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时间:2019-05-14 05:0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一篇: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学科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历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学历史教学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通过对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的分析,探讨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弄清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希望能对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地位和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61-01

历史课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中学历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并且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奋发学习以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运用比较法

一是中外对比,即将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发明创造,放在整个世界历史范围内进行比较,进一步阐明其地位和贡献。例如,在中国古代史的讲述中,教师在讲到“造纸术”的发明时,除了介绍造纸术发明的经过及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外,还要拿出中国和外国最早出现的造纸厂造纸的时间进行对比。在中国,蔡伦于公元105年便造出了当时世界上“精美”的纸张,而在欧洲,直到公元1150年才在西班牙的沙提法出现了第一个造纸厂,比中国晚1045年。通过这样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我国造纸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二是正反历史人物的对比,即将不同阶级或阶层和社会势力的代表人物在爱国与卖国、革命与反动、进步与落后等重大问题上的思想言行进行比较,烘托出爱国者的高风亮节和卖国者及奸臣贼子的丑恶脸嘴。例如:在讲到“岳飞抗金”一目时,教师除了叙述岳飞精忠报国、英勇抗金的英雄业绩外,还必须揭露出赵构、秦桧投降卖国的丑恶灵魂和残害忠良的可耻罪行,以突出岳飞爱国的高尚品质。通过这样的比较,使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从而学习爱国者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以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爱憎分明的感情,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二、对史实的始末进行生动形象的介绍

具体而生动形象的介绍史实的始末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教学方法,而播放历史影片又是最为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之一,同时,观看历史影片也是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在多媒体教学中适当播放电影片段。例如,讲中国近代史中《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教师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讲到“黄海战役”时,教师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的片断,让邓世昌等爱国官兵为国家为民族英勇捐躯的壮烈场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们了解到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而英勇斗争的崇高精神,以此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又如,在讲到一二九运动时,教师除了详尽的叙述运动的经过外,还必须得对爱国学生顶着大刀木棒和迎着皮鞭,振臂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等这些细节进行生动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到革命前辈们为反对外来侵略和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浴血奋斗的精神,进而学习他们的英雄行为和高尚品质,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图强。

三、充分利用乡土史料进行乡土史教学

乡土历史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史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和认识上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培养。

乡土史教学是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国与家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一个人在认识上是先熟悉家人及至家乡,再逐步扩大到了解国家,因此,爱家乡是爱祖国的起点,爱祖国是从爱家乡的情感中萌发并得以升华的。在我们祖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着我们的祖先洒下的血汗和创建的劳动成果以及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乡土史料在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先辈在历史上对家乡、对祖国的贡献,了解到家乡人民在历史上辛勤劳动和英勇斗争的业绩,进一步体会到家乡的可爱和祖国的伟大。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历史课外活动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之一,是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推出的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的开展历史课外活动,使学生在主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学中的课外活动形式多样,有参观访问、专题报告会、历史知识竞赛、办小报或墙报、文艺活动等。例如,在学到遵义会议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遗址等。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调查访问老红军、老干部等,使学生直接接触到真人和实物,直接获得感性认识,这就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如,在讲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教师可以举办一次办小报或墙报的历史活动。其中重点开设“中国历史上的世界之最”、“著名历史人物评析”等栏目,集全体学生的智慧,把历史小报或墙报办成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园地。

历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历史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历史教学,寓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中,采取适当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有系统、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篇:如何利用历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何利用历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中学历史学科教育的目标之一,它也体现了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教育功能的全面性、深入性、发展性。古人云:“读史使人明智”,在这里“智”,不仅指知识能力,更指做人的准则、处事的经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可以利用丰富深邃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协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的能力,消除心理和行为障碍等方面都有着无比巨大的优势。

历史教学,尤其是讲述祖国的历史,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这是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历史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是历史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个问题涉及面很广,本人仅就历史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如下阐述:

