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学习台湾休闲农业,才能事半功倍

时间:2019-05-14 05:2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这样学习台湾休闲农业,才能事半功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这样学习台湾休闲农业,才能事半功倍》。

第一篇:这样学习台湾休闲农业,才能事半功倍

这样学习台湾休闲农业,才能事半功倍

众所周知,台湾休闲农业做得非常优秀,在全球都是名列前茅。涵盖了休闲农场、民宿、农品文创和观光工厂等内容,并将这些要素有机结合,实现农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从而将农业变成六级产业,产生倍增效益。

台湾是个充满小资情怀的地方,处处散发着生活美学。台湾休闲农业就是将在地文化挖掘得淋漓尽致,并通过创意设计展现出生活美学,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例如台湾飞牛牧场将原本脏乱的牛舍改造成精美的民宿,还将牛奶作为原材料,创意开发出很多种牛奶制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最大化地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薰衣草森林则将一片荒山野岭改造成一个浪漫的世外桃源,吸引了岛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并打造了7个休闲农业品牌,涵盖休闲农场、民宿、餐饮、文创产品等领域,创造年营收5亿元新台币的神话。

很多人对台湾休闲农业都只是了解个皮毛,没有几个人真正掌握到她的核心精髓。今天,小右深度剖析台湾休闲农业,让你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传统文化是台湾休闲农业的源泉

台湾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位很有涵养的中年女士,她端庄、娴熟、优雅,只有慢慢品,才可以发现她的优点、责任、品性。

最需要学习的是台湾的商业精神——坚守、忍耐、全力以赴、兢兢业业。台湾一直强调传统文化,在学习日本、美国的经验中保留了传统中国的文化之根,并善于将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地加以转化。而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提郭元益糕饼厂。

郭元益过去150年发展都和台湾息息相关,无论是挑着扁担在士林叫卖,或者面对西式喜饼风潮进行的转型,向来都是传统和创新的融合,这是郭元益很重要的DNA。如今第五代逐渐进入接班梯队,郭元益也从传统饼店一路随着经济发展而转型、进化,让老店不老,甚至出现文创新风貌。

人情赋予台湾休闲农业生命

台湾民宿的主人,既有回乡创业的青年,也有退休在家的老人家,更有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换个活法“的建筑师、艺术家、教师等。他们或是怀着梦想,或是带着人生感悟,或是因为对土地和故乡文化的爱,回到故乡,打造自己的梦想田园,然后与住宿的客人分享这一种生活。或许正是因为不忘初心,使台湾民宿少了商业气息,而充满了艺术和人文格调。因此很多民宿主人都说:“别人能把我们民宿整个模式复制过去,不能复制的是人情。”

说起台湾民宿岂能不提垦丁?垦丁,被称为是台湾的天涯海角。这里有绝美的大海,有丰富的鱼类资源,珊瑚礁的覆盖率更是全球之首,温馨而充满创意的民宿更是世界知晓。来到垦丁,想要感受最地道的风土人情,那就一定要住垦丁的民宿,垦丁的民宿各具特色。

再说到薰衣草森林,它让每个游客都感受到了家的温馨,他们不需要做太多的广告,口碑相传。从创业的第一天开始,创始人就喜欢把客人当成家里的朋友,让他们“吃上平时吃不到的东西”。为了传递心中的“爱”与“幸福”,薰衣草森林旗下任何“据点”都不接团客、不跟旅行社合作,营造的是一个彻底远离尘嚣的环境。

将一样东西做到极致只因初心

台湾人很擅于将一件东西做到极致,真正体现了“小而精”的特点。究其原因都是一直抱着最初想要将这个东西的所有特性与美好分享给其他人的美好心愿。

池上原乡馆是农会早期在万安入口处建的一仓库以储藏农业相关物品,改造后原乡馆详尽介绍了池上有机米的耕种过程及发展,与地方文化特色结合农民多加了一点新的巧思将农产品更为精致化和包装化,利用有机米来制作各种不同的餐点和产品,成了池上的经济出口来源。

橘之乡早在1990年已成立,位于宜兰的一间蜜饯工厂,在2010年转型为观光工厂。园区内虽然不大,不过有著展售商品的形象馆、蜜饯加工厂、DIY教室以及AGRIOZ咖啡馆。除了可以享受轻松美好的午后时光外,DIY工作室还可以让顾客深入了解蜜饯制作过程并亲手实践。

坚持“最自然”的经营模式

台湾的农场给我们的感觉是环境优美,极具创意,而且拥有自己的文化品位,真正做到了生态环境和经营持续发展的平衡。

飞牛牧场是台湾西部首屈一指的休闲文创农场,空间系采用美式牧场规划,自然豪迈的恬适风情,处处散发着休闲环境设计的哲学思想。牧场的自然生态区分为乳牛生态区、蝴蝶生态区、可爱动物区、自然步道和水域生态区,是自然休闲的度假乐土。

回乡有机农场是生态农法的具体实践者,取名“回乡”为呼唤青年回乡之意,让年轻人回到农村贡献心力。农场坚持打造有机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将有机农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从而实现价值倍增。其有机产品供应到台湾“总统府”,用于招待台湾政府贵宾,广受社会好评!

有人说台湾很擅长卖弄情怀讲故事,而在我看来,它只是找到了自己的特色,并在合适的舞台,将它们呈现出来。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休闲农业这条新路上,或许有绊脚的石头,或许有挡路的枯树干,但不管怎样,一番披荆斩棘之后,我们必将发现一个更丰富、更精彩的世界。

先进的东西当然有可取之处。但是这种学习一定要追根溯源,而非照虎画猫。有人说台湾的文创很有趣,有的人说台湾的农场很有特色,有的人甚至直接把休闲观光农业的模式复制到自己的休闲农业里。但是这种单纯的复制,并不能学到其核心精髓。我们要捋清其发展脉络,深挖其真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台湾休闲农业考察报告

第 34 卷第21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Vol.34 No.2 2013年3月

RESEARCH OF AGRICULTUAL MODERNIZATION

Mar.2013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专业考察总结报告

经 验 与 启 示

中国*长沙

2016年4月28日

第 34 卷第21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Vol.34 No.2 2013年3月

RESEARCH OF AGRICULTUAL MODERNIZATION

Mar.2013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对大陆的启示

(1.北京大学,a.马克思主义学院,b.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100871)

摘 要: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从最初的观光果园等到休闲农场,再到休闲农业园区历经 30 余年,始终坚持保护环境生态、活用农业资源和传承农村文化等发展策略。同时,基于资源整合需要,依托地缘关系、社区意识和社区总体营造理念建立休闲农业园区,通过多种本地特色的体验方式辅导农民转型经营和推广休闲农业,强化其乡村性、生态性与体验性等产业特性,实现台湾地区农业永续经营和农村再生发展。依靠健全的制度、理念和规划,强化农民组织合作与策略联盟,推动资源整合及社区总体营造等具体措施发展休闲农业,改善农业产销结构,增加农民收益并释放出经济、社会、教育、休闲、文化和环保等多种功能,给今后大陆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

