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台湾考试资料
1.简述“二二八”事件及其对台湾的深刻影响。
二·二八事件”,发生于1947年2月28日,是台湾人民反专制、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运动。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警员在台北误伤烟贩,群众激动。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民罢市、游行请愿,又遭国民党当局的镇压,激起了民众的愤怒,爆发了大规模武装暴动。几天之内,暴动民众控制了台湾省大部分地区。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急电南京求援,国民政府调驻守上海的21军在基隆登陆,进驻台北,对群众进行大规模镇压,运动最终失败。[在此次事件中,不论是政治交涉路线,或者是武装抗争路线,他们在事件中所提出的诉求,事实上都仅止于“高度自治”而已,在国家认同的层次上,基本上仍以中国做为认同的对象,并未寻求独立于中国。但是,在二二八事件后期由于共产势力参与暴动,让国民党政府非常恐惧,其认为若暴动成功,则很可能造成中华民国彻底灭亡。
在这次事件以后,国民党政府害怕中共渗透入台湾,于是针对台湾进行高压统治,导致台湾人和外省人之间的仇恨越来越深,部分台湾人渐渐产生想要追求独立的、自己的国家的想法。因此二二八事件可说是战后台湾独立运动的起点,例如台湾独立运动开创元老廖文毅与廖文奎兄弟。美国学者Meisner表示:“„二二八‟一词,不仅仅是海外流亡之台湾独立团体的口号,更是唤起所有已成年台湾人之个人悲惨经验的一个象征。很多人认为二二八事件是台湾史上,死伤极多,影响深广的历史事件。
因为二二八事件牵涉到省籍问题,不少老一辈的台湾人将这次悲剧归纳为大陆来的外省人欺压,而在二二八死亡阴影及后续长达38年的戒严与白色恐怖之下,台湾人为了保全生命安全,对此事件隐讳不谈避免引来祸端。另一方面,在过去国民党所掌握的中华民国政府将事件等同为共产主义、台独,造成外省族群对事件的负面看法。二二八事件发生之后高普考分省区定额录取的制度,使得在 1950-61 年间参加高普考的外省籍考生有高录取名额的优惠。其次,实际上更重要的另一个取得公务员资格的管道---特种考试,虽然没有分省区定额录取的设计,但是其中 1958-81 年间的退伍军人转任公务人员特考,其录取人数之多与录取率之高,使得透过这个管道取得公务员资格,出生世代与 1950-61 年间参加高普考者大约相当的外省人,实际上是享有省籍优待的;这样的优待虽然早已结束,但外省人获得的优惠仍会让许多下一代继承(以统计论,子女的成就与父母的社经地位成正相关)。加上早年外省族群在商界容易先获得政府有利消息,让本省人长期在社会、以及婚姻上、就业上对外省族群的相当排斥感。二二八事件爆发,张超英之父张月澄和台湾五大家族的“基隆颜家”颜国年子颜沧海是少数被释放的知识份子,张月澄在拘留所时曾亲眼见到林茂生和陈炘,最后两人都在事件中惨遭杀害;对此张超英表示:“二二八的影响确如一般所说,台湾的菁英阶层顿时噤若寒蝉,心态上混合了恐惧、绝望和不屑,瞬间从公共事物的领域退缩,对政府工作不再感到兴趣。……当他(张父)发觉同时代的知识菁英朋友消失无踪时,他也对生命的热诚挚意消褪殆尽,他的余生从此在孤独的书房度过,不再与外界接触,也不与家人多说一句话,过著自我封闭的日子。”
二二八事件的影响,造成台湾人对于军人、公务员等相关行业的畏惧及怯步,然而更根本的原因是当时政府坚持大中国法统的制度,与国民大会虚设各省代表一般,客观上限制了台湾人在政治、经济与传播等各重要领域的参与。例如:早期公务人员的考试录取名额上是以中国各省的人口数比例来制订的,所以,在台湾虽然以台籍本省人口为多,导致录取的人数却是外省籍居多,此种现象至蒋经国担任行政院长时开始在人事上采取„专业化‟、„台湾化‟、„年轻化‟政策因应,才使得政府机关开始迈向今日本土化的脚步。
台湾人民在遭遇二二八事件后,到蒋经国时代晚期白色恐怖结束为止,人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大幅滑落,许多知识份子惧怕迫害不再谈论或涉足政治。当代国民党政府亦借此加强对台湾地方的控制,纷纷占据各领导地位,结合地方派系担任地方官或提名参选民意代表或操控人民组织(如农会、渔会、水利会),结合地方政府机关以左右甚至控制选举;职位则用来巩固地方派系,形成黑金势力。这些问题愈来愈激化。
台湾人与外省人之间的省籍情结是起源于二二八事件,并表现在言论,行为以及蓝绿政治倾向上,可见此事件对台湾各层面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40至50年代由于政治需要,称二二八事件为“二二八起义”,对起事者持赞同态度,并给予台湾民众高度评价,并数度指责国府野蛮制造白色恐怖。香港主权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后,香港的亲共媒体《大公报》在报道二二八事件时亦多用起义形容,而此时中国则反而由于二二八所带有的台独性质,转为避而不谈二二八,反而和国民党统一口径称之为“二二八事件”,并在舆论上支持国民党一方。
陈仪自己在国民党全面败逃中国大陆前,曾要求汤恩伯投共,自己最后便因“通共”的罪名遭处刑,从中国大陆专程押赴台湾台北马场町执行枪决,中央日报报载前往守候观看行刑的台湾民众高达两万人。
启示:“二·二八事件”是官迫民反,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起义”,更不是企图“颠覆政府”、“背叛国家”的**事件,而是一场多层次的人民民主自治运动,是全国范围内“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二八事件”并非“族群冲突“,更不是台独的先驱。将“二·二八事件”说成是“反抗外来政权”是对那个时代抗争者非常不公平和亵渎,事实胜于雄辩,总之“二·二八事件”不是台独运动,是台湾民众爱国爱乡情怀的表现,是台湾民众争取民主自治的情怀催生的产物,是全国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10月台湾回归祖国怀抱,正当台湾人民需要用祖国的温情抚平精神和肉体上的创伤时,国民党政府又在台湾人民未愈的伤口上撒下了一把盐。民调显示,75%“二·二八事件”受难者家属也希望让伤痛过去,用包容抹去心中的伤痛。国民党不但要向受难台胞道歉,也应向受难的外省人道歉。因为占台湾人口绝大多数本省人理应获得当家作主的权利,所以本土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从广义上而言,本土化有多层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的本土化。就文化本土化而言,越是本土化的东西就越是中国化,我们不可片面、教条地认识本土化,这样才能与台湾人民一道有一个更广阔的沟通交流平台和较易求同存异地形成共识。多年来,“二·二八事件”的历史被民进党选择性地记忆和曲解,恶意炒作“二·二八事件”,误导了台湾民众对“二·二八事件”的正确认识,催化了社会矛盾,激化了省籍矛盾。其实“二·二八事件”要求实现民主和高度自治的诉求并没有过时,台湾民众“出头天”当家作主的心态和愿景是完全正确的。民进党煸动民众对大陆仇视,误认为大陆抑制台湾的国际发展空间和经济掏空政策,其实真正原因是“台独”导致台湾经济边缘化,“台独”导致台湾在国际社会日益边缘化。台湾民众对大陆对台方针政策存在误解和疑虑,加上“台独”分裂势力借机挑唆,使台湾民众心存对战争的恐惧感和对大陆的戒备感,并形成一种复杂、多元、不确定和逆反的心态。我们应尊重、理解台湾民众这种复杂心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台湾人民工作。大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实现台湾人民“高度自治”、“出头天”的最佳途径与形式。台湾离开强大祖国的后盾将成为霸权主义的猎物,台湾一旦沦落到外敌或分裂势力手中时,台湾也成了攻击大陆的跳板和据点。纪念“二·二八事件”应本着尊重历史、以史为鉴、抚平伤痛、面向未来的精神。为了“挥别历史悲情,促进族群融合”,每年“二·二八事件”纪念日台湾宗教界、学术界、文艺界都经常举办法会、祈祷会、研讨会、音乐会、书画展等。我们纪念“二·二八事件”不能遗忘台湾先民坚守汉魂、捍卫国土完整的精忠义胆。“二·二八事件”60年了,我们不应遗忘历史,我们更应以史为镜、以史为鉴,为指引我们构建海峡两岸和平和谐统一的未来。只有促进族群融合,对族群撕裂说“不”,推动和解、和谐、合作,才能提升整体族群的力量。唯有全体台湾人民团结合作,拒绝“台独”,才能真如“二·二八事件”纪念碑所言:天佑宝岛、万古长青。台湾先贤忠魂义举已永载史册,政治必须民主,政治必须清廉,人民需要安康,社会需要和谐,民族需要复兴,中国需要强盛,这应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和宿愿。2.简述民进党的建立及其主要主张。
建立:民主进步党(简称民进党)是台湾一个大型政党。1986年于戒严时代结束前率先成立,系由原“编联会”、“公政会”等党外组织为基础而建立的以国民党为对手的在野“反对党”。其在岛内各县市已基本建立基层党部,现任民进党主席是蔡英文,党内主要派别有美丽岛系、新潮流系、前进系等。在2000年3月台湾大选中,由于国民党内部分裂,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以39.3%的选票当选中华民国“总统”,从而民进党在2000年5月20日至2008年5月19日成为台湾的执政党,至2008年中国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上台后,2008年5月20日再度成为在野党。
民进党的党章虽然表面上开明宗义地表明,民进党是一个追求“民主”和“进步”的政党,然而民进党的党纲则素有“台独党纲”之称。其实,民进党的党纲经过多次修订,不断地朝“缓和”方向变化,但实际仍不脱“台独”色彩。
民进党创党党纲中明定:台湾的前途由台湾全体住民,以自由、自主、普通、公正、平等的方式共同决定,标举出台湾住民自决的主张。1987年,“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宣布解除戒严令,解除报禁、党禁,民进党继续参与台湾政治,要求“总统”直选。民进党通过了“四个如果”的决议文,称只有在中国国民党出卖台湾人民利益、中国(中共)统一台湾等四个条件成为现实时,民进党才会支持台独。
3.简述两岸实现三通的意义。
两岸“三通”是指台湾海峡两岸之间双向的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而不是局部或间接的“三通”。两岸“三通”将增加两岸政治上的互信度,可搁置争议,消减敌意,增强民族凝聚力;经贸和民间交流也将进一步加强。“三通”将带来更多投资,给客运与物流行业带来机遇。
大公报刊载作者为资深台湾问题评论员李羽文章称,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是一个具有丰碑意义的大日子,因为这一天实现了两岸人民期盼已久的“大三通”。
“三通”的理念,首次出现于一九七九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两岸通邮、通商、通航。经过近三十年不懈的努力,如今两岸终于真正实现了全面的“大三通”,这一成果,来之不易,必须珍惜,更应持续发展。
北京在二○○三年十二月十七日曾发布“三通”政策说明书,表明了相关的政策主张,包括:立足点是以民为本、为民谋利;搁置政治争议,不因政治分歧干扰“三通”;直接双向、互惠互利、平等协商;协商方式的步骤是:民间协商,达成共识,各自确认。纵观近三十年的“三通”(其中包含“小三通”)发展历程,大致上符合北京提出的政策主张,说明这些主张也能配合台湾同胞的要求。举例说,即使是陈水扁当政时,他也不得不承认“三通”是两岸“必走之路”,问题在陈水扁只说不做,且百般阻挠“大三通”,直到国民党、马英九执政,在承认“九二共识”之下,努力推动,“三通”才得以全面实现。只要看看股市中“三通”概念股的反应,以及台商和台湾同胞的一片赞好之声,就可知“三通”的受人欢迎和意义重大。
展示一个大时代的来临
第一,“三通”是两岸和平发展及良性互动的成果,也是两岸关系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且勿论政治上、军事上的意义,单是经济上、民生上的意义,已使两岸人民“拍烂手掌”。无论是世界格局或两岸格局,和平都是主流,都是民众的要求和期盼。假如以“和平”及“战争”给两岸人民选择,笔者敢说,除了陈水扁等极端偏激的“台独”原教旨主义者,两岸人民只会选择和平,绝对拒绝战争。台湾人民不会像陈水扁那样叫嚣“决战境外”,这是丧心病狂的吹牛之言,以两岸的总体实力,试问有可能“决战境外”吗?阿扁是在“痴人说梦”。只有两岸保持和平状态,才是台湾长治久安之道。既以和平为圭臬,军事上已没有什么大问题。政治上,下一步可能是朝向签订和平协议前进。目标明确,但不必着急,更不必强求,只要双方都有诚意和善意,条件成熟时,水到渠就成。和平,一切从和平出发,这是两岸未来关系发展的最高准则,这也是两岸双方的共识。
