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05:5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推进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推进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推进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推进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

调查与思考

王满生 罗善平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何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强势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已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课题。为此,笔者近期对我县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初步了解了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一些建议。

一、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现状

我县地处吉泰盆地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物产丰富,区域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我县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建基地、扶大户、强龙头、树品牌”的产业发展思路,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培育了一批特色产业,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呈现出鲜明特色。

1、建立了一批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从2003年开始,我县已陆续申报成功了泰和乌鸡、竹篙薯、马铃薯、泰和肉牛等4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示范区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泰和乌鸡、竹篙薯、马铃薯3个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已通过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检查验收。

2、打造了一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2001年,农业 部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在全国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一体化申报工作,县农业部门充分利用本地的特色资源,建立了茶油、绿色大米、茶叶以及水产品、生猪饲养等一大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并积极组织有关单位和经济实体开展了申报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三品”认证工作。到目前为止,经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认定,野生压榨一、二级茶油为有机食品,仙凤牌白凤贡米、白凤香米、白凤精制米、白凤玉雪粘米、白凤福临门米为绿色食品,万合竹篙薯、南车水库水产品、蜀口茶叶、福海农业生态有限公司的生猪、井冈红果业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杨小26”等农产品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

3、制订了一系列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近年来,我县依据国家颁布的农产品质量标准,结合本地的生产实际,制定了泰和乌鸡、泰和竹篙薯、马铃薯、百合、茶叶、“稻鸭共栖”绿色大米等一系列生产技术规程,用技术标准、技术规程指导生产,推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进程。

4、注册了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商标。为实施品牌战略,我县部分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无公害农产品商标,如苏溪镇注册了“井冈红”牌杨小26,县乌鸡办注册了“泰和乌鸡”,白凤米业公司注册了“仙凤牌”大米,马市镇注册了“蜀口牌”绿茶等。由龙头企业或无公害农产品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统一制作了专门包装箱、包装袋及检验合格证,对检测合格的产品,进行统一商标、统一包装,既方便了农户,又树立了品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在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中,尽管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农产品生产还处于低、小、散的局面,总体竞争力不强。

一是在认识上仍处于低水平。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各界对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认识尚有差距,部分生产者和经营企业缺乏战略眼光和长远谋划,注重眼前利益,抱有投机心理,对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打造知名品牌,缺乏主动性,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是在生产经营上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目前全县尚有诸多农产品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虽有标准,但没有严格按标准执行;产地市场缺乏统一规划布局,周边市场拓展不够,市场体系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营销组织网络不健全,难以有效组织我县农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优质优价难以实现。

三是在要素保障上不够有力。目前,我县在农业标准化生产中存在扶持力度不够,重点不突出,扶持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和基础设施滞后,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还不健全,农产品生产还是沿袭传统的生产技术,科技开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农业标准化生产。

四是在管理水平上亟待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涉及到各个方 面和多个部门,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不够,还未有效形成整体合力。迄今为止,我县最有特色的泰和乌鸡还没有相关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导致我县特色农产品很难在全国农产品市场上发挥品牌效益。

三、推进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几点建议

按标准进行农业生产,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农产品品质使之成长为名牌的技术基础。因此,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必须在生产,加工、流通三个关键环节上下功夫。

(一)抓基地强基础,做好农业标准化基地的申报认定工作。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基地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基础,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一是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产品的要求,围绕本县粮食、泰和乌鸡、肉牛、果蔬、水产等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建立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标准化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不合要求的要进行环境改造。二是抓好标准化基地生产环节的管理,重点加强标准化技术的推广,严格生产过程各个阶段的管理制度,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农业生产上使用,提高规范化操作水平。三是建立从基地环境条件、生产过程、产品销售全程监督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监督。四是积极引导并组织各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在巩固现有无公害农产品的基础上,加大品牌的培育力度,力争2年内将冠朝和禾市粮食高产创建基地、澄江万亩生态果业基地、螺溪肉牛养殖基地、澄江千亩水产养殖基地、泰垦茶叶基地、万合和冠朝油菜基地、碧溪和桥头香菇基地、南溪和螺溪早西瓜基地等申报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证与商标注册,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兴科技增效益,做好农业标准化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一是抓好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传媒形式,宣传《关于禁止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知》、《江西省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以及上级部门出台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增强广大农民的标准化生产意识和标准化操作技能。二是抓好技术培训。首先,做好农业系统管理、质量监督和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工作,全面普及质量管理知识、标准化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有效指导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其次,通过卡片、技术手册等方式把农业标准化细化成简便可行的操作规程送到农民手中,让农民看得懂,用得上。三是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丰富农业标准化系统管理知识,培养更多的农业标准化管理人才。四是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样板。在示范样板区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开发新产品,做到严格按程序实行标准作业,从播种到收获、加工、保鲜、包装,每一道工序都按照规范化操作,保障农产品的质量。通过示范样板的引导,带动农民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企业和农民标准化操作技能和水平。五是组织科技攻关,解决农业标准化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点,提高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水平。

(三)育龙头拓市场,延长农业标准化产业链。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来谋划农业,把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主要突破口。一是按照“建立一个体系,形成一个龙头,创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引进和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加工龙头企业。严格执行农产品有关加工标准,搞好加工过程的跟踪监控,提高加工、保鲜、储运和包装质量,提高产品档次。二是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尽可能多的在国内沿海城市建立无公害农产品销售网点和专销区,采取鲜货包装,净果、净菜上市,直供超市或实行配送,实行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推行优质优价,杜绝不安全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努力营造一种公平竞争、文明经营的氛围。

(四)强领导增投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农业标准化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贯穿于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需要全社会、多行业、多部门的密切配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拟成立相关机构,协调处理好农业标准化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尽快制定农业标准化生产扶持政策,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确保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正常运转。首先,健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及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对已颁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技术规范,同时尽快制订具有本县地方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技术标准,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参照国家通行标准制订相应的专项标准或技术规范,使泰和的农产品 生产尽快走上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轨道。其次,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把水产品检测、畜产品检测、土肥检测等资源整合起来,组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配备专职检测人员,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通过加强培训,提高质检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质检水平;抓好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的质检工作,加大质检工作的源头控制力度,努力将农产品的兽药、农药残留超标率降到最低限度。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我县初步建立起一套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转高效,既符合泰和实际又与国内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作者 县农业局)

第二篇:关于我市实施农业标准化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标准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

—关于我市实施农业标准化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标准化,就是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生产流程全面纳入系统化、规范化轨道,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消费安全,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农业标准化既是一种经济管理手段,也是一项基础性的技术手段,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载体和抓手。最近,我就农业标准化问题深入镇村、企业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并对如何加快我市农业标准化进程形成了一些初步想法。