关键词:台湾;大陆;休闲农业;休闲农业园区;农会组织;园区规划中图 分类号:F3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275(2013)02-0198-04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Taiwan to Mainland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DU Xing-jun1a, CHEN Xi1b(1.P e k i n gUn i v e r s i t y,a.Sc h o o lo fMa r x i s m,b.Sc h o o lo fJ o u r n a l i s m&Co mmu n i c a t i o n,Be i j i n g10087 1,Ch i n a)Abstract:I nt h et h i r t yy e a r sd e v e l o p me n t,T a i wa n ' sl e i s u r ea g r i c u l t u r eh a sc h a n g e df r o m s i g h t s e e i n go r c h a r dt ol e i s u r ef a r m,t h e n t o l e i s u r e a g r i c u l t u r e p a r k s.I ta l wa y sa d h e r e st o 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 o f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e n t,a c t i v a t i o n 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 s,k e e pr u r a lc u l t u r ei n h e r i t a n c ea n do t h e rd e v e l o p me n ts t r a t e g i e s.Att h es a met i me,ba s e do nt h ei d e a so fr e s o u r c ei n t e g r a t i o n,g e o p o l i t i c a lr e l a t i o n s,c o mmu n i t ys e n s ea n dc o mmu n i t yo v e r a l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t h el e i s u r ea g r i c u l t u r ep a r k swe r ee s t a bl i s h e d.T h el e i s u r ea g r i c u l t u r ep a r k sc a nt h r o u g hav a r i e t yo fl o c a lf e a t u r e se x p e r i e n c emo d eg u i d a n c ef a r me r st r a n s f o r me dt oma n a g e me n ta n dp r o mo t e dl e i s u r ea g r i c u l t u r e,s t r e n g t h e ni t sr u r a ln a t u r e,e c o l o g ya n de x p e r i e n c ea n do t h e ri n d u s t r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r e a l i z eT a i wa na g r i c u l t u r e ' ss u s t a i n a bl ema n a g e me n ta n dd e v e l o p me n to fr u r a lr e g e n e r a t i o n.Re l yo nas o u n ds y s t e m,i d e aa n dp l a n n i n g,s t r e n g t h e nt h eo r g a n i z a t i o no fp e a s a n t s 'c o o p e r a t i o na n ds t r a t e g i ca l l i a n c e,p r o mo t er e s o u r c ei n t e g r a t i o na n dc o mmu n i t yo v e r a l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o t h e rme a s u r e sd e v e l o p e dl e i s u r ea g r i c u l t u r e,i mp r o v e d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p r o d u c t i o ns t r u c t u r e,i n c r e a s e df a r me r s 'i n c o mea n dr e l e a s e dt h ee c o n o my,s o c i e t y,e d u c a t i o n,l e i s u r e,c u l t u r ea n de n v i r o n m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a n do t h e rf u n c t i o n s,o f f e r sma n ybe n e f i c i a le n l i g h t e n me n tt ot h ema i n l a n dl e i s u r ea g r i c u l t u r ed e v e l o p me n t.Key words:T a i wa n;Ma i n l a n d;l e i s u r ea g r i c u l t u r e;l e i s u r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p a r k s;t h ep e a s a n ta s s o c i a t i o n s;p a r kp l a n n i n g

第 34 卷第21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Vol.34 No.2 2013年3月

RESEARCH OF AGRICULTUAL MODERNIZATION

Mar.2013 1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背景和历史沿革 1.1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背景

“休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和现象,随着社会文化环境而变化。现阶段休闲被视为一种态度或自由的感觉,是扣除了工作和家庭所必须的,非义务或者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 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民众提供休闲服务,从而增进其对农业及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活动[ 1 ]。

休闲农业是台湾农业转型的重要策略,它以农业和农村资源为基础,为广大城市居民和农民自身提供休闲或旅游功能。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最早始于上世纪 7 0年代末,人均年收入达到中等小康水平后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逐步转向休闲型,许多农民开始尝试开放成熟期的果园促销,进而逐步发展成观光果园。“休闲农业” 一词最早出现在 19 89年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委托台湾大学农业推广学系召开的“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上。这次会议综合分析世界各国休闲农业发展经验和台湾休闲农业经营模式后,把农闲时将农场提供给大众体验和娱乐的农业经营模式确立为台湾的休闲农业。

1.2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83年台湾农业部门颁布 “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规定设置观光农园须首先向乡镇农会申请,由县政府及省农林厅和区农业改良场共同实地勘察合格后列入辅导对象,再由“农林厅”审核并制定计划后由 “农委会”拨给补助经费。19 86年后陆续出现了以各级农会为主的多种经营形式的休闲农场、森林牧场以及自 助式耕种农园,如彰化县农会的东势林场、台南县农会的走马濑农场等,同时还有以 “行政院退辅会”等为主经营的公营农场和土地银行经营的农场等。9 0年农委会颁布实施 “发展休闲农业计划”,正式开创台湾农业发展新的经营方向。19 9 2年,农委会颁布了休闲农-“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规定休闲农业区面积必须在 50h m2以上。19 9 6年,该办法修订为 “休闲农业第一部法规--第 2 期业辅导办法”以便区分休闲农业区与休闲农场的概念而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19 9 8年,台湾实施隔周休二日的新政策后进一步增加了民众休闲时间,就总体农业内、外环境而言,休闲农业对于环境变迁和个体重返自然的价值观的重建,都将成为未来农业经营的主要型态,也是提升农业经营品质的最佳途径。由于农业转型和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及民众对生态旅游及农业体验的现实需求使全社会都积极投入休闲农业,自 19 89年到 2000年台湾休闲农场数增至 610家[ 2 ]。

进入新世纪,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台湾也遭遇严重的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的问题,都市人口快速成长,公园绿地等休闲活动空间与设施更加不足。国民收入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也使消费结构不断改变,民众对观光旅游需求逐年增加,使得休闲农业发展更加紧迫。2000年台湾当局修正“农业发展条例”,将休闲农业正式列入台湾重要农业发展政策,并对休闲农业进行统一界定: 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 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模式[ 3 ]。同年,将 “休闲农业辅导办法”修订为“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并把休闲农场的面积放宽到0.5h m2。2000年 12月 颁布实施的 “新世纪国家建设计划书”也把推动观光旅游发展作为重要工作内容。随后相关部门颁布 “国内旅游发展方案”和 “21世纪台湾发展观光新战略”,决定发展生态和健康旅游,使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相结合,以此来推动传统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业转型和乡村活化再生。2001年起,针对过去休闲农业各自发展,造成资源分散而缺乏整体竞争力的情况,台湾当局着手推动一乡一休闲园区计划,即后来的 “休闲农业园区计划”,要求集中力量发展农业园区,为游客提供旅游消费,促进乡村社区整体发展,增加居民收益,带动当地经济繁荣。2002年台湾观光局发布“民宿管理办法”,把民宿纳入到休闲农业范围,进一步扩大了休闲农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一时期,台湾休闲农场总数达到 1021家[ 2 ],这些休闲农场有力促进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和农业的永续经营。2004年和 2006年 “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历经三次修订,逐步把休闲农业发展重点转向品质的提升,力求实现休闲农业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2006年后,开始逐步辅导休闲农场进行登记,实施休闲农业和休闲农场的等级评定和品质认证制度,逐步推动农场实现合法化经营。同时,大力推进创意开发,积极参加国际交流合作,带动服务质量提升,第 34 卷第21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Vol.34 No.2 2013年3月

RESEARCH OF AGRICULTUAL MODERNIZATION

Mar.2013 促进具有国际观光水平的休闲农业区的规划建设,实现休闲农业的健康和永续发展。

自 19 81年至 2011年的 30年间,台湾地区各级农会组织先后辅导办理了多个乡镇市设置完成柑桔、杨桃、葡萄、梨、荔枝、龙眼、桃、李、莲雾、番石榴、百香果、草莓、茶及蝴蝶兰等在内的多种观光果园。目前,台湾地区共划定休闲农业区 7 1处,休闲农场 27 4家[ 4 ]。同时各级农会组织还积极发展和辅导都市农业,自 19 9 5年以来先后设置市民农园、花卉公园、教育农园等多处,建设完善休闲农业指示标牌、解说设施、道路标志、停车场、凉亭和公厕等相关公共设施,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保育和环境美化工程,为使社会大众通过体验农业、了解农业进而支持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策略 休闲农业是结合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三生一体,把自 然资源与休闲活动完美结合,并具有最原始的乡土性与草根性的特色农业,它依托广大农村地区,充分利用农业和农村资源营造特色,发展创意,紧密结合农产加工、运销以及游憩服务,使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态等资源达到和谐统一[ 5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五项具体内容。

