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届河北定州中学高考二轮复习综合训练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doc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高考专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浙江卷] 古语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有 ①善与恶相互对立 ②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成名、灭身各有相应的量变前提 ④善、恶的积累必导致相应的质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014·安徽卷]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说:“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这句话告诉我们()①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真理是主观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O2[2014·山东卷] 假如“完美”是100分,那么60分不完美,80分也不完美,但不要因为80分不是100分而否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这启示我们要()A.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B.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C.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D.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
4.O2[2014·四川卷] 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有效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能体现该论断所蕴含哲理的选项是()A.自高必危,自满必溢
B.堤溃蚁穴,气泄针芒 C.刮骨疗毒,壮士断腕
D.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5.O2[2013·福建卷] 下列与下图漫画蕴含的哲理相近的诗句有①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O2[2013·江苏卷] 智齿是人的第三大臼齿,用于研磨食物。现代人的饮食比古人的软,也更容易咀嚼,颚部因此变小,智齿往往长不出来。有科学家认为,智齿将随着时间的
推移而最终消失。这一现象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外部矛盾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7.O2[2013·安徽卷] 下列名言能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有()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B.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王夫之)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D.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元稹)8.O2[2012·江苏卷]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9.O1、O2[2012·四川卷] 观察下图。下图蕴含的哲学寓意不包括()A.顺应发展趋势,转变思维方式 B.承认因果联系,增强科学预见 C.分清主流支流,辨别事物性质 D.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10课标文综9.O3、N3、N2、O1[2011·安徽卷] 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①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15年广东文综政治)水在常见的三种状态下的结构和动力学行为已被人们了解,但在受限空间内部不完全为人所知,近日,有研究团队在这方面取得重大发现,在常温下,在石墨碎片毛细通道中的受限水会整齐排列成规则的二维方形冰结构。这是常温下水的一种全新存在方式,该研究成果对于解释降低空维空间内水的快速输运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新发
现再次印证了
①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的,认识是无限的 ②质变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 ④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有远大发展前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研究人员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如左图)置于晴天的室外,对其进行24 小时测定,得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右图)。该实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坚持实事求是
④客现事物的联系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15年江苏政治)中国高铁在发展过程中,有效推进了土木工程、动车组成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系统创新,中国高铁在赢得国民信任的同时,也逐渐赢得力量国际信誉。截止2014年底,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超过1万6千公里。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③新事物的力量总是强大的④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15年四川政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说明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②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 ③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5.(2015年山东政治)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内话于心,外化于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地人民广播电台创新社会主义道德宣传模式,用广播剧的形式把当地道德模范的事迹故事化,精心打造了34部“道德模范广播剧”,展现了道德模范的奉献精神,让人们在倾听中记住道德模范的故事,引导人们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道德。“道德模范广播剧”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不仅因为故事精彩,更因为那种源自道德的力量。
材料二:公务员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你看见需要帮助的人就热心搭把手„„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每个人担负起一份道德责任,就会将社会的道德水准托起一分,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结合材料二,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诠释个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意义。(6分)
16.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
阐释材料三蕴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高考专练答案
1.C[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和矛盾观。材料中的古语揭示了善与恶两种不同的道德观念,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②不符合题意。善积累到一定程度成名,恶积累到一定程度灭身,由此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③符合题意。善、恶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有相应的质变,④说法错误。故选C项。
2.C [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和矛盾观。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故排除①。真理具有客观性,故排除④。失败体现了发展的曲折性,接近于正确体现了发展的前进性,故②正确。材料强调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失败是可以转化为成功的,故③正确。
3.B [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题意强调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重大意义,明显是注重量的积累,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材料不符。
4.B [解析]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发质变,导致舟沉、轴折。A强调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故排除。B强调量变引起质变,故答案为B。C强调主观能动性,故排除。D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排除。
5.[解析] B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漫画可以看出,其寓意在于抓住当前的时机,因为机会往往稍纵即逝,①④都强调了关注今天的机会,珍惜时间和机遇,符合漫画寓意。②③强调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支持新事物,②③与漫画主旨不符。故选B项。
6[解析] A 本题以智齿为切入点,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抓住题干的关键句“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体现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正确。题干体现的是变化、发展,没有体现联系,B不选。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错误。内部矛盾对
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D错误。
7.[解析] D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体现了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静者静动,非不动也”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说明了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变化,告诫人们切莫轻视小的变化,故选D。8.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的知识点。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
不断出现,说明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选C。事物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并不是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A错误。题干体现的是前进性,B与题干的意思相反。题干没有涉及存储介质的内部结构问题,D不选。
9.C [解析] 本题考查规律、联系和发展观点。注意本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漫画中的文字“不要总去追赶太阳,能转过身来,待上一会儿,太阳就会和你撞个满怀”反映了遵循客观事物发展规律,顺应事物发展趋势,转变思维方式。A、B、D都符合漫画寓意;漫画的寓意不涉及事物的性质,故C没有揭示出漫画蕴含的哲学寓意。
10课标文综9.O3、N3、N2、O1[2011·安徽卷] A 【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认识的发展、意识的本质和联系的客观性,考查调动运用知识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茶叶带有不同的味道表明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有所区别的原因,①当选;品茶专家能够根据多年的经验判知茶叶的产区,这表明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③当选,答案为A;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而非“反
映”特性,“反映”是人特有的,具有能动性,②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在形成后亦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④错误。
11B 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水的形态改变的事例,说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的,认识是无限的,同时说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故入选。②④选项观点错误,质变并不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其他方面变化也可能引起质变,新事物并不等于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新事物有远大发展前景,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并不一定有远大发展前景,故排除。
12D 材料中“对其进行24 小时测定,得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体现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坚持实事求是,同时说明客现事物的联系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③④适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②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13A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部分是整体的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会影响到部分。中国高铁的发展是一个整体,高铁的整体发展推动了土木工程、动车组成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土木工程、动车组成系统、运行控制系统作为高铁发展的部分,土木工程、动车组成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也会推动中国高铁的发展。答案为A 14D ②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个过程,说明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同时说明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故入选。①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并没有强调谁更重要,不能
说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故排除。③选项观点错误,事物的整体功能总和并不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但内部结构优化时,大于,否者,会小于,故排除。
15【答案】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就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重视量的积累,只有每个人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才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条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积极促成质变,每个人都应该勇于承担道德责任,不断促进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争取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6.[答案] 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入发展,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解析] 本题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材料,考查对哲学唯物辩证法的理解和运用。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围绕唯物辩证法这一中心组织答案。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回想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材料与答案对应如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的普遍性;国际贸易曲折发展——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机遇大于挑战——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第二篇:2016届河北定州中学高考二轮复习综合训练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doc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高考专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重庆卷] 右侧漫画《吃水果有利健康》()
A.否认了联系具有条件性 B.否认了矛盾具有普遍性 C.肯定了事物之间能相互转化 D.肯定了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①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②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③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④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3[2014·安徽卷] 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这表明()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 ④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4[2014·四川卷] 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友情、健康、蓝天、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
