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议商务谈判礼仪中的“以左为尊”和“以右为尊”
小议商务谈判礼仪中的“以左为尊”和“以右为尊”
在各种商务谈判和会面的场合,为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在座位、手势、动作以及语言形式上都已形成一定规范。其中位次排列的基本原则是让尊者处于安全并醒目的位置。国际社会的习惯做法是以右为大、为长、为尊,以左为小、为次、为偏。在各类国际交往中,大到外交活动、商务往来,小到私人交往、社交应酬,凡是需要确定和排列具体位置的主次尊卑时,都要坚持“以右为尊”的原则。但中国作为一个历经数千年文明演变的国家,其文化内涵告诉我们“以左为尊”。
[关键词]国际交往 以右为尊 中国传统 以左为尊 作者简介:曲阔(1986,12,24-),汉族,籍贯:鞍山,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学院经贸系。
在各种商务谈判和会面的场合,为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在座位、手势、动作以及语言形式上都已形成一定规范。其中位次排列的基本原则是让尊者处于安全并醒目的位置。以国际惯例来说,“以右为尊”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国则有“以左为尊”的传统。我们中国人在讲到方位的时候喜欢用的词:前、后、左、右。前面比后面高,左面比右面高。如果英文好的话,那左右的英文怎么说?“right and left”,实际上英文中右在前,左在后。
那么首先来看看“左”和“右”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
一、西方文化------以右为尊
在欧美来讲,认为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朝气蓬勃。东边按照他们的思想就是右侧。而日落西山,所以西边是不吉利的。英文有一句话:“伸出吉利的那只脚!”实际上就是右脚。所以在西方国家来讲,英美文化来讲,走路是要先伸右腿的。其实来看看“right”这个词的用法就可以知道西方文化对“右”的青睐了。“Right”除了译为“右,右边”之外,最常使用的意思则为“适当的,对的,正确的”。在英语里有“Right this way”的说法,中文意思为:“这边请”,并且在为客人引路的时候,都是抬起右手以示方向。“Right”没有特定说明是“右边的路”,这里只是对尊贵客人的一种礼貌。
二、中国文化——以左为尊
和来源于英国的握手礼节完全不同的是中国的文化礼仪——“拱手”。我们都知道握手时抬起右手是对对方的尊重,而拱手之理则是以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中国人和西方人一样,都有视东为尊贵的习俗。皇后和妃子们的住处分为东宫、西宫,而以东宫为大为正,西宫为次为从;供奉祖宗牌位的太庙,要建在皇宫的东侧。但风水里怎么讲?面南背北!不可面北背南。三国时期的东吴占据江东,也称江左。
其实,在几千年的文化中也有朝代认为“以右为尊”,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的传统就是“以左为尊”,实际上于“男左女右”,“男尊女卑”的说法脱不了干系。
三、“以右为尊”作为国际惯例在社交谈判中的应用
遵循现在的国际惯例,大部分社交和商务谈判都遵循以右为尊的原则。我们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里面经常可以看到:我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我国会见外国友人时,都会与外国友人并排而坐,并且坐在外宾的左侧,也就是请外宾坐在自己的右侧。这是因为关于座次有着通行的国际惯例,即“以右为尊”。在并排站立、行走或就座的时候,右高左低,这一条规则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所以,在上述情况下,主人应主动居左,而让客人居右;男士主动居左,请女士居右;晚辈居左,请长辈居右;职位较低者居左,职位较高者居右。在非并排排列的情况下,“以右为尊”的原则仍然有效。
政府间交往,公司间签订条约、合约之前,通常都要进行谈判,就细节性问题进行认真磋商。在正常的情况下,双方第一谈判手——主谈居中,第二号人物坐哪儿呢?第二号人物有点儿特殊。因为国际谈判有时候需要翻译,有跨语言沟通的问题。翻译一般座在主谈的右侧。以右为上,这是对翻译的尊重。而二把手是座在主谈的左侧。
谈判过后,是签字仪式。签字仪式在国际交往中,经常多见。也是双边性的。一般是在谈判厅,签字厅里进行,签字桌也是横放。双方签字人坐在面对签字厅正门的位置。签字人双方右高左低。客方坐右侧,主方坐左侧。参加签字仪式的其他人,客方居右,主方居左,站在签字人的后面。站在后面,中央高于两侧,站在最中间的那两个人分别是主方和客方的一把手。然后其他右高左低,两侧排开。这个在国际交往中有的时候也会谈到。