2.1 保护环境生态休闲农业主要是利用农村地区优秀的自然和生态环境,结合农业生产及农村文化等资源从而形成良好的经营模式来吸引广大居民观光和游玩。广大游客在学习、参与和体验各种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时所依托、利用的自 然环境和生态资源分为可持续和不可持续两类。台湾地区休闲农业主要是依托可持续的环境和生态资源,严格控制不可持续的稀缺资源的使用,为民众提供休闲服务,从而使他们全面了解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保育的重要性。因此,休闲农业及观光园区等在保育环境方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2.2 活用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休闲农业的重要载体和支撑,也是满足人们从事实用性、生态性及生动性等多种活动需要和用于放松身心及生活体验等心理需求的自然环境与广阔空间。农业资源不但具有神秘的技术性、丰富的多样性和无穷的趣味性可以满足人们求知的欲望,让人们获得探求农业知识和技能的满足感,而且还能带给广大游客浓厚亲切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的心愿。

2.3 传承农村文化台湾农村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特色与底蕴,台湾广大农村地区流行的寺庙迎神赛会等祭祀活动;车鼓阵等庆祝活动;放天灯、布袋戏等各种娱乐活动;山歌对唱等说唱活动,绘画等手工制作;茶艺等产业文化;玩陀螺、灌蟋蟀等儿童娱乐活动;农村的衣、食、住、行、娱乐、生产生活器具和各种玩物等物质文化以及思想、意识、语言、信仰、礼仪、民风、制度、知识、艺术、生活方式、耕作制度和行为模式等精神文化不但是先辈生活的积累和传承,也可能是农民自己过去的亲身体验。这些民俗和产业文化活动以及物质精神文化与休闲农业结合不但可以让人追古思今,亲身体验优质观光资源,而且还可以使农村文化落地生根,发扬光大。

2.4 实施整合战略2001年台湾开始推动一乡一休闲园区计划,即后来的“休闲农渔园区计划”,以求最大限度发挥它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避免各自分散发展造成资源浪费和整体效益欠佳,减少游客对乡村环境的影响和冲击,达成 “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整合园区内农场、农园、民宿和所有景点通过策略联盟方式构成带状的休闲农渔园区,带动乡村社区整体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繁荣。“休闲农渔园区计划”的主要策略包括: ①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发展;②软、硬件建设互相配合;③园区居民的积极参与;④注重园区产品开发与创意;⑤加强策略联盟整合行销;⑥办理园区评鉴,引杜兴军等: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对大陆的启示199 第 34 卷农业现代化研究导正确发展方向;⑦推动生态旅游,落实资源保育。

2.5 推动休闲农业园区建设休闲农渔园区是基于园区内资源整合的需要,依托地缘关系与利益共同体的社区意识和社区总体营造的理念与作法而成立的,以辅导农民顺利转型经营休闲农业和推广休闲农业为目的 “社区”。休闲农业园区是综合运用本区域内特有的乡土文化和风土民情,通过解说教育、体验活动、产业与民俗文化活动以及农业经营等方式在整个观光游憩的空间系统中展示其独特风情与韵味的窗口和平台。通过强化其乡村性、生态性与体验性等产业特性,更好地挖掘其休闲价值和潜力,为实现台湾地区农业的永续经营、农村的再生发展和农民的持久进步而贡第 34 卷第21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Vol.34 No.2 2013年3月

RESEARCH OF AGRICULTUAL MODERNIZATION

Mar.2013 献力量。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园区建设

3.1 休闲农业园区的发展过程及阶段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普及,传统、单一型的休闲农场各自分散发展的策略越来越造成资源浪费和整体竞争力受损,于是从 2001年起台湾当局改变策略,实施休闲农渔园区计划,希望在社区总体营造策略启发下,通过企业化经营手段将农地转变成具有商业价值的休闲乐园,朝向精致农业转型。企业化经营主要包括市场化、组织化和专业化三层意思,这也正是农业企业的经营理念。由此可见,休闲农业园区政策的形成,早已融入了休闲产业的市场想象和园区经营所需的组织化与专业化构想。社区总体营造计划强调整合地方整体资源,带动地方社区投入的发展理念,也给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带来启示。因此,将个别农园的发展理念扩大为整个乡镇园区并强调整个乡镇资源的整合发展,从而通过休闲农业园区来延续台湾精致农业的发展策略,强调用更加系统和专业的运作方式来为传统农业创造不同的附加价值以满足人们对某种休闲品质的需求,正是台湾农业始终遵循的发展策略。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自 2001年开始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2001年的一乡一休闲农渔园区,自 2001年开始通过请辅导委员赴各乡镇并通过农会予以辅导来推动的一乡一休闲农渔园区计划;第二阶段自 2002年至 2004年,按照一乡一休闲农渔园区计划要求,每个乡镇需设置一个园区,然而并非每个乡镇都具备设置条件,相反地,有些乡镇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可设置多个园区,因此,自 2002年起将计划调整为 “休闲农渔园区计划”;第三阶段自 2005年至今,为了发挥资源整合效果,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发展,农委会依法划定休闲农业区并给予经费补助,同时协助其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行销与管理活动,提升园区服务质量。

3.2 休闲农业园区的社会本质与产业特性休闲农业园区是依托企业经营和社区营造两大理念而建立,以摆脱以往规模经济思维和发展精致农业为目标的,因此,它具有商业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就商业性而言,休闲农业园区与一般农业企业一样,都强调市场化、组织化与专业化经营理念,其差异在于农业企业强调个别生产企业的产销效能,而休闲农业园区则更强调区域内整体资源的组织营运。就社会性而言,休闲农业园区与一般工业休闲产业具有本质不同,这种不同恰恰蕴含在其特殊的社会性上。休闲农业园区首先所具备的社会特性是乡村性,即亲族情味的关怀氛围、群我序位的公共特性以及永续定居的人文生态特性[ 6 ]。农业的休闲价值和潜力来源于其乡村性,即人们对于休闲农业的需求更多来源于对农业所在地乡村生活的向往及其乡村性的感动,而不仅仅是农产品的消费和乡村自然景观。休闲农业园区的另一产业特性是其地方属性,“地方”作为一个重要的休闲消费目 标不同于一般休闲工业强调的个别休闲产品。因此,休闲农业园区必须努力发掘当地的物、景、地和风土人情等特色,来彰显其独特的地方性格和存在价值。休闲农业作为与环境生态关系密切的产业形式,还必须要回馈自 然和生态体系,建设、维护并提升属于农业产业本质的园区生态性,使园区能够健康、高效和永续运营。农业之所以具有休闲产业化的价值和潜力,除了它具有呼唤自然人性的乡村性、地方性和生态性魅力以外,还在于它具有一种直接结合了人力、物力和地力而能直接创造产品的独特生产过程,正是这种独特的生产过程成为吸引都市居民参与生活体验,提高休闲农业价值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休闲农业园区是具有教育、经济、社会、游憩、医疗、文化和环保等多目标功能的产业形态,它综合运用农业资源的永续经营,推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多面向永续发展,不但具有塑造乡村风貌、永续管理自然资源、环境及生态保护等环保功能,而且还具有发展乡村文化及维护地方认同的社会文化功能。休闲农业园区可以促进农村产业和经济转型,使传统农业从生产初级产品的一级产业,到加工农产品的二级加工业,再进一步提升到三级的休闲服务产业,使农业得以持续发展。除产业级别的转变外,农业经营型态也会发生改变,农业从初级农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并赋予品牌后变为商品出售,再从商品提升为礼品或艺术品,最后提升至休闲体验品,农产品的附加价值逐次提高,产品利润也就随之增加。休闲农业发展还可以促进乡村社会转型和价值转变,提升社区环境质量和居民社区意识。休闲农业通过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与体验服务扩大了居民参与休闲农场、民宿及休闲农业园区的经营、政治和社会参与度,促进了城乡交流,使乡村休闲产业经营者摆脱了传统依赖,逐步建立起独立自主的社会价值。休闲农业园区还可以增加社第 34 卷第21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Vol.34 No.2 2013年3月

