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单元长征之歌小结
第一单元 长征之歌 小结
昆明市实验中学 初二
(五)班 陈璇
课 作 朝 体 题 者 代 裁 一
七
七 毛
现 言
律 泽
代 律
长 东
诗
征
⑴歌词长短相间,适当反复,语言高度概括
二
⑵多处运用贴切的比喻,《
生动地表现了红军克敌制
长
胜的关键
征
歌词句式相对整齐,结构萧 现 歌
组
层次分明,内容 华 代 词
歌
由表及里,恰当运用比喻、》
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两
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大无
首
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
革 ⑴采取顺序的方法,按时时间三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陆 命 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变化老 现 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定 回 章层次 顺叙 和地山 代 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一 忆 ⑵以生动的描写具体而形点转界 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录 象地表达中心思想 移
本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王 ⑴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草四 现 小 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愿 人物形象 倒叙(杨草 代 说 咀嚼毒草,果断做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坚 ⑵紧扣线索安排情节 光)
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五
电 本文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时空《
视 环境和悲壮场面,表 画面长 王 ⑴精心选择和切换场景
当 文 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的转征 朝 ⑵个性化的台词和动作
代 学 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细腻换与》 柱 ⑶特写镜头的恰当运用
剧 地展现了红军领袖有的革命人道主义为人物节
本 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对话
选
毛泽东是诗人,更是领袖。记述领袖缔造共和国的丰功,写出的将是浩繁的史册;诗
任 现 倘若将创业开国比做诗人酝酿诗作,便有了一串恰切的比喻,枪声是平仄的诗集,人 当
先 代 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是壮美的意象,战略谋划是构思创作,“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领 代
青 诗 的宣言便是诗人最嘹亮的吟唱。诗中还化用了毛泽东的一些诗,使诗意更浓,蕴涵袖
更丰富
主 旨
本诗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本歌词描写红军在路途艰难、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另人惊奇的话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人民军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赞扬了毛主席的用兵如神
本歌词描写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写作 特色 写作 文章 顺序 线索
⑴典型事例突出中心 ⑵情景交融表现中心
⑶夸张手法表现领袖襟怀
雁 门古
李 唐 太 体
贺 代 守 诗 行
明 五
别 夏
末 言
云 完
清 律
间 淳
初 诗 本篇以乐府旧题写当时战事。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慨叹,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一 七律 长征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鼓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收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则愈县红军之不怕。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二 《长征组歌》两首
1、“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雪山低头迎远客。”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
三 老山界
1、“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用联想来以动写静。
2、“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由上到下地描写顺序。3、“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很远,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采用“似扬实抑”的手法。
4、“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四 草
1、“当一切都回想起来了以后,他的心像火燎一样焦灼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对于这位敬爱的首长,杨光不但知道.还曾亲眼看见过。在遵义战役之前,这位首长曾经亲自到他们团作过战斗动员。在部队开上去围攻会理的时候,连队在路边休息,他也曾亲眼看见周副主席和毛主席、朱总司令一道,跟战士们亲切交谈。”插叙。
3、“你们扶我走一会儿嘛!”周副主席微哭看伸出了一个指头,又摊开丁平掌,“看,是一个多呢还是五个、或者上万个多呢?”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一”和“上万个”作对比。4、“只有晨风吹过荒漠的草地,撕掠着青草,发出飒飒的声响。”环境描写,反衬出战士们对周副主席的崇敬。5、“周副主席那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和“周副主席那浓浓的胡须绽开来,宽慰地笑了。他笑得那么爽朗,那么开心。自从患病以来,他还是头一次笑得这么痛快。”相对照,是一个特写镜头。
五 《长征》节选
1、“红军指战员三三两两艰难地向北走着,有的掉队了,有的倒在草地上永远地起不来了。”渲染。2、“旁边的战马通人性地伸动前腿刨地。”烘托。3、“夕阳西下,如血的晚霞染红了无边无际的草地”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景物描写,烘托。4、“篝火化作一轮火红的朝阳,夜幕中的草地又迎来了彩霞绚丽的一天。”景物描写。
