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层语录-对公务员考试申论、面试会有用

时间:2019-05-14 06:0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央高层语录-对公务员考试申论、面试会有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央高层语录-对公务员考试申论、面试会有用》。

第一篇:中央高层语录-对公务员考试申论、面试会有用

习近平经典之语

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打铁还需自身硬”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3、“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

“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4、“中国梦”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5、“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6、“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

7、“强军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8、“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 “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9、“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10、“老虎”、“苍蝇”一起打

“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11、“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12、“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13、“要容得下尖锐批评”

“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党外人士而言,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真实反映群众心声,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14、“学习、学习、再学习”

“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

15、“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他同时亦强调,转变工作作风一定要持之以恒抓下去,做到有问题能及时发现、发现问题能有效解决、已解决问题不再反弹。

16、“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党风廉政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17、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说道:“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

18、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说道:“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19、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说道:“近年来我们党内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令人触目惊心。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20、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讲到:“我们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21、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讲到:“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只有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才能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众,宪法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22、愤怒的是扶贫款项被截流和挪作他用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总书记来到国家重点贫困县——河北省阜平县看望困难群众。习近平听取了大家发言后说:“我非常不满意,甚至愤怒的是扶贫款项被截流和挪作他用,和救灾款被挪用一样,那是犯罪行为。必须坚决杜绝,坚决反对,坚决查处”。

23、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2013年1月7日,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顺利推进”。

24、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

2013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时讲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

25、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

2013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时讲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

26、不允许在执行中央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2013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时讲到:“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李克强语录

1、创造安全公平法治的市场环境,是考量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标尺。2013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在北京主持召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时说:“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就交给市场,政府则要更加突出依法监管,特别是要加强事关民生的监管,创造安全公平法治的市场环境,这也是考量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标尺”。

2、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柴米油盐,关系大局。

2013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时说:“食品安全是餐桌上的民生、餐桌上的经济。强化市场监管,食品应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柴米油盐,关系大局’”。

3、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

2013年3月1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记者关于“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目标”时说:“第三个目标是要促进社会公正。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

4、任何人、办任何事,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

2013年3月1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记者问题时说:“建设法治政府,这尤为根本,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无论任何人、办任何事,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我们要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

5、腐败和我们政府的信誉水火不容。

2013年3月1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记者问题时说:腐败和我们政府的信誉应该说水火不容,中国政府反对腐败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自古有所谓“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

7、为政清廉应该先从自己做起,己正,才能正人。

2013年3月1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记者问题时说:“为政清廉应该先从自己做起,己正,才能正人,这是古训,也是真理”。

8、让权力涂上防腐剂,只能为公,不能私用。

2013年3月1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记者问题时说:“我们要建立和完善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让腐败行为、腐败分子依法受到严惩,绝不手软。更重要的是,要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使人民能够更为充分和有效地进行监督,这也是把权力涂上防腐剂,只能为公,不能私用。”

9、“约法三章”。

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说:“这里我们也约法三章,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这三条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

10、少一些没有根据的指责,多做一些维护网络安全的实事。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美国记者关于“黑客攻击”问题时说:“这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本身就是主要的被黑客攻击的受害者,中方不仅不支持,而且反对黑客攻击行为。我想我们还是少一些没有根据的相互指责,多做一些维护网络安全的实事”。

11、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

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说:“要推动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不断地清理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而且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

12、为政府应当铁腕执法、铁面问责。

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说:“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但殷实富裕环境恶化也不行。我们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科学发展。一是不能再欠新账,包括提高环保的门槛;二是加快还旧账,包括淘汰落后产能等。政府应当铁腕执法、铁面问责”。

13、做人要正、办事要公,才能利国利民。

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记者问题时说:“在我个人的经历,在读书、做事、文化熏陶当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这九个字不是什么典籍的原话,是我的心得。我坚信做人要正、办事要公,才能利国利民”。

14、政府说到就要做到,不能“放空炮”。

2013年3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时说:“要加强政府政风建设,树立风清气正、办实事、能干事的形象,这样政府才有公信力,人民才会和政府一道攻坚克难。政府说到就要做到,不能‘放空炮’”。

15、不能当无所作为的“太平官”。

2013年3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时说:“国务院做出的决定一定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决不能搞变通,各级都要加大督查力度,没有做到的要问责,不能当无所作为的‘太平官’”。

16、廉洁是公信力的基石。

2013年3月26日上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讲话时说:“廉洁是公信力的基石。如果不能有效遏制和解决腐败问题,政府就会失去公信力,人民就不会相信我们能把其他事情办好,我们的一切工作和努力就有可能付诸东流”。

17、坚持有贪必肃、有腐必反。

2013年3月26日上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讲话时说:“坚持有贪必肃、有腐必反,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真正形成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

18、今年起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

2013年3月26日上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讲话时说:“从今年开始,要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公开的形式要通俗,要让老百姓看得懂,可以有效地监督政府”。

19、“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

李克强说:“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这需要勇气、智慧、韧性。所幸的是,这些可以从我们的人民当中去汲取,来使改革迈出坚实的步伐。”

20、“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怎样解决政府职能错位的问题?李克强说,应该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

21、“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在解释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时,李克强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在完善过程中,靠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还有巨大的潜力,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还有巨大的空间。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22、“打断骨头连着筋”

李克强说:“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居住在两岸的是骨肉同胞。“同胞”这个词、这个理念在中华文化当中是根深蒂固的,我认为这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根源。所谓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同胞之间、手足之情,没有解不开的结。”

23、“花好总有月圆时”

李克强谈及两岸关系时说:“大陆和台湾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把它一道维护好、建设好,使其花团锦簇,我想花好总有月圆时。”他表示,新一届政府将会履行上届政府所作承诺,并且要努力寻求合作的新的推动支点。

24、“我们要居安思危,也要处变不惊”

哪些问题需要中国迫切去解决和面对?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李克强首先强调:“偌大个中国要解决的事很多,如果说主要问题的话,我想:第一,还是持续发展经济。可以料想,未来中国经济环境依然是严峻复杂,我们要居安思危,也要处变不惊。”

25、“不能靠摊大饼”

李克强强调,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现在大约有2.6亿农民工,使他们中有愿望的人逐步融入城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有就业支撑,有服务保障。而且城镇化也不能靠摊大饼,还是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

26、“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

李克强表示,在读书、做事、文化熏陶当中,他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他说,“这九个字不是什么典籍的原话,是我的心得。我坚信做人要正、办事要公,才能利国利民”。

27、“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政府就要过紧日子”

李克强说:“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前一段我收到财政报告,1—2月份,中央财政的收入增幅只有1.6%,可以推想,未来财政再保持高速增长的收入态势不大可能了,但是民生支出是刚性的,不能减,只能增,那就需要削减政府的开支。”

28、“政府应当铁腕执法、铁面问责”

“我曾经说过,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但殷实富裕环境恶化也不行。我们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科学发展。一是不能再欠新账,包括提高环保的门槛;二是加快还旧账,包括淘汰落后产能等。政府应当铁腕执法、铁面问责。”对于为了“殷实富裕”而致环境破坏的行为,李克强传递出明确而强硬的态度。

29、【发展经济】

关键在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30、【保障民生】

要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其中包括义务教育、医疗、养老保险、住房等,努力逐步把短板补上。还要坚守网底不破,通过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

31、【促进社会公正】

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

32、【建设法治政府】

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无论任何人、办任何事,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我们要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

