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如何加强修养考试2

时间:2019-05-14 05:2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古代如何加强修养考试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古代如何加强修养考试2》。

第一篇:中国古代如何加强修养考试2

公务员培训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考试2

1.()是指交友要慎重。(3.0分)A.慎言行 B.慎独 C.慎微 D.慎友

我的答案:D 答对

2.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3.0分)A.书 B.鱼和水 C.镜子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我的答案:C 答对

3.官箴产生的历史悠久。()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为吏之道》称得上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官箴。(3.0分)A.1965年 B.1970年 C.1973年 D.1975年

我的答案:D 答对

4.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官箴》是由()所撰的。(3.0分)A.曾国藩 B.吕本中 C.杨雄 D.张居正

我的答案:B 答对

5.无论是对党员干部还是一般群众,共产党人都非常强调道德修养、道德自律的作用,在德才关系上,要始终把()放在第一位。(3.0分)A.人尽其才 B.德性修养 C.才德兼备 D.思想道德

我的答案:B 答对

6.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以后,()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和核心价值观。(3.0分)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理学思想 D.心学思想

我的答案:B 答对 7.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就是()。(3.0分)A.慎言行 B.慎独 C.慎微 D.慎欲

我的答案:D 答对

8.自古,贤者都是()之士,而这样的人往往都是非常重视自修其身的。修身之本,在于治心,心地清静是立身做人的根本,否则会“思虑妄生、见理不明。”(3.0分)A.德才兼备 B.有德无才 C.有才无德 D.无才无德

我的答案:A 答对

9.高尚的高德修养和品德操守,会让人更加淡泊、安宁和祥和。正如()在《诫子书》中说道:“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0分)A.范仲淹 B.诸葛亮 C.曾国藩 D.吕本中

我的答案:B 答对

10.()是儒家治国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核心的理念。(3.0分)A.“仁政德治” B.“修身养性” C.“礼义廉耻” D.“性善论”

我的答案:A 答对

1.政统是通过权力的集中实现对国家的管理,它的特点是()。(4.0分))A.权威集中突出

B.强化政治权力与行政官僚 C.权力等级分明 D.统一思想

我的答案:ABC 答对

2.在中国的历史上,很多人主张(),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主张思想教育手段要和法制处治手段并用。(4.0分))A.才尽其用 B.选贤任能 C.德刑相辅 D.儒法并用

我的答案:CD 答对

3.在中国的史籍书林之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其中包含着许多涉及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4.0分))A.廉与贪

B.义与利、C.荣与辱

D.正与邪 我的答案:ABCD 答错 4.古人曰“为政之道,任人为先”,那么如何任人为先呢?()(4.0分))A.知人善任 B.选贤任能 C.礼贤下士 D.用其所长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5.道统是通过实现国人意识形态、观念思想的统一,来维护国人对王权的膜拜与遵从,它的特点是()(4.0分))A.强化政治权力与行政官僚 B.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思想”

C.消除潜在的抵制、对抗王权的思想 D.权威集中突出 我的答案:BC 答对

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要坚持“四慎”,具体包括()。(4.0分))A.慎独 B.慎始 C.慎终 D.慎微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7.中国古代对官员治国理政品质的要求有三点,分别是()。(4.0分))A.要是一个忠臣 B.要是一个孤臣 C.要是一个良臣 D.要是一个谏臣

我的答案:ACD 答对

8.我国历史上经过科举制等途径,探索出了把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分为两类——()。(4.0分))A.人才 B.通才 C.专才 D.贤才

我的答案:BC 答对

9.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要坚持“四德”,具体包括()。(4.0分))A.政治品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社会公德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10.毛泽东常用“贾政做官”的故事,来教育党员干部要当清正廉明的干部,不当()。(4.0分))A.贪官 B.昏官 C.庸官 D.懒官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1.唐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铜为镜,可以明得失。(3.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2.我们党和人民需要“忠臣”,但更需要良臣,良臣也叫能臣,即能干之臣。(3.0分)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3.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创业史和发展史。(3.0分)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4.法是自律,德是他律。(3.0分)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5.儒家讲的“孝”,是指在家对父母尽孝,在外对国家尽忠。当忠孝不能两全时,往往需要取孝弃忠。(3.0分)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6.荀子曰“志忍私然后能公”,是指只有在意志上能够抑制私欲,才能一心为公。(3.0分)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7.孝悌,孝,指对父母亲孝;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3.0分)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8.《为吏之道》称得上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官箴,其开篇说了一段话:“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私。”(3.0分)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9.有句俗语叫:“不怕领导有爱好,就怕领导没爱好”,这指的是慎独。(3.0分)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10.“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不为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言论都体现了“慎欲”。(3.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第二篇:中国古代工艺美术2

《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大致的了解,让学生了解欣赏工艺美术的方法,了解基本的有关知识,激发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对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对工艺美术的认识,欣赏方法的培养。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各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内容繁多,知识陌生。

教具:课件 授课过程:

导入: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列举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性的品种?

学生回答:工艺美术品就是家里的摆设,比如壁挂,我们生活中的工艺美术品有: 青铜器、丝绸、陶瓷、漆器、玉器、金银器、景泰蓝

老师:这个同学说的很好,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工艺美术品,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文化,我们这节课就是让大家来欣赏和了解我国古代的工艺美术品,教会大家如何欣赏,并欣赏优美的作品,接着展示课件。

老师:请大家欣赏这些图片,我们今天这节课的老师不是我,而是你们的同学,他们准备了精致的课件及丰富的知识,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邀请同学为我先讲述陶瓷部分

学生:请同学告诉我陶瓷的区别有哪些?

学生1:质地不同,色彩不同,一个白另一个是土色。

学生2:

1、材料不同,陶器用的是陶土,瓷器用的是瓷土;

2、烧制温度不同:陶器在1000度以下烧制,瓷器在1200度以上温度烧制;

3、质地不同,陶器、粗糙,而瓷器细腻;

4、用釉不同:陶器用低温釉,瓷器用高温琉璃釉。展示课件。

学生:欣赏这些彩陶作品时,请大家思考这个问题:它们在造型和纹饰上各有什么区别? 学生1:这些作品在造型上各有特点,可能是分工不同,纹饰上也很抽象。

学生:请大家仔细欣赏这些纹饰,虽然很抽象,但大家是否可以判断出它们是来自哪里的呢?

