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事业发展交流材料
旅游事业发展交流材料
(一)加大旅游产品的培育建设力度。一是严格执行远安旅游建设总体规划和详规,所有建设必须按规划实施,确保全县旅游开发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持续性;二是积极引导旅游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加快灵龙峡大拐湾生态旅游区建设,发挥旅游资源应有的效益。积极实施鸣凤山道观金顶改造,积极争创国家4a级景区。要尽快盘活太清洞景区旅游资源,培育我县旅游产品的又一亮点。通过对这个三个景区的重点建设和培育,着力打造我县旅游产品的精品和名牌。三是要切实加强景区入口处的设施和环境建设,提升景区档次和形象。四是要充分发挥乡镇、村、农户的积极性,将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
(二)强化主要旅游产品宣传推介。一是县人民政府将全县旅游事业发展和主要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给予扶持支持。二是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充分挖掘我县旅游产品的文化底蕴和特色,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的策划和包装,培育品牌旅游产品。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积极引导旅游企业树立长远发展观念,主动融入全市、全省的促销旅游线路,采取让利的方式与知名旅行社加强合作,积极利用远安的旅游产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扩大远安旅游产品的影响力和客源市场。四是积极整合县内旅游资源,将县内主要景区旅游实行一票制,推出一日游和二日游线路,延长游客在远安停留时间。
(三)努力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要加强旅游事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旅游建设技术指导、营销策划、行业管理和接待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二是要加强旅游接待能力建设,加快远安宾馆的改造建设步伐以及游客中心建设,继续认证确定一批旅游接待宾馆和饭店,并加强日常的监督和管理。三是要加强景区工作人员的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四)高度重视景区旅游安全和环境保护。要迅即与XX区加强沟通和交流,有效解决灵龙峡上游开采磷矿问题,加强鸣凤河上游开采煤矿导致环境污染的治理,加强两景区内森林资源保护,保持景区的原生态,确保景区环境质量。要切实强化旅游景区安保工程建设,抓好景区道路和登山路途中的安全护栏建设,健全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加强灵龙峡漂流河道险区的清理,营造安全、舒心、满意的旅游环境。
第二篇: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工作总结
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及省市文旅局各项决策部署,重点围绕疫情防控、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方面,强化市场营销,提升“畲风海韵”旅游品牌影响力,推动旅游各项工作稳步发展。x—x月份,接待游客xxx万人次,创旅游收入xx.x亿元。现将xxxx年工作开展情况及xxxx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推进旅游行业复工复产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求,重点围绕今年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核心工作,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协调推动,保障全县旅游事业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x月xx日,我省启动一级响应当天,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部署我县旅游景区、旅行社关停工作,并成立工作小组对旅游景区、旅行社暂停营业工作进行督查,督促旅游景区加强检测和防控,全面落实消毒消杀工作。x月xx日,成立安全生产服务小分队,深入旅游企业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x月中旬随着我省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按照省市文旅部门关于文旅企业复工复产工作部署,指导旅游景区恢复开放,并于x月xx-xx日组织人员对xx湾海洋世界旅游区、畲山水景区等恢复开放准备工作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并提出相关整改要求。严格落实“风险可控、有序推进、分批实施”原则,落实旅游景区分阶段恢复营业时间表。为落实全国、全省、全市“五一”假期旅游景区开放管理视频会议精神,成立“五一”假期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工作专班,并下设督导检查组、应急与投诉处置组、宣传和舆情组等x个工作组,督促抓好客源管控和重点区域、重要节点管理,确保我县“五一”期间景区、景点安全有序运营。国庆、中秋假期,协调主要景区推出优惠促销措施,组织举办乡村特色节庆活动,开展乡村旅游市场促销,促进旅游市场逐步回暖。
(二)提升旅游产业服务品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一是提升A级旅游景区服务设施建设。
xx湾海洋世界旅游区积极拓展研学旅游功能,开展研学课堂、海洋馆研学探宝等活动,增加夜宿、夜宴等夜消费项目。畲山水景区投入xxx多万元建成洪水预警系统,并新开发多处旅游景点,建设景区观景平台、观景亭等服务设施。二是做好福湖村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验收工作。