第一,要深入挖掘教材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中华民族向来以刻苦耐劳、富有智慧,有着无限的创造力著称于世界。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充分体现。几千年来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典籍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历史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在世界史的教学中也有许多这方面的内容,如揭露资本主义的血腥发家史,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以及讲述各国人民爱国主义斗争的事迹等。再如在讲授《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要让学生见贤思齐,深刻体会并学习张骞的忠贞爱国,不辱使命,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师应该时刻把“给青少年播下爱国主义种子”作为己任,并作统筹安排,通盘考虑,根据各个时期教材内容制定施教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进行和落实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任务。

第二,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避免片面性和绝对化。历史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我们的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毫不例外地要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发挥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善于吸收外国科学技术文化等等之间的关系。防止不切实际的夸大成就,一味拔高或举此抑彼,还应避免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片面性、绝对化。对历史功臣要歌颂、赞扬,对历史罪人也要无情地揭露。从侵略与反侵略,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是与非,功与过的史实中培养学生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和爱憎分明的感情。第三,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当前爱国主义教育中特别要突出搞好四项基本原则教育,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教育,理想、纪律教育,历史责任感的教育。此外还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班级的思想动向而有所选择和侧重。

第四,既要明“理”,又要激“情”。爱国主义既是一种思想觉悟,也是一种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告诉学生爱国主义的道理,又要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因此,教师必须对爱国事件、爱国人物的英雄业绩补充一些具体生动的材料。如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邓世昌率官兵勇撞敌舰与舰同沉的悲壮情景;李大钊在绞刑架下的“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这最后一次的演说;林祥谦在军阀的淫威下,被连砍数刀仍高呼“头可断,工不可开”的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都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好教材。

还要特别提到的是,要使学生受到感染,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爱憎分明的感情。只有教师首先受感染才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和激励。第五,要充分利用乡土教材。苏联无产阶级革命家加里宁曾经说过:“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故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学生对本乡本土的历史人物、事迹、文物遗址多少有些了解。讲授历史时联系他们从小耳闻目睹的乡土教材,将使学生备感亲切,产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光荣感,从而激起对祖国的热爱。

第三篇: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摘 要】中学历史教学就是“以史明志,启智育人”,要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传授国情知识,增强爱国情怀;感受历史名言,树立爱国之心;了解社会实情,参与报国之行;创新教学手段,激发爱国热情。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汲取历史智慧,认同民族文化。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养成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和途径素质教育的深层建构就是变“教书”为“铸魂”,化“知识”为“智慧”,变行为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江泽民在致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的一封信中,强调了学习中国历史和外国历史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全民族的共同财富。全党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对中国历史的学习,特别是要在青少年中普及中国历史基本知识,以使他们学习掌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力量。”这正是历史教学应把握好的主题思想。中学历史教学就是“以史明志,启智育人”。历史课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就是进行道德和情操的陶冶。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汲取历史智慧,认同民族文化,具备开放的世界意识,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本文就如何加强历史课堂爱国主义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1.传授国情知识,增强爱国情怀

国情教育是历史教学赋予的社会功能之一,早在1914年李大钊就明确指出:“言国情者,必与历史并举,抑知国情与历史本质无殊,所异者,时间之今昔耳,昔日之国情,即今日之历史,来日之历史,尤今日之国情。”这种历史—现实—未来之间的贯通性,说明了对国情的认识过程也就是对历史的认识和反思过程。历史教育应着重认识时代,认识时代的需要,认识时代的任务,要引导学生认识当前的时代,理解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理解现在时代需要什么,个人应在这个时代发挥什么作用。只有把过去、现在、未来联系起来看,这种认识就是历史感,就要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因此,我在讲“古史演进”时从“我们身边的历史文化遗存”切入。向学生简明扼要地介绍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线索,探究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就和特点。在“中国近代史”部分,设计“危机”与“探索”两块。以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为主线,阐述了中华民族屈辱不沉沦,抗争谋生存,探索求发展的大量史事。比如,分析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方向和层次有几个不同的阶段。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和以曾国潘、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坚船利炮”学习西方物质文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国家政治制度改革。前者主张君主立宪,后者提倡民主共和。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民主与科学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后,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扬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通过这一联系对比,说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取舍的过程,只有到了“五四”运动后,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真理。实现了思想上的又一飞跃。通过对“五四”运动中学生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迸发出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革命献身精神的讲述,教育学生继承“五四”精神。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在新民主义革命和迈向社会义义现代化奋斗历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感受历史名言,树立爱国之心

