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州市委办市府办关于市属事业单位改制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见(2006年4月6日)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关于市属事业单位改制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见
(2006年4月6日)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快市属事业单位改革步伐,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浙政发〔2001〕68号)和《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台市委〔2006〕6号)精神,现就市属事业单位改制工作提出如下政策意见。
一、改制的范围
(一)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
(二)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
(三)社会公益类、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中从事后勤保障、中介和专业技术服务职能,自身具有盈利能力的,并可剥离的部分;
(四)可通过市场化运作并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公益类事业单位。
二、改制的形式
(一)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二)合伙企业;(三)出售;(四)撤销;(五)其它形式。
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时,其国有资产一般应全部退出。事业单位改制应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改制形式。有一定资产规模及有发展潜力的单位,一般改制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制企业;小型的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一般改制为合伙企业或有限公司;对个别无法正常运作的事业单位,一般可采取撤销、归并、人员分流的办法。
三、资产处置办法
(一)资产评估、资产核销和产权界定
事业单位改制时,必须进行财务审计、产权界定、资产评估、资产核销与剥离,涉及土地使用权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1、清产核资。清产核资在市财政部门统一政策指导下,由各主管部门负责进行组织和指导所属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改制单位必须对各类资产、负债进行全面认真的清查,做到帐、卡、物、现金等齐全、准确、一致。单位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对清产核资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2、财务审计。主管部门委托具备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改制单位进行财务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应出具审计报告书。改制单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向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有关财务会计资料和文件,不得妨碍其办理业务。任何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事业单位会计部门、会计人员提供虚假资料文件或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3、资产核销。事业单位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过程中,要做好清理债权和核定负债工作。对未弥补亏损、应付福利费、住房周转金红字、应摊未摊及应提未提等费用,及因盘亏、报废等核销的各种资产,由其主管部门参照中共台州市委办公室、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深化我市直属国有、城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细则>的通知》(台市委办〔1998〕91号)和台州市财政局、台州市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转发<浙江省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办法>的通知》(台清办〔2002〕5号)精神,提出初步的认定和处理意见,并报市事改办审核后,由市财政部门根据审核意见予以核销。核销资产统一由市财政部门接收。
4、资产评估。依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91号),主管部门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评估机构应出具评估报告书。按照台州市财政局《关于改革国有资产评估项目行政管理方式的通知》(台财国资发〔2002〕5号),国有事业单位资产评估结果由市财政部门核准;集体事业单位资产评估结果由主管部门确认,并报市财政部门备案。土地使用权评估,须由所在地土地管理部门确认。单位的特许经营权、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必须纳入评估范围。
主管部门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时,应按照规定与审计和评估机构签订委托书,明确审计和资产评估机构法律责任和时间要求;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应向审计和资产评估机构出具承诺函,保证其所有资产、负债、权益都已纳入审计和资产评估范围,同时保证其所提供的财务资料真实、完整。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不得委托同一中介机构。
审计和资产评估的基准日为确定该单位列入改制之月的上月最后一天。审计期限统一确定为审计基准日前3年,审计重点为资产、负债及权益的增减变化和结果,必要时可延伸审计。审计和资产评估工作的时限原则上为15个工作日。清产核资、资产核销、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结果公示7天。
5、产权界定。坚持“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的原则,严格按照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和产权纠纷处理暂行办法》(国资法规发〔1993〕68号)进行产权界定。经评估和核准后,国有事业单位的资产全部界定为国有资产;集体事业单位的资产参照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清产核资产权界定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经贸企〔1996〕895号)的规定予以界定。在产权清晰的前提下,事业单位要及时办理房产证和土地使用权证,办证机关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办妥,并免收证书工本费外的其它费用。
(二)资产提留、剥离
1、资产提留。资产提留的项目主要包括:离退休人员有关费用、精简退职职工、供养直系亲属人员生活补助费、经济补偿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由单位按比例欠缴的部分等费用、担保资产处理费用等。
改制单位的资产提留经费,按标准一次性从净资产中提取,交财政专户存储,并按规定程序拨付。
原事业单位有担保资产的,改制后的单位应重新办理借款和担保手续。但被担保单位进入法院诉讼程序的,或银行追债经法院判决执行的,原单位有担保和联保责任的那部分资产,可按担保金额的50%在净资产中提留,实行专项管理。执行时,从提留资产中予以核销,损失大于提留资产的部分由改制后单位承担,损失少于提留资产的剩余资产由改制后单位买 2 断。
2、资产剥离。改制单位资产剥离的项目主要有:(1)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入帐款。
(2)非经营性资产(包括职工宿舍、食堂、托儿所、俱乐部),能改制为独立核算单位的,应成建制地独立出去,也可移交给同类实体管理。对剥离后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可由资产所有者(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与改制后的单位签订专项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和经费分摊办法;也可出售给改制后的单位。
(3)出售公有住房资金。先用于补交职工住房公积金,再用于改制中支付职工住房补贴,还有结余的,作为国有资产收益上缴市财政部门。
剥离资产除个别有专项用途的项目外,原则上由市财政部门接收。市财政部门可采取委托管理、出售等方式处置剥离资产。
(三)资产处置
1、国有资产退出。改制单位经评估核准、核销、提留、剥离后的国有资产(包括无形资产)原则上应全部退出,资产处置由其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进行。
2、资产转让方式。应按照《台州市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令第65号),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转让的方式进行处置。
对资产(包括特许经营权、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的转让,由主管部门委托具有国有产权转让资质的产权交易机构,采取拍卖、公开招标等方式进行。
接受委托的产权交易机构应在市级以上媒体发布产权转让公告,公告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金额超过500万的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
国有资产处置时,其转让程序、转让价格都应向社会和单位职工公开。对转让价格低于评估值90%的,应报经市财政部门批准。
资产处置工作自改制方案批复后3个月内完成,因特殊情况确需逾期的,应书面报请市事改办批准。
3、资产转让收入处置。国有资产转让收入由市财政部门统一收缴,纳入市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收益专户管理。国有资产转让收入首先用于系统内事业单位改制时职工身份置换等改制成本支出。对资产转让收入不足以支付改制成本所需支出的,由其主管部门向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提出申请并报市政府同意后,可调用改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或转让收入),以保证职工得到妥善安置。
