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历史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测试题
第二单元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单元对应训练
一 选择题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的是()A 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 B 烟草传入中国后的盛况 C 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D 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
2“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 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右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拆除山海关炮台 10000 元 拆除大沽南炮台 1000 元 拆除大沽北炮台 3000 元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图中加黑点的通商口岸与什么条约密切相关()
①《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③《北京条约》④《南京条约》及附件 A ①④ B ②③ C ① D ②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一一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篮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面调停”。下列诸项哪些是美国获得的从树上“摇撼下来的果子”()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准许华工出国 ④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柳亚子先生在《题太平天国战史》中写道:“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A 北伐失利 B 永安建制 c 安庆保卫战失利 D 天京变乱 6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即照日本臣民运人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此款的经济作用是有利于日本()① 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② 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 ③ 在华攫取高额利润
④ 占领中国内地广大的市场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 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战后()A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 政府开始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开始形成 “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这里的“礼物” 指的是()
A 火烧圆明园 B 割占宝岛台湾
C 签订《辛丑条约》 D 提出 “二十一条” 武昌起义爆发时,袁世凯垂钓于桓水之上(右图),貌似“隐居”, 但仍遥控着北洋军。不久清廷任命袁世凯为内阁大臣主持军政。袁世凯复出的原因有()
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软弱
②袁世凯掌握了北洋军实力,这是他复出的根本原因 ③袁世凯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机智地抓住了机遇 ④帝国主义寻找新的代理人,对他进行支持 A ①②①④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在吉林某建筑工地挖出了一大堆尸骨,从少年到老年不等,经化学鉴定为瓦斯中毒,其他发掘证明系侵华日军所为,这最有可能是日本的哪支部队犯下的罪行()A 特务兵 B炮兵
c宪兵 D细菌部队 11 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一一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七七事变 D 西安事变 冯玉祥在《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中记录了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时的一段话:“(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 ? 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哪个选项不能准确形容蒋介石()A 誓死反击日本的侵略 B 认为中日力量相差悬殊 C 对日侵略妥协退让 D 认为中国抵抗只会亡国 “要走断头路,跟住蒋独夫。要走光明路,跟住毛泽东”。“蒋军弟兄们: 国势已经大改变,打了十六个半月内战,老蒋的军队已有一百五十八万被消灭”。以上传单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A 中共军队经过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军队 B 国民党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 得胜利 C 中共转入反攻,消灭国民党指日可待
D 跟着蒋介石没有出路,只有武装起义,活捉蒋介石才是一条光明的道路
14“宋女士一生历经世事沧桑,半个多世纪前,民族危亡存续之时,投身全民抗战”。(选自汪道涵《致宋美龄亲属唁电》)表明了()
A 对宋氏三姐妹事业的肯定 B 对蒋介石亲美政策的肯定 C 赞扬宋美龄反对日本侵略 D 对国民政府片面抗战谅解
15关于下图反映的历史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发起进攻 A 发生于抗日战争防御阶段 B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C 体现国共合作抗日的最典型的会战 D 由于片面抗战路线武力阻止日军进改 “1936 年8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 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 B 准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C 准备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 日本侵华期间,在沦陷区强制推行使用日语,取消汉语。商店门口挂着的“只用日语买卖”的牌子。其实质目的是()
A 把中国纳入“大东亚共荣圈” B 实现对中国人民的民族同化 C 对中国人进行奴化教育
D 在沦陷区把日语作为国语加以推广 18 下图“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嘎”是哪个时期的历史事件的反映 ?()
A 北伐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日战争 D 十年内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下列各项最能用此诗作比喻的是()A 洋务运动兴起
B 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 C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D 抗日战争兴起 标语口号往往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的内涵。请问“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流行于()A 五四运动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土地革命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军政》杂志曾经刊登诗歌一首“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此役”应指()A 淤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未有的大事”,主要理由是()A 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B 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 改变了反帝斗争屡败的局面,取得了全面胜利 2006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亚洲受侵略国家人民的感情,公然前往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参拜。然而在61年前的这一天,曾嚣张一时的日本宣布战败并无条件投降,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人民赢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据此回答中国取得抗战胜利最主要原因()
A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大力支援
B国共合作与全民族团结抗日
C 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 D 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日本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称“日本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间战争,从 1938 年到1941年间多次通过各种渠道向中方提出和平方案,但都没有成功”。当时的历史真相应该是()A 日本对中国华北,华东等地的进攻被击退,损失惨重 B 相持阶段日本希望与中国和平谈判,“化干戈为玉吊” C 日本速决战破产,对国民政府实行政治诱降为主的侵华方针 D 中国抗日武装开始局部反攻,日本企图用和谈挽回败局 25 罗家伦在为迎接抗战胜利的《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满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抗战胜利的历史功绩包括()①消除了中国党派间的分歧 ②促进了世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③取得了反帝斗争的伟大胜利 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 非选择题 26 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 签订《马关条约》
图二 日本东方会议
图三 日本骑兵进入沈阳
图四 关东军司令部
受降仪式 请回答 :(1)哪次战争导致图一所示事件的发生? 引发这次战争的导火索是什么? 该条约的哪条内容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上升到一个新阶段 ?