第二,“三通”开始后,两岸将迎来大交流、大合作、大共融、大发展的新局面。就两岸关系而言,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大时代,甚至是由日据时代起一个多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大时代。刚刚开始不久的二十一世纪,有可能就是台海两岸大力发展经济,并且在国际经济层面大展拳脚的世纪。世上早就有“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一说法。的确,全面实现“三通”后,两岸关系的发展,将向世人展示,对于中国,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大时代的来临。
第三,两岸“三通”之后,台海的形势肯定不再是“火药库”,战争的可能性即被极度地淡化,真正符合“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这样一个崇高的目标。近六十年来,两岸关系有时见好,有时僵持,有时紧张,偶而甚至出现剑拔弩张或擦枪走火的高危情景,国际上因而将台海形容为“火药库”之一,与伊朗及朝鲜的“核武”问题并列。“三通”之后,两岸建立军事互信,对话取代对抗,谈判取代对立,和解取代冲突。时机成熟时,两岸可展开和平协议的谈判,最终必会签订,以符两岸人民的期盼。长远而言,两岸将会统一,这也就是马英九所说的“终极统一”。
“大中华经济圈”基础坚实
第四,在“三通”之中,通商早已在半明半暗中进行,通邮则较少轰轰烈烈的效果,最受人注意的则是通航,包括空运直航和海运直航。这次直航首日,两岸的空港、海港均有隆重盛大的启航仪式。例如中台办、国台办主任王毅在天津港,马英九在高雄港,分别主持两岸海运直航仪式。直航的最大意义是省时省成本,体现了两岸同胞本是一家人。比之于过去的“曲航”,无论是航机或货轮,均必须经香港或日本中转,那是方便多了。
第五,两岸人民以至全世界的华人,长期以来一直憧憬“大中华经济圈”,这可以说是民族性使然,也是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表现。大陆和台湾,无疑是“大中华经济圈”的骨干和支柱。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中华经济圈”谈得多而做得少,非不为也,乃不能也,因两岸有隔阂,甚至有“独派”人物蓄意“阻头阻势”。“三通”之后,阻路的石头已经搬开,甚至已经砸碎,两岸的合作共融,将成为金融合作、拓展全球经贸的重要平台,成为实现“大中华经济圈”的坚实基础。
第二篇:台湾养老资料汇总
新竹县私立慈恩养护中心
床位:不详 日托:不提供 占地:不详
电话:03-5946566-7 地址:竹东镇东峰路340号
机构简介
创立缘由
服务大众、社会需求,关怀老人,再造生命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变迁、现代医学的进步、以及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造成老年及身心障碍人口比率不断增加,台湾迈入高龄化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家中长者的照顾问题,也俨然是家中的沉重包袱。
现在一般家庭皆为双薪家庭,照顾家中长者大部分皆落入家庭主妇手中,在家庭与事业中必须忍痛选择。而最理想的做法是委托养护中心代为照顾。理想的老人福利机构,在软硬件上应达一定的水平,在住民之生理及心理上亦为有一定的支持力量,使其生命力能获得激发,进而增加些许生命色彩。
服务宗旨
本中心依据政府老人福利法而设立,为宏扬敬老美德、维护老人健康、安定老人生活、保障老人权益、增进老人福利。现今社会工商业科技的发展,现代人为生活、事业打拼,工作繁忙,为人子女却对于无法照顾自己的亲属、难以尽孝而大伤脑筋。有鉴于此,本中心特别提供环境优雅、温馨静养、又能尽孝的好地方,是大家所追求的目标。
经营理念
照顾老人最主要有爱心「发自内心、高兴去做」,耐心「忍气吞声、任劳任怨」,细心「举足轻重、轻言细语」,再加上护理技术的行业,既要提升服务质量及内容,以保障院民的身心健康,又要像服务业一般,追求顾客服务满意水平,只有将院民当成自己家人与院民共同生活,才能深深的了解院民的需求及个性,以达成百分之百的服务质量。
台湾颐园护理之家养老院
床位:不详 日托:不提供 占地:不详
电话:(04)2662-2772 地址:梧栖镇中华路一段612号 机构简介
提供老人家或行动不便者24小时安养、疗养服务; 附设居家护理所,到府服务地段的魅力有着很大的动态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置业者的片区情结转化为对有益身心健康环境的追求,而对环境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落实到楼盘自身的品质和园林上,园林景观便成了住宅设计规划的重点。黄河水岸·颐园背依九州台群山,面临黄河,独有的黄河风情线休闲步道等设施,令黄河水岸·颐园周围的整体环境品质提高,更成为项目的一个亮点。这一外延纯粹园林的意义,不仅在于营造了舒适的活动空间,更在于区域整体空间的有机组成。与之一墙之隔的顺风肥牛、吟乐宅等休闲洗浴风情街,形成了赏心悦目的大型生活空间。颐园安装的高级双层玻璃窗,既避免了市政主干道的噪音和粉尘污染,又隔绝了河道及外界空间的嘈杂,它不是点缀,不是自身景观的互补,而是业主安逸生活的保障。这些成功地展现着功能园林的魅力。颐园是:“恒运地产追求自然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恒运地产的目标是让住户在几十年居住中,一直保持生动的感受。因为,居住毕竟是一个漫长的生活体验。”
台湾大甲老人养护中心
床位:不详 日托:不提供 占地:不详
电话:(04)26865283 地址:大甲镇中山路一段21号 机构简介
台湾大甲老人养护中心和其他养老院不同的是,它有自己的医院,并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为适应不同的经济人群,养护中心实行分区域集中养护。如果经济条件好,还可住进别墅区。
环境优美、典雅、舒适适于老年人居住
行政院卫生署乐生疗养院
床位:不详 日托:不提供 占地:不详
电话:02-8200-6600 地址:新北市新庄区中正路794号 机构简介
行政院卫生署乐生疗养院,民间俗称乐生院,是台湾一座公立医院,为行政院卫生署署立医院之一,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座[来源请求]汉生病患隔离机构患隔离机构遗迹之一。
乐生疗养院有新旧两院区。旧院区又称为乐生疗养院疗养院区,位于台北捷运橘线回龙站附近,省道台1甲线旁,门牌为新北市新庄区中正路794号,但实地范围横跨新北市新庄区丹凤里及桃园县龟山乡回龙村。新院区位于旧院区旁,行政区隶属桃园县龟山乡。新院区原名为回龙医院,现改为乐生疗养院回龙院区,主建筑为两栋地上八层地下一层的大楼,其中一栋作为旧院区民众使用。
台湾台中县清心敬老院
床位:不详 日托:不提供 占地:不详
电话:(04)24864567 地址:大里市内元路158号 机构简介
依照国营部最新分布之老人福利法及各相关法令兴建完成,经营管理合格符合现今社会老人生活上所需的养老大楼。设施
本中心位于宁静社区,环境优美,庭院里有草坪,宽敞的卧室、安全的洗浴设施
台湾一些比较不错的养老院有,台北市私立恒安老人养护中心、兆如老人养护中心、扬名老年公寓、长庚养生村等.台湾医疗机构参观有感
2009年10月3日至10日,有幸赴台参观和访问了四家医疗机构和单位,到今天还印象深刻。现就肤浅认识和记忆,略表一二。1.细致入微,全方位为病人和顾客服务。
从荣民总医院(荣民)到阳明大学附设宜兰医院(宜兰),不论是大的单位,还是小的机构,都给人留下精心、细致的印象和全方位、全程良好服务的意识。譬如荣民的产后特别病房,它完全按自家的主卧设施配置,符合中国人的产后休养习俗,但又不失卫生、通风良好之水准;一反传统的紧门闭户、空气凝滞的不良习惯。不仅提供宾至如归的星级服务水平,而且还减轻家庭和配偶后顾之忧,使产妇与婴儿得到全面呵护。又如宜兰的春霖看护中心,承揽了病人的看护和照顾业务,将医院的简单治疗与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之中。有鉴于许多病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私下聘雇未加入医院专业管理或无合法证照的看护工,衍生出许多照料意外疏失及传染疾病发生的风险。因此春霖看护中心用心的将看护照顾工作纳入企业化的专业管理,以维持病人的安全。小而美,深而远,精而实,真正体现了台湾人务实求真和追求完美的态度。化妆室(卫生间)、祈祷室、产前培训辅导房和安宁病房等等一应俱全,满足不同阶层的人需求。小到走廊和过道的布置,大到医院整体布局,都始终将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称重的磅秤旁有扶手和温馨的告示;又如一楼急诊室前临街面、后通主楼各个方位,体现了真正的绿色生命通道,如此等等。
2.文化入手,处处彰显现代人文气息
过去人们走进医院,总是有生、冷、硬、碜和恐惧的感觉,无所适从和迷糊好象是许多人的共识。但走进台北几家医院丝毫没有这样的体验。这里是一个个熟悉的环境,像风格迥异的家,又像一个个文化长廓,更像一个个很普通的公共场所。没有异味,没有来苏尔,没有烟熏,没有污渍痰迹„„有的只是温馨、香水味和软言细语,有的只是开放、明亮、宽敞和通透„„是书的走廊、画的过道,楼梯口有温暖的提示,拐角处有休憩的座椅,稍大的空间有电视屏、宣传栏等。人文关怀到处呈现,卫生设施随处可用。跨越了半个世纪的荣民以惊人的速度,兼收并蓄欧美及大陆文化,再融合自己的风格,用心良甜,极富人性味。身处其中你真的成了贵宾,无须对方任何言语表白,你可以随时了解亲人的手术进行到何种程度,你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咨询和照护。真正体现了医院“视病犹亲,追求卓越,恪守伦理,守法守信”的核心价值。3.人才为梁,特色为先,搭建创新平台
阳明大学和荣民起步均较晚,甚至台北国立联合医院和宜兰院区也有生存窘迫与尴尬境地。但经过集思广益和整合,引进人才,汇集动能,打造特色,创建了亚洲领先和世界一流的医学中心或研发中心。时间虽短,空间虽小,人员虽少,但阳明人的基因体中心、人工关节中心、光电中心、外科培训中心,甚至安宁病室等等均有声有色。从这里涌现了许多第一,产生了许多专利,发表了许多论著或论文,不仅赢得亚洲人认可,也让欧美同行刮目相看。他们引进了欧美管理模式,引进了国外学成人员,创立了自我品牌和荣誉品牌,树立了民众信赖的良好形象。4.管理到位,事半功倍
做强做大做出最佳,是荣民的风格;不求最大,但求做好做全做活是台北市立联合医院的特色。荣民每年创造160亿台币的收入;台北市立医院四、五百人管理着近十家医院,服务遍布台北的每个角落。这些仅仅是针对二百六十万人的台北,再说大点也仅仅是面对二千三百万人的台湾。荣民中正楼的一层有书亭,小超市,各式中西点心房,餐饮摊位,甚至咖啡厅等等,无不照顾到方方面面。据说这些并不是医院在运作,而这些不可或缺的配套服务方便了病人,方便家属,方便了来来往往的客人,同时又支撑起大厦的正常运行。这完全归功于正确的管理与操作。台湾人的打拼精神,活化管理,善于经营,才会有事半功倍的结果。
匆匆数日,走马灯似的参访几家单位。千头万绪,无从下笔。就好象刚踏入台北盆地时,并不觉得这里又多么美丽,除了零乱、喧嚣、嘈杂外,还有吵架吵到电视里,还有多如蚁哥的摩托车阵海洋,还有光怪陆离、错落无序的霓虹灯闪烁„„一切的一切,似乎让你无限迷惘。但不打紧,你只要踩在台北101顶楼的云端,只要像台北人守秩序,你便很快适应下来,你会觉得喧闹声中潜伏着静谧,无序中孕育着有序。好几个晨起,我有这样的感觉。悄然的街道,无声的轻轨,起伏的山峦,平静的田间。阳明山,活络气血和吐故纳新的氧吧;台湾岛,兀立于东太平洋中,是环顾四周的灯塔。大陆与台湾,有无数相同相近的地方,大有似曾相识的错觉;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儒道佛教,气络相通。体制上说不出有多大差异,运作中感觉不来多少分离,交往间如同邻家社里,甚至分配时也看中绩效„„摒弃糟粕,便能淘取精华,结合几日参访,我认为:
1.以病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以疾病规划医院医疗发展与科研思路,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安全优质服务。
