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峡两岸关系论文1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形势与政策》
课
程
论 文
微电子学院 姓名:何海明 班级:31111P 学号:31111P19 年5月25
201
3日
影响两岸关系的内外部因素
摘要: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本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两岸关系即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但由于台湾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错综负责的历史因素,台湾与大陆迟迟不能统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台独势力公然崛起,在新世纪新形势新背景下,虽然海峡两岸关系总体平稳向好,但仍有着诸多阻碍因素和不稳定因素,两岸的最终统一任重而道远。下面,就由我分析一下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诸多因素。
关键词:两岸 中国 因素 台独 阻碍 统一 正文:
一、两岸关系的结构性矛盾
目前,两岸互信较弱,两岸关系的敌对性质也没有根本改变。两岸在推进政治谈判、签订和平协议的目标、内容、时程安排存在较大分歧。尤其是,两岸在台当局政治定位、台湾国际空间、军事互信等敏感议题上存在重大矛盾和分歧,如果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好,有可能压缩两岸政治谈判空间,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建构。
同时,在“台独基本教义派”强力牵制下,民进党全盘否定马当局两岸开放政策,甚至以暴力方式阻挠两岸交流往来,短期内务实调整两岸政策面临较大难度,这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了一定阻力。尤其是,虽然民进党发展危机加深,但其组织基础、社会基础没有被破坏,基本盘依然较稳。在两党轮流执政成为常态、“去中趋台”
民意走势未变、尤其是美日等反华势力支持下,一旦时机成熟,民进党仍可能东山再起,这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面临重大隐忧。
二、中国政府对台战略的变化。
1、在台湾问题上,阻止台独具有超过其余一切的优先地位,而且为此最为关键的是通过足以显示(对台湾当局、台湾政界、台湾公众以及美国政府显示)无可置疑的决心的言行来真正确立威慑的可信性,即迫不得已时为了并且祇是为了制止或粉碎台独而坚决动武的可信性。
2、在包括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精神文化等各类大战略手段中间,军事和外交手段远为突出地重要,而这两类手段之间的平衡是“战略平衡”的唯一关键。
3、台独势力已经取得迄今为止的最大突破性进展,因而形势要求中国大陆在军事与外交手段彼此平衡的前提下,进行迄今为止综合力度最大的阻独努力。
三、美日等外部势力的干预 1、美国因素。
这是两岸发展的最大阻碍力量。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美国一直对台湾采取军事扶持政策,支持台湾与大陆对抗。台湾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与美国是有很大的直接关系。美国为维护现实利益和战略利益,不会轻易放弃对台湾的控制,因此,既不希望两岸统一,也不希望台湾独立,目前海峡两岸这种“不统不独”的局面对美国的战略利益最有利。由于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迅速,美国的战略重心由中东
向远东转移,并采取了“结盟日本,笼络东盟,打压中国”的既定政策。在此种战略意图之下,台湾无疑是一张王牌,美国“影响着”台湾,并不断发展着与台湾的非正常军事关系,美国通过对台军售,处理了自己一些已经淘汰过时的军备。岛内的一些亲美势力严重影响两岸的和平发展。这既增加两岸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因此,阻碍两岸关系的美国,维持台海现状,将是美国的长期国策。2、日本因素。
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日本独特的“台湾情结”,以及战后日台之间的紧密联系等,在解决两岸关系问题上,日本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日本成为除美国之外的另一个制约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首先,日本通过不断挑起钓鱼岛领土争端,力图加入拿中国核心问题与中国讨价还价的行列。其次,日本通过加强与台的‘紧密关系 ’,不断声明在台的利益存在,以期获得更多话语权,迫使中国在其它问题上让步。3 国际其他反华势力。
一是法国等西方势力,他们主要是出于商业利益;而是一些拉美小国;他们单纯就是为了金钱。这二者都无关大局,通过经济手段基本可以解决。
四、台湾政治力量的角逐
首先,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益嚣张,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和平统一投下了阴影。“台独”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和
国际背景,而台湾当局拒绝和谈、限制交往、在国际是推行 “双重承认”和 “两个中国”的政策,又实际上为“台独”活动提供了条件。应当说,台湾同胞要求当家作主管理台湾的愿望是合情合理的、正当的,这不同于“ 台湾独立 ”,更与极少数坚持要走“ 台独 ”道路的人有着根本的区别。极少数“ 台独 ”分子鼓吹“ 独立 ”,甚至投靠外国,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着是违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中国政府严重关注这一事态的发展,对任何制造“ 台湾独立 ”的行经绝不会坐视不理。
其次,蒋经国主政以来,采取明统暗独、假统实独的权谋手段,甚至极力鼓励、扶持“台独”势力,推行分裂路线。连续推动台湾“参与联合国”运动,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荒谬言论。陈水扁当选总统后,继续推行李的台独路线,先后抛出臭名昭著的“两国论”、“一中一台论”,且不顾岛内外的强烈反对,推行所谓的公投入联失去政权后的民进党,作为岛内最大的反对党,出于自身政治利益的需要,刻意丑化大陆方面,遏制两岸关系发展,走上了一条更为激进的“台独”与“反中”路线,扮演了破坏与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的角色,成为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破坏力量。为了实现两岸人民正常往来和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在提出和平统一主张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
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些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点。
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和法律保障。
其他如人员往来、邮电交通以及科技、文化、体育、学术、新闻等方面,中国政府亦持积极态度,采取了相应措施,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还成立了得到政府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及有关民间团体建立联系,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和措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华人的理解和支持。广大台湾同胞为发展两岸关系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台湾当局近几年也相应调整了对大陆的政策,采取了一些松动措施,诸如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逐步放宽对两岸民间交流交往的限制,扩大间接贸易,开放间接投资,简化两岸同胞通话、通邮、通汇的手续。这些都是有利于相互交往的。近年来,两岸的经济贸易迅速发展,人员往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断扩大。1993年4月举行的“汪辜会谈”签订了四项协议,迈出了两岸关系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一步,台湾海峡出现了40余年来前所未有的缓和气氛,这是有利于和平统一的。必须指出,台湾当局虽对两岸关系作了某些松动,但其现行大陆政策仍严重阻碍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他们口头上虽声称“中国必须统一”,但行动上却总是背离一
