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培训心得
培训心得
--毛瑞英
听了讲师的讲课,关于“我是一切的根源”,有几点心得。人分为两种,一种人是遇到问题,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的人,很容易提升;另一种人则是遇到问题,总是推给别人,从来不自我反省。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责任的问题,责任的承担是解决问题的开始;责任的承担是真正成长的开始;责任的承担是提升团队的开始。不管是员工,管理者,还是老板,遇事只找原因,不找借口,而且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才是成功的开始。
作为公司的一名基层员工,我从四个方面来分享我的感悟:
1、对于工作来说,行政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是,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这棵大树上的枝枝叶叶而已。概括起来说,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其中包括几个大的方面:行政管理、物品管理、环境卫生、安全保卫、食堂供餐、证照年审、设备管理、事务工作等,在这些工作中难免会出现问题,但是出现问题不能一味的抱怨,要主动寻找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第一位。
2、对于上司来说,我们是一名下属,我们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上司排的任务。当我们出现差错时,要勇于承认,找出原因,然后改进,而不是把责任推给别人甚至是上司。试问:你作为一名上司,会欣赏推卸责任的下属吗?连这点承担责任的担当都没有,是不会有多大的成就的。成功需要的是日积月累,所以在同事得到提升,而自己没有得到时,不要抱怨,仔细回想一下,在别人一次次勇于承担责任,为上司解决问题,协助上司完成任务的时候,自己是否在抱怨,在逃避呢?所以,今天的不成功,不是环境造成的,不是上司不赏识,而是自己的原因,一切根源全在自己。
3、对于老板来说,我们是一名雇员,领取老板的薪水,我们就要为老板创造利润。老板请我们来,是做事情的,是解决问题,为企业不断创造利润的。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列一大堆的原因,堆到老板面前。老板花薪水雇佣我们,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找出原因来让老板解决,这样已经失去了雇佣的价值,我们离被炒已经不远了。所以一切的根源均在于自己,遇到问题,要从自身找出原因,然后创造问题去解决它,这样才会让老板觉得他的薪水付出是有价值的,是值得的。
4、对于自身来说,我们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敢于承担责任,遇到问题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才会进步。成功的路很漫长,很艰辛,要想走的更稳,更踏实,就必须从自身承担责任做起。“不成功,便成长”,没有成功,也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就不会成长,以后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既没有成功,也没有成长,就永远与成功无缘了。
成长就是成熟的过程,人不成熟并不因为你的年龄大而成熟,也不因为你的年龄小而不成熟,只要你一次次面对挑战、一次次克服困难你才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不愿付出,不愿等待,轻言放弃,放弃者永不成功,成功者永不放弃!那么我们就应该从自身找原因,从改变自己做起。
1、改变立刻要回报的心态
立刻要回报的心态很多人都有,遇到困难想方设法的去解决,成功过后总想得到回报,这种心态是不对的。此时此刻应该总结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快速、便捷的解决其他问题。在每次成功中总结经验,而不是在每次成功中寻求回报。
2、改变不自律的行为
(1)、不愿改变自己的旧有的思考方式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思考方式的差别,我们要想成为成功人士,就必须先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然后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做一件事你光看到困难,你连想都没想能成功,肯定不会成功。
(2)、做到不再背后议论别人,这种人被我们称为闲人,对这样的话我们不听不说不传,即便你议论的话是对的,那么对你也没一点好处,听到别人议论也可以制止,因为这样对公司的氛围影响很大,我们既要改变自己的行为,还要争当一名监督者。
(3)、改变在工作中抱怨、行为消极的行为。每个人不可能是完美的,或多或少的存在缺点,只要不是原则问题,我们要看他们好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你不能老是看到别人的缺点,即便你的抱怨是对的,你也不要抱怨,因为成功者绝不抱怨,抱怨者永不成功!
