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22:2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力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力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大力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大力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产业化步伐缓慢、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农民增产难增收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县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现实选择,是促使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统筹城乡发展,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方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富民强县步伐的重大举措。本文从东安实际出发,针对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我县是农业大县,总人口6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68万人,农村劳动力27.2万人。现有耕地面积51.34万亩,其中水田面积45.65万亩,旱土面积

5.69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85亩。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 “重农固本”的工作方针,把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作为全县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1、农业区域化、特色化经营日益明显。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在全县建立了以东大线为主的柑桔产业基地,以井芦线为主的优质稻产业基地,以紫溪、大盛等乡镇为主的优质烤烟产业基地,以芦洪市、石期市、白牙市等乡镇为主的蔬菜产业基地,以南桥、大盛等乡镇为主的早熟梨产业基地,以川岩乡为主的楠竹产业基地,以石期市、横塘等乡镇为主的油茶产业基地,以大庙口鸭白片为主的银杏产业基地,以芦洪市、大庙口等乡镇为主的良种生猪产业基地,以井川片和芦新片为主的东安鸡产业基地,以横塘、水岭等乡镇为主的山羊产业基地,等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20多个,逐步形成了以优质稻、柑桔、烤烟、银杏、楠竹、生猪、东安鸡等七大农业支柱产业,农产品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业区域化、特色化经营日益明显。

2、农业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到2008年底,全县共新建和改造农业示范基地23个,基地总规模达到32万亩。在此带动下,我县优质稻已稳定在40万亩,柑桔发展到17.5万亩,银杏发展到7.6万亩,楠竹发展到24.5万亩,东安鸡发展到1000万羽,良种生猪发展到85万头,良种山羊发展到10.5万只。舜皇米业、金源米业、金叶米业、吉祥食品、芦江罐头食品、和立罐头食品、银杏公司、东安鸡养殖公司、汇源竹板厂等一批规模较大的农业龙头企业落户东安。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5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15家,0已培育省级龙头

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年加工产值达到5.98亿元,利润4889万元,上交税金1522万元。全县各类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83个,会员达到

7.6万人,如东安养猪协会、群山葡萄生产合作社等已成为农民发展生产、销售产品的重要桥梁。同时,粮食、水果、蔬菜等农产品运销大户和各类经纪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已达到1300多人(户),为促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3、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有了根本改观。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深加工层次,全县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近三年来,我县以水稻、生猪、柑桔、早熟梨、蔬菜等主导产业为重点,制修订地方标准12个,申请认定了无公害水稻产地42万亩,无公害柑桔产地16万亩,无公害蔬菜产地5万亩;申请认证了舜峰牌柑桔、舜峰牌蜜梨、东安紫皮大蒜、东安鸡、舜皇大米等无公害农产品23个,并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证书》,其中绿色食品3个。2008年对全县农产品基地和市场抽检,合格率达97.9%。

4、农业发展基础逐步夯实。近两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6500多万元,用于农村道路、水电以及农业生产建设,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生活环境。截止2008年底,全县共完成通乡公路改造275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修建和改造农村通畅、通达公路1076公里,改造组道325公里、户道392.7公里,新修和改造机耕道235公里,整修生产基地公路215公里;新建和改造渠道195公里,修整山塘958口,新建22千瓦抽水机台埠、电排28座,新增农机设备600台。目前,全县机耕面积已达67.08万亩,机械化脱粒面积达64万亩。全年总蓄引水提水量达3.45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38万亩。

二、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虽然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55家,但大部分企业规模小,产品类同,而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只有4家,作为龙头企业所应具备的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占领市场的拓展功能、加工增值的开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均不强。我县大部分涉农企业的投资者就是管理者、技术工和销售员,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市场营运水平都非常低,再加之缺乏对科技创新、扩大市场和基地建设的投入,企业生产规模难以扩大,企业档次难以提升,不少企业仍停留在小打小闹的基础上。

2、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农产品品质结构不合理。表现在一些低质量、低档次的大宗农产品供过于求,销售不畅,造成社会浪费。优质专用品、无公害和绿色食品农产品总量不足,规模偏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二是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林牧渔三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9.1%,70%的山地只取得5.7%的农业总

产值,与农业资源构成极不相称。三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全县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28.7%、29.7%、41.6%,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仍然偏低。

3、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程度不高。一是优势主导产业规模化程度仍然不高。一地多业、一业多品,各乡镇集中连片专业村组和专业农户不够,有基地无市场、有市场无基地问题同时并存,制约了农产品生产和企业规模效益提高。二是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结成紧密的联合体。龙头企业重加工、流通,轻培育、服务;农户重生产、数量,轻市场、流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尚未形成。三是农业经营组织机制脆弱。一些企业和农民诚信意识差,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农民处于弱势地位,利益难以保障,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

