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制度建设源头上来抓学术腐败行为
文章标题:从制度建设源头上来抓学术腐败行为
加强制度建设,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从源头上根治学术不端行为,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
加强科技项目全程管理
首先,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构建网上科技计划管理“一站式”服务体系,实现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网上运作
和管理。实行网上申报管理,立项决策和评审咨询相互分离,实行网上评审等制度,并加大竞争性项目的招投标力度,从源头上抓制止腐败的产生。
针对重复立项、多头“交账”的现象,建立能够覆盖相关部门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信息数据库,建立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提高科技计划决策与管理的科学性与权威性。此外,出台《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提出针对不同性质的科研活动建立不同的评价导向。在科技计划管理上,把创造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作为国家科技计划评审的主要依据,更加注重项目的创新性、取得专利的水平。
完善评审专家机制
针对原有的评审专家机制存在的专家评议制和信誉制度不够完善,在一些评价活动中存在重人情拉关系、本位主义等现象,“十一五”科技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专家评审机制。
“十一五”期间,将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咨询、评审和验收专家库,扩大战略专家和一线专家参与的比例。通过专家库随机抽取制、定期轮换制、涉嫌回避制和专家信誉制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专家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机制,避免人情项目和专家小圈子对评审、评价活动的直接干预。
建立诚信制度
科技部已会同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科技计划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信用管理数据库,进一步增强项目参与专家、评审专家的责任意识。在国家科技计划的立项、预算、验收等各关键环节中,对各相关机构、主要承担单位和责任人,以及咨询、评审专家等进行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价,并将其信用状况作为选聘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此外,按照“标本兼治”的原则,在加强科研诚信教育的同时,依据《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对科研不端行为进行查处。
严格经费监管
第一,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科技经费监管的制度化和长效性。制定十余项制度办法,实现了一个计划(专项)一个经费管理办法,提高经费管理的制度化水平。规范科技经费执行中存在的共性、突出问题,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过程管理监督机制。
此外,要推行问效问责制度,强化项目责任制,加强监督。对按照层级目标确定的各责任主体进行跟踪考核,以绩效评估为基础,对计划项目目标完成不力或管理不善者追究相应的责任。
《从制度建设源头上来抓学术腐败行为》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从制度建设源头上来抓学术腐败行为。
第二篇: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从源头抓起
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从源头抓起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重点阐述了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问题。3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在中央和国家机关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任务分工会议上再次强调: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笔者认为,深入贯彻中纪委《关于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意见》,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注重从源头抓起,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一是着力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要遵循科学评估、超前预防、务求实效的基本原则,认真排查党员干部在执行公务和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从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查找风险部位、评估风险指数、界定风险等级,分级分类制定措施,严格检查考核、反馈实施效果。
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纪委监察局召集,1
组织部、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及市工商、税务、土地、规划、人事劳动、等所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会议主要任务是对源头治腐重点工作任务立项和任务书分解情况进行部署,听取各单位源头治腐工作动态、制度建设情况,交流沟通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研究安排各单位全年源头治腐工作。
三是建立源头治腐重点任务立项制度和任务书制度。要求各单位、各部门,根据实际,每年年底提出下一2—3项源头治腐重点工作任务,上报源头治腐联席会议办公室,由联席会议办公室进行汇总梳理,拟定立项的内容及重点,提出《源头治腐重点任务立项报告》,报监察局长办公会议和纪委常委会研究并通过后,由源头治腐联席会议办公室制作成《源头治腐重点工作任务书》下达源头治腐相关成员单位。对列入工作任务书的工作实行分级承担,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制,以确保落实。年终据此对相关责任单位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四是建立源头治腐工作报告制度。每年年初,上报工作计划安排或工作方案,以书面形式报告工作进度、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落实措施等;年末要专题报告制度执行、任务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等。在落实所承担的反腐败抓源头工作任务中遇有重要情况和重大事项随时报告。
五是建立内部沟通联系制度。要求纪委监察局各内设部门把在专项检查和查办案件工作中发现的源头治腐方面的问题进行及时梳理汇总,并提出整改建议,报送源头治腐联席会议办公室,由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进一步汇总并提出从源头上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和意见,下达相关部门进行整改落实。
