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学测试2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学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计划决策职能
B.组织实施职能
C.指挥运筹职能
D.监督控制职能
2.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需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
A.表达
B.外化
C.内化
D.反馈
3.王军外出时总是怀疑自己家里的门没上锁,常常要反复检查,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抑郁症.
B.恐惧症
C.强迫症
D.焦虑症
4.下列哪些属于学习现象?()A.事故后体会到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B.疲劳时记忆力下降 C.乳儿抓住碰到的东西 D.青春期少年的嗓音变化
5.某同学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需要称为()。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一般内驱力
6.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的演示,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经验直观
7.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贯于把失败归咎于别人的人格障碍属于()。
A.强迫型人格
B.偏执型人格
C.回避型人格
D.冲动型人格
8.以下不属于人格测验的是()。
A.创造力测验
B.兴趣测验
C.成就动机测验
D.态度量表
9.造成学生心理个别差异的原因不包括()。
A。遗传
B.人际关系
C.社会环境
D.学校教育
10.课堂违纪现象严重,学生各行其是,随便插嘴,不动脑筋,故意捣乱,这种课堂气氛属于()。
A.积极的课堂气氛
B.消极的课堂气氛
C.松散的课堂气氛
D.对抗的课堂气氛
11.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
A.130
B.140
C.150
D.160
12.在心理学上,一般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之为()。
A.罗森塔尔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13.古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14.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的是一种良好的()。
A.教师权威
B.师生关系
C.教师能力
D.教师感召力
15.成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说的学习迁移均属于()。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负迁移
D.逆向迁移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自我概念
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2.社会性认知
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3.个别辅导
以个别学生为对象,以学生问题和需要为基础,用尊重、接纳和理解的态度、科学的方法,通过聆听、疏导、咨询、活动等途径,予以适当启发和诱导,使学生能够从有心理问题发展成为心理健康。4.动机
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小学儿童认知活动的发展。小学儿童认知活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发展。
(2)注意从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向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发展。
(3)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并占主导地位。机械识记还占有优势,抽象记忆在逐渐发展。
(4)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2.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3.当学生考试失败后,如何指导他们进行正确归因?
4.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是什么?(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学习的程度;(3)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4)识记者的态度。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教师为什么应全面关心学生? 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1)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是在其他低层次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两方面的含义,由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组成。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