(2)图二中日本召开的会议制定了哪一政策 ? 图
三、图四说明为完成这一政策,日本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 ?
(3)图一和图五两幅图中,代表中国签字的分别是什么政府 ? 在涉及民族利益、国家主权的重大问题时,他们的态度有何不同 ?
(4)有人说图五所反映的战争是14年抗战,有人说是8年抗战,请根据相关史实对这两种说法加以说明。面对图五的签约场景,你的内心会产生什么感受 ?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 20世纪30年时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下,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
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就反映了这段悲惨的历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渗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1934年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了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风云儿女》。1935 年春,由诗人田汉作词、音乐家聂耳作曲的《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问世。
1935年王人美主演的《风云儿女》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在此前的讨论会上,有代表认为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句子已经过时,周恩来力排众议,坚持不改为好。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指出“九一八”事变给东北同胞带来的灾难。
(2)列举从“九一八”事变到《义勇军进行曲》问世,中国军民武装抗击日本侵略的两个事例;
3)中国军民的抗战为什么无法阻止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4)据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贡献。
(5)你认为周恩来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 A 继承传统 B 艰苦奋斗 C 居安思危 D 勿忘国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圆明园废墟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一一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材料三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一 1945 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请回答 :(1)材料一 图中的残破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 你有何感受 ?
(2)材料二中诗写于哪一年 ? 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 2 D 3 B 4 A 5 D 6 D 7 C 8 C 9 B 10 D 11 A 12 A 13 C 14 C 15 C 16 C 17 B 18 C 19 C 20 A 21 D 22 D 23 B 24 C 25 B 二非选择题(1)中日甲午战争;朝鲜东学党起义;允许日本在华设厂。(2)“大陆政策”, 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并建立了殖民统治。(3)清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态度: ①清政府: 妥协投降;②南京国民政府: 初期“不抵抗”,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努力下才组织抗日。
(4)第一种说法 :1931 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中国东北,中国军民奋起抗击,因此是 14 年抗战;第二种说法:1937 年卢沟桥七七事变,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全面抗战。因此是 8 年。备受鼓舞。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l)资源被掠夺;骨肉分离;背井离乡;沦为亡国奴。(2)嫩江桥抗战、察哈尔抗战(多伦抗战)、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战。
(3)没有形成全民族抗战;缺乏国际援助;国民政府奉行对日妥协退让政策;英美列强纵容日本侵略;中国综合国力弱于日本。
(4)最早发起局部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人民作出榜样;打击法西斯势力,延缓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进程。(5)C 28(1)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劫掠并焚烧了圆明园。感受: 暴露了侵略者凶残的本性;侵略者破坏人类文明遗产,给中华民族和全世界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落后就要挨打,富国强兵才能维护国家主权。(2)1896 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贡献巨大。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第二篇:第二单元__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单元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考点阐讲】
1、《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主要是从《马关条约》同前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影响进行分析和比较: ①《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而《马关条约》割走台湾、澎湖列岛这些具有目的的大片领土给日本,并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总共赔款是1800万两白银,而《马关条约》赔款给日本达2亿两白银,加上赎辽费,这样的巨额赔款是空前的,清政府为偿付巨额赔款,大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财政和经济。
③《马关条约》之前中国开放了十六个通商口岸,《马关条约》新辟的4个通商口岸和内河航线,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最远处达西南重庆。
④《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是前所未有的,帝国主义大肆向中国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
⑤《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新的侵略要求,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分析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又一重大转折点,它表现在:(1)列强侵华的加剧
战前,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战后,在经济上疯狂地资本输出的同时,政治上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狂朝。(2)民族危机加剧
战前,列强侵华,或亲邻国,或割边疆;战后,甲午战争中清廷的腐败暴露无遗,极大地刺激了列强的贪欲,他们蜂拥而来掀起瓜分狂朝,中华民族危机加剧。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纷纷掀起爱国救亡运动。
(3)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他们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亟待的救亡运动注入了新的内容,演出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戊戌变法运动。(4)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由战前的东亚强国沦落为人人宰割的弱国(5)列强侵华过程中的关系发生变化