(4)、改变拒绝学习的态度。二十一世纪这个世界最显著的三个特怔是:速度、多变、危机,我们的对策是:学习、改变、创业,你学的越快,你改变的速度越快,你成功的也就越快当今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学习力的竞争。现在是与狼共舞的时代,你要想成功,你首先得成为一条狼,要想成功,你必须学习,学习改变=成功
3、改变判断事物靠直觉,而不是以事实为依据。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说话做判断不是事实,而是靠直觉:我以为。。我认为。。从现在开始,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依据为根据,不能总按自己的想法、经验办事,这样会造成很多错误的判断,导致失败。
从自身找原因,不仅能使自己真正了解自己,也正是进步的开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是一切的根源”,你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你为自己所创造出来的,而那一切的根源就是你自己,也就是你潜意识里从小到大所有的经验。要想成功,就要从自己身上找根源,要从承担责任开始,从改变自己做起。
第二篇: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对于提升综合实力、建设省级强校具有决定性意义。党校工作不能离开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抓住科学发展就抓住了新时期党校工作的主旨。
提升党校综合实力要害是科学发展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于陕西党校系统学习贯彻《党校工作条例》,建设省级强校的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省委提出 “推动科学发展,富裕三秦百姓,建设西部强省”的活动载体。强省必然有强校,我们将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载体确定为:“坚持科学发展,提升综合实力,建设省级强校”。从实践层面讲,主要有以下两点值得重视。
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理论素质是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思想,不断促进思想认识上水平,是提升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保证。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要真正成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还需要长期的反复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党校事业的指导方针,我们在工作中还没有完全落实到各个领域,贯彻到各个环节。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推动科学发展必备的知识,缺乏进行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和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党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就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真正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排头兵,最大限度地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最近几年,紧紧围绕把党校建设好,把党校作用发挥好,把党校教职工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这个主题,按照“讲团结、谋发展、创一流、多贡献”的工作方针,实施了“一主多翼”的办学格局和“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提前实现了“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变样”的目标,步入了建设省级强校的轨道。但同时也应看到,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瓶颈制约、体制障碍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些问题,说到底,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够深入,不够到位。
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要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转变观念,把服务建设西部强省作为出发点,把提升党校综合实力作为着重点,把建设省级强校作为落脚点,以我们工作成效促进和推动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来衡量党校工作的水平。
重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特色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是基础,实践是关键。实践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关键是通过“五个紧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一是与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紧密结合。把学习实践活动与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相结合,最根本的是要在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下功夫。解放思想问题,想不想解放,会不会解放,这两者是衡量干部德和才是否兼备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想不想解放,就是有的同志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过太平日子,缺乏对党的事业应有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事业心,属于“德”的范畴。会不会解放,主要是指干部的“才能”,有的同志尽管认识到了问题和差距,但不能通过解放思想、创新体制和探索方法去解决问题,解放思想的成果得不到落实。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要继续搞好解放思想大讨论,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各种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自觉地寻找差距、比较不足,不仅要以清醒的认识对待以往的工作成就和业绩,更要以思想解放的态度研究接踵而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干部要自觉地把解放思想作为一种工作常态,作为一种崇高使命,作为一种高贵品格,努力作解放思想的表率,作模范实践的表率。
二是与贯彻执行党校工作条例紧密结合。党校工作条例的颁布是全国党校系统的一件大事,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深刻总结党校发展规律的重要成果,是党建工作的重大举措,标志着党校事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各级党校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学习贯彻党校工作条例是当前全国党校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政治任务。
三是与开展“讲、重、作、树”活动紧密结合。“讲、重、作、树”对党校系统有着具体的要求。党校系统讲党性,就是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中央和省委意图在党校工作中得到实现;始终坚持党校工作为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务,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始终坚持“研究无禁区,讲课有纪律”的原则。党校系统重品行,就是既要重政治品行,又要重生活品行。重政治品行,就是要做到高度负责、求真务实、廉洁守纪。重生活品行,就是要做到守法遵规、不贪钱色、家庭和睦、情趣健康、谨慎交友。我们党校是教领导干部,育优秀人才的场所,必须以崇高的品行为人师表。党校系统做表率,就是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着力提高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和学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党校系统树形象,就是继承和发扬实事求是的校魂,树立党校作为党政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干部培训和理论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党委、政府决策咨询智库的品牌的崭新形象。