历史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历史课教学的生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具有“以史为鉴、厚今薄古”的立意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语言和周密的课堂设计。从古到今,上下几千年,爱国事例不胜枚举。例如:千古传诵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历史名言。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之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岳飞的“精忠报国”。再如:奋战十年荡平倭寇的戚继光、打败殖民者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抗击沙俄收复新疆“遍插槐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的左宗棠;“我自横刀向天笑”变法英雄谭嗣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不屈不挠的革命先驱孙中山;“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抗日将领吉鸿昌等。这一些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有感情地朗读。能燃烧起学生的热情,激发他们的联想。教师用深厚的史学积淀,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开放的思想意识,在课堂上引起师生共鸣,产生情感交融,才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了解社会实情,参与报国之行

课堂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但是社会实践也是学生了解国情知识的重要环节。必须引入时代活水,灌溉学生心田,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探究意识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结合乡土史教材、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一家一店、一村一校一厂的社会调查,谈改革开放,农村巨变,发家兴业,说新旧对比,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和文物,请革命前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让学生饮水思源,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长知识、明道理、懂世事、变感情。让学生明白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不辜负时代的要求,历史的重任。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代青少年应付诸什么行动等。

4.创新教学手段,激发爱国热情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入课堂为教育变革带来了新的希望。它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奠定了课堂情感基调,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借助媒体达到快速直观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中笔者倡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上网搜集相关史料信息,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独立自主的获取知识,利用网络媒体教师自主设计专题学习网页。如“我阅读—我欣赏—我探究—我思考”在网页上展示学习目标。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找出相关的史料,让学生欣赏拓展视野。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思考问题。带领学生由知识性学习到拓展性学习再到探究性学习,形成有序的学习链接,例如我教八年级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制作课件先将视频画面中: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卢淀桥、爬雪山、过草地等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看,再将红军长征路线图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填出沿途经过的省份。让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通过画面的演示再现长征途中红军将士敢于牺牲,前赴后继的悲壮史诗,从而认识到革命历程的艰险,产生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和崇敬之情。教学中只要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媒体制作课件等,就能顺利地突破难点,让课堂拓展升华,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得到热情高涨。“感人心焉,莫先乎于情”只有以情感人,触景生情,才能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受到深刻的启迪。于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认同,产生强烈的爱国激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完善自我,大胆探索创新,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历史教育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文选》 2006.8人民出版社

[2] 《初中历史创新教学设计》 2006.6学苑音像出版社 [3] 《李大钊文集》 1984.10人民出版社 [4] 《中学历史教学新课标解析》

第四篇:浅谈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学科:初中历史

单位:庐江县同大镇南闸学校 姓名:张平贵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创设情境民族精神 责任感使命感

主题词: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广大青少年是教育的重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也是历史教师的神圣使命。爱国 主义教育应是贯穿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我们有责任,义务去挖掘一切可用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而广大青少年是教育的重点,它是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人生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工作。学校则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去,特别是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中学历史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具有许多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作为历史教师,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外,更有责任和义务充分挖掘教学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育需有现代性和思想性,否则它就没有生命。而历史教育的生命若没有爱国主义的滋润就不能焕发,也不能有力量。于是,爱国主义自然成为了历史教育的灵魂。这是国人赋予学校历史教育的第一功能:即历史教育是为了增进国民的爱国心而准备的。

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在历史教学中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方可收到预期的效果。一: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进行内心体验,培养高尚品德。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过往的一切既无法重演,后人也无法亲身体验。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曾经感动过百年乃至千年的英雄人物或重大事件,对现在中学生来说,已变得遥远而陌生。对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亢奋点和兴趣走向,特别是如何有效地引导他们从历史人物的成长历程和民族命运的跌宕起伏中汲取精神力量?为此,创设历史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不仅可以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生动、逼真的历史情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升华。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历史情境中,以不同身份、角色扮演,展开丰富的想像力,去体验历史、理解历史,从而拓展学生的思想空间和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

