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理想教育三要素、两层面融入信息技术学科

时间:2019-05-14 06:4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理想教育三要素、两层面融入信息技术学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理想教育三要素、两层面融入信息技术学科》。

第一篇:浅析理想教育三要素、两层面融入信息技术学科

从要素与层面出发实现理想教育与学科的融合

----浅析理想教育三要素、两层面融入信息技术学科

【内容摘要】

理想教育是个大课题,要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理想,就要清晰地搭建理想教育与学科融合的要素架构,并籍多种新手段和新途径从两层面切入深刻地剖析理想教育与信息技术学科融合的交汇点。如何把这种教育理念,通过信息技术课教学从小根深蒂固的渗透在孩子的内心呢?我认为理想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从小培养孩子做事情要有明确的目标,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学习、引导、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而成为一个有抱负,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找到理想教育与信息技术课教学之间的契合点。

【关键词】

理想教育 要素 层面 心理认同 信息技术 社会融合

要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理想,必须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理想的教育即理想教育。它通过建立一个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理想的健康和谐、文明向上的新的教育机制,整合一切有利于教育理想实现的积极因素,排除各种消极因素,从而产生尽可能促进社会主义教育尽快发展的教育效果,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以实现教育的理想。作为一种教育机制,理想教育由三个要素组成。首先是教育的主体即教师。主体如何施动,如何作用,对于客体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理想的教育要求教师献身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自强不息,始终如一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主体应充分发挥理想教育播种机的功能,积极地以各种现实事例和业界成功人士的共同理想巧妙地深刻地挖掘并融入课程环节中。从平时的教学中我得出这样一种结论,我认为可以从学生兴趣入手,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入手来达到此目的。而学生的兴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游戏;学生特别喜欢玩电脑游戏,老师们除了给电脑装一些练习字法的游戏,另外再装一些练习鼠 1 标的游戏来帮助学生通过游戏巩固键盘基础和鼠标基础以外。再寻找一些适合孩子玩又宣扬积极向上思想主题的游戏,国家相关部门已经联合部分游戏厂商开发了一些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积极向上思想的游戏。这些游戏既能满足学生的爱好、兴趣,又能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更能有利于学生积极向上的理想的培养,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2、学生喜欢利用电脑绘画;绘画比较容易学习,让学生从比较容易的学起,并且每次布置的任务多以“如果我是„„”“如果我当„„”等类似的主题让学生自由创作,并把做的好的有代表性的作品拿出来大家一起分享,并通过讨论把主题进行更高层次的升华。

3、学生喜欢上网;在网络发展的今天,上网成为一种时尚,而且几乎每家都有电脑,家里一般都上网了,所以,学生在校外已经接触到了网络,从中已经了解除到了网络的魅力,他们在校内同样渴望上网,而这时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多去关注当今典型先进人物的事迹。学生通过如今他们最感兴趣的媒体来获取和感知理想教育,使理想教育在处处得到渗透。

4、字处理对学生来说则是实际生活中所需要的,学校在绘画中,在画中插入艺术字,在上网时给网友、同学发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这都要用到文字输入与文字处理,这样可以结合学生在网络学习得到的知识和感想通过信息技术的交流方式互相交流,彼此培养和深化学生对积极向上的理想的追求。其次是教育的客体学生。它既有受动的一面,又有主动的一面,相对于主体的作用,它是受动的,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产品,社会主义教育的理想必须通过学生这一教育客体而外化出来;同时由于教育客体的特殊性,它对教育的主体又有较大的反作用,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因而学生是在与教师的辩证作用中成长的。正因为学生、教师的互动性和辩证性恰恰是信息技术课堂的鲜明特性,利用辩证和互动的关系循循诱导学生进入一种以任务完成和实践技术的演练成功达成阶段性理想教育目标。第三是实现主客体相结合的教育环境。它是社会环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时间存在表现为几千年来人类文化的积淀,空间存在则表现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主客体相作用的周围情况和条件等。当教育主客体要素确定后,教育的空间环境在实现教育理想的过程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当然这种空间环境是不能脱离整个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的,它既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又反过来作用于社会环境。教育的主客体间建立起 有效的联系并得以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正常地运行,便会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的理想。