雁门太守行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日落前的情景,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据说王安石曾批评这句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杨慎声称自己确乎见到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说:“宋老头巾不知诗。”其实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
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别云间
1、“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2、“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于是诗人悲愤了:“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面对这一切,诗人禁不住“立尽黄昏泪几行”,流不尽“无限河山泪”。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无论怎样失望、悲愤与哀恸,诗人终究对自己的人生结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生命行将终结,诗人该会想些什么呢?“欲别故乡难”,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原来,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家仇。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凶多吉少,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恐无后嗣。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致使嫡母“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自己一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念及让新婚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想起这一切的一切,诗人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
4、“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盟恢复之志。尽管故乡牵魂难别,但诗人终将恢复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家运后嗣为念,最终表明心迹:“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正如诗人在《狱中上母书》中所表示的“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
第二篇:第一单元第一课 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澳门》
——初中年级唱歌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七子之歌—澳门》原名《七子之歌》,是CCTV专题片《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七子之歌—澳门》为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第1~9小节)的旋律比较平稳。其第三乐句(第5、6小节)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在这里,形成了本乐段的一个小高潮,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思念中的母亲作着真诚的倾诉。第二乐段(第11小节之后)开始处就出现了一个六度大跳,且第一乐句的旋律多在高音区回转,加上强力度的处理要求,它好像是在呐喊,在表现一种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感情。第二乐句是稍加变化的重复。它进一步使这种情绪变得更加浓烈。最后一个乐句深情而又肯定,把渴望回归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闻一多(1899—1946)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诗人、学者。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自幼便树立了坚定的爱国思想。在“五•四”运动中,他曾在给父母的信中说:“当知二十世纪少年当有二十世纪之思想,即爱国思想也。”此后,曾写下了《发现》、《一句话》等一系列爱国诗篇。1922年留学美国。归国后曾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3年投身于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的斗争。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其诗风深沉严谨,在形式上主张格律化,讲求“节的匀称,句的均齐”。著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李海鹰(1954~)作曲家。广东省广州人。1981年毕业于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作曲进修班。现任广东电视台音乐总监。主要作品有《弯弯的月亮》、《我不想说》、《走四方》等。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能够感受并领悟歌曲中企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体验、模仿、自学、辅导以及练习等方法聆听、表现歌曲并体验企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呼吸、吐字、咬字等歌唱方法,准确演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情感内涵,准确演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
歌曲中五,六度音程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多媒体播放平台学习了解词曲作者的相关知识,以及对“七子”的位置。2.学生互相交流通过教材对歌曲进行了解,把握歌曲背景以及相关乐理知识。3.师生交流,教师小结,导入新课——《七子之歌--澳门》
导言:1999年澳门回归之际,有一首歌响彻了中国神州大地,大家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
(二)新授
1.观看一段《七子之歌--澳门》的录像,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等。2.复听歌曲,为歌曲划分乐段。
3.演唱曲谱,在加入歌词演唱(情绪饱满的演唱歌曲。)纠正错误或对速度、力度的细节把握。
问题:在歌曲中曾几次出现了呼唤母亲?每一次有什么意义? 在演唱中需要如何处理?
生:(小组讨论后回答)三次。第一次表达了对祖国的思念之情;第二次表达了盼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最后一次表达了盼望回归的急切心情。4.按照自己的处理方案分组演唱一遍歌曲。
学生讨论,请同学们自己创编演唱形式,分小组表现。并由学生自评、互评,找出适当的表现方式。
生:(一组演唱第一乐段,二组演唱第二乐段。高潮部分两组一起演唱!)5.请同学跟伴奏表演唱(铃鼓打节奏)。
(三)扩展
师:迄今为止,离开祖国的七个孩子已经回来了六个,还有一个仍在外漂泊,大家知道是什么地方?