33、【反腐】“为官发财,应当两道”

为政清廉应该先从自己做起,己正,才能正人,这是古训,也是真理。自古有所谓“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我们愿意接受全社会、接受媒体的监督。

34、【城镇化】

城镇化也不能靠摊大饼,还是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还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改造一千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这既是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也是降低城镇化的门槛。

盘点中央高层妙语:

1、筑“中国梦”:每个国人享有出彩机会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013年3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再次谈及“中国梦”。

自去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向全中国民众发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宣言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已先后多次阐述“中国梦”战略。

——2012年11月29日,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微博)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宣示,并庄严承诺。

——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作系统阐述,并9次提及“中国梦”。

——2013年3月19日,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指出,和平路径实现“中国梦”。

——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提出,“中国梦”同时造福世界。

——2013年3月26日,访问非洲时在坦桑尼亚演讲强调,共同缔造繁荣世界梦。

多次在国内外不同场合阐述“中国梦”,完整反映出习近平与新一届中央高层集体的战略目标和治国理念,受到海内外高度关注,被视为中共治国理政的新指导思想。

言为心声。所言为所思的外在呈现,彰显个人情怀。某种意义上讲,元首情怀则同为国家情怀。“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一句有情怀、有温度的话语,往往会凝聚极大正能量。有分析称,要实现“中国梦”,发展是核心,民生是基础,生态须改善,改革是动力,政府要转型;检验“中国梦”实现的唯一标准,是要看每个中国人能否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深化改革:绝非一时起兴之论 “治大国如烹小鲜” ——3月19日,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回答巴西记者“领导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感受是什么”时称: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

“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

——3月1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整场记者会上,李克强一系列人情味浓厚的朴实言语,表露了其带领新一届政府戮力改革的实干决心,也展现其独特的个人风格。

“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

——3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致辞时向外界传递出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的信号。

十八大以来,全国都在热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改革”。上任之初,习近平就以“行万里路,克千般难”的无畏精神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智慧果敢,在言与行两个方面,全面诠释了他的改革开放观。

履新伊始,中国新一届班子也向外界传递更坚定的改革信号。有分析称,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中国也迎来了加快转型迈向可持续繁荣发展的重要机遇。中国亟待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如何通过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等领域改革,实现绿色增长;一是如何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的公共服务投入,缩小城乡差距。

3、经济民生:积极信号显“民本情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4月9日,习近平在海南三亚考察期间强调,要把中央制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贯彻落实好,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 “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3月17日,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不避敏感,集中回答了改革、反腐、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等备受中外媒体关切的热点话题。

“要用开放促进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3月27日至29日,李克强来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苏、上海,开始就任后的首次调研考察。在期间的两场座谈会上,李克强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是,要实现“新四化”,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是进一步用开放促进新一轮的改革。

“把握宏观政策需‘站稳脚跟’”

——4月12日,李克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看法和建议。

“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 ——4月6日至9日,张高丽赴山西、新疆调研,他指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科学布局、分类指导,向市场放权反对官僚主义。

作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怎样的施政目标和新气象来开好局、起好步,不但是政府的职责,更是民众的期盼。从习近平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到李克强的“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两位领导人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共同阐述了同一个要义,即“以民为本”将是新一届班子的执政理念和努力方向。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体现了对历史和人民的无限深情和巨大承担。”有多位专家指出,习近平阐述的“小康”和李克强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是可以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一月以来的表现,为全国人民增添了信心。

4、反腐改作风:以身作则非空谈

“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

——3月17日,李克强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指出,为政清廉应该先从自己做起,己正,才能正人,这是古训,也是真理。

“简政放权是反腐倡廉的良药。” ——3月26日,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举行。李克强的一句“简政放权是反腐倡廉的良药。”点明了多年来腐败多发、易发的症结所在。

“要遵守章程、认真履责,坚持真理、勇于直言,拒绝冷漠和懈怠;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深入实际、实事求是,力求客观公正,拒绝浮躁和脱离国情的极端主张;要遵纪守法、克己奉公,厉行节约、勤俭办事,拒绝奢靡和一切利用权力或影响谋取私利的行为。”

——3月12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强调“三要三拒绝”。

“凡是到党校学习的领导干部都是普通学员,所有学员都没有等级、没有特权,更不能拉关系、搞小圈子。”

——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3月28日在中央党校弘扬良好学风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拿出管用有效的措施,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改作风,切实解决‘只说不做、虚晃一枪’的问题。”

——刘云山3月28日下午至29日在天津调研时强调,抓落实需要好的作风。

中共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举国上下掀起了转变工作作风的热潮,各地各级纷纷行动起来,出办法、定方案,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受到人民群众好评。然而有人也担心,改进作风会不会只是“一阵风”过而无痕。

有分析认为,在改作风热潮中,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关键的少数”应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只有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改作风,充分发挥“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动一级干”的表率作用,方能形成群情振奋、上下齐动的大气场,产生争先恐后促跨越的“场效应”。

根治“作风病”绝非一日一时之功。中央新领导层自去年起“大刀阔斧”转变工作作风,亦从对出国、用车、招待等“三公”经费支出进行严格规定等方面回应社会关切。有分析称,新领导班子近期就“改作风”密集发声,在许多方面的细化和具体相应规定,让变通的空间减少,说明政府更加有智慧和胆识,也更加有自信。

5、大国外交:多场合传递“中国声音”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3月23日,习近平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谈到国家发展道路问题时,他说出了“鞋子理论”。

“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始终是非洲全天候的好朋友、好伙伴。” ——3月29日,习近平在刚果共和国议会发表题为《共同谱写中非人民友谊新篇章》的重要演讲。

“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

——4月7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开幕式指出,“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更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

“在半岛和本地区挑事生事,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月13日,李克强在与到访的美国国务卿克里会见时,就当前朝鲜半岛局势公开表态。

在履新的一个月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谈及外交主张,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展现自信。

从俄罗斯、非洲再到海南博鳌,习近平在国际舞台上的平实直白发言,再到李克强就当前朝鲜半岛局势公开表态,让中国坚守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愈发清晰,有分析称,中国外交积极争取做到权衡兼顾的意图也越来越明显。

而无论是习近平的“鞋子论”,还是李克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表态,都反映了新一届领导人的自信,也反映了经过几十年的摸索,中国领导者逐渐找到适合国情的路子。有专家称,一个政治家的具体政绩可能随着时间流逝逐渐被人淡忘,然而他一句蕴含哲理的话可能一直为后人记起。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平实直白的用词,塑造了鲜明的形象,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称,这有助于中国传达坚守和平发展的立场

第二篇:201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模拟试卷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4.作答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二、给定资料

1.先有“山寨世博中国馆”,后有“山寨悉尼歌剧院”——J省F县的两大“山寨”标志性建筑物,这两天成了舆论议论的焦点。公众批评当地政府“山寨成瘾”、“乱花老百姓的钱”、“热衷面子工程”。而F县县政府发言人则回应,“兴建„中华情‟和„天鹅港湾‟都有提升地方影响力的考虑,这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致富”。

其实,“山寨”的建筑并不一定都不好。深圳和长沙的“世界之窗”都是浓缩的“山寨版”世界建筑,都受到了热捧,因此,对待“山寨版”的建筑,应该看它是否能够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不是一概加以排斥。