个中国的原则,继续维持与大陆分离的局面,拒绝就和平统一问题进行商谈,甚至设置障碍,限制两岸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形嚣张,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和平统一投下了阴影。“台独”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国际背景,而台湾当局拒绝和谈、限制交往、在国际上推行“双重承认”和“两个中国”的政策,又实际上为“台独”活动提供了条件。应当说,台湾同胞要求当家作主管理台湾的愿望是合情合理的、正当的,这不同于“台湾独立”,更与极少数坚持要走“台独”道路的人有着根本的区别。极少数“台独”分子鼓吹“独立”,甚至投靠外国,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违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中国政府严重关注这一事态的发展,对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行径绝不会坐视不理。
某些国际势力不希望中国统一,仍千方百计插手中国内政,支持台湾当局的“反共拒和”政策和岛内的分裂势力,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制造障碍,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总之,两岸之间的结构性障碍没有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旧格局不仅严重制约着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也使在某一时段内与一定强度的台海紧张难以避免。不过,中国政府坚信,广大台湾同胞是要求国家统一的:台湾朝野政治力量的大多数也是主张国家统一的,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上述障碍和阻力一定可以排除,两岸关系一定可以更好的发展。
中国政府坚信,广大台湾同胞是要求国家统一的,台湾朝野政治力量的大多数也是主张国家统一的。在两岸人民共同努力下,上述障碍和阻力一定可以排除,两岸关系一定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第二篇:浅谈海峡两岸关系
浅谈海峡两岸关系
生物科学专业 生物科学2班 付鹏跃
大三下学期学校开了《形势与政策》,这对我们全面地了解、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把握时代脉搏,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油很大帮助。当今,我们都关注两岸关系问题,目前又是怎样的呢?
近年来,胡锦涛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2006年4月,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他又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的理论基础、现实条件与基本内涵。到了2007年10月,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17次代表大会报告中重申,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框架」。也就是把总书记的指示正式写入全党决议中。这些论述受到海内外各界的广泛认同,对两岸关系在2008年出现重大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当前,两岸关系发展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已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阶段,两岸良性互动的局面正在形成并不断深化。胡锦涛在这次讲话中又进一步提出“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论断,并集中论述了两岸关系为什么要和平发展,怎样才能和平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其中六点具体意见是讲话的核心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涉外事务及军事安全等各个领域,全面回答了两岸同胞共同关心的问题,为新形势下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勾画出基本的架构与路线图。
多年来,在民进党执政下,以陈水扁为首的“台独”分裂势力大搞“台独”分裂活动,大肆推动“去中国化”活动,不断扬言“宪改正名”,企图谋求台湾“法理独立”,让两岸关系陷于最危险的境地。
即使在2008年初台湾领导选举中,在陈水扁当局主导下,同时举行“入联”与“返联”两项公民投票,让两岸关系处在一个严峻的历史转折点上。若民进党获胜,两岸关系将会陷于更为危险的境地,台湾“法理独立”会随时爆发,必将导致台海最大政治危机。即使民进党败选,若两项公投过关,同样会影响马英九的两岸政策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代表国民党参选并当选的马英九,在选前与选后多次表示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不断强调他不会搞台湾“法理独立”,而且扬弃了民进党的“锁岛”政策,走向一条积极、务实开放的两岸政策,迎来了两岸关系改善与和平发展的新机遇。马英九当选台湾领导人及在未实现政权交接的空窗期,在海峡两岸关系处在关键性的转折时刻,在两岸相互默契下,实现了台湾“准执政党”国民党高层对大陆的访问与会谈,并在会谈中各自提出了打破两岸关系僵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双十六字方针”。4月12日,台湾萧万长应邀出席在海南举办的博鳌论坛,并实现了“胡萧会”。尽管萧万长是以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的身份参加,但他的另一身份是台湾新当选的“准副领导人”,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任台湾准领导人马英九的代表来大陆参加博鳌论坛的,因此这次胡锦涛总书记与萧万长的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的重要标志,意义重大。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萧万长时提出“四个继续”,即“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继续推动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磋商,继续关心台湾同胞福祉并切实维持台湾同抱的正当权益,继续促进恢复两岸协商谈判”。萧万长则表示,“政策要开放,态度要务实,步伐要稳键,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才能走得顺,也才能为两岸人民创造更大的利益。希望能‘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为两岸关系开创互信、互谅、互助、互利的新时代”。萧万长提出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的“十六字方针”是马英九准执政当局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与主张。4月29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胡锦涛主席在会见连战先生时指出,当前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两岸双方应当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这“十六字方针”成为新形势下大陆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与主张。