RESEARCH OF AGRICULTUAL MODERNIZATION

Mar.2013 区居民表达需求、执行发展计划等合作与联盟的机会,扩大社会关系的幅度[ 7 ]。促使园区居民、农场和民宿业者保护自 然生态景观,改善社区环境质量,吸引更多游客观光旅游。这一功能不但成为加速社区分化转型的促进剂,形成休闲农业新的乡村社会价值观,而且在无形中还塑造了乡村社会团结互助,互利共赢的社区意识。

3.3 休闲农业园区的规划及营造

休闲农业园区必须遵循自 然规律、地方文化认同、生态环境属性及整合发展的园区营造理念来确立园区总体定位,以实现其乡村性、地方性、生态性和体验性等的产业特性与休闲价值。

休闲农业园区通过与本地社区联合而获得更多自 然生态环境和文化景观等潜在资源,再与当地产业活动、人文景观等多种资源进行整合而开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提高竞争力,促进休闲农业永续经营。在推动园区内社区营造时,不仅200 第 2 期从各种休闲设施的规划着手,更重要的是唤醒了民众对于当地休闲农业发展的共同体意识。共同体意识的建立是一个复杂过程,它需要用心去重建与积累本地居民对休闲农业的集体记忆,并将这一记忆映射到人们的日 常生活中,使整个园区的休闲过程处处蕴含着社区集体记忆的丰富痕迹,给游客提供终生难忘的体验,最终形成具有乡村性和地方性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

休闲农业园区的规划与营造还需要建立独具特色的地方产业文化的主体性格,通过塑造休闲农业园区的地方魅力,固守自 身的产业文化主题性格,发展休闲农业园区人文与自然的独特内涵与性格,确立休闲农业发展的市场定位,发掘农产业文化主体性格所蕴含的经济价值,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在休闲农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必须通过推动参与式行动来引导园区居民参与休闲农业发展,成为社区营造的参与者,才会让属于园区居民的集体记忆逐渐深厚而难忘。同时,还应让专业人士参与地方共同谋划并思考建设方案,把园区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力重新还给居民。这种参与式的规划有助于唤醒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唤醒社区居民、政府部门以及地方利益集团对园区社会、文化、空间和生态环境的共同价值认同和责任心,把社区建设成为具有乡村性,重视生态环境并给广大居民和游客带来幸福快乐和完美体验的魅力园区。

2001年开始推行的 “休闲农渔园区计划”,以改变过去平均分配资源的方式,集中力量发展农渔园区,增加园区内软、硬件建设,充分整合园区内农场、农园、牧场等景点和民宿等设施,逐步形成休闲农场、农业及民俗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尤其是 2002年修订后的 “发展观光条例”正式将民宿纳入辅导观光范畴,使偏远地区及休闲农业园区内农舍及休闲农场可以转型经营民宿,确立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对大陆的启示

台湾地区的休闲农业在 “行政院农委会”大力推动下得到快速发展,根据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并结合大陆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4.1 政府主导和政策配套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台湾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和相关政策措施的保障。“行政院农委会”和各县市都设立相应的管理及辅导机构,形成休闲农业的管理和辅导体系。同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和法规,保证休闲产业有序发展和依法按经营。现阶段大陆休闲农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必须加大政府对休闲农业的主导力度,尽快制定农业休闲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休闲农业发展的行政手段和法律依据。

4.2 具有齐全功能和健全网络的农会组织是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台湾 “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之所以解决得好,主要得益于对 “三生”(生产、生活和生态)概念的持续关注。不论是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还是改善生产、生态和生活都离不开遍布台湾乡村的各级农会组织。目前,必须加强大陆农民组织建设,使其承担有效管理农村、发展农业和提升农民的重担,协助政府推行休闲农业发展策略。

4.3 转变观念,重视科技支农,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台湾正是在上世纪 60年代末面临农业发展困境时,通过转变观念,强化科技支农力度,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才实现休闲农业快速发展的。现阶段大陆也面临着农业科技支持力度不够、农业面临转型升级、农业生产效率较低等诸多困境,因此,必须学习台湾经验,加大农业科技支持力度,第 34 卷第21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Vol.34 No.2 2013年3月

RESEARCH OF AGRICULTUAL MODERNIZATION

Mar.2013 转变农民观念,加快农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休闲农业稳步健康发展。

4.4 合理规划布局,整合资源,强化合作经营和策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避免恶性竞争 大陆和台湾具有相似的农业资源特征,人多地少,属于典型的小农经济,因此,发展休闲农业,必须从当地主要或特色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生态这些农业资源着手,发挥地方特色,充分利用展示、解说、观赏、参与、摄影和采摘等多样化的活动或手段,来活化农业资源,使休闲农业得到永续经营与发展。

4.5 重视宣传推介,培养农民驾驭市场能力

宣传推介是推动台湾休闲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台湾各休闲农业企业普遍重视自身品牌和形象宣传,形成全方位宣传推介网络,使广大游客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并享受休闲农业的许多快捷服务。大陆改革开放以来,信息和科技日新月 异,人们的素质和市场认同也逐步提高。必须加强推广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开拓产品市场才能提升休闲农业的市场竞争力。4.6 完善休闲农业服务体系,加强体验经济与休闲农业产品研发

休闲农业是集观光、游览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形态,旅游者通过深入农村和农家体验农村生活,感受农村文化。因此,必须完善休闲农业体系,对农业环境、接待服务等提出相应要求,提高休闲农业层次,这也是休闲农业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对休闲农业和体验经济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对旅游休闲产品需求和服务质量均直线上升,给休闲农业从业者和相关部门提出更高要求。必须更加适应休闲农业的高度参与性和互动性,创造性地开发出具有人性化、绿色化和高附加价值的休闲旅游产品,提供优质服务,才能满足大众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推动我国休闲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政宗.休闲农业行销策略分析[ J ].农业推广文汇,19 9 8(4 3):181-182.[ 2]段兆麟.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回顾与未来发展策略[ J ].农政与农情,2007(17 7):64.[ 3]邱涌忠.农金岁月三十八[ M].台北:东莹国际文化有限公司,2008 :127.[ 4 ] “台湾休闲农业旅游网”网站[ EB/ OL ].www.t a i wa n f a r m.o r g.t w/ c o m/i n d e x.p h p / t w/ f a r mg p s / 2012-01,2012-07.[ 5]郑健雄,陈昭郎.台湾休闲农场市场区隔化之探讨[ A ].造园学会编:休闲理论与游憩行为[ M].台北:田园城市文化出版社,19 9 6 :19 1-203.[ 6]黄昭瑾.合院空间形式与日常生活之研究---台湾乡村性的展演与变迁[ D].台湾大学农业推广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1.[ 7 ]邱涌忠.休闲农业在乡村发展的社会意义[ R].推动农村振兴创造农业生命力研讨会资料,台湾中国农村发展规划学会,2003:7 2.杜兴军等: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对大陆的启示201

