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考前辅导公共管理基础讲义(第三章).ppt.Convertor

时间:2019-05-14 06:3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MPA考前辅导公共管理基础讲义(第三章).ppt.Convertor》,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MPA考前辅导公共管理基础讲义(第三章).ppt.Convertor》。

第一篇:MPA考前辅导公共管理基础讲义(第三章).ppt.Convertor

第三章 公共决策

第一节 决策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行政决策体制

第三节 行政决策程序

第四节 公共决策中的群体决策

第一节 决策的基本问题

一、决策的含义

1、现代管理学意义上的“决策”一词及其理论的形成,发韧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

2、公共组织的决策,是指公共组织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解决面临的问题制定行政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

3、决策的特性:预见性、选择性、主观性

一般而言,决策的内容可以简化为目标选择和方案选择两个方面。进行决策时,确定目标是首要的。目标要具体、恰当、具有可检验性。决策过程实质上就是选择的过程,选择性是决策的重要特性之一,选择性是决策的灵魂。人们习惯上把只的一种方案可供选择,没有其他选择余地的选择称为“霍布森选择”,如韩信的“背水一战”就是一种霍布森选择。

二、决策类型

1、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这是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进行的区分。

2、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这是根据决策目标的多寡进行的区分。

3、确定性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这是根据决策条件的可控程度进行的区分。

4、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这是根据决策的权限安排来区分的。

5、原始决策与追踪决策,这是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进行的划分。原始决策的实施会带来很大的沉积成本。追踪决策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心理障碍。

三、决策的前提

决策的前提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因素,即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价值判断被认为是决策的首要前提。

价值前提的本质含义,是指在决策前人们往往对问题及其处理会有先入为主的意见与想法。每个人都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想法与思考,这些东西在遇到问题之前都先天存在着,影响着问题的判断和方案选择。价值判断常常表现为价值目标的选择,价值目标是对实践结果的意义评价,因此它与决策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决策目标称为“事”,价值目标称为“愿”。

事实前提是指问题客观所处的环境,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如同人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一样。事实前提主要表现为客观性、可检验性和变动性三个方面。

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的区别:第一,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价值前提是从需要不需要和值不值得作出决策提出问题,事实前提从能不能和可不可以角度提出问题。第二,认知形成的依据不同。事实前提的依据是客观标准,价值前提的依据是主观判断。第三,影响决策的作用不同。价值前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决策目标的确立上,而事实前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行动方案的选择上。

一、行政决策的含义

1、含义:行政决策是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是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部门在处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作出的决定。

2、特性:决策主体的特定性,即主体是行政机关;决策内容的广泛性;决策的权威性。

二、行政决策系统

每一个决策系统可以在横向上划分为信息子系统、参谋子系统、决策子系统和监控子系统。

1、信息子系统。信息子系统是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职人员、设备及有关工作程序组成的专门从事决策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贮存等工作,它是决策子系统的辅助机构,为行政决策提供资料。其作用或职能主要是:(1)收集信息。(2)加工处理信息。(3)传递信息。第二节 行政决策体制

2、参谋子系统。是由掌握各门类知识的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实务人员组成的,它是决策子系统的辅助机构,保证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具有集体性、科学性和相对独立性等特点。其作用或职能主要是:(1)界定政策问题、确立政策目标。(2)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途径和方法。(3)对公共政策的实施进行跟踪反馈分析。

3、决断子系统。是由拥有决策权力的领导者集体所组成的中枢机构,是政策制定活动的组织者,领导政策制定的全过程,具有权威性和主导性的特点。其功能或作用主要有:(1)界定政策问题。(2)确立政策目标。(3)设计政策方案。(4)选择政策方案。

4、监控子系统。是决断子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行政决策行为以及对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情况依法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其作用是:(1)防止决策者滥用决策权。(2)促使政策内容切合实际。(3)监督执行机构及其人员正确执行政策。

三、行政决策体制

各国政府的决策体制主要有独裁制、议会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三种。

独裁制主要特点是通过传统继承或政变等方式产生的权威人物享有最高决策权,其具体类型分为宗教领袖型(以伊朗为代表)、君主亲政型(约旦、阿联酋)、军人独裁型。议会制体制的特点是由公民选出代表或议员,然后由代表或议员决策的体制。主要有议会-总统制(美国)、议会内阁制(英国)、议会-委员会制(瑞士)。人民代表大会制属于民主集中制决策体制一种,主要内容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行政权力;实行议行合一,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职能的划分是在遵循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但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不是领导关系,而是法律监督关系、选举指导关系和工作联系关系;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第三节 行政决策程序

一、问题界定

问题是预期、需要与实际满足状态之间的差距,任何决策都从发现问题开始。问题界定要经过症结分析、原因分析、确切表述几个方面或阶段。

问题界定主要的方法有类别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二、目标确立

行政目标具有层次性、多样性、从属性。目标确立阶段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针对性、可行性、系统性、规范性、具体性。目标确立的方法主要有综合指标法、主要目标列举法、目标排序法、综合评分法、逐步淘汰法。

三、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是行政决策的中心环节,也是决策咨询系统参与得最多的一个环节。包括轮廓设计和细化两个步骤。主要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又叫自由思考法)、对演法、综摄法(又称比喻法或集思广益法)。

四、后果预测

后果预测是对决策方案实施条件的变化和方案的各种可能效果的预测。基本步骤包括收集资料、确定方法、计算和分析、评审结果。主要方法有德尔斐法、会议法、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趋势外推法。

五、方案抉择 主要的环节是确定标准、可行性分析、合法化。可行性分析包括政治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法律可行性、行政可行性、技术可行性。

主要方法有经验判断法、决策树法、试验法、模拟法。第四节 公共决策中的群体决策

一、群体决策及其利弊

1、公共决策过程中的群体决策包括领导群体决策和群体参与决策两种形式。领导群体决策是指领导集体决策,群体参与决策是指群众参与决策。

2、群体决策的优势:能够集思广益、提供更多的方案;由于参与决策增强了对决策的认同感和自身行为的满意感,使决策便于执行;有助于加强沟通,增强组织凝聚力。

弊端:工程程序慢、时间长;障碍多,不利于意见的真实表达;决策容易出现极端,导致冒险或保守;加重组织内冲突,难以形成决策结果;决策被少数人把持,伤害群体的感情;决策无人负责;需要一定的素质基础,如对决策知识的认知、决策能力、决策程序等基础;决策目标不明朗时不宜运用;决策过于强调民主的激励作用使决策目标本身被忽略。