学生1:有的像水的漩涡,有的像动物的皮毛,有的像天空的星星。

学生: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大家是否可以想象出当时的人们是多么充满智慧啊!他们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然后在抽象变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图案。造型:以生活中常用器皿为主,实用,多样。纹饰:以表现渔猎生活及常见事物的抽象几何纹为主,简洁,流畅。色彩:采用取自天然的红黑白三色,搭配陶土本色,朴素,和谐而不乏明度对比。彩陶充分展现了在实用基础上简单朴素的美感。其纹饰更是体现了原始先民对多样统一,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的高度概扩。学生:接下来我们开始欣赏瓷器, 瓷器则是用瓷土加水,经比烧陶器更高温度的火力烧成的。创造瓷器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化的又一伟大贡献,所以在英文中“瓷器”与“中国”为同一单词China。世界上许多民族的祖先,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各自都独立地发明创造了陶器,唯有瓷器是由中国人发明,在公元五、六世纪以后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为了扫清障碍,现在将一些专用名词给大家解释一下:

青花瓷:用钴料在坯胎上装饰

,施透明釉,在高温(1280~1350℃)中一次烧成,呈青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又称釉下青花瓷、釉里青、青花白瓷、青花白地。中国景德镇传统名瓷之一。

斗彩也称豆彩: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结合而成的。制作过程是先用青花釉料在白色瓷胎上打出花纹的轮廓线,入窑烧制后再用彩料绘出花纹,然后再用低温烧一次,形成又一道釉上彩。

珐琅:搪瓷的旧称。现多指艺术搪瓷。珐琅一词源于音译。出现 景泰蓝后转 音为 发蓝,后又为 琺瑯。1918 ~1956年,琺瑯与搪瓷同义并用。1956 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琺瑯改定为珐琅,作为艺术搪瓷的同义词。

釉里红是以铜为呈色剂,在釉下绘出各种纹饰图案的釉下彩瓷。

白地红花的釉里红产品,其烧制工艺与青花瓷相似,但由于铜需要在还原气氛中才能烧成红色,这比青花瓷的生产又增加了难度,明清景德镇工匠成功地掌握了这一项烧制技术,生产出多种釉里红产品。接下来开始欣赏精美的古代瓷器,看课件。

老师:感谢这位同学的讲解,下面我们开始青铜器的讲解,青铜器是一种合金,因为铜的硬度很低,而熔点很高,如果加上一定比例的其它金属就变得熔点低而硬度极高,出土的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剑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当初的青铜器是一种稀有金属,只有地位高的人才能拥有,当时是用来进行祭祀时候的一种礼器,为了使同学们进一步的了解青铜器,下面请同学为大家作精彩的讲解。

学生:青铜器作为一种礼器,其实还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有一句成语叫做一言九鼎,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这是什么意思啊?

学生1:就是说说出来的话像九只鼎一样的分量。

学生2:其实一言九鼎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说话要像古代的君王那样算数,因为只有皇帝才可以拥有九只鼎,鼎的数量随着官阶的变化而变化。这说明青铜器在远古时代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青铜器最兴旺的时期是商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演变,秦汉时期就变成了日常的生活用品,直到后来渐渐的被铁器所取代。下面我们通过课件来欣赏一下古代青铜器。青铜器可以分为礼器、乐器、酒器、兵器、食器等。古代的青铜器有很多的纹饰,这些纹饰在各个时代有着不同的装饰风格,下面请大家欣赏这些精美的纹饰。不同时期的青铜器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请同学分组对商、西周、春秋和秦汉的青铜器加以欣赏和分析,并举例说明其特点。商代的青铜器装饰感强,神秘﹑厚重由权威。商代的青铜器装饰感强,神秘﹑厚重由权威。春秋战国的青铜器造型奇巧,手法趋向写实,纹饰易于理解。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更加轻便,精巧,实用。欣赏几件代表性的作品

老师:很感谢这位同学的精彩讲解,青铜器的演变说明了一个道理,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品都凝结着那个时代的审美标准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创造力,我们要通过这些作品的欣赏认真体会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下面我们请同学给大家讲解古代玉器。

学生: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制作玉器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古代社会玉不仅被用于装饰,而且是财富、权力的标志,又是统治者祭天祀地、沟通神灵的法物。玉的自然属性被人格化、道德化。孔子说:“君子比德如玉焉”,说明玉器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呢?古代中国以玉来比喻人的美好品德和高尚人格,所以古人以佩玉为尚。对于玉我们中国人都不陌生,很多人都喜欢佩戴玉的饰物,关于玉的传说也很多,穿插关于玉的故事,从这个故事我们足以了解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下面请大家随着我的课件走入玉的世界,将天然的玉石加工成无暇的美玉就需

要“剜脏去绺”、“因材施艺”,而“巧色”与“俏色”是指合理利用玉石的天然色泽展现玉材之美。玉在古代分为礼器、依仗器、实用器、装饰器等。

课堂小结:感谢这几个同学的精彩讲解,通过这节课我们除了欣赏到这些精美的古该工艺品外还了解了很多关于古代文化的一些知识,使我们了解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明,而且我们掌握了一些关于欣赏工艺品的一些知识,实用和审美是工艺美术的基本特征。我们今天看到的作品还很有限,希望大家在课后多收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多了解一些关于我国古代工艺品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这节课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第三篇: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下)

第二讲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下)

主讲人:王杰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第二,要慎欲。人有七情六欲,为官者同样有欲望,但是人不能够把人的唯一追求放在欲望上,人在追求的欲望过程中应该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应不应该追求自己的欲望呢,应不应该追求自己的物质利益?应该,合理的物质利益我们应该去获得,因民所利而利之,鱼和熊掌我都想要,富与贵我都想要,这一点无可厚非,儒家思想也认同这一点。但是人不能够仅仅的追求物质利益,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要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那么这个适度就是一种中庸的原则。人不能够纵欲,也就是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人不能够去纵欲。那么应该怎么办?欲而不贪,见利思意,以意至利,君子爱才,取之有道,这是一种中庸的原则,当然不能够纵欲,也不能够去禁欲,这两者都不应该去提倡。对物质利益应该有一种恬淡的心情,老子也说或莫大于不知足,就莫大于欲德。祸患之源,人的祸患之源就在于贪得无厌。所以如果人太贪婪了,一定会出现问题,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应该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应该恬淡。

第三,要慎微。就是微小,慎小的意思。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也就是说很多领导干部处问题都是从小节上小事上出的问题,小事觉得无所谓,觉得小事,认为小事不是很重要,但是小事积累多了就成了大问题了。所以从小事上就应该警慎,把好第一道关,这是我们讲的慎微,也就是慎小。