但是,对于F县的“山寨建筑”来说,民众说这是“典型的形象工程”,而官方说这是“重点民生工程”;民众说“有钱该花在刀刃上”,官方说“这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致富”,“对外界的批评实在想不明白”。因此,饱受质疑的F县“山寨建筑”成不了“城市名片”。

F县的“山寨建筑”,走入公众视野,引发的更多是责难,而非赞赏。我们不难发现,在每一个饱受质疑的现象背后总有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标榜的理由又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山寨悉尼歌剧院”是一个占地约200平方米,上下两层,集餐饮、休闲、健身于一体的饭店,总建筑面积420平方米,很难想象这可以与群众致富挂上钩。山寨建筑是增加了就业,还是带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在一个经济欠发达,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的县市,花5000万元修一个“山寨”的标志性建筑,让人感觉是一种“不择手段”的出名,难免遭到人们的反感与排斥。

没有文化创意的“山寨建筑”,只是一个单调的“赝品”,难以成为一个地方不断进步的真正动力。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其实就是一张“城市名片”,应该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尽显城市的精神风貌,并且给人以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力量。它的内涵和影响力不是一两个“山寨建筑”就能体现出来的。如果F县真想提高知名度,提升影响力,就必须发掘地方文化内涵和打造当地的软环境,必须在自身最具代表性的方面上下功夫。如果在F县的革命老区、商品粮基地、建筑之乡等方面好好做文章,不比搞哗众取宠的“花架子”山寨工程好上千倍?

“山寨建筑”模仿得了那些名胜的外形,却“山寨”不出它们的精神底蕴和文化气质。这必然使得其吸引力和趣味性大打折扣。缺乏历史韵味的“山寨建筑”,生命力也注定“早衰”。因此,提升一座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光靠花巨资“山寨”几个建筑,是行不通的。改善民生,比什么标志性建筑都重要,钱应该用在刀刃上。不要让哗众取宠的“山寨建筑”影响了“无辜”的城市。

2.2011年7月25日,G省A区文明办邀请当地传统文化推广促进会会长W教授,从修身、齐家、治国等方面。对该区部分群众进行了一场传统文化知识培训。W教授深入浅出的讲授,赢得了听讲人员的热烈掌声。

7月27日,A区文明办对A区爱心艺术团的60多名团员,进行了以“身心和谐、家庭谐、社会和谐”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观看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参加培训的人员结合自身生活经历,畅谈了自己的观看感受。一名60岁的爱心艺术团成员在看完影片后,回想起已故母亲对自己所说的一切,仍感愧疚万分,表示将在以后的日子里,“事诸父、如事父”,做一名孝老爱亲的好市民。

7月28日,A区妇联组织全区各乡镇街道妇女干部,对各乡镇街道干部进行了“和谐家庭”创建培训,观看了传统文化教育光盘《圣贤教育改变命运》,为提高全区妇女思想道德素质起到了推动作用。

据了解,A区文明办将通过市民文明学校总校、分校、各教学点,牵头在全区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驻区各企事业单位中扎实开展市民道德教育培训工作,推动全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再上新台阶。

3.S省教育厅2010年12月31口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近几年来,S省中小学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的中小学在课程实施中没有认真开设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有的地方和学校在开展相关专题教育活动特别是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S省教育厅表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是全省统一规划建设的课程科目,精选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经典篇章,是中小学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各地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按照省定课程设置和教学指导意见规范组织实施。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以颂扬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要广泛征求意见,慎重选择学习诵读内容。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S省教育厅要求各市教育局要将此文件精神迅速通知到所属中小学校,并立即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立即予以制止和纠正。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了好多年,但何谓“精华”?何谓“糟粕”?从事教育工作的何女士本身爱好诵读经典,每个暑假也会带着孩子去参加经典诵读班.,何女士说,早上看了报纸后,她翻阅了《三字经》和《弟子规》,不知道这里面哪句才算“糟粕”。“要去其„糟粕‟,应该先把„糟粕‟圈出来,让大家知道哪里是„糟粕‟。”

S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多年来致力于推广“经典诵读”活动的Y教授告诉记者,现在不仅S省,全国中小学都在推行,国学经典诵读是很有意义的事。随着经济文化的崛起,出现这种现象是必然的。Y教授指出,在全球化视野下必须问“我是谁”,“我是谁”正是一种民族性,就体现在文化传统,也就是古圣先贤留下的经典中。“但有时候精华和糟粕是密不可分的。”Y教授说,要充分相信老师的辨别力,能够用恰当的方式去引导,他接触过一些中小学老师,对国学都有着清晰的理解。

对于S省的做法,一位天津网友表示赞成。他认为,《三字经》、《弟子规》他都读过,虽说是道德上的东西,教你怎么“做人”,但里面的价值观相对扭曲,里面没有多少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果还拿传统文化当大棒的话很明显已过时了,但要禁止的话还不至于,应该把国外的中小学读物和所谓传统文化的精华全摊开让孩子们自己挑选。

一位深圳网友也投了赞成票。他认为,传统文化孔孟之道的儒家文化大部分都是糟粕,愚民思想,完全和社会脱节,书本上的知识根本解释不了现在的社会现象,于是就用传统文化去解释,这样培养出来的下—代就是社会进步的阻力。

但是同时也有网友表示,既是诵读经典,就应全文通读,而不应任由孩子断章取义。

这名网友说,他身边一个父母离异家庭的5岁小孩熟读四书五经,这个小孩对“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这样解释的:“妈妈,爸爸不要我们了‟,是不是因为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网友说,单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一句话,称不上是多大的糟粕,或许它是孔子对家务事的一句牢骚话,离开了原有语境,却被一个五岁的小孩理解成那样。

网友董女士也表示,她的孩子是从幼儿园就开始报经典涌读班,《三字经》、《弟子规》张口就来。“有些东西他现在不明白不要紧,长大了有了一定的阅历回头再读时,白会有甄别。”董女士说。

一名校长指出,关于甄别哪些内容适合孩子可以考虑征求专家的意见。该校长说:“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不值得提倡,经典就是认可度更高一些.,从历史发展来看,大家都很认可的,像四书五经,更能够经得起历史推敲。”该校长表示,经典诵读还必须和现实结合起来,因为现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科技发展肯定比古代发达。因此经典如何结合实际非常重要。另外就是经典诵读要适合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同时又不能仅仅是为了背诵,要促进孩子的心智发展,使小学生一定程度上能够联系到现实生活。“有的东西要以背诵为形式,背涌多了,有了积淀,随着学习能力的提高,自己会解读。当遇到事情之后,能够更理性地结合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来理解经典,而不要盲目。”

4.“鸭梨山大”、“神马”、“浮云”,一幅幅满是网络用语的广告出现在J市的公交站台上,不由让一些学生家长担心,这些网络用语可能会误导孩子。

李女士家住J市长安区,她向记者介绍说,最近孩子作文中,经常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词语——“鸭梨山大”、“小盆友”,她便询问正读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是不是写错了?孩子则告诉李女士,每天上学乘坐公交车,公交站台广告中就有“鸭梨山大”一词,意思是“压力很大”。而“小盆友”一词,孩子是从一幅童装广告中学到的。“这些词跟„神马‟、„浮云‟一样,都是网络用语。”孩子对她说,“妈妈,你不上网,都OUT(过时)啦!”

