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2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时间:2019-05-14 05:2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2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2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篇: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2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2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基础达标测试】

(总分100分 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当前,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的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相称。这一现实决定了我国必须()

A.用先进文化引领我国经济建设的方向 B.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 C.把文化振兴作为提高国际地位的关键 D.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种文化自信来自于()

①对时代发展潮流的深刻把握 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③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④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的深刻把握,同时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故入选。③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是文化自觉的表现,而不是文化自信的来源,故排除。解答本题,对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有明确的理解和把握。考点:文化自信

3.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①善于学习、吸收、借鉴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③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答案】D 1 考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在中华文化最衰微的时候,我们很多民族精英依然为中华文脉的绵长和深厚而非常骄傲。林语堂说:—个国家能混过上下五千年,无论如何都是值得敬仰的。林语堂的这番话告诉今天的我们要有()A.文化创新 B.文化自信 C.文化自觉 D.文化传承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个国家能混过上下五千年,无论如何都是值得敬仰的”这其实我们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故选项B 正确。上述语言与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承、文化自觉的内涵不符,故排除选项ACD。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城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需要()①积极借鉴外来文化 ②杜绝外来文化的影响 ③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④把培育“四有”公民作为根本任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考点:精神文明建设

6.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建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进而形成了一股崇德向上的强大力量。该地的成功经验表明,新农村文化建设要()A.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农村通俗文化 B.继承农村传统习俗,提高农民道德修养 C.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农民文化权益 D.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错误,新农村文化建设应该支持健康有益文化,但不能抵制农村通俗文化,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农村传统习俗有精华也有糟粕,并不是所有的都要继承,故排除。C选项观点错误,保障 农民文化权益需要通过积极发展文化事业,而不是文化产业,故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从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故入选。考点:文化建设

7.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以下选项属于发展科学技术的是()①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②坚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重 ③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考点:精神文明建设

8.南京市博物馆免费开放8年,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请你为南京市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活动确定一个合适的宣传标题()

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B.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C.变革文化传播方式,促进南京精神文明建设 D.大力发展大众传媒,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南京市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活动,说明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是文化产业,A不对,B符合题意。C中变革文化传播方式,与题意不符。D中大众传媒,题干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发展文化事业。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关键是要()

A.加强对文艺市场的监管 B.汲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C.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D.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文化创作是存在一定不足,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这启示我们要注重文化的创新,突破文艺创作的瓶颈,所以答案D符合题意,B、C属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解决的是怎样创新的问题,与设问不符;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市场的缺陷,故A与题意无关。因此,答案选D。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10.文化部部长蔡武于2014年2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称,2014年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文化扶助。要推动文化惠民工程与群众的需求对接。这有利于()①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不断提高我国的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 ③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④促进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1.某社区大力建设“墙门文化”,培育了“阳光8号服务队”、“爱心超市”、残疾人“梦工坊”等26个特色社会组织,打造了15个优质公益项目,使原先脏乱差的老社区焕然一新。从中,我们领悟到()A.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B.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领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C.发挥文化对社会的导向作用,提高社会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D.积极打造网络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打造公益项目,属于文化事业,不是文化产业。某社区大力建设特色社会组织,打造公益项目,使原先脏乱差的老社区焕然一新,体现了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领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B符合题意。C中提高社会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不符合题意。D中的网络文化,题干没有涉及。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2.清康熙年间,福建按察使于成龙以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和清廉俭朴的操守,战胜了重重困难,救无辜于囹圄,使一方百姓安居乐业,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B.把传统廉政思想作为修廉的根本 C.要树立廉洁文化的自觉性 D.要坚守传统的名节观和价值取向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13.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从今年9月起,北京市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由现在的6至8篇增加到22篇,要求学生诵读,体验其中的音韵美。此举能够引导学生()①积淀国学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②弘扬民族精神,抵制外来文化 ③固守传统文化,丰富国学内涵 ④感受古文魅力,树立文化自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北京市将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增加古典诗词的篇数,要求学生诵读,体验其中的音韵美。此举能够引导学生积淀国学底蕴,提升人文素养,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①④正确;②中的抵制外来文化做法不可取;③中的“固守”说法错误,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该题选C。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性、文化自信。

