了作用。当然,信息技术运用于培训教育之中是否能取得成效还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具备用于开发必要的硬件以及更为重要的软件的开发及投资;拥有操作这些新技术的合格人员;教师、管理部门与技术人员的合作;保证存储信息的质量等等。对于新技术运用的前景,有人认为未来的培训教育将完全“非机构化”,即学校和培训机构衰落,有人认为则不可能。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视听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将日益在培训与教育中发挥作用。
7、人力资源发展培训的职业化
如今,随着培训被作为实现各种发展目标和组织目的的强有力手段被人们的普遍接受,以及培训活动的广泛展开,培训的职能在公、私组织中日益专门化,培训工作日趋职业化。这主要表现为:培训已发展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已发展了一批专门从事培训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培训专家,并以高超的培训知识获取了权威;实施培训已得到社会的认同;职业化的组织已经建立;发展了培训的职业标准,并逐步形成了培训的职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