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这表明()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 ②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④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3·大纲全国卷)18世纪的产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工业化历程。许多国家通过工业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有学者据此把工业化比喻为一把“双刃剑”。从唯物辩证法看,工业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系()①是客观的,因而与人无关
②是必然的,不可改变 ③是具体的,因时因地而异
④是变化的,因势而变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6[2013·广东卷]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C.分析事物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7[2013·江苏卷] 某视频中,一只小猫头鹰被人用大手轻轻抚摸,它瞪大了眼睛,显得傻气而乖巧,网友皆呼“萌”。但科学研究表明,它的“萌态”是因恐惧而身体僵硬,动作缓慢。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要在普遍联系中把握事物 C.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D.既要看到现象,更要把握事物的本质
8[2013·江苏卷] “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的主体感受反应的集束指标,其中单一元素的突进,也许在提升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某单一元素的塌陷却常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这表明()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④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喝啤酒时,将几块小鸡骨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试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在穿越液态氢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行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例表明()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 ③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12·全国卷] 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联、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2012·广东卷] “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做到完美无瑕。这体现了()A.能力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 B.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C.实践改造世界向产品改变世界的转变 D.系统优化的方法 [2012·江苏卷] 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13[2012·天津卷] 中国古人用“五行”说来解释世界。如图所示,“五行”相生相克。“生”即产生、滋生、促进,“克”即战胜、排斥、克制。该学说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①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12·重庆卷] 有人依据玛雅太阳历提出“2012世界末日说”。科学界多年的观测与研究表明:2012年可能大规模爆发太阳耀斑,会影响地球通讯系统,但不会导致地球文明毁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末日说”对当代科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B.“世界末日说”缺乏科学依据,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世界末日说”与太阳耀斑爆发的内在关联,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D.科学界对太阳耀斑的爆发及其后果的预测,反映了联系的客观性
15[2011·课标全国卷] 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课标文综 [2011·浙江卷] 考古学好比望远镜,可以让我们远望人类的起点和整个历史,考古遗物则如同显微镜,可以让我们透视具体的历史事件。这意味着()
①没有对个体的透视,整体就难以把握
②没有对整体的理解,个体就无法认识
③没有实践认识就没有来源 ④没有认识的指导,实践就不能深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课标文综 [2011·重庆卷] 画家通过对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美术作品,表现个人内心世界。这表明,美术作品的创作是()①创造物质材料新的必然联系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②建立系统和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赋予作品以精神内涵 ③建立物质材料之间的具体联系,以表现内心世界的主观联系
④依据物质材料的固有联系,建立作品与内心世界的具体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2015年课标卷Ⅰ)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
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D 用有毒的卤水制成的豆腐是无毒的,这说明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固有的联系,调整改变状态,建立新联系;同时说明同一事物在不同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③④符合题目的要求;①中观点认为事物特性和功能是不断变化的,否认了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观点错误;②中观点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决定事物的特性,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19.(2015年课标卷Ⅱ)“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15年海南政治)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2015年广东文综政治)水在常见的三种状态下的结构和动力学行为已被人们了解,但在受限空间内部不完全为人所知,近日,有研究团队在这方面取得重大发现,在常温下,在石墨碎片毛细通道中的受限水会整齐排列成规则的二维方形冰结构。这是常温下水的一种全新存在方式,该研究成果对于解释降低空维空间内水的快速输运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新发现再次印证了
①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的,认识是无限的 ②质变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 ④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有远大发展前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2015年江苏政治)下面漫画“运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要注重量的积累以促成质变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3.(2015年江苏政治)中国高铁在发展过程中,有效推进了土木工程、动车组成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系统创新,中国高铁在赢得国民信任的同时,也逐渐赢得力量国际信誉。截止2014年底,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超过1万6千公里。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③新事物的力量总是强大的④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研究人员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如左图)置于晴天的室外,对其进行24 小时测定,得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右图)。该实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坚持实事求是
④客现事物的联系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2015年四川政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说明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②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 ③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26.[2014·全国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强调: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变国务院机构职能,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点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根据改革方案,撤销铁道部,将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
材料二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国铁路总公司于2013年3月挂牌成立,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承担专运、特运任务,负责铁路建设,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接铁道部的相关资产、负债和人员,注册资金为10 360亿元,是中央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
国务院机构改革在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
27.[2014·江苏卷] 在外出旅游时,我们既会看到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也会看到游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
有人认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只是个人行为,微不足道。然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一个公民的个人行为往往会被快速传播,无限放大,从而影响世人对国家形象的直观印象。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用自身的正能量为国家形象增光添彩。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高考专练答案
1.A [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狮子从来不吃水果,将狮子与水果人为地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主观臆造的联系,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故A正确。漫画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故排除B。漫画体现的是要注重条件的变化而不是事物的转化,排除C。漫画将水果与狮子联系在一起,没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故排除D。
2.C [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把握了联系的多样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了新的联系,②符合题意。斯班瑟发明的胶水粘不牢东西,这是不成功的发明,但是如果用于不干胶记事贴,则是成功的发明,这体现了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性,④符合题意。①③说法错误。
3.A [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喜旱莲子草能够解决我国饲料不足问题,可见联系的普遍性,故①正确。喜旱莲子草的引入,解决了饲料问题,但是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对本土植物和鱼类造成影响,可见联系的多样性,故②正确。联系具有客观性,不是人为创造的,排除③。自在事物的联系不具有人文特点,故排除④。
4.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联系的普遍性、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故排除②。社会心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源自生活实践,排除④。人们多方面的思索,反映了社会问题的多样性,从而证明了联系的多样性,故①正确。不同的思索都是由当前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可见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故③正确。
32.D [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法的联系观,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分析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工业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也是变化的,会因势而变,③④正确。①中“与人无关”说法错误。②中的“不可改变”说法错误。
6.[解析] C 材料中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相关论述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项符合题意。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A项表述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关键部分的决定作用,B项不符合题意。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项表述错误。
7[解析] D 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小猫头鹰被人抚摸呈现出傻气而乖巧的“萌”是
现象,实质是因恐惧而身体僵硬,动作缓慢,故选D。A、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旨。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C本身错误。
8[解析] B
本题以幸福指数为视角,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幸福指数”是综合集束指标,单一元素的塌陷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也说明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①③正确。整体功能不是必然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②错误。部分的变化不一定推动整体的发展,④错误。故选B项。
9.D [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创新意识,以及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物理学家格拉塞因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而引申到物理学试验中,并由此发明了“气泡室”,这说明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要具有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②正确。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下相互作用形成的,②④正确。①说法太绝对。③说法错误,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10.C [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等。通过物联网将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联、共享,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也深刻地说明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并使这种联系带有“人化”的特点。但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以尊重联系的客观性为根本前提的,绝不是凭主观
愿望创造的结果,因此也就不具有主观性。①③排除。
11.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系统优化的方法。材料中强调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做到完美无瑕,这体现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12.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联系的客观性。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是人为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着的,说明了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故选D,B不选。题干强调的是客观性,而不是普遍性、多样性,A、C不选。
13.A [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点。中国人用“五行”解释世界,“五行”相生相克,体现了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以及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①②符合题意。事物的发展是前进和上升,即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不是周而复始的循环,③表述错误。发展的过程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④也表述错误。故选答案A。
14.D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科学理论、联系的客观性等知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世界末日说”不是科学理论,因而不能指导科学研究,故A项错误。“世界末日说”
尽管不是科
学的理论,但仍然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只不过是错误的反映,故B项错误。“世界末日说”与太阳耀斑爆发没有必然的联系,故C项错误。科学界对太阳耀斑爆发及其后果的预测,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D项正确。