一、正确把握形势,充分认识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新形势要求,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从国内外的实践看,农业标准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通过推行农业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快农业国际化和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可以说,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首先,推行农业标准化,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随着农业生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市场对农业发展的约束作用日趋明显,特别是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市场由当初的供不应求转变为现在的供求平衡或结构性过剩,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正因为如此,从去年开始,农业部全面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城市进行试点,着手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质量已成为农产品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占有市场的关键因素。在这种形势下,要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就必须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效益。而农业标准化的核心,就是通过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建立起科学先进、切实可行的标准,从而确保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可见,推行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治本之策,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其次,推行农业标准化,是加快农业国际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加入wto后,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这为实施农业国际化战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为创汇农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关税壁垒越来越小的同时,技术壁垒却越筑越高。近年来日、韩、俄、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对我国的蔬菜、禽肉、水产品等农产品进口实行限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wto有关规则和协议规定,农产品贸易要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国际兽医组织制定的动物健康标准、国际植物保护联盟制定的植物卫生标准以及iso等国标标准作为质量检验或纠纷仲裁的技术依据。也就是说,标准化是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首要的是要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和质量标准组织农业生产。只有这样,我们的农产品才能打破贸易壁垒,进入国际市场。否则,农产品就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条件,实施农业国际化战略也就无从谈起。

第三,推行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业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按标准化组织农业生产,其实质就是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规范为农民便于接受、易于掌握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并通过规范操作和严格监督,使其得到全面有效的实施。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行农业标准化的过程,就是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普及过程,就是推动农业生产向集约型、质量型和效益型转变,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的过程。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标准化已成为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标志,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都是建立在高度标准化基础之上的,从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到产中的每一个生产环节,再到产后的分级、加工、包装、储运、质量检测等,都有一整套严格的标准规范。同样,我们要实现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也必须自觉运用标准组织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科学管理水平,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逐步形成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

总之,推行农业标准化,是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那么,我市农业标准化的现状如何呢?应该说,近几年来我市在推行农业标准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一是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开始探索起步。在贯彻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同时,从我市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意见》,发布了《红提葡萄优质生产栽培技术规程》等一批地方农业标准,为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持。二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全市规划建设了**无公害蔬菜示范园,**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 “**”花生油绿色食品原料基地,** 葡萄酒绿色食品基地,**绿

色鸡蛋饲料原料基地等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总面积将近10万亩。三是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已有“**”牌活化水、“**”牌大花生、“**”牌系列花生油等产品获得了a级绿色食品认证,“**”牌葡萄酒、“**”饲料a级绿色食品认证正在办理过程中;**无公害蔬菜示范园生产的蔬菜,**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生产的苹果,**优质葡

萄生产基地生产的葡萄已通过了**市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定。农业标准化的推行,促进了农产品品质的提高,为我市优势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全市已有“**”苹果,“**”葡萄酒,“**”蔬菜,“**”西瓜等30多种优质农产品注册了商标,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农产品品牌。同时,农业标准化的推行,增强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了创汇农业的发展。目前,全市已有3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2001年全市出口农产品5.63万吨,创汇1800万美元。

尽管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市的农业标准化建设只能说刚刚开始起步,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一是各级对农业标准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群众的质量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农业结构调整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尤其是标准化知识宣传力度不大,按标准组织生产还没有成为管理者和生产者的自觉行动;二是农业标准化体系不够完善,集中表现在农业标准偏少,严重制约了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步伐。如在蔬菜生产上,目前仅有韭菜、白菜、茄果蔬菜、番茄、甘蓝等少数几个品种制定有生产技术标准,而作为我市瓜菜当家品种的辣椒、大蒜、大姜、园葱、芋头、西瓜等农产品,目前都没有技术标准和生产规程。这是造成当前农业生产无标准、管理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监管手段还不完善,特别是由于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管理使用不尽规范,致使部分农产品药残、肥残超标。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存有薄弱环节,畜产品在进入国内外大市场流通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另外,即使一些质量较好的产品,在进入大中城市超市过程中由于缺乏认证也常常受阻,只能随着季节性市场进行常规销售,价格普遍偏低,体现不出应有的价值。必须看到,目前标准化工作已引起了各级的高度重视,推行农业标准化的大气候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如果我们不能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把农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就势必要在新一轮竞争中落伍,甚至要被淘汰。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把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扎扎实实地推向深入,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整体素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

二、实施重点突破,带动农业标准化的全面推行

推行农业标准化,是传统农业现代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场革命,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生产方式的改变,必须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因地制宜,循序推进。就全市而言,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当前要抓住三个重点搞好突破:

一是要抓重点领域,在生产、加工环节上搞突破。推行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农产品质量和档次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生产和加工两个环节。为此,推行农业标准化,首先要从生产、加工环节上搞突破。在生产环节上,要改变过去单纯靠经验、凭传统搞农业生产的习惯,抓紧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规范,逐步用具体的生产标准和科学的操作规程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规范起来,使农业生产有标准,操作有规程,质量有保障。在加工环节上,要组织引导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严格执行标准,着力在精深加工上做文章,提高加工、保鲜和包装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出口农产品,一定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和先进标准规范操作,确保产品质量,维护我市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提高农产品质量,必须以科技作支撑。要把推行农业标准化与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以标准化为载体,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和管理经验组装配套,使之系列化、程序化、简易化,成为广大农民能够掌握的技术操作规程,使先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要抓重点产业,在优势产业上搞突破。蔬菜、果品、种子(苗)、花生和畜牧等产业既是我市农业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市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只要把这些产业的标准化抓好了,就可以带动我市农业整体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要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入手,集中推进农业重点产业的标准化进程,带动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根据各镇(处)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水平,蔬菜生产,要着力抓好**等大沽河流域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在大姜、大蒜、元葱、辣椒和蔬菜设施栽培标准化生产上搞突破;果品生产,要着力抓好**的葡萄生产基地,**的果品生产基地和**的名优瓜果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在葡萄、苹果等传统优势产品和西瓜、桃、梨、草莓等优质果品标准化生产上搞突破;种子(苗)生产,要着力抓好**的种子生产基地和**的制种基地建设,重点在专用粮食、蔬菜育种以及苗木、花卉标准化生产上搞突破;花生生产,要着力抓好**大花生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在花生绿色食品生产上搞突破;畜牧生产,要着力抓好**的畜禽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在奶牛、肉鸡、生猪、肉牛标准化生产上搞突破。力争经过3年努力,全市五大主导产业按照标准化生产加工的农产品比重达到60%以上。同时,对新引进、发展的新兴产业,一起步就要按照标准化的组织生产,提升农业产业层次。

三是要抓重点指标,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上搞突破。药残、肥残和疫病菌存,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也是消费者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因此,在推行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把影响人体健康的这几项主要指标控制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加强农资市场管理,从源头上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和不合格兽药的生产经营,避免流入生产环节。要按照农业标准化的要求,严格控制和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特别在蔬菜、果品等鲜活农产品生产上,坚决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施用。在化肥、作物生长调节剂及其他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上,要严格按要求限量使用和按程序使用,确保重金属、亚硝酸盐、激素等几项影响人体健康的指标不超标。争取用3年时间,全市五大主导产业的主要产品全部达到无残毒安全农产品要求,有60%以上的产品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三、抓住关键措施,加快农业标准化推行步伐

农业标准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突破,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推进。从我市实际出发,具体工作中应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要建体系,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标准体系的建立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标准就谈不上标准化。当前,要重点抓好三个体系建设:

一要抓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推行农业标准化,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好市场准入问题。鉴于农业部已全面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际,要把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建设作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根据我市主导产业、优势产品总体发展规划,责成市直有关部门迅速搞好现有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收集、整理和汇编工作,规范和指导全市的农业生产。对目前还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我市特色农产品生产,建议由技术监督部门牵头,组织涉农部门借鉴和参考国际标准以及先进地区标准,抓紧研究制定地方标准,争取用3年时间,首先把蔬菜、果品、种子(苗)、花生、畜牧等重点产业的标准体系健全完善起来。同时,适应创汇农业发展需要,要抓紧搜集、整理国际标准和出口国家先进标准,并用以指导和组织创汇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二要加快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是推行农业标准化的重要保障。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抓紧建立质量监督检测体系。今年要重点抓好市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及**蔬菜批发市场检测点的建设运营,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年争取在农业基础条件较好、产业特色鲜明的**等镇以及**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重点检测点,并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备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建立快速检测点。同时,积极鼓励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专业协会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点,并将其纳入全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扩大检测覆盖面。力争经过3年努力,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形成以市质量检测站为龙头,以重点检测站和快速检测点为骨干,以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专业协会自建检测点为补充,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农业标准化质量监督检测网络。

三要加强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化是一项新生事物,而且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强。要加快实施步伐,必须有一个配套完善、功能强大的推广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现有组织资源的作用,把农技推广服务的重点转到农业标准化的普及推广上来,使之成为农业标准化推广服务的骨干力量。要按照提高市一级、加强镇(处)一级、健全完善村一级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使全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形成一个上下贯通、运转高效的有机整体。市级农技推广服务组织要充分发挥“龙头”作用,提高装备水平,增强服务功能,全面搞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指导服务。镇(处)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要紧紧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发展,抓紧对农技人员进行培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地搞好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及服务工作。村一级要配备专门科技副主任,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服务力度,并且每个村庄都要安排5-10名科技带头户,带动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开展。

2、要抓龙头,拉动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是组织引导农民按标准化组织生产的重要力量,对他们来说,产品质量不仅关系一时的效益,更关系长远的发展,因而对提高农产品质量要求更为迫切,行动更为自觉。如**镇高效农业开发公司去年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500多个高标准大棚,实行统一标准、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生产的无公害蔬菜、瓜果供不应求。该企业计划3年内投资500万元,建成占地5000亩的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再如**集团在**等镇投资兴建的高标准规模化养殖场,也有效带动了当地畜牧养殖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推行农业标准化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要以订单农业为载体,组织引导加工企业在农产品主产区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农户按照企业要求和标准规范生产,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定向收购,逐步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紧密型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农业标准化的迅速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是权威部门颁发的优质农产品“身份证”,也是优质农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要组织引导加工企业积极做好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推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使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全部实行标准化规范生产,提高我市农业标准化的整体水平。同时,要尽快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必须按市场规则办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切实做到优质优价,靠利益吸引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目前许多大中城市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按照**市规划,从2003年起,市内农产品市场必须销售经检测合格的农产品,不合格的严禁进入市场。我们也应该逐步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引导生产和消费。当前,首先要在**蔬菜批发市场、**花生批发市场、**西瓜批发市场等农产品交易集散地规划建设优质农产品专营区,严把市场准入关;在市区建立优质农产品专卖店或在超市设立专营柜,推介优质安全食品。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探索产销直挂、连锁经营等新路子,加强与大中城市团体消费群体及经营单位的联系,通过专供和配送等形式,迅速把我市的优质农产品打入大中城市市场,实现优质优价,推动农业标准化的实施。

3、要抓示范,带动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当前广大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对农业标准化的认识水平也不够高,技术准备还很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就必须从示范引导入手,通过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实施。要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引导作用,带动广大农民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目前已经建成的81处农业示范园区,要在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水平的基础上,迅速把示范重点转到农业标准化生产上来,力争尽快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园,其中**无公害蔬菜、**现代农业、**优质葡萄、**优质苗木四个市级示范园要力争年内率先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并逐步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示范园过渡。新建的农业园区,从一开始就要按照农业标准化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特别是青岛高科技农业示范区,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按照标准化要求规范生产和运作,使之成为全市农业标准化建设的“龙头”。同时,要积极培植和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种养大户。种养大户来源于农民,植根于农民,在推行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引导作用。要结合农业标准化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一批种养大户,通过重点扶持,使其率先实现标准化生产,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示范园区建设还是培植种养大户。都要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原则组织生产。只有形成规模,才能形成市场、占有市场。要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实现标准化生产创造条件,进而从整体上推进全市的农业标准化建设。

四、创新运行机制,激发推行农业标准化的内在动力

推行农业标准化,是全面提高农业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治本之策,也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开拓创新,尽快建立与市场农业、标准化生产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生产机制、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的转变,从机制上、制度上为农业标准化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一要创新经营体制,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业标准化涉及千家万户,但标准化生产又是以规模化经营作基础的。在当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分散、规模普遍较小的情况下,要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就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纳入社会化大生产的轨道。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根据群众意愿和推行农业标准化的实际需要,大力发展合作社、专业社、专业技术协会等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把地域相近,从事同一产业或产品生产的农民组织起来,统一按照标准化要求规范生产。在此基础上,引导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跨形式、跨区域、跨行业的联合与合作,逐步构建起沟通上下、覆盖全市的组织网络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适应生产国际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需要。要组织指导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搞好市场信息、技术指导、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等方面的自我服务,以群体优势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要逐步完善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机制,使每个社(会)员都能从整体利益出发,严格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实行规范化生产。

二要创新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行农业标准化,核心是要实现从“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这就客观上要求必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只有这样,才能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成的产业链条和有机统一的整体;才能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要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步伐,紧紧围绕蔬菜、葡萄、花生、种子和畜牧等主导产业,采取引进一批、提高一批、盘活一批的办法,迅速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群体。要进一步加大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采取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参与的形式,盘活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重点培植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生产规模大的加工企业,增强对农业标准化的带动能力。要立足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吸引国内外农副产品加工大企业、大集团来我市设立分厂或建立原料生产基地,拉动农业标准化的实施。要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联结形式和联结机制,使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逐步形成紧密的经济共同体。特别是目前已在农产品主产区建立生产基地的企业,要引导他们加大投入,强化服务,严格标准,逐步把生产基地建设成为企业的原料“生产车间”,实行标准生产、定向收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标准化发展。

三要创新导向机制,大力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同工业产品一样,现在农产品市场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质量和品牌的竞争。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是变质量优势为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优质优价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推行农业标准化过程中,要切实增强品牌意识,把培植农业名牌作为实施标准化生产的重要内容,尽快把产品质量融入品牌价值,增强我市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对“**”蔬菜、“**”西瓜等已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势农产品,要以推行农业标准化为契机,加大开发力度,提高产品品质,改进包装形象,使其以全新的面貌进入市场,尽快成为区域性、全国性的名牌产品。对**葡萄这一传统优势农产品,要积极搞好农产品原产地认证工作,争取尽快完成**葡萄的原产地标识注册,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维护**葡萄声誉,扩大品牌效应。