第四,要慎权。为官者手中都拥有一定的权力,权力既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那么如何用好手中的权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大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拥有权力的人往往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一个真理。所以很多官员古今中外都有,手中握一点权力,千里做官只为吃穿,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贪白不贪,这样一种理念一定会毁灭自己。所以权力这个关要过好不容易,这也是一个双刃剑,权力用好了可以对国家,对民族有好处,但是如果权力用的不好,滥用权力,这样就会对国家,对人民造成灾难,同时也会毁灭自己,所以权力的问题对为官者来说应该是慎之又慎,不要滥用权力,要把权力用在为老百姓服务上去,要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第四个方面。

第五,要慎友。就是交友的问题,人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为官者也有自己的朋友圈子,很多一些人愿意和为官者打交道,为什么呢?因为你手中握有权力。那么在交朋友这个问题上,我们总书记也在中纪委的会议上说过,很多领导干部出问题都是从交友不慎开始的,所以为官者要净化自己的交友圈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善人交,如入自然之事,久而不知其香,与不善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知其臭,所以要交那些善友,交那些益友,交那些正友,而不要交那些酒肉之友。很多人和你交朋友是看重你手中的权力,这样的话在交友过程中应该谨慎,交几个知心好友,而不是自己做了官以后让很多人知道,这样的话送礼的多了,馈赠的多了,自己的负担就重了,在为官过程中就容易失去公心,平常心,所以交朋友也是一个为官者应该慎之又慎的问题。

第六,慎嗜好。不是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是害怕官员爱字画,嗜好问题应该谨慎,上有所好,下必胜焉,古代的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结果一国近服紫,全国人民都喜欢穿紫色的衣服,因为上有所好,下必胜焉,投其所好。楚王爱好宫女细腰,这些公女都纷纷节食,甚至有的饿死了,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就是为上者的嗜好,他不是一个人的嗜好,他的嗜好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甚至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在嗜好这个问题上为官者应该慎之又慎,不要让自己的嗜好成为毁灭自己的一个炸弹,这是我们讲的第六个方面。第七,慎言行。古人讲言必信,行必果,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孔子有一个学生自子长,他问怎么去当官,孔子说少言,少说,多做就能当官。那么这种讲慎言不适合我们现在讲的慎言行,我们说当下的慎言行对领导干部来说,在自己的言论、行为方面应该谨慎,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言行不仅仅是你个人的一种行为表现,而是关系到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乃至关系到共产党的形象的问题。现在我们知道有很多的官员说话非常的不负责任,在言行上非常的不检点,所以在这些言行方面,作为共产党的官员,应该谨慎,慎自己的言行,对自己的言论要谨慎,这是我讲的第七个慎。

第八,慎终结。为什么要慎开始呀?因为你开始当官的时候,我举了一个明朝的例子,明朝有一个人,十年寒窗无人问,当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以后,这些认识不认识的人都来道贺,这个人有感于这么一种现状,你看道贺的目的是什么呀?以后有求于你,你看当了官以后,有权力了以后我会求你。但是这个人非常的清醒,然后写了一段话,他说想当初家贫如洗,无柴无米谁肯雪中送炭,看今日独占鳌头,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对这种世俗公立性的人进行了一种讽刺,可以说在一开始进入官场就能够廉洁自律,能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分内的事情,而不是会被一些进入官场以后,被别人的一些庆贺,被别人的一些恭维冲昏了头脑。

还要慎终,古代当了多少年官以后也会退休,过程叫志士,清朝有一个叫叶存人的官,康熙年间,他退休以后底下的属僚送了很多东西给他,他没有接受,我就是一介平民的,我不应该接收国家给我的东西,你们给我的东西我也不能够接收,他也写了一首诗送给他们,这首诗就是月白清风夜伴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就是你把东西送给我,我不是怕别人知道了,我是自己内心过不去,是道德自律的问题,最后没有接收他们馈赠的东西,你的心情,你的心意我全领了,但是东西我不能要,这是一个慎终的故事,这个慎字我们说是慎独也好,慎欲也好,也就是说在为官的过程中对自己手中的权力,对自己的一些嗜好,对自己在独处的时候要谨慎,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否则的话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五)畏

除了讲慎以外,和这个相关的就是一个畏字,什么叫畏呀,敬畏,就是怕字,当官应该有所怕,孔夫子说君子是有三畏的,君子有三怕。怕什么呢?第一,怕是怕天命,天命深不可测,我们要怕它。第二,怕是怕大人,大人是一种智慧的化身,你要敬畏他。第三,怕什么呢?怕圣人之言,这代表了真理,你要敬畏他,所以要有所怕。李世民他做了皇帝以后,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怕字当头,他说我当了皇帝别人以为我什么都可以不怕了,但是我现在还是有所怕,怕什么呢?上怕天,下怕老百姓,就是这样怕我还觉得我怕的不够。所以李世民通过他做事情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励精图治才成就了23年的贞观盛世,所以他这个贞观盛世不是凭空得来的,是他谨小慎微,一步一步的走过来的。

朱熹他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一个民族,一个人有敬畏感就非常的重要,要有所怕,不能够无所畏惧什么都不怕。如果一个人他有所畏惧的话,就是反善怕的人他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指,就是偶然出了问题也不会出大问题,偶然犯错也不会犯大错。所以纪晓岚说凡做事应该有一个怕字,怕字很重要,不能够什么都不怕,所以我们这个民族曾经是一个有着敬畏感的民族,人人都有所怕的东西,文革时期说战斗的无神论者是无所畏惧的,说天不怕,地不怕,我们这个民族的敬畏感荡然无存,什么都不怕。无所畏惧,老和尚打散无法无天,所以我们现在在中华文化复兴的现代应该把我们民族曾经有的这种敬畏感找回来,要相信离地三尺有神明的存在,应该有所怕的东西,不能够什么都不怕。所以,1957年邓小平在共产党员要接受监督这篇文章中也就说了,共产党员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够无所顾忌。咱们中组部的部长在几次会议上都提出了,尤其是李源潮同志,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第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够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第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老百姓。第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自己一生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所以人应该有所敬畏,不能够无所畏惧,胡说非为,尤其是为官者。尤其现在在问责制很多的情况下,领导者对敬畏应该更多的去体验它,去体会它。

(六)廉

这个廉字,我们从正面看有两个主要方面,一个就是廉洁,那么什么叫廉洁,不受就是廉,什么是洁,不污就是洁,那么廉洁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品质,一个品格。汉代的班固说立不廉平则治道衰,如果作为官吏不廉洁,不公平的话,那么这个国家治理就会出现问题。范仲淹也说天下官吏不廉则曲法,如果管理不廉的话,他在执法过程当中就会滥用法律,滥用法律就会害老百姓,所以讲官员他要廉洁。