2011年6月6日,记者在中山路等路段走访时,看到不少公交站台悬挂着某品牌冰红茶的广告牌。上面印着,“不要以为鸭梨山大神马的,我就抗不住了,过上一个韩剧零食懒洋洋的周末,多大de鸭梨都是浮云。”短短的几行字里,就出现了“鸭梨山大”、“神马”、“de”、“浮云”等网络语言。

记者采访了几名乘公交车上学的孩子和家长。有的小学生说:“我早就注意到那块广告牌了,一直不明白„鸭梨山大‟是什么意思。”一些小学生说:“我知道在网络上„神马‟是„什么‟的意思,„木有‟是„没有‟的意思。于是在一次作文中,将„有没有‟写成„有木有‟,结果老师画了圈,说我在写错别字。”

在走访中,一名家长表示,户外广告、电视广告的视觉冲击力很大,孩子会不由自主地受影响,最好能够规范一下,别用网络语言做广告词.“这些网络用语当广告词,吸引大众眼球,这无可厚非,但出现在公交站台上显得不大合适,这可能误导一些正在学习的孩子。”李女士说。

J市第二中学语文老师王某,曾多次担任高考阅卷组组长,他介绍,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同学们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这两年尤为突出,像有的学生故意把“同学”写成“童鞋”、“悲剧”写成“杯具”等。

“网络语言的盛行,与其具备幽默、活泼、新奇等特征有关,但极不稳定,往往是流行一段时间便被弃用。而语文又是最讲究规范的一门学科,在中高考阅卷时,评卷老师对网络语言一般持排斥态度。”王某说,“在此提醒同学们,中高考作文时,最好不要用网络语言。如果想用,也必须谨慎。网络语言的使用,必须有合适的语境,才能够体现出这个词准确表达的意思。其他情况,则极易被认为不符合语言规范,被当成错字、错词来看待。”

5.刚出版的《新华字典》里收录了大量网络“潮语”,却将一些常用词弃用,引起众多争议。2011年7月24日上午,女作家池莉在香港书展做了一场关于语言的讲座,话题涉及对当下网络潮语、广告词对汉语糟蹋的看法。对于刚出版的《新华字典》里收进很多“潮语”(新潮语)的做法,她表示不认可,“这么急躁地将还未进行足够时间检验锤炼的语言收进去,是很不应该的。”

2011年7月10日,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的《新华字典》开始“变脸”,而且变得很新潮。在最新的第11版《新华字典》中,许多热门网络词汇“房奴”、“晒工资”、“秀场”、“学历门”等都收入其中。同时,这本《新华字典》还增加了近三分之一的容量,其修订幅度之大为历年罕见。这一变化引起了许多读者的热议一一《新华字典》该不该为博人眼球而追求“时髦”?该不该增加大量的网络词汇?

已有58年历史的《新华字典》推出的最新版共收单字1.3万多个,以字统词,收带注释的词语3300多个,在上一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近三分之一的容量,这也充分说明新版《新华字典》与时俱进。但记者在翻看新版《新华字典》后发现,并不是所有最时髦的词汇、最新鲜的网络语言都能进入这本字典。如“神马”(什么)、“童鞋”(同学)等。

一名中学老师表示:一些在网络上广泛使用,但确有语法错误并有别字之嫌的词汇没能进入新版《新华字典》,这是很正确的。因为这不是规范的用词。词汇应该保持与时俱进,但也不是没有规则可言。比如对“雉”字的解释,1971年版“雉”的解释是“野鸡”,其后又说“肉可以吃,羽毛可以做装饰品”,到2008年版,删去了后一句话。按“潮语”特点,“给力”应入选《新华字典》。不过,目前国家一些主流媒介都在使用的“给力”等新词,这次却被《新华字典》放弃了,有些着实令人不解。

《新华字典》在诞生半个多世纪的过程中,一直甄别流行词汇中的精华与糟粕,确实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如在第11版《新华字典》中把部分使用频率较低的词汇,妇“马达”、“相声”、“摩托”、“煤油”、“秘书”、“合作社”等都剔除了出去,这未必就是正确的做法。

7月27日,记者专门请教了著名学者辽宁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M教授,他说:“对于生活中出现的,听起来很新鲜的词汇,有的有价值,有的没有价值。而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了,有价值的词汇就应该承认。任何一个时代都会产生新的词汇,我认为,凡进入了语言的使用当中,字典就应给予收录。有些骂人的话,如在明清小说中出现过的,这些词汇虽然没有正面意义,但如果字典中不收录,以后上哪儿去找?”

《新华字典》不能割断与历史的联系,但也不能放弃新词的收录,对此,M教授说:“词汇,应该是大家都懂的,大众广泛使用能起到交流作用的,这样的词汇《新华字典》收录进去总是可以的。那些小众的,只有小圈子里的人才明白的词汇,可以少收或不收。总之,要以公众的使用率为标准。”M教授呼吁:“不在于字典收了什么词汇,而在于媒体正在不加控制地大量使用网络词汇,这是不应该的。报纸,不能什么网络语言都往上用。我认为,媒体在使用网络语言时一定要慎重。”

6.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011年5月9日在吉林调研时强调,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让人民大众共建共享是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根本立场。一定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进群众感情,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推动城乡基层文化有一个更大发展,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他指出,文化发展应当是城乡共同推进、协调发展的过程,文化繁荣应当是全面进步、普遍提高的过程。文化建设的根基在基层,基层文化得不到加强,就谈不上文化的整体进步,更谈不上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些年,中央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仍在基层,必须把基层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服务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工作的基点和归宿。要加强统筹规划,把更多的资源投向基层,把更多的项目放在基层,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要创新基层文化发展模式,拓展基层文化服务渠道,把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基层文化建设、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群众文化活动;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以普通大众为对象的创作导向,降低文化消费门槛,多生产群众买得起、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提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建立强有力的帮扶机制,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开展城乡共建、区域共建,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扶贫、对口支援,不断开创城乡基层文化建设新局面。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1”中讲到“F县的„山寨建筑‟,走入公众视野,引发的更多是责难,而非赞赏。”请结合材料,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10分)

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200字。

2.“给定资料3”中介绍了S省对待传统文化学习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S省采取这个做法的主要原因。(10分)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二)、“给定资料2、3”中讲述了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加强对传统文化学习的一些举措。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加强公民德育建设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20分)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三)、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个以加强语言规范性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广大青少年语言文化教育的一个规范。手册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语言之美”、“加强青少年语言规范的重要性”、“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青少年语言规范性”。请参考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20分)

要求:

1.切合主题;

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

3.不超过400字。

(四)、参考给定材料,以“文化强国”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

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参考答案】

F县斥巨资建造“山寨世博中国馆”和“山寨悉尼歌剧院”引发的更多是责难而非赞赏是很正常的现象。建造山寨建筑是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提高知名度。但是在F县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没有良好经济基础的县市,建设这种近乎奢华的休闲娱乐场所显然不符合当地的客观实际,反映了官员不正确的政绩观。F县发展经济应该依托自身优势进行发展,如在革命老区、商品粮基地、建筑之乡等方面好好做文章,将更适合自身发展的需求。

2.【参考答案】

“给定资料3”中提到,S省教育厅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要加以选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待《三字经》等经典文学,要选择性学习。S省这种做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传统文化中所涉及的一些道德文化理念已经与当今社会脱节,不符合当前实际:二是中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有限,学校不加选择直接要求学生诵读,学生在理解上会产生偏差,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参考答案】