海峡两岸“双十六字方针”的提出,成为海峡两岸关系改善与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近三十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海峡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主张,从此实现两岸“三通”就成为大陆对台政策与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主张。尽管多年来,海峡两岸“三通”在艰难曲折的过程中有所进展,实现了了较大规模的通商,实现了局部通航,但却一直受到重重限制,无法实现基本的或正常的直接、双向“三通”,空中通航是有限的“节日包机”,海上通航是间接的,通邮是间接的,通商是受限制的,投资是单向的。然而,这一切在2008年获得重大突破。先是6月中旬海协会与海基会的首次复谈,达成《海峡两岸周末包机会谈纪要》,让两岸通航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接着在11月初两会在台北达成四项经贸合作协议,尤其是《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的签署,让海峡两岸基本上实现了直接通邮与通航,也就实现了某种程度的直接通商,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大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在大陆呼吁两岸“三通”近三十年之际,海峡两岸“三通”得以基本实现,是2008年海峡两岸关系的重大发展与突破。
2010年3月16日—20日,应台北市航空运输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苏宏义邀请,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高级顾问夏兴华率大陆民航高层代表团
来到美丽的宝岛台湾,出席“两岸民航界高层交流座谈会”,共商两岸民航交流合作与直航发展,并实地考察了有关机场设施。交流座谈会上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扩大交流。二是深化合作。三是加强联系。四是培养人才。据介绍,自2008年12月15日两岸航空运输定期化以来,大大方便了两岸同胞往来和经贸交流的有序开展,为两岸大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今年2月底,两岸航空公司共运送旅客388万人,平均客座率为77.2%。其中,大陆航空公司运送旅客155万人,客座率为74.7%;台湾航空公司运送旅233万人,客座率为78.9%。运输货物85386吨,平均载运率为69.9%。其中,大陆航空公司运输货物33824吨,载运率为68.3%;台湾航空公司运输货物51562吨,载运率为72%在空中保障方面,共保障两岸直航客货运输航班,以及医疗急救包机、公务班机17902航班、35804架次安全顺利通过海峡两岸空中双向直达航路,节省了燃油8.8万吨,减少碳排放27.5万吨,不仅缩短了距离,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也为全球大气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春节期间,为满足和惠及两岸更多地区民众的实际需要,在两岸双方每周270班的基础上,又批准了两岸航空公司374个往返班次从大陆31个航点直飞台湾的春节加班包机,尽最大努力方便了台胞返乡过节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夏兴华说,实践证明,两岸直接双向“三通”的全面实现,使两岸同胞往来更加便捷,了解更加深入,感情更加融洽;使两岸的交流更加扩大,联系更加密切,互动更加频繁;使两岸经济更具竞争力,为推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为两岸和平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出席座谈会的两岸民航界高层人士也回顾了两岸民航界不断扩大和深化交流的历程。从1990年台湾5家航空公司联袂开启大陆访问之旅,以及1995年大陆民航首次组团赴台湾参访至2009年底,两岸民航交往交流近5000人次;其中台湾民航来访近4000人次,大陆应邀赴台近1000人次。各项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取得了空前的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果。大家都希望在当前两岸实现直航的新形势下,继续扩大交流领域,深化合作内容,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进一步促进两岸民航交流合作与直航发展再添华章。从当前形势我们坚信,两岸问题将走和谐发展路线,那些阻碍统一,想搞“台独”的不会得逞。
第三篇:海峡两岸关系现状概要
海峡两岸关系现状
1949年以前的两岸关系较为单纯,无非是一般的国内关系(如台湾清治时期与台湾战后时期初期或一般国际关系(如台湾荷西殖民时期、台湾日治时期。1949年第二次国共内战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中华民国政府播迁台湾,海峡两岸一直处于对峙的特殊分立分治状态,今日的海峡两岸关系通常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1997年与1999年,香港与澳门分别移交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台湾与港澳两地的关系,亦可纳入广义的两岸关系,但狭义上排除在外。
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一直牵涉亚太区域情势,乃至世界强权的策略布局与全球安全。两岸关系亦始终在发展、变动: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复原时期、冷战时期、苏联解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治下的中国大陆持续发展并逐渐崛起,中华民国亦经历经济飞跃成长与政治民主化及台湾本土化运动,台湾人的主体意识加强,当今的两岸关系已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之一。同一期间,国际政治中多数国家因“一个中国”问题,较少承认中华民国政府而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然而中华民国依然有效统治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之实际统治权从未及于台澎金马,故台湾问题及其解决仍然是两岸之间以及国际政治上的难题。
今日海峡两岸关系的互动主要体现在经济上。两岸的双边贸易方面,2011年台湾对中国大陆及香港出口1240.5亿美元,进口452.8亿美元,顺差达787.7亿美元,是长期以来台湾的最大贸易出口和顺差地区,占了台湾全年贸易出口的40%。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前景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西方列强的干涉和台独分子的有意挑唆,使台湾至今仍然和大陆处于既不统一,又不分裂的局面。台湾问题是目前中央政府最核心的问题,大陆政府要发展并壮大,必须解决好台湾问题。对于大陆政府来说,无论是从维护国家统一的角度还是从经济政治角度都必须把台湾统一。
中国现在的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在亚洲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的加大,这更增加了美国从经济上遏制中国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台湾问题成为了美国最后的一张底牌。反观中国大陆,由于要高速的发展经济,那么必然和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建立经贸往来。并要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影响,而在这个时候很多国家,特别是亲美国家,就会首先提出台湾问题,并以此要挟中国,中国政府往往为了这些国家在台湾问题上的一个陈诺,而不得不牺牲很多利益,这也就成为中国政府的一个巨大软肋。所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必须解决好台湾问题。从维护国家统一的角度,由于近年,台湾加速了台独的进程,国内要求解决台湾问题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并且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论调也越来越高,近期的民意调查显示,有八成以上的大陆居民认为该武力收复台湾,几乎所有的民众认为应该尽早收复台湾。政府不可能忽视民众的呼声。大陆政府要维护自己的统治,是国内安定也就必须处理好台湾问题。从政治角度来看,中国政府,要加强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必须在台湾问题上做出强硬的态势,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范围内树立威信。