15课标文综19.O1[2011·课标全国卷] A 【解析】 该公司在尊重联系客观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制造出了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突破了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住了事物的本质联系,故①②的观点符合题意;公司人员深入研究秸秆的特性,制造出新型的板材,这体现了事物之间的一种必然联系,而非偶然联系,故③的说法错误;意识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会转化为物质力量,故④的说法错误。
16课标文综28.N3、O1[2011·浙江卷] C 【解析】 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考查调动运用知识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考古属实践活动,通过考古可以认识人类的起点和历史,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当选;借助考古遗物,通过透视历史事件把握历史,这是透过对个体的透视把握整体的体现,①当选,答案为C;②④与材料中心不符。
17课标文综30.O1[2011·重庆卷]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美术创作不是必然联系,排除①;联系具有客观性,排除③;材料体现的是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客观和主观之间的联系,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9B琴声是人在弹琴后发出的声音,具有人化的特点,琴声也离不开人的弹奏,与人的主观世界有关,只要手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这不一定,还需要主观上的努力,按照曲谱来弹奏,才能产生美妙的音乐,因此本题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意识的能动性。
20D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成为优质木材,桉树被引进美国后,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环境,成为“废材”说明联系多种多样,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性,③符合题意入选;桉树被引进到美国,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变成了“废材”说明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引起桉树是想要优质木材,结果桉树成了废材,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入选;稳定的联系存在,①表述错误排除;联系是客观的,包括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但人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表述错误排除。故答案选D。
21B 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水的形态改变的事例,说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的,认识是无限的,同时说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故入选。②④选项观点错误,质变并不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其他方面变化也可能引起质变,新事物并不等于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新事物有远大发展前景,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并不一定有远大发展前景,故排除。
22A【解析】联系时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漫画“运土”割裂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启示我们要坚持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答案为A 23A 【解析】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部分是整体的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会影响到部分。中国高铁的发展是一个整体,高铁的整体发展推动了土木工程、动车组成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土木工程、动车组成系统、运行控制系统作为高铁发展的部分,土木工程、动车组成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也会推动中国高铁的发展。答案为A 24D【解析】材料中“对其进行24 小时测定,得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体现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坚持实事求是,同时说明客现事物的联系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③④适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②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25D ②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个过程,说明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同时说明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故入选。①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并没有强调谁更重要,不能说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故排除。③选项观点错误,事物的整体功能总和并不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但内部结构优化时,大于,否者,会小于,故排除。
26[答案] 事物是由若干部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的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环节。推进国务院机构改
革,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进而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整体改革。
27[答案] 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这要求我们要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每个公民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国家的整体形象,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第三篇:2016届河北定州中学高考二轮复习综合训练:第2单元(人教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三、四单元综合训练1
一、选择题
1.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这要求我们
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突破一切传统观念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
③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 ④不能墨守成规,努力追求终极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2015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特别致辞时说,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实现这样的发展,必须依靠改革开放。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上述需求
①把握了事物发展的主流 ②分析和把握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③告诉我们社会基本矛盾解决的方式是改革开放 ④体现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3.某市在当地医院部分科室试行“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试行期间未发生过一起逃费、欠费的情况。在总结试行经验的基础上,该市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推行“先住院后付费”模式。该市上述做法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④矛盾特殊性通过矛盾普遍性表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我国正在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主要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要提前若干年预告,不能今年宣布明年就实施,而要让公众、特别是相关群体有必要的准备期。二是要分步走,先从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从人力资源替代弹性系数低的群体开始,逐步扩展到各类群体,小步徐趋,用较长的一段时间完成平滑过渡。这一政策的内容是基于以下哲学道理
①基于实践活动,发挥主体的能动性、计划性和目的性 ②事物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过程是渐变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③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④事物矛盾群中的多个矛盾力量具有不平衡性,要善于抓重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一棵紫露草在一个加入肥料和水的玻璃瓶里被密封了40年之后,依然长势茂盛。对于这一神奇现象,园艺专家指出,尽管与外界新鲜空气和水分隔绝,但密封的瓶子创造了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紫露草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水分,掉落在瓶子底部的叶子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必要条件,并且给植物根部提供养分。从中可以看出
①与人相比,植物在适应环境变化方面更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植物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③植物与阳光、空气、水分和肥料等的联系构成其生存与发展
④微型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基于其固有联系按一定方向发生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15年5月,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正式投入生产,该产品取材于猪眼角膜,这将改变传统的角膜移植手术中角膜供体来源奇缺的困境,为无数角膜盲患者带来光明。这表明
①通过实践可以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③要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创造联系 ④辩证的否定是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我国沙漠的表面土壤普遍含有两种成分:砒砂岩和沙子,它们一个保水,一个漏水,一个板结一个透气。据此,我国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和田间实验研究基础上发明了适宜不同农作物生长的砒砂岩与沙组的合配方,将沙漠改造出大片良田。沙漠变良田的成功佐证了
①人能够依据自身的需要创造事物之间本来不存在的联系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可通过实践让世界满足自身需要 ④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可以创造出本不存在的客观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8.秸秆是玉米、油菜等的副产品。传统的“秸秆——焚烧”处理方式不仅污染空气,增加雾霾,还影响交通。2014年,河北农民发明了“秸秆——发酵——菌棒——生物质燃料”的处理方式,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河北农民对秸秆处理方式的这一创新再次证明
①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相互贯通,可以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②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要善于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不是绝对的,“废”与“宝”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④矛盾双方的地位具有相对性,要善于创造条件促进双方的积极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9.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多次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下列习近平所引用的古典名句与其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因事而制——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0.“一个人如果只去过北京上海,就断言中国发达,肯定会招来质疑;同样,只沉迷于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也很难了解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中国。”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材料启示我们,正确认识事物
①要坚持全面、辩证的观点 ②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我国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告诉我们
①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住重点 ②部分制约整体,对整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③看问题要力求全面,要抓主流
④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2.“四个全面”是党中央治国理政、引领民族复兴的全新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共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着决定作用 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④坚持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指出:“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②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③文化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④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句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语告诉我们 ①要坚持绿色消费
②事物量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质变 ③要遵循价值规律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匈牙利记者比罗某次写稿时不小心划破了稿纸,他想,要是把笔尖换成圆珠就好了。于是,他请教一名化学家,化学家说:“笔尖换成圆珠没问题,可是圆珠的周围能漏出墨水才可以写字呀!”比罗想,如果让圆珠转动的时候控制墨水的流量不就行了吗?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发明了依靠圆珠的转动送出墨水的圆珠笔。圆珠笔的发明过程进一步印证了
①在实践中敢于突破惯性思维是实现创新的必要条件
②在批判旧事物的基础上寻找新思路是实现创新的内在要求 ③不断质疑原有的经验是实现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把握偶然联系才能创造出符合现实需要的必然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运行一年多来已取得了积极进展,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基于此,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自贸区要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的建立和肩负的任务
①坚持了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实现了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 ③贯彻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④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对违反党规党纪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必须抓早抓小,防止小错酿成大错、违纪走向违法。这一要求
①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
②体现了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③告诫我们要高度重视量的积累 ④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审慎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试点。无论财政多困难,惠农政策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支农资金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表明
①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农村变革的先导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③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应上层建筑状况 ④要把群众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伴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待财富的态度——从“不敢富”到“求富”;对待人的态度——从“物大于人”到“以人为本”:对待自然的态度——从“人定胜天”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思维方式的变化 B.政治体制的变化 C.社会存在的变化 D.社会意识的变化
20.两名因感染埃博拉病毒而生命垂危的美国医疗援助人员在服用一种名为ZMapp的药物后病情开始好转,但该药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还未进行人体安全测试。对于是否应该对病危感染者使用这一新药,医学界存在较大争议。该争议的出现说明
①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会有不同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离不开对客体的全面认识 ③人们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2014年,日本方面认为美国某出版公司的教科书《传统与遭遇;环球视角看过去》中有关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内容与其立场“有出入”,要求修改。鉴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和历史事实相符,该书作者明确拒绝了日方的“请求”,由此可见