传统经典文化中有着诸多的道德理念,诸如“守孝悌”等都是对当前公民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G省请专家学者将传统文化的要义带入到人民群众中去,用平实的语言宣传传统美德,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S省强调对中小学生进行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时要加以甄别,选择与时俱进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两省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一是在加强公民德育建设的工作中我们可以选择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走入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二是德育建设要从娃娃抓起,培养孩子们的道德感;三是在运用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与时俱进,选择适合当今时代的部分。

(三)、【参考答案】

(一)语言之美

从仓颉造字的远古到汉字简化的今天,汉字的每个发展过程都是一次完美的飞跃。汉字书法艺术展现着汉字本身的美感;在古诗词、散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辞藻跳跃间的韵律美。

(二)加强青少年语言规范的重要性

青少年处在语言规范性学习的重要时期,若不能对汉语言的规范进行充分的理解,会影响其将来对规范性语言的掌握。同时,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对事物的辨别力还不是很强,喜欢追求潮流,所以在网络语言迅速发展的今天,要注意加以引导。

(三)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

网络语言本身具有潮流性等特点,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不规范性。它的使用必须有合适的语境,其他情况,则极易被认为不符合语言规范,被当成错字、错词来看待。

(四)如何加强青少年语言规范性

一方面,青少年要加强在校语文课程的学习,掌握汉语言音义形及语法的规范性。另一方面,学校、老师以及家长要对广大青少年加强规范性教育和引导监督,增强青少年的语言规范性意识。

(四)、【参考例文】

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以规范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

“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是《荀子·修身》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若通过品德修养达到自强,则名声可与古代圣贤尧、禹齐名。这对一个国家也是一样,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文化与之适应。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国家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所在。现时代,文化和经济、政治越来越相互交融,文化力日益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文化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变得举足轻重。

当前我国文化发展有几个特点:一是网络文化发展迅速,网络语言也是日新月异;二是山寨文化发展很快;三是各地区开始重视传统文化。这些特点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发光发热的同时也隐藏着种种问题。我们要合理的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才能保证文化发展的方向,保证文化合理健康发展。

首先,对于当前发展迅速的网络文化,我们要在大力发展的同时也要加以引导。网络作为新媒介,为文化的发展打造了很好的平台,以网络为依托,网络新词也是发展迅猛。我们一方面要鼓励网络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对网络上出现的三俗现象加以抵制。对于网络词语的使用,我们要加以引导,保障在网络新词发展的同时不影响汉语言的语言规范性。

其次,山寨文化近几年来在我国迅猛发展,从最初的山寨电子产品到现在某些地区开始山寨一些建筑特色,发展的势头非常迅猛。不过对于这种建设山寨建筑的行为,地方要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山寨虽然可以造成一定的影响,扩大地方名气,但是也是劳民伤财,依托自身优势发展出自身特色的风景,才是更好的发展选择。

第三篇:201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适用于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二、给定资料

1.下面是某网站最近发表的谈关于公共文化教育的文字:

当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许多城市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城市生命线似乎脆弱得不堪一击。一场不太大的雨雪就能让城市半瘫痪;居民的家也不再是安全的港湾,劣质建材散发着致癌的毒气,劣质缆线成为埋在家里的地雷,泄露的燃气就像身边的火药库,噪音公害仿佛幽灵般游荡的杀手:热岛效应闷得我们大汗淋漓,沙尘暴刮得我们泪眼迷离:逢雨必涝正成为中国火城市的通病;一向被视为“最安全交通工具”的电梯也频出事端,社会上甚至将其作为“凶器”的代名词……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风险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城市灾变几如脱缰之马。

对大自然的愤怒我们应该心存敬畏,但对这些人为的城市灾难,我们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灾难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降临到我们自己头上。

安全感是生活质量的刻度,是人们心理需要中的第一需要,是人格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成分。一旦这最重要的东西缺失了,人们还能放心地去哪里?还能放心地乘坐什么出行?还能放心地吃什么?尤其是城市突发性危机事件,凸显了当今社会缺乏综合应急系统的软肋。

在诸多涉及公众生命的问题中,首要问题之一是公共应急资源需要整合。一方面不少部门总在强调自己的救援力量如何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分明有庞大而名目繁多的救援队伍,地震救援、城市消防、交通救援、工程抢险、城市危险晶救援等等,这些队伍都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可问题在于这些救援力量往往仅是行业自己的,在条块分割的情况下,力量相当分散,很难形成合力。一些有识之士一直呼唤构建一个城市三灾应急系统,公众则需要培养必要的危机意识,要“伤后知痛”。现在很多事故灾害都直接波及城市中无辜舶公众。在不少情况下,传统观念已经无法适随现代城市的灾难与危机。

因此,对相关公共文化教育的呼唤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井喷、火灾、爆炸、踩踏事故、地铁追尾、游船翻沉、文物烧毁等,被媒体通天热炒,显示出一种防灾预警意识的觉醒。但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文化自律性、生命文化、安全技能观等方面。有学者认为:西方人对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往往表现出一种自觉性及自律性,强调保障安全是人的权利:中国人从古至今则更多地强调用典范的影响力来影响行为,此种方式很难完全适宜于现代城市化的生活状态。西方人“生命第一”的文化原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人却过多地宣传“国家财产第一原则”,这与“应急避险权”所主张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似乎相悖。美国在1985年就组建了社区救灾反应队,美国国家防火协会经常组织北美统一的火灾“大逃亡”训练活动;中国人在相当一个时期内还只停留在对安全警钟的认知环节,暴露出在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产品上存在的诸多小足。这一切,都告诫我们必须系统地、更加完善地开展公共文化教育。

2.如果地铁站台或者行驶中的地铁列车失火了,大量乘客如何有效疏散?如果12级台风登陆上海,那些高层建筑上的玻璃幕墙顶得住吗?……这一个个“如果”,都足上海某大学防灾救灾研究所的一个个科研课题。

上海某报记者报道;最近在全市开展的“我为城市安全献一计”活动,引起了研究所专家们的密切关注。一方面,他们为市民居安思危意识的增强和诸多防灾好点子欣喜;另一方面,专家们很想提醒:“防灾不能只考虑技术手段——给城市打造‘金刚罩’,更得在‘人防’上多下工夫,而恰恰在这方面,我们大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城市公共交通若都能配备全程监控,运行的安全系数就更高了”:“上海越江隧道已经有10多条,针对可能遭遇淹水事故的危险,不妨装上安全阀门,需要时可用来挡水”;“预防高楼玻璃幕墙掉落,应该对建筑做整体风洞试验”……这些意在为城市套上一个水火不侵“金刚罩”的设想,很有道理,提出这些建议的专家中不乏院士。

“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一座城市不可能为了防范一些小概率的灾害事故,不计代价地增添防灾设施。”该研究所专门研究城市地下建筑安全与灾害应对的H博士,对地铁渗水和隧道渗水实地考察过多次。他对于一些学者提出为越江隧道增设“挡水阀门”的建议,并不完全认同。他说,“据我了解,国内有个别隧道安装过这样的阀门,但可以想象,常年用不上;后来有一次搞演习时决定用一下,却发现阀门由于年久失修,机械失灵,根本没法动。”