2.建立完善和长效的管理体制与队伍,构建绵延不断和脉络清晰的医院文化。切切实实做到后勤管理部门服务于一线,服务于病患者。
3.人才管家,专家治院。医院建立智囊与策划团队,科主任与护士长就是智囊团成员之一,就是院长、书记的谋士或参谋。
4.无须“摸着石头过河”,台湾、台北的经验就是好的、现成的实验结果和产品。借鸡下蛋,借鉴过来,或嫁接、或移植,会少走许多弯道与险路。
5.跟时间要效果,向管理要效益。尽快地与台湾地区、欧美国家建立畅通的交流渠道,并尽早地实施于行动,充分利用大陆与内地广阔的医疗市场与人力资源,创建出上台阶的医疗成果与进步。
6.像站在台北101大楼云端看台北,像站在太平洋角度看世界的台湾人一样,我们立足于西部桥头堡位置看中国,创立出中国特色和西北特色的医教研成果。
成功案例凤毛麟角 养老地产看上去很美 养老地产的开发模式就不能如普通住宅、商业地产那样,由投资方、开发方、管理(运营)方、物业方“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而应是系统化、多元化,从根本上是对相关社会资源的整合与配合。
儒家先贤孟子在《梁惠王章句上》中提出:“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勤者有其业!劳者有其得!少者有其学!童年有其乐!读者有其校!弱者有其助!老者有其养!车者有其位!工者有其薪!农者有其地!商者有其利!优者有其荣!能者得其用!阅者有其悟!学者有其为”的理念。如今,在到处都是霓虹灯喧嚣的城市中,碌碌的“蚁族”为寻求一托庇之“蜗居”而上下奔波求索;至黄发之年,痛哭流涕愁肠寸断间,酌酒低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人亦不在少数。
成功案例凤毛麟角
中国是一个尚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尤其是老龄化社会的突然到来,给中国经济打了个措手不及,进而到养老地产领域,成功案例可谓寥寥无几。
一个国家,它应该保障治下的人民安居乐业,“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但因为中国是一个尚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尤其是老龄化社会的突然到来,给中国经济打了个措手不及,进而到养老地产领域,成功案例可谓寥寥无几。
云南也不例外。本土专家姜若愚、邓晓盈等亦向本刊坦言,截至目前,云南还没有成功运作养老地产项目的例子。曾经西山区团结乡、南市区广福小区、宜良县等出现过可数的几个养老地产项目,但都无疾而终。
据了解,省外比较成功的养老地产项目如凤毛麟角一般,做得较好的代表,是北京的东方太阳城、广州的友好老年公寓、台湾省的长庚养生文化村。
北京东方太阳城坐落于有“东方莱茵河”之美誉的顺义县潮白河畔,占地2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仅为70万平方米。项目以“开退休社区之先河,立晚年幸福之标准”为目标,在自然景观建设中,融入了大面积的绿地、湖面和有色植物,夏季降水量年均48毫升,平均温度为25.5度。社区空气中负氧离子平均含量高达2000个/M3,居住环境已达到疗养级别。
社区整体坐落于高尔夫球场之上,3%-5%的水域分布其间,近10万株林木坐镇绿化,使得整体绿化覆盖率高达80%。在细节上根据社区每个区域的特点,种植独特的树木、灌木及地被植物,形成区域之间的天然视觉屏障,风景随四季交织呈现。
市场已经形成需求 4-2-1家庭模式的发展又使居家养老困难重重、问题多多,而政府的养老机构却只能满足极少数人的养老需求。因此,新的养老模式将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市场需求。
那么,为什么养老地产被众多社会学家和研究人员看好,并将未来的老年住房市场称为“新一种刚需”呢?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老年化问题也日趋严重。根据联合国规定的标准,老年人口比例达到总人口数的10%以上(60岁以上人口)或7%(65岁以上人口)以上时,就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社会。
我国在1999年就进入老龄社会。2008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67亿,约占总人口的12%。从2001年到2020年这一时期,平均每年有596万人口进入老龄,预计到2020年老龄人口将达2.48亿。到2040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达4亿,这意味着4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同时,与老龄人口迅速攀升向对应的,是新生人口的持续下降。受计划生育及人自身生育能力下降的影响,我国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家庭模式将以4-2-1模式为主,即4个老人、2个中年人和一个小孩。受自身能力的影响,因“人力有时而穷”,老人的养老问题就会转变成一个尖锐的社会矛盾而凸显出来,社会将不得不承担这一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
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引导社会的发展。受老龄化、养老难、社会形态等的影响,养老地产顺势而发,将如同住宅、商业及后来的旅游地产一般,形成一种细分而独立的发展模式,其独特的作用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第三,对于还停留在传统的养老院,及低端的零散的碎片化开发状况的云南养老地产来说,政策的滞后性和不稳定性,使开发商处于一种游离的观望状态。老年人退休后收入的萎缩,使开发商对资金的回笼产生质疑。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传统观念,注定使居家养老成为接下来十几、二十几年的主流养老方式。但是,在人口老龄化不断紧逼的局面下,4-2-1家庭模式的发展又使居家养老困难重重、问题多多,而政府的养老机构却只能满足极少数人的养老需求。因此,新的养老模式将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市场需求。
政策走向决定产品运作
对于养老地产这样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如政策不给于及时、明确、正确的引导,纵然它存有再美好的市场前景、含有再大的利润,其潜在的市场风险也足以给予开发主体致命的一击。
与北京相对而言,云南更具有开发养老地产的优势:
一、气候优势,云南年平均气温变化不大,昆明更有“春城”的美称;
二、云南的湿度比较低;
三、空气质量好,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高;
四、日光照射长,昆明每年的日照时间为2600多个小时;
五、风力适中,刚好能够保障空气流通,凉风送爽,微风习习;
六、景观的舒适度,植物覆盖率高;
七、云南游客多,这也间接带来了众多的潜在客户。
但是,对于养老地产这样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如政策不给于及时、明确、正确的引导,纵然它存有再美好的市场前景、含有再大的利润,其潜在的市场风险也足以给予开发主体致命的一击。发展什么样的养老模式,就成为了我们接下来思考的另一个问题。
在还没有多少成功案例可循的今天,养老地产的发展犹如行走在黎明前的黑夜,所有的一切都只能是摸着石子过河。本刊通过对姜若愚和邓晓盈的采访,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考,认为养老地产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产品运营是出售还是出租的问题。若出售的话,它靠什么来吸引业主?而若出租,又由谁来长期的对产品的系列环节负责到底?通过与很多相似的例子加以比较不难看出,出租显然更为合适。
养老地产的开发,应该解决医疗问题、健康问题、健身问题及老年人的沟通问题。其开发模式就不能如普通住宅、商业地产那样,由投资方、开发方、管理(运营)方、物业方“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而应是系统化、多元化,从根本上是对相关社会资源的整合与配合。单纯的老年人的聚集,会使老年人在暮气中消沉,反而不利于健身;而年青人的朝气反过来能影响到老年人的心态,所以,在老年产区旁应配置青年产区。以现在国家倡导的社区养老模式为例,其规模和老年人比例决定养老设施的配备。而养老设施的配备只能由政府的规划来调控。
第三篇:当代考试
判断题。
1、精神文明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Y2、《京都议定书》首次确定了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具体指标,区分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义务。X3、迄今为止,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X38、1987年10月,戈尔巴乔夫出版《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提出了要从经济上彻底变革传统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思想。X39、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Y40、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X
1、主权国家是惟一的国际行为主体。
18、日本与中国恢复邦交关系的时间是(A.1972年)
19、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以同盟国占领军的名义单独占领日本的是(B美国)
20、1983年7月30日,第一次正式提出日本要做政治大国的是(B 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
21、最基本、最活跃、最普遍的世界
10、冷战时期日美安保体制主要建立在以下文件的基础上(A《日美安全保障条约》B. 《共同合作与安全保障条约》C《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11、根据我国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判断国家利益正当与合理性的标准和尺度应该包括(A.主权标准 B.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统一的标准C.符合人类社会共同利益、进步利益的标
4、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意味着先进的国家发展迟缓,而后进国家可以利用“后发优势”赶上甚至超过先进国家,打破原有的力量对比状况。Y