(6)战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层面深入了。
由学习坚船利炮到学习先进的经济政治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这就出现了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3、《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条约规定的巨额赔款,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一次极大勒索,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关于各国在北京至山海关驻兵的规定,使帝国主义侵略军完全控制了京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关于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和派兵的规定,使以武力为后盾的帝国主义公使团成了清政府的太上皇;关于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的规定,其目的是要摧毁中国人民要求独立的民族民主运动,以实现其永远奴役中国人民的罪恶企图;关于把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的规定,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目的是使之更适合帝国主义侵华的需要。总之,《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中国之所以能取得这场规模空前的全民族抗战的胜利,第一,由于百余年间帝国主义压迫和反对帝国主义斗争造成的民族觉醒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而这种民族觉醒和凝聚力的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形成了有史以来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
第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倡导、促成、建立、坚持和发展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国各族人民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在这个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第三,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方针,这是大而弱的中国打败小而强的日本的成功的军事战略。
最后,世界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援,尤其是苏联的支援以及英美等盟国的支援,是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外部条件。
5、百余年闻中华民族抗争史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同中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国际背景和敌情等条件密切相关。现将基本特点分析概括如下:
(1)反帝反封建相结合。有时以反侵略为主,有时以反封建为主,但这“两反”总是相结合的。
(2)中国人民的敌人内外勾结,异常强大、凶残,尤其是日本法西斯主义。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有五性:长期性、复杂性、艰苦性、曲折性和连续性。(3)反抗斗争的潜能巨大,爱国的凝聚力强,革命动力深广。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一切进步力量的核心,坚持三大法宝。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农民是主力军。
(4)抗争的方式多种多样,人民武装的革命战争起决定性作用的。
(5)是相关历史时期的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最典型。
(6)前赴后继,百折不挠,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创建了人民的新中国,清除了列强的侵华势力。
历史证明:中华民族能够自立自强;救亡图存,能够打败任何一个妄想灭亡中国的帝国主义者。
6、中国的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及对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影响。
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亚洲最大的陆地战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之一。中国始终如一地承担了自己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义务,在战争的第一线,从未停止过战斗。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使当时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头受到遏制,苦难的中国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在二战中,德意日轴心国的战略意图是:或者对苏联进行东西夹击,或者通过东南亚湖南亚使三国的战线联成一片,从而把盟军分割开。对日本来说,或者是北上进攻苏联,与德军会合;或者是南进,从东南亚攻入印度,与德军会师于中东。
日本无论是北上还是南进,都要越过中国这一障碍,日本始终梦想建立以“日满华”为基础的战争体系。然而,却深陷于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汪洋大海。中国的抗战,极大地减轻了世界上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日本首先选择了“南进”的方案,但由于陆军主力图在中国,其南方战场投入的兵力明显不足。因此说中国的抗战为太平洋战场的抗日战争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对于欧洲战场来讲,由于中国的牵制,日军始终无法实现其北上进攻苏联的计划。
正因为中国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特殊地位和中国人民对反法西斯战争所作的巨大献,才使中目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i战前,中国是一个饱受侵略压迫,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破坏的半殖民地国家,在国际上几乎没有什么地位。在整个抗战期间,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行动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中,具有无比巨大的作用,对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二战中,中国以大国地位参加国际会议或发表直言、公告。二战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7、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
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势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主要有:
(1)战争领导: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
(2)民众动员: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3)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
(4)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与援助。
【经典例题】 【例题1】.(2001上海)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封公开信:明辨事实真相。昭示产生“新教科书”逆流的原因。
材料一
引自日本文部科学省2001年审定“合格”的初中历史教科书 ◎满洲国以五族(指日、汉、满、蒙、朝)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迁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国人大量涌入。
◎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也各种各样,目前有关争论也还在进行。◎日本军队向南方的推进还成为加速亚洲各国独立的契机之一。
材料二
引自有关报道