第三篇:台湾休闲农业考察报告

台湾休闲农业考察报告

2月14日至2月21日,金巴登实业有限公司、小古城村委会一行10人赴台湾开展了为期8天的休闲农业考察活动。在台期间,考察组拜访了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及台湾休闲农业学会的段兆麟教授和相关业内人士,参观了嘉义县独角仙休闲农场、台南市大内区走马濑农场等休闲农业园区及“掌生谷粒”等特色高端农产品商贸企业。通过考察,获得了大量有关台湾休闲农业行业信息、法规、管理模式及市场操作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了解了台湾休闲农业行业的现状与动向。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台湾休闲农业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萌芽,多为农场开放供游客采果及采草莓的活动。1980年,台北市政府在木栅推行“观光茶园”计划,政府部门正式开始推行休闲农业。1992年,订立法规,发展休闲农业有法可循。此后,台湾休闲农业获得了蓬勃发展。1996年,休闲农业法规区分了休闲农场与休闲农业区的概念,乡村旅游开始有了发展的平台。2011年台湾政府公布了促进旅游发展的新战略,使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发展得到重视;同年,制订了“民宿管理办法”,规范了民宿经营活动,同时弥补了休闲农场经营住宿业务的不足。依据台湾休闲农业学会撰写的“休闲农业场家全面性调查计划”的分析报告,2004年全台休闲农业场有1102家,2007年为1244家,呈现出休闲农业发展一片繁荣。2012年7月经官方认定的休闲农业区达

74处。可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在不断扩大,吸引大量业主竞相投入,俨然成为台湾农业从一产向三产转型发展的主要业态。

二、农场典型案例情况报告

(一)嘉义县独角仙休闲农场。

独角仙休闲农场,是由一座大规模乳牛牧场转型而来,其中休闲农业区块面积不大,是小而美的典型。园区集合知识、生态与育乐性,达到寓教于乐的功能。除了丰富的自然生态之外,还有最为著名的独角仙生态馆。

目前经营团队与相关单位运营的区域和项目,有大型停车场、休闲步道、儿童游戏体验区、DIY教室、生态烧烤、园区自产农产品售卖、模拟生态馆、昆虫复育饲养等。现正规划的项目有大自然露营区。

(二)台南市大内区走马濑农场

走马濑农场占地1800亩,是由台南县农会于1988年开发,是台湾第一个休闲农业主题游乐园。当初农场是以专业种草起家,再转型升级为观光休闲农场,园区规划有多种多样的项目服务及硬件设施,满足全年龄层的大众消费群体的需求,是大而全的典型。

农场经营项目包括有适合农场体验的大草园、苗圃、放牧区、农业馆、农业推广中心等;适合亲子同游的亲子广场、碰碰船、脚踏船、滑草区、跑马场、动物园区、古农具动动手等。还有乡村剧场,戏水世界、烤肉区、露营区、射箭场、高尔夫球场、情侣自行车道、游园车、特色餐饮、住宿(民俗、兰花会馆)等项目。农产品包括自制果酒、牧草产品等。农场全年营业,天天客流丰富,盈利不断。

三、可借鉴的经验

我们从台湾休闲农业考察中可以获得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部分也是我们目前正在逐步探索的方向:

首先,休闲农场要营造特殊的风格,坚定一、二、三产相结合的正确方向。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现有农耕环境资源和产品资源,加大休闲观光农业资源、田园生态资源景观、小古城村人文资源的开发力度,把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农艺展示、休闲活动、餐饮、民俗等与旅游观光融为一体,让消费者者实现体验农耕、休憩健身、回归自然、休生养性的乐趣,实现农业产业发展与人居优美环境和谐共存,养生休闲与经济效益共赢的目标。

其次,目前世界经济潮流已进入体验经济时代,因此休闲农场经营须以“体验”为核心进行活动设计。让消费者体验自己动手做的乐趣,体验亲身经历的感受,把“体验”、“感觉”变成可以销售的经济商品,说服消费者为体验付费。人类是向往自然、回归原乡的,而农业拥有最多的自然资源,乡村是人类孕育文化的摇篮,所以农业是提供体验最适当的产业,乡村是体验最纯朴的地方。我们应充分把握体验经济的精神,以农场为舞台,以山林田园景观为布景,以游客为主角,以农产品为道具,设计体验活动的剧本,创造出值得游客回忆的活动项目。

第四篇:学习台湾休闲农业的20个特点

学习台湾休闲农业的20个特点

壹贰叁农业规划服务有限公司 张好记

一、融入感情,彰显个性。

台湾休闲农庄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特别热爱乡村田园生活,建设休闲农庄的初衷,有的甚至是为了圆儿时的一个梦想,他们不追求短时间的暴利,而是从一开始就非常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建设与经营过程中,不断融于自己的创意,将农庄比作自己的艺术作品,客人可以明显感受庄主的艺术风格和个性追求。

二、定位准确,主题鲜明。

台湾休闲农庄主题鲜明、个性突出,这些主题包括水果采摘、竹、香草、茶叶、名花异草观赏、昆虫收藏、奶羊、奶牛、螃蟹、鳄鱼、鸵鸟等体验,创新不断,使游客始终充满新奇感。比如位于桃园观音乡的“青林农场”,一年四季都栽种着向日葵,且免费开放参观,还有专门种植食虫植物的“波的农场”,种有猪笼草、捕蝇草、毛毯苔、瓶子草等。很多农庄一看名字,就知道农庄的特色,如以香草为主的“熏之园”,以奶牛为主的“飞牛牧场”,以兰花为主的“宾朗蝴蝶兰观光农园”,“花开了农场”则栽植了大量珍贵的树林与奇花异草。

三、持续创新,创意缤纷。例如头城农场的传统项目叶拓T恤,不断有新的图案推出,时常有新意,固定的客源可以不断反复前来消费。金勇DIY农场每年都会增加新的番茄品种,将来自各国的西红柿组合在一起的“联合国西红柿礼盒”,让游客在一个礼盒中就可以品尝到来自各国、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多种口味的西红柿。桃米村在地震废墟上建了一个人工湖,在湖边立起几个弹簧,托起一只小船,上面立一根桅杆,人站船上,能够体验地震的摇晃感觉,并将小船名之为“摇晃的记忆”。

四、深度体验,其乐融融。

台湾休闲农庒都设有可供多人同乐的设施,例如烤肉区、采果区、游戏区,农耕体验区等。有的还设有充满台湾农村乐趣的烘烤区,提供游客享受土窑烤地瓜、烤土窑鸡的乐趣;有的不定期举办农业有关的教育活动、趣味比赛;有的提供与场内动物接触的机会,游客可以借喂养小牛、挤牛奶、喝生奶的过程,体会牧场农家的生活。

五、寓教于乐,广受欢迎。

休闲农庒不仅是休闲娱乐,遊玩,且是实践、学习的好场所,农庒平时主要接待学校师生,用作毕业旅行或户外教学,周末则以吸引全家度假的客人为主,天天都有生意做。如“台一生态教育农园”精心设计了插花生活馆、才艺教室、亲子戏水区、花卉迷宫、浪漫小屋、蝴蝶甲虫生态馆等不同区域,游客可依序参观。