五、加强组织领导,为推行农业标准化提供根本保证

推行农业标准化,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要从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到突出的位置来抓。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推行农业标准化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而且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不是某一个职能部门所能单独承担的,必须成立班子专门抓。要抓紧成立由市级分管领导任组长,技术监督、农口部门、环境保护、工商管理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全市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各组成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心协心抓好农业标准化建设。要组织有关部门抓紧编制全市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迅速研究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措施,并抓紧展开农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同时,要把农业标准化纳入镇(处)和市直有关部门的重点工作考核,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切实增强各级抓好农业标准化的责任感、压力感和紧迫感,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是要搞好宣传培训。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力度,迅速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使广大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农业标准化建设。要采取多种形式,结合开展“绿证”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等活动,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使其尽快掌握质量管理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为此,建议把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作为今年农村党员夏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培训和宣传,使广大农村党员都能懂得什么是标准化,为什么要搞标准化,怎样按标准化组织农业生产,成为推行农业标准化的明白人、引路人、带头人,并充分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农业标准化的全面推行。同时,要增强全社会的安全消费意识,让消费者尽快认识并接受农业标准化产品,为推行农业标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要加强综合治理。实施农业标准化,不仅要求生产过程实行标准化,而且也要求生产环境和生态条件实现标准化。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环境的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工业污染,为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创造良好的产地环境。同时,要切实整顿和维护好农资市场秩序。对明令禁用和淘汰的农业生产资料品种和范围,要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公告,把信息传递给广大群众,组织指导农民合理使用。要加强农用生产资料市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维护农民利益。特别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等国家命令禁用和淘汰的农业生产资料,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杜绝流通和使用,确保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为推行农业标准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关于我市实施农业标准化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我市实施农业标准化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标准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

农业标准化,就是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生产流程全面纳入系统化、规范化轨道,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消费安全,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农业标准化既是一种经济管理手段,也是一项基础性的技术手段,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载体和抓手。最近,我就农业标准化问题深入镇村、企业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并对如何加快我市农业标准化进程形成了一些初步想法。

一、正确把握形势,充分认识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新形势要求,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从国内外的实践看,农业标准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通过推行农业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快农业国际化和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可以说,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首先,推行农业标准化,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随着农业生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市场对农业发展的约束作用日趋明显,特别是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市场由当初的供不应求转变为现在的供求平衡或结构性过剩,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正因为如此,从去年开始,农业部全面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在XX、上海、天津、深圳等城市进行试点,着手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质量已成为农产品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占有市场的关键因素。在这种形势下,要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就必须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效益。而农业标准化的核心,就是通过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建立起科学先进、切实可行的标准,从而确保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可见,推行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治本之策,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其次,推行农业标准化,是加快农业国际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加入WTO后,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这为实施农业国际化战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为创汇农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关税壁垒越来越小的同时,技术壁垒却越筑越高。近年来日、韩、俄、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对我国的蔬菜、禽肉、水产品等农产品进口实行限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WTO有关规则和协议规定,农产品贸易要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国际兽医组织制定的动物健康标准、国际植物保护联盟制定的植物卫生标准以及ISO等国标标准作为质量检验或纠纷仲裁的技术依据。也就是说,标准化是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首要的是要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和质量标准组织农业生产。只有这样,我们的农产品才能打破贸易壁垒,进入国际市场。否则,农产品就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条件,实施农业国际化战略也就无从谈起。

第三,推行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业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按标准化组织农业生产,其实质就是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规范为农民便于接受、易于掌握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并通过规范操作和严格监督,使其得到全面有效的实施。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行农业标准化的过程,就是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普及过程,就是推动农业生产向集约型、质量型和效益型转变,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的过程。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标准化已成为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标志,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都是建立在高度标准化基础之上的,从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到产中的每一个生产环节,再到产后的分级、加工、包装、储运、质量检测等,都有一整套严格的标准规范。同样,我们要实现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奋斗 目标,也必须自觉运用标准组织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科学管理水平,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逐步形成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

总之,推行农业标准化,是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那么,我市农业标准化的现状如何呢?应该说,近几年来我市在推行农业标准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一是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开始探索起步。在贯彻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同时,从我市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意见》,发布了《红提葡萄优质生产栽培技术规程》等一批地方农业标准,为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持。二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全市规划建设了**无公害蔬菜示范园,**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 “**”花生油绿色食品原料基地,** 葡萄酒绿色食品基地,**绿色鸡蛋饲料原料基地等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总面积将近10万亩。三是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已有“**”牌活化水、“**”牌大花生、“**”牌系列花生油等产品获得了A级绿色食品认证,“**”牌葡萄酒、“**”饲料A级绿色食品认证正在办理过程中;**无公害蔬菜示范园生产的蔬菜,**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生产的苹果,**优质葡萄生产基地生产的葡萄已通过了**市无公害农产 品质量认定。农业标准化的推行,促进了农产品品质的提高,为我市优势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全市已有“**”苹果,“**”葡萄酒,“**”蔬菜,“**”西瓜等30多种优质农产品注册了商标,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农产品品牌。同时,农业标准化的推行,增强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了创汇农业的发展。目前,全市已有3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XX年全市出口农产品5.63万吨,创汇1800万美元。

尽管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市的农业标准化建设只能说刚刚开始起步,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一是各级对农业标准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群众的质量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农业结构调整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尤其是标准化知识宣传力度不大,按标准组织生产还没有成为管理者和生产者的自觉行动;二是农业标准化体系不够完善,集中表现在农业标准偏少,严重制约了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步伐。如在蔬菜生产上,目前仅有韭菜、白菜、茄果蔬菜、番茄、甘蓝等少数几个品种制定有生产技术标准,而作为我市瓜菜当家品种的辣椒、大蒜、大姜、园葱、芋头、西瓜等农产品,目前都没有技术标准和生产规程。这是造成当前农业生产无标准、管理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监管手段还不完善,特别是由于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管理使用不尽规范,致使部 分农产品药残、肥残超标。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存有薄弱环节,畜产品在进入国内外大市场流通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另外,即使一些质量较好的产品,在进入大中城市超市过程中由于缺乏认证也常常受阻,只能随着季节性市场进行常规销售,价格普遍偏低,体现不出应有的价值。必须看到,目前标准化工作已引起了各级的高度重视,推行农业标准化的大气候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如果我们不能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把农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就势必要在新一轮竞争中落伍,甚至要被淘汰。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把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扎扎实实地推向深入,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整体素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

二、实施重点突破,带动农业标准化的全面推行

推行农业标准化,是传统农业现代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场革命,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生产方式的改变,必须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因地制宜,循序推进。就全市而言,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当前要抓住三个重点搞好突破:

一是要抓重点领域,在生产、加工环节上搞突破。推行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农产品质量和档次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生产和加工两个环节。为此,推行农业标准化,首先要从生产、加工环节上搞突破。在生产环节上,要改变过去单纯靠经验、凭传统搞农业生产的习惯,抓紧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规范,逐步用具体的生产标准和科学的操作规程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规范起来,使农业生产有标准,操作有规程,质量有保障。在加工环节上,要组织引导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严格执行标准,着力在精深加工上做文章,提高加工、保鲜和包装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出口农产品,一定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和先进标准规范操作,确保产品质量,维护我市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提高农产品质量,必须以科技作支撑。要把推行农业标准化与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以标准化为载体,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和管理经验组装配套,使之系列化、程序化、简易化,成为广大农民能够掌握的技术操作规程,使先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要抓重点产业,在优势产业上搞突破。蔬菜、果品、种子、花生和畜牧等产业既是我市农业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市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只要把这些产业的标准化抓好了,就可以带动我市农业整体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要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入手,集中推进农业重点产业的标准化进程,带动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根据各镇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水平,蔬菜生产,要着力抓好**等大沽 河流域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在大姜、大蒜、元葱、辣椒和蔬菜设施栽培标准化生产上搞突破;果品生产,要着力抓好**的葡萄生产基地,**的果品生产基地和**的名优瓜果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在葡萄、苹果等传统优势产品和西瓜、桃、梨、草莓等优质果品标准化生产上搞突破;种子生产,要着力抓好**的种子生产基地和**的制种基地建设,重点在专用粮食、蔬菜育种以及苗木、花卉标准化生产上搞突破;花生生产,要着力抓好**大花生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在花生绿色食品生产上搞突破;畜牧生产,要着力抓好**的畜禽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在奶牛、肉鸡、生猪、肉牛标准化生产上搞突破。力争经过3年努力,全市五大主导产业按照标准化生产加工的农产品比重达到60%以上。同时,对新引进、发展的新兴产业,一起步就要按照标准化的组织生产,提升农业产业层次。