14.费孝通晚年提出“文化自觉”论。他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的共处原则。下列对“文化自觉”理解正确的有()①是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基础 ②主要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③可以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④包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和学习他人文化的长处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B 考点:文化自觉

点评:本题考查了文化自觉的知识点,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15.近期在多地开展的“我是公民”主题活动引起了广泛反响。开展这一活动旨在唤醒每个人的公民意识,“践行责任,拷问良知”。这项活动的开展是()A.我国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B.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形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各地开展‘我是公民’主题活动旨在唤醒每个人的公民意识”,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创建活动,故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思想道德建设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故A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培育“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故C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B项不合题意,亦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明确思想道德建设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培育“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6.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迈进。(1)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2)谈谈你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为什么要走这样道路? 【答案】

(1)①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②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

③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一条建设先进文化之路;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是一条强基固本之路;是一条以人为本之路;是一条改革创新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考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7.仁爱孝悌,传承祖宗古训;重学尚贤,突出文脉相继;科普教化,增强村民素养;民俗表演,彰显文化底蕴;白话故事,凝聚价值取向;热歌劲舞,展现时代气息——意在满足村民的多样文化需求,引领乡村核心价值理念的文化礼堂在浙江遍地开花。面对快节奏生活对乡村的影响,文化礼堂以休闲娱乐文化活动让人放松心境;面对开放社会给乡村带来的人伦文化负面冲击和价值冲突,文化礼堂起到了价值重建和引领的重要作用。乡村价值引领是文化礼堂建设的关键,它能让村民在此精神家园里丰富精神生活,构筑精神支柱,坚守乡村的精气神。

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关知识,阐述乡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意义。

【答案】

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乡村文化礼堂建设有利于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乡村文化礼堂是村民教育、农技普及和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阵地,丰富村民精神生活。

③文化礼堂建设,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利于培育乡村文明风尚。

精气神,乡村文化礼堂建设必须抓住乡村价值引领这一关键内容,来提升文化礼堂建设的整体功效。

考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能力提高测试】

(总分100分 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为此,我们应该()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坚持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我们应该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而不是坚持指导思想多元化,故排除。为建设文化强国,我们应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③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目前,全球有232项代表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我国的针灸、端午节、书法、剪纸、京剧、珠算等都在列。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众却缺乏应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此,我们应当()

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②立足实践推陈出新,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肯定自身文化价值,防止外来文化介入

④坚定自身文化生命力信念,减轻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考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文化既有“魂”,又有“体”,核心价值观是“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体”。“魂”与“体”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改革发展之中,目标就是“强魄健体”。下列有利于“强魄健体”的措施有()①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 ②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设施

③奏响大众文化这一主旋律 ④推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故排除。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奏响主旋律是指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故排除。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设施属于发展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有利于“强魄健体”,故题肢②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全国各地陆续免费开放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这一举措意在()A.展示人类文化遗产,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B.扶持公益文化事业,转变文化消费方式 C.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文化市场 D.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答案】D 考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2015年江苏省启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将以“三下乡”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文化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这些活动是因为()A.教育是实现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B.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C.精神文明创建可以培育文明风尚 D.这些活动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错误,教育是实现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不是重要手段,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通过参与实践和教育活动形成的,而不是自发形成的,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开展上述活动的原因在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可以培育文明风尚,故入选。D选项观点错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故排除。

考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6.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下列选项能展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是()

①我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四百多所孔子学院 ②某社团倡议抵制西方文化并拒过西方节日

③我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④某市政府在广大农村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考点:文化自信

7.要始终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保持高度的价值观自信,充分展现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真理力量,强化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引领作用,更好地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保持高度的价值观自信()

①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

②才能凝聚共识,防止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 ③才有执着的坚守和自觉的践行

④才能在思想意识多元背景下消除公民价值观的差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思想活动的独立性是现实情况,而不能防止,故排除的;题肢④中的“消除”说法错误,故排除。保持高度的价值观自信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才有执着的坚守和自觉的践行,故题肢①③正确,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近年来,多位明星艺人的劣迹被曝光。他们屡屡违法失德,除了自身法律意识淡薄、道德修养有待提升以及圈子文化影响等因素外,部分公众和媒体的“审丑”心理和过于宽容的态度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要解决此类问题,国家应()

