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三历史华师大版第七册一二单元知识点汇总(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6:1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高三历史华师大版第七册一二单元知识点汇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高三历史华师大版第七册一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篇:上海高三历史华师大版第七册一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上海高三历史华师大版第七册一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单元核心概念:

儒家学说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的春秋乱局,以重振礼乐制度为己仁,希望通过仁爱的方式恢复宗法制度下的身份等级秩序。汉代儒士兼采阴阳五行学说,为儒家的伦理纲常敷上浓郁的神学色彩。宋明理学家则将儒学提升至哲学的高度,使之更为精致而周密。从本质上说,儒学是与中国传统家族制度相辅相成的理论体系,在家族制度与君主政治长期延续的过程中,儒家文化对古代中国的社会观念、行为规范、政治思想、法律制度等都具有极为深刻的影响。儒学还辐射东亚,形成“儒家文化圈”,并在西方引起很大反响。第1课 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

一、孔孟之道(C)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1、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春秋时期,社会处在变革、转型阶段,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针对礼崩乐坏、动荡纷争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救世的主张。

2、孔子的主张:

①“礼”,重建周礼的权威,遵循宗法制度的原则,以“礼”的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使社会成员安分守己,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

②“仁”,“复礼”的关键在于“为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应从最亲近的血缘关系入手,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③“义”,孔子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就是“义”。正人君子应重义轻利。

3、评价:

保守的一面:面对春秋以来的社会大变革希望通过恢复过去西周的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来实现治国救世,且强调等级制度。

积极的一面:重视伦理道德和个人修养,实现社会的安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对当今建立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

(二)孟子继承发展儒家学说

1、背景:战国时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

2、孟子的主张:

①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这是儒家道德准则仁、义、礼、智的基础与开端。②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③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推行仁政,结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局面。

由孔子创立,孟子继承发展的儒家学说,后人习称“孔孟之道”。

3、评价:

“仁政”的主张是当时抑制统治者暴政的有力武器,民本思想也考虑到下层民众的需要,被广泛认同。但孟子的“民本”观念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三)荀子的思想 ①从“性恶论”出发,②更注重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约作用,③政治上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二、儒学的经学化(B)

1、背景:

①汉武帝继位后,锐意进取,经营开拓,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学说为其治国安邦提供理论依据,这成为儒家地位迅速上升的契机。

②汉儒大家董仲舒,他兼采阴阳五行学说,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系统提出“天人感应”之说,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学说神圣化。政治上倡导“君权神授”,认为天子受命于天,所以臣民必须服从天子;同时天又对天子进行监督考察。伦理上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将仁、义、礼、智、信视作为人处世永恒的道德准则。后人习称“三纲五常”。顺应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的主张,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上的统一维护政治上的统一。

2、儒学在各家学说中获得“独尊”地位:儒学的经学化

①儒家典籍被称为“经”,解释和阐发儒家经典成为专门的学问,称为“经学”。

②武帝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设立五经博士,专事儒经的研究与传授。

③在长安兴办太学,教授五经,入学者完成学业经考试合格,即可担任官职。郡县也建立地方学校,配有经师授学,以培养官吏的后备人选。

3、影响:

①由于经学的研习、传授位学者的入仕开辟了通途,因此通经致用成为文人学士的普遍追求。

②汉代以来,儒学逐渐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广泛而深远。第2课 宋明理学

一、程朱理学(B)

1、背景:

①唐代中期以来,儒学的研习、传播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儒、道、佛三教并行对儒学的正统地位构成威胁,经学体系既不符合时代的认识水平,也不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儒家极力维护的社会等级秩序以及伦理纲常遭到巨大冲击。②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家经典的重新诠释。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内容:

①北宋中期的程颐、程颢兄弟合称“二程”,他们明确提出哲学意义上的“天理”观念,认为天理是超越万物、永恒存在的宇宙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二程”还将天理与礼治秩序和伦理纲常直接联系。

②南宋的朱熹为理学的集大成者。核心是天理论,他认为天理既是宇宙的本原,人世间的伦理纲常就是其具体体现。提出“明天理、灭人欲”。

③“二程”和朱熹都高度强调人们对天理的自觉意识,力图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内在的主动追求。为此,他们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途径和“正心诚意”的修身公式,要求人们通过一步步的体验、领悟,逐渐达到道德与天理一体的最高境界。

3、影响:

“二程”、朱熹的学说世人习称“程朱理学”,后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居于正统地位的官方哲学和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工具,严重束缚个体独立、自由,但

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独特民族性格——重气节、重道德、富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有积极意义。第5课 儒家文化的传播

一、远播西方(A)

1、时间:16~18世纪

2、代表人物及著作::

①16世纪,最早进入中国内地的耶稣会士罗明坚曾向欧洲寄回《大学》、《孟子》的部分译文。长期居留中国的利玛窦贡献尤为卓著,不仅将“四书”译成拉丁文寄回西方,还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以很大的篇幅对儒家及其社会影响做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

②17世纪后,明朝天启年间,金尼阁对“五经”做了部分翻译,刊印于杭州。清朝康熙年间,柏应理在法国巴黎以拉丁文编著出版《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内容包括作者对儒学的详细介绍、孔子传和孔子画像、“四书”译文等,并附有中国王朝纪年表。

3、影响:至18世纪中叶,已有相当数量的儒学著作译本及相关介绍经传教士之手流往西方。儒家思想启发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第二单元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单元核心概念: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外交往的不断扩大,西学源源而入,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倡导“中体西用”到输入进化论,再到主张共和革命,中国的思想变革由浅入深,逐次递进。高举“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大旗的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学堂的创设、留学大潮的涌动、科举制度的废除以及新学制的建立,使新式教育得以迅速推广。近代科技的引进、西学书籍的大量翻译出版以及报刊业的繁荣,在传播西学新知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交通、通讯手段的改进,民间社团的兴起以及社会习俗的变革,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社会生活的嬗变,以及经济、政治的变革,推动着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步向现代转型。第7课 新文化运动的勃兴

一、“德先生”与“赛先生”(B)

1、背景:

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的帝制复辟以及随后出现的军阀统治、军阀混战和种种社会危机,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就必须彻底批判中国的旧思想、旧文化和旧礼教,引进民主和科学。

2、开始: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青年杂志》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更名为《新青年》。

3、中心:北京大学,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发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4、前期的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陈独秀借用这两个词的英文发音,形象地称之为“德先生”和“赛先生”。所谓民主,就是要宣传民主思想,建立民主政治,用民主精神来反对封建专制和军阀独裁;所谓科学,不仅仅是指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方法,提倡科学精神,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

5、后期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阐释。

6、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猛烈批判封建旧文化、旧思想、旧礼教,大力倡导新文化、新思想和新道德,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二、中西文化论战(C)

1、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观点: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瞿秋白等人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杂志为舆论阵地,公开宣称“所谓新者就是外来之西洋文化,所谓旧者就是中国固有之文化”,主张以新易旧、以西方文化取代中国固有文化。

2、反对派的观点:

①从1916年起,《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连续发表文章,抨击新文化运动。“以中济西”论。

②五四运动之后,章士钊、梁启超等人又先后提出“新旧调和”论、中西文化“化合”说。

③梁漱溟“三阶段论”明确主张维护儒家文化。

3、评价:

这场中西文化论战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国知识分子出于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而产生的不同治国救世主张的碰撞。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强调文化的时代性和不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性,扩大了新文化的影响,进一步传播了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的新文化精神,其主流无疑是正确的,但他们忽视甚至否定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着绝对化、简单化的倾向。第9课 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一、近代科技的引进(A)

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冯如研制出中国第一架飞机。

二、西书的翻译和出版(A)

创建于1897年的商务印书馆,编译出版了许多西学名著,在传播西方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报刊业的繁荣(A)