四是与创建一流省级强校紧密结合。建设全国一流省级强校,既是一个综合性目标,又是一个动态目标,它涉及教学、科研、管理等多个方面,主要体现在教学强、科研强、队伍强、硬件强和管理强五个方面。当前,各个省级党校都在突飞猛进,因此,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强校创建,要站在全局看局部,在掌握全国干部教育培训的大势和全国省级一流党校发展的动态中,找准我们的薄弱环节,迎头赶上;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面临的矛盾和挑
战,把困难想得充分一些,把对策考虑得周全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工作,解决主要问题,推动党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就是要不断提高行政效能,提高服务中心工作的水平,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要以战略眼光、全局视野、创新思维,深入研究建设省级强校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想大事、抓大事、议大事,做到关注变数,胸中有数,增加胜数;要在以“五强”为标准,以“五个一流”为目标,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举措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是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对这次活动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提出了总体要求,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到底哪些问题最突出、哪些问题最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期间能够解决,可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对于我们党校而言,就是要通过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坚持科学发展,提升综合实力,建设省级强校”为载体,紧紧扭住那些制约我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努力做到“六个新突破”。
一是在弘扬良好的作风上有新突破。党校的作风集中表现为学风、教风和校风。党校的作风是党风的反映,是党校形象党校精神的集中体现。应当看到,党校在发展中还不同程度暴露出一些影响良好风气的现象,存在着少数同志在个人利益上争先恐后,在完成工作任务上得过且过的现象,存在着要求不严格,作风不扎实,管理不精细的现象,存在着办事拖拉,抓而不紧,落而不实的现象等等。因此,要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查找不足,切实解决个别干部工作主动性不强的问题、不积极不作为的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在落实中责任不到位,督察力度不够等作风浮躁漂浮问题,真正使学习实践的过程成为转变作风、提升素质、树好形象的过程。
二是在完善体制机制上有新突破。近年来,陕西省委党校下大力气理顺了阻碍我校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了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以及奖惩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初步建立和形成了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逐步规范。但还存在着贯彻力不畅,执行力不强,指挥调度不顺等问题,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坚持创新体制机制,通过良好的制度规范,调整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格局,不断探索完善激励和淘汰措施;要通过“两坛三评四机制”(两坛:教学科研一体化论坛和博士论坛,三评:教学质量评估、优秀教学奖评选、青年教师讲课评比,四机制:低成本、高效率管理机制、教学互动机制、交流沟通机制、协调联动机制)等行之有效的平台和制度,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科研创新体系,为大局和中心工作服务。重点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管理不顺畅和“梗阻”现象、一些班子不够得力现象、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忙闲不均、旱涝不均的现象,为推进改革创新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校园氛围。
三是在创造性开展工作上有新突破。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党校工作,关键要创新思维、创新思路、创新方法。今年目标责任考核主要在创新上得分,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范围是全体党员,重点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就是要求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能够创新,在目标责任考核中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创新勇夺佳绩,用优秀等次
作为评价党校整体工作的“测量仪”和引领各项工作冲刺的“抓手”,这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
四是在抓好队伍建设上有新突破。近年来,我们始终从党校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出发,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方向明确、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人才队伍。但是,我们要创建全国省级强校,就必须走出西部,放眼全国。省级强校强在哪里?我们概括出了“五强”的指标体系,归根结底要依靠人才,着眼于教学、科研、管理的需要,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当做重中之重,形成既尊重规律又敢于打破规律的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要坚持把工作实绩和群众认可作为人才选拔的首要原则,从“选优“和“汰劣”两方面着手大力营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
五是在推进整体建设上有新突破。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校工作,就是要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好“如何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党校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少“两难”的问题,比如扩大规模与压缩学历教育的矛盾,优化资源与兼顾各方利益的矛盾,以及“教”和“学”的矛盾,教职工不同群体利益的矛盾等等。妥善处理这些矛盾,要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学习实践中要着力抓好“四个统筹”,一是统筹办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优化配置办学资源;二是统筹教学、科研和行政后勤工作,扎实推进教学、科研、行政后勤三支队伍建设,形成合力;三是统筹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把党校和谐文化建设摆到突出位置,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四是统筹开发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走开放式办学路子。通过“四个统筹”,推动党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中央党校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时间:2009-01-16 04:24:50来源:作者:琼州海峡网 【大 中 小】【打印】
中央党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党校事业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党校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深化党校教学和科研等各项改革,着力构建有利于党校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和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