(3)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父母离异使儿童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五、案例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小雪的母亲逢人便夸她的好女儿多么的聪明,在班上学习总是前几名,而且,在书画、歌咏比赛中获得了市里的一二等奖,可谓多才多艺。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她与同学相处不好,同学关系紧张。由于小雪多才多艺,学习又好,再加上家庭比较富有,她时常瞧不起班上其他同学。在学习上,如果有同学向她请教问题,她会随口说:“这问题太简单了。”当看到别人的穿着一般时,她也会说:“这衣服太不好了,买件贵点儿的穿上吧。”她就是这样,给人的感觉仿佛她就是“小公主”。她很傲,有时自己做错事了,也不承认,还多方辩解,甚至有时为了获得荣誉还弄虚作假。
问题:请分析小雪的心理行为,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
小雪的这种心理是典型的“自我中心”行为。自我中心是现在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它阻碍了小学生的正常交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家庭中他们处在中心的地位,就曾有小学生说过,“在家里爸爸听妈妈的,妈妈听爷爷、奶奶的,而爷爷、奶奶听我的;家里我老大!”在家庭中形成的这种自我中心的个性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人服从自己,而且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周围的事物,不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
解决方法:
(1)帮助小学生认清自己身上的不足及其危害性,树立改变自我的信心和决?心。(2)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寻求家长的合作,使小学生摆脱自我中心形成的环境。(3)在家庭中逐步改变小学生的自我中心,采用行为转变方法,如厌恶法、代币法等。(4)结合实际生活,指导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提高其交往能力。
(5)指导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自我认识能力,使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能愉快地接受自己,调整自己,形成健全统一的个性。
(6)培养小学生的集体意识,认识集体规则,培养集体荣誉感,学会在集体中与同伴和睦相处。
2.周慧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三岁时,父亲病故了,她和妈妈与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母亲是银行职员,家里的经济状况良好。周慧自幼失去父亲,母亲及姥姥、姥爷觉得她比其他孩子可怜,所以对她关怀备至,几乎所有的事情都由母亲包办代替,以致到二年级还不会系鞋带、穿衣服、梳头,连吃饭也得妈妈喂。晚上睡觉时,她只有搂着妈妈的脖子方可入睡。家庭过分的溺爱导致其胆小、懦弱。上课时,只要教师走到她跟前,她就显得很紧张,正在写字的手就会打颤,无法书写。要是教师提问她时,她就会脖子和脸都涨得通红,越是急就越说不出话,如果继续追问她就会掉泪,但仍旧一言不发。因此,小伙伴们也都不喜欢和她一起玩了。
问题:请分析这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并阐明你自己的意见。
这个学生是典型的依赖心理的表现,这是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越来越多地摆在家长和教师面前的问题,像周慧这种情况已经难以适应学校的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最大的敌人就是来自父母与长辈的溺爱。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便是这个家的未来和希望,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让孩子受一点儿累,吃一点儿亏,把自己当初没有得到的恨不得在孩子身上全补回来。怕孩子被别人欺负,不让孩子同小朋友交往,上学、放学都有专人接送,他们把孩子完全“囚禁”在自认为很“舒适”的环境里。这样做的后果有两种,一种孩子像周慧一样胆小、恐惧、焦虑和自卑,另一种则是恃宠、骄横、目中无人和自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小奴隶”与“小皇帝”。这两种孩子在与别人交往时不自觉地都带上了自身的特点,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与小伙伴交往,因而大家不欢迎这样的孩子。
针对这种情况,我的意见是:
(1)应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使家长和孩子共同认识到这种依赖心理的危害性,取得家长的支持。
(2)在家庭内改变孩子。家长要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家长要有耐心,因为孩子刚开始学做事时可能会笨手笨脚,甚至磕磕绊绊;家长要放心让孩子去做,不怕麻烦,在旁边给予必要的指导,并双时给予反馈,有进步时要表扬、鼓励,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从而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心理。
(3)在学校创设环境改变孩子。教师要对这样的孩子更多地关心,鼓励其他学生与他们交往,组织各种活动小组让他们参加,对他们的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及时鼓励,使之得以巩固。教师可对他们进行一些交往技巧的指导,如微笑、关心他人等,使他们学会正常的交往。
第二篇:心理学测试房树人
心理学上著名的画图测试
历代心理学权威均认为简单的图画是可以表露人的性格特征及事业、家庭、人际关系的取向等,而“屋、树、人”心理测试恰恰是心理学上最著名的图画测试之一!
测试方法:在一张白纸上按照你心中的想法画出屋、树、人和其他细节构成的一幅画,千万不要着急,不要粗略地画,要给自己充足的时间认真地进行测试。
画好了吗?画好才看答案呀!