H博士想用这个案例说明两个道理:第一,为了小概率事故而砸重金设防,心理安慰作用远远大于实际作用,要不要这么做,应全面考量;第二,如果装备上了,则怎样保养维护,工作人员能不能熟练操作,都是必须重视的“人防”环节,否则,当有朝一日预想中的特大灾害真的发生,“金刚罩”极有可能派不上用场。

“防灾设施,从理论上说总是不足的,因为它们应对的往往是适当程度的、发生概率较高的灾害事故。”研究火灾防范的C研究员力挺M博士的观点。这位研究员对轨道交通实地考察过多次,他关注的焦点是地铁站和车厢里的消防设施。他注意到,站台和车厢里的屏幕会经常播放视频,告诉市民一旦发生火灾险情如何紧急疏散,强调必须做到的一些要领。

当被问道“地铁里有没有专门的消防逃生通道”的问题时,C研究员回答:上海地铁的逃生通道,其实就是我们平时上上下下的那些楼梯,并没有其他特殊通道。他说:一旦有险情发生,要减少人员伤亡,最关键的是工作人员能否在最短时间内有序地疏散人群,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演练;我们现在似乎更看重灭火器数量够不够、是不是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但险情出现时现场肯定乱,工作人员能不能及时顺利地拿到灭火器?会不会熟练使用?这些都是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或许有乘客就在灭火器旁边,但又有几个人会用?

“老实说,怎么用灭火器,我还真不知道。”说这话的,是另一位年轻的研究员Y博士。防灾专家也不会用灭火器?她坦率承认,并随即以此为例指出了城市公众教育的许多薄弱环节。

“无论社区里的大爷大妈,还是写字楼里的白领,防灾知识都是从小册子、展板、讲座或者网络上看来的。且不说所知有限,即使认为不少人一无所知,也并不为过。而且就算有人并非一无所知,也未必有用,因为没有转化为能力。”Y博士说,汶川大地震、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后,很多单位都搞过安全演练,可很大程度上是“演戏”。大楼里有消防箱,但如何打开?消防箱里有灭火器,但如何操作?应急避难场所在哪里,怎样利用?这些关键的内容,演练过吗?再说,演练一次肯定不行,就算学到点东西,很快便会淡忘,必须定期训练。日本人应付地震有~套,那是在定期、再三的演练中练出来的。

在这些专家看来,“人防”的漏洞和缺陷,远比“技防”不足更可怕。

专门研究风灾防控的Y博士曾多次去浦东陆家嘴,这一地区有几十栋玻璃幕墙大楼,且不止一次发生过玻璃掉落事故。这些玻璃幕墙建筑能不能抵抗12级以上大风,这正是她的科研课题。她告诉记者,大风常被认为是玻璃幕墙掉落的“元凶”,但实际上,在建筑工人安装玻璃时可能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在安装时,把螺丝拧得过松固然不行,但过紧也会使玻璃幕墙受力失衡,从而出现细小的裂缝。”她说,如果把大楼玻璃幕墙的掉落视作对城市安全的一种威胁,那么减少威胁的关键同样在“人防”。如果在定期清洗幕墙表面的同时,增加一道“体检”关,绝大多数玻璃掉落事故就可以避免。

3.2010年,S市一公寓大楼失火,造成一百多人死伤。这起特别重大的火灾事故,凸显了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

“脆弱性”是吉尔伯特•怀特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概念,之后被广泛应用于灾害学、生态学、金融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许多方面,大大拓展了“脆弱性”的内涵。

现代城市不仅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且是人口、财富和各项社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方,但同时也是各类风险和突发事件最密集的地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社会影响很恶劣。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可以理解为城市生活运行中受到外部致灾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和敏感性,它涉及外部致灾因素影响的程度,涉及相关防范系统对致灾因素的抵抗为以及对这种系统抗逆力的某种衡量。

调查报告显示,S市特别重大火灾较典型地反映了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问题。此次火灾,是大楼维修时由无证的电焊工违章作业所产生的火花,引燃了不能阻燃的“安全网”,然后蔓延到大楼上易燃的装修材料,从而酿成大祸。该大楼维修工程存在层层分包和转包等违法违规问题,加上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规范化监督,致使维修施工过程中存在管理松懈、秩序混乱及安全措施不到位等情况,结果超出了建筑工程系统脆弱性的承受度,由量变转变成质变。脆弱性演变成严重的危机,最终导致此次惨剧。

这次火灾,尽管S市启用了现代化的警用直升飞机用于紧急救援,但在如此严重的高楼火灾面前,无法有效发挥高空消防灭火和救援的功能。同时,部分常规的消防云梯及消防设施难以满足高层建筑灭火的需要,影响了救援的速度和效率。

“自救优于互救,互救优于公救”,早已是降低灾害损失的经验之谈。但部分市民依然习惯于等待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救援,而这类救援往往因为需要一定时间,不够及时,而影响救援效果。S市火灾的确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市民自救、应急疏散能力的明显不足,部分居民耽误了宝贵的逃生时间。事后发现,连居住在二楼的有些居民都没有及时撤离,而窒息在家中浴室里,令人痛惜。

S市火灾发生前,政府主管部门对建筑工程监督不到位,民众的力量又没有被动员,致使工程的建设监督事实上处于真空状态,为火灾发生埋下隐患。在火灾发生后,由于市民市场保险意识不强,火灾给市民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部分由政府买单,而社会主体、市场主体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加重了政府的负担。

在现代城市工程建设规划设计中,由于片面追求建设速度或追求经济效益,对工程未来可能存在的意外事故考虑不足,或者相关投入不足,致使工程的安全设施,从规划到设计,都存在严重缺陷或不到位问题。就S市火灾而言,高楼部分消防设施配备缺乏,管理措施不到位;楼与楼间距较小,道路狭窄。这些,导致火灾发生后,因安全通道狭窄,物理空间有限,部分消防救援设备难以到达现场或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严重影响了救援效果。

S市火灾充分说明,如果对于城市运行中可能存在的突发事件预测和准备不足,必将使现代化城市运行中的风险难以及时、快速、准确、有效地得到识别、防范和控制,结果便是重大灾难。

4.T市晚报刊发丫一批“市民来信”,集中反映了城市市民出行中遇到的问题。

市民甲:8月下旬的一天早上,我送朋友去赵家口长途汽车站,发现这里是一个Y字形路段,行驶的车辆由两条机动车道汇聚到一条机动车道上。引人注目的是,两条分支机动车道中的一条上缓缓行驶着大量公交车,一辆接一辆,车队一直排到Y形车道汇流口。刘公铺桥西这一站点设置在两条机动车道之间,我和朋友便是在这一站下的车。这里下车的乘客很多,从公交站牌看,至少有15条不同路线的公交车要在这一站停靠。这就使得上下车的乘客特别多,疏散时间增加,公交车停靠的时间也就相应增加,而之后需要进站的公交车排队进站的时间也被延长。我看到排队等候进站的公交车一直都保持在5辆以上,使得路面拥挤不堪。我从刘公铺桥西站下来后沿着公交站绕了一圈,发现并没有能够穿过马路的人行横道。乘客如果想要安全地走到5米开外对面的公交站,需要返身走几百米去绕行赵家口天桥。这对于在上班时间急着换乘车辆的人来说太费时间,所以我看到绝大部分下车的乘客都径直走到站点与绿化带之间的空隙处,在大量的机动车流之间惊险地穿过马路。这虽然存在着巨人的安全隐患,但与登上天桥再下来相比显得方便快捷许多。

市民乙:前几天上午,我去石化总公司附近的体检中心体检。事先我从公交网上查询得知,经过我家小区附近的16路公交车可以抵达石化总公司。乘16路车顺利抵达目的地并体检之后,我按惯例走到回程方向的石化总公司站点等车。等了约20分钟,来了一辆16路车,却呼啸而过,并没有靠站。我先是误以为司机甩站,后来无意中看了一下站牌,发现这个站点并不停靠16路公交车。这让我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心情也被败坏了。一个朋友说,他经常乘公交车山行。沿江路上的清河站的58路、117路也是“有去无回”的。对这类现象,我百思不得其解:公交公司为啥不让乘客有去有回?