中央党校的“实践载体”有四重含义:第一,在提高思想认识上,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使全校党员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体系,系统掌握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如何服务科学发展、怎样促进党校事业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增强在党校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二,在解决突出问题上,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党校事业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明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所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和新任务编辑推荐:,在如何坚持党校姓党原则、恪守实事求是校训、遵循党校教育规律、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促进党校事业科学发展等问题上形成共识,着力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第三,在创新体制机制上,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把解决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党校事业科学发展进一步加强战略谋划和总体设计,在深化改革、推进创新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把坚持党校姓党原则具体化为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的制度和措施,逐步完善党校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四,在促进科学发展上,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进党校各方面工作的自觉行动,努力在提高教学水平上迈出新步伐,在推动科研工作上取得新成绩,在提高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和服务科学发展能力上取得新成效,在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上取得新进展。
中央党校把贯彻落实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作为实践载体,找到了学习实践活动与中央党校实际二者的结合点,突出了党校的特色,符合党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表示,全校同志要深刻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党校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责任和使命,仔细审视中央党校现实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不足,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认真查找并解决中央党校在培训轮训党的干部和理论宣传等方面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突出问题、重大问题和战略问题,并把贯彻落实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和《党校工作条例》的情况,作为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标准。
目前,中央党校的学习实践活动正处在学习调研阶段。党校校委和各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及全校党员都在认真学习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通过深入学习,把中央的精神理解透彻,认真查找与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和《党校工作条例》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并采取切实措施认真解决问题,使党校的学习实践活动真正取得实效,使党校的工作更好地促进党的中心任务的落实,促进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促进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做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不断开创党校工作的新局面。
本篇文章来源于东方视窗 原文链接:http:///edu/td/20090116/4441.htm
第三篇:参加高绩效团队培训演讲稿—我是一切的根源
参加高绩效团队培训演讲稿—我是一切的根源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是一切的根源》。任何一个集体或团队,不论其大小,都会因为人、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每个人都勇于承担责任、遇事学会自省、强化服务沟通意识,才能不断的提升自我,团队的战斗力和工作效率也会不断提升。每个人在这种思维状态下工作,大家才能保持愉快的心情,身心才会更健康,团队也将更和谐。
'我是一切的根源',要求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天大清早,在一家店面,清洁员正在打扫卫生,刚拖完地板,早早登门的顾客也进了店里,刚走了两步就摔了个四脚朝天,尴尬、愤怒的表情马上显现在脸上。这名清洁员立马给顾客赔礼道歉说:'对不起,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我应该把地板用干拖把再拖一遍。'顾客看到清洁员真诚的态度,心理稍有安慰。这时,店面的经理走了过来,看到了眼前发生的一幕,经理又马上说:'对不起,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我没有把清洁时间安排好。'客户脸上愤怒的神情慢慢消失。随后,总经理也来了,了解了情况后,总经理诚恳的说:'对不起,对不起!都是我的错!很抱歉!'客户脸上愤怒的神情消失殆尽,从心底泛起了崇敬之感。
对于上司来说,我们是一名下属,我们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上司排的任务。当我们出现差错时,要勇于承认,找出原因,然后改进,而不是把责任推给别人甚至是上司。试问:你作为一名上司,会欣赏推卸责任的下属吗?连这点承担责任的担当都没有,是不会有多大的成就的。成功需要的是日积月累,所以在同事得到提升,而自己没有得到时,不要抱怨,仔细回想一下,在别人一次次勇于承担责任,为上司解决问题,协助上司完成任务的时候,自己是否在抱怨,在逃避呢?所以,今天的不成功,不是环境造成的,不是上司不赏识,而是自己的原因,一切根源全在自己。
'我是一切的根源',要求我们遇事要先自省。
人都有这样的弱点:在马路上,有两辆车碰了,双方同时脱口而出:你怎么开的?有了问题马上先指责别人,从不想是不是自己也有责任。如果人不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责任都推给别人,那么他永远都学不会客观地看待事物。
其实,人应该学会自省,学会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这样不仅能使自己真正了解自己,也将是个人进步的开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是一切的根源',你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你为自己所创造出来的,而那一切的根源就是你自己。要想成功,就要从自己身上找根源,要从遇事自省、提升自我开始。
'我是一切的根源',要求我们要强化沟通服务意识。
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我们要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意识。当家长有不满情绪时,我们要第一时间改进,而不是抱怨家长的挑剔,因为家长的满意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当出现问题时,我们不要找客观原因,而是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很多事不是做不到,不是不能避免,而是我们只是尽力而为,并没有全力以赴。家长提出的要求,是给我们一个成长的机会,我们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就会得到提升,就会成长的更快,一味的抱怨,一味的推卸责任,我们将永远得不到成长锻炼。
是的,'我就是一切的根源'!如果我们每一个都能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工作,都能用自身的努力、最大限度的为自己的团队赢得荣誉,我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将会不断攀升,我们的人生梦想也将会逐步实现!