二、参与决策的特征

通过参与的形式作出的公共决策被群体认同和接受的程度较高,易于贯彻执行,决策的满意度也高,有利于提高公共决策的有效性和促进公共决策的合法性。参与决策代表了现代公共管理以人为中心的决策观念,它不仅可以使群体成员更清楚地认识到组织的期望和群体的作用,从而提高自我价值判断和群体合作意识,而且可以对群体的工作行为和社会行为产生超出群体决策本身的更为广泛的心理影响,从而有助于增强领导对群体的指导与控制。

但参与决策也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依赖于下属的工作成熟程度,否则不断不会提高决策的质量,还会把事情搞坏。

三、群体决策的抉择规则

1、一票否决(全体一致),如联合国安理会的决策规则。

2、多数规则,即少数服从多数,以多数票通过中选方案的抉择规则。有相对多数和绝对多数。多数规则的修正方法有孔多塞标准,又被称为“两两对比法”或“成对表决法”;博尔达计数,也被称为“偏好次序表决法”;造成投票法,也被称为“同意表决法”;淘汰投票制,又被称为“否定表决法”;正负表决法。

3、等级决定规则

最常见的办法是先由群体成员对备选方案进行分析讨论,大家充分交换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由群体中的一个成员,往往是群体中的领导者负责最后拍板,这类似于我国党政机关的决策方式。严格来讲,等级决定规则属于个人抉择规则而非群体抉择规则,尤其是极端化的独裁制方法。

第二篇:MPA考前辅导公共管理基础讲义(第二章).ppt.Convertor

第一节 公共组织概述 第二节 公共组织的结构 第三节 公共组织环境 第二章 公共组织

第一节 公共组织概述

一、组织的含义

1、含义: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2、特性:组织是交往形成的行为关系的集合;组织有目标;组织有一定的结构与行为方式;组织有内在文化;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组织目标与组织行为是组织的本质特性,尤其是组织目标,被视为组织进行系统研究的逻辑起点。

二、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1、公共组织的含义: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含第三部门组织。狭义的公共组织指国家机关组织。

2、公共组织的要素:人员、目标、职能、机构、职位、职权、权责、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信息等。任何组织是以人为核心的,首先是人际关系的体现。组织设计是公共组织构成诸要素中最为复杂的部分。

三、公共组织的类型

1、按财务-会计标准分类: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会。

2、按公共权力标准分类:(1)强制型公共组织,主要指政府部门。(2)半强制型公共组织,典型有仲裁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等。(3)非强制型公共组织,如学校、研究所、基金会、文化团体等。

3、按权威与等级结构标准分类:

(1)古典模型。古典模型建立在行政管理等古典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在最高职位中建立权威和明确责任管辖范围,再依次往下对各个行政级别职位进行权限的划分与再划分。效率是追求的首要价值,专业化与协作是组织的基本要素。古典模型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组织具有四个基础,即目标(安全、教育、卫生等)、过程(管理环节)、顾客(服务对象)、领域(管理空间)。第二,组织中的基础有一个必须赋予优先地位;第三,行政部门在最高层次上按主要目标组建,每个部门包含一切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第四,任何上级仅能有效监督数量有限的直接下属。第五,行政权威和责任授予单一行政人员而非董事会或委员会这样的多成员机构。第六,垂直领导活动与参谋活动被严格加以区分。

(2)官僚模型。官僚模型的理论基础是韦伯创立的官僚理论。官僚理论与古典组织理论在许多认识上一致,但其更加强调稳定的服从必须依靠合法性的信念和对系统命令的服从。韦伯认为,官僚模型是最适合复杂组织的形式。官僚模型的基础是理性-合法权威,即根据在组织内所处地位而产生的职权,行政人员的职权依理性建立的标准、法律和规章制度来确定,也就是说,组织不是依靠个体而靠非人格化的规则来管理的,理性意味着效率。纯粹官僚模型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基于职能专业化的劳动分工。第二,有明确的职权等级制。第三,有与任职者和职责相关的规章制度。第四,有处理工作的程序系统。第五,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非人格化。第六,雇员的选择与提升以其技术能力为基础。

(3)第三部门行政模型。特点:第一,公共事务往往由多人的董事会或委员会进行管理,代表多元利益,职权与责任授予单一行政人员的原则受到挑战。第二,政府在很多时候将工作通过合同委托给第三部门完成,政府官员在处理这些事务时用不上等级权力。第三,政府不可能轻易地监督组织之外的代理商,政府也不能随意利用等级命令来取消合同。第四,行政组织不是孤立地处理公共事务,它往往与其他公共组织形成一个网络,通过组织互动来实现目标。

第二节 公共组织的结构

一、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1、含义

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管理幅度是指一名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管理幅度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

2、关系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一定规模的组织内呈反比例关系。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小,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多、幅度小的组织结构被称为“尖形结构”,特点是管理层次分明,上级对下级控制严格、影响力强。优点是权力集中,分工明确,便于统一行动。但可能因为信息传递过长出现失真,决策走样。此外,可能阻碍了下级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管理容易走向僵化。管理层次少、幅度大的组织结构被称为“扁平结构”,特点是层次少,信息传递迅速,不易失真,下级人员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空间。但可能出现相对松散,集体行动难度较大的情况。

二、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

科层组织是现代组织结构的主导形式,古典模型和官僚模型都是科层组织。

1、直线结构 特点是单一垂直领导,结构简单,领导隶属关系明确,主要为规模不大、工作较为简单的公共组织所采用。

2、职能结构 是相关部门在水平方向依职能不同进行分工,再分别对下级部门实施领导的结构。

3、直线-职能结构 各级部门之间既有垂直领导关系,又有水平领导关系。潜在的缺陷是垂直领导可能排斥水平领导,部门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

4、矩阵结构 是完成某项工作为核心,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临时机构来履行工作任务的结构,它的垂直领导和水平领导是并重的。矩阵组织因为更加灵活,适应能力更强,被称为适应性组织。与矩阵组织相似的还有一种叫旁系组织的结构,它是从科层结构的正式成员中抽出一部分人,按自由联合方式组成某一特定的常设机构,来解决特定问题。经济学会、专业技术职称等级评审委员会以及高校的学术委员会都是典型的旁系组织。