4、农产品品质和品牌不优。全县虽培育出了几个有一定知名度的本地农产品品牌,但由于企业、农民以及政府的观念、资金、技术等因素影响,全县农产品科技含量、内在品质、附加值都不甚高,农产品品牌不够响亮,影响了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难以抵御日益多变的市场。如我县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县,但水稻优质率仅为42%;作为全县支柱产业之一的柑桔生产面积已达17.5万亩,优质蜜桔、脐橙品种只占38.7%;生猪中良种洋杂猪和三杂猪只有60%左右。

5、农业发展基础不牢。从硬环境来看,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滞后,如村级道路状况等级低,有的地方车辆通行难;农村水利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当前的耕地经营制度和农民的亲土固农观念,制约了耕地经营权的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难度较大;小城镇建设步伐不快,农村教育、医疗、文体设施滞后;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酸化、水质污染等等,都不利于现代农业所要求的大市场、大流通、大农业经营体系的形成。从软环境来看,还存在着农业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销售服务不优,农村土地保护政策不严格,农村金融政策缺乏和金融资源配置偏离“三农”方向,农村坑农骗农行为不断发生等问题,影响了农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的社会稳定。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立足县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结合我县实际,应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硬功夫。

1、要在转变思想观念上下硬功夫。一是强化“两线引领”的观念。“两线

引领”是今年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城乡一体化示范试验区,要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加快进度抓突破,务求年内将永东公路公路和S217线沿线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先行区,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样榜区,带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强化“以产业化抓农业”的观念。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突破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家庭经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走向专业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开辟了广阔前景。我们要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对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一条龙的经营体制。二是强化市场观念。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对市场农业的认识,坚持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摸清市场供求状况,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同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农民多发展一些具有市场潜力和远期收益的新品种,由被动供给转变为诱导市场需求,不断拓宽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路子。

2、要在培育主导产业上下硬功夫。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主导产业的形成,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首先要从培育主导产业做起。一是实行区域布局。要立足资源优势,围绕“稳粮、优果、扩菜、造林、兴畜”的发展思路,按照东菜、南草、西果、北烟、中部养猪(鸡)和产优质粮的战略构想,搞好农业区域化产业布局,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我县北部丘岗区的花桥、南桥、大盛、新圩江等镇,水稻耕作的条件相对差一些,应以发展烤烟、玉米等旱作为突破口;南部的横塘、紫溪等镇,草场资源丰富,重点发展良种羊、牛等草食动物养殖;西部山区的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黄泥洞林场、川岩乡,山场资源丰富,要狠抓白果和楠竹等林果业;中部的芦洪市、石期市、白牙市镇,交通便利,重点发展蔬菜、高效经济作物;西南部的紫溪市、大庙口镇,柑桔面积较大,以发展柑桔生产为主;芦洪市、鹿马桥、端桥铺、井头圩、大江口等乡镇,畜禽养殖有较好基础,应以发展东安鸡、良种猪和优质稻为重点。二是明确发展目标。按照“品种调新、品质调优、规模调大、科技调高、成本调低、流通调活、产业链调长”的要求,以优质稻、柑桔、烤烟、银杏、楠竹、生猪、东安鸡等七大主导产业为重点,以构建产业集群为目标,加大资金、市场、科技、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按照集中连片、板块推进的思路,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全县的优质稻播面稳定在80万亩以上,单产突破450公斤;通过改造低产劣质桔园和新扩桔园,建立起25万亩优质柑桔基地,使我县柑桔面积由17.5万亩增扩至25万亩,产量由5~8万吨增加到20万吨以上,并与熙可罐头食品有限公司联营,开发加工柑桔系列产品,扩大出口创汇能力;以鸭白片为核心,建成10万亩银杏生产基地,并创办银杏系列加工龙头企业,开发银杏茶、银杏保健枕芯和银杏酒等系列产品;抓好25万亩楠竹低改和笋竹两用林示范,确保全县年产竹笋稳定在2000吨以上,产商品用竹稳定在60万根以上,并正确引导竹木加工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楠竹产品向精、深、细加工方向发展,扩大规模创品牌,不断提高楠竹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在芦洪市、端桥铺、大江口、大庙口等

乡镇建立东安鸡原种场和扩繁场,使全县年出笼东安鸡突破1500万羽,通过创办东安鸡加工企业实现产值过亿元,打响东安鸡品牌。同时,要继续加大生猪、蔬菜、烤烟等优势主导产业的培育力度。