六、就地取材,点石成金。

台湾休闲农庄特别擅于发现和挖掘本土历史文化与当地特色资源,如草织、藤编、雕刻、手工艺品、地方舞蹈、戏剧、音乐和古迹史话、传说,通过新奇创意,包装打造出特色品牌。如地震灾区桃米村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台湾原生29种青蛙,桃米拥有23种,台湾全岛有143种蜻蜓,在桃米发现56种,在当地政府帮助下,桃米村民挖掘资源潜力,不断宣传各种各样的青蛙和色彩斑斓的蜻蜓,把两种小动物设计出各种可爱的卡通形象,遍布乡村醒目位置,鼓励村民动手,用纸、用布、用石头等乡村材料,制作手工艺品,很快使桃米村从一个地震废墟变成一个昆虫生态文化体验休闲区。

七、以农为本,高瞻远瞩。

台湾大的休闲农庄大多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他们对产品的潜在经济收益和市场销路掌握得非常清楚。农户在农会的帮助和指导下,自身也成为一名生产专家,经销专家和市场分析家。他们注重产品的国际市场销售行情,善于捕捉国际市场的变化信息,不断建立和拓展新的国际市场的贸易往来关系,如清波兰园栽培的蝴蝶兰花,原种母体从日本进口,借助农会的技术传授,采用母体克隆技术和传统授粉技术,培育繁殖出优良的新种苗,栽培的花苗密切与国际市场紧扣,通过与日本和美国的客商提前两年订货。

八、精深加工,效益倍增。台湾的农产品深加工从果品鲜食、保鲜存放、干品制炼到成分提取制作面膜膏和护肤美容品等具备一整列的生产、制作和包装技术,极大地延伸了产业链。如九品莲花生态教育园区,他们设立有自身系统的农产品加工销售中心或网点,各类农产品从产品加工、冷藏、喷杀处理到分拣包装的工艺并不复杂,但其系列产品琳琅满目,从雪糕、鲜果饮料、果粒制品、干制果品到护肤品等一应俱全。再如南投县信义乡农会引入返乡知识青年,依托本地的梅子特产,设计出几十种特色产品,加以创意包装,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农特产品和最受欢迎的旅游商品。

九、规划先行,管理到位。

台湾的政府部门直接参与规划和辅导,由农政部门负责对休闲农业的管理和咨询,提供补助经费和贷款,而且不失时机地出台了各种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并形成了一整套申报审批制度,从省一级到市、县、区、乡镇以至小到一个农场、农户,大都有一个近、中、远期的规划,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市场定位、开发原则、项目设置、经费预算、效益分析等,使休闲农业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和程序化,有力地推动了休闲农业的发展。每个休闲农场的建设都是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所有房子建造以及住宿都各具农村建筑的风格特色,并尽量挖掘当地的资源优势,如温泉、草场、溪流、大海、岩石、古树等等。在区域规划方面,台湾现行休闲农业己脱离早期“点”的经营方式,而是“点、线、面”串联营销,这样就便于旅行社包装不同的旅游线路,进行分类营销。

十、布局合理,农旅互动。

台湾休闲农场布局合理,大多数都分布在旅游线路上,每个景区景点都能与旅游结合起来,这就有了客源的保证。板块化、区域化整合,已经有了相当的成效。例如苗栗县南庄乡休闲民宿区,拥有近80家乡村民宿,依托这些民宿,乡里将具有百年历史的桂花小巷开发成特色旅游街,带动了客家特色餐饮、特色风味小吃、特色手工艺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使游客来到这里之后,在体验不同的农家风貌的同时能够比较全方位地感受具有当地特色的客家文化。宜兰县也形成了梗坊休闲农业区、北关休闲农业区等区域化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达到一定的产业规模,具有区域特色;区域内部各个休闲农业经营单位,在资源、客源市场形成了相互带动、相互补充的良好局面。事实证明,休闲农业必须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景观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才能由点成线、成片,为城市旅游者提供一日、两日乃至多日的旅游产品组合,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十一、配套齐全,服务周到。

台湾的休闲农业各景点的配套设施都比较齐全,不仅景区外部的道路、交通、水电等设施完善,就是内部的配套设施也安全完善,讲究方便,所到之处吃喝玩乐样样具备,而且大都干净、温馨、舒适、价格合理,多数休闲农场设有观光部,负责旅游推介、接待与导览业务,有的还现场展示特色产品与特色烹调,让游客尝鲜。

十二、学界支持,产研结合。

台湾很多专家学者都十分关心休闲农业发展,他们通过不同的视角潜心研究和丰富休闲农业的理论,从休闲农业的意义、功能、形式到规划,从组织、人力、教育解说到行销策略和成本分析,从文化、社会、理念到环境设计,等等,研究得十分细腻。特别是在台湾大学、屏东科技大学等院校,还专门开设了休闲农业课程,开展休闲农业教学研究,建立起一整套休闲农业的理论。专家、学者通过承担大量的规划、咨询、调查、评鉴工作,为政府管理者、企业经营者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并和企业经营者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做到了理论研究不空泛,实践发展不盲目。

十三、社团务实,中介发达。

发育较为成熟的民间组织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是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无论是从台湾还是大陆的发展经验来看,在休闲农业发展的初期,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促进和引导,但是政府不能包办一切,最终产业的进步要靠行业组织和良好的服务体系作为保障。服务体系包括营销体系、培训体系、行业自律体系等,关键是发挥农会、农业推广学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帮助农民转型。如台北市农会成立辅导小组,按照“一乡镇一休闲农渔区计划”,研究台北市20家市民农园转为休闲农场的可能性。台湾省农业策略联盟发展协会和台北市农会联合开展农业休闲旅游,还与全省100多家休闲农场结盟,推销优惠休闲游。经营休闲农业者也成立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相互交流举办共同活动,使休闲农业走向精细的专业化分工。也就是说,在区域内部,要通过行业协会、旅游公司、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形式,引导当地休闲农业经营者按照“自愿、联合、规范、自律”的原则联合起来,对内统一服务标准,完善竞争机制,强化行业自律,避免出现恶性竞争,对外统一媒体宣传,并划拨专项经费制作光碟、休闲农业旅游指南以及举办休闲农业推介活动。在发挥社团协会作用,引导社会中介机构服务于休闲农业这方面,湖南休闲农业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

十四、网络营销,强势推广。

除了宣传手册、广告路牌、电视报纸等传统宣传手段以外,休闲农业要加强网络营销,运用科技整合资讯,通过网页、搜索引擎以及运用3G手机服务等对休闲农业区域的地图、路线等进行迅捷的引导。网络平台在台湾休闲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台湾民宿协会的“U-FUN民宿达人网”的统计,80%的客人通过网络预订。

十五、多元发展,稳步提升。

台湾观光休闲农场各具特色,有自助农园、森林游乐区、昆虫馆、休闲娱乐农场等,能提供采果、露营、烤肉、垂钓等休闲活动,并走向多元化和经常性经营。他们特别注意海边发挥海的优势,农田突出花果飘香,大山尽显森林韵味,让你去过一次就会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主题特色的基础上向内容更丰富的层次发展,规模场地也不断扩大。在发展方向上,无论是发展类型、运行机制、组织形式还是投资渠道,都迈向多元化。例如,台湾农政单位通过鼓励“青年返乡”,使一大批接受过良好专业教育的青年人回到农村从事休闲农业的经营开发,使整个产业的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产品也出现了多元化,避免了产品在低层次上的雷同化。