讲廉洁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清朝康熙年间的张伯行,他是江苏的巡府,当了巡府以后很多人去送东西,然后这个张伯行专门写了一幅禁止馈送喜,其中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这段话非常有名,叫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豪民脂民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这是张伯行廉洁自律的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后来康熙皇帝对他非常的赞赏,死了以后给他的嗜好是清恪,清是清正廉明,恪就是恪尽职守,这是被称为中国清代的第一廉官,张伯行。

讲起来这个廉就是廉洁,明朝的大思想家薛瑄,他说廉洁是有层次之分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真心的心甘情愿的去奉行这样一种精神,信念非常坚定,真正去廉洁的人。不是被动的去廉洁,这是层次最高的廉洁,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就是为了博取好的名声而去廉洁的人,最低层次的廉洁就是为了不受法律的制裁不得不去廉洁的人,可见廉洁他是有不同的层次之分的,现在我们宣传的杨善舟就属于第一个层次,他为官退休以后,没有去享清福,而是为老百姓,是因为受到老百姓的赞赏,这是第一个层次的廉洁。

还要讲简,就是简已助廉,为简可以助廉,清代有一个叫张圻的人,他说居官所恃者在廉,就是在官所依靠的是什么呢?依靠的是廉洁,之所以能够支撑廉洁的是什么呢在于简朴,所以曾国藩,大家熟悉的曾国藩,他说主要是对军队说的,欲服军心,必先尚廉洁。欲求廉洁必先崇俭朴,所以廉洁和俭朴往往是合在一起的一个问题,宋人陈襄他说,欲养廉,莫若量其所入,节其所用,虽粗衣粝食,节澹度日,然俯仰亡愧,居之而安,履之而顺,其心休休,岂不乐哉。也就是说如果要养廉的话,不如根据自己的收入去支出,这样的话虽然是吃的是粗米饭,穿的是粗布衣服,然后抚养的都无愧于心,居住也很安定,然后走起路来也很顺心,心里也很坦然,这不是一个很快乐的事情吗,就是把廉和俭结合在一起,这是讲的廉的两个相关的问题,一个是节,一个是俭。

但是从反面来看,我们说反腐倡廉,和廉相对的两个反面的问题,一个就是贪,贪婪,如果说廉是民之表的话,那么贪就是民之贼,是老百姓的祸害,所以做君主的贪必丧其国,那么为人臣贪必亡其身,这说的非常好,总之没有好下场,这是讲的贪婪的问题。

廉的另外一个反面,就是耻,我们往往把廉耻结合在一起来看的。孔子说,行己由耻,自己对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应该感到羞耻,孔子还说知耻而后勇,知道了自己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一些羞耻的事情,耻辱的事情,然后才能够去奋进,去改变自己,我们知道越王勾践就是知耻而后勇的表现。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还有说士不可一刻忘却耻字,这里都是讲的人不能够没有羞耻心,没有耻辱感。管子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礼义廉耻中,耻字是最重要的一个东西。所以刚才也说了耻字是人和禽兽的一个重要的区别,禽兽是没有羞耻感的,人应该有羞耻感,在这个方面为官者应该特别的要重视。

三、为政之道:顺民意 富利天下苍生

对待民的问题,执政为民的问题,我们还应该要关注三个问题,第一,是动机和效果的关系,王安石变法,动机不可为不好,但是效果很差,他的出发点是为了老百姓,但是最后没有得到老百姓,老百姓怨声载道。他的初衷和他的结果发生了可以说背道而驰,最后变法失败,很重要一个原因,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就是他的同僚,苏东坡,司马光最后都反对他,这是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

第二,是民本和民主的关系问题,有人说中国从孔子以后就有民主思想,我不这么看。因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多就是一个民本思想,在新秦时期,孟子达到了民本的最高峰,近代在明清之际黄宗稀的思想达到了民本的最高峰。民本是一个道德概念,是一个道德问题,这个民主它是一个政治范畴,如何公权不被私为,来维护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是一个民主问题,所以民主和民本不要混在一起,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民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有一个区分。

第三,抓落实的问题。再好的惠民政策,惠民工程,再好的方案措施如果不落到实际上,不给老百姓带来实效,不让老百姓看到利益,这个惠民工程,这个惠民方案都等于零,都是空的。所以在执政为民上,万事民为先,群众利益无小事上,在这一点上古代和现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针对第三个大问题我们做一个小结,这个小结就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政治所兴在顺民心,政治所废在逆民心,国之命在人心,2700年前管子说的话和2700年以后温家宝总理说的话,他们的意思所表达的都是一样的,就是顺应民意,执政为民,否则就会为人民所抛弃。

四、几点启示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的官德,我们能够得到几点启示,因为我们讲古代官德是为现在服务的,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就是善言古者必有争鸣,是为现在服务的,那么通过学习古代官德,我们能够得到几点启示呢,有这么几点。

第一,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开始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为官治国安邦理政的重

要思想资源,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非常多的优秀的思想资源,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开始从中间汲取这些智慧,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官德修养好坏,确确实实关乎着国家的兴衰存亡,官德的缺失已经成为了当下腐败问题的一个重要的诱引,而腐败又成为了共产党执政的一个最大的危险,所以如果不把这个毒瘤给铲除,那么执政党的地位就会岌岌可危,所以官德修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问题,官德纯则民风正,官德毁则民风降,所以对官德这个问题越来越引起了国人的重视,也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重视。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提出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开始把官员的德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那么如何去做,我们说现在中央到地方已经做了很多的尝试,有一些很成功的案例,当然也有一些案例不是很成熟,这一点还需要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去进一步的去改变,去充实,去提高。那么在这方面有一些地方,我们要看到一些现象,就是出现了一些偏差,尽管他的初衷很好,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又流于形式了。比如是家庭道德鉴定书的问题,很多地方官员选拔,开始官德问题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一票否决,是否在家孝敬父母,是否善待妻子,一票否决,这样的话在提官过程中往往要有父母亲的鉴定书,要有妻子的鉴定书,在这个问题上就往往会流于做秀,流于形式,这方面如何去更好的改进它,还有待于今后的工作实际。

第三,官德必须走制度化,法律化的路子。这一点我们再一次强调,因为官德它不是万能的,就像法律,金钱不是万能的一样,官德同样不是万能的,官德一定要通过法律制度来约束它,因为制度法律规范舆论监督,它比官德,比一个人的德性更要靠得住。所以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公务员法,比如说共产党员廉洁自律条例等等,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总之,官德修养问题,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一些人把它说官德修养,这是古代的东西和现在的民主社会格格不入,其实尽管社会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是它对官德的基本的要求没有变,道德的底线没有变,不能因为时代不同了,我们就否定了古代的官德,这样是不对的,通过古代官德的借鉴,可以为我们当下的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提供一些借鉴和提供一些启迪,愿我们的领导干部都能够廉洁自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常保持一种平常心,一种律己心,一种敬畏之心。