在确定双排座轿车的位次时,仍遵循“以右为尊”的原则。具体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专职司机驾驶时,以轿车行驶时方向为准,后排右座为第一,后排左座为第二,后排中间为第三。而司机旁边的座位被称作“随员座”,通常由陪同、翻译、秘书或警卫人员乘坐。就其原因来讲,主要是由于这个位置安全系数太低。在乘坐吉普车时,则有所不同,前排驾驶员身旁的副驾驶座为上座,后排座位的主次仍然是右高左低。
悬挂国旗时,以国旗自身面向为准,旗套在右。并列悬挂两面国旗,以右为上,悬挂来访国国旗;以左为下,悬挂东道国国旗。多国国旗排列时,一般按照各国国名的拉丁字母从右往左排,东道国为表示恭谦,将本国国旗悬挂最左侧。一般应以轿车行驶时的方向为准,以驾驶员右侧为上,悬挂来宾所在国国旗,以驾驶员左侧为下,悬挂东道国国旗。以上种种都是“以右为尊”。
四、“以左为尊”作为我国传统也被广泛应用
在中国“以左为尊”的习俗在我们的生活和社交中也非常常见,在国内会议活动中,常常是遵循着这样的原则。主席台前排中央者为尊,其他按左右次序排列。若台上只安排两人,正职在左,副职在右,依此类推。
我们来看看一张珍贵的照片,是毛泽东主席于1972年2月21日在中南海会见当时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是拍下的,在这张照片里,尼克松总统居左,而作为东道主的毛泽东主席居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中国人有石狮镇宅的习俗,其实在石狮的摆放方面,也遵循这左尊右卑的观念,公狮在左,母狮在右。
五、结束语
其实,关于“以左为尊”还是“以右为尊”的问题,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应当根据具体的场合来判断。在国际交往中、商务涉外交往中,遵循“以右为尊”的原则;而在国家的政务礼仪、国企内部大型会议,则遵循“以左为尊”的原则。其实由通用礼仪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强盛最终决定这语言、习俗、礼仪的最大化传承。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在尊重西方文化的同时,继承和发扬我们自己的民俗遗产,还中国以“礼仪之邦”之实。参考文献 [1]《道德经·31章》,老子,约公元前580—前500年 [2]《百家讲坛-金教授讲礼仪》,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 [3]《商务交往中“以右为尊”还是“以左为尊”?》,刘奕敏,2009-8-15 [4]《国际商务礼仪》,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 [5]《师说:新商务礼仪》,杨金波,北京东方影音公司,2009-11 [6]《如何和外国人打交道——海外商务文化礼仪习俗指南》,联合国贸易网络上海中心,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9 [7]《谈判技巧与礼仪实务》,俞宏标 任红,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年10月 [8]《商务谈判与礼仪》,方明亮,刘华,科学出版社,2006-8-20
第二篇:和谐南网以客为尊
美丽南网责任南网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
酷夏炎炎渐行渐远,秋意绵绵袅袅沓来,广袤而丰盈,宁静又悠远。在这个硕果飘香的秋天,我们南网人欢聚一堂,共度佳节!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美丽南网,责任南网。每当夜幕降临,看着万家灯火辉耀璀璨在城市的夜空时,我总是感到无上骄傲,因为只有我们南网人才能为大家守护这片光明。我为自己能成为南方电网的一份子感到无限荣幸,也为自己能够参与到电力事业,为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绵薄之力而无比自豪!
多年来,每一位南网人都为公司的强大和发展呕心沥血。领导们兢兢业业、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指引着公司正确的发展方向;同事们勤勤恳恳、吃苦耐劳、默默奉献,为电力大发展的宏伟蓝图添砖加瓦。公司上下团结一心,肝胆相照,铸就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在这样一支优秀团队的陶冶下,我也逐渐成长了起来。在这里,我要感谢公司给予我的这个平台和机会,感谢同事给予我的帮助和关心,这些,都将是我一生中永恒的财富,我会怀着无比感恩的心,一路成长下去!