三是要抓重点指标,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上搞突破。药残、肥残和疫病菌存,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也是消费者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因此,在推行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把影响人体健康的这几项主要指标控制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加强农资市场管理,从源头上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和不合格兽药的生产经营,避免流入生产环节。要按照农业标准化的要求,严格控制和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特别在蔬菜、果品等鲜活农产品生产上,坚决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施用。在化肥、作物生长调节剂及其他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上,要严格按要求限量使用和按程序使用,确保重金属、亚硝酸盐、激素等几项影响人体健康的指标不超标。争取用3年时间,全市五大主导产业的主要产品全部达到无残毒安全农产品要求,有60%以上的产品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三、抓住关键措施,加快农业标准化推行步伐

农业标准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突破,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推进。从我市实际出发,具体工作中应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要建体系,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标准体系的建立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标准就谈不上标准化。当前,要重点抓好三个体系建设:

一要抓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推行农业标准化,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好市场准入问题。鉴于农业部已全面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际,要把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建设作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根据我市主导产业、优势产品总体发展规划,责成市直有关部门迅速搞好现有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收集、整理和汇编工作,规范和指导全市的农业生产。对目前还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我市特色农 产品生产,建议由技术监督部门牵头,组织涉农部门借鉴和参考国际标准以及先进地区标准,抓紧研究制定地方标准,争取用3年时间,首先把蔬菜、果品、种子、花生、畜牧等重点产业的标准体系健全完善起来。同时,适应创汇农业发展需要,要抓紧搜集、整理国际标准和出口国家先进标准,并用以指导和组织创汇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二要加快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是推行农业标准化的重要保障。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抓紧建立质量监督检测体系。今年要重点抓好市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及**蔬菜批发市场检测点的建设运营,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年争取在农业基础条件较好、产业特色鲜明的**等镇以及**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重点检测点,并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备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建立快速检测点。同时,积极鼓励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专业协会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点,并将其纳入全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扩大检测覆盖面。力争经过3年努力,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形成以市质量检测站为龙头,以重点检测站和快速检测点为骨干,以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专业协会自建检测点为补充,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农业标准化质量监督检测网络。

三要加强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化是一项新生事物,而且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强。要加快实施步伐,必须有一个配套完善、功能强大的推广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现有组织资源的作用,把农技推广服务的重点转到农业标准化的普及推广上来,使之成为农业标准化推广服务的骨干力量。要按照提高市一级、加强镇一级、健全完善村一级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使全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形成一个上下贯通、运转高效的有机整体。市级农技推广服务组织要充分发挥“龙头”作用,提高装备水平,增强服务功能,全面搞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指导服务。镇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要紧紧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发展,抓紧对农技人员进行培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地搞好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及服务工作。村一级要配备专门科技副主任,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服务力度,并且每个村庄都要安排5-10名科技带头户,带动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开展。

2、要抓龙头,拉动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是组织引导农民按标准化组织生产的重要力量,对他们来说,产品质量不仅关系一时的效益,更关系长远的发展,因而对提高农产品质量要求更为迫切,行动更为自觉。如**镇高效农业开发公司去年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500多个高标准大棚,实行统一标准、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 一销售,生产的无公害蔬菜、瓜果供不应求。该企业计划3年内投资500万元,建成占地5000亩的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再如**集团在**等镇投资兴建的高标准规模化养殖场,也有效带动了当地畜牧养殖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推行农业标准化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要以订单农业为载体,组织引导加工企业在农产品主产区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农户按照企业要求和标准规范生产,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定向收购,逐步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紧密型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农业标准化的迅速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是权威部门颁发的优质农产品“身份证”,也是优质农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要组织引导加工企业积极做好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推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使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全部实行标准化规范生产,提高我市农业标准化的整体水平。同时,要尽快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必须按市场规则办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切实做到优质优价,靠利益吸引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目前许多大中城市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按照**市规划,从XX年起,市内农产品市场必须销售经检测合格的农产品,不合格的严禁进入市场。我们也应该逐步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引导生产和消费。当前,首先要在**蔬菜批发市场、**花生批发市场、**西瓜批发市场等农产品交 易集散地规划建设优质农产品专营区,严把市场准入关;在市区建立优质农产品专卖店或在超市设立专营柜,推介优质安全食品。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探索产销直挂、连锁经营等新路子,加强与大中城市团体消费群体及经营单位的联系,通过专供和配送等形式,迅速把我市的优质农产品打入大中城市市场,实现优质优价,推动农业标准化的实施。

3、要抓示范,带动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当前广大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对农业标准化的认识水平也不够高,技术准备还很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就必须从示范引导入手,通过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实施。要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引导作用,带动广大农民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目前已经建成的81处农业示范园区,要在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水平的基础上,迅速把示范重点转到农业标准化生产上来,力争尽快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园,其中**无公害蔬菜、**现代农业、**优质葡萄、**优质苗木四个市级示范园要力争年内率先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并逐步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示范园过渡。新建的农业园区,从一开始就要按照农业标准化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特别是XX高科技农业示范区,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按照标准化要求规范生产和运作,使之成为全市农业标准化建设的“龙头”。同时,要积极培植和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种养大户。种养大户来源于农 民,植根于农民,在推行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引导作用。要结合农业标准化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一批种养大户,通过重点扶持,使其率先实现标准化生产,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示范园区建设还是培植种养大户。都要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原则组织生产。只有形成规模,才能形成市场、占有市场。要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实现标准化生产创造条件,进而从整体上推进全市的农业标准化建设。

四、创新运行机制,激发推行农业标准化的内在动力

推行农业标准化,是全面提高农业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治本之策,也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开拓创新,尽快建立与市场农业、标准化生产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生产机制、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的转变,从机制上、制度上为农业标准化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一要创新经营体制,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业标准化涉及千家万户,但标准化生产又是以规模化经营作基础的。在当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分散、规模普遍较小的情况下,要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就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纳入社 会化大生产的轨道。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根据群众意愿和推行农业标准化的实际需要,大力发展合作社、专业社、专业技术协会等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把地域相近,从事同一产业或产品生产的农民组织起来,统一按照标准化要求规范生产。在此基础上,引导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跨形式、跨区域、跨行业的联合与合作,逐步构建起沟通上下、覆盖全市的组织网络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适应生产国际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需要。要组织指导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搞好市场信息、技术指导、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等方面的自我服务,以群体优势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要逐步完善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机制,使每个社员都能从整体利益出发,严格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实行规范化生产。