台湾能否回归,决定权并不只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政府,更是要看当今世界的格局,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台湾问题的干涉。虽然目前的局势不太乐观,但我们要相信这种局面只是暂时的,随着中国大陆的发展,势必要打破这种格局。但是就目前而言,大陆还是要加强两岸之间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事。从目前台湾问题的走势来看,由于中国大陆的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台湾经济的萎靡,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台湾必须要与大陆合作才有出路,另外,美国在东亚影响力由于中国的崛起大大减弱,美国也认识到必须和大陆政府搞好关系。大陆也是亚洲地区最大的市场,美国不愿意失去这样一个世界的市场,美国就相对放松了台湾问题。这样有利于大陆对于台湾的控制,使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砝码加中。国民党和亲民党这些台湾岛内的在野党为了自己的利益, 他们支持大陆的统一,在去年和今年,国民党和亲名党先后几次来大陆访问,并与共产党进行了多次接触。虽然其目的并非单纯的想维护国家统一,但是这是大陆政府对于台湾问题的又多了不轻的砝码。
总之,伴随着台湾新领导人的上任,海峡两岸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三通政策的推出,让相隔多年的两岸亲人能够重新相见;国民党、亲民党等访问大陆,使两岸关系更加明朗;两岸的交流频繁、联系的日益密切,使台湾人民对大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当然,在两岸关系不断好转的过程中,少数台独思想严重的当权派和国际反华势力不断阻挠,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和平统一。随着2008年台湾入联公投的失败和陈水扁案的爆发,再到马英九的成功上任,有效地打击了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但西方国家的对台军售,特别是美国的对台军售,成为了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国两制在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香港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回归大陆,并且保持了经济的快速,香港成功的抵御了金融风暴,由于一国两制的贯彻,使香港政府依然能够保持其在亚洲的经济中心位置,在1999年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使一国两制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并且为世界其他国家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提供了一个新的出路。可能有人会说香港和澳门问题能够用一国两制问题解决,那是因为香港和澳门同胞他们都深深的把自己作为中国人来看,他们的文化并没有和中国分开,所以统一以后并没有太多的问题,而台湾,由于台湾政府的台独教育形成了文化上的隔阂,在这样的情况下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也是形统而意不统。这个问题,有个台湾的李敖说得非常好,日本在台湾有50年的统治,在这期间不断实行奴化和去中国化的教育,而当台湾收复以后,不到十年间这种影响就消失了。大陆和台湾本是同根生,血浓于水,股子里面还是中国儿女的情怀,我相信,当台湾回归大陆以后,这种思想也就会很快一扫而空。一国两制可以在香港澳门实行,那么也可以在台湾施行。
展望未来,尽管受到各方面的阻挠与干涉,但两岸交流合作深化趋势不可逆转,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将逐步建立和完善。1.两岸经济合作将进一步提升;2.两岸文教交流将迈上新阶段;3.两岸政治性议题短期内难有突破;同时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错综复杂的两岸关系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一一解决的。但只要两岸同胞紧紧把握和平发展的主题,就能开创两岸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实现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何认识海峡两岸关系
当前两岸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两岸关系显现新的进展机会的配景下,如何严谨归纳表面劳绩,主动供职于故国融合大业。科学发展观是安宁发展两岸关系的根蒂辅导想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激动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要左右好“科学发展”、“和平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要以科学的天下观和举措论阐明中国百姓党和台湾地域政党政事的本质状况,认识到由国共两党决议中国出路、运道的时期已经历去,国民党外乡化的趋向有增无减,以及国共两党创立一种新式合营关系的能够性,从而同意可行的对台战略,确实把这种可能造成实际。专家指出,两岸同族应携起手来,共同创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事势。党的十七大讲述建议“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的结论彰显了以人工本的理念,凸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旨,呈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切内涵,也剖明了党的对台政策的联贯性。这一论断要求兼顾统筹纠合主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台湾同胞与分化“台独”实力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社会精英交流与普遍公共交流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经贸文明等各规模、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完毕两岸关系全面协调可继续上前发展,做到行稳致远。“和平发展”应该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的完善团结。当前两岸关系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发展机遇。自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从新“在朝”往后,台湾形象产生了巨大积极的转折,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两岸关系在短短几个月内走过了从“融冰”到“雨过晴和”
再到“春暖花开”的进程,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发展机遇和杰出的发展势头。党的“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资历了差异发展阶段,30年的实践证实,这一方针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确切途径和根本基础。认真精密地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敬服台湾人民的愿望,维护台湾人民的根本长处,领导台湾主灾民意朝着有利于和平统一的宗旨改造,为两岸最终统一构建通俗的民众基础,加强台湾民众对祖国的向心力,这是实现祖国所有统一必必要告竣的工作。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发展两岸经济往来,通过经济交往弱化政治,让百姓之间紧密相连,两岸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们共同的心