市民丙:随着我市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轨道交通网络不断向外延伸,远离中心城区的住宅区越米越多。但是,轨道交通只解决大流量,不能完全解决住宅小区到达轨道交通车站之问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退回去20年,有没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那当时是怎么解决的?一是走路,二是骑车。现在为什么没人走路了?过去走是冈为经济困难,现在几块钱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问题;有人想走,却发现道路坑坑洼洼或晚上黑灯瞎火,感到特别不安全。为什么现在骑自行车的少了?因为骑车的成本也不低。现在规范的小区里,自行车必须停在车库里,每月要交停车费:你想停在公交车站或者轨道交通站点,也必须交停车费,否则很容易失窃,交了钱也不一定保证不丢。此外还“受气”。现在是汽车社会,不少道路上都没有非机动车道,即使设有非机动车道,也常常被乱停的机动车占用。于是,原本可以自行解决的“最后一公里”被“黑车”填了空。在公交站点,有不少小轿车、摩托车、电动车等“黑车”聚集。白“黑车”引起的交通事故常常让人心有余悸。

5.英国哲学家阿兰•德波顿在四川大地震之后发表文章,介绍并阐发了古代罗马哲学家塞内加关于人类灾难的哲学思考。

公元62年2月5日凌晨,一场强烈的震灾在坎帕尼亚省地底进发,数千名毫无察觉的居民在儿秒钟内丧命。庞培城内大部分建筑在睡梦中的人们头项上坍塌。救援行动囚随后发生的火灾而受阻。幸存者除了身上污黑的衣衫,失去了一切。在整个罗马帝国境内,到处是惊恐、难以置信和愤怒的情绪。这个世界上最强大、技术上最先进的民族,在大自然的脾气面前,怎会如此不堪一击?

这些痛苦与惶惑,引起了塞内加的注意。他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来安慰他的刚刚遭逢灾难的读者,然而,他的安慰却多少显得生硬和阴郁:你们说‘我没想到这一切会发生’难道你们以为,当你知道某件事有可能发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时刻都要想到未可预料的事情。平静,不过是历次混乱之间的间歇。没有什么是绝对可靠的,即便是我们双脚依凭的大地。

塞内加认为,由于未曾预料到的事件对我们的伤害最大,由于我们必须预想到所有事情,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最糟糕的事情有可能要发生。每个人在驾车启程、走下楼梯,或是与朋友话别时,都应意识到各种致命的可能性。塞内加强调:“不应有始料未及之事。我们的思想应先行一步,去面对所有的问题。我们所要考虑的,不应仅是什么事常会发生,而更应是什么事有可能发生。人是什么?人是一件容器。哪怕是最轻微的振动,最小的颠簸,都会让它破碎。人的躯体软弱而易碎。”

在经历了大地震之后,许多人主张应疏散整个地区的民众,并且不要在震区重建房屋。但塞内蒙古自治区加并不认为地球上会有一个地方具有彻底的安全。“谁又能保证,他们所站立的这块或那块土地,就是更好的地基呢?如果我们以为,世界上的某个地方可以幸免于难,保证安全,那我们就错了……大自然还没用这种方式创造过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

有中国学者读了阿兰•德波顿的文章之后这样解读塞内加的思想:没育绝对的安全,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正是一个与灾难相伴以及与灾难抗争的历史,而塞内加的思想看似悲观,却有助于我们培养忧患意识,有助于国人在灾难来临之际保持清醒、从容与淡定,并减轻灾难和流血带来的震惊,进而积极地应对灾难。从这个意义上说,塞内加道出的是与中国古代改革家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相近的思想。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根据“给定资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释。(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2.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在s市特别重大火灾中的具体表现。(10分)

要求:准确、全面、简明。不超过150字。

二、A市F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请根据 “给定资料”,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 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20分)

要求:

(1)内容具体,针对性强:

(2)用语恰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500字。

三、“给定资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府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

(1)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

(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

(3)不超过400字。

四、“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2012年国家公务员副省级申论真题解析

T1.1

技防即通过增设防灾设施等技术手段打造城市防灾“金刚罩“。例如公共交通安全全程监控系统、消防设施、防水设施等;人防即通过城市公共教育的推广增强全民居安思危意识,做好防灾设施的维护,提高全民对防灾设施使用的技巧。在灾难应对中技防是基础,人防是核心,应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原则。

T1.2

此脆弱性在该事件中表现有:一是外部致灾因素影响度高。城市规划存在缺陷,楼间距较小,道路狭窄,高楼消防设施缺乏。二是系统抗灾力弱。政府和民众监督不到位;前期工程管理上存在层层分包转包等违规现象;日常管理松懈、安全措施不到位,维修作业违章;民众缺乏正确救灾观念,自救应急疏散能力不足;民众保险意识缺乏。【149字】

T2 参考提纲:

一、安全文化理念:

1、安全跟个人都关系

2、安全跟社区的关系

3、安全跟社会的关系

二、增强安全意识:

1、树立忧患意识

2、树立危机意识

3、树立责任意识

日常安全须知:

1、生活安全须知

2、生产安全须知

3、公共安全须知

T3

市民出行中存在问题主要有:公交线路及其站点设置不合理,不同路线及其站点重叠严重,易导致拥堵。有些公交路线往返行程不一致。轨道交通车站和居民小区间缺少公共交通方式。行人街道对面换乘因缺少行人通道而严重不便。

鉴于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对我市当前道路情况、运载情况和未来城市规划布局进行科学和详细调查,为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第二,对公交线路及其站点进行布局优化。对公交线路进行优化。一是对某些线路上上下车人数较少的站点进行撤销;二是对完全重叠的公交线路适当合并;三是对一些公交线路的路径重新设置,避开过于拥堵路段。

第三,一些公交线路往返程路径不一致,调研后如可以统一的,则应当将其统一。

第四,在主要的轨道交通站点和居民小区之间路段上开设短途公交专线。

第五,在主要的街道对面换乘站点处建设人行天桥,方便行人到对面公交换乘。

第六,要做好上述工作配套工作,公交站牌设立变更要准确充分,做好宣传、公示工作。

四、“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句子写到:“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一部分。”结合这句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 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 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给定资料;  语言流畅;

 总字数800-1000字。题干分析

写好这篇文章要注意以下几个地方:

 要紧密结合这句话;

 要有角度、立意、思想。文章要突出思想性,这个文章是与单纯以对策为主的文章是有一定区别的。文章可以写对策,但是一定要在又思想基础上写对策。

 不能完全抄材料,要有自己看法。注意不能完全抄材料不等于不能抄,可以抄,但是不能抄太多。

2012年这篇文章和2011国家考试,除了话题外,几乎一模一样。

 都是针对一句话来写作文;