三、政府组织的结构

1、纵向结构,又称层次结构

宏观上的纵向结构是指各级行政组织间的层级关系,我国的行政组织可以分为中央行政组织和地方行政组织两大层次。地方行政组织又可分为两级制、三级制、四级制。另外,还设有特别行政区,它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可以用“中国**”的名义进行国际经济文化交流。

微观上的纵向结构指行政组织内部的工作层次关系。

2、横向结构,又称分部结构

按照职能来划分部门是最普遍的分部方式,政府机关成立时大都采用这种方式。我国行政管理部门按职能大体可以分为业务部门和辅助部门,此外,还有按地区划分、按服务对象划分、按行业与产品类型划分等。

在我国,行政组织中的横向结构服从于纵向结构。

四、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

1、首长制和委员制 这是根据行政决策权所属人数进行的划分,也可称为领导体制。首长制又称为一长制或独任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归于一个行政首长执掌的组织体制。古代君主制是首长制,美国总统制是典型的首长制。委员制又称合议制,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的委员通过委员会议集体执掌的组织体制。古罗马元老制是委制,瑞士联邦委员会是典型的委员制,我国建国初期的政务院实行的也是委员制。首长制与委员制各有优势,美国行政学家怀特认为,首长制适合于执行与指导事务,委员制适合政策寻求与决定的事务。

我国在建国初期实行过委员制,1954年宪法大体上采取了首长制与委员制相结合的体制。我国目前实行的是首长制,但也吸收了委员制的长处。在国务院,实行了国务委员会议制度和常务委员会议制度,地方各级行政组织实行政府会议制度。一般情况下,重大问题都要经过会议的集体讨论,最后才由首长集中。行政首长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受其监督。

2、层级制与职能制

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指行政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业务性质相同,但有隶属关系,业务范围由上至下逐层缩小的组织体制。职能制又称为分职制,指行政组织横向依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职能而平行划分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小基本相同的组织体制。

现代行政组织大都是将层级制与职能制有机结合,以层级制作为基础,在每一层级进行职能分工。我国的行政组织也是实行层级制和职能制相结合的双重体制。

3、集权制与分权制

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机关,下级机关仅有有限的裁量权,须依靠上级机关的指令办事的组织体制。优点是政令统一,统筹兼顾,缺点是容易独裁和导致下级缺乏活力。分权制指下级组织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较大裁量权,上级组织不干预的组织体制。在联邦制国家,分权制的行政组织体制最为普遍。优点是有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行政。缺点是权力分散,导致地方主义或分裂主义,协调困难。

4、完整制与分离制

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是指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一个机关或一位行政首长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我国实行完整制。优点是权责集中,结构简单统一,机构之间分工合作。缺点是行政首长权力过分集中,容易造成属下单位因循守旧的作风。分离制又称独立制或多元统属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受两个以上的机关或行政首长的指挥、监督的行政组织体制。美国是实行分离制的典型国家。在分离制下,各机关彼此独立,不存在隶属关系。优点是机关独立性大,措施灵活,能发挥相互监督的作用。缺点是机构间协作难度大,个别机构的行动可能导致整体的工作混乱,降低行政效率。第三节 公共组织环境

一、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

1947年美国学者约翰·高斯较早对行政生态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了解行政生态的各种因素是解释行政行为的唯一途径。1961年,美国学者里格斯出版《行政生态学》,首次将行政生态模型划分为农业社会型(融合型)、过渡社会型(棱柱型)、工业社会型(衍射型)。

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包括微观环境、中介环境和宏观环境。又或者分为外部环境,包括中介环境。公共组织环境就是指公共组织之外所有能够直接或间接对组织存在与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的总和。

二、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

在公共组织一般环境中,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和舆论环境是最重要的环境构成因素。

政治环境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政治体制、政治权力、国家结构、政府机构、政治制度、公共政策等方面。经济环境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利益、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等方面。文化环境的基本要素包括认知、价值、意识形态、行为规范、道德传统等方面。技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经验技术、实体技术和知识技术。

政治环境的影响:第一,政治体制确定了公共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第二,政治权力划分赋予公共组织影响力和约束性,并决定了组织间的政治关系;第三,国家结构形式决定了各类公共组织的活动范围;第四,政府机构的设立意味着行政组织处于强势地位;第五,政党制度使部分公共组织能够更有力地参与公共决策;第六,公共政策是公共组织活动的工具和条件。

经济环境的影响:第一,经济体制决定公共组织的行为方式;第二,经济利益决定公共组织目标。

第三,经济实力为公共组织提供权力来源;第四,产业结构影响公共组织的发展。

文化环境的影响:第一,认知水平决定公共组织对问题的界定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第二,价值观决定公共组织的态度;第三,意识形态约束着公共组织的政治、经济目标;第四,行为规范决定公共组织与其他组织的沟通交流;第五,道德传统使公共组织扮演更加积极的社会角色。

信息技术环境的影响:第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组织结构模式出现“去中心化”的倾向。第二,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公共组织管理方式出现变化,行政权力下放、基层自治以及虚假组织的应用。第三,信息技术以及其他新技术的运用,改变了组织运作的物质依靠条件,使组织适应性不断提高。第四,技术开发与创新的内在动力使组织内部分化出专门进行技术创新的新部门,组织管理追求卓越,具备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精神。

舆论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公共组织的目标和行为。

第三篇:MPA考前辅导公共管理基础讲义(第六章).ppt.Convertor

第六章 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二节 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 第三节 公务员的制度

第一节 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

1、人事与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是指用人以治事的过程中有关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事(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事行政既不是单纯的对人的管理,也不是单纯的对事的管理,其全部内容都是围绕着人与事的关系展开的,其核心是“关系”。人事行政强调人与事相适应,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是人事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公共组织人力资源是指在公共组织就业的人员,主要是公务员和非营利组织中的雇员(在我国指党团机关、群众团体、中介组织和某些事业单位人员)。

2、人事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事与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共管理尤其是行政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事行政的地位:(1)人事行政是统治阶级实现政治统治的重要条件;(2)人事行政是行政管理的组织保证。人事行政的作用:(1)保证统治阶级意志的贯彻和国家政权的巩固;(2)保证行政管理的高效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3)对公务员实施有效管理,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并发现、培养和选拔人才。