愿,沟通才能够增进互信,合作才能够达成双赢,两岸同胞的福祉关系于两岸的和平发展,两岸的协商促进两岸的和平发展,为大陆和台湾的共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两岸关系论文
关键词 两岸关系、和平统一、和平发展
自古以来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就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台湾与大陆经历了太多的离离合合,历史的车轮是最有力的证据,台湾与大陆是统一的,同属于一个中国。
两岸关系的发展与两岸和平框架的建立,只是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或过度性安排,而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后目标与结果。统一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中国完全崛起与中华民族复兴的最高目标。也就是说,台湾问题不解决,两岸没有统一,就不会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与中国的真正崛起。在两岸共同尊重与认同中华民族这一旗帜下,在两岸统一之前的长期过度时期内,在两岸关系发展与和平框架建构过程中,“反独”、“遏独”、“化独”依然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今后对台工作的总体思路应从宏观上牢牢把握“一个中国”的原则方向,在微观上增强对台工作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深化两岸交流交往有的放矢地化解两岸互动过程遇到的阻力和困难,增进互信及了解,确保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一、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矛盾
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形嚣张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和平统一投下了阴影。应当说,台湾同胞要求当家作主管理台湾的愿望是合情合理的、正当的,这不同于“台湾独立”更与极少数坚持要走“台独”道路的人有着根本的区别。极少数“台独”分子鼓吹“独立”甚至投靠外国,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违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中国政府严重关注这一事态的发展,对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行径绝不会坐视不理。
台湾自从李登辉执政后,特别是民进党陈水扁上台执政后“台独”成为台湾当局处理两岸关系的公开理念。“统一”还是“独立”是两岸斗争的焦点。它已经替代了过去的所谓“法统之争”或“制度之争”成为影响和制约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矛盾。
1.“统”还是“独”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统一”还是“独立”成为两岸政策走向的决定性因素
3.支持“独立”还是反对“独立”成为决定两岸政治结构变化的核心因素4.支持“统一”还是支持“独立”成为当前海外华侨华人对两岸的主要价值。
二、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1、大陆因素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
2、台湾岛内政局变化是影响两岸关系的重要因素。
3、美国是影响两岸关系走向的重要的外部因素。
三、两岸关系发展趋势
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关系形势出现新的重大变化。除了表面的高层互动与恢复协商谈判等外,发生五个重要策略性变化:一是“九二共识”取代一个中国原则成为两岸对话的基础;二是中华民族取代国家统一成为新的共识;三是“搁置争议”与“互不否定”找到两岸关系改善的连接点;四是务实成为突破两岸关系困难的关键。
专家指出,两岸同胞应携起手来,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的论断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凸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也表明了党的对台政策的连续性。这一论断要求统筹兼顾团结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台湾同胞与瓦解“台独”势力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社会精英交流与普通民众交流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经贸文化等各领域、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两岸关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向前发展,做到行稳致远。
台湾问题的最终结果无非有两个:一是,统一;二是,独立。当前的台海形势只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要求的。就统一后的中国形势看:首先,中国通过台湾获得了突破第一岛链的出海口,进而封锁了日本的石油通道,这时候日本还不得乖乖的看我国的脸色过日子。其次,有台湾作为基地,逐步收回南海各个岛屿的主权。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因为没有台湾这个威胁可以首尾相顾,这时候象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这样屁大一点的东南亚国家还不赶快看中国的脸色把非法占有的各个岛屿归还。第三,钓鱼岛问题和东海油气田问题也迎刃而解。由于钓鱼岛纵深太小,易攻难守,中国军队从台湾,福建,浙江出发,两面夹击,日本唯有龟缩回去的份。第四,可以从内部分化日本,日本所谓的冲绳就是琉球群岛。
四、展望未来的两岸关系
在未来,我们要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不断强化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使两岸关系的改善发展惠及更多基层民众;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
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阻力。要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思路有序推进各项议程,着眼未来,为今后破解政治难题积累共识、创造条件。要进一步把各项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稳、扎扎实实地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新形势下,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要加强交流,加深理解,消除敌意,增进互信,尽早建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框架,确保两岸关系平稳向前发展,以维护祖国的和平统一。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是立足于对台工作长期的丰富实践,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反映了对两岸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从根本上说,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