1948年后,日本实行教科书审定制。50年代,有人发表《令人担忧的教科书问题》,认为教科书“贬低祖国日本,”欲掩盖二战罪行。80年代后,由文部省一再通过的与复活军国主义相呼应的教科书,篡改和美化二战中许多重大侵略行径。今年4月初,日本文部省又通过了“新教科书编撰会”主编的歪曲历史的教科书。“编纂会” 几乎网罗了所有右翼学者,在三菱、马自达、日野、富士通等百余家企业和财团的捐助下,其每年的活动经费多达4.2亿日元。“新教科书”出笼和审定“合格”前后,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各国许多史学工作者和民间团体举行了各种抗议活动,指出:二战中的日本侵略者,不仅对亚洲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也将日本人民推进了火海。肆意篡改历史是一股反动逆流,虽然由来已久,有其深刻的国内、国际原因,得到了日本上层和大发战争财的某些人的支持,但是最终必将被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人民所唾弃。【题解】写信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揭露事实真相:
1、“满洲国问题”:“满洲国”的地域是我国的东北三省,居住的民族不包括日本民族;“满洲国”是一切受日本支配的汉奸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日军在东北进行了血腥的屠杀和疯狂掠夺;
2、“南京事件”问题:“南京事件”其实是日军在占领区的暴行之一,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3.“独立契机”问题: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是为了争夺亚洲起到世界霸权;其殖民统治使亚洲人民陷入了战争的灾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二)点明原因:
1、由来已久:可引用材料二中50年代以来的信息;
2、国内原因:应指出其“封建”、“军事”的历史原因和战后改革的不彻底;
3、国际原因:应指出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扶持;4某些人的支持:应引用材料二中的信息或其他课外信息,指出政府和大企业中少数人的这种做法是要复活军国主义。
(三)应符合写信格式且文字通顺。也可加上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灾难或呼吁和平与发展。【能力训练】
第二单元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是通过战争使英国
A.对华贸易合法化
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打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大门
D.获得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2.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时,乡间流行着一句话:“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得而有余;今天卖米六斗,输一亩之得而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增加了赋税 B.商人、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C.白银外流银价上涨
D.粮食丰收,粮价下跌 3.下列不属于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的一项是 A.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
B.东南数省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中国出现第一批新式船坞和工厂
4.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处通商口岸,这些通商口岸都分布于
A.长江流域下游地区
B.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C.广东和福建沿海地区
D.长江口以南沿海地区
5.中英《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的规定主要反映了列强的哪一要求 A.鸦片贸易
B.掠夺金银
C.商品输出
D.资本输出 6.有一个不平等条约规定:“„„国民人准听持照前往内地各处游历通商,执照由领事官发给,由地方官盖印。地方如饬交出执照,应可随时呈验,无讹放行„„如其无照,其中或有讹误,以及不法事情,就近送领事官惩办,沿途只可拘禁,不可凌虐”。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附件 B.中英《天津条约》 C.中英《北京条约》 D.中俄《瑷珲条约》
7.近代历史时期中国和外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我们通常称为不平等条约,这种不平等性主要表现在
A.签订方式
B.条约内容 C.缔约双方地位
D.造成的危害
8.最能说明甲午战争之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标志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
A.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B.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
C.意味着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 D.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
9.19世纪八九十年代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四五十年代签订的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
A.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较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增加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资的特权
10.下列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请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 ①平壤战役
②黄海大战
③旅顺、大连战役
④威海卫战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11下列条约涉及香港问题的有
①《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 ③《北京条约》 ④《马关条约》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 12.《马关条约》对中华民族工业发展阻碍最为严重的是
A.开辟内河新航线 B.增加四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赔款白银二亿两 13.《马关条约》不同于《南京条约》的突出特点是
①签订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
②便利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
③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侵略要求
④通商口岸已深入中国内地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他们对义和团乃至平民百姓进行了疯狂屠杀,大批官署、寺庙、民屋被付之一炬,紫禁城、三海颐园、坛庙陵寝、官署民屋等处大量珍宝财富、文物古玩遭到了空前的浩劫。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北京第二次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洗劫,第一次惨遭到浩劫是在下面哪次战争中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5.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开始于
A.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的召开 B.1931年“九·一八事变”
C.1935年华北事变 D.1937年“七七事变” 16.百团大战最重要的战略意义是 A.消灭了华北的全部日军 B.收复了华北的失地
C.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D.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17.抗日战争时期,属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役中没有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武汉会战