人类的未来不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开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舒尔茨

二、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

1、企业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传统企业人事管理模式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业主义和科学管理时代,两次世界大战间基本成型。主要包括招聘、上岗培训、工时记录、报酬支付、在岗培训及人事档案管理。到20世纪50年代,增加了工资管理、基础培训、劳资关系咨询等。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力资源管理浪潮兴起,人事管理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主要是将人看作最重要的资源,组织的责任在于创造条件使人的潜能发挥最大,重视对员工的集体感、归属感的培养,重视对人力资源的规划与预测等。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比较:

共同点:关注人才的素质和要求,寻求有效的方式对人才进行遴选、培训、评估、开发和奖励等。差异点:(1)传统人事管理属于一种业务管理,着眼于人员配备及管理,而人力资源管理将员工视为最重要的资源,强调人事管理与组织发展战略之间的相互作用。(2)传统人事管理关心的是当下,为企业补充人员、培训职工、发放工资、解决劳资纠纷等。人力资源管理不但要考虑目前人才需要与人员配备,还着眼未来,重视人力资源规划与开发。(3)传统人事管理的范围较为狭窄,而人力资源管理内容更加丰富,增加了人力资源预测、规划、开发、培训、业绩评估与奖励、雇员沟通与参与等内容。(4)传统人事管理体制僵化,它将人当做物来管理,强调对员工的严格监督和控制,而人力资源管理的体制及方式更加灵活,重视员工参与决策,培养其职业认同感、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2、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模式在公共组织的引入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趋势不断加强,西方国家掀起了政府改革浪潮,政府人事管理工作出现新的变化。公共组织人事管理工作由传统的单纯精简机构或精简人员,转为在人事管理体制、模式、管理过程及管理方式上的变革。

如放松管制、下放管理权限、改革职位分类制度、改革工资制度、采用灵活的聘任制度、合同化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预测与开发等。

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尊重人、理解人,创造条件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强调民主管理,注重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3、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1)在关于人的假定上,传统人事管理视人为成本,把人事管理工作看作行政工作;而人力资源管理把人看作资源,而且是第一资源。(2)在管理原则上,传统人事管理注重以事为中心,而人力资源管理则奉行以人为中心,重视采用各种激励手段调动人的积极性。(3)在管理方式法,传统人事管理靠纪律和监督,是强制性、被动型的管家式管理,而人力资源管理实行主动开发型、有预见性的管理方式。(4)在管理内容上,传统人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组织招募新人,填补空缺,监督执行“进、管、出”各个环节的有关规定,而人力资源管理注重全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着眼于人力资源的规划与生产。(5)在管理部门的地位上,传统人事管理把人事部门视为非生产、非效益部门,地位低下,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除了落实具体的人事管理事务外,还协调管理系统、提供决策预案,人力资源管理者成为决策层的核心成员之一。(6)在公务员管理上,传统人事管理采用与其他行业人事管理一样的管理模式和手段,而人力资源管理致力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重视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培训与教育、选拔和使用、配置与管理。

三、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

1、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

这是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前奏,主要包括管理计划和公共预算开支上的准备,公共人力资源的需求、利用、供给和职业发展,组织内外的环境分析以及组织目标的规划等。

2、公共组织的公共工作职位和职责分配

包括工作分析、职位分类和工作岗位评价。这是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任务之一。

3、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获取

这一环节称之为“入门”环节,主要包括公共组织雇员的招聘、选录、甄补和晋升。

4、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绩效评估和报酬管理

绩效评估的内容主要有:绩效评估的原力、目标、标准、方法,报酬管理主要包括以评估为依据的报酬体系的类型和报酬的确定,以及如何实现激励管理的目标。

5、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开发

旨在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综合技能与管理能力,对有发展潜力和资质的人员进行重点培养。

6、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流动和流出管理

主要包括岗位交流、解职、辞退和正常退休等。

7、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雇员关系

强调双方的信息交流,让雇员参与管理,保障雇员的健康与安全等。

四、我国公共组织人事管理模式的转变

1、传统的政府人事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政府人事管理模式的特征:集中统一管理,无论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还是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技术人员,都称为国家干部,用统一的方式来管理。

弊端:国家干部概念模糊,缺乏科学分类;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管理方式陈旧单一;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利于各种人才的多样化发展。后果:(1)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造成人事管理的责权分离,管人与管事脱节,从而导致人与事的脱节、人事矛盾激化。(2)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的后果是强化了“人治”,忽视了法治。(3)高度集中单一的管理体制阻碍了竞争机制发挥作用。(4)单一管理模式不利于科学分类,阻碍了各类人才的成长。

传统的政府人事管理离开了对人这一因素的研究和科学管理,忽视了人作为第一资源的特殊性与重要性,从而严重浪费了社会资源,扼杀了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2、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我国政府管理中的应用与推广。意义:

有助于我国人事管理体制的创新,推动我国传统的高度集中统一的人事管理体制向现代化的灵活高效的新体制转变;

可以加快我国人事管理方式的变革,尽快实现由传统单

一、陈旧、落后的管理方式向现代化的科学、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转变;

能够促进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提高公务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并进而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第二节 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

一、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性质

1、基本性质:生物性、时代性与时间性、能动性、时效性、知识性、连续性、高增值性、消耗性、可再生性。

2、特殊性质:表现在应具有较强的法律观念、较高的政治品质、政策理论水平、职业道德觉悟,具有从事公共服务的热情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原则、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公共组织人力资源掌握着国家权力,执行着管理社会的权威性利益分配活动,对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因此,必然有特殊性的要求。

二、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

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战略性(具有战略地位与重要性)、系统性(有相互配套的环节)、社会性(为社会服务)、前瞻性(占领未来的制高点)、动态性(根据条件与环境不断调整)。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首要任务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三、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

1、预测与规划:指对未来一段时期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需求量、需求质、需求结构和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可能出现的数量、质量、结构进行推测,并制定规划,使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供求相适应的过程。预测和规划要做到心中有数有据、有基础性的、前提性的统计、做到需要与可能相平衡、人的结构与经济结构相适应。