生:台湾。
师:台湾自古就属于中国,它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的望着自己的母亲,台湾回归是亿万炎黄子孙的愿望。大家运用你手中的笔,在“七子之歌”的旋律基础上把我们盼望台湾回归的心情抒发出来好吗? 生:(小组讨论创编。)师:(把学生推荐的好的歌词一起唱一唱,也可作为作业。)
(四)总结
尽管祖国还没有完成统一大业,但是黑头发黄皮肤的炎黄子孙从来不会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同学们,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教学反思
各班学生水平有差异,但整体来看,基础较差,因此在教学中加强音乐知识的讲解,同时注重学生方法的指导,不过通过节奏练习,看来学生的兴趣还是很高的。学生能从教师的引导中说出孩子盼归的心情,在学习歌曲中采用识谱法,学生还是很感兴趣的,教唱也有一定的效果,学生对于发声知识很陌生,也很新奇,乐于参与新的发声知识的学习
第三篇: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白鹭(lù)
色素(sù)
嗜(shì)好
清澄(chéng)
朱(zhū)鹭
望哨(shào)
玻璃框(kuàng)
镜匣(xiá)
韵(yùn)母
播(bō)种
榨(zhà)油
吩咐(fù)
浇(jiāo)水
食品(pǐn)
茅亭(tíng)
矮(ǎi)矮的箩(luó)筐
木兰(lán)花
缠(chán)着
浸(jìn)泡
茶(chá)叶
糕饼(bǐng)
眸(móu)子
享(xiǎng)受
眼睑(jiǎn)
垂蔓(màn)
咂(zā)嘴
二、易写错的字
框:右边笔顺是:横、王、竖折。
匣:笔顺是:横、甲、竖折。
慕:写时注意底下是“”。
矮:左边最后一笔是点。
糕:米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
婆:下面是“女”。
三、重点词语
配合适宜
白鹤
嫌弃
姓朱
嵌入
玻璃框
镜匣
望哨
韵母
精巧
身段
生硬
寻常
忘却
清晨
孤独
悠然
黄昏
恩惠
美中不足
半亩
播种
浇水
吩咐
榨油
茅亭
爱慕
矮矮地
体面
深夜
懂得
木兰花
箩筐
婆婆
糕饼
浸没
纠缠
桂花
台风
至少
完整
茶叶
捡柴
四、多音字
觉
更
便
空
盛
别
待
蔓
应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精巧—精致
配合—匹配
生硬—僵硬
悠然—悠闲
适宜—恰当
寻常—平常
孤独—孤单
嗜好—爱好
清澄—清澈
可惜—遗憾
居然—竟然
爱慕—羡慕
吩咐—嘱咐
回答—回复
便宜—低廉
盛开—开放(怒放)
姿态—姿势
浸—泡
尤其—特别
赶紧—赶快
舒适—舒服
享受—享用
陪伴—陪同
挨近—靠近
七、反义词
精巧—粗糙
生硬—柔和
寻常—特别
孤独—热闹
悠然—忙乱
清澄—污浊
美中不足—十全十美
安稳—动摇
难得—轻易
爱慕—厌恶
体面—寒碜
盛开—凋落
成熟—青涩
完整—残缺
香飘十里—臭气熏天
信赖—怀疑
八、词语搭配
(精巧)的诗
(粉红)的朱鹭
(雪白)的蓑毛
(铁色)的长喙
(青色)的脚
(优美)的歌
(迷人)的香气
(新鲜)的桂花
(简易)的笼子
(茂盛)的吊兰
(好奇)的眼睛
(滚圆)的身子
(美好)的境界
(深幽)的丛林
(蓬松)的球儿
(颤动)的笔尖
(细腻)的绒毛
(高高)地挂在枝上
(矮矮)地长在地上
(深深)地印在心上
(指指点点)地告诉
(仔细)地寻找
(使劲)地摇
(生气)地叫
(淘气)地陪伴
(神气十足)地站
(不动声色)地写
(友好)地啄
九、词语归类
1.表示颜色的词语:
雪白
粉红
青色
草绿
2.数量词语:
一(首)诗
一(只)白鹭
一(幅)画
一(种)嗜好
一(首)歌
一(对)珍珠鸟
一(个)笼子
一(卷)干草
一(种)鸟
一(盆)吊兰
一(团)垂蔓
3.“AA
地”式词语:
高高地
矮矮地
深深地
美美地
渐渐地
4.AABB
式词语:
指指点点
来来往往
骂骂咧咧
踉踉跄跄
5.表示气味很香的四字词语:
香飘十里
香气扑鼻
芳香四溢
香气袭人
6.“××
又××”式词语:
舒适又温暖
尖细又娇嫩 新鲜又爽口 漂亮又大方
7.“又×
又×”式词语:
又细又亮
又白又胖
又高又大
十、句子积累
1.排比句: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比喻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3.反问句: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十一、考点提示