无论从事哪种职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必须是对这份职业强烈的责任感。作为收费员,我们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送走黄昏最后一丝斜阳,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您好、收钱、打票、请走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尽管工作枯燥平凡,但我们的热情依旧饱满,因为收费员不仅是公司的窗口,更是公司的形象。我们始终以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岗位职责来要求自己,做到来有迎声,走有送声,问有答声。把问候和祝福送给客户,把委屈和劳累埋藏心底。
“万家灯火,南网情深”是南网的主题形象,公司又提出“以客为尊、和谐共赢”的服务理念,更是激励我们去追求服务的更高境界。当工作不被理解而遭到嘲讽、辱骂时,我们用微笑面对困难,用耐心化解僵局,用真诚打动客户;而当听到感谢和赞美时,我们将它化为动力,让收费工作绽放出更加美丽的色彩,让“诚信做人、规矩做事”的行为理念贯彻每一位南网人。
万家灯火明是每个南网人最大的心愿。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为全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经济、洁净的电能及其优质服务,是我们崇高的使命和光荣的责任,更是我们南网人充满激情的铮铮誓言!
面对大千世界,南网人心怀淡泊,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我们无怨无悔的人生。我们靠智慧和双手把城市装点得色彩鲜华,我们用信念铸造成永恒的奉献,把光明撒向万户千家。
值此佳节,深深为各位领导和同事祝福,祝福大家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里,永远锦绣灿烂!(红色的可要可不要)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情以舍为尊情感美文
今年春节期间,将《财神客栈》看了好些遍,个人认为里面最经典的台词就是“情以舍为尊”,也许这也是这部影片的价值所在吧。我不是在这里作影评,就不对影片内容多加赘述了。我理解的“情以舍为尊”就是“情的最高境界是为对方舍弃自我”。舍弃自我?大家可能就犯迷糊了,其实就是为对方付出所有,不惜生命,不但如此,更重要的是舍弃自我强加在对方身上的意念,如对对方肉体和感情的占有欲等。
为什么要说“舍”为尊呢,因为人嘴上说“我爱你”,其实骨子里是爱他自己。因为我要爱你,才爱你。当我不想,或不需要爱你的时候便不爱你。所以说,“我爱你”便是自我最自私最虚伪的表达。而当你为对方舍弃自我,才真正有资格说“我爱你”。
为什么“为对方舍弃自我”才真正有说“我爱你”的资格呢?因为人进入的角色错了。人进入爱情的角色是一个孤独寂寞者。所谓爱,就是希望能够找到某个(些)人来寄托心中那种挥之不去的孤独寂寞感。几乎每个人都会被孤独寂寞困扰,它如影随形,时不时跑到你心里,让你空虚、无助、烦乱、抓狂一下。在它的因扰下,你要么顾影自怜,要么外求渲泄。人不甘总是顾影自怜,于是对外寻求某个(些)让你感到充实的人,诉说心中的苦闷,依靠疲惫的身体。于是终日渴望被理解、被接纳、被关爱,这都是在奢求能借此来消除内心的孤独寂寞,于是你“爱”的人便成了你渲泄的工具。所以自我是需要外求渲泄的人,“爱”上他是因为能从他身上得到渲泄,最终爱的是自我。而若为对方舍弃自我,也就在对方面前,不以自我意念为中心,不因自我需求而反求对方。
如果这样,就像《财神客栈》里闻问切对于玉玲珑的爱情,不求为我得到她,但求为她舍弃我。
第四篇:礼仪以尊重为本
商务交往以尊重为本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形成,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商务往来增多,如何才能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除了需要卓越的能力外,还要掌握有效沟通及妥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优雅的企业形象,此时,商务礼仪便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商务礼仪顾名思义就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而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就容易使人际间的感情得以沟通,使凝聚情感的作用发挥,建立相互尊重、彼此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心,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商务礼仪、尊重、交际