D.徐州会战 18.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能说明这一个观点的表述是
A.中国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B.中国战场对其他战场作了战略配合
C.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经历的时间最长 D.中国进行的抗战最为艰苦
19.下列对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组织会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B.说明国民党初期抗战态度比较积极 C.会战迫使日本停止了进攻
D.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2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①全民族共同抗战 ②国际上的援助 ③国共两党的合作 ④我大敌小、我强敌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事万邦共荣之乐——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真未可预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令导致我民族之灭亡,亦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公告者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二:
对于日本真正战败的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意见不一。负责进行(一般性)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的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的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但是有两个不变的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有美国的15%,但是美国——这个第二个决定的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请回答:
(1)日本天皇关于战争的目的和停战的理由是什么?结合史实对这种观点进行剖析。
(2)概括材料中关于日本战败原因的几种观点,你认为这些观点正确吗?22.以下是《马关条约》签定之前伊藤博文和李鸿章在马关的一段对话: 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足,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订条款节略„„
中堂(指李鸿章)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李鸿章:“难道不准分辩?”
日本人绘制的《马关条约》签字伊藤:“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李鸿章:“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所图,图中有意贬低李鸿章。为。” 伊藤:“日限既促,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
读了这段对话,请你想像一下谈判时双方的态度,再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23.清代民间歌谣云:“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远从印度运将来„„将一座好神州化作烟世界。一方好田地,尽把罂粟栽。一个好人家,尽将烟器摆。一条好花街,尽把烟馆排。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鸦片曾经给近代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而当今毒品泛滥仍然非常严重,已成为人类的一大公害。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当怎样加强对毒品危害的了解,做到“远离毒品,珍惜生命”,并为禁毒运动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4.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抗战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请用“抗战十个月以来”的史实证明“亡国论”和“速胜论”是错误的,并分析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
【参考答案】
第二单元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综合训练
1.D 2.C 3.A 4.D
5.C 6.A 7.C 8.D 9.D 10.A 11.A 12.C 13.A 14.B 15.D
16.C 17.B 18.B 19.C 20.A 21. 参考答案:(1)战争的目的是为自己的生存和东亚的安定。停战的理由是为了保全日本人民的生命安全。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制定了对外侵略的政策,所以天皇的这种关于战争的目的的认识是虚伪的,是在美化战争。日本天皇宣称停 战的目的是为保全日本人民的生命,同样是虚伪的。日本发动的这场战争不仅剥夺了千万被侵略国人民的生命,同样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战局不利于日本,加上美国投放原子弹;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日本经济的弱点、美国力量的强大等。这些观点都没有揭示日本战败的根源,即日本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和中国人民全民族的长期抗战。
22.伊藤博文咄咄逼人,蛮横强硬;李鸿章无可奈何,步步退让。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了中国,急于攫取侵略权益;清政府软弱无能,对列强的侵略要求只能俯首帖耳,逆来顺受。
23.参加当地开展的“远离毒品,关爱未来”主题活动。通过参加毒品预防教育讲座、培训班,参观禁毒案例图片展等活动,认清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对人类的危害。不仅要做到自己远离毒品,远离歌舞厅、游戏厅等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娱乐场所,同时要注意学习,历练品格,强健体魄,立志做一名有益于人民的人。主动宣传国家禁毒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普及拒毒、防毒知识。24.史实:(1)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抗战前期的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中共建立了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进攻日军。上述事实证明中国不会亡国。(2)中国军队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四次大规模会战,但结局都是失败,表明敌我强我弱,不可以速胜。
原因:抗日战争中日本是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日本国小,地小,兵少;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多,人多,兵多,能支持长期战争;且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进行的是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为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第三篇:历史会考复习资料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事件总结)
历史会考复习资料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事件总结)
1、《南京条约》
时间:1840-1842(19世纪)
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内容:割香港、赔款、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通商口岸
结果:破坏关税主权,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1856-1860 英法联军