3、要在培育龙头企业上下硬功夫。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强弱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规模、进程和效益。我们要紧紧抓住“龙头”不放松,按照“巩固粮、竹、菜,开发果、畜、鸡加工企业”的原则,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创办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动舞活农业产业化一盘棋。一是围绕主导产品,催生一批。要以县域工业园区为平台,围绕柑桔、银杏、楠竹、优质稻、生猪、东安鸡等优势特色产业,每年培育高档次、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并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二是倚大联强,提高一批。引导扶持舜皇米业、金源米业、吉祥食品、吴氏禽业、芦江罐头等现有农业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尽快做大做强;对部分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的企业,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经营等多种经营机制与实力强的大企业合作,对现有企业进行嫁接改造。三是着眼县外,引进一批。着眼于县外广阔的大市场,开展招商引资、引智,在用地、服务等方面提供充足的便利条件,为外商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实现外地资金、技术、信息优势与我县劳力、土地资源优势的对接。积极引进外商兴办优质稻、东安鸡、柑桔及银杏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4、要在提升档次树品牌上下硬功夫。一是要加速优质农产品品种引进推广。必须大力引进和推广适合本地环境条件和市场需要的品种好、档次高的农产品,保证从一开始就为农产品的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对本地原有特色的优良品种,不能丢弃,应通过选育使之品质更优、产量更高、市场更俏、消费者更欢迎。二是要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抓好无公害农产品及绿色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估认定和基地建设。对未制定标准的特色优势农产品要加快系列技术标准制订。对已制定的标准,要积极研究,结合国际标准,进一步进行修订和提升。同时,要加强对产区农民标准化技术培训和应用指导,积极组织创办标准化示范园区和生产、加工基地。三是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一方面要从生产的角度推进标准化,严格按标准生产;另一方面要从技术层面加大标准化监管力度,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保障质量安全。四是要加大农产品品牌营销化力度,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加大各类农产品品牌申报认证力度,合力创建农产品品牌。利用各种媒体加强我县绿色、有机食品和特色产品品牌的宣传,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鼓励支持企业到大中城市建立直销网点,推进特色产品进超市,着力开拓农产品市场。

5、要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下硬功夫。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有效整合生产要素,节约生产成本,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的需要。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是一个地区农业发

达状况的重要标志。我县要以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抓手,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原则,积极鼓励基层农技部门、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贩销大户等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参与生产和销售,形成市场促营销、农民搞贩销、政府抓展销的立体模式。同时,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紧密型联结机制,提高订单履约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关系,努力把松散性基地建设成紧密型、可控型基地,培育和发展依托龙头企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6、要在优化农业发展环境上下硬功夫。一是抓硬件建设。一方面要继续抓水、电、路、通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除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入小城镇,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二是抓科技提升。建立健全县、乡、村农业部门技术推广机构,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就业技能,让农民的增收路上走得更快、更稳。三是抓信息服务。要通过各方面有效途径,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预测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为全县农业发展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四是抓购销服务。要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市场,专业流通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搞好农产品产品流通,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五是抓执法服务。加强动植物防疫防治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重点抓好种、苗、药、肥等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市场的监督管理,维护广大群众权益。

第二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新余市农业产业化“1010工程”建设

第二次调度会召开

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1010工程”建设,7月8日,市“1010工程”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市农业产业化“1010工程”建设第二次调度会,商讨解决农业产业化“1010工程”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市政协主席黄国钧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农工部部长张荣生主持会议。市政协副主席陈文华、欧阳长城、侯硕,市政协秘书长江立明出席调度会。

会上,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地税局等11个帮扶部门汇报了江西恩达家纺公司、市金土地公司、市科农公司、江西信诚纺织公司、艾格菲公司、市百乐公司、市天欣源公司、市润合公司、江西珊娜公司和喜耕田公司等10家龙头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涉及龙头企业困难和问题的县区及相关部门做了表态发言,10家龙头企业代表均对会议所取得的效果表示满意,认为会议开得及时,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黄国钧在讲话中说,要进一步强化对农业产业化“1010工程”的认识。市委、市政府对“1010工程”非常重视,决定由政协领导来挂点帮扶,市“1010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了11个部门进行跟踪帮扶,其中喜耕田公司由两个部门共同帮扶。做好这项工作对做大做强我市龙头企业,做大农业产业规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提升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需要。二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三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需要。四是转变机关作风的需要。