创办于1872年的《申报》是历时最为长久、影响最大的一份中文报刊。《申报》内容丰富,较为翔实地记载了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曲折历程,保存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堪称是中国近代史的史料宝库。第10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交通通讯的改进(A)

唐胥铁路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

二、社会习俗的变化(A)⑴背景: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西方文明礼仪的传入,中国人的社会习俗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尤其是民国建立以后,南京临时政府发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涉及剪发辫、禁缠足、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等方方面面,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习俗的变革。⑵内容:

服饰:辛亥革命以后,许多象征封建等级特权的服饰,如顶戴花翎、补服黄马褂等被淘汰,洋装洋服开始流行。民国初年,男子礼服一般为西服和袍褂。20世 6

纪20年代以后,在大城市里流行的男装是西服、中山装和长衫,女装主要是旗袍。

称谓和礼节:民国成立后,政府明令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民间以“先生”或“君”相称,并颁布专门的《礼制》,废止跪拜、请安等旧礼节,改用鞠躬礼和脱帽礼、西方的握手礼。

社会观念:服饰、称谓和礼节的变化,是社会平等意识的体现,其意义在于破除传统的尊卑等级观念,代之以人格的平等。

第二篇:高三历史重点知识点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历史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1

辛亥革命(1911)

一.背景:

⑴社会根源:

①《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②清政府“新政”未能挽救其统治危机,反而激化了矛盾。但在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③维新变法的失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更加认清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⑵酝酿准备:

①组织基础:

1894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标志其兴起。1905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创立(东京),第一次提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共和国。

②理论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确定。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从此有了统一的政党领导,有了以孙中山为核心的革命领导集团,有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③舆论基础:革命派同保皇派的思想论战,推动革命高潮到来。

④实践基础:1905~1911年,革命党人多次发动起义(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虽失败,但打击了清朝统治,鼓舞了革命斗志,为推翻清王朝做了必要准备。

⑤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骗局,使其更加孤立,革命形势高涨成熟。

二.高潮——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成立湖北革命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

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三.两大成果:

1.1912年1月1日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⑴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⑵意义: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新的共和代议制度的法律形式的确立,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推翻君主专制,终结帝制: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宣统帝退位,结束君主专制统治。

四.结局:失败

1.直接失败: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根本失败:中国双半社会的性质依旧没有改变,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依旧。

失败原因:根本原因: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由经济决定)。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过于强大。

五.意义:1.性质: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意义:⑴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自由的权利。

⑵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⑶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⑷在生活风俗上,革除旧风,促进了社会进步。

⑸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3、教训:双半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

4、从近代化的角度看辛亥革命的意义:

⑴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⑵颁布《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辛亥革命既是一场政治革命,也是一次社会革命。

政治革命:见前面的意义。

社会革命:社会习俗的变化:断发剪发;社会礼仪:鞠躬握手,婚姻丧葬;中山装、旗袍。

6.辛亥革命的局限:

⑴没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⑵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⑶没有形成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⑷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所窃取。

⑸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双半社会性质未改变。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2

五四运动

一.背景:

1.原因:一战期间,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加紧侵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北洋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妥协卖国,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根本原因)

2.条件: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解放的道路。

国内:经济阶级条件: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上: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运动。

二.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三.过程:

1.爆发:1919年五月四日,北京(中心)学生(先锋)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

2.高潮: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主力军),运动中心北京转移到上海,并展开“三罢”斗争。

3.初步胜利:①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

②中国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4.特点:群众性、广泛性、彻底性、坚决性。

四.意义:

⑴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运动中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⑵运动中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⑶比辛亥革命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⑷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⑸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成为主旋律;

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补充:

1.为什么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⑴从领导阶级看: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在运动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⑵从革命指导思想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

⑶从革命前途看: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世界,而是为了建立起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政权的新社会。

⑷从时代特点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可见五四运动成为民主革命的一个分水岭,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义和团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异同点(角度:领导阶级、根源、过程、结果及原因、意义等)

相同:领导阶级: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

结果:都失败。

失败原因:根本: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不同:背景:太平天国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是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

义和团发生的甲午战后,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结果。

斗争矛头: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政府,后期带有反对外来侵略的特点。

义和团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组织方式和纲领:太平天国有统一的领导组织和统一的斗争纲领(《天》《资》)。

义和团无统一的组织领导,也无明确斗争纲领。

其他:太平天国曾提出向西方学习,而义和团则一味地盲目排外。太平天国曾建立政权,斗争时间较长,而义和团未建立政权,斗争时间较短。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

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的不同点:

⑴领导阶级不同:太平天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⑵组织形式不同:太平天国利用旧宗教组织“拜上帝会”;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⑶革命性质不同:太平天国虽然处在民主革命时期,但仍然是旧式农民起义;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⑷结果不同:太平天国没有推翻旧政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5.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抗争的特征:渐进性、层次性、继承性、开放性、广泛性。

⑴器物→制度→思想;

⑵在前一个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⑶向西方学习;

⑷各阶级参加。

6.从近代前期的反抗和探索中得出的认识:

⑴双半性质的中国,由于时代阶级的局限,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只有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才能走向胜利。

⑵近代中国,阻碍中国独立富强的两大敌人是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只有明确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取得民族独立,才能实现国家富强。

⑶各阶层的反抗斗争是中华民族不断进步发展的动力,也避免了中国沦为完全的殖民地。

⑷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⑸腐朽落后的封建农耕文明难以抵挡先进的工业文明,要积极对外开放,并随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⑹救国道路的选择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不能盲目照搬别国模式。

⑺革命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先进的理论做指导。

⑻向着民主化、法制化、近代化方向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

内部: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尤其是五四后。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建立。

外部:共产国际的帮助。

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的召开: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社会主义革命)。二大召开: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新民主主义革命)。

3影响: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到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深远影响,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

⑴领导核心:有了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

⑵奋斗目标: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⑶群众基础:放手发动工农群众,建立统一战线,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真正的力量源泉(动力)。

⑷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向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

⑸革命道路: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⑹实践结果:最终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结束双半社会。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心任务:开展工人运动——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1922—1923

⑴领导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1)。

⑵起止点: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以京汉铁路大罢工为结束。

⑶教训:必须团结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

5.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

⑴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⑵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⑶抗日战争(1937——1945)

⑷解放战争(1945——1949)

二.国民大革命(1924——1927)

1.国共第一次合作

⑴原因:必要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的教训。

可能性:中共:1922年中共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战线;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国民党: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共产国际的帮助。

⑵合作的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和共产党现阶段奋斗目标基本一致,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⑶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大革命兴起。

2.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失败

⑴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实现国家统一。

(1925年在广州成立国民革命政府,建立了国民革命军)

⑵进程:开始:1926年7月正式出师。

高潮:北伐的顺利进军,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打败了张作霖,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工人运动的高涨:

1925年的五卅运动(李立三.刘少奇)和与之配合的省港罢工(苏兆征、邓中夏)。为配合北伐,在上海周恩来领导工人阶级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占领上海,取得胜利。

⑶失败:标志——1927年,国民党内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⑷失败原因:主观:陈独秀右倾错误。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⑸教训: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必须要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⑹特点: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开展,有自己的政府和军队(国民革命政府、国民革命军),有明确的目标(反帝反封建)。

⑺最大的贡献: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三.国共十年对峙

1.1927——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

⑴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

⑵三大起义:

南昌起义(1927.8.1):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三大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得出教训:必须向农村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9月在文家市作出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决定。

⑶一次会议:

八七会议(1927.8.7):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⑷一条道路:井冈山道路:

也叫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集中在南方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原因:这里的群众基础比较好,大革命时期,湘赣边界各县都曾建立过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这些地区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四周各县都是产粮区,便于筹粮筹款。位于两省或几省之间。距离大城市较远,反动统治力量较为薄弱,便于利用敌人的矛盾,而革命影响也较易传播出去。