①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②主导文化市场,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④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满足大众各种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9 考点:精神文明建设、大众文化

9.下图反映了近年来,安徽省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以“践行核心价值,打造好人安徽”为主题,努力把好人“盆景”打造成道德“风景”,进而推动实现从“安徽好人”到“好人安徽”的转变。这有利于()

①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②发展先进文化,占据文化生活主导地位 ③建设文化强省,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④改革文化体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上述材料是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主流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故题肢②③符合题意;题肢①说法过于笼统,不能准确表达主旨,故排除;题肢④说法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0.2014年9月至12月,首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以“享受文化,美好安徽”为主题,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注重实效、惠民惠企”为原则,走出了一条符合安徽实际、促进文化消费的新路子。该活动的举办是()

①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②激励文化消费行为的内生动力 ③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保证 ④打造文化消费品牌的长效机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10 考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11.2014年12月19日,权威解读当代中国核心话语的“中国关键词”多语平台在京发布,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等5个专题的首批77条核心词汇的权威解读和阐释以中、英、法等7个语种同步发布;24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首批术语发布,包括“道”“气”“仁”“义”等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特征与思维方式的81条术语发布。上述做法()①目的是宣传中国的语言文字,提高汉字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②是创新对外话语实践,传播中国声音的有益尝试 ③有利于增强文化信心,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④有利于阐释“中国道路”,输出“中国模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上述做法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宣传中国的语言文字,提高汉字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材料未体现输出“中国模式”,故排除题肢④。题肢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文化创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12.2014年6月23日,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正式出版发行。《读本》中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下列关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③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④是由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A 考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3.湄洲市今年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荣誉称号,文明城市创建迈上了新的台阶。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利民工程、实事工程,要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市 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也提升了城市形象。这表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

①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②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③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共建共享 ④把城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措施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是亿万人民群众参加的实践活动,最终还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

14.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如何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简单地说就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需要()①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坚持开放包容、继承创新

③不搞文化复古,需要全盘西化

④坚定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15.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主要围绕读书看报、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观赏电影、观看演出、参加文体活动和免费使用公共文化设施等提出了具体的项目、内容和指导标准,明确了服务范围、程度和质量要求。免费使用公共文化设施()①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的经济价值 ②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③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

④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精神文明建设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免费使用公共文化设施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不是文化产业,②④适合题意,排除①③;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精神文明建设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6.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让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如何实现文化强国之梦? 【答案】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③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机制体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④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

⑤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⑥发展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生产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每点5分,任意4点即可。)

考点: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化强国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养老”标志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彰显着老龄群体的精神需求和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呼唤。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等活动的实施,促进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丰富了农村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过,总的看来,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仍然比较匮乏,老人休闲娱乐方式比较单一,除了看电视,就是打牌,偶尔去集市逛逛。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先进文化的相关知识,谈一谈我国应如何帮助农村居民实现“文化养老”?(16分)

(2)目前,“文化养老”已成为网络上的热点话题之一。某网站版主发出了“文化养老,人人有责”的主题帖,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广泛关注。请你运用个人与社会的相关知识,点赞,并参与评论。(4分)【答案】

(1)①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尤其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上创新,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或大众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4分)。②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大投人力度,继续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鼓励引导文化产业发展(4分)。③发挥人民群众作为文化创造主体的作用,立足于农村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农村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4分)。

④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风尚(4分)。(以上均为合理答案,但满分不超过16分)(2)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能产生能动的影响。为“文化养老”建言献策,做“文化养老”活动的志愿者,为老年人参与文化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与帮助等,只有人人都行动起来,“文化养老”活动才能真正深入开展,惠及民生。(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考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二篇:政治课件:2013年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2.5《文化创新》(新人教必修3)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第五课 文化创新

高考典题回顾

例(2010·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答案: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优秀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解析:本题只是结合材料,因此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的继承等知识。思维互动启迪

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考点归纳

考点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文化创新属于理论创新,任何理论创新都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考点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文化创新的作用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不断繁荣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考点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就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2.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重点分析