六是建立调查研究制度。加强对源头治腐工作调查研究,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反腐败抓源头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及时了解掌握反腐败抓源头工作的新情况、新动向,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提出进一步加强源头治腐工作的有效思路和措施。源头治腐各成员单位,紧密结合部门和业务工作实际,以关键环节、重点岗位为重点,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新途径、新办法,认真总结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各成员单位按要求每年至少确定一个源头治腐工作方面的调研课题,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报送源头治腐联席会议办公室。
七是建立情况通报和督办、问责制度。纪委监察局源头治腐任务完成情况和交办重点事项办结情况以及信息报送情况进行及时通报,对执行制度和完成任务好的进行表扬,对差的提出批评;对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事项拖延不办或落实不力的地区和部门,下达《监察建议书》或《纪检监察
督办通知书》,进行督促整改落实;对于经多次协调、督办,工作仍然不力、措施不到位、敷衍塞责的,要追究责任;对违纪违规的,严肃查处。
第三篇:从源头上清费治乱之我见
从源头上清费治乱之我见
“上学难、看病贵”,这是近几年来乱收费给人民群众造成经济负担的集中表现。虽然在我区不是很突出,但也程度不同地存在。超标准、超范围收费,巧立名目、强行搭车乱收费,只收费不服务或强行服务乱收费等等。作为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广泛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
”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掌握国家的价费政策。将国家的价格及收费政策采取公示牌(栏)、收费手册和明白纸等形式进社区、进农户、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进商场、进景区,这是价格主管部门为服务对象提供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最好形式。“七进”活动基本上涵盖了人民群众消费的方方面面,将国家的价格及收费政策公布于阳光之下,让人民群众通过了解国家的价费政策,“知情方能出力”,自觉地监督经营单位在收费方面的执行情况。否则,他们有权拒交或举报。所以说开展这一活动是加强党和政府价格和收费政策的宣传、提高价格和收费政策透明度、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的一项重要制度,是规范价格和收费行为、制止“三乱”、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减轻农民负担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物价部门转变职能适应新形势、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科学发展观、服务于社会的新举措。这项工作面广量大,尤其是价格及收费公示,涉及方方面面,单靠物价部门是不够的,价格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向当地政府汇报,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要成立由分管区长任组长、物价局局长任副组长、区直有关部门及镇、街道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分管局长靠上抓,检查所的同志具体抓。一是要以区政府办公室名义转发上级关于“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的文件及实施意见,下发到各镇、街道及有关单位,提高他们做好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分系统、镇、办及有关部门召开了专题会议,统一部署,精心安排;三是严把审核关。对所公示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文件依据,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批准文号,逐一审核,对国家近年来明令取消及部分取消或降低收费标准的收费文件,进行严格排查,从而保证公示内容的准确性。四是要统一标准,统一制作或统一标准,分头制作。公示牌悬挂的位置也要作出相应的规定。
建立健全价格监督网络,完善长效监督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农村价格管理,保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要组建全区农村三级价格监督网络,在全区镇、街道设立了价格监督站,聘请价格监督联络员;通过镇、街道推荐、集中审定的办法,从全区每个行政村中聘请义务价格监督员(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村两委成员中推荐);向价格监督联络员和义务价格监督员发放证书,并赋予他们相应的职责,其主要职责是:宣传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调查、反馈涉农价格和收费政策的执行情况,协助价格行政执法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协调价格矛盾。如遇国家价费政策调整,负责收费公示牌的更改和维护工作等。要依托城乡两个价格监督网络,以涉农涉企价格及收费公示制度为重点,全面抓好价格监督检查工作。
其次、加强价格监督检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加强价格监督检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国家实行经济监督的重要形式,是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促进公平竟争的重要手段,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安定人民生活的重要保证。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突出的表现是价格行为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始终要贯彻创新意识,针对不同形式的价格行为,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式,以寻求现阶段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的新途径。
谈到价格监督检查,不能就事论事,要把价格监督检查工作放到价格工作乃至整个经济工作的全局中考虑,才能转变观念,拓宽视野,统筹兼顾,主动自觉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上来。只有保持价格管理与监督检查的高度一致,才能不断改进、完善价格工作。
具体到实际工作中,价格监督检查应走出以往那种“为罚而罚,以罚代管”的误区。尽管处罚能给收费、经营单位以惩戒作用,但“亡羊补牢”总是不如“未雨绸缪”。违法行为毕竟已经发生了,如果能把违法收费和经营控制在萌芽之中,才是上策。《行政处罚法》第五条中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处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教育违法者纠正违法行为,消除违法后果。因此,应转变以往的价格监督的观念,做到:
