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下种养的多种模式
林下种养的多种模式
林下种养的多种模式
2011-06-28 20:28近年来,各地林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丰富的林地资源。为了让广阔的林地产生经济效益,弥补林地前期见效慢、效益低的问题,应该大力发展林下种养。本期专刊主要介绍林下种养的几种经济模式,以供参考。【林-粮(油)模式】
前3年在林下种植小麦、大豆、花生、棉花、绿豆等低秆作物,间作作物要与林木保持一定距离,一般50厘米以上,以免过多地损伤幼树根系和竞争土壤水分,这样树木的生长发育不受影响。★致富典型
重庆铜梁县太平镇在发展林下经济工作中,组织农民在新造的林地里间种黄豆等矮秆经济作物800多亩,既充分利用了林间空地,又增加了经济收入。每亩可收黄豆150公斤,增加经济收入500多元。【林-菜模式】
根据林间光照程度和蔬菜的喜光性选择种类,也可根据两者的生长季节差异选择品种。冬春季在林下种植大蒜、圆葱等,夏秋季在林下套种冬瓜和南瓜等,效益可观。★致富典型 重庆巫山县的农户在柑橘、脆李、桃子等树行间或树下种植豌胡豆,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2010年全县林下种植菜用豌胡豆实现产值亿元以上。【林-菌模式】
在林下建凉棚种植木耳、平菇、香菇、草菇和鸡腿菇等食用菌,投资少,收益好。此外,食用菌收获后的废菌包经过处理又是林地上好的有机肥。★致富典型
广西容县大力扶持发展“林下种菌”,2009年该县仅自良、浪水两个乡镇的野生红菇年产量就达7万多公斤,产值3500多万元。
【林-药模式】
在林间空地上间种较为耐荫的白芍、金银花、薄荷、黄芪、沙参、百合、薏米、大青叶、丹参、白术等,不但可增加收入,还有利于改良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增加肥力,促进林木生长。★致富典型
近年来,河北临漳县临漳镇东五岔口村靠林下种植中药材大赚了一把,昔日的不毛之地成了带动全村增收的聚宝盆,仅此一项收入,全村年经济效益就增加近700万元,户均增收1.8万元。【林-草模式】
在郁闭度80%以下的林地,可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等优质牧草,可出售优质牧草,也可放养畜禽。还可以在林下种植适宜园林绿化的草坪。★致富典型
重庆黄石镇的肉牛养殖大户李中友租借了大片的林地,种植牧草近500亩。一亩林地套种牧草,减掉成本,可【林-禽模式】
在林下放养或圈养鸡、鸭、鹅等禽类,每亩可投放60-100只。林下的草木、昆虫可补充鸡鸭鹅的饲料,鸡鸭鹅的粪便经过处理可作林地的肥料。★致富典型
今年42岁的程昌良于2008年带着自己14年打拼赚的血汗钱,回到家乡重庆江津创业,从事“林下养鸡”。2010年全年出栏15万余只,销售金额达800余万元。
年获利120-150元,也就是说,500亩牧草每年可节约养殖成本6万元。
【林-畜模式】
在树林里种牧草,在林下饲养肉牛、奶牛、野兔、羊等家畜,家畜粪便作树林的肥料,这种模式既节药饲料成本,畜禽又长得好,林地也不缺肥料,值得推广。★致富典型
广西贵港瓦塘乡福新村的谭振旺利用林下养殖野山猪。成群结队的山猪或在林间追逐,或在草丛中觅食。2010年,出售商品野山猪550头,产值165万元,利润达到40万元。
第二篇:推行林果业种养模式发展林下经济
人和三元家庭农场是青白江区推行林果业种养模式,发展林下经济的典型代表,该生态鸡养殖场,位于人和乡三元村9组,租用14户林地,总面积80余亩,其推出的主要产品有“人和三元毛腿土鸡”和“人和三元毛腿土鸡蛋”。建有大中型沼气工程2座、容量125立方米,年处理鸡粪 100 吨、产沼气8000立方米;一批性肉鸡存栏1.8万只、蛋鸡0.4万只;配套安装发酵床9套,年处理鸡粪600吨,免费提供当地农户作果树肥料。带动养鸡户300 户,其中开展林下养殖的 20 户、户均养鸡300只以上、户均增收5000 元以上。林果业种养模式(林禽立体种养模式)的基本结构是“林果业+家禽业”。林业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林地,在林地中或果园农牧循环生产模式里建立禽舍,将家禽粪便直接排放林地或果园,从而形成了“林果(草)、家禽养殖单元”相互联系的立体生态农业体系。牧草种在林间,利用林间空地生长,一方面可以保持水土,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杂树、杂草的生长。家禽在林间轮放或圈养,用草来饲喂,家禽在林间放养过程中,采食牧草的同时也将粪便施到了林间,基本结构是“畜禽养殖业+沼气+种植业(粮、菜、林、果)”。其基本做法是:在养畜或养禽业的基础上,建立沼气池,将养殖业废弃物通过沼气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将沼气作为养殖场照明和加热的能源,沼液、沼渣直接作为肥料施用于周边农田。推行林果业种养模式来发展林下经济,既可以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还能实现农牧产品品质提升、节本增效。