5、冷战相对热战而言,是指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政策和行为。Y6、高强度的军备竞赛和争霸斗争,是两极格局崩溃的根本原因。X 7、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终结。Y8、当代战争的根源主要表现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X9、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都是帝国主义对外政策的本质特征。X10、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这是谋求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Y11、美国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分权学说和制衡理论。Y12、1992~2001年的十年经济繁荣期,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繁荣期。Y13、尼克松主义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尼克松政府在美国实力不济的情况下力图继续保持其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收缩战略。Y14、在军事上,克林顿政府提出“塑造”、“反应”和“准备”三位一体的军事安全战略。Y15、东欧经济转轨是从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Y16、1964年1月,英国成为率先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X17、1993年1月1日欧洲统一大市场开始运转,实现了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Y18、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债权国。X19、1973年至1985年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X20、日本于20世纪90年代成为政治大国。X21、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关系和世界经济政治演变、发展和变化的动因。Y
22、经济一体化成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经济最为显著的发展趋势。X
23、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意味着先进的国家发展迟缓,而后进国家可以利用“后发优势”赶上甚至超过先进国家,打破原有的力量对比状况。Y
24、新经济是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概念,也被称为知识经济。Y25、当前,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是人类社会避免单极世界种种危害的唯一正确道路。Y26、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终结。Y27、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是两极格局崩溃的直接原因。X28、当代战争的根源主要表现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X29、战后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实质是维护垄断资本的国际剥削。Y30、战争与革命是当今时代的主题X 31、1947年,美国推动23国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Y
32、“马歇尔计划”奠定了战后美国处理同民族独立国家关系的基调。X
33、国际政治旧秩序是二战后期美、苏、英三大国无视中小国家要求,通过一系列国际会议,进行大国势力范围划分而建立起来的。X34、当代战争的根源主要表现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X 35、1993年1月1日欧洲统一大市场开始运转,实现了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Y36、1969年,勃兰特出任联邦德国总理后开始全面实施与苏联、东欧国家缓和关系的“新东方政策”。X
37、叶利钦执政后,提出了“强国富民”和“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战略思想。X
(错)
2、国家对外行为的最基本动因是国家关系的可变性。(错)
3、区域经济集团化同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两种截然对立的趋势。(错)
4、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趋势是把“双刃剑”,对任何国家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
5、战后世界格局是建立在雅尔塔体制基础之上的。(对)
6、近年来大国之间建立的“伙伴关系”是新形势下的一种结盟关系。(错)
7、当前发展问题的核心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因此发展问题与发达国家无关。(错)
8、二战结束至冷战后,除世界大战之外,各种性质的战争和地区冲突还一直在继续,其原因在于美苏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
9、尼克松主义的出笼标志着美国对外全面推行进攻战略。(错)
10、超越遏制战略就是不搞军事遏制而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的战略。(对)
11、解决南北问题、改变南北间不平等的经济关系,其途径是加强南南合作和对话,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对)
12、第三世界的民族主义思潮对于争取民族独立,反帝、反植、反对外来干涉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进步性,在理论形态上是属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对)
13、苏东剧变宣布了20世纪社会主义的大失败。(错)
14、戈尔巴乔夫的错误主要错在他领导的改革走错了路子。(对)
15、目前俄罗斯国内困难重重,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已无足轻重。(错)
16、普京总统上台后俄罗斯进入亲西方外交新阶段。(错)
17、新中国建立至50年代中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依附于苏联。(对)
18、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应以社会制度的同异来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错)单选题。
1、最基本、最活跃、最普遍的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是(C国家)
2、“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B美元在战后世界货币金融领域中的中心地位)
3、目前世界上最有成效、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集团是(D欧洲联盟
4、迄今为止,世界经济运行的基本主体依然是(D主权国家)
5、1998年中美两国领导人发表声明,宣布两国将致力于建立(B.“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6、1996年,俄罗斯与中国建立了(A“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7、“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D.1955年5月)
8、欧洲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于(A.1947年9月)
9、最早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张并为之奋斗的国家是(D广大发展中国家)
10、在所有发展问题中,核心问题是(B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11、提出“超越遏制”战略的是(B老布什政府)
12、美国政党制度是(B两党制)
13、美国提出先发制人的国家安全战略的是(D小布什政府)
14、1969年,在联邦德国开始全面实施“新东方政策”的是(B勃兰特政府)
15、标志欧洲联盟建立的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正式生效)
16、1995年1月1日,随着奥地利、芬兰、瑞典正式加入欧盟,欧盟扩大到(D15国)
17、于1972年访华,与中国签署《日中联合声明》的是(C田中角荣首相)经济政治行为体是(C国家)
22、“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第一次非正式首脑会议的举行时间是(A 1989年)
23、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比重最大的是(B石油)
24、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C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5、1998年中美两国领导人发表声明,宣布两国将致力于建立(B“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26、欧洲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于(A,1947年9月)
27、东西方冷战、对抗的重要战略地区(D欧洲)
28、冷战后大国关系调整的中心是(C美国)
29、最早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张并为之奋斗的国家是(D广大发展中国家)
30、在所有发展问题中,核心问题是(B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31、欧洲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于(A.1947年9月)
32、1946年3月,在美国富尔敦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和平砥柱”,即“铁幕”演说的是(C丘吉尔)
33、美国政党制度是(B两党制)
34、冷战后美国的第一个全球战略是(D.“参与和扩展战略”)
35、从1955年开始在日本长期执政的政党是(C自民党)
36、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以同盟国占领军的名义单独占领日本的是(B美国)
37、南北关系是指(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
38、南北关系的核心是(B经济问题)
39、欧洲地区最大的地区性安全组织是(B欧安组织)
40、联合国体系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是(B安全理事会)多选题。
1、按照同国家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的程度,可将国家利益分为(A生存利益 B发展利益E国际联系利益)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主要表现为三大区域组织的发展,这三大区域组织包括(A. 欧洲联盟B.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原因包括(A. 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B. 从当今世界政治结构来看,多极化是既定趋势C. 美国独霸世界不得人心,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E. 美国无力建立它领导的单极世界)
4、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主要标志包括(A. 欧洲九国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成立B. “经互会”建立C.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E.“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5、美国世界新秩序构想包括(A. 未来世界必须由美国来领导B. 继续保持它在欧洲和东亚地区的主导权C. 使联合国成为实现美国利益的工具E. 推进全球资本主义化)
6、里根政府(A提出“扩军抗苏”、“重振国威”的口号B公布 “星球大战计划” D与中国签署了“八•一七”公报E. 对苏联在第三世界的扩张采取退让政策)