2、教育与培训:强化人的教育与培训是开发人的智力与技能的基本途径。要有的放矢、注重能力培养,注重教育与培训一定的超前性。

3、选拔与使用

4、配置与管理

用人所长,专才专用,通才通用,大才大用,小才小用。适才适所、科学管理。配置的类型、领域要适宜,能级、能质要适宜,个人、群体要适宜。

四、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

1、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观念(1)确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2)确立人力资本的概念。(3)确立人才商品化的观念。(4)明确人力资源开发的特殊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是人力资源的显著特征。

2、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任务

(1)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全面实施国家公务员法,制定和执行配套法规。(2)建立健全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让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3)建立健全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宏观调控体系。(4)建立健全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5)通过预测规划、教育培训、选拔任用以及配置和管理等环节,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努力建设和造就一支精干、高效、廉洁的包括国家公务员在内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3、加快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1)提高认识;(2)加大力度;(3)科学配置、合理调整人力资源结构;(4)增强教育和培训力度;(5)提供制度保障;(6)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7)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8)拓展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第三节 公务员的制度

一、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文官:指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长期任职而又不与内阁共进退的文职人员。现代文官制度的两大基石: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分离、考试择优录用。现代文官制度首先在英国形成(1853),其后加拿大(1882)、美国(1883)相继形成。经历了“恩赐官职制”、“政党分肥制”。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法制化的依法管理、政事分离、政治中立、实行功绩晋升制、知识化与专业化的培训机制、科学的管理体制、优厚的福利保障制度等。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1、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领导干部“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1993年8月1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正式建立。

2、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

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走向成熟。

(1)公务员定义更加准确。公务员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2)完善了公务员的分类管理制度。(3)增加了公务员的“入口”渠道,建立了职位聘任制。(4)明确规范了公务员的“出口”,包括辞职、辞退的条件等。(5)细化了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6)把公务员的交流与培训提升到了突出位置。较之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公务员制度的优越性表现为:第一,具有新陈代谢机制,切实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二是具有竞争激励机制,能够公平、公开地选拔人才;第三,具有勤政廉政的保障机制和反腐倡廉的作用;第四,具有健全的法规体系,实现人事管理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3、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

共同点:职位分类、统一管理;择优录用、知识与专业并重;强调法制,依法管理;实行功绩制,消除腐败;讲求职业道德,规范服务等。不同点:(1)动因不同。西方文官制度是为克服两党制或多党制的轮流执政弊端而建立,是为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是经济发展需要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结果。(2)基本原则不同。西方文官制度强调“政治中立” ;我国公务员制度规定,公务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3)管理方式不同。西方文官制度独立于党派之外,由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各项具体规定是按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它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政治立场和思想品德放在考核的首位。(4)服务宗旨和利益关系不同。西方公务员构成一个独立的利益集团,有专门机构调整其与政府的关系,二者是雇主与雇员的关系。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务员的根本宗旨,并随时接受人民的监督。

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公务员的考核内容为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公务员职务实行选任制和委任制,领导成员职务按国家规定实行任期制。

公务员奖励的等级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及授予荣誉称号。公务员的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公务员实行分级分类培训制度,包括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业务培训、在职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等。

公务员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挂职锻炼。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

四、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

1、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2、健全法制,建立机制,改进管理,加强监督。完善《公务员法》相关的配套法规,完善竞争激励机制、新陈代谢机制、勤政廉政保障机制这三大公务员制度运行的机制,采用先进的管理制度进行分类管理,运用法律的方法、民主的方法处理问题和矛盾。

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制度建设是手段,队伍建设是根本,是制度建设的落脚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是公务员制度建设的一个基本目标。要强化四个观念:服务观念、竞争观念、成本观念和创新观念。培养四种能力:政治鉴别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科学管理和依法执政能力、廉政勤政的能力。

第四篇:2012年MPA公共管理基础模拟试题B

2012年MPA公共管理基础模拟试题(B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奠定了非正式组织理论基础的是()。

A.沟通理论B.霍桑实验C.需求理论D.科层组织理论

2.x-Y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威尔逊B.巴纳德C.卡斯特D.麦格雷戈

3.20世纪初,()提出计划(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的科学管理,开创了人类社会管理的新纪元。

A.威尔逊B.韦伯C.帕金森D.泰罗

4.需要层次论的代表人物是()。

A.梅奥B.巴纳德C.马斯洛D.麦格雷戈

5.管理学丛林时期经验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西蒙B.卢丹斯C.德鲁克D.韦伯

6.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小的组织结构是()

A.金字塔形结构B.菱形结构C.扁形结构D.方形结构

7.我国根本的行政领导制度是()。

A.集体领导制度B.委员会制C.行政首长负责制D.民主集中制

8.以下组织属于行政组织的是()。

A.人事部B.组织部C.宣传部D.中央军委

9.与办公厅在机构类型上同属一类的机构是()。

A.监察局B.地区行署C.政策研究室D.审计局

10.宗教领袖型独裁制的典型代表国家是()

A,以色列B.伊朗C.美国D.土耳其

11.行政决策的基础是()。

A.行政领导B.行政执行C.行政信息D.行政监督

12.按照综合分数的高低选择目标的目标确立方法是()。

A.综合指标法B.综合评分法C.目标排序法D.逐步淘汰法

13.以函询调查的方式向专家提出问题进行预测的方法是()。

A.德尔斐法B.会议法C.时间序列法D.趋势外推法

14.行政组织权力体系类型包括()。

A.集权制和分权制B.首长制和委员会制 C.集权制和委员会制D.首长制和分权制

15.从行政协调的方式上看,行政协调可以分为()。

A.合作式协调与应变式协调B.促进式协调和纠偏式协调

C.会议协调和非会议协调D.认识性协调和利益性协调

16.()实质上就是信息的传递与处理过程,包括输入、分类、筛选、储存、使用、输出、反馈等环节。

A.行政协调B.行政沟通C.行政监督D.行政命令

17.行政沟通机制包括刚性机制和柔性机制,而柔性机制又包括语言机制和()。

A.口头机制B.联系机制C.表达机制D.心理机制

18.在某单位的办公室中,王、赵、孙、李相互之间经常进行思想以及工作方面的交流,这种沟通 1

模式属于()。A.聚联式B.单联式C.互联式D.混联式

19.根据预测对象的历史和现象资料找到规律的方法是()。

A.德尔菲法B.会议法C.时间序列法D.趋势外推法

20.如果在行政协调过程中,出现了个别问题,牵涉到个别人或者个别单位,不便行文,也不需要召开会议。这时,宜采用的协调方式是()。

A.主体合流法B.中间数法C.当面表态法D.谈心法

21.对于非原则性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利益分配上的协调,在不伤害有关各方积极性的前提下折衷处理,实现各方都能接受的权利分配方案。这种协调方式称为()。