背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结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3、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1900年
内容:赔款、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结果:《辛丑条约》,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相关事件:义和团运动
4、抗日战争
时间:1937-7945
背景:日本受经济危机影响,为摆脱经济危机
相关事件:
九一八事变(1931年)标志侵华的开始。
七七事变(1937.7.7)卢沟桥爆发,标志全面侵华的开始。
南京大屠杀(1937.12)
中国战胜(1945.8.15)
第四篇: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专题
考点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转载)
〖课标链接〗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知识回顾〗
一、鸦片战争
1、林则徐虎门硝烟
(1)背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巨大危害
(2)过程:1839、6,缉拿烟贩,缴获鸦片110多万千克,在广州虎门海滩销毁
(3)意义: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2、中英《南京条约》1842、8
(1)内容:割地(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埠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
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税款)
(2)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
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
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1)1858年《爱珲条约》: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2)1860年《北京条约》: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
(3)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4)19世纪80年代《改订条约》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1860、8,青浦战役,太平军大败洋枪队华尔
(2)1862年,慈溪战役,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原因:19世纪60年代,中亚地区浩罕汗国阿古柏入侵新疆,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中国西北边疆出现危机。
(2)经过:1875年,左宗棠进军新疆讨伐阿古柏。1881年中俄双方签约,中国收回伊
5、新疆建省:1884年
三、中日甲午战争
1、《马关条约》 1895年 李鸿章 伊藤博文
(1)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彭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等
(2)影响: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2、致远舰管带邓世昌:黄海大战 民族英雄邓世昌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经过: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天津向北京进犯。夺取大沽炮台,又攻占了北京。
2、《辛丑条约》
(1)内容:①经济上,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保;②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外交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住。
(2)影响:①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②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备考建议〗本考点应注意的几个重要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及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了解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事迹。
〖点击中考〗
1、(2003年济南)下列叙述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考点:鸦片战争的影响。本考点多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思路:本题考查对重要历史结论的识记、理解和判断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可得出答案。
答案A
评注:对于此类问题,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即可解决。
2、(2005年江苏泰州市)《南京条约》的内容中,破坏中国关税的条款是()
A、赔款2100万两 B、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C、割香港岛 D、英商进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考点:《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本考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思路: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经分析可知只有D项与关税有关。
答案:D
评注:对于此类问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如本题中的“关税”,在对选项进行分析,与此有关的就是正确答案。
3、(2005年湖南湘西自治州)甲午战争中,在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清军将领是()
A邓世昌 B李秀成 C左宗棠 D张之洞
考点: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战役。此类题多以选择或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思路:本考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辨能力。回顾所学知识并加以分辨选项便知,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将领,左宗棠收复新疆,张之洞创办洋务,故答案为A 解答:A
评注:此类题应注重对题干的分析和对选项的识辨。
4、在近代史上造成北京城的珍宝大量流失的侵略战争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本考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思路:选项所列四次侵华战争,只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攻占北京,于是排除①③项,可得答案为C 解答:C
评注:对于此类题,可采用排除法先排除干扰项,然后通过对知识的再认再现确定正确答案。
5、(2005广东)2005年6月,《林则徐生平史迹与禁毒展览》在福建博物院举行,与该展览
主题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硝烟 B维新变法运动 C洋务运动 D收复新疆
考点:林则徐虎门硝烟,此类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思路:根据提干可反馈出和林则徐有关的历史事件,排除BCD可得出答案A 解答:A
评注:本题考查重要历史事件的识记和辨析能力,通过排除可选出答案。
6、(2005黄冈)阅读材料
史料一:春愁难谴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引用丘逢甲《春愁》
史料二:……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摘自初中语文第三册 余光中《乡愁》
请解答下列问题:
(1)史料一中,为了何事“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指的是哪一年?