借用美国一个管理学家德鲁克的话说就是,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其实这句话并不是太新鲜,这句话在孔子那里讲不能正己何已正人,不能正其身,如正人和,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自己管好自己,顶天立地,这才是主要的方面,所以我们说愿我们的领导干部都能够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谋,常修为政之德,常思探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像毛主席说的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纯粹的人,这个讲座就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上)

第二讲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上)

主讲人:王杰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这一讲的主题是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前一段时间国家公务员局颁发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中组部也下发了关于干预德的考核意见。把领导干部的德的问题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我们知道领导干部应该具备各种各样的素养,比如说人文素养,科学素养。那么其中最重要一个素养,最为国人所关注的就是官德方面的素养,因为官德的好坏关系着老百姓的福祉,所以中央领导同志这些年一再的强调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德的考核与德的修养问题,要把领导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而在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官德方面的内容,所以这也是我们把官德和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当下的一些问题结合起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从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中汲取为官理政的智慧和营养。下面我分几个问题来谈中国古代的官德修养及其当代启示。

一、做官先做人做人德为先

(一)人之为人的底线在于道德、良知、礼仪

人之为人的底线在于道德、良知、礼仪,这个问题也就是什么是人的问题。什么是人?人和禽兽的区别在哪里,中西文化对这个文化有不同的看法,西方文化说我们人是能够生产劳动工具,人有思维,有理性,人能够说话,这就是人。那么这些答案对不对呢?都对,但是有缺陷,有片面性,我们中国的文化是从内在性上来看待人,也就是说人有道德,有良知,有礼仪,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人。所以,荀子说,人之所以为人,并不在于人有两只脚而身上没有毛,而在于人有道德良知和礼仪。他说禽兽也有父子,也有母子,也有雌雄之分,但是他有的只是一种本能,他可以父子共妻乱伦,但是人和动物不一样,人有贵贱,有远近,有高低,有上下,有亲疏之分,所以人比动物要贵,这是一个贵。

另外一个,《礼记》上说鹦鹉能够学人说话,但是鹦鹉它终究是飞禽,大猩猩能够学人说话,但是它终究是一个禽兽。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良知、礼仪,即使他能够说人话,也近于禽兽,这是中国文化对人的很重要的一个看法。所以,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人和禽兽的区别很小,那么这个区别在哪里呢?人有道德心,也就是是非之心,慈让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你有了这四心就是人,你没有这四心就是禽兽。所以孟子也说,人如果是吃的很饱,穿的很暖,住的很舒适,但是没有道德教化的话,则近于禽兽,孟子举了个例子,一个人家里丢了一只鸡,他会很着急,会发动全家人去把这只鸡找回来。但是一个人把人之为人的良心给丢掉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知道找回来的话,那么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所以孟子要花毕生的经历告诉人们,把丢掉的这个良心找回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中国文化看来不在于生物学层面,也不在于自然的层面,而在于道德,在于社会,在于文化的层面,这是人和禽兽的一个重要的区别,也是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所以我们讲中国古代,包括现代,我们对那些做了伤天害理事情的人,做了不仁不孝不忠不义事情的人,我们往往把这些人说成什么呢?没有人性,干的不是人事,禽兽不如,猪狗不如,批着人皮的狼。这些意思就是把一个人,做人的道德的底线给否定了,他比打人还要厉害,所以,人之为人之所以为天地贵,之所以为万物贵,就在于人它是有道德,有良知,有礼仪,这是人和禽兽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人和禽兽的区别还有很多,比如说羞耻心,动物没有羞耻心,只有人有羞耻心,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这是我讲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

(二)修身立德:做人处事为官理政的一个根本

修身立德:做人处事为官理政的一个根本。中国是一个重视道德的国家,重视德性的国家,大约从三千年以前,我们这个民族就确定了重视道德,重视人伦的文化品格,从周公开始到孔子大约500年,我们这个民族出现了一个非常重大的文化转向,这个转向就是由过去的重视鬼神,把鬼神放在首位,而转向了重视人伦,重视道德,所以说,中华民族它的底色就是一种道德的底色,一种人伦的底色。那么我们对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第一、德乃立身之本。古语说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这就是在讲官德的重要性。在孔子以前,我们就已经确定了立德,立共,立言这三不朽的思想,官德的修养好坏放在建功立业,著书立说的前面,重视官德。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和

教育家,他的思想里面可以体现出一种浓浓的人伦道德的情怀,所以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一个人不怕自己有没有官职,怕的是有没有赖以存在,赖以站立的道德修养,这是最主要的。德不孤必有邻,有德性的人他不会感到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相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为官者的德性就像风一样,底下人,这些老百姓就像草一样,草是要看着风的风向而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方向,风向东刮草就向东倒,所以这里孔子是强调什么呢?为官者的道德力量和榜样的力量,那么《大学》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已修身为本,从天子到老百姓道德修养都是非常重要的,是根本的东西。

在《孟子》里面也多次提到了,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你做的好了天下老百姓都会心悦诚服的投奔于你。《孟子》里还讲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的道德修养能起到最终的力量和榜样的力量。

荀子这方面的例子也很多,荀子说,领导者就像源头一样,源头是清的,流就是清的,源头是浊的,流就是浊的。那么领导者就像这个盘子一样,盘子是方的水就是方的,盘子是圆的水就是圆的,这里都强调了道德的力量,这个话都是给为官者说的,不是给老百姓说的。汉代的刘向说,德不厚者不可使民,就是道德不厚的人不可以议事老百姓。东汉的张衡大科学家也说,不换位置不尊,而换德之不宠,不怕自己的地位高低,怕什么呀?怕自己的道德修养的好坏。汉代末年的王符,这就是东汉末年,他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就是人的德性和他的位置要匹配,否则就会有灾祸。

郑板桥说,种十里明花,何如种德,修广厦万间,不如修身,把重德和把修身,他用了一个比喻,强调了它的重要性。所以这里实际上就是讲了为官者的德性是一个立身之本,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德乃为政之要。道德修养要和政治结合起来才会有力量,所以古人说,为政在人,在其位谋其政。孔夫子说,为政以德,比如说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你如果以德政来治国,就会像北斗七星一样,其他的人都围绕在你的周围,团结在你的周围,这是强调以德治国。孔子有两个学生,曾经问孔子,问政,其中一个叫止张,止张问老师什么叫政治?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即在位上的时候要不知道懈怠,在执行政令的时候要忠心耿耿。就是要把把德性和政治结合起来。孔子还有一个学生是为官的学生叫孟易子,他问什么叫做政治,孔子说了一句现在非常有名的话,就是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那么这个正就是公正,就是端正,就是公平,你为官者你正了,谁还敢不正啊,所以在孔子里面有大量这方面的思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和,你连自己都正不了,你怎么去正别人呢,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正人先正己,治人先治己的意思。诸葛亮说,人君先正其身,而后乃行其令,意思是一个意思,就是首先要自己要正,然后才能够去正别人,然后你发出的政令别人才能够推行它,去实行它。

