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制度建设上入手,促进文体旅游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从制度建设上入手,促进文体旅游事业
健康有序发展
市文体旅游局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认真领会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以及各级各类会议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今年我市的“纪律教育月”活动从“学习准则、严守纪律、廉洁从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解决干部作风和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党员干部提出了要求,对于做好市文体旅游局今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就贯彻落实落实反腐倡廉工作,加强文体旅游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做一个辅导报告。
一、认真学习贯彻八届省纪委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前不久召开的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一贯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强调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着力加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育,着力建立健全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的决策机制,着力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工作,着力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着力查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着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省市各级领导对于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我省的反腐倡廉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强调要实践宗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升为民认识,突出为民发展,健全为民机制,树立为民形象,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的各个方面。文体旅游局的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纪委、省纪委全会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反腐倡廉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精神,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把文提旅游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
文体旅游局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省纪委关于反腐倡廉的工作部署,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各项业务工作一起抓,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一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进 一步增强。开展以《廉政准则》为主要内容的廉洁从政法规制度知识学习教育活动,发放了《廉政准则》学习读本,组织了《廉政准则》知识讲座,开展了知识竞赛等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典型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进一步筑牢了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继续开展“先进文化、和谐文化、廉政文化”主题读书活动,精选心得体会文章汇编成册,供大家学习交流,引起了很好反响。二是专项治理深入推进,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加强了节日期间的党风廉政建设。2011年开展了清理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工作,对党政机关举办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进行了清理摸底,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对行政许可项目进行了清理,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许可的流程,优化了办事程序。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关于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规范机关公务用车、公务费用支出、公款出国(境)等公务行为,压缩各种支出。三是进一步加大了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能较好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三重一大”事项由集体研究决定。进一步加强了对干部人事工作的监督。加强对文艺评审评奖活动的监督。保证了文艺评审评奖活动的顺利进行。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的监督,保证了项目的公开、公平、公正进行。加强财务和审计监督。四是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制定工作方案,对政风行风评议工作 进行安排部署。组织开展了重点处室评议和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评创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对群众的意见、建议,认真进行梳理分析,狠抓整改落实。认真解决“政风行风热线”和12318举报电话群众反映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了对文化、体育、旅游市场的监管,开展了网吧专项整治和文化市场集中整治等行动。通过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考试、执法案卷讲评等多种举措,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了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五是认真处理信访举报,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对信访事件,均按照有关规则和程序进行了处理。同时,注意加强信访举报件的分析,督促有关单位和部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市文体旅游事业的繁荣发展。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全年没有发生腐败案件,没有重大违纪问题,没有发生重大上访集访事件,为全市的文体旅游事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健康有序的平台。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仍存在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个别党 员干部还有以权谋私等问题,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还有薄弱环节;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行业作风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监督机制和防控机制还要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还要进一步完善,等等。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二、清醒认识文体旅游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面临的形势,深入推进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
2011年文体旅游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省纪委全会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进一步加强文化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行业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推动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坚强保证。
(一)加强对文体旅游事业发展重大战略部署执行的监督检查,维护政令畅通。十七大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文化、体育、旅游事业发展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将这些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和纪律要求。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深入开展政治纪律教育,教育引导文体旅游局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政治立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加强对市委、市政府部署重大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要紧扣形势任务,加强对文体旅游局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尤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新的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振兴文体旅游产业发展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文体旅游局落实全省文化、体育、旅游工作计划、工作要点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文体旅游局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加快文体旅游事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推动文体旅游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对中央、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禁借改革之机侵吞国有资产、搞打击报复。要切实加强对工程建设活动、重大项目支出的监督检查。要加强对工程建设活动的领导,严格遵守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等规章制度。加强对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纪律教育和要求,加强对招标投标、物资采购和资金安排使用等关键环节的监督,严肃查处工程建设领域的违纪违法案件。