x月xx日,霍口乡福湖村通过三年创建验收,并被x市文旅局授予“x市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称号。三是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百丈红色旅游综合体,畲族文化民俗小镇等x个xA级旅游厕所已全部纳入省为民办实事项目库,由省市文旅部门给予配套资金扶持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推进井水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目前井水游客服务中心已建设完成。进一步完善北山红树林、沐禾生态园、巽屿公园等一批乡村旅游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批新的乡村旅游打卡点。四是精心组织策划x条精品线路,纳入x市十大乡村旅游主题宣传推广,并于x月xx日,组织我县“海蛎饼”、“菠菠饼”等特色小吃赴永泰县参加市文旅局组织的“xxxx美丽乡村旅游季”现场展销,获得现场游客一致好评。
五是加快推动旅游民宿产业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深入开展我县旅游民宿调研工作,指导民宿企业按照星级民宿标准提升改造,打造乡村精品旅游民宿。目前,我县元匠壹号民宿、守农民宿、畲乡里民宿、井水民宿、北山居民宿等一批乡村特色民宿已基本建成,大大提升了我县旅游接待能力。六是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x月,福湖村经过层层遴选,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扶持百丈红色旅游发展,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推荐百丈村、凤坂村申报省级旅游村(特色村),x月份已通过省级旅游(特色)村专家组验收。同时,推荐百丈—凤坂村申报x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村,目前,已列入市文旅局三年创建计划,市文旅局将联合市财政每年给予xxx万元配套专项资金扶持,连续三年。(三)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打响xx特色旅游品牌
一是与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公司合作,购买移动信息化业务服务,为外地游客提供旅游欢迎短信服务,树立我县旅游目的地良好形象。
与新媒体合作,在各类平台上定期推送旅游信息,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县特色旅游产品,丰富产品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知名度。拍摄制作多条乡村旅游短视频,在腾讯、抖音及公众号推出,进一步扩大我县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x月xx日,在x日报刊登《“五一”假期xx旅游元气“回归”》专版宣传,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云直播”、网红打卡点、营造消费场景等方式,扩大本地游、乡村游影响力。二是全面提升xx旅游形象,在各高速公路及动车站出口设立宣传广告牌,展示我县畲族民俗文化小镇、“畲风海韵”等旅游产品内容。x月xx日,组织旅游企业在x旅博会参展,推介xx“畲风海韵”旅游产品。x月份,筹备拍摄xx县旅游宣传片和制作旅游画册,宣传推介xx旅游资源,提高xx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积极参加第六届海上丝绸之路(x)国际旅游节活动,积极组织xx旅游企业参加x旅游生活展、“海丝旅游双十一”xx文旅资源及招商专场线上推介活动,组织xx湾海洋世界等x家企业参加县区带货推介直播活动。邀请全国知名旅游达人深入xx湾海洋世界和畲山水景区旅游踩线,借助权威媒体平台影响力和优秀达人自媒体广泛传播的优势,进一步提升xx旅游知名与影响力度。同时在百丈村举办“红色情、乡村行”为活动主题的村跑活动,加快我县红色旅游发展,丰富乡村红色旅游产品。二、工作思路
xxxx年,我中心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__精神,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强化“畲风海韵
大美xx”品牌营销推介,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不断提升全县旅游特色产品质量,推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
(一)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坚持规划先行,做好全域旅游顶层设计,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树立“大旅游、大发展”观念,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通过全产业要素链接和旅游+融合发展,吸引金融、现代农业、文化创意、康养等新兴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带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健全城市功能,形成旅游产业全领域、旅游受众全民化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通过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需求,促进我县旅游优质发展。围绕松山、白塔、起步组团,重点推进畲族民俗文化小镇、渔乡风情小镇、白塔乡红色文化旅游综合体、井水渔村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在现有北山、巽屿、碧里等“网红”打卡点的基础上,建设鉴江圣塘、井水一线天观景点,打造滨海沿线“观海网红摄影基地”。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全国重点旅游村、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省级旅游特色村、金牌旅游村、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村等乡村旅游服务接待水平,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类型多样、多点支撑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三)提升红色文化旅游