A.主体合流法B.中间数法C.当面表态法D.跟踪处理法

22.影响信息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

A.信息失真B.信息搜索C.信息加工D.信息偏差

23.我国许多行政法规称为暂行条例或暂行规定,制定暂行条例或暂行规定的行政立法属于()。

A.特殊授权立法B.一般授权立法C.试验性立法D.自主性立法

24.实行公共财政的前提条件是()。

A.经济发展B.国民经济C.市场失灵D.市场经济

25.在预算编制方法上,我国目前仍普遍采用()

A“零数法”B.“基数法”C.“整数法”D.“差数法”

26.在公共财政管理中,受益者是特殊个人或群体时,一般采用()的形式更符合效率原则。

A.征税B.公债C.收费D.罚款

27.在当今世界各国,()是最主要的公共收入形式。

A.税收B.非税C.公债D.攻府收费

28.公共财政具有鲜明的()性质。

A.阶级B.公共C.经济D.统治

29.客体行政文化指向是()。

A.行政权力确认B.行政责任界定C.行政管理对象D.行政主体意识

30.行为激励的具体方法包括目标激励、竞争激励、()以及反激励。

A.奖惩激励B.内容激励C.过程激励D.综合激励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韦伯将人类社会的权威划分为()。

A.传统型B.魅力型C.克里斯马型D.法理型

2.下列属于法律手段的是()

A.行政决定B.行政命令C.行政检查D.行政强制执行

3.下面哪些管理实践符合Y理论对人性的假设?()

A.分权化与授权B.参与及咨询管理C.工作丰富化和多样化D.胡萝卜加大棒

4.导致信息失真的原因是()

A“噪声”B.情境变化C.情感因素缺失D.反馈

5.参谋子系统的组织形式有()

A.官方机构B.半官方机构C.民间机构D.跨国机构

6.沟通柔性机制的约束机制包括()

A.法律约束机制B.语言约束机制C.体制约束机制D.心理约束机制

7.行政文化的发生性构成包括()。

A.行政规范B.行政意志C.行政心态D.行政评价

8.行政立法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A.依法立法原则B.程序和民主原则C.实事求是原则D.加强管理与增进权益相协调原则

9.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包括()

A.综合管理类B.专业技术类C.行政司法类D.行政执法类

10.当代西方国家以新公共管理或管理主义为向的政府改革基本可以被定义为追求“三E”,“三E”是指()。

A.经济B.节约C.效益D.效率

三、案例题(41-50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51题20分,共40分)

[案例1]

昆医附一院的“文化移植”

对于昆医附一院,业界并不陌生,2001年3月,这家医院曾经因一位医务人员冷漠对待患者,而遭到媒体的口诛笔伐。

该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会诊”了医院的状况后,认为这家医院的社会形象之所以受损,在于它深受“大锅饭”和“铁饭碗”之害:各部门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缺乏有效的财务控制系统,使医院的运行成本

高得惊人;大多数医生认为医院的名声可以确保病人源源不断,因此没有必要改变服务态度。咨询专家霍华德·沃德教授说,这只能靠实施一次“文化移植”才能彻底解决问题。虽然医生善于实施器官移植,但对“文化移植”无疑极为陌生。有能力主持这种“手术”的通常是工商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在他看来,卫生系统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远不如其他行业,与工商界相比,医院有许多束缚,其中最明显的是医院不能自由地根据市场的正常法则调整自己的价格,政府依然要制定医疗过程中的价格上限。“医院有50%以上的常规项目的价格是不能随行就市的。”

尽管同样认识到了这点,该院院长赵旭东和党委书记王平依然决定实施“手术”。“手术”的思路是,借鉴企业经验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具体方案是:通过“建立全面而又专业化的医院管理制度、变革工资制度、变革人力资源制度”,实现“提高效率、提高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目标。一年多之后,该院的一次测评显示:医院职工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服务意识明显增强;职工工资比前一年平均上升了38%;成本控制降低了7.7%;收支节余上升了32%;全院各科室工作效率平均提高了30%左右;团队合作得到加强。

41根据案例,昆医附一院应属于()

A.私人组织B.公共组织C.民营企业D.第二部门

42医院借鉴企业经验建立专业化的管理制度,这种方式属于政府工具中的()

A.经济手段B.工商管理技术C.市场化手段D.社会化手段

43针对医务人员冷漠对待患者的问题,医院提出提高服务质量,当代政府工具中提升服务质量的工具主要是()

A.奖惩激励B.树立典范C.顾客服务D.行政监督检查

44医院“文化移植”的实质是()

A.引进西方文化B.弘扬先进文化C.引进企业组织文化D.拓展医院文化功能

45组织文化的功能不包括()

A.激励功能B.约束功能C.导向功能D.协调功能

[案例2]

安全事故折射监管乏力

“只讲生产、不讲安全,只讲效益、不讲安全,只讲赚钱、不讲安全。”时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王君用了24个字形容新塔矿业公司这家铁矿企业。他同时指出,监管部门对企业的违法生产行为没有严厉打击,最终酿成大祸。发生事故的新塔矿区980平硐尾矿库建于上世纪80年代,1992年停止使用。2005年新塔矿业公司通过拍卖购买了铁矿产权。陶寺乡42岁的农民秦耀说:“矿老板开矿利润高,对矿工们的安全却不顾,一下子丢了这么多人命。”据调查,该公司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前年被山西省安监局吊销,采矿许可证于去年8月到期,但直到9月8日早上发生事故,公司没有停止生产。矿方本应修建新尾矿库,却擅自在旧库上挖库排尾,选矿挑出来的泥沙和矿洞里的水都汇集于此,终至溃坝。