7、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10年繁荣的原因(A“新经济”的推动C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 美国充分利用了大量外部资源E. 政府的有效干预)
8、关于北约东扩的正确表述包括(A加入北约是中东欧国家的迫切愿望C北约东扩针对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俄罗斯D. 北约东扩计划主要是美国主持制定的)
9、下列关于日本表述正确的是
(A. 日本采取三权分立原则C 8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超过前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准E.互利标准)
12、战后初期美国建立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的主要步骤包括(ABCDE)
13、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原因包括(A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B.从当今世界政治结构来看,多极化是既定趋势。C.美国独霸世界不得人心,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E. 美国无力建立它领导的单极世界)
14、冷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增大的主要表现(ABCDE)
15、关于国际新秩序,发展中国家的主张包括(A.未来世界是一球多制C.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D.未来世界新秩序是名副其实的“新”E.联合国应该更具有权威性和普遍性)
16、美国世界新秩序构想包括(A.未来世界必须由美国来领导B.继续保持它在欧洲和东亚地区的主导权C.使联合国成为实现美国利益的工具E.推进全球资本主义化)
17、“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对美国安全战略的调整包括(A.改变了对威胁来源的看法B.打击“恐怖主义”和“无赖国家”,必须“先发制人”。C高度重视本土安全D改变了核战略思想)
18、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A政局不稳B民族问题D宗教冲突)
18、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内容包括(A依靠第一中间地带(亚非拉各国)C争取第二中间地带(西欧国家和日本等)E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20、独联体(A包括前苏联地区12个国家。B不是国家。D不是超国家实体。E是一种非常松散的国家间联合形式。)
第四篇:当代台湾政治文化修改
一、名词解释 1.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指1992年11月大陆搜索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2.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国两制”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3.二二八事件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国两制”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4.太阳花学运
太阳花学运即3·18台湾部分团体和学生“反服贸抗争”事件,”2014年3月17日,台湾地区“立法院”内政委员会等8个委员会联席初审《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中国国民党籍立法委员张庆忠在混乱中宣布服贸审查超过3个月,依法视为已审查,送立法院院会存查,引发部分人士不满。3月18日反黑箱服贸民主阵线等民间团体和学生晚间突破立法院警力,占领立法院议场。19日晚间,针对台湾部分团体和学生聚集台“立法院”抗议《两岸服贸协议》。5.海基会
海峡交流基金会是台湾的民间组织,简称“海基会”,成立于1990年11月21日,1991年3月9日举行开幕式,正式挂牌运行。主要功能是接受“陆委会”委托,办理两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项事务
二、简答题
1.简述20世纪90年代国民党的三次分裂。1.1993年:新党独立
打破国民党、民进党两党分庭抗礼局面
1988年,蒋经国逝世,蒋介石家族淡出台湾政坛,李登辉主政,在党内排斥异己,推行“本土化”路线,引起党内激烈斗争。1989年,立法院内的国民党少壮派立委以“新国民党”为名成立问政团体“新国民党连线”,诉求党务改革,挑战李登辉等“主流派”,却连遭打击。
1993年2月,郝伯村“内阁”下台,标志着“非主流派”已排除出国民党权力核心,“主流派”更放话:“以后没有新连线的位置,对党不满意就离开”,“新国民党连线”遂决定另组新党,与国民党分道扬镳,打破了台湾岛内国民党、民进党两党分庭抗礼的局面,形成“鼎足三分”之势。
2.1996年:
台湾第一次“总统”公投
国民党多名大佬出走 实力大减
1996年3月,台湾举行第一次“总统”公民直接选举,国民党内的亲蒋派欲借公投机会,对抗逐渐暴露出“台独”野心的李登辉,共分出“李(登辉)连(战)配”、“ 林(洋港)郝(柏村)配”、“陈(履安)王(清峰)配”三组人马参选,选举结果为“李连配”胜出。
国民党虽然在选举后继续掌握政权,李登辉也借此彻底击败党内其它派别,但林洋港、郝柏村、陈履安等重量级人物的“出走”加速了国民党的分裂,大大削弱了国民党的实力,为2000年“大选”败选埋下了伏笔。
3.2000年:
台湾第二次“总统”公投
宋楚瑜受压脱党 国民党一分为四沦为在野党
2000年“总统”选举,李登辉支持连战参选,刻意打压国民党内的政治明星宋楚瑜,甚至利用“兴票案”打击宋楚瑜的清廉形象,并动用行政资源针对宋进行个人调查,结果让民进党坐收渔利。陈水
扁最终以39.3%的得票率获胜,以无党籍身份参选的宋楚瑜得票率为36.8%,而国民党的连战得票率则为23.1%。
败选后,宋楚瑜成立亲民党,一些本土派出走则成立台联党,加上之前分裂出走的新党,国民党自此一分为四,势力衰微。以至于在2004年“大选”中,虽然连战、宋楚瑜一弃前嫌合作参选,仍旧不敌民进党陈水扁与吕秀莲的组合。
2.简述国民党对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
在台湾经济恢复与发展初期,土地改革与“美援”发挥了重要作用。台湾土地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土地改革第一步是进行“三七五减租”,即将原地主收取超过收获量50%以上的地租一律降至37.5%以下,其他附带租金一律取消。接着全面推行于1948年开始试行的“公地放领”政策,即将从日本人手里接收的公有耕地承租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承租地价分十年还清。•(1)以和平的方式改变了封建土地制度,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地主改造积极性。•(2)土改后,农民的增产意愿提高,农业生产逐渐增加,充分供应岛内需求而有余,米价、一般物价及工资水准趋于稳定,缓和了通货膨胀。•(3)为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50年代末期开始,台湾进行了一次较为广泛的财政、外贸、金融体制的改革,台湾从此走上了一条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道路。1958年4月,台湾“行政院”公布了“改进外汇贸易方案”和“外汇贸易管理办法”等法规,对外贸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与调整。一是台湾将复式汇率改为单一汇率,废除了不同进出口货物适用不同汇率的制度。二是放宽进口限制,降低进口原料的各种税收。三是鼓励出口,实行外销退税制度,设立外销推广基金,实施保税工厂与保税仓库制度,实行外销低利贷款与外汇提留制度等。这些政策措施极大的促进了台湾产品的外销与经济发展。曾参与早期台湾经济决策的台湾知名经济学家王作荣对这一改革予以高度评价。他在《壮志未酬》一书中写道:“不要小看这项改革,这是一次改变台湾经济前途、脱出困境、使台湾经济起飞、创造台湾经济奇迹的起跑点”。
为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以弥补即将停止的“美援”,台湾当局于1960年颁布了“奖励投资条例”,对外商投资提供优惠,凡产品50%以上出口的企业,可享受免五年营业税或加速折旧等优惠;将利润用于增资扩充设备的企业可享受免4年营业税或加速折旧。同时设立专门的投资审批委员会,提高办事效率。这是台湾财经政策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台湾的租税政策从过去的追求“预算收支平衡”转变为谋求“经济发展”。于是从这时起,台湾逐渐形成一套较开放的经济体制,为台湾经济的起飞奠定了重要基础。外资开始加快在台湾的投资,台湾经济发展步入快速道。
蒋经国的经济政策
对内蒋经国推行民主共和制,并且废除封建继承制,解除“戒严令”,同时开放党禁和报禁,为台湾后来实行“政治民主”铺平了一条宽敞的道路。
蒋经国还放宽两岸政策,并且开放大陆探亲,允许大陆老兵返乡,这也打破两岸近40年的隔阂,同时促进了两岸关系的缓和与改善。
蒋经国推行人事革新,并且打破省籍界限,向本省人开放政权,同时大量启用本省籍官员例如林洋港、谢东闵、邱创焕、徐庆钟等。
在其执政期间,蒋经国重用经济技术专业人才,并且全力推动岛内经济建设,例如“十大建设”、“十二大建设”等,这也让台湾“赢得亚洲四小龙之首”的美誉。
蒋经国倡导廉洁奉公,并且还制定了“贪污治罪条例”,坚决反对贪污。同时自己以身作则,勤政爱民,勤走基层,每年下乡多达200次。
蒋经国在其执政期间,一改以往的政策,也正因为他推行的这一些政策,让整个台湾地区逐渐走向繁荣富强起来。可以说,蒋经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经济大师,可以将一个原本落后的地区治理得井井有条十分得可贵。
马英九时期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致力开启两岸和平发展新局,推动海空运直航、开放陆客、陆资、陆生来台,进而签署ECFA,启动两岸制度化经济合作引擎;在2012年成功连任后,更加快步伐,开放美牛、推动两岸服贸货贸协议及自由经济示范区等政策,希望藉此排除台湾加入“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协议”(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议”(RCEP)及洽签双边FTA之阻力。
台湾是海岛经济,以贸易为本,马当局大力推动经济开放政策,和全球接轨,协助企业海外布局,可说是正确方向,其中两岸经贸大幅开放,更为台湾经济引进可观活水,尤其是陆客来台观光,八年累计逾1,400万人次,带来数千亿元的外汇收入,创造了很多新的投资和就业机会。
3.简述民进党的组建及其基本主张。
民主进步党,简称民进党,1986年9月28日在台北宣布成立。系由原“编联会”、“公政会”等党外组织为基础而建立的以国民党为对手的在野“反对党”。政治体制主张
1、主张实行美国式的三权鼎立政治体制,保障人权;
2、主张制定“新宪法”,反对“修宪”;
3、主张废除“国民大会”和“监察院”,采“单一国会制”,反对设置大陆代表;
4、主张“总统制”、“总统直选”、“多省制”,反对“总统内阁混合制”、“总统间接选举”、“一省多市制”。
两岸关系主张
1、所谓的“全民公决”
主张台湾前途“应由台湾全体住民,以自由、民主、普遍、公正而平等的方式共同决定”;“任何政府或政府的联合,都没有决定台湾政治归属的权利”,“反对由国共双方基于违背‘人民自决原则’的谈判解决方式”;
2、“台独”
“台湾主权独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外”,台湾应建立“台湾共和国”;台湾与大陆地位平等,两岸“应以平等地位进行和平竞争”;“反对中共以武力威胁台湾”;主张缓和两岸关系,反对国民党的“三不”政策。
“外交”政策主张