(二)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塑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团队形象。文体旅游局党员干部的作风总体上是好的,是一支政治坚强、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队伍。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个别单位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不够好;二是有的党员干部作风漂浮,慵懒散问题突出;三是有的同志对工作不认真,事前没方案,事中没措施,事后没总结,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四是有的单位工作制度不健全,内部建设差,甚至长期不通报工作情况,个别党员干部纪律性不强;五是有的党员干部胸无大志,不加强学习,缺乏进取,满足于现状;六是个别党员干部搞小团体,吃吃喝喝,拉拉扯扯,甚至为一己私利打击报复,破坏单位稳定团结,等等。这些问题都对工作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要下大力气解决。结合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着重从四个方面开展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一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在各级党组织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做到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确保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二要加强制度建设。在人、财、物等各个方面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符合实际、约束有力、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供完善的制度保证。三要加强纪律建设。进一步强化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教育,不断强化各级干部的大局意识、纪律意识、守法意识,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胜任新时期文体旅游工作任务的坚强团队。四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再教育。大兴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大力弘扬红旗渠 精神、焦裕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和“三平”精神,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强大的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提高群众工作本领。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各项要求,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健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和保障群众权益制度。倡导文化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讲实话、出实招、求实效,把工作做细做实,把点子转化为思路,把思路转化为项目,把项目变成抓手,让规划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坚决纠正不切实际、急功近利的决策和乱铺摊子、乱上项目、劳民伤财的行为。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纠正脱离群众和损害群众利益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认真落实中央有关厉行节约的规定,对铺张浪费、奢靡享乐、挥霍公款的,要严肃处理。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积极推进党务政务公开,不断提高机关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切实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当前,我们在文体旅游市场管理、公共文体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群众还不满意。如文艺演出存在“三俗”之风、假唱现象,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的执法作风还有待转变,公共文化单位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基层文物单位的收费及管理使用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等。对于这些问题,必须下大力气加以治理和解决。要规范文艺创作演出,大力整治庸俗、低俗、媚俗现象,坚决杜绝假唱。要加强对 文化市场的监管,落实家长陪同青少年进网吧制度,规范网吧经营行为;坚决封堵利用网络游戏宣传色情、暴力、赌博内容的行为,坚决防止色情节目流入演艺市场,营造健康有序的社会文化环境。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加大基层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进一步增强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对文化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坚决杜绝各类评审活动中的行贿送礼等不正之风。出台制度,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文物勘探收费行为。进一步加强文化艺术类社团的管理和监督。继续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加强监督检查,加强整改提高,提升服务水平,推动文化部门的行业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监督,促使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教育是构筑拒腐防变思想防线的根本途径。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要以“八荣八耻”为重点,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廉为荣、以正为荣,以贪为耻、以腐为耻。要立足于使党员干部不犯错误、少犯错误,开展警示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要加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教育,加强党的性质和宗旨教育,加强 科学发展观教育,加强责任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教育,广泛开展以“知风险、保廉洁、促发展、惠民生”为主题的岗位廉政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使党员领导干部在金钱和利益的诱惑面前敢于拒绝、学会拒绝。继续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遵守《廉政准则》的教育和监督。认真执行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通过贯彻实施民主生活会、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谈话和诫勉、述职述廉等监督制度,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对违反《廉政准则》规定,以权谋私、假公济私、弄虚作假的,要坚决严肃处理。要继续加强惩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组织人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工程建设监督制度等。同时,要在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上下功夫,构建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体制机制。要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畅通群众反映问题、表达合理诉求的渠道,加大对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问责力度,严肃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三、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各项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