二要创新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行农业标准化,核心是要实现从“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这就客观上要求必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只有这样,才能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成的产业链条和有机统一的整体;才能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要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步伐,紧紧围绕蔬菜、葡萄、花生、种子和畜牧等主导产业,采取引进一批、提高一批、盘活一批的办法,迅速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群体。要进一步加大对农 副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采取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参与的形式,盘活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重点培植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生产规模大的加工企业,增强对农业标准化的带动能力。要立足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吸引国内外农副产品加工大企业、大集团来我市设立分厂或建立原料生产基地,拉动农业标准化的实施。要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联结形式和联结机制,使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逐步形成紧密的经济共同体。特别是目前已在农产品主产区建立生产基地的企业,要引导他们加大投入,强化服务,严格标准,逐步把生产基地建设成为企业的原料“生产车间”,实行标准生产、定向收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标准化发展。

三要创新导向机制,大力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同工业产品一样,现在农产品市场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质量和品牌的竞争。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是变质量优势为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优质优价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推行农业标准化过程中,要切实增强品牌意识,把培植农业名牌作为实施标准化生产的重要内容,尽快把产品质量融入品牌价值,增强我市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对“**”蔬菜、“**”西瓜等已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势农产品,要以推行农业标准化为契机,加大开发力度,提高产品品质,改进包装 形象,使其以全新的面貌进入市场,尽快成为区域性、全国性的名牌产品。对**葡萄这一传统优势农产品,要积极搞好农产品原产地认证工作,争取尽快完成**葡萄的原产地标识注册,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维护**葡萄声誉,扩大品牌效应。

五、加强组织领导,为推行农业标准化提供根本保证

推行农业标准化,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要从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到突出的位置来抓。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推行农业标准化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而且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不是某一个职能部门所能单独承担的,必须成立班子专门抓。要抓紧成立由市级分管领导任组长,技术监督、农口部门、环境保护、工商管理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全市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各组成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心协心抓好农业标准化建设。要组织有关部门抓紧编制全市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迅速研究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措施,并抓紧展开农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同时,要把农业标准化纳入镇和市直有关部门的重点工作考核,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切实增强各级抓好农业标准化的责任感、压力感和紧迫感,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是要搞好宣传培训。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力度,迅速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使广大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农业标准化建设。要采取多种形式,结合开展“绿证”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等活动,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使其尽快掌握质量管理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为此,建议把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作为今年农村党员夏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培训和宣传,使广大农村党员都能懂得什么是标准化,为什么要搞标准化,怎样按标准化组织农业生产,成为推行农业标准化的明白人、引路人、带头人,并充分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农业标准化的全面推行。同时,要增强全社会的安全消费意识,让消费者尽快认识并接受农业标准化产品,为推行农业标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要加强综合治理。实施农业标准化,不仅要求生产过程实行标准化,而且也要求生产环境和生态条件实现标准化。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环境的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工业污染,为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创造良好的产地环境。同时,要切实整顿和维护好农资市场秩序。对明令禁用和淘汰的农业生产资料品种和范围,要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公告,把信息传递给广大群众,组织指导农民合理使用。要加强农用生产资料市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维护农民利益。特别对高毒、高残留农药 等国家命令禁用和淘汰的农业生产资料,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杜绝流通和使用,确保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为推行农业标准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调查与思考

零陵区凼底乡农业产业化的调查与思考

凼底乡人民政府乡长全永红

(2009年11月5日)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需要。近年来,作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乡,零陵区凼底乡始终把发展“三农”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按照围绕“三农”调结构、抓特色、增效益的思路,认真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现有水利条件和土地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落实惠农政策,切实稳定民心,充分调动农民投身农业、开发农业的积极性,全乡农业产业化获得长足发展。

一、全乡概况

凼底乡地处潇水河畔,位于零陵区东南部,距城区25公里,乡域国土面积83.5平方公里,东与富家桥镇隔江相望,南接双牌县五里牌镇、平福头乡和茶林乡,西与菱角塘镇接壤,北与朝阳办事处相邻。境内多山地,潇水、桴江河、双牌水库右干渠纵贯全境,水利资源丰富,灌溉便利,是零陵区的主要产粮基地,盛产优质稻、杂交水稻制种、杂交油菜制种、甘蔗、柿子、萝卜、香芋、黑美人西瓜、蔬菜、生猪等主要农产品。全乡辖20个行政村,187个村民小组。有5350户,20772人。现有耕地面积20130亩,其中水田17900亩,旱地2230亩,人均0.97亩。2008年,全乡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90元。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乡以杂交水稻制种、优质稻种植、生猪养殖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认真总结我乡近几年来农业开发经验,细化发展目标,狠抓措施落实,优化区域布局,发挥现有土地、水利条件优势。在“优质化、市场化、产业化”上狠下功夫,在“优质率、商品率、增加值”上大做文章,突出重点,狠抓杂交水稻制种、优质稻种植、油菜制种、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培育拳头产业,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区域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种植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

按照“注重特色,突出重点,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坚持保面积、调结构、增定单,重优质稻种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调整主要粮经作物的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到2008年全乡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12000亩,产量1200万公斤,产值2500余万元;杂交水稻制种2500亩,产值1000余万元;油菜制种6000亩,产值265万元;其他玉米等经济作物1820亩,产值160万元。我乡的粮经作物品种结构、品质结构明显优化。

2、科技措施、良种良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应用上成效显著

一是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做好新型农民培训。2008年共组织各种培训120场(包括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黑板报25期,合计受训群众76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种植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意识。二是水稻良种应用率达98%以上。三是做好特产农业、订单农业的引导和指导服务工作。配合区农业局等有关部门完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共培训46场次,培训农户180人。

3、特色、优势产业框架基本构建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依托有利水利

资源和条件,积极争取区发改委、开发办、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农业开发,整合土地资源,形成了优质稻种植和杂交水稻制种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带。2008年争取开发资金300余万元,对凼底、袁十万和黄皮等村的连片水田立项改造,形成了近千余亩的优质稻高产区,从而推动了我乡水稻种植等优势产业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乡农业产业化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表现为优势产业少且规模小,缺乏具有示范和品牌效应的基地典型,产业竞争力弱。种植上依然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种植品种散而且规模小,制约了生产效率。个体经济实力弱,难以抗拒自然和市场所带来的双重风险,导致收入增长困难。

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后续发展力量不足。近几年,我乡发展产业规模小,在引进龙头企业开发产品加工方面非常困难,尤其是缺少跨行业、跨地区的规模大、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我乡投资带动,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产品在产、供、销等环节上不能很好地衔接。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农业产业发展。我乡的水利条件虽然较优越,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如贯穿我乡冷山、长田、易家洞、凉水井和涯次渡等村的三斗渠,多年来塌方、渗漏严重,由于距离远、工程量大,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乡财政无力承担。造成下游各村农地缺水严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四是劳动者素质偏低。表现为由于农户分散种植,缺乏必要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市场导向,优质高效农业意思淡薄,种植品种杂、乱,管理水平低,造成农业产出率低,农产品质量差,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我乡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落实措施,挖掘潜力,破解发展难题。