 这句字都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和思想高度;  都要求考生基于材料,高于材料。

比起2011年,2012年文章更加突出考生自身的知识背景,“联系自身经验和感受”是多加一个要求,这个要求是提示考生一定要写出一点点自己的特点。写作提纲

最保险的写作方式是将这句话中是所有要素都纳入文章写作中,这样可以保证不偏题。根据这句话,其中最核心的要素有四个:高明、安全、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当然,如果分析得仔细还可以分析出更多的要素,包括“认为”(表示主观臆断)、“始终”(表示伴随状态)。写的时候可以将这些要素全部整合起来,在整合的基础上突出思想性。

 第一段:结合材料批评我国民众安全意识不足。这一段可以写得简短一点,100来字可以了;

 第二段:抓住“高明”一词作文章。人类认为自己高明背后是傲慢、自大,分析可以以日本核危机等社会热点为例,体现材料中要求的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为了让阅卷者看清楚,举例可以单独成段,但是例子不宜太长。这段可以用“傲慢与偏见”等词句作为主旨句和关键词,体现考生的观点和思想。本段可以写200字左右;  第三段:可以写一些考生熟悉的对策。对策要结合第二段的问题展开,可以以“深刻反思”“有自知之明”等词句作为关键词。对策可大可小,但是最好不要太多,因为这篇文章主要是突出思想,而不是对策,对策不能喧宾夺主。本段可以写100字左右;  第四段:抓住“安全”一词作文章。人类认为安全背后是人类的“无知”。这一段可以在分析基础上写一点对策,对策可以强调学习、谦虚的重要性。这一段可以以“无知”“虚心”“虚怀若谷”“学无止境”“学海无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名言俗语作为主旨句、关键词。200字左右

 第五段:抓住“自然灾害”一词写。可以分析自然灾害特点和应对措施。自然灾害具有不可抗性、突发性、剧烈性、广泛性,适当写一点对策;200字左右

 第六段:抓住“人为灾害”一词写。可以分析人为灾害特点和应对措施。人为灾害具有可控性、可预见性、普遍性,适当写一点对策。200字左右

按照上述提纲来写肯定不会偏题,不过有点面面俱到的味道。考生还可以在其中选择一些小角度来写。比如可以抓住意识对于安全防范的重要性来写,可以将防范意识和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结合起来写,也可以侧重写人为灾害(因为材料更多强调人的因素)。总体上来说,这篇文章在内容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偏题,即结合句子中的几个话题,做到这一点文章应该有15分以上;

第二,不要全部抄材料,50%以上的内容应该自己写的,做到这一点,应该可以到20分以上;

第三,有思想,即要深入背后的问题,做到这一点文章可以到25分以上;

第四,文章有层次,有逻辑,部分与部分紧密结合可以到30左右;

第五,文章能够旁征博引,语言畅达,一气呵成,就可以是30分以上的文章。

第六,最后就是文章要清晰。

参考标题:

《灾难——福兮祸兮》

《敬畏与抗争》

《态度——一个决定性因素》

《内功与外功》

第四篇:公务员考试笔试(面试)背诵材料《申论》《行测》(本站推荐)

公务员考试(面试)常用词汇

诚实 负责 自信 务实 进取 踏实 谦逊 共赢 兼顾 周全 益彰 贯彻 客观 公正 遵循 严肃 妥善 核查 原委 混淆 监管 基调 偏离 健康 挥霍 疏漏 委婉平息 取缔 辟谣 营造 查证 甄别 澄清 重申 摒弃 杜绝 遏制 质询 推诿 恳请 佐证 踏实 契机 欠妥 商榷 贻误 症结 环节 汲取 福祉 秉持 缜密 匮乏 剪影

不抱怨 正能量 公信力 常态化 向心力 归属感 政绩观 公信力 接地气 中国梦 推助力

因势利导 壮士扼腕 理性看待 集思广益 浅尝辄止 舌尖上的 因噎废食 边际道德 舆论引导 人性关怀 排查整改 匡扶人心 怒目相向 其乐融融 不可苛责 积极表现 心生芥蒂 以怨抱怨 政令严明 颐指气使 将心比心 兢兢业业 克己奉公 以正典章 加班加点 年轻莽撞 作风高调 主题会议 表明决心 舒缓情绪 扬长避短 人尽其才 筹备小组 秉公处理 分工到人、明确职责 绝不推诿 化堵为疏 渐臻完善 思虑周全 精心准备 有条不紊 配置模式 来源渠道 整理存档 廉政建设 紧急预案 锐意进取 供需平衡 恰如其分 详尽深入 虚浮表面 夯实基础 轻重缓急 统筹兼顾 循序渐进 推陈出新 不偏不倚 声讨檄(xi)文

集体荣誉感 具备立案条件 拍脑袋决定 以大局为重 利益最大化 对立的心态

注入生机活力 行政道德建设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尽其力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不骄不躁,谦虚礼让,虚心学习,择善而从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之以诚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稳得住心神,经得起考验

公务员考试(面试)常用句型

一,温家宝: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二,邓小平: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三,注意使用规范语言,用自己的真情实意打动考官。四,开门见山,引出下文,不拖沓。五,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六,联系现实谈借鉴

七,对问题理解正确,分析问题透彻,谈思想观点有深度,并有独到的见解或能够自圆其说。

八,进一步完善群众监督、社会评价体制,让民意在工作评比、政绩考核、干部升迁中占有更大的权重,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干部目光向下看、身子向下沉、有劲往下使。

九,明,张居正: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十,这件工作由我来做,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一定不负所托,认真的将工作做好。

十一,胡锦涛:群众利益无小事。十二,周恩来: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十三,活动结束后,经领导同意后将活动的结果向广大群众公布,接受大家的监督。

十四,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十五,习近平:功崇惟志,业广唯勤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十六,在各项工作中,真正的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十七,想民众之所想,急民众之所急。

十八,角色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树立服务意识。十九,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二十,真心实意的为群众做点好事,做点实事,做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使人民群众相信,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为人民谋福利、办实事的政府。

二十一,相信群众会支持配合我的工作顺利开展的。二十二,最后,从这件事中,我认识到了沟通技巧的重要性。二十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二十四,维护领导的权威。

二十五,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政府执政能力的建设。

二十六,单位的工作任务始终是第一位的,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我都会按时、保质、保量地把单位的工作任务完成。二十七,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二十八,海明威: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

二十九,江泽民: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三十,真诚回应社会关切,积极提振政府公信,自觉维护“无形资产”,市政府的责任。

三十一,建立道德评价和自律体制。

三十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一个人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三十三,毛泽东,1944.9.8,《为人民服务》: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么没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只要你说得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三十四,舆论是行动的先导。

三十五,不让政策停留在一纸空文之上。

三十六,用该贯穿工作的方方面面,用心做好人民的公仆。三十七,“有偿社工”是慈善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慈善事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十八,习近平,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讲话: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三十九,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感必速。四十,李克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福利。

四十一,臧克家:为人民当牛做马的,人民会记住它。

四十二,诗:每个人都是单翼的天使,只有相互拥抱着才可以飞翔。四十三,河海不择细流,方能成其深。

四十四,常怀敬畏之心,把钱用在民生的刀刃上。四十四,胡锦涛: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四十五,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第五篇:2011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申论+面试(必备经典资料大汇总)

下载中央高层语录-对公务员考试申论、面试会有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央高层语录-对公务员考试申论、面试会有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