分析:
屋、树、人在白纸中的位置
居中:受测者自我意识较强,以自我为中心。
偏左:受测者留恋过去。
偏右:受测者憧憬未来。
偏上:受测者喜欢幻想。
偏下:受测者注重现实,对安全较为关注。
画在角落:受测者可能有病理性疾病。
屋:人们成长的场所,投射内心的安全感,表示渴望归属的地方。房屋形象一般代表作画者的家,或理想之家,也代表身体、精神家园。
画楼房:智商较高。
房子画得像庙宇:两个极端,要不就是人才,要不就是怪异的行为表达。
强调地面:缺乏安全感。
瓦片画得很仔细:追求细节和完美。
画烟囱:向上的直烟暗示受测者需要出气筒;向上的烟代表受测者内心的压力。
树:象征感情,投射人们对环境的体验。
单线条的树或落叶:受测者内心忧郁。
嫩叶:受测者渴望或正在重新开始。
树干涂黑或树根呈鹰爪状:受测者潜在的攻击意识较强。
柳树:男性受测者较女性化;女性受测者则较追求完美。
女性画松树:追求成熟,较男性化。
白桦树:受测者较敏感。
画上树疤:受测者曾受过心理创伤,可以根据树疤在树干上的位置判断受创的大致年纪。
画果实:童心未泯。
人:投射受测者的自我形象和人格完整性。
符号化的人:受测者有掩饰性,说谎的能力较强。
现画脸的人,爱面子,头:头画得越大,受测者的心理年龄越小。一般12岁以后不应该出现大头小身体的样子。
耳朵:孩子不画耳朵可能有逆反心理;画大耳朵的受测者如果画的不是卡通形象,可能比较敏感。
牙齿:受测者有情绪,有言语攻击性。
眼睛:眼睛画得太大的人比较敏感、多疑、偏执;画眼睫毛的人对美过分关注;不画瞳孔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有回避倾向。
手:一般人只画形状,画手指的人太注意细节;手代表对环境的支配,伸得越开支配力越强,但一般在90度以下;画中手放到后面的受测者一般有被动攻击行为,如果是儿童则可能经常掩饰自己的错误行为。
脚:代表人的活动力,分得越开活动力越强;反之则比较拘谨,不善与人交往。
头发:把头发画得竖起来的受测者攻击性较强;如果画的太多,烦恼就太多
衣服:画口袋、纽扣的受测者比较注意细节;如果很注重对称则有强迫症的倾向
病例 张某某
房屋(1)
房顶(2)
在房顶的地方有窗(3)
画墙壁,上面带有门廊“要配一个好的过道”(苦笑了一下)(4)
门廊的柱子(5)
窗户(6)
画二间房的右边窗户(7)
画另一间房的左边窗(8)
二间房的中央窗(9)
屋顶的瓦片(10)
地基(11)
18秒停顿(12)
“再画二棵树”(13)
在房左侧画一棵树,在右侧画一棵树(14)
在门的下面画一个步行道(15)
结束,整个时间五分十三秒。
4.描画以后的提问(见附表)
[询问阶段]
H关于房子
1.这间房子是在城里,还是在郊外?是什么材料构成的?
2.这房间附近,有别的人家吗?
3.你这张画,画的是什么天气?
4.这是你从远处看到的房子呢,还是近处呢?
5.住在这房子里的主人是怎么样的人?
6.家庭气氛是温暖,还是冰冷?
7.看见这房子、使你想起什么?想起谁?
8.你想住在这样的家里吗?
9.你想住在这间屋的哪间房间里?
10.你想跟谁在一起住在这个家里?
11.你自己的家比这个大,还是小?
12.你绘画时,想的是谁的家?
13.你是否画自己的家?
14.(特殊的房子时)你怎么会想到画这样的房子?
15.(不可理解的部分)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16.这张画上还想涂些什么?
17.你是否成功地按自己的设想画?什么部分难画?画得好不好?
T关于树
1.这是什么树(常绿树、落叶树)?
2.这是种在什么地方的树?
3.这是什么季节的树?
4.是孤零零一棵呢?还是森林中的一棵?
5.这画上的天气如何?
6.有风吗?如果有风,会从什么方向吹向什么方向?
7.有太阳吗?如果太阳升起,会从哪儿升起?
8.这棵树的树龄有多少?
9.这是活树,还是枯树?(何时,如何变成枯树的?)
10.是棵坚强挺拔的树?还是弱小的树?
11.与什么性别相似?男?女?
12.这棵树使你想起谁?
13.这棵树使你感到象谁?
14.这是你远处看到的树?近处的树?
15.对这棵树来讲,什么最必要?
16.这棵树比你大呢,比你小?
17.(伤痕)这是什么?怎么会有的?
18.(特殊的树)你怎么会想到这样的树并画成的?
19.(难以理解的部分)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20.还想添点什么?
21、画得成功吗?什么部分难画?画得不好?
P关于人
1.这人大约几岁?
2.结婚了吗?家里有几个人?什么样的人?
3.这个人干什么的?
4.他正在干什么?
5.(他)她正在想什么?感到怎样?
6.身体是否健康?
7.朋友多吗?什么样的朋友?
8.素质如何?优点?缺点?
9.幸福还是不幸?
10.对他(她)来说,什么最重要(必要)?
11.你喜欢这个人吗?