“天下太平”是中国历代追求的政治理想,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和平统一,和平是根本,和平是百年大计,和平统一应当成为两岸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而维护统一首先要推心置腹地理解中国这一丰厚的历史、现实、文化、政治多面向的观念,承认各地中国人取得的正面成就,无论政治观念的差异有多大,祖国大陆和台湾取得的成就都是中国人的成就,都是中国人的经验。
最后,我坚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只要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两岸关系终将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台湾问题一定能够早日解决。
参考文献 [1] 李非《当前海峡两岸贸易形势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周叶中;张艳;《论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J]》;学习与实践2007年09期
第五篇:海峡两岸关系新局面及其前景 (jiejian )
盐城师范学院考查试卷
2010-2011学年
第一学期
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专业 《形式与政策》
试卷
班级 10(8)学号(8位)10313843 姓名 季龙 得分
海峡两岸关系新局面 1、2008年春以来新局面的表现
总体来说,自去年以来两岸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和新的变化。国共两党、两岸双方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初步形成良性互动,促成两岸协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得以恢复并取得重要成果, 中断近十年的两会商谈得以恢复,建立起两岸双轨协商机制,“双十六字方针”的确立,陈云林赴台是两岸关系的一个历史性跨越,马英九对两岸关系定位与两岸政策的重大突破,两岸关系“转危为安”。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基本实现。两岸关系开始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
经济上喜中有“忧”。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形势出现重大变化,中断近十年的海协会与海基会商谈得以恢复,并先后在北京与台北举行了两次“会长级会谈”。六月在北京进行的两会商谈中,双方达成两项重要经济协议:一是海峡两岸达成周末包机协议,使得两岸空中通航由过去的“节日包机”变为“周末包机”;二是双方达成《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协议》,大陆居民得以正式赴台旅游。但是,由于受到多种政策限制与旅游费用偏高的影响,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尽管获得政策上的重大突破,但在效果层面却未达到台湾方面的期待。海峡两岸将就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问题继续进行协商,以促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带动台湾经济增长。
2008年11月初,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团访问台北,在台北举行了一年之内的第二次“陈江会”,实现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尤其是两会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等经济协议,标志着海峡两岸大“三通”的基本实现。
在历经59年的波折和期待之后,两岸的客机、轮船和信件,15日历史性地跨越台湾海峡,不再绕经第三地而直接通往彼岸,基本实现直接“三通”。
分析人士说,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启动,标志着两岸交流更加紧密、关系更趋缓和,并为台海地区的合作、和平、和谐铺设了光明之路。
15日8时05分,迎着绚丽的曙光,大陆东方航空公司的MU2075航班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首度沿“截弯取直”的台湾海峡空中双向直达航路飞向台北。
6分钟后,伴着期盼的目光,台湾复兴航空公司的332号航班从台北松山机场腾空,也第一次沿双向直达航路前往上海。
8时47分,这两架执行两岸空运直航的首班包机在相隔3000尺的空中相遇,乳白色的烟迹汇合成两岸关系交往史上的新节点。
在东航航班离地后,上海区域管制中心与台北区域管制中心通过直通热线电话,进行历史性的首次直接对话,互致问候,建立直接交接程序。
上海区域管制中心管制运行部主任钱海生和台北区域管制中心值班主任季亮,相互表示己方的直航保障工作已准备就绪,愿密切配合,加强交流,以确保飞行安全并合作愉快。
经过约1小时40分的飞行,东方航空MU2075航班满载乘客,顺利抵达台北桃园机场;复兴航空332号航班则安全降落上海浦东机场。
当天开通的台湾海峡北线空中双向直达航路西起浙江省东山,东接东亚经台湾至东南亚的B576主干航路,能够有效缩短台湾至大陆北部和中东部城市的空中飞行距离。
据两岸民航部门测算,经这条“截弯取直”后的新航路,北京和上海至台北的飞行距离比绕经香港,单程分别减少1100公里和1000公里左右。
15日开始启动的两岸常态客运包机,大陆方面共有北京、上海(浦东)、广州、南京、成都、沈阳、深圳、武汉、昆明等21个航点;台湾方面共有桃园、高雄小港、台中清泉岗、台北松山、澎湖马公、花莲、金门、台东等8个航点。
今后,双方每周七天共飞不超过108个往返班次,并视市场需求适时增减班次。自此,大陆和台湾的“两岸一日生活圈”终成现实。
同日11时,在漫天飞舞的礼花和彩球的掩映下,万吨巨轮“新烟台”号满载装有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化工产品、食品等的集装箱,离开天津港,驶向台湾基隆,执行穿越台湾海峡的两岸海上直航首航,航程预计48小时,比过去绕航大约节省1天时间,可节省燃油140吨。
而大约45分钟前,可装载货柜1200只的台湾长荣海运公司所属的“立敏轮”,在响彻云霄的汽笛长鸣声和喷涌而出的送行水柱中,驶出台湾高雄港,乘风破浪,不再辗转日本港口,而直接经台湾海峡前往天津,预计19日抵达。这是从台湾出发的首艘两岸海运直航船舶。
当天上午,两岸另有多家海运公司也先后发出各自的两岸海运直航船舶。今后,大陆63个港口与台湾11个港口间将构建起一条繁忙的直达“黄金海路”。
据有关部门测算,按照两岸年贸易额1000亿美元、年运输量7000万吨计算,两岸海上直航后,每年可减少运输时间11万小时,降低运费1亿多美元。
两岸全面、直接、双向通邮也于当天正式启动。9时许,在北京航空邮件交换站,出生在台湾的81岁的郑坚伸出微微颤抖的手,投出一封寄往台湾的家书。
新中国成立前夕,郑坚从台湾来到大陆求学,1949年两岸隔绝后,郑家离分两岸。“现在两岸终于实现直接通邮,我可以最快速地把中药寄给在台湾的妹妹了。”郑坚说。
这封具有历史意义的直邮家书搭乘华航的C17952班机,约17时45分抵达台北。这架班机共载有从北京收寄的266公斤、164件邮包。
北京市邮政公司副总经理丁前亮带领员工,也当场向台湾同行邮寄了30封新年贺卡及16个装有北京特色食品的包裹。
当天9时17分许,台湾中华邮政公司董事长吴民佑寄出第一封快捷邮件给中国邮政集团总经理刘安东,这是首封从台湾寄往大陆的快捷邮件,当天下午即送达。
此前,两岸间的邮件最快也要大约三天才能到达。两岸直邮后,航空邮件将由国航、台湾华航和长荣航空执飞。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两岸“三通”的议题就此提出。
经过两岸同胞30年的苦苦等待,直接“三通”今朝终成现实。大陆主要门户网站的有关评论、留言、跟帖在直航启动短短几小时内就达数万条。“这样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会牢牢记住”„„
海峡两岸的多名高级官员出席当日直接“三通”的相关启动仪式。两岸媒体也争相报道这一历史性的场景。