挖掘xx红色历史文化底蕴。加大百丈红色文化旅游综合体开发力度,完善相关场馆建设,开发户外拓展、野营训练等红色旅游研学产品,真正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加大磹石村红色旅游线路推介力度,提升接待服务能力,促进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四)加大市场推介力度
整合全县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观光旅游等产品,形成半日游、一日游、二日游等线路,制作旅游宣传册对外推广。通过与新媒体合作,邀请网红、本地名人或游客搜罗乡村美食、参与特色活动、景区点体验、走街串巷等,以“抖音”、“微视频”、“讲故事”等形式,展示我县特色旅游产品。
(五)完善旅游设施建设
加快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旅游导向标识、旅游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引导产业发展。优化旅游标识标牌系统,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补充、提升,实现各主干道全县重点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民宿、特色旅游村等旅游标识牌全覆盖。启动智慧旅游平台建设,丰富全域旅游智能导览、信息查询、旅游线路推荐、线上预订等功能,进一步提高我县旅游的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第三篇:县旅游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推动旅游兴县战略的贯彻实施,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0x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常委会开展了旅游事业发展情况的专题调研。9月5日至7日,在听取县旅游局关于全县旅游工作情况的汇报后,调研组深入到寺前、牛镇、汤泉、晋熙等乡镇和花亭湖景区,调查了解旅游事业发展情况,并召开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征求加快旅游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开阔视野,学习借鉴外地旅游开发和管理经验,调研组于10月中旬考察了浙江千岛湖、江西柘林湖等景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供审议时参考。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旅游工作取得一定成绩,花亭湖景区相继被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今年6月,国务院重点风景名胜区专家考察组对花亭湖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花亭湖山川秀丽、人杰地灵,自然资源、人文景观都已具备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评审条件。”
1、旅游法规宣传和花亭湖景区宣传推介方面
为保护花亭湖景区的旅游资源,景区管理处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宣传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资源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汤泉乡通过村规民约规范旧民居的改造,有效保护了别具风格的龙潭寨和蔡畈古民居。寺前镇将《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通告》印发到村、组,广为宣传。
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推介花亭湖。一是通过举办缅怀纪念赵朴初系列活动、花亭湖摄影大奖赛、钓鱼王杯和蓝光明杯垂钓赛、以“点亮花亭湖”为主题的登山活动等,着力提升花亭湖景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人气指数。二是积极参加周边地区旅游交易会、旅游博览会,免费发放景区导游图、风光文字资料和光盘,展示景区自然风光和旅游资源。三是利用现代传媒进行宣传推介,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国青年报等权威媒体进行专题宣传,并开通了安庆市旅游网太湖分站。四是与省内外旅行社建立良好的宣传推介合作关系,并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立旅游推介办事处。
2、旅游项目开发方面
花亭湖景区综合开发项目已列入省“861”项目规划和安庆市“三山两水”旅游扶贫项目规划,为我县旅游事业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政府补助、农户投资的形式,“农家乐”生态游开始起步,已有50家“农家乐”接待户通过验收并挂牌营业。通过招商引资推进旅游设施和旅游项目的建设开发。近几年来,累计引资3000余万元,建成了寺前庄苑(三星级)、千缘山庄、花亭湖温泉度假村、月亮湾民俗风情园等旅游设施和旅游项目。安徽省锦鹏、锦海投资公司拟投资1.6亿元的花亭湖“雕塑艺术岛”项目和海螺集团拟投资500万元的“休闲度假村”项目已进入征地、拆迁和规划设计阶段。
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近几年来,县政府加大了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近5000万元,建造了多处旅游码头,修建了西风洞盘山沥青公路,改造了景区部分景点的供电线路,完善了景区通讯设施,启动了旅游快速通道工程、环湖道路(赤百、太百)扩建工程和赵朴初生平事迹陈列馆工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兴县没有真正提升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旅游业总收入和旅游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相关部门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快旅游事业发展深入研究不够,旅游营销理念缺乏特色,营销水平有待提升,花亭湖旅游品牌建设的亮点不多;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旅游、兴旅游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