1.正确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①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因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③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先进文化的发展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特别提醒] 注意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不同。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只能是社会实践,这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从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角度讲,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二是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讲,要吸收、借鉴其他各民族文化优秀成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发展新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不断繁荣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2)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①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生活资料,为人们从事一切文化创造提供了物质前提,如果没有物质生活资料,文化产品的创造活动就无法进行。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由于实践是文化创造的基础,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构成了人类精神财富的原料和半成品,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对此再进行加工、整理,才形成了精神财富。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人都无法创造出精神财富。③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这是指两种情况:一是劳动群众创造的物质成果总是凝结着人们的各种智慧,因此,这些物质成果也是一种精神财富;二是指某些精神财富就是一些劳动群众在实践中直接创造出来的。

易错明辨

1.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明辨] 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是单向制约关系。(×)[明辨] 二者是双向制约的。

一方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基础和根本途径;另一方面,文化创新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是基础性、决定性的;而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3.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明辨] 人类在改选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失去源泉,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新的源泉。

4.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明辨] 此观点是不科学的。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观点看到这一点是正确的,但是文化创新还有另一个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5.文化创新的渊源与源泉是一回事。(×)

[明辨] 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且又是唯一来源,亦称为新文化的本源。

6.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明辨] 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考点训练

1.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原生性信息资源大量涌现,出现大量的“虚拟文化资源”,如网络动漫、网络游戏、虚拟艺术创作等,以网络化为形式的当代信息革命,为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成果带来了全面创新的形态——网络文化。这说明()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社会实践 答案:C 解析:网络的迅速发展属于社会实践,网络文化是一种创新的形态,故材料指向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选C项。其他选项观点都没有正确反映题意。

2.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积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天下妙士,必有妙眼,渠见妙景,便会妙手写出来„„无他,只因他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也。”这段话表明()A.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B.艺术创作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社会实践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来源 D.艺术创新要通过偶然把握必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艺术创新的源泉和途径,“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积累”,金圣叹的评论说明社会实践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来源。故答案选C。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3.欧洲文化经历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神学垄断时期。人跪拜于上帝面前,不能有任何的创新思想,文化发展极其缓慢。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大师们不满于中世纪的沉闷、枯燥,转向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寻找艺术创作的灵感,以无比的创新激情创造出人类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文化时期。以上历史史实充分说明()①文化创新对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至关重要 ②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创新 ③失去创新能力的文化,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④文化创新的过程也是文化交流的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③分别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文化创新的意义。④强调的是文化创新与文化交流的关系,与题意不符,排除。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 考点归纳

考点

四、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什么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创新的过程。具体说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第二,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身的长处。不同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中,经过综合创新,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创新史,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交互融合、不断创新的历史。

(2)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这是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和国家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2)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即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大胆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重点分析

1.正确认识文化创新的原因与途径

(1)原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途径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能离开传统而空谈文化创新,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进行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要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2.正确理解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2)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文化交流,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文化借鉴,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文化融合,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3)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中,要处理好不同文化间的差异、竞争和合作的关系。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

(4)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汲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相对独立性。“为我所用”,就是辩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应高度警惕文化殖民主义,防止西方国家以文化为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输入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3.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1)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要对传统文化超越创新,就意味着突破,意味着创造一种既适应时代要求又不失民族文化特质和民族精神的新文化、新文明。在这里,超越创新和批判继承是相辅相成的,批判继承是超越创新的基础。没有批判继承,所谓超越创新就是一句空话。反过来,超越创新是批判继承的必然要求,没有超越创新,所谓批判继承就毫无意义。

(3)必须既坚决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倾向的民族虚无主义、“全盘西化”论,又高度警惕和防止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传统保守主义、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4)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既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使之内化为我们民族的主体意识,又从时代的要求出发,赋予它以崭新的时代意义,同时还要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易错明辨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明辨] 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2.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之间是矛盾的。(×)

[明辨] 不矛盾。不能离开传统而空谈文化创新,否则文化创新就失去了根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要求文化创新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3.文化创新的根基和文化创新的基础是一回事。(×)

[明辨] 二者不是一回事。文化创新的根基是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实践。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必须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

4.在社会交流中“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矛盾的。(×)

[明辨] 在社会交流中“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不矛盾的。“以我为主”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而文化交流中“海纳百川”则表明文化竞争中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借鉴、融合、合作、共处。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