去年年底,中央颁布实施了重新修订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法规。文化系统各单位要以贯彻落实规定为契机,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巩固党政齐抓共管、群众支持参与的 良好局面。一要加强学习,强化责任意识。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自觉承担起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一把手必须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点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工作。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列入本单位总体工作规划,与业务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考核。二要加强制度建设和责任落实。纪检监察部门要对文体旅游局党委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建设开展督查、评估、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每年列出党委需要监督的所有事项,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具体办法,使检查考核更科学、合理。要将检查考核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干部的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结合起来,使其起到应有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三要从实际出发,切实解决问题。各单位要认真查找并纠正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坚持从群众最关切的地方抓起,从群众最急需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有意见的地方改起,明确责任措施、工作目标和时限,力争取得群众满意的效果。四是强化督促检查,严格责任追究。要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党政领导干部行政问责制结合起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发现有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不力,对上级部署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不传达贯彻、不 安排部署、不督促落实,对本单位发现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或者疏于监督管理,致使分管下属发生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要严格追究有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责任。
反腐倡廉建设从根本说,是一项民心工程,必须以以人为本为主旨,以纠风惠民为主责,以执纪为民为主业,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当前,我们必须要正确把握、充分认清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形势和任务。在工作中,既要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和有利条件,又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四日
第二篇:从制度建设入手建设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从制度建设入手建设和谐社会
第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健全尊重、激发、鼓励和保护全社会创造活力的政策和体制。
社会活力是历史进步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个没有活力的社会是没有生命力的社会:一个没有生命力的社会是停滞的社会。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社会的目标,“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
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社会财富说到底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是马克思肯定的配第的名言。充满活力的社会,会使人人想干事,人
人能干事,人人可以干成事。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在不影响他人同样权利的情况下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每个人的创造愿望与创造才能、创造成果都得到社会的尊重与承认。只有这样,全社会各种积极性与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社会财富才能充分涌流,通过每个人的自由创造达到社会的普遍繁荣与福祉。
必须承认,我们的社会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全社会创造活力发挥的障碍。这些障碍既有体制上的,也有观念上的。比如,社会阶层之间在人才流动和才华认可方面还存在鸿沟。过去长期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的划分方式,使得其他社会阶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的社会身份和创造性认可度有待提高。又比如,在一些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成为这些城市最具活力的创造群体,然而他们所处的地位、所享受的权益却同他们创造财富的贡献不相称。
构建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在制度建设上,就是要建立健全保证一切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劳动与价值都能得到承认和尊重的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吸引各类人才、有利于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保证劳动、知识、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从而使每个人的创造权益都能得到社会的保障。
第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健全实现和保证社会公平的体制。
一个稳定、和谐、政通人和的社会,其重要的标志之一,是社会公平。社会公平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上不存在悬殊过大的差距;另一方面是机会均等,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拥有平等获得收入的机会。从社会公平的两个方面来看,机会均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公平。当前的突出矛盾是机会不均等。今天社会存在的许多怨气和矛盾,根源在于政策体制上没有完全提供机会均等的机会。在政策体制上,在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财
政支持等关系到大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存在“锦上添花”多,而“雪中送炭”少的情况,某些群体或明或暗被剥夺了平等争取机会的权利。
必须看到,完全平均的社会是不存在的。一个社会贫富有差距,是人类历史上客观存在的现象。试图建立一种“均富贵”、人人过着一模一样生活水平的社会,只会抑制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正因为如此,针对计划经济时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改革开放中实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生产大发展。同时又要看到,由于存在劳动者劳动的差距、社会成员对生产要素占有量的不同、二元经济结构和自然地理位置差异,以及政策体制上的某些不完善,导致我国社会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不
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衡量社会公平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必须引起执政党和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警戒水平。
因此,构建实现社会公平的和谐社会,需要抓紧解决社会公平制度建设。当前最为重要是抓紧做好以下两条:一是健全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加强和规范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作用,创造公平竞争环境,鼓励社会成员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富裕起来,再分配注重社会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财政投入要更
多地关注弱势群体和落后地区。二是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通过清晰界定产权、明确权责关系和依法严格保护产权,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促进企业、经营者和各阶层劳动者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积极性,实现生产经营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推动社会资本实现优化配置,保护和促进各个阶层人员、各类企业和各个地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竟相进发,使一切创造
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第
第三篇:从制度建设入手构建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从制度建设入手构建和谐社会
第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健全尊重、激发、鼓励和保护全社会创造活力的政策和体制。
社会活力是历史进步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个没有活力的社会是没有生命力的社会:一个没有生命力的社会是停滞的社会。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社会的目标,“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社会财富说到底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是马克思肯定的配第的名言。充满活力的社会,会使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可以干成事。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在不影响他人同样权利的情况下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每个人的创造愿望与创造才能、创造成果都得到社会的尊重与承认。只有这样,全社会各种积极性与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社会财富才能充分涌流,通过每个人的自由创造达到社会的普遍繁荣与福祉。