理想教育对教育理想至关重要,它是教育理想得以实现的基础。教育理想必须通过教育的客体或教育的产品——学生而外化出来,产品能否符合要求,教育理想外化的程度如何,又取决于教育主体和教育环境的作用,客体、主体、环境三者缺一不可,任何一者的失衡都会破坏三角形的稳定,无法构建起教育理想的大厦。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教育理想大厦的建造垒起了最为坚实的基础,它为教育主客体和环境的统一找到了稳定的支撑点,这就是社会主义要极大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社会主义教育理想的实现成为可能。但是,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将要经过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经济基础的薄弱、制度的不完善和发展中的失误,还不可能完全根除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制度留下来的种种弊端,因而社会主义理想教育机制的建立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制约,还存在着不统一、不协调的情况,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当前社会主义的改革是一场自身的改革,目的是要消除弊端,解放生产力,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壮大社会主义事业。这场改革对社会主义教育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也为社会主义理想教育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机遇,社会主义教育必须主动适应要求,紧紧抓住时机,深化内部改革,加速理想教育机制的形成。教育改革,不仅要认真地继承、借鉴和创新,还要经受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如果不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经受不住考验,就不会有理想的教育。

从理想教育的两个层面来看,首先是心理认同,这个层面涵盖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和构建。作为一切教育过程基础的应该是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共同活动而形成的积极自主的个人活动,而一切教育的艺术则应该归结为通过互动合作激发、引导和调节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必须明白,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所谓学习活动必须是从学生自身对知识的需求出发的,是由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认知动机驱动的。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以及学习的内在动机,例如,可以多种媒体方式以及集 各种表征方式为一身的多媒体计算机呈现具有多元表征方式(包括文本、图表、图象、影像、动画、声音、音乐等)的知识并将其镶嵌在真实情境之中,以营造浸润式的学习环境;可提出源于真实复杂生活的、富有挑战性的、隐含矛盾的问题启动学生的认知动机与思维;可以来自社会实际需要的真实任务激发学生的社会性动机,等等。总之,教师必须充分认识,离开了自身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仅仅通过知识的真接灌输,是不可能发展学生的心智的,因为,在说教式、传授式的教学中,学生只能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至多只能掌握“惰性的”知识。然而,这种惰性的或呆滞的知识是无法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是无法迁移至新的情境的,是无法对学生产生意义与价值的。因此,这样的教学与就不可能真正的作用于学生的心智与人格的发展,更谈不上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其次是社会融合,集中体现在责任感、职业道德观等方面。那么这方面如何去实现?既然,儿童是自己学习活动中的主体,那么教师的作用则体现在如何利用蕴涵着丰富资源的社会环境的巨大可能性去引导、指导、支撑在其中生活与学习的儿童。教师必须明白,知识是不能以现成形式从教师的口到学生的耳进行传授的。也就是说,这种知识的直接传授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学生主要是在教师间接的帮助下,在学习的社会与文化情境中,凭借自己的主动建构知识与意义的活动,通过社会性的协商,去跟他人互动,跟环境互动,跟人类的文化互动,从而在变革活动对象(包括真实或虚拟的物质对象和以符号为载体的观念对象)的同时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由此可见,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于充分的利用互动合作的社会情境作为教育过程真正的杠杆,通过对社会情境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有效调节和控制,间接地作用于学生,并充分利用蕴涵着丰富资源的社会环境的巨大可能性去指引、支撑在其中生活与学习的学生。众多的研究表明,学生是通过参与与比较有知识的人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的。人的个体的发展正是在这种社会性的共享共建活动向个体内部转化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能促进人的发展的有效教学的本质意义正在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凭借信息技术实现的人与人更为广泛的合作之中。正是这种社会性的交往、互动与合作启动了人的个体发展的动力机制。综上所述,要实现理想教育与学科的整合,就要清晰的搭建理想教育与学科融合的要素架构,并籍多种新手段和新途径从两层面切入深刻地剖析理想教育与信息技术学科融合的交汇点。让理想教育通过信息技术课教学渗透在孩子的内心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尝试,这也是我个人在这方面所探索出的一些方法和体会。随着在理想教育与学科融合过程中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和不断的深化和发掘,相信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方法等待我们去探索。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信息技术教育》北京报刊发行局 2008年1月

3、王吉庆:《信息素养论》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施》 陆宏,孙月圣年3月

5、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二篇: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与学

认真回顾《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与学》这门课,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找出课程中一到两个可以借鉴的做法?

答:通过对《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与学》这门课程我收获很多。我学会了信息技术课件的制作,也学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我还知道了许多以前我不明白的理论知识,比如:(1)、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2)、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功能: 资源获取、加工、利用 知识创建、展示、演示 情境创设和实验模拟 交流、通讯、协作 练习、测试、评估 最后,在进行信息整合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我确实感到信息学科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使学生更加喜欢我的物理课了,当然,信息技术融入物理学科教与学还需要很多问题和探讨,需要累计经验并进行理论的思考。我希望能在此次的培训中和大家一起探讨!