商务礼仪以尊重为本。一个人由内心而发对别人的尊重,这是商务礼仪的核心和精髓所在。商务礼仪并不是单单形式上的规范表现,而更多的是我们的心,我们内心的灵魂。而尊重指的就是:重视别人,并且重视自己,人的内心里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才能在商务交往中脱颖而出。
首先要自尊。
自尊是通过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穿着打扮来体现的,你自己不自尊自爱,别人是不会看得起你的。比如说一个最基本的,女士在商务交往中的首饰佩戴,原则是“符合身份,以少为佳”不能比顾客戴的多,不能喧宾夺主。礼仪是一种形式美,形式美当然需要一种展示,那么我们戴二件或二种以上的首饰,专业戴法是“同质同色”.不能形成远看向圣诞树,近看向杂货铺。而男士穿西装专业的问题,从专业上讲“三个三”:即三个要点,三色原则,含义是全身的的颜色限制在三种颜色之内,三种颜色指的是三大色系;三一定律,是讲身上三个部位:鞋子、腰带和公文包。这三个地方要是一个颜色,一般以黑色为主;三大禁忌,穿西装不要出洋相,第一个禁忌是商标必须要拆掉,第二个禁忌袜子的问题,袜子色彩、质地,正式场合不穿尼龙丝袜,不穿白色的袜子,袜子的颜色要以与鞋子的颜色一致或其他深色的袜子为佳。所谓尊重自我,就是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约束自身的行为,举止有方。而对自己而言,每个人都必须维护自尊:一是必须尊重自我;二是必须尊重自己的职业;三是必须尊重自己所在的单位;四是必须尊重自己所处的社会;五是必须尊重自己所属的国家。只有尊重自我才能尊重他人。
其次要尊重他人。
因为在商务交往中,自尊很重要,尊重别人更重要。要想做到尊重他人,我们要对对交往对象要进行准确定位,就是你要知道他是何方神圣.然后才能决定怎样对待他。国际交往中礼品包装的价值,不得低于礼品的1/3,接受外国人的礼物时,要当面把包装打开,而且要端详一会,并要赞扬一下。和外国人一起就餐,不能当众修饰自己;不能为对方劝酒夹菜,不能强迫别人吃;进餐不能发出声音。这就是尊重别人。另外要讲规矩,比如接受名片,接受名片时如何做才是尊重别人,专业要求是有来有往,来而不往非礼也。要是没有也要比较委婉地回答,可以告诉对方,没带或用完了。商务交往中有时是需要一种“善意的欺骗”。
在我们社会中,人与人是平等的,尊重领导,尊重合作者,关心客户。这不但不是自我卑下的行为,反而是一种仪,说明一个人具有良好的个人内在素质。每一个人亦应以尊重为本,如果你想在商场中成为大家喜欢的对象,就必须知道尊重上司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尊重所有的人则是一种教养。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不懂得如何与别人正确交往。学习商务礼仪让我们明白如何与别人交谈,如何在当今的职场上得到别人的赞同。具体来说我们必须要做到两方面。
一、摆正位置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位置,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位置,而且自己的位置往往还会不断的发生变化。在操作礼仪,以礼待人时,每一个人关键要明确自己的具体位置。
二、调整心态
在现代商务交往中,我们必须更加要注重自己的心态,用平和的心态面对人际交往。我们必须学会“接受他人”,就是必须善解人意地接受对方的一切合乎情理的选择。例如:双排座轿车那个座位是上座。标准答案上座不止一个,专业说法是客人坐在哪,哪里就是上座。吃饭、乘车都是这样。社交场合不同上座位置不同,主人亲自开车时附驾驶位子是上座;二人同时座车,关系密切的坐在前面;专职司机或出租车时,附驾驶的位置的后面座位是上座,这时付驾驶位置是随员座,要人座vip,安保座,司机后面的座。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在商务交往中不仅中外有别,就连每个人都是有别的。例如:回民不吃猪肉,他们认为猪是神圣的。所以我们就不能送猪肉给他们,也不能给他们吃含有猪肉的食品。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对于商务礼仪以尊重为本,要做到尊重他人必须“有所不为”和“有所为”例如:能不能做什么事情,能不能讲什么话,自己心里一定要有数。