必须承认,我们的社会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全社会创造活力发挥的障碍。这些障碍既有体制上的,也有观念上的。比如,社会阶层之间在人才流动和才华认可方面还存在鸿沟。过去长期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的划分方式,使得其他社会阶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
由职业人员等)的社会身份和创造性认可度有待提高。又比如,在一些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成为这些城市最具活力的创造群体,然而他们所处的地位、所享受的权益却同他们创造财富的贡献不
相称。
构建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在制度建设上,就是要建立健全保证一切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劳动与
价值都能得到承认和尊重的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吸引各类人才、有利于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的用
人机制;建立健全保证劳动、知识、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从而
使每个人的创造权益都能得到社会的保障。
第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健全实现和保证社会公平的体制。
一个稳定、和谐、政通人和的社会,其重要的标志之一,是社会公平。社会公平包括两方面的内
容;一方面是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上不存在悬殊过大的差距;另一方面是机会均等,每一个社
会成员都应当拥有平等获得收入的机会。从社会公平的两个方面来看,机会均等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了社会公平。当前的突出矛盾是机会不均等。今天社会存在的许多怨气和矛盾,根源在于政策
体制上没有完全提供机会均等的机会。在政策体制上,在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财
政支持等关系到大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存在“锦上添花”多,而“雪中送炭”少的情况,某些群体或
明或暗被剥夺了平等争取机会的权利。
必须看到,完全平均的社会是不存在的。一个社会贫富有差距,是人类历史上客观存在的现
象。试图建立一种“均富贵”、人人过着一模一样生活水平的社会,只会抑制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活
力。正因为如此,针对计划经济时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改革开放中实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生产大发展。
同时又要看到,由于存在劳动者劳动的差距、社会成员对生产要素占有量的不同、二元经济结
构和自然地理位置差异,以及政策体制上的某些不完善,导致我国社会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不
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衡量社会公平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必须引起执政党和全
社会高度关注的警戒水平。
因此,构建实现社会公平的和谐社会,需要抓紧解决社会公平制度建设。当前最为重要是抓紧
做好以下两条:一是健全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其贡献
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加强和规范
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作用,创造公平竞争环境,鼓励社会成员通
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富裕起来,再分配注重社会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财政投入要更
多地关注弱势群体和落后地区。二是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通过清晰界定产权、明确权责关系
和依法严格保护产权,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促进企
业、经营者和各阶层劳动者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积极性,实现生产经营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信用基
础和市场秩序,推动社会资本实现优化配置,保护和促进各个阶层人员、各类企业和各个地区推动
经
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竟相进发,使一切创造
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第三,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健全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政府的管理职能,可以概括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应该看到,经济调
节和市场监管的职能,各级政府已
经较为熟悉,调控和应用的能力较强;而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
共服务的职能还较为薄弱。如何在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正确地
处理好各种社会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强社会管理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已成为各级
政府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加强社会管理,既是弥补“市场失灵”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种社会组织
涌现、多种所有制发展、“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对社会管理提出的客观要求:提供公共服务,包括
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
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包括阶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和
社会组织结构等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动,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我们
加强对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深入认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我国
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
当前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全面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
慈善事业相互配合、互相衔接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妥善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大力在全社
会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社会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二是整合社会管理
资源,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和公民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
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政府调控、社会组织和公民协同参与的社会管理的新机制。三是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建立健全公正、透明的法律制度和公共政策体系,加快公共服
务体制改革步伐,放宽市场准人,引入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主体,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基础设施、水电、交通、通讯等公共部门,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第四,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健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的机制和应对各种风险的机制。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公共安全事件、社会不稳定因素也在迅
速上升。为什么日益富裕的社会,反而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矛盾突出?以前我们讳言这样的问题。
然而,世界经验表明,从贫穷迈向富裕阶段,往往是社会不稳定的时期。世界发展进程的历史表明:
一个国家人均GDP越过1000美元后,在人均1000美元~3000美元阶段,即意味着该国社会进人
复杂多变的不稳定时期。在这个阶段,伴随着结构激烈变动、差距扩大、利益关系复杂、人们的政治
参与要求增大,与上述四大现象相伴,往往对应着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公平等社会矛盾,非常容
易出现“经济失调、社会失序、心理失衡、管理失控、社会伦理混乱”,从而导致社会矛盾、社会冲突频