5.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交流、融合。(×)

[明辨] 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继承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6.文化创新表现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明辨] 文化创新表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7.混淆文化创新的主体、源泉、根本途径、基本途径、根本目的与作用(×)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明辨] 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根本目的、检验标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基本途径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繁荣。

考点训练

2010年是虎年,为筹备“虎跃龙腾闹新春”为主题的春晚节目,总导演金越和策划人员曾考察了民权县王公庄“画虎村”,挖掘虎文化,并有意邀请“民权虎”上春晚舞台。王公庄的“虎”产业随着虎年的到来更加“虎虎生风”。据此回答1~2题。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要突出2010年春晚主题,推动中国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总导演金越及策划人员应做到()①立足实践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奏响主旋律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实质上是考查对文化创新措施的理解。要推动中国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既需要立足实践,又需要推陈出新和博采众长,故①②③正确;④中的奏响主旋律,不是文化创新的措施,故排除。

2.王公庄“虎”产业的发展告诉我们()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要大力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 ③要把促进文化的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④文化竞争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故③④错误;王公庄“虎”产业,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又将虎文化与经济发展融合,故①②正确,选A项。

3.2010年10月17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杭州召开,生活品质之城,是杭州城市的发展目标,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障。要想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必须()①立足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要想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长,做到取长补短,故排除④。

4.我国不仅有以京剧、昆曲等为代表的各种传统的戏曲、曲艺、民族音乐等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也有交响乐、芭蕾舞、歌剧、话剧等来自西洋的艺术,而且这些艺术品种都在中国扎根生长并已经形成了中国风格、中国流派。这启示我们()A.实现文化创新,必须坚持以外来文化彻底改造民族文化 B.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交流的必然趋势 C.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D.文化交流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创新与文化的借鉴、融合的关系。文化创新必须要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故排除A。文化交流的趋势在于发展民族文化的个性,而不是实现融合,排除B。C与题意无关,通过材料中“中国风格、中国流派”可知,文化交流与创新必须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故选D。

时政热点链接

【新闻现场】

中国美术30年 继承、吸收借鉴与创新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美术走过了激情澎湃的30年。

中外艺术交流和对外国美术的吸收借鉴促进了新时期美术的空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频繁而开阔,中国美术家接触到外国文化、哲学、美术的方方面面。外来艺术的影响,促进了来自中国现实的创作冲动向各方迸发,从而形成中国美术创作多元发展的基本态势;中国画开始了“现代性”转型,油画等原有外国美术样式开始求新求变,波普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影像艺术等西方现当代美术样式开始进步,中国美术真正摆脱了原来较为单一的创作模式,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局面。

对中国文化艺术传统的研究和传承成就了新时期美术的稳健发展。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社会的进一步转型,在躁动一时的新潮美术沉寂后,美术界进入了贴近中国文化艺术传统和现实生存体验的自主探索阶段。美术创作开始了相对稳定的调整与回归,各类画种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研究传统,寻找“中国语言”。此时的传统已不仅仅局限于旧时的中国书画传统,而是囊括了壁画、雕刻、年画、剪纸等民间文化艺术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

中国美术30年,活力四射,市场繁荣。【创新设计】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美术等文化艺术有了很大发展。据此回答1~3题。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①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2.中国美术30年的发展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新要()①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对传统文化批判的继承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博采众长,全盘吸收外来文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但对外来文化不能全盘吸收,故④错误,①②③均符合题干要求。故B项正确。

3.中外艺术交流和对外国美术的吸收借鉴促进了新时期美术的空前发展。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①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②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③是对本民族文化的否定

④是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并非是对本民族文化的否定,故③错误。①②④均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走进社会生活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进步,其中文化发展是重要的内涵。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以文化的内在张力为基础,外拓农村文化的承载力,形成可持续的农村文化动力,并逐步构建先进文化与支流文化相融合的“一体多元”文化体系。我国农村文化积淀长久,其封闭和滞后等特性,致使农村文化创新动力不足。农村文化要发展、要创新,光靠政府的力量显然不够,因此,如何创新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的价值理念和运行机制,促进农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高考视点】