第四篇:第二课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本站推荐)
第二课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教学目的】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深化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衍进,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并就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给予方法论指导,从而厘清形势与责任,在实际工作学习中能够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教学重难点】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涵义
2、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衍进
3、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教学手段】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导入新课】“科学”发展是硬道理!(师生讨论)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提出的著名论断,在总结我党半个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以后,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什么要发展,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1、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根本任务、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落后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同资本主义的较量,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使相信社会主义的人更加坚信,使不相信的人逐步相信。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中国的发展具有全球性的战略价值,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解决全球发展问题上地位突出,中国因素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
“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命题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着重于思考“什么是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要求考虑经济社会协调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有鉴于此,我们必须从理论的高度来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教学组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开创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它们相互贯通层层递进,体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和阶段性成果的内在统一。科学发展观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关于中国发展道路提出的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体现。作为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回答的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根本问题。本专题针对什么是发展、四代领导集体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问题展开教学。
一、什么是发展
1、发展的内涵与本质
2、什么是发展观
二、建国以来四代领导集体对发展的阐述(理解“一脉相承”!)
1、毛泽东论科学发展(板书)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针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发表《论十大关系》(1956),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强调发展是基础。
(1)发表背景:国内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苏共20大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复杂的国际情况使中国共产党必须探索中国式的发展道路。
(2)指导思想: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十大关系::①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②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④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⑤中央和地方的关系;⑥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⑦党和非党的关系;⑧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⑨是非关系(人民内部关系);⑩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十个问题,是在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和苏联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邓小平论科学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是主题、发展是硬道理,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主要观点有:(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才是硬道理。“两手抓”。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等。
3、江泽民论科学发展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深刻分析世情、国情和党情、民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主要观点包括:
(1)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2)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个文明”等。
4、胡锦涛论科学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到广东考察,在广州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命题。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综合比较如下:)
(1)关于对发展地位的认识:从“硬道理”、“第一要务”到“第一要义”---扭住发展不动摇。
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邓选》中“发展”一词出现1066次。江泽民2002年“5.31”讲话:“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在党16大后多次强调: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否则就失去意义。
(2)关于对发展内容的认识:从“两手抓”、“三个文明”到“四位一体”---越发注重全面性。
邓小平认为现代化建设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三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胡锦涛明确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关于对发展方法的认识:从“先富带后富”、“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到“统筹兼顾”---整体布局求协调。
邓小平提出“两个大局”思想,即东部地区要加快发展,中西部要顾全这个大局;当发展到一定时期,东部要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江泽民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出“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方针,并作出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决策。
胡锦涛强调“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开发海西等重大战略决策,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4)关于对发展目的的认识:从“富起来”、“人的全面发展”到“以人为本”---落到核心抓根本。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人们富起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江泽民强调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胡锦涛明确指出发展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突出了发展的本质,坚持了经济建设这“一个中心”,强调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基本特征”,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最根本的是建立在对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
三、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我国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板书)1、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