①尊重历史事实是形成正确价值判断的前提
②价值判断因具有主体性质而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③历史事实随价值判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深受历史观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习近平的讲话体现了
①我们想事情、做工作的根本衡量尺度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 4
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②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是精神财富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文化建设的决定力量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3.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许多国家都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翻开那过往的历史册页,能够使人们更好认识今天的现实,因为
①现实与历史存在着必然联系 ②历史与现实的主体都是人民群众 ③现实就是历史的重复和再现 ④历史蕴含着现实社会的一般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2015年8月1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工作。依据决定要求,我国将在全国小学高年级、初中开设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课,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在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人中小学教材和课堂教学。这一决定的理论依据是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变革上层建筑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发展起重要作用 ④生产关系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5.“大道多歧”,人生难免要面对抉择、做出取舍,这就需要我们 ①根据主观需要制定客观对策 ②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③从普遍真理中寻找特殊规律 ④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26.城镇化进程中,拆旧建新无法避免。然而,什么样的建筑该拆、可以拆,哪些具有传统文化或民族地域特色的建筑应该保留,甚至重点保护,却界定模糊。
“认古不认近”的保护观,导致了一批丧失经济功能与生活功能,但极具文化与研究价值的近现代历史建筑被拆除损毁。“喜新厌旧”的建设观导致看起破旧的真文物被拆毁,而“涂脂抹粉”的仿古建筑与仿古街区泛滥。
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传承离开保护就会消亡,如何保护古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句诗,道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真谛,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2)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与古为新”的正确性。(3)作为一名高三学生,请你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保护传统古建筑。
27.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总书记2014年9月9日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认为“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材料二:2015年两会上,有委员指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有根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根,今天的发展也是过去的延续,必须和时代精神结合、与时代的发展结合才能使文化继续发展。”“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代精神结合才是有生命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对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28.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蕴含中华文化的五彩丝绸、瓷器和包含西方智慧的乐舞络绎于途,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交通条件的发送,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腾飞,一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崛起,这条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新桥梁促进了沿线各国的贸易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虽然资源丰富、经济文化底蕴厚重,但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和社会交往,努力实现沿线各国之间的经济互通、文明互鉴、政治互信、合作共赢。
(1)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作用。
(2)有人认为:“有了古丝绸之路的基础和条件,就能实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顺利发展。”请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特征的知识评价这一观点。
29.法治,既是国家提升治理能力的利器,也是每个公民权利和力量的源泉。材料一:2014年10月20-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总目标,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这就是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材料二: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M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欧美法律体系中的有益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的独特优势,扩大法制刊物、节目、栏目的覆盖面,建设一批宣传法治文化的主阵地。
(1)结合材料,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如何贯彻系统优化智慧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M 市上述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此从 7
文化层面提出两条具体做法。
生活与哲学三、四单元综合训练1答案
1.B 【解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立足于客观现实,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所以要求我们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本题选B。①错误,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而生的,事物的发展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原有事物的扬弃,所以认为“突破一切传统观念”的做法是错误的;世界是不断的运动变化的,世界上没有终极真理,④错误。
【考点定位】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高考警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原因
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涵
①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②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③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①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②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2.B 【解析】材料中通过分析得出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是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这体现了我们要分析和把握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而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体现了体现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选B。①③与题意无关。
【考点定位】发展的观点
【高考警示】从社会发展到人的成长,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办事情要循序渐进,做学问应日积月累,量变与质变尽显生活的智慧。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始终是高考重点关注的知识点。
(1)看不到曲折中有前进,更不会有意识地“退一步”蓄势而为,是缺少辩证法的表现;看不到前进中有曲折,盲目乐观,不能正确应对难以避免的挫折和困难,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
(2)把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理解为量变比质变更重要,是一个常见的误区。在认识上,不能用质变的重要性否认量变的重要性;在实践上,不能忽视量的积累。
3.B 【解析】“率先试行,然后推广”,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即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和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②③正确,选B。①错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意味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转化;④错误,矛盾普遍性通过矛盾特殊性表现。本题选B。
【考点定位】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高考指津】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从范围上来讲的,可见有根本的区别。
(2)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是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了它们的共同的本质。
4.A 【解析】题中“要提前若干年预告,不能今年宣布明年就实施”,体现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①正确;“要分步走,小步徐趋,用较长的一段时间完成平滑过渡”,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辩证否定观以及主次矛盾的关系,③④不符合题意;本题选A。
【考点定位】实践的特征和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高考警示】正确理解发展与量变、质变的关系
(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并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质变更为重要。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只有通过质变才有发展,如果仅停留在量变阶段,仍然不叫发展。但并不是说量变就不重要了,没有量的长期积累,是不会有质变的产生的,所以必须重视量的积累。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质变不能等同于发展。因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质变作为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包含两种情形:一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上升性的根本变化;另一种是倒退性的根本变化。发展属于第一种质变,不能把任何质变都看成是发展。
【答案】B 【解析】①错误,主动创造性是人的意识的特点,植物没有意识;紫露草被密封在玻璃瓶内,是人为的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不是自己否定自己,②说法错误;紫露草被密封在玻璃瓶内,是绝对静止,但其内部诸要素根据其固有联系按一定方向发生作用,该植物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即植物与阳光、空气、水分和肥料等的联系构成其生存 9
与发展,本题选B。
【考点定位】联系的观点 【知识再现】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体现: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二者都是客观的。
(3)方法论要求: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6.A 【解析】联系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建立新的联系,材料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就是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的表现,说明了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选A。③错误,创造联系要抓住本质联系而不是表明联系;④与题意无关。
【考点定位】实践的特点
【归纳总结】正确理解实践的基本特点及其关系(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手段是物质性的工具,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这一特征体现了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就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的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实践的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7.D 【解析】①说法错误,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④错误,意识的作用再巨大也要受到物质的制约,该观点违背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沙漠变良田的成功说明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人可通过实践让世界满足自身需要,②③正确,故本题选D 【考点定位】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相关知识 【误区警示】有关规律的几个易错易混点
(1)唯心主义不承认规律的存在。唯心主义同样承认规律的存在,但是却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2)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但不等于规律有好有坏。
(3)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客观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也 10
不能消灭规律。
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秸秆——发酵——菌棒——生物质燃料”的处理方式说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相互贯通,可以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我们要善于创造条件促进双方的积极转化,①④适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9.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做好量的积累,①是错误的;明者因时而变,知者因事而制,这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是错误的;③④对应正确,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量变与质变、运动与静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社会历史的主体 10.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角度是唯物辩证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唯物论,首先排除④;对中国的认识,要多个方面考虑,不能只看到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这说明在认识客观事物时要坚持全面的、辩证的观点,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①③说法正确;②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该题选A。
考点:全面的观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1.A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告诉我们想问一下办事情要抓主要矛盾,同时要抓住关键部分,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题肢①④适合题意;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题肢②说法错误;题肢③与题意无关,排除;故答案选A。
考点:抓主要矛盾、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共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强调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即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③适合题意;“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强调了抓事物的主要矛盾,④适合题意;①②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系统优化的方法、主次矛盾 13.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用排除法来做。“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这说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①②适合题意;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但不是支配作用,③是错误的;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文化的多样性 14.B 【解析】