材料可以链接的知识点有: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等。

【创新试题】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以文化的内在张力为基础,外拓农村文化的承载力,形成可持续的农村文化动力。在此所指的文化应是指()A.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B.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C.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D.中国传统的农村文化 答案:A 2.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进步,其中文化发展是重要的内涵。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文化建设决定了经济和政治建设

B.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C.人类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D.文化创新发展比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更重要 答案:C 3.简要说明创新农村文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答案: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农村文化的创新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农村文化产业的调整,从而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③农村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创新农村文化是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村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文化创新又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第三篇:【全程复习方略】(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提升作业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深圳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一直先行先试,探索出了国有文化资产监管的“深圳模式”。通过“效益集团”围绕“社会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最优化”的原则加强管理运营。“深圳模式”说明()A.文化发展要满足大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B.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是经济效益最优化 C.文化体制改革可以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 D.文化发展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解析】选D。解答本题要读懂题干的“社会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最优化”的原则,D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未体现,B、C两项表述错误。

2.2014年8月,海南省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正式拉开帷幕。改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A.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C.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D.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解析】选C。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这一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C项正确,A、B、D与“关键”要求不符。【知识拓展】文化体制改革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并不等于把“事业”都变成“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投入,还需要政府转变职能,由主要“办文化”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3.(2014·济南模拟)近期在多地开展的“我是公民”主题活动引起了广泛反响。开展这项活动旨在唤醒每个人的公民意识,“践行责任,拷问良知”。从文化角度看,这项主题活动()A.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B.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③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时代精神 ④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选D。《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文化类综艺节目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①④正确;②③材料未体现,选D。

7.(2015·长春模拟)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这主要启示我们艺术创作()A.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B.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C.要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济文化发展

D.要以满足人们文化需求作为检验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

【解析】选A。材料强调文艺要在思想上、艺术上成功,同时也要在市场上成功,因而答案为A。B、C与材料无关,D表述错误,检验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是社会实践。

8.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实现文化复兴,没有文化的复兴,就没有中国梦。实现文化复兴的唯一道路是()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C.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 D.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解析】选B。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并且要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文化,汲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但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因此选B;A项是指导思想,C项是具体做法,D项是目标,均不符合“道路”要求。

9.山东省17市共同承办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筹办艺术节与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实现了“全民参与、文化共享”。“全民参与、文化共享”()①能够使文化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 ②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是现代文化交流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6分)(2014·四川文综)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川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四川省立足本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开展“科学发展”“感恩奋进”专题教育、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弘扬主旋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88个,文化馆(站、室)等十万余个,形成全国网点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连续多年保持28%以上的增速;搭建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文化舞台,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四川省是如何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

【解析】阅读材料,依据分号划分层次,抓住五项具体措施的关键信息,分别对应文化生活的知识点:措施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措施二——发挥道德模范的作用;措施三——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措施四——发展文化产业;措施五——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主体作用。

答案:(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培育良好文化环境。(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3)发展文化产业,为人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4)依靠人民群众,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14.(26分)(2015·扬州模拟)材料一 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嫦娥”工程是我国在发展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它对引领中国科技和文化不断创新、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培养人们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材料二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植根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固有气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鼓励人民群众不断创新,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要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解析】注意本题跨度比较大,涉及文化生活很多章节的内容,所以对知识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一定要注意从材料中寻找切入口。“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体现了文化与经济之间是相互交融的,而且科技是经济发展的标志,所以在经济发展中,文化生产力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时科技进步也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科技的进步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培养人们的科学素养,6-

第四篇: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案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案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①原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②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③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4)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

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科学

1地回答了当今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加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P100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③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培育一代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

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②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地位和作用: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如何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如何发展科学技术?