四、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当前,我乡的农业产业化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扩大内需、移民搬迁扶持等机遇,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突出特色和重点,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1、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遵循“面向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结合凼底农业产业化发展五大基地建设(即羊公滩、高桥无公害蔬菜基地,长田、凼底、大桥坝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全乡万亩优质稻基地,油山岭、欧家坪、涯次渡油菜制种基地,江边、伏塘、杳塘萝卜种植基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按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要求,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培育主导产业。依托我乡现有资源,重点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优质

稻、无公害蔬菜、油菜制种、萝卜种植等主导产业,一是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在长田、凼底、大桥坝等制种区在现有基础上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引进先进技术,进一步扩大制种面积1000亩。二是发展优质稻种植。在全乡20个行政村重点是袁十万、黄皮、伏塘、凼底、易家洞、晓江和凉水井等7个村推广发展高档优质稻,引进优良品种,改良品种结构。三是发展油菜制种。落实宣传好国家有关油菜制种补贴政策,重点抓好油山岭、欧家坪和江边等3个村。四是发展无公害蔬菜。利用羊公滩、高桥两个村有利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发展无公害蔬菜300亩。

3、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把农业产业化战略与农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移民后期扶持等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统一规划,统一品种,优化农业区域化布局。

4、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种养大户的优惠扶持政策,引进龙头企业到我乡发展加工生产基地,并进行加工生产。大力培育农产品运销中介人和经纪人队伍,培养一大批农村种养加销售专户,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5、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鼓励农业、畜牧、科技、林业、扶贫等部门及龙头企业等参与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来。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技能培训,举办新型农民培训班,结合乡情突出特色,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劳动者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第五篇:农业科技推广情况调查与思考

对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传播问题的思考

[摘 要] 传播什么、如何传播、为谁传播是欠发达地区制约农业科技传播的普遍问题,也是农业科技传播工作中最难、最重要 的环节。明确农业科技为谁传播问题是解决农业科技进村入户难的治本之策,传播什么是农业科技传播的核心问题,如何传播是农业科技传播能否被接受的的关键。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传播;问题

农业科技传播工作一直是农业传播工作中最难、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在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传播更是难上加难。作为农业科技传播艰难的欠发达地区,目前正面临着急需解决的三个传播问题:为谁传播、传播什么、如何传播。

一、为谁传播

农业科技传播的对象是农民,但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传播普遍存在着农业科技进村入户难的问题,农业科技无法到达村民。这一问题凸显的是农业科技为谁传播的不明确。尽管农业科技为谁传播在概念上十分明确,但在具体实践中却无法贯彻到位。造成这一难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资金的缺乏。目前农业科技传播费用主要来自于项目经费和行政经费。但欠发达地区的科技较为薄弱,科技项目经费较少,用于技术传播的费用更少,往往只能支撑一次培训。而同样欠发达地区行政费用也是捉襟见肘,因此,从有限的行政费用、项目费用中挤出的少量费用是无法支持技术传播相对较多的投入。二是基层农技员缺位。基层农技员隶属乡政府,受编制影响,乡政府只设一两名农技员来实施繁重的各村农业科技传播工作。同时,农技员还要承担乡政府分派的其它繁杂工作,大部分精力和时间要用于应付如防火、催费催税、计划生育等工作。由于身兼数职,也势必影响农业技术传播,用于农技传播的时间、精力十分有限。

明确农业科技为谁传播问题是解决农业科技进村入户难的治本之策。只有真正树立农业科技传播的对象是农民的观念,才能围绕这一观念努力展开农业科技传播工作,并主动地、不断地解决传播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因此,针对农业科技进村入户难的问题,当地政府要积极参与,在制度上保证农业科技的传播,具体包括资金上的保障和政策上的保护。

资金上的保障。在农业科技的传播过程中,资金是影响农业科技传播的决定因素。资金的解决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予以考虑:首先,县政府财政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比例。欠发达地区县一级政府对农业科技传播有着明显的作用,但是,在县一级财政中农业科技投入比例不大,制约了农业科技传播;其次,从农业部门掌握的资金中切出一块进行农业科技传播,如用于人才培养等;再次,从政府农业开发资金中划出一块用于农业科技传播,如建设示范基地等;最后,鼓励和吸引民间和国内科技机构的资金参与到科技传播工作中来。

政策上的保护。农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是影响农业科技传播的关键因素。积极培养和选拔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并具有奉献精神的农技人员充实农业科技传播的一线队伍,及时解决农民农业生产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需要得到政策上的支持才能真正实施。一是推行行政村农技员政策,即一个农技员负责一个村的农业科技传播工作,使其所负责的村的村民能及时了解农业科技传播信息,有效解决村民在生产上所遇到的技术问题,真正地落实科技进村。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出台奖励条例,维护基层农技员的利益。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农技员条件艰苦、工作繁重,县农业局苦于相关奖励政策缺乏,难以对基层农技员实施有效的激励,造成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因此,必须建立激励机制,使农技人员的待遇和奖励与农技人员的传播效果直接挂起钩来。对长期工作在农村地区的农技人员,在职称评定、工资等待遇上给予优先关心和帮助,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在农业科技传播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技人员予以重奖。从而有效地调动农技传播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农业科技传播活动中来。

二、传播什么

农民不合作是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又一大问题。从受者的角度而言,农民由于受文化水平、科技水平低等自身条件限制,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原因。但从传者的角度来看,农业科技传播的项目多是政府、科技单位单方面决定的,体现的是政府政策要求、市场要求,忽视市场主体——农民的要求,出现了政府“好心”办不成好事的现象,这是造成农业科技传播中农民不合作的主要原因。农业科技传播中农民不合作的难题,背后体现的是农业科技传播什么的问题。因此,传播什么是农业科技传播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从理论上看,需求决定供给,农业科技传播取决于需求。但这种需求是三者兼顾的需求,即政府的政策要求、市场的发展需求、农民的技术需求。三者兼顾是能够实现的,因为在本质上,这三者是统一的,目标一致,即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政府通过宏观的考量,制定政策的宗旨是造福农民;考虑市场发展需求也旨在服务农民,市场发展不仅考虑当下性,更要具有前瞻性;重视农民技术需求,目的是提高农业科技传播的有效性与针对性,避免农业传播资源的浪费,但也要考虑农民的实际能力。因此,农业科技传播应在满足农民的需求中体现政府的政策要求和市场需求。具体操作时应根据三方的需求选择农业科技传播项目。

如何实现这种统一?借用传播学集大成者威尔伯·施拉姆提出的信息或然率的公式,农业科技传播传播内容的选择取决于以下公式:

农业科技传播的选择=(需求×收益预期度)÷费力的程度=(政府政策要求×市场发展需求×农民技术需求)×收益预期度÷费力的程度

此公式表明,农业科技传播内容的选择与需求、收益成正比,与费力程度成反比。即凡是能够更多地满足需求、较大地提高农民收益,降低农民身体劳动强度的科技项目,就是值得传播的项目。