试题分析:公益广告作为广告设计中的一种,自然也有着广告设计宣传理念的属性,它宣传正面积极的理念,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倡导性原则。广告语设计有听觉冲击力,更有心灵震撼力,能让人易懂、易记、难忘,不啰唆、含糊,拗口。题中“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句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语告诉我们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即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由此可见,①项符合题意;本题并未涉及价值规律以及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问题,②③两项不合题意;没有买卖是由杀害向保护转化的条件,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④项适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点:正确的消费观、矛盾双方的转化 15.A 【解析】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立足实践是是实现创新的根本途径,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应该是把握必然联系才能创造出符合需要的偶然联系,故排除。题肢①②说法正确,同时也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名师点睛】创新观知识答题模式(1)创新的原因
第一:创新的哲学依据 A唯物论依据:
物质决定意识,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B、辩证法的依据: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辩证否定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C、认识论依据:
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也要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二、创新的意义:
总的作用: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④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16.C 【解析】“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运行一年多来已取得了积极进展,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的统一,故题肢①正确;“要求自贸区要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观点,故题肢③正确;题肢②④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名师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无论事 12
物怎样特殊,总包含着同类事物的共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拱形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7.D 【解析】上述材料中的“对违反党规党纪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必须抓早抓小,防止小错酿成大错、违纪走向违法”启示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防微杜渐,同时也能说明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关系,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故题肢③④正确。题肢①②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8.C 【解析】
试题分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应该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农村变革的先导,故排除;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试点应该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故题肢②正确;题肢③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社会基本,矛盾、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9.C 【解析】
试题分析:作答时注意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根本原因”。题中“伴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人们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存在的变化,因此答案C正确;选项ABD均不是根本原因的角度分析的,因此均不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0.A 【解析】
试题分析:是否应该对病危感染者使用“ZMapp”这一新药,医学界存在较大争议,说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会有所不同,使用“ZMapp”这一药物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正确的价值判断离不开对客体的全面认识,①②正确。③④本身说法均对,但与题意不符。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
21.B 【解析】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第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所以①是正确的,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标准需要我们尊重客观实际,另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人们的立场、知识构成和历史观、价值观等都会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形成,材料中日方有关“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内容与其立场“有出入”,要求修改说明了该观点,④正确。②错误,否认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判断标准;③错误,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不会随着价值判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考点定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名师点晴】不能认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标准
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但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与否,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是否自觉站在了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②“无限的创造力”在材料中体现,讲话强调的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作的 13
主体;④表述错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3.B 【解析】
试题分析:翻开那过往的历史册页,能够使人们更好认识今天的现实,这是因为现实与历史存在着必然联系,历史也蕴含着现实社会的一般规律,①④正确且适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不是其原因,排除;现实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现实也将成为历史,③是错误的认识;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社会历史的规律 24.B 【解析】
试题分析:调整上层建筑使之与先进的经济基础相适应,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故②错误;题文中进行的是教育改革,属于上层建筑而非生产关系,故排除④;国务院依据我国经济社会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做出了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决定,而这一决定对于发展我国民族关系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说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发展起重要作用,故①③符合题意。答案选择B。
考点: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25.B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非从主观需要制定政策,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所以应该从特殊性中寻找普遍性,故①③错误;人生面对选择,做出取舍,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就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要做出取舍就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故②④符合题意。答案选择B。
考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两点论和重点论。26.
(1)①传统古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保护和发展传统建筑有利于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促进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发展。(4分)
②传统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有利于提高公民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分)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保护传统古建筑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提高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3分)
(2)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3分)②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分)③辩证的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根本途径,与古为新,既是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又要对其发展。(3分)
④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是对古建筑的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3分)
(3)①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保护传统古建筑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保护古建筑才能; ③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坚定保护古建筑的信念;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在奉献中保护传统古建筑。(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但不能超过4分)【解析】
试题分析:
(1)依题意,此题需要阐述传统建筑对于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传统建筑属于传统文化范畴。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因而保护和发展传统建筑有利于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载体”,传统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文化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可以展示民族文化的个性。
(2)本题知识限定范围小,需要对知识点细化作答,因而其主要要点有:辩证否定的定义、与联系、发展的关系、实质,再结合“与古为新”的意思加以阐述。
(3)依题意可知,本题知识限定在必修4第12课,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求树立对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的正确观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要求在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中要付出个人的劳动和奉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要求要以社会所提供的各种条件进行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在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中要主动参与脚踏实地。
27.(1)①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文明交往行为和方式,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2分)
②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实现文化创新。(2分)
③有利于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2分)
④有利于提升青少年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并激发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和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2分)
⑤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2分)
(2)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对传统文化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克服其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做到与时代精神的结合。(4分)
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传统文化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不断丰富发展,做到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3分)
③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要有创新意识,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传统文化的发展要通过创新实现,只有立足于时代的发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才能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对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题。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从文化塑造人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自觉与自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组织答案,进行分析说明。
(2)本题考查“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设问指向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属于措施类的题。解答时认真解读、获取和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调动运用教材知识,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法的本质及要求的角度,精心组织答案,规范答题。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自觉与自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辩证的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28.(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2分)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15
(2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商业贸易能够促进商品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的传播,(2分)通过与沿线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社会交往,能够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分)
(2)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4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离不开古丝绸之路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基础和条件。(2分)但联系是变化的、多样的、有条件的,(4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各国利益协调等难题,需要我们发挥能动性,调整原有联系,建立全方位的互联互通的合作关系。(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背景,限定范围为“文化传播”,设问指向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作用,属于意义类试题。意义类主观题的回答一般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的句型表达。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把知识过渡到文化传播上,然后分别从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媒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软实力等角度回答。
(2)本题属于评析类的材料题,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本题中首先要求我们回答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并结合一带一路的建设分析其合理性;然后运用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分析我们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动性,调整原有联系,建立全方位的互联互通的合作关系,并分析观点的不足;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考点: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的途径、联系的特征 29.