黄国钧在讲话中指出,要从切实解决问题入手,加大农业产业化“1010”工程工作力度。帮扶部门、企业都谈了许多问题,这些都是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表态情况,回到单位后,一是要向单位主要领导汇报,二是要认真负责地把问题落实到位。同时,企业要加强管理,加大项目投入。一是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二是要加项目投入力度;挂点领导、各帮扶部门工作队要积极主动帮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协调服务。黄国钧在讲话中强调,“1010工程”工作任务繁重,这就要求全市各挂点领导、帮扶部门、成员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把市委、市政府交给的任务圆满完成。一是要强化督导考核。二是要加强宣传。三是要严肃工作纪律。

张荣生就落实会议精神提出了几点要求。他认为,要进一步强化对农业产业化“1010工程”重要作用及其意义的认识;各县区和帮扶部门要以帮扶企业为宗旨,加大农业产业化“1010工程”的工作力度,要切实帮助各农业龙头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特别是各帮扶部门工作队要积极主动帮扶,不要流于形式。对全市各农业龙头企业,张荣生同样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他要求各企业要以全市农业产业化“1010工程”建设为契机,切实加强企业管理,不断加大项目投入,千方百计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调查与思考

零陵区凼底乡农业产业化的调查与思考

凼底乡人民政府乡长全永红

(2009年11月5日)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需要。近年来,作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乡,零陵区凼底乡始终把发展“三农”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按照围绕“三农”调结构、抓特色、增效益的思路,认真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现有水利条件和土地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落实惠农政策,切实稳定民心,充分调动农民投身农业、开发农业的积极性,全乡农业产业化获得长足发展。

一、全乡概况

凼底乡地处潇水河畔,位于零陵区东南部,距城区25公里,乡域国土面积83.5平方公里,东与富家桥镇隔江相望,南接双牌县五里牌镇、平福头乡和茶林乡,西与菱角塘镇接壤,北与朝阳办事处相邻。境内多山地,潇水、桴江河、双牌水库右干渠纵贯全境,水利资源丰富,灌溉便利,是零陵区的主要产粮基地,盛产优质稻、杂交水稻制种、杂交油菜制种、甘蔗、柿子、萝卜、香芋、黑美人西瓜、蔬菜、生猪等主要农产品。全乡辖20个行政村,187个村民小组。有5350户,20772人。现有耕地面积20130亩,其中水田17900亩,旱地2230亩,人均0.97亩。2008年,全乡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90元。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乡以杂交水稻制种、优质稻种植、生猪养殖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认真总结我乡近几年来农业开发经验,细化发展目标,狠抓措施落实,优化区域布局,发挥现有土地、水利条件优势。在“优质化、市场化、产业化”上狠下功夫,在“优质率、商品率、增加值”上大做文章,突出重点,狠抓杂交水稻制种、优质稻种植、油菜制种、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培育拳头产业,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区域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种植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

按照“注重特色,突出重点,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坚持保面积、调结构、增定单,重优质稻种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调整主要粮经作物的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到2008年全乡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12000亩,产量1200万公斤,产值2500余万元;杂交水稻制种2500亩,产值1000余万元;油菜制种6000亩,产值265万元;其他玉米等经济作物1820亩,产值160万元。我乡的粮经作物品种结构、品质结构明显优化。

2、科技措施、良种良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应用上成效显著

一是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做好新型农民培训。2008年共组织各种培训120场(包括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黑板报25期,合计受训群众76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种植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意识。二是水稻良种应用率达98%以上。三是做好特产农业、订单农业的引导和指导服务工作。配合区农业局等有关部门完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共培训46场次,培训农户180人。

3、特色、优势产业框架基本构建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依托有利水利

资源和条件,积极争取区发改委、开发办、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农业开发,整合土地资源,形成了优质稻种植和杂交水稻制种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带。2008年争取开发资金300余万元,对凼底、袁十万和黄皮等村的连片水田立项改造,形成了近千余亩的优质稻高产区,从而推动了我乡水稻种植等优势产业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乡农业产业化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表现为优势产业少且规模小,缺乏具有示范和品牌效应的基地典型,产业竞争力弱。种植上依然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种植品种散而且规模小,制约了生产效率。个体经济实力弱,难以抗拒自然和市场所带来的双重风险,导致收入增长困难。