4、债务处理。全部债务由改制后的单位承接,并与相关的单位办理好债务转移手续。对撤销、歇业、关闭等单位的债务,由主管部门依法组织清算,经结算有结余的收入,按上述国有资产转让收入等同处理。
主管部门应与市财政部门做好事业单位的资产转移交接和衔接工作。
四、人员安置办法
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或其他独立的社会法人实体后,职工与原单位的劳动关系即行终止,职工的原聘用(劳动)合同自然解除,现有人员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分流安置。分流安置主要形式有:置换劳动关系、提前退休和自谋职业等。改制单位职工提前退休基准时间统一定于2006年12月31日。
(一)置换劳动关系。事业单位改制后,职工被新单位继续聘用的,聘用单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变更劳动关系主体,确立新的劳动关系,实行企业劳动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执行企业的养老、医疗保险办法。在改制过程中,除符合提前退休条件和本人要求自谋职业人员外,其他职工原则上由改制后的单位接收。改制单位为置换劳动关系人员支付和计提以下经费:
1、一次性经济补偿金。置换劳动关系人员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若事业单位改制为国有独资企业的,其一次性经济补偿金不发给个人,留给改制后的单位管理)。标准为:在国有单位工作工龄每满1年,发给一个月职工本人改制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计算连续工龄时,不足6个月的按半年,不足12个月但超过6个月的按1年计算。职工月平均工资最高不超过本单位月平均工资的2倍,低于本单位月平均工资的,按本单位月平均工资计发。个人月平均工资=职务工资+按规定比例计发的津贴+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时保留的津补贴+省定的职务(岗位)津贴+市定规范生活补贴+市定职务补贴+物价补贴(包括水费)。
2、一次性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补贴。根据职工在事业单位(含行政机关)的在编工作年限,改制时计提一次性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补贴经费,交市社保经办机构,由市社保经办机构记入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补贴标准为:本人改制前上年度月平均基本工资×在事业单位(含行政机关)的在编工作年限×0.4%×120月。
3、视作缴费年限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事业单位在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1998年)前的连续工龄的养老保险费计提按浙政发〔2001〕64号文件执行,计提标准=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比例×连续工龄×50%,计提经费交社保经办机构。
(二)办理提前退休。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含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或工作年限满30年的职工,由本人申请,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核,经人事部门批准后,按事业单位办理提前退休。由社保经办机构按规定标准支付养老金,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办理提前退休的职工,不再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
改制单位为提前退休人员计提以下经费,交社保经办机构:
1、提前退休年限内的退休费和基本养老保险费。
(1)提前退休年限内的退休费:按办理提前退休手续时核定的退休费,并以每年递增8%,计算至法定退休年龄;
(2)提前退休年限内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单位按改制时提前退休职工缴费工资总额的22%,个人按缴费工资的4%(由个人负担),并以每年递增3%,计算至法定退休年龄。
2、提前退休年限内基本医疗保险费。
基本医疗保险费:按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上年全省职工平均工资)的10%,并以每年递增3%,计算至法定退休年龄;
计提后的医疗保险缴费年限累计不到20年的要补足20年,补足部分的缴费基数按法定退休年龄的年份确定。
3、其他费用及待遇。提前退休人员应计提的其他费用及享受的待遇与已退休人员相同,具体办法按“退休人员有关经费计提”执行。
提前退休手续必须在单位按规定一次性缴足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经费后办理。
(三)自谋职业。单位改制时,职工本人不愿与新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经本人申请,可 4 选择自谋职业。其原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缴费年限与自谋职业后本人自行续缴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时,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不足20年的要由本人补足20年,养老金计发按企业标准执行。
改制单位为自谋职业人员计提以下经费:
1、按“置换劳动关系”规定,计提有关费用。
2、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依据职工本人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前的连续工龄,由单位按改制时的医疗保险缴费基数的2.5%标准一次性计提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交社保机构后,视作医疗保险缴费年限。
(四)退休人员有关经费计提。改制前已退休(含改制时提前退休人员)、退职人员,由单位一次性计提下列有关费用,交市社保经办机构后,继续享受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待遇。
1、视同缴费年限基本养老保险费,按每人2万元计提。
2、按企业办法增加的基本养老金低于按事业办法增加的退休金的差额,按每人2万元计提。
3、重大疾病保险费,按每人每年72元的标准一次性计算至75周岁(75周岁以上或缴费不足5年的按5年计提)。
4、已享受公务员医疗补助人员的医疗费。改制前已参加公务员医疗补助的,按缴费基数的7%,并以每年递增3%,计算至75周岁(75周岁以上或缴费不足5年的按5年计提)。
5、退休、退职人员未纳入基本养老保险支付范围的误餐费、市定职务补贴费,按现行支付标准一次性计提到75周岁(75周岁以上或缴费不足5年的按5年计提),交市社保经办机构,由市社保经办机构按月代发。今后凡经人事部门核准的新增项目,均由市社保经办机构代发,经费由财政部门解决。
五、特殊人员及相关问题处置
(一)长期患病无法坚持正常上班的职工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办理退休或退职手续并计提相关经费,享受退休、退职待遇。
(二)离休干部及其无固定收入配偶(遗孀)的有关待遇问题,按市委办、市府办《关于印发<台州市市属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统筹实施办法>的通知》(台市委办发〔2003〕45号)的规定执行。
(三)改制时,符合享受条件的事业单位职工遗属的生活困难补助费和计划外长期临时工的晚年生活补助费发放按《转发省人事厅、财政厅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和计划外长期临时工晚年生活补助费标准的通知》(台人薪〔2003〕187号)文件规定执行。职工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计提,由单位按现行事业单位标准,并以年递增5%一次性计提至75周岁,计提年限最多不超过20年,少于5年的按5年计算,其中未成年职工子女计提至18周岁。计划外长期临时工晚年生活补助费计提,由单位按现行事业单位标准,并以年递增5%一次性计提至75周岁,计提年限最多不超过20年,少于5年的按5年计算。计提经费交市社保经办机构,由社保经办机构按月代发。已经退休(退职、退养)的职工死亡后,其遗属符合领取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条件的,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
(四)改制前由事业单位负担的精简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由单位按现行标准并以年递增5%一次性计提到其满75周岁(不足5年的按5年计提),交市社保经办机构,由市社保经办机构按月代发。发放标准按《转发省委组织部等四家单位关于调整精简退职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的通知》(台人薪〔2003〕186号)文件执行。
(五)军队转业干部和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应由改制后的单位优先聘用,非本人原因不得解聘。
(六)改制时未办理公务员医疗补助的革命伤残军人一次性计提医疗经费(经济补偿安置费)。按工龄三等甲、乙级每年300元,二等甲、乙级每年500元,一次性计提医疗经费至其满75周岁(不足5年按5年计算),并交市社保部门后按有关医疗管理规定享受医疗待遇,与单位签定协议,脱离医疗费报销关系。
对原二等甲、乙级,三等甲、乙级革命伤残军人经鉴定为旧伤复发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执行。
(七)工(公)伤职工的补偿问题。2003年12月31日之前发生的工(公)伤按照《浙江省财政厅、民政厅转发财政部、民政部关于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公负伤致残抚恤问题的通知》(财行〔1990〕11号)文件处理;2004年1月1日以后发生的工(公)伤(或2003年发生的工伤认定时效未超过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其待遇按《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处理。
(八)单位改制后,既没有被新组建的企业或其他独立的社会法人实体聘用,又不愿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的人员,按事业单位有关规定办理辞退手续,发给辞退费。并依据本人的连续工龄,按企业的办法计提有关社会保险费。
(九)临时工经济补偿费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计提办法。