12.你想成为这样的人?
13.你想跟这样的人一起生活?成为朋友吗?
14.在画时,你想画谁?
15.这人像你吗?
16.(特殊的人物时)你怎么会想到画这样的人的?
17.(难理解的部分)这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
18.还想添点什么?
19.画得成功吗?哪个部分难画?画不好?
5.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房树人的集体测验也是有效的。整个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被测者的范围在30--50人,每人发一张测验纸,一支铅笔,一块橡皮,测验的指导语“请你们在A 的方框内画一座房屋,画完以后,在B的方框内画一棵树,在C的方框内画一个人,然后把房、树、人画在E的方框内,下面开始。” 集体测验大致在30分钟以内完成,然后对测验结果进行评定。
房树人的内容分析-房子
房子表示个体出生、成长的家庭,也是指个体对一般家庭、家族关系的想法、感情、态
度。通过对屋顶、窗户、门和地面线等构成部分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个体在家庭中的自我形象,空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家庭亲子关系,安全感,家庭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房顶:显示一种幻想空间,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墙壁:表示一种自我的坚强性,抵抗和防御外界攻击的能力,保护自我的能力。(铁臂铜墙)
门:显示家庭与环境直接的积极的通道,反映出潜意识中的人际交往关系。窗:这象征人的眼睛,象征着美和与人被动接触的方式,内在的防御状态。烟囱:性的适应问题,阉割焦虑,同一性。
各种附加物:与环境关系和象征化意义。
房树人测验结果分析
原则上房树人测验结果需要由经过高度专业训练的心理师来解析,平常人可参照测验分析手册做简单分析。以下是有关的简要分析。
房树人的内容分析-树
树表现的是个体自己几乎无意识感到的自我形象、姿态,表示其内心的平衡状态,由此可显示出个体的精神及性的成熟性;当然树还具有的直接含义是个体与环境的关系,具有生命意义的象征,所以可称为生命树,表现出个体生命成长的历程。
树的类型:象征生活态度,人格倾向。
树干:生命的活力,有关冲动的表达,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人格的完整性。树皮:这意味着个体与外界或他人接触的部分。
树干的伤痕:提示心理创伤的体验和不安。
树枝:表示追求环境的满足,与他人的交际,象征着实现目标的力量、能力,适应性。树冠:象征个体性格方面的内容,也说明一个人是否怀旧。
根:表示个体与现实关系,对自己支配现实能力的一种认识。
地面线:与安全、现实相关的内容。
果实:反映个人内心体验,是感觉有所成就还是别的怎样。
树叶:茂密与否也说明他目前的状况,事业,学业和身体各方方面的情况。
疤痕:代表着个人幼年时期受过的创伤。
其他附加物:从各种象征化的意义上去理解。
房树人的内容分析-人
最明显地反映人的形象,所以画人时,会自发动用心理防御机制。人反映的是自我现实像,心理上的和躯体上的自我,当然还表现着个体的理想像,印证着自我的人格内容。人物性别:提示着性取向的问题。
头部:智力之源泉,自我存在的关键器官,是幻想和对人关系的象征。
面部:表示对外界现实世界的接触、交往。
上肢:个体自我与环境、事物的关系,控制的还是被动的,力量的表达。
躯干:身体自我形象的表达,原始和成熟心理的区别。
下肢:与人格的安定性和性的态度有关。
躯体是否协调,各个部分是否齐全,都是有含义的。
附加物品:从象征化的意义上去分析、理解。
房树人质的分析和解释
一。有关部分方面的分析和解释
显示个体对日常生活的关心和认识,对现实生活事件的关注和相互影响。
1。从图画质的方面看,缺少本质部分与智力有关;强调某个部分与人格有关。
2。在描绘中添加与主题无关的事物,提示内在的欲求和人格的复杂性。
3。对绘画部分的强调,积极的强调和消极的强调。4。描绘部分的顺序和规律不同与心理异常有关。5。部分描绘显示性象征。二。有关比例方面的分析和解释比例方面的失调,显示个体对客观事物观察问题,智力和人格方面的问题1。有关空间的运用。2。部分比例的失调。3。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失调。例如树冠左右比例,树干和树冠的比例等。三。透视方面的分析和解释主要显示个体与环境组织的关系,理解力、情感和生活态度及质量。1。绘画在空间的位置和关系。2。绘画的画面与分析师之间的关系。四。时间方面的分析和解释1。某个画面描绘所需要的时间过长。2。描绘时间延迟提示智力或人格方面问题。3。描绘过程中停顿、中断,情绪问题,阻抗。4。在描绘后问题回答中突然停止,延长回答时间,提示特异性人格。5。描绘过程的连贯性问题。五。描绘线条质量方面的分析1。有关描绘运动的控制。2。用笔的力量,紧张,潜意识的象征化。3。描绘画面的风格。4。描绘的连贯性。六。判断性方面的分析1。依据言语来进行判断。2。积极地进行描绘。3。过分追求画面的统一性。七。对描绘态度的分析1。对描绘热心、不关心、拒绝等。2。对部分画表现愉快或拒绝,内心矛盾、冲突。八。冲动方面的分析1。量的方面:画面大,数量多。2。描绘活动中间的控制和释放。
第三篇:懂心理学打造优秀团队课后测试
懂心理学打造优秀团队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单选题
1.下列关于热力团队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任务特征是短期和艰巨的 B规模通常都很大
C每个成员的动机水平都较弱 D不需要密集管理
正确答案: A
2.下列关于黑盒团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不需要过多的干预和管理 B能够自行调整行动方向和节奏 C能够自行化解内部分歧 D较难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正确答案: D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黑盒—热力团队”的基本角色的是:A推动者 B监督者 C凝聚者 D领导者
正确答案: C
4.“热力—黑盒团队”中,智多星的特征不包括: √ A有创意,经常突发奇想 B希望获得极大的认可