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后续发展力量不足。近几年,我乡发展产业规模小,在引进龙头企业开发产品加工方面非常困难,尤其是缺少跨行业、跨地区的规模大、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我乡投资带动,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产品在产、供、销等环节上不能很好地衔接。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农业产业发展。我乡的水利条件虽然较优越,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如贯穿我乡冷山、长田、易家洞、凉水井和涯次渡等村的三斗渠,多年来塌方、渗漏严重,由于距离远、工程量大,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乡财政无力承担。造成下游各村农地缺水严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四是劳动者素质偏低。表现为由于农户分散种植,缺乏必要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市场导向,优质高效农业意思淡薄,种植品种杂、乱,管理水平低,造成农业产出率低,农产品质量差,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我乡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落实措施,挖掘潜力,破解发展难题。

四、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当前,我乡的农业产业化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扩大内需、移民搬迁扶持等机遇,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突出特色和重点,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1、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遵循“面向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结合凼底农业产业化发展五大基地建设(即羊公滩、高桥无公害蔬菜基地,长田、凼底、大桥坝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全乡万亩优质稻基地,油山岭、欧家坪、涯次渡油菜制种基地,江边、伏塘、杳塘萝卜种植基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按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要求,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培育主导产业。依托我乡现有资源,重点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优质

稻、无公害蔬菜、油菜制种、萝卜种植等主导产业,一是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在长田、凼底、大桥坝等制种区在现有基础上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引进先进技术,进一步扩大制种面积1000亩。二是发展优质稻种植。在全乡20个行政村重点是袁十万、黄皮、伏塘、凼底、易家洞、晓江和凉水井等7个村推广发展高档优质稻,引进优良品种,改良品种结构。三是发展油菜制种。落实宣传好国家有关油菜制种补贴政策,重点抓好油山岭、欧家坪和江边等3个村。四是发展无公害蔬菜。利用羊公滩、高桥两个村有利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发展无公害蔬菜300亩。

3、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把农业产业化战略与农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移民后期扶持等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统一规划,统一品种,优化农业区域化布局。

4、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种养大户的优惠扶持政策,引进龙头企业到我乡发展加工生产基地,并进行加工生产。大力培育农产品运销中介人和经纪人队伍,培养一大批农村种养加销售专户,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5、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鼓励农业、畜牧、科技、林业、扶贫等部门及龙头企业等参与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来。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技能培训,举办新型农民培训班,结合乡情突出特色,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劳动者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第四篇:江永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江永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1-8-21信息来源:湖南省统计局

农业产业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托资源优势,培育当地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近年来,江永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重要大事来抓,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我们经过实地调研,对如何推进江永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一、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我们坚持用工业理论抓特色商品基地建设,用市场理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用效益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已取得初步成效。

1、六大优势产业渐成气候。几年来,江永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全县已形成优质水果、优质蔬菜、优质烤烟、优质水稻、优质生猪、高效林等六大优势产业,其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84%以上,其中香柚、香芋两大拳头产品产值突破1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全县发展香柚13.8万亩,今年挂果面积近10万亩,预计总产达10万吨以上;发展以香芋为主的特色精品蔬菜9万亩,预计外销商品蔬菜总产达10万吨以上;发展烤烟3万多亩,预计中上等烟叶6.5万担以上;已发展优质稻17.8万亩;发展生猪48万多头,培育工业原料林7万多亩。

2、特色产品基地和专业村得到巩固。坚持立足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区域种植、专业生产”的原则,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因地制宜,逐步建立起规模发展、集中连片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产业化生产格局。据统计,全县已建成各类农产品基地92个,其中万亩以上果园2个,千亩以上果园10个,千亩以上蔬菜基地11个,全县已发展特色专业村103个,其中水果专业村54个,蔬菜专业村34个。

3、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来势喜人。2006年以来,江永县出台了《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实施办法》的优惠政策,大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辐射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县仅香姜就兴办了5家加工企业,江永县特色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十里香酱菜厂、义华花生厂、绿源蔬菜制品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落户工业园,东荣香型有限公司已在源口瑶族乡建成投产。由于香姜加工企业的兴旺,香姜价格由以前的3元/公斤增加到现在的6元/公斤。香姜加工后产值增加3000万元左右,香姜成了江永农民的“香饽饽”。全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55万户,户均增加收入500余元。

4、农产品流通业快速发展。为了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江永县积极鼓励单位、个人、民间组织参与农产品流通。目前,全县已建成香柚、蔬菜、生猪、木材行业产销协会4个,共有会员600余人,协会联系各类农产品经销大户550户,经销窗口36个,联合体12家,参与和服务流通的农民达1.3万人。许多农产品除在北京、广州、香港等境内外大中城市畅销外,还远销加拿大、东南亚等国,每年外销果蔬等大宗农产品15万吨,使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到80%。