1、与改制单位正式签定劳动合同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满一年以上的临时工,在改制时一律与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并发给一次性经济补偿金,补偿金以本人改制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其在现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最长不超过12个月。
2、临时工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用人单位未给予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的,要依据该职工在现单位的工作年限,按企业办法给予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补缴年限,最早从 1998年开始。医疗保险费最早以该单位参加医疗保险的时间补缴,缴费办法按缴费基数的2.5%,补缴后计算该职工的医疗保险缴费年限。
(十)事业单位改制前,未按台政发〔1998〕134号文件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按文件规定补缴1998年9月1日至改制时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补缴后,1998年8月31日前按国家和省规定可连续计算工龄的年限视作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十一)事业单位改制时,已离休、退休(含退职、退养等)人员的日常管理由其原主管部门负责。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人员的档案由市就业管理服务局管理,档案管理费按有关规定执行。离休干部的管理费仍按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台州市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台市委办〔2003〕63号)的规定执行。
(十二)无资产或资产很少的原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在改制时,其改制费用需主管部门调剂或财政贴补的,除改制时已退休、退职人员按照上述相关规定计提外,其他人员均 6 按照企业改制办法计提经济补偿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等,并享受相应的养老、医疗保险待遇。
(十三)缓交或免交部分社保机构代发、计提经费。对改制单位或主管部门的资产一时难以变兑的,在一次性经济补偿金、提前退休人员提前退休年限内的退休费、遗属和精减职工及计划外长期临时工晚年生活补助费和一次性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补贴全部交足,其它代发经费交足5年的前提下,其余费用可以缓交。具体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填写《暂缓交纳社保等计提费用审批表》,送社保部门核对,由市财政局和市事改办审查,经分管副市长审核,报市长批准后,社保经办机构与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签订暂缓交纳社保等费用协议,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凭此办理有关人员安置手续,社保经办机构发放费用。
六、事业单位改制的工作程序
事业单位改制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主管部门对下属事业单位改制时,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规范操作、分类指导,并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建立组织
1、建立组织。主管部门是本部门事业单位改革的责任单位,要由主要领导专门负责抓落实;改制的事业单位要建立由党、政、工领导及财务负责人等成员组成的单位改制工作小组,单位负责人任组长,并制定单位改制工作计划,明确实施责任。
2、宣传发动。分层次召开单位班子、中层干部和职工大会,认真学习领会政策文件精神,宣传改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统一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形成共识,为确保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思想保证。
3、提出申请。改制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有关政策确定单位改制形式,向主管部门提出书面改制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上报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批准改制。
(二)资产处置
按本意见相关规定进行财务审计、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资产核销、产权界定的资产处置。
(三)改制方案的拟定和审批
1、拟定改制方案。主管部门组织改制单位草拟改制方案和相关改制材料。改制方案内容包括:改制前的基本情况,如单位性质、职工人数、占地、资产、债务及其构成,主营业务及经营业绩等;改制的目的;改制的形式及股权设置;资产处置方案(包括资产提留和资产剥离)、职工安置方案等。
2、改制方案论证预审。改制方案拟定后,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由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主管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组织对改制方案进行论证预审。
3、召开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在改制方案审定的基础上,改制为非国有企业的方案,必须提交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审议,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其中人员分流安置方案需职工大会或职代会通过后方可实施改制。
4、方案审批。改制单位在办理相关改制手续后,向主管部门提出改制方案实施的书面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向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上报改制方案,改制方案经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其需要申报的有关材料有:
(1)关于要求实施改制的请示、改制方案、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决议、原事业单位法人 7 登记证复印件;
(2)主管部门关于××(单位)改制方案实施审核意见、关于撤销××(单位)的请示;
(3)财务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和资产处置方案;
(4)财政部门关于同意××(单位)资产核销的批复、关于国有资产评估结果核准文件。
(5)人员分流安置方案(包括特殊人员的处理方案)、经社保部门审核的改制单位人员安置费用审核表。
(四)组织实施
根据改制实施方案的批复,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改制的实施工作。对涉及职工身份置换安置分流的有关职工名单、工龄、年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和职工认购股份比例等要公示于众,增强改制工作的透明度。事业单位改制后,应及时办理好职工身份置换、国有资产转让、法人主体变更登记和注销事业单位法人等手续,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深化内部分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七、事业单位法人的注销
被改制、撤销或归并的事业单位法人,应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第411号令),由其主管部门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申请办理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备案)手续,提交事业单位改制、撤销或归并的文件、清算报告的相关材料,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依法收缴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公章等,并予以注销公告。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负责接收与保管其原事业单位的文书档案。
八、其它
1、已按有关规定改制的事业单位,不再执行本意见。
2、有关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如有调整的,则按改制当年的规定执行。
3、本意见适用于市属事业单位改制,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4、本意见由市属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此件发至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市委各部门,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在台省部属各单位,市属各企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
第二篇:事业单位改制政策
事业单位改制政策
职工安置问题是目前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职工安置方案的制订也将直接关系到企业改制的成功与否。下面,笔者试从七个方面阐述制订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方案时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法律依据:
一、对改制企业职工情况的定位及安置办法
1986年我国颁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有企业的用工制度由固定工制改变为劳动合同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职工又出现了待岗、下岗、进再就业中心等情况,在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再就业中心又被统一的社会失业保险机制所取代。
因此,在一个老国有企业中必然存在着各种复杂的企业与职工的劳动情况,只有理清这些关系,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制订不同的安置措施才能真正顺利、稳妥地安置企业的每一位职工。下面,笔者将就通常会遇到的几种情况以及处理的相关政策法律依据进行讨论:
1.与企业保持正常劳动合同关系的在岗职工:
企业有权根据自身改制的实际需要,与这部分职工变更劳动合同关系或解除劳动合同关系。若企业欲与这部分职工解除劳动关系,通常的做法及法律依据为:
(1)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劳动法》第26条第3款: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改制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改制企业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劳动部关于企业实施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中履行劳动合同问题的通知》(劳部发[1998]34号)第2条:
000
“
二、在企业实施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过程中,与职工经协商确实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一致意见的,可以按照《劳动法》第二十六条
(三)项的规定办理。”
(2)按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按照该职工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标准进行补偿,如该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的,则按企业月平均工资支付补偿金;如该职工月平均工资超过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3倍标准计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也应按照上述办法执行)。
A.企业月平均工资按以下方式计算:
改制企业在正常生产情况下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全部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B.其中,工作年限按以下方式计算:
a.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照一年的标准进行补偿(例如,工作0.3年的按1年计算,工作4.3年的按5年计算)。
b.对从其他国有单位(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调入本改制企业的职工,其在国有单位的工龄计入改制企业的工作年限。
法律依据: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劳动关系处理办法的通知》(劳社部发[2003]23号)第1条第5款:
“(五)企业解除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金,按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的规定,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对从其他国有单位(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调入本单位的职工,其在国有单位的工龄可计入本单位工作年限。
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其中,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计发;职工月平均工资超过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不高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3倍标准计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也应按照上述办法执行。”
劳动部《关于印发《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通知》(劳部发〔1994〕481号)第8条:
000
“第八条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改制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改制企业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2.与企业保持劳动合同关系,但外借到其它单位工作的职工
企业有权根据自身改制的实际需要,与这部分职工变更劳动合同关系或解除劳动合同关系。若企业欲与这部分职工解除劳动关系,通常的做法及法律依据为:
(1)改制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2)按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按照该职工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标准进行补偿,如该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的,则按企业月平均工资支付补偿金;如该职工月平均工资超过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3倍标准计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也应按照上述办法执行)。
A.企业月平均工资按以下方式计算:
改制企业在正常生产情况下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全部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B.其中,工作年限按以下方式计算:
a.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照一年的标准进行补偿(例如,工作0.3年的按1年计算,工作4.3年的按5年计算)。
b.对从其他国有单位(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调入本改制企业的职工,其在国有单位的工龄计入改制企业的工作年限。
法律依据:(与在岗职工相同)
3.与企业保持劳动合同关系,但已签订专项待岗协议的职工
企业有权根据自身改制的实际需要,与这部分职工变更劳动合同关系或解除劳动合同关系。若企业欲与这部分职工解除劳动关系,通常的做法及法律依据为:
(1)改制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以及相关的待岗专项协议。
(2)职工待岗前在改制企业实际工作每满一年按照改制时企业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为标准进行补偿,待岗后每满一年按照企业所在地最低月工资标准进行补偿。
法律依据:
000
参照《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关于理顺和规范改制企业与劳动者劳动关系的意见》的通知》(津劳局[1999]230号)第四条第(七)项:
“
(七)符合本意见规定的人员(不含成批成建制转入合资合作企业的人员和因私出国违反规定超期的人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可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至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的具有代理社会保险职能职业介绍机构,并且原单位应当给与经济补偿。在本单位实际工作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补偿金;解除劳动关系并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至新的改制企业的,原单位发给一个月全市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的补偿金。”
《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劳部发[1995]309号)第58项:
“
58、企业下岗待工人员,由企业依据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支付其生活费,生活费可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下岗待工人员中重新就业的,企业应停发其生活费。女职工因生育、哺乳请长假而下岗的,在其享受法定产假期间,依法领取生育津贴;没有参加生育保险的企业,由企业照发原工资。”
4.符合国家内部退岗(养)条件的职工:
这种情况主要是指,根据《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1993年国务院令第111号发布),职工距退休年龄不到五年的,经本人申请,企业领导批准,可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期间,由企业发给生活费。已经实行退休费用统筹的地方,企业和退出工作岗位休养的职工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期间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时,按照规定办理退休手续。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期间视为工龄,与其以前的工龄合并计算。
(1)如在改制企业改制前,职工已与企业签订相关的内部退岗(养)专项协议,通常由改制后的改制企业继续履行原专项协议,但月生活费不低于企业所在地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费标准。改制企业不与职工办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
(2)如在改制企业改制时,职工已符合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条件,但未与企业签订相关的内部退岗(养)专项协议的,职工通常可以向改制企业提出实行内部退岗申请,经改制企业与职工协商一致后可以实行内部退岗,并签订相关专项协议。实行内部退岗的职工,改制企业每月按企业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生活费(月生活费不低于企业所在地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费标准),以企业所在地最低缴费基数缴纳社会保险,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
000
法律依据:
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劳动关系处理办法(劳社部发[2003]23号)第一条第(六)款:
“
一、关于国有企业改制分流中劳动关系处理工作
(六)企业改制分流时,对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符合内部退养条件的职工,原主体企业或国有法人控股的改制企业经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实行内部退养。