十六、特产做强,节会做精。

将特产和观光相结合,推动休闲农业与休闲渔业发展,如屏东县垦丁地处恒春半岛南端,是有名的风景区,春季又是黑鲔鱼回游垦丁外海的季节,结合休闲渔业,这里每年举行黑鲔鱼文化观光为主的春游,展销黑鲔鱼、油鱼子等海鲜产品。屏东还结合农产品收获期,将农业特产如黑珍珠、香蕉、凤梨,融入一年四季的观光计划中,带动观光和休闲产业的发展。台东特产的旗鱼,能加工成多种食品,他们将产业、观光、餐饮、民宿等业者结合起来,举办旗鱼节,推动发展休闲渔业。

十七、更新理念,与时俱进。

台湾休闲农业在主推“体验经济”之后,还出现了“分享经济”的理念,即休闲农业经营者与游客分享乡村生活,变“顾客是上帝”为“与客人首先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倡导“拥有不如享有”的消费理念。特别是头城休闲农场的创办人卓陈明女士将现代农业的功能从“三生”(生产、生态、生活)拓展为“四生”,即增加了“生命的体验”。台湾休闲农业泰斗陈昭郎教授则强调,休闲农业一定要有体验活动,从亲身观察、参与、体验过程,认识生物生长现象,感受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分享生命的喜悦。

十八、示范带动,强农富民。

当初面对“入世”挑战,台湾农业加速向“精致化的有机农业”、“科技化的生物农业”、“具高附加值的食品加工品牌农业”及“具特色体验之休闲农业”方向转型。台湾休闲农场积极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通过浓缩的典型科技农业和农业传统知识的推广,一方面向游客展示农业独具魅力的一面,增强游人的农业意识,加深对农业的了解,另一方面加快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的试验示范与宣传推广,使休闲农业承担了农业科技推广普及的作用,促进了大农业的发展,也相应带动了广大农民致富。

十九、回报社会,共建和谐。

台湾休闲农场不仅非常重视环境保护,营造宜居的乡村环境,还对农场周边的社区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活动非常关心,经常和社区联合举办联谊活动,如歌唱比赛、书法笔会、乡村趣味运动会、儿童风筝节等,且大都设有公益募捐箱,举办爱心传递活动和公益义卖活动。可以说,公益理念已经成为台湾休闲农庒的重要文化,如“薰之园”休闲农园在扩大规模时,优先录取弱势青年,使失足青年以及身体上存在一些障碍的青年获得工作机会,他们还不定期邀请当地独居的老人到香草园免费体验游玩,另外,员工内部也经常举行文娱活动、学习活动和外出参观游玩,在他们看来,唯有快乐健康的员工,才能带给游客幸福快乐的感受。

二十、抱团出海,蹁跹起舞。

2009年3月,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率领农场和民宿业者赴海外巡回推广,一口气赶场参加香港的台湾缤纷节、新加坡的NATAS春季旅展,以及马来西亚的MATA旅展,台湾休闲农业馆都是各地展场中的高人气展馆,数万份休闲农场导览折页供不应求。新加坡与香港旅行社包装的台湾行程以农场假期为主力,马来西亚业也跟随新加坡脚步,以台湾休闲农业为重头戏,宜兰香格里拉农场、花莲兆丰农场、苗栗飞牛牧场、台南大坑休闲农场都是热门去处,行程由4至8天不等,费用约在新台币2万元上下。从旅客的型态来看,新加坡以团体旅客居多,香港则以个人旅客为主,新加坡人喜好香草、花卉与水果等主题农场,香港人则重视料理,普遍来说,两地旅客都热衷农场体验活动。

第五篇: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状况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状况

方贵

绪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品质。随着都市生活的节奏进一步加快,人们开始强调慢节奏生活,利用休闲时间外出游玩,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当人们有了这样的需求,必然促使一个新的行业发展,从而为他们提供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于是休闲农业在当今社会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状况,进一步了解休闲农业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台湾经济状况等条件分析

台湾经济是一个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系。50多年来,通过进口替代、出口扩张、结构调整与自由化改革的发展轨迹,台湾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四个时期。

一、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当时台湾人口剧增,物价飞涨,工农业生产几乎停顿,而军事性开支却占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民众生活困难,经济濒临崩溃。

二、以农养工发展时期(1952-196O年)当时台湾经济基本上以农业为主,劳动力过剩,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均逆差严重,外汇极度短缺,民众因收入低而无力消费进口工业品。

三、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时期(1960-1986中)从1963-1973年,工业年均增长率高达18.3%,其中制造业的年均增长率达20.1%,工业产值在台湾GDP中的比重由196O年的26.9%提高到1973年的43.8%;出口贸易额中工业制品的比重由l960年的32.3%增至l973年的84.6%。至此,台湾工业建立起了一个以出口加工区为依托,以轻纺、家电等加工工业为核心的产业支柱,由此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四、经济转型时期(l986年至今)经过近10年的经济转型,台湾经济在自由化、国际化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产业升级也初现成效,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占制造业的比重目前已达61.5%,其中信息产业发展尤为突出,其产值已名列世界前茅。

随着台湾经济进一步发展,人们收入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必然要求该地区休闲农业进一步发展,来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用图来表示台湾经济发展状况如下图∶ 发展情况

根据台湾每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可以将台湾的休闲农业发展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一、萌芽期(1980年以前)——观光农园草创期

萌芽期从1965年成立第一家观光农园开始。此时期多是以观光农园之型态经营,完全是农民自发性的尝试。其实农民开放农园供人采摘果实,目的在节省自己采收的劳力,尔后发现此举又可吸引游客的兴趣,而达到增收的目标,一时创造了旅游的风潮,为农家创造了不少的利润。

二、成长期前段(1980至1989年)——休闲农业探索期

1980年,台北市政府在木栅推行观光茶园计划,这是政府推广休闲农业的肇始。紧接着1982年台湾省政府执行“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最具有指标 2

效应的是彰化县农会东势林场、台南县农会走马濑农场、宜兰县香格里拉休闲农场,在本期内相继设立营运。台湾休闲农业在此三大农场的带动下,树立了一种可借镜的经营模式。

台湾对休闲农业的定位与走向,在此时期都仍然在探索、磨合、适应之中。本阶段9年期间,休闲农业场家数增至141场。

三、成长期中段(1989至2000年)——休闲农业倡导期

本阶段的开端系1989年农委会委托台湾大学农业推广系举办“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会中确定“休闲农业”的名称,这对于休闲农业的定位与走向,产生关键性的影响。农委会同时颁布实施“森林游乐区设置管理办法”,发展森林旅游。

四、成长期后段(2000至2003年)——休闲农业茁壮期

2000年农业发展条例增订休闲农业的基本规定,显示政府对休闲农业的重视,从政策面提升到法律面。休闲农业法规随之也重订,同年订定“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放宽申请休闲农场的面积到0.5公顷的规定,奠定休闲农业在本阶段蓬勃发展的基础。

五、发展期(2004年迄今)——休闲农业发展期

休闲农业发展到此,己达到了千家的高峰,故本期不再追求量的增加,而是企求质的提升。《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在2004、2006年,先后修订两次,主要精神在提升服务质量,促进稳定发展。诸如:休闲农场评选、休闲农业区评鉴等措施都开始执行。鼓励创意开发,参加国际旅展,其目的无非都在带动提升质量。发展趋势

当今台湾越来越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从量到质的变化。如今台湾注重发展特色休闲农业,与当地民俗文化、文史资源、自然景观等相结合。具体发展如下∶

3.1 制定相关管理措施

台湾地区公布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列出规划休闲农业区的条件,除了具有农业生产 和农村文化资源外,必须要有“丰富之田园及自然景观”和一定的面积(属于非都市土地的面积在 50-300公顷之间,属于都市土地的在