主张台湾“应采取弹性作法,重新加入联合国,重返国际社会”,“以更弹性、更积极的作法,处理目前台湾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问题”。经济政策主张
主张台湾经济自由化、国际化,反对政党介入经济事务。
该党党章规定,其组织原则采用“民主运动”方式,实行“合议制”。组织决议以多数同意决定;各级组织的“委员”均由“各级党员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
4.简述2008年两岸实现大三通的历史意义。指台湾和大陆两岸实现 通邮,通商和通航
直接“三通”的基本实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有力地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
一、将使两岸同胞的往来更加便捷,了解更加深入,感情更加融洽。
二、将使两岸彼此的交流更加扩大,联系更加密切,互动更加频繁。
三、将使两岸之间的经济合作更加紧密,降低两岸营运成本、增加两岸货物流量、提升两岸经济竞争力,进而促使两岸经济合作提高层次、拓展领域,推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
四、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增进两岸同胞的共同福祉,拓展两岸民众共同利益,强化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形成两岸之间全方位、多领域的大交流、大合作与大发展。
“三通”的实现,大大减少了飞行航行两岸的时间,缩短了路程,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极大的促进了两岸民众的相互往来,促进了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密切了两岸的经贸关系,增进了两岸同胞的福祉,推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
5.简评蔡英文执政一周年的执政效果。
蔡英文上台执政一年时间的实践检验表明,蔡英文及执政团队是无能的,施政是混乱的,改革是没有建树的,结果是民众失望的。特别是蔡英文当政后,民众抗议、抗争事件之频繁、抗议涉及行业与领域之广泛,前所未有,远远超过陈水扁与马英九。多个民调均显示,民众对蔡英文执政表现的满意度显著下滑,目前普遍降至30%以下,不满意度快速上升,基本在60%上下,从而宣示了台湾又一个政治神话“蔡氏政治旋风”的破灭,再次宣告了台湾民主政治的失灵。
蔡英文执政一年有这样的失败结局并不意外,甚至在预料之中。一个强烈主张“台独”与大搞“去中国化”的蔡英文,一个以“远中”、“脱中”与极力企图摆脱对中国大陆经济依赖的蔡英文,一个强烈排斥大陆、推行与最大贸易伙伴大陆对抗的蔡英文,一个处处以政治权谋考虑的蔡英文,一个以高举“转型正义”大旗大搞政治清算的蔡英文,要成功执政是困难的,要实现政治和解是不现实的,要扭转台湾经济困局是不可能的。未来蔡英文尽管依然大权在握,仍会努力施政,但政治思维与指导思想错了,施政与改革方向偏了,未来执政同样难有起色,蔡英文执政败局已定。
由于蔡英文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民进党执政后,台湾参与国际事务更加困难,对此,蔡英文借由媒体专访,要大陆正确解读台湾去年选举的意义﹔“八百壮士”则指出,“我们也请蔡英文正确解读民调不满意度过半的民意。” “八百壮士”通过脸书表示,一年来经济持续衰退、街头抗争不断、尊严渐次流失,在“外交”与“国际空间”上,陆续面临“断交”、“撤馆”,尝尽闭门羹﹔在两岸关系上,制度化协商机制与联系管道中断,直接影响两岸交流、民生经济﹔在“内政”上,只看到以违法手段清算国民党﹔以对付敌人的行径推动年金改革,用铁丝网阻绝军公教警﹔独裁鸭霸(指蛮不讲理),“一例一休”知错不改。“八百壮士”提醒蔡当局,文青话术不能治理台湾,做些实事让民众有感比较重要。这一年来,两岸互信瓦解,对撞升温﹔官方时见隔空交火,敌对情绪日益显现,两岸关系从冷和走向冷对抗,风险还会不断升高,蔡当局依然束手无策。台湾民众的未来在哪里?“八百壮士”指出,权衡两岸实力对比、区域情势转变,国际政治现实,“难道人民只能呼喊天佑台湾吗?
6.简述台湾的传统文化教育。保存的比较好,比大陆更中国
台湾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到过台湾之后,我们分明感觉到,台湾的“重视”和我们的理解必不完全相同,我们一般想当然地认为,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就是从小设置专门的课程,配备专职的教师,列为考试的内容。其实,真正的重视并非如此。
台湾当然重视传统文化经典的传承。两岸分治以来,台湾一直延续“国文”的称谓,使用沿用几千年的繁体字。在小学阶段,台湾学校注重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和古文训练,以国文、历史和传统文化课程为主。在高中阶段,文科的必修课程有三种:《高中国文》、《国学概要》、《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前两种是语文基础知识,以及经史子集的基本介绍,《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则完全是“四书”内容。2010年9月7日,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又通过了新的“国文科新课程”纲要,进一步加强了民族文化经典内容所占的比重:高中三年文言文所占比重由原来的40%、45%、50%提升至45%-65%,篇数酌定30篇,文章皆出自《论语》、《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老子》、《诗经》、《春秋左氏传》、《礼记》等经典,另外增补“国学常识”为选修课。
其实,如果仅做到这些,还算不得真正的重视。因为如果学生不感兴趣,即使我们再怎么强调,其价值恐怕都要大打折扣的。何况,台湾的学校比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由选择,单纯靠着学校教育的力量显然是不行的。所以,当局者和学校的提倡、重视固然重要,而社会才是最重要的教育者。在台湾社会,到处弥漫着传统文化的氛围,从杜维明、余英时、成中英、刘述先等人是公认的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的极力鼓吹,到《东风破》、《菊花台》、《青花瓷》此类流行音乐中绽放的传统元素的,人们都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台北市区从北往南排列着几条主干道,路名依次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此外还有“四维”、“八德”之类出自“四书五经”的路名。在台湾,我们随处都能体会到中华民族提倡的“温良恭俭让”。在商店里买东西,服务人员为你提供了服务,不待你说声感谢,人家会主动说声谢谢。“礼仪廉耻、温良恭俭让”已经成为台湾人生活中潜移默化的东西。有一位台湾作家曾讲到台湾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情节:电视机前,一对父子面对两位总统候选人为谁应当选争论得面红耳赤,可是一到饭桌前,就“有酒食,先生馔”,立即恢复了传统的礼让孝悌。这就是台湾的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生活、渗入骨髓的教育,这是真正的教育。
台湾的国学教育有一个统一的哲学基础,那就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这个哲学基础,也可以说是信仰,经过几千年的实践证明是适合中国人生活的。有了统一的哲学基础,才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世界观与价值观,道德、伦理与人格的教育也才有落脚点。
台湾国学教育强调的就是躬身实践,就是知行合一,要求把所学的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非常注意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大陆语文教育在生活实践上,可以说极为欠缺。
当然,台湾的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也受到诸多挑战。就在我们到访台北建国中学的前一天,一名学生跳楼自杀。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校教育包括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诸多棘手问题。在交谈中,大家普遍认为有这样几个问题是两岸的教育者应共同思考的。
一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定位问题。如果单纯为传承传统文化而强调传统文化教育,是偏离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主流的,两岸在以往都有过类似的失误。人才是目的,而不是发展;教育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而不是相反。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不能为教育而教育。
二是在民主化、多元化中把握传统文化教育的脉搏。政治的民主化和价值的多元化是不可抵御的时代潮流,传统文化教育既不可逆潮流而动,也不可因媚俗而迷失自我。大陆的“文化大革命”和台湾民进党主政时的“去中国化”都对传统文化教育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这样的教训是深刻的。
三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和实质问题。现在,在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呼声中,“读经班”、“私塾化”格外引人瞩目。其实,这仅是一个形式问题,实质才是关键的问题。传统文化教育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是传统文化精髓在当代社会的活力绽放。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把握精髓,与时代同行。
四是传统文化教育要处理好面向全体和学生个性的问题。人文素养、人文关怀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品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传统文化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但是,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又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自主发展的权利,传统文化教育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结合。
三、论述题
1.九二共识是两岸交往的政治基础,自民进党2016年执政以来,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不进反退,两岸业已形成的经贸文化旅游交流遭遇寒流,也严重影响到台湾经济的发展。2016年520就职典礼后,国台办认为蔡英文交出一份未完成的答卷,一年后这份答卷你认为是否合格,两岸现状目
前呈现一个什么样的局面,结合一年来两岸关系变化,评析蔡英文执政后给台湾和两岸关系带来的影响。
我认为不合格。目前,两岸关系正呈现一个冷对抗的局面。而这蔡英文上台以来,不断搞“小动作”,对两岸关系施加坏影响,才走到今天“冷对抗”的地步。蔡英文上台以来,给台湾的经济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由于蔡英文政府对大陆的敌视心理,使得蔡政府硬推“新南向政策”,试图摆脱大陆的影响。然而在经济上,大陆上是无法避开的。如今两岸协商面临中断,两岸将无法签署货贸协议,台湾经济研究院院长林建甫就评论说,这关系到台湾产业发展。台湾经济不景,近期出口“15黑”、订单“13黑”(黑,即同比下降),而台湾货品出口到大陆还要缴付较高的关税,例如面板关税5%-8%,但中韩未来十年已面板关税将降至零;石化关税6.5%;汽车零件高达25%。这对台湾经济很不利。