(1)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各项举措,都是围绕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展开的。(3分)
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要统筹考虑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党内法规等体系的综合配套。(3分)
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3分)
④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实施,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3分)
(2)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法治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2分)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的继承交流中推动法治文化融合与创新。(3分)
③立足法治建设实践,开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文化活动,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3分)
④发挥大众传媒的传递、沟通和共享功能,建设法治文化传播主阵地。(2分)(3)①以法治文化熏陶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和环境,树立法治信仰等。(其它观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
(1)结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如何贯彻系统优化智慧 16 的,属于如何做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可以从坚持系统优化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式的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M 市上述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属于启示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找到相应的措施,然后结合者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即可。具体说来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该坚持正确的方向、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应该立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伟大实践、应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的角度进行文化创新。
(3)本题要求考生就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文化层面提出两条具体做法,考生在提出具体的措施时,要注意“从文化层面”的模块限定。因此考生可以从文化影响人的角度提出营造氛围;可以从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普及法律知识等等。
【考点定位】系统优化法、文化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影响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第四篇:201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字形
201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字形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
A.不会吧?你居然不认识她?她可是响誉国际顶顶大名的小提琴家耶!B.一篇题为《题纲挈领有效复习》的文章这样说道:记忆的内容要注意“抓大放小”,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在最后这段时间里,不要纠缠于细微的知识点,而要抓住大的方面。
C.大度是一种做派,一种浅薄者绝难企及的人生境界。蔡元培鄙弃罢黜百家的文化专制,提倡学术自由。当然自有倾向,但含而不露,相信自己稳操胜券,故从容不迫
D.单位加强自身建设的整改意见,虽然洋洋洒洒数万字,但是缺少的就是立杆见影的措施和办法,虚化的东西太多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
A.等量齐观
万家灯火
马首是瞻
跋山涉水
B.义无反顾
半途而废
毕恭毕敬
辰钟暮鼓
C.一应具全
峰回路转
横征暴敛
见异思迁
D.图鼠忌器
雷厉风行
临渊羡鱼
少不更事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告罄 股份制 劳燕分飞 骨鲠在喉
B.编纂 笔杆子 小荷尖角 竭泽而鱼
C.狂躁 露马脚 前倨后躬 唉声叹气
D.赝品 摄相机 要言不烦 磕磕绊绊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脉络 里程碑 顶顶大名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B.矫健 百叶窗 戳力同心 疾风知劲草 C.词藻 实名制 仗义直言 多行不义必自毙 A.般配
掉书袋
好高鹜远
文过饰非
有志者事竟成 B.寒暄
俯卧撑
既往不咎
厉行节约
事实胜于雄辨 C.厮杀
故纸堆
炙手可热
稗官野史
英雄所见略同 D.安详
连锁店
循私舞弊
轻歌曼舞
万变不离其宗
D.融洽 众生相 融会贯通 口惠而实不至 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辐射 狼籍
文过饰非
山青水秀 B.缘分 喝采 不经之谈 老羞成怒 C.坐落
差池
各行其是
再接再厉 D.凭吊 踌躇
精美绝仑
声名鹊起 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应运而生
文意枯索
心惊胆战
去粗取经
B.婉然可见
无垠空间
卖弄技巧
虚实相生 C.空中楼阁
轻鸢剪掠
吞言咽理
凌风出尘 D.婀娜娇羞
洞悉一切
不勘重负
咀嚼再三 8.下列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烟霭
A.戏谑
A.福祉
A.涕泗
9.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糟蹋
副食店
流连忘返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B.装祯
暴发户
稍安勿躁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C.萎靡
工夫茶
常年累月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D.斡旋
勘误表
指手划脚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10.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由于南极冰川融化的速度大大超过降雪的速度,人们担心如果南极西部冰盖开始崩蹋,海平面将上升1-1.5米。
B.劣质节能灯寿命特别短,浪费了大量工业原料;玻璃壳里的汞金属,造成了环境污染;劣质灯还存在一定幅射,破坏人体生理系统,造成情绪不稳,甚至发生病变,诱发癌症
C.江南出芳草鲜花、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倍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出诸多骁勇的斗士
D.我坐在开罗“岛屿之宫”旅店的阳光下,俯瞰平静的尼罗河。河上有白色三角帆的木船,静静地行驶,B.座右铭 B.伤脑筋 B.百叶窗 B.推销员
C.目不遐接 C.裨官野史 C.辘辘饥肠 C.斩钉截铁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D.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D.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D.仰之弥高,钻之弥艰 好像在玻璃般的水面漂行
11.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宋祖英在钢琴演奏声中缓缓地从舞台下方升起,与8名小演员深情演唱《爱我中华》。
B.“莲花河畔”一楼盘倒覆事故发生后,上海将对全市基建工程进行“地毯式”检查。
C.郴州火车事故的“制动失效”说,引起不少公众质疑,铁道部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D.检出病因对症下药,比稀里糊涂乱吃药合算,而且可以避免误诊和漏诊,眈误病情
1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力能扛鼎
毁家纾难
病入膏肓
功亏一匮
B 哀声叹气
犯而不较
一筹莫展
要言不烦 C 如雷贯耳
融会贯通
额手称庆
高屋建瓴 D.饮鸠止渴
前倨后恭
宵衣旰食
曲突徙薪
13、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句是()
A.7月20日下午,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对备受公众关注的杭州“5.7”彪车肇事案进行一审判决,被告人胡斌一审被判有期徒刑3年。
B.继“莲花河畔”一楼盘倒覆事故发生后,26日邻近的淀浦河防汛墙又出现了70余米塌方险情,有关方面连夜组织抢险工作
C.郴州火车事故的“制动失效”说,引起不少公众置疑:两列车为何同现车站?是信号还是制动失灵?撞车列车为何到站不停?