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主持高雄港两岸海运直航首航仪式时表示,两岸“三通”启动象征两岸和解,不再走对立冲突的路,希望两岸能够共谋和平繁荣。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出席两岸海上直航(天津港)首航仪式时说,实现“三通”后,两岸关系将迎来一个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和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北京的台湾问题专家徐博东说,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加重威胁两岸经济的情况下,直接“三通”的基本实现有助于两岸共克时艰、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更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全方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大陆客来台限制将进一步松绑。台当局观光部门透露,近期将修正大陆来台组团人数从十人下修为五人,自由活动时间从原本的五分之一增加到三分之一,在台时间也由十天延长为十五天,“其实已等同于自由行。”
两岸今天全面“大三通”,未来观光发展备受期待,但大陆客来台须团进团出饱 受批评,也被视为大陆客来台人数不够多关键。“陆委会副主委”傅栋成与“观光局业务组组长张”锡聪都说,过去大陆客来台自由活动时间及人数限制较多,最近可望通过两会协商放宽,“观光局”估计,在限制松绑及平日包机开放后,农历年前陆客人数可望倍增,下阶段预估每日来台可达一千人。
“观光局”表示,新制实施后,台湾旅行业者在行程包装上将更自由多元,下阶段将主打天数较短的深度旅游,可吸引更多大陆客赴台旅游。
过去大陆客来台人数因航班、航点受限,人数一直不如预期,今年七至十一月大陆客来台人数平均每日约三、四百人。“观光局”统计,今年十月来台观光的旅客中,以大陆市场成长六成五最高,二次“江陈会”协议两岸每周对飞一百零八班平日包机,航点从五个扩充为二十一个,预估观光成长空间还会大幅提升。
“观光局长”赖瑟珍指出,来台大陆客的省份及组团设限,近期都会进一步开放。“陆客人数预估到年底可呈倍数成长,达每月两万人,平均每日七百人,并将平日一千人、周末三千人作为下阶段目标。”
海运直航的效益更可观,“陆委会”表示,平均每航次节省航行时间约十六至二十七小时,节省运输成本15%至30%。“陆委会”表示,空运直航后节省飞航时间约十三至六十四分钟,航空公司估算,燃油成本将可较现行飞航方式节省约40%至45%,总计航空公司及旅客节省之时间及成本,估计每年约达新台币三十亿元以上。
新华网北京12月23日电 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23日将从四川成都双流机场搭乘台湾长荣航空公司的专机飞往台湾,为台湾民众带去大陆同胞的殷切祝福。
2005年5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受权宣布,大陆同胞将向台湾同胞赠送一对象征和平团结友爱的大熊猫。
2006年1月6日,国家林业局宣布两只赠台大熊猫遴选结果出炉。1月28日,通过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一亿多人次观众投票
“团团”“圆圆”成为两只赠台大熊猫的乳名。“团团”是雄性,生日是
2004年9月1日;“圆圆”是雌性,生日是2004年8月30日。
但是,民进党在台当政期间,长期以种种理由阻挠、拖延大熊猫入台,致使“团团”和“圆圆”长期未能和台湾民众见面。
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原居住在卧龙的“团团”和“圆圆”受到惊扰。6月18日,“团团”和“圆圆”被转移至雅安碧峰峡基地,得到精心呵护并很快康复。
2008年8月,台“农委会林务局”宣布,经“熊猫项目审查小组”对台湾相关动物园的实地勘查和审查会议决议,台北市立木栅动物园获准接收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和“圆圆”。
2008年12月23日,“团团”“圆圆”将入住台北市立木栅动物园。在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检疫期之后,它们有望在春节前后与台湾民众见面。
2008年是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生巨大变化的一年。中断近十年的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协商,先后达成六项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协议,两岸直接、双向“三通”基本实现,开创了两岸经贸关系制度化协商的新一页。与此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的冲击,两岸贸易增长放慢,台商对大陆投资有所减缓,大陆台资企业面临的经营、转型升级的困难加大。
三、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前景
1、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民进党的反对与压力下,马英九当局的两岸政策也受到影响,经贸、文化等相关政策的开放程度与推进时效也大打折扣。尤其是两会签署的四项经济协议在“立法院”审议受到民进党的阻挠,未能及时通过,预示着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相关协议仍会受到民进党的牵制与干扰,未来两岸关系仍将在挑战中发展,在发展中突破。
第一,“台独”分裂势力仍极力阻挠两岸关系发展,两岸关系前进道路上还面临着许多阻碍和一系列复杂问题。
2008年,海峡两岸关系获得重大改善,出现一系列积极变化,取得不少重要成果。然而,在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过程中,在岛内有一种不和谐的声音,有一种不可忽视的破坏力量,在干扰与阻挠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失去政权后的民进党,作为岛内最大的反对党,未能深刻自我反省,也没有认真检讨错误的两岸路线与政策,反而走上了一条更为激进“台独”与“反中”路线,扮演了破坏与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的角色,成为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破坏力量。
以民进党为代表的泛绿阵营,以大陆“三鹿奶粉产品事件”为借口,在岛内掀起所谓“反黑心,反中国,顾台湾”的一系列抗议活动,不仅发生了引起海峡两岸高度关注的“张铭清被推打事件”,甚至民进党还公开策划了反对与抗议陈云林的访台活动,制造了严重的警民冲突流血事件,成为2008年两岸关系改善与和平发展中最不和谐的一幕。
民进党作为反对党,对于海峡两岸两会的协商,本来可以提出自己的政策主张,可以对台湾的执政党的大陆政策依民主法制程序进行监督,而不是采取民粹的、暴力的方式进行抵抗,不能为反对而反对。如果不能务实的提出可行的两岸政策主张,不能提出符合绝大多数台湾民众利益的两岸政策,而是采取非理性的抗争手段,则背离主流民意,让自己的两岸政策边缘化,永远得不到多数人民的支持,也就无法重新执政。两岸问题,既是民进党挑动支持者的敏感议题,也是困扰民进党发展的重大挑战。依目前形势观察,在短期甚至较长时期内,民进党仍然走不出以对抗为核心的大陆政策思维,仍然在坚持台湾独立的政治立场下,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阻碍力量。
第二,国民党的积极作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马英九上任后,经过半年多的“磨合期”,马当局党政关系、行政运作渐趋顺畅,执政基础较前巩固。在两岸关系方面,在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下,马英九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受到民众普遍肯定。但因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马当局“拼经济”仍面临巨大压力。马英九上台后,筹组“财经内阁”,以“拼经济”为首任。但因党政关系、行政运作不顺畅,尤其是受国际金融风暴冲击,马当局的执政绩效不彰。
首先,岛内经济不进反退。陈水扁8年执政导致岛内经济积重难返,而2008年7月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台湾经济,导致台湾出口大幅下滑,企业倒闭数量持续增加,失业率随之升高。9月底,台“主计处”公布的失业率高达4.27%,创近3年来新高,台股也从马英九上任时的9000余点“跳水”至4000点。11月中旬,“主计处”数据显示,台经济第三季度增长率为-1.02%,预估年增长率为1.87%,创2001年以来新低纪录。马英九坦承,“633政见”(即经济年增长率达到6%、失业率降为3%、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美元)可能要到第二任期届满方能实现,使之前对改善经济寄望过高的民众大为失望,马英九施政满意度因此不断下滑。TVBS民调中心11月份的民调显示,高达60%的民众不满意马
“拼经济”的表现。