 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 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

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 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

用。

(如何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

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③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主体: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 内容:通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

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 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公益活动等。

 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养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综合迁移拓展】

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重要性: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公民政治素质。

(2)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3)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4)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而实现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必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p96

2.如何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5)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3.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为此,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2)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热点链接】

热点一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1.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2952个公共图书馆、3285个文化馆、3413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个省级美术馆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之所以要实现文化惠民,是因为()

A.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

B.文化建设都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呼声

C.科学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D.发展先进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责任

解析:选A 本题考查文化惠民的原因,应选A,其它选项不符合题意。

2.踏上富裕小康之路的广东,顺势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广东立足“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推动文化“流动”,文化“联动”,文化“互动”。“情系岭南”百场优秀节目巡演。节目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员是文艺爱好者。群众演戏,群众看;群众生活,群众演。这表明()

①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②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③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共建共享 ④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知识。大力发展经济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②可排除。用排除法得出答案为D。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据此回答3~4题。

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A.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坚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C.对全体公民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解析:选A 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A正确。B、D、C均不符合题意。

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做到()

①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③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④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措施。④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排除含有④的选项,故选A。

5.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

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 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①错误,两者有联系但也有区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但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④错误,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6.目前浙江不仅已经实现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同时,浙江艺术院团还开展“2012年万场文化活动下基层”活动,这两项活动共同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们思想道德修养

B.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C.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D.变革文化传播方式,促进中国先进文化发展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免费开放,深入基层体现的是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排除含有④的选项,故选A。

附【作业8】答案:国家:①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把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引导到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中来。

②大力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精神文化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奏响文化主旋律。

企业:要加强自律,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则,遵守相关法律,不生产、不传播、不经营非法产品。

广大群众:要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拒绝污染;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作业9】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1)结合材料一,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原因(12分)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健康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发挥文化引导社会的作用。(3分)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可以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3分)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教育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促进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3分)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3分)

第五篇: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复习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考点1 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历史证实了一个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①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②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考点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②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路径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②关键: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

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要求: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考点3 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原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的关 键: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①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②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③文化自觉和自信的表现: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考点4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原因: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③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 ①培育“四有公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②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A.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B.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C.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③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目标: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以“讲文明树立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公益活动等。

C.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练习:

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完成下题。

1.(2016·课标Ⅲ)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

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

③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

④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4·山东文综)某地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设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从单纯娱乐向更高精神层面的跃升,形成了一股崇德向上的强大力量。该地的成功经验表明,新农村文化建设要()A.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农村通俗文化

B.承袭农村传统习俗,提高农民道德修养 C.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农民文化权益

D.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练模拟—明趋势]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公布,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回答4~5题。3.(2017·广东广州综合测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是因为()①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决定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命运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源泉

③群众的喜好决定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思路

④反映人民群众生活实践的文艺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2017·广东广州综合测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实施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计划,推动学校与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和设施共建共享,扶持中华文化基因校园传承工作。强调实施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计划,旨在()①培养农村青少年的健全人格

②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文化

③涵养农村青少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④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艺术作品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5.作家冯骥才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其诞生至今,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将此转化为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古迹,还有民间手艺、历史人物等等,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这告诉我们,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①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

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持其特有的建筑风格

③注重城市气质与其物质载体协调发展

④优先开发文化遗产,打造城市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7·湖南岳阳模拟)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这一思想启示我们,在当今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①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②要对民族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③应担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责任

④必须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7.(2017·吉林一中月考)20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的身影在哪里?不能说这一百多年中国没有文化创造和积累,但与古代中国的灿烂文化相比,与同时期世界文化的蔚为大观相比,我们的分量确实还不够重。实现中华文化复兴,我们应该()①在实践基础上创新,努力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②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

③恢复民族自信,全面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④作出正确选择,自觉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先进文化的开拓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7·西安第七十中学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对二者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二者是一致的,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区别

②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它们之间相反相成③二者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唯一正确道路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9.(2017·泰州中学月考)《理解中国》丛书于2016年4月12日在英国图书博览会成功发布。丛书通过梳理及介绍中国道路、理论和制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总结出来,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理解中国》丛书在英国成功发布()①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③展示了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表明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分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17·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阶段性测试)近年来,许多综艺节目不仅热衷于引进版权、模式,就连节目组工作人员,甚至细到节目里的一张桌子、一把椅子都要原装引进,生怕一丁点的“土味”影响了“舶来品”的整体格调。这一现象警示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①要充分肯定自身的文化价值

②应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

③必须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

④要坚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信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17·咸阳一模)经济的发展已不再局限于土地、资金、资源等传统生产要素,人类自身知识、智慧与创造力,为经济提供了可持续的无限增长潜力。全面提高人类自身的知识、智慧和创造力,最重要的措施就是()A.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B.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 C.积极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D.大力发展现代大众传媒