创设历史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其一:教师可以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灵。从孔子“发奋忘食,乐以忘忧”的风范到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誓言;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概;从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壮志到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豪情;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奋举到邓世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悲壮;又如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治国理念,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诸如这样的爱国人士和英雄人物可说是灿若群星、枚不胜举。为了国祚命运与民族前途,进行不懈地努力与抗争!他们的英雄事迹深深植根于国人的心中,永远激励着后人。教师都可以用自己的激情引领学生徜徉历史长河,感受民族精神的熠熠光辉,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德育情操。其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的声像、视频资料。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去再现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比如“南京大屠杀”,那是一个想起就让人落泪的日子,那是这个城市最深的痛,那是市民心中难平的疤痕,那是中华儿女难忘的屈辱。教师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依据历史记录片、图片和大量的史实,把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学生沉浸在民族悲惨的往事中,内心感受到强烈的震撼。接着联系现实,指出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修改历史教科书,竟污蔑“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等史实。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此举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否认历史、否认战争罪行,是置中国人民的情感于不顾。而且日本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日本的态度与行为,引起亚洲人民的愤慨和中日关系的恶化。通过教师的介绍和资料的展示,这样学生不但牢记了这段历史,从而形成“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的深刻认识,更会自觉地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关注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并最终确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学习动力。

二:发挥历史教师的作用,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全方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族的事业,不能仅凭历史老师一己之力,靠历史课堂45分钟来完成。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更宽广的舞台,汇集多方面的力量。在学校,我们要经常配合团委、政教处、学生会,利用课外时间,结合传统的节日和纪念日进行专题教育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的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充实,形式更多样。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我国人民,特别是跨世纪的一代青年,应该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忘记历史就是背叛”。19世纪四十年代,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封闭的中国大门,肆无忌惮地撕扯这块肥沃而又贫穷的土地,镇压敢于抗争的人民,中国人民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可爱的中国被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几万万同胞在水深火热中呻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的时刻。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怀着“振兴中华”的豪情,艰难地探索着一条能够指引中国步入光明的道路。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反抗外来侵略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甚至牺牲。但在半殖半封的大环境下,却事与愿违,以失败而告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便焕然一新。先进的中国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运用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和英雄的人民军队这三大法宝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所有在红旗下长大的人们都听过这句话,唱过这首歌。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近百年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它是千万志士仁人经历了无数次曲折磨难用鲜血和生命探索出来的真理。无数的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的。所以在教学中,有必要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特别是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精神和光辉业绩,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极好的革命传统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作为年轻的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优秀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009年是新中国60周年甲子华诞。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能力的精神,我们设计了一组有关“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纪念活动。通过学习(八年级下册),让学生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与法制、国防现代化及外交战线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使他们从这些建设成就中汲取精神财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仅靠历史教材是不够的,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查找大量的资料,并依此联系团委等部门组织了一场以“祖国在我心中—新中国光辉60年”为主题的校园征文活动及演讲比赛。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深刻。此举培养了他们对祖国政治经济发展与民族前途的关切感、使命感,以及报效祖国养育之恩,今后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做贡献的责任感。

三:充分利用乡土教材资源,使学生感悟家国情感。人们对自己的家乡往往有着浓厚的感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果从学生熟知、亲近的家乡人物和风土人情入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热爱家乡是热爱祖国的出发点。很难想像一个对家乡没有感情的人会对祖国有浓厚的情感,热爱祖国与热爱家乡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安徽有数量可观的历史遗迹、遗址、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和县猿人”、“安丰塘”、“抗日英雄纪念馆”、“安徽历史纪念馆”等等,都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资源,也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依托。