其次,马当局的执政能力和风格饱受质疑。为扩大群众支持基础,马上任之初秉承“党政分离”、做“全民总统”等理念,刻意与国民党保持距离,启用多名偏绿或社会人士出任“阁员”,其“蓝绿通吃”的做法引发党内人士及支持者高度不满。马提名的“监察院副院长”沈富雄、“考试院院长”张俊彦等被党籍“立委”封杀,更是重创马英九形象。为落实“双首长制的宪政理念”,马“退居二线”也被讽刺为“二线宅男”、“缺乏政治头脑”。以“行政院长”刘兆玄为首的执政团队在处理油价、“阁员”绿卡、勘灾等问题上政策反复、混乱,则被民众批评为“眼高手低、缺乏施政能力”。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民众对马团队的失望,加上民进党的极力唱衰,导致中间选民、甚至泛蓝支持者不满情绪不断升高,马的满意度持续下降,就职
一、两个月后民意支持度从70%左右的高点大幅下跌至40%以下。尽管8月陈水扁海外洗钱案爆发后,马的满意度一度出现回升,但随着金融风暴负面效应不断显现,马的满意度难有明显改善,不满意度则持续维持在50%以上。
第三,台湾问题中的国际因素:以美国为例
众所周知,没有美国的介入,就没有所谓的台湾问题。在台湾问题上的政治博弈,主要是与美国的博弈。朝鲜战争之后,美国改变其对台战略思路,公然介入台海局势,对蒋氏父子改遗弃为利用。及至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对台政策才作出了必须的战略修正,“中国必将统一,但不是现在”,是1978年美国检讨分析对台政策之后的结论,这个结论至今不仅影响着白宫和五角大楼对华政策的决策思维,同时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台湾朝野政治势力思考和阐述两岸关系政策的价值判断和政策思维。最新的例证是,马英九的“终极统一论”,民进党的务实派近年来的思考出发点和阶段性结论的获取,其实也或多或少折射出类似的思考痕迹。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因素无时不在,只能正视,无需回避。九五、九六台海危机逐渐平复之后,美国政府对中国政府以及13亿中国人民“不惜一切代价捍
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意志,有进一步深刻的印象和体验。
今年开春,当陈水扁提出“废统论”时,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恰恰在华盛顿访问,中美双方就此危机问题进行过协商,启动预防发生危机的协调机制。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分析家认为,中美双方显然已经扮演了协合又分工的角色,一前一后分头进击,颇有默契。
国际观察家指出,目前,中美两国拥有前所未见的高度战略默契。首先,在于进入21世纪后,美中双方具有愈来愈多的共同利益,国务卿赖斯说,美中关系目前是后冷战以来最好的时期,故处理美中重大利益具高度共识;这个结论和她的前任鲍威尔是一致的。胡锦涛主席去年在美国与布什会晤时,呼吁中美两国共同维护台海局势的和平与稳定。这一次围绕陈水扁“废统论”诱发的危机,以及危机的管控和危机的处理过程,美国的表现并不尽人意,关键点不在于他对陈水扁没有足够的制约和管束能力,而在于美国不可能在此时完全放弃台湾,或者完全放弃继续借用和利用台湾牌牵制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意图。这就是美国留有的一手,而这样的留有一手,就给陈水扁频频要价的可乘之机。
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观察台海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一是美国一再坚持国统会和纲领没有被废,只是中止运作与适用;二是美国要求陈水扁亲口说出“陈七点”,再度向美重申过去的承诺,华府甚至要台北“改正记录”;三是陈水扁承诺不改变现状,不排除两岸未来发展任何形式的关系(即包含统一选项),以及遵守宪法规定的宪政程序。这些都是北京现阶段所需要看到的,对于美国在牵制陈水扁的能力评估,相信北京还需要作出更进一步的观察和评估,毕竟这还只是第一次.2、前景分析
近期:2009年,海峡两岸关系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除了两岸高层互动会持续进行,民间交流与交往会进一步扩大外,海协会与海基会两会将会持续接触与协商,预计下一个“陈江会”仍将是新一年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头戏。在2008年两岸通航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两岸金融往来与合作问题、产业合作与对接问题、双向投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两岸能源合作问题、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与制度化合作问题等将成为主要讨论议题,预计两岸经贸合作协商将会取得一系列新的重要成果与突破。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仍会持续,世界经济增长预期普遍大幅下降,会继续影响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两岸贸易仍将呈现低增长或负增长,台商对大陆投资可能持续下滑。但两岸经贸互动将持续增强,经贸协商与经贸合作将会取得新发展。2009年,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互动将更为频繁,将会展开一系列的不同层级的会商与会谈,就两岸关心的金融合作、双向投资、投资保护、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农产品检疫检验标准、能源合作等展开新一轮协商。尤其是两会将举办新一轮的“陈江会谈”,有望签署新的经济合作协议。甚至不排除两会及有关部门就两岸经济合作机制问题展开讨论与协商,以推进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与制度化发展。两岸金融领域的合作与开放将成为2009年两岸协商的重要议题。两岸金融领域的政策与合作严重滞后,影响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与深化。预计两会将就两岸银行或金融机构互设分支机构、金融机构相互参股与并购、资本市场开放、金融监管、货币清算以及共同抵御国际金融风暴等议题展开讨论,预期将会取得重要进展。大陆企业有望实现赴台投资,改变目前两岸单向投资格局。大陆企业赴台投资逐渐成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热点议题,台湾方面也在加快制订相关具体政策,预计2009年上半年会正式出台,两会也会就此议题展开
协商,大陆企业将会直接赴台投资,实现两岸双向直接投资。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数有望获得大幅增长。2008年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效果不如预期,两岸对此进行了检讨,逐步采取了一些新的改善措施,调整旅游路线,降低旅游费用,减少相关政策限制,尤其是在直航实现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热有望逐步出现
目前,岛内的台独势力依然嚣张,民进党等绿营政党正摩拳擦掌,试图为两岸交流进程设置障碍,以期影响马英九政府的稳定执政。除此之外,美国也不愿意看到两岸过于“亲密”,不愿意看到自己在台海局势中的地位和角色受到挑战,为此极有可能采取一些离间或间接阻挠的措施。面对这些不确定因素和隐忧,两会应该未雨绸缪,将这些问题都考虑在内。台湾海基会则应提醒马英九政府,在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制定一些长远计划和战略,以扭转多年来绿营“去中国
化”
给台湾新一代年轻人造成的不良影响,让更多的台湾民众对一个中国和中华民族产生认同。
远期: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依然面临不少挑战。除了岛内反对党的干扰外,海峡两岸关于台湾国际空间的安排与参与问题仍将是一个主要的争议焦点,随时会影响两岸关系的顺利发展。同时,国际金融海啸与日益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对海峡两岸贸易与台商在大陆投资发展的冲击越来越大,成为两岸经贸合作面临的另一挑战。
大陆坚持以人为本,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贯彻到各项对台工作中去,最广泛地团结台湾同胞一道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发展、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雄伟步伐,必然强有力地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