第三篇:德育融入信息技术学科教案

6-3)-⑦ 德育融入信息技术学科教案

课题:制作生日贺卡

本课是对画图中添加文字操作的拓展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画图中文字工具的使用。同时,学会利用已有图片进行创作,掌握用画图编辑已有图片的简单方法。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利用已有图片进行创作,掌握用画图编辑已有图片的简单方法。

2.用不同的字体写上祝福语。

(二)能力目标:

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创作出有新意的生日贺卡 2.、培养学生自学及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欣赏他人作品以及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妈妈每天为我们操劳,是多么的不容易,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妈妈。揣摩编者意图 定位教学重点: 1.教材的呈现方式,它们之间的联系; 2.教材每一部分的编写意图;

3.结合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需要丰富的 教学资源。

前面一课已经有输入文字的练习,学生对文字工具的使用应该有一定了解了。让学生知道:必须在文本框中的文字处于编辑状态时,才能进行文字的编辑;同一个文本框中只能设置相同的字体样式,如果要设置不同的字体,就要在不同的文本框中进行。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文字设置方法,输入祝福语并设置满意的格式,体会学有所用。教学重点:

掌握用画图编辑已有图片的简单方法 分析实际学情 定位教学难点: 1.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 2.学生可能存在的兴趣点、质疑点;

3.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给学生怎样的学习方法。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会打开和退出画图、保存画图文档等基本操作;会编辑、美化文字。本课活动是制作漂亮的生日贺卡。活动需要从图片素材中选择合适的图片,并通过画图工具在图片上写上祝福的话语。这节课是将前面学过的文字输入、画图等做了一个综合练习,也有一些新的知识点,如在画图工具中设置不同的字体。教学难点:

设置不同的字体 教学策略的选择 1.整体的教学策略;2.突出重点的策略;3.突破难点的策略。本节课我将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明确的任务驱动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提供:1.教师指导;2.同学间相互帮助;学生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学案设计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为什么?我也很爱自己的妈妈,过两天,我的妈妈就要过生日了,我找了一张漂亮的图片,写上了我对她的祝福,做成了一张生日贺卡,要送给我亲爱的妈妈。你们想不想看看我的这张贺卡呢?

想不想也为你们的妈妈制作一张生日贺卡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五课 制作生日贺卡》

二、新授

我为同学们准备了许多漂亮的素材图片,放在了e: 素材中。同学们可以在文件夹中选一张你喜欢的图片,在“画图”中打开,写上你的祝福制成生日卡片。

(一)查看选择图片的方法

谁知道我们怎么在电脑中查看并找到自己喜欢的图片呢? 1.在图片素材文件夹窗口中选择“查看”——“缩略图”可以看到全部图片; 2.还可以双击某一张图片用“windows图片和传真查看器”浏览。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神奇的电脑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查看的方法,在查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

下面就请同学们查看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吧!(二)“图片”在画图中打开

图片选好了,我们要把它在画图中打开,哪位同学会?请你教教我们?(那好,还是我来给大家讲讲吧!请同学们认真学,一会还要操作呢!)

方法一:在选择的图片上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打开方式”—“画图”;

方法二:打开“画图”程序,在“文件”菜单下选择“打开”,从打开对话框中找到图片的位置,选中要打开的图片,单击“打开”按钮。

(三)写上祝福语

图片打开了,如果你认为大小不合适可以选择“图像——属性”,在打开的属性对话框中可以修改图片的高度和宽度。

让我们在图片上选择合适的位置写上你的祝福语并把文字装饰一下。注意:必须在文字处于编辑状态时,才能进行文字的编辑;同一个文本框中只能设置相同的字体样式,如果要设置不同的字体,就要在不同的文本框中进行。

下面就请同学们为自己的妈妈做一个漂亮的贺卡吧!最后一 定要记着保存呀!

三、交流总结

谁愿意将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谁来说一说这些作品中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教学反思:

本课是对本课是对画图中添加文字操作的拓展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画图中文字工具的使用。学生对文本框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应帮助学生区分什么情况下能够选择文字,什么情况下能设置不同字体。

2014年4月20日

第四篇:信息技术融入学科的教与学的感悟

信息技术融入学科的教与学的感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信息技术与基础学科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国家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一直在努力尝试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合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模式。在此过程中我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中,教师如何认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内涵?我们能切切实实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做些什么?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下面谈谈自己的感悟。.一、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切入点

1、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的整合

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依据顾泠沅的情意原理“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科学知识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我在三年级科学课本中,当讲到“观察水”的知识点时,笔者在课前做好了一些准备工作,即收集好与教材上《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彩图有关的视频资料,并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在课堂上,先让学生观看教材上的彩图,再通过电脑与电视相连接的背投技术,让学生观看视频短片,了解江河里的水是如何被引入自来水厂整个过程。这样一来,全班学生对水就有了更加深刻、全面、具体的认识。

2、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整合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我在讲授酸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塑料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国内外塑料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3、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整合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科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科学过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科学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