繁发生。各国的历史表明,这个阶段是一个“坎”,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转折点。一种情况,顺利实现经济转型,迈过这道“坎”,经济发展就会跃上一个新台阶:另一种情况,没能顺利越过这道
坎,出现经济停滞甚至社会动荡。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正好面对如何顺利跨过这道坎。中国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
年增长9.1%,达到11.67万亿元;按现行汇率计算,达1.4万多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
1000美元,按照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
到3000美元。我国正好进入各种社会矛盾频繁发生、各种社会风险不断出现的时期。这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需要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人民内部矛盾多数是由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引起的,比如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社会保障
待遇、就业再就业等等。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越来越突出,成为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而
且,这种利益矛盾有时会通过群体性矛盾等形式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新形势下人民内
部矛盾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转变
工作作风,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及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为了保证我国社会顺利越过复杂多变时期的这道“坎”,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抓紧建立健全以下两种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创建群众利益正常渠道诉求机
制。通过这套机制,为社会提供一条反映情况、消解怨气、化解矛盾的通道,通过这套机制,推动领
导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切实解决问题。二是加快建立健全政府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
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在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我们会始终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包
括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自然的以及来自国际的风险,必须时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对可能
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经常进行社会风险情况的搜集、分析和判断,对突发事件的性质、范围,等级、发生时间和区域及时进行预测,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做好应对各种社会风险和挑战的准备。
第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健全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体制
和机制。
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表现为社会关系融洽、社会活动有条不紊、社会机体运转灵活、社会秩序
井然有序,说到底,表现为社会政治的稳定、广大群众安居乐业。在历史上,凡是经济比较繁荣的时
代,都是社会比较稳定,人们得以致力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和社会的不断分化与重组,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出现了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和不同的利益诉求,出现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格局。这就
要求我们加强对社会利益关系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深入认识和分析我国社会利益结构、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趋势,以利于完善政策措施,更好地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
在当代中国,要依靠发展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通过制定和实施顺乎
民意、体现民心的政策,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理顺各种社会关系,从而实现自家的长治久安,保持社
会政治长期稳定。为此,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证广大群众在经济发
展中得到实惠,在发展中化解各类矛盾。第二,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
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第三,发挥党
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
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第四,依法规范社会行为,通过舆论、宣传、教育
和引导,促进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
益矛盾。
《从制度建设入手构建和谐社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从制度建设入手构建和谐社会。
第四篇:从制度入手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XX段从完善制度入手强化干部作风建设
近日,XX段结合安全大检查活动,进一步完善干部作风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干部执行能力,促进各级干部作风深入转变。
一是抓好文件梳理。由段长、党委书记牵头,组织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召开干部作风建设专题会议,对近年来下发的干部作风文件进行全面梳理,按照干部 “干什么、怎么干,如何评价、考核和问责”的思路,形成了干部检查量化、能力评价、责任考核、问责追究四个方面文件,统领全段干部作风建设工作。
二是强化量化标准。按照逐级负责制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段领导、中层干部、专业干部、一般干部的检查、包保、跟班、添乘次数,以及发现和解决隐患问题的数量,切实把安全压力层层传递到科室、车间和管理岗位,真正做到严格管理抓落实,硬起手腕抓考核,杜绝“好人主义”思想,确保安全生产稳定。
三是强化能力评价。以“每月一点评、每季一抽考、半年一课题、一考评”为抓手,对各级干部的履职能力、任务完成、工作作风、精神状态、首问负责等方面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促进他们多学习、勤思考,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能力,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四是强化考核问责。加大对干部作风的检查、考核力度,把检查标准细化为5个大类21个小项,考核指标由“定性”转变为“定量”,并与个人收入直接挂钩。同时,切实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定期开展干部作风督查,对作风漂浮、状态不佳、管理混乱、安全控制不力的干部,积极向段党政主要领导提出问责追究和岗位调整建议。
第五篇: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全文如下。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广泛普及,移动互联网以其泛在、连接、智能、普惠等突出优势,有力推动了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创新发展新领域、公共服务新平台、信息分享新渠道。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促进我国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1.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有力推动了网信事业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健康发展,对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平台、应用、商业模式与移动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快速演进、新应用层出不穷、新业态蓬勃发展,工具属性、媒体属性、社交属性日益凸显,生态系统初步形成、加速拓展,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安全威胁和风险日渐突出,并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传导渗透。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移动互联网发展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法治建设仍显滞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亟需突破,管理基础相对薄弱,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策略不完备等。这些问题已经制约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抓紧解决。
2.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鼓励支持和规范发展并行、政策引导和依法管理并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凝聚共识、防范风险、争取人心、保障安全、促进发展,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激发和保护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全方位推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让移动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人民。