第三篇:发展林下种养拓宽增收渠道(袁泽远)
发展林下种养拓宽增收渠道
——记发展林下种养经济大户熊全刚
信阳市浉河区是豫南林业大区,全区林业用地16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达62%。我区为浅山丘陵地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同时我区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合多种植物生长,植物种类丰富,分布极广,为实施我区林业建设、提升林业产业格局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区自2008年开始到2009年完成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象一夜春风催开了遍地林业产业的奇葩,极大地提高了林农和社会力量投资林业的热情,而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更是林业产业百花丛中的一枝独秀。我们今天向大家介绍的,就是林业经营大户熊全刚同志发展林下种养经济的成功事迹。
做大做强森林经营
在我区推进林业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造林个体大户,他们通过承包或买断山林经营权,根据当前林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加大资金投入,对林地采取综合开发经营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区林业产业向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迈进,逐步形成了我区高产出高效益的区域林业产业新局面。熊全刚作为林业经营大户中的一员,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山林开发,尤其是他能够抓住2009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通过林地流转和抵押融资,把经营山林的规模从6000亩一举扩充到28000亩,投入资金1200万元,从事杉木用材造林、茶园开发及油茶生态林营造等活动,效果十分显著。在做大做强森林产业经营的基础上,他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大力开展林下种植养殖活动,同样获得了成功。
因地制宜开展林下种植
新造林在前3-5年内不能达到郁闭程度,林间空隙大,通风透光条件好,加上林地经过翻垦,非常适合在林下间作一些植株矮小的作物。熊全刚在林下种植方面先择了中药材种植和食用菌栽培,在完成造林之后,立即套种射干、苍术和桔梗等中药材,共种植中药材3500亩;在植株相对较高株行距较大的油茶等林中进行食用菌袋料栽培,以黑白木耳和香菇为主,共栽培食用菌200多亩。实施林下种植,一方面克服林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的缺点,在短期内创下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林下种植活动,加强了生产管理措施,减少了林间杂草野灌的滋生,改良了土壤结构,降低了病虫害及森林火灾发生的概率,其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能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合理开展林间养殖
利用林间空隙发展养殖业具有明显的优势互补作用。如今走进熊全刚场区周围的林地,在油茶林地会发现几处养鸡场,在杨树林中可以看到用铁丝网围起来的羊群,在林地低洼处修整一新的水塘里有鱼儿翻腾的波光。在林间养鸡、养羊、养鱼,有天生的昆虫和野草,饲料来源不愁,无须专门管理,节省了养殖成本,动物们消灭害虫和杂草,排出粪便,客观上起到了抚育施肥和保护森林的作用。目前熊全刚林间养殖达到年出栏鸡接近10000只、羊3000余只、鱼4000公斤。
此外,熊全刚还独出心裁,把采茶制茶、花木种植、观鱼垂钓和休闲山庄等资源整合利用,开辟了森林生态观光旅游活动。当你沉醉在茶香里,流连在花丛中,随波光荡漾,临高台远眺,你不能不由衷地折服,为当代林业人的胸襟、品味和一往无前的创业精神。