2、日前,影响稳定的因素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从国内来讲,从1994年到2004年的10年间,我国群体性事件由1万多起增加到6万多起,参与人数从73万人次增加到307万人次。2005年1—6月,比2004年又增加了36%。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中,农民征地问题和城市拆迁问题增加了70%左右。
3、中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
(1)“关键时期的最大特征是机遇和危机随时处于相互转换的状态。”(2)中国的这个关键时期,是以人均GDP 达到一千美元以上为标志,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3)后果:这两个转变带来全社会的经济结构、消费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动和调整,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拉大,社会犯罪、官员腐败、失业加剧、环境污染等多种社会矛盾强劲,民众政治参与冲动强劲,多种矛盾和摩擦随时都会引起社会危机出现。(4)关注三个方面矛盾: A.社会阶层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基尼系数都超出0.4。
据世界银行的报告,阿根廷和委内瑞拉在本世纪初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衰退,两国的贫困人口迅速增加,相当一部分中产阶级家庭沦落到贫困阶层。两国的基尼系数与10年前相比有明显的上升,其中阿根廷的基尼系数从0.43上升到0.55。基尼系数的微小变化在现实生活中却能强烈地感受到。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阿根廷近年来绑架和抢劫案大量增加。阿根廷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农业国之一,其人文发展水平一度接近发达国家。委内瑞拉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产油国之一。这两个国家在发展中的挫折值得深思。
拉美的教训是,总体财富增长的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底层民众的利益,就有可能导致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群体享受不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一旦这个庞大的群体被排除在发展之外,那么这个社会很可能会孕育危机,经济也往往无法持续、稳定地发展。B.资源、环境受到破坏。(板书)
近几年我国经济成就一定程度上是靠基本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以及人为投资拉动,技术靠引进,生产靠盘剥廉价劳动力,环境代价付出惨重,这是典型的粗放型发展模式。1980—2000年,中国是以能源消耗增长1倍支持了经济翻两番。现在我国日耗水量、污水排放量都是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世界第二。资源、环境受到日益严重的破坏,对经济发展的瓶颈作用日益突现。污染更导致人民生活品质、健康状况的下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村地区。C.相对经济发展,科教文卫体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板书)经济学家判断,科教文卫体事业相对于经济发展滞后约5—8年,尤其是教育、义务教育、农村教育。这与管理体制有一定关系,中央政府承担教育部直属学校的投入,省市政府也不承担义务教育,主要是承担直属学校。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把办好义务教育的责任提升到区(县)政府,这将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已对此做了明确规定。
四、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
1、发展应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1)以人为本的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进行了具有指导意义的阐述:“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以人为本,就是以全体人民为本,以人民的利益为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了人的全面发展。(2)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做到“四个方面”:
①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医疗保障条件,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体质,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劳动条件,使劳动从作为谋生手段逐步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②坚持以人为本,就要逐步健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从经济制度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发展所需的物质条件。一切发展的政策都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平等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逐步消除分配不公,消除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现象,实现共同富裕。
③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为人民平等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提供制度保障,使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参与经济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使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④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在谋取发展的过程中,要以大多数人作为依靠力量,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发展应是全面的发展(1)科学发展观要求用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全面发展是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2)“全面的发展”不仅要有经济的发展,还要有科教文卫体的发展,要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者的共同推进
(3)实现全面发展目标,要正确处理全局发展与局部发展的关系;全局发展是由局部发展组成的。因此,既要在分析综合局部发展的基础上谋划全局的全面发展,又要把局部发展纳入全局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使之符合全面发展的要求,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
3、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
(1)从发展性质看,“协调发展”指的是大体平衡发展,不等同于平均发展。
一些国家在发展中实施的政策值得我们借鉴。以印尼为例,5%的华人掌握了70%的财富,95%的印尼人财富少,印尼人因此经常制造恐怖、排华事件;而马来西亚,考虑到华人天生比马来人聪明、勤劳,制订分配政策时向马来人照顾,如高考录取的100名中,华人65,马来人25,印度人10,社会就相对比较稳定。
(2)从方法论看,科学发展观要求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联系、相依存的。
因此,要理顺发展中各方面的关系,把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把全国发展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立足全局,实行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又要把地方、部门和产业的发展作为全国系统工程的子系统。
教学反思:
科学发展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突出了发展的本质,坚持了经济建设这“一个中心”,强调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基本特征”,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第五篇:生命的有限是痛苦的根源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大家好。
生命的有限的实质是人死不能复生,时光不能倒流,你来不及,你会错过,你会失去。我们一出生就意味着接近死亡,我们一生都背负着这个魔咒,心有不甘的我们,想创造出属于我们的华彩,于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断去寻找,而欲望不断地迫使我们去达到,但无奈的是,生命却是有限的,有限的生命无法满足我们无限的追求,造成了痛苦的根源。这便是我方观点,生命的有限是痛苦的根源。
首先。叔本华说痛苦就来自对死亡的忧虑。他说,人生就好比吹肥皂泡,尽管明知一定要破灭,却还是要尽可能吹下去。这是种悲壮的痛苦,生命本身是布满暗礁和漩涡的海洋,人生有如怒海行舟,虽然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千方百计地避开暗礁和旋涡,但最终等着我们的却是再也无法避开的“船沉”,即“死亡”。人生如斯,岂不痛苦?
第二:因为生命的有限,我们努力奋斗得到的一切:美满的家庭,可爱的孩子,名利,地位,荣誉.这一切生命中的幸福终将随风逝去。对此,我们无能无力,我们改变不了这样的事实,我们终将告别这个世界,即使我们仍然依恋着这个世界。而这,注定会留下遗憾,这种遗憾深入骨髓,便是一种刻骨的痛。
青春已去,哪有白头再变少年,正因此,才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叹惋;亲人已故,哪有还生的可能,所以才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恋人离去,挽留珍惜已枉然,所以才有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最后:虽然我们曾哭过,伤过,绝望过;我们败过,怨过,颓废过。但是,那蓬勃的心跳却是最动人的旋律,生命的有限,最终剥夺了我们生存的权利,但是,相比于连感受痛苦的权利都不再拥有,这又是何其可悲。
以上便是我方观点,生命的有限是痛苦的根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