职工在改制前已经办理内部退养手续的,一般由原主体企业继续履行与职工的内部退养协议。由改制企业履行原内部退养协议的,应当在改制分流总体方案中明确。”
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1993年国务院第111号令)第九条:
“第九条 职工距退休年龄不到五年的,经本人申请,企业领导批准,可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期间,由企业发给生活费。已经实行退休费用统筹的地方,企业和退出工作岗位休养的职工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期间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时,按照规定办理退休手续。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期间视为工龄,与其以前的工龄合并计算。”
(3)改制企业根据所有实行内退职工所享受的内退待遇提取至退休年龄前的退岗生活费及应当由改制企业为其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在改制企业的净资产中提留,专款专用。
法律依据:
参照《关于中央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资产处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4]9号)第二条第(三)款:
“
(三)预留因改制分流实行内部退养的人员的生活费和社会保险费。预留生活费标准由企业根据有关规定确定,最高不超过按所在省(区、市)计算正常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办法核定的数额。社会保险费按内退前的基数一次核定,不再调整。原主体企业对预留费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进行专项管理,确保内部退养人员费用按时、足额支付。
中央企业应根据21号文件的规定,将原主体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人数、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总额及资金来源)、为移交社会保障机构管理的职工一次性缴付的社会保险费以及预留内部退养人员费用等,报企业所在地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备案,并按有关批复文件规定进行支付和预留。”
000
5.与企业协议保留社会保险关系、停薪留职、离岗挂编的职工:
对于这部分职工,企业在实施改制时,一般应当由企业通知其限期返回单位,协商处理劳动关系。协商一致的,可比照企业其他职工处理其劳动关系;协商不一致的,可由原企业与其解除劳动关系,支付经济补偿金。若在通知发出后逾期不归的,按自动离职处理,解除劳动关系,可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对于企业改制前经过单位允许自谋职业,尚未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可按协商一致的原则,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给予经济补偿金。在企业改制前,职工自谋职业并已解除劳动关系的,则不再参加企业改制。
(1)已与改制企业签订相关专项协议且有稳定劳动收入的职工(有稳定劳动收入的职工是指:已与其他改制企业形成事实劳动关系6个月以上,或领取营业执照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活动或个人合伙、个人承包经营活动的职工),按一个月企业所在地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的发给补偿金(凡欠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以及其它费用,一律从补偿金中扣除)。
(2)已与改制企业签订相关专项协议且无稳定劳动收入的职工(有稳定劳动收入的职工是指:已与其他改制企业形成事实劳动关系6个月以上,或领取营业执照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活动或个人合伙、个人承包经营活动的职工),按职工实际在改制企业的工作时间(即,签订专项协议之前在改制企业工作的时间),每满一年按照企业所在地最低月工资标准进行补偿(凡欠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以及其它费用,一律从补偿金中扣除)。
法律依据:
《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关于理顺和规范改制企业与劳动者劳动关系的意见》的通知》(津劳局[1999]230号》)第四条第七款、第十二款:
“
(七)符合本意见规定的人员(不含成批成建制转入合资合作企业的人员和因私出国违反规定超期的人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可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至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的具有代理社会保险职能职业介绍机构,并且原单位应当给与经济补偿。在本单位实际工作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补偿金;解除劳动关系并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至新的改制企业的,原单位发给一个月全市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的补偿金。”
“
(十二)本意见所称有稳定劳动收入的人员是指:已与其他改制企业形成事实劳动关系6个月以上,或领取营业执照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活动或个人合伙、个人承包经营活动的人员。”
6.与企业保持劳动合同关系,病休的职工:
000
(1)对于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内正在治疗的职工,可比照其他职工同样参加改制,并继续享有医疗期待遇。
(2)职工在医疗期满后如既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企业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企业可依法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同时,企业还应当支付不低于6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改制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法律依据:
《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劳部发[1996]354号)第22条:
“22.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合同的,改制企业应当支付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对患重病或绝症的,还应适当增加医疗补助费。”
劳动部《关于印发《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通知》(劳部发〔1994〕481号)第6条:
“第六条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改制企业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改制企业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
7.与企业保持劳动合同关系的工伤职工:
对于工伤的职工,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职工,与企业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由工伤保险基金根据相关规定承担相应费用;被鉴定为五至十级伤残的职工,如在企业改制时提出与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关系,可按《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规定一次性计发医疗和就业补助金,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二、改制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医药费等债务的处理办法
改制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医药费等债务将由改制企业根据以下办法向职工偿付:
1.拖欠工资部分,改制企业应当根据职工工资档案中所记载的“实发工资”与“应发工资”的差额部分向职工(包括退休职工)予以偿付。
000
2.改制企业应当报销但尚未报销的医药费:应当要求职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改制企业相关部门进行申报,经改制企业核实后按照实施社会医疗保险待遇前的医药费报销制度向职工(包括退休职工)予以偿付。
3.改制企业欠缴或少缴的职工住房公积金:应当由改制企业将欠缴或少缴部分到相应的管理部或分中心办理补缴手续,并到受托银行补缴住房公积金。补缴金额为从发生欠缴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的首月起或发生少缴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的首月起办理补缴。
法律依据:
《天津市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办法》(津公积金委[2003]19号)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单位欠缴或少缴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的,应到管理部或分中心办理补缴手续,并到受托银行补缴住房公积金。
单位应从发生欠缴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的首月起或发生少缴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的首月起办理补缴。”
4.若职工认为企业仍对职工负有其它债务,应当要求职工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向企业相关部门进行申报(职工应当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经企业核实后将在与职工办理置换身份时一次性予以支付。若职工未能在规定日期前申报前述债权,则企业将视为职工放弃该部分对企业的债权,不再予以偿付。
法律依据:
《印发《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第十三款:
“(十三)改制企业对所欠原主体企业的债务,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按期偿还;原主体企业要按规定妥善处理拖欠职工的集资款、工资、医药费和欠缴社会保险费等债务问题。”
三、改制企业支付前述经济补偿金及职工债务的资金来源
1、改制企业偿付职工经济补偿金、拖欠职工工资、医药费及其它债务的资金从改制企业的国有资产中予以扣除,不足部分由改制企业的出资企业从出售改制企业的收入中优先支付。
2、内退职工享受内退待遇所需费用,在改制企业的净资产中提留,专款专用。
法律依据:
000
《印发《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第八款、第九款、第十款:
“(八)改制分流过程中涉及资产定价、损失核销、产权变更等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事项,按照财政部《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财企〔2002〕313号)办理。”
“(九)改制企业可用国有净资产支付解除职工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等,由此造成的账面国有资产减少,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冲减国有资本。”
“(十)改制企业的国有净资产按规定进行各项支付的不足部分,应由原主体企业予以补足;剩余部分可向改制企业的员工或外部投资者出售,也可采取租赁、入股或转为债权等方式留在改制企业。
已完成改制分流的单位,原主体企业要按规定及时办理相关的资产转移、产权登记手续。” 《财政部《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财企〔2002〕313号)》(财企〔2002〕313号)第十九条第一款:
“第十九条 在公司制改建过程中,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的经济补偿金,以及为移交社会保障机构管理的职工一次性缴付的社会保险费,可从改建企业净资产中扣除或者以改建企业剥离资产的出售收入优先支付。”
四、职工拖欠改制企业的债务的处理办法
改制企业相关部门应当列出职工拖欠改制企业债务并与改制企业工会一同对上述债务进行核实,经工会核实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前述经核实后的债务通知债务人清偿,若债务人认为有异议,应当于接到通知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持相关证明材料向工会提出异议,由工会最终对债务的真实性予以确认。经确认后的债务,改制企业将在向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及其它相关费用时相应扣除。
五、改制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手续的办理
1、改制企业应当在一段规定的时间内为职工集中办理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事宜。
000
2、改制企业在与职工办理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相关手续的同时,将一次性向职工付清应当支付的经济补偿金及其它各项应当清偿的债务,职工拖欠改制企业的债务将相应扣除。
3、凡在规定时间之前与改制企业办理完毕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手续的职工,改制企业可每人另行给予一定的奖励。
4、凡在规定时间内不办理手续的职工,在规定的时间结束后改制企业将停止一切待遇,同时,改制企业将单方面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合同,停缴各种社会保险及公积金,并将职工的档案等资料交职工本人户籍所在区、县劳动行政部门。日后对本人发生的一切费用,待本人愿意办理手续时,改制企业自应计补偿中扣除。
法律依据:
《天津市实施劳动合同制度规定》(天津市人民政府令第48号)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劳动合同终止、解除后,改制企业应将劳动者的档案等材料,交劳动者本人户籍所在区、县劳动行政部门。”
5、在改制企业与职工在解除劳动关系后,改制企业将持相关材料到市劳动保障局的就业主管部门进行报告,并获取相关就业主管部门开具的退工通知书。改制企业持退工通知书及相关材料到企业所在地劳动保障局的劳动力管理部门办理退工手续,填报《解除终止劳动合同退工名册》(津劳登字8号)。
法律依据:
《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规范劳动就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津劳办[391]号)第三条第3款:
“3.改制企业与职工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应当在30日内到市劳动保障局的就业主管部门或区(县)劳动保障局的劳动力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1)改制企业与30名以下职工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应当持相关材料到企业坐落区(县)劳动保障局的劳动力管理部门办理备案、退工手续,填报《解除终止劳动合同退工名册》(津劳登字8号)。
(2)改制企业与30名以上200人以下职工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应当持相关材料到市劳动保障局的就业主管部门进行报告。市劳动保障局的就业主管部门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开具退工通知书。退工人数在200名以上的,报经市政府同意后,开具退工通知书。改制企业持退工通知书及相关材料到企业坐落区(县)劳动保障局的劳动力管理部门办理退工手续,填报《解除终止劳动合同退工名册》(津劳登字8号)。”
000
六、改制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职工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
1、改制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改制企业将为职工开具《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协助职工办理失业登记手续。
2、改制企业将积极协助职工办理社会保险接续以及公积金转移所需的各项手续。
七、职工与改制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的去向:
可以在职工安置方案中同时对于企业改制后,改制企业能够向职工提供的安置去向及条件同时公布,这样,有利于调动职工参与改制的积极性。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制订国有企业的职工安置方案将涉及到企业与职工的各种利益冲突,不同的企业也会由于其自身发展的不同而存在着各种特殊情况出现。因此,我们在制订职工安置方案时既要做到保证维护职工利益不容侵犯,同时又要兼顾协调整体及各部分职工的均衡利益,使不同情况的职工得到不同的安置,使每位职工都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企业改制的顺利实施。
000
第三篇: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工作调查报告
××市区仍有109 家国有企业未改制,完成企业改制需要46亿元总成本,约有4.5万名职工需就业和社保安置。这是全市实现科学发展、奋起赶超要直接面对和破解的重大课题。有着显著地域优势和产业资源优势的××市区,为何国有企业改制进程如此缓慢,以致目前改制成本高筑,推动企业改制如此艰难;目前影响企业改制的冻结问题在哪里;要采取
哪些措施整体推进改制,是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实现科学发展,奋起赶超的需要,是市直各部门,各企业班子要认真分析、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
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滞后的成因分析
1997年全市学南通,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全市上下刮起了改革风。但未能从企业机制和职工身份转变上实行彻底改革。遇上1998年全市抗洪救灾文秘杂烩网与灾后重建等诸多因素影响,致使市属企业改革拖后了三年。2001年起全省掀起国有企业改革热潮,××各县区都集中时间、精力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但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力度较小,进展缓慢。2003年起,市属企业市直各行业纷纷向政府呈送改制方案,但政府要抓的大事太多,国有企业改制问题似乎提不上主要议题。2004年各部门以企业为单位向政府呈报改制方案,但市政府未成立改制办。一个企业改制从改制立项、职工分流方案初审、资产评估、职代会成立、企业改制方案通过到最后的领导小组批复,全程要经过六个部门、八个程序,最快要八个月至一年,有的甚至是一年半或两年。因此,一段时期政府叫得响、企业干着急、部门慢慢来www.的改革态势,桎梏着市属国有企业的改制进程。2007年市政府加大力度推进企业改制,成立企业改制领导小组和市政府改制办,促进了市属国有企业改制。但2008年4月调整职工身份置换补偿金标准,和改制企业“四零五零”人员养老、医疗保金续缴年龄,增加了企业改制成本,在有些部门与行业引发了新的矛盾。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政府推进企业改制的工作力度、部门服务企业改制的态度、改制政策标准制定和前后一致的尺度、企业班子实施企业改制的同心度,是近几年××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滞后的主要原因。
当前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制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市属国有企业改制进程与长江沿岸市区相比落后五至六年,与全省其他设区市相比滞后二至三年。表面上是109户国有企业的存在与急待改制,实质上,一是错失改革良机,增加企业成本;二是国有资产的休眠与浪费;三是挫伤了企业骨干和企业职工创业激情与工作热情;从根本上影响着××的经济发展速度。当前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制,要着重围绕,钱从哪里来,人往哪儿去,妥善研究和解决好以下三个根本性问题。
(一)企业改制成本不足和成本动态增长问题。企业改制成本由企业职工身份置换补偿金,企业应缴职工养老保险金、医保金、失业保险金,企业各类债务等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改制成本年增长速度超过两位数。以市粮食直属分局六户企业为例,2004年底测算改制成本为2800万元,2007年底基本完成企业改制成本为4300万元,如果拖到明年完成改制,成本要达到7000万元。市直109户未改制企业今年底完成改制成本是46亿元,明年底完成接近50亿元,2011年底完成改制,成本将达到55亿元。市直早完成一年企业改制相当于增加三十个1000万元利税大户。就市属各行业,各部门来说,今明两年推进市属国营企业改制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大于任何产业和工作所创造的经济价值。