我再举两个顺治帝和康熙帝,他们的思想可以作为孔子思想的一个注释,顺治帝说大臣不廉无以率下,则小臣必污,小臣不廉无以治民,则风俗必坏。意思是,如果大臣是不廉洁的话,高官不廉洁的话,他就无法成为底下官吏的表率,那么小的官吏一定会贪污腐败。那么小的官吏他不廉洁,他没有去治理老百姓的根本,社会风俗一定会变坏,这就是治人先治己的意思,自身要正。那么康熙帝在康熙政要里面记载了康熙帝里这么一个思想。他说大臣如果能作为小臣的表率,他能够亲修职业公而忘私,作为小臣他就会有所顾忌,不敢胡乱非为。这里也讲的为上者和为下者是一个什么关系呢?为上者是一个表率,强调为上者的道德的自律作用,这是第二个小方面。

第三、德乃立国之基。德是立身之本,德是为正之要,德,同时还是立国之基。从西周的周公开始就已经提出了敬德保民,明德慎罚,这些东西都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我们整个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所以他在西周初年提出了这些思想,影响到了我们整个中国文化的走向和格局。

德,国家的根基,国没有道德是不行的,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授有德则国安,这是管子的话。如果把一个国家交给有道德的人,有德性的人去管理,那么这个国家就能够长治久安,这种思想贯穿于我们民族文化的始终,他就像一条主线,一条红线贯穿下来,我们来看李世民,唐太宗怎么说的呢,你如果想让天下安定,那么你就先正其身,先正谁呀?正自己,自己身要正,修身。魏征也说,你要让树木枝繁叶茂,一定要巩固它的根本,因为根深才能够叶茂,你让这个水能够长流不息,水流潺潺,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因为渊源才能够流长。你如果想让一个国家安定,那么你一定要积累自己的仁义和德性,不要去损害老百

姓的利益,不要去和老百姓争利,要讲德性。王安石也说,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同样把为政立国的一个基础放在人的道德修养上。苏东坡说,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深浅,而不在乎强与弱。道德是主要的,而不在于道德的强和弱,有没有道德是这个国家存亡的一个根据,所以这一部分是讲到了道德是立国的根基,最后,用孙中山先生一句话,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就像现在我们讲的以德治国,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可以看出来,重视为官者的德性修养,是一条红线,贯穿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终,直到今天仍然是这样,所以我们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德是立身的根本,是为政的基础,是执政的基础,是我们中国人为人做官为政的根本,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小结,这个小结就是讲从中国文化上来看,区别人和禽兽的最主要的根本点在于人有道德,有良知,有礼仪,这是人最为天下贵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就讲贯穿于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始终的底色是道德,是良知,是道德修身,这是一个底色,这是我们中国人为官为政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大问题,做官先做人,做人德为先。

二、官箴书与官德修养

第二个问题就介绍一下官箴书与官德修养管。官箴书我们平时听到很少,但是在古代官箴书主要是针对为官者的。

(一)官箴书的出现

官箴书在中国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个官箴是一个什么意思?这个官箴在过去它的原始意思是为下者对为上者一种规劝,一种劝鉴建。以后尤其是到了秦汉以后变成了为官者自身的思想行为准则,官箴书为什么在中国能够出现,他不同于经诗子集,它是一类非常特别的书,他为什么会出现?因为官德太重要了,刚才介绍了官德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关系到老百姓的福祉,所以从皇帝最高统治者来说,官箴书希望这些官员们都能够廉洁自律,清正廉洁,秉公办事,勤政为民,免得引起老百姓的反对,引起老百姓的反抗,老百姓是一个双刃剑,这是一个方面。

就为官者自己来说,官场凶险无限,如何在凶险的官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他就要像前辈的官箴书,前辈很多官员写的官箴书中去借鉴其中一些智慧,所以这个官箴书在中国古代是为官者必读的书籍。

(二)历代主要官箴书举要

第一,君王御撰的官箴书,主要是为臣僚们而制订。官箴书究竟有一些什么东西,即官箴书有哪几类书,第一类就是君王欲攒的官箴书,就是皇帝欲攒的。比如说有唐武则天的欲攒的《臣轨》,清顺治帝“御撰”的《御定人臣儆心录》,这都是皇帝亲自抓的,这些书内容不多,但是因为是皇帝亲自抓的,是亲自欲攒的,所以它的影响力非常大,这是第一类书。第二,官员个人从政经验的总结。他在官场上呆的时间很长,由于从政的一些经验,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怎么样去当官,为政的经验,比较著名的就是宋朝吕本忠的《官箴》,为什么这本书重要呢?因为我们大家熟知的为官之法,第一、清,第二、慎,第三、勤,就是出字这本书。虽然这本书很薄,只有一卷,但是影响力非常大,这是第二个方面,第二类书。第三,对先儒为人为官之道或居官法则的政论辑抄。比如说有《朱文公政训》,这是一卷。还有《牧鉴》十卷,这是这一类书,这一类书内容非常的丰富,很便于后人去查找,这是第三类。

第四,多种官箴的汇集类编。就是很多种官箴书把它编在一起了,比如说有清朝陈宏谋辑录的《从政遗规》二卷。还有清朝徐栋辑录的《牧令书》二十三卷,这一类书就属于这个,他把一些官箴书给柔在一起了,这些书也是便于查的。

第五,这一类是属于什么呢?就是皇帝自己写的,他不是一转给大臣看,不是,规范帝王行为的。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写的帝范,就是规范皇帝的行为的书,但是这一类书很少,主要的官箴书是指前四类书。那么一些重要的官箴警言名句都是出在这些书里面的,我们简单举几个例子,一个是宋朝的戒石碑里面讲的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小民易虐,上天难欺。这讲的什么呀?十六个字,你们这些官员的俸禄、薪水都是来自于老百姓的民脂民膏,老百姓没有权力,他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你们可以欺负他,可以压榨他,但是你们这么做的结果一定会得到上天的报应,上天是难欺的,人在做,天在看,你只要做了上天就会惩罚你,这是借石碑,宋朝的借石碑,非常重要的官箴。