如浙江省龙游县获得“全国林业技术开发试验示范区”殊荣,并被国家六部委联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单位”、同时分别被林业部和省政府授予“全国和全省林业推广先进单位”。其竹类高新技术传播成功的经验正是依赖于这三种需求的同一。就政府而言,龙游县竹类资源特别丰富,县委、县政府把竹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着力打造全国竹类加工基地品牌,政策围绕“竹”字做文章。就市场来看,竹产品符合了市场对环保型,生态类产品的需求,像竹纤维纺织品、竹炭制品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台湾等地已受到广泛的青睐,国内外市场对竹产品需求量大,且供不应求。就农民来讲,竹业收入是当地农村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尤其是竹区农民80%的收入来源于竹产业,农民渴望通过新技术提高产量,增加收入。在三者需求同一的情况下,与国内竹业科研院建立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先后实施完成了“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竹林丰产及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笋竹两用毛竹林栽培技术”、“红壤丘陵区竹类植物应用与促成技术研究”等67项高新技术的开发和传播任务。

三、如何传播

农业科技自身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比较枯燥、乏味,加之农民的接受限制,使农业科技传播具有相当高的难度和挑战性。农业科技传播既需要决定传播的内容,更需要设计传播的形式。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传播是农业科技传播能否被接受的的关键。遗憾的是,在欠发达地区,行政命令仍是农业科技传播的主要形式。这种自上而下的、带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的技术传播方式,反映了农业科技传播方式的单一,暴露出了如何传播的问题。如何使农业科技传播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枯燥变为生动?以下措施值得借鉴:

第一,利用乘数原理,寻找意见领袖。在欠发达地区,意见领袖在农业科技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所谓的意见领袖是指在信息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既非选举产生又无名号的人。事实上意见领袖具有小喇叭的作用。而欠发达地区的村民,普遍存在着接受新事物意识不强的倾向,对传播的农业科技持怀疑与观望的态度。因此,农业科技传播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寻找具有话语权、说话最有可信力的意见领袖,即找出合适的农户作为示范户。一般可以通过随机询问村民“村里最相信谁”或“村里谁做的最好”这样的方式摸底,从中选择有一定影响力、具有一定文化的农户作为意见领袖,进行点对点的具体指导。根据乘数原理,意见领袖的成功会吸引其他村民的效仿,产生连锁反应,最终达到农业科技普及。

第二,实行培训登记制度,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欠发达地区农业专业人才匮乏,为了发挥其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的作用,有必要实行培训登记制度,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一方面,对农民人才实行专业技术培训登记,登记受训者姓名、省份证号码、技术培训项目等内容,通过培训使他们具有专业标准,并颁发专业技术培训结业证,为普通农民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农民职称评定,拥有农业专业职称的农民,不仅是对其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也大大提高了其他村民对其技术传播的信任度,更增添了无形的鞭策和责任,促使其不断地主动更新知识和技术。如浙江省武义县,迄今为止,全县已评定中、初级农民技术职称1600多人,其中中级农民技术职称30多人,这些农民人才的地缘性,他们在积极传播农业技术中所具有的天然亲和力,使得普通村民接受农业技术的速度加快。

第三,奖励与传播的结合。通过奖励的方式,使农民主动、有效地接受科技传播的信息。在其他地区行之有效的一些农业科技传播方法,如免费的发放资料等,在欠发达地区的效果并不明显,村民往往把发来的资料随手仍掉。因此,必须采取换位思考方式,从农民的角度出发,从兴趣入手,开展生动活泼的传播方式。如龙游市开展的读书月活动。在读书月中,举办知识竞赛,设立奖项,奖品是化肥或其他一些农民生活或生产必需品,而题目则出自于免费发放的技术资料,使技术资料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或者在田间地头开展劳动比赛,以此进行交流,促进农业科技传播。

第四,媒介的运用。大众媒介在农业科技传播中发挥着快速告知的功能。但在农业科技传播中,欠发达地区对电视的运用并不充分,也忽视了广播的运用。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资金的限制,更多是运用价格较为便宜的报纸媒介来传播农业技术。由于文字的抽象性,报纸并不是欠发达地区农民常用的媒介。而电视因其形象、直观,是村民使用最高的媒介。因此,欠发达地区可以重点考虑电视、广播、电影等媒介的运用,为农业科技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开辟电视农业科技固定栏目。电视是农民接触最多的大众媒介。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科技传播也会利用电视来进行传播,但都具有当下性的特点,即运用电视媒介来传播农业技术常常是季节性的,无法培养农民的收视习惯,容易错过科技节目的播放。因此,可以跟县、市电视台协商,开辟出固定的农业科技栏目,使农民形成收视惯性。二是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有线电视网络是包容信息量最大、传播速度最快的现代媒介,有线电视在信息传播、思想沟通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目前,部分欠发达地区的有线电视网络尚未建立,而已建立的一些地区,有线电视的农业科技传播优势并未体现出来,因此,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同时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的特性,为农业科技传播服务,使农村有线电视网成为农业科技传播网。三是恢复农村科技大喇叭广播站。加大媒体的农业科技传播力度,除增加电视节目外,广播也是一个有效的工具。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还保留着大喇叭,但这些大喇叭处于闲置状态,农业科技传播应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媒介,加大广播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发挥其快速、强制性收听的作用。四是开展农业科技电影放映。电影作为大众传媒手段也应在农业科技传播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尽管农村电影放映市场举步维艰、日益萎缩,但在欠发达地区农村电影放映仍有市场。开展农业科技电影放映,为农民提供实用的科普片、农业片,也能吸引一部分农民重新走出家门看电影。五是开发新媒介。尽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介的使用二者之和不到15%,但使用率低并不意味着不重要,新媒介的综合性优势是传统媒介无法竞争的,这也为农业科技传播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要加速新媒介的开发,发挥后优势。尤其是手机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占有率直线上升,利用其快速告知功能建立“农业信息直通车”信息服务平台,免费向农民手机用户发布养殖和种植技术等短信。同时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加快建设农业科技信息网。在欠发达地区先阶段,网络主要针对意见领袖展开,如农技员和一些示范户,由意见领袖扩展到普通农民是未来的发展之势。但目前农业信息网络技术水平低,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播速度缓慢,信息时效性不强,大大限制了信息网络作用的发挥,而用户入稀少,又使入网费用提高,进一步限制了网络信息的开发。因此,丰富网络资源,网费用吸引网络用户,降低入网费用,吸引意见领袖。

聂水福 2010-1-8

下载关于推进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推进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阿勒泰 推进我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思考

    推进我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思考 阿勒泰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宋新昌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石,是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调节农产品进出口的重要手段。推进农业标准......

    农业科技推广情况调查与思考(合集5篇)

    农业科技推广情况调查与思考 去年以来,我市提出了发展都市农业的新定位。发展都市农业,首先要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加快农业新科技的推广和应......

    推进农业标准化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推进农业标准化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增加农民收入 滕明佳 四川省营山县农业局637700我国“入世”后农业面临的冲击主要是产品冲击。我国农业由于分散经营、规模小、批量小、......

    大力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大力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农业产业化步伐缓慢、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农民增产难增收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县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和农......

    实现农业标准化 推进农业可追溯(范文大全)

    推进农业标准化实现产品可追溯 上海丰欲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上海丰欲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9月,位于金山区廊下镇现代农业园区内,基地占地面积400亩,全部是塑料大棚,主......

    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5篇材料)

    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重视支部、大抓支部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和光荣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个党......

    农业标准化与经济

    浅谈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竞争力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产业体系和利益机制,是实现粗放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现实途径。为了加快推进喀什地区农......

    农业产业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产业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凤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近期对农业产业化现状做了一次调查,谈一些粗浅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