1.背诵:《白鹭》《蝉》。
2.《白鹭》:能找出课文中体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语段,能用小标题概括自然段段意。
3.《落花生》: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花生的特点,明白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的做人道理。
4.《桂花雨》:能抓住课文中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思念家乡的感情,会联系资料理解句子的含义。
5.《珍珠鸟》:能说出作者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并能通过具体写珍珠鸟可爱的句子,体会“我”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
6.初步学习借物抒情的方法,练习写一段话、一篇习作。
7.能体会对比手法的好处。
8.掌握一词多义,能根据同一个词语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第四篇: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早晨(chén)
绒(róng)球花
粗(cū)壮
荒(huāng)野
放假(jià)
衣裳(shang)
双臂(bì)
背诵(sòng)
照例(lì)
挨(ái)打
二、易写错的字
晨:上边是扁“日”,下边不要少写一横。
装:上半部分右边是“士”,不是“土”。
落:上下结构,部首是草字头。
荒:中间部分是“亡”,不要多写一点。
服:右边第一笔是横折钩,不是横折。
三、会写词语
早晨
绒球花
汉族
鲜艳
服装
打扮
朗读
安静
停在粗壮
穿戴
敬爱
国旗
敬礼
教室
树枝
好奇
招引
古老
枝干
影子
落下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处罚
放假
互相
所有
能够
猜想
扬起
双臂
四、多音字
教
好
觉
地
干
假
背
圈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穿戴—穿着
敬爱—尊敬
鲜艳—艳丽(鲜亮)
好奇—新奇
打扮—装扮
飘扬—飘荡
安静—宁静(寂静)
洁白—雪白
轰响—轰鸣
荒野—荒原(旷野)
觉得—感觉
如果—假如
湿润—潮湿
突然—忽然(猛然)
照例—按例
流利—流畅
七、反义词
安静—热闹(吵闹)
招引—驱赶
好奇—漠然(冷漠)
粗壮—纤细(瘦弱)
湿润—干燥
荒野—闹市
罚—奖
扬起—放下
急急忙忙—慢慢腾腾(磨磨蹭蹭)
详细—简要
流利—生疏
八、词语搭配
1.动词搭配
(扬起)双臂
(走过)荒野
(吹着)口笛
(拍着)大手
(收起)戒尺
2.形容词搭配
(鲜艳)的服装
(敬爱)的老师
(绚丽多彩)的学校
(可爱)的小学
(古老)的铜钟
(粗壮)的枝干
(湿润)的东风
(洁白)的粉墙
3.量词搭配
一(间)教室
一(所)学校
几(只)猴子
一(条)小路
九、词语归类
1.AABB
式词语:
急急忙忙
迷迷糊糊
认认真真
仔仔细细
马马虎虎
2.数量词语:
一群一群
一把一把
一阵一阵
3.“一×
不×”式词语:
一字不漏
一声不响
一文不值
一言不发
一窍不通
十、句子积累
1.拟人句::(1)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2)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2.反问句: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十一、考点提示
1.背诵:“日积月累”里的古诗《所见》。
2.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学校里有不同民族的学生,大家穿戴不同。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一起做游戏,非常快乐。
3.仿写句子: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清风一吹,他们便跳起欢快的舞蹈;蝴蝶一来,他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招呼。