2、旅游发展规划严重滞后。全县旅游资源普查尚未开展,旅游资源底数不清;旅游发展规划尚未编制,已编制的花亭湖景区总体规划定位不准、起点不高,赵朴初名人效应和禅宗文化底蕴发掘不够,景区控制规划和大部分景点详规还处于谋划阶段。
3、旅游管理体制不顺,景区综合管理亟待改进。突出表现为:①县旅游局职能缺位,花亭湖景区管理处又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②景区收费站“一间铁皮屋,一根长木棍,游客一到,木棍一拦,停车买票”,游客扫兴,大煞风景。③游船管理亟待规范,抢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水上交通秩序一度混乱。
4、旅游服务水平不高。从总体上来看,我县旅游事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旅游开发层次和服务水平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主要表现为:景点的主题项目策划水平不高,留不住游客;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导游数量少,难以为游客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宾馆、饭店等旅游定点服务场所尚未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5、旅游产品开发滞后,旅游产业构成单一,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辐射拉动作用不大。
三、几点建议
旅游兴县是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提出的“五大战略”之一。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推动我县旅游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把花亭湖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旅游品牌。针对我县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外地经验,特提出如下建议。
1、尽快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在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委托权威机构和知名专家,编制全县旅游事业发展规划、花亭湖景区总体规划、景区详规、景点项目策划及环保专项规划。规划编制要树立精品意识,兼顾近期需要和长远目标,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准确定位,彰显特色,以便更好地指导花亭湖景区的开发建设。
2、强化景区综合管理,规范景区旅游秩序。一是完善旅游管理体制。县旅游局应切实担负起指导管理全县旅游工作的职责,花亭湖景区管理处应组织实施好景区旅游开发工作。强化景区管理处的管理职能,组建景区综合执法队伍,对景区实行综合管理、联合执法,从根本上净化景区环境,规范景区秩序。二是尽快改变目前景区门票收取方式,在整合景点资源,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推行“通票制”,变“景点游”为“景区游”,除了互动项目经核准可以收费外,景区景点不再收门票。三是整治游船营运秩序。可借鉴千岛湖的经验,对游船实行“六统一”(统一接待、统一调度、统一价格、统一结算、统一考核、统一服务),并切实强化监管措施,杜绝无序竞争,提高服务质量,让游客玩得舒心。四是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严厉打击药饵垂钓、乱砍滥伐、开山炸石等违法行为,使花亭湖生态环保良性循环,永续利用。
3、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事业的投入。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对交通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景点资源有偿转让和政府资源入股等多种形式,引进县内外的资本投入,实现社会资本向旅游业的聚集。要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改善旅游开发条件,抓紧建设旅游快速通道、景区票务中心和旅游专用码头。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景点开发要有机结合,科学规划,相互协调,相得益彰。景区开发围绕花亭湖景区的主题,服从规划,注重品味。要量力而行,杜绝半拉子工程,做到开发一处,成功一处。对现有景点,要进一步挖掘潜力,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档次,做精做强,使其真正能引得来客,留得住客。
4、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断提升花亭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加强市场调研,制定科学的旅游营销策略,革新营销理念,注重整体包装,突出品牌特色,打好“名人牌”、“禅宗牌”、“山水牌”。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对象,拓宽营销载体,创新营销方案,提升营销水平,向社会推介太湖独特的旅游资源,努力营造太湖旅游新形象。要加强旅游营销队伍和从业队伍建设,培养一批职业道德好、精神风貌佳、业务素质精的导游队伍,为游客提供周到服务。要进一步加大与县内外旅行社的合作推介力度,使花亭湖景区成为更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5、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辐射作用,推进旅游产业由单一的游览向吃住行游购娱综合产业转变,不断提高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程度,从而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努力使旅游产业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之一。要把游客作为重要的目标市场,着力培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专业市场,开发一批具有市场前景的旅游产品,将我县具有优势的茶叶、山货等农特产品、绿色产品推销出去,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第四篇:2002年旅游事业发展概况