(一)由事后处罚为主变事前提醒为主。这是价格监督时间前移的问题。对广大收费、经营单位实行普遍提醒、经常提醒和一般提醒,对于一年一度、几年一度的收费或影响较大的收费单位,实行个别提醒、定时提醒和重点提醒。如在每年秋季中、小学开学时,应及时向学校提出教育收费提醒函,要严格按照国家收费政策收费。
(二)由清费治乱为主变为规范管理为主。这是管理职能延伸的前提。鉴于政府部门收费的强制性,事业单位收费的权威性,经营单位收费的垄断性,价格监督检查必须注重长效管理,用普查、抽查、突查等手段,不仅监督其收费标准,还应监督其公开、公示的方法与程度,检查公示的形式与内容。对于“超过标准多收、自立项目加收、曲解政策巧收、不予公开隐收”的违法行为,除了依法处罚外,尤其应加强与收费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纪检、监察部门一起实施联合监督其整改。
(三)由监督检查为主变维护价格秩序为主。这是角色转换的问题。商品价格形成机制由政府定价变为市场调节后,价格经营违法行为变得更加复杂。价格监督检查必须转变观念,当好“裁判”,通过明码标价、开展“双信”工作来规范市场价格行为,把查处价格欺诈、价格垄断、暴利和倾销作为重点,以维护正常的价格秩序,促进正常价格竞争。
第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实行联合检查制度。联合检查制度可分为纵向、横向检查制度。
(一)实行纵向联合检查制度,有利于打破地方保护。在检查中积极争取上级价格主管部门下查一级、委托下级检查的办法,上下结合,统一行动,保证检查的效果。从检查进程到处罚、整顿力度以及社会效应来看,这样做会明显好于各基层区县物价部门自行开展的检查工作。
(二)实行横向联合办案制度,有利于工作开展。
1、与业务主管部门联合办案,不但增加了检查手段,也使检查力度得到增强。例如在检查明码标价过程中,发现有的商场存有价格欺诈行为,我们会同工商部门密切配合,对于严重违规者一是罚款,二是责令停业。此举震慑了价格违法行为,并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2、与综合经济部门协调,建立举报工作联动机制,共同探索对群众投诉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方式。价格监督检查只能对于价格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对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深感力不从心。而不法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往往是综合性的,价格监督检查部门必须与其他执法部门联合,才能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因此,在价格监督检查时应主动与工商、质监、消协等部门联手,经常不断召开“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联席会”、联合制定净化市场环境的若干办法,以促进市场的成熟和发展。建立工作联系制度,举报案件相互移送和主办、协办,这样在方便消费者投诉的同时,又可以有效地化解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矛盾。
3、与纪检监察部门协同工作,解决经济法规难于涉足的问题,有助于尽快完成价格行政执法程序。在检查中,对那些屡查屡犯,群众反映大的单位,会同纪检监察部门,一旦查实,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总之,作为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清费治乱的重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强化制度建设推进源头治理
强化制度建设推进源头治理
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制度建设。
一、提高认识,注重制度建设的科学性
廉政制度是党的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是保证。近年来,我们在狠抓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十分注重廉政制度建设,建立完善了多项廉政制度,健全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堵塞了体制机制上的漏洞,有效地预防和解决了涉及群众利益、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坚强保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丰富和完善符合地税实际的制度体系。、制度建设要符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原则,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通过学习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使制度的制定更有益于增强基层干部认识和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紧迫性,要通过正确处理反腐倡廉与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关系,使廉政制度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保证,使廉政制度建设既能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又能维护干部合法权益,既能坚决惩治腐败,又能有效预防腐败,既能促进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又能实现自律机制与他律机制的有机统一。、制度建设要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必须坚持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原则。《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对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都提出了新要求。我们既要体现从严治标,又要着力治本,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要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从制度的制定上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要做到制度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决策部署相统一,保证制度建设进程与反腐倡廉进程相适应,与从政道德建设相结合,与国家法制建设相协调。要实现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既要保持制度的相对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又要始终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精神,创新制度建设,把农村党风廉政制度的制定贯彻执行规范化。
3、制度建设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执行制度的过程既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过程,也是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过程。任何一项制度,没有干部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成为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我们要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既充分发挥党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又要充分发扬民主,倾听群众呼声,制定出较为完善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系列制度。要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基层形成较为浓厚的民主氛围,为基层建设创造民主决策、群力群策的良好环境。