4.识记含有身体器官名称的成语: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5.习作:写写自己的同学,把其长相、性格特征和经常做的事情等写下来,让别人猜猜他是谁。
第五篇: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豆腐(fu)
衣裳(shang)
稍(shāo)微
陈(chén)列
毛毯(tǎn)
马蹄(tí)
点缀(zhuì)
幽(yōu)雅
笨拙(zhuō)
单薄(bó)
模糊(hu)
恍(huǎng)然
喜鹊(què)
鸣蝉(chán)
二、易写错的字
陈:右边是“东”。
腐: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缀:右边前三个“又”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薄: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德:右边中间有一横。
三、会写词语
绿毯
陈旧
衣裳
彩虹
马蹄
奶豆腐
微笑
线条
柔美
惊叹
回味
乐趣
目的地
洒脱
热乎乎
礼貌
拘束
举杯
感人
会心
点缀
幽雅
伏案
笨拙
单薄
模糊
花蕾
衣襟
恍然
愁怨
宅院
浑浊
参差
眼帘
照耀
文思
梦想
迷蒙
顺心
平淡
建德江
喜鹊
鸣蝉
稻花
日暮
翻墨
水如天
茅店
社林
旷野
卷地风
四、多音字
曲
奇
薄
糊
转
卷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清鲜—新鲜
静寂—静谧
羞涩—羞怯
拘束—拘谨
渲染—衬托
朦胧—迷蒙
轻灵—轻快
单薄—薄弱
妩媚—娇媚
愁怨—愁闷
日暮—黄昏
黑云—乌云
吹散—吹开
孕育—养育
摇曳—摇摆
凝视—凝望
欢迎—迎接
顾影自怜—孤芳自赏
七、反义词
明朗—灰暗
舒服—难受
静寂—热闹
可爱—讨厌
迂回—径直
拘束—大方
雪白—漆黑
潇洒—拘谨
朦胧—清晰
笨拙—灵巧
参差—整齐
单薄—厚实
妩媚—素雅
坠落—升腾
开放—封闭
欢迎—送行
热乎乎—冷冰冰
断断续续—接连不断
硕大无朋—微乎其微
八、词语搭配
(清鲜)的空气
(明朗)的天空
(无边)的绿毯
(白色)的大花
(奇丽)的小诗
(明如玻璃)的带子
(静寂)的草原
(好客)的主人
(尖尖)的帽子
(会心)的微笑
(响亮)的歌声
(羞涩)的鄂温克姑娘
(星星般)的小花
(淡淡)的甜香
(幽雅)的甜香
(参差)的绿
(小小)的花苞
(解不开)的愁怨
(半树)银妆
(一片)莹白
(三棵)白丁香
(一柄)花蕾
(两扇)红窗
(一次)春雨
九、词语归类
1.含有数字的词语:
高歌一曲
一碧千里
久立四望
五湖四海
千辛万苦
五颜六色
2.形容白色的词语:
雪白
莹白
灰白
银白
3.含有“大”字的成语:
硕大无朋 庞然大物
大材小用
志大才疏
大快朵颐
大智若愚
十、句子积累
1.比喻句: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3)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4)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5)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6)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2.拟人句: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3.对仗: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4.排比句:
(1)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2)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十一、考点提示
1.背诵《草原》第1
自然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草原》情景交融的写法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
3.发挥想象,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将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