3.基本原则。坚持发展为民,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优势,缩小数字鸿沟,激发经济活力,为人民群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坚持改革引领,完善市场准入,规范竞争秩序,优化发展环境,全面释放创新活力和市场能量;坚持创新为要,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发挥管理主体、运营主体、使用主体作用,全方位推进理念、机制、手段等创新;坚持内容为本,创新内容生产,拓展分享渠道,净化交互生态;坚持分类指导,对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分类管理;坚持安全可控,全面排查、科学评估、有效防范和化解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带来的风险隐患,切实保障网络数据、技术、应用等安全。
二、推动移动互联网创新发展
4.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取消和下放相关行政审批事项,加快落实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建立完善与移动互联网演进发展相适应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电信业务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健全移动互联网新业务备案管理、综合评估等制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多元化投融资市场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电信市场开放,推动形成多种资本成分和各类市场主体优势互补、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新格局。
5.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全面推进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在城市地区深度覆盖、在农村地区逐步覆盖、在贫困地区优先覆盖。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研发,统筹推进标准制定、系统验证和商用部署。增强网络服务能力,简化电信资费结构,实现网络资费合理下降,提升服务性价比和用户体验。创新投资和运营模式,扩大用户宽带接入网普及范围,加快民航客机、高速铁路、城市交通等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建设和应用,带动引导商业性服务场所实现无线局域网覆盖和免费开放。加快建设并优化布局内容分发网络、云计算及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开放民间资本进入基础电信领域竞争性业务,深入推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发展,形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业务服务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改善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优化互联架构,探索建立以长期增量成本为基础的网间结算长效机制,更好满足用户携号转网需求,营造良好市场竞争环境。
6.实现核心技术系统性突破。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研投入上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快移动芯片、移动操作系统、智能传感器、位置服务等核心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推动核心软硬件、开发环境、外接设备等系列标准制定,加紧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微机电系统等新兴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布局,尽快实现部分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在全球率先取得突破。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创新核心技术研发投入机制,探索关键核心技术市场化揭榜攻关,着力提升我国骨干企业、科研机构在全球核心技术开源社区中的贡献和话语权,积极推动核心技术开源中国社区建设。
7.推动产业生态体系协同创新。统筹移动互联网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与应用部署,加强产业链各环节协调互动。鼓励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创新主体、产业主体,加快组建产学研用联盟,推动信息服务企业、电信企业、终端厂商、设备制造商、基础软硬件企业等上下游融合创新。推动信息技术、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品服务附加值,加速移动互联网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迁移。完善覆盖标准制定、成果转化、测试验证和产业化投融资评估等环节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标准、产业生态和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向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演进升级。统筹推进物联网战略规划、科技专项和产业发展,建设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8.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开展移动互联网领域专利导航工作,制定专利布局方向建议清单,鼓励企业面向战略前沿、交叉融合领域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充实核心技术专利储备。推进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和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专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鼓励大型移动互联网企业共同组建专利池,建立资源共享和利益分配机制。建立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体系,加强知识产权预警和跨境纠纷法律援助。加大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商业模式等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完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服务秩序,提高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有效威慑侵权行为。
三、强化移动互联网驱动引领作用
9.激发信息经济活力。加快制定完善信息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将发展移动互联网纳入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统筹推进,鼓励移动互联网领先技术和创新应用先行先试,扶持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创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大力推动移动互联网和农业、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创新信息经济发展模式,增强安全优质移动互联网产品、服务、内容有效供给能力,积极培育和规范引导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约车、租房、支付等分享经济新业态,促进信息消费规模快速增长、信息消费市场健康活跃。
10.支持中小微互联网企业发展壮大。充分运用国家相关政策措施推动中小微互联网企业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创新发展,支持和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家创新基金等政策性基金引导扶持作用,落实好税费减免政策,在信用担保、融资上市、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消除阻碍和影响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性限制。积极扶持各类中小微企业发展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新业务,打造移动互联网协同创新平台和新型孵化器,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拓展境内民间资本和风险资本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基础电信企业、大型互联网企业龙头带动作用,通过生产协作、开放平台、共享资源等方式,积极支持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发展。遏制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破坏竞争秩序,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11.推进信息服务惠及全民。依托移动互联网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完善国家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在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推动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利用,优先推进民生保障服务领域政府数据集向社会开放。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促进移动互联网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重点推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交通、旅游、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养老、公安、司法等便民服务,依托移动互联网广泛覆盖和精准定位等优势加快向街道、社区、农村等延伸,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各级党政机关积极运用移动新媒体发布政务信息,提高信息公开、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