历史意义:打破了以城市为中心,发动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俄国革命模式。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壮举。

九一八事变后——1937年

⑴社会的主要矛盾:

民族矛盾上升,与阶级矛盾并存。

⑵长征(1934年10——1936年10月)

①原因:根本:王明左倾错误;直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②长征途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A.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转危为安,这也是我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利用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解决自己的方针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B.1935年《八一宣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议。

③长征的意义:(长征之后,革命中心地区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总: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①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③长征途中,中国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6)

①发生原因:根本:民族危机加深,应以民族利益为重;

主要: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国民党内部分化,对蒋介石政策不满,主张联共抗日。

直接:张学良、杨虎城的“兵谏”。②结果:和平解决

原因:根本:民族危机加深;主要:中共的协调努力,从全民族利益出发。

③意义: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第二次合作)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重要基础。

四.抗日战争:(1937——1945)

1.开始:七七事变

2.过程:⑴一条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根本原因:七七事变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

标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⑵两个战场两条路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比较

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集中在华北的原因:长征后,革命中心地区转移到了北方(延安成为革命中心);沦陷区主要分布在华北,为了避免和日军正面交锋,挺进敌后。

⑶三个阶段三种力量:

①防御阶段:(1937.7-1938.10)

国民党:积极抗战,先后组织了四大会战。

共产党:挺进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第一个晋察冀)坚持敌后游击战(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第一个大的胜利)。

日本:屠杀,细菌战、毒气战;在沦陷区以华治华等。

②相持阶段:(1938.10-1945.8)

日本:调整对华政策,重点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日。

共产党:对日本继续积极抗战,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反扫荡(1940年百团大战,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对国民党,以斗争求团结(再次证明中共的成熟)。

③反攻阶段(1945.8)。

⑷胜利的意义:

是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收回了台湾,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

⑸胜利的原因:

国共合作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根本保证);中国军民浴血奋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世界人民的支持;中共中流砥柱的作用;战争的正义性。

⑹抗日战争的特点:

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②即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③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两个战场互相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④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共倡导并做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决定性的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

⑤以弱胜强,使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⑥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4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背景条件:

⑴社会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各种弊端。

⑵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独立工人运动兴起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⑶思想条件:三大理论来源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理论基础。(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⑷实践基础(个人):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工人运动,将理论与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并组建了第一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

二.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的理论)。

内容: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以暴力革命推翻推翻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三.意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此后,这一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实践——巴黎公社(1871)

背景:

(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第三共和国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组成)

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普鲁士进攻巴黎,民族矛盾尖锐,巴黎人民组织国民自卫军奋起保卫祖国。

⑵临时政府采取投降政策,准备武力解散国民自卫军,阶级矛盾激化,巴黎人民武装反抗。

说明:巴黎公社是一个城市特定条件下的起义,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是地方自治政权。

二.措施:

⑴政权建设: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他们(最能体现无产阶级性质,是核心措施);

⑵经济:组成工人合作社,改善劳动条件,努力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⑶文化:推行世俗教育,实行义务教育。

三.性质:巴黎公社是第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巴黎公社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四.失败原因:

⑴根本:法国当时处于资本主义上升发展时期,不具备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成功的条件。

⑵主观: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政治不够成熟。

五.意义: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六.经验:

⑴最主要的经验:打碎资产阶级的军事、官僚国家机器,以无产阶级专政取代。

⑵对国家实行民主改造(委员会的成员由选举产生,受人民监督),是无产阶级的民主。

⑶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创举改革,发扬国际主义精神。

⑷巴黎无产阶级英勇斗争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⑸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七.教训:

⑴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缺少经济保障。

⑵没有同外省革命者联系,没能发动农民参加革命,缺少援助。

⑶没能及时追击残敌,导致临时政府反扑。

⑷法国当时处于资本主义上升发展时期,不具备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成功的条件。

⑸缺乏成熟政党的领导。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5

十月革命

一.背景条件:

1.客观原因:

⑴俄国已是帝国主义国家,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

⑵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弱的环节。

⑶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沙皇和人民大众;贵族和农奴)。

⑷一战激化了各种矛盾,直接促成革命的爆发。

2.主观原因: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战斗性强、革命性强、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建立了工农联盟)

二.过程:

⑴二月革命推沙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革命后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政府,无产阶级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⑵四月提纲指方向(指出俄国的形式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革命,并提出退出战争)(是十月革命的指导提纲,得到人民的拥护。)

⑶七月事件抛幻想(决定武装起义)(标志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⑷十月革命现曙光,布尔什维克领导起义,推翻临时政府。(宣布一切权力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成立新政府——人民委员会;通过《和平法令》,退出一战;通过《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到1918年春,全国各地普遍建立起苏维埃政权;国家性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体:苏维埃;特点:立法权与行政权结合。)

三.意义:

1.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2.意义:对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世界: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理论意义:开辟了一条社会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最先实现社会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见背景条件。

☆中俄走的革命道路:苏俄走城市中心道路;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国情不同)

⑴经济、阶级基础不同:俄国是帝国主义工业国,革命的主力是工人、士兵,力量强大并集中在大城市;中国是双半社会下,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的农业国,革命的主力——无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农民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是革命的同盟军,集中在农村。

⑵领导者:俄国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接受过革命的锻炼,有着正确的决策,更加成熟;中共则处于幼年,不成熟时期,以大城市为目标发动的起义相继失败。

⑶城乡敌我力量对比: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前线失利,后方空虚,使城市成为革命的爆发地;中国城市敌人的统治力量强大,而农村薄弱,易于在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

(走什么样的革命道路,主要看革命的领导力量、阶级)

☆认识:要有正确的革命纲领;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先进优秀的阶级领袖;布尔什维克党党的领导是成功的关键;要有开创、创新精神;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不同:

①性质:前者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者是社会主义革命。

②对象:前者是沙皇专制统治;后者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③结果:前者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后者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的特点:

①从理论的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得以实现,使俄国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下,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取得了革命胜利。

②从革命道路看: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③从革命的阶段性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即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形成了极具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阶段。

④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有设想和平夺取政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势夺取政权。

☆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异同点

第三篇:上海华师大学习心得

上海华师大学习心得

上海华师大学习心得

这次重新以学生的身份走进上海华师大校园,品尝了教授们精心准备的研修大餐,得益良多。

首先是来自哈佛大学的博士生王涛教授,他的课从故事讲起,通过中美教育的对比,结合课例的分析,让人深思。我印象最深刻的这么一句话——当孩子们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教育存在了最大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会问孩子这样那样很多的问题,以为这样就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了,其实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倾听孩子们的问题,给予适当有效的帮助。既要有预设,更要肯定孩子的发现与思考,让孩子的每一次思维碰撞在我们的手中开出灿烂的花朵。

胡东芳教授的讲座注重实用策略的知指导,他告诉我们“所谓的研究就是不断地横切苹果,在大家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出人意表的横切一刀”。着让我们学会要打破思维定势,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加以解决。

什么事有效的教学?李政涛教授告诉我们教学要对准学生心弦的音调,从学生的缺失开始,从学生没有掌握的地方开始,既要明确我们要教什么,又要明确我们不教什么。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构建起开发中扎实、优美和温暖的课堂。

最后徐阿根校长则循循善诱,用顺手拈来的许多生动的例子为我们娓娓道来如何形成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

课程学习重要的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我们听了多少。这几天的学习中,我们一边聆听教授们的讲座,一边认真地做笔记,希望像海绵一样尽量多的汲取广度的适合自己的营养。而同时,我更多的是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因为教授们的讲座恰恰能切中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害,解答了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许多疑难困惑。从师德修养的提升,到价值取向的定位,再到教学方法的运用,最后到教学效果的落实,每一个讲座都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和思考。希望这些深层次的思考能不时地提醒自己更多地审视自我,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发展成长的一片沃土。