尽量做到符合商务礼仪的规范。这样我们才能展示属于自己的魅力。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务礼仪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交往的必需。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应酬不仅是一种出自本能的需求,而是适应社会发展、个人进步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由此可见,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是现代人立足于社会,并求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商务礼仪教程第三版》 作者:金正昆
第五篇:臣居下奴才为尊美文摘抄
看过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的人,恐怕都会对王刚扮演的和久久难忘。在剧中,和对皇上奴颜婢膝,极尽阿谀逢迎之能事,一口一个“奴才和”,简直就像个小丑;与之相对的纪晓岚、刘罗锅,则无论什么时候,在皇上、皇后面前都是自称“臣”,一副不卑不亢的样子。许多人因此认为和卑鄙无耻,纪晓岚、刘罗锅一身正气;也有人觉得,王刚扮演的和油滑,是故意对和的丑化。
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
在清朝入关之前,“奴才”一词本来是满族属下对上级的自我称呼,属于民族专用词汇。入关后,一开始时有些汉人为了表示与满人是一家,也学满人自称奴才。但是鉴于“奴才”在汉族中是贬义词,有一些汉族官员内心很反感,不用这个称呼。这样就使得一起面见皇上请安,或者满汉官员联名上奏折时难免出现混乱,所以清廷下令汉人不许自称奴才。后来,不同时期不同皇帝都有口头或旨谕规定,汉臣必须称“臣”,不许称“奴才”,满臣四品以下也必须称“臣”,不许称“奴才”,文官与武将有别,公事奏折与请安问候的私事书信有别等。因为这些规定出自不同时期的不同帝王,官员们——特别是地方官员经常混淆,以至于经常弄错。清代文献中就有不少关于某人给皇帝的奏折中用错“奴才”和“臣”,遭到朝廷“严旨申饬”的记载。
许多人也许觉得不可思议,臣难道不比奴才地位高吗?满族皇帝为什么对自己的满族嫡系亲贵要求称“奴才”,却不准汉族大臣自称“奴才”,而必须称“臣”呢?
这是因为,一方面如上文所述,相沿日久,已成为习惯;另一方面,满族入关以前属于“化外蛮夷”,文化程度有限,他们弄不清汉人儒家文化多如乱麻般的长幼尊卑,包括“奴才”和“臣”等一大堆乱七八糟称谓间的关系。比如元朝时,忽必烈立其孙铁穆耳(成宗)为皇储,授给他“皇太子宝”印玺,武宗因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仁宗)协助夺位有功,也立他为“皇太子”,后来明宗同样立其弟文宗为皇太子。这在汉人看来绝对是荒唐透顶的事,但元朝帝王们却泰然自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蒙古统治者不熟悉汉制,错误地将“皇太子”三字当成了不可拆卸的皇储固定专用词。泰定帝即位后,为对其母表示尊崇,竟然要将“皇太后”之号升格为“太皇太后”,简直让一帮汉族大臣惊讶得下巴掉地上,费了老大劲据理力争,指出“与典礼不合”,才劝阻皇上收回成命,惹得皇上老大不高兴。由此可见,入关前和元朝蒙古人差不多的满人,对汉文化的理解和领会也好不到哪去。再一点,在满人心理上,奴才是自己家里人,经常在家里走动,当然要比那些关内汉人大臣亲近、可靠。所以,在他们看来,“奴才”当然就比臣高一等了,那些汉人大臣是不够“奴才”资格的。汉臣如果自称为“奴才”就算“冒称”,往往要受到“严旨申饬”。例如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满臣天保和汉臣马人龙,共同上了一道关于科场舞弊案的奏折,因为天保的名字在前,便一起称“奴才天保、马人龙”。乾隆皇帝看到奏折后大为恼火,斥责马人龙是冒称“奴才”。于是,乾隆规定“凡内外满汉诸臣会奏公事,均一体称‘臣’”。这个规定,目的就是不让汉臣冒称“奴才”。为此,宁肯让满臣委屈一下,迁就汉臣也称“臣”。
好在汉人大臣绝大多数倒也不稀罕这个自以为尊贵的“奴才”称号。要是改过来,让和等满族官员称臣,纪晓岚、刘罗锅称“奴才”,估计一定会遭到很多汉族大臣激烈抵制,即使不敢公开抵制,肯定腹诽多多。
所以,电视剧中和在皇上面前满面笑容,媚态可掬地自称“奴才”,在我们看来恶心透顶,在和看来却是极其自然,又无限荣幸的。因为他是八旗贵族出身,一品大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