刚才说的当官之法为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就是保护自

己的官位,然后可以远离耻辱,这是非常有名的一个官箴书。

还有一个有名的就是三十六字官箴,朱镕基总理非常推崇这个官箴,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廉洁了就能够产生威信,这是,朱镕基总理非常看重的一则官箴。

还有明朝的一个官箴,说世情宜淡,立志贵刚,刚则欲不能出,淡则欲念不起,惟士之廉,犹女之洁,一朝点污,终身玷缺。什么意思呢?这个廉洁你官员想廉洁,就要少情寡欲,这个廉洁就像少女的贞洁,一旦受玷污以后纵身受侮,这些都是非常有名的官箴,讲究古代官员的一些官箴的内容。

另外,就是求做官未必能做人,求做人既不官不失为好人,逢运气当做官,并且做好人,必不受百姓垢骂,不遗毒子孙。就是你要想当个官一定要去当一个好人,好人不一定是好官,但是好官一定是好人当一个好官,当一个为民服务的官,不至于糟到老百姓的谩骂,垢骂,也不至于遗毒自己的子孙,损了阴德,这是刚才介绍几个比较重要的,我们现在也比较常用的几个官箴的内容。官箴书从现在来看影响比较大的有这么几本,一本书是宋代吕本中的《官箴》,这本书比较简练。一本是元代张养浩的《三事忠告》,这本书比较规整。还有一本是清代陈宏谋的《五种遗规》,这本书最深刻。

(三)为官者道德修养精华举要

为官者道德修养精华,也就是说一个人你说他官德的好坏,你通过什么表现出来,他没有刻在头上,说我官德好和官德不好,他一定要通过具体的一些官德的德目修养表现出来,如果说官德是个纲,具体的德目就是目录,纲举目张,也就是说官德的好坏要通过这些具体的德目才能够体现出来,这些德目有什么呢?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人对这些德目有不同的概括,在这里我把它做了一个分类,一个概括,这些具体的德目就是孝悌忠信,平明志友,礼义廉耻,直智实达,清俭和节,淡静藏谨,仁爱宽恕,温恭让学。

也就是说古代官德修养是通过这些具体的德目体现出来的,我从这里面选择几个,这个德目修养,我们说第一个先讲一个孝,孝文化在中国是源远流长。那么我们说树从根脚起,水从源头来,作为父母是我们的源头,我们都应该孝敬父母,这是天经地义。古语说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百善孝为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个孝诗的诗经里面有一篇文章,就是讲父母亲把子女,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含辛茹苦的养大成人,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就是把父母亲养育子女的这种坚信表现的淋漓尽致。

孝养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古语还说,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慈母爱子非为孝也,所以母亲的爱是一种纯真的爱,作为子女孝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那么中国文化讲对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不孝自己父与母,不如禽与兽,不孝敬父母的连禽兽都不如,乌鸦有反哺之恩,羔羊有贵辱之德,鲁迅先生说不孝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恶的人,所以孝养父母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古代有一个大散文家叫李秘,他当时在为官和孝养祖母之间进行了一个选择,这在我们非常有名的《陈情表》里面写了,他毅然的选择了先孝养祖母,然后出来为官,这是《陈情表》里面写的内容,读来令人感人至深,苏东坡说读《陈情表》不哭的人是不孝的人。对每一个子女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怠,等到自己挣钱挣够了,等到当官当到多大的官了,再来孝养父母,那个时候父母等不起了,来不及了。

过去儒家文化讲父母在,不远游,因为子女在家里,他要为父母亲养老送终赡养父母,今天的社会形势发生了变化,常回家看看成了很多人的一种奢望,那么孝养父母仅仅是满足物质上的一种东西吗?仅仅给父母亲物质上的满足就是孝吗。儒家文化并不这么看,孔子有两位学生,一位是子由,一位是子夏,子夏他问老师,他说,老师什么叫孝,孔子说对父母亲的一种感情通过面部表情可以体现出来,如果父母亲正在干活,你一把抢过来说我来干吧,如果把饭做好了,给父母说你先吃吧,不冷不热的,他说这就是一种孝吗,这不完全是孝,孝是体现在我们的一种对父母的一种内心的情感上,所以从面部表情上可以表现出来。孔子的学生子由也问老师什么是孝,孔子说今之所谓孝者是为能养,今天所谓的孝就是能养活父母,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至于猪狗牛羊都得养活它,如果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你不孝敬,不敬仰,不从内心感恩你的父母亲,你养活父母亲跟养活猪狗牛羊有什么区别,这里面讲的孝不是一种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一种精神的内心的情感上的一种满足。

孔子还有一个学生叫曾子,他把孝分成三个境界,三个层次。一是大孝,也就是说你要立身扬名以显父母,让你父母亲得到尊重,尊亲这是大孝。其次是不辱,不因为子女在外闯

了祸,干了坏事,让自己的父母亲蒙羞,这是第二个层次。

第三个层次是最低的层次,其下能养,就是能养活自己的父母亲,这是最低的一个层次。所以孝养父母不完全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上,情感上的满足。那么到了孟子以后,这个孝的问题已经超出了血缘的关系,成为一种社会上的共识,也就是说在社会上年龄大的长辈,我们作为晚辈的,都应该去孝养他们,都应该去尊敬他们,去敬去爱他们,孝顺他们,不仅仅是指自己的父母亲了,所以兄弟姊妹之间的和睦相处也是一种孝的表现,弟子规里面不是说吗,叫兄到有,地到公,兄弟睦,孝在中,兄弟之间和睦了,孝也就在其中了,这是一种孝。古人还注意了一种现象,就是不敬其亲而敬他人,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这种现象古人看出来了,这是一种悖理,悖德的现象,你连自己的父母亲都不爱,你去爱他人,这种现象说不过去。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人一定会有公立目的在里面,我们知道武则天就这样,武则天为了当皇后,把自己的女儿给活活的捂死了,当然他杀了儿子,杀了他的孙子,就为了权力。隋炀帝为了当皇帝,把他的父亲给杀了,吴启为了当将军,把他的妻子给杀了,易牙为了讨齐桓公欢心,把他的儿子给蒸了,给煮了,这些人连自己的父母,连自己的妻子,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爱,他爱他人吗?一定有公立目的在里面,历史证明这些人都有非常深的公立目的,易牙把自己的孩子蒸了以后给齐桓公吃,齐桓公认为他是一个贤臣,但是最后齐桓公死在这帮人小人手里,所以讲孝字可以说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我们说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更多体现在一种情感方面,而不是物质方面,但是对另外一种不爱其亲,不敬其亲而敬他人爱他人的人,这种人我们也要实时的提防,因为这些人很可能有一些公立目的在里面。孝字不管是为人还是为官,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一切善心,爱心感恩心的基础。