第四篇:上海华师大学习心得

校长价值领导力与学校文化建设

——赴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心得体会

临沂第三十二中学万晓

踏雪南下,华东师大。朴实自然中彰显校园生机,阔大宁静中洋溢学者智慧。丽娃河流淌着教育最前沿的理念,开放学院创造着管理的真知灼见。

我是带着问题去学习的。坐在教室里,聆听着教授旁征博引的讲座和信手拈来的教育案例,如沐春风。名校长的观点与我的一些做法不谋而合,教授的理论和我在实践中的困惑进行对接,触动了我的思考,激活了我的顿悟。

学习回来后,不时的翻看学习笔记,反思着自己的工作,准备着写学习心得。说实话,每一位专家的讲座都很精彩,但我并不能完全理解或吸收,因为专家就是专门研究某个方面的,讲教育理论我们直接不在一个层次上,有些太理论的东西听过后没什么感觉。去之前,我的问题是校长的领导力与学校文化的取向在何方?我不想就八位专家的报告泛泛而谈,于是我梳理了八位专家的报告并搜索查看了他们研究的方向,发现有五位专家或多或少都谈及校长价值领导力,也谈及校园文化。不是张张手抄报贴贴阅报栏挂挂名人像就是所谓的文化底蕴深厚了校长价值体现了。我结合自身管理经历谈校长价值领导力与学校文化建设。

所谓校长的价值领导力,我的理解就是:校长能将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转化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表现。换一句话说,就是能用文化的方式,去造就有灵魂的教育,去创办有生命的学校。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和核心,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的物质文化的创造、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精神的培育。一所学校之所以有特色彰显于他人的校园文化建设,实际上就是校长的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和内涵外显,是其治校经验的辛勤积累。校领导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够把这种新的、好的、代表文化发展的先进理念,转化成为具体的、大家认同的观念,形成学校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要把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转化成教师的共同追求,建立相应的人本化的管理制度,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要实现这样的办学理想,为了有效地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组长钟启泉先生在报告中谈到,每一位校长要在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育设施、促使学校达到净化绿化美化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性格的培养,意志的磨炼,帮助每一个学生确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健康的人生哲学,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整体观念,开拓精神,具有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和负责精神的优秀人才。

还有一个问题是,校长的价值领导怎样才算真正实现了?我想,如果哪一天,学校的理想目标成了全校上下的共同追求;先进的课程理念成了全校上下的共同实践;科学的求索进取成了全校上下的共同行为的时候,校长的价值领导才算真正实现了。我认为,这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文化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原上海市卢湾区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上海市中小学高级骨干(教师)校长培养工程导师程华先生说,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价值观不断冲突的过程。要解读学校文化,评估学校文化;强化积极因素,转化消极因素,重构学校新文化。我认为,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校长首先充当的是守门员的角色。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和特点,因此学校文化不能够千篇一律。这就是我们北方校长常常谈及到的我们的学校建构设计、管理模式、培养模式等不能说都一样也都相雷同,看一处乃知全部。而南方学校别具一格,各有各的模式,各有各的特点,一校一模式。要想有创意与众而不同,我赞同程华教授的观点,校长首先要解读学校文化,根据地理环境,政治环境,人文环境,挖掘学校文化中的历史资源,分析和反思学校当前的价值标

准及取向,并依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文化类型。2013年我校创建省级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我们带着问题和设想远赴江苏省如皋市参观学习,回来后我们根据学校的建设特点和长年积淀的校园文化,从领导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家长;从校园到社区,从社区到家庭,从课堂到课外,以德育为主抓手以活动为载体,多角度渗透廉政文化。建有“廉洁从教十字铭刻”,“学生廉政文化广场”,“四德建设”,“道德讲堂”,“沂蒙精神进校园”等并根据本街道禹王城村遗址文化挖掘出大禹精神作为校本教材并与开发区精神相融合形成校园特有文化。禹治水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相传梅埠街道禹王城村因禹治水住过此地而得名,遗有“禹王治水点将台”和“禹王治水涵闸”。大禹精神感召后人“能拼善战、敢创一流、不干则已、干必成功”,临沂第三十二中学秉承精神,向着更高更远的办学目标前进。现在校园人人讲廉政处处做廉政主人的氛围已经深入人心,形成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从这一事例来讲,引进先进理念和经验是校长的职责。上海师范大学校长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张民选说,校长是学校精神的陶工,校长需要用诗性的语言表达出学校的灵魂。在这里我们认为校长是学校文化的塑造者和领导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兼职导师王华教授,他研究的专长是教师专业发展与评价课堂教学改他认为,学校文化的核心体现在课堂。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而模式的改变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无论是从国家层面上的素质教育,人才培养,还是当地政府的学校文化建设,还是从老百姓所追求的升学率来讲,最终目标的实现真正在课堂上。他说关于学校文化,上海某学校特色是陶艺课程设置,这些都在上海市成为了品牌。陶架上都摆满了学生的陶艺创作,装裱的庄重典雅,文韵悠远,墨宝飘香。各种字体,不同风格,学生都将自己的名字和创作时间烧刻到非常显眼的地方。另外每个班都有自己的名字,全都是学生自己用心设计,如“飞翔之队”,有两句话做解释:“飞的高,因为我们

自信;飞的远,因为我们坚持!”这些无不透出学生的思想和精神,无不充满着深深的文化底蕴。反观我们自己,教学楼的走廊上也挂满了名言名句,但无一例外,都是印刷品写真板,给人的感觉冷冰冰的,没有感情,关键是学生觉得与自己无关,只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其实,校园文化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应该让师生参与进来,而不能只是抛开学生,把一些冷冰冰硬邦邦的东西硬塞进校园,这样的文化终究只是形式。应该努力开发学校文化资源,让广大师生,尤其是学生都参与进来,这样,学校文化才有生命可言。

短短四天的培训很快结束了,外面依然是雪花满上海,但是我们心中却有着一份温暖和通透,因为我们得到了的启示不仅是教育上的,更是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完成自我修炼!感谢教育局领导的精心组织!感谢专家和教授的精彩报告!

最后,以此送给所有关心开发区教育成长的领导,送给所有的教育工作者: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远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留给世界的最终是精彩背影。

第五篇:最全面、最完整2017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八历上册知识点(1—2课)

班级 ; 姓名 ;

1、虎门销烟:

(1)背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日益强大,急于打开中国市场,非法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2)鸦片输入有哪些危害? ①白银外流;②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③官吏、士兵吸食鸦片,导致政治腐败,军队的战斗力减弱。(3)时间:1839年6月(4)人物:林则徐

(5)过程:①林则徐上书禁烟,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②19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6)我们该如何评价林则徐?

爱国将领、民族英雄、“睁眼看世界第一人”(7)虎门销烟有何意义?

3、《南京条约》

(1)内容:①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④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⑤中英协定关税;

(2)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及附件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和影响?