D.湖南人身上积淀了祖辈们传下的“霸蛮”的刚硬特性,而近代的湖南人又把这种蛮劲与胸怀天下社稷民身的情怀联系在一起
1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黄山以其巍峨奇特的石峰、苍劲多姿的青松、水质清净的温泉和波滔起伏的云海闻名于世,不愧是誉满全球的旅游胜地。
B.合肥新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它的建成将使我省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有助于安徽在中部地区的新一轮竞争中夺得头酬。
C.电影《梅兰芳》真实再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截然不同的两面人生:舞台上神采飞扬光鲜亮丽,生活中木讷寡言不黯世事
D.从南方的冰天雪地到汶川的断壁残垣,2008年.我们艰难跋涉;从奥运圆梦到“神七”翱翔太空,2008年,我们激情飞扬
15.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题纲 水龙头 神智不清 委曲求全 B.松弛 泊来品 明枪暗箭 精兵简政 C.安详 摄像机 唉声叹气 要言不烦 D.辐射 候车室 耳题面命 悬梁刺股
16.下列各旬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60年来,长沙走过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发展之路,从曾经的历尽苍桑到如今的繁华都市,长沙以前所未有的大气魄、大手笔书写着发展传奇。
B.科学研究不能急功进利,而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登上光辉灿烂的顶峰
C.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频繁断流的危机后,古老的黄河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再次呈现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景象。
D.杂文的本质是说理的,这种短小的文艺性评论应该鞭挞丑恶,针贬时弊,激浊扬清,求索真理,剖析人性
【参考答案】
1.C 2.A(B.晨钟暮鼓;C.一应俱全;D.投鼠忌器。)3.D 4.C(A项“好高鹜远”的“鹜”应改为“骛”;B项“事实胜于雄辨”的“辨”应改为“辩”;D项“循私舞弊”的“循”应改为“徇”。)
5.D(A、鼎鼎大名;B、戮力同心;C、仗义执言。)
6.C(A山青水秀—山清水秀;B喝采—喝彩;D精美绝仑—精美绝伦)7.C(A去粗取经—去粗取精;B婉然可见—宛然可见;D不勘重负—不堪重负)8.C(A.遐—暇;B.裨—稗 常一长;D.艰—坚)9.A(B装帧,少安毋躁C“功夫茶”“长年累月” D“指手画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10.D(A组:蹋—塌 B组:幅—辐 C组:倍—辈)11.D(“眈”应为“耽”。眈,注视;耽,沉溺。)
12.C(A功亏一篑B 唉声叹气
犯而不校D.饮鸩止渴)
13.B(“彪”应为“飙”或“飚”;“置”应该为“质”;“民身”应为“民生”)15.C【解析】C。缘份一缘分 14.D 【解析】A项的“波滔”是“波涛”的误用,B项的“头酬”为“头筹”的误用,“凸显”“突显”只是词义有区别(前为“清楚地显露”,后为“突出地显露”),字形都是正确的。C项“不黯世事”应为“不谙世事”。
15.C(A项中“题”应为“提”;“智”应为“志”。B项中“泊”应为“舶”;D项中“题”应为“提”)16.C(A.苍桑一沧桑,B.急功进利一急功近利,D.针贬一针砭)
第五篇: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11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讲座 专题十一 唯物辩证法
政治学习资料
专题跟踪训练(十一)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2015·湖北武汉调研)某市从2011年10月起在当地一医院部分科室率先试行“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试行期间从未发生过逃费、欠费的情况。在总结试行经验的基础上,该市从2014年8月起,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选择适宜科室、病种分步推行“先住院后付费”模式。该市上述做法的辩证法依据是()①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④矛盾特殊性通过矛盾普遍性表现出来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 在总结试行经验的基础上,该市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选择适宜科室、病种分步推行“先住院后付费”模式,体现了②;该市试行“先住院后付费”模式,体现了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但不能说是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相互转化,①错误;矛盾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④错误。
[答案] B 2.(2015·河北五校联盟质监(二))中国气象局印发的《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且有降水形成)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消减雾霾,清洁空气。这说明()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依据 ②人工影响天气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能够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 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体现了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②正确;在重污染(且有降水形成)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消减雾霾,清洁空气,说明我们要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④正确;改善空气质量需要我们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不能成为改善空气质量的依据,①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一经形成,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错误。
[答案] D 3.(2015·云南统一考试)《韩非子·喻老》中记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政治学习巩固资料
政治学习资料
太师箕子感到害怕的理由是:纣王用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瓷瓦器,要配犀碗玉杯;犀碗玉杯肯定不能盛粗茶淡饭,要配山珍海味„„而奢靡享乐最终会亡了国家。太师害怕是因为他()①从偶然联系中看到了必然联系 ②认识到联系是客观的 ③认识到旧事物不甘心灭亡,必将阻碍新事物的发展 ④从享乐思想的量变之始看到不断积累导致的后果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箕子从纣王偶然一次的奢侈要求,看到了其必然进一步追求与高档奢侈品相配套的更多物品,而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导致质变的发生,故①④正确;追求奢侈生活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排除②;材料不是强调旧事物对新事物的阻碍,而是强调了贪图享乐的危害,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4.(2015·湖北六校调考)中国文化中有许多真知灼见。下列语句中与“要想跳得更好,必须先退后一步”(蒙田《随笔集》)体现哲理相同的是()A.人生悲剧有二:一是欲望得不到满足,二是欲望得到了满足 B.一个时代的文明成为下一个时代的文明的肥料
C.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并要超越它,它永远不会疾驰飞奔 D.人可以爬到最高峰,但他不能在那儿久住
[解析] “要想跳得更好,必须先退后一步”体现的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A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B体现的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体现的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体现的是发展的普遍性。故选C。
[答案] C 5.(2015·贵州七校第一次联考)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美联储宣布执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当地时间2014年10月30日,美联储宣布将从11月起正式停止延续6年之久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当地时间2014年10月31日,日本央行则宣布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将基础货币年供应量从70万亿日元增加至80万亿日元。这体现的辩证法哲理是()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①③
[解析] ②属于唯物论,不符合题目规定的辩证法范围,排除;美国和日本采取相反的货币政策,体现了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①正确;美国货币政策由量化宽松到结束量化宽松,体现了事物自身的否定,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条件的变化使得矛盾双方发生转化,③政治学习巩固资料
政治学习资料
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6.(2015·宁夏银川第五次考试)2013年12月13日闭幕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从思想方法看,“优化布局”()①体现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 ②应在立足整体的前提下选择最佳方案 ③就是要用共性的认识指导具体做法 ④要坚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由关键语“优化布局”“宏观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可知应选①②;材料未涉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③排除;坚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优化布局”涉及的是辩证的思维方法,④排除。
[答案] A 7.(2015·安徽合肥第一次质检)下列说法中蕴含着矛盾具有同一性的是()①和谐就是美和善 ②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③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④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嘲笑我们自己
A.①③ C.②③
B.①② D.②④
[解析] 矛盾的同一性是对立的双方的同一,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①没有涉及对立双方,排除;③否定事物之间的差异与对立,认为同一性可以离开斗争性,错误;②强调了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正确;④强调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正确。
[答案] D 8.(2015·贵州高三监测)云南泸水县有一个神话般的湖泊,人们叫它听命湖。每逢大旱人们到听命湖畔祈求天神降雨,摆好祭品,载歌载舞,瞬息,听命湖上空便乌云翻腾,风雨随之而来。神奇诱惑着人们来寻踪探迹。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终于解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听命湖的上空弥漫着饱含水分的浓雾,遇到声波震动,就会凝聚成雨和冰雹。从哲学上看,解开自然界的神秘需要()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尊重事物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①② 政治学习巩固资料
B.①③
政治学习资料
C.③④
D.②④
[解析]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奥秘,把握了事物的本质联系,表明人能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①②入选;科学家揭示了事物的必然联系,③不选;观念不能改造世界,观念要通过指导实践来改造世界,④错误。