2002年旅游事业发展概况
2002年厦门市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2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 0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2%;旅游总收入165.44亿元人民币,增长4.7%。全年接待海外游客67.16万人次,增长17.2%,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排名第11位;旅游创汇3.65亿美元,增长17.4%,在全国排第7位。其中接待过夜海外游客46.98万人次,增长6.2%;“一日游”海外游客20.18万人次,增长54.4%。全年接待国内游客952.86万人次,增长11.9%;国内旅游收入135.23亿元人民币,增长1.9%。其中国内过夜游客为628.4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3.9%;“一日游”国内游客324.41万人次,增长168.0%。
旅游机构与设施有所增加。新增多家高星级旅游饭店,全市五星级、四星级旅游饭店总数达到7家。继鼓浪屿旅游区、厦门园林植物园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旅游区(点)之后,又新增加了三个A级旅游景区(点),分别是4A级旅游区(点)的厦门市海沧大桥旅游区和集美嘉庚公园,以及3A级旅游景区(点)的厦门市湖里公园。出境游组团社新增4家,出境游组团社总数达到5家。
一、政府扶持旅游业发展的力度加大
健全旅游发展领导机制。调整并组成由市长亲自挂帅、20多个部门及各区政府第一把手为成员的厦门市旅游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确定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全年共受理有关旅游的人大建议、政协提案22件,反馈满意率100%,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就全市旅游业发展进一步达成共识。与计划、建设、财政、公安、交通、土地、海洋、文化、外事、环保、卫生、水电等部门通力合作,进一步形成多部门协调配合、互促共进的“大旅游、大产业、大联合”格局。
加强规划编制和重大课题调研。通过公开招标组织编写了《厦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2020)。该方案从世界视角审视了厦门旅游发展的思路。市旅游局完成《厦门市加快推进海湾型城市建设调研报告》的18个子课题之一《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二、厦台旅游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
2002年10月18日21位海外金胞从厦门和平码头搭乘金门“金龙”号客轮直航金门,取道厦门返乡。从2002年12月24日起,在闽台商取道金门回台湾将不用再个案申请,个人可以持新颁发的《台湾地区多次入出境证》直接向旅行社购买船票和机票便可以成行。发挥对台旅游的地缘优势,组织旅行社到金门考察,积极推动大陆居民经厦门口岸赴金门旅游。2002年来厦过夜的台湾游客共16.14万人次,占来厦过夜海外游客总数的34.4%。全年通过金门直抵厦门的台湾游客达3万多人次。
三、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扎实有力
组团推销厦门整体旅游产品。上半年,组团参加了日本、韩国宣传促销活动,扩大厦门在日、韩主要城市的影响力,为东京—厦门、大坂—厦门、汉城—厦门航线开通或增设后大批日、韩游客来厦观光旅游创造了条件。8月下旬,组织60多人的旅游促销团赴东北三省的大连、沈阳、哈尔滨、长春四城市进行宣传促销。第四季度,组团参加在香港举办的首届福建节,加强与国际豪华邮轮公司的合作,发展海上远程旅游。12月份组织旅游企业参加“闽粤赣区域合作旅游交易会”,厦门展区在该交易会中规模最大、最醒目、参展人数和发放资料最多。组团参加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以及跨区域交易会等,促进区域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厦门旅游的辐射力。
塑造特色鲜明的厦门整体旅游形象。4月开始,向全国公开征集厦门旅游主题口号、标志和吉祥物,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9月,经专家评选,确定“海上花园,温馨厦门”、“温馨厦门,海上花园”、“天风海涛琴音,温馨滨海厦门”为厦门旅游口号,海豚为厦 1
门旅游吉祥物,白鹭为厦门旅游标志。
分别在《中国旅游报》、厦门电视台、《厦门晚报》、《厦门商报》、《香港商报》、《香港文汇报》及《亚太旅游专刊》等媒体上开辟专栏、专版和专题节目进行厦门旅游宣传,传播厦门旅游形象。制作和编印中、英、日、韩等多语种的《厦门,厦门》VCD片、《厦门旅游线路精选》和《闽南商务旅游》。旅游信息化工作启动后,旅游局办公局域网、厦门旅游公众服务网、旅游行业管理网和厦门旅游信息数据库逐步形成,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厦门旅游公众服务网改版后影响日益扩大。
四、招商引资工作开创新局面
2002年组织编印了《岛外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方案》文本并摄制成光盘。对全市可供招商引资的旅游项目进行调查摸底、精心筛选,形成旅游招商项目库,编成《厦门市旅游项目招商建议书》。组团参加第六届“九八”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招商活动,设立旅游行业招商馆,全年共完成签约项目12个,总签约投资额21.17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项目7个,投资额为1.77亿美元;内资项目5个,总投资6.53亿元人民币。这些签约项目包括7个旅游饭店项目、4个旅游休闲项目和1个旅游配套设施项目。