①破坏了领土完整和关税、司法等主权; ②加剧了财政危机;加重人民负担;

③《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太平天国运动

(1)时间:1851年——1864年(2)起义领导人:洪秀全(3)起义地点:广西省桂平金田村

虎门销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信心,(4)经过::金田起义(1851年)—定都天京领导禁烟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2)交战双方:英国和清朝

(3)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4)过程:①1840年6月,英军舰队到达广东海面,转而沿海北犯,攻陷定海直达天津。②1841年1月入侵珠江,1842年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牺牲。③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军签订《南京条约》。

(5)教训(启示):①落后就要挨打;②我们应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③发展中国

(今南京,186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天京事变—大败洋枪队—天京陷落—运动失败(5)大败洋枪队:①1860年8月,太平军于青浦大败洋枪队中外反动势力成立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②1862年9月,慈溪的战斗中,将领李秀成率领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洋枪队。(6)作用:

给清王朝和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7)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战略失误。②敌对势力过于强大,太平天国遭到了中外反对势力的联合绞杀

4、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经济,增强综合国力。④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扩大侵略权益。(6)失败原因:①清政府腐败无能;②英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2)借口:“亚罗号事件”和“西林教案”(3)时间:1856年——1860年(4)交战双方:英法联军和清朝。

(5)重要事件: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恣意烧杀抢掠,焚烧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5、沙俄趁火打劫

6、民族工业的兴起

(1)洋务运动拉开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大幕。(2)典型代表:①1866年方举赞和孙英德在上海设立发昌机器厂。②1872年,陈启沅在广东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稍后时间,沙俄趁火打劫,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先后同清政府签订中俄《瑷珲条约》(1858)、中俄《北京条约》(1860)、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中俄《伊犁条约》(1881)等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西北和东北一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近代历史上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5、洋务运动

(1)洋务派的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主要是中央权臣和地方大员。

(2)目的: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师夷长技以自强”。

(3)代表人物:在中央是奕䜣、文祥,在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4)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5)目标:他们以“富国强兵”为目标,掀起洋务运动。

(6)领导机构: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实际领导机构。

(7)主要活动: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以后又提出“求富”口号,开始兴办民用工业。(8)兴办的主要企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9)洋务运动的影响(作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

(3)曲折发展:由于外国资本凭借不平等条约,享有种种特权,早期的民族工业在与他们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7、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至恭亲王奕等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

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

材料二:堪得滦州所属距开平西南十八里之唐山,山难旧煤穴甚多,从此中国兵船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时,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富强之甚,此为嚆矢(开端)。──李鸿章《直境开办矿务折》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了十五万匹。

──《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

请回答:

(1)曾国藩、李鸿章属于什么派别?这个派别的代表人物还有谁?

洋务派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还有奕䜣(中央)、左宗棠、张之洞。

(2)从材料一看,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师夷长技以自强”。

(3)从材料三看,洋务运动有什么作用?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

八历上册知识点(3—6课)

班级 ; 姓名 ;

一 甲午中日海战

1.背景: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2.时间:1894年——1895年。名称由来:1894年是中国农历甲午年,因此这场战争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3.导火索:1894年,朝鲜发生民变,清政府应邀出兵,日本借口保护使馆和侨民,出兵朝鲜,挑起中日冲突。

4.过程:①1894年7月,日本在丰岛附近袭击清军运兵船,战争爆发。②1894年9月,清朝 北洋舰队与 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激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③1895年初,日本海陆

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5.过程:①1895年5月,公车上书;②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实行 “戊戌变法”。③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皇帝,搜捕维新派人士,变法失败

6.主要内容:①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修订法律,澄清吏治;②经济上奖励实业,改革财政。③军事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文化方面设立学堂和 印书局,允许创办报馆、设立学会 7.意义(影响、作用):①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②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

8.失败原因: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

两路攻陷威海卫海军基地,北洋舰队全军覆灭。9.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二 《马关条约》

1.甲午战败后,1895年4月,中日双方代表(中方代表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2.内容:①清政府割让 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军费白银 2亿两;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

是行不通的

四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曲折发展:①1898年——1913年,中华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华民族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国内军阀混战,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3.危害:《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和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三 维新变法运动:

1.背景(原因):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面临被东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目的:通过变法维新来挽救 民族危亡,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2、典型事例:1899年,状元张謇在家乡创办 大生纱厂踏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民族企业家之一。五 义和团运动

1、背景:甲午战后,西方列强以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两种形式瓜分中国

2、义和团运动的兴起:1898年,德国强租山东的胶州湾,以“ 反洋教”为旗帜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从 山东兴起,并迅速扩展到直隶、河

南和京津等广大地区。3.领导者: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3、组成人员:农民、手工业者等,口号: 扶清灭洋。

4、著名战例:义和团廊坊大捷

5、失败:八国联军侵华后,义和团遭到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绞杀。

6、义和团失败的启示:旧式的民族反抗和斗争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六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年——1901年,3、废除时间:1905年,清政府宣布自1906年起 正式停止科举考试。经历1300多年。

4、意义:科举制的废除和当时新的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使读书人同社会现实生活更为贴近,有利于 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九 京师大学堂

1、京师大学堂的创办: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上谕,在京师设立大学堂。

2、更名: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

2、侵略者: 英、法、俄、美、德、日、意、奥 十 新式教育体系的确立

3、借口(原因): 中国内乱严重危及他们在华的利益。

4、罪行: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七 《辛丑条约》

1、签订时间:1901年

2、双方: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英法俄美等11国。1、1904年清政府颁布实施近代第一个学制。特点:以西学为主,修业年限过长。2、1922年,参照美国的学制再次进行改革。基础教育同现行的六三三学制相似,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基本建立。十一 《申报》 1、19世纪以来,以刊载新闻为主的报纸在中国不断涌现。甲午战争后,办报出现高潮。

3.条约的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2、《申报》创刊:时间: 1872年:地点:上海。分39年还清;②严禁中国民众参加反帝团体;③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的战略要地驻兵;④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⑤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

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八 清末科举制的废除

1、科举制的创立:隋朝时期,唐朝时期进行了改进。

2、清代科举特点: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以八股文为答题格式。

地位:是当时最为著名的报纸之一,被称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

3、报纸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具有规范社会秩序、监督舆论的作用,社会影响很大。十二 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

1、商务印书馆: 创办时间:1897 年; 地点:上海 ;

地位: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

2、中华书局:与商务印书馆齐名的出版机构。

八历上册知识点(7—10课)

班级 ; 姓名 ;

第7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 兴中会的创立:创立时间:1894年;人物:孙中山创立地点:檀香山;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团体。目标: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二 中国同盟会成立

1、时间: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

2、领导人: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

3、革命纲领:宣布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分地权。”为纲领

4、“三民主义”的产生: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其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产生的意义:“三民主义”是当时中国最完整,最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也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5、中国同盟会的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6、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意义:它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三 武昌起义 1、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武装起义,第二天占领武汉三镇。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2、影响:①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激起强烈反响,各地纷纷响应。②1911年11月,全国十多个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迅速崩溃。

四 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由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

五、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一次具有完全意义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②它推翻了 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颁布了《临时约法》,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③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④但是,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将永载史册。

六、合作探究:福建的厦门和台湾的金门隔海相望,其最近距离不足四千米。当人们在厦门岛东南面海滩游玩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海峡两岸,各竖立着一个巨大的标语牌,厦门一边写着“一国两制,统一中国”;金门那边写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请回答(1)“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民族 民权 民生

(2)“三民主义”的提出有什么作用?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3)是谁在《民报》上阐发“三民主义”的?他对历史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孙中山;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颁布了《临时约法》,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一、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1、1912年3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2、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败露后,孙中山和黄兴发动二次革命,武装讨袁。

3、袁世凯镇压了“二次革命”,进一步强化独裁统治。

二、“洪宪帝制”

1、准备:举行尊孔复古祭天活动;加紧与帝国主义勾结,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二十一条”。

2、登基与失败: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中华帝国皇帝”,年号“洪宪”;1916年元旦,正式登基称帝。1916年3月23日,袁世凯逼迫下令废止洪宪年号,共83天。

3、洪宪帝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在全国人民的愤怒声讨声中,在护国军和中华革命军的打击下,袁世凯洪宪帝制失败。

三 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

1、三大派系: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成皖系(段祺瑞),直系(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奉系(张作霖)三个主要派系。

2、军阀混战:①1920年7月,直系联合奉系发动对皖系的战争,皖系失败。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 吏治败坏、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4、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结束:1926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开始了旨在消灭北洋军阀、结束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1928年,奉系军阀张作霖战败,放弃北京,退回关外,历时十多年军阀黑暗统治结束。

四、合作学习

1、袁世凯的短暂的皇帝梦说明了什么? 袁世凯倒行逆施的作为,受到了人民的惩罚。

2、袁世凯死后,中国形成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原因?