(四)慎

慎既是一种修养方法,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养的境界,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慎呢?我把里面归结为几慎。

第一,要慎独。什么叫慎独,就是自己独处的时候,在一个屋子里面没有第二个人监督你,你会怎么样做,能不能守住自己道德底线问题,所以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我多次反省自己,这就是一种慎独。宋代的陆九渊说,什么叫慎独,慎独就是不自欺,不自欺欺人,康熙帝也说,什么叫慎独,慎独就是暗室不欺,在一个黑屋子里面不自己欺骗自己,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这就是慎独。所以慎独我们看电影林则徐,甲午海战,他的房间后面挂的两个字就是慎独。曾国藩临死之前写的遗书,其中第一条就是讲慎独,慎独则心安,能慎独则内醒不纠,可以对天地置鬼神,遗书中四条第一条讲慎独。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德修养中这本书里面就讲慎独就是在你能够干坏事,你干坏事没有人看到的情况下,你不干坏事,这就叫慎独,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五篇:中国古代文学史常识2

中国古代文学史常识(唐宋元)试题(2)

一、填空题

1.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一个朝代,与汉代一起并称“”。

2.促成唐代文学繁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______、、______三家思想对杜甫、李白、王维等人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3.李白,号,伟大的诗人,诗歌风格,想象丰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本课选讲了。

4.杜甫,又称,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被为,他本人被尊为。诗风,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5.白居易,晚年号,是唐代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6.元稹和白居易齐名,人称。除了诗作之外,还写过传奇,为后世名剧《西厢记》的源头。

7.被苏轼评为“诗中有画”的唐代诗人是。8.我国最早的民间词集是《____________ 》、第一个以写词而成为词家的是________。

9.唐代三大爱姻传奇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0.宋代豪放词集大成者是。

11.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12.号“青莲居士”、“香山居士”、“东坡居士”、“易安居士”、“稼轩"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李商隐是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历来受到推崇,也是咏物诗大家,最杰出的的是以为中心的爱情诗。

14.中唐以后,、发起的古文运动将散文发展推向高峰,也得到宋代作家的热情响应,代表作家有、、等人。

15.元杂剧是把、、、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戏曲艺术形式。

16.是元代最伟大的杂剧作家,他的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鲜明的特色和卓越的成就。他的代表作品有、、、、等。

17.舞低杨柳楼心月。18.枝上柳绵吹又少。19.落花人独立。

20.,二水中分白鹭洲。21.君不见沙场征战苦。22.,千载谁堪伯仲间。

23.已诉征求贫到骨。

24.落花人独立。当时明月在。轻胜马,谁怕?任平生。26.,不思量,自难忘。27.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28.,五十弦翻塞外声。29.荒村雨露宜眠早。

30.,,北雁南飞,总是离人泪。

二、选择题(一)单选题

1.下列哪位诗人不属于“初唐四杰”()

A王勃B卢照邻C王昌龄D骆宾王 2.盛唐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家是()

A高适B王维C王之涣D李白

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谁评价李白的()A杜甫B苏轼C李商隐D陆游

4.唐传奇《柳毅传》的作者是()

A杜光庭B 李朝威C 白行简D 蒋防

既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又有大量创作实践的诗人是()。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韩愈

6.《漱玉词》的作者是()

A秦观B陆游C柳永D李清照

初唐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振起一代诗风的诗人是()王勃B.杜审言C.陈子昂D.张九龄

8.辛弃疾在词中较多地运用典故,主要是为了()。

A 表现自己学识的渊博B托古喻今C 使词艰深晦涩D扩大词的内容

下列诗句出于王昌龄诗句的是()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B.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D.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下列诗句不是出于杜甫诗中的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C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D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1.下列词人属于婉约派的词人有()

范仲淹B李清照C辛弃疾D苏轼下列不属于宋代的诗歌流派有()

A西昆体B台阁体C江西诗派D四灵诗派

5..A7.A.9.A.C.10.AA12.答案

一、填空 1.汉唐盛世 2.儒道佛

3.青莲居士浪漫主义雄奇豪放诗仙《登金陵凤凰台》 4.杜工部现实主义诗史诗圣沉郁顿挫 5.香山居士新乐府运动6.元白 《莺莺传》 7.王维

8.花间集温庭筠

9.《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 10.辛弃疾 11.王昌龄

12.李白白居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13.咏史诗无题

14.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 15.歌曲宾白舞蹈表演

16.窦娥冤拜月亭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 17.歌尽桃花扇底风

18.天涯何处无芳草 19.微雨燕双飞 20.三山半落青天外 21.至今犹忆李将军 22.出师一表真名世 23.正思戎马泪盈巾

24.微雨燕双飞曾照彩云归 25.竹杖芒鞋一蓑烟雨 26.十年生死两茫茫 27.金戈铁马 28.八百里分麾下炙 29.野店风霜要起迟

30.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晓来谁染霜林醉

二、选择题

(一)1.C2.B3.A4.B5.C6.D7.C8.B9.A10.D11.B12.B

下载中国古代如何加强修养考试2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古代如何加强修养考试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 语文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第1至11小题每题2分,共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

    音乐修养考试资料

    Libera合唱音乐会 Libera在拉丁语里代表「自由」之意。英国音乐制作人与诗歌班所交织而成的歌声Libera。他们的声音融合了传统教会音乐与新世纪音乐,创作出全新的类型。在拉......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的现代启示发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的现代启示发 中国文化本身就是围绕‚人与修身立德‛而展开的,换句话说,修身正己立德就是中国人做人处事为官理政的根本。以儒家思想为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训练大全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训练大全(二)(高三备课资料) 二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陇西行 唐朝•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明朝王......

    中国古代财政思想.2[大全5篇]

    中国古代财政思想 财政是国家的生命线,在以农业文明为主的古代中国,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成为传统税收文化的最高境界,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民本思想则成为传统财政......

    中国古代美术史教案2

    教学内容:隋唐美术 教学日期: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隋唐美术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人物仕女画、山水画 授课过程: 第五章 隋唐美术 概述 隋唐时期尤其是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全面......

    2国学经典与师德修养

    2国学经典与师德修养 一 国学与经典: 1 国学——中国在晚清到民国初年提出的虚拟性概念。(国学---西学) 即中国传统中的学术、学文、学理、治学方法及相关成果,与西方文化的对举......

    师德修养提高计划2

    师德修养提高计划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师德素质,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水平,本学年,制定自己的个人师德修养如下: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