二、突出重点,注重制度建设的实效性
基层党风廉政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立足解决眼前反腐败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又要从长计议,促进反腐败惩防体系的长远建设和发展。因此,基层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必须坚持立足实际,总体规划,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域和环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不断建立健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
1、注重预防,以制度建设推进源头治理。我们围绕便民、利民、亲民宗旨,健全了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了各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等行为。同时,针对地税实际,进一步建立完善民主决策制度、重大事项公开制度以及党总支工作制度等制度,规范基层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健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督查考核办法,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办事,把干部的管理纳入了制度化轨道。这些经过探索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我们一定要坚定执行,认真贯彻。
2、注重民生,以制度建设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制定制度是为了规范工作,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广大干部在认真执行制度的同时,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发现基层存在的问题,纠正和完善容易损害群众利益的薄弱环节。要进一步畅通群众信息反馈渠道,健全群众意见收集机制,发挥义务监察员等作用,及时了解群众心声,发现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进一步落实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强化对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要进一步加大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公开工作,公开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信息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特别是对公众关注度较高、公益性强和权力大的部
门要实行重点公开,让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完善民主决策、民主评议制度,充分保障群众的发言权、决策权和评议权,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注重监督,以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当前,要着重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经济运行的有效监督机制。要通过建立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好先锋队和战斗堡垒的作用。通过建立健全基层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把对干部的监督考核与群众的民主评议结合起来,努力健全基层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行风政风评议机制,特别是民主评议党风活动,强化对重大事项决策、权力运行过程及为民办事的监督力度,从制度上实现基层权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地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三、狠抓落实,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必须建立健全抓落实的机制,在狠抓制度的落实上下工夫,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1、建立健全宣传教育机制。各级党组织都要充分利用市局深入开展的廉政文化建设等活动,做好廉政制度的宣传工作,让广大干部及时了解制度的内容,掌握其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增强法制观念,把严格执行制度的理念渗透到日常行为之中,自觉用制度约束自己的言行。
2、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对制度落实情况定期督促检查,及时发现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责成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
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严格执行制度甚至破坏制度的,坚决依纪依法严肃处理,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3、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要把廉政制度的落实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当中,通过责任制督促党员干部带头坚持制度、自觉遵守制度、认真落实制度,为法规制度的贯彻实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保障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
4、建立健全反馈机制。制度出台后,要对制度运行情况进行跟踪了解,收集各方面反映,采纳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做好制度的修订和补充工作,使制度更加符合发展变化着的实际,使制度更加管用。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基层干部改进作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紧紧抓住这个根本性、长远性的问题不放松,不断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第五篇:从源头抓起建设廉洁政府