直接原因:袁世凯去世,北洋军阀内部矛盾凸显。主要原因: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不同的军阀,争夺地盘、人口和统治权。

3、列举三派军阀的名称、代表人物和势力范围

直系:冯国璋、曹锟;江苏 湖北 江西 直隶 皖系:段祺瑞;陕西 山东 安徽 福建 浙江 奉系:张作霖;东北地区

4、阅读材料完成习题:材料一:一部中国近代史,再也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死,能比其他人的死更让我们震惊和悲痛了。如果我们的良心还没有泯灭,我们就应该为他而歌哭;如果我们还有泣血的能力,我们就不能不为他而泣血。——民国史研究者《宋教仁之死》

材料二: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讨袁宣言》

请回答①材料中涉及到的事件是袁世凯派人刺杀②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系失败。宋教仁。③1923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最终直系失败。

②事件发生后,孙中山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发动“二次革命”,失败。

5、阅读材料完成习题:材料一: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为当选。第三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大总统为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全国陆海军;大总统有权召集立法院,宣告其开会、停会、闭会; 总统任期10年,连任无限制,总统继任人由现任总统推荐。——《总统选举法》

20世纪20年代后:男装袍褂、西服和中山装:。女装是旗袍。

二、改称谓、废跪拜

1、改称谓:孙中山发布命令,废除清朝官场的“大人”、“老爷”称呼,官员之间以官职称呼。2、影响:以官职、先生、某君代替老爷、大人作称谓,是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

3、废跪拜:①清代通行的礼节:跪拜、作揖、请安、拱手。②民国成立后:制订“礼制”,核心是以鞠躬礼和脱帽代替跪拜等旧有礼节。③中外人士交往开始使用握手礼。

请回答:对比两段材料,说说总统权力有何变化?

三、禁缠足、倡女权 从《总统选举法》中可以看出:总统权力、地位极高,与君主专制统治无本质区别。

阅读材料完成习题:材料一:大总统,洪宪年,全国“元宵”改“汤圆”,“汤圆”改了改“汤团”。明年“袁消”后,谁还叫“汤团”? ——1916年民间歌谣

材料二:七月一日,逊帝宣布复辟„„ 七月八日,张勋请辞“议政大臣”。七月十二日,讨逆军入京,张勋入荷兰使馆请求避难。——《民国纪事本末体》

请回答:这两段材料,说的是哪两件事?

①袁世凯复辟 ②张勋复辟

第9课 民国时期的习俗文化

一、剪发辫、易风俗

1、剪辫运动的兴起:辛亥革命爆发后,辫子的去留成为从新除旧的标志。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子限期剪辫,剪辫深入城乡各地。

2、易服饰

辛亥革命前:顶戴花翎、长袍马褂。辛亥革命后:洋装洋饰开始流行。

1、禁缠足①西方传教士:设立天足会,反对缠足。②清政府:颁布了缠足禁令。③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饬令各省劝禁缠足,各地展开大规模的放足运动,出《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文》。

2、倡女权:时间:清末民初,内容:政治上,女子从军参政;

教育上:女子进学堂读书、出洋留学、男女同校; 在婚姻上,追求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买卖婚姻。

举例:1920年,北京大学招收第一批女生,曾给蔡元培写信的邓春兰被录取。

第9课 民国时期的习俗文化

一、新文化运动

1.时间与主阵地: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1916年《青年杂志》改名《新青年》。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3、旗帜是民主、科学;

4、主阵地是《新青年》;活动基地是北京大学。5.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文学改良刍议 》,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②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引导人们同封建制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用 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来表达新思想,反对用雕琢晦涩的文言文。由此,掀起了文学革命。1918年,《新青年》发表鲁迅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是白话小说的典范之作。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度和封建思想展开坚决斗争,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理论上创造了条件。

五、补充习题:

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十月革命的影响: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①1840年鸦片战争和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也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他们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并逐步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2、我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物是李大钊;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歌颂十月革命。

3.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这是近代中国最早比较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三、一句话概括四大运动的最大功绩: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戊戌变法——促进了思想启蒙;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四、合作探究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

②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和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③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程度严重加深。

八历下导学案习题汇编(11—13课)

班级 ;姓名 ;制卷:陈培森;审核.第11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 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过程:

(1)爆发时间:1919 年5月4日;

(2)地点:北京;

(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3)运动中心和主力的变化:开始中心在北京,主力是青年学生;6月5日后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无产阶级。

3.领导:李大钊、陈独秀等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4.要惩办的买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4.五四运动结果:①北洋军阀被迫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了三个卖国贼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5.历史意义:①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性质)。②在运动中无产阶级 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表现出伟大的力量。③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④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⑤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五四精神核心: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7、如何理解五四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

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追求真理、进步的民主科学精神

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追寻时代、把握时代的精神

8、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理解“五四精神”内涵

付诸行动,树立理想,不断学习。

二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1.条件(1)阶级条件 :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思想条件: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3)组织条件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2.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中共一大: ①召开时间:1921年7 月23日;

②地点:在上海召开,大会最后一天转移

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③与会代表: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④中共一大内容: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确立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在中

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大会选举 陈独秀 担任中央书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就此诞生了。

4、中共二大: 时间与地点: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5、中共二大内容:大会确定党的最高纲领是 建立共产主义。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打到军阀摆脱帝国主义压迫,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党的最低纲领。也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的比较完整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6、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②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 彻底反帝反封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斗争方向。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4.材料一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二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斗争?这次斗争的性质是什么? 五四运动,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引发这次斗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二十一条”是谁与日本签订的? 袁世凯

(4)材料中的“和约”指什么和约?“和约”的内容是什么? 对德和约(《凡尔赛和约》); “和约”的内容: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

(5)这场斗争的结果怎样? ①北洋军阀被迫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了三个卖国贼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6)材料二中“国贼”当时指什么人? 曹汝霖、陆宗舆、张宗祥。

第12课

1.中共“三大”

时间:1923年6月;地点:广州;

内容:①会议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③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在独立性。

2、国民党一大:

时间 1924年1月 地点:广州 内容:国民党“一大”决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确定了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使之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意义:这次大会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此,中国进入民主革命运动 时期。

3、黄埔军校

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 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该校总理,校长蒋介石,廖仲恺任国民党党代表,周恩来曾任政治部主任。

4、北伐战争

(1)北伐目的: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全国

(2)北伐的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开始时间:1926年7月;(4)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5)北伐的三个战场:

①西路军:湖南和湖北(主战场),叶挺独立团——汀泗桥战役、攻克武昌。②中路军:江西,1926年11月攻克九江和南昌;③东路军:福建;(6)影响: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便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7)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

①正义,得民心。②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团结奋战。③战略战术得当。④共产党的先锋作用。⑤官兵士气高昂,浴血奋战。⑥工农群众支持配合。⑦北洋军阀勾心斗角,士气涣散。等等。

5、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 四一二 ”政变。随后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2)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制大革命的失败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造了“七一五”政变。至此第一次国共合革命的领导权,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作彻底破裂,国民革命失败。斗争。

(3)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与“宁汉合流”,一 南昌起义 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

1、时间:1927年8月1日,6、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反革命的力量大大刘伯承等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史称“南超过了革命力量。昌起义” ②中共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

3、南昌起义的意义: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误。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②是中国

7、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①国共产党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的开始;③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的意②建立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义。

8、材料解析 大会通过了国民党的新党纲、二 井冈山会师 党章和改组的具体办法;同意共产党员和

1、“八七会议”:

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时间:1927年8月7日,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地点: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到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八七会议”,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内容: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确立了请回答: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这是什么会议的内容? 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