[答案] A 9.(2015·贵州高三监测)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降息对于股市整体来说属于实质性利好,但是考虑到行业属性的不同,各个行业所受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再考虑时间跨度的影响,即使是一个行业从短期和长期来看,所受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这表明()①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②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C.③④
B.①③ D.②④
[解析]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①错误;降息对于股市整体来说属于实质性利好,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②排除,③符合题意;各个行业所受的影响不尽相同,一个行业从短期和长期来看,所受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符合题意。
[答案] C 10.(2015·江苏第一次模拟)下面漫画《挑担平衡》(作者:李二保)启示我们()
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看问题要把握事物主流 ③要正确把握事物的联系 ④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漫画中的人物不是通过担子两端东西的调整实现平衡,而是另外增加一端的重量实现平衡,没有准确把握矛盾的特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联系,不能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平衡关系,故③④正确;漫画反映的现象不是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是没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排除①;漫画没有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排除②。
[答案] D 政治学习巩固资料
政治学习资料
11.(2015·山东统考)打击与挫败是成功的踏脚石,而不是绊脚石。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想问题办事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 打击和挫败是走向成功的踏脚石,表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也说明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③正确;材料未涉及主要矛盾,①排除;材料未涉及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④排除。
[答案] B 12.(2015·湖北武汉毕业生调研)《五子十童图》是以人为题材的共生画,画中画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儿童,只有五张脸、五双手、五双脚,故称“五子”。但通过身体部位的相互借用,却可以数出姿态各异的“十童”。关于共生画,下列评析正确的是()
①构造画面需要立足整体,把握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②欣赏画作需要欣赏者发挥意识能动性,自主建构画面 ③画的创作要敢于突破人体结构规律,匠心独运、巧妙设计 ④审美趣味因人而异,画面的内涵取决于欣赏者的审美取向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解析] 该共生画正是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通过“五子”身体部位的相互借用,画出了姿态各异的“十童”,①正确;人们在欣赏此画作时,必须有意识地建构画面,才能看出“十童”,②正确;③错在“突破人体结构规律”;画面的内涵是客观的,④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3.(20分)(2015·湖北武汉毕业生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学习巩固资料
政治学习资料
材料 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和谐思想包括天地万物和谐、天人和谐、人人和谐等方面的内容。孔子主张“和为贵”,墨子提出“兼相爱”,孟子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庄子阐述“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但是,传统和谐思想是在古代自然经济和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以巩固封建专制为目的,以等级划分为特征,借助“礼”的伦理文化推行,要求人民“安分守己”,充满了人治色彩,这在本质上与现代社会的民主与法制格格不入,与现代社会追求的公平正义、平等自由背道而驰。
党的十八大把“和谐”理念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大力弘扬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思想。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从传统和谐思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飞跃的过程。[解析]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确发展的观点的知识范围,然后结合设问和材料分析,明确从传统和谐思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体现了发展具有普遍性,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变化发展的;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传统和谐思想的“扬弃”,这涉及的是辩证否定观,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4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统“和谐”思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的结果,(3分)是对传统和谐思想的发展和升华。(4分)(如果答出“认识是变化发展的、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扩展和推移”等,可以替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给2分)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3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传统“和谐”理念进行的辩证否定,(3分)是在传统“和谐”理念中孕育产生的,克服了其中过时的内容,汲取了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3分)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如果答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可以酌情给1分,但满分不得超9分)14.(16分)(2015·吉林长春质监(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国文化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与中华文化相结合形成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现象。
多年来,我国茶叶出口处于有名茶品种,却无名茶品牌的尴尬境地。提及西湖龙井、金骏眉、大红袍、安溪铁观音等名茶品种,可谓美名在外;但问起名茶品牌,国际上却是一片寂寥。原因在于,中国茶企相对发达国家的茶企生产规模小,出口的茶叶品种单一,多为大宗原料出口,科技创新含量低,文化推广力度有待加强。英国不产茶,但却有一个“立顿”。立顿红茶行销全世界,靠的就是它的品牌。如何让中国茶品牌追赶国际脚步,打造全球化的“明星效应”,这是中国茶企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中国茶如何才能走向世界。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运用矛盾的观点探讨中国茶走向世界的做法。中国有名茶品种,政治学习巩固资料
政治学习资料
却无名茶品牌,要让中国茶走向世界,就要努力实现从名茶品种到名茶品牌的升级,这涉及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国茶产业存在着不少问题,要让中国茶走向世界,就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要让中国茶走向世界,就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挖掘茶文化的内涵,这涉及的是矛盾具有特殊性,需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英国在茶品牌方面的塑造是经验,是矛盾的普遍性,我们应该借鉴,这涉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中国有名茶品种,却无名茶品牌,要努力实现从名茶品种到名茶品牌的升级。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正视当前我国茶产业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市场,实现中国茶产业的快速发展。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立足中国实际、挖掘茶文化内涵,彰显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中国茶产业要借鉴其他国家茶品牌的成功经验,开创中国茶品牌。(16分,每点4分)15.(16分)(2015·河北五校联盟质监(二))2014年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某校高三(3)班打算开展以“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中国”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思维碰撞
2014年,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仍在推进中,力求将全民阅读纳入法制化轨道,推动全民阅读常态化、制度化。但是,对于阅读立法,社会上存在不同看法。赞成者认为,将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有利于提升国民阅读水平,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反对者认为,阅读水平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希望通过立法使其毕其功于一役并不现实,且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简要评析上述两种看法的合理性。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设问要求我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评述两种观点的合理性,而非全面评述两种观点。对于赞成者的观点,我们只要抓住关键语“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便可知道可运用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知识。当然,因为这样做有利于提升国民阅读水平,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因而也可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予以评述。对于反对者的观点,根据关键语“阅读水平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可知涉及的哲学原理分别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 ①评析赞成者: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统率部分。将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是立足全局的表现,有利于实现最优目标。(6分,若从普遍联系的角度分析,可酌情给1至2分)②评析反对者: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阅读需要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6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人们对阅读立法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实施起来不会一帆风顺。(4分)政治学习巩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