五、闽粤赣十三市旅游区域合作加强
12月7日第二次闽粤赣十三市旅游区域协作暨旅游局长联席会在汕头市召开。在厦门市的倡导下,达成了闽粤赣十三市旅游区域合作意向,十三市旅游局长签订了协作意向书。其主要内容,一是成立闽粤赣十三市旅游区域协作暨旅游局长联席会秘书处,秘书长由会举办城市旅游局长担任。二是进一步相互开放旅游市场,增强旅游协作区凝聚力,吸引对方区域内的旅游企业集团通过投资、参股、兼并、收购等方式到本地落户,促进经营网络化的发展。鼓励协作区其他城市的旅行社来本地开办分社。鼓励协作区其他城市的旅游饭店管理公司参与本地的旅游饭店管理工作。开放旅行社市场,允许协作区其他城市的旅行社组织国内旅游团队直接来本地旅游,并享受与本地旅行社接待旅游团队的同等待遇。三是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方面的合作。采取多种协作形式,组织开展闽西南五市旅游联合宣传促销,和闽粤赣十三市旅游联合宣传促销,印制区域旅游地图和旅游手册。四是加强旅游交通领域的合作,开辟一日游、多日游旅游专线,促进合作更加紧密。五是开拓旅游投资领域的合作,注意避免本协作区内旅游项目的重复建设;鼓励开展旅游项目的开发,注意本协作区内旅游项目的优势互补,逐步形成本协作区的几条黄金旅游线路。
六、旅游黄金周步入规范化管理
抓好春节、“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工作,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2002年春节旅游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47.5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67%,也超过2001年“十一”旅游黄金周。通过旅行社组织接待的有2 198个团,共接待旅游人数3.04万人次,增长35.11%。“五一”旅游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55.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74%。通过旅行社组织接待的有2 318个团、3.99万人次,分别增长53%、25.9%。“十一”旅游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48.81万人次,比上年周期增长9.11%。通过旅行社组织接待的有2 252个团、3.19万人次,分别增长10.6%、8.3%。
旅游投诉大幅下降。2002年春节期间和“五一”、“十一”期间旅游投诉分别为5件、13件、13件,均得到及时处理,比上年周期分别下降67%、44%、43%。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全年共受理旅游投诉案78件,比上年减少84件,为旅游者挽回经济损失3.5万元,无1起案件提起申诉。
组织全市各旅游涉外饭店、旅行社、主要景点、旅游车船公司开展安全大检查,对近20家旅游企业进行抽查;与交通部门联合对申请“一日游”经营业务的车船公司进行审核,按照新标准进行有效管理;联合海防办、水运处查处无经营资格船只承接海上“一日游”业务10余起;对10家旅游饭店食品卫生管理工作不到位情况进行监督抽查,责令其改正不良
问题,杜绝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旅游饭店结合客房改造进行消防整治,消除原有消防隐患;20余家涉外饭店与消防部门、消防设备厂家联合开展消防演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七、旅游市场整顿“三大战役”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一大战役是整顿规范全市旅游市场秩序。抓了四项重点工作,即整顿旅游购物和旅游消费场所、整顿“一日游”市场和“海上游”市场、规范导游执业行为、整治旅行社违规经营。在建章立制方面,发出《关于推行诚信经营、建立合法佣金制度问题的通知》,初步建立起旅行社公收佣金制;市旅游协会152家会员单位分别签订《厦门市旅游饭店行业诚信经营公约》、《厦门市旅行社行业诚信经营公约》和《厦门市旅游景点行业诚信经营公约》,旅游行业自律工作迈出重要一步。
第二大战役是旅游市场打假打非专项整治。成立了旅游市场打假打非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旅游、公安、工商、交通、质监、海防、贸发等部门及各区政府为成员单位,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三打”攻势。各成员单位组织专门力量投入专项整治,重点对“海上游”市场、各车站及轮渡码头等游客集中地段、鼓浪屿“无证导游”、无证“黑车”、“病车”及超载行为、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变相转让旅行社经营权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整顿治理。全年各部门共出动检查人员1 512人次,车433辆次,船17艘次,共查处无证运营车辆30辆,取缔非法摊点247个,查处“野导”222人次,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共处罚49.85万元。对导游员实施IC卡管理和网上公示制度。在厦门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网上开通“厦门市导游人员信誉档案公示系统”,有效地防止了冒名顶替和假证导游行为的发生。
第三大战役是开展民主评议旅游行风。旅游行评工作自7月全面铺开,历时半年,完成了宣传动员、自查自纠、整改纠正及总结提高四个阶段性的工作。制定了《厦门旅游行业社会监督员工作方案》、《厦门市旅游行业社会监督员工作章程》,建立并健全了行风评议监督机制,充分发挥24位社会监督员的作用。自查自纠和民主评议相结合,建立旅游企业诚信经营机制,促使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联合公安、工商、物价等执法部门对游客集中地段实施检查,解决重点问题。共出动行评员824人次,深入各旅游企业明查暗访49次;利用各大媒体制造舆论、大力宣传,共发布有关行评新闻报道150余条。积极地配合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有效地遏制旅游行业不正之风,旅游行风建设得到加强。经市纠风办检查评比,市旅游行风民主评议工作获得97.82分,为优秀等级。