在事故抢险现场回答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王德学询问时,XF县安监局局长张新如表示,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已被吊销却仍在非法生产这一情况他是知道。他称:“我们下过整改令,但企业不听。”在回答“为什么不向政府申请把矿炸掉”的问题时,张新如说:“当时这家公司的采矿许可证还没有到期。”但事实上,该公司的采矿许可证2007年8月就到期了。当地安全生产监管软弱乏力,而民间声音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当地人说,这座尾矿库的安全隐患,连一个普通村民都能看得出来。云合村五组60多岁的孔照华说,老坝很危险,但老板为了省钱,不舍得建新坝。村委会多次向矿上提出赶快采取措施,“但他们就是置之不理。”

目前,XF县给予县安监局局长张新如等数人撤职处分。XF县委书记亢海银、县长李学俊被停职检查。11日,时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王君在事故现场会上说,XF特大尾矿库溃坝事故暴露出当前尾矿库安全工作存在着政府监督管理不到位、企业违法违规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不实的问题。山西省多位安全生产专家在受访时表示,对官员的问责是必要的,但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事前预防比事后问责更为重要,建立安全防控体系是当务之急。山西省安监局局长张根虎说,山西省至今仍有550多座尾矿库。还有专家认为,一些地方以GDP为政绩

导向,某些地方官员愿意“亲商”而不愿“亲民”:自下而上的呼声引不起重视,自上而下的监督也就自然失之乏力。46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的主要职能不包括()

A.经济调节B.公共服务C.强化管制D.社会管理

47政府对企业实施安全生产监管的方式,属于政府工具中的()

A.经济手段B.行政手段C.法律手段D.社会化手段

48企业经营目标与公共管理目标之间体现出()

A.权力冲突B.角色冲突C.利益冲突D.职责冲突

49事故后对官员的处理体现出其承担了()

A.广义的公共责任B.狭义的公共责任C.政治责任D.法律责任

50村委会和村民在安全监控体系中属于()

A.行政监控体系B.内部监控体系C.纵向监控体系D.外部监控体系

[案例3]

温州市政府向低质商品“亮剑”

八十年代末,温州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如温州低质皮鞋在杭州武林广场被焚;永嘉的虚假广告;仓南的假商标等。温州的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温州政府。为此温州市政府痛下决心,向低质商品“亮剑”,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并加强质量监管,在外出水陆交通要道设立检查站,对皮鞋、低压电器等产品的出境实行“准运证制度”,严堵假冒伪劣产品的外流。在此基础上温州市政府提出“质量立市”的口号,在全国率先制定“质量立市”的地方法规。1992年温州市政府继而提出以质量和品牌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

51.运用行政改革理论,结合案例,分析政府在低质商品问题上应该管什么,怎样管。

四、简述题(52-56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52.简述行政司法的原则与主要内容。

53.简述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任务。

54.简述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主要区别。

55.简述公共责任的内涵与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的内容。

56.简述行政决策监控子系统的内涵及其作用。

五、论述题(20分)

57.结合我国公共部门改革的实践,谈谈新时期我国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的目标与对策。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30分)

1.B2.D3.D4.c5.C6.A7.D

8.A9.c10.B11.c12.B13.A14.A

15.A16.B17.D18.c19.D20.D21.B

22.A23.c24.D25.B26.c27.A28.B

29.c30.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30分)

31.ABD32.ACD33.ABC34.ABCD35.ABCD

36.BD37.ABCD38.ABCD39.ABD40.ACD

三、案例题(41-50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51题20分,共40分)

B42 B43 C44 C45 D46 C47 C

C49 B50 D

51.运用行政改革理论,结合案例,分析政府在低质商品问题上应该管什么,怎样管。

(1)从我国行政改革的实践看,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向市场的转轨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起一个灵活、高效、廉洁的政府,形成新的管理模式。现阶段正在进行的行政体制以及新一轮的机构改革的目标也正在于此。(5分)

(2)行政改革的深化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5分)

(3)该案例反映出,政府必须强化管理职能,加强市场监管。(3分)

(4)在处理低质商品问题上,政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5分)

1)转变政府职能。解决政府职能缺位、错位、越位的问题。

2)完善政府管理法制体系。为政府全面依法行政创造完备的法制环境;强化监管;强化行政人员法律素质培训,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推进综合执法试点,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

3)改进行政管理方式。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如命令、指挥、审批和干预等。

四、简述题(52-56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52.简述行政司法的原则与主要内容。

行政司法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按照准司法程序审理和裁处有关争议或纠纷,以影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具有相应法律效力的特殊具体行政行为。(2分)

行政司法的主要内容包括:(1)行政复议制度。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2)行政听证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的决定前,通过准司法程序(提出要求、受理、回避、辩论、质证、最后决定作出)来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程序性法律制度。(3)行政裁决制度。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明确授权,以消极第三者的身份充当纠纷裁决人,对平等主体之间与行政管理相关的民事纠纷进行裁断的法律制度。(2分)

行政司法兼有行政和司法两重性的特点,其原则是:(1)合法性原则。(2)公平、公正原则。(3)效率原则。(4)程序适度原则。(5)司法终局原则。(2分)

53.简述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任务。(6分)

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当做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注重人力资源的规划与开发,为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1分)

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任务包括:

(1)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使之走上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1分)

(2)建立健全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个人自主择业,单位自主择人,国家宏观调控,市场供求调节,社会服务完善,人才资源合理流动。(1分)

(3)建立健全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宏观调控体系。(1分)

(4)健全法律体系,有法可依,依法管理。(1分)

(5)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造就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队伍。(1分)

54.简述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主要区别。

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主要区别体现在:

(1)动因不同。西方是为克服资产阶级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所产生的行政弊端,保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效能而建立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目的是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2分)

(2)基本原则不同。西方文官制度强调“政治中立”;我国公务员制度规定,公务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2分)

(3)管理方式不同。西方独立于党派之外;我国公务员制度按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它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调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并把政治立场和思想品德放在考核的首位。(1分)

(4)服务宗旨和利益关系不同。西方独立的利益集团,是雇员与雇主的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务员的根本宗旨是国家行政的根本宗旨,并接受人民的监督。(1分)

55.简述公共责任的内涵与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的内容。

公共责任包括广义的公共责任和狭义的公共责任两种。

广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国家公共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必须提高自身职责的履行,来为国民谋利益。狭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国家的公务人员违反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违反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时,所必须承担的责任。(3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领导成员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的,应当引咎辞去领导职务”,即实行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3分)