江永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进行的,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不少困难。一是农业结构调整不到位,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结构调整年年搞,但起点不高,幅度不大,布局不合理,停留在“小打小闹”上,导致全县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不高。二是农产品基地较分散,农村中介组织发展不规范。虽然我们发展了六大优势产业,但是农业基地仍处于点片状态,没有适度集中。同时,农村中介组织发育不良,仍以自身生产为主,缺少相应的引导机制。三是农副产品加工能力脆弱,产业链条没有拉长。江永县以香柚、香芋为主的特色农业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由于缺乏吞吐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仅有的几家规模小、加工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的企业,产业化链条没有拉长,农业品牌少,缺乏市场竞争力。四是农业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推广设施落后。由于乡镇七所八站人员待遇无法落实或工作条件差,农技推广服务、农技培训在基层无依托,不能辐射到农户,致使很多科技含量高的新技术、新品种难以推广应用。

二、经验与做法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要抓住五个重要环节:一是立足资源优势;二是确立主导产业;三是创办“龙头企业”;四是建设农产品基地;五是辐射带动农户。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这五个具体环节,开展了一些切合实际的农业产业化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

1、发挥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江永县名特优新农产品众多,“香柚、香芋、香姜、香米”等“四香”远近闻名,香米在唐代列为贡米,香柚因树叶、果皮、果肉浓郁芳香,有“水果之王”、“天然罐头”之美誉。为此,我们依托资源优势,坚持“结构调优,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原则,把林、粮、果、猪、牛、菜、烟等七大项目作为支柱产业来开发。一是因地制宜构建特色。江永县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同时具有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特征,常年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境内土质肥沃,以河流冲积土与河泥为主,透气性好,土壤中富含硒等多种微量元素,能促进作物及其产品产生芳香。为此,我们充分利用本地温光水土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在中部的允山、夏层铺、桃川、粗石江开发形成香柚、香芋、香姜等特色优势产业带;东西部的源口、千家峒开发形成以林产品和水资源利用为主的产业链条;东南部的松柏形成烤烟耐旱经作种植区。二是改善品质强化特色。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推广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优良品种,以及推广“香柚套袋”、“香芋高产规范化栽培”等先进技术,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益。三是优化布局提高特色。依据区域特点和比较优势规划产业布局,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区域种植、专业生产”的原则,建立起规模发展、集中连片、辐射带动的特色示范基地,把发展水果、生猪、肉用牛、蔬菜等特色专业村作为建设专业生产基地的突破口,集中力量培育专业大户、专业村,以推动专业化生产由点到面的迅速扩展。

2、拉长产业链条,壮大龙头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构造是政府建市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其中龙头是关键环节。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带动生产系列有序高效运转的“火车头”。一是“双管齐下”强龙头。着力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抓好龙头企业产品质量和创立品牌。一方面,面向市场,不断开发新产品占领市场。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利用自己的信息网络,穿针引线当好“红娘”,引导外地客商与农民签订农产品销售合同,外销本地拳头加工农产品。另一方面,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品牌化经营是变农产品质量优势为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我们加快发展以香柚、香芋、香姜为主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争创香柚、香芋两大绿色品牌,搞好商标注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附加值,突出产品名度和竞争力。二是“三轮驱动”壮龙头。首先,通过招商引资兴办龙头加工企业进行招商做强。2004年,引进外地资金兴办的新农人农贸科技有限公司,对生姜、香芋、花生进行深加工后,注册“桃川洞”商标,申请条码,获准进入超市销售,产品的销售业绩可观。其次,对现有产品市场前景看好的加工企业,在信贷、税收等方面进行扶持做强。县里积极出台招商引资、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外资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接长产业链条。再次,积极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校、大型经济中介组织联合做强。加强与湖南农大、华东理工大学合作,以大力开发香芋、香柚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力争取得新突破。

3、创新农业机制,建设特色商品基地。我们积极探索创新农业机制,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要求,把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和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基地建设与整体产业化发展、基地规划设计结合起来,使之配套成龙一是创新农业投入机制。根据当前国家政策导向,结合资源特点,利用政策争取国家投入,做强优势产业。同时,根据国家支持重点的变化,用好的项目、扎实的前期工作,跑部进厅,尽力争取国家项目资金的投入。二是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充分发挥农技、林业、水务、畜牧水产、经管、农机等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在服务“三农”、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健全完善了“以县农科教中心为龙头,乡镇农技推广中心为主体,科技示范户为辐射”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引导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有偿服务,创办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等活动,增强科技为农业服务的内驱力。