第四篇: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一)林禽模式。在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在周边地区围栏,养殖柴鸡、鹅等家禽,树木为家禽遮荫,是家禽的天然“氧吧”,通风降温,便于防疫,十分有利于家禽的生长,而放牧的家禽吃草吃虫不啃树皮,粪便肥林地,与林木形成良性生物循环链。在林地建立禽舍省时省料省遮阳网,投资少;远离村庄没有污染,环境好;禽粪给树施肥营养多;林地生产的禽产品市场好、价格高,属于绿色无公害禽产品。
(二)林畜模式。林地养畜有两种模式:一是放牧,即林间种植牧草可发展奶牛、肉用羊、肉兔等养殖业。速生杨树的叶子、种植的牧草及树下可食用的杂草都可用来饲喂牛、羊、兔等。林地养殖解决了农区养羊、养牛的无运动场的矛盾,有利于家畜的生长、繁育;同时为畜群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有利于防疫。二是舍饲饲养家畜如林地养殖肉猪,由于林地有树冠遮荫,夏季温度比外界气温平均低2~3℃,比普通封闭畜舍平均低4~8℃,更适宜家畜的生长。
(三)林菜模式。林木与蔬菜间作种植,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模式。林下可种植菠菜、辣椒、甘蓝、洋葱、大蒜等蔬菜,一般亩年收入可达700~1200元左右。
(四)林草模式。该模式特点是在退耕还林的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树木的生长对牧草的影响不大,饲草收割后,饲喂畜禽。一般说来,1亩林地能够收获牧草600千克,可得300元左右的经济收入。
(五)林菌模式。在速生林下间作种植食用菌,是解决大面积闲置林下土地的最有效手段。食用菌生性喜荫,林地内通风、凉爽,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程序,提高产量,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空间,而食用菌采摘后的废料又是树木生长的有机肥料,一举两得。
(六)林药模式。林间空地适合间种金银花、白芍、板蓝根等药材,对这些药材实行半野化栽培,管理起来相对简单。据调查,林下种植中药材每亩年收入可达500~700元。
(七)林油模式。林下种植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也是一个好路子。油料作物属于浅根作物,不与林木争肥争水,覆盖地表可防止水土流失,可改良土壤,秸秆还田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八)林粮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1~2年树龄的速生林,此时树木小,遮光少,对农作物的影响小,林下可种棉花、小麦、绿豆、大豆、甘薯等农作物。
第五篇:高台县采取多种模式流转农村土地
高台县采取多种模式流转农村土地
高台县积极探索合作社流转、企业流转等多种土地流转模式,大力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是互换模式。巷道乡东联村通过土地置换,将土地划分等级二次分配给农户,既解决了农户不愿流转土地的问题,又带动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节约了生产管理成本。二是村委牵头模式。骆驼城乡前进村村干部带头流转土地建设“四化”精品玉米制种基地,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和节水化。三是合作社流转模式。宣化镇宣化村、朱家堡村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流转农户土地,采取“合作社+支部+农户”的生产模式,实行统一的生产管理,建立了标准化的夏菜生产基地。四是企业流转模式。新坝乡许三湾村积极引进企业流转农户土地,形成了企业与农民之间互利共赢的利益连接新机制。五是集体发包模式。罗城乡花墙子村将荒滩租赁给企业发展肉羊和一体化综合养殖,引导农户组建合作社,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鼓励农户入股养殖,既解决了农户个体发展资金少、规模小、标准化不高的问题,又在服务中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以上这些模式,使土地由细碎变为连片,生产管理由粗放变为标准,在节本增效的同时,搭建起了生产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生相伴的增收体系。今年以来,全县累计流转土地9.6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