二、信息技术与化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为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兴趣—自主学习—创造”的教学模式,即:激发兴趣、自主实践、创造迁移。教学过程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其教学过程的基本思路是:

在上述模式中,将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要素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是未知过程的设计者、指挥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感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劫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体验、评价,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协作性、主动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且很多基本技能得到开发。

如在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传授书本知识,而是创设“情境”、促进“协作”、提供“会话”的平台和引导“意义构建”。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通过网络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这是一种开放交互式的一种模式。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性强的特征,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三、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整合带来了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变。信息技术与化学的整合带来了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在进入信息时代后,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再结合教学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新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实验现象,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以激起学生兴趣;利用互联网进行人机交互沟通,通过上网查资料来进行研究性学习,甚至布断推广远程教育,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这样灵活高效的组织课内外活动,为此教学的空间极大地扩展,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余地得到无限延伸。

四、新的时代,中学教学需要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认为,以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计算机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理念和媒体。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必由之路。

五、现代的学生,学习离不开信息技术.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兴趣,开拓思维.而使用信息技术,能创设贴进学生实际的化学情境,挖掘教材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为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科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服务,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六 现代的课堂,需要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利用信息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七、现代的教师,需要掌握信息技术

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关系未来将发生本质的变化,学生将根据个人的需要实行自主学习,从而拓宽视野,发展思维。而教师则会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在教师角色定位上,教师将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导”,更主要的是“引”,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为教师所掌握,而应由学生去理解、去研究、去发现。在教育理念上,教师将更注重“以生为本”,因为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除了传统的文本信息、图片信息,还包含大量的声音、动画等动态资源,学生将通过媒体演示进行讨论或者建立网站发表自己的成果,学生思维拓展空间更为广阔。教师将更注重学生合作、协同能力的培养。合作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信息技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发展,最大限度展现个人的自身价值,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以及教师群体相互激励、相互提高的作用,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合作学习者、合作研究者,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将成为常态。

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化学教学现代化的一种体现形式,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而且能培养中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体会发现的乐趣,体会探索的乐趣。这样我们的老师与学生都在一种积极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与工作,这真的一件最快乐而又相当有效的事情。这也正是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重要原因所在。

第五篇:信息技术融入英语学科教学(范文模版)

信息技术融入英语学科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和内涵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互相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简而言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它要求突出作为整合主动因素的人的地位,并且以实现人与物化的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

“网上英语课堂”,除了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外,在另外开设的阅读欣赏、新闻英语等栏目中,学生可以读到文字优美意义深刻的文章、时事新闻等;通过网上的英语俱乐部,学生还可以欣赏到影视的精彩片段以及特别推荐的英文歌曲、诗歌等,满足了英语学习者的个人兴趣、陶冶了情操,了解了外国的风土人情。此外,“网上英语课堂”设有的BBS公告栏,作为语言教学的专题讨论、习作刊登、消息公布、师生交流等用途,对于这些活动的参与,学生摆脱了为了应付英语考试而与语言应用脱节的学习模式,能让他们充分地学以致用,发挥创造思维,全面提高其素质。

因此,为了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作为教师必须掌握现代信息信息教育技术的技能,然后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这些技能,为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而提供有利的条件。

下载浅析理想教育三要素、两层面融入信息技术学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理想教育三要素、两层面融入信息技术学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融入音乐学科的教与学的看法

    信息技术融入音乐学科的教与学的看法 根据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内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实质的整合将引发学科课程的全面变革。对于音乐学科来讲,信息技术与音......

    如何让信息技术融入化学学科教与学之二

    如何让信息技术融入化学学科教与学之二 二、化静态为动态 在九年级化学课本中有大量精美的图片,这些图片有利于学生领悟更多的化学知识。但是,笔者认为,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

    浅谈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感受[5篇模版]

    浅谈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感受 通过近半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距离已是如此之近,一些向来对信息技术保持沉默的人在这种趋势下也不得不追赶......

    信息技术融入数学学科中的教与学几点体会

    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与学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

    学科两纲教育总结[大全]

    扎实开展“走近中华经典”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竖河职校开展“两纲”教育总结 一、对职业学校开展“走近中华经典”教育的基本认识 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

    两纲教育学科渗透论坛

    “两纲教育学科渗透论坛” 学校开展了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学科渗透主题教育课评比活动,涉及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体育、音乐等学科,并在论坛中组织......

    如何让信息技术融入化学学科教与学之一[推荐五篇]

    如何让信息技术融入化学学科教与学之一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它宏观现象的后面,蕴藏着很多的微观奥秘。宏观现象是它的特点,微观抽象性则是它的难点。为了更好地突破这一难......

    远程教育专用 信息技术融入数学学科中的教与学(五篇模版)

    信息技术融入数学学科中的教与学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