台湾是浅碟型的开放经济体,外贸相当于台湾经济的命脉,而大陆与台湾经贸关系向来密切。因此即便新当局高喊“新南向”,蔡英文高调承诺“维持两岸现状”,“但如果在九二共识响应上,无法取得陆方的满意,台湾对外关系、经贸布局,不可能摆脱大陆的脸色”。
对于两岸关系,虽然蔡英文口头宣称“维持两岸现状”,实则是打算台湾独立,这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因而在两岸关系上,影响也很坏。据台湾《旺报》5月20日报道,首先就是两岸官方接触联系管道,在去年5·20之后全面中断。陆委会主委与大陆国台办主任之间的热线电话不通,双方交流层级降到科员之间的联系。海基会与海协会的沟通也中断,对于这一年来发生的几次紧急事件的联系出现障碍,影响台湾民众的权益甚大。
这些坏影响,都是由于蔡英文坚持“台独”思想,不肯也不愿与大陆进行和平友好沟通的结果。这些坏影响也恰恰证明了,只有两岸之间保持合作交流,大陆、台湾才都能获得利益,否则只能两败俱伤。
2.台湾有人说“马英九的对要由蔡英文来证明”。自国民党在2008年再度执政后,两岸关系呈现了良好发展态势,也给台湾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结合国民党八年执政情况,分析马英九执政时期两岸关系的发展,并结合当前两岸关系现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在马英九上任之前,两岸关系经历了多年的动荡。马英九上台后经过在两岸关系问题上拨乱反正,与大陆一道,共同营造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并在此基础上大大推进了两岸在经济、政治、文化、人员往来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八年来,两岸关系是马英九重点关心和推动的领域,其主要作为和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重新找回两岸互信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经过数次谈判和函电往来,最终形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九二共识”的实质就是在政治上要把两岸关系置于“一个中国”的框架之下。这是处理两岸关系最重要的政治基础和原则。“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总抓手,有了这一政治基础,两岸关系的方向就明确了。在李登辉、陈水扁时代,“九二共识”遭到了“两国论”和“一边一国论”的破坏,导致两岸关系动荡不安。马英九上台后重新找回“九二共识”,使得两岸关系走出困境。有了“九二共识”,两岸关系的大门便豁然敞开,一个新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阶段从此开启。
其次,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开放“三通”。由于政治原因的阻隔,两岸之间长期不能实现直接“三通”。马英九上台后不久,两岸两会便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迅速恢复了协商谈判。2008年11月4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台北达成了海运、空运、邮政等重要协议。这意味着两岸民众期盼30年之久的直接通航、通邮、通商由此变成现实,过去两岸之间“咫尺天涯,重重阻隔”变成“天涯咫尺,处处通途”。
两岸三通的一个重要意义是,台湾那扇久久对大陆封闭的大门终于打开,两岸双向交流成为现实。八年来,大批大陆游客能够赴台旅游观光、参访交流,两岸融合急剧加速。由此,更多的人了解了宝岛台湾,也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两岸关系的重要性。可以说,两岸三通是联系两岸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为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正能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三,实现了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自2008年以来,海峡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达成了20多项协议,其中,“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的开始。通过ECFA,台湾企业紧紧地与大陆市场联系在一起,避免了世界经济低迷给台湾经济带来更大的冲击,维持了台湾经济的平稳发展。最重要的是,两岸经济关系通过ECFA已经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形成高度相互依存的状态,特别是台湾经济对大陆市场的依赖。这一形势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与成长,更有利于两岸携手应对外部经济危机的冲击。
第四,两岸政治关系获得重大突破。自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最大的僵局就是政治军事敌对状态。60多年来,两岸也曾通过密使往来沟通,20世纪90年代后通过海协会、海基会这样的民间组织,也就是俗称的“白手套”进行协商谈判,但是两岸之间的政治关系一直没有取得任何显著的突破。马英九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坚持“九二共识”,为两岸之间实现政治关系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3年10月,面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参加APEC领导人会议期间,会晤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时指出,着眼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我们愿意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就两岸政治问题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对两岸关系中需要处理的事务,双方主管部门负责人也可以见面交换意见。
在两岸共同努力下,2014年2月1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与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在南京举行正式会面。这是数十年来,两岸事务负责人第一次正式会谈,也为两岸政治对话打通平台、增进互信基础写下新的一页。此次会面可以说是两岸关系在政治领域取得的一次突破性进展。自此开始,两岸事务负责人定期举行会谈逐渐制度化,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机制。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实现了两岸领导人60多年来第一次直接会面。这意味着两岸政治关系的历史性突破。从一定意义上讲,此次会面为两岸未来商谈实现和平统一开拓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渠道,足以载入史册。
反观蔡英文上台以来,对“九二共识”避而不谈,抛弃马英九政府所推动的和平和解政策,并且暗地里大作“台独”小手脚,给两岸关系造成巨大冲击。使得台湾民众彼此之间的族群分裂感更加严重,社会更加动荡。
且由于蔡英文政府对大陆的敌视心理,使得台湾经济民生无法依靠大陆而获得回升的机会,而依旧处于困局之中。2016年台湾年经济增长率勉强“保1”,很大程度就是因为由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台湾与作为台湾最大对外贸易出口市场的大陆关系变差,导致经济发展动能严重不足。旅游业更是损失惨重。
本来近年来,在台湾经济持续不景气中,诸多产业表现相对欠佳,唯有旅游业一枝独秀。马英九任内,大力发展观光产业,尤其是开放与鼓励大陆民众赴台旅游,极大地促进了台湾观光产业的发展。赴台观光旅游人数一年一个台阶,并于2015年突破千万人次大关,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2016下半年开始,两岸关系陷入僵局,加上受大陆旅客重大伤亡事件影响,大陆赴台旅游人数显著减少,以全岛观光旅游为主的大陆游客显著减少,对台湾旅游交通运输、餐饮、酒店与医疗等相关行业产生很大冲击,让这一“黄金产业”顿时变为“惨业”。据统计,2016年5月以来,已有20多家游览车公司倒闭,旅馆住房率显著下降。同时,由于大陆旅客减少,两岸航班相应减少,从7月7166架次降到9月的5818架次,航空运输业也受到影响,尤其是以经营二线城市的复兴航空公司因旅客减少、亏损增加,不得不于11月22日宣布停飞解散。台湾医疗界预计,陆客减少,影响到台湾美容医疗的大陆客户减少,台湾医疗美容业至少损失2.5亿元新台币。
经济问题的困顿,也影响了民生问题。台湾中信文教基金会与《联合报》公布的2016代表字是“苦”字当头,随后的“变”、“闷”、“弯”、“狂”、“滞”等代表性的汉字,均充分体现了民进党上台后“两岸冻、经济闷、人民苦”的台湾社会真实状况,也是民生问题的集中反映。依据台湾地区统计主管部门2016年11月底发布的“2016年人力运用调查报告”,非典型就业人口(临时性工作、派遣人力及部分工时等工作者)持续上升到79.2万人,再创新高,较2008年的65万人增加了近15万人,占就业人口总数首次超过7%。这类就业者工资普偏低,不及正常就业者工资的一半,不仅生活相对艰苦,而且也拉低了台湾就业者的工资水平。另外,青年人失业率持续偏高,加上学贷压力,“青贫族”问题非常突出。据调查,目前台湾有近30万青年人有学贷,青年人毕业薪水普遍不足3万元新台币,月还贷款平均需3000元,青年人生活压力大。特别是由于岛内政治纷争、两岸僵局与经济改革争议,导致蔡英文上任后与旅游相关行业企业倒闭现象显著增多,不仅有大量旅行社、运输公司、酒店与餐馆等企业关门倒闭,尤其以复兴航空公司无预警倒闭影响更为显著。企业倒闭,直接造成大量员工失业,许多家庭生活受到影响。另外,调查显示,想另找工作者人数持续下降,只有52.2万人,占就业者的比例降至4.65%。这与经济动能不足、好工作难找与高龄化社会密切相关。
民进党执政后,推出首个重大经济改革方案就是劳工休假制度改革,企图在劳工与资方之间取得利益平衡,休假制度改革方案多次反复,结果引起很大争议。尤其是民进党当局坚持取消传统7天法定假日与实施“一例一休”制度,在尚未达成社会普遍共识情况下,于12月初依靠在台湾地区立法机构的多数优势强行完成立法,引起劳工强烈不满与社会广泛非议。同时企业也批评此举是“民粹治国”,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不利经济发展。蔡英文上台后,改善民生与照顾劳工的承诺没有兑现,交出了一份不能令民众满意的答卷。
民进党执政后,台湾长期存在的薪资停滞问题并没有改变。2016年1月至9月,台湾名义平均薪资为50097元新台币(基本工资与奖金等总收入),其中经常性薪资平均为39144元,均较上年同期只有微小增长,若扣除消费者物价指数,实质薪资还减少了1.01%。
蔡英文竞选时许诺的福利迟迟不能兑现,民生问题未有明显改善,民众更感“苦闷”。
如果我们将马英九执政期间的台湾状况与如今的台湾现状做一对比就能很轻松地理解,蔡英文政府拒绝“九二共识”、拒绝两岸沟通的错误,将会愈发反衬马英九政府坚持两岸在经济、政治、文化、人员往来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的正确性。
3.结合20世纪60-90年代台湾政治经济发展变化,分析台湾民主化道路发展历程,从目前岛内的蓝绿恶斗,你认为台湾的民主化是否取得成功。
没有取得完全的成功,台湾固然完成了民主化,但还有许多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承认,台湾的民主转型是一个奇迹。其理由是,在转型过程中没有发生流血和暴力事件。确实纵观古今中外,哪个国家民主转型没有经历过长期的内战、政变、复辟和血流成河?甚至国家分裂?