(2)史料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今年两岸关系中出现了哪些重大事件?(任举一例)
考点:本题为一道综合性试题,通过对《马关条约》内容的考查为切入点,紧密联系时政,又具有较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思路:通过对“去年今日割台湾”的分析可反馈出甲午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再联系时政便可得出答案。
答案:①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1895年 ②渴望两岸亲人团聚,盼望两岸统一。中国颁布《反分裂国家法》;连战访问大陆;宋楚喻访问大陆;(任答出一项即可)评注:对于此类材料分析题,应注重对材料所提供信息的分析和反馈。
〖考题预测〗
1、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下列历史人物身上能体现这种民族精神的是()
①邓世昌
②曹汝霖
③张学良
④林则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清朝历史上的康熙帝和林则徐都()
A坚决维护民族利益 B打败了沙俄侵略者C严厉禁止鸦片泛滥D促进了台湾的发展
3、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允许日本投资办厂
C、给与日本巨额赔款 D、增开新的通商口岸
4、“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弹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颂扬了一位晚清明名将率军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业绩。这位名将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刘铭传 D左宗棠
5、哪一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规定中国人不准居住的在东交民巷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资本输出是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的重要手段。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明确规定允许列强进行资本投资、开设工厂的是()
A、《黄埔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我们缅怀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常常会想起他说过的一句话是()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封候非我意,但愿少海波平D、为天下人谋永福
9、“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此联是为哀悼一位清朝将领而写,这位将领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关天培 D、左宝贵
10、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屈辱与抗争》这个主题,要编写历史剧《北洋水师》。小明同学提供了一些素材,其中有三处与史实不符。请你逐一列出,并加以改正。
19世纪60年代,主张“民主”与“科学”的洋务运动兴起。洋务运动后期,李鸿章创建了北洋海军。1894年,北洋水师与英国舰队展开激战,致远舰全体官兵在管带关天培的指挥下,英勇作战。最后,舰上二百多人壮烈牺牲,北洋水师受到重创。
错误一:
改正:
错误二:
改正:
错误三:
改正:
11、图示显示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几次外国侵华战争的概况,请你将下面给出的历史事件前的字母符号,填到相应的空格处。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E.甲午中日战争
12、在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海军实力,尤其是北洋海军实力与日本相当,但战争的结果却是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有人认为失败是必然的,你认为呢?请说出你的理由?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
材料二: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林则徐认为鸦片的主要危害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
第五篇: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单元测评
本课教学重点是讲述鸦片作为特殊武器的作用,让学生明白鸦片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武器,让学生体会到鸦片能毁了一个人,能毁了一个家,更会毁了一个国。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段屈辱史,又是一段抗争史,还是一段探索史。
一、选择题
1.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我国政府往往在6月3日开始禁毒宣传月活动。它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只要能准确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间是发生在1839年6月3日,就可以直接选择正确答案为A项。这是一种以往事带今事的记忆方法,学习时要注意运用。答案:A 2.以下各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的是()A.割占香港岛 B.赔款2100万银元 C.中国开埠通商 D.领事裁判权 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以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四个备选项中,只有C项最符合题意。答案:C 3.(2010安徽课改实验区模拟)1856年初,一个英国商人不可能做到的是()A.到广州经商
B.在上海租地建别墅
C.在杭州持刀伤了一名中国人,杭州法官拿他没辙 D.从上海出发坐轮船去重庆销售英国商品
解析:1856年之前,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而开放重庆为通商口岸是1895年的《马关条约》。答案:D 4.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选择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他的正确答案应是()A.《瑷珲条约》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中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的掌握情况。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了我国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故A项是正确的。而《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九龙司地方一区;《辛丑条约》没有割地内容。答案:A 5.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的军事组织不力B.清军装备落后 C.英国“船坚炮利”D.清朝腐朽衰落
解析:A、B、C三项都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重要原因,但这只是表面现象。鸦片战争开始后,中国在军事上处于劣势。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一味妥协退让,都表明了清政府的腐朽落后是导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答案:D 6.近代历史上最先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日本D.俄国 解析: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而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的国家是英国,故答案是B项。答案:B 7.右图是一场战争后留下的建筑物残迹,它记录着列强在近代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结合图片的特点可判断此建筑物应是圆明园的残迹,结合教材内容可知,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犯下的滔天罪行。答案:B 8.进步思想家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的思想是()A.“自强、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科学”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答案:B 9.坐落在山东威海的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所纪念的民族英雄是()A.林则徐B.关天培C.左宗棠D.邓世昌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甲午中日战争”,推断此人与这场战争有关。其中林则徐是虎门销烟;关天培是鸦片战争中的抗英英雄;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壮烈殉国,他殉国后,山东人民在黄海边的成山角之巅为其建祠塑像,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 10.一家日本企业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你认为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D.甲午中日战争后