2、井冈山会师: “一大”)①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这次会议在何时、何地召开? 发动秋收起义。时间:1924年1月 地点:广州 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什么? 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革这次大会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命根据地。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此,中国进入民主③井冈山会师:1928年 10月,朱德、陈革命运动时期。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来到 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队伍胜利会师。13课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④井冈山会师的意义:壮大了红军的力量,1、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选择的井冈山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正确革命道路是什么?为什么? 三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创建革命根据

1、时间:1927年秋收起义——1930年上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半年 路

2、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发动100多次武装起

义,起义军转入农村开辟了十多个革命根据地,红军人数达到十多万人。

3、路线政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6、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权。①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

4、红色政权的建立:中国第一个红色中央世界军事史上一大奇迹。②长征的胜利,政权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立时间是1931年冬。政府主席是毛泽东,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朱德任军委主席兼红军总司令。安。四 红军长征

7、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

1、“围剿”与“反围剿” 斗争:从1930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 年底起,蒋介石多次调集重兵“围剿”中

8、材料分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干央革命根据地,红军在毛泽东、朱德、周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恩来的指挥下,连续四次粉碎了敌人的围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剿。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 请回答(1)这首诗是谁为什么事件而作? 客观原因:敌强我弱;主观原因:以博古、毛泽东;长征 王明为中心的临时中共中央,推行左倾冒(2)写出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险主义路线。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3、长征时间:(3)诗中反映红军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艰难①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与红军8险阻? 万人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突破湘江封锁线、强渡乌江、四渡赤水、②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刘志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 丹率领的陕北红军会师。(4)“三军”指的是哪三军? ③1936 年10月,红

一、红

二、红四方面“三军”指红一方面军(来自中央根据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地)、红二方面军(来自湘鄂川黔根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地)、红四方面军(来自川陕根据地)。

4、红军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 后来代指全军

突破湘江封锁线、强渡乌江、四渡赤水、(5)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①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

世界军事史上一大奇迹。②长征的胜利,5、列举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容及作用 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时间:1935年1月 地点:遵义 安。内容:①纠正了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和组(6)从长征的历史中,你受到了哪些革命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传统教育?

正确主张,确立了他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集体主义精神; 艰意义: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苦奋斗的精神; 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 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八历下导学案习题汇编(14—16课)

班级 ;姓名 ;制卷:陈培森;审核.③直接原因:张学良、杨虎城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建议被蒋介石拒绝。(2)人物:张学良、杨虎城;(3)目的:逼蒋抗日

(4)时间:1936年12月12日

(5)过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6)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7)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①对推动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一致抗日起了重大作用,②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点。

③标志着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8)你认为该怎样解决西安事变?说说你的理由。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因为杀蒋介石必然激化矛盾,引发内战,中国将重新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深渊,日本会乘虚而入。和平解决有利于国共和解,有利于团结抗日,有利于全民族的根本利益。

第15课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

2、地点:宛平城

3、性质:日本挑起的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4、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5、经过:1937年7月7日 夜,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诡称一名士兵失踪,强行要求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严拒。日军便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第14课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十四年抗战的序幕。

(1)背景(原因):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2)时间、地点:1931年9月18日 沈阳

(3)经过:日本关东军“贼喊捉贼”,张(4)结果:①不到半年,日本完全侵占了中国东北;②1932年日本挟持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5)影响:①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②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十四年抗战的序幕。

2、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2)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奋勇抵抗

(3)全国大中城市:组织抗日救国联合会

(4)工商业者:抵制日货

(5)青年学生:请愿,要求国民政府对日宣战,收复失地。

3、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背景(原因):①根本原因: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抗日救亡成为当务之急。

②催化原因: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

学良根据蒋介石的旨意下令东北军不抵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将士奋起抵抗,史称“七七事变”。

师长赵登禹等壮烈牺牲。

7、七七事变后国共态度

共产党: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国民党: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要对日本的侵略实行抵抗。

二、淞沪抗战

2.结果:上海失守,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3、英雄人物:谢晋元与800壮士,英勇抵抗日军的侵略。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过程(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国共两党合作抗日:①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②南方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 新四军。3、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的意义:汇聚全民族的力量进行抗战,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5、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等的 指挥下,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打破“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四、南京大屠杀

1.背景与时间 :⑴国民政府由南京迁至重2.概况:日军对南京平民、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人进行了大屠杀。

3、警惕:南京大屠杀是日本法西斯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现在我们要时刻警惕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

4、日本右翼势力在中学历史教科书篡改史日本右翼势力妄想掩盖事实真相,歪曲历史事实

5、近代以来,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有哪些? 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6、近代以来,中国多次遭受日本的侵略。学完这段屈辱史,你有什么启示?你认为我国现在怎么做才不会让历史重演?(强,防)

启示:①落后就要挨打;②我们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我们应该这样做:①发展经济,巩固国防;②谴责日本右翼势力,防止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死灰复燃。

7、材料一:1931年起,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日本政府一再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隐瞒了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材料二:在历史上,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屠杀中国民众。现在,日本国内不时出现一些公然篡改历史、美化侵略的事情,6、抗日英雄人物: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庆。⑵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

1.时间: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实 ,居心何在? 日本政要络绎不绝地参拜靖国神社。而且,1、时间:1945年4月,抗战胜利前夕。在2012年9月,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抗议,强行购买了钓鱼岛。1、1931年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2、请你用史实来揭露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至少两个实例)

②南京大屠杀,杀害我30万同胞。

3、日本侵华暴行铁证如山,但日本国内却出现了一股否定战争罪行的逆流。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给我们什么警示(或教训启示)?

①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我们要提高警惕;

②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巩固国防;

第16课 同仇敌忾,抗战到底

一、台儿庄战役

1、时间:1938年春,2、指挥者:李宗仁(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3、战绩:歼敌一万多人。

二、百团大战

1、目的: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

2、开始时间:1940年8月。

3、指挥者:彭德怀。

在5000里长的战线上,以破坏铁路、奇袭据点为主,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

5、地位: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地点:延安。

3、主要内容:

①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③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缓和国内矛盾,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的中国。”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⑤大会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4、中共七大召开的意义: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促进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事件: ①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②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向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侵略军发动全线进攻。

2、抗战胜利

①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②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在投降书上签字。

③1945年9月9日,日本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

侵第 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

①日本731生化部队用中国活人做实验。

④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是

4、地位:是抗战以来最大一次战役性胜利。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4、经过: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兵力,3、性质: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国内意义:①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洗雪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③抗日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称霸世界的野心。国际意义:

①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五 问答题

1、为什么国民党部分爱国将士奋勇抗战,也取得过一些鼓舞人心的胜利,却仍然挡不住日本的进攻而丢失大片国土?

一、军力对比,敌强我弱

二、指导路线,片面抗战;

三、各自为战,指挥失当。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正义战争,得道多助。②中共领导,中流砥柱。③国共合作,全民抗战。④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

3、抗日战争的胜利给予我们的启示 自强不息、敢于抗击侵略的斗争精神。③反对战争,珍惜和平。④勿忘国耻、发奋图强。

4、哪些人同仇敌忾,抗战到底? 南京国民政府及军队、中共及军队、人民群众

5、南京国民政府抗战的主要战役是? 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南京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

6、中共及军队抗战的主要战役是?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等

7、为了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中共召开的会议是?中共“七大”

8、对日本法西斯进行打击的有哪些力量? 反法西斯各国(中国、美国、苏联等

9、标志着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胜利的事件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六 材料:2007年温家宝总理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谈时指出:“中日两国有着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个50年的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 请回答:

(1)“50年不幸的历史”中,“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哪两次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2)各举一例说明“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南京大屠杀

(3)日本在哪一事件后强大起来,并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的?