4、完善市场体系,盘活特色农产品流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涉及生产、加工、销售诸环节之间、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条块和城乡之间的利益关系,唯有以利益为纽带,运用市场规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方能为产业化经营顺利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和创造内在动力。一是完善市场硬件建设。围绕城镇化建设,突出投资拉动,搞好了乡镇集贸市场,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构建农产品销售平台。江永县已在广州、深圳、珠海、北京等城市建立农产品外销窗口40余个,有5000余名“农民经纪人”活跃在全国各地。全县已形成以县级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为依托,外设销售窗口为中心,乡镇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二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

织。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农村行业协会,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者组织起来,以其特有的民办性、合作性和专业性等优势,把服务渗透到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盘活市场流通。充分发挥香柚、蔬菜等5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外销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三、对策与建议

下段江永县农业产业化建设总的思路是: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小康县的总体目标,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培育壮大优势产业群,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管理、专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1、壮大一批具有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在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江永已形成了七大优势产业带,要加大工作力度,壮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同时,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相结合,将农业结构调整的范围进一步延伸至“一线三点”,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供应基地。

2、扶持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关键。要充分利用政策加工对龙头企业扶持和培育力度,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利益共同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更好更快发展。

3、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产品效益不好,许多产品都是原材料出售,缺乏精深加工和流通不畅是效益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提高农产品加工程度,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强农村市场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增强市场服务功能,消除不利生产要素流动的障碍,确保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渠道畅顺。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制定的一系列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无论何种类型、何种所有制的龙头企业,只要有市场、有效益,能够带动农户进入市场,并形成一定的利益联结机制,都要一视同仁地给予扶持。

5、积极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各种农民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发挥他们的作用,特别是要通过扶持培育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序,帮助农民及时准确了解、掌握市场信息,促使资金、技术、人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水平和效益。

[供稿:永州市统计局 农调队

第五篇: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一点思考

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一点思考

2009-12-11 16:42:18 作者:姚成山 浏览:352 次

六安是个农业大市,农产品品种多、产量高、质量优。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省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主要成效

(一)主导产业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发展迅速

通过近年来持续发展,我市以优质粮油、生猪、水产品、油茶、奶牛、蔬菜、皖西白鹅、名优茶、六安大麻、茧丝绸、中药材、草竹柳编等为代表的优势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基地建设发展迅速。2008年,全市建成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40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55万亩,同比分别增加了200万亩和15万亩;完成油茶新造林1.49万亩,新育苗405亩,抚育低改8.5万亩;新辟茶园2万亩、完成低改茶园5万亩;新辟桑园1.5万亩,新增奶牛1500头以上;11个县级农业示范园开工建设,各类农业标准化小区超过300个。

2008年,全市新增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一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家、35家,总数位居全省前列。重新审定和认定市级龙头企业99家,市级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49家,数量实现了翻番。全市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已达2家、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8家,比2007年净增了10家。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已达181.9亿元,同比增长28.3%。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102亿元,同比增长15.2%。

(二)产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品牌农业建设步伐加快

2008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141.4亿元、利税16.2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3%和17%。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全市85万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增收1800元以上,与上年相比增加300多元。通过提升品质和品牌宣传,六安瓜片、霍山黄芽、皖西羽绒、万佛湖鱼头、廷龙瓜子、大别山葛粉和山核桃、天业大米、八公山泉豆制品等一批名优农产品品牌得到了进一步亮化,热销省内外,深受市场欢迎,名优农产品销售价格和销售量年年攀升,给企业和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全市有260多家企业注册农产品商标300多个。近年来,既亮化了六安瓜片、霍山黄芽、皖西羽绒、八公山泉豆制品等老品牌,又涌现了万佛湖鱼头、廷龙瓜子、大别山葛粉和山核桃、天业大米等一批新品牌。其中六安瓜片、霍山黄芽、皖西羽绒获国家证明商标注册,霍山石斛、六安瓜片等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拥有安徽省著名商标农产品30个,26个农产品入选安徽名牌;拥有无公害农产品58个,绿色食品72个,有机食品21个,“三品”认证面积超过300万亩。在品牌效应的推动下,六安农产品扩大了知名度,提升了外向度。

(三)外向型农业发展迅猛,出口创汇持续攀升

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强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广和应用标准化农产品生产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自营出口与代理出口相结合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产品国际贸易。2008年,全市拥有农副产品出口实绩的加工企业40多家,创汇超过1.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

额的60%左右。出口企业涉及草竹柳编、羽绒、茧丝绸、果菜、水产、茶叶等行业,其中,羽绒及制品创汇2480万美元,草竹柳编制品创汇13441万美元,主要出口到欧、美、日、东南亚地区。在全市出口额前17家重点出口企业中,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0家,2008年出口额达到15174万美元,在重点出口企业中比重占75%。