(二)企业老职工安置和企业员工再就业问题。据统计市属109户企业共有职工4.5万人,剔除己达到退休年龄和五年内提前退休老职工2.5 万人,约有2万人需再就业寻求出路和生活保障。如何以人为本,以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来实施企业改制,是改制工作的核心问题。改制企业,主导改制的行业主管部门,制订企业改制方案,选择老企业的关、停、并、转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老职工的安置问题。要以妥善积极的办法,落实老职工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安置,帮助就业有困难的职工实现转岗创业和再就业,切忌只顾少数人利益把职工安置问题简单推给政府,推向社会。
(三)企业债务清理和银行债务偿还问题。市属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企业债务重,银行欠款多的问题。绝大部分企业的地产、房产都抵押在各国有商业银行。企业不启动改制,债权债务得不到有效清理,抵押资产一定程度也在流失和贬值。国家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各商业银行也要站在支持××经济发展的高度,支持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支持国有老企业的关、停、并、转,支持新企业的整合重组,从而有利于银行债务的有效清理与落实。
整体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制的对策与措施
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精心组织与服务,需要各改制企业干部职工的同心参与和配合,全市
上下要站在发展的高度,兼顾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以人为本,协调各方关系,整体推进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以经济规划和产业发展主导企业改制。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特色。××前几年制订了“十一五” 经济发展规
划,明确了发展机械、电子、汽车、化工、棉纺、水产、旅游、食品等特色产业。市属众多家国有企业曾经都有自己的产业发展定位,市属国有企业改制,首先要分析确认现有企业的产业发展前景、行业发展定位。主导改制的政府行业组成和工作部门,要充分研究行业发展、行业企业整合、行业内企业财税增长培植问题,在本行业内做出企业改制和企业发展方案,以发展主导改制,以改制促发展。
(二)以产权改革和机制创新实施企业改制。许多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事实证明,国有中小型企业生存发展的障碍不是产品不适应市场,也不仅仅是设备、技术、资金问题,而是计划经济遗存下来的公有制形式下的企业经营、管理、分配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属国有企业的改制,首先要动产权、动机制,宜股则股、宜租则租、宜卖则卖,鼓励全民创业,彻底改变企业现有的经营体制与管理机制,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实施企业改制。
(三)以招商引资和资产盘活促进企业改制。近几年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是招商引资。市属国有企业改制,要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加大企业招商,产业引资力度,引进外来资金、技术、机制、人才,对现有企业进行彻底的改组、改造。只要企业在××落户、安排××人就业,向××财税部门纳税,要舍得让利,与其企业关停,留守人员坐食国有资产,不如引进盘活,让资产生财,让政府得税,让员工得利,促进地域经济发展。
(四)以土地收储和资产抵交扶助企业改制。近两年市属企业改制,普遍遇到一个有地无钱,有业无现的问题。很多企业通过了改制方案,确无资金起动。如何解决影响市属企业改制的资金瓶颈问题,按市场价格集中收储市区各改制企业的国有土地,和企业应缴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经评估后以资产抵押,畅通改制企业与社保、医保,为参与改制职工进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通道,在政府集中土地资源和有效资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支持企业尽快完成改制。
(五)以整体推进和分步实施督促企业改制。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规范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宜分系统分部门整体推进,分步实施。一要分系统制订企业改制总体方案,各企业实施方案;二要以系统为单位筹措改制成本,平衡调度改制资金;三要分系统做好老职工社、医保托管,新企业员工培训、转岗、分流、再就业服务;四要以系统为单位清理企业债权债务,盘活存量资产;五要加强督促检查,严肃改制工作纪律,确保改制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第四篇:事业单位改制契税政策解读
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涉税事项,其中契税事项就是一个重要内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去年联合下发的《关于事业单位改制有关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22号)文,对这类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笔者现针对财税[2010]22号文对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契税政策进行简要解读。
一、事业单位概念
事业单位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8年国务院252号令)中明确,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承担政府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第二类为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第三类为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二、享受税收优惠条件
《关于当前契税政策执行中若干具体问题的操作意见》(农便函[2006]28号)中规定,国有事业单位改建为公司的,只要是改建前后投资主体发生变化的,新设公司承受原事业单位土地、房屋权属,均需征收契税。而财税[2010]22号文明确即使投资主体发生变化,但只要能够妥善安置职工达到一定条件也可享受契税优惠,对事业单位改制享受税收优惠的范围予以了放宽。
(1)投资主体未变
财税[2010]22号文规定,“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改制为企业的过程中,投资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对改制后的企业承受原事业单位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可见,只要投资主体未变,就能享受契税免税优惠。
(2)投资主体变化
财税[2010]22号文规定,“投资主体发生变化的,改制后的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妥善安置原事业单位全部职工,其中与原事业单位全部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劳动用工合同的,对其承受原事业单位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与原事业单位30%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劳动用工合同的,对其承受原事业单位土地、房屋权属,减半征收契税。”
这点上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75号)的规定类似。财税[2008]175号文件第六条规定,“对非债权人承受注销、破产企业土地、房屋权属,凡按照《劳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妥善安置原企业全部职工,其中与原企业30%以上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的劳动用工合同的,对其承受所购企业的土地、房屋权属,减半征收契税;与原企业全部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的劳动用工合同的,免征契税。”
三、投资主体是否变化认定
一直以来事业单位的投资主体都是国家财政,财税[2010]22号文对享受契税优惠做了严格的限制,即:是否改变了投资主体。不改变投资主体这一前提,严格控制了免征契税的范围,维护了契税征收的严肃性。
在判断投资主体是否发生变化上,笔者认为可以参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75号)的规定来执行。财税[2008]175号中第一条明确,“非公司制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以其部分资产与他人组建新公司,且该国有独资企业(公司)在新设公司中所占股份超过50%的,对新设公司承受该国有独资企业(公司)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因此,如果改制后国家投资未退出并且投资份额超过50%,应视为投资主体未变;如果改制后国家投资退出或者投资份额未达到50%,应视为不符合“投资主体未变”的条件。
四、全额征收契税的情况
财税[2010]22号文第二条规定,“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改制后的企业以出让或国家作价出资(入股)方式取得原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不属于本通知规定的契税减免税范围,应按规定缴纳契税。”该条规定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契税政策若干执行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9号)的第四条相同,“以出让方式或国家作价出资(入股)方式承受原改制重组企业划拨用地的,不属于财税[2008]175号文件规定的免税范围,对承受方应征收契税。”