56.简述行政决策监控子系统的内涵及其作用。

监控子系统是指决断子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行政决策行为以及对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情况依法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我国设有内、外两大监控体系。内部监控体系是政权体系内部的上级部门以及横向的权力部门,如中国共产党的纪检委、人民政府的监察部门(决策系统内各部门也处于相互监督、制约之中);外部监控体系由人民群众、社会团体、新闻舆论等组成。人民群众是最有效也是最有力的监控力量。(3分)

监控子系统的作用是:(1)防止决策者滥用决策权;(2)促使政策内容切合实际;(3)监督执行机构及其人员正确执行

政策。(3分)

五、论述题(20分)

57.结合我国公共部门改革的实践,谈谈新时期我国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的目标与对策。答案要点:

(1)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现实必要性(2分)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全国人民正朝着新的目标迈进。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预期目标,必须靠深化改革。而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不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以顺利向前推进。

(2)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8分)

1)服务型政府,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充足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现代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是: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实现和保障社会公正;政府的职能主要是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政府财政资源主要向公共产品服务领域投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切入点。

2)责任政府是能够回应社会和民众的正当要求并加以满足,承担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政府。责任政府的基本特征是:政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完善政策,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回应社会公共需求;具有完善的责任控制机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如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等;政府必须对行使职权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当行为或不良后果承担直接或间接的法律责任。

3)在我国,法治政府包括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和权责统一等六个要求。对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而言,法治政府意味着:用法律手段推动改革进程,把机构改革过程和成果法制化;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既不能失职不作为,又不能越权乱作为;坚持和自觉地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司法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实行行政复议制度,加强审计、监察等专门监督。

(3)当前,要实现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就必须采取以下对策:(8分)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2)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建立“决策科学、分工合理、执行顺畅、运作高效、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主要包括:①优化同级政府组织结构。②理顺上下级政府机构设置。③减少行政层级。

3)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建立决策调查研究制度;完善集体决策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实行决策事项公示、听证和专家咨询制度,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严格实行决策失误引咎辞职、经济赔偿和刑事处罚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并逐步实现制度化,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保障公民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4)完善政府管理法制体系。为政府全面依法行政创造完备的法制环境;强化对政府行为的监管;强化行政人员法律素质培训,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推进综合执法试点,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

5)改进行政管理方式。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如命令、指挥、审批和干预等。

第五篇:MPA 公共管理基础导论 第四章 选择题复习内容

第四章 行政指导

1、约翰 纽斯特罗姆和基斯 戴维斯指出,领导是影响和支持其他人为了达到目标而富有热情地工作的过程。

2、作为管理职能的领导是指引导和影响人们为实现组织和群体目标而作出努力与贡献的过程。

3、领导职能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是管理的核心问题。

4、领导构成包括的四要素:权利;对人的认识与理解;与组织和群体成员的联系;领导的风格。

5、公共组织领导者是指从事公共管理的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中依法担任领导职务、行使法定领导权力并肩负有相应领导责任的个体和集体。

6、我国行政机关领导者的职务,按照国家公务员的领导职务序列,共有十个职位等级,分别是: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另外设有8个非领导职务序列,即巡视员(相当于厅局级正职);副巡视员(相当于厅局级副职);调研员(相当于县处级正职);副调研员(相当于县处级副职);主任科员(相当于乡科级正职);副主任科员(相当于乡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

7、当前我国法定的担任公共组织领导者职务序列中的人员,是通过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聘任制四种方式产生的。

8、公共组织领导者的权利构成包括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利。

9、职务权力的主要影响方式:合法要求;奖励报酬;强迫;决策;信息控制。

10、个人权利(即非职务权力)是职务之外的,是由个人性格、知识、经验、能力、技术,乃至个人的品质和行为、业绩、声望或其他个人因素获得的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也就是个人影响力。

11、个人权利的主要影响方式:专家权;个人魅力;良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品质;创新精神。

12、领导者的基本技能:THC,即技术技能;人事技能;观念技能。其中观念技能是最重要的。

13、民主集中制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

14、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我国的行政领导制度,这是一种集体领导制度。集体领导就是集体决策、共同负责的制度。对重大问题,由领导集体全体成员通过讨论,做出决策和决定。

15、行政首长制是指重大事物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行政首长定夺,具体的日常行政事务由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首长独立承担行政职责的一种行政领导制度。

下载MPA考前辅导公共管理基础讲义(第三章).ppt.Convertorword格式文档
下载MPA考前辅导公共管理基础讲义(第三章).ppt.Convertor.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0-11学年 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

    公共管理学 开课寄语 一、自我介绍 名称&出产地、E-mail、 QQ、Tel 二、教学目标 公共知识、公共思维、公共精神 学科研究意义、目标、方法和框架“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

    MPA公共管理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本站推荐]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劳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论的一般逻辑构图是劳动一价值一价格:旨在确立生成规定上的对象运动的连续性假说。马克思把价格归结于价值,把价值归结于劳动。这样......

    【经验分享】2017北大公共管理MPA经验分享

    【经验分享】2017北大公共管理MPA经验分享 我的成绩 综合145,英语二78,政治笔试65,面试86,外语2.7。 起初查到往年笔试成绩的最高分是240,我就把目标定在了240,英语70,综合部分数学......

    MPA公共管理基础笔记第7章:公共管理的法律基础

    第七章 公共管理的法律基础 第一节 公共管理的法律之维 一、公共管理同法律之间的关系 (一)公共权力与法律 公共权力具有推动公共利益实现的强制性和强大力量,但也有被滥用和侵......

    考前押题公共基础

    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以下各题所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代码填入括号内。 1.( ),我国银行业正式全面对外开放。 A.2008年8月8日 B.2006年......

    公共管理硕士(MPA)论文参考题目

    MPA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服务型政府创新研究 ★服务型政府与政府治理模式转变问题研究 ★责任型政府创新研究 ★引咎辞职制度化问题研究 ★依法行政问题研究 ★和谐社会与政......

    复旦大学MPA公共管理阅读书目

    公共管理阅读书目1、竺乾威,马国泉,《公共行政学经典文选》(英文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 2、竺乾威主编,《公共行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

    【就业情况】公共管理硕士MPA就业情况五篇

    咨询热线:010-62513012网址: MPA(公共管理硕士)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学位,继MBA(工商管理硕士)之后,正日益成为当前国内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据介绍,这项已在国外发展达半个世纪之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