台湾民主奇迹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要归功于蒋经国时期成功的开明威权体制。一是经济发展,形成中产阶级,营造了一个均富的社会。二是教育普及。三是社会相对廉洁,民怨较少。四是由政治强人蒋经国本人自上而下的推动。五是美国的因素。特别是2000年第一次政党轮替、2004年两颗子弹引发的选举争议,都是在美国的影响下才平稳渡过。六是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对台湾政策发生变化,由敌
对走向缓和。改变了台湾的外部生态。这使得蒋经国不仅可以开放台湾民众到大陆探亲,也为其终止实行了三十多年的戒严创造了条件。
蒋经国推动民主化还有两个历史偶然因素。一是他访美期间遇刺。虽然脱险,但也令他思索何以在蒋家做出如此之多的贡献之后,仍有台湾民众对之如此仇恨。二是他内定的家族接班人蒋孝武因受江南案拖累,被迫外放新加坡。此后,他才公开宣布蒋家不再继任“总统”之位。最后还是要指出的是,台湾做为一个人口仅有两千多万的小岛,也是其民主可以创造奇迹的先天条件。古希腊时代,公认的就是民主只能在小国寡民之地取得成功。
但是所谓奇迹,正是非同一般之事,台湾奇迹地完成了民主化,却没有使民主一般化,有效化。所以留下了很多问题。
首先,台湾在两蒋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总体廉洁,而且没有族群对立和分裂。但进入李登辉时代,腐败和黑金政治盛行。到陈水扁时代更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仅陈水扁本人,他的家族、亲信,更是遍及所有的执政团队。除“教育部”没有卷入外,其他各部无一幸免。而且陈水扁贪污真相是在其下台之后才曝光的,而且是被瑞士发现和揭发。台湾的政党监督、新闻监督和司法独立都没有发挥作用。无 独有偶,亚洲四小龙的韩国自民主化后,也是腐败丛生,所有民选总统前腐后继,无一例外。四小龙中的新加坡和香港在经济起飞之后并没有走向民主,但廉洁程度远高于韩国和台湾。台湾民主化后,经济发展迅速放缓。从四小龙之首降为四小龙之末。虽然也有人认为台湾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进入低速增长时期,是正常的经济现象。但事实上,台湾经济下滑则和内部党争、弥漫全岛的政治内耗、各政党选举时竞相不负责任的许诺有关直接相关。其根源在于民进党执政八年,出于意识形态和选票的需要,刻意制造族群对立和冲突。不仅如此,就在全球都在搭大陆经济起飞的快车时,同文同种、近在咫尺的台湾却选择自我封闭、肆无忌惮挑衅大陆的政策。结果强行推行的南进政策失败,损失惨重。挑衅大陆的结果导致大量的外资撤离台湾。在今日的台北,极少能看到外国人,也极少遇到堵车。一份报纸的价格可以十年不变。足见其经济现状。如果不是两蒋时代打下的厚实家底,台湾恐怕早就退回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了。可是尽管整个台湾除台北和台中市外,都负债累累,但不管哪一方选举时根本不顾财政能力,极度慷慨,对社会福利竞相加价、加码。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有资金发展经济?最可笑的是国民党执政后,开放大陆游客赴台和两岸直航。深绿的台南竟要求建立直航航班。高雄的陈菊为了吸引大陆游客甚至要求开放三军官校让陆客入内参观。曾任民进党代主席的“深绿”人士陈菊如此行径,让人瞠目。不过只要想想高雄市上千亿台币的债务,也不难理解。
其次,台湾的民主另一个致命伤是未能阻止台独势力的坐大。这也是大陆民众无法认同台湾民主的重要原因,也是台湾民主劣质化的根源之一。民主化可以给任何政治思潮和力量提供发展空间。但是否有效遏制极端思潮则成为检验民主成效的一个标准。比如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期间,法西斯主义席卷全球。但最终仅仅在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西班牙等国取得成功。在英、法、美均是昙花一现。台湾民主化之前,主张国家分裂的台独思潮是非法的,这也确保了台湾内部的和谐,也为经济起飞创造了必要的稳定条件。但民主化之后,台独思潮合法性,并借助民进党的执政,成为今日台湾重要的政治势力。台独的坐大,不仅 令台湾整体撕裂、引发内部冲突,更导致两岸关系严重动荡,也威胁到亚太和世界的和平。如果不是大陆和美国的制衡,台湾早已借助民主化达到分裂国家的目的。
第三,借助民主这个形式,台湾的官二代、富二代愈演愈烈。台湾的民主化虽然只有二十多年,已经形成多个政治家族。如连战家族,其子连胜文为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家族,其子吴志扬为桃园县县长。现在的台北市市长郝龙斌其父则是国民党大老郝伯村。新北市市长朱立伦,其岳父高育仁也为政坛大老,曾任台湾省议会议长、立法委员及台南县县长。现在的陈水扁虽然关于监狱,但其子仍可凭他的荫持,最高票当选高雄市议员。至于台湾基层,更是父传子、子传媳。2009年县市长选举过后,花莲县县长傅崐萁竟然任命自己的前妻为副县长。台湾的选举,已经把官二代漂白了。2010年 在台湾观选的最后一天与当地学者交流,他们也承认官二代现象造成的不平等已经打击了青年才俊进入政坛的热情。台湾之所以出现大量的官二代现象,原因在于它 的官僚体系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事务官相当于大陆的公务员,需要严格的考试。但不允许参与政党政治,也不与政党共进退。政务官则由选举产生或者选举获胜的 政治人物任命。现实政治中,官二代往往拥有更多的资源:如知名度、党
内的支持率。在台湾分为蓝绿的现实格局下,在各自选民占优的选区内,无论是谁出来选举 都会获胜。这也是为什么陈水扁之子陈致中既送卷入其父的贪污弊案,又在选前发生嫖妓丑闻和谎言被戳穿,但依然可以最高票当选。
第五,就是台湾的媒体。今日台湾媒体已被整个社会视为乱源。媒体已无中立,非蓝即绿。丧失了做为第三权的中立、客观、监督的作用和功能。几乎每个政党都在指责媒体。这就是新闻自由后的现状。正如台湾媒体人南方朔所评论的:“媒体不但没有促进民主发展,反而是扮演倒退、激化的角色,不断的煽风点火”。就是蓝营媒体批评蓝营,绿营媒体批评绿营,也都是如此:“把情绪推向极端,媒体对社会是破坏角色。” 媒体的失格,在2010年五都选举前连胜文枪击案一事中表现的最为令人触目惊心。偏绿的“三民自”三大电视台,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对此视而无睹,仿佛没有发生过一样。
台湾民主化的内耗、选举时的暴力事件(两次枪击案)、立法院的全武行、官员的贪腐、台独坐大以及经济停滞,都令我们无法相信,台湾的民主化是成功的。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对台湾的认识
当代大学生对台湾的认识 【提出问题】
对于台湾问题,我们并不陌生。我作为当代大学生,对我国台湾问题颇为关注。福建是我的故乡,从小我们就对隔岸的台湾有着不可分割的感情,“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这句话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烙印。随着时间的变迁,我更加明白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过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随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台湾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又是怎么样呢?本文对台湾问题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对我国对台政策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当代大学生看待台湾问题存在的缺陷以及今后建设方向应该有怎么样的措施?
【分析问题】
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调查对象:本校在读学生 调查时间:2011年6月份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一、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基础知识)1.我心目中的台湾
还记得小时候,亲人从台湾带回许多礼物,有吃的、穿的、用的,就差没把台湾的房子搬回家了。说起搬回家不如说,实现祖国统一是我们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毫无疑问,台湾的一切美景美食都吸引着我,我向往携同家人赴台湾旅行。台湾对我来说同大陆一样是中国的领土,神圣不可分割。我们可以友好的往来,全国同胞可以互帮互助。然而,台湾缺成了我心中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台湾什么时候回归?台湾回归问题深深吸引着我去探讨。2.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统治集团退居台湾后,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峙,因此产生了台湾问题。3.台湾问题的实质
台湾问题从本质上讲完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是设计中国是统一还是分裂的问题。中国人民振幅完全享有和形式对台湾的主权,台湾问题应该由中国人民自己解决,外国不得干涉中国内政。4.大陆对台湾现阶段的发展状况
从1987年至今,海峡两岸交流答题经历了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和两岸交流持续、稳定、有序地向前发展三个阶段。现在大陆与台湾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这无疑对两岸同胞都是十分有利的。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并举行会谈,那是两岸60年来的首次握手。而后来的海协会与海基会的谈判更是给两岸人民统一的希望。
二、我国对台政策
1.国对台政策从“武力解决台湾的方针”转向“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1954年9月3日,人民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的主张。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想干、澳门相继回归祖国,是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步骤,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释放作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来说有以下十个方面的内容。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担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就需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7).积极促谈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台独”将使台湾沦为外国附庸,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利益,绝对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3.新世纪新阶段对台方针政策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三、分析当代大学生对认识台湾问题的调查结果(存在的基本问题)
调查结果:在被调查人群中有1/2的学生认为中国国力不够强大,有1/2的学生认为应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有2/3的学生认为台湾回归对我国的重要性表现在国防方面,有同学认为台湾回归还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
通过调查我得到了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调查结果(数据由网络在线问卷调查提供)。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台湾问题表示非常关注,并且当代大学生维护祖国统一表现出巨大的热情,大多数学生表示会为祖国统一而努力,而奉献。同时也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台湾问题和相关政策的理解上存在一些不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当代大学生对台湾回归的意义缺乏独立性的认识和深入思考。比如台湾回归对我国国防、经济、文化方面都有重大影响。2.大多数学生热情有余而理性不足。其不理性表现在不少人堆“和平统一”缺乏信心,支持武力统一。
3.大多数学生对台湾问题都是以课堂知识为主,缺少自主能动性。对某些政治问题的认识还比较幼稚。很多大学生思想还比较单纯,认识和行为脱节。并且对目前中国对台政策缺乏相应的了解,对台湾政治环境认识也很欠缺,表现出当代大学生政治敏感性不高。调查分析与总结:
随着老一辈台湾人的相继离去,新生的台湾人于大陆的联系越来越少,对祖国的归属感渐渐减弱。不少大学生也清楚的认识到,解决台湾问题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时间是紧迫的。所以加强文化交流,找到两岸人民的共同归属感很重要。对于我来说,身居海峡西岸,两岸双方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武力相对对我们的感情伤害极大,我并不希望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但在对于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上也不反对武力。我希望台湾能够和平统一,回到祖国的怀抱。【解决问题】
四、对于调查结果中存在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应该采取的措施)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员,我觉得应该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征,在大学生对台湾问题方面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1.台湾同胞是我们的亲人,我们应该增强对台湾人民的认同感,不要因为一些政客的作为而疏远台湾人民,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不能让中华民族不完整,不能让中华文化残缺,我们不能缺少台湾。
2.我们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替身自身的政治素养,以期待将来在台湾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都是祖国的精英分子,肩负着祖国统一的大任,我们要努力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为祖国做贡献。3.当代大学生行为与认识相脱节,原因主要在于高校存在着只重视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而相对忽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的倾向,大学生综合素质得不到健康全面发展,高校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改变枯燥的教学方式,根据大学生实际请款开展这项工作。
4.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关心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国家针对台湾的政策方针的了解,对台湾政治环境和台海问题的国际形势的认识,而且要深入解读,学会独立思考。个人对台湾问题的感想:
台湾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海峡两岸仅一水相隔,两岸民间交流、学术交流尤其活跃,大陆高校也积极组织赴台高校交流学习。而陌生的是,我们对台湾历史、政治等的了解或许并不那么全面,片面的了解有时难免产生更多偏见。但是,我们海内外同胞的心愿就是祖国和平统一早日实现,台湾问题和平解决,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
五、参考文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09年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