12.(2017·临沂期末)校园文化建设,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发挥才能提供了平台。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基于()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

④大力发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是保障公民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2017·潍坊一中月考)在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上,科技创新成为一个热词,科技创新议题呈现井喷态势,成为论坛的一大亮点。人们之所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是因为科技创新()①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③是促进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2017·广州模拟)“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某省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注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制度,建立财政转移支付的长效机制,对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给予重点扶持。这一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该省()①保障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②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获得明 显改善

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性与均等性

④将文化产业发展为本省的支柱性产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17·无锡一中月考)近年来,“要富口袋,先富脑袋”成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深切体会。“科教兴省”“文化强市”“城市为体、文化为魂”,成为许多地方的发展战略;“充电”“考本”“学习型”“知识型”,成为社会时尚。“三下乡”“村村通”“手拉手”“心连心”“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百县千乡文化工程”,进一步深入展开。好述情况表明()①文化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越来越起决定性作用

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③先进文化的蓬勃发展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④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一家网站对农民工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显示:36.7%的农民工用睡觉打发闲暇,31.4%的农民工无任何文化开支,25%的农民工业余生活是“闲聊”,四成农民工一本书都没有,六成农民工对文化生活不满。针对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极度匮乏和对精神文化的渴求,国家应该()①着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

②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③支持各种娱乐性综艺电视节目

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7、(2016·课标Ⅲ,39(3))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请列举两条理由。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答案

1.C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工匠精神”不是理论,也不是现实路径,排除①③。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

2.D 考点定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某地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一系列举措,启示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D符合题意,故选D。A不准确,农村通俗文化不一定是腐朽文化,不应该一律抵制。B错,对于农村传统习俗应批判继承。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排除C。

3.A 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思路应该考虑人民群众的“真正”需要而非喜好,③说法不科学。反映人民群众生活实践的文艺形式与风格应该是多种多样的,④说法错误。①②正确切题,故选A。

4.A 实施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计划,旨在使农村青少年受到艺术教育,培养农村青少年的健全人格,涵养农村青少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①③正确切题。②④是措施不是目的,排除②④。故选A。

5.B 题干主要强调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保护传统建筑,留住文化基因,使城市气质与其物质载体相协调,①③符合题意。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且保护文化遗产也不是保持其特有的建筑风格,②说法错误。优先开发文化遗产做法错误,排除④。6.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排除①。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民族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②不合题意。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③④正确切题,故选D。7.B 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关知识。文化在创新中得以发展,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①④有利于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实现中华文化复兴”没有直接关系,②排除。对传统文化要“扬弃”,“全面继承和发扬”的说法错误,③排除。8.C ③④是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表述,入选。①错在“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区别”上。②错误,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

9.C 《理解中国》丛书在英国成功发布,可以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入选;丛书通过梳理及介绍中国道路、理论和制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总结出来,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③入选;材料未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排除;④错在“消除”上。

10.B ①④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可选;②③是文化自觉的体现,与题意不符。

11.A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工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必须从教育抓起,优先发展教育能够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A正确。其余三项对公民的素质有一定影响,但不如A重要。

12.B 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潜移默化甚至深远持久地影响人,②入选;校园文化建设,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为学生发挥才能提供了平台,说明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③入选;优秀文化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①错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是保障公民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④错误。

13.B 培育“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②不选。①③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符合题意。④是文学艺术的作用,不选。

14.A 材料说的是某省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的举措,涉及的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所以,①应选;②与题意不符;“对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给予重点扶持”说明③可选;材料涉及的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④排除。

15.D “科教兴省”“文化强市”“城市为体、文化为魂”,成为许多地方的发展战略,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故③符合题意,②排除。“充电”“考本”“三下乡”“村村通”等内容,体现了④。文化不起决定性作用,①错误。

16.A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能够让更多的农民工参与其中,①②正确。③中“各种”说法错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与满足农民工的文化需求没有直接关系,④错误。

17.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以我为主,在国际交流中借鉴吸收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解析 本题要求学生回答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结合教材中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从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意义等方面列举理由即可。

下载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2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2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