12.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贫困地区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地方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加快推进贫困地区网络全覆盖。鼓励基础电信企业针对贫困地区推出优惠资费套餐,探索推出“人、机、卡、号”绑定业务,精准减免贫困户网络通信资费。以远程医疗服务、在线教育培训等为重点,大力推动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为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生产指导、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等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依托网络公益扶贫联盟等各方力量,推动网信企业与贫困地区结对帮扶,组织知名电商平台为贫困地区开设扶贫频道,积极开发适合民族边远地区特点和需求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在深入开展项目论证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作用,大力推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育、医疗、公共文化服务等民生保障项目落地和可持续实施。
13.繁荣发展网络文化。把握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文化网上传播等内容建设工程,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加大中央和地方主要新闻单位、重点新闻网站等主流媒体移动端建设推广力度,积极扶持各类正能量账号和应用。加强新闻媒体移动端建设,构建导向正确、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网络出版服务、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等领域开展特殊管理股试点。大力推动传统媒体与移动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布局移动互联网阵地建设,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四、防范移动互联网安全风险
14.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牢固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和动态、综合防护理念,坚持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全方位、全天候感知移动互联网安全态势,不断强化移动互联网基础信息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大力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和标准应用。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制定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大数据安全等网络安全标准,明确保护对象、保护层级、保护措施。全面加强网络安全检查,摸清家底、认清风险、找出漏洞、督促整改,建立统一高效的网络安全风险报告机制、情报共享机制、研判处置机制。
15.维护用户合法权益。完善移动互联网用户信息保护制度,严格规范收集使用用户身份、地理位置、联系方式、通信内容、消费记录等个人信息行为,保障用户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督促移动互联网企业切实履行用户服务协议和相关承诺,完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健全投诉处理机制,提供更加安全、优质、便捷、实用的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利用“伪基站”、非法网站、恶意软件等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和行业秩序。
16.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坚决打击利用移动互联网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等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查处造谣诽谤、电信网络诈骗、攻击窃密、盗版侵权、非法售卖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清理赌博、传销、非法集资、淫秽色情、涉枪涉爆等违法违规信息。
17.增强网络管理能力。强化网络基础资源管理,规范基础电信服务,落实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接入服务提供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域名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创新管理方式,加强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研究应对和安全评估。完善信息服务管理,规范传播行为,维护移动互联网良好传播秩序。
五、深化移动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
18.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进网上丝绸之路国际合作,促进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大力发展跨境移动电子商务。在第五代移动通信(5G)、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和重要领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交流合作。支持移动互联网企业走出去,鼓励通过多种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加大移动互联网应用、产品、服务海外推广力度,构建完善跨境产业链体系,不断拓展海外发展空间。
19.参与全球移动互联网治理。全面参与全球移动互联网治理相关组织、机制和活动,加强各类双边、多边对话合作。深入参与、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领域规则和标准制定。充分发挥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平台作用,大力宣介中国治网主张。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积极参与国际联合打击移动互联网违法犯罪行动。
20.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化中外人文交流,积极利用各类社交平台,有效运用各种传播渠道,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传播媒体,创新开展多语种、跨平台互动传播,不断提升移动互联网国际传播影响力。
六、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 21.完善管理体制。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中央网信办要进一步强化移动互联网管理的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工作例会等制度,研究处理各地区各部门移动互联网发展管理重大事项和情况,督促指导各地区各部门有效落实领导小组决定事项、工作部署和有关要求;工业和信息化、公安、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有关部门和军队要根据职责切实负起责任,依法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相关业务的监督管理,制定出台支持和促进移动互联网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地方网信部门承担互联网信息内容的监督管理执法职责,健全中央、省、市三级管理体系,加大人员、经费、技术等保障力度。
22.扩大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移动互联网治理,加快移动互联网社会组织建设,支持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互联网协会等各方力量积极开展网络公益活动。引导广大移动互联网用户文明上网,积极参与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秩序。健全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和服务评议制度,完善行业管理、企业自律、社会监督联动机制。
23.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网信战线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注重培养、选拔、任用熟悉移动互联网发展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坚持先行先试,创新人才引进、评价、流动、激励机制,将各方面优秀人才凝聚到网信事业中来。着力打造高端智库群,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管理工作提供智力支持。采取特殊政策,建立适应网信特点的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
24.强化法治保障。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化解网络风险。全面贯彻实施网络安全法,加快推进电子商务法等基础性立法,制定修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行政法规。完善司法解释和政策解读,推动现有法律法规延伸适用于移动互联网管理。建立健全网络数据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重点管理制度。完善移动互联网管理多部门执法协调机制,加快执法信息技术系统建设,提高对网络违法犯罪识别、取证、联动查处打击等能力。加强网络普法,强化网民法治观念,提升全民网络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