解析:材料隐含的条件“允许在通商口岸办厂”与《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是一致的,据此可推断这事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答案:D 11.下列发生在1901年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南京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解析:A项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B项《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C项《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D项《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
答案:D 12.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 “助剿”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内地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限制条件“完全沦为„„工具”。根据清政府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判断,应是《辛丑条约》的签订,而上述所列选项中只有D项是《辛丑条约》中的内容。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下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若干重大事件及其历史影响,它们之间的发展顺序和因果关系构成了中国近代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请按顺序把相关数字填入空格内。
①甲午中日战争 ②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鸦片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辛丑条约》 ⑥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⑧《南京条约》 ⑨《马关条约》 解析:①甲午中日战争发生于1894年;丑条约》签订之后,即1901年后;③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1900年;⑤《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⑥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即1895年后;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即1842年后;⑧《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1895年,据此可得出正确答案。该题也可根据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答案:③→⑧→⑦→①→⑨→⑥→④→⑤→②
14.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林则徐
左宗棠
邓世昌
(1)请就他们的英雄业绩拟写2~3句解说词。
(2)对比他们生活时代的中国和世界,分析当时中国社会危机出现的原因。(3)他们的英雄事迹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你认为学习这种精神最好的行动是什么?
解析: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许多英勇抵抗外来侵略,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和积极寻求救国救民道路并为之奋斗的进步人士,对于他们各自历史事迹的掌握,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结合他们的背景记忆他们的事迹,第(1)(2)问就解决了,答题时注意答案的简洁性。第(3)问考查了情感价值观,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此题不必拘泥于答案,只要能围绕爱国主义精神、立志成才、建设祖国等方面谈出自己的体会即可。参考答案:(1)林则徐:民族英雄,领导禁烟运动,表现出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或积极倡导向西方学习,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左宗棠:率军收复了新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邓世昌:民族英雄,甲午中日战争中英勇不屈,以身殉国。
(2)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殖民主义东来。(3)爱国主义精神。(或不畏强暴,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等内容均可)行动:勤奋学习,练好本领,建设祖国。15.阅读下列材料:
以下是英国历史学家马士的一段话:“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请完成:(1)“危机加剧”是因为“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引起的吗?为什么?(2)马士认为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目的的实质是什么?
解析:林则徐禁烟只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一个借口,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想打开中国大门,进入中国内地倾销商品。明确了这一点,此题也就不难回答了。
参考答案:(1)不是。“危机加剧”的原因是英国坚持鸦片贸易,破坏中国的禁烟运动。(2)马士以为鸦片战争是“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实质是英国要侵略和掠夺中国。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材料三: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通州沿线的炮台,允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 请完成:
(1)材料一、二、三指的是什么条约的内容?(2)从这些条约中可以看出中国社会性质有什么变化?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要结合三段材料的内容,联系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三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来分析。回答时注意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参考答案:(1)材料一、二、三分别指的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它们分别是在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签订的。
(2)三个条约的签订分别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7.阅读下列材料: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全球通史》第十六章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文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列举两例。
(3)针对中国19世纪末这种入侵与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解析:此题要求归纳19世纪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解答时注意抓住时间限制“19世纪”及战争的特点“灾难性战争”,联系所学知识综合回答。第(3)问考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答案:(1)“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2)“反入侵”的斗争有太平天国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左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的斗争等。
(3)略。(提示:可从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于反抗精神等方面来谈,也可从“落后就要挨打”等方面来谈)
18.假如你是一位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人士,你能为因落后挨打而日益衰落的中国提出较为理想的救国方案吗?试阐述你的救国方案。(提示:内容可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综合和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特别是强调情感体验。这也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不必拘泥于答案,结合当时的背景,允许发表多种见解。参考答案:废除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外国先进军事技术;创办民族工业;改革教育制度,培养近代化人才;大力提倡民主、科学等。(此题为开放性题目,以上诸条,只要答对其中五条即可。除上述要求外,如答其他且言之有理也可)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