八、市旅游协会服务职能扩大
2002年厦门市旅游协会积极发挥协会的行业代表作用,切实履行“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代有、行业协调”职能,围绕旅游市场整顿“三大战役”,开展了诚信经营、明白消费等工作。市旅行社分会组织各旅行社联手在“五一”旅游黄金周前夕,与市旅游局联合举办大型旅游宣传促销和咨询活动;4月份与《厦门晚报》签订刊登会员广告协议,受到会员的欢迎。旅游饭店分会在国庆旅游黄金周结合饭店行业价格竞争的特点开展“厦门饭店不提价、优质诚信待游客”活动,73家饭店参加了这次活动。旅游烹饪分会于9月配合市旅游局举办“海峡两岸美食节”活动。旅游景点分会围绕“诚实守信”和“行风评议”等活动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景区景点的服务品质。组织发动各景点参加市旅游局组织的“华东旅游促销会”和南京“国内旅游交易会”等,以大篷车的的形式,途经江、浙、沪等厦门市旅游目标市场,开展生动活泼的形象宣传。
九、学习型旅游团队建设得到重视
强调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重视建设学习型旅游团队。厦门大学、集美大学、鹭江职业大学等大中专院校为厦门市旅游业又输送了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开展旅游司机学习外语活动;举办“21世纪旅游新观念”系列讲座;举办旅行社经理人高级研修班、景区从业人员培训班。市旅游培训中心举办各类培训17期,共4 400多人次,联合市文明办在全市旅游行业开展创建文明旅游“六个一”活动,涌现一批文明先进单位和个人,共有30家旅行社、10名导游员被市旅游局、市文明办授予“创建文明旅游六个一活动先进单位”和“文明导游员”称号。厦门作为全国23个首批实行全国导游IC卡管理系统的城市,对原有IC卡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启用新的国家导游管理系统。并于6月完成新版导游证的发放工作。9月组织修订统一规范的“海上游”讲解词,举办“海上游”讲解员培训班,厦门有“海上游”营运资格的船舶负责人和“海上游”讲解员50多人报名参加了培训。
第五篇:2004年旅游事业发展概况
2004年旅游事业发展概况
2004年,厦门市旅游业欣欣向荣。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 616.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2%,旅游总收入210.67亿元,增长27.4%。其中,接待海外游客76.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9.5%;全年旅游创汇4.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8%;接待国内旅游者1 539.9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4%;国内旅游收入176.24亿元,比上年增长25.6%。接待海外过夜旅游者人天数和人次在全省居首位。
一、“大旅游”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进一步增强。市政府提出要“壮大旅游会展业规模”、“提升旅游业服务水平”的号召,同时大幅度增加旅游投入,全年共投入旅游专项资金1 500万元。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级领导共同关心的可喜局面。各区及管委会不惜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发展旅游产业。
二、厦门金门旅游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开通厦金旅游,构建以厦门为枢纽的闽台旅游合作圈。一是利用厦金海上直航首推海峡两岸“一条龙联运”服务,全年共有40多万人次经厦金直航往返祖国大陆和台湾,大幅超过了2003年的16万人次。从2月份开始,厦金客运航线每天各有3艘客船对开,旅客循此通道进出两岸,运送旅客量3 206人。2月16日,厦门轮船总公司所属海上客运旅游有限公司与台湾立荣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进行联运,启动厦门—金门—台湾轮船、飞机联运一条龙服务项目。全市从事“金厦海上游”的9家船公司15条旅游船开始实施联营,组成联营领导小组,联营各方今后新增从事此航线的船舶,须经联营领导小组案相关程序确定,营运船只实行轮班,具体班次和执行船只由新设立的业务调度中心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确定。二是开通福建省内居民赴金门旅游业务,实现两岸人员往来的新突破。经国务院批准,福建居民赴金门地区旅游正式启动,首批由55名福建游客组成的3个旅游团,乘“同安”号客轮从厦门和平码头启程前往金门,五家旅行社为首批经营福建省内居民赴金门、马祖、澎湖地区旅游业务的组团社,2月份,公安部授权厦门先行启动办理5年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简称《台胞证》),台湾居民首次实现在大陆办理5年期《台胞证》。
三、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的集散功能不断得到增强
厦门、漳州、龙岩三市建设无障碍旅游区,在厦门举行旅游市场开放与规范管理联席会议,共同签订了《厦门、漳州、龙岩三市建设无行政区划界限旅游区旅游市场开放与规范管理合作协议》,“九八”投洽会期间,三市以统一展台亮相;之后,厦门市旅游局首次联手漳州市旅游局和龙岩市旅游局,以“厦漳龙旅游合作区”的名义共同组团参加上海国际旅游交易会,努力打造区域旅游合作的品牌。厦门市旅游局与泛珠三角区域的其他13个城市旅游局及香港旅游业议会在深圳签订《泛珠三角区域(部分)城市旅游合作协议》,结为旅游合作伙伴,共同构筑无障碍的泛珠三角大旅游区。2004年,新开通了每日一班的厦门—昆明快速列车、厦门—汉城的国际航班,厦门—呼和浩特等国内航班,厦门作为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的集散功能不断得到增强。
四、全面实施旅游项目带动发展战略