(四)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初具雏形,利益联结不断加强

各地积极谋求“农户利益链”与“企业产业链”相融合,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市定单农业面积达200万亩以上、生猪110万头、家禽超过4000万只,订单成效额达到32亿元;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580个,会员14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够积极帮助农户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解决生产资金、技术、信息等难题,让优质生产为农户带来附加值收入,构建企业与农户互信合作机制。安徽夏星家禽养殖合作社现有会员(主要为养殖大户)412户,合作社与县农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每个社员养殖户担保3-30万元贷款,社员肉鸡年饲养量已达2000万只,户均年收入达5万元。

二、存在问题

从总体上讲,我市农业产业化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与不足。

(一)龙头企业规模不大,管理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企业综合实力不强,科技含量不高,加工层次较低,带动千家万户农民闯市场的能力不够。普遍存在运行机制不灵活、管理水平低、人才严重匮乏以及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问题。

(二)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产业链条短,深加工产品比重低,品牌化产品少,因而出现要么优而不多,要么多而不优。许多龙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不少企业资金不足,贷款困难,使得龙头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三)利益联结机制有待探索。很多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没有建立紧密的利益分配关系,经不起市场风险考验,不能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甚至与民争利。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国际市场极其疲软,茧丝绸、羽毛绒及其制品等需求量大幅减少,价格也连续大幅下跌,造成企业库存越大、亏损越多的状况,不仅损害了企业利益,还严重损害了农户利益,不利于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对策建议

为继续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建设,根据市情要进一步强化“四种理念”,狠下“四项功夫”,即抓农业产业化就是抓工业化、城镇化的理念,抓农业产业化就是抓农业现代化的理念,抓农业产业化就是抓农民市场化的理念,抓农业产业化就是抓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要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上下功夫,要在推进基地建设上下功夫,要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上下功夫,要在品牌农业建设上下功夫。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继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全市现有39家农业产业化甲级队、乙级队和预备队为重点,着力培育和壮大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龙头企业群。加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及时将好项目、好政策告知企业,指导帮助企业做好项目编报和争取工作,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同时,鼓励引导一批市场相关、产业相联、意愿相合的龙头企业走向联合,组建集团、减少内耗,增强实力。

二要强力推进基地建设。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打造一批区域特色明显、生产积聚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发展有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积极构筑农产品标准、新技术推广应用、检验检测、质量安全管理、病虫害预警防控等体系建设。

三要加大品牌农业建设力度。紧紧抓住品牌创建、品牌营销、品牌整合和品牌保护四个环节,加大对名牌农产品的申报认证和宣传推介力度,打造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及省级、国家、国际等品牌体系。进一步做好名优农产品进超市工程,主动组织参加中国国际农交会、上海农交会、合肥农展会等大型农展会和名优产品推介会,努力开拓外地市场。

四要加大资金投入。要争取各级财政逐年增加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投入。加大项目储备和争取力度,加强农业产业化项目库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级涉农资金扶持。加强银企对接和银政对接,给予规模大、效益好、信誉度高、发展前景好的行业排头兵增加授信额度,提供信贷便利,扩大贷款规模,加大资金投入。

五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推行并规范产销合同制。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的合作模式,通过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要素入股,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制定积极的扶持措施,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大户、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科技服务单位等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

六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鼓励社会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制定优惠政策,降低门槛,主动与国内外大中型龙头企业攀亲结友,借助外来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实现自身超常规发展。实施好“神农杯”全民创业竞赛活动,对龙头企业和回乡农民工开展创业加大奖励和政策引导力度,有效地扩大农业投资力度和规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

下载大力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力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旬阳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推进旬阳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王东顺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9期摘 要: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是促农增收、提升农业质量效益......

    关于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1

    关于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11年10月) 农业产业化是促使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我县是后发展山区农业县,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现有耕地面积万亩,人......

    农业产业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产业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凤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近期对农业产业化现状做了一次调查,谈一些粗浅认识。......

    资料:大力推进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推进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调查报告 农业部副部长 万宝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

    新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今年,国家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省委、省政府将*纳入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范畴,*将在今后一个时期围绕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目标不......

    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最终定稿)

    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己由数量制约为主,转变成质量和品种为主,农村经济由追求农产品总量向追求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转变。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

    关于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精选]

    关于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山阳县农业局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各级各部门按照“政府扶持、自主发展,扩大规模、提升质量”的发展思路,坚持把农业产业......

    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己由数量制约为主,转变成质量和品种为主,农村经济由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