√ CD人缘好
比较激进,与众不同
正确答案: C 判断题
5.“黑盒—热力团队”作为一个理想的完美团队,不需要密集管理,也不需要组织的支持。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第四篇:懂心理学建设企业文化_课前测试
课前测试
说明:课前测试是测试您对课程内容的初期掌握情况,带着问题参与学习,测试结果不计入考试成绩。判断题
1.愿景简洁、明确。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2.愿景具有画面感或能调动起人们熟悉的记忆或体验。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3.形成了愿景指导下的制度。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
第五篇:智慧树知到《职业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含答案
智慧树知到《职业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职业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中职学生非常关注“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职学生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A.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
B.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
C.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
D.形成自我同一性和防止角色混乱
答案:形成自我同一性和防止角色混乱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生阶段论,某儿童已经“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请问该儿童处于哪一发展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形式运算阶段
3、看到两个学生在打架,班长小李立刻上去制止,说:打架是不对的,老师说不能打架。他的道德发展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答案:习俗水平
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掌握守恒是在()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具体运算阶段
5、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根据该理论,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是()。
A.角色混乱
B.自卑感
C.内疚感
D.孤独感
答案:孤独感
第二章
1、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说成努力不够,这种归因属于()
A.内部而稳定的归因
B.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C.外部而稳定的归因
D.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答案: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2、学校为家境清贫的学生提供免费午餐,这主要是为了满足马斯洛所说的下面哪一种需要?()
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生理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答案:生理需要
3、某理论认为,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该理论是()。
A.强化理论
B.归因理论
C.自我效能感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答案:强化理论
4、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A.获得解答
B.获得高分
C.获得表扬
D.获得心灵成长
答案:获得解答,获得心灵成长
5、以下说法符合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是()。
A.在完成简单任务中,动机强度相对高一些,工作效率最佳
B.在完成简单任务中,动机强度相对低一些,工作效率最佳
C.在完成复杂任务中,动机强度适中,工作效率最佳
D.在完成复杂任务中,动机强度相对低一些,工作效率最佳
答案:在完成简单任务中,动机强度相对高一些,工作效率最佳,在完成复杂任务中,动机强度相对低一些,工作效率最佳
第三章
1、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这就是学习三个基本定律的()。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强化律
答案:C2、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哪个学派的学习理论?()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答案:C3、如果看到他人的成功和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倾向的强化属于()。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间接强化
答案:C4、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而塑造行为的关键是()。
A.强化
B.顿悟
C.试误
D.模仿
答案:A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答案:D
第四章