推进《厦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报批工作,指导各区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组织开展旅游星级饭店布局与市场需求调研,指导旅游酒店业的建设;完善科学统计体系,加强全年的经济形势分析资料和黄金周预报工作;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抓住各种国际、国内招商活动和旅游节庆活动,推介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旅游项目建设尤其是旅游饭店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全年推动建设的旅游项目达25个,其中开业项目2个,投资约0.21亿美元;开工项目7个,总投资1.56亿美元;在建项目5个,总投资1.46亿美元;拟建项目11个,总投资 1
6.02亿美元。策划和包装17个旅游项目的中英文版的《厦门旅游招商手册》;按照国际标准建立全市旅游标示体系,在全市各主要路口、路段制作景区中英文路标指示牌。
加强与工业、农业有关单位合作,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明显进展。鼓浪屿旅游区、万石植物园旅游区通过4A级旅游区复核,同时,推动银鹭、竹坝农场等工农业旅游项目的建设,指导日月谷温泉度假村、胡里山炮台等争创4A级景区,新的旅游景区(点)知名度逐步提高。
五、旅游市场营销力度加大
加强境外旅游促销,促进东南亚、欧美地区及台港澳等入境旅游市场的恢复和发展。组织旅游企事业单位赴韩国、日本、德国开展为期15天的境外旅游促销活动,分别在韩国、日本举办三场旅游推介会;组织旅游企业随政府代表团赴德国不莱梅参加第三届国际奥林匹克合唱节及2006年第四届国际(厦门)奥林匹克合唱节接旗仪式,并举办“厦门论坛”、“中国之夜”厦门专场、音乐博览会等系列活动;组织旅游企业随省旅游局促销团赴澳门参加妈祖金身巡游、公众促销及广场民俗文艺展演等系列活动,发送各类旅游宣传资料7 000余份。着力国内旅游促销,继续巩固东部和东南沿海等地的旅游客源市场,同时拓展西南地区旅游客源市场。围绕“2004中国百姓生活游”主题年在白鹭洲广场举办“百姓生活游活动”;组织旅游企业赴杭州参加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为配合第二届鼓浪屿钢琴节中国之旅巡演,组织厦门旅游促销团赴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及澳门开展宣传促销活动,首次以钢琴音乐表演为载体推广厦门旅游;组织旅游企业的旅游促销团首次分赴柳州、贵阳、重庆、成都西南四城市进行旅游宣传促销;此外还组团参加了长三角(无锡)旅游博览会。
实施旅游节庆带动发展战略,以节庆活动为载体开展旅游促销,实现了促销形式多样化。如举办春节泛洋嘉年华游乐活动;与中国高尔夫协会、厦门市体育局共同举办厦门东方名人国际女子高尔夫职业邀请赛;与厦门日报社、厦门电视台联合主办了主题为“凤凰花开、激情厦门”的“五一厦门凤凰花旅游节”首次突破60万人次,共接待旅游者61.48万人次,接待量创历次黄金周之最;举办2004年环球洲际小姐中国总决赛福建分赛区决赛。此外,还积极利用旅游信息化服务平台,拓宽信息渠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塑造了厦门旅游新形象。
六、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加强城市旅游设施建设,壮大旅游产业规模,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完成了全市旅游星级饭店的标牌换发工作,开展了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和复评工作,全年新增旅游酒店10家,标准房间2 000余间,全市45家饭店顺利通过复评,新评饭店5家,升星评定5家,正式成立了厦门市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委员会;市旅游局正式将二星级以下饭店星级评定及复核工作授权到各区的旅游星评机构,扩大星级管理覆盖面;为加强旅游诚信建设,厦门旅游行业诚信单位开展推荐活动,共有82家旅游企业被评为旅游诚信单位。
引导旅行社推行改制,鼓励旅行社到外地设立分支机构,推广网络化经营。年内,对全市72家旅行社进行2003年业务年检,70家旅行社通过了年检;全年新设立8家旅行社(含4家分社),至此全市旅行社增加到87家。导游员队伍也进一步发展壮大,优秀导游人才备出。全年新发放导游证536件,全市导游员达1 842人。
七、旅游市场环境不断得到规范
一是推行标准化管理,创新管理手段。联合交通、技术监督等部门,研究制定“海上游船旅游团队接待服务评定标准”,规范 “海上游”船舶接待服务;组织人员对“海上游”讲解词进行修改完善,举办“海上游”讲解员培训班,提升“海上游”讲解水平和服务质量。二是加强制度建设,防患于未然。健全旅游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度和安全生产工作应急预案,各旅游经营单位都制定了安全应急预案,强化旅游安全责任制,完善旅游安全机制,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加强旅游质监队伍建设。承办2004年全国旅游城市旅游质监
协作联席会,与20多个城市建立旅游质监协作关系;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在厦门市的主要景区、景点和各个游客服务中心向游客发放“游客权益卡”,在各旅游景区点对无证导游进行劝导。四是建立旅游联合执法机制,协调相关部门联合执法,综合治理旅行社、导游及旅游车船等。会同公安、工商、交通等十几个部门联合开展“春雷行动”,对旅游市场进行综合检查整顿。五是组织开展导游联网检查。厦门市的“导游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同全国联网后,参与了全省首次导游IC卡联网交叉大检查,强化了对导游员队伍的监督和管理。六是围绕春节、投洽会等重要节假日庆典活动,严密部署,严格排查,狠抓安全生产,制定重要节假日庆典活动的安全工作检查管理机制。
八、实施旅游人才发展战略
2004年,厦门市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共举办各类旅游培训24期,培训人员6 000余人次。三次邀请了国内知名旅游专家开展“21世纪旅游新观念”系列讲座。组织导游开展以“树新风、树形象”为内容的主题年审教育培训。组织优秀选手参加2004年“白水洋杯”福建省导游之星大奖赛,厦门代表队再次获得全省团体第一名。与中国旅游饭店协会、中国旅游报社联合在厦门国际会展酒店成功举办“中国首届旅游度假型酒店国际高峰论坛”,邀请世界顶级旅游专家来厦讲课,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旅游界人士前来参会,开阔了业界人士新视野,开启了旅游发展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