(引文)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行政许可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建设清正廉洁、规范节约型政府,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着手建设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以形成一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平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
从源头抓起建设廉洁政府
——记新余市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
新余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邓小勇 江西省新余市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市政府提出建设涵盖市政府各部门审批业务和县区审批业务的全市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一平台,实现市、县区行政许可事项联动审批。2007年11月,市政府正式启动了全市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经过一年的努力,成效显著,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明确目标
在系统建设之初,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就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即:到2008年年底,建成市、县区联动的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实现新余市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所保留的各项审批、审核、核准、备案及内部事务等行政审批事项的网上在线办理和在线全程监督。共涉及47个部门248项,其中行政许可项目191项,政府部门内部管理事项57项。
具体目标是建设全市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统一大平台,涵盖市政府各部门审批业务和县区的审批业务,实现市和县区的行政许可事项联动审批。主要内容:
1、建设网上公共服务平台。“中国·新余”政府门户网站“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平台”是运行在互联网上为公众提供行政审批服务的窗口,是实现公众与政府交互对话的一站式服务门户。网上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用户是进行审批申报的公众用户。
2、建设网上审批业务平台。网上审批业务平台运行于政务网内网上,为政府公务人员提供处理行政审批业务的工作平台,实现审批业务的信息共享、任务调度、协作交互、管理监控等业务功能。网上审批业务平台的主要用户是进行审批办理的政府公务人员。
3、建设电子监察平台。具有实时监控(流程监督、过程跟踪)、预警纠错(审批督办)、绩效评估、统计分析、投诉举报、信息服务等功能。电子监察系统可对不同部门、同一部门不同时间段的行政许可实施情况和行政效能情况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和综合评价。
4、建设系统管理平台。系统管理平台运行于政务网内网,实现对人员组织、角色权限、网上审批业务流程及其他相关系统控制参数进行定义和管理。系统管理平台的主要用户是负责审批系统管理和维护的系统管理人员。
在整个系统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考虑到新余市当前信息化发展现状,以及未来信息化发展需要,开发中我们注重坚持了以下几个原则:
(一)易用性。鉴于项目建设的应用系统涉及范围广,对应的用户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提高系统的易用性,提高用户使用效率,真正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工具,系统在设计时采用大量的信息导航、数据默认值、在线帮助、选择输入等多种方式;系统功能和人机交互界面上采用用户熟悉的windows、Office及日常操作习惯;功能模块和功能按钮的说明根据实际的操作方式定义和命名,进而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易用性。
(二)安全性。项目的安全性包括两大部分,即:系统安全性和业务操作安全性。系统安全性可通过系统架构、设备/系统软件选型、病毒防杀等措施来实现。业务操作安全性可通过操作权限(包括系统权限、数据权限和角色权限)的授权、分配和管理机制,数据库操作的审计机制等措施来保证。系统具有严格的身份认证控制机制,采用多层安全级别,管理级与系统级分别设立权限授权机制,支持角色、群组、部门、个人等多种的授权。
(三)可靠性。系统选择成熟、稳定、先进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协议、中间件等,采用高可用性技术,保证系统的稳定性。系统支持双机集群,随着业务的发展,在关键的应用方面可利用集群技术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在本项目中,采用先进的系统体系结构、规范且具有容错功能的应用平台、全面的系统监控措施、完备的安全手段,确保重要数据万无一失。系统在设计时遵循各类业界标准,并且建立强大的容错机制,对系统错误进行处理,同时充分考虑客户端的兼容性,能适应不同浏览器客户端,保障了系统的可靠性。
(四)先进性。在保证方案可靠性和技术成熟性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系统体系结构,先进的构架方式,先进的系统平台,先进的应用软件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确保本系统起点高,技术领先,为各类业务功能的实现提供最佳的技术平台支持。网上审批系统采用多层体系架构设计,并且全面采用XML技术,并采用了区别于传统的控件技术的插件技术实现智能化升级等。
(五)灵活性。采用基于Web方式管理系统,降低系统管理、维护成本,提高系统的可管理性和灵活性。系统中各类格式、文件类型、单位信息、用户信息、数据字典、常用信息、工作流、群组、用户角色、表单样式、表单内容、字段、视图、检索条件、功能模块、用户界面等都可通过配置完成,系统具备突出的灵活性特点。正是基于多层体系架构,实现了系统的多级部署,根据实际的业务量大小和硬件的配备进行多种形式的安装部署,如单服务器安装、多服务器安装等,并可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增加web服务器,以减轻服务器系统压力,实现负载均衡。
(六)模块化。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可扩展性,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设计注重业务逻辑的细化,采用模块化、组件化和开放性设计,将共用的功能抽象为组件,供各应用模块调用,各应用模块在组件的基础上可以随时重组,各模块之间耦合度低,可随用户的需要进行选择;提供应用系统扩展接口,支持浏览器开发功能,实现系统较强的可扩展性。
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大,牵涉面广,任务繁重,面临的问题多。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47个具有行政许可和内部管理事项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副市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实施。各地各有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一把手为本部门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第一负责人”,切实抓好本地本单位的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