1868年 明治维新

(4)展望“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请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句寄语。

1、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正视历史、珍爱和平④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事变; 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是:七七①团结就是力量 ②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八历下导学案习题汇编(18—20课)

班级 ;姓名 ;制卷:陈培森;审核.18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一 重庆谈判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两种不同的命运和两个不同的前途: 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愿望,希望通过和平的道路,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国民党:背离全国人民的愿望,坚持独裁内战。

2、蒋介石无意和平,却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原因:①为了争取时间,部署内战,作好战争的准备;②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实质:假和平,真内战。

3、既然明知蒋介石谈判是放烟幕弹,为什么毛泽东还到重庆去谈判?什么时间由哪里到达重庆?

毛泽东去重庆是为了顺民心,争和平,揭骗局。

1945年8月28日,从延安飞抵重庆

4、谈判时间: 1945年8月—10月

5、参加人员:中共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美国大使赫尔利;国民党蒋介石、张治中;

6、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定《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简称《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7、《双十协定》内容:①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②国民党应结束“训政”,施行宪政;③召开有个民主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④保证人民享有基本权利和自由。

8、《双十协定》未达成协议:①解放区民主政权,②人民解放军的合法地位问题。

9、评价:重庆谈判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临危不惧、勇于斗争的精神风貌,争取和平民主是中国人民的心声。

10、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时间:1946年1月; 地点:重庆

内容:签订了政治协商会议决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根据民主原则改编国民政府、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 二 人民解放战争

1、人民解放战争的几个阶段

①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6月—1947年6月)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②战略进攻阶段(1947年7月——1948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谢兵团、陈粟兵团挺进中原

③战略决战阶段(1948年9月——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④渡江战役,解放全中国(1949年4月),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覆灭。

2、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①解放战争开始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②解放军抵抗全面进攻作战方针:运动战;③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④结果:歼敌70多万,粉碎全面进攻

3、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 ①时间:1947年3月起

②地点: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

③转战陕北:毛泽东、周恩来率领党中央机关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继续领导西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

④中共抵抗部队:陕甘宁解放区,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山东解放区: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

⑤战术:彭德怀的“蘑菇战术” ⑥重要战役:陕甘宁解放区,青化砭、蟠龙镇、沙家店等战斗;山东解放区,孟良崮战役

4、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时间:1947年6月 统帅:刘伯承、邓小平

标志着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三 材料解析题:

主要内容:①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②没收地主的土地和财产分给农民,土地权归农民所有。

重要意义:①保证了土地改革运动的顺利进行;②给农村生产力、生产关系带来了深刻变化;③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为解放战争赢得最后胜利提供了保证。

二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

时间:1948年9月—11月

指挥员:林彪、罗荣桓; 战术:关门(锦州)打狗; 重要地点:锦州、长春、沈阳 战况:歼敌47万人;

意义:基本解放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

时间: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指挥员: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参战部队: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 战术:中间突破、分割歼灭;

重要地点:徐州、碾庄、双堆集、陈官庄 战况:歼敌55.5万人;

意义: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基本解放;

3、平津战役:

时间:1948.12—1949.1

参战部队: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 战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意义:揭开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参战部队:东北野战军;

(1)右图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毛泽东离开延安去重庆谈判

(2)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用意何在?以谈判做掩护,争取时间,部署内战(假和平,真备战)

(3)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顺应民心,争取和平,揭穿骗局

(4)这次事件签订了什么协定? 《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目的:为了满足广大人民对土地的需求,时间:1947年7月 充分发动广大农民支援和参加解放战争。

指挥员: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重要地点:新保安、张家口、北平、天津 战况:改编、歼灭敌人52万人; 意义: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4、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时间:1948.9.—1949.1 ②蒋介石发动的内战具有反人民的性质,违背民意,不得人心;解放战争具有爱国、正义的革命性质,顺应民意,深得民心。五 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命运和前途指挥员: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伯承、已经完全掌握在人民自己的手里。

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参战部队:东北、华北、中原、华东四大野战军;

战况:歼灭敌人150多万人;

意义:共歼敌150多万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三、解放南京,解放全中国

1、渡江战役

条件(背景):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人民解放军控制了大片国土,国民党政权濒临崩溃。

发起时间:1949年4月21日;

指挥者: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等 参战部队: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

结果:解放南京,国民党统治宣告覆灭。

2、继续进军,基本解放全中国 ①1949年5月15日,解放武汉三镇; ②1949年5月27日,解放上海; ③解放军向西南、西北、华南进军,全国解放战争基本胜利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 解放战争胜利

2、解放战争胜利的启示:

①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五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思索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 ①理论指导是灵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②革命道路是方向: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群众支持是基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④革命军队是中坚: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中坚力量;

⑤统一战线是保障:建立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国内意义:推翻了帝、官、封三座大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使中国实现独立、统一。

②国际意义: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鼓舞

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斗争士气。③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第20课近代中国思想与文化艺术成就

1、魏源:

近代杰出的思想家,鸦片战争后最早放眼世界的代表人物。

魏源的作品是《海国图志》,他的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对后来的洋务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2、严复:

近代杰出的思想家;

严复的著作是《天演论》。作品中指出万物进化的基本规律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作品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全新的思想武器。

3、鲁迅:

①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②代表作:鲁迅自1918年发表了《狂人日记》后,又于1921年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通过阿Q这个人物形象,深刻批判了当时中国的国民性。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作品之一。1927年出版的《野草》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奇葩,作品被收入《鲁迅全集》。

③鲁迅作品的影响:鲁迅的杂文,被誉为“匕首和投枪”,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强大的震撼力。

4、茅盾:

①茅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文学家。

②茅盾的文学作品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大变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剧本等,代表作有:《蚀》三部曲、《子夜》和《林家铺子》等

5、齐白石: ①爱憎分明的画家

②代表作:创作题材主要来自 民间和 社会日常生活,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作品被编入《齐白石作品集》。

③民族气节:宁可饿死,也不取媚于恶人丑类和日伪政权。

6、徐悲鸿:

①近代杰出的美术家,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

②代表作:《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壮士》、《九方皋》和《群马》等,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充满了现实主义的精神

7、近代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 ①聂耳:近代著名作曲家,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等30多首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 》在1949年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被定为国歌。

②冼星海:近代中国影响巨大的作曲家,代表作是1939年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被认为是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8、合作探究:

1、材料分析题: 同学们到一电影厂参观,看到当时拍摄的场景:收音机中在播放《黄河大合唱》,墙上挂着巨幅画《愚公移山》,一些年轻的志愿者正在整理华侨的汇款。请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

(2)收音机里播放的《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谁? 冼星海。

(3)墙上挂的《愚公移山》是谁的作品?初此之外,作者还有哪些代表作品? 徐悲鸿 《田横五百壮士》、《九方皋》和《群马》等

和现实性。作品题材有童话、小说、散文、(1)这场戏拍摄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时期?

下载上海高三历史华师大版第七册一二单元知识点汇总(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高三历史华师大版第七册一二单元知识点汇总(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三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范文大全]

    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三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1一.......

    高三历史知识点的总结

    导语:高三阶段,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是必要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三历史知识点总结,供各位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太平天国定都天京(1)1853年,太平天国颁......

    上海华师大学习心得五篇范文

    上海华师大学习心得 这次重新以学生的身份走进上海华师大校园,品尝了教授们精心准备的研修大餐,得益良多。 首先是来自哈佛大学的博士生王涛教授,他的课从故事讲起,通过中美教......

    上海华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上海华师大学习心得体会2014年4月6日至5月12日,我有幸到上海华师大参加高级研修班学习,非常感谢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 这次培训的第一周,我们在华师大聆听了9位专......

    上海华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2012年5月6日至5月19日,我有幸到上海华师大参加高级研修班学习,非常感谢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 这次培训的第一周,我们在华师大聆听了5位专家的讲座,让我在一次次的......

    八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八下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

    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12课新文化运动1.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2.代表人物:陈独秀、胡......

    上海高中历史第七册提纲

    第七册 第一单元 儒家文明与古代中国 儒学的演变 一、先秦儒家: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1、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 春秋时期,社会处在变革、转型阶段,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针对礼崩乐......