1、大多数概念在结构上通常由概念的符号、()和概念的定义等五个部分组成。
A.概念的例证
B.概念的属性
C.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D.概念的图片
答案:ABC2、概念的运用水平主要分为两种,即()。
A.感觉水平的运用
B.知觉水平的运用
C.思维水平的运用
D.记忆水平的运用
答案:BC3、关于程序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程序性知识是用来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B.程序性知识是用来解释“是什么”的问题
C.策略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
D.技术原理是陈述性知识
答案:AD4、“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讲的是什么知识?()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显性知识
D.隐性知识
答案:D5、回答“心理学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主要运用的是()知识。
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常识性
答案:A
第五章
1、下列不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A.骑自行车
B.游泳
C.打腹稿
D.做瑜伽
答案:C2、费茨和波斯纳认为技能学习过程的最高阶段是()。
A.回忆
B.再认
C.应用D.自动化
答案:D3、心智技能就其活动的对象、形式和结构而言,有以下三个特征,它们是()。
A.观念性
B.内潜性
C.简缩性
D.多向性
答案:ABC4、建立在闭环理论基础上的动作技能的教学策略主要有()。
A.过程控制策略
B.知觉反馈策略
C.记忆勘误策略
D.动作矫正策略
答案:ABD5、图式理论认为,在学习一个动作技能时,有关动作的()信息被储存下来
A.运动的起点条件
B.概括化的动作参数或变量(方向、力量、速度等)
C.动作完成结果的信息反馈
D.动作知觉序列
答案:ABCD
第六章
1、迈克卡(Mckeachie)等人(1990)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答案:B2、学习课文时做笔记、总结段意属于()。
A.复述策略
B.理解——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C3、在小学低年级速记词组练习中,有的学生按功能归类记忆词组,有人按发音相近归类记忆词组,这属于()。
A.复述策略
B.理解——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D4、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认知策略
B.监视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A5、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计划策略
B.学习策略
C.监控策略
D.调节策略
答案:
第七章
1、在下列各陈述中,包含了学习迁移的思想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长善救失
C.举一反三
D.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答案:C2、如果根据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是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来分类,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
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答案:A3、电视剧《花千骨》女主角通过劈木头的练习促进了御剑中关键技术的掌握所反映的迁移类型是()。
A.横向迁移
B.纵向迁移
C.负迁移
D.正迁移
答案:D4、学习迁移理论中共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
A.苛勒
B.桑代克
C.贾德
D.哈罗
答案:B5、以下说法中,符合概括说理论的观点是()。
A.教学中应该强调基本原理的教学
B.教学单元要循序渐进、前后自然衔接
C.在组织呈现教学内容时,尽量以特殊的文字或符号强调出学习的要点
D.教师一定要注重结构化教学
答案:A
第八章1、以下课程管理措施中,哪一类措施是基础?()
A.干预
B.预防
C.监控
D.矫正
答案:B2、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采用适当的惩罚()。
A.是不行的B.是违法的C.是不必要的D.是必要的答案:D3、关于问题行为的矫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于挫败感而产生的问题行为应多多给予爱和欣赏
B.问题行为的矫正原则是多欣赏,重惩罚
C.由于挫败感而产生的问题行为可以使用反应代价法进行惩罚
D.问题行为的产生包括心理原因和行为原因
答案:B4、关于因意识不足而产生的问题行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学生知道他的行为有问题但不在意
B.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通过暗示提醒学生其行为的不适当
C.时时监督与反馈,并给予学生进步后的表扬
D.告诉学生什么是规范行为
答案:A5、关于能力欠缺而产生的问题行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因能力欠缺而产生的问题行为,指的是因欠缺良好行为习惯而产生的问题行为
B.“我忍不住”,是典型的自控力不足的口头语
C.对能力欠缺而产生的问题行为,矫正的重点是训练欠缺的能力
D.学生按契约进行行为训练时,应根据契约给予学生相应的激励或惩罚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