对于事业单位以出让方式取得原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应比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改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征收契税的批复》(国税函[2008]662号)的规定“对纳税人因改变土地用途而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变更协议或者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应征收契税。计税依据为因改变土地用途应补缴的土地收益金及应补缴政府的其他费用。”
对事业单位以国家作价出资(入股)方式取得原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应比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过程中以国家作价出资(入股)方式转移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关契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29号)第一条的规定:“应视同土地使用权转让,由土地使用权的承受方按规定缴纳契税。”
五、契税优惠额外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契税征收中几个问题的批复》(财税字[1998]96号)第三条规定,根据《契税暂行条例》第六条、《契税暂行条例细则》第十二条和财政部1996年发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对事业单位承受土地,房屋免征契税应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纳税人必须是按《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进行财务核算的事业单位;二是所承受的土地,房屋必须用于办公、教学、医疗、科研项目。凡不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一律照章征收契税。”
六、时间限制
财税[2010]22号文明确规定,该通知的执行期限为2010年4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第五篇:海口市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工作规程
海口市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工作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市属国有企业改制,促进企业改制和国有经济结构性调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护债权人利益,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称企业改制是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采取重组、联合、兼并、出售、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改变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性质和组织形式的行为。
第三条企业改制应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依法规范、公开透明、程序完备。
第二章前期准备
第四条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或企业按隶属关系报主管部门同意后,向市国资委提出改制书面申请,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资产负债情况、生产经营情况、职工基本情况等)、改制的理由、拟采取的改制方式、职工安置办法及费用测算、职工安置资金来源等。
第五条市国资委批准立项后,改制企业应进行清产核资,聘请经市国资委认可的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评估结果报市国资委核准。产权不清的,要按有关规定进行产权界定。
第六条企业改制必须制订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方案可由改制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制订,也可由其委托经市国资委认可的中介机构或者改制企业(向本企业经营管理者转让国有产权的除外)制订。
企业改制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基本情况:包括历史沿革与现状;资产情况,其中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情况;负债结构情况;职工情况,其中在职职工 1
(在岗职工、下岗待岗职工)、离退休人员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其中生产、销售、盈亏等情况;其他需要说明的有关情况。拟实施兼并的应说明兼并方的基本情况。
(二)改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三)改制方式与内容。主要包括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及其股权结构、股金来源,出售、兼并及其具体方式,新企业的组织形式等。
(四)资产处置办法。包括国有和其他所有者权益处置办法,经营性资产处置办法、非经营性资产处置办法等。
(五)债务处置办法。
(六)职工安置办法。包括职工安置范围、项目、方式、标准和费用来源等。
(七)参与改制其他投资方的基本情况。
(八)改制后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注册资本、股权结构。
(九)需要政府社会公共管理部门批准的事项。
(十)改制方案的实施、程序和时间安排。
(十一)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职工安置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职工(包括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情况。
(二)劳动关系处理办法,社会保险关系处理办法,离退休人员管理办法。
(三)职工安置的具体项目、费用测算及政策依据。
(四)职工安置费用的解决办法。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七条企业改制方案需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充分听取职工意见。职工安置方案需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并形成书面决议。
第八条企业职工安置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
过后,应报市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审查,由其出具书面审查意见。
第九条企业改制按规定须经债权人同意的事项,要征求债权人,主要是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债权金融机构的意见。
第三章申请、受理与审批
第十条改制企业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应由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或企业向市国资委提出改制的正式书面申请。
企业改制的正式书面申请应附上以下材料:
(一)企业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
(二)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职工安置方案的决议。
(三)市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出具职工安置方案的审查意见。
(四)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报告。
(五)资产评估报告核准文件。
(六)涉及金融债务重组的,提交债权金融机构的意见。
(七)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八)市国资委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对提交的材料齐全、规范的,市国资委应及时受理;不符合条件的,及时退回报送单位并告知理由。
第十二条市国资委直接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重点企业改制为国有股不控股或完全退出的,以及按规定须报市政府批准的其他重大改制项目,由市国资委出具初步审核意见,上报市政府批准。其他企业由市国资委直接批准。
第四章实施与监督
第十三条改制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或改制企业应成立企业改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改制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严格按照政策安置职工,既要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又要遵从国家现行有关政策。
第十六条企业改制要依法落实金融债务,维护其他债权人的利益。
第十七条改制企业依法办理企业资产、债务转移、过户、变更、核销,工商、税务新设、变更、注销登记等手续,以及做好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关系处理和党团组织关系、文件档案的移交等工作。
第十八条改制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或改制企业应及时报告改制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并在完成改制后15个工作日内向市国资委书面报告改制工作实施情况。
第十九条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改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有关人员利用改制之机转移、侵占、侵吞国有资产的,隐匿资产、提供虚假会计资料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营私舞弊、与买方串通低价变卖企业资产的,严重失职、违规操作、损害国家和职工利益的,要进行认真查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赔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中介机构弄虚作假、提供虚假审计报告、故意压低评估价格等违规违法行为的,严肃惩处;并禁止再聘请该中介机构及其有关责任人从事涉及国有企业的中介活动。
对企业领导人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依法进行审计。
附则
第二十条本规程由市国资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