二是梳理流程,市县联动。市政府各部门对本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认真梳理,找出每一个审批事项的起点和终点,理清其前置和后置关系,把分散在各部门的相关联的事项联系在一起,确定行政审批工作流程,实现业务流程的再造。梳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审批项目的名称、办事指南、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审批表格、审批岗位及权限、相关法规及政策依据、收费标准及收费方式、审批事项须提交的材料、统计分析需求、联络方式等。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采取“全市统一、两级分建”的办法,市和区县两级采用统一的软件平台,但各自建设,各区县与市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
三是明确分工,搞好配合。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由市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总体组织协调。市监察局负责电子监察系统提出需求及建设意见,督促市政府具有行政许可和内部管理事项的部门,其审批事项放在网上审批系统上运行,并负责对网上审批实施全程监督。市政府法制办主要负责明确市政府各部门所具有的行政许可和内部管理事项,与市行政服务管理委员会共同完成所有行政许可和内部管理事项业务流程的梳理,收集行政许可和内部管理事项的办事指南及相关表格。市行政服务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与市法制办共同完成所有行政许可和内部管理事项业务流程的梳理,对行政服务大厅网络进行改造,做到各窗口单位能正常运行网上审批系统,督促进入行政服务大厅的各窗口单位使用网上审批系统受理、办理业务。市编办主要负责明确市政府具有行政许可和内部管理事项的部门职能。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的软件开发并具体实施,征询各业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协调解决各业务部门在使用系统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各业务部门的用户进行系统使用知识的培训。其他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行政许可业务网络化的实施和推进。
四是加强督促,开展检查。市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对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情况经常性的督察,督促具有行政许可和内部管理事项的市政府各部门将其审批事项放在网上审批系统上运行,并对各单位使用网上审批系统受理、办理业务的情况进行督查,特别是强化对涉及外商投资、城市建设、重大经济活动和群众生活的重点部门、重点事项、重点对象、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使网上审批运行更加规范有效。监察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外部监督和内部制约相结合的有效机制,规范审批行为。同时将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列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加强督查考评。对于工作推委扯皮、消极应付的不正常现象,坚决予以查处,确保了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五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电台、互联网等媒体和其他各种宣传阵地,大力开展各种宣传活动,积极营造开展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浓厚氛围,让广大人民群众和外来投资者了解我市创新审批方式的信息,掌握我市网上审批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监督我市行政机关的工作效能、质量与作风,真正使网上审批
电子监察系统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服务器,成为连接党心民心、反映社情民意的传感器,成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效能、改进机关作风的助推器。
建设成效
截至2008年12月19日,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平台已为公务人员开通了394个帐号,全市已有250多台电脑接入了系统平台,通过网上审批系统共受理3124余项次,办结2607多件次。经过几个月的运行,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
1、提高了行政服务水平。采用网上审批系统后,各单位通过网络告知服务对象所办理事项的标准、要求及必须提供的材料,申报人员按要求在网络平台上提交审批事项电子材料,不但可以实现网上查询审批事项的办理结果,而且可对审批事项的办理过程进行跟踪。彻底改变了传统行政审批方式,极大提升了办事效率。
2、提高了行政审批权力约束力。系统将许可事项、许可主体、许可依据、申报材料、办理程序、承诺时间、收费标准等信息在网上予以公示。同时,系统依据《行政许可法》,对每项审批流程进行了严格规定,保证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法定程序办事,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法定程序、暗箱操作等违纪违法行为,使整个审批过程“看得见、管得住”,促进了各部门依法行政。
3、提高了公众办事人员满意度。网上审批系统提供了两个受理窗口,即办证大厅和政府网站。便于公众办事人员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申办。申报人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申办有关审批服务事项。不熟悉微机操作的申请人,可以到办事大厅申请,由办事大厅负责将材料电子化。网上受理和网上电子监察的方式,方便了公众办事,提高了公众的满意度。
4、提高了行政监察效能。系统运用网络技术,使行政监察方式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监察相统一,起到了超前防范、动态监管和硬性约束的作用。事前监察将行政许可单位的权力和义务展现在“阳光下”,保证了行政许可相对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事中监察对行政许可事项办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不规范行为进行必要的提醒和警告;事后监察是对已办结的行政许可行为进行监察,对存在问题的许可行为督促相应责任部门限期整改。系统的运用将廉政监察、效能监察和执法监察融为一体,进一步提高了监察效能,强化了监察职能。
5、提高了行政效能。系统设置了统计分析系统和绩效考核系统。统计分析是在事前、事中、事后监察中采集的行政许可办理数据及发现的违规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统计和分析。绩效考核系统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将行政许可单位考核指标进一步量化,对各个行政许可单位的行政绩效进行评分。绩效考核较差的单位,系统能发出警示并通知责任单位、监察人员和相关领导。系统还可通过不同单位之间的对比分析、同一单位的得分变化分析,及时发现行政审批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促进行政效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