201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我们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如征文、演讲、国旗下的宣誓等。我们组织了一场“安徽抗日英雄”的专题活动,组织同学们听课、观看影视作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到安徽战场上涌现了许多抗日英雄,如彭雪枫、高敬亭、罗炳辉及皖籍抗日英雄冯玉祥、方振武、戴安澜,他们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光耀千古、彪炳史册。像无为的戴安澜,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屡屡出奇制胜,重创日军。1942年初,他率部参加中国远征军,在缅甸配合英美联军抵抗日军进犯。在缅甸的崇山峻岭中成功地挫败了日军的进攻,使中国远征军声威大振。5月初,在朗科突围中身负重伤殉职。周恩来曾致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这些活动有效培育了学生热爱家乡,献身祖国的情感和理想。诚然,爱国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所应当具备的起码情感,对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学校、媒体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承担的责任。但许多年以来,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事实上存在着某些缺陷,以为爱国就是坚信自己民族的一切都好,就是拒绝承认他国的优秀、先进。这种观念是不科学、不准确的。当然一个饱受凌辱、蹂躏的民族关乎国格、气节的神经是非常敏感的,这可以理解但若一味借辉煌的历史或想像的辉煌历史来自我陶醉则未免阿Q气太重,再若一味扬己贬人则更不利于同世界各民族的沟通与交流。时代不同了,屈辱的历史我们应该把它藏在心中,更重要的是踏踏实实地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学习别人、尊重别人,甚至赞美别人都不是屈膝求欢、卖国媚敌的。相反还会增进我们与他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以我们的谦虚、友好、勤奋,去赢得他人的尊敬,去树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2008年第29届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即是最好的例证。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过:“我们应该首先明白告诉青少年的是:爱国不仅仅是热爱祖国的辉煌成就,也包括对历史的深刻反省,对无知与错误决策的检讨,对苦难与屈辱的缅怀,并且学会对他国和他国文化的尊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历史课教学,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最后借史学前辈钱穆老先生的一句话作结语:“所谓民族争存,底里便是文化争存。所谓民族力量,底里便是一种文化力量。若使我们空喊一个民族,而不知作为民族生命渊源的文化,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参考书目: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赵亚夫《历史教育与爱国主义》。3.钱穆《革命教育与国史教育》。4.魏剑美《变味的“爱国主义”》。

第五篇:浅谈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学科显著特点是基础知识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上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其特殊的优势。历史教师应充分挖掘、利用历史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点燃学生胸中的爱国主义火焰,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整个历史教学活动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将如何利用历史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现仅就我个人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以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中华民族以聪颖的智慧,辛勤的劳作,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早在170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祖国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当人类还处在幂幂洪荒之时,我国历史的车轮已驰进了文明的大门。从夏朝开始,我国进入了阶级社会——奴隶制社会。当古罗马奴隶制的丧钟响起,西欧揭开封建制序幕时,我国已在封建社会渡过将近一千年,封建制正处于上升时期,走在世界各国的最前列。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巴比伦、印度这三个文明古国都无法与中国相比,它们三国都相继受到外族的蹂躏而使国家失去独立或处于分崩离析之中,人民饱尝亡国之苦。唯独中国几经磨难尽管在近代饱受侵略和欺凌,但仍然独立存在,没有中断历史。其延续 时间之长,是世界各国所没有的,这是祖国的骄傲。教学中,通过分析、归纳、摸比,画龙点睛地指出,使学生在比较中,深感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从而加深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祖国历史的绵延不断,是各族人民奋斗的结果。我们的国家也曾有过分裂、割据的局面,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统一是长期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祖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反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在世界各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讲述中华民族发展的悠久历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使学生为我们国家和民族悠久历史而自豪。

二、运用我国古代的文化科技成就,激励产生民族自信心。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经济文化,对东方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被誉为“发明的国度”的中国,有很多处于世界之最的地位。如最早种植粟和水稻、最早发明地动仪、最早测算子午线的长度,祖冲之圆周率成就,华佗制成的“麻沸散”,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还有四大发明的成果为全世界瞩目,万里长城是文明于世的伟大建筑工程,李诫的《营造法式》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而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丝绸之路也是举世闻名的等等。历史教材中,反映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先进地位的代表和成就不可胜数。这些珍贵、丰富的文化遗产,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教材。事实表明,我国古代无论在科技文化方面,还是在社会进步方面都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祖国的光荣,民族的骄傲,只是在近代,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勾结,统 治腐败,才使我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科技文化等方面,日新月异的发展,某些成果不断直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讲述我国科技长期处于世界先进地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各个方面给学生证明我国各族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的智慧才能,用活生生的历史感染学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励他们立志攀登科学高峰,为国争光的爱国热忱。