10-100公顷之间)。休闲农场可分设“农业经营体验区及游客 休憩区”。“农业经营体验区”作为“农业经营与体验自然景观、生态维护、生态教育之用”;在 区域内只能“搭建无固定基础之临时性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建筑物。休闲农场面积在 3公顷以上的 非山坡地或10公顷以上的山坡地,除可设立农业经营体验区外,还可设置游客休憩区,但面积限制 在农场总面积的10%范围内。休闲农场的设施应符合经营休闲农业的目的,以“无碍自然文化景观 为原则”,建筑物的高度不得超过10.5公尺,不超过三层,对住宿设施,建筑物设计等均有规定。这些限制都是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景观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休闲农场有一个美好宁静的田 园景色,使游客摆脱城市喧嚣,身心安宁,融入自然。因此规划休闲农业,生态环境自然美是首要 考虑的因素。

恰到好处地开发当地文史资源提升知名度。文化和观光结合是开发休闲观光事业的源泉。休闲 农业结合文史资源才有丰富的内涵,这样才能提升知名度,而且做到经久不衰。

充分利用当地文史资源,民俗艺术,如草织、藤编、雕刻、手工艺品、地方舞蹈、戏剧、音乐 和古迹史话、传说,将过去和现实结合在一起,提升休闲农业的品位。如屏东结合民族风情、传统 文化和农渔特产,在不同季节开展不同特色的旅游,推行农业休闲观光活动。在宜兰将农业休闲、海上休闲和文化结合,举办节庆活动,使休闲和生活、产业相联结,更具活力。目前,宜兰的童玩 节,花莲的石雕节,屏东的黑鲔鱼节,苗栗的木雕节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各地的名胜特产带动休闲农业达到各具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依靠当地自然环境、资 源条件、农渔特产、构建不同特色的休闲农业,是发展休闲农业的关键。名胜古迹和名优特产已具 有一定的知名度,是无形资产,与之结合,可以提高休闲农业的社会排名。

特产和特色观光相结合,推动休闲农业、休闲渔业。屏东垦丁地处恒春半岛南端,是有名的风 景区,春季又是黑鲔鱼回游垦丁外海的季节。结合休闲渔业,这里每年举行黑鲔鱼文化观光为主的 春游,展销黑鲔鱼、油鱼子等海鲜产品。屏东还结合农产品收获期,将农业特产如黑珍珠、香蕉、凤梨,融入一年四季的观光计划中,带动观光和休闲产业的发展。台东特产的旗鱼,能加工成多种 食品,台东县计划将产业、观光、餐饮、民宿等业者结合起来,举办旗鱼 4

节,推动发展休闲渔业。

借游览胜地,统一品牌,促进农产品外销。嘉义以阿里山带动周围山区营造观光环境,同时辅 导农业向休闲农业发展,以降低入世后的冲击。嘉义地处北回归线,宜于产茶,但优质茶名称不一,有梅山茶、竹畸茶、番路茶等等,为了创品牌、保质量、促外销,嘉义借用“阿里山”这三个字 的无形资产,把这个地方产的茶统称为阿里山高山茶,并与航空公司联合,提供给头等舱客人,以 此来提高身价开拓外销。

着力打造、发展农舍民宿,规划步行小道。民宿是拓宽休闲农业服务的方式之一。发展观光民 宿一方面可满足休闲客在农村度假休息的要求,另一方面向游客提供住宿、餐饮、文化等服务,增 加在农村的消费,有助于农民致富和农业转型。

农舍民宿和宾馆旅店不同,主要是民居农宅为住宿方式。自然简朴,舒适宁静,使来客置身于 农村田园风光之中,品尝农家饭菜,了解乡野趣事,感受家庭的温馨和农家乐,这是沟通城市居民 和农民的桥梁,有很好的发展前景。2002年台湾省有关部门公布了《民宿管理办法》,规范民宿经 营。由一般农舍办民宿需要适当改建,增添消防安全设备,农民必须先投入,增加了经营风险。2003 年初,台湾农业策略联盟发展协会还推出八家民宿办音乐餐,希望休闲客在音乐声中享受农村的乐 趣。音乐选用当地传统的音乐资源和大自然的流水风声,鸟鸣虫叫,与远方来客共享。

远足旅行,亲近自然,了解生态,了解农村社会生活,避免快节奏、噪声和污染,有益健康,休闲农业的发展得到岛内社会的重视。台湾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58%,林业资源非常丰富,农业部 门发展休闲农业,利用山区护林打猎小路,串联名胜古迹,如抗日战场、抗荷遗址、文化古寺;特 别生态环境如候鸟保护区、休闲农场、观光果园、农宅民宿等,供人们休闲远足健身之用。步道将 分散的村落、休闲产业、民宿和自然文化景观联成网络,可以向休闲客提供度假、住宿、餐饮等整 套服务,对带动休闲产业非常有利。步道不完全设在林区,在农区可利用乡间小路,田埂渠旁,规 划小道,这样既可保持农村环境又可使城市来客散步田野,悠然自得。3.2 创意和行销

台湾休闲农业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注意到市场区隔,以自己的特色,形成竞争优势。因而创 办出具有独特内容和风貌的休闲农业(场)成为首要任务。

统一做到资源化行销。休闲农业关系到客人在休假期间衣、食、住、行、文化和娱乐。休闲农 业区(场)应通过媒体和信息网络向公众介绍有关资讯,如交通路线、文化特色、农渔特产、日程、民宿、旅馆、价格、地址、联系办法等等。

目前,在台湾东部的中央山脉和海岸山脉之间已形成一条观光纵谷,形成有名的风景区。台东 部三个县(宜兰、花莲、台东)拟联合组成东部观光休闲联盟,共同开展休闲事业,借以达到三赢。

参考文献

[1]颇具特色的台湾休闲农业

[2]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概况

下载这样学习台湾休闲农业,才能事半功倍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这样学习台湾休闲农业,才能事半功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台湾休闲农业类型和经验借鉴

    一、台湾休闲农业类型 1.乡村花园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追求环境优美、景观独特、地域性强的乡村花园开始出现。清境小瑞士花园位于台湾南投县仁爱乡台14甲公路清境农......

    台湾休闲农业考察报告(推荐五篇)

    台湾休闲农业考察报告 (市产业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的精神,学习借鉴台湾地区休闲......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作者:山合水易来源:未知一、台湾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人均年收入达到中等小康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由劳动型转向休闲型,......

    学习台湾休闲农业的20个特点(精选5篇)

    学习台湾休闲农业的20个特点(一) 2012-03-23 11:11 来源:壹贰叁农业规划 发布者:王丽 评论:0 浏览:87 台湾休闲农庄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特别热爱乡村田园生活,建设休闲农庄的初衷,......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

    生产·生态·生活——“三生”一体的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 台湾观光旅游业的发展为台湾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提供了极大的市场需求,并奠定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同时台湾观......

    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报告(海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联合考察组2013年9月29日)一、基本情况应台湾有关方面邀请,2013年9月12日至19日,省农业厅组织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台湾休闲观光农业[推荐]

    台湾的休闲观光农业关键词:台湾,休闲观光农业时间:2010-05-31阅读:2454 次字体大小:大 中 小分享到:1 湖南省乡镇企业局“台一生态教育农园”距美丽的日月潭约有半小时车程,这里的......

    中秋送礼投其所好 才能事半功倍

    中秋送礼投其所好 才能事半功倍中秋节是我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可以说影响力,仅次于春节,但是这一天的意义,和对中国人的触动确不会亚于春节,这一天寄托的更多的是感情,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