三.歌颂杰出人物的光辉业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高尚情操;岳飞“精忠报国”英勇抗敌的气节,一直被后世传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伟大情怀,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孙中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爱国主义思想都激励着后人报国之志,戚继光奋力抗倭,郑成功收回台湾,康熙帝反击沙俄,维护祖国尊严的光辉业绩,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的。以上是古代英雄怀着爱国爱民之志,勇赴国难,甚至为国捐躯。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正义凛然,虎门销烟;关天培坚守虎门,血染战袍,舍身殉国;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中奋不顾身与舰同亡。他们为打击外来侵略者而英勇抗争,舍死忘生,同敌人血战到底。现代史上涌现像李大钊、林祥谦、方志敏、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共产主义战士。他们为拯救中华抛头颅、洒热血、献青春也义无返顾。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族独立和祖国的繁荣,战斗到最后一息。历史教材中,出现爱国精神的事例和英雄人物,不胜枚举。这些历史人物身上,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芒,他们光辉事迹,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 动素材。在课堂上教师对爱国人物的英雄业绩和爱国事件进行生动、有趣的讲述,用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听到栩栩如生,激动人心的英雄人物事迹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感到其亲切,把爱国主义寓于知识熏陶之中,而不是抽象地懂得个人命运和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揭露帝国主义的罪行,颂扬我国人民的抗争业绩,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在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时,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1840年——1949年的109年里,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受尽了欺凌和侮辱。教学中用大量史料进一步揭露了侵略者的罪行,使学生仇恨敌人越深,对祖国就更加热爱,并使学生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也是造成中国人民从没停止过抗争和奋斗。如三元里人民的抗英、虎门销烟、珠江口的激战、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都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反抗压迫和剥削,保卫祖国独立,不受侵略的民族,反映出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无数的革命先烈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了对祖国的无限忠诚热爱,也是中国人民所具有的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才使我国身经危殆而永立不败之地,从而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崇敬。

在无数次反帝反封建斗争失败的同时,中华儿女没有停止艰苦的 摸索救亡图存之路。中国共产党和许多仁人志士历尽千辛万苦,28年的奋斗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事实让人确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在这一百年中,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充分表现了热爱祖国的最深厚感情和大无畏的民族传统精神,中国人民一百多年的斗争本身就是一曲爱国主义的赞歌。老师在讲述历史事实的同时,有意识的进行对比、综合、解释、牵引,在课堂上制造一个情感交流的氛围,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学有楷模,恨有所指,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爱国激情。

祖国的历史悠久而延绵不断,治乱兴衰的变迁,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然而历史课毕竟不是政治课,历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律和任务。教学中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知识教学、培养学生智能相结合,爱国主义与传统、国情、形势、德育等方面思想教育相结合等。教法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除课堂上教师讲授外,也可组织学生讨论,还可根据条件开展其它活动,如:参观、调查、访问、开讲演会、搞专题报告等。把课内外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中应注意使用挂图、幻灯、录像片和投影片等多种教学手段,利用课本中的插图、画像或资料,加强直观性,使教学更形象、生动。

我在教学中体会到:正确发挥历史学科优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但能帮助学生提高爱国主义觉悟,而且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从而完成历史教学的双重任务,做到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统一。

下载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浅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钟育芬) 面对着21世纪以来各种世俗文化的冲击,当前中学生自我观念的强化,外来文化带来的意识形态上的模糊混乱,造成无纪律、无道德,集......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合集)

    语文课是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基础工具课。它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又要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马蒂有这样一句话: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经......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模版)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历史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辩证关系,教学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

    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合集5篇)

    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 山东省东阿县铜城街道办事处第一中学 徐玉军 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因......

    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建议

    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建议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把爱国主......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教学反思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教学反思 摘 要: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康平教师进修学校:初中历史教研员:宋学杰 在新课程中,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更为突出。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和重建过去的媒介......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精选多篇)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是